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作困境论文

写作困境论文

时间:2022-09-06 23:41:36

写作困境论文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写作;困境;解决路径

1教育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概念在21世纪受到了广泛推崇,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生态思维意识得到了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概念得到了充分拓展,除了在环境等方面有所涉及外,教育生态学也逐渐出现在了教育行业中。它是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其周围生态外部环境(包括个体心理环境、班级课堂环境、学校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探究“人-教育-环境”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边缘学科[1]。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对现有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使其自身系统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教育和教育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确保教育生态环境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教育生态学理论提出:教育具有多元化、多途径等特点,因此无论是进行何种教育,其教育环境必将是丰富的。因此教育过程不仅存在于学校场所中,而且在社会各类环境中都有它的存在,例如广播、电视、社会团体等。由此看来,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教育结构和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明确教育情境范围,降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摒弃传统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以寻求新的改革方法和策略,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生态学的关键所在。教育生态学除了具备生态系统所固有的观点外,还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教育理论框架进行了划分,推动了新型教育理论框架的建立,目前已成为高校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然因素。它的出现,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景,因此,想要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化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2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产生原因

2.1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困境

在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备课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对写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写作作品质量较低,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在英语写作中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导致写作过程中错误频出,对其遇到的困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在写作过程中,文不对题现象出现频率较高,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较差,堆砌单词现象严重,使得文章内容语法出现错误,文章句子想表达的意思不明确。部分学生虽然语法错误出现较少,但是其表达方式上偏于“中式英语”,与实际英语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次,文章内容空洞。虽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按照写作要求完成了写作,但是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文章内容较为单薄,甚至部分学生整篇文章并没有与题目相对应的实际内容;再次,相关词汇和语句运用缺乏新意。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写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语法的正确性以及语句的通顺性,一般会采用较为常见的英语句子,使得文章缺乏新意。同时,整篇文章多处运用同类句式的现象在写作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导致整篇写作文章过于单调;最后,写作文章不注重运用修辞手法[2]。虽然学生能够完成相应写作任务,但是因其对修辞手法等运用较少,或基本不用,使得文章不具有美感,无法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另外,上下句子之间缺乏一定的转折词,或段落之间衔接缺乏连贯性,使得整篇文章过于平淡,层次性较差。

2.2导致学生写作困境的出现原因

导致上述写作困境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方面来讲,挑选教材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较为烦琐,理论方面知识不够精简,导致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无法保证其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加之英语写作课程开设课时较少,因此想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较多内容的讲述与教学,无法保证所讲述知识的细致性与精简性。同时,在写作内容布置时,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不够贴切,所涉及内容在未来并没有太强的实用性,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此外,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为匮乏和教师的辅导程度不足等也是造成英语写作困境的关键因素。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讲,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采取的教学形式缺乏多样化。一般来讲,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时,都会给学生列举相关例子,在列举的句式中贯穿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句式应用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在课堂上学生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会在某些方面使得学生写作过于形式化,这些都是阻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通常在教师讲述英语写作相关技巧后,都会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和测验,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现有的英语写作练习模式都是教师布置写作练习任务,然后教师在对学生提交的写作文章进行批阅,以了解学生对英语写作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一些抄袭现象时有发生,与教师所布置练习等初衷相违背,因此此种练习方式是否能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仍然是值得推敲的。

3教育生态化的英语写作教学观

3.1英语写作教学观的生态化

生态化的英语写作教学不仅停留在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授方面,而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进行训练[3],从而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未来写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以相关教材为参考制定的,课堂讲述方式也不局限于PPT演示,而是融入当下先进的、多元化的信息化技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个性差异,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课堂讲述方式。此外,在对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时,要将学生日常写作成绩、课堂表现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中,确保其全面性。

3.2英语写作学习观的生态化

相关学者认为,学习环境的发生必然会有教育者、学习者、学习背景和学习信息的产生,而在这个环境中,教育者、学习者以及学习环境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的。而教育生态学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它的互动性,在英语写作学习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教师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等三方面内容。例如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针对学习内容加强与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其他学生对写作主题的看法,互相修改指正,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此外,学生在听取教师的写作指导后,要及时与教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让教师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在表达过程中有没有发生错误?误解等?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对自身的写作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到课外资源利用与学习的过程中,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与课外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4教育生态视角下提升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教育生态学也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生态系统中的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因此在教育生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与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和发展。4.1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指导进行教学教育生态学提倡平等,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学生置于与自身同等位置来进行[4]。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有详细了解,例如大学生追求时尚,喜爱明星等,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以此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4.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然生态环境中基本规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在教育生态学背景下,此种规律同样适用。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在英语写作课堂中,最具其代表性的写作文章也必将会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一些较好的英语写作文章就会在众多选项中凸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中的“胜者”。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上述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带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2.1设立一定的竞赛机制

英语写作从本质来讲,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而教师设置一定的竞赛机制,例如在班级内举办英语辩论赛等,学生在辩论赛组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紧扣主题的能力以及洞察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题精准度和切题能力,而且在辩论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自身的英语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运用。这样在后期英语写作过程中,减少了当下文不对题等现象的出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4.2.2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负责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通常来讲,教师很难顾及每位学生。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改变现有的作业批阅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将其写作的文章上传到班级社交群内,鼓励学生针对班内其他写作文章发表自身看法与意见,并对班级内作业进行评论与修改,以此提高英语写作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了学生羞于开口而不敢发表自身观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同时,学生在查看其他同学写的英语文章时,还能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的写作优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路径。此外,为了方便教师的管理,教师还可以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组过程中,要注重小组成员英语写作水平的均衡性,既要有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也要有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确保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出现全部小组成员写作能力过低或过高的出现。在分组完成后,小组内要将每位成员的文章进行阅读,鼓励小组成员对每位英语文章进行评价,随后,要在课堂中,展示每个小组组员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优美句子,同时还要总结出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确保每位学生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2

关键词:词块理论 图式理论 初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29-01

1 词块图式理论的内涵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81年提出,之后,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他较为清晰地说明了图式理论的发生过程,丰富了图式理论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他还提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现代图式理论则是代表了安德森、鲁姆哈特和加内尔等人的看法,按照他们的观点,每个人将所获得的知识都按照一定的单元储存在大脑中,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每一个图式都可能包含下一级图式,表述了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处理,以及当新信息被储存进来是与过去信息之间建立的关系,和将这些信息运用到现实问题中的结构化过程。事实上,写作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应用已有图式和学习新图式的问题,因此理解图式理论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有很大帮助。

词块理论同样由我国的语言学家从外国引入,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像学习母语一样地掌握新语言中的语块。词块指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经常使用的,并且具有一定语义和结构的有利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短语和固定搭配等,比如: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词块是在实际交流中真正使用的高频句式,它的出现频率要高于构成它的每一个单词,具有语义优势和固定的形式,所以对于词块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十分重要。事实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词块的运用比语法还要多,高分者往往运用了更多的词块,可见词块理论与学生的写作成绩息息相关。

2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图式理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善于设置情境,将课文结构化,把课文内容按照一定层次传输给学生,在针对学困生时尤其要循循善诱,在他们脑中形成一个具有等级结构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网络。

2.1教师图式法确定教学流程

教师在将一个题目拿给学生时,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图示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首先是将写作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联想已有的作文结构和词汇,然后在讲解范文时整理整个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找出它的大体框架,向学生讲解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块,再创造语境让学生联系学到的新知识,最后整理写作任务的思考思路和相关资料,并延伸相关知识,阅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2.2学生利用图示法确定文章框架和内容

