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

时间:2022-05-10 18:39:35

中学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创新性;美术课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00-01

美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部分。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恩格斯也曾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中学美术教师要想把握好中学美术教学艺术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做到如下几点:

一把握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特点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它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以及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主要有:

1.审美性。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2.直观性。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如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3.启发性。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4.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课堂时间有限,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

5.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

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6.创新性。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根据中学美术教学特点,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特点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教师认真钻研 教学方法。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2.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4.参观法。通过参观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实际联系。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等。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艺术;策略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审美艺术与能力是办所学生一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育积极转变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为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提供优质的平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意义

审美就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等进行的单纯的鉴赏、观看等,从中感受到美,获得愉快的享受。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这也是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虽然人的审美艺术水平以及能力与先天的天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与培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艺术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自主观察和鉴赏,挖掘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通过特定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有效策略

1.全面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越强调什么,他们就会越反着来,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内容,他们能够从事物的表现简单的看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感,如线条、颜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事物外在以及内在的美进行感知。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对于美术的爱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有些喜欢西方的印象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喜欢的原因,并对保护民间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意识,也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艺术体系,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2.创设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美术作品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加之优美悦耳音乐,让学生在富有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到美术中的艺术性。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然后配合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再对梵高以及《向日葵》的创作情况进行介绍,1888年,在法国的南部,一位画家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正在画室中认真的创作,《向日葵》也就此诞生,整幅作品虽然看似烈火熊熊,美艳华丽,但同时又很和谐、细腻。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学生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

3.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临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以及观察能力,这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在临欣赏创作中,一般是将作者成功的作品作为观察的对象,在临摹和欣赏过程中不能只是对这些成功的作品进行观察。通常而言,在欣赏作品时需要对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以及创作的年代等进行考虑分析,欣赏作品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利条件,对图片进行有效的处理,让学生能够看到很多在课本上看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作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刻画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世界进行观察,这幅作品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壮阔场面表现出来,对《开国大典》进行欣赏讲述,让学生对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油画的民族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强化学生的美术审美艺术。

4.积极开展美术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出的综合能力,从而对信息进行掌握,科学的进行分类组织,通过创新、推测等,结合自己已有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使创新能够成功,需要有创新的态度、思维以及技能,这些对于创造性活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和组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以审美素质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创造性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凸显学生的特点,使其敢于创新、敢于表现,定期组织学生写生、观察,让学生亲自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开动脑筋创作绘画,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满足初中学生实际需要的绘画技能。美术创作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3

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不是指望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数理化的习题,而是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与习惯,这样的能力是所有学科所有领域所共同需要的,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一、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使我们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即是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充满美术学科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二、敏锐的洞察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学科也重视整体观念,但在美术学习中,自始至终都贯注着对整体感的强调,更利于整体思维的形成。

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求同存异,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明白并运用对比与联系的方式,学生在写生和书法的临摹等活动上,更能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要的是,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三、抽象概括的能力

说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我们的学生,包括不少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具体的形象,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是一件件地去解释作品,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其实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去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

四、创新意识与习惯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学;美育教学;渗透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不仅能够让美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帮助大学美术教学查缺补漏。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天然的联系让两者的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成长为能够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人。所以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当重视起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结合。

一、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必然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被广泛提倡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从而为其他教育提供心理基础。而美术教学则要求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结合时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理论基础的完善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并非是一个新近诞生的理念,早在十八世纪就已经有相似的观点出现。在著名教育家杜威继续发展了这个理论之后,美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就已经开始了广泛的实践,相关的理论也在逐步地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某种联系,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存在着契合点。可以说,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已经搭建完毕,需要我们用实践来检验它[1]。

二、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的区别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尽管也有着比较多的契合点,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比如,两者的追求目标是不同的。大学美术教学更加看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而美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和情感体会。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区别决定了教育方法会有分歧[2]。

(二)公开性和保密性的区别

由于美育教学直击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所以需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与教师的深度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希望被其他人看到,教师也不希望其他人干扰教学进程,所以美育教学有着保密性质。而大学美术教学则没有这个问题,由于是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大学美术教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公开性。教师在课堂上公开交流,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观点,课堂更加开放。

三、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教育观念的结合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两者的契合点进行渗透教学呢?首先要在教学观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观念上达成两者的统一。美育教学进入美术教学中能够为美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让心灵美和艺术美达成良性的互动。美术教学进入美育教学能够改革美育教学的形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大学美术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要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更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法。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依靠基础知识的巩固来启发审美能力,而从美育教学来说,教师要直接进行心理上的指导,来让学生据此认识世界。美育教学渗透进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融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教育平台的互补

