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浒传阅读体会

水浒传阅读体会

时间:2022-07-27 10:15:15

水浒传阅读体会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1

关键词:《水浒传》 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属浅显的文言文。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古文功底薄弱的他们要在期中考后的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内把这部《水浒传》啃下来,需费一番很大的工夫。因此笔者决定将其安排在开学初进行学习,以保证《水浒传》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使《水浒传》的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调整课程设置,每周设立一节名著阅读与交流课。

在开学第一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对班级学生《水浒传》的提前阅读情况进行了一个摸底。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数学生看过《水浒传》的电视,及个别学生看过缩写本,但原著只有一两个学生看过;且男生比女生喜欢看《水浒传》,叫得出一些英雄好汉的名字和绰号。

第二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根据初中生好奇心浓的特点,我利用网络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让他们自己动手上网查阅有关水浒资料,再给他们信息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互相提供学习水浒的资料。此为前奏,接下来 ,我又将设计好的水浒专题网站http:// 介绍给学生,请他们自由阅读有关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内容概要等版块,并请他们随意欣赏水浒电视片段和 flash 歌曲等,让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信息,让他们更直接地体验与感受名著。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然会在动情后不满足与媒体的短暂接触,自然会主动出击寻找网络、书籍补充大脑。

第三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评价人物的方法。

具体阅读技巧为:

A.速读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我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训练他们静心阅读的能力,要求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住人物、记清情节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B.圈点批注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好词、好句、好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如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等,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鉴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一学生在在水浒专题网站 http:// 的“在线交流”上写到:

“我觉得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描写很生动。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通过味觉描写来表现拳头的厉害。再看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则是从视觉角度呈现。第三拳呢,‘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又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让人看了,觉得一拳比一拳厉害, 一拳比一拳解恨。”

学生对人物的评价:

“我觉得鲁达虽是个武夫,但他却很有耐心。为救金氏父女,怕店小二拦截,他‘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可见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另一学生在下面附和:“深有同感。明明把镇关西打死了,却说他诈死,‘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这样他就能成功脱身了。足见鲁达的足智多谋,粗中有细。”在第四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推出了网上“在线阅读”版块,请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阅读,并在教师博客上专辟读书交流平台——“我来说说水浒英雄”,请他们对喜欢的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等进行评论。

一学生说到“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是武松,因为他武艺高强,别人喝三碗酒就过不了岗,他喝了很多碗,仍旧能把老虎打死,可见他本领高超。”

有学生说“我喜欢智多星吴用。他足智多谋,在‘智取生辰纲’中,他设计骗了杨志,夺得生辰纲。”

在学期末前,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水浒传》的阅读。为了检测他们的阅读水平,了解他们对水浒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利用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举办了一场“看水浒 讲英雄 学英雄”的主题班会,请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自建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故事讲解。

最后,我请学生在自我评价表上对《水浒传》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

以我班一男生潘 xx 为例,在《水浒传》阅读开展之初,他是属于根本不动型,但经过我的引导与“诱骗”,他慢慢发现名著阅读的乐趣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单课后看,休息看,回家还在看。短短一个学期,就看了不下三回《水浒传》。他在自我评价表中写到:

我在“教师评价表”上对潘 XX《水浒传》的阅读评价为:

《水浒传》的阅读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有教师评(如教师评价表的设立),可使学生清晰的知晓自身薄弱环节;也有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如通过学生制作的“名著阅读卡”、“名著阅读自我评价表”)达到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目的;或在阅读交流课上的生生互动,可达到互相评价、互相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2

关键词:李卓吾;《水浒传》评点;李逵;形象解读;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31-02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历代读者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不一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以李卓吾先生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李逵评点的鉴赏分析来探析其在解读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阅读视野。

李卓吾对《水浒传》所做的评点在明代可以说是名声最大、影响最大的。正由于此,在他身后不断有托其名评点的小说、戏曲问世。现存的署名为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明刊本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明容与堂刻本;其二是《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明袁无涯刻本。这两个评点本究竟孰真孰伪?这一问题自明代以来就有争论,但依据现有资料我们还很难下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李卓吾先生确实评点过《水浒传》,有《与焦弱侯书》、袁小修《游居柿录》、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序》、怀林《批评水浒传述语》等历史资料为证。

“古今至人遗书抄写批点得甚多,惜不能尽寄去请教兄;不知兄何日可来此一批阅之……《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改窜得更妙。”

袁小修之前在访李卓吾时也曾见其批读《水浒传》,其《游居柿录》卷九说:“记万历壬辰夏中,李龙湖方居武昌朱邸,予往访之,正命僧常忘抄写此书,逐字批点。”

由此观之,李卓吾曾经对《水浒》做过颇为详细的批点是毋庸置疑之事。但究竟哪一个评本才是其真本,依旧真伪难辨。“‘容本’、‘袁本’均非李卓吾之真评本,但又都以李卓吾之《水浒》评点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中之精神血脉犹然是李卓吾的。”作为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代表人物,李卓吾在明代思想界、文学界以及小说评点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存的署名为李卓吾的《水浒传》评点本,或出自其手,或是在其评本的影响下完成的。我们不妨将“李卓吾”看作晚明时代文化思潮的一个共名,并从这一共名的角度理解容与堂本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

一、李卓吾对李逵形象的解读

李逵直至《水浒传》37回才进入读者的视野,但他在《水浒传》的长篇艺术结构中所占据的地位仅次于宋江。因此,对于这一形象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对于《水浒传》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水浒传》的整个英雄群像中,李逵是一个光彩四溢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受到了历代读者的青睐。怀林在《批评水浒传述语》中说:“和尚读《水浒传》,第一当意黑旋风李逵,谓为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冠之以“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可见李卓吾对李逵的喜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异端”自居的晚明狂士李卓吾何以对李逵这一形象情有独钟?李卓吾眼中的李逵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们有必要分几个侧面对容本中李逵的批语进行解读。

