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时间:2022-11-12 11:48:13

说课教案

第1篇

泊头市文庙中学  杜忠梅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第2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Whoˊsthis?

②This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mo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Thisis……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andmother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的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的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Step2、新知导入

1)教师把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Thisisaphotoofmyfamily.Whoˊsthis?Doyouknow.自答:Thisismyfather.为教学Whoˊsthis做准备,然后教师带着满脸疑惑反复用Who′sthis?询问照片中的其他人,这样一来Who′sthis?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指着祖母的照片说Thisismyfather′smother.She′smygrandmother.然后指着爷爷的照片。反问Who′sthat,doyouknow?Oh,自答She′smygrandfather.板书三会单词并进行教学。

3)每组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在组内进行练习,然后选代表在班内介绍家人。

Step3.趣味操练

1)玩比大小游戏:每组、每轮各派一名选手参赛,在讲台上抽出一张图片,根据图义说句子。Thisismy……说对的奖励小组小礼物一件,抽到爷爷、奶奶的加3分。抽到爸爸妈妈的加2分,抽到daugter,son,sister,brother加1分。几轮后统计得分,为获胜队颁奖。

2)玩猜谜游戏:教师说:Thisismyfather′sfather学生抢答;答对的奖励小礼物一件。学生也可说出Thisismymother′sfather。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懂得英语中的gandfather即表示爷爷也表示外公,grandmother既可以表示奶奶也可以表示外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全家福玩听音指图游戏,教师发出指令,mother学生即指出自己的妈妈并说:Thisismymother.等等,每组都有必备答题和抢答题。

4)组内合理分配家庭角色,然后小组出一人表演动作让表演人自行定小组猜,猜对小组有奖。

Step4.巩固补充

1)作出一个chant

DadDadfather.

MumMummother.

GrandpaGrandpa.Grandfather.

GrandmaGrandmaGrandmother.

学会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小区别,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给学生听一段串门的录音,然后创编并表演对话。

Step5.小结并布置任务

1)总结小组的战利品数目,学生掌声祝贺并鼓励未获胜小组下节课继续努力。为激活下节课气氛打下了基础。

第3篇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湛江版“掌握方法整体发展”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六课《我爱五星红旗》。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3、教学内容:(1)、学会5个生字,3个部首,3个新词。(2)、要求学生看懂图意,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4)、通过学习句子,使学生认识北京、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激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发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重点是:生字的音、形、义,认识部首;教学的难点是:进行词句训练,弄懂词语和句子的意思。5、教学课时安排:本课一共有2个课时,我说的是第1课时。6、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在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加强字义教学,来提高识字效率。1、直观法:通过看图和欣赏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2、提问法:运用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讲述法: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在讲述中注意启发性,选用生动的例子,边讲边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4、讨论法:针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热爱国旗?”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广开言路,扩大见识,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法:1、看: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想: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弄懂图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读:通过指导看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4、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庄,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说教学程序设计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一)、复旧引新:在学习新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认读。旧知识的复习,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二)、学习新课:学习新知识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还借助图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座城楼叫什么名字?天安门城楼前面竖着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五星红旗”,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启发学生仔细看图回答,让学生知道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红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最大的一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的象征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通过看图,学生不仅在观察中认识了事物,还了解了图意,为理解词句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新课的兴趣。2、学习生字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五(wu)星(xing)红(hong)旗(qi)北京天安门学习词里的生字。这样把字结合在词语里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词义。(1)拼读音节。让学生以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的形式拼读音节,注意指导读准后鼻韵母和零声母音节an。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不仅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读字音的能力。(2)认识部首“日”(日字头)、“纟”(绞丝旁)、“方”(方字旁)。(3)分析字形:①、出示五星红旗图片,学习生字“星”、“红”、“旗”。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红旗上的五角星,红旗的颜色、形状。在分析字形时,我运用了部件拼字法,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帮助记忆。“星”字拆成“日、生”“红”字拆成“纟、“工”“旗”字成“方、、其”教学时,把这些部件放在一起,指名让学生找出相应的部件组成所学的字,拼放在投影仪上,我进行评比“朋友”找的对不对,`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由哪几个部件构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记住了字形,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扩词。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了识字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②、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在教学“京、安”的字形时,我运用朗朗上口的谜语来帮助记忆字忆形京:点横头,口字腰,小字底。猜一个字()安:一个女孩子,头顶一个宝盖子。猜一个字()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我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把识字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生字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自己发现和解决识字的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往往能从他特有的感性知识去分辨字形,在辨析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体意识。③、指导书写。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第一节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双手五指一次弯两下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巧。第二节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第三节双手大拇指从小指十指争相把话插:小主人,放心吧,起依次摸各手指面我们互相来督促,一定把字写好它。第四节左手放平,右手握笔,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分别向左右转动手腕。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写字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3、对照图画指导学词学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1)、先放歌曲《我爱北京天门》,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指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对图文的理解。图上画的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天天和太阳一同升起。如今,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每天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讨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五星红旗》一课,知道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懂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想一想,你们还在什么场所看到过国旗呢?出示有关国旗的各种图片。接着再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应不应该热爱国旗呢?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我也从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教育学生,升旗时要以高仰的姿态面向国旗肃立、敬礼!这也是热爱五星红旗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句子: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爱五星红旗。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与感悟,加强对句子的理解。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利用了教学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字句,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图画的运用,是让学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加强朗读指导,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学词学句,达到培养理解能力的目的。(三)、堂上练习:1、说说偏旁名称,再按笔顺描红。(课后习题1)2、比一比,组成词语。(课后习题2)3、抄写本课学过的3个词语。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四)、课外延伸:课后让学生找有关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的图画或拼音读物来看;学唱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板书设计:字:星红旗京安结构:上下左右左右上中下上下部首:“日”“纟”“方”词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句子: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第4篇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如:

1

2

3

3

2

1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六:小组竞赛: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有两条边分别是7cm、5cm,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小组内是全等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边角边的识别方法。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问题1: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你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三角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探究活动一: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个条件

一角两边

一个条件行不通两个条件行不通三个条件

三边

探究活动二: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特殊------一般

第5篇

【关键词】 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课堂教学要变全“说”为导“说”;恰到“说”处

学校推行“三案并举”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引导、组织能力,增强课堂高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笔者专门针对老师的“说”和学生的“说”,在课堂上进行了“说”的课改实践,意在把传统的教师满堂说转变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说;几节课下来,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出现了下面的这些情况:

一、复读机

根据学校“三案”(预案、导案、练案)备课课改要求,在课堂上新课之前先检测学生的预案完成情况,预案的内容都是要求学生提前在家要初步了解的新知识,所以设计的难度小,因此想在这个环节用3~5分钟的时间学生以说答案、对答案的形式完成.

课上用这种形式,4分钟就完成了预想,本应该接着进行导案的内容,但学生说完,心里总是认为教师再强调说一遍很重要,才是最“权威”和最“正确”的,于是像复读机一样,把学生回答过的预案又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4分钟变成了10分钟.

二、菜市场

最糟糕的是上导案内容的时候,导案是新课内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和理解的部分,预想是:教师根据导案提出问题,全班都能投入,学生自主学习后,给班里同学讲解并分析,同时其他同学能够通过倾听给予纠正、评价,教师根据具体情境适当加以补充、评价.

而在这一环节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当教师意识到在预案检测时,不仅不该说话而且说得太多,没必要浪费时间,就在进行导案时有意不说,控制住了自己的“嘴”,让学生根据导案提出的要求自学后上黑板“当老师”说,这时就出现了:① 较简单的内容全班抢着说,乱哄哄的,听不清说的是什么;② 较难理解的知识让小组中1号或2号学习好的同学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有的说的学生自己好像很明白,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但听起来说得并不清楚,意思表达并不明确;有的说的比较清晰,但教师没有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评价;二是听的同学没有意识对说的同学加以评价,有的同学似听非听,甚至有做小动作根本没听的. 等到教师意识到应该适时根据学生的说,及时给予纠正、鼓励、评价时,时间已经不够了,一节课仅剩2分钟.

这一环节教师什么也不说,没有恰到好处的去“说”,导致课堂一点效果也没有,课上学生说的场面形似接连不断,热热闹闹,但说的同学和听的同学毫无方向感;犹如一个菜市场,“菜”的品种虽然很多,但没有挑出自己真正喜欢的.

三、最后是练案的“说”

练案主要是对学生是否掌握新授课的一个检测,教师之前预想的是:如果练案说得对,说明掌握得就好. 否则反之.