大学美术教学往往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美育教学则没有地点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美育教学,也引起美育教学呈现出一对一辅导的倾向。在两者进行结合之后,美育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更高效率的进行美育的指导,而美术教学也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把美术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去。

(四)教师队伍的结合

美育教学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要更好让两门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支既懂得美术教学,也懂得美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这样教师在进行大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就能够不自觉的加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两门科学充分融合。

四、结束论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对于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首先总结了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大圩么似乎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最后对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吴玲,陈祥龙.以美育人润物无声——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体现[A].校园文学编辑部.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校园文学编辑部,2007:4.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5

一、要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充满美的愉悦感

美术教育应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有审美的因素存在,这因素正散发着闪亮的光彩,在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多以传授学生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美术教师凡遇到给学生上美术欣赏课时就简单草率而过,或是轻描淡写地介绍一下,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美术名作,特别是对一些画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也不去评析。美术老师更多的是在上欣赏课时,把学生当听众,给学生列举一些画家和作品来平淡地介绍,学生听后反应淡漠。一堂课结束,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他们自身的创造潜能。作为美术欣赏课,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查阅大量有关资料,精心准备教案,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同时,可运用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并对美术课的学习充满美的愉悦感,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的能力。

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审美从来不是被动的,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引导就可以淡化、抛弃。在美术审美教学中,因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受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呢?

首先,要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存在,要对自然生活和生命充满热爱。如上写生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天空的云朵、高耸的楼房、婀娜多姿的垂柳、水平如镜的水库、小巧玲珑的民间建筑、万紫千红的花卉等。学校四周的这一切景色本来已为学生所熟悉,然而当学生带着任务,身临其境描绘它时,不得不凝神注目,从而为之动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激发对表现对象的兴趣、爱好,再引导学生用图画“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描绘,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也有力地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与美术馆,分别是人类历史积淀和艺术展现的最重要的地方,因而,有必要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前往参观。通过历史人文对人心灵的震撼及艺术作品对人类灵魂的熏陶,逐渐加深学生对其中蕴藏的艺术语言符号的记忆和理解,从内心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积时累日、长此以往,审美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心中美的素材多了,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加以体现,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更加准确地了解具体审美对象的美学特点,随着生活经历的日益丰富,必然就会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力。

三、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因素

新时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育应当努力迎合新时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因素。

(一)要注重情感熏陶与渲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积极探索的动力,可是有多数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浓,主要是他们不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感情没有受到强烈的震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美术的审美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领悟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欣赏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对作品内容、创作背景、创作缘由有一些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要注意品味作品内容,感受形式美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质感、色彩、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接触,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切实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悟思想美

艺术作品的美育与德育功能往往不是孤立的,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家乡亲情、高风亮节等是学生心摹手追的。众所周知,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他们利用智慧对周围一切事物进行再现的结果。创造的过程也是美术作品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深刻地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收获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审美情趣;能力教育;美术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70-02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要的艺术教育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在整个小学过程,审美教育应该贯穿始终,以兴趣为先导,以技能为重点,以美育为主线。鉴此,我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作了尝试,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1.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告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而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并能开展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活动。当然,强调"探究性学习"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而是认为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上佳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认知状况,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站立的折纸动物》这课时,采取让学生自己尝试摸索,了解不倒瓮不倒的原理。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的创造一个人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激情的过程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烈,渗透审美教育越能见效。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教态,只是和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看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一创造者是身份和学生一同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在这有声的环境氛围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无形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例如,教学《热带鱼乐园》一颗时,在我的引导下,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各种鱼的图片,并说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惊喜之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金鱼的颜色艳丽,比目鱼的眼睛出奇,鲤鱼的鳞漂亮,鲫鱼的形状美丽等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涨,在了解鱼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美。有个学生在纸的前半部画了条金鱼的尾,在纸的后半部画了条鱼的头,纸的中间画了一条金鱼,在业批改中,受到了同学们的异议,我却把他叫上台前介绍自己的画,他说:"是在一次画展中学到的这种画法,表示无数条金鱼。

