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说课活动总结

说课活动总结

时间:2023-02-24 01:59:42

说课活动总结

第1篇

【案例】“圆的周长”课堂总结教学片断

课堂总结一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求圆的周长的公式:C=πd。

生2:求圆的周长也可以用公式“C=2πr”来计算。

生3:知道圆的周长,反过来也可以求圆的直径,公式是:d=C÷π。

……

课堂总结二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度过的?

师: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

生1:我们先复习了求一般图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

生2: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要看这个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边决定的。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的周长跟它的直径有关系,但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不知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猜想: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是不是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

……

【评析】

首先,从小的亦即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知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模糊、零散的,且不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就需要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这些模糊、零散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或演示,或语言表达,将之外显出来。在第二个教学片断里,教师在课末引导学生回忆过程,谈思路、谈方法,无疑正是促使学生做这样的经验抑或挫折的外显工作,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反思,提升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其次,从大的亦即“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的角度看,数学原本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知识的过程,数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对客观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的产生过程,回顾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过程,是在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让学生牢记数学知识点,那只是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结构中增加了几个“节点”而已;唯有让学生思考真正的数学问题,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让学生去全面把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总结过程中想到的思路、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将思想、策略、方法显性化,这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反思】

1.要在“序”化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总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总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诸多引语就是一种教师辅的梳理,例如:“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要在“说”中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中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总结二,孩子们不仅说着,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不停地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实际上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要在“评”中提升和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内隐性的特征,我们应该看到,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经验往往是粗浅的,不易被学生把握,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予以提炼,使其外显。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强化以及课堂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评价、提炼和总结,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条理化,进而固化为自身的经验。

第2篇

关键词:说课;教材;教法;教学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9-03

“说课”是一种集体教研活动,指教师在授课前讲解将如何实施某一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1],包括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理论依据等等,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程序设计等内容转化为“教学活动”前的一种预演。“说课”可使教师充分掌握教材内容,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说课”活动也逐渐被应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成为探索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手段。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本人总结参加说课比赛的经验,以正常人体解剖学第八章感觉器之第二节视器的教学为例,对“说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说“教材”

说“教材”是教师对所授知识的再熟悉过程,主要包括教材解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内容。说此部分内容时要求简洁明确,使听者对所讲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说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说明本次课内容与教材中其他内容的关系,确定本次课内容在教材中的整置和作用。要说明学生已经学习过哪些内容,可以做为本次课的理论基础;要说明本次课内容又与以后学习的哪部分内容有关联,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视器中“眼的血管”是前面第六章循环系统内容的延续,而“眼球外肌的运动”又与以后学习的第九章神经系统中支配眼球外肌运动的神经相关联。

2.对于重点内容和问题需要特别强调。说“教材”时不必对所有内容一一细述,只需强调重点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例如视器说课过程中要详细说明,重点是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其主要形态结构,难点是屈光系统的调节和眼球外肌的运动。教材的不足之处是插图均为黑白色,细微结构不易辨别,解决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彩色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结构。

3.合理利用图表,简化内容,清晰明了。教材中的内容不能一一细述,可以利用图表综合列出,同时注意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在视器说课过程中,关于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用一个简表(图1)表示,同时还用符号强调出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听者理解。

二、说“教法”

说“教法”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与之适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如讲解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教师自身素质来具体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视器教学共涉及了三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这三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讲解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特别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屈光系统的调节过程。演示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模型向学生展示眼球的组成及各部分间的位置关系,由于其直观明了,学生一看就懂,可谓事半功倍。问题教学法是根据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内容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讲解眼球壁各层结构前会问学生:“黄种人为什么是黑眼睛?这是眼球壁哪一部分的颜色?白眼球又是眼球壁哪一部分的颜色?”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做到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促进学生学习为主旨,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精挑细选,有的放矢,将多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之适应的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既包括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型、挂图等,又包括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视器教学选择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和模型。说课过程中,分别讲解这两种教学手段的具体使用情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较传统的板书和挂图而言,其容纳的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可直观地、多角度地观察结构,突出重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复杂的结构,同时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人体解剖学这样的形态科学来讲,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手段。说课过程中,要详细说明如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来讲解视器的相关结构。如通过一段简短的动画,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的眼球外肌收缩时,眼球会朝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使这部分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讲解的内容,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学生全部掌握。模型也是形态学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如眼球的模型可以让学生亲手触摸、观察并拆分,帮助学生掌握眼球的组成及各部分间的位置关系。

总之,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方法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是说对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一定要说清楚,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等。同时还要说清楚这样安排教学的依据。

1.导入新课。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2],如复习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视听导入法、时事导入法等等,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视器教学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讲解新课之前先询问学生:“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矫正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随后即可展开新课教学。因为近视是学生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要因时因地因学生而异。另外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不要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

