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

时间:2022-11-20 05:19:47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1

关键词:辈心理咨询员;培朋训;积极心理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2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学生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设置,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团体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学、特殊儿童矫正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实习也非常重要。

一、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的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反映虽然在学习时都掌握了相关理论,考试时分数也很高,但是在实际生活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用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为了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系统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实践指导。尝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结合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广泛学习国内外心理咨询方面权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前几年教学的探索,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近年来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要求的相关内容,自编教学讲义,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目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0%和30%,以后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高实践课时的比例[1]。

2.随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

关注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动态,教学中随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保证教学内容全面而有重点,并联系前沿、联系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实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诸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模拟训练、角色扮演、实战练习等等。

2.实践教学改革

寻求多样的途径和形式来实施。第一,依托本系心理学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实践,形成相应的基本实践能力。第二,依靠本系的大学生互助之家和与中小学、社区、企业、医院、监狱等实习单位建立的良好关系,向学生提供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相应的心理咨询技能。第三,带领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申报相关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培养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技能考核所占的比例,目前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理论考核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分析判断能力;根据需要,在考核的形式上采取闭卷或开卷,也可以是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性能力,让学生扮演咨询师,自行寻找合适的来访者,在专用的咨询室进行一段正规的心理咨询,对咨询过程进行录像,随后教师对录像进行分析、判定,根据咨询师表现的技能进行评分。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从而准确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实际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地呈现案例,其操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与精选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对案例总结和反思三个过程[2]。

1.收集与精选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收集整理资料,选择和撰写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准备案例时,关键是要思考案例中蕴涵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案例内容提出将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对于案例中蕴涵的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案例中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来理解和领悟相关知识。二是案例中应该包含模糊的、复杂的、存在争议或有待发展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最终达到重新建构知识的目的。

2.组织案例讨论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只是启发者,起带领、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参与讨论的主体,学生的讨论状况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二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讨论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答案,教师要表示尊重和肯定,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个别的、奇异的见解,切忌忽视、不回应甚至嘲笑。

3.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要指出学生讨论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澄清一些问题的结论,必要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与拓展。

(二)模拟练习法

模拟练习法来源于体验式教学法的理念。体验式教学法是创设、创造或引入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某种氛围或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一些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正确并快速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心理咨询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如日本学校咨询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时,就是集讲义、演习研究为一体,特别将体验学习作为掌握心理咨询的重点[3]。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模拟练习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讨论法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比如五到八人一个小组,教师对每个小组提供一个个案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分析与讨论,通过讨论,小组成员集体对个案进行心理诊断,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咨询方案。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出本小组的观点,老师进行点评。全部小组汇报完后,教师进行系统总结。

2.教师示范与学生观摩

基于学生自愿与共同保密的原则,教师征求学生做来访者,教师做为咨询师,进行个案的咨询示范,其余学生进行观摩并做必要的记录。咨询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咨询的思路、过程、方法与技术及咨询效果,再让作为来访者的学生谈谈自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特别是一些体验深刻的细节。通过讨论,让大家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巧[4]。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其他学生充当观察者,进行一次真实的咨询过程,从而让学生亲自体验咨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以互相进行反馈,观察者与他们共同讨论咨询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最后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限定在50分钟左右,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一致。

(三)实战练习

这是基于服务学习的理念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服务学习是“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服务学习强调在实践服务中进行学习、体验,学生不仅直接从课堂中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所参与的服务活动中学习[5]。本着服务学习的原则,教师在课下为学生创造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的各种机会。如联系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等实习单位,让学生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联系本系的大学生心灵互助之家,让学生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联系社区、企业、监狱、养老院等实习单位,让学生为有需要的人员做心理辅导,进行实战练习。在进行实战练习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提供合适的平台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争取外界的大力支持,充分扩展实践实习基地,为专业教学搭建充足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局限性,及时与学生沟通,提供相应的辅导,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和学习,能够完成相应的实践工作。

2.促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办法促进学生主动投入,比如使用一些奖励、竞争策略,使学生对实战练习感兴趣,从而在学习活动中高度自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地全身心投入。

3.促进反思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充裕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高质量地、深刻地反思,联系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去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作者:孙远 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丹,高校心理咨询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14-15.

[2]沈健,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161-162.

[3]吴桂翎,师专心理咨询课体验教学法之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1(1):100-101.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3

摘要:在研究咨询企业人力资本组成及活动的基拙上,提出人力资本有别于其它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价值转化过程,并籍此得出人力资本是咨询企业获取企业最大价值的关键资本。

关键词:咨询企业 人力资本 知识型企业 价值转化

导读:通过对咨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论文本文就人力资本的组成特点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1、咨询企业人力资本的组成及特点

整个咨询企业的人力资本具备了以下的几个特点:.咨询企业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很高。咨询企业,如国际著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麦肯锡等,在录用新人时最基本的条件是具备著名高等院校的学历,其公司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几乎是100%[l]。麦肯锡所雇的员工中几乎一半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许多人拥有哲学博士学位(Ph.D.)、医学博士学位(M.D.)和法学博士学位(J.D.)[z〕。国内的咨询机构不少来自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转制和政府部门的分离,其中典型代表为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和九略管理顾问公司。在赛迪顾问有限公司中担任顾问和分析员的员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so%以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咨询人员的主要资本。

一般咨询企业的咨询人员等级和对应的工作年限。咨询人员的隐性知识是其区 别于其它咨 询人员的标识。r1bbin(1998)指出,真正能够将一个公司区别于其竞争者的是员工的知识闭。对于咨询公司而言,其所拥有的知识大多是存在于咨询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每个咨询公司对其咨询业务流程都有相应的规定,虽然会有所差异,但基本都具有前期可行性分析,立项并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监督与培训这几个咨询模块。咨询人员在承担咨询项目过程中,是按照相应的流程并根据公司案例库中已有的解决方案为其客户提供咨询。从这一角度而言,咨询人员的工作似乎是程式化的,无法区分的。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咨询人员在接到客户请求后,如何从不同的客户背景中找出问题的实质,并与已有的解决方案相匹配,以及在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如何使其顺畅地运行,这些则主要依赖于咨询人员隐性知识的运用,而这往往是项目得以出色完成的关键因素。

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是咨询人员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咨询人员能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要依赖于其所拥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这两种知识的获取途径除咨询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之外,最有效和快捷的方法就是共享企业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由于咨询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大多数是难以用文字、图形等编码的隐性知识,因此要通过组织内的人事调配与不同员工间的合作来身临其境地学习其他员工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在员工之间的传递。咨询企业内除专职咨询人员外,还有一批灵活机动的外聘兼职咨询人员。这些兼职咨询人员通常是某一领域或专业的权威和专家,当咨询公司的客户所需解决的问题无法根据先前的经验得以解决,并且本企业内的咨询人员也无法解决此问题时,这些兼职咨询专家就担负起解决此问题的任务。

2、咨询企业人力资本与其它智力资本的关系咨询企业与其它知识型企业一样,除人力资本外,也包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这两类智力资本。在咨询企业中,结构资本是指其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服务流程、信息系统架构、知识产权等资本,其中企业文化、服务流程、知识产权相对更为重要。咨询企业的客户资本主要包括企业信誉、固定咨询客户、客户渠道等。咨询企业的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之间的关系具备以下特征:

人力资本是咨询企业的核心资本。在咨询企业中,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辅助工具,一切服务于人力资本的活动;而客户资本则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劳动来得以实现和巩固的。

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中,使员工认识到共享其隐性知识不仅是提高为客户解决间题的质量和速度,而且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快捷有效的途径。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推动人力资本知识共享的方法之一。激励机制并不是对共享效率的评价,而是对共享行为的一种认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轻松地公开其隐性知识,使知识共享最大化。

客户资本对人力资本具有高度的依附性。由于咨询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通过咨询人员这一人力资本来实现的,即咨询人员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向其提供定制服务。咨询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大多数是难以共享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又因其载体(即咨询人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服务形式。

本论文由特约提供,提供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留学生论文,商务报告相关资料搜索的高端。次越深,覆盖面越广,客户对咨询人员的依赖性就越高,客户的忠诚度就越高。因此,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咨询人员是发展和保持客户的基本条件。

3、咨询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转化活动咨询企业的价值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活动来实现的,这种人力资本的价值转化活动可根据咨询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分为两种主要的形式:根据已有案例经验提供服务的价值转化活动和创新的价值转化活动。

3.1根据已有案例经验提供服务的价值转化活动这种价值转化活动是通过咨询人员根据本企业已有的成功绎验来为客户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在咨询企业中,丰富的客户案例库是其赢得客户的主要资本之一。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4

1、每位答辩学生用时30分钟以内;

2、答辩过程:

3、学生自述不超过10分钟:

1)案例报告陈述内容:

A、案例选择的意义与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

B、它所发映问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C、它所使用的咨询方法与技术的适切性;

D、咨询过程完整性和规范性;

E、咨询效果是否理想;

F、案例报告的基本结构:八个部分是否全部涵盖?