3.形象教学课中接受美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是劳动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美学原理设计物件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灯彩辉映》一课时,要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悟到彩灯的提线和彩灯的灯须装在什么位置才是美的等等,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室美的熏陶下,学生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如:利用活性乳瓶、塑料垫板、吹塑纸、纸板盒子、带子、眼药水瓶的塑料瓶盖、彩色线或毛线、开丝米等,自制具有风格的《小宫灯》。又如教学《面具》一课时,就指导学生面具基本形是方的,就要配上圆圆的大耳朵向上翘,椭圆形的眼睛向下垂,在半圆形的嘴巴上面再画一个三角形的小鼻子。这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张笨乎乎的熊脸蛋,显得幼稚而滑稽。通过形象教学,学生都能根据面具的基本形状和所要画的动物画面和人物画面进行互相搭配,使面具更加生动美观。要使美术手工制作品形象更美,还得注意物件的色彩美,如在教学《瓶子变个样》一课时,针对不同颜色的瓶体,运用色彩的对比,塑造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头,如果教师示范的瓶体是白的,就要运用黑白对比,用黑纸剪成黑头发、黑眼睛、黑眉毛,这样黑白一对比,感觉非常强烈。但色彩欠丰富,再剪出一个红红的小嘴,绿色的大蝴蝶结,下面再贴一圈窄窄的蓝边,好似娃娃的领圈,装饰后的娃娃色彩对比强烈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还产生了艺术效果,增强了美感,学生看了老师的示范教学和形象教学后,各自根据自己所带的瓶体、乒乓等材料,设计制作起来,一会儿、一件件美丽的作品呈现他们的面前。

4.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

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表现自然美,艺术来源于现实。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寻找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听到大自然的花开花落,能看到大自然的绿肥红瘦,一个善感的人能体会到燕子筑巢的艰辛;蚂蚁搬家的合作团结;破茧成蝶所经历的痛苦及小草那"夜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学生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美术创造中,无论是表现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其貌丑陋的毛毛虫;是光彩突目的鲜花,还是"容颜惨淡"的枯草:是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是"软弱"的蜗牛,在细致的观察中均可发现其不同特色的美,在细腻的感受中体会其蕴含的内在美。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而在他们的笔下,蝴蝶是那么漂亮可爱,花儿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长颈鹿是那么温顺慈爱,连枯草在他们的画笔下也显得那么独具风韵。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现美的源泉。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教育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看学生的进步,少盯学生的不足;多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少看学习结果。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审美素养,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笑夷.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01).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7

关键词: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1999年,我国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能、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综合性发展,美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是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基础教育教学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教学的美育功能。而高中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科目,自然成为开展审美教学的主要阵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高中美术的审美教学可以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在审美方面的发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过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教学和成绩,忽视美术的育美功能,美术教学课时少,形式单一,上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感受美的需要和强烈动机,导致美术教学不仅僵硬封闭而且丧失趣味和美感,学生课上态度消极,学习效果差。因此,教师要开展审美教学就必须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美术课堂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体验美。

(一)感受美的图片和事物,开展直观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化很强的教学科目,而教师要结合高中时期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特征,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通过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丰富图片,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形成完整的表象知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园艺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搜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和西方园艺设计的图片,通过展示真实的形象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切实感受美的园林气息,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表征,产生美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这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直观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自身的教育潜能。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学校的雕塑和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通过实际艺术创作结晶丰富学生感受美的途径,使学习活动更加真实。

(二)在感受美的事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品质和人格,形成美的观点和意识

美术的审美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图片,而且要在感受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感受这些事物和现象蕴含的价值和品质意义,使学生对人格和情感进行美的体验,树立审美的自觉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终旨归是建设美的个体,具备美的品格。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含义,丰富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感受美的层次上不断深化,自觉陶冶美的情感,健全审美情操。比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雕塑的时候,关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高中时期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大卫所代表的人文主义理念,教师要逐步启发学生在对大卫人体美的感受基础上,结合中世纪时期一些保守压抑人性的宗教雕塑比较分析,感受大卫所代表的张扬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理念,从而深化学生感受美的素养,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性观点,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审美教学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创造教学条件,使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完整的美的判断能力,在评价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实现其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鉴赏美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主体参与的自我内化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教会学生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我的鉴赏感受,培养有序的鉴赏能力。

(一)组织美术的审美鉴赏课,培养学生规范的鉴赏美之意识与能力

鉴赏美必须有专门的鉴赏活动课作为有效的支撑,鉴赏活动要组织的有效和规范,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和鉴赏技能的学习,实现鉴赏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审美鉴赏课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设计多样化的鉴赏内容,以供学生挑选,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课下进行素材的收集和鉴赏任务的落实,课上,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代表到课堂上为大家进行专题鉴赏,教师作为旁观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鉴赏行为,使鉴赏活动有序进行,学生真正获得鉴赏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鉴赏的过程和语言进行记录与汇总,对每一次鉴赏报告和活动进行总结与讨论,最后在反思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不断得到新的启发和想法,提出新的鉴赏课题等,促进鉴赏活动深入发展。