2.新课教学。新课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提及的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与之适应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外,说课过程中还可以注意提及以下几点。(1)适当地联系生活或者临床。讲课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或临床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器的说课过程中会提及到,通过联系有人用眼睛吹气球来讲解泪器的组成及其结构,通过联系青光眼来讲解房水的循环途径。(2)适当地小结。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应该简短地小结一下,理顺条理,突出重点。小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但因以简单明了为主,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视器的说课过程中会提及到眼球壁内容的小结,使用的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歌诀:“纤维膜,包最外,角膜透明巩膜白;血管膜,夹中间,由前至后虹睫脉;视网膜,在最内,视部感光盲无奈。”(3)提供学习小窍门。一些学习的小技巧或者小窍门,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提高教学效果。如讲解调节瞳孔的肌肉时,告诉学生记忆口诀“交大附(副)小”,即根据谐音记忆由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孔扩大的瞳孔开大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孔缩小的瞳孔括约肌。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类的小窍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将以上各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新课的教学过程不再平铺直叙,而是跌宕起伏,时有亮点,说课过程中要提及其应用及具体使用情况。

3.归纳总结。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授课内容的归纳总结,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为目的。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一段视频进行总结,可以利用幻灯片进行总结,可以口头复述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等等,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选择,视器教学中选择的是通过板书进行总结。

说课过程中提及到板书总结的具体过程,即一边和学生一起回顾所讲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列出知识框架(见图2)。此种总结方式需提前设计好板书,板书的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要突出,排列要合理,条理要清晰。

4.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思考题的内容应涉及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最好与后续内容有所关联,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说课过程中要提及思考题的内容和出题依据。视器布置的思考题是“结合课堂上所讲视器的结构,分析保护眼睛的各项措施的原理”。此题几乎包含了视器中所有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联系到了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护好眼睛。

综上所述,“说课”作为一种设计教学活动的新手段,可以使教师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和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课”必将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3]。

参考文献:

[1]蒋鹤生,计惠民.教师说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60-61.

第3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说课 改进措施

近些年来,技工院校对说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说课这种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促使技工院校教师进行创新和探索,供同行和专家参考与交流。因此,说课已成为技工院校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常用方式,也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交流和评比的主要手段。山东每年都举行市级和省级技工院校教师说课比赛,说课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与成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说课、教学能手,亮点频出,说课活动在各个技工类院校已日渐普及,表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就广大技工院校教师而言,在各种说课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亟须改进与提高。本文仅就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予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技工院校教师说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细节决定成败,就技工院校教师说课而言,可以从技术层面对教师说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

1.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不高

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包括穿着打扮、行为礼仪、口语表达能力等。许多年轻教师或新教师在参与说课时存在不穿职业装、穿着随意,甚至一部分教师穿着打扮极不规范,过于暴露、花哨,很难将其形象与“教师”这一职业联系起来。在说课过程中,部分教师的点头、鞠躬、行走、站立等基本礼仪都不规范,充分说明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态这个问题或缺乏礼仪训练。在说课过程中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语速过快、过慢,声音过高或过低、口头语和废话太多,语言表达缺乏抑扬顿挫等问题。课件页面间的衔接与转换缺乏过渡语设计,总给人以停顿和卡滞感。说课过程中缺乏个人风格,羞于表达,缺乏激情。讲课要有激情,老师就像一个演员,讲台上是一种性格,生活中是一种性格。要注意学生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一看学生或评委的神情不对或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要赶紧变化,包括手势和肢体语言的改变。部分职业教师还缺乏专业自信,职业院校的教师,至少要掌握一种主流、先进、前沿的技术,可以成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本钱,教师如果肚子里有货,学生就信服你,如果肚子里没货,教师就会在讲台上发抖。部分教师责任心缺失,有些老师因说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而从头到尾都是通读说课稿,或眼看电脑,连头都不抬一下,对说课对象和自己都极其不负责任。

2.对说课过程的总体把握不足

对说课过程的总体把握包括时间空间的把握、说课对象的把握等。一般的说课教研交流时间都会控制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而许多教师总会在10分钟左右或25分钟左右结束,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说课稿准备得太简单或太复杂,少于900字或多于2000字而导致说课时长不准。说课稿应紧扣主题,应学会删繁就简,前后要连贯紧凑,不说与本课题无关的话。时间、空间把握不准,就是课时设计和教学场景空间因为未经实际检验而存在明显失准,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专家往往一看说课教师的课时设计,就能判断出说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课时实施性(可操作性)是否合理,部分老师将三节课的内容放到一节课的时长内完成,或反其道而行之,即使说课内容再丰富,课件制作水平再高,语言表达再流畅也无法弥补这一致命不足,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说课教师最容易犯而不自知的错误。

