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

时间:2023-01-28 22:47:32

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1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皇帝爱新装成癖一骗子做新装一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一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教师依次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结果: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结果: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

①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学生成才

想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素质,它促使人类产生思考,进而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这必然会带动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而语文想象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下面结合《皇帝的新装》一文,来谈谈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阅读中训练想象力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和润色的过程,是人与文字的交往过程。读者根据提供的语言字符,勾起自身生活经历中的痕迹,思绪不禁飘向书中所陈述的形象,从中体验感悟。根据学讲导学案的预案,在设计导学单时,要求学生要熟读课文,并且带着丰富的感情去阅读课文。一个酷爱奇装异服的皇帝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在面对漂亮的服装时又会有什么样的表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预习阅读,想象力的翅膀就会展翅高翔。学生在边猜边读中不仅体会到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而且会逐步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想象。我在示范朗读和讲解课文时,还借助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手段,唤起学生的想象。如讲到皇帝和他的三个亲信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年龄特征时,讲述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头脑中就会勾画出三个各具丑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在课文复述中训练想象力

复述的第一层次,只是带给读者口头的,是原文章的简单的复制;深层次的复述却是在心灵层面对文章中具体的、抽象的意义加以综合思考,概括出结合现实生活赋予其具体化的全新面貌。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后,必须倡导和鼓励学生调动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逐层渗透头脑中展露的迹象,用尽可能简洁明了的语句再强化复述中提升想象能力。

教师除了抓紧必要的再造复述训练外,还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做创造性复述。如课后练习要求改由骗子作第一人称复述课文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做创造性复述。教师可做片段示范和一些具体指导,有的要改变人称,有的要改为揣测语气,有的要增要减。当然,“创造复述”毕竟还是“复述”,而不是文学创作,中间虽然要求做必要的扩展,但必须是紧扣原材料的,是原材料的合理延伸和补充。学生想象力的促进需要这种复述,带动的不仅是口头语言发展,更提高了书面语言,自然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这个难题。

三、在作文中训练想象力

作文是借助书面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想法,是理论、实践与自身技能的多功能呈现,从中可以获知不同学生的想法。其结果必然是多方面,不可预想的,这也赋予人们创造性的想象阶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语文课后练习中要求为文章写续篇。成功的想象作文,首先来源于兴趣,其次是正确的引导,开拓学生思维、视野等。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顺向思维法。就是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直接指向去思考。如根据皇帝原有的性格特点,想象皇帝回宫后的情形。

(2)逆向思维法。克服思维定式,打破常规,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皇帝自述的口吻描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并且尽量按照课文故事发展的逻辑走向,而不是过于天马行空地想象。

(3)发散思维法。此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地思考。如皇帝对百姓会怎样,对小孩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对大臣会怎样。假设当时有农民起义军,情形又会怎样,皇帝假设再遇到骗子,会不会再受骗,会因什么理由第二次受骗?

根据这些方法让每个学生想象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续篇,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很热烈。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扣学生思维想象,开启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有所想,有的说,才有所写。实践证明,想象作文确实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四、在课外实践中训练想象力

说到皇帝的新装,其实可以衍生出很多版本。要想真正地理解课文所用的辛辣讽刺手法,采用的寓言式的体裁的巧妙作用,就必须活学活用。如何在实践中训练想象力,表现的手段有许多种。比如演绎小品,排演话剧,进行道具制作等等。如此一来课本上的知识就变成了可以看到的现实,学生给想象插上的飞翔翅膀,又重新飞回了现实的世界。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3

“学案”教学是目前很流行的教学方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学案”教学是适应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即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学案历史教学应用“学案”教学是目前很流行的教学方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意图,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和开发学生资源。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怎样利用学案进行教学的。

一、“自主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关键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整个深层次教学的成败也在此一举。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就可淡化知识的讲授,否则仍不能脱离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窠臼。在“学”与“导”的关系上,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要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课文的兴趣。例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我在学案的【自主认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从此,“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3)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这个案例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如果不用学案,只由老师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讲授,学生只是听和看,学生的思维、学习情绪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而用上面的学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阶梯式的填空题,通过自己完成这些由浅入深、由事实到结论的渐进式练习,使学生熟悉历史史实,归纳出结论,从而产生成就感,达到活学、乐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处于较为自主的状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

二、“正确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因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指导线索。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必修一古希腊民主制度这一课中,如何认识城邦政体对雅典文明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认识的过程中,得出的观点大都是不系统的,或者不太理解城邦政体。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这样引导:什么是城邦?希腊城邦发展有什么特点?对希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独立自治,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延续性。)学法指导就是“指点、启发”,学案导学要体现“导”字,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自学,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应该讲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学生思考的瓶颈时期要注意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

三、“巧用表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一环节特点是“精”。内容、语言要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了节省时间,我将知识结构预先写在幻灯片或小黑板上向学生演示讲解。不讲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讲教材内容的“框架”。例如,必修二: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一课我设计成表格。通过完成表格,既加深学生记忆,又有利于促进、完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印象不会深,还容易混淆,因为讲述是传输态的信息,讲过了就没有了,甚至一不留神没听到就更是空白。而学案是存贮态信息,且知识点需要学生填,可以在课前初步整理,课上修正完善,课后复习巩固,考前还可以拿出来浏览。有一个不断完善、优化和巩固的过程。

四、“巧设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是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必须紧扣一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巧设疑问。例如,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设问如下:(1)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的背景;(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标志;(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5)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在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使学生掌握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D两项于此无关,C项是其间接影响,故答案选A。此题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材料选择题到材料题,从单方面信息入手到材料题多方面信息分析总结,让学生的能力逐渐的提高,更好的适应高考。

对于“学案导学”这种新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难免的,这也是激励我们继续探究的动力。我们深信,只要教师有让学生在探索的天空中自主飞翔的满腔热情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一定能让“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作者:许永奎单位:吉林省松原市教育装备与教材管理站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教学策略

华灯初上,漫步归途,耳畔传来光良的那首优美的歌曲《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脑海中不禁浮现几个问题:童话真的就只是写给孩子们的吗?童话就真的只是“幸福和快乐做结局”吗?联想到即将要讲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不禁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嬉笑之余,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无尽思索。