(一)李逵之真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中,李逵无疑是最真之人,容本评语多次对李逵之真进行肯定:《水浒传》42回“假李逵剪迳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回末总评中李卓吾批曰:“只有假李逵,再无李逵假。”的确如此,若李逵亦假,那恐怕梁山之中再找不出第二个真人。51回回末总评:“我家阿逵只是直性,别无回头转脑心肠,也无口是心非说话。”直称其为“我家阿逵”,李卓吾对这一真人的喜爱之情可谓溢于言表。53回,戴宗与李逵请得公孙胜破高廉妖法,李逵因惧怕罗真人法术,十分小心伏侍公孙胜,并不敢使性。此处批曰:“ 李大哥才是个真人,罗真人反未必真。”将李逵与所谓的“真人”进行对比,更显李逵之纯真无瑕。

除此之外,评语中还多次出现“真”、“真人”、“好直性人”等字眼,由此观之,在李卓吾眼里,李逵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人”。

(二)李逵之趣

李卓吾虽不曾对“趣”做过具体的阐释,但他通过对李逵言行的评点,将其自身从这一趣人身上所获得的快乐传递给了后来更多的读者。在《水浒传》中,与李逵相关的趣事可谓举不胜举。初见宋江时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便跃然纸上,容本此处的批语是“趣人来了”。37回以后,这个趣人便接二连三地为读者制造了许多笑料:抢鱼被张顺痛打,将卖唱女娘点晕,闹江州、劫法场,独劈罗真人,寿张县乔坐衙……李逵独劈罗真人一节,李卓吾批曰:“趣事趣话趣人,无所不趣。”李逵闹学堂,作知县一节,批曰:“李大哥执事必奇,说话必趣,天纵之也。”在“李逵寿张乔坐衙”一段,李卓吾竟连用七个“趣”字,一个“趣人”来评李逵!纵观以李逵为主角的故事,哪一事不趣,哪一言不趣?李逵当真无愧于梁山“第一趣人”、“第一妙人”之称号。

二、以李卓吾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的特殊阅读视野

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为经验所接受。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阅读期待。”李卓吾何以对李逵形象做出这样的解读,我们有必要对其“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进行分析,从中窥探李卓吾以此法解读李逵形象的深层原因。

(一)“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明初,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成为明朝及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其僵硬冰冷的教条束缚下,人性遭到了残酷的践踏和扭曲,为了实现权和利的满足,文人普遍呈现出“失真”现象。李贽的“童心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李贽所说的“童心”,不仅有真心、真情实感之意,而且也有着真正的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个性色彩,是晚明文人对程朱理学所带来的思想束缚和生命欲望钳制的一种挣脱。李贽不但尖锐地批评儒家经典“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而且愤怒地揭露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虚假丑行,李贽将其矛头直指“假道学”,大力提倡“绝假纯真”的“童心”。

作为晚明人文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李贽也将“童心说”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其小说评点中。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中,独李逵这一形象完全契合了他的这一思想。其评点中对李逵之“真”的大力褒扬以及对假道学的极力批判都与“童心说”息息相关。

以41回李逵回家取娘一事为例。宋江下山取父是为了尽孝,公孙胜回家探母只是离开之借口,独李逵取娘是为了让她“来这里快乐几时”。与宋江和公孙胜相比,李逵这种最单纯、最直接的愿望表达才最足以打动读者。无怪乎李卓吾在41回回末总评中说:“李大哥是天性孝子,宋公明取爷有些道学气味,亦算计利害耳。公孙胜望娘一团奸诈。如李大哥者,只是要娘快乐,再无第二个念头。”这样的李逵如何不让李贽赞叹不已!

在明代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的背景下,李逵身上所体现出的却是完全没有受到假道学侵袭的与生俱来的纯美本性。他完全活在封建道德规范之外,任乎自己的性情自由发展,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然人。对于大力提倡“童心说”的李贽来说,李逵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二)“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李卓吾对李逵的高度评价与其“趣为第一”之理念息息相关。“‘趣'首先作为传统的文论概念流行于宋代”。至明代中晚期,通俗文学极为盛行,小说的趣味性也受到空前重视,李卓吾、袁中郎、王骥德等众多文人对“趣”做了新的阐发。其中,李卓吾标举“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他在《水浒传》52回回末总评中说:

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

从容本与“趣”相关的评点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卓吾所理解的“趣”较宋代已经宽泛许多。李卓吾虽然对“趣”没有详加阐述,但通观容本评语我们便能明白,李卓吾之“趣”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小说的娱乐功能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诗言志”还是“文以载道”,传统的文学观念强调的都是文学的教化功能。与其相反,中国古代小说的诞生却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小说的娱乐功能才是人们喜爱它的最大原因。至明代,以文为趣已经成为许多文人的一种共识。

在李卓吾看来,能够在小说阅读中获得最大的阅读才应该是小说创作的宗旨所在。《水浒传》中李逵身上的喜剧性元素正好将“趣”发挥到极致,李卓吾对李逵趣事趣言的大加赞赏中感受到了《水浒》文字的乐趣,同时在其评点中他又以谐谑的笔调将这种快乐传递给了后世读者。

除了“趣”之外,李卓吾还充分认识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别,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容本楔子总评体现出了评点者的艺术真实观:

“《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常见近来文集乃有真事说做假者,真钝汉也,何堪与施耐庵、罗贯中作奴!”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李卓吾在对李逵这一形象进行评点时无疑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在对李逵趣事趣言的阅读中,读者们所感受到的是天真烂漫、任情率性的李逵,甚至为后世无数读者所谴责的嗜杀行为也在读者的笑声中被淡化了。正如卓吾先生所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

统观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最得卓吾之心者,非李逵莫属。在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中,李卓吾将其人生态度、思想个性及精神追求也融入其中,在充分享受着酣畅淋漓的阅读的同时他也体会到了思想表达所带来的巨大快乐。

参考文献:

[1](明)李贽.焚书・叙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明)袁中道.游居柿录[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5.