2)案例的主要内容:

A、结合诊断与分析所确定的基本逻辑,简要介绍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基本成因;

B、阐明明确的诊断——一句话即可;

C、简要介绍所使用的咨询方法;

D、整体咨询过程(主要阶段、次数、每次时间)——一句话即可;

E、咨询效果报告(效果如何?如何评估的?);

3)案例中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任选其中部分项目)

A、评估与诊断上是如何处理的?

B、为什么选择这些心理测验工具?

C、为什么选择这些咨询方法?

4)研究报告陈述内容:

A、选题意义及目的

B、论文框架结构

C、论文主要内容及观点

D、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5)个人分析报告陈述内容:

A、主要阐述职业行为分析部分即可,每位同学务必事先准备好,注意掌握时间。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5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1)03-0061-03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RIZ Theory Remote Expert Consultation System

based on Scientific Effect Storehouse

LI Dan1, ZHANG Bin2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TRIZ theory's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use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system for spread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IZ theory in our country, elaborates the TRIZ theory Remote expert consultation system's design. Meanwhi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effect storehouse as well as design process of the contradictory matrix application, therefore, has realized the uniform of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RIZ theory with expert concultation.

Key words:

0 引言

随着TRIZ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教育机构和开发部门逐渐将TRIZ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使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增强[1]。由于TRIZ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阶层人员对TRIZ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与应用研究亟待普遍化及网络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科学效应库的专家咨询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在线学习TRIZ理论知识,应用矛盾矩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将提问的内容以科学效应库的形式组织存储,以高级搜索的形式为用户和专家提供支持与帮助,便于专家对科学效应库进行维护与更新。

1 科学效应库与专家咨询系统

科学效应库是进行案例管理与搜索的基础,由知识库开发形成,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运用TRIZ理论时所遇到的新旧案例,这些案例按行业分类存储[2]。科学效应库继承了知识库的众多特点:(1)领域性。(2)层次性。(3)推理性。在其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案例分析支持正确决策[3]。

专家咨询活动是一种利用专家经验及知识储备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活动[4]。科学效应库与专家咨询系统相结合,总体上,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案例补充。用户的问题由专家解答完毕后,若此问题可以形成新的TRIZ理论案例,则可由专家存储入科学效应库。

(2)多种服务方式。专家在线值守时可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回答,若专家不在线时,用户自身可通过科学效应库搜索相似案例解答,若用户对该解答不满意时,可等候专家上线作答。

2 基于科学效应库的TRIZ理论远程专家咨询系统

2.1 系统整体结构

系统分为用户端,系统平台,专家端三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

在用户端,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学习TRIZ理论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应用矛盾矩阵;当专家在线时将可以实时咨询,等待专家作答;无人值守时,可以自行在科学效应库中进行检索。

系统平台在每个知识学习或者应用界面都设置了实时交互接口,并且提供了科学效应库的检索平台。系统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专家端一方面通过实时交互接口进行在线解答,一方面对科学效应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下面着重对科学效应库的结构组织,高级的案例检索,矛盾矩阵的具体应用模式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2.2 科学效应库的结构模式

科学效应库的结构模式的解决策略,将直接决定实时专家咨询与无人值守时信息交互的具体实现方法。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案例,主要是通过专家的个人经验,将其归纳整理后形成的,同时将这些案例进行标引和归类。基本思想是按照所属行业进行标引,从多个检索入口均可进行检索,这样可以使案例存储得更加系统化。

专家选择出来的可以添加进入科学效应库的案例由关键词表、行业类,具体实例三部分组成。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可通过对行业类型以及关键词进行检索,查找出所需具体案例的分析。

其中,每一个行业类用多个关键词来描述,每个行业类下面又包括多个咨询实例,而实例与关键词之间的多对多关系称为对应(reflect),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案例表示的方法,即用关键词来描述某一个行业的案例。由于一个案例可能所属多个行业类,所以案例与行业类之间也形成了多对多的关系,从而实现案例的检索查询。这样,无论是从行业类或者某个关键词都可以实现案例的检索。

2.3 高级案例检索的具体实现

以往情况下,用户只能单纯地从关键词,或族类表中进行单一性的检索,TRIZ理论远程专家咨询系统实现了多个关键字,多个行业的自定义函数检索机制。无论是专家或者用户在利用科学效应库检索案例时,可通过科学效应库中的高级案例检索入口进入高级检索函数的编写。该检索函数可由操作人自行定义各个关键词或者行业类的运算方式,例如在输入某几个行业后可选择并且项,这样,检索出的即是同时属于这几个行业的案例,从而完成该次检索。检索过程如图2所示。

2.4 实时专家咨询模式

实时专家咨询是一个完整的咨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专家咨询系统相比,实时专家咨询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工具、服务内容上都发生很大变化。实时在线咨询服务是在虚拟环境中专家直接“面对”用户、即时回答用户提问的形式。其特点是,以在线咨询的形式可有效超越时空的局限;以“不见面的面对面”方式,使参考咨询人员和服务对象无论在何处,只要能登录站点就可以进行交互式交谈,这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平等一致的。另外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参与对用户的在线咨询服务。实时专家咨询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实时性。可以实时为用户解答咨询问题,用户在互联网上提出问题,就能立刻获得专家的响应和解答。

(2)交互性。用户提出问题,专家接受问题并给出解答。经过交流,专家可以很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问题的类型等,在交互的过程中,专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给出比知识地图等更多的引导,使得用户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来,进而给出更好的解答。

(3)灵活性。与传统专家咨询系统相比,实时专家咨询系统的灵活性更具突出。

其中,无人值守检索是将用户提出的自然语言问句通过分词技术切分成一个个关键字,然后分析问题的类型、提取问题的焦点,再在科学效应库中进行搜索,若科学效应库中存在相应问题的答案,系统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检索的结果一般为多条,系统将内容相关的解答以标题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选择与自己提出问题息息相关的标题,并查看相应的答案。

2.5 科学效应库与矛盾矩阵

系统的科学效应库提供了在解决发明问题时经常遇到的、需要实现的30种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实现经常要用到的100个科学效应和现象。

科学效应库的设计是以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应用为基础。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应用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

(1)首先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定义并确定解决此问题所要实现的功能。

(2)根据功能,从“功能代码表”确定与此功能相对应的代码,此代码是F1-F30中的其中之一。

(3)从“科学效应和现象清单”查找此功能代码下TRIZ所推荐的科学效应和现象,获得TRIZ推荐的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名称。

(4)筛选所推荐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优选适合解决本问题的科学效应和现象。

(5)查找优选出来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的详细解释,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形成解决方案。