3.PPT课件的制作水平有限

在技工院校组织的说课交流活动中,PPT课件几乎成为必备武器,但课件制作水平确实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课件背景的选择上看,不是色彩偏深偏暗给人一种压抑感,就是色彩偏淡、偏亮晃人眼。背景图片和模板存在互相拷贝而趋于雷同的情况,图片处理简单到许多背景图片上还有别人的静态或动态LOGO,说轻了,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说重了是道德问题,希望教师们特别注意,课说的再好,水平再高,道德不行等于零。特别是年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遵守学术道德,杜绝网络下载,尊重知识产权。课件中的图片数量偏多或飞出、飞入等动态效果的设置导致的眼花缭乱,让观看者感到无所适从。而有的课件从头至尾没有一张图片,只是文字大量的堆积与罗列,单调而乏味。教师制作的课件中,视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存在着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不够专业、甚至导致逻辑错乱和常识性穿帮与失误的问题。视频展示手段也太过单一,许多老师都是只进行了简单的超链接处理,从而导致视频界面复杂,极不美观,操作不便,甚至经常出现说课过程中视频无法播放等失误。

4.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欠缺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的匹配、电子教鞭的应用、音响设备的灵活应用等等。在技工院校组织的说课活动中,由于大多数老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或者年纪偏大的老教师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缺乏应用与演练,经常会出现无法连接投影仪和随机设置多媒体设备等问题,许多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电子教鞭、蓝牙无线遥控器、无线麦克风、无线鼠标、视频实物展台等新型教学设备。说课过程中,在视频播放环节,总会出现音响声音过大、过小甚至没有声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老师们在说课以前对以上环节考虑不周,存在参数设置错误的情况并缺乏专项技能的培训与练习。

5.说课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

(1)存在技工院校教师说课与普教教师说课内容、方法、手段雷同等不足,说课流程甚至有点八股,缺乏新意。

(2)说课结束后的评课环节重视不够。说课的目的在于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然而恰恰在评课这个重点、亮点环节,院校组织落实的往往并不到位,存在重听轻评、听而不评,敷衍了事等组织不力问题,往往使说课活动流于形式,草草收场。

二、改进措施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提高和改进措施。

第一,技工院校教师应该注意加强自身教学素养的完善和礼仪等相关知识的获取。充分利用相机、手机等视频拍摄功能进行说课自拍参照练习。

第二,教师应该将说课活动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说课时间和空间设计的有效性,反复地修改说课设计,让说课本身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只有优秀的课堂及课程才能托举出优秀的说课过程。

第三,应该加大技工院校教师教学PPT课件的制作技能培训力度,让系部中的教学骨干起到传、帮、带的良好作用。教师自身也要多向计算机或课件制作水平较高的老师请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第四,多组织听课、说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的说课创新,尤其是原创。特别要在活动结尾专门设置专家和老教师评课环节,采用全面点评、问题点评、比较点评、借鉴点评、感受点评、归纳与提升点评等方法进行总结和提高,以期引起共鸣,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活动中受益。

第4篇

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构建口语交际模式的阅读课。经过探讨,我总结了以说为主线的模式:预习自说──朗读仿说──讨论互说──总结评说。

1.预习自说。阅读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提供了交流学情空间,拓展新知。应让学生自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难。

2.朗读仿说。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训练任何一种语言能力都离不开读,特别是“对话”可让学生自选角色朗读,读中感悟真情。通过模仿表演反复训练,自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互说。阅读是一种个性色彩极强的活动,通过对课文感知,学生有了“第一印象”,教师放手让学生解疑问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创造乐说、会说、能说的氛围。

4.总结评说。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探究,课文朗读,习题训练等都要指导小结评说。让学生在分析、梳理、归纳的思维训练中培养口语表达的具体性,严密性,提高表达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实现同学间的信息沟通与启迪。

这一教学模式把阅读和听说融为一体,学生说中感知课文,说中感悟课文,读中积累语言,说中品析课文,真正学会语言。

二、开展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动手、观察、体验、想象、创新。开展活动,能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1.引导“玩”中说。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才得以孕育、诞生。如《踩气球真有趣》活动课,让学生在草地围圈而坐,蓝天白云,绿树草地,鸟鸣蝉叫,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的境界里,进入最佳氛围,学生互相追逐,出现许多不同的有趣场面。这时引导学生自主看说,选择观察对象,摄取说的素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评语言,评内容,评仪态)。这种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

2.引导“做”中说。凡学生自己经历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如《比比谁的手巧》活动课,课前让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小作品,做做说说;课中介绍作品,互相评说;课后开展销会,产品推销,创设交际过程。

3.引导“议”中说。教师根据训练要求,设计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如上《我心中的老师》口语交际课,可设计:①创设情境,激发说趣;②老师示范,提出要求;③小组讨论,相互介绍;④相互采访,自由评议。

三、关注社会,寻找口语交际的源头

生活是口语训练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说”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冲,观察表达。如开展“爱”的系列口语交际活动可作如下设计:

系列一:《爱我家庭,从真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汇报评说,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系列二:设计《爱我校园,从小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做好事为材料进行练说,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课前开展“我们的校园我们爱”的活动,课中分小组汇报交流自己所见所闻。同时在别人说话中参与评价,最后去采访做好事的同学。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情感的教育活动。

系列三:开展“爱我环境,从近做起”调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环境的污染情况,明确环保重要性。

课前阅读有关环境知识书报,使学生心有环境。并按水源、空气、居民小区三方面调查记录。课中以水源为例,明确说话要求,先说污染,再说危害,最后说想法,同桌互说,巩固要求。然后分组自由讨论“空气”和“居民小区”的情况。课后延伸,进行跟踪调查,做“环保小卫士”,评选“环保小卫士”。这样让学生调查社会、多角度观察,学生纷纷把改造家乡环境的想法说出来。

四、展开想象,拓展口语交际的视野

第5篇

在《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把“语文活动课”定义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1]简单地说,初中语文活动课就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社会实践课程,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现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等方式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新的语文能力和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的一门实践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可以明显区别出语文活动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的差异。传统的语文活动课堂是以语文教材为着眼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本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师所采用的也大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实践知识的不足。另外传统语文教材具有很大的有限性,缺乏一定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地与现实接轨。新型的初中语文活动课程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与传统语文课堂相辅相成,构成了语文课的整体。初中语文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科学性等特点,它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整体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语文活动课的现状分析

由于初中语文活动课兴起时间较短,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不足,一些学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为语文学科性质的混淆、教师过度夸大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以及教学组织的滞后性。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混淆

语文教育界曾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了大讨论,呼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程。通过长期探索,传统的语文课程在其形式上发生明显转变,但性质混淆的误区仍在初中语文活动课堂中存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性质的理解不到位,如对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性质产生了混淆,把语文活动课上成了“地理课”、“历史课”、“音乐课”等课程,使得语文活动课完全走了样,变成了一锅“大杂烩”,正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为例,一些语文教师在活动课中大谈社会热点与政治要闻,学生们也激情澎湃,讨论得热火朝天,不断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节语文活动课堂上学生虽然完全融入了课堂讨论中,教师对教学结果也甚是满意,一次语文活动课看似完美结束。但由于教师在活动课程中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味地阐述政治观点,脱离了语文活动主题,未能使语文活动课程发挥应有作用。

(二)教师过度夸大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语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有目的地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虽强调学生的主体但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一些语文教师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导致在具体的语文活动课程中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把课堂全权交由学生负责。然而过度放权于学生,必然会使活动课堂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甚至有些教师直接把语文活动课定义为是学生的课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敷衍了事,不经思索,直接照抄网络上一些资源或者随意得出一些结论,看似有理有据,其实华而不实。一节语文活动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学到具体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更不用说达到语文活动课所要求的具体标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挫,不能顺利进行,出现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紧张感强烈,缺乏自信等其他问题。”[2]“学困生”是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具体活动课程上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这一基本问题往往得不到教师应有的注意,致使一些学生游离于语文活动课堂边缘。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安排过程中会过于偏爱一些优秀生,对“学困生”则没有投入应有的关注。对于“学困生”而言没有参与感,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在教师的忽视下逐渐地远离语文活动课堂。

(三)教学组织的落后性

长久以来,传统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种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教学质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语文活动课虽然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但在具体的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语文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照本宣科,毫无创新意识,使得原本充满活力的语文实践课程,受到教学组织的限制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教科书式的宣讲与解读,与传统的语文课堂并没有具体的差别,完全背离了语文活动课程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对应策略

如何进行语文活动课程的教W设计,从根本方面改变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的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对教师而言,需要制定长期的语文活动教学计划。语文活动课程并不是语文教师自主发挥的课程,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教学设计和准备,不能以教师的突发奇想和随意的一个主题就开始了一次语文活动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语文教师可以就几个方面的大问题来进行一个学期的总体的设计,可以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设计好主题,再不断层层递进。例如从听、说、读、写的四个方面确定一个大的总体的目标,再从总体目标中划分出阶段目标,明确好每一次的语文活动课程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哪一方面的培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预设和设计,不求面面俱到,但就具体的问题要研究透彻,不能是大范围、大面积的撒网。经过长期坚持,在期末语文活动课程进行总结时,会发现在语文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不断提高与进步,并且学生的探究、创新以及合作的意识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得到发展。

(二)尊重W生差异,开设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课程

语文教师要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做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对学生进行活动安排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接受能力,尽可能地挖掘每位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在活动课程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展现自我,才会对课堂产生兴趣;语文活动课程也能发挥它的实质作用,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完善自我。