[3]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3

《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对书中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也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但笔者在阅读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不利于中学生阅读的情节,并对该书是否适合推荐给初中学生阅读表示忧虑。

《水浒传》中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

不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水浒传》原著中,到处充斥着杀人放火的场面,和血淋淋的文字描写,不要说是一个未成年人,即便是个成年人看了也十分惊悚。比如,宋江抓了他的仇人黄文柄之后,书上这样描写:“李逵拿起尖刀,看着黄文柄笑道:“……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柄,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第四十二回,这样写道:李逵捉住李鬼,按翻在地,身边掣出腰刀,早割下头来。……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如此轻描淡写的语言,实质刻画了一个杀人啖肉的恶魔。可在施耐庵的笔下,没有批判,反而写出李逵的直率和可爱。不仅书中李逵这样杀人嗜血,武松手刃潘金莲和王婆,病关索杨雄怒杀潘巧云,卢俊义惩罚李固和贾氏等都有类似描写。这些人杀人如麻,如:母夜叉孙二娘,专门拨了人肉卖包子,还有专门的剥人皮的工具“剥皮凳”,就连朱贵的酒店也都靠打劫为生,杀人越祸的事情比比皆是。所描写的英雄好汉,个个手段残忍,极尽杀人放火之能事。这些文字对模仿力强,自制能力差,思想振动激烈的初中生来说,很容易形成负面的影响。

《水浒传》中存在大量的描写

不利于初中生文明阅读

《水浒传》许多英雄人物都是不近女色的,但有一些都是被坏女人逼上梁山的。比如宋江和阎婆惜,武松和嫂子潘金莲,杨雄和潘巧云,朱仝和白秀英等,这些人被逼上梁山,或直接或间接都和后面的女人有些关系。而这些女人,都不是作者所正面描写的对象,都和生活有关系。作者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相应的场面,比如: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又被王婆撺掇,和西门庆勾搭的过程作者写得极其细腻;潘巧云和裴如海的整个过程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根本就不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场面描写。可以说,整本《水浒传》对于女性的描写,除了扈三娘,孙二娘和顾大嫂三个混在男人堆里的男人似的女人外,其他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和有关。对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开始萌动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场面无疑是充满诱惑和暗示性的,是很容易诱使一些学生对两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冲动的欲望,开始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进行其他的阅读。显然,这些文字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而教师又没有什么相应的办法避免学生阅读和想象。

《水浒传》中充斥的“义”

很容易使学生误解为狭义的“哥们义气”

该小说中宣扬的“义”,有很多种理解,比如:宋江等水泊梁山的英雄打出“替天行道”的大义,“除暴安良”的道义,水浒英雄们之间“生死与共”情义,“济危扶困”的侠义等等,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比如,水浒英雄对祝家庄、曾头市的洗劫就是因为一只公鸡和一匹名贵的照夜玉狮子马,以及对方对梁山的不屑而引发的一场血案。为了体现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作者刻画了很多杀人不眨眼的英雄,可以说,真正是被逼上梁山的只有逆来顺受的林冲而已。这些英雄人物肆意而为,行为极为洒脱,甘为兄弟两肋插刀。甚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宋江和花荣为了赚霹雳火秦明归顺,就派人把秦明一家老小全杀了,老婆的头还挂在城门上,按照道理秦明应该很生气,应该报仇,可是秦明居然乖乖地和花荣的妹妹结婚了,把家人被杀的事全忘在脑后了;同样的,一丈青扈三娘也是如此,家里只有扈成逃走,一家老小也没满门杀尽,但一丈青居然全心全意跟着“家族仇人”宋江等打拼,小说中这样的解释是“天罡地煞星也合该一气”,就是说英雄义气重于一切。那么这些疑团,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无法甄别对错,没有了衡量是非的标准,也会形成以“兄弟义气”为重的观念,再次形成小帮派团伙的哥们义气,缺乏是非观和理智,做出不合常理的冲动的事情来。这样的阅读导向,可能青少年读出的就不仅仅是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而是快意人生的冲动,古惑仔的死灰复燃。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4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又如建立《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可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5

语文课堂对话指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高度互动的课堂必备的因素。教师对教学对话要有完整的框架设计和充分准备。该文就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准备工作要务做一点提示。

一、教师要准确寻找教学对话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对话如果切入点找不准,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就会远离文本而天马行空,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为课堂对话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比如《边城》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的节选,情节也不复杂,但课文篇幅仍然比较长,对教师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学时需要寻找切入点,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展开互动。考虑到主题中“习俗美”这一侧面可以渗透对主题另外两个侧面即“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解,教师可以把“节日”作为切入点。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选取了几次节日来写?分别是什么节日?写了什么事?”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地指引学生阅读,当学生按照节日将课文情节梳理之后,对故事脉络的理解就渐渐清晰了。教师需要把握全文的精神,才能准确地找到对话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一贯地组织对话,可以培养学生对话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对话打下基础。寻找对话的切入点,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有时候可以抓文本的写作特点等属于该篇课文特质的东西,以与当课的教学重点相契合。其他为激发学生兴趣而找的切入点,要求尽量和文本靠近,可以使教学能既快又准地切入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师要细致确定教学对话的“关节”