其中,科学效应和现象是依据其名称拼音中的字母顺序在结果表中进行排列的。

矛盾矩阵的设计由“工程参数表”、“发明原理表”、“恶化参数表”和“改善参数表”这四个二维表组成。每个二维表设计相应记录的序号列,在系统进行推理的时候,调用“恶化参数表”和“改善参数表”序号相同的记录,就得出解决对应工程矛盾的发明原理的号码,再调用“发明原理表”就得出相应的发明原理的详细说明。

3 系统实现

系统以JDK 5、Myeclipse为开发环境,采用 B/S结构和基于J2EE标准的开发模式。三层的B/S结构的第一层是用户层,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操作和数据传递。第二层是应用层,主要负责接受用户的请求、进行业务处理和访问数据库。第三层是数据层,主要是存放各种数据资源,包括科学效应案例及相应的TRIZ解决工具案例[2]。其中,应用层使用Tomcat5.0服务器,数据层使用Mysql Server数据库,业务处理用Jsp+Javabean的方式实现并通过JDBC的方式访问数据层的数据资源。客户端与专家端均用网页,消息用XML来封装传递,采用高层的HTTP协议,实现WEB通信,并用脚本实现页面效果。系统实现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远程专家咨询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以及系统涉及的几个主要部分。系统实现了科学效应库管理与应用,具体检索方式,矛盾矩阵的应用过程等。然而本系统在矛盾矩阵输出发明原理序号后的处理以及科学效应库的组织、推理等方面还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聂惠娟,袁峰. 创新技法与TRIZ的应用研究[J]. 机械设计与

制造,2007(10):218-219.

[2] 陈亚兵,孙济庆. 基于知识库的专家咨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7.

[3] 张维明,曹泽文,朱承.知识库系统建模框架的发展与现状[J].

计算机工程,2002,28(8).

[4] 雷晓辉. 专家系统研究综述[J]. 学教所汇,2006(3):14-15.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咨询;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学研究基金课题成果(项目号:2010-CYJ-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2日

一、《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一)管理咨询市场发展迅速,对中高端知识型管理咨询人才需求较大。管理咨询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业需求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中国快速发展的管理咨询市场促进了对中高端知识型咨询人才的需求。管理咨询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对中高端管理咨询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做了相应调整,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教育新增了《企业管理咨询》课程,以使工商管理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管理知识进行企业诊断与咨询的能力。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开设对知识型、实践型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该课程以对企业组织进行诊断分析和方案提供解决的角色视角,在介绍管理咨询的一般程序、方法、内容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咨询的方法和模型工具进行系统的论述,既强调其理论系统性,更强调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对管理咨询行业的管理进行有效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工商管理类学生企业管理知识系统性把握和实践运用;有利于知识型、实践型管理人才的外脑能力和智利输出能力的培养。

(三)《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开设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和提升工商管理类背景学生的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能力。中国管理咨询业起步晚,管理咨询教育出现更晚,在高等教育开设《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最早出现于2005年,课程开设时间段、教学方式单一、手段不丰富、课时偏少等问题导致课程效果不明显。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师教学的问题分析

1、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企业管理咨询》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的条件下,能够解决企业诊断咨询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企业管理咨询》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的实践应用。教师往往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实际操练机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加以灵活运用,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体系不健全。管理咨询理论目前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基本以“老师讲,学生听、记”的形式来实现。由于课程学时少,案例讨论、咨询调研等形式的方法运用很少,课堂教学互动不充分,学生不能学活,缺乏学习兴趣,学生不欢迎单形式的考试决定课程成绩形式,倾向于以考试为主,课程论文、作业等形式的有机统一的考核方式。但有些高校对考试出卷严格,对试卷答案要求必须具有唯一性,教师必须按照这个进行,否则会受到教学处罚。这种考试唯一性的考核方式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3、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企业咨询实践经验。任课教师大多理论知识驾驭能力较强,但是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教学能力相对缺乏。大多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一个过程,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有从事管理咨询服务经历或经验的教师更少。

(二)《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企业管理咨询》教材基本上是由高校教师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编写。由于他们管理咨询的经验不足,其教材体系一般都偏重于理论,强调和突出知识及理论,对企业实践中现实问题很少涉及。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也是以讲授理论性知识为主,案例较少,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索然无味,课堂上就不喜欢听课。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出路压力,学习心态在第七学期发生急剧变化,变得总体很浮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2、学生对课程目标要求不明确,没有系统学习思路。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预期要求与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师的预期存在很大差距。一部分学生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要求只是课程通过。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思路的不明晰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无精打采;开小差,或者想干别的事,有极个别同学是刚上课就盼着下课。同时,由于课程深入学习的不足,很少有学生在课间主动向教师请教相关问题和知识。

3、小组案例分析准备不充分,实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管理咨询的理论、工具、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咨询相关问题。通过教师的任务布置,学生团队小组的协作,按理应该能形成较好的案例分析讨论课程,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些案例小组态度不认真,基本不做企业调研,案例资料直接从网上下载并且直接拿到案例课堂来进行,整个模拟咨询流程效果不是很好,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较差。

三、《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企业管理咨询》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管理咨询》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管理学其他课程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企业咨询诊断能力。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努力追求《企业管理咨询》教学的新突破。要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中高级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内容,要符合时代要求。《企业管理咨询》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学科,但从管理咨询教材内容看,相对滞后,没有能够显示咨询服务业中出现的新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显得陈旧。因此,《企业管理咨询》教学应及时充实新的内容,补充《企业管理咨询》教材的不足。《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师要从国内外该专业书中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选择知识更新快、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价值量高的新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籍。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有意识地融入一些最新的《企业管理咨询》理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质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激发学生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要因材施教;要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企业管理咨》课程的实践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社会实践等方法。

(四)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要符合科学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成为对学生考核的重点。《企业管理咨询》课程教学应加重实践教学比重,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考核方式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1]初振波.浅谈我国管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夏东升,敖龙.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略[J].现代情报,2005.7.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7

1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承受的由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并且这种压力越来越超过人们可以承受的底线。马加爵事件曾经轰动一时,但现在层出不穷的“郭美美炫富”、“凤姐征婚”、“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事件”等,一件件稀奇古怪却又超越了道德底线的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我们不断思考:人们怎么了,社会怎么了;我们也不断呼吁: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吧。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心理咨询,把希望寄予心理咨询师,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发现问题,靠挖掘求助者自身的潜能来解除心理困扰,需要了解求助者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他开发自身的能力,所需时间较多。心理咨询的过程实质上是咨询师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聊天或谈话,而是咨询师在来访者陈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所在,然后引导来访者解决问题,从而使来访者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今社会拥有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真正解决来访者心理困扰的人却凤毛麟角。这让研究者不得不思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适合做心理咨询工作。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例如,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咨询技能,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咨询经验等等。在诸多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论述。

2 咨询师应具备的人格特质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志愿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的现状却成为现在很多专家学者担忧的问题。

2.1 拥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耐力

虽然心理学的知识博大精深,但是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哲学、社会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通过使用完善的知识体系来实现心理咨询的目的。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意志力使自己不断学习,主动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学好心理学本学科的知识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会很难坚持下去。

2.2 具备积极的人格特质

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快乐满满,没有忧愁和烦恼。然而,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允许自己去体会糟糕的情绪。如果咨询师能持有积极的心态,就能把不良的情绪实现转化解,从而快速恢复到良好的情绪状态。简而言之,不是咨询师没有体验过糟糕的情绪,而是他们能坦然面对糟糕的现实,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能给自己积极的信念与暗示,能迅速从痛苦中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不会对生活和日常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心理咨询师在对来访者咨询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传递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学会的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助其自助。

2.3 具备自愈的能力

积极的人格特质能使个体一直坚持积极的思维方式,并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养成乐观宽容的习惯,从而形成良性的刻板效应。这样,个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便能运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这些小习惯自己摆脱挫折。咨询师区别于来访者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自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自愈时间短,而来访者则需要咨询师的帮助才能走出困扰。