一、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

1.明晰生动的故事性

对于处在人生早期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主客体观念,所以感兴趣的大多是听起来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深刻的内涵。童话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了解情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快速把握其故事性,笔者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请学生用一句话讲述文章故事。更进一步提出要求:用一个字概括。最初的答案五花八门,如衣、钱、玩等层出不穷,经过讨论学生一致推选:骗。陈述理由时,他们头头是道地分析:“最初是骗子、老大臣、另一位官员、一群随员和一群骑士骗皇帝,然后是皇帝骗自己、骗随员、骗群众,最后是群众彼此互相欺骗。”这么多的欺骗构成了一个覆盖面极广的欺骗之网,似乎罩住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情节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燃起学习热情。

2.感受独特的趣味性

童话故事那么吸引孩子,探究其原因除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曲折外,还需要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滑稽甚至荒诞都可以使童话产生一种独特的、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时抛下问题:“文章中你觉得最好玩的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皇帝的新装。”笔者顺势推舟提问:“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呢?”学生答道:“布料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最关键的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超越了现实,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想成为“不称职的”或是“愚蠢的”,于是就开始了互相欺骗。

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一大原因就在于它的这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越不可思议就越具有魅力,就比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匹诺曹会思考、会说话、会跑、会跳,《拇指姑娘》中的那个小姑娘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高,等等。

二、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

童话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必不可少,但如果仅有这两点,《皇帝的新装》就不会家喻户晓,在童稚的面纱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挖掘作品的“话”外之音了。

1.析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它内在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构建在假定的基础之上的,然后由此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笔者上课时抛下问题,请学生思考:“将衣服两种特性的顺序换一换是否可以?”一开始班内的意见并不统一,笔者就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队,由学生自己展开讨论,原则是不管支持什么,关键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说法,如果无法反驳就请加入对方的队伍。

笔者很欣喜地看着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微笑着看着部分孩子或垂头丧气或心甘情愿地加入对方的阵营,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能互换。因为只有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才能率先吸引这个酷爱新装的皇帝的注意,然后凭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特性让皇帝、大臣们和群众心甘情愿地坠入两个骗子的圈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淘尽沙石,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金子,体会到其内在逻辑性,更何况这个过程是如此富有乐趣。

2.悟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文章的主题是学生学习所要感悟的最本质的东西,童话也不例外,只有抓住了主题,才能最终对话作者,悟明白他所想要表达的真谛。

唐代元白诗派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对话作者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缘由,所以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在文章中作者持批判态度的有哪些人?”学生纷纷回答:“皇帝、两个老大臣、随员、骑士、刚开始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的群众、骗子,等等。”笔者紧接着询问:“在这些人中作者批判得最厉害的或者说矛头指向的是哪些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第三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批评这些人呢?”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最后通过讨论认为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是这样。笔者随即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受着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愤慨不已,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了本文,背景介绍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5

中国古代皇室过年也放春节假

唐朝的皇室春节也放假,唐玄宗就曾经颁布官方假日体系文件《假宁令》:“元旦、冬至,各给假7日”。就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但实际上唐朝人过年绝非只有七天假,因为唐朝节令比较多,凡有节令一般都会放假,节令尤其集中在腊月和正月。大年初一初二过后,唐朝人开始走访亲友、互相邀请,称为传座。因为初三以后比较清闲,可以备足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唐朝时非常流行。宋代僧人道士在《法苑珠林》中就曾写道:“唐长安,习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座’”。这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在春节期间的“走亲戚”“转转席”。

清朝的时候,皇帝大佬们都喜欢稍微寒冷的日子,不怎么喜欢太热的日子,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园子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到宫中过年。皇帝过年休5天假,一般在腊月二十六“封笔”“封玺”,春节期间不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皇帝在春节期间先要举行一个封宝仪式,即将皇帝的二十五方宝印玉玺封存起来。先由钦天监预择吉日,届时,由一名内阁学士率典籍在乾清门左设黄案,宫殿监率交泰殿首领太监恭启宝匣,将印玺捧至黄案上,学土率人洗拭完毕后,交泰殿首领将印贮于匣中。至吉时,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礼,仪式完成后再将各宝入匣收藏。宫里封宝印后,各官署衙门也照例封印,然后开始过春节。

雍正时期,雍正帝始创春节明窗开笔大典:春节子夜,在皇帝就寝的养心殿,开笔濡染翰墨,先用朱笔书字。再用墨笔写吉祥贺语,祈求一岁“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乾隆皇帝每年春节例行抄写《心经》一册。春节这一天,皇帝、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还要一同吃祭神肉。

中国的皇室怎样吃大年三十团圆饭

在清朝,皇帝平时一般都是单独进膳。只有在每年的年三十、初一这两天,皇帝才与皇后、贵妃以及后宫佳丽们一起吃团圆饭。年三十这天中午,皇家一般选择在乾清宫吃过年的团圆饭。之所以选择乾清宫,是因为乾清宫是后宫的主体建筑,处于内廷宫殿的核心位置。用餐时,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下的宝座台上,摆放专供皇帝用餐的金龙大宴桌,坐北向南,两边摆放花瓶。在皇帝的宝座前面,摆放后妃们用的有帷子的陪宴高桌,高桌摆放在东西两侧,皇后的宴桌摆在最左边(即东侧的第一个位子),然后依次摆放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皇家女眷,她们分别按等级身份,分两侧排开。除皇后是独自一人一桌外,其余都是二人一桌。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太监奏请皇后率妃嫔们依次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然后,皇帝在宫廷音乐声中进入乾清宫升座,后妃们一起行礼。皇帝入座后,乐班开始演奏助兴的承应宴戏,皇帝和后妃们边看戏边进餐。冷菜是事先摆好的,宴会开始后。太监传话上热菜和汤菜。

在我国,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古代皇室也不例外。清朝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以满族传统食物为主,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清朝年夜饭的环境虽然也表现了封建礼仪制度,但总体上仍表现的较为随便。皇帝过年吃饺子,也是清宫中极其重要的习俗,水饺在清宫中称为煮饽饽,煮饽饽中有包有金银锞。据嘉庆四年档案载,春节日皇帝吃饺子时用黑漆描金葫芦图案的“大吉宝案”桌,用象牙包金筷子。皇帝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1副,内置“三羊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索馅饺子6个,另1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1枚。首领太监将饺子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然后跪下道:“请万岁爷用煮饽饽。”皇帝用毕,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姜1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

