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用设计理念

通用设计理念

时间:2022-03-09 17:06:21

通用设计理念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1

关键词:通用设计 人机工程学 绿色设计 以人为本

检 索:.cn

对于设计实质的解释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简单的阐述是:设计就是解决问题。那么,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应该是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思考的内容。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枯竭,社会老龄化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具有时代责任感的设计师们也通过思考和设计实践,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例如,针对残障人、老年人等,设计师们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理念,之后又发展为通用设计理念。通用设计理念,无关种族、性别,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同时,应用通用设计理念,可以弥补人机工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实现绿色设计的原则。因此,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通用设计原则的优势,并应用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通用设计理念的当代价值。

一、通用设计理念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一)通用设计的起源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二战后残疾人口的骤增。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中老年人和残疾人数量迅速的增加。与此同时,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也被重视起来。20世纪50年代的无障碍设计运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并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各种立法,逐渐确认残疾人的各种社会权益,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权力和不受歧视,并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在公共设施、电信和交通运输方面也规定应为残疾人士提供必要的考虑。随着1990年OXO公司推出“好握”概念系列厨房用具(图1)及一系列优秀的适合行动不便人士使用的产品之后,商界开始意识到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这也大大促进了通用设计理念的发展以及在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自此,通用设计理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起来。

(二)通用设计的发展概况

“通用设计”一词由美国设计师罗纳德・麦斯(Ronald L.Mace)提出并在1987年开始大量使用。他对通用设计的描述为:“通用设计不是一项新的学科或风格,或是有独到之处。它需要的只是对需求及市场的认知,以及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让我们设计及生产的每件物品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个人使用。”经过近10年左右的发展,1997年由通用设计倡议者所提出,适用于环境、产品和交通工具设计之用的通用设计七项原则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同。这七项设计原则分别是:公平使用原则、灵活使用原则、容许错误原则、低体力上的付出原则、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原则。

通过对通用设计概念起源于发展概况的考察与分析,得知通用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最典型的体现。同时,大量设计实践也证明,通用设计理念已经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众多设计领域,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优秀产品的意义并不在于提出新的产品功能或者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产品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舒适、省力,完全符合了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将通用设计理念应用在产品设计过程之中,并将通用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绿色设计概念结合,可以切实实现人机工程学中将“人”作为系统主体的设计要求;更加有效的实现绿色设计提倡的“3R”原则,从而达到更好的满足使用者需求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

二、通用设计的优势

(一)通用设计弥补了人机工程学在设计应用中的不足

通用设计理念强调设计的广泛适用性,即大多数人可以使用的理念,提出了“考虑多数人”的设计原则。因此将通用设计的七大原则作为指导,可以具体考量设计中人的因素。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这个“人-机-环境”的整体人机系统中,存在几种相互关系,其中的“人与机械关系”和“人与环的关系”,都涉及人的问题。从人机工程学发展过程得出,人机学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已经从机器为主转移到机器适合于人,因此,如何让机器适合于人的使用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主要问题,而通用设计的七项原则恰恰可以帮助寻找设计中人的因素。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看,在课桌椅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设计问题包括课桌桌面的离地高度、桌面尺寸、桌面倾角、椅子的座面高度、座面的尺寸和椅背的倾角等等问题,而这些设计问题都已经被提出并根据人体测量方法给出了相应参考数据。利用这种测量人体尺寸,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是人机工程学应用于产品设计的一般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产品的标准化设计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器适合于人”的要求,但是,如果仅仅使用“标准人”的测量数据来制作课桌椅,还远远达不到适合于多数人的要求,这也是人机工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欠缺所在。

如果应用通用设计七项原则,我们可以从产品的使用公平性、产品的易用性、是否省力等方面对方案进行有效的补充,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满足更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例如:同一款有轮子的座椅,一个健全人可以轻松的扶住座椅的扶手以固定座椅并坐到椅面上。但是对于一个非健全人(如失去单臂或双臂)或者是老年人(上肢力量较弱的使用者)来说,坐下的过程中就会顾虑椅子移动(或转动)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仅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来设计时很难发现。因为从人机角度,这把有轮子的椅子已经适合了95%(甚至更高)的人的身体尺寸,并且满足了人坐姿时的生理要求。然而,这样的设计却忽略了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全过程中的需求,上面的这个问题,用通用设计的“公平使用原则”就很容易发现,进而解决问题。所以,通用设计理念特别强调人的因素,注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是对人机工学的有益的补充,真正实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

(二)通用设计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设计概念的推广

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产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概念是人们对于现代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提出了“3R”设计原则,即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再利用和再生循环。绿色设计将会给人们提供更宜人的绿色产品,这不仅让消费者受益,同时也能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贯彻在设计全过程中。