2.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咨询师应保障来访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要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进行准确评估,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而用各种手段欺瞒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实,还加以各种借口和方法进行所谓的咨询。另外,咨询师不要滥用各种测验量表,以免来访者受到伤害。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负责任,就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师。

3 能保持不断的自省

自省即自我反省,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语言等进行反思和审查的过程。它包括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而没有缺憾,咨询师也一样。王香玲和高文斌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省察能力需要很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分清自己的职责范围。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咨询的过程,咨询师可以利用咨询过程中暂时受阻的案例经验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进行辩证的思考,去寻找是否有更合适的方法摆脱阻碍,不断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从而调整自己的咨询技巧。借助观察和生活的投入、借助不断地学习来帮助自己获得对周围事物的正确了解。哲学中的辩证法给我们提供的可行的方法论,只有不断反思和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成长并积累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反省也可被认为是自我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提高自我认识和完善自我构建的过程。

4 拥有丰富治疗实践经验,接受督导

在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对严格,除了必需的学位要求、心理治疗的理论培训(140小时的学习与讨论)、精神病学诊断培训(60个精神病人的问诊与体检)、关系的培训、35个小时的以行为治疗为导向的案例督导、150小时的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个人督导、70次的各2小时的小组督导,60次2小时行为治疗为导向的小组督导之外还要求丰富的治疗实践(精神分析方面: 要求完成对10个案例的完整的问诊和3个已经完成治疗的督导案例,治疗时程需超过150个小时;行为治疗导向:要求完成对10个案例的行为分析,6个已完成治疗的督导案例以及超过150个小时的治疗时程)。以上仅为对心理治疗师的一般要求,若想成为合格的精神分析师,在培训时间和内容上则更为严格。然而我国的咨询师则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即可拿到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很多非科班出身或者半路学习的咨询师的理论知识并不过关,拿到资格证之后就一劳永逸,不进行自我体验和督导,进行咨询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使用技巧,不能灵活地解决具体问题。由此可见,咨询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接受常规的督导,在从事咨询职业前必须获得相应的能力水准,同时必须维持经常的专业进展。

5 结语

总之,我国心理咨询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地蓬勃发展,真正的起到帮助来访者的作用,与心理咨询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密不可分。心理咨询师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适应心理咨询师成长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才能娴熟地运用心理咨询的规则、规范和程序,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宏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J].中国校医(经验交流版),2008,6(22)第3期:344-34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北京),2011

[3]李华平.浅谈我国目前心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5(5):296-297

[4]王香玲,高文斌.心理咨询师的需要特点和人格特点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43-444

[5]杨映萍.浅谈我国心理咨询师健康发展之要素[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11第29卷第11期:61-63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8

失败在哪里?

据调查,超过60%的管理咨询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前期咨询需求界定错误。而项目负责人的水平几乎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一个管理咨询项目的成功与否在项目开始前就基本确定了。而在前期界定需求,选择咨询公司及项目负责人方面,企业基本处于无可奈何的被动地位。因为他们连自己的需求都需要供应商——咨询公司来界定。管理咨询是一个不对称信息市场,即供应方相对于采购方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在管理咨询公司专业的包装下,这种不对称信息状态被进一步放大。

对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同样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个大型管理咨询公司,仅合伙人就上百人,专业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差别巨大,如果没有来自其内部的信息,很难选出合适,且性价比高的合伙人。从这方面看,选公司不如选合伙人。常见情况是,企业选择了一个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却由于选错了项目负责人而导致项目失败。

项目启动会开了,热闹、群情激昂,毕竟老板出面支持是不一般的,咨询公司也早就表示在项目结束后会提高人力资源部的地位,人力资源部长踌躇满志。这是我们常看到的管理咨询公司进驻企业时的情景。这时候的部长大人很难想到咨询项目带来的可能不是顾问帮助干活的轻松,而是各方利益博弈带来的麻烦。人力资源部毕竟只是一个辅助性质的部门,不属于任何业务部门,在这里却要领导一个关系到各业务部门的项目,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合同中的缺陷会暴露出来,老板的期望值过高,咨询顾问缺乏足够的经验与业务部门沟通带来冲突,业务部门不愿意配合,阳奉阴违,最麻烦是项目分期汇报时被老板或业务部门驳回,作为项目引进者,人力资源部的尴尬可想而知。

如何检验成果?

大多数咨询公司都把提供文案作为项目的最终成果,每到项目要结款的时候,顾问们提供的是厚厚的文档,公司付出的是厚厚的钞票。项目经理常教导顾问:没有结果,有过程,看不到过程,有文档。一般咨询公司所谓的显性成果就是厚厚的文档。其中系统性、逻辑性是说服客户的关键,但逻辑的前提是信息对称。经常看到管理咨询主管们在骂下属顾问的文案缺乏逻辑。想起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有人以为凡是依逻辑讲的彻底的学问,都是科学。”问题是,科学真的对管理咨询那么重要吗?实际上,只在一种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就是管理的对象——人不再有自主的思考,并且所有人对同样的刺激表现出同样的反应。在管理咨询项目中,要想在没有主观设定目标的情况下找出合乎逻辑的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主观设定目标的荒谬之处就在于管理中人的主观因素的复杂性及人的多目标特征。大多数管理咨询顾问不敢把决定着个人行为的主观观念作为起点,他们系统地以支配个人行为的观念,而不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理论结论作为起点。即他们自己的行为本身很可能就是方案的起点和结论。所以某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在描述其管理咨询奥秘的著作中,提出了预期性假设的做法,并奉为法宝。只要有了假设,就不愁没有逻辑,因为自此一切资料的收集都是按照这个假设的方向进行的。虽然表面上说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料干扰精力。至于基于行业分析的战略,是否是先有了战略导向,再收集相关行业资料就很难说了。

所以说,对项目成果的检验,仅仅看文档是否合逻辑是不够的,还要看顾问能否真正给客户带来变化,哪怕这种变化是不好衡量的,如:员工行为习惯,心理架构等发生的变化。管理咨询卖的是服务,产品是通过“人”来体现的,产品的效果也是通过“人”来体现的。虽然管理咨询公司极力将产品标准化、可衡量化,客户付款拿到的是量化的方案。但是客户得到的价值是多少,却不是由方案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咨询内在的东西:对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实施是否简便到位?企业家观念是否已经跟上变革内容?等等。

另一方面,咨询的价值因顾问与客户的关系不同而不同:对方案的认可,对方法论的认可以及充分信任基础上的关于认识论的交流。高层次咨询的价值正如老子所说:少即是多。或者应俗语所说:假传传万卷,真传一句话。

第三方咨询

动机,只有动机与客户需求一致,才有可能产生全心全意服务客户的结果。

“管理咨询需求界定”必须独立出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才能规避动机上的冲突。

在聘请管理咨询公司之前先聘请一个“第三方咨询”,从表面上看,是在传统的客户企业(甲方)和咨询公司(乙方)之间人为地增加了一个第三方,似乎是增加了中间环节和咨询费用;但其实是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甚至是节约了咨询费用。


首先,第三方咨询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出最合适的管理咨询公司,并最大限度地防范管理咨询风险。由于现在咨询公司良莠不齐、咨询过程混乱无序、咨询质量乏善可陈,这使得对咨询公司的甄选识别和过程控制变得十分关键。而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比如我们就不止一次地发现有企业邀请一些国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去做企业文化咨询,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公司虽然知名度很大、但其实基本上是不能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的。通过引进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咨询”,将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在一开始选择咨询公司的时候就犯下错误,更可以帮助企业对咨询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和风险控制。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适应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性心理问题

1.求助者一般资料

吴某,男,汉族,36岁,高中文化,因盗窃被劳教一年半。

2.求助者自述

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失眠、伴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感觉心情异常烦躁。碰到自己极其不愿意看到的人或者发生的事之后有一种特别的冲动,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从而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每次错过之后又非常后悔,然而自己在社会上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主动寻求以得到心理帮助。