每年春节期间,冰天雪地的清朝皇宫里。有一件在当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皇帝后妃们竟能吃上台湾的西瓜,这是因为自康熙年起,每年春节前夕,也就是腊月时节,台湾西瓜必须进献清宫一次,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每年都曾享用台湾西瓜。

中国自古以来,平民百姓过年讲究团圆祝福,皇帝家过年虽有一套礼数。礼数尽管讲究排场,但宗旨和平民百姓一样,图的是喜庆祥和。比起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室虽然吃得很丰盛,但却充满繁文缛节、教条主义及官场气息。

中国古代皇室大年初一的热闹和排场

在唐朝正月初_这一天,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同时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这是礼数,更是盛唐大展国威的光荣时刻。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家大道上车粼粼,马萧萧,冠盖相望,羽旄飞驰,国家政务大殿上钟鼓喧天,丝竹震耳。皇帝在接受完各方朝拜之后,要在国宾馆大摆宴席,以至筵席纷陈,长达数里,款待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臣。唐朝的国宴没有一套固定的礼俗,全凭皇帝一时兴起,比如贞观三年(629年)正月甲子,唐太宗就大宴群臣,奏九部乐,以歌舞颂扬太平盛世,并命宫中以舞狮子为乐。

清代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宫里面也是热闹非凡。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他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正月十五是中国古代皇室的狂欢节

在唐朝,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春节喜庆到了最高潮,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以观灯为主,因此上元节又叫灯节。上元之夜以长安城里最为精彩,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观灯的人们倾城而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场面热烈。上元节时。官方还举办大量的歌舞活动,以踏歌为盛,人们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一连三夜狂欢不止。《朝野佥载》记载道:“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万钱,装束一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唐代皇室在晚上观灯时,照例要大摆宴席。

唐朝时春节除了观灯外,朝野之间还盛行蹴鞠、打马球以及拔河等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则天本纪》记载:正月里,中宗李显和皇后兴致勃勃的来到宣武门,观看宫女们分成两队拔河,以为宫中嬉戏。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6

著名特教师宁鸿彬执教《皇帝的新装》的一则片段:

师: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结合课一些解释。

生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1: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们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

生1:爱美过度。

生: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2:臭美。

(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生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

(生未语)

生4:这叫虚荣。

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

生5: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生6: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穿新衣服,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生7:(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递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加骄傲的神气。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说得好!就是这样。

……

宁老师用为文章取副标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阅读文章、品味情节、理解文意。在宁老师的启发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而使课堂呈现出多彩的对话态势。听说读写的背后是学生的理解,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听说读写,才是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才是起到交流互动作用的对话手段。具体说,“读”到理解,才能“说”出理解;“读”、“说”、“听”出理解,才能“写”出理解。由此,“读”的收获转化为“说”的成果,“说”的成果又促进其他学生的“听”,使其“听”出自己的理解,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促进中,生成出阅读教学的精彩,学生由此收获语文学习的成果。显然,在这里,“读”是前提,是关键。只要抓住并盘活学生的“读”,其它环节就有可能被带动激活;只有发挥出“读”的基础地位,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各种语文活动才能发挥出语文的作用。这正是宁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7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共和国首创,中国古代是没有的。但从议事形式来讲,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形式。当然,古代中国的国家议事体系与现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虽自称天子,其实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个人拍脑袋”的局限性,于是有了“朝参”和“集议”。“朝参”又叫“朝会”,集议也称“议会”——这便是中国古代的“两会”制度。

“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见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朝会”。

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颁布时,皇会开“朝会”。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相当于今天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委办主官,所谓“三公”“九卿”,最低也得是副厅级的正五品官员。

“朝参”实是一种御前会议或内阁会议,有点类似解放后的最高国务会议、中央工作会议。时间不长,但相对频繁。到唐代,“朝参”变成了“常参”,每日或隔日举行,成了制度化。

“集议”则由“三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参加。“集议”实际上是应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开的,规模可大可小,参会者的范围比“朝参”复杂。“集议”通过的议案都是要认真执行的。

古代“两会”代表都是些什么人

“集议”也分中央和地方,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相似。但与今天“人大”代表都是选举出来的不同,参加“集议”的人员都是由官方决定和领导推举,代表中没有普通群众。

那么,古代的“人大”代表都是些什么人?从史料上来看,主要有四类:

一是相当于今天省部级高官的“二千石”以上大臣才有资格,实为官僚和利益集团的代表;

二是“地方代表”,以分封在外、待遇达到一定级别的列侯为主。列侯都是功臣名胄或其后裔,实为贵族和特殊阶层的代表,这部分代表是不能参加“朝参”的;

三是“专业代表”,主要是列大夫、博士、议郎这些专职谏官。这类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强,因为都是领俸禄的,也属“公务员”群体的代表;

另外,在需要时,还会有“基层代表”。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特别召集60余名地方和基层的代表参会。这类代表以饱读诗书、喝过墨水的“贤良”为主,表面看是来自地方和基层,但因为是相当于今天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和地方富豪推举出来的,实为学术界和富人的代表。虽然这些代表并没有代表性,但其素质要求并不低,要求必须敢说话善表达,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稀泥、当会油子、只会摁表决器和鼓掌的不行。古代“两会”议案很难一致通过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

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有一次议会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并颁布官员的工资制度,结果“集议”了好几年,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由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导致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资,即所谓“皆不得俸禄”,实在罕见。

古代最著名的一次“集议”是“盐铁会议”。会议时间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会上,60余名由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推举出来的地方和基层代表,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驻京高级干部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激烈辩论。

董仲舒的“提案”在古代影响最大

古代共商国是,除了“朝参”和“集议”这样的“两会”形式外,还有一种“谏议”制度。所谓“谏”本义就是规劝君主,谏议自然就是给皇帝行为和决策提意见,专挑毛病和不足。谏议既有会议形式,也可个人约谈,有时还会与“集议”混在一起,但与“集议”明显的不同是,谏议多有“提案”。

