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28 14:26:35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九)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继续做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十二)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十四)抓好试点示范。

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机体能力下降;失能老人;无障碍设施;隔震设计

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养护院是未来老人养老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设计规划老年人养护院生活居住环境时,需在设计中加入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的使用需求,总结出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休闲、疗养康复空间的设计要点,以让老人习惯和喜欢养护院的生活方式,为老人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环境。

1 我国养护院建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受老龄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达到70多个,全球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1%,而就我国而言,老年人口的基数较大,增长速度也较为迅速,加之“空巢”老人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高龄化形势严峻,致使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巨增。其次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色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加之我国养老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力度也不全面,使得老人对去养护院生活存在排斥现象,认为这是一种无依无靠的落魄感,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简陋、护理服务滞后、医疗设备严重陈旧,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养护院传统单一的封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对养护院建筑的期望。另外新时代的养护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人无依无靠,单纯的寻求养老环境,而是老人在老年生活中为寻求生活乐趣,享受晚年生活的居所,所以养护院的设计应满足老人生理要求的同时,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老人心理变化,将养护院建设成集约式且绿色节能的形式,从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

2.1 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

养护院选址宜在交通便利的城区周边,且在整体布局上一般采用半围合式布局,其要求建筑沿道路和北(南)侧布置,以围合成一个内向型庭院,而南(北)侧需留出大量空地,以作为室外活动空间及庭院绿化,而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可保证居住用房的日照需求,另一方面可使住宿^远离道路,保证老人的睡眠休息不受外界干扰,并可为内部院落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同时将公共用房置于两排住宿区之间,可缩短交通距离,方便老人的使用。其次内庭院可让老年人充分享受阳光、接触自然,另外宽敞的活动空间可以成为安全的娱乐、锻炼场所。

2.2 基本用房的设计和组成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养护院的基础构成来说,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到老人的护理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现代老年人居住建筑要体现三位一体的设计:“宾馆室管理、医院室护理、亲情室服务”三者兼顾的管理理念。一般来说,老年养护院用房由类组成:1.入住服务用房、2.生活用房、3. 医疗服务用房、4.康复用房、5.娱乐用房、6.社会工作用房、7.行政办公用房、8.附属用房。其中:

①入住服务用房

入住服务区域主要由:接待服务厅、入住登记、健康评估、值班室等构成;

②生活用房

生活居住区域主要由:居室、亲情居室、会见聊天室、护理值班室、淋浴间、养护餐厅、配餐间组成,其中居室内应含有生活阳台及无障碍卫生间,居室也应细分为单人间、夫妻间或多人间;

③医疗服务用房

医疗服务区域主要由:诊疗室、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抢救室、药房、消毒室、临终关怀室、医护办公室等组成,医疗服务区是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救助、全科门诊、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档案等专业医疗服务功能的全天候重要组成机构,在配备完善医疗设备的同时也应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师护理团队,满足老年人各种突发的应急状况。

④康复用房

康复区域主要由: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组成,主要满足老年人日常护理用房。

⑤娱乐用房

娱乐区域主要由:影视厅、室、室内体育设施室、书画室、亲情网络室、室内游泳馆等组成,高档次的养护院还可开设老年大学、花卉水培基地、业余爱好兴趣小组等其他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力求让老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与满足,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⑥社会工作用房

社会工作区域主要由: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多功能厅等组成;

⑦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区域需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财务室、档案室、培训室等办公配套用房

⑧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区域需包括:洗衣房、超市、理发室、接待室、餐厅、厨房、公共浴室、设备用房及库房等组成。其次从养护院的实施规模和性质来说,可以配置护理病房、多功能区域及殡葬等区域,同时养护院的功能设计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并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及老年公寓的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养老公寓的分区。