图示法有利于大脑储存、整理和使用信息,先回忆已学的文章中的图式,分析其中所用的结构、词汇和内容,确定写作任务的侧重点和写作内容的层次分类,并和已有的信息在脑中重建为新的结构流程示意图,从而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大体内容,学困生脑中的已有图式和词汇都比较少,老师应适当降低要求,并引导其用较简单的框架和短语来代替复杂结构和句式,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提高写作水平。

2.3学生利用图式法形成写作思维

随着知识的不断摄入,学生也会在脑中建立很多种体系,比如词汇体系,语法体系等,从而帮助自己记忆和使用知识。这些体系都可以用图示法来表示,当学生确定了文章的大体框架之后,就可以结合内容,从脑中搜索可能会用到的词汇,或是从课文中获取并归纳相关的基本句型等,形成更为具体的写作框架和写作思维,这个框架及分框架中的词汇和语法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以大体构成一段文章。事实上,学生对于新图式和新信息的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来自于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比如同义图式和反义图式,前者可以让写作具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令文章更为灵活;后者则是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在介绍优劣势时尤其适用。这些图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立知识结构,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熟悉词汇在写作中的运用,让写作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应着重督促学困生对简单图式的理解和对短语的背诵练习。

3 词块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词块组成句子,进而是连贯的文章,最近有研究表明,单词并非人们交流的最小单位,而是固定结构的词块,学习高频搭配词汇和半固定句式对学生的写作非常重要,比如在写作“提供食物”时,可以用的半固定句式有:sb serve sth或者there be sth;而表述“减轻重量”时则可以用lose weight或者make youself thin等,有了这些典型的词块之后,学生就可以在拿到一个写作题目时迅速想到相关短语,进而组成流畅的英语,做到有东西可想,有东西可写。

教师在教学中正应该利用这一点,通过填空、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反复练习词块,强化对于词块的记忆和运用,引导学生区分词块中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真正掌握词块,并利用可变部分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对学困生则重点讲解同义词汇间的互换和简单词块的运用,令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块可以替换为简单短语。

4 词块图式理论的应用效果

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自主创造适合自己的写作流程和思维方式,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两者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确定文章结构,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确和运用自己头脑中的体系,并进一步丰富这个体系,帮助学生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写作结构和关键词块的教学,引导学生背诵和使用它们,着重关心学困生的学习,鼓励其进行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5 结语

英语新课改和新教材的实施,为词块理论和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日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列斌.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词汇记忆的启示[J].成功(教育),2012(03).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3

关键词:出国留学生 语言问题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73-01

近些年以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海外进行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攻读。我国留学研究生选择的留学区域大多数是欧美和澳洲,其地区生活与学习语言主要是英语。在留学时期,实际生活与学习都会遇到一定的语言问题。加强对留学生英语方面遇到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的提高国内英语教学水平。

1 出国留学研究生语言问题

1.1 听力方面的问题

外国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听力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发音不清,语速较快,并且较长的句子与口语的使用都会使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扰,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中国留学生听力困难的另一个表现是英语口音问题。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日常听课与交流中,经常发现有多样化的口音,与国内教学中标准英式或美式的口音有很大区别,不标准的发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与失望。留学生授课教师口音与国内口音有所差异,是造成中国留学生语言环境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2 讨论发言中的问题

国外研究生教学课程与国内有所不同,国外课程中讨论交流的课程较多,占教学课程中的比例较高。讨论课程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等,讨论课程的进行还需要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在进行讨论课时,中国的留学生由于自身语言特点,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与交流当中。讨论课程中问答部分的进行,中国留学生缺乏良好的准备,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中国留学生对于讨论课程参与程度的不足,会对其学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与影响。中国留学生对于课堂讨论参与度较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和听力不足则是相对次要的问题。

1.3 写作方面的问题

出国留学生随着国外学习时间的增加,基本上很多留学生的口语能力与听力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则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通过对中国留学生与外国本土学生的研究论文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本族语作者论文的长度、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都强于中国留学生。对于写作问题来说,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度更加高。中国留学生写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词汇量不足、词汇表达不当、表现能力差,并且句子表达能力较低。英语书面表达与写作能力不足,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继续学习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 留学生语言问题对于国内英语教育的启示

对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留学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国内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需要积极的应对。海外留学生英语语言面临的困境也折射了现有国内英语教学工作的不足,反映了语言学习在真实英语环境中所面临的难点。根据中国留学生在语言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需要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2.1 加强听力教学

对于出国留学生在国外环境面临的听力问题,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要针对其进行改进,尽量采用真实的听力材料进行教学。在国内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数在英语教学上都会控制自身语速在一个较慢的水平,并且很多外聘教师也会放慢语速,以适应学生的听力水平,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长久以往,学生在对于正常语速的听力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另外,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材料都经过编辑与处理,教学中没有背景杂音,较为清晰,学生在适应了这种听力材料之后,进入真实语境,面临有背景杂音的环境,就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在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对真实语言环境的模拟。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对语言口语多样化的关注。外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很多教师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口音存在着一定的不标准。如果学生没有受到针对不同口音的听力训练,在实际学习中就会出现问题。英语教学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学生可能会面对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提供更真实、合理的听力训练。

2.2 加强讨论交流

国内对于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应该注重采用与国外教学相同的讨论模式,增加讨论与发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我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课堂讨论中表现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留学生语言熟练度不足。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对于讨论以及交流环节的安排有所不足,学生的发言机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教学方式在国内外发生了很大转变。西方教学工作注重师生讨论,以教师讲授为辅助,并且在学生小时候,就注重对学生讨论习惯的培养。我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并且教师教授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与习惯。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中课堂讨论不够热烈,在研究生阶段应该注重对这种现象的克服,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投入到课堂讨论当中,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加强学生英语表达的能力,对于学生日后国外留学语言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加强写作培养

目前国内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缺乏英语写作练习的时间。国内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自身学习任务进行完成,并且撰写相应研究的报告,,进行毕业设计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英语写作的联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学术选修课以及借鉴国外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修课的选择,选择与英语论文有关联的选修课,在进行选修课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在英语写作训练时,还要积极的借鉴国外做法,设立专业的写作辅导部门,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辅导。

3 结语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进行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语言上的问题。英语语言能力不足,会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后发展造成很大的限制。目前,留学生英语出现能力不足的方面主要由听力、交流与写作三个方面。国内对于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工作,要借鉴其实际问题,对于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4

成因分析

学生缺少真实的观察、体验 现在的孩子待在家里和学校里的时间较多,而在这些时间里,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上课、跑辅导班、看电视、玩电脑、摆弄手机上了,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精力却很少,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感受也不够敏感了。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见,习作乃是情之所至的一种行为,是认知、语言能力和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当孩子们不能仔细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自然难有情不自禁“我要说”的冲动与激情,写不出有内容、有真情、令人悦目悦心的文字也在情理之中。

接受信息碎片化,导致作文语言无规则化 由于学生可接受的语言影响太多,而不同内容的文字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还会大相径庭,当这些语言范式挤进学生的大脑,有些学生的语言系统便崩溃了,当他们想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认知的时候,不是杂乱无章,便是不知所云。

教师不能专心致志地指导或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自课程和教学改革以来,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增加了,语文课程的周课时量有所减少,教师们的非教学任务或兼课也有所增加。导致教师花在作文指导方面的精力与时间减少,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对作文进行指导,甚至鼓励学生到电脑上搜索成文进行加工改编。于是,假大空作文便应运而生,学生写来写去,作文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培养。