3.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3.1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衣着整洁,面容较疲倦,对人有礼貌,微笑勉强,谈吐思维欠清晰,表现欲望较强,语气较快,声音低沉。当谈及过往的一些错事时,时而激动时而沉默,情绪化较严重。求助愿望较强烈。

3.2分队民警的反映

该学员是独生子,家境较好,家中有父母妻儿,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大部分时候能够为他人着想,但是发脾气时谁都挡不住,很任性很冲动,对做过的事常常怀有悔恨之心。

4.评估与诊断

4.1心理评估

为了对求助者的情绪、人格特征和气质类型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针对性地对求助者进行有效的咨询,在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EPQ,SAS和SDS的测试。测试结果:EPQ:E:65,P:70,N:62,L:40。测试结果显示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为胆汁质,表现为人格外向、敏感、兴奋、多变,但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易于冲动;SAS:55分(标准分),SDS:60分(标准分)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

4.2鉴别诊断

根据求助者自我陈述和EPQ、SAS、SDS的测试结果,咨询师的初步观察及分队民警的情况介绍,求助者的症状初步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原因为近期发生,有一定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诊断依据:(1)根据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排除精神病的诊断。(2)本例中求助者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内心冲突,并体验到不良情绪,焦虑;症状是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较强烈的情绪问题,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所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与求助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以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通过沟通与咨询,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偏激的认知模式合理应激,消除适应不良反应。(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通过咨询与积极调适,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矛盾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6.咨询方案的制订

6.1确定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1.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6.1.1.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6.1.1.2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6.1.1.3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6.1.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6.1.2.1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6.1.2.2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1.2.3义务:向来访者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6.1.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4次。咨询收费:免费(内部咨询)。

6.2咨询方法及原理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讨咨询方案。根据求助者的需要愿望与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症结所在,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其分析动机,加深体验,消除自身的定势思维与偏激想法,从而改变现有认知观,解除焦虑带来的烦恼。

7.咨询过程

本案例共分三个阶段四次咨询:

7.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宣泄不良情绪,明确求助动机。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第一次咨询完成,采用的方法为摄入性会谈和心理测验,在收集资料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咨访关系、进行心理诊断、制定咨询方案。

7.2领悟阶段与修通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第二、三次咨询完成,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原理,让来访者感悟到其情绪困扰来源于他的不合理认知“如果我忍让的话他们就会看不起我,找我麻烦”。布置作业,共同探讨找出其更多的不合理认知。

7.3结束与巩固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总结和提升,通过鼓励把求助者的客观现实态度,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并迁移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第四次咨询来完成的。复习咨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合理信念,鼓励求助者的改变,肯定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运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产婆术”的辩论技术,在以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8.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学会反省自己,以前总以为别人要(必须)为我着想,按照我的意思去做,现在觉得自己的性格比以前宽容多了,遇到问题也想得开了,明白自己不可以改变别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8.2分队民警评价

通过心理咨询,该学员已经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参加改造劳动也积极多了,学习也比以前主动多了,和同教的关系比过去更融洽、主动。

8.3心理测验评价

对来访者再次进行测验,其结果为: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SAS测量结果为标准分47分,SDS测量结果为标准分51分,与之前结果有较大改善。

8.4咨询师评价

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求助者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了,脸上苦闷的表情逐渐消失了,已经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生活中发生的负性事件。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 中学生 考试焦虑 心理咨询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该理论将认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结合,同时包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分,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寻求来访者情绪障碍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动摇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树立合理信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中[1]。当前,由于考试压力使许多中学生产生了考试焦虑[2],且过度焦虑会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渴望建立心理上独立的自我,对有关自我的评价更为敏感。因此,在进行考试焦虑的学校心理咨询中,以修正错误认知理念为原则的理性情绪疗法更易帮助个体获得自我肯定。实践证明,理性情绪疗法对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情绪效果良好[3-4]。学校教师在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实践中,无论是初期的咨访关系建立,还是咨询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识别及合理信念的建立都需要秉持核心原则。唯有把握核心原则不动摇,才能在理性情绪疗法实践中贯彻咨询理念,使整个咨询过程连续一致,逐步推进。

1 建立明确可行的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作为核心原则贯穿咨询始终。清晰的咨询目标能够为整个咨询过程建立主轴,使每次咨询过程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不合理认知。相比于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中学学校的心理咨询具有免费、时长短、与咨询师较为熟悉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咨询目标时切忌过于宏大,应聚焦于引发情绪的直接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访谈找到核心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进行改变。

对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可以分为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两个部分。局部目标主要在于明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并以理性信念代替,逐步缓解来访者由于考试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状态。整体目标是在肯定来访者积极向上的追求和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其重新构建对考试成绩的合理期待,建立信心,接纳自我,培养理性思维习惯。

2 充分挖掘积极因素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时,充分挖掘和肯定不合理情绪、不良心理状态中的积极因素是咨询过程的基本要素。咨询师需要注意激发来访者自身的肯定性因素,为其最终悦纳自己做好准备。这既是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理性情绪疗法基本的人本主义视角,更是帮助来访者找准考试焦虑心结并将其化解的基础。在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感受自身力量,摆脱其对生活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归因方式,使其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中学生考试焦虑多源于对考试过程或结果的过度关心,究其根底在于追求自我发展和不断进步。在与来访者探讨考试焦虑问题时,要注意发觉来访者自身的潜能,用发展性、支持性的眼光为其提供心理帮助。一方面,在初始诊断阶段肯定来访者成绩之外的其他优点,同时肯定来访者对学习的努力付出;另一方面,细化诉求问题,将来访者的情绪体验与问题事件进行区分,帮助来访者识别自身情绪表征的动机,在动机中找到自身的积极动力。没有自信心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助”,因此,充分考虑和挖掘咨询案例中的各类积极因素,获取信心,是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必要基础,也是要始终贯彻的心理咨询原则之一。同时,在积极因素挖掘的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正面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来访者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心理不适,为准确地识别不合理信念奠定良好基础。

3 精准挖掘来访者最重要的心结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但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心理健康、生活适应良好的人其实是建立了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对应的认知体系,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稳定的情绪体验。咨询室中的来访者往往以幼稚和不成熟的方式理解和面对问题,并固着其中。咨询治疗的过程便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错误的认知方式,并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体系的过程,ABC理论是这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在咨询室个体倾诉自己遭受的某个挫折事件让自己丧失信心或动力,这一事件往往听起来是“不可解决的”“命运注定的”;咨询师需要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体验并非由导致情绪的直接事件引起,而是错误的归因导致了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引出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个体明确事件本身是中立的,是因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体验。因此,在心理咨询的实践案例中,精准挖掘来访者的不合理核心信念十分重要,即心结。

找到核心心结是纠正错误认知的前提。以一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为例。来访者是一名初二学生,主诉焦虑情绪持续半年左右,主要由担忧中考考试失败引起。在第一次与来访者见面时,咨询师通过会谈法、倾听技术等收集来访者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排除精神疾病可能后,对来访者最主要心理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来访者自身成绩尚可,父母因此对来访者要求严格,希望来访者能够继续努力进入某所着名高中,在家时常提起与该高中有关的话题。来访者自身对该高中并无执念,但认为如果自己中考失利,就意味着自己并不是优秀的学生,父母也会对自己失望。根据咨询师收集的信息,来访者受到中考竞争态势、父母对来访者考试成绩高度期待、来访者自我潜在认知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与家庭中的不良互动方式有关。但就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本次咨询而言,最核心的不良因素为来访者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来访者不合理信念产生于对自身能力认识和父母态度的错误理解,使其产生“如果失败,自己就不优秀”的过度概括化,以及“考试失利,父母会对自己失望”的任意推断。事实上,来访者有许多优点,成绩也尚可,但因将自我价值、父母态度与考试结果进行单一关联,放大了考试压力,将外界期待转变为过高的自我期待,进而发展成为影响其内心合理情绪的力量,外化为考试焦虑。