2.3 建筑风格与色彩应用

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主要应以宁静和谐为主,均要努力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其次根据调查得知,由于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对于色彩的感觉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从医院研究得知发现: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枯竭,对于波长较短的颜色,如绿色、紫色、蓝色的识别能力在下降,而对于波长较长的颜色,例如红色、橙色、白色的识别能力还没明显的下降。因此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当较多的使用这类色彩,例如檐口部位可用白色压顶,以形成连贯的线脚,迎合老年人内心的淡泊、宁静、祥和的心理特征,给老人以亲切感。

2.4 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建筑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分类进行相应建筑设计,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群的视力水平、听力困难、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的因素,导致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及操作失误较多,反应能力及事故救险能力较弱,因此老年人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做蜂鸣器及户外报警装置,在居室、浴室、卫生间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以及在床头设呼叫信号装置,必要时可设感应装置,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其次标志设计应当比较简单易懂,以能够引导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老人,使他们能够方便的使用建筑当中的各个功能。在字体的选择上应当清晰简明,并且针对养护院的特殊情况,应当选择重点信息进行突出,在传达上应当尽量缩减文字的量,以便于老年人更加快捷的了解内容,同时标志的文字及背景色对老年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设计的字体应当与背景色有亮度的差异,使标志更加的明显。

3 老年养护院室内设计

3.1 无障碍设计

养护院的服务对象均为老年人,并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养护院的室内设计可沿建筑长边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内走廊设置双层扶手,以方便老人和轮椅使用者,拐弯处墙面阳角宜做成圆弧或切角,建筑物内灭火器和标识板等突出物均嵌墙安装以保证扶手连贯性,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其次室内交通空间总体上可采用无障碍设计,并通过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楼梯等措施,保证交通上的无障碍设计,其中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尺寸必须满足搬运担架所需最小尺寸,轿厢侧壁需安装适宜轮椅使用者高度的操作板,轿厢门宜设观察窗,另外居室门扇可采用子母门,门洞尺寸均控制在1300mm,实际门扇尺寸不小于1200mm,平时只开启母门,而在子门关闭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开启母门的轮椅空间。另外凡老人进出的空间应设凹室,门扇均要设置不小于350高的金属护门板,以防止轮椅直接碰撞门扇,而地面尽量采用防滑材料,有高差的位置,包括楼梯踏步处,需采用明显的异色条做提醒,以防踩空危险,并且居室内的卫生间与居室之间应不设置高差,但需在卫生间入口处设置截水沟,以防止卫生间水进入居室及方便轮椅进出。无障碍卫生间内的所有盥洗、卫生设备均应为可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无障碍装置。

3.2 建筑设备细节设计

首先要提高室内的照明水平,在整体上保证房间的明亮,以方便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其需采用特别的设计,通过光的反射作用照亮房间,以避免灯光直接刺激老人的眼睛,同时其可通过设计夜视灯,避免老人夜间起床摔倒。其次要采用舒适的、顾及老人活动特征的室内家具,如采用推拉或旋转式的壁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藏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老人做出过多的弯腰、踮脚等动作,并且应使放置餐具壁橱的高度与视线相平,以方便老人使用。其次给排水配件、管材应使用自动化程度高、流量控制方便、低噪的卫生洁具。老年人室内采暖系统不宜设置为散热器,有条件时宜采用地暖或空调系统。

3.3 隔震设计

养o院的服务对象均为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能力下降,因此在遭遇意外状况及突发事件时自救或施救能力较弱,《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在“5.12”特大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具备医疗用房的建筑需采用基础隔震设计的要求,故在新建老年人建筑时需做基础隔震设计,对于养护院隔震设计而言,基础隔震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如果发生地震较大的情况隔震结构发生作用时,隔震层出现变形,但是上部结构自震周期增大、出现刚体平动,从而减小了地震危害,有效提升老年人建筑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含量。

4 总结

总之,在养护院的设计当中,应当将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作为设计基础,将功能区域的设计作于养护院建设的重点,同时还要关注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变化,从无障碍设计、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建筑设备细节设计、以及隔震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关于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的几点启示[J].山西建筑,2017(03).