与“集议”相比,谏议制度在古代中国影响很深,这与皇帝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此制度原本就是皇帝提出来的,谏官往往也由皇帝亲自挑选和委任。谏议制度要求拿出提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开会时的味道有点儿像今天全国政协会议。谏官也都会积极建言献策,其所扮演的“民主监督”角色,有点像现代的“政协委员”。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谏议制度其实早在先秦时便出现了。秦中央设置了中大夫、太中大夫、谏议大夫、中常侍、给事中等权力大小不等的专职谏官,起初并无固定编制,多时达数十人。

西汉中早期皇重视谏议制度的建设,汉武帝刘彻对“政协委员”十分重视,出现了不少出色的谏官。当时,最著名的一位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他上交给汉武帝的提案《举贤良对策三》,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提案,提案的中心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提案被采纳,儒家地位骤升,从此开始左右古代中国人的意识。

白居易当“谏官左拾遗”最窝囊

到了唐代,谏议制度趋于成熟,谏官的地位被进一步抬升。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可见,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但是,古代中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不好当。

谏官的权力是皇帝给的,因而皇上想听时会“纳谏”,不想听时便会“拒谏”。所以,遇到开明的好皇帝,谏官便很潇洒,连皇敢骂。唐太宗是个好皇帝,主政期间涌现出了魏征、王硅、姚思廉、褚遂良等一批著名人士。

魏征本是太子党集团中的成员,为太子李建成洗马官。唐太宗并未因此冷落他,夺得皇位后,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后继任“侍中”。魏征生前给唐太宗拿出了不少提案。如“明德慎罚”提案,主张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慎用刑罚,因为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魏征所交提案中,最著名的当属“民如水”理论,他称“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规劝唐太宗要吸取隋朝亡国的教训,善待老百姓。

相反,若遇到昏君庸主便不好当,或遭贬或丢官,搞不好自己还得主动把老命交出来,美其名曰“尸谏”。如隋炀帝杨广就不喜欢“两会”制度这样的谏议,他当皇帝时竟然将谏官全部废除。当然,听不进“民意”的隋炀帝结局很惨。

实际上,即便皇帝很开明,也很难不被暗箭中伤。如西汉时的贾谊、晁错遇到的都是明君,他们二人均当过“博士”谏官,提案也都很出名。前者有给汉文帝刘恒的“三农”提案《论积贮疏》,后者有给汉景帝刘启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提案《论贵粟疏》。可以说,西汉盛世“文景之治”就是在贾谊、晁错这些“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中出现的。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贾谊因建言有功,被汉文帝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一年后,便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晁错贵为汉景帝的“智囊”,因上交《削藩策》提案,在“七国之乱”中由汉景帝亲自下诏,斩杀于长安街头。

古代谏官中,当得最窝囊的大概是中唐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被唐宪宗李纯破格提拔为谏官左拾遗,当上了从八品的“副科级干部”。白居易当时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大事小事都“建言”,李纯要提拔宠臣吐突承璀,他坚决反对,结果被李纯斥骂为“小臣不逊”,贬为江州司马,逐出京城。此后白居易再也没有为民请愿、仗义执言、上交提案的机会,只能写写《长恨歌》,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作自我安慰。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8

女皇的宫殿

第一次来圣彼得堡的,最好直接向旅行社订一个定制之旅,好让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或你不介意增加一点预算,你可以通过定制的方式来游览圣彼得堡。在不包含小费的情况下,我们的一天花费是1720美元,包含驾驶汽车的司机、私人导游、私人游船、门票以及通过所有景点的vip通道。这样的游览使你仿佛是置身于18世纪的俄罗斯贵族。

第一站是凯瑟琳宫。我们的车子在前方的大院里停了下来,迎宾员已经在门口等待着我们。我们径直前往这一建筑最有特色的部分包括它的琥珀厅、大会堂以及镜面与画面的装饰。凯瑟琳宫于二战中被洗劫一空,并遭到破坏。后于1957年重建,直到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时方完成。虽然现在所见到的皇宫比以前规模小了很多,甚至也没有过去的华丽,但我们还是能从眼前的景象,想像出原始皇宫规模宏伟奢华的程度。

在圣彼得堡的几天,有两个名字不绝于耳――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都叫叶卡捷琳娜,一个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另一个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前者是彼得大帝的妻子,后者是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而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是后面那个叶卡捷琳娜。

凯瑟琳宫是由18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师巴托洛梅设计的,位于圣彼得堡南边大约25公里处,是凯瑟琳女皇从1717年开始建造的,后经伊丽莎白皇后的扩建,于1756年完工。凯瑟琳女皇实际上就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凯瑟琳是她的英文名。皇宫的主色调是女皇亲自定下的蓝白加金黄色。与冬宫的大气优雅不同,整个凯瑟琳宫坐落在鲜花、碧草、绿树的簇拥围绕中,楼面饰有的大量雕刻极富表现力,那装饰在楼外墙体、楼顶的100公斤黄金,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外部装潢充分体现出了建筑师丰富的想象力。

内部的大金銮殿的由拉斯特列利设计的,大厅内有许多镜子和镀金的雕刻物。凯瑟琳皇宫内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的琥珀厅。1717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赫一世送给彼得大帝一批稀有的琥珀砖作为礼物,后来就用这些琥珀作装饰材料建造了琥珀厅。大厅内的三面墙壁,完全用琥珀装饰而成,包括天花板、柱面和一些摆设,都是珍贵的琥珀制品,从地板到屋顶贴满了琥珀马赛克,总共用去了重达6吨以上的琥珀。凯瑟琳皇宫内其他地方都允许拍照,唯有琥珀厅例外,此举也是为了保护琥珀不受相机闪光灯的损伤。

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在凯瑟琳宫参观了90分钟后,司机把我们送到了夏宫。

1703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俄罗斯通往北方的门户,在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100多座岛屿上修建了俄罗斯新的都城,在以后的200年里,圣彼得堡一直是俄罗斯的首都。为建造这座城市,彼得大帝从莫斯科搬到这片沼泽地的,住在自己亲手建起的简易木屋里,以示其不可动摇的决心。同时,他游历欧洲各国,邀请著名建筑师前往,倾其毕生精力与财力,在这片沼泽上建立起了城市。