在实践中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多样且复杂。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包括过度概括、任意推断、过度引申、夸大和缩小、个人化、绝对化等。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中,最明显的表现为“如果这次考不好,我的某一科或学习能力就是不优秀的”过度概括、“我必须是第一或我必须不断进步”的绝对化、“我完了或我的人生从此惨淡”的糟糕至极。咨询师可以这3种代表性的不合理信念为基础[6],对中学生表达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归类总结,为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参考。

4 在行动中悦纳自我

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的影响,行为也能强烈地影响思维模式。经过挖掘来访者的积极因素和精准判断其最重要的心结,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便完成了心理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改善不合理情绪最重要的是修通阶段,即动摇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的过程,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模式,并与之辩论,从而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6]。这也是实现咨询目标的过程。

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引出认知偏差,从澄清概念、清晰化讨论主题以定义和澄清语意,到探讨假设问题、探讨原因和证据问题以找出思考规则,再提出关于视角和观点的看法,探讨影响结果的问题以找出证据,进而回归到问题本身。例如,上文中的初中生,该生表达“我如果考不好我就完蛋了”时,追问其“完蛋了”是什么意思?澄清“完蛋了”指学业发展、家庭关系还是其他?学生回答父母会对自己失望时,进一步追问父母会如何表现?你是如何知道这种表现的?进而引发过往体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比较过往经验和当前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而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中考失利会不是一个优秀的人,父母会对自己失望?”

改变过度担忧考试结果的不良思维模式,还可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 Imagery,REI)指导来访者感受情绪变化,以有效降低其焦虑水平,降低心理冲突水平,增加自我肯定的动力和勇气。即缓解考试本身对来访者带来的直接压力,帮助来访者尽可能地主动调整身心状态,对考试保持自己能够接受的认知。上述案例中,可以让中学生沉浸到考试焦虑的情绪中,体验焦虑感到达峰值。通过与咨询师对话,体验合理认知带来的适当情绪反应,感受焦虑的减轻。停止想象后,在咨询中让来访者表达情绪转变的认知基础,从而获得信念的改变。

在咨询室外,根据设定的咨询目标和来访者共同制定家庭作业,是巩固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合理情绪自主量表、合理的自我分析及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等方式加强对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修正并使其逐步掌握理性思考的方式。完成家庭作业是来访者逐步释放和缓解内心焦虑情绪的过程,也是逐步重塑认知结构和形成客观自我评价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来访者对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紧张,对父母成绩的期待较为担忧。通过完成家庭作业,来访者通过自我分析,消除了“失利就是不优秀”的错误认知,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表达自我期待,并通过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否定“考试失利就会让父母失望”的错误观念。同时,来访者选择与父母沟通交流,将目标从某所着名高中扩大到其他的特色高中,主动化解了自身的外部压力。

在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实践中,学生自身的独立性促使其更难开口表达自身的猜测和疑问,试图自我思考和解释却往往以偏概全。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来访者的父母、老师、同学等是来访者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直接影响来访者心理压力的因素。对他人看法的过分解读和在意反而容易成为来访者认知歪曲的起源。

5 授之以渔,拓展延伸

理性情绪疗法之所以能够在校园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使用,是因为对不合理信念的改变过程具有可复制性。针对过度概括使用的训练方法,经过适当修改可以改变糟糕至极的情况。咨询过程是通过改变认知,在方法练习的过程中让来访者重塑认知体系和归因方法,从而正确看待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校的心理教师既是咨询师,也是教师。理性情绪疗法的再教育阶段与老师的角色非常相似,在解开最主要的心结后,掌握重建思维信念的中学生需要对这种方法拓展练习,咨询师要帮助学生探索是否还存在与主诉内容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再次进行指导练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性情绪疗法的这一阶段与教学思维一致,唯有内化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形成运用理性思维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走出咨询室,坦然面对中考焦虑、考试焦虑甚至高考焦虑。

总而言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首先,建立明确可行的咨询目标,以缓解考试焦虑的心理状况为局部目标,将来访者接纳自己作为整体目标贯穿咨询始终;其次,充分挖掘和肯定来访者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找到自身的行动力量;第三,找准来访者最主要的心结,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其不合理信念并进行归类;第四,通过辩论和训练推翻不合理信念,改变来访者的思考方式,形成理性思维;最后,拓展延伸理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帮助来访者泛化思维方式,形成理性思维认知体系并应用于生活。

每个人都有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情绪。非理性情绪占据上风时,思维便会不断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信念使其深陷其中。掌握理性思维的思考方式,才能正确看待问题,抚平不良情绪[7]。“理性理念告诉我们要去做,并非总是做到最好,你应该无条件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完美……要接受自己不足之处。”[8]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都值得被爱,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对具有焦虑情绪的中学生,要学会接纳自己,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合理期待,踏踏实实地生活学习,步履不停而非自我设限。当然,每个来访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从问题出发制定咨询方案,选择咨询技术,实现有效咨询。

参考文献

[1] 刘爽.浅谈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21):52.

[2] 金同瑞.浅谈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干预手段及应试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9,15(1):67-68.

[3] 朱夏艳.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案例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3):45-47+51.

[4] 杨恩军.“考试焦虑”与“理性情绪疗法”[J].教学与管理,2002,19(19):46-47.

[5] 阿尔伯特·埃利斯.控制焦虑[M].李卫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4,20(2):110-112+85.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职业成长;成长境界;成长需要;成长内容;成长途径

分类号 B849

1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境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入职,不过刚刚进门,入职后还有漫长的职业成长历程。这是心理咨询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咨询师的职业成长,一般可以分为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三重境界。

1.1 第一重是专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已经获得了各种相关的专业资质,已经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

但是,这样的咨询师,也许可以说在专业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却多是心理咨询之术的功夫,往往乐于使用各种所谓立竿见影的方法,张口概念,闭口术语,而缺乏实践的探索,缺乏对人心的探索,缺乏心理咨询之道的探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只见问题不见人,只见技术不见道。他们自视过高,职业角色意识很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实际上自身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心结还没有打开,从而影响咨询的心态与效果。这时候,你会感到这样的咨询师非常自信,比较张扬,很有锐气。

1.2 第二重是行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精通专业理论和技术,更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对人心的深入探索,拥有了对心理咨询之道的深入探索。

这样的咨询师,比一般人的心理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成没有缺点的完人。这时候,你会感到他内在的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已经不再给人压力,他精神内敛,待人平易,接近他就像接近春天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爱戴和崇敬。

1.3 第三重是大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超越了职业角色的概念,不再刻意扮演职业角色,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他们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了一种超然的观照。

大道至简,在他的身上,一切理论和技术都隐退了,只有那化育万物的精神,只有那博爱众生的情怀。大象无形,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看不出有什么专家或行家的影子,你会觉得他是个特别朴实平凡的人。但是,你又会感到他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他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你感到温暖,哪怕他只是静默地坐在那里,你也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对人类的悲悯与慈爱。你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外显之气,更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张扬之气,只会感觉他的内心像大海一样的深邃而平静,不知不觉间给你力量,让你的心也归于沉静和安宁。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都能经过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就是说,假以时日,每一位咨询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心理咨询专家。第二重境界,就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了,需要更扎实的实践探索,需要更深刻的自我修炼。但是,只要不懈地潜心努力,很多咨询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行家。第三重境界,就不是随便谁都能企及的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大家。只有经历不断的人生修炼,只有经历不断的人格修炼,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大家境界。

我们究竟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也许不好妄自定论,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个三重境界告诉我们,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地职业成长。