[2]张树君.适老化居住建筑研究[J].住宅产业,2014(08).

[3]《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

[4]《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民发(2001)24号.

[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6]《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

“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化;安老服务;香港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3)11-0123-03

人口老龄化是香港社会需要认真应对的一个重大议题。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署的《人口推算2010-2039年》,2010年香港65岁以上人口为91.5万人,占总人口的13%;到2029年,香港65岁以上人口为206.19万人,占总人口的24.7%;2039年,香港65岁以上人口为248.56万人,占总人口的28%。这表明在2029年开始,香港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香港安老服务体系为成功应对这一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安老服务的目标

香港安老服务的信念是使长者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援,一起实践“老有所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理想。其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照顾长者各个方面的需要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尽量使他们留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鼓励老人与家人同住,依靠家庭养老,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院舍服务。

香港特区政府把申请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划分为社区服务和安老院服务两种基本方式。依据尽可能地让老人生活在他所熟悉的社区这一原则,将政府的服务设施植入社区,以“社区照顾”为原则并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照顾长者各方面的需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政府也注重发展机构养老,根据《安老院条例》执行发牌制度,规范所有提供住宿照顾服务的安老院舍,并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院舍照顾服务。

为了做好老年人的常期护理工作,社会福利署于2003年11月28日起实施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制度,集中处理需要接受资助并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社会福利署将安排符合申请老人所需的长期护理服务。

二、香港安老服务体系的构成

1.长者社区支援服务

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旨在协助长者尽量留在社区中安享晚年,以及为护老者提供支援。为了配合各项社区支援服务,服务形式将以综合模式为主。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分为长者中心服务、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及其他支援服务等3项。

长者(地区)中心服务是一种地区层面的长者社区支援服务,目的是帮助长者在社区过上一种健康、受尊重和有尊严的生活。此外,长者地区中心还具有联系地区各种服务单位,更有效地运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服务的优势。目前全港41间长者地区中心和117间长者邻舍中心现正透过外展工作,接触独居及隐蔽长者。各长者地区中心特别设有一支长者支援服务队,经过队员为需要志愿的长者服务。长者支援服务队是附设于长者地区中心的为长者提供关怀和帮助的组织,服务队积极发展“长者义工”计划,鼓励长者成为义工,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服务。

长者邻舍中心是在邻舍层面为长者提供一系列适切而便捷的社区支援服务,该中心鼓励长者积极参与。长者活动中心是在社区为长者提供社交和康乐活动。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旨在为体弱而于日间缺乏家人照顾的长者在家居及社区环境内提供照顾、护理、康复训练和社会活动。长者日间暂托服务即为在社区中生活但在个人照顾方面需要家人或亲属协助的长者提供临时的日间照顾服务。

除此之外,长者社区支援服务还包括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即以综合照顾模式让体弱长者在家居和社区接受照顾和护理,为护老者提供支援;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即通过经验丰富及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和区内各服务单位的合作网络,为体弱长者家庭提供的各种服务等等各项虽然由政府提供但旨在把需要支援的长者继续留在所熟悉的社区和家庭的范围各种服务。

2.安老院舍照顾服务

安老院舍照顾服务是指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安老院条例》执行发牌制度,以规范和提高提供住宿照顾服务的老年人生活的安老院服务水平。安老院舍照顾服务旨在为一些年龄达65岁或以上,由于个人、社会、健康及/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及设施。年龄介乎60至64岁之间的人士亦可提出申请,但须证实确有需要接受住宿照顾。特区政府提出的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目标包括:①为一些由于个人、社会、健康及/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及设施;②尽量促进及保持长者的健康,并在各种个人照顾需要及起居活动方面向长者提供协助;③满足院友的社交康乐需要和促进院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另外,香港特区政府根据护理程度由低到高所提供的安老院舍照顾服务包括长者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