对话的“关节”是指话题与话题的结合处。教学内容是由若干话题组成的,“导入”及内容之间的“过渡”构成了对话的关节。确定对话关节的意义,一是设计“过渡”,二是预想“变数”。要确定对话关节,首先要排列好教学内容。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含有小说体例、情节把握、性格分析、细节欣赏和主题理解五大模块。那么,它们之间如何过渡呢?教师可以确定一下过渡方法:最先用“试比较《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小说体例的产生认识;用“男女生分组找出林冲“忍”和“不忍”的表现”活动促成学生对情节的把握;用提问“林冲为什么要忍”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人物安分守己的性格,并完成从“把握情节”到“细节欣赏”环节的过渡;最后用提问“林冲最后为什么又不忍?”引发学生对“”的主题的思考。这些过渡是可以预先设计的,然而,课堂教学对话和日常对话一样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是对话过程中的“变数”。对于“变数”,教师事先能做的只能尽量去假想。在上述课文教学的对话流程中导入环节有一个可能的变数,就是学生可能只谈《三国演义》而弃《水浒传》于不顾。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如何应对呢?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假想这种意外状况,设计用抓住契机的办法把握进程。在这些津津乐道《三国演义》的学生当中,可能有学生偶然会提及《水浒传》,如表达了对《水浒传》的喜爱等,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及时托转话锋,引入课文;如果真的没有学生提《水浒传》,教师可以抛出预想的另一个问题,如“那么《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比,有什么长处呢?”也可以使预设的对话路线变得畅通。确定对话“关节”并假想“变数”,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对话提供了保障。

三、教师要创设学生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阅读。课堂教学对话就学生方面来说,需要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先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有课堂教学的对话。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如果没有对文本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往往会畏于自己可能的疏漏而缄口不言,于是导致对话无法进行。因此教师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文本,是实现课堂教学对话必要的环节。课前阅读会为课堂提供对话的实质内容。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除了可以让他们阅读课文外,对于“节选”的文章,还可以让他们阅读原作以及相关的评论资料。教师布置阅读的时候可以下达一些任务,指出思考的重点,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其次,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当堂阅读。教师布置提前阅读这一环节的作用是有限的。有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学生没有做到提前阅读,那么,当堂阅读就必不可少了。当堂阅读时间短,教学任务又紧,无法面面俱到,教师一定要提示阅读的重点。教师可以选择重点段落让学生默读或朗读。事实上,当堂阅读往往发生在对话的间隙,教师可以适时对当堂阅读的内容和重点作出提示和指导,用提出问题或发起活动的办法,促使对话活动紧扣文本,有章可循。

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做到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有所回应。因此,对话式教学对老师的记忆力要求很高。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像传统教学时只要记清楚自己将要讲到的文段的准备,必须对自己高要求,力求记住课文的每个细节。对话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对文本了熟于心,教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童强 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241002)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6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像一条长河涓涓不息地流淌着,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像一首古老的歌,传唱着人类灵动的智慧。我们读它,不仅是文化的一种弘扬,更是心灵的一种散步,情感的一种释放。但是当前的阅读现状是名著遭遇冷落,经典缺少“粉丝”。

学生远离名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无书可读,书包沉重,名著甚少。二是无暇可用,课内紧张,课余忙碌。三是无导可向,理论虚空,实践低效。在日趋浮华的生活背景下,前两点也许一时难以改变,期待能改变的是第三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导读教学很不重视,不是把“导读”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就是简单地与教材中“名著导读”内容划等号。只关注常考的几本名著,其他的只字不提。这样的阅读现状,让名著的艺术魅力无法再现。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展导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 书山览胜,引领学生通读名著

学生“读”名著是有效开展“名著导读”的前提。没有学生的“读”,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总有它的理由。比如《三国演义》一书,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足以打动万千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成长的经历,他对生命意义朴实而又庄严的阐释,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闪光的东西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中也有很多名著的节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整部名著。比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就可以联系《水浒传》,学习《杨修之死》可以联系《三国演义》,学习《范进中举》可以联系《儒林外史》。教师要认真地讲授课文中的节选部分,当学生对选读部分有了兴趣时,必然激发对原著的阅读渴望。

2 学海摆渡,引领学生艺海拾贝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好比一个导游,如果教师的文学素养欠缺或投入精力不够,就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自己先读,只有读了,后面的“导”才有基础、有底气。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高于教材,教材有的,可以精读;教材没有的,要适当补充。如教《隆中对》时,给学生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章“定三分隆中对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的章节,并讲解与本章节有关的前后情节,使学生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式的精辟分析和后来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重要性;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给学生读《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及相关情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名著的概貌。教师既要把握“导”的分寸,又要引导得法。当今学生面临的诱惑很多,选择的空间也很大,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才会顺利地去接近原著,才会大大增加阅读趣味,进而课下迅速形成读“名著”的热潮。这样,学生逐渐养成了“我要读”“我爱读”的好习惯,名著阅读逐渐落到了实处。

3 搭建舞台,导演学生心灵对话

我们读了一本书后,总喜欢与人交流,因为交流的过程就是提升阅读品位的过程。思想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使得心情无比愉悦。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读”后的感受。可以写读后感,组织知识竞赛,也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等。如在《水浒传》一书的导读中,我举行了一次“我读我秀——走进《水浒传》”的读书交流会。学生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的发言也非常精彩。有的学生说:“林冲就是一个悲剧”,有的学生说:“鲁达是个纯粹的人”。还有一个学生饶有兴趣地说:“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更有学生精彩地说道:“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学生的发言,无疑在告诉我们,他们已经走进了《水浒传》,而且读出了个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大大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更利于教师检查、分析学生阅读的质量。

4 拆除藩篱,拓宽课堂阅读空间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7

第一站:了解主要内容

要点提炼: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的起义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暴露了农民阶级在思想上的局限性。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影响巨大而广泛,几百年来,其具有反抗意识、乐观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一直为人民所乐道,鼓舞着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我们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既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内容,也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去品味文章主题。

片断欣赏:

且不说众道士回家去了,只说宋江与军师吴学究、朱武等计议,堂上要立一面牌额,大书忠义堂三字。断金亭也换个大牌扁。前面册立三关,忠义堂后建筑雁台一座,顶上正面,大厅一所,东西各设两房。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从新置立旌旗等项。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

(摘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品析:这一选段看似平常,其实却大有深意,因为宋江把原来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这暗示了宋江藏在内心深处的忠君思想,而这种思想,在梁山上大有市场,这正是梁山起义军走向招安,最终失败的根源所在。

透视中考:

你一定会想到你读过的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

书目:《水浒传》等

(注:“主要内容”以30字左右为宜。)――《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就不会存在障碍。参考答案:《水浒传》 施耐庵 本书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过程,表现了“”的主题。

自主训练: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等五人中选出两位,说出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并分析这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掌握精彩情节

要点提炼:

《水浒传》中引人入胜的情节随处可见,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大闹清风寨、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攻陷大名府,等等。这些情节,推动着故事发展,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示了作品主题。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有所了解。

片断欣赏: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摘自《水浒传》第二回)

品析:这是家喻户晓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面对霸占民女的郑屠,鲁智深的本意只是想惩治他一下,不料却失手将其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迫――先是假意道:“这厮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然后“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鲁智深的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透视中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很多名著。下面是《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1)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

(2)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

(3)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

解析:如果对《水浒传》中武松、李逵的打虎故事了如指掌的话,就很容易给出答案。参考答案:(1)武松(2)孙悟空(3)李逵

自主训练:

请写出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知晓人物性格

要点提炼: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可谓出神入化。小说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粗鲁莽撞,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花荣的骁勇善战,石秀的英雄孤胆,燕青的机智灵活,以及西门庆的骄横,蒋门神的凶悍,无不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阅读小说时,一定要注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片断欣赏:

李逵呵呵大笑,又道:“你众人内也着两个来告状。”吏人道:“头领坐在此地,谁敢来告状?”李逵道:“可知人不来告状,你这里自着两个装做告状的来告。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公吏人等商量了一会,只得着两个牢子装做厮打的来告状,县门外百姓都放来看。两个跪在厅前,这个告道:“相公可怜见,他打了小人。”那个告:“他骂了小人,我才打他。”李逵道:“那个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问道:“那个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骂了,小人是打他来。”李逵道:“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摘自《水浒传》第七十四回)

品析:在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当中,李逵长相丑怪凶蛮,性情莽撞急躁,胸无点墨,生性好杀,崇尚武力,“谁强谁有理”的逻辑根深蒂固。此特点在上述选段中得到了鲜活的表现。

譬如在坐堂审理“打架斗殴案”时,李逵不问是非曲直,只是赞美会打人的:“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这种态度实际上就是对武力的盲目崇拜,是对人间应有秩序的极端蔑视。因为李逵一无所有,只有两膀子力气和一身好武艺,他就是靠这些在江湖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李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这和他从小缺乏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只博得些饭食,养娘全不济事”。李逵出身贫寒家庭,家境艰难,衣食无保,根本没有能力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他因打死了人,逃亡在外,长期流浪江湖,成了游民无产者,难免染上一些流氓习气,所以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有封建礼教要求的那一套待人礼仪,也没有一般人的斯文语言,他的举止更多地带有远古的野味。总的来说,李逵性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透视中考: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传》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解析:如果对小说中李逵这个人物的性格及相关情节记忆犹新的话,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参考答案: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

自主训练:

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文段中A的姓名是____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站:识记人物绰号

要点提炼: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而伴随着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深入人心的还有他们每个人所特有的绰号。小说中的人物绰号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补充,施耐庵给书中人物起绰号,用意应是让读者记住人物,所以《水浒传》人物一出场,施耐庵总会先介绍他的绰号,以让读者读到“及时雨”就想到宋江,读到“黑旋风”就想到李逵,读到“霹雳火”就想到秦明,从而让读者能从中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阅读这部小说时,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绰号。

片断欣赏: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

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鱼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得好器械!”

――(摘自《水浒传》第七回)

品析:以相貌引出林冲的绰号“豹子头”,先入为主,加深了人们对林冲的印象。

透视中考: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请围绕以下五位梁山好汉:鲁智深,武松、林冲、花荣、戴宗,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请在上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位,说出他的绰号及绰号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这类题目,主要考的是记忆,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有必要选一些重要人物的绰号背一背。

参考答案:

鲁智深 花和尚杀人后出家,背上刺有花绣

武松行者 报仇杀人后被追捕,打扮成头陀模样

林冲豹子头“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取其形似

花荣小李广擅长射术,箭法精准,可与汉代名将李广相比

戴宗神行太保 会“神行法”,一日能行八千里

自主训练:

写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杨志() 吴用() 孙二娘 ()

李逵() 朱富() 史进()

宋江() 时迁()

第五站:马上就练

1.请写一段话介绍一下《水浒传》的主要内容,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两个。

备选词语:深入浅出 大气磅礴 清纯自然 直抒胸臆 曲折跌宕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行云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传》,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提供的五部名著,回答问题。

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昆虫记》《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以下句子分别是上述名著中哪位人物的写照?请将相应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①“长嘴大耳顾好吃懒做,肥头呆脑不失憨厚淳朴”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守戒律花和尚,好抱不平真英雄”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孤胆硬汉自坚毅,寂寞荒岛也顽强”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④“小人国尽显英雄本色,大人国顿失超人风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

要求:①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A.嫉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从鲁智深、林冲、李逵三个人物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打虎景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找)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8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用散文大家刘白羽的话来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尤其在现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阅读名著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很多省也把名著阅读作为中考必考题型。但由于名著读物题材普遍离学生生活较远,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我所在学校是一间初级中学,虽然很多语文老师在每个学期都给学生推荐了相应的名著读物,但到期末统计每个班真正阅读完整本书的同学只有20%左右,大部分同学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内容。面对名著阅读如此尴尬的境地,我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途径有利于发挥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一、导读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名著阅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唤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我会先上一节名著导读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精心设计导语,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②介绍作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英国学者斯蒂夫・艾伦说过:“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因此,要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就必须在品读之前,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家的生平经历。③了解文本体裁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此类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有的放矢,真正发挥阅读的有效性。④赏析精彩片段,有时还播发相关的录像片段以激发学生看文本的兴趣。以《水浒传》为例,我是这样导入的:中国古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为什么呢?鲁迅是这样点评《水浒》的,“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为什么这样说?你读完全书就会找到答案。此导语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接着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作这本书的缘由,以及这本书在中国文坛的影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再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把握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然后播放一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入文本的阅读,布置阅读任务。通过以上的环节,我把学生引进了名著《水浒传》的大门。