2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需要

2.1 成长是规避职业风险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可能遇到很多的职业风险。比如,情绪被感染,认知被污染,态度变得冷漠,对求询者难以保持真诚,对求询者的问题习以为常,甚至看透红尘,厌倦人生与工作,可能出现抑郁或自杀。前些年,就曾有报道说,有个别媒体工作者盲目介入心理咨询,而让自己走上不归路。这是必须要最大限度规避的。

2.2 成长是化解职业压力的需要

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会产生很多消极的自我感受。比如:因为难免的老生常谈,产生资源枯竭感;因为解释难以自圆其说,产生内心矛盾感;因为每天苦口婆心,产生身心疲倦感;因为要替人保守秘密,产生心理压抑感;因为咨询问题错综复杂,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求询者悟性差,产生无可奈何感;因为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反馈与感恩,产生心理挫败感。诸如此类,这些消极的自我感受,都会形成咨询师的职业压力,都需要通过职业成长来学会自我化解。

2.3 成长是积累临床经验的需要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能坐等经验,而是必须做好职前培训。但是,不管怎么职前培训,咨询师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个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职业成长的过程。积累临床经验,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后续的追踪和研究,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反思与探索。

2.4 成长是积累生活阅历的需要

有些国家对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有年龄限制,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不到限定年龄不允许从业。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咨询师要开展工作,光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生活经验,有生活阅历。比如,一个没有当过父母的咨询师,很难接待家庭亲子关系的咨询,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咨询师,也很难接待婚姻咨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 (总第28期)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2.5 成长是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校心理咨询,更是刚刚起步,发展会更快。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也许,说日新月异并不算夸张。你今天学得很好的东西,明天也许就成了落伍的东西。没有职业成长,要想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3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内容

3.1 提高自我的职业道德

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表现为对咨询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爱护求询者,帮助求询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当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品格,保护求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求询者的人格和意愿。咨询师不在咨询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一切为了求询者。

进一步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把心理咨询,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一种关怀人类心灵的崇高事业。这样,咨询师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感。

3.2 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师来讲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没有一颗健康的“心”,最好不要盲目入行。但是,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更不是静态的。在从业之后,咨询师也要时时注意维护和促进自我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做到:生活规律,淡泊名利,有限接待,不做工作狂,把工作留在咨询室,生活中不谈工作与案例,不让工作进入个人的业余空间,等等。这些似乎是小事,却都是关乎我们自身心理健康的大事。

再有,即便心理健康的人,也有情绪低落或不稳定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难免喜怒哀乐,也会有情绪低谷。这种心态下,就不宜接待求询者。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求询者,还有可能伤害求询者,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3.3 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一是专业知识,一是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适应心理咨询的专业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有人说,心理咨询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不论是其他领域的咨询师,还是中小学领域的咨询师,很多是在没有见习与实习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的。所幸的是,其中的大多数咨询师能够自觉遵循“实践规范实践提高”的发展过程,来提高专业技能。再有,咨询师之间增进业务交流,也十分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咨询师的专业素养。

3.4 提升自我的人生观念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一来,如果咨询师没有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在心理咨询中,即便你掌握了所谓的咨询技术,也不过是“术”,没有“道”,你的心理咨询也会盲人摸象。二来,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的人生观,你自我披露的内容也很难有积极意义,不会对求询者产生应有的心理冲击,不会给求询者应有的感动或启示。为此,咨询师在生活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我有怎样的人生观?我有怎样的价值观?我有怎样的世界观?这不仅需要广泛的阅读与思考,更需要深厚的生活与阅历。

3.5 防治自我的职业倦怠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一是有助人者情结。咨询师把助人看成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求询者的施助而获取优越感。于是,就容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而感到职业倦怠。二是工作遇到挫折。咨询师或者由于个人付出太多、工作压力太大而缺少成就感,或者由于面对求询者的阻抗而难以取得咨询的进展,或者由于缺乏支持系统以及自己有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而陷入职业倦怠。三是过度的情感卷入。咨询师过多地为求询者担心,或是过于投入,激发了自己被潜抑的内心痛苦,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四是潜在新手焦虑。咨询师害怕因为自我披露,或拘泥于理论和方法,追求完美,渴望得到求询者的赞许,为求询者所控制,也会感到职业倦怠。

咨询师怎样避免职业倦怠?一是确立现实恰当的咨询目标,避免高估个人的职业能力。二是准确识别自己的压力源,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法。三是进行咨询师的相互咨询与交流,获得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倦怠。四是积极接受督导,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五是丰富业余活动,调节心态,缓解压力。同时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倦怠正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3.6 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只有出色的技巧,而缺乏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最多只能算一个工匠,而不成其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增强自我意识。

一是增强临床的自我意识。尽可能回顾自己咨询时的感受,或者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或重听自己的录音,对产生不适感的部分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组或者你信任的同事中讨论自己的不适感,并倾听别人的评价与建议。这样,你的自我不适感逐渐消失,自我关注水平逐渐下降,从而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自我意识。

二是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我在求询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我的长相会给求询者什么感受?这就是躯体的自我意识。有意识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求询者的消极影响,发挥对求询者的积极影响。

三是增强成长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事件的生动记忆,特别是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经历。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地坐下来,从你记忆的源头开始,静静地回忆你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场景,画出自己的心理成长地图,并对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体味和评估。

四是增强文化的自我意识。咨询师不应在人文知识上孤陋寡闻,而应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有起码的理解,这有助于减少咨询中的沟通障碍,接纳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如此你也许就能达到上能理解“伟人”、下能理解“乞丐”的境界了。

4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4.1 通过自我提高获得成长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现状;问题;发展构想

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早,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参差不齐,有些省份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以及实践总结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且心理矫治队伍的建设也处于系统内前列。总体而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对稳定罪犯情绪、维护监管秩序、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应看到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本土化以及特色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困境

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一些问题成为影响该项工作长远发展的障碍,需要不断修正。监狱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在设施、设备以及经费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大,以某省为例,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监狱系统的前列。而在人力方面,监狱民警获得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以某监狱为例,监狱现有民警四百余人,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数有一百四十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5%,而有些监狱的人数比例相对更高。然而尽管如此,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各单位真正投入到该项工作的民警数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保障性问题

1.专业化保障缺乏

监狱心理矫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仅靠一次咨询师考试不能满足心理咨询本身专业化以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实践化的需求,需要更好地发挥个人专业兴趣、调动工作热情,抓住一切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将工作和个人兴趣相结合。例如:可以推荐优秀人才开展继续教育,鼓励青年民警做好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等等。

2.咨询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监狱的心理咨询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在发挥其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缺少独立建制,专职心理咨询师还同时担任监狱其他工作,如监狱督查、值班等,其中相当部分工作是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角色相冲突的。监区心理咨询员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同样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另外,怎样将监狱现有心理咨询师进行资源整合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要求人人都去做心理咨询,但应鼓励监狱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建言献策。监狱应定期举办心理咨询师个案督导、理论成果交流、心理咨询师论坛等,最大程度地对监狱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在系列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打造典型、培养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专家型人才。

3.制度措施亟待进一步跟进

由于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一些工作开展缺乏约束力,部分工作仅仅依靠民警的自觉和热爱,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同时,从事该项工作的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应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逐步出台《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罪犯心理咨询须知》《心理测量工作规程》《生物反馈仪治疗实施细则》《监狱心理咨询师考核、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制度,以进一步指导、规范以及激励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误区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目前在认识上也仍然存在一些可以避免的误区,这使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将团体心理咨询等同于团体游戏

查阅大量有关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展的实践信息报告,笔者发现,大部分监狱开展的团体咨询严格而言并不是团体咨询,而更像是团体活动或拓展训练、团体游戏,这种形式虽然也重视参与成员的相互作用,但充分利用团体互动以改善适应和促进成长的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还不是很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团体治疗(分为团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并不排斥团体活动,因为团体活动可以相对容易地调动成员的参与热情,为良好团体的创建铺垫较好的条件与氛围。但团体治疗并不等同于团体活动,否则团体治疗就仅仅是活动,而非治疗实践,活动可以成为一期团体咨询的开始(或载体)而非终结,活动、游戏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继续开展下去。