(1)长者宿舍是为一些能够照顾自己的长者,提供群居的住宿服务、举行活动及安排人员全日24小时予以支援。服务的性质及业务范围包括:共住的房间;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如个案评估、辅导、转介和举行活动等;提供便利院友日常生活的资料;以及定期举行活动以满足院友的社交康乐需要,鼓励院友发展个人兴趣及与社区及家人保持接触。入住的条件为:申请人须年龄达65岁或以上;有住屋或社交需要,但未能独自居住;可以照顾个人卫生及起居;以及体格及精神状态适合过群体生活。

(2)安老院是为未能独自在社区中生活,但无需倚赖他人提供起居照顾或护理服务,以及在“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下被评为没有或轻度缺损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膳食及有限度的起居照顾服务。服务的性质及业务范围:共住的房间;每日最少供应三餐膳食;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如个案评估、辅导、转介和举行活动等;提供起居照顾,如打扫及粗重洗熨工作;帮助有需要的院友进行属个人性质的活动,如写信等;以及定期举行活动以满足院友的社交康乐需要,鼓励院友发展个人兴趣及与社区及家人保持接触。

(3)护理安老院为健康欠佳、身体残疾、认知能力稍为欠佳及在“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下被评为中度缺损而未能自我照顾起居,但在精神上适合群体生活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膳食、起居照顾及有限度的护理服务。部份护理安老院宿位由合约院舍或参与“改善买位计划”的私营安老院提供。服务的性质及业务范围:共住的房间;每日最少供应三餐膳食,另加小食;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如个案评估、辅导、转介和举行活动等;护理服务,包括药物的服用和监管;安排人员全日24小时当值;注册医生定期探访诊症;个人照顾服务,包括照顾长者的起居;治疗运动及疗法配合(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藉以维持或改善院友的身体机能;以及定期举行活动以满足院友的社交康乐需要,鼓励院友发展个人兴趣及与社区及家人保持接触。

(4)护养院为一些健康欠佳、身体残疾、认知能力欠佳及在“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被评为严重缺损而未能自我照顾起居,但在精神上适合群体生活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膳食、起居照顾、定时的基本医疗和护理及社会支援服务。部份护养院宿位由合约院舍提供。服务的性质及业务范围:共住的房间;每日最少供应三餐膳食,另加小食;安排人员全日24小时当值;提供定时的基本医疗照顾服务;提供护理照顾;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如个案评估、辅导、转介和举行活动等;提供个人照顾服务;提供复康服务,包括治疗运动及疗法配合(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藉以维持或改善院友的身体机能;以及定期举行活动以满足院友的社交康乐需要,鼓励院友发展个人兴趣及与社区及家人保持接触。

3.其他部门或机构的安老服务

根据特区行政长官将“照顾长者”列为策略性政府目标,许多政府部门实际上都有照顾长者的职能、计划或者措施。

(1)医院管理局。医院管理局是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于1990年成立的,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及相关的医疗服务。根据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回答立法院提问,医院管理局在2002-2010年每年都获减大量老年病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中2008年以来每年获减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80000人。

(2)房屋署。房屋署是香港特区政府负责公共房屋的法定机构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的执行机关。为落实行政长官的“照顾长者”策略性政策,房屋署在特别住屋方面设立“长者住屋”计划,让符合条件的长者尽快得到公屋分配,同时也尽量体恤长者的喜好和需要。此类计划照顾的对象包括单身的长者及与长者同住的家庭,而长者也可选择与其他长者一同居住。

(3)劳工及福利局。劳工及福利局是2007年7月1日成立的负责香港劳工与福利政策的政府机构,其中包括劳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安老服务方面的政策研究,维护和保障劳工以及退休长者的权益。

(4)安老事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安老事务委员会属于政策咨询性机构。1997年,行政长官订定“照顾长者”为策略性政策目标之一,致力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使其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该委员会应运而生。其主要职责是向政府提供建议,制订全面的安老政策。