破解作文教学之困的策略

真实地写,写真实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实践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必须让学生真实地去写作,写真实的内容,不能抄袭,不能改编,坚决杜绝生编硬造,无病。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渐领悟方法,获得要领,练就能力,乐写会写。

材料获取活动化 要让学生真实地去写,且写出真实的内容,就要做好写前指导,丰富学生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写前准备活动化便是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策略。所谓“写前准备活动化”,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或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阅读、搜集,让学生从中获取写作材料,生发写作的意愿。但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能让学生亲历,当学生不能到达现场的时候,可以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到现场去。如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借助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等等。

先说后写,依读学写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乐于表达且会表达,既要帮助学生主动获取写作材料,也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有规则的表达的能力,先说后写,依读学写,便是较为有效的策略。如低年级的看图写话,通过指导看图说话,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图画的内容,还可以在表达顺序、用词造句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当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写内容,再动笔去写,学生不仅乐于去写,而且也知道怎么去写,乐写会写便不再只是口号。

读,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还可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掌握语言规则,领悟表达技巧。比如借助表达技巧明显的语段,引导学生仿写,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5

【摘要】随着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融资难、赍全短缺一直束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从经济体制、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对策

简述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巾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 中小企业仞创时期,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产量有限,还款的诚信小足,贷款风险犬。

(2)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

(3) 竞争能力差,信用等级低。

(4) 从企业本身来看融资观念不够创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二)社会金融环境因素

(1)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2)中小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严霞不足

(3)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4)金融机构限制件条款制约了中小企妲融资

(5)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6)安全性高的氽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

治理结构

二)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创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

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6

一、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来看,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想写却写不好。这类学生总体而言学习目的性强,有学习动机(包括写作兴趣),注重写作但下笔难以成文。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更是受网络文字的影响,喜欢写一些上句不接下句的所谓哲理性文字或抒情性文字,但很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二是对作文有厌恶感的。这类学生见作文而色变,认为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榨”出来的。三是对写作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类学生中既包括有能力写好但不想写好的,也包括根本就写不好,即写作能力确实低下的。

分析这三类写作心理,可以寻找到职高作文教学难的几个原因:

其一,缺乏写作动机。因为作文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记录。如果比较愿写与不愿写这两种情形,会发现动机是首要因素。而写作动机又是来源于哪儿呢?一般来说影响因素很多,但作用最大的是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说只要触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会有写作的动机。

其二,缺乏写作技巧。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历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跟我说“我也想写,可就不知道如何写”。这说明这类学生在表达技巧上出了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受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的缘故。

其三,缺乏逻辑能力。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上下衔接,自成一体。部分学生作文看起来凌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往往难以首尾兼顾。事实上,作文的逻辑性非常强,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与其称作要素,倒不如看作是逻辑的需要。

二、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突围的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想突围,就必须围绕这三个基本方面作好作文教学这篇文章。

先谈写作动机的激发。笔者这里不想拾人牙慧,以所谓的激发动机的技巧来夺人眼球,而是试图从写作心理的角度作一些分析。上文已经说了,写作的动机缘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那学生在什么情形下才会主动思考呢?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在认知平衡被打破时,学生的学习(包括写作)动机最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去培养写作能力。因为职中学生对专业的专注一般都是超过文化课的,而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所思考。机电专业的学生对电路设计的理解,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都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在促进自己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这些细节,那就可以寻找到非常多的写作素材,而在针对性较强的指导之下,学生一旦通过写作的方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谈写作技巧的培养。这几乎是一个大众话题,在笔者看来写作技巧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广泛阅读,而且要做到且读且思,尤其是要思考那些优秀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一种思想的。在多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职业高中学生的读物却显得非常贫乏。网络小说水平低下且泛滥,浪费了学生不少的精力,而一些古典名著又吸引不了学生。怎么办?只能靠教师将经典与网络结合起来,或者到网络中寻找优秀的文本推荐给学生,并利用作文教学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研讨。作文技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地学习、积累、实践。

最后谈逻辑能力的培养。笔者对解决此问题的最大心得在于运用剖析的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逻辑性不强的文章中的问题。这类题材可以到网络上寻找,也可以用学生的习作。不过后者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征得学生的同意。在这一策略中,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会非常兴奋地去寻找范文中的逻辑矛盾,而寻找矛盾的过程恰恰是逻辑思维生长的过程。

三、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职高作文教学真正令人头疼之处,无非是几乎所有的“药方”都难以收到持久的效力!这其实是符合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众所周知,这些学生之所以进入职业高中,其实并不全因为智力原因,而在于对事物缺乏持久的兴趣,对稍微艰深一点的内容缺乏深入的意志。而作文恰恰是诸多学习困难中最大的一种,因此想一招持久制敌几乎是不可能的。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7

升入初中,同学们开始学写简单的议论文。不少同学总是苦于不知如何就事论理,要么不知道怎样展开议论,要么说理缺乏针对性,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对写作议论文有畏难情绪。其实,在初中课本里,有许多精彩说理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说理的表达技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和模仿。

在此,仅就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一种“运用相似联想,进行类比说理”的形式,向同学们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如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这样叙写邹忌劝谏齐王的:邹忌亲眼见到徐公,“自以为不如”徐公美。但他的妻子却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说“徐公何能及君也?”客人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人一致赞美自己的原因:妻子是偏爱自己,妾是因为害怕自己,而客人是有求于自己。邹忌由此进行相似联想,把家事和国事作一类比,并据此向齐王讽谏:“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朝廷之臣莫不畏(害怕)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因此“王之蔽甚矣”。邹忌通过这种联想类比的说理方式,成功地说服了齐王,收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又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文,作者由小飞蛾在险境中拼命挣扎和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顽强地长出小瓜苗,显示出动植物那强烈的生命力。作者由此生发开去,运用类比联想,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决不辜负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都要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再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小时候在一座小悬崖上遇险,在父亲指导下,一步一步脱离险境的往事回忆,继而展开相似联想,进行类比。以后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便提醒自己,克服困难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那么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这样,就由一件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升华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受到启发。

由上面所举的几篇例文可以看出,所谓“运用相似联想,进行类比说理”的形式,大致是借用某一景物或事件类比、寄寓某种人情或事理。这个景物、事件与人情事理,在表面上未必有实在的联系,但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说理时,要力求抓住这一点,通过主观联想,把具体的景物、事件和人情事理进行比照、对接,借以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某种人生哲理。

同学们在写作一事一议的简单议论文时,思路不能局限在所写事物的本身。要善于分析,抓住该事物的特点,运用联想,努力探寻与之相似的人情事理。这样,该事物的意义就会凸现出来。此时再动笔成文,思路就会开阔起来,文章就可以写得深刻些了。

(作者单位:云南省泸西二中)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073-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虽然高中作文教学有了不小的改进,但肯定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高中作文教学的改进。因此,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寻求突破的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现状:苦恼。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学生的苦恼,也是作文教学的现状。这样的现状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作文的兴趣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这个现状我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想写。本来写作应该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方式,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而现在的很多的学生都已经不想写作文了,视写作为一种负担。二是学生不会写。这里的不会写不是说高中学生一点也不会写作文,而是说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不会真正写作。在现实的学生作文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不会写作的现象。这样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善,会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恶性发展。

2.教师现状:无耐。教师由于学生的现状也相应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学生如此的状态,教学也变得很无耐。作文课堂经常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写,这样的作文课属于纯粹的练习课。这样的课堂学生可能会完成作文任务,但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变得得过且过。第二种,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予以公开朗诵,这样的作文课就成为了朗诵课。这样的课堂中,可能最终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但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不会提高反而还会在这种不予真正理睬的情况下直线下滑。长此下去,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也不可能提高。这些都是困扰着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对策