应用通用设计原则,同一产品可广泛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从客观上就起到了降低能源消耗的问题,同时更加容易实现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大大促进绿色设计概念的推广。

如果一款鼠标被设计为左右对称的造型,无论是惯用右手还是惯用左手的人,都可以正常使用,即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这也是遵从了通用设计的“公平使用”原则的,客观上这也会减少生产成本和材料的消耗。同时,只使用同一套模具,也更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所体现出的经济效益特征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生产和回收再利用成本。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公司近期在中国上市的几款车型中就明显反映了这一点。大众汽车旗下的迈腾、速腾、宝来、高尔夫车型,在同一时期基本都采用了相似的发动机、底盘部件,这些通用部件的采用,保证了大众产品的品质稳定性,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大众公司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维修成本和保养成本。

三、通用设计理念的当代价值

从20世纪初开始,设计界就提出了通用设计、绿色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等设计理念。虽然这些概念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都不相同,但都关注了大多数人,关注了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

然而,观察国内产品设计发展潮流,这种考虑大多数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设计师往往追求产品的个性表现。当一个产品被确定生产后,会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实现方案本身。但是,市场的需要变化很快,以消费为目的设计的产品不耐久。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产品,只满足小部分使用者甚至是特定使用者的需求,仅仅为了表达个性,追求产品的差异性,那么,设计物作为资源的消耗载体,势必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浪费。

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兼具“广泛适用性”和“充满个性”的优秀产品。由日本设计师Masashi Watanabe设计的钉子(图2)以及美国OXO公司设计的簸箕(图3)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用设计原则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大大促进了人机工学和绿色设计概念的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使产品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思考通用设计所提倡的设计原则和理念,考虑产品的广泛适用性,将通用设计理念更好地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结果相结合,更全面的使产品适合于人。并通过应用通用设计原则,更好的实现绿色设计的概念,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加强设计师对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结语

通用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设计原则,更能引发对当代设计的思考。随着中国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更迭速度的加快,流行趋势以及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也瞬息万变。作为设计师,迎合消费者需求无可厚非,但设计师更应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满足消费者千差万别的要求,还应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甚至影响社会流行的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从人自身出发,广泛的考虑人的需求及全人类发展的需要,让作品更加具有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通用设计中心,通用设计的历史,http://ncsu.edu/project/design-projects/udi/center-for-universal-desig/history-of-universal-design/

2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四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子杰、卢章平:《通用工业产品设计析辨与以人为本的设计观》,61页,《包装工程》,2010(8)。

4 梁惠萍、浦江、黄蜜:《基于绿色设计原则的产品功能设计探析》,138页,《包装工程》,2011(16)。

5 许世虎、姚国栋、冯婷:《工业产品设计中的绿色之道》,138页,《包装工程》,2010(12)。

6 奥托・凯文、伍德・克里斯,齐春萍、宫晓东、张帆 等:《产品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张萍、杨申茂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刘君敏联名在2013年第6期的《现代城市研究》上发表题为“‘在宅养老’住宅体系建设研究”的文章,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权意识的提高,居住权利受到重视。而把老年人集中在养老院和老年住宅中的机构养老策略,实践证明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伤害,侵害了老年人获得平等生活的权利;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具备推行社会福利式机构养老的条件。鉴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社会养老福利覆盖面小并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影响的特点,“在宅养老”是解决现阶段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可行的举措。这种养老模式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安度晚年。其住宅体系因此提倡住宅应适应人一生的居住需求——从年轻健康的中青年时期直到生理机能衰退的老年时期,强调住宅的通用性。

由于我国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较晚,目前也没有专门的通用住宅设计标准或适合“住宅养老”模式的普通住宅设计标准,作者在介绍比较了美国《通用住宅设计》、日本《对长寿社会的住宅设计指南》和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之后,提出适合我国“在宅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指南,以期能为我国“在宅养老”住宅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一是住宅室外与公共空间。建议增强室外设施的普遍适用性,使各种生理机能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创造出一个人与社会平等沟通的平台,还包括社区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支持体系建设等内容。二是住宅室内部分。建议房间的设置和分配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和居住需求;要保证室内环境有足够的空间尺度,主要集中在室内的高度、交通活动空间的宽度、设备设施的高度等;对细部功能的设计要详细考虑,在尺度、材质、位置、形状和使用方式方面要使其具有普遍的适用特征,设备设施应选用通用设计产品,特别是在卫、浴、厨等功能性强的空间内。三是住宅环境设备。建议应推荐选用具有多种感官提示的人与住宅的交互系统和自控设备,如更充足的照明、可视可听的感应扩音装置、供水电煤设备操作的安全便捷;即使这些设备目前不安装,也要做好必要安装的潜伏设计,如在老年人卧室、厨房、卫生间内设置呼救系统的预留埋线。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3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应用