语文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探究精神为主的实践课程,那么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艾里克森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可以得知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较为成熟,能够比较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他们渴望自主,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社会的认可。那么语文教师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征,而不以超出他们理解范围外的知识为主题进行探究,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有所收获。例如以“诗歌与古典音乐”为主题,首先音乐是学生所钟爱的,这个主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在具体的活动课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音乐和诗歌之间的联系,不要有所偏颇。

(三)完善语文活动课的组织

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要让全部的学生参与其中,做到在参与中学习、提高,而不是面对少部分优秀的学生。二要改变学生长久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要积极进行组织和设计,这可以采用我们在传统语文课堂上运用的小组交流法。第一步,小组成员之间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工,每个人完成不同资料的搜集。第二步,小组的成员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善,小组内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既锻炼每个学生的“说”的能力,也让其有机会展示自我。第三步,进行班级内的交流,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对自己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让不同小组对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评判,说出自己的理由。第四步,教师对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进行学习或评判,并对学生小组的结果进行整合,这样就体现了公平性,教师参与其中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五步,让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对这次的语文活动课结果进行总结,对疑问以及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地总结完善,力求做到完美。第六步,教师的总结与反思,语文教师在活动课结束后,要写一份课后反思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这样既可以挖掘学生的特长,也可以快速地熟悉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课程中会有所帮助。

另外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大体上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范围,语文活动课程要密切联系语文学科。就如前面所讲语文活动课程要把握好语文的性质,不能跑偏变成其他学科的活动课程。但是活动课程的安排也不能受到语文教材的限制和束缚,可以结合已有的教材,但是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不同的方面扩宽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

总之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也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与技能,扩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和提高学生文学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探索实践,语文活动课才会更加的完备成熟,为传统的语文课堂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第6篇

摘 要 本文是对组织教师参加说课活动的思考,说课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要努力提高说课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说课活动;教师能力

时下,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说课活动经常开展。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技术课程不同层次的说课活动也经常组织,我在组织我们技术组参加技术课程说课活动中深受启发,这里围绕说课活动的组织谈点体会。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内阐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简单的说说课就是要说明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我认为说课可以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课前说课侧重点在设想,根据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准备,主要是理论思考,不一定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主要说课环节和设计意图,由于没有课堂实践,是一种理论探讨;课后说课侧重点在说教学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完善,促进今后类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主要环节和设计意图,还要增加课堂实效说明和进行课后反思,由于是经过了课堂教学实践,是经验的总结和活动的思考。我在组织教师参与说课活动时首先是要明确参与的说课活动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只有知道了活动组织方面的意图后才能去有效的进行说课准备。

2011年我们技术组组织由青年信息技术教师刘睿智老师参加了常德市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活动,获得竞赛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我们组织青年信息技术教师杨美芳老师参加常德市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获得竞赛一等奖,后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在比赛现场说课,获得竞赛特等奖;2013年5月我们再次组织通用技术教师杨兴荣老师参加了常德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说课活动,获得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并被确定代表常德市参加本年度的湖南省通用技术教学比武活动。三年时间,我们每一次的说课活动组织都是一次成功的系列教研实践,说课活动的组织参与很好的促进了我们技术组的教学教研的开展,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说课活动的组织过程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从事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其能力要求有它的特点,既要有能跟上技术时展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要具有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要能组织基本的教学活动。然而实际上,技术课程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在其它两个方面就是弱项。因此组织参加说课活动就能在这两方面得到促进,要说好课,就要认真思考如何上好课。我们的每堂说课准备都是在教师上课-说课-上课的反复活动中逐步成熟的,每上一次就进行一次讨论,每说一次再进行一次讨论,无论是课堂形象、语言表现、教学环节、教学任务、知识精准都是研究提高的内容。我们的教师就这样慢慢成熟,从而有了好的竞赛成果。

说课活动的组织是学科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单打独斗的情况比较明显,即使是有机会参加对外学科竞赛活动,也是个别教师一个人去努力,就成了为竞赛而竞赛的活动,没有发挥竞赛对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我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就要求教师都要参与到个别参赛教师的活动准备过程中来,发挥团队集体的智慧,既帮助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可以说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信息智慧的结晶。现在只要有一位教师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技术组的教师都会自觉的参与活动的组织准备,我们技术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说课活动的组织开展要进一步走向深入。要真正的通过说课活动的开展,促进技术课程的发展,要努力研讨说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为说课而说课,要开展说课活动竞赛的前后延展,要评价参与说课活动单位的赛前组织,我们每次准备说课活动时,都要请相关的教研专业人员对我们的组织准备进行指导。还要跟进说课单位的赛后促进,形成说课活动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说课活动在中学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在形式上要努力创新,要组织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活动,通过活动的对比研讨,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将发挥很好的作用。能很好的培养教师主动思考教学改革,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素质,教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说课活动平台,不断提高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形成技术课程的学科特色,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成长。

第7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词语,学习“途、旅”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澎湃”“蕴藏”“储藏”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4.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悟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和孟老师一起初步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这节课由沈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继续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生:齐读课题。)

2.不知道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词语掌握的怎么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朋友。(复习词语)

3.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那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 浩瀚的海洋,奇异的世界,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海洋深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声音呢?(生:汇报)

二、看生物

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它们的活动更有趣,让我们一起去海底探秘吧!