可是由于前面没有“说”到位,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导致时间明显不够,教师就用仅剩的2分钟让学生做练案,至于用说、测的目的就草草结束了.

这几节课, “说”的课改实践以失败而告终,对此进行了反思,学校全面推行课改意在转变教师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 难道还要走老师说学生听牵着鼻子走的应试教学之路吗?实践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抓住课堂上“说”的方式和方法,预想的比较肤浅,和实践有很大差距,只有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正,善观察,勤总结,“恰”到说处,所以课堂“说”课改实践有了以下的认识:

第6篇

关键词: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目标的制定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32-01

针对性和典型性;课前预习;批阅、评价;教后反思;优势和不足;高效课堂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最近两年来,我校实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面我就把本人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说出来,请大家和我共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主备老师在初备时,应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力求突出“六点”: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主备老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体备课时,经过讨论,排除疑难,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在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又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课堂探究部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学习内容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繁过多。

在设计达标检测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相对应的练习,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老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本学期初二语文共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历来是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老师教起来力不从心的文体,在编写这一部分的导学案时,我和刘老师经过探讨,重点让学生学习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顺序,并把说明方法和顺序根据每课的内容,有重点的分散到不同的篇目当中,如在《苏州园林》的导学案设计中,我设置了这样的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至少找三种)”经过课堂探究,重点让学生掌握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设计中,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经过讨论探究,掌握了按空间和时间说明事理的顺序。针对大多数同学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成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我特意设置了一些练习题,经过反复举例,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准确辨别。这样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教起来省心。

二、导学案的使用

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熟悉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自己个性化的备课。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兴趣,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对抗质疑。要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依据导学案的主线索,把导学案的主要问题灵活巧妙地穿课堂,依据学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问题。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展示,借力转力,以学生的答案来产生新的平台,供学生实现跳跃。

三、导学案的批改

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老师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成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容易出错的题目加以批阅,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如果学生的导学案有空白现象,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对子探讨交流,依靠组的作用完善、消化、整理导学案。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批阅完后,把每课时的导学案按小组存放,过一段时间发放给到学生手中,供其复习。

四、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每堂课后同课头的老师应多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使用导学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导学案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链接和一些练习题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了老师备课中的“选材”能力,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存在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同学的自由散漫性,提供了其说闲话的机会和空间。

2.语文导学案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导学案问题化,如果单纯地罗列题目,就成了学生预习题或课堂练习题。

3.课堂讨论参与讨论的范围小,有时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讨论的时间也难以把握,时间短了,问题讨论不充分,时间长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第7篇

一、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课堂管理艺术的合理应用

(一)课前准备1.分组预习。将我校2012级中西医临床本科新生30人,按照同寝室6人为单位,分为5组,每组推荐选出负责人。实施案例教学章节前1周将选好的案例告诉班级同学,要求学生们带着案例提前预习1周后上课章节;同时向学生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2.疑问解答。由于新生对案例涉及到的背景医学知识的局限,因此在正式上课前3天,由案例主讲老师负责通知每组负责人带着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到办公室,负责解答背景医学知识,如讲授内囊出血时,从脊髓前角受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控制的角度对肌张力、腱反射概念简单解释说明;同向性偏盲结合视觉传导通路进行阐述。3.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为案例导入教师讲授章节小组讨论教师总结。①小组讨论。每组负责人用2~3分钟时间阐述本组观点,组内其他同学必须发言,每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②教师总结。将案例涉及到的章节知识点逐一讲解,在总结各组同学们的观点后,将知识点与案例结合起来加以分析。(2)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合理应用。案例分析课上,由于有的学生自控力较差,在别的组同学发言时抢着说,否定或肯定别的同学观点,有的同学则由于害羞或害怕说错了,不敢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的同学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分散。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微笑应对法、鼓励利导法及幽默法加以处理。比如运用案例“腰髓2-4节病变引起膝跳反射消失”讲授反射弧中,针对抢着发言的同学,我笑着说,真理不辨不明,不过呢,总得让对方把话说完,这样抢着打断别人话的同学自然不好意思说了,也不会觉得尴尬。针对害羞的同学,我会鼓励他说“:不要担心说错了,老师上学期间回答问题也不好意思,之所以现在能站在这里教你们,是因为回答得多。”拉近了自己与同学的距离。发现有部分同学注意力分散,我采取幽默法把同学们的兴趣拉回来,我说刚刚一组同学谈到了膝跳反射的组成,大家自己敲敲髌韧带,看看自己的膝跳反射能不能做出来,看到注意力分散的同学也在做,我接着说,好多同学都做不出来吧,是不是我们的腰髓2-4节损坏啦?看到同学们哈哈一笑,我立刻引导同学们,如果不是腰髓损坏,那说明什么呢?想想效应器是股四头肌,它是随意肌,那么它受什么控制呢?当然是意识,自然而言我们就能得出腰髓,包括整段脊髓,是受大脑控制的结论。(二)教学评价采取学生评价及考试评价两种方式,将案例教学班与另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30名传统教学班学生比较。1.学生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设定分值,总分100分,统计学生评价量表得分后,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后发现案例教学班的85分远远高于普通教学班的70分。2.考试评价。选取神经系统练习题,分别发给案例教学班及普通教学班同学,考试结束后,统计班级得分,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后发现案例教学班的90分远远高于普通教学班的73分。