(5)安老院上诉委员会。安老院上诉委员会是一个根据香港法例第459章《安老院条例》第13条成立的法律咨询性机构,负责聆讯及裁决由有关人士就社会福利署署长根据上述条例第7、8、9和10条所作出的决定而提出的上诉。

4.社会工作者和义工运动对老年人的支援和服务

香港特区政府安老服务计划中很大比例的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进行的,特别是安老服务中的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有赖于社会工作者和本社区的义工,包括老年义工。据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而的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4日,全港注册社工总数为16660人;据义工网站的统计资料,2011年6月30日,全港登记的义工人数达到945569人,超过了老龄化的香港老年人口数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属于未登记但经常做义工的人,以及一些企业和单位利用工作时间组织员工从事义工活动。社会工作者和广泛的市民义工活动为日益老龄化的香港市民构筑了一道和谐、活力、快乐和幸福的安全屏障。

三、香港安老服务的经验及启示

1.在老龄问题方面的社会共识

香港社会开始对老龄问题的切实关注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全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还只占到8.5%,当时的港督政府确立和制定了最初的一些有关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理念和法令。1997年香港回归,特区政府没有懈怠,行政长官上任之初即将“照顾长者”确定为特区政府的策略性施政目标之一。香港回归至今已经两任行政长官共计四届任期,特区政府将安老服务问题当作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持之以恒地稳步而卓有成效地实施,表现了香港社会的成熟和老龄问题在社会精英阶层所取得的共识。

2.明晰的构建思想

香港特区政府把1994年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出的关于构筑以老年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列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安全屏障的建议,构建包括以政府财政支持的安全网、强制性的个人参保和自愿性私人储蓄及保险的3大支柱社会保障制度,明确设为政府的施政目标。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在建立和监管强制性的公积金计划管理制度的同时,十分注重和突出政府税收支持建立的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3.提倡家庭养老

香港特区政府把居家当作基本的养老模式予以管理和提倡,这是极为明智的一种选择。一方面,亲情是在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老人仍然追求的最为可贵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投资与花费最为经济的一种养老方式。

4.加强社区支援服务

香港特区政府把社区支援服务当作政府构建安老服务的一个重点工作。可以把做好社区支援服务看作是巩固居家养老的扩展和继续,但二者又不完全一致。特区政府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社会福利或医疗等许多种途经对符合支援条件的家居或留在社区的老人以更多的帮助,以加大特区政府的投资来体现特区政府的责任。特区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对老年人的关爱,表现出香港社会所富有的人情味和人性化特色。

5.发展多元化的院舍服务

上个世纪末安老院舍服务设计出长者中心、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都是比较适合长者安度晚年所需要的几种院舍服务类型。因为无法满足众多申请者的需要,特区政府从2003年开始逐步把长者中心和安老院的院舍服务调整为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实际上是把适合长者中心和安老院生活的长者都继续限制在家庭。政府资助的院舍养老具有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等许多家庭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6.重视发挥义工的作用

在劳动力奇缺的香港社会,政府的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工作能够开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义工运动”。特别是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发挥包括许多身心健康的长者在内的社区义工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个创造。否则,所有老年人的照料都由专职的护工和家属料理,仅仅老年人问题早就压垮了香港社会。何况开展广泛的义工活动,对于建立一个互相关怀的社会、肯定个人的自我价值、加强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提倡不同阶层人士参与社会建设,最终达致彼此互相关怀、融洽相处以实现社会和谐,都具有直接的积极意义。

当然,香港安老服务与市民的需要来说还有很大差距。从2003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把过去的长者中心和安老院都逐步调整为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的宿位,还是无法满足需要,申请护理安老院和养护院宿位所需要的时间分别平均33个月和41个月。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面临议员的质询,反映出香港老龄化发展的迅猛异常和政府服务的差距。

(作者:刘玉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北京10008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于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