1.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课,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给你印象最深的动物是什么?谁来和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

预设:

(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①海参是怎样活动的?(生:靠肌肉伸缩爬行)师做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伸缩”。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生:毛毛虫、蚯蚓、蜗牛等)

②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呢?(生: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只能前进四米)我们走四米(生:一块黑板长)只需几秒钟,它却要花整整一个小时,可真够慢的。

③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速度慢读出来?生生互评

(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①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生: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生: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梭子鱼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这种说明方法是?(生:作比较)能有几千米是什么说明方法?(生:列数字)

②指导朗读:同样一小时的时间,梭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几万倍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梭子鱼游得速度快读出来吗?(找3名同学读这句话)说说他读的怎么样?

(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呢?(生:突然向前方喷水)什么叫反推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能有一两句话来补充说明一下乌贼和章鱼的活动特点?

材料:乌贼和章鱼在水里活动时,经过身体侧面的孔和前面的特别漏斗,把水吸入腮腔,然后通过漏斗用力把水压出体外!就得到反向的推力!使它们能推动身体游走了。

你能来表演一下吗?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

②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接着谁再来接着汇报?

(4)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生:贴)

②指导朗读: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轮船航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谁来读?

(5)

学习生字:大家来看看这个生字,谁认识?

“途”:开火车读,齐读,说说它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演示笔顺)师板书生书空,请同学们在本上描红这个字。

“旅”:齐读字音,说说它是什么结构?观察一下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老师板书学生书空,请学生在本上描红这个字

孩子们谁能继续来介绍你感兴趣的动物

(6)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在漆黑的深海里,有一闪一闪的亮光,那就是——深水鱼。这儿把什么比作什么呢?这又是什么说明方法?(生:打比方)

师:在一片漆黑中,深水鱼如点点星光,十分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奇妙的海底世界吧,播放视频。

3.请同学们端起书来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一自然段。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畅游在浩瀚的海底世界里,真是身心舒畅。

4.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这一自然段,这次要大家边读边思考: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生: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总领全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分别来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这样的段落结构就是先(生:总起)后(生:分述)也就是总分的结构特点。

过渡: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海洋植物和矿产有什么特点?

5. 汇报:你对文中的海底植物有哪些了解?差异很大?具体说一说

海底植物的差异大体现在哪里?(生: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生:颜色多,有褐色、有紫色、有红色)

(生:以海藻为例,小的肉眼看不见,大的长达几百米,而且有“八千多种”可以想象形态的多种多样。)

用一两句话说一下你搜集到关于海洋植物的资料(生汇报)

师: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差异就不再举例了。

三、知矿产

过渡:谁来继续汇报?(生:海底的动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矿产也多)

1.从“富含”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生:海底的矿产多)

生1:矿产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师:这些矿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

生2:海底的地形也是很复杂的,有山峰,有峡谷,真是奇妙!

师;也许还有什么地形呢?(生:森林、草原……)

2、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内容就读哪一段。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师:正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所以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又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地形也复杂多变,所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也就是说,海底世界景象的奇异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要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2、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遨游的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那里是那么的神奇与富饶。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作者以一个疑问句引出课文,随后围绕动物的声音、活动、海底植物、矿产、地形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结全文: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与课文开头照应,是对第一自然段的回答。这样的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清晰明了,引入思考,这就是: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延伸: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这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大海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这座宝库就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发。今天我们努力学习本来;明天我们就向大海进发。

五、板书设计

声音---窃窃私语

动物---多种多样        景色奇异

23.海底世界      植物----种类繁多       物产丰富

第8篇

二、观察比较,主动发现自然规律。要相信学生的眼睛是最好的放大镜,放手观察比较,学生通过观察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上《水力和风力》这篇自然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

风车、水轮机转动的样子,给学生一个观察的“动”感空间。接着让学生自己比较它们转动的的不同与相同,使学生在观察之后有一个充分的比较过程。我从学生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中逐步的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索。由于在探索前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后面学习和理解风力和水力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三、实验论证,自觉揭示自然规律。“手巧才能心灵。”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课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应把常识课中关于“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告诉学生,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四、想象分析,积极琢磨自然规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的也是神秘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自然,让想象在自然课中“动”起来,学生在想象中学自然。