一、前言

在当代的经济发展中,必然是包含着机遇和挑战。普遍倡导绿色理念的当下,现代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不合理消耗问题也日益提上日程。为了共创资源节约型和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在暖通空调系统上进行合理的节能设计,成为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二、暖通空调系统利用能源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稳步推进,对能源的需求量在逐步加大,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普遍关注的话题。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每一天都在不断的消耗能源(建筑能耗在国民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较大,约25%~40%),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能源短缺问题,在我国是比较严重的,由于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率比较低及浪费比较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当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在给环境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使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随着建筑的发展,这些资源的使用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现状,必须采用节能技术,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护生态平衡。

暖通空调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周围的环境(包括四壁、地面、顶棚等)之间的辐射换热等。在一般的舒适性空调中已能够为人体保持热平衡而满足人的舒适感觉为目的;在恒温恒湿或者有洁净空间的工艺性空间中,一切以满足生产工艺为目标。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已占据整个建筑物总“耗能”的56%一78%,我国也已占据50%~60%,所以,如何在空调暖通工程中做好“保温节能”的工作已成为广大暖通空调专业工程师与建筑师和运行管理人员共同的迫切任务。暖通空调工程“保温节能”主要包括:冷热水管道和设备以及风管的保热与保冷的“节能”,要保热与保冷都离不开保温材料,也离不开保温制品的选择与应用。而这当中寻求最经济最合理的保温层厚度,也即最优化“经济厚度”的选择,是“保温节能”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当今最佳“节能”方案至关重要的问题。通常,评价保温材料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材料的保温能力,保温能力越大,工程保温的效果也越好,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材料的保温能力与使用容重成反比,与导热系数成反比。也就是说容重越小,保温能力越大;导热系数越小,保温能力就越好。然而,材料的保温能力又与其保温层的厚度成正比,所以这两个指标是保温材料最关键的指标。故在建筑工程中,为获得保温、保冷和吸声最佳技术经济效益,必须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最合理的保温层“经济厚度”。

三、暖通空调系统存在不环保问题的原因

1、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冷热源的能耗由建筑物所需要的供冷量和供热量决定,建筑物的空调需冷量和需热量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象参数(如室外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室内空调设计标准,外墙门窗的传热特性,室内人员、照明、设备的散热、散湿状况以及新风量的多少等。风机、水泵的输送能耗受所输送的空气量、水量和水系统、风系统的输送阻力影响,风系统、水系统的流量和阻力的影响因素有系统型式、送风温差、供回水温差、送风和送水流速、空气处理设备和冷热源设备的阻力和效率等。因此,空调系统设计的好坏对节能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设计才是节能的前提,当前正在使用的暖通空调很多是由设计人员靠经验设计,对现实情况认识不足,导致运行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加大了投资成本。随着人们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高涨,新的技术也不断涌现,并且设计人员对每种方案的考虑角度不同,缺乏科学的、客观实用的设计方案评价标准,设计人员往往找不到可以参照的标准,怎样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也是当前的一个问题。

2、公众对暖通空调节能的认识不足。

对于暖通空调来说,其目的就是带给人们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公众对此还是存在片面的看法,很多人认为空调在夏季越冷越好,在冬季越热越好,这不仅不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反而会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能耗也会加大。同时,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们对此不能及时适应就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如何加强对暖通空调的宣传,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使用暖通空调,这是暖通空调行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四、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方案

1、高层建筑(包括旅游饭店、写字楼、高级宾馆、优等公寓、娱乐中心等高级建筑,空调供、回水管、冷凝水管及风管等)的保温标准,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工业厂矿与公共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供、回水管及送、回风管,夏天供冷、冬夭供热,保温“节能”结构既要考虑保热也要考虑保冷;

(二)根据我国南方、北方、与中部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供冷供暖的时间相应有所不同;

(三)室内温度标准比较统一,供水温度和送风温度比较稳定,相对变化不大;

(四)蒸汽和热水供应管道的保温也不能忽视;

2、具体实践方案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实现商业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一)精心设计暖通空调系统,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暖通空调系统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例如系统往往都是按最大负荷设计的,而实际运行基本上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如果系统各部分的设计不能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要求,那系统的能耗是很大的。可以说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调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空调系统特别是舒适性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是通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进行的,人体对环境的冷热感觉是这些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结语

伴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潮,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会越来越完善,为环保型节能型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臣彪.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工艺与设备. 2007:258-259.