夏宫也叫彼得宫,当年彼得大帝把它建在波罗的海沿岸,作为他的消夏行宫。夏宫的北面就是芬兰湾,芬兰湾再出去就是波罗的海了。在叶卡捷琳娜大帝(二世)执政期间,夏宫又继续扩建。它以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为蓝本建造,故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参观夏宫有三大规矩:必须脱外衣存储、穿鞋套、禁止拍照。所以,几乎没有一张宫殿内照片。事实上,夏宫内部装饰非常豪华,金碧辉煌,内部包括接见厅、金銮厅、舞厅、肖像厅、蓝厅、中国厅等。那些古典家具、名贵珍宝器皿,以及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曾经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尽显历史的沧桑。现保留的彼得大帝的橡木书房和通往书房的橡木楼梯,采用18世纪中国漆屏风和家具布置成的中国厅,仿照凡尔赛宫中的镜厅风格装有许多镜子的舞厅,是游客驻足最多的地方。

夏宫最有趣的部分是宫殿外的景色。夏宫以喷泉和瀑布著称,而这些都要等到5月中旬的旅游季之后才开始。在冬天,你能看到的只是静立在中央喷泉中的一个个金色雕塑,喷泉瀑布的效果只能在印刷精美的明信片上看到了。这些雕塑大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雕像个个金光闪闪。喷泉群的底层,有一条直通芬兰湾的水道。渠中泉水流淌,水上有三座小桥,两旁是步行小路。夏宫喷泉都是从邻近的罗普沙高地修渠引水,利用夏宫前高地造成水的自然压力形成了喷泉,喷放后又流入大海。园内这一套周密的循环系统,保证整个喷泉水流源源不断,堪称环保。在夏宫花园中,有许多宫殿和雕塑。走在连接大道的一条条小路上,不时地遇见一座座欧式建筑,比如蒙普拉伊宫、马里宫和玛尔丽宫等。

最古老的博物馆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走出宫殿。中午时分,登上了涅瓦河上的水翼船,返回市区,这条也是彼得大帝当时搭乘皇家游艇前往夏宫度假时的水路。半个小时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在圣彼得堡中心区的涅瓦大街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许多作家的小说里,都晃动着这条大街的影子。街道两旁是一座座宛如艺术精品的建筑。整个圣彼得堡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是18、19世纪建成的,当时的建筑师多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作为俄罗斯的文化首都,圣彼得堡拥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548座宫殿、教堂、庭院,32座纪念碑,137座艺术园林。

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地区少有的纯俄罗斯风格建筑。滴血大教堂也被称为复活教堂,建造于1883年至1907年。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皇帝在此遇刺身亡,所以教堂命名为滴血教堂。大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镶嵌有复杂、颜色艳丽的影像图案,用丰富的彩色图案瓷砖、搪瓷青铜板装饰,教堂顶部还立着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

不过此行的重点目标是冬宫,整个圣彼得堡最著名的建筑。实际上,这座伟大的建筑一直以来,备受劫难,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可惜的是,1837年一场大火将冬宫焚毁,1838年至1839年进行了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群众攻下冬宫,在这里逮捕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部长,这座昔日皇宫回到人民手中。十月革命后,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艾尔米塔日宫殿。面向冬宫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宫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贵重木材。埃尔米塔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生动起来。

现在的冬宫一般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故宫、法国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博物馆是如此之大,如果以每秒钟看一件艺术品的速度,将需要数周时间才能看完所有藏品。幸好,定制的圣彼得堡之旅使我们能通过vip通道,直奔伦勃朗、提香、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Tips

签证

个人前往俄罗斯旅行需要办理签证。自2014年1月20日起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不再接收用中文手写的签证申请表,你可以在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网站用俄文或英文填写并打印电子版的俄罗斯签证申请表,然后到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处来办理俄罗斯联邦签证。俄罗斯对团队游的中国客人实行免签,游客要在国家旅游局指定的组团社参团报名,并持有效的出国护照,才可以免签证前往俄罗斯,而前往俄罗斯的旅行团至少要5人以上,必须由组团社派专业领队带团。

下榻

虽然彼得大帝素以偏爱简朴的宫邸,但凯瑟琳女皇一定会为“狮苑”的华丽转身而拍手称赞,它曾作为全城独一无二的奢华私密寓所登上历史舞台,两个世纪后的现在则摇身一变,成为圣彼得堡狮子宫四季酒店,并已于上一年正式开业。酒店矗立于圣彼得堡市中心,地理位置便利,距离冬宫仅举步之遥,建筑师奥古斯特?蒙特费兰德(Auguste Montferrand)最初构想将其设计为专属于城市精英的私人会所,富丽堂皇的宏伟大堂可通往多间时尚别致的公寓客房。酒店有177间豪华客房及奢华套房。地址:1 Voznesensky Prospekt,St. Petersburg

美食

俄罗斯食物品种也比较少,不过也有独具风味的美食。著名的鱼子酱就是其中之一。红鱼子是用新鲜的大马哈鱼的鱼子腌制而成,样子也很可爱,橙红色的。鱼子酱历来是俄罗斯食品中的精品,在一些美食商店才有,且是论克卖的,在许多大饭店的宴会上,鱼子酱放在专门的精巧的水晶玻璃盛器里,晶莹剔透。

到达

上海飞圣彼得堡可搭乘俄罗斯航空,需要在莫斯科转机。上海飞莫斯科需要10个小时,莫斯科飞圣彼得堡再1小时20分钟左右。中国游客也可乘火车前往俄罗斯,可以在北京乘坐“北京-俄罗斯”国际列车,也可以从内蒙古和或黑龙江乘车到达。虽然乘火车去俄罗斯,耗费时间很长,但沿途风景十分迷人。可以看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白桦林以及俄罗斯农庄。尤其是在秋天。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9

从北京骑来的“婉容牌”自行车

11月24日,山东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故宫博物院的北门神武门。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离箭亭不远的一处不起眼的小门。“这里是非参观区域,原来是给皇上提供饭食的地方。”工作人员说,“这次借给山东博物馆展览的文物就在这里进行装箱点交。”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出的文物,都提前从故宫的仓库里取出。搬运到箭亭附近的这个小院之后,经山东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当面点交,再由专门的安保公司进行包裹、装箱,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能装车。

现场最惹人注目的是一辆黑色自行车,除了在这辆自行车的链条盒处印有B.S.A的英文标牌之外,看上去,它与二三十年前中国人普遍骑的“大二八”自行车没什么两样。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说:“这辆英国三枪牌自行车是婉容骑过的。”