二、教学体会

(一)案例教学优势1.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了解章节部分及背景材料,用案例引导学生将解剖学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联系临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潜能最大化发挥。从学生及考试评价结果看,案例教学班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创造力。课前,同寝室同学需要共同预习、集体讨论、查找资料,这有助于同学们团队意识的培养;而基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法,将使学生处于未来医师的角色,在获得有效背景知识的同时,身临其境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做好背景知识的准备、选择适当案例、方法和技巧的设置、组织管理的艺术化,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课堂管理艺术应用体会艺术化应用课堂管理,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课堂管理艺术融入案例教学中,我们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及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上,如何选择贴近新生能力的案例,如何把解剖学知识与案例本身结合起来,如何根据解剖学特点合理应用艺术化管理等,都是我们今后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需要分析、研究的课题。总之,将课堂管理艺术融入案例化教学在我校尚处于尝试阶段,虽然实际操作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将课堂管理艺术化,对于提高解剖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确实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我们也将继续研究、探讨,争取早日构建融课堂管理艺术、案例教学于一体的教学体系。

作者:吴鹏 王龙海 胡光民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第8篇

一、说课特征探讨

1.说课不是单纯的复述教案

首先,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应该是教师对某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学效果设计的综合说明。其次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终结,是教师备课的忠实记录,它主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说课虽说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知识去阐述执教这一内容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的反思、思索的内核;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不像教案那样是平面的、单向的,而是立体的、多样的。

2.说课与讲课有着质的区别

说课是说教学方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与讲课有着质的区别。首先是对象不同:一个是面对领导、同行、评委,把讲出来的东西让他们去评、去议;一个是面对自己的学生,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是内容不同;一个是侧重于教案的设计过程、理论依据、预期目的的阐述;一个是突出教材重点、分解教材难点、澄清教材疑点。再次是目的不同:一个是吸取先进经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新的教法、学法及理论依据,以期提高教学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一个是围绕教学目标,剖析教材重点、难点,以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说课形式、内容的理解

1.说课是”说”与”评”的结合

说课是说课者与听课者的双边活动,”说”为先导――目的是为充分展示说课者的水平和能力,说课者要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述说课堂教学的材料处理、教法选择和教学理论。”评”即”说”后评议――听课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说者的现身说法,既受到启发,又要给说课者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评议是使说课质量得以提高不可缺少的过程,是对说课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的评议、讨论,是提高说课和听课教师业务素质的好方法。

2.说课是”想”和”做”的结合

说课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研活动。说课先是”想”、”思考”,授课老师选什么样的课题,想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做。说课也是”做”,教师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对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措施,介绍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和利用,介绍课堂教学的程序等,都必须在深思熟虑后而付诸实施;应当说,教师是说课活动的主体,在说课活动中要变换着充当三种角色,讲者、听者、评者,最后还要落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三、对说课目的、意义的认识

教师通过说课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以期发现新方法,获得新体会,新成果,达到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教研水平的目的。可以说说课是”教”和”研”的最佳结合点,目前已经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已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普通应用。

首先,”说课”给教学研究活动注入了活力。为了说好课,教师加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的研究,主动翻资料、查依据、寻教法、制教具,与同行商讨,向老教师学习。这样,由被动教变为主动教。