[2]李玉芝 潘雨顺. 论暖通空调系统最佳经济节能保温层厚度的选定[J]. 福建建设科技. 1994. (3): 27-30.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4

关键词:建筑;概念设计;结构设计

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也在改革发展。在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结构工程师也在总结自身的设计经验,利用概念设计的新理念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在没有经过计算的前提下,特别是在没有条件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或者在设计规范中没有定义的情况下,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结构设计。通常包括整体的设计布置,以及抗震方面的细节设计。通过整体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宏观调控。

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依据以前的设计施工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追求完善,设计经验与理念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步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不断丰富,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设计的作品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很多工程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不够,习惯于依据规范和设计手册等传统书籍,只是借鉴以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不仅对于国外、国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中进行改进和运用,也过分依赖设计程序,忠于传统设计,因为害怕创新和手工的设计作品不符合设计的要求造成不的后果。还有的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依赖设计程序的运用,对于程序给出的运算数据不质疑,大胆用,没有足够的认真和质疑的精神来对待设计结果,造成没有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而且,结构设计需要运用的知识涵盖建筑学的很多方面,很多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中总结的,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和领悟,并不是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知识,相对的分散,不容易记忆,因此在设计中也不容易进行运用。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设计在传统设计理念的优点结合,并在传统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将计算理论的漏洞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解决。例如,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虽然内力计算的理论支持是弹性理论,但实际上,界面设计的计算支持却是塑性理论。这个不同就会造成计算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情况相距甚远。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良好的概念设计的把握。计算机的特点在于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

但工程师又会因此对结构性能产生不明白的地方。因此,工程师有良好的概念设计技能,才能正确的理解结构工作性能。设计的初期,所有的准备工作是计算机不能胜任的,需要手工进行。概念设计在这个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结构工程是良好地运用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能够让设计的方案更加的合理,性价比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工程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概念,尽自己的能力去了解结构设计内容和理念,争取良好地进行运用。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我国在概念设计方面还不十分完善,在整体设计的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在我国传统的结构设计中,在设计内容上很多都进行了假设和简化。这就让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判断,照搬设计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是应该将规范当作一种工具,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思路。所以,工程师应该将概念设计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区,将自身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创新将结构设计进行得更加完美。

概念设计在整体结构体系方面的理念的运用相较于传统设计更加深入。分体系力学方面也是。尤其是在结构破坏机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有很强的宏观性。在规范不能规定以及不能精确分析的情况中,概念设计可以从整体的视角来处理问题。运用类似估算的方式,将设计方案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在结构体系方面的设计更加直白,方便理解和计算。这种设计通常在概念方面的定性准确,没有歧义。在设计的时候能够避免某些不必要的计算,安全可靠性高。同时,也是能够对计算机得出的数据结论进行判断。例如,在底层框架的计算中,传统的结构设计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进行。某些工程师习惯设置抗震强。这样不仅在底层框架的承受能力上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在刚度比上也不能满足。这个情况的症结在于结构概念设计没有在不同的结构体系的不同之处着想。而且,对计算机的过度依赖也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没有能及时地发现计算机结论的错误,那么还不如不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设计。否则,发生事故是迟早的问题。结构设计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传统结构设计中,对结构抗力的关注度很高。要对其进行提高,就需要相应地提高混凝土等级、配筋量。这就造成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师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只在于不超过最大配筋率。往往就造成肥梁、深基础。与我们要的良好的经济性、适用性结果不符。概念设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概念设计的优点不仅在于提供设计的新思路,也能够一定程度地避免旧的设计理念的干扰。

三、概念设计的问题

虽然概念设计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设计理念也在工程师的设计之间经常见到。但是,在我国的高校相关专业科目的教学中,在力学概念的教授方面还比较片面。大多数比较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分体系的学习。特别是在高校的专业课中,教师的讲课内容多是围绕单项计算进行。在综合练习的方面比较不足,这对于学生在整体上对设计进行把握不利。而且,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通过考试等方式的结合,深深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其对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只会在解题的时候将公式带入进行计算,而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毕业设计也过于依赖计算机。计算机对设计思路的屏蔽,让学生在手算方面显得更加不足。这样的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下降,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足。这些将会成为工程师的学生的设计思路会因此受到影响。

四、建议和意见

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也要进行创新。建筑架构设计应该建立在计算机的良好运用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概念设计,将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环保、优质建材的使用,只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概念设计的理解。通过对结构设计的创新,才能够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进行得更加顺利。所以,可以说,推广概念设计,将其深刻的进行理解,是工程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教育机构对于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概念设计在学生时代就进行培养,对于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进步非常重要。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5