在探究《空气的存在》这堂课中,我先举起一个空烧杯,杯口向下竖直按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想:“水会进入杯内吗?”然后让一名学生用手摸杯子的内部,学生检测后说:“是干的。质疑,为什么把杯子放在水里杯子内会没有水呢?接着指示学生观察:有汽泡冒出。水进不了杯子内部,那说明什么呢?这一问,学生们就来劲了,纷纷猜测起来,都说那杯子里肯定有东西。可是那是什么呢?学生的想象这时候通通调动起来,我就把握时机,揭示课题让学生主动地去琢磨空气存在的自然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五、实践操作,勇于探究自然规律。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栽培、饲养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还要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勇于探究,使自然课在实践操作中“动”起来。

像刚才在前面提到的<<水力和风力>>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自己制作风车,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到操场上去放风车,探索风力是如何使风车转动的,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了风力的力量,也感知到了自然课的乐趣,乐在自然中。

5、推理综合,及时总结规律。在自然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了解自然现象,还要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教师要从推理的方法入手,逐渐指导学生通过现象推理和总结出自然规律。

在三年级教学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这篇课文中,就可以采用填写实验报告来总结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方式,如:

实验课题: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小结:

第9篇

一、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不仅作为教师讲授新课的铺垫,即为进入新课学习提供背景,还应具有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导入时,我们可以采用具有形象直观、典型特征鲜明、外观奇特的形象资料,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迁移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思维。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力。

由于《找规律》这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所以在导入时设计了两个游戏:①如果用两个手指夹一支笔,一只手可以夹多少支笔,让学生初步感知笔要比手指少1;②叫四个男生四个女生站到讲台上,然后间隔排列,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排,看男生和女生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再要求两端都是男生,而又要间隔排列,让学生想办法,学生想到的是可以减少一个女生,或者增加一个男生,再观察男生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感知规律,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求知欲。

二、内容讲解

教材内容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是一节课的核心。我们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和环节时,不仅需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力求将知识“讲活”,还要借助于直观、想象的教学手段及教具,呈现具体、形象的知识本体。

在讲解本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寻找规律,我用两种颜色的磁铁在黑板上间隔排列,增加或减少其中一种磁铁的数量以寻找规律。

三、组织课堂活动

1.阅读与归纳

因为阅读应该和技能联系起来,所以应该和归纳相结合。经过学生的观察,学生发现了情景图上所存在的一些规律。并归纳如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事物;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事物。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两端的事物与中间的事物间存在什么规律?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如下:处于两端的事物比中间的事物要多1,反过来,处于中间的事物比两端的事物要少1。(其中在学生讨论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2.置疑与解析

教师的置疑应该和学生的解析结合起来。在观察“夹子和手帕”图片时,要求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对于这堂课,我先出示了部分手帕图,要求学生观察,图上一块手帕用了几个夹子?两块手帕呢?3块、4块……9块呢?(同桌互相说),然后置疑学生: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要求学生讨论解答。而在 “蘑菇和兔子”的有规律的排列的图片中,我先提出问题: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要求学生去寻找规律,自己解决,最后一起分析讨论。

3.质疑与解疑

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不要解答,要很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产生驱动力,要驱使学生去学习,去寻找答案,自己去解疑。在学生基本能够找到规律,并能通过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后,我就出示了“篱笆和木桩”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找其中的规律,并说一说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然后要求学生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自己摆一摆,使得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规律,并请一个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上台演示。

4.分析与讨论

往往要学生分析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者同学之间讨论等等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认知,都可以提供参考,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学,互进。

在给了教材上的情境图以后,我让学生讨论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并探寻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然后让学生交流:A、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事物?B、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

5.换位思考

假如当时是你,你该怎么办,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体验感知的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对一个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维和认识时,方法和技能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当揭示了规律以后,我出示了 “锯木头”的情境图,我就问学生,假如这个人是你,你在锯木头,现在要你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所以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们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应设计出一种或几种方法,如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演绎等,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具体指导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后,产生自己的结论和认识。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因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通常是对一节课所授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进行线条式的梳理,以使学生在已经学习和认知的基础上,理清头绪,把握重点。

在小结的这个环节上,吸引学生的参与,实际也是对他们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一种训练。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的能力,学习的水平,通过积极的引导,将小结的这个环节交由学生完成。使他们既重现和复习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训练的机会。所以,我把课堂总结放手给学生去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说说遇到过的实际情景。(比如教室里的课桌椅,某组有规律坐着的学生,校园里的树等等)。

五、课堂练习或作业

课堂练习或作业,既是教师随堂或课后检测、评估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实践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第10篇

教研工作会议主持词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两家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暨校本教研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我们全场教师外还有教师学校小学部的各位专家,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两家子小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5年的探索,5年的思考,5年的实践,两小人用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执着追求,冲破最初的迷惘与困惑,逐渐走向成熟,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感到了一丝欣喜,收获了一点成绩,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今天我们在这里展示5年来的教研成果。并以此活动,再次深化一种认识,强化一种理念,促进一个提高。