在自行车旁边,一个留声机被包裹上塑料布,准备封箱。点交单上注明这一留声机的保价为50万元。20世纪初,新式留声机进入中国。不久,这种时尚物品便出现在逊清皇室的宫殿里。用留声机播放京剧唱片、外国歌曲唱片成了溥仪的消遣之一。溥仪的弟弟溥杰在《清宫会亲见闻》中描述了留声机在宫中的使用情况。溥杰忆及,1916年前后,祖母多次带他进宫。午饭后大人们说着闲话,他和妹妹便跟着太监在殿中屏风后面,听太监给他们放唱片。

除了自行车和留声机,众多即将出展的文物就摆在屋内的一张大桌上,有专人负责看管,未经允许不准拍照,尤其禁止手机拍摄。“出于安全考虑,手机拍摄之后可能就会传到网上,这样一来,有心怀不轨的人可能会动歪主意。”现场的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朝皇帝尤其喜爱西洋科技,不仅大量采购西洋科技器具,而且雇用众多外籍专业人员进入宫廷提供服务。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与文物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他看来,西洋科技之所以在皇宫中受热捧而没有最终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文人传统成为阻碍。“明清皇帝喜欢西洋科技只是拿它们当玩具,心里是瞧不上的,更不可能推广出去。”

科技再现“与朕游皇宫”

12月1日上午,本刊记者来到山东博物馆13展厅,观看展览的市民络绎不绝。“今天是开展的第一天,上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集体参观的小学生,有不少人都对《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感兴趣。”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

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宋超认为,现代中国人眼中的“西洋”已经和皇帝看到的大不一样了,这场展览更大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整个世界在16到19世纪的科技水平。“那时的科技产品精细而精美,比现在的多了些艺术气息。”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介绍说,康熙皇帝热衷天文和数学知识,还请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担任科学老师,开启了清代中西科技交流盛事。目前展出的110多件文物涵盖天文仪器、数学用具、度量衡、医学用具、武备器械、钟表、生活用具等七大部分,展现了近代中西交流在科技方面的成果。

步入展厅,清代传教士南怀仁和充满神秘特色的数字地球影像首先把观众带入大清帝国的科技世界。天文部分,铜镀金星象插屏、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等展品无一不显示出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其中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是由南怀仁制作的,这位清初最具影响力的来华传教士,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再加上康熙皇帝的勤奋好学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使得当时宫廷科技发展并不落后于西方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还首次采用了3D巨幕投影,将《清人万国来朝图轴》等内容融入时长七分钟的多媒体节目中,视频解构了太和殿,甚至比亲自去故宫感受得更为深刻细致。这一多媒体节目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了大清盛世,恢宏的音乐也让人宛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由香港科学馆精心设计的20余项互动体验活动,通过新颖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手段把藏于深宫的文物搬到百姓身边,让观众动手、动脑、互动参与,体验故宫西洋器的神奇魅力。据悉,这也是香港科学馆首次与内地文化机构开展合作。

“与朕游皇宫”互动体验让观众能骑着自行车游览皇家宫殿,“载上铁交枪”则让青少年通过玩电子游戏,学古代枪械使用方法;而投影日晷、量角圆仪、单筒望远镜等科学互动则让观众寓教于乐般认识了清朝的科技发展。

据悉,《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自2015年12月1日开展后,展期三个月,将一直持续至2016年3月1日。

皇帝们的西洋器物情结

明末清初,“实学”思潮兴起,一批儒家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并学习科学技术,同当时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知识逐渐汇通,形成了渐演成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局面。面对这种状况,清代作为一个从关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前期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科学技术,许多皇帝亲自学习科学知识,甚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清前期宫廷科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不论是在传统科学的总结上,还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代。清前期的几位皇帝,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相结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清代科技的发展。这其中又以康熙帝的成就最大,其本人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科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这一时期,宫廷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及以钟表为代表的机械学方面,不仅大量仪器进入宫廷,同时相关的科学著作也在此时大量出现。

乾隆皇帝喜欢西洋玩具。这个兴趣显然与父亲有关。雍正以工作狂闻名于史,其实业余时间也是一个相当摩登的玩家,尤其喜欢西洋玩意儿。现在故宫博物院里还保留着他好几张穿西装、戴假发的画像,以及他玩过的大量西洋钟表、望远镜甚至显微镜。

乾隆青出于蓝,同样领娱乐风气之先。那些可以蹦出一只小鸟或者走出一个小人报时的西洋钟表,从幼年到成年,一直能让他惊喜。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帝传旨两广总督李侍尧和粤海关提督李永标多进贡几件镀金洋景表亭,皇帝如此直接地向臣下索贡,有清一代并不多见。看得出皇帝确实是“喜欢得紧”。

不要以为闭关锁国之下,清代的统治者与外界毫无接触。事实上,巴黎或者伦敦流行的玩意儿,往往不久后就会随商船或者传教士传入北京。欧洲最顶级的钟表师成天琢磨康乾时代中国皇帝的喜好。还有欧洲人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机械设备,在广州开办了钟表工场,专为皇帝和贵族生产奢侈品。一些中国匠人也发挥中国人特有的模仿天才,大量仿冒西洋产品,并且惟妙惟肖。不过乾隆一眼就看出这些合资及仿冒品并非正宗,强调宫中所用必须是原装进口货:“从前进过竹叶青、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进钟表、洋漆器皿、金银丝缎、毡毯等件,务要是在洋做者方可。”

除了钟表外,皇帝还对西洋自动玩具着迷,特别是“机器人”和“机器动物”。宫中的西洋传教士带来了一头“自行狮子”,体量大小与真狮子无异,发条藏在狮子腹内,能行百步之遥。皇帝亲自前来观看,看着“自行狮子”昂首阔步向他走过来,大为开心。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10

香妃的“香气”,迷醉的不仅是皇帝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她就是香妃。尽管她内心有着很多的纠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她的宠爱。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她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伊帕尔罕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诞生在新疆霍加(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霍加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霍加,所以香妃又叫霍加氏。

据说,伊帕尔罕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称为香妃。她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跟大众认知的“香”的概念全然相符。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不过,也有人猜测这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狐臭”。至于是何种原因,时光飞梭,香妃已逝,如今也已无从考证。