另一方面,团体咨询的次数不应该只有一次,短短几十分钟,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咨询情境以及团体成员面临的问题开展,少则六七次,多则十几次、几十次。团体咨询是否结束应根据团体成员的问题解决情况或咨询目标的完成与否而定。

第三,心理咨询团体的成员不应该是全部罪犯,而应该针对罪犯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有程序地选择团体成员,而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就组织一次团体咨询活动。团体成员可以是面临相似问题的一类人,例如,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改造信心不足等问题;也可以是面临不同问题的一类人,即异质性团体。当然,也可以针对一般罪犯开展成长性团体辅导,但也应该遵照团体咨询的程序招募成员、开展面谈等。

2.罪犯心理矫治与个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易混淆

虽然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很早就被提出,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目前监狱系统内相当部分的民警对心理矫治工作还存在误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监狱民警没有很好地发挥心理矫治的作用,当然,从事该项工作的民警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咨询本身不是无所不能的,不能认为罪犯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咨询来解决;另一方面,在目前情况下,部分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缺乏基本常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传统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相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人员素质要求不同、影响技术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而这样的误解也进一步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氛围还不能真正地形成,外部工作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过度依赖心理量表或心理测试

心理量表本身是否能真实反应被测试者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本身在心理学界就一直争论不休、有待商榷,而监狱系统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心理量表都是由国外引进或国内学者修订的,且年代较早,大部分都与当前罪犯改造的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另外,在监狱组织量表测试时,大部分时候罪犯不能较真实地根据自身真实想法作答,往往试图掩盖本意。第三,部分罪犯对心理测试存在误解,测试中往往为了通过测试而测试,为了测试而测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当部分的民警对心理测试不接受,或持怀疑态度。

(三)咨询师的专业操守与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操守与民警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民警的自身角色冲突引发出来的。警察是代表国家行刑、实施惩罚与改造的权力主体,将罪犯置于被管教的一方,习惯于用强制性手段管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说教式)罪犯;而后者则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理解的关系,要对罪犯做到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接纳来访罪犯的各种不合理的信念,让罪犯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拥有充分选择的权力,自主决定自己的改造生活。简而言之,一名心理咨询师越专业,其对罪犯人性中的各种黑暗、恶的一面就会越包容。

另一方面,作为罪犯的来访者本身对民警心理咨询师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抵触,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对民警的排斥、对立、不信任和怀疑中走到与民警相互信任、敞开心扉和吐露心声的轨道上来,他们更多地已经习惯于被教育、被选择,这本身也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构想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激励一代代监狱心理工作者为探索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努力。

(一)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

1.健全工作机制

心理矫治工作是否能够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作为保障,需要着力完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监区心理辅导站―监区罪犯心理信息员的三级工作网络。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应负责全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咨询、出入监评估等工作,对这些工作给予指导与管理;配备以工作团队为单位的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其他民警职能工作应有所减少,如有可能应当取消);监区心理辅导站应当配置两名以上心理咨询师担任监区心理健康辅导员,专职或兼职承担监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心理疏导(广泛意义上的)以及心理测试等基础性工作;监区罪犯心理信息员承担监区罪犯心理状况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汇报;三者逐一对上级负责,上级指导下级工作;形成职责明确、组织有序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

2.完善考核机制

当前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考核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考核应更加细化,更贴近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际、罪犯改造的实际。首先,需要对咨询师的咨询工作量进行考核。民警心理咨询师在一定时间内做了哪些心理矫治工作,量的积累是必要的,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次数、课时数,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的次数,出入监评估档案建立的覆盖率,参加心理矫治学习的次数,发表心理矫治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其次,在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的同时,要注重工作完成的质量,只有质量才是衡量整个心理矫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例如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评比,个案矫治现场观摩;通过播放案例视频或录音的形式进行案例督导;开展优秀团体辅导现场观摩;举办心理咨询师论坛进行理论与实践成果交流等形式对监区、监狱心理咨询师进行考核;等等。

3.创新激励机制

在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矫治工作进行考核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即把考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和价值导向,对心理咨询师坚持精神激励、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咨询师的优先培训、评优评先等挂钩,可以在监狱层面制定《监狱心理咨询师奖励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咨询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其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重点将咨询师的个人兴趣与监狱工作相结合,探索咨询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相辅相成的工作新路径。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矫治工作专业性、应用性较强,需要遵循其原则,突出重点,不断丰富工作形式,充分发挥心理矫治在培养罪犯健全人格、提升罪犯心理健康水平、解决罪犯心理问题、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以及维护监管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全年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性(全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即面向全体罪犯宣传和教授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启发罪犯自觉调整心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消除心理困扰,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播放教学视频、现场互动式教学、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发放心理卫生知识小手册、心理剧现场巡演、团体拓展训练、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漫画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征文比赛、播放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影片、开展矫治作业相关主题讨论、优秀矫正作业巡回展等。

同时,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如每年春节开展精神疾病全员大排查,高温季节开展“情绪夏令营”活动,以及重大节假日开展心理专题辅导。

2.不间断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群体性心理问题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具有相似心理问题的人群开展。如部分新入狱罪犯的入狱适应问题,部分即将出狱罪犯可能面临的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就业焦虑、情感问题等,以及改造中期部分罪犯面临的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自身成长问题等。此类罪犯都可以通过遵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工作程序,组建相关主题的团体或小组,甄别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的载体,进一步增强罪犯应对、处置生活事件的能力,提升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危机干预

个体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个体罪犯而言,如罪犯面临深层次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很好地调节,或者心理调节仍不能解决或不应该、无必要去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师严格筛选评估、罪犯主动申请的条件下,就需要对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或长程或短程,视其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咨询进展而定。

而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个体罪犯面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危机干预在针对发生危机事件的个体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危机事件中的个人所在的群体开展工作,做好相关心理疏导、心理抚慰以及后续心理状况跟踪,减少危机事件对相关人群的伤害度。

(三)注重心理矫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去开展工作,应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地选拔优秀心理矫治民警,整合优秀社会资源,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专业化的心理矫治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需要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心理矫治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监狱需要组建一支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其成员需要能力超群、独当一面、业务精湛、工作敬业,力争使监狱专职心理咨询师成为监狱的特色品牌,使人人有基本功、个别有特色、个别有专长。

兼职心理咨询师是监狱创新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调动对心理矫治工作有兴趣的民警主动参与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当中来,同时也需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以更好地调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专业化队伍建设还可借助社会有效资源,依托大中院校和科研机构,采取聘请、有偿指导等形式,建立外聘专家、学者进监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也可以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和督导。

2.心理矫治专业技术的多样化应用

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在专业咨询与治疗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在技术的运用上仍旧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种方法和技术能够包治百病,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个理论流派、方法技术以及最新的咨询技术谙熟于心,方便运用。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意向对话技术、沙盘技术、认知疗法、行为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等已经被证实在罪犯个别咨询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当今一些新兴的咨询与治疗技术也应当应用起来,如叙事治疗、完形治疗、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等治疗方法或技术。

3.心理矫治理论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普遍偏低且面临发展瓶颈,需要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理论研究热情,切实提高民警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推动心理矫治理论工作的创新发展。

监狱可以通过搭建心理咨询师的教育培训平台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外出参观、参加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给予广大民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开展心理矫治个案的研究。同时,鼓励有独到见解、理论功底扎实的民警不断深入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培养专业化人才。

三、总结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维护了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也促进了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但无论是在其自身发展的某些方面,还是在区域发展上仍旧存在着不平衡性,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似乎面临着发展上的新的瓶颈,还需要一代代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们继续探索,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1]章恩友.中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现状和趋势(上)[J]. 中国司法,2002,8.

[2]王国昊.对加强监区心理矫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警视,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