这里笔者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结合教学实践,试提出以下对策:

1.以阅读为基础。

(1)力促多读。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基本基础,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真正写出不错的文章出来,否则只不过是一些空虚的话语。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教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增大阅读量,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各年级各班应该经常订各种报纸,供学生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阅读,并鼓励学生自己订阅报刊,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不断充实自己,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名篇选读。此外,也要进行名篇选读的训练,即从一些优秀的著作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学习、教学需要的文章,供提供使用。为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针对每单元作文教学的要求及特点,从公认的名家名篇、经典文章及新近的报刊杂志中精选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章,进行选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目前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正需要发展空间的时刻,需要不断地接受外在的比他们更有知识水平的个体的熏陶。而一些名篇中的经典是凝聚了前人众多知识的精华,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必定会对他们的学习水平、认知结构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助作用。

2.以模仿促进步。

(1)模仿例文。在学生不会进行写作的情况下,模仿例文也是一个不借的方法,而不是认为就是照搬别人的做法。但偷得注意的是,模仿是为了自己学会写作,而不能养成了个照抄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例文鉴赏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先片断后成篇地进行单元写作练习。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挖掘意旨、谋篇布局等写作方法。学生们也感到有文可依,有话可说,学以致用,感到写作不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写作能力也有了提高。

(2)课外扩展。课外扩展即在课外布置一些作文题目进行练习,或根据一些课外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世界更多的是在课外,课内其实只占有很少的一个部分,课外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课外扩展能够更够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产生更多的想法与写作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练笔比平时正规的作文训练还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外练习时可能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发挥。要引导学生在多写多练中巩固已学知识,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以典型促发展。

(1)呈现典型,指导方法。呈现一些典型写作案例,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分析其优点与不足,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是一个促进作文发展的不错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抓一些典型进行指导。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每班一般精选优、差作文各两篇,并进行点评,并将教师的点评也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对照。对优秀的作文进行赏析揣摩借鉴,再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对稍差的作文找出毛病,进行修改,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引以为戒。

(2)交流体会,力求发展。一项水平的提高往往是通过众多的人交流、把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相互比较、总结提高的结果。对于作文提高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通过交流从而碰撞、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写作水平与经验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切切实实地让许多学生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学生通过上面的作文学习后肯定会有各种想法,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但无论哪种想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财富。正确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可以让其他人来共同学习;错误的想法说出来后可以得到其他人的指正,都会利于他自己和其他人的共同发展。

改进作文教学的对策有很多,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教学理论知识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希望对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但作文教学确实在实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果有更多的人对些领域进行关注,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韩仙.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教育信息化,2004,(3).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儿童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文章,在作者的笔下,儿童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是那么纯真、勤劳,是那么奋力进取,战胜困难,是那么无忧无虑、幸福快乐。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品味语句,读写结合,彰显“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呢?

一、抓住特点,突出校园环境美如画

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友爱和亲密无间的,各民族的学生更是幸福快乐的。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生动地描写了边疆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五突出”的特点来展现校园的环境美如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词语与语言进行欣赏、品味,让学生充分感悟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1.巧用排比,突出校外环境美。文章第1自然段巧用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的排比句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环境美,突出了学生爱祖国、爱国旗,尊敬老师,懂礼貌,认真读书的好品德,弘扬了民族大团结的新风尚。2.欢乐、祥和,突出民族团结的新风尚。民族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在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认真读书,尽情地玩耍,彰显了各民族之间充满欢乐与祥和氛围的新风尚。3.安静环境,突出勤奋好学的美德。课文巧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动物(鸟儿、猴子)、昆虫(蝴蝶)和植物(树枝)好像都被吸引来听课的生动有趣的情景。用“窗外十分安静”的环境描写衬托学生认真读书,勤奋好学的美德。4.热闹场面,突出学生的天真活泼。下课了,同学们的开心玩耍招引来了小动物(小鸟、松鼠、山狸)都来看热闹,突出了同学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5.描写校舍简陋,衬托出校园环境美如画。结尾一段用“古老的铜钟”“挂”“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语说明边疆民族小学虽然校舍条件简陋,但是校园环境优美,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校园环境美如画的作用,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怀念之情。

二、尽情玩耍。彰显色彩带来的快乐

大自然的神奇与五彩缤纷,给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讲述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他们在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地玩耍;在玩耍中无意发现了草地上早、中、晚的颜色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草地和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三快乐”人手去阅读、欣赏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练笔:写花园美或草地美的短文。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对学生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1.兄弟俩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在玩耍中体验快乐。兄弟俩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他们所做的游戏是趁对方不防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说明两兄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充满了童真童趣。2.发现草地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在发现中体验快乐。第3自然段讲述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不同的时间草地上颜色的变化: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了。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快乐。3.抒发感情,在赞美草地中体验快乐。最后一个自然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中用“可爱”“有趣”抒发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用“最喜爱”的一种花――蒲公英,“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表达作者对蒲公英爱得深到痴迷的程度,也说明蒲公英给作者带来无限的快乐,也让读者与作者一起体验到草地和蒲公英带给人们的快乐。

三、吃苦耐劳,凸显童年勤劳的幸福

郑板桥曾经说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说明,孩子要从小养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让童年充满幸福快乐。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一文,生动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默读,在质疑问难中交流互动: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在什么地方?(①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②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③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及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描写孩子们的劳动场面,是欢快、轻松、活泼的,没有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从而说明了孩子们是以苦为乐的。)2.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们采摘槐米的?3.采摘槐米时的天气和环境怎样?描写环境对孩子们采摘槐米起到了什么作用?4.你从课文描写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中体会到了什么?当学生们通过交流互动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参加“一次有趣的劳动”的短文。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四、互相鼓励,渗透战胜困难勇攀高峰的教育

亚历山大曾经说过:“果敢无战不胜,刚毅无征不服。”由此可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人们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就能克服山高路陡的艰险,勇攀高峰,谱写战胜困难的凯歌。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及人与人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四描写”来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默读、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同桌、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渗透奋力进取,勇攀高峰的思想品德教育。1.描写环境,突出险峻。第2自然段中“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这段话用“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突出山峰高如上青天;用“笔陡”“直上直下”“挂”准确、巧妙地突出了天都峰的险,不要说攀登了,就是看了“真叫人发颤”。这样描写险峻,为下文“我”爬上天都峰起到了衬托作用。2.描写对话,互相鼓励。第一次对话是互相问候,体现“我”有礼貌;第二次对话,体现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次对话,说明经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我们”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在互相鼓励下爬上了天都峰。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爬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描写艰难,体现精神。第6、7自然段,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出“我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4.描写结尾,突出中心。文章的结尾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少……汲取力量!”对全文进行总结,含义深刻,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五、仔细观察,撰写多彩生活美文

坡曾经说过:“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由此可见,要多读书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创作美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尽情地玩耍,玩得有趣,玩得有意义,玩得快乐,在玩中开发智力。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4的要求是:“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一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从3个方面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1.回忆活动,选准内容。W生的课余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当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时,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游戏场面会映入学生的眼帘,让学生记忆犹新。在校园里的活动有打乒乓球、踢毽子、拔河……在野外的活动有郊游、登山、野炊、钓鱼……在家里有弹琴、听音乐、画画……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活动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活动来写,做到心中有数,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令人难忘。2.按照顺序,记叙具体。无论是写活动还是写感兴趣的事,都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也就是把活动或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要按照活动或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即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有什么乐趣,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己有什么收获和感想都要写清楚。特别是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具体,让文章感动人,打动人的心扉。如一个学生写的《采樱桃》一文,按照“去的路上――樱桃果实多――采樱桃――凯旋而归”的顺序来写,写得生动具体,令人难忘。3.巧妙联想,抒发感情。在描写活动或感兴趣的事时,要巧妙地进行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写秋游活动,看到田野稻子一片金黄,就联想到是经过农民的辛勤劳动,才能取得丰收的成果,从而表达对农民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才能起到突出习作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10