(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课外兴趣小组,创新鉴赏活动形式

美术鉴赏活动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可以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鉴赏平台与空间,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讲座和报告会等,使学生小组的兴趣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还可以开展鉴赏的汇报展览等,充分发挥鉴赏活动的自由灵活性,使学生鉴赏能力有发挥的空间。

三、审美教学需要启发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活动,在实践中发挥美的创造能力

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和感受鉴赏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创造性应用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审美需求,把审美情感和能力得以外化,提高美育素养。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

美术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对学生的创造活动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示范者角色,多进行创造性活动,绘制作品或者进行艺术创造等,对学生进行熏陶与陶冶,使审美创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常态,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檠生提供创造行为实施的条件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8

关键词: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审美的角度却是多方面的,而美源自于艺术。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审美

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艺术欣赏,就像艺术家播下的一株花、播种、成长,开花,欣赏花的人,先看到了花的本身,是如何的娇艳、唯美,然后才闻到花的香味,往深了想,才会感叹这花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到今天的美艳,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它包含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欣赏我国南宋画家的(寒江独钓图)时,画面上只有一叶小舟,船头有一个人萎缩着端坐在船头钓鱼,船下廖廖几笔曲线,其余画面空旷无物,如此一幅画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去欣赏呢?我是这样去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朗诵古诗〈〈独钓寒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钓寒江雪。并请学生们谈谈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之后我讲解了诗人创作这首诗和画的背景。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首《江雪》是他谪居永州期间写的。他被贬谪永州后,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对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对日趋腐败的朝廷和官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于是,诗人借讴歌隐居山水之间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情绪,在幻想境界中求得精神的解脱。“独钓寒江雪”的深意和禅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酿造的。

此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前两句是背景,后两句是中心画面,侧重写人物。背景寥廓无边,几乎囊括宇宙。“千山鸟飞绝”写自然界,“万径人踪灭”写人世间,与下文“寒江雪”联缀起来,构成一个万籁无声、一尘不染的幻想境界。这样的背景,为中心画面上的“孤舟”、“独钓”、“寒江”、的“蓑笠翁”作了绝妙的陪衬,集中刻画了渔翁生活的清高、内心孤独和性格的傲岸。背景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本来是由“雪”造成的,而诗人精心设计,偏偏把“雪”字放到全诗的末尾,以“独钓寒江雪”作结。更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说明大雪铺天盖地,笼罩宇宙万物,造成了水天不分、上下一片苍茫的氛围。明明是钓鱼,却偏要说成“钓雪”,说明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就把渔翁的精神世界幻化到了一个更加虚无缥渺的境界,使读者清晰可见这位渔翁垂钓宛如高僧禅定,静思息虑,超然物外。

借垂钓抒写贬谪孤独感的诗,其思想内涵之深邃,审美趣味之高雅,至柳氏《江雪》臻于极致,影响深远。此后,历代以“寒江独钓”、“钓雪”为题的名画及题画诗,不绝于画苑诗坛,尽出于名家高手,此情此景,万古常新。

二、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

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每一个角落中都会有美好的存在。它们带给你的不是刹那的存在,而是永久的回忆……“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我发现了美。

母亲孕育了生命,又哺育了生命,往往将一生的心血献给孩子,而她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却只是一个关怀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足矣。爱是不等价的。母亲正是用这样一份不等价的爱创造出了生活中的美。

如果人生是一幅风景,而亲情之美是其中的主要景致的话,那么更广阔的领域则是由友情之美所充实的,失去了友情之美,整幅风景也将黯然失色。

不管何时,好朋友总像一弘溪水静静流过我心中最干旱的土地,构筑起一个美的绿洲;生活中友谊是一朵温馨的花,源源不断地输送出理解和帮助。当我登高远眺,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时,我不时地发现,即使在陌生人之中,美也无处不在。义务献血者毅然伸出了手臂;高职高薪者放弃了机会,坚定地走向大西部;好心人们省下钱来为困难家庭捐钱捐物……生活中的美已不需要去特意寻找。生活中的美往往让人感动,它就在你我身边围绕,其实只要你善于发现并阅读这份美,也许不久你会发现,你也是这样一个美的创造者,而奉献自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在实践与评价中审美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9