Study on the elderly services in Hong Kong and its Enlightments

Liu Yubo Yu Ning

[Abstract]During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Hong Kong has been formed a systematic project, with perfect consulting system in the policy-making. Man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health, medical, housing and all kinds of elderly services could be get from community support, elderly residential care, as well as many other elderly service, including resources invest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charity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nd so on several levels. There are a lot of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could be consulted in many cities in China.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6

8月:入职当天,林主任召开部门小会议,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4天时间做完《烟台乐天养护中心筹备工作汇报》PPT,8月11日向朱总汇报。

汇报后,重新计算了养护院投入成本、收集了适老化产品。

入职第二周,查找关于建立养老院、护理院的各项国家标准,对3号楼一层的功能布局提出合理化看法。

财务

接待

门厅

消防监控

办公室

办公室

评估室

理发室

中医馆

阅览室

会议室

走廊

走廊

控制室

电梯

前厅

洗澡间

值班室

库房

治疗室

活动室

卫生间

入职第三周,林主任组织部门同事三人每人做一份养护院运营方案、新入职员工培训课件、假设自己是老人对养老院的需求,9月3日以PPT形式汇报。

汇报后,在此课件的基础上再增加老人急救与意外知识培训课件。

9月:筛选物业公司,制作老人入住的各类文件。筛选入选国家百强物业公司且具有服务三甲医院资质的物业公司,联系了山东明德、上海朗泰等共7家物业公司,通过对物业公司资质审核、实地考察、服务方案对比等,目前对山东明德物业公司较为满意,并对山东明德的服务方案报价进行了三轮修改,目前报价为10854418元/年,第一年收费6386440元(21.3m2/元)。

10月:本月主要的内容是(1)现场查看华翔装修进度、质量问题:前期施工图和施工合同已通过朱总和采购部同意,我部门主要查看华翔是否按时按计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无质量问题。(2)与物业公司商讨服务方案问题:主要跟进的是山东明德物业与上海朗泰物业。(3)考察餐饮公司:主要跟进的是青岛易莲花。

11月:(1)业务学习上:提出了《养护中心岗前培训方案》;按时填写养护中心业务学习记录。(2)日常工作上:落实11月16号朱总布置的养护中心5项工作内容:包括养护中心装修问题、购买养护院床、购买窗帘幔帘、考察餐厅、考察物业公司。与江苏东宝对接装修相关事宜,联系了中国最大的装修公司中国装饰公司(因公司已与江苏东宝对接装修问题,后期未再跟进);着手联系考察祥意泉餐饮公司、六家窗帘幔帘公司等。

12月:(1)提交了床具的招标文件,拿到最低报价2050元(格尔)及2100元(金辉)。(2)筛选了三家窗帘布艺公司,最低报价400元(幔帘)、412元(窗帘)。(3)祥意泉餐饮公司最新版餐厅图纸通过各领导批准。(4)正在跟进更具实力的物业公司——医管家。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7

一、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护理质量,有计划的提高我院医疗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外科专科医疗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掌握多项具有专科特色的实践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术前备皮方法,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2规范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3规范疼痛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4严格体液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稳定。

5关注高危手术患者,减低手术风险。

6提高留置管道安全性,减低非计划拔管率。

7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

8预防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9术后早期锻炼,减少DVT及肺栓塞发生。

10加强围手术期卧床患者皮肤护理,减少压疮发生。

三、具体工作职责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由专科护士负责定期培训各科室联络护士,对全院外科患者护理进行质量干预,协助制定医院专业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掌握外科患者护理技能的护理人才。

2.参加护理部领导的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参与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

3.组织、参与本院本专科领域的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护理工作指引, 协助制定所在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

4.参加医疗查房,外科患病例、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病人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实施循证护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导临床护士工作,确保本专科护理质量。

5.掌握本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根据本专科发展的需要,确定本专科工作和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推广和应用专科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实行责任组包干,新老搭档,保证每时段都有责任护士,减少交接班的频次,让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同时年资老护士要带头作用,注意培养护士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新入科护士以及低年资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五.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制度。