作为近年崛起的青年作家,王威廉的小说写得节制而又老练。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懂得小说为何物的人。事实上,王威廉的文学之路最早从诗歌开始,继而评论、散文、小说,三足鼎立,气象万千。也正是此前多种文体的写作实践,让王威廉的小说呈现出诗歌的简洁、评论的理性和散文的细腻。当大多数作家仍然纠结于“写什么”和“怎么写”而顾此失彼时,他已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上,将两者完美统一于自己的小说实践过程中。可读性(故事性)与深刻性(思想性)并重,是他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他持之以恒的小说理念。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他创作了《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铁皮小屋》、《内脸》、《我的世界连通器》、《没有指纹的人》、《倒立生活》、《市场街的鳄鱼肉》、《秀琴》、《信男》、《他杀死了鸽子》等一批具有荒诞性质的现代主义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对生活世界的发现和对精神世界的勘探,通过展现人类的荒凉、虚空、孤独等生存困境,寻求一条逃离困境的终极通道,最终,完成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此岸”渡向“彼岸”的精神突围。

和莫言“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的文学观点一致,王威廉的小说始终将笔触伸向人性深处,对人之生死与悲喜充满了形而上的思索,字里行间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因此,其作品带来的阅读感受,既是酣畅淋漓的,又是震撼人心的,此外,还裹挟着一股无端的沉郁和忧伤,读来令人百感交集。

一、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如是说。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虽然只是张爱玲对于生命的理解,我却从中读出了作家的使命: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对小说家而言,此种独特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一点,我十分欣赏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一直顽固强调的: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惟一的存在理由。一部小说,若不发现一点在它当时还未知的存在,那它就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

――我愿意在此基础上,来谈谈王威廉小说的文学属性和艺术价值。客观地说,王威廉不是以量取胜的作家,迄今为止,他的小说成果仅限于十部左右的中篇和十五部左右的短篇,以及一部尚未出版的长篇。但就我的阅读体验而论,上述小说没有一部粗制滥造之作,虽非篇篇精品,却都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看来,王威廉的小说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他的写作确乎是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尽管他的小说创作更多地借鉴于卡夫卡等西方大师,却能在吸收、创新中融入鲁迅等中国作家的经验,由此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其中,“隐喻”和“荒诞”,是解读他作品的关键词。

《非法入住》是王威廉早期代表作。小说采取第二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不无离奇的都市故事。主人公“你”在城市的某栋筒子楼里租住了一间九平方米的小屋,“你”以为从此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不料在入住后,经历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遭遇。同一楼道,同样面积的另一间屋子里,住着六个人。就是这六个人,打破了“你”生活的宁静。他们以各种无赖手段,甚至自甘其辱,挤进“你”的房间,并心安理得地住下来。面对他们的“非法入住”,“ 你”从惊讶到愤怒到报复再到无奈接受,甚至和他们同流合污。原本看似缺乏现实逻辑的生活素材,经过王威廉充满想象力的哲学式叙述,竟然变得合情合理。这种荒诞的虚构真实,彰显的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魅力。接下来的《合法生活》,延续了《非法入住》的气质和思想。推销员小孙,生活忙碌而无序,想要改变目前的处境,却不知何去何从。挣扎于困境中的他,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乐趣,在迷茫中越陷越深。他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以致无聊到去报刊亭偷一份报纸的地步。几番周折后,小孙考取了公务员,貌似过上了一种“合法生活”,按部就班,中规中矩。但他内心深处厌倦着这一切,最终竟然灵魂出窍。《无法无天》以戏谑手法,塑造了一个“傻子”形象LG。作为同事,“我”和小宋以捉弄他为乐事。每天,我们将一种畸形的快乐,建立于LG的痛苦之上。虽为智障人,LG却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幸福生活,但在“我”和小宋一次又一次“无法无天”的捉弄下,趋于销声匿迹。因“我”和小宋的恶作剧,导致LG被单位一把手当面斥骂为“傻子”、“”,几近崩溃后,精神病院成了LG的生命归宿。而“我”和小宋,在LG离开后,竞相扮演起他的种种失态行为,只为找到那种“无法无天”的快乐。从《非法入住》到《合法生活》再到《无法无天》,这三部小说以相似的主题和技巧,在王威廉的个人写作史上奠定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基石:“它们全都和一种生命的界限相关联,那些界限仿佛是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笔下的隐喻之墙;但不同的是,它们不仅仅处在墙的这一侧,它们有时处在墙的另一侧,甚至是墙的正上方。”(王威廉:《隐秘的神圣――有关的随笔》)这三部小说之于王威廉,探索性显而易见,对他此后的小说创作,亦有着非比寻常的导向作用。直到今天,王威廉仍然试图在生存与毁灭、物质与精神、善良与丑恶的对立中,将隐喻和荒诞发挥到极致。

以隐喻之笔,书写荒诞现实,固然是王威廉小说的重要特征,但在荒诞的表象下,潜藏的却是他对生活世界的理性思考。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深度的小说家,王威廉善于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他的每一部作品,总能独辟蹊径,并能曲径通幽。后来的《没有指纹的人》、《倒立生活》、《市场街的鳄鱼肉》、《内脸》、《第二人》等小说,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特质。《没有指纹的人》中的“我”,是个生下来就没有指纹的人,“我”将自己视为人类中的异类。因为现实需要,“我”盗取了朋友的指纹,并制作成指纹套,解决了单位用指纹识别考勤、买房按手印、买车装指纹锁等难题。但“我”仍然感到自卑和绝望,因为“现代社会就是监控无所不在甚至变得歇斯底里的牢狱。”这座牢狱致使“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终,朋友的犯罪让“我”受到牵连,甚或带来真正的牢狱之灾。“……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容得下那么多的杀人犯、抢劫犯与贪官污吏,却容不下你一个没有指纹的小人物。”妻子晓虹的悲怆之语,折射出社会和时代对于卑微个体的某种残酷无情。《倒立生活》呈现出生活世界的另一种面影。小说中的神女,因流产而悲伤而生出反重力情结,从此梦想着像蝙蝠那样倒立生活。失意的她,遇上了失意的“我”,我们相互慰藉着彼此的孤独,“我”觉得也许倒立着生活就能挽回“我”破败的生活,所以和神女希望倒立的生活方式一拍即合,并将其付诸实践,倒立着睡觉,甚至倒立着。作品在荒诞中有股现实的力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词语,总是恰到好处地进入我的阅读视野。《市场街的鳄鱼肉》读来犹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生活中的“我”,活得比较卑微,无比痛苦之下,“我”用自己的身体去做一项人体实验,竟被一条鳄鱼的脑子给拐走了。从此,“我”成了一个人脑鳄鱼身的怪物。“我”猎杀家畜,开始吃人,天长日久,“我”获取了兽性的野蛮与人类的伪善。杀人如麻后,人类终于将“我”俘虏并把“我”交给了市场街上的屠夫。而那个屠夫,正是拐走“我”身体的鳄鱼。为了生存,他将“我”拦腰砍断,砍成一些小块肉条挂在肉架上出售。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蕴涵的无疑是极端深刻的生活现实。