二、各显身手

(一)名著故事大家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推荐的名著大概分为以下几种体裁:寓言、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而寓言、小说、传记都有具体的情节,我充分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名著情节复述,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提高了同学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又检测了同学们对文本的熟悉情况,还让成绩差,未阅读文本的同学熟悉了内容,而且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我以全班学号为序,每天一位同学上台讲一个章节。以《水浒传》为例,全书分为31回,由31位同学负责,大概一个多月完成。后面的同学接着讲另一本名著。对讲故事的同学提出具体要求:①对文本进行仔细研读,把复述的主要情节记录在笔记本上(复述时间不能超过4分钟)上台要脱稿讲 ,对故事内容要设计两个问题,并自己准备答案,提前两天给老师审查。②用普通话讲述,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楚。对其他同学“听”也做了具体要求:①认真聆听,尊重讲话同学。②听完后要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答错同学要扣2分平时成绩分,答对同学加2分。然后由全班同学做评审团给讲故事者进行等级评定,优、良、中、差,然后根据等级科代表做好加分、减分记录。期末评定出最佳讲话者并颁发奖状。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几年来,大多数同学对老师推荐的名著都积极阅读,再也不是以前的走马观花了,更可喜的是,同学们的讲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任教的七年级班上有一位叫国辉的男同学在他的作文里写道:“我永远记得我第一次上台讲名著时的窘态,两腿打颤,声音发抖,脑袋一片空白,最后流着泪水下台。而今天,我再次上台时,我从容的讲完了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成功了……”可见,这个讲名著平台对他个人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读书报告抒心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写读书报告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且它有利于学生积累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我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名著章节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来体现阅读情况,每周2-3篇。具体要求包括:①摘抄优美句子2句并作赏析。②归纳主要内容,要简洁,字数不能多于30字。③联系实际写心得体会,字数要求A层学生不少于300字,B层学生不少于200字,C、D层学生不少于100字。每周老师批阅一次,并评定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写在作业本封面上,优秀者加平时成绩分,每周由科代表宣读评分情况,有时把优秀者作品在班级展览,有时四人小组互相传阅,取长补短。同学们都非常在乎自己所获得的等级,每次发读书报告同学们都极其期待和兴奋。班级有个成绩较差的同学有一次高兴的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终于评上优了”。经过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写心得体会时同学们都能做到有话可说。例如写《童年》的读书报告时,在“心得体会”这一栏里有同学把自己的童年与阿廖沙相比,有的联系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有的写道自己的外祖母等等,百花齐放,但看得出是同学们心灵碰撞出来的火花,是真正的走进了作品。

(三)名著知识大比拼。学生阅读完文本之后,我会开展“名著知识大比拼”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著作有个系统的知识梳理,在脑海里构建一个清晰的结构图。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有更好的把握。比赛由笔试方式进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题:作家、作品、作品人物形象、经典情节、作品主题等,试题形式由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组成,填空题是一些简单的知识梳理,而阅读题坚持“文段再现”,由点切入原著。不能让学生觉得光做讲义也能解题得分。所以,在拟题时,选用了原著片段,但检测的点往往深入到整个作品,深入到原著,答案可能在所选的文段内,也可能在选文外的整个作品中。让学生明白要从名著阅读类试题中得分,必须进行踏踏实实的原著阅读,且读了定有直接收获。比赛完毕老师再根据答题情况评出等级给予奖励,并做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

总之,经过几年的实践,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让名著阅读真正发挥了它的实效性。我想,让学生拥有“书香人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为打造有效教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新课标下对推动名著阅读的作用.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学习,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和圣者交流,感受他们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知识,而且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我在讲课时,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领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苏州园林》使学生鉴赏到华夏文明的细腻典雅;《沁园春・雪》使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春酒》、《高邮的鸭蛋》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感受到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缜密与严谨;感受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了解《傅雷家书》、《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切实领会这些经典美文中凝结的文化精髓。

二、加强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和引用

现在的中学生,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挑战,离许多用方块字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正越来越远。我国的四大经典名著,很多学生家里都有,但是他们却很少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就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推荐和引用四大名著,把它当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比如,讲《香菱学诗》时,学生了解了作者刻画的香菱这个人物非常细腻。《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个形象生动传神,如“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俏平儿情掩虾须镯”……我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原著,以便学生了解其他人物形象。在讲《武松打虎》一课时,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理解《水浒传》中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不屈的反抗精神,正是对这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传承,才有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对世界列强侵略的英勇反抗屈服,也有了对中华文化的一脉传承。

此外,在讲《陈涉世家》人物蕴含的反抗精神时,我专门引用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话:“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指出孙悟空不仅仅只会降妖除魔,还有很强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和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我引用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以此激励学生珍爱生命,有所作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成长为栋梁之才。

三、从经典名著中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蕴

经典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智取生辰纲》一文讲的是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学完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结合学生特点,我确定了“走进水浒”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研究的主题,下面是一组我推荐的选题:《水浒传》中人物外貌与性格的研究;《水浒传》中人物别名的来源;《水浒传》中武器与人物的关系;从歇后语看水浒故事……然后分小组研究讨论。学生有的阅读《水浒传》,有的欣赏《水浒传》的电视剧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人物称号,然后以小报的形式展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魅力。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10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11

而“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更为学生由教室走向“生活的知识宝库”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正是因为全新,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时难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不住课堂的着力点,有时把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成了科学课,有时把它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时甚至把它上成了班队课。而语文课所应有的情韵味、学科味和文化味却消失殆尽。但毋庸置疑的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必须立足于语文,凸显语文本色。要凸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活学生的情感,渲染活动的情韵味