【关键词】美术;中小学;教育

美术是象征着人类的文明艺术,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开展好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非常有必要;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必须改变以前的老思想,旧观念,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促使中小学美术更好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里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美术教育实质上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注重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审美教育和艺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塑造完美人格。

(二)美术教育中的知识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学习。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不孤立。美术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两个基本方面。而美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学习有益,对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物理等的学科都有非常好的帮助,美术教育是锻炼观察力的最好方法,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美术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一)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二)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三)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三、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

(一)注重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小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四大门类,每一门类的创作都必然是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技能、技巧。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的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只有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加创作实践的机会。例如,中学美术教学欣赏应该容入技能、技巧训练。学生如果有了技能、技巧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

(二)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小学生具有的普遍特点便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符合这种心理趋势发展的情感教育才是好的情感教育。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美好丰富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在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在学习绘画建筑物时,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观看各类建筑物,让他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每种建筑物的特色和蕴含的人文价值,课后,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后感受来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建筑物,然后绘制出来或者是做出模型,文字表达的方式也是提倡的。

(三)对不同的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教学生应该怎么去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重教学创新,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这是今后美术教学的教育方向,才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同时,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10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一、激发兴趣,提高审美意识

根据教学大纲,中学美术课本包括绘画、工艺设计、手工制作、欣赏等课业类型,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丰富的。不同的形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训练;也可以培育他们的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应多提供资料或是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查找资料,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让学生有一种了解美,发现美的意识。

二、注重观察,提高审美素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美术创作也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也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妙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众所周知,正因为人类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如在讲《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静物、风景、哭泣的女人等)的形象,从而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使之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绘画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四、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11

美术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文化课,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练习,必须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认识对象,才能可能较好地表现对象。

因此,美术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说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美术创造时,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完整,对形状、明暗、空间、色彩的区别、判断、理解分辨能力比较准确。

二、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基石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觉开始的,所以只有感觉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体,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视觉造型艺术特点,因为它有利于从直觉感和升华到本质的认识。有许多美的问题,往往难以言语表达,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们的代表。我们可以制定本或模型为教学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术课《利用各种板材进行单调版画版画(静物)》练习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的圆锥体与讲桌上的粉笔盒组成一组静物,让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先观察后进行练习,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见直观美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命题画,创作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作画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大胆的表达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老师要利用创作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美术教学的语言要求

中学美术教学范文12

【摘要】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优化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课堂的创新理念,也是我们提倡的。本文就中学美术课堂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美术能力展开讨论,分析其关系和引导性。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能力;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只有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不仅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也就会显得更加轻松。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合理营造美术的教学气氛,能够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美术的学科魅力。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模式来进行,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感觉,增强学习的兴趣?

一、优化课堂教学意在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美术的吸引力。现在在美术课堂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新鲜的元素来进行课堂气氛的创新。改革教学的模式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必须结合时代,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从而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破,取得更好的效果。往往美术教学比较复杂,容量也就比较大,所以动画就显得很重要,学生需要直观面对画面才能够引发美术的兴趣,以往的美术课,都只是教师在照本宣科,对于学生的实践和直观演示都不够到位,所以学生仅仅能够记住理论性知识,不能够完善操作。小的图片也不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用文字和图片以及动画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看得清,心里也就有数。教师在语言上,应该更加生动,才能够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美术课充满期待和好奇,无形中就提高了成绩。

二、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第一时间吸取信息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的心理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共鸣,就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美术学科本来就比较重视学科的审美,因此,交流和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教学的内容来说,教师需要不断去演示和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和意见,并且能够做到让学生接受,这样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流程是完整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此外,现在的美术教育手法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无论任何时候,都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够动力。

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合适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要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这样学生的创作信心也就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对于学生来讲,美术不像是其他的学科那样要受到各种应试压力的困扰,要不断充满热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够将美术学好,将作品画好。所以,个性需要在美术中保留,创新更应该提倡教师应该不断结合时代,突破传统的局限,放开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

个性化教育主要是能够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特点,能够强调个人的主观性,由于学生的差异各不相同,因此,自身的水平也就层次不齐,能够将情感通过画笔去进行交流和展现,是一种美的造化,也是美术需要的模式。教师应该果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以便于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习惯,增强创造力。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现在的美术教育其实范围和涉及面还是很广的,因此对于视觉的传播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运用到美术教学之中,所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也就被要求有更多的技能和手法,要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拓展,这样才能够不断美化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