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不得不从看得见的行动世界中掉过头,去关注看不见的内心生活。”①按我的理解,此处所谓“行动世界”,即是生活世界,而“内心生活”,可视为精神世界。王威廉的小说创作,无疑体现了这一探寻和关注。换句话说,他的小说之所以贯穿着对生命和人性的终极追求,皆因他想找到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和解的方式。无论是《“法”三部曲》(《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没有指纹的人》,还是《倒立生活》、《市场街的鳄鱼肉》,亦或《内脸》、《第二人》,主人公的生活世界都无一例外地充满悖论,精神世界则是废墟一片。这种生命状态,犹如卡西尔所说:“我们更多地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中或我们当下经验之中。”②王威廉的小说创作,表达的正是对未来的疑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

二、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

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是一个作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更是一部作品不可或缺的思想品质。遗憾的是,越来越多作家沉湎于书写生活世界的华美表象,而将其背后的苍凉,交给了上帝。对此,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早已指出,“文学界埋伏、或已显露着这样的精神危机:灵魂的骚动和精神探求的不安、痛苦已趋止息,代之而起的是在新的环境下的宁静和满足。”③失去了灵魂的骚动和精神探求的不安、痛苦,怎会写出思想深刻的作品?又怎能从生存困境中找到精神突围的通道?当我带着这种疑问走进王威廉的小说世界时,问题迎刃而解。在他看来,“自人类历史进入现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世界不再有完整的意义解释,而是变得支离破碎。……人的生存状态变得晦暗不明,要在世界中努力寻找,才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这样的现实既暧昧又复杂,超越了宗教与哲学的种种结论,小说反而成了抵达这种现实的最有效的道路。所以,好的小说就要表达出这样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思考乃至超越。”④他对生活世界和小说世界的理解,与我不谋而合。

总体上看,王威廉的小说现代性特征明显,有论者将其视作先锋性。但我并不想简单地从先锋性的角度探讨他的作品,在我看来,与其在形式上刻意追求先锋,莫若在精神上忠于自己的内心。批评家谢有顺亦认为:“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作家,应时刻意识到自身处境的危机,让写作关怀一些更持久的话题。只有这样的有终极关怀的写作,才是真正先锋的写作……先锋不仅是艺术的,更是精神的,他们是一些有勇气在存在的冲突中为存在命名的人。”⑤这样的先锋写作,才是有艺术难度和思想深度的。以此打量王威廉的创作,不难发现其小说的真正价值,那就是: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并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进而越过其中的生存困境,寻求精神的突围。除了上文提及的《“法”三部曲》、《市场街鳄鱼肉》等作品,他的《铁皮小屋》、《辞职》、《看着我》、《我的世界连通器》、《暗中发光的身体》、《秀琴》、《老虎!老虎!》等作品,同样因为对生存困境的展示和对精神世界的挖掘而值得关注。

《辞职》有着对自由与生命的思考。“我”是一个对生活格外认真的人,不想成为浮在水面上一小块垃圾,而想成为一块生铁,沉到生活的下面去。然而,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想着要辞职,因为“我就是觉得无法忍受,觉得毫无希望,而想到辞职我就感到生活很有盼头了。”但某一天“我”真的被辞职成了自由人时,“我”却觉得十分迷茫,“我”说:“突然我感到,我什么也不是,或者说,我是什么也无关紧要,我对眼下的这一切根本就无法理解。”其实,“我”的生命状态映射的就是现代都市人的生命状态。我们总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一旦得到,又难以珍惜。于是,我们的生命就在这种得失之间,渐渐老去。《暗中发光的身体》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和死的故事,沉重里有着对于生命的严肃思考。在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意味中,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自始至终,“他”被哥哥的死亡和嫂子的痛苦围困着。“他”心底的虚无主义,让“他”不相信这个时代有任何纯粹的东西,包括爱情和亲情。当“他”纠缠于嫂子和女友之间的时候,已然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世界宛如幻象。哥哥的离开以及嫂子的诉说,让“他”感到了活着的悲凉。“难道人活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团欲望了么?人的生命就是这么荒凉吗?”嫂子的这一声诘问,发人深省。《秀琴》塑造了一个名叫秀琴的女子,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围绕她的命运遭际,步步为营,多头并进,虚实结合,将一个原本简单的因果故事,写得摇曳多姿,曲折动人。正如作者文中所说:“从外在于秀琴的目光来看秀琴,她就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就是一个凑足报纸版面的社会新闻;而从内在于她的眼光来看,她的奇怪却是一种神秘,一种感动,因此,这更是小说,是文学,是人性的丰饶。”诚以为是。超越于《秀琴》故事背后的思想深度,即表现于此。透过秀琴的举止,不难看到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影子。不同的是,找不到自我的秀琴,身上还依附着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就这一角度而言,《秀琴》不仅从文学层面写出了人性的丰饶,更在哲学层面思考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除此之外,《铁皮小屋》、《老虎!老虎!》以及其他作品,无不有着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

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这是发现华美背后的苍凉之后,作家在精神境界上的思想升华。如果说后者书写的是生存困境,那么前者即是生存困境中的精神突围。唯有将生活世界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华美背后的苍凉才能获得温暖。我们无法忽略这份温暖,因为,文学不是叫人死,而是叫人活,不但要活,还要活得更好。“只有在看似绝望的生活里,找到了希望,找到了相濡以沫的爱,这才是真正‘人的文学’”⑥。王威廉的小说创作,两者兼顾,这也是其作品显得成熟而又引人深思的重要缘由。

注释:

① [捷克]米兰・昆德拉,董强译:《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② [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③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

④ 王威廉:《可读性与深刻性并重,是我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南方日报》2012年11月26日。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11

论文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夏洛蒂·吉尔曼 “我”的困境与出路 女性主义观点

1引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literarycriitcism)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观念与行为,是女权主义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学活动领域延伸的产物。

美国女权主义者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rieh)说:“没有日益发展的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的学术活动就不会迈出第一步。”挪威学者托里·莫依(torilmoi)更直接地说:“女权主义批评家同任何其他激进的批评家相似,均可被视为一切主要关照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斗争的产物;她们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试图将如此普遍的政治行为扩展到文化领域。这场文化、政治的战斗必然是双向的:它的目标的实现,既要通过政治改革,又要通过文学媒介。障以此为基础,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在她的《走向一种女权主义诗学)(towardafeministpoetics)一文中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分为“女权批评”和“女性批评”两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女性作为读者的“女权批评”。“女权批评”是女权主义文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注重分析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一阶段中,以女性为读者特点,对男性文学批评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对女性作用的忽视进行严厉的抨击。

第二阶段是女性作为作者的“女性批评”这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女性批评”的主要任务在于挖掘那些被埋没的女性作品,历史地批判地看待那些女作家,并与一种女性文学的传统联系起来,撰写女性文学史。在这些作品中,夏洛蒂·吉尔曼的《黄色壁纸》就是对当时父权制中心文化具有鲜明强烈批判意识的作品。小说表现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索了处于意识刚剐觉醒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及面临的困境,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性别政治,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这一关键命题的思考,在父权制为主流的背景下。新女性的出路在何方?