“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激活学生隐藏在内心的情感,捕捉住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才能使语文课具有足够的“情味”。程少堂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的流泪,这是语文的独特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能够凸显语文情味的点,并且努力去实现课程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如《逛水浒城,识梁山好汉》这节课中,老师上课伊始就播放了《好汉歌》来创设情境,学生们在气势磅礴的音乐中,逛着气势恢宏的水浒城,一下子就被宋代独特的历史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所感染了,他们心中对《水浒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文本。我相信随着课堂的展开,这节课必会情韵味十足。

二、丰富语言的运用,增强活动的学科味

语文综合实践课归根结底是语文课,而语文课的“语文味”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理应是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且有意思的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中。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方面为听、说、读、写创造了有意思的情境,而学生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里运用语言,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

如《逛水浒城,识梁山好汉》这节课,在“走近林冲,赏读外貌”环节中,学生们在阅读和赏图中逐步感知人物外貌的写法;又在“走近武松,品味动词”环节中,学生们在听京剧和看连环画中品味积累动词。相信这样有趣而又充满学科味的活动课,不仅会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又如《说名道姓》这节课的第一板块“文人的雅号”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小短文来探究李白名号的由来,进一步学习了提取主要信息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要点的能力。在第二板块“侠士的诨号”的学习中,结合名号的知识,相机进行简单的古文教学,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初步体会名著的魅力。接着,在学生了解了侠士诨号的特点后,学生又用四字词语写写水浒好汉的特点,凸显了语用训练。这节课学生在兴致盎然学习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语言运用,真正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学科味。

三、促成文化的积淀,丰富活动的文化味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弥漫着文化气息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立足语言,给课堂注入浓浓的“文化味”,促成学生的文化积淀。

姓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说名道姓》这一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作了这方面有益的尝试。老师选择了“文人的雅号”“侠士的诨号”“我们的网名”三个板块的内容,打开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一道门。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对古人、名人、名著中的人物的名字产生了好奇心,又对新时代中别人的网名,开始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逐步爱上了这浓浓的姓名文化。

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12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今年开学,我有幸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像蕴含着独到的魔力一般,把我的眼球紧紧吸引。当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它释放了一种巨大的能量,让我集多种珍贵品质于一身,成为一个至真至美至善的人,从而能战胜一切假恶丑的魔障。它真的是一本好书。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至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水浒传》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对剧情的刻画描写。从高太尉上任报旧仇到没羽箭飞石打英雄,从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到梁山泊好汉大聚义,每个故事的情节都是一波三折的,我的心也跟着情节上下起伏。当我读到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忍不住激动不已,拍手叫好。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故事中的洪教头狂妄自大,傲慢无礼,而林冲却武艺高强,谦卑忍让,所以最后林冲胜利,洪教头失败,灰溜溜地走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像洪教头这样骄横狂躁的人,就是“纸老虎”神气一会儿,但没有真本事,最终必定失败;而像林冲这样谦和沉稳的人,冷静沉着,谦虚忍让,最终必定成功。可这样的人就算获得了大成就,相信也不会被荣誉冲昏了头脑。而那种“纸老虎”呢,稍有些小成就便兴奋得飘飘然,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肯定不会有大成就。我一定要做个谦逊礼让的人,不做傲慢粗俗的“纸老虎”!

终于,我读到《水浒传》的最后一回了。当我看到“至此,梁山泊上,108位好汉,各得其位,各展所长,山寨大业,更是蒸蒸日上,愈加兴旺”时,心里十分高兴。108个好汉在经过一系列的崎岖和坎坷后,终于打败了那些自称是“好汉”的人,完成了他们的大聚义,他们的信念,他们才是真正的好汉呀!

有人赞道: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十人,《水浒传》中传佳话!

梁山泊上108个好汉的忠、义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个个充满正义感,为老百姓着想,除暴安良。有的用生命换来繁荣,有的为了兄弟而死去,活下来的也不求回报,真乃忠义也!

中国古典文学《水浒传》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犹如一座巨大的艺术殿堂,陈列着不胜枚举的珍贵品质,给我们以阅读的快感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在阅读的愉悦中,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2在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名著:《水浒传》。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作者是施耐庵。其它三本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本书讲的是北宋农民起义的事。在宋徽宗时代有一个无赖名叫高俅,他什么都不好,就是踢的一手好球,他靠踢球还当上了太尉。他害的王进流离他乡,害的林冲家破人亡,使林冲迫不得已才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白衣秀士王伦找林冲要投名状。林冲在山下等了三天,终于看到了一个人——青面兽杨志。二人打了三十回合不分上下,后来白衣秀士王伦过来劝解,他们才停手。

后来杨志回去又因为误杀人命被发配至北京大名府。梁中书看上了他,让他押送生辰纲,在路上被晁盖、吴用等人截取了,杨志迫不得已去了二龙山。晁盖等人截取了生辰纲,无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他们杀了王伦,让晁盖大寨主又给宋江送了一封信,没想到被阎婆惜看到了,宋江就杀了她投靠柴进了。武松想去看望哥哥,没想到嫂子潘金莲喜欢上了他,后来武松出去办事,潘金莲和西门庆把武大杀了。武松知道了,就杀了他们,投靠二龙山了。宋江在墙上写了一首反头诗,被奸人看到,被抓了。戴宗想帮宋江,也被抓了。他们被判死刑,晁盖带人救了他们。

戴宗要去看公孙胜路上遇到了杨雄、石秀,戴宗让他们自己上梁山他们遇到了时迁,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偷了一只鸡,那是祝家庄的鸡,祝家庄把时迁抓了起来。后来,宋江带人大破祝家庄和高唐州。大寨主晁盖在曾头市被射死了,吴用让宋江当大寨主,又收服了玉麒麟卢俊义,他们又破了北京大名府,还破了曾头市为晁盖报仇。排位以后,宋江又三败高太尉。招安后,他们又去破辽、讨伐方腊,最后,他们只有27个人回来了,当官后,这27人死的死,走的走。可惜这108条好汉,落得这个下场。