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六.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在职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2.每月进行各种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要求全员过关,熟悉掌握急救器材仪器及抢救药品的使用。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业 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B

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健康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这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减少患病老人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或家庭的麻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高医院病床位周转率,也能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1-2]。

一、绍兴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一)背景

绍兴市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截止2015年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00.8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2.8%,不少老人长期疾病缠身,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5万人,占总老人数 4.96%,由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慢性病例数以及医疗服务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预计到2039年,绍兴市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40.24%的峰值。“4-2-1”家庭结构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以及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03家(公办109家,民办94家),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672家,计划到今年年底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但这些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多以老年活动、生活照料为主,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正面临着“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困境。这就对绍兴市的医疗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刻不容缓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二)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医养”保障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4年,绍兴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加大扶助力度,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相结合,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政府培训教育规划,着力打响“幸福安康、智慧养老”为主题的绍兴特色养老服务品牌。《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也将医养融合发展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医院资源,筹划建设养老中心,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探索开展国办养老机构改革升级,有效发挥乡镇社会福利中心的作用,实现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卫生所(医务室)全覆盖。

在政策的推动下,绍兴市已有一批医院、养老院开始试水“医养结合”。2014年,绍兴越州医院和绍兴越州养护院协作运营,成为越城区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由越州医院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越州养护院提供康复期和稳定期的疾病养护服务,同时该院与绍兴市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积极推行“医养结合”,开展与社区养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医院和养老院联合运行,辐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2016年6月,绍兴市首个公建民营老年康复护理机构绍兴绿康老年康复护理院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院内设立运营,拟为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全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医疗康复、心理康复、精神慰藉、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临终关怀等全方位服务。

二、发展困境

绍兴市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但目前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服务水平、人才建设,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老龄化程度,医与养依然处于分离状态:

(一)制度保障存在壁垒

医疗、养老分属不同专业领域,“医养结合”过程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而老年人购买力有限,医疗和养老机构的财力却同样有限,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服务难以保障。这些“医养”有关的公共资源由卫生、民政、人社、财政等不同部门分配,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落实未能达到协调一致和整合联动的程度,两者的融合深受体制、机制的限制。

(二)机构养老供需脱节

过去几年养老服务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精准化不足,没有能够全面摸清老年人的需求底细,一味地强调增加养老床位、增建机构,没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制定不同的服务计划,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少整体性和连续性,供给和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投资效益较低,具体表现为: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不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功能不完善,功能单一,尤其面向失能、失智老人医护康复服务能力比较弱;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提供医护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在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较多的农村,敬老院床位“空置率高”;养老机构为回避风险,更愿意接收自理老人,造成健康老人挤占资源,而有着刚性需求的失能老人则被排斥在市场之外[3]。

(三)社区功能整合不足

从养老服务体系来看,居家和社区养老是基础和依托,但其服务的有效性不高,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获得感并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结合不紧密、转诊制度不完善,社区服务仍停留在日间照料,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专业服务人才匮乏

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聘受限以及工作劳动强度大、风险大等原因,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流动性大,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和人才需求呈现巨大矛盾,是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三、建议与对策

应把医养融合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重心,从破解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与“医”分离的关键性问题导向切入,从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促进有效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入手,通过服务的综合与资源的整合,以老人需求为核心,将中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与医疗服务纳入到统一制度框架中。

(一)从健全体制机制的供给侧发力,夯实医养融合发展的基础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建立发改、民政、卫生、人社、残联、财政等部门互认的“医养结合”统筹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二是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除了税费减免、贷款优惠政策、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支持措施,应加强构建医养结合机构内生增长机制[3],考虑用养老金、医保金等社保资金以及养老服务补贴,换取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护和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如借鉴青岛市的做法,从城镇医保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来源[4]。