【关键词】建筑;土建结构设计;概念设计;设计理念

土建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理念是近些年来推出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能够通过感性的规划与理性的分析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运用。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土建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对土建结构设计中各种问题更加合理、正确的进行处理。当前已经有很多的设计师应用概念设计理念设计出了成功的建筑案例,我国建筑行业因此也对概念设计理念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很多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作用。

一、土建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理念的内涵与原则

(一)内涵

客观事物能够从概念这种思维形成中获得直接的体现,而客观事物在本质上的属性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载体,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逐步的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层面过程就是概念的思维过程,同时这个思维过程能够展现出极强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在工程项目中的概念设计同土建行业的特征之间存在较高的切合程度,能够令潜在的需求得到满足。结构设计者会在设计的具体过程中以工程概念为基础,使用同客观变化规律相符的形式实施工程的分析与控制,而这种方式同原始的方式不同,并不会依附于实际的计算数值。

可以说,概念设计属于一种宏观意义上的控制措施,其针对的主体就是在那些不能使用力学进行分析的结构部分,对于这些部分,会按照工程整体结构中隐含的必然联系进行设计,使其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能够同基本原则相满足。概念设计能够理想化的将现代高科技设计理念展现出来,土建结构上设计人员能够根据这种理念的引导,同时依靠良好的建筑空间概念,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正确的协调,从而使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得以完成,令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得到结构与构件之间、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良好协调。

(二) 原则

务实性原则:进行概念设计时,必须令设计方案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同实际相脱离而变得随心所欲。结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辨别概念的真伪,选择使用同实际相符的正确设计概念。

协同原则:各个部分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做好互相之间的协调;在进行结构的优选时,一定要重视协同工作,以此令各个构件都能实现良好的协调。

经济性原则:该原则主要针对具体的概念设计过程而言,每个设计层次与设计构件都需要将可实施作为前提,将经济节约作为目的。

二、土建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理念的作用

(一)正确拓宽设计思路

伴随社会的不断精细化分工,以往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现代化设计思想。因此,设计师需要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将概念设计理念融入进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应用,将设计思路进行有效的拓宽,令其获得设计上的灵感以及明晰的设计思路。通过对设计原则的保障,令概念混乱问题以及设计定向错误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避免。

(二)对计算机设计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

实际进行土建结构设计时,计算机设计通常都会存在一些局限性的因素,导致设计师长时间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土建结构设计条件下,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误区。由于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不能对结构概念进行充分的学习,导致无法提升自身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时间的不断累积,土建设计中计算技术的弊端能够逐渐的暴露出来。

三、土建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理念的应用

(一)电算分析中的应用

一些设计人员在对土建结构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计算机设计进行,更有甚至还会用计算机设计进行整个结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方法却存在很大的弊端,非但不能展现出土建结构设计中的独特性,甚至还会限制设计师发挥自身的才华。虽然不能否认计算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计算机软件本身会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而且不同软件之间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也会出现一些的错误,若使用不同的软件进行计算,将会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将概念设计应用在电算分析中,结构设计师会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以及积累数年的经验对计算机软件计算出的电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判断,进而使结果得到准确性的保证。

(二)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土建设计过程中,建筑抗震能力往往是众多地区与单位评价与衡量建筑质量的一项标准。通常来讲,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配筋数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想要令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就应当依据当地的地震形式,合理的增加配筋的数量,以此保证一旦发生了地震灾害,建筑物能够有效的对当地居民提升人身安全的保障。而在土建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与抗震水平。除此之外,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应当注意不能盲目的增加配筋的数量,导致土建结构出现设计上的不合理现象,配筋数量多少以实际的设计为依据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应用概念设计理念进行结构的优选,能够使方案选择得到合理性的保证。在对基础方案进行选择时,需要对结构类型、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的思考,进而将最佳的基础方案选择出来。针对基础设计而言,应用概念设计理念需要以地质勘察报告作为依据进行设计,假使没有相关的勘察报告,应当对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调查,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明确,想要令设计得到准确性的保障,就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量。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土建结构设计方案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各个结构设计方案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以及不同的缺陷。这就需要对概念设计理念加以积极应用,切实的依据客户的需求来选择方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令方案的选择得到客户的满意并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土建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对土建结构设计中各种问题更加合理、正确的进行处理。概念设计能够理想化的将现代高科技设计理念展现出来,令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得到结构与构件之间、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良好协调。基于此,文章在概括了土建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理念的内涵、原则与作用的基础上,对其在电算分析、抗震设计、方案优选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以此为土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军辉.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建筑,2012,15:13.