其次,”说”与”评”相结合,共同提高。说课者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述说课堂教学的材料处理,教法选择和教学理论,努力说出高水平。听课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说者的现身说法,从中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又要给述说者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三,”说课”丰富了备课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直觉去思考,这种思考是隐性的。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基本形式。而”说课”则要求教师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使这些隐性的东西外现出来。同时,也暴露出备课中不易发现的问题。经过同行补充、修改、加工,”说课”源于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

第四,”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熟练掌握教材的教师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

第五,”说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好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能集”编”、”导”、”演”、”教”于一身的”说课”形式,画龙点正在被广泛运用,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师业务能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我们希望能通过”说课”这一形式,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听力;口头表达;学案

英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整个英语教学核心从教学内容,转向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材中的语句、语法、短语、单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快速掌握语法类型,丰富学生词汇,提升学生听说水平,这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任务,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科学有效的学习,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打好基础,则是当前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开展初中英语“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听说课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对听说课中的听前、听中、听后三个教学环节做了新的尝试,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挖掘教学新方法,结合实际课堂,突破创新,期望达到教师“教而有法”,学生“学而有效”的理想状态。[1]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构建有效的预习学案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教学也是如此。如何让学生对新知识不存在陌生感、排斥感,这是教学的一大难题。有效的预习学案是解决这问题的良方。预习学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课程的切入点,将学生的兴趣从已知向未知过度,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课前热身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激活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勤动脑,好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当然,传统的教学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往往流于形式,流于口头上的布置,缺少有效的指导,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起不到太好的教学效果。学案导学模式的区别就在于老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学案。笔者提出,学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单词预习,找出短语和对话中的疑难问题。学案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真正做到有效预习,学案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

1.预习任务明确化

英语单词的预习,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音标或录音来朗读并记忆单词,同时要让学生在记忆过程中试着找出规律,并要求学生找出单词与课本的相关链接,从而找到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找出新课中的难句并加以理解,有疑问的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并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予以补充讲解。笔者以教学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1 Section A为例,对预习学案作如下设计:

(1)朗读并识记Section A的单词,并标出拼读有困难的单词;

(2)重点短语进行英汉互译:①be interested in ②be fond of doing ③遛狗④收集邮票⑤种花⑥朗读诗歌⑦去旅游;

(3)观察并归纳下列句型的特点。①I am interested in playing basketball .

②He is fond of acting .③They prefer playing soccer .

(4)梳理SectionA 中用来表达个人爱好的句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设计好的预习学案是前提,对于预习学案的执行时关键。授课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学案内容,学案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的单词和词组,语言点梳理和课前准备作为预习作业。对于引导学生按照预习学案,执行“课前预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组长负责制,负责及时检查预习学案完成情况,收集同学们在执行预习学案过程中遇到问题及难点,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做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了解,教师就对学生预习掌握情况心中有数。其次,我经常让组长把长、难的单词课前写在黑板上,上课时重点分析读音规则并带读,这样就可以省时高效。对于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小组长在上课时反馈,教师适时解答或补充。既体现学法指导,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

预习学案的设计也是有技巧的,我们不妨在预习学案中,增加具有学习趣味的题目或相关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设计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2 Topic2 SectionA的预习学案时,针对颜色的教学,就特别设计了一道“Look and draw”题。这道预习题让学生在自学了表颜色的单词之后,对自己最喜欢的颜色进行画画,可以画自己喜欢的文具,水果等等。最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对话,学生都觉得很亲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了句型What color is it ? It’s red …。活学活用,并且印象深刻。

二、构建高效的课堂活动

1.巧设对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教学环境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教学环境,即我们说的对话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语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教学的重点。[2]因此语境的创设对听说课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课听前导入环节需要教师创设真实语境,鼓励学生去体验,实践,感知语言。这样才能做到“有趣,有效,有得”。比如,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3 Topic2 Section B有关学习询问职业的听说课,笔者在课前学案设计职业“调查表”,让学生按照学案设计的调查表去调查了解父母或亲戚的职业及工作地点:

name job workplace

这样上课时,学生对本话题就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听前我就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引出新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 ?Where does she /he work?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他们自然感兴趣。有的同学还采用相片介绍自己的父母,甚至用动作表演介绍家人的职业。不仅达到创设语境的效果,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又复习了旧句型如Who is she/he ?为下一步的听力活动做好准备。