2女作家——夏洛蒂·吉尔曼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charlotteperkinsgilman.1860—1935)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也是19世纪代初美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理论家。

吉尔曼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童年凄惨,家贫如洗,孩提时代,她就表现出高度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她先后结过两次婚,家务琐事烦恼使她几度精神崩溃,但她仍坚持写短篇小说、诗歌,用发表有关妇女、劳工和社会组织等题目的演讲来维持生计。自1909至1916年吉尔曼一人编辑、出版女权运动月报《先驱》,批判以男性为核心的社会。在《妇女与经济》(womenande—conomios)一书中,她提出使妇女从家务事中解脱出来,倡导妇女的经济独立,在当时女权运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确定了她的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的地位。

《黄色壁纸》(theyelowwallpaper)是吉尔曼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女性主义作家描写具有女性意识萌芽的妇女的痛苦困难的经典文学作品。

3《黄色壁纸》中的“我”的困境

《黄色壁纸》发表于1899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女主人公没有名字,意指“我”不单仅某一个孤立、封闭的女性个体,而是指代任何一位女性群体中女性意识已觉醒个体女性,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一个自己的房间》中说道:“那么,这就是我,叫我……或是别的你所喜欢的名字——完全没有关系。”作者将虚实结合,描绘出了有神经抑郁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挣扎的困境。那么“我”的困境到底是如何一点点逐步形成的呢?文中以第一人称妻子的口吻叙述了夏天她产后不久,丈夫约她和孩子到一乡村别墅休养。“那是一所殖民豪宅,世袭财产”,隐约透露着其象征着父权制社会的历史积淀根深蒂固,这也侧面解释了其象征物黄色壁纸的颜色图案为什么那么令人难以琢磨、难以分辩,“那是一座闹鬼的豪宅”是“我”的本能的主观感受,表现了父权制的复杂、纷扰和顽固,也体现了“我”既不同于高高在上的丈夫,“一个极端主义者”,也不同于麻木的,与父权制相妥协的“完美而古道心肠的家庭主妇”的简尼,约翰的姐姐。“我”的女性意识在觉醒萌动,渴望自由和独立的神经弦在跳动。如果说这座大宅院已经使“我”感到不安的话,那么给“我”安排的楼顶的房间则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作为男权专治统治象征的丈夫,只在乎“我”生理上的恢复,对“我”精神上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视而不见。反而逐步打压限制,一步步将“我”陷入困境,推向深潍——变成了一个疯女人。那么这个困境的根源在哪里呢?先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

丈夫:约翰,“一个自视颇高的内科医生”。

哥哥:“也是个内科医生,同样自视颇高”。

米切尔大夫:“他只不过与约翰和我哥一样,而且更过分”。简尼:“一个完美热心的家庭管家,不期望有更好的工作了”。丈夫、哥哥、米切尔大夫,具有的共同点是男性,医生,自以为是。可以说,他们经济上的独立,赋予了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的“话语权”。他们可以任意指责控制没有经济独立性的妇女们,就像简尼一样的好家庭管家,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永远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文中的“我”就是因为没有获得真正的经济上的独立,虽有独立意识的萌芽,(通过“我”极力要求写作这一事例来表现)但还很幼小、柔弱,无法摆脱男权控制的枷锁,在无数次痛苦挣扎和斗争中,成为男权专制统治下的牺牲品。

文中“我”初到这所豪宅时,“我向约翰诉说我的不安”,但他却说“我”该学着适当控制自己,因为“我”在经济上对他的依赖,导致彼此家庭地位的不平等,“我忍痛在他面前尽量做,之后,疲惫蹂躏着我的心”。接着,“我”被安排进一间屋顶的由幼儿室改成的护理间,“玻璃窗被安装木栅,一些金属环挂在墙上”,“牢固的床”,还有在屋的另一头那“糟糕透顶的壁纸。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房间,“许多阴郁的麻烦压得我十分消沉”,但约翰却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屋子对你的病有好处”,根本不顾及妻子的感受。当“我”想写东西,那将会减轻意念给我的压力,让我得到解脱时,约翰却不允许,“他不喜欢我写,哪怕一个字”。那么,约翰为什么不让“我”写作呢?在父权制统治下,女子的角色便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从属依赖于丈夫,作为丈夫的约翰要求“我”在物质上依赖于他,精神上安于现状,也要绝对顺应。而写作需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深入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放妇女的思想,抒发她们的胸怀,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1979年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其蜚声评论界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认为想象不是发狂的根源,而是妇女获得健康和解放的根本。反过来,写作也可做为一项职业帮助妇女们实现社会经济上的独立,所以约翰想的只是妻子尽快恢复生理健康,回到贤妻良母的角色,对于她的女性主义萌芽是有所防范并坚决打压的,这就体现在上述丈夫对妻子的写作要求一再拒绝,不许她外出,与外人沟通,嘱咐不要幻想,要多睡的一些细节上。

4黄色壁纸中“我”的出路

在小说结尾讲到,黄色壁纸后有一个想爬出来的女人,这是一个被扼杀创造力和女性意识萌芽的女作家及知识女性的代表,而“黄色壁纸”则是女权的象征,“我”就是困在壁纸中,在父权压制下佝偻爬行的女人,最终在痛苦挣扎中疯狂了。

吉尔伯特和格巴认为,小说结尾标志着叙述者获得了坚定的自信,肯纳德(jeankkennard)则从文学史和读者批评角度认为,“我”的疯狂是健全或真理的更高形式,与他们看法相似的评论家迈克派可(loraleemalpike)和思卡泼·思齐凌(beatesehoppschilling)也将‘戬”的疯狂视为积极创造性的行动和成功的反一,然而,“我”的下,在打破现实强大父权统治屡次无果的情况下,被迫转向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造成的,严格意识上讲,这并不是实际的成功,而是失败。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生活在想象世界中,脱离现实生活的人,并不是正常的社会人,那么应如何看待“我”的疯早在1852年,florenceni异htingale曾在她的自传散文“cassan-dra’’中说到“女性觉醒的痛楚是女性取得独立进步的保证和要素”。“还回我们痛苦,我们从心底里向上常常大喊——要痛苦不要冷漠——因为痛苦中会出现治疗法,疼痛要好于麻痹:有一百个人斗争着丧生在碎浪中,就有一个发现新世界”。

nightingale的隐喻不仅预示着她自己的医学生涯,也预示着l9世纪和20世纪女性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因为她们是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不难发现,正如ni曲tin斛e所言,其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是在斗争中遭遇各种各样失败的。如:georgeeliot的middlemarch中的m~gietuuiver,edithwharton’slilybart,olivesehreiner’slyndall,katechopin’sednaponteuier,这些作品中女性主人公的困境源自于她们所处时代的父权统治,正如伊莱恩-赫基思认为《黄色壁纸》中的叙述者“在半疯半清醒的状态下,认识到了女性的真正的处境,“我”的最后疯狂,表明了抗争的女性最后彻底地被强大的父权统治打败和摧毁。虽然无数个“牺牲”了的女性没有彻底父权制(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警醒了更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呼醒她们的女性意识,为未来的女性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

写作困境论文范文12

论文摘要: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八十年代人性和人道主义回归的社会背录的分析.来诠释新写实小说关注人性的原因;新写实小说采用了人性视角来审视现实生活不仅体现在选材上,也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八十年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使新写实小说注重物资化、欲望化,扭曲和变形等人性内容的书写,同时也不乏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关注。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产生于文坛相对寂寞的八十年代中期。这一拥有众多作家、具有独特艺术风貌、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的创作现象,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苏童的《妻妾成群》,叶兆言的《枣树下的故事》,杨争光的《黑风景》、《赌徒》等都被划人新写实小说。这些作品把笔墨沉落于新旧交结、冲突、转换的现实土地上,通过对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家庭婚姻等基本的生存内容的描写,窥视当代普通人的生存质量、精神状态、价值取向、生活困扰等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并从其中得出感性和理性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体现出文学史上人性的回归和前所未有的对人性的关注。