今天大会的议程有五项内容:

一、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

二、 两位教师对两节课堂教学进行评析

三、 英语、综合实践、校本三个学科的说课展示

四、 教学校长业务讲座

五、 大会总结

研究课堂、攻坚课堂、决战课堂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业务能力的最终体现,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先来看由小大洼小学李铁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课《可能性》。

(数学课堂教学)

李老师的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精心的设计再现了一节高效的数学教学,感谢李老师的精彩教学。下面为我们做展示的是马家小学赵丽娟老师,她所讲授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课《最后一头战象》。

(语文课堂教学)

如果说李老师的数学课是高效的,那么我想用感性这一词来形容赵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动物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是那样的深刻,令人感动。赵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评析,首先请王淑芳老师对这节数学课进行评课。

(评课:数学)

感谢王老师对这节课深入透彻的评析,下面请中心小学教学主任郎益杰对赵老师所执教的语文课进行评析。

(评课:语文)

感谢郎主任对这节课深入浅出的评析,两位老师运用简练的语言,有理有据的对两节课堂教学进行了评析,让我们豁然开朗,受益非浅。尤其是王老师的评课,让我忽然想起吴主任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的评课不但提出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我上台时正好看到了吴主任在座,就临时加了这样一段话。)而我想说,我们教师,就是在遗憾中不断的追求完美,而这种追求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提高的过程。

如果说讲课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再现,那么说课绝对是教师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说课做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做为岗位大练兵的一种形式,我们也不断强化教师的说课能力,今天,将有三位教师在英语、综合实践、校本三个学科领域以说课的形式来展现他们崭新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为我们进行说课展示的是中心小学王鹏山老师,他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英语Unit3 He Likes Sports. Lesson 14.

(英语说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主题的确立到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请听宋晓光老师以〈花卉与生活〉这一主题为例,所进行的说课。

(综合实践说课)

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诵读经典诗文是我校校本课程的核心宗旨,校本课程,这一课改下的新课程该如何讲解,让我们来听听中心小学赵金丽老师的说课〈枫桥夜泊〉。

(校本说课)

三节精彩的说课充分展示了三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下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所赋予课堂的新的活力。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论的学习,专业的引领,赵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新课改下的语文精读教学。那么语文课中的略读课文应该怎样讲呢,让我们一起聆听冯校长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业务讲座《略读课文该怎样教》。

(讲座)

冯校长的讲座让我们对语文课堂的略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相信大家一定受益非浅。让我们以掌声感谢冯校长的透彻讲解。

接下来,请张校长为我们做大会总结

(大会总结)

第11篇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19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把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让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总结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方案。

2、依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协助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好子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参加课题实验课听课评课,并写好感受上传到博客中。

三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丰富博客内容。

(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市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5)认真准备课题实验课。

五月份:

(1)做好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2)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个人博客。

六月份:

(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第12篇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学生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教师来说,上作文课更是一大挑战。听了四年级一位傅老师的一堂作文研讨课,感受很多。对于傅老师的课,我觉得傅老师是我听课以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这只“螃蟹”还吃得有滋有味。

这只“螃蟹”如何下手?正如作文教学的第一难:如何定课题?经过三易其稿,才决定结合四年级课文《拾穗》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继续延伸到作文中来,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通过“咬耳朵”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观察、交流并练笔。万事开头难,傅老师通过故事导入,引出了“咬耳朵”的来历。让学生明白了本次活动的规则,这个环节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看课题《咬耳朵》,就会知道接下去要怎么做,课题的选择对于作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本节课在课题选择上,能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落实课标的要求,目标明确才能训练到位。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螃蟹好吃,但如何才能吃出它的精髓?这正如作文教学的第二难点:如何做有效的课中指导?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作文有什么方法?其实只要多看书、勤动笔,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但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做到有效的指导,就会使他们的作文能力提高很快。因此,中高年级的老师,都会为此而感到头痛:你说指导吧,说得太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就千人一面;说得太少了,学生又无从下笔,特别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更是无话可说。傅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咬耳朵”的游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并指导他们说出自己在活动时的心情、想法,然后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由句子的练笔再到段的练笔,化难为易,学生在写作时便下笔如有神了。我想,对于作文的指导,必须先有精心的设计铺路,结合作文的主题,或活动中观察体验,或问题引导思维的碰撞,或音乐感染情绪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验丰富了,内容也丰富了。再者要有精彩的语言引导。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可以适时地表扬并板书下来,引导修改,学生的当堂练笔更需要老师的火眼金睛去发现亮点,挖掘放大。

吃完了螃蟹,这一桌的残局该如何收拾?正如作文教学的第三难:如何收尾?一堂课接近尾声,教师此时怎样做才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我想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会总结活动,升华主题;有的会让学生谈感受、收获……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子过河,找到最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总会迎难而上,在这条路上,边走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