我对李逵印象很深刻。李逵是《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一个人物,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心直口快,但并不是一个咋咋呼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他对宋江情分很重,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便决不轻饶,甚至大动干戈,后来发现是一场误会,为了向宋江道歉李逵就学廉颇的样子,向宋江负荆请罪。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后宋江喝的酒被下毒了,为了不让李逵造反,就把李逵也毒死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李逵的忠诚和讲义气,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值得他人信任。但我们不要学习李逵的冲动鲁莽。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宝箱,名著更是宝箱中的精华,让我懂得更多道理。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忠,即为了君主尽心竭力。义,即为朋友两肋插刀。自古君王愿意招贤纳士,任用忠义之人,以此振兴邦国。一百单八将豪侠仗义,除暴安良,可是最终仍然是失败的结局,实在令我感到诧异。我想,起义失败原因就出在这“忠义”二字上。

从内容上看,梁山泊的好汉们,一部分推崇“义”,即哥们义气。比如李逵,可以为宋公民哥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一部分脑袋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被迫在此落草,渴望朝廷招安,为朝廷录用。”“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便是极好的例子。只可惜,好汉们的义与忠君思想混杂在一起,终于不得偏向哪一头。他们们深深憎恨的是欺压剥削他们的贪官污吏,但却依然对这一大祸根子——至尊的皇权-----无比信任。在忠君思想的驱使下,他们宁愿相信那些刮民脂膏是个人道德问题,也不愿怀疑酷吏赃官是封建王权的病胎。因为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总有奸臣当道,犹如绚烂的泡泡被针尖刺破,顷刻间化为乌有。

从更深层次来看,《水浒传》选择了阶级斗争和权力压迫的黑暗生活为历史背景,以“忠”与“义”贯穿全文,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形象极富特点的人物,讲述了史上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本书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作者对封建王朝的反对。几乎每一位逼上梁山的好汉都带着一段被压迫的惨痛经历,这充分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说明了宋徽宗统治时期的腐败和封建王朝必然覆灭的危机。要我说,当初初建梁山泊时,应当是本着建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种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初衷。每次起义军本着先进的思想和万夫不当之勇挺起腰来,却又在“忠义”面前栽了个大跟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论是个人与官吏还是集体对朝廷的反抗,其目的都是统一的——反抗封建暴政。只可惜“忠义”本是好,却为蒙心药。除害不除根,任其长须梢!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4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后不禁感慨万千。这本书内容就像一颗古树般根系,繁多但却又杂而不乱,井然有序。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技艺高超。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昏暗,以及当朝的昏庸和无能。在读完后我们不禁为梁山好汉们叹息,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梁山好汉们要接受招安呢?”

当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梁山大聚义时梁山泊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于是梁山好汉四处攻打州县。即使是朝廷也不敢与之抗衡。但正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宋江————梁山的头把交椅,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他居然接受了招安。也正是这个举动最终导致了梁山的灭亡。

对此我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观点。

首先宋江自己在造反之前是一个押司。也可以算地方的小官了,他拿着朝廷给予俸禄。日子过得还不错。我想要不是顾及兄弟之间的情谊,他也不会落草为寇的。所以在招安这件事情上他可能就有点徇私的味道在里面。而且在梁山好汉里也有好多像宋江一样的本是朝廷命官的人,所以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宋江是一个重孝道的人。他的父亲在生前就一直教导他:“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能落草为寇。否则就对不起家人。”所以在宋江发配往沧州时以死威胁其他梁山好汉不让它落草。所以我认为上梁山之后他的良心一直是受谴责的 ,所以在招安这个契机下他选择了解脱。这可能就是松江的人生观所指引的吧

还有,宋江是一个文化人,这从他写诗就可以看出来。历代以来受孔、孟之道的熏陶文人都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我觉的宋江可能也不例外。

最后,宋江其实还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这从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通知晁盖就尅一看出来。在他的脑海中招安就是朝廷屈服的表现,他认为只要朝廷屈服自己和兄弟们下是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就可以丰衣足食。我想也可能也是松江接受招安的原因吧。

“水浒”其实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姹紫嫣红。有的只是那刀光剑影,兄弟义气,荡气回肠的江湖。一声“兄弟”的呼唤就决定了这一生的悲剧,就决定了这一群人的悲剧,也注定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5以前,除了《西游记》之外,我没有接触过四大名著,这个暑假没有作业,我就用这些时间攻读了四大名著。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册是《水浒传》。

没有接触这部书的时候,我只淡淡的了解到《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并没有什么感受。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有了自己对《水浒传》独有的见解。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是一部古书,有些词不大理解,读起来枯燥无味,就因为这本书中不认识的字太多,翻字典就翻了无数遍,以至于一些常用部首的页码都记得滚瓜烂熟了。

但后来,我逐渐对它有了兴趣。那些好汉当中,我最喜欢李逵。李逵粗心大意,直爽豪迈,只要一出去就必定惹祸,但我反而喜欢李逵这样的性格。在宋江等受到招安之后,李逵打仗时,折了一名助手,虽是一个悲惨的场面,但是在描述李逵时有一个词—“哭奔回来”,让我哈哈大笑。我在前文之中,从来都没见过李逵哭过,在这里李逵却洒下了对他来说极为罕见的泪水,也可见其重情重义的性格。

其次,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品质,也使我为之动容。每次有一位好汉落难,宋江必会竭尽全力,救其还寨。而每次,有哪个好汉被抓,都是始终不屈,求其一死,这种对宋公明的忠诚,我想,也是宋公明的义气所换来的吧。

书至末尾,也带上了“悲剧色彩”。本来百战百胜的宋江带好汉们去讨方腊时,却每每折将,读到这里时,我流过不止一次泪。

但最感动的章节,当属小说的结局—第一百二十回。卢俊义被奸臣用水银毒死,让我十分气愤。宋江最后也没逃过这一死。后来,李逵、吴用、花荣随宋江而去,更是让我潸然泪下。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描述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