(二)从创新服务模式的供给侧发力,形成多元互补的发展格局

通过新设、协议、引进、转型、增设等形式,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一是支持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护理站,允许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二是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寻求养老、医疗机构及老年人三者共赢的结合点,建立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医疗养老联合体等机制;三是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尤其是要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的建设,引导这些医院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拓展长期照护服务,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四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合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家庭病床等一站式服务,强化社区养老设施的支撑依托功能;五是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有实力的民营机构进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5]。

(三)从科学规划布局的供给侧发力,实现医养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确立照护等级评价标准,对本市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进行评估,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基于老年人口数量、失能率、养老及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状况等数据研究制定出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合理调整机构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建立层级服务管理体系及组织,一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突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并将机构养老服务的重点放在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项目上,在保障“三无”老年人、“五保”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优先照顾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四)从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发力,建立多层次医养服务队伍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保障、激励机制,提高专业养老医护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完善职称聘任制度,吸引专业人才从事养老医护工作;二是依托绍兴护士学校、绍兴市职教中心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管理、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等专业,同时发挥社区教育学院及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多层次的养老医护服务教育,培养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的、经过系统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并鼓励大中专院校护理专业、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三是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邹纯青.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路径探讨[J].卫生教育,2015:(14)17- 19.

[2] 宋向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讨――以安徽静安养亲苑为例[J].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2015(1):4- 6.

[3] 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3.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9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

一、

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

,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10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

“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11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养老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12

城市飞速发展,建筑的标新立异逐步蚕食着古老建筑,怎样使老建筑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地处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北海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骑楼文化。如今,北海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力度,骑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受到重视,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合理保护和改建骑楼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北海重要的艺术设计院校,我院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引入实训、实习的研究将为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实训、实习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类院校多与企业、产业相紧密联系,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突出技能培训,针对专业应用能力设置课程的实训、实习环节,其课时所占比重较高,这正是高职区别于本科教育之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合多学科知识,学科交叉性强,理论教学仅能够培养部分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环艺专业以专业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作为导向,结合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通过实训、实习环节来重点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专业岗位需要。

我院环艺专业实训、实习现状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大多是与企业、产业联系,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多依托建筑空间,普遍为室内家装、公装和室外规划等项目,即实训、实习以普通资源与基地为主。2009年,由凹凸设计事务所承建设计的北海老街海西路165号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顺利开展,其资深设计师任教于我院环艺系,将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实践,大大拓展了我院环艺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的范围。通过结合所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实际的项目进行深入的专业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实训实践效果。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老建筑面临拆毁、让位的问题。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改建,目前仅仅停留在文物保护及规划的范围内。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其引入教学实践环节,突破了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承载范围,将老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老建筑或老建筑保护区成为环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可实施性

首先,能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地区文化。北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建筑形态独具特色,久经沧桑的骑楼文化更使这座海滨城市散发独特魅力。美丽的建筑与和谐的环境不应被城市化进程毁坏,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正体现了设计师对北海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将北海特色融入设计前沿,提升了城市品质,保护了历史遗迹,弘扬了北海独特的滨海文化,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其次,能提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养与社会认可度。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的时间相对于本科类院校明显不足,我院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将老道精舍精品酒店等老建筑保护与改建项目引入教学实践环节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运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老建筑因其所处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易受到社会关注,从而加强院校和专业与地区的联系,并提升社会认可度。

利用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特色教学资源

进行实训实习的具体方式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依托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将其前期调研、设计概念建立、设计素材收集、项目扩出初设计、施工图阶段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引入2009级、2010级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训环节,与方案设计相结合。具体实施环节为――老道精舍建设期间,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工地现场参观、调研、测量、参与设计图纸绘制、材料市场采购、教师现场指导说明等;针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这一领域开设“老建筑改造工程 ―― 建筑的功能置换”专业选修课程,课题组其他两位教师分别开设“酒店餐饮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解读”两门专业选修课作为相关领域理论知识的补充。环艺系学生通过“老道精舍”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实训、实习,能够较好地完成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方案设计,从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进入实训、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