2.巧设听力环节,提高听力技能

在完成创设对话情景的基础上,就顺利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听力环节。听力环节要落实到位,不走过场,真正达到训练学生听力技能,在学案设计方面要多元化,听力任务一般遵循从易到难,由听整体到听细节,步步为营的原则。如: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4 Topic 1 Section B 笔者听力学案设计如下:

(1)听录音完成课本上1b的任务,先整体感知对话;

(2)再听录音完成课本上1c的任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感知局部信息;

(3)最后再听录音,大声朗读,从而再次熟悉整个对话文本,为下一步操练做好铺垫。

听力部分是听说课的一大重点,所以听力的重要度不该仅停留在口头。对于听力的环节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课文,再从课文到细节,这是听力任务需要注意的地方。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对关键字的敏感性,做到认真听说,把握重点。

3.巧设操练模式,提高口头表达

在完成听力输入后,便转入让学生以口头对话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其内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不同的巩固操练。操练方式包含: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组组对话,个别与小组对话,个别与整体对话,接龙式对话等。

笔者在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 3 Topic 2 Section B 1a-1c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对话,同桌互练。在熟练课本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1c提供的图片进行仿编对话,然后上台表演。还可以创设在小组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做一汇报,从而实现语篇输出的结果。如;Mary’s mother is a teacher .She works in a middle school.My father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hospital.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建立合理的预习评价机制

对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是保证预习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预习任务仅限于口头布置,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学生有没有进行预习是无法保证的。通过完成预习W案,并在课前十分钟进行预习学案完成情况的检查,这就保证学生真正进行预习,落实预习任务。因此,对预习情况的及时检查和评价是实施有效预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学习小组自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预习监督机制。正如前文所述,预习预案通常包括单词拼读、短语互译、句型归纳等,这些任务在学习小组中自主完成,由小组长负责,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对新课文的单词进行拼读,对新短语进行互译,对新句型有基本认识。在课堂上,小组长向教师反馈当前小组成员预习学案完成程度,由教师进行小组内随机抽查,并予以评分。比如,对于朗读类的预习作业。笔者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随机抽学号朗读,并当堂给这位学生打分,作为该生的平时口语成绩。

落实预习任务的另一重点在于坚持执行,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预习工作都应该保持坚持不懈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的,坚持完成每天的预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检查,凸显对预习学案的重视,这样学生敷衍的成分就会逐渐减少,预习成效就会递增。对于学生完成预习学案的任务有所评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认可,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及时开展教学反思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才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对形成听说课的高效课堂也是重要保证。在每节课后,教师可以反思自己本节课的亮点,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可以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以及效果进行反思,也可以反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比较,从中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提升,为今后的课堂积累丰富的经验。比如: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别注重教后反思落实,每位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求在自己教案上写下教学反思;在每周的集备中,每个教师对各自做的学案及时提出做得好的部分,不够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整改方案,反思和整改方案通过笔头形式做好记录,这就成了我们教研集备的宝贵财富。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策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学案,是构建高效听说课的重要前提;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构建高效听说课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构建高效听说课的重要保障;及时的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听说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时代教育,2013

[2]林格.创设合适的真实语境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10篇

——浅议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要正确使用案例必须做到:(1)选用类型要精当。(2)运用时机要适当。(3)使用方法要恰当。

关 键 词:教学法 案例教学

案例以其具有的典型性、直观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而被广大政治课教师喜爱。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呢?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好教学案例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精当。即选用案例类型要精当。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政治课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如果选用的案例不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时代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选用案例是否精当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案例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新。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教师要阐述“青少年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这一观点时,如果选用“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个案例来说明虽然也能说明清楚,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有些陈旧和遥远。相反如果选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是怎样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这个案例,则不但可以给学生讲清“开拓进取”的深刻内含,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2)近。就是选用的案例要切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抢,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确切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果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3)真。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案例,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有关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4)精。这里所说的“精”就是选用的案例必须是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最有教育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对所选用的案例不加筛选,仅仅是为举例而举例,是泛泛举例,那就失去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百弊而无一利。