[2]梁明钊.探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137-138.

[3]汤兰. 试论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29.

[4]陈锐兰.探讨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2013,02:55-56.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6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设计;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建筑结构

1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内涵阐释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时展过程中,于生态学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其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建筑设计师结合经济学帕累托最优、均衡原则,最大限度节能、节水、节地以及节材,通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的建筑居住空间。从这一层面而言,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利用人工技术手段以及天然条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建筑物对人与自然环境造成影响,降低设计成本,真正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

1.2“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核心,将“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作为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具体而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1.2.1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建筑资源循环、回收利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1.2.2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与气候等优越的设计条件,对建筑环境总体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污染源,避免周边环境对建筑物造成影响与破坏。1.2.3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核心居住诉求,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用户体验度与满意度。1.2.4在建筑设计全生命周期内,要尽可能通过方案评估与论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升建筑结构总体设计效益,以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2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重点分析

2.1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当前社会背景下,无论政府采用公开招挂牌方式出让建筑项目用地,还是其直接划拨建筑项目用地,各项用地指标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已经初步确定。因此,在建筑总体结构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既定的技术指标条件下,充分结合建筑项目所处环境、区位以及其他主、客观条件,在不断满足用户核心诉求的前提下,进行总体结构优化与设计。与此同时,采用绿色理念进行现代化设计。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2.1.1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地理念”。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节地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效率。只有在设计阶段,通过对建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施工场地条件,才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本着“不破坏、不污染以及不滥用”的节地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总体平面布局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减少建筑工程场地平整作业的工作量,对建筑场地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比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假设技术人员针对一坡地工程场地进行结构设计,因此可利用地形结构优势,将建筑物中的车库设计为半地下车库,采用这一设计理念,不但可以减少地下室土方的实际开挖量,而且可以使成型后的建筑物总体结构高程保持统一和协调。因此,按照这一设计思路,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建筑用地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升建筑用地的容积率,从而节约建筑用地。2.1.2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能理念”。除了节地之外,节能无疑是现代建筑结构绿色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对建筑单体结构的朝向和采光条件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考虑太阳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总体影响。以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设计为例,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夏季以及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全年、日、月光照情况、降雨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以便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减少相关电气设备的能耗与污染。由于当地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与污染源为夏季空调制冷,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可在结构设计时,使建筑物总体布局呈南偏西15°方向进行设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同时也可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但是,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参数计算,从而进行科学设计。2.1.3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的“节水理念”。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设计建筑物中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同时可以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绿化带设计,尽量设计较大的建筑绿化区域,可对人工水体面积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不断收集建筑物屋面的雨水以及合理、循环回收利用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可将其用于建筑区域绿化带的灌溉。与此同时,选择适合不同植被生长的区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对本建筑工程场地内的生态系统维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1.4建筑结构总平面设计中,通过“绿色理念”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带不同,因此在建筑结构总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重点考虑建筑场地相关风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布置,使不同建筑结构之间产生联系,不仅要有利于室外行走,更要提升单体建筑物之间的通风性能。在此过程中,还应通过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设计,降低建筑区域内的热岛效应。具体而言,在对单体建筑进行初期结构设计时,应该采用专业的分析模拟软件,对建筑场地的热岛效应和风环境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综合比较以及参数分析计算,从而选择最佳的建筑结构总体平面布局设计方案。同时,在建筑群总平面结构设计中,人行通道口以及车行通道口的布局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与节能性。因此,在对建筑结构的总体功能区进行布局时,应该使周边建筑物和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本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筑物的通达度。比如,建筑小区出入口可与大型商场及地铁站、公交站等靠近;在相对背面的次要道路设计机动车出入口等,从而减少人流以及车流量,避免发生安全交通事故,从而提升建筑区总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2.2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分析