一、新写实小说关注人性的原因

在中国文学史上,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可以说人道主义思潮是新时期文学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艺思潮之一。现代中国的人道主义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人的觉醒为主要思想内涵的“五四”文学,不仅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人道主义的文学思潮,猛烈冲击着传统的礼教观念和封建专制主义,而且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形成一种新文学创作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复苏的埋下了种子。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剧烈动荡,人道主义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文艺界对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进行过论争。四十年代延安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开展过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批判。五十年代,文艺界针对“人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批判,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那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的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被否定。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人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人性被扭曲、践踏、扼杀和泯灭,人性的丑陋充分暴露。这一切直接构成了八十年代人道主义复归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构成了新写实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处境、关注人性的原因。

“文革”后整个中国社会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极左政治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的钳制,扫除了反思历史的思想障碍,人们真正从政治迷信的历史隧道中走了出来。一个理想、激情、梦幻的时代的结束了,文学也渐渐由浮夸、脱离实际转向对人生存现实的关注,文学最终回到现实的土壤之上,开始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性。由于“文革”中人被肆意摧残,整个社会的价值信念和道德准则破坏得支离破碎,所以人们反思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自然地落在了“人”身上。人情、人性首先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突出地表现出来。在文学的创作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呼唤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性复归、人道主义便成为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最强音。从创作实践来看,文学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肯定,又是分别体现在具体的文学现象之中。“伤痕文学”揭露人的精神与肉体在“文革”期间遭受的创伤;“反思文学”对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进行了思考。新写实小说则将书写的空间落到人的生存现实,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思考人生,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反映更为本质的人性内容。

二、用人性视角烛照生活“原生态”

视角是观察事物、审视现实生活的立场、距离和角度。小说家往往试图选择最佳的视角来完成故事的叙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批评家也会以视角为切人口,来评论和分析作家的创作,解释作家的成文思路和估计作品的价值大小。新写实小说与传统写实小说相比采用全新的人性视角,放弃了以往的价值视角和政治视角,不再从外在的意义和价值去审视现实生活,那些体现阶级的意志、时代的精神以及民族利益的生活内容被消解和淡化。在创作的过程中,新写实小说处处致力于人性的发问,把人带回自由世界,也把人性带回了文学。新写实小说的人性视角体现在诸多方面。

(一)在选材上真正从表现人性出发。新写实小说往往从现实生活能否体现人的生存的价值,人的生存和环境的关系、人性的丑恶或者变形等等方面出发来选材。选材上的人性视角往往能使新写实小说在选材的过程中打破现实政治阶段性的制约,使作家’题材的选择不再局限于重大的社会事件上,不再为所谓的热点问题所困扰,真正做到在选材上潇洒自如,无拘无束。现代低层市民物质贫穷与精神压抑,如《风景》、《烦恼人生》;官场上的繁杂琐碎、平淡乏味而又相互防范、相互竞争的《官场》;旧时代封建家庭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各施手段的《妻妾成群》;黄土高坡上农民、土匪、赌徒、杀手的本色人生,如《黑风景》;知识分子渴望事业一有所追求又为经济压力所逼迫的无奈和尴尬如《无处道逃》……现实生活中不被人关注的者见人生,都成为新写实小说关注的对象。

(二)新写实小说在反映现实的方式和创作艺术手法上有了重大的转变,最明显的是在叙事方式上基本上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不对现实生活作夸张、变形、幻化的处理,而是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生活的本相持冷静的态度,尽量不介入作者的感情,不进行情感爱憎、善恶、喜爱、称赞的引导和宣扬,不流露批判什么、谴责什么的倾向,一切听任读者自己的判断,即表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叙事态度。这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主观化、立场分明的叙述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中客观的叙述,无疑也是从表现人性的本来面目出发,考虑到人性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是人性视角在创作中重要体现,只有做到这种客观化的叙事,才能真正地做到对现实生活的“原生态”还原,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性的视角。

(三)在语言运用上,新写实小说家们希望用语言

所讲述的事实本身,去感染读者,让他们体验真正的人生,而不是以语言的本身打动读者一方面,新写实小说的语言向口语最大程度的逼近,句式多有短语构成,描写使用的是惯常形容词和习惯用语,有是甚至与大白话差不多。这样的语言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对话上,许多内心感受和事件描写也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往往因为更接近生活而变得生动而富有弹性,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同时,新写实小说语言中具有价值判断的语句出现的几率减少,消除了许多善、恶、美、丑的主观评价语句,作者以极静的语气,讲述一个有—个实实在在的故事。作家对高度凝练的评论语句厌恶,而对最为丰富、最为客观的语言青睐有佳,原因就在于作者想通过这样的语言将更为真实的包含人性内容的生活画面呈现给读者。

三、新写实小说中的人性内容

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相对于动物而言的,与动物相区别的类本性。人性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古人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就是指人性中自然本性的一面。然而,人性并不仅仅如此,人性极具复杂性和多面陛。理论界对什么是人性一直存在着争议,但人性会受时代的影响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超越时空的、抽象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新的时期社会时代的新变化,无疑给人性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为文学人性的复杂化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尽管人类一直在苦苦地追求人类平等、自由、发展、幸福、富有人权的理想人i生,期待着对人的精神有着提高和上升。然而八十年代末的社会现实,使人性还不足以发展到人们所期待的高度。人性在现实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最终使新写实小说关注得更多的是物质化、欲望化的人性。这种人性并不是凭空而生,是人性内涵对特定文化情境的回应,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特定条的特定形式。例如《风景》中的七哥这个本应是铁铮铮的汉子却在都市的环境中变得委琐、虚伪、矫情、欺诈,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类这种生死无别、甚至生不如死的生存困境的思考,对无耻的失去血性物欲化欲望化人性的思考。

人性中自然的本性,在现实的物欲的浪潮中变了型,这种人性的扭曲和变形生动地再现于新写实小说的作品中。《妻妾成群》通过几个女性为了获得、而实际上谁也得不到丈夫的怪象的描写,不禁引起人们对社会中处处没有正常权利与地位的女性的同情,同情她们想做人却难以过上真正的人的生活。

她们本能的欲望因为制度和所谓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更可悲的是,那些女人的遭遇、生活方式,本应是同命相连,一致对外。可她们却相互竞争、相互仇视、排斥、落井下石中,从而引发读者更为丰富的人性扭曲和变形的联想和思索。《伏羲伏羲》展示了一场人性扭曲和灵魂搏斗的场面。一方面,菊豆和杨天青的恋情出于本能的欲望,另一方面,两个年轻的青年又不得不背上乱伦的罪名。小说通过对人生存画面的客观描写引发人们深思:人的性压抑与性变态索引发的生存痛苦正是所谓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所造成的,伦理道德的压抑同人的自然欲望在低下的生存困境中狭路相逢,上演了一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

在新写实小说展示人性复杂、多变、膨胀、变形的同时,也不忘记对自然人性的关注和书写。在新写实小说中,我们看到其呈现的“原生态”的生存布景后面,是对这种原始的本能的人性、人的生存的深沉思索。表面上看,作家似乎有意地沉溺于世俗景象的复制的过程之中,停留在人的生活琐事和人的日常行为之中,实际上,作家正是通过这种意义上的空缺,带给读者更为广泛的思索空间,并加强关于人性的永恒的思考。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