二、适当。即运用案例的时机要适当。能否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开展案例教学。(1)欲“引人入胜”之时。即烘托课堂气氛时使用。思想政治以其理论性、抽象性、思想性而让学生难以理解以至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穿插一些典型案例,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强烈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授“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这一内容时,一开课我就播放了《焦点访谈》播出的“痴迷者傅怡彬杀亲灭妻”这一典型案例。这个案例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通过案例弄清了我国刑罚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个案例,还让学生认清了“反人类、、反人民”的罪恶本质。(2)需“画龙点睛”之时。即突出教学重点时使用。突出教学重点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中心任务。政治课教师为突出教学重点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因此,如果运用典型案例来突出教学重点,则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重点内容时,选用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处死刑”这一典型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案例不仅充分证明了“公民在法律在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法律原则,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教育了广大学生,增强了他们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同时又表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决心,起到了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3)应“围魏救赵”之时。即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或观点。政治课教师如果还采用过去的那种单纯说理、“填鸭式”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正确运用典型案例来“围魏救赵”,就可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比如,我在讲授“诉讼与审判的基本程序”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的区别”这一难点,我采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为维护自己丈夫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多种诉讼”这一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秋菊所打的“官司”中分别包括哪些诉讼程序?这些诉讼又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学生不仅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知识,弄清了各种诉讼之间的区别,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4)望“醍醐灌顶”之时。即发出警醒、明示时使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高度统一。运用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道理,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方法之一,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与激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这一内容时,我选取了“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婚礼”这个典型事例,充分地说明了正是因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无数革命志士才表现出如此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个案例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 努力的崇高信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恰当。即使用案例方法要恰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能否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力求全面具体,切忌顾比失彼。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中,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这一宗旨。如果只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忽视思想性和教育性,就会丧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比如教师在讲授“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内容时,举例说:“一名只差一天就满14周岁的少年,为打游戏机与祖母发生争执,用极残忍的方法杀害了祖母,这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但他却没有被判刑,原因是他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人。”教师举此案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但运用这样的案例则可能会诱导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学会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以年少不会被判刑为由,铤而走险去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坚持正面教育,切忌追奇猎艳。正面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强有力杠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有“趣味”,一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过分地讲述一些离奇古怪的案例,或过多地描述一些奸淫烧杀的犯罪情节,就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不仅有悖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而且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3)确保有的放矢,切忌随意评议。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有针对性,要力争达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案”“理”合一。如果教师对所采用的案例随意评价,妄加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有害的结果。比如,教师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内容时,如果举例说:“人称‘中国烟王’、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因大肆鲸吞国家和集体财产而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从客观上讲他多少有些冤枉。因为他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巨大财富,每年创利税就达200个亿。”显然,该教师所举的这个案例不仅会极大削弱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正确理解,增大思想教育上的困惑与障碍,而且甚至还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形成“即使犯罪也情有可原”的错误心理。其实,教师举此案例的落脚点应是“不论是谁,不论功劳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侵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决不能让情感上的差异取代法律上公正。(4)注重典型引导,切忌涉案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举例一个接一个,甚至搞案中案,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让知识服务于案例,让学生沉迷于案例讲述中,就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冲淡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从案例中汲取,以达到预期学习目的。

同志在2000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就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精当、适当和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还必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与觉悟得到较大提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全书——政治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学课堂教学全书——政治课堂教学(上、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思想政治课教学》(98——2002)

4.《政治课教学》(97——2002)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2002)

6.《政治教育》(98——2002)

7.《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02)

第11篇

文/李庆全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等问题。原有课程教学上侧重于知识灌输,没有很好地注重能力素质培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案例驱动式”、“研讨式”应用不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改革,在新的课程设计中,更加强调和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特点,需要更多的案例辅助课程教学,将案例教学、研讨和讲授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同时,我们针对“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问题,结合我们的做法经验,谈几点体会。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总体思路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为支撑“案例驱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取、编辑和整理案例素材,按照一定要求编辑案例库。总体来说,案例库建设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应该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方向,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知识结构情况。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要及时补充完善,保持动态更新。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

如何选取适宜、经典的案例,是案例库建设的基础,也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我们进行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案例的选取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针对性。案例的选取首先是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或专题,应该体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或专题中的知识体系选取案例,为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服务。

经典型。选取的案例要能够说明某一事件特点,并对该同类事件或过程具有代表性,不是偶发事件,能充分展示该事件的原理和过程,代表着某类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

准确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真实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具有严格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案例来源于社会实践之中,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等信息。

启发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对教学对象具有启发性,每一个案例都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示,有所收获,有益于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