除了针对上述绿色理念应用内容进行分析之外,本文重点结合建筑单体结构设计中,绿色理念在建筑采光及自然通风和遮掩、保温、隔热、隔声等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2.2.1在建筑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物的总体功能布局,对其自然通风路径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风。2.2.2为了提升建筑物的采光率以及减少强自然光辐射,在建筑设计中,应平衡与协调上述设计矛盾。通过遮阳措施,避免建筑物在夏季长期受高温暴晒。由于不同地区的采光条件以及采光面积和节能要求不同,因此需因地制宜,通过建筑外遮阳措施及调节建筑玻璃门外门窗的实际面积,从而进行节能设计。如果有必要,设计师可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以及Lowe中空玻璃进行科学设计。2.2.3在建筑设计中,北方与南方地区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针对北方地区的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技术人员应该对建筑物的实际体型系数进行严格限制;如果系数越大,则越不利于建筑物的保温与节能;相反,如果是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物进行绿色设计,通过增大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可提升自然风的通风能力。因此不需对建筑物的结构体型系数进行限制,以此可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从而利于节省能耗。2.2.4在建筑物外立面的穿墙比控制与设计过程中,南方地区为了对东西山墙的太阳辐射进行控制,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会对东西向的穿墙比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建筑物在冬季的保温性能,因此设计人员会对建筑外墙材料的保温参数进行设计。为了减少太阳辐射与降小建筑外墙、窗的温度传导作用,可结合暖色调进行设计,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2.5在设置建筑外墙体时,要使用加气混凝土等新环保节能材料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物单体平面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上下层楼板之间的隔音防噪性能。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风能以及水能和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及地热能等众多清洁能源。比如,采用地热源泵以及光伏发电板、太阳能热水闸装置等新型技术设备进行节能设计,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类提供和谐的居住环境是现阶段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是“绿色、高效、可持续”,因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行业。因此,加快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转型,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建筑行业健康、长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对此,建筑行业相关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继续强化自己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才能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运用相关设计方法,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现代建筑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立彬.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建筑知识,2016,(36).

[2]李野.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14).

[3]陈东平.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7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1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始终呈上升趋势,社会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各城市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市政道路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需求。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兴起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主义关怀。

2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概述及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针对残疾人群,旨在解决残疾人的信息交流、出行及操作方面的障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权力[1]。即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残疾人士的出行问题,刻意改变道路建设的范围,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优质的城市建设服务。无障碍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地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保障残疾人士的生命安全。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社会对于残疾人士的人文主义关怀。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不应仅仅是经济的提高,更应该是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只有人民生活有序、互帮互助、和睦融洽,才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繁荣昌盛。

3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对象范围过窄

很多城市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对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认识过于片面,缺少创新性,认为无障碍设计理念所针对的人群就是残疾人士,只为残疾人士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便足够了。其实并不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障碍设计理念也应有相应的发展,创新后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应该将社会群体分为健全人和障碍群体两类,障碍群体的范围不能仅仅是残疾人,也应包括老人、小孩、妇女、病患以及携带重物的人[2]。以往无障碍设计理念所针对的对象人群范围过窄,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必须加以创新完善。

3.2应用实施流于形式

尽管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应用对于城市的人性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仍有一部分城市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其重要作用,缺乏健全的无障碍设计管理理念,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工作,应付了事。比如,很多盲道修建的位置不合适,将路灯修在盲道中间等情况。交通信号灯缺少语音提示功能,不利于盲人的出行。如果不在实处、细处加强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那么无障碍设计将无法真正发挥其效用。

4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体现的改进策略

4.1加强盲道的感知设计

为了避免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流于形式,因此,要不断完善无障碍设计的细节体现。其中,盲道的感知设计最需要得到加强。我国盲道之所以对方向辨别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不足,所以要通过在盲道设计中增加路砖表面的不同图案设计来向盲人表达不同的方向信息[3]。尽管我国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对于盲道的图案设计感知早有研究,但是在实施时却没有得到良好地体现,很多盲道在行进、路口转弯、提示等方面的指向性不强,继而给盲人的出行和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重视盲道砖的图案设计,位置设计,提高盲道的指向性和定位性是确保盲人群体生命安全、通行便利的重要基础,也是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切实应用。

4.2完善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细节工作

4.2.1台阶的细节优化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台阶随处可见,台阶的优化设计要考虑到台阶的设计高度、宽度以及尺寸标准[4]。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中,人行天桥的台阶高度设计不合理,台阶过高导致残疾人士攀行不便,甚至不利于孕妇、老人、幼儿及手持重物的人攀行。因此,无障碍设计要想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良好体现就要优化台阶高度。一般天桥台阶的高度不应高于15cm,且宽度不宜过窄,不应小于20c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弱势群体在攀登时能够更加便利。

4.2.2坡道的细节优化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坡道存在几处很明显的不足,给弱势群体的出行、生存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麻烦。(1)行进坡道的宽度过小,不利于乘坐轮椅的残疾人顺利通过。(2)某些缘石坡道修建得过高,导致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无法在独自一人,不借助他人力量的情况下通过。(3)很多坡道处没有设置提示盲人的图案标记,导致视力障碍的人群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出现坡道通行障碍。这些细节的不完善都令无障碍设计理念无法得到良好体现。因此,为了保障残疾人通行的安全,应为缘石坡道设计出平整的下出口,并为盲人设置提示图案砖。