香妃的死亡,成为萦绕世人的谜

容妃入宫后,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然而,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

关于香妃的死亡,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

第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证据,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不过,这段文字并不符合逻辑。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传说在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了一大批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最后,香妃被葬在了阿帕克霍加墓群中。

阿帕克霍加墓与香妃墓的角色转换

从喀什市驱车至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就能看到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墓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约2公顷,始建于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传说,埋葬在阿帕霍加墓的霍加后裔中,就有伊帕尔罕。香妃死后,遗体被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如今,来此地的游客有为朝拜而来的,也有为仰慕香妃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的。

TIPS

门票:30元。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11

关键词:职业学校;影视欣赏课程;职场文化

从2000年开始,大部分职业学校结合培养目标及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影视欣赏》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除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外,还给了学生一个不同的切入点,即通过影视作品认识职场文化,获得职场启示,如《后宫甄嬛传》、《杜拉拉升职记》、《人再囧途——泰囧》等,使学生在提高影视欣赏水平的同时,还能与职场有些近距离接触。下面以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为例,谈一些职场启示。

一、 低调入职,善于示弱,站稳脚跟

孙俪扮演的甄嬛从一个低位嫔妃到皇太后,实际上就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到职场CEO的“成长史”。在剧中,夏氏为什么会挨“一丈红”酷刑?学生回答,太嚣张。是的。和甄嬛一起入宫的夏冬春在情况不明之时,就非常高调、嚣张,使华妃认为其是皇后一党,痛下杀手,以至于遭到了“一丈红”的酷刑,沈眉庄的遭遇也是如此,因为非常风光而很快遭到华妃陷害,以致最后心灰意冷一生。十七岁的甄嬛以秀女之身入宫,这时的她,“只有防人之心,绝无害人之意”,一个非常清新单纯的女子。初入宫,她与眉庄、陵容结成一派,却遭遇到皇后和华妃两派的打击,几度涉险,差点丢命。低调的甄嬛通过装病使自己免于成为焦点。她将自己满腹才华和顶尖舞艺全部隐藏,一副女子“无才便是德”,识字不多的愚钝女的模样。甄嬛的做法,其实就是韬光养晦以图后谋,即使是对最低等的宫女、或者宫中的元老级宦官也一视同仁,从不怠慢,以此善结贵人,拓展人脉。初入职场,经验不够,人脉全无,这时候如果你虎视眈眈,对周围的同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势必至于树敌太多。而如果适当示弱,则可以得到大多数同事的帮助,可以很快在职场站稳脚跟,使得领导和同事有时间、有机会逐步认识到你的“好”,从而逐渐拥有人脉。示弱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就是要干好工作。为了干好工作,需要了解领导,了解同事,甚至还要了解对手,你才能待机而发,一击而中。

二、 储存经验,开动脑筋,待机而发

面对雍正这样一个明君,甄嬛很能揣摩帝心,她利用自己的好人缘,斡旋在上级、下属、对手、合作伙伴之间,游刃有余,还频繁制造机会与雍正相遇,在最短的时间内她能准确把握帝心,讨巧圣上。对皇帝的工作时有恰当、高明的建议,使领导对她的建议高度重视。面对竞争对手也绝不轻易出手。如剧中的眉庄由于深得雍正宠爱,华妃和曹贵人联手设计造成眉庄“假怀孕”,在雍正面前被揭破导致眉庄被打入冷宫,此时其他嫔妃要么落井下石,要么战战兢兢,只有甄嬛真心求情,让本就不忍心的皇帝颇为欣赏。所谓患难见真情。即便是被害后出于自保而不得不出手,她也是不让人抓到把柄。如为沈眉庄翻案,甄嬛也不直接出手,而是利用家人找到已经逃跑的造假太医,“碰巧”交给侍卫为眉庄翻案,也间接让华妃等人失宠。又如年羹尧守城门时穿着皇帝赐给的黄马褂,皇帝盛怒,甄嬛也是淡淡地说,可以理解年羹尧的做法,无非是希望皇帝念其功劳,网开一面,只是这样以来,世人该怎么看待皇帝呢?这话一箭双雕,既给皇帝留了个善良的印象,又促使皇帝下令处死年羹尧。当然,现代职场不需要这些刀光剑影,和同事要真诚相处,不可以随意打压同事。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即便别人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传话到被议论人那里,也要让人体会到你的善意和宽厚,而不要被别人抓到把柄。

三、 顺境不狂,逆境不馁,坚守工作

甄嬛为什么要自请出宫礼佛?礼佛的地点又是皇家的甘露寺?因为她聪明而顽强。遭到如此沉重打击,甄嬛并未被击垮,她首先自请出宫礼佛,暂离皇宫这个是非之地,防止对手给她制造更多的麻烦。远离了对手视线后,她又不断利用关系将自己的消息不断传给皇帝,利用崔瑾汐和苏培盛的对食关系,将皇帝召来,以完成为十七爷复仇的大业。其中的楚楚可怜、以及对女儿的相思,都直指皇帝内心,让皇帝越发思念,最终赦免其罪召其回宫。其性格中的隐忍、坚持、百折不挠,也着实令人佩服。现代职场,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顺利时,千万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犯穿错衣服一类的错误。谨记祸从口出。如果逆境时,不要气馁,要想办法,借力打力,爬出深坑。

四、 坚持原则,秉承善良,广结人脉

我曾经问过学生,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来帮了甄嬛,而后来穿错衣服时,端妃为什么不先行阻止,而让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呢?真正的原因只能是,之前她要借甄嬛之力打压华妃,年羹尧被除后,甄嬛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她也就不用帮了。甄嬛实际上是知道端妃的这些想法、做法的。但回到宫中后,甄嬛除了依旧低调,还是和端妃他们走得很近。因为她知道,她对于端妃,还有利用价值。但是,甄嬛集团却有很多人在帮她,包括端妃、敬妃。皇帝驾崩后,四阿哥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太后,独掌大权,风光无限。这就是她的“羊文化”起了作用。平时的点滴温情、真诚善良,使大家在关键的节点上回馈了她。而对对手的毫不留情,又是受“狼文化”的影响。她是一个职场成功人士。在她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几点成功特质。一是有容乃大。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摒弃前嫌,为了目标的实现;二是自我保护意识强。核心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有句话就是这么说的,秘密就是用来出卖的;三是发力时机恰当。为了提高自己在后宫的震慑力,她巧妙地用四碗糙米汤收拾了争宠的祺嫔,她巧妙地透露了安陵容用舒痕胶让自己流产的事实,她很少剑拔弩张,却还是一一收拾了对手,显示了其处事待人的高超的艺术。四是坚韧不拔。历尽磨难,却未失善良的本性,这也是她得道多助的真正原因。从最后以太后身份训诫皇后的话里,我们感觉到了这些,“从今往后,在哀家的眼里,是断断容不得这些脏东西,请好自为之。”