完整性。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完整的情节、场景、过程等,要能够从案例中得出结论,特别是要体现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背景、过程、方法、手段、流程、环节等内容,唯此,才能很好地应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内容与要求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可以依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取一定数量的案例,并进行动态更新补充。在每一个教学案例编写中,分为案例正文和使用说明部分。

案例正文包括案例名称、摘要及

关键词 、正文和附件等内容。

案例名称。案例名称要体现案例事件的主旨性质和主要问题,以不带暗示性中性标题为宜。

摘要及

关键词 。摘要要对案例的背景、主题和主要信息进行高度概括,要反映出事件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同时,附以

关键词 ,便于检索使用。

案例正文。案例正文是对案例内容的客观描述,案例正文设计要体现教学要求和目标,要有相关背景介绍作为案例的铺垫,在内容逻辑关系的展开上,要包含问题线索,能够启发学生智慧和灵感。内容编排上,展开有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情境感强,情节生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处理实际问题的感受。这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注重对案例素材加工、提炼和修饰得当。

案例附件。案例附件是与案例相关的,需要补充的一些数据、图表、视频和备注材料等。

教学使用说明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涉及知识点、分析思路、教学实施建议、拓展与思考等内容。

教学目地与用途。主要介绍该案例教学中,应当使学生掌握的概念、知识理论,以及能力素质培养上要达到的目标。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素质目标上,要具体明确,要有针对性,不能笼统说明,要便于具体实施。教学用途要指出本案例适用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次和教学专题。

涉及知识点。说明该案例主要涉及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点,要具体明确,主要是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参考。

分析思路。依据该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课次设计计划,阐明本案例事件展开的逻辑线索,分析其中蕴藏的问题、矛盾点及其原因,要对主要问题作多种可能或多角度的分析讨论,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引导出本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分析思路要紧贴教学需要,应切合案例实际,层次清楚,完整深刻。

教学实施建议。要依据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和课次实施计划,对案例应用的时机、方法、组织形式、导引的课程内容等进行设计建议。教学实施建议,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符合案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

拓展与思考。根据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围绕案例的主题和蕴含的矛盾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拓展与思考问题,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通过该案例的研讨分析,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深化,以及思考和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系统分析。拓展与思考的设计,要难易适当、问题巧妙,耐人寻味,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拓展和深化。

第12篇

一、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理念先行,管理跟进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需要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深入,提高改革的效率,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1.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落实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理念的变化才能带来课堂的变化。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必需的学习材料让教师进行学习,实现教师理念的变革,变“要教师改”为“教师要改”;其次,利用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模仿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率;第三,允许教师进行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探索。

2.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逐步进行探索,包括学习标准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素材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效果的检测、课堂教学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需要学校、学科、学生等有效的智慧共享,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学科各位教师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作为学校来说,要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为教师、学科的实践与探索提供环境与教学条件的支持,包括提供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案。这些模式与方案还必须与学科、教师、学生相结合,既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方向,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放开教师的手脚,解除教师的“枷锁”,让广大教师一心一意地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有道是“大海出蛟龙”,只有为广大教师创造出课堂改革的环境,才能让教师们在课改的海洋中扬帆破浪。从学科组的角度来说,教师们共同研讨,相互取长补短,智慧共享,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体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让教师们品尝到自己的成果。从学生学习的管理来说,要让学生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可通过一系列的讲座、主题班会、学习制度、评价制度,从自律、他律等方面进行学习的保障。

二、学案的编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对于学案导学模式来说,学案的编写是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既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又能体现合作探究,还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下动手的自留地。

对于学案的编写,学校要从总体的角度提供指导性的模式,各种模式要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模式应该是指导性的,而不一定是指令性的“八股文”模板。

从学案内容的确定来说,需要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来进行讨论确立,然后由执笔教师进行学案的具体编写;从学案的制作过程来说,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细化、分解为学生学习的一个个目标,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利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学科资源,实现用教材学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学案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梯度,为高素质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来说,学案不是教材的搬家,而应是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学案的使用来说,学案也应该具有不同的形式,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等等,既要适合课堂教学需要也要适合学生课外学习使用,既要有小学案(课堂教学类)也要有大学案(学科课外研究性学习类)。

三、学生的学习指导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一路从小学走来,经历的大多是教师讲授型的课堂学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习惯于等待问题的结果。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需要一定的教育,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