五、职场忌讳

不能成为华妃,专横跋扈,树敌太多,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善终;不能成为曹贵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这类人在职场中无才无貌无德,俗称马屁精,叛徒,最后会死得很难看;不能成为安陵容,表面温顺实则内心险恶。心机太深,她投靠皇后,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出卖朋友,最后不会拥有一个真朋友。在职业学校《影视欣赏》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影视作品进行职场文化再解读,既可以读出新意,读出趣味,读出时代性,更可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走上职场的时候,吸收正能量,使自己迅速适应职场的工作环境,适应竞争压力,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01.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12

近几年来,各种古装剧、宫廷剧、穿越剧充斥着荧屏,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不少电视剧中的细节谬误被网友们吐槽、恶搞,倒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比如,无论哪个朝代的古装剧,总是叫官员“某大人”,事实上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在清朝以前,“大人”的意思是“老爸”,除了清朝戏之外,叫别人“大人”,就是喊别人老爸!《封神榜》中哪吒他爹李靖的官职是陈塘关总兵,总兵是明代才有的官职,竟然在以商周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出现了,这是穿越了几千年啊?近期热播的《琅琊榜》中出现了隋朝才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也被网友们吐槽了一番。隋朝虽然短命,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朝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窥古代的官场,以后看起古装剧来,也能装一装专家了。

在隋代确立的三省六部制是由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演变而来。所谓三公九卿,其内涵名称也是在变化着的。《礼记》中记载:“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说明从夏朝开始,就基本确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制体系,不过关于三公的具体官职还是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太师、太傅、太保”,有的认为是“司马、司空、司徒”。直至秦朝设置丞相取代了三公,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丞相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权利很大,就像一个家族里的大总管一样。热播电视剧《云中歌》中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实际上行使的就是丞相的职权,在气势上都压倒了皇帝。另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时期,丞相田`每次上朝奏事,都要谈上大半天,他推荐人作官,有的位居高位,把皇上的权利都夺了去(任命官吏是皇帝的权利),皇帝就对他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官吏。”田`曾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私宅,武帝发怒:“你为什么不干脆要武库?”

后来又设置了太尉管理国家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御使大夫主要管理国家典章、刑宪,监察百官,实际是是丞相的副手和皇帝的耳目,相当于是现在的国家档案馆、中央纪委、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等部门的综合;下设九卿: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九卿的职责为: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云中歌》中的痴情美男子孟珏主动请皇上赐谏议大夫职位,就隶属于郎中令,谏议大夫职位直到明代才废除(北宋王安石变法之际,当时的右谏议大夫司马光写一封长达3000余言的信给王安石,抨击新政,也就是著名的《与王介甫书》)。这样就形成了延续了约700年的三公九卿体系。

由于丞相位高权重,极大地威胁了皇权,皇帝与丞相之间多有龃龉和猜忌,所以自汉武帝以后,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令),从此之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虽然都是政权的负责人,但实际权利已转向尚书台。丞相有过失,可由尚书问状弹劾。后来,尚书机构迅速发展,并逐渐演变成部,成为处理执行全国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也即隋代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前面说到隋朝虽然短命,可它承前启后,历史意义可不小。隋朝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基本体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三省即中书生、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军国大事、重要官员任免的最高决策机构,替皇帝起草诏旨,最高长官是中书令;门下省行使审核职能,对中书省起草的诏旨进行审核,最高长官是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长官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的方方面面,六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下面还有侍郎、员外郎等。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组织部,一把手叫吏部尚书;户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一把手是户部尚书(六部长官称谓皆同,后面不再嗦);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外交部;兵部顾名思义,负责军队和国防建设;刑部,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建设工程等,这个工部尚书真是不好当,管的事真是又多又杂。热播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在京城官场中搅弄风云,接连扳倒了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不过,不少人质疑,这部剧虽然是架空历史,但是剧中的皇帝及皇族,还有其他的历史背景皆指向的是南朝,这隋代才确立的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又集体穿越了。

到了明清时期,依然延续三省六部制,不过,明代的皇权高度集中,六部不再归属尚书省,而直接对皇帝负责,更设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凌驾于其他官员之上,造成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清朝时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所有才有九品芝麻官一说。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到达了顶峰,从雍正时期开始,设置了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核心权力机构,最著名的军机大臣就是和|了。电视剧里常常称之为和大人,其实和|并不姓和,而姓钮钴禄,如果按照汉族的叫法,那应该叫钮钴禄大人或者钮大人才对。

以上说的都是中央官职,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古代的地方官职。秦朝第一次设立“郡”来管理地方,各郡的最高官员称为郡尉、郡守,郡尉、郡守下一级是县尉、县令,县令又管辖各乡,乡下面还有三老等,三老下辖亭,刘邦就做过泗水郡沛县泗水亭亭长。

到了唐代,地方上设立了道,长官称为观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道下面设州、府,长官称为刺史或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下设别驾、长史、司马等职,白居易因为被污僭越职权,被驱逐出京,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几年后,又升任杭州刺史,在西湖筑堤坝,留下了著名的白堤。再下面设县,长官是县令、县丞。还有节度使是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来只设在边境诸州,巩固边防,后来,在内地也普遍设置,各节度使逐渐坐大,造成割据局面,以致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明代的省长叫布政使司。清代将全国划分为23个省,总督管辖几个省,林则徐、张之洞都担任过湖广总督。各省省长称为巡抚,各市市长称为知府,各县县长称为县令。

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是不断变化的,职能也是不断细化,本文只做抛砖引玉的简要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考《中国历代职官词典》等书,做更详细的梳理和研究,这也会有益于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