4.2.3道路交通标志的细节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标识牌、标线等交通标志一直存在着这种情况,即大部分城市居民对于交通标志缺少认知、不够熟悉了解,甚至无法辨别识认。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体现无障碍设计理念的人性化特征,将复杂难懂的交通提示信息更具针对性、具体性地转化表达,让其变得简洁明了。而针对视力障碍人群,交通信息提示应尽可能地提供砖道图案、语音预警,这样才能使其准确地了解到行进道路上的信号灯信息、方向信息等内容。交通标志应增添更加强烈醒目的色彩,并置于极为显眼的高度,以此加强其提示预警功能。

4.3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切实保障残疾人士的生命安全、出行便利,市政道路的建设设计一定要全面体现无障碍设计理念。(1)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可修建于人行道中间,确保人行道的平整,通畅。(2)在两侧道路中修建盲道时,不可将任何设施置于盲道中间,以免影响到盲人的判断。(3)应建设盲人专用的人行道,尽可能地远离车道、树木,避免行人冲撞、车辆行驶等给其带来的伤害。

5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关注老弱病残孕。所以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也一定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道路使用需求。只有将无障碍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于市政道路的建设设计中,才能确保弱势群体也能够平等地享受到道路建设的使用权,才能够进一步体现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人性特征,体现出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促进国家未来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健.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4):74-75.

【2】吴学明.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卷宗,2014(8):323.

【3】冯力力.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展现[J].中国科技博览,2016(4):156.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8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发展阶段,其中对于包装的设计理念而言,也越发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感官设计就对包装设计之后的销售和对艺术价值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感官包装设计理念的分析,并且深入的探讨了感官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作用,为我国感官设计理念对于包装设计的作用研究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感官设计理念;包装设计;作用

引言

众所周知,21世纪的时代已经被贴上了信息时代的标签,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都活跃于各个领域内,信息时代也令绝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在侧重点上发生了偏移。对于产品而言,人们除了注重实用性外,更加注意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包装价值。

一、感官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是产品包装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刺激消费者的,因为在感官设计理念中,这种包装方法往往作为课题被重点提及,原因在于良好的视觉包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第一直观感受,可能通过第一眼的印象,就抓住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现实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比较依赖自己的第一感觉,让消费者产生对于产品的联想,从而让产品占据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中,从这点就可以体现出视觉刺激对于包装设计的重要地位。对于不同的产品而言,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就高档消费品而言,侧重点在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上,可以在产品的外部加入比较高端、大气的修饰,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如高堤耶香水在包装设计时,就引入了女体瓶身作为瓶体,金色的束衣能够和女性的曲线比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外包装能够给他人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说这样的包装能够掩盖住香水的内在价值,并且要高于内在价值。

(二)嗅觉包装设计

嗅觉包装设计在近几年比较受到关注,经研究发现人对于气味的记忆时间比任何感官的刺激都要持久,通过对气味的记忆能够产生回想,这种关系能够拉近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原因在于产品的气味能够受到外界的影响,更要在包装中体现出其嗅觉价值,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领域提供了保障,通过科技能够加强嗅觉的持久性,最常见的当属摩擦生香技术,这点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比如可以通过在杂志中放卡片、用带香味的油墨进行封皮的制作等,不同产品要用不同的香气,杂志要使用薰衣草香气,儿童书籍要使用书香,这样的包装能够减少对于产品的陌生感,提高了产品的内涵。

(三)触觉包装设计

触觉包装设计对包装材料有一定的要求,这点诸多的产品都能够达成比较一致的倾向,就是外包装的质量对产品价值影响较大。在进行触觉包装设计时,要考虑的包装要素比较多,主要有包装设计思想、人体工学原理以及人体的触感科学等,从设计材料的角度上看,触觉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对于产品的肌理感,还要分析触觉发生时对于心理起到的变化作用,以及触觉对人体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哪些。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不同的肌理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包装设计过程中的棱角、平滑以及形态变化等,这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心理,同时还会影响对产品的视觉体验。

(四)听觉包装设计

听觉包装在现实的感官设计理念中应用较少,儿童产品应用的比较多,因为儿童对于感官的刺激多见于听觉,平时的儿童玩具也都是主要靠听觉为主,在设计儿童产品时可以在产品上安装一个声控装置,以此来发出声音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以实现产品的销售目的。

二、感官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一)对于产品的应用价值

在感官设计理念中,能够将包装和产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消费者通过理解外包装的设计内涵,而对商品的价值做出一定的预计。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它的实际用途上,还要在它的加工和包装上体现出来,感官理念能够让加工价值和包装价值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价值上,让消费者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产品的加工价值和包装价值,之后再估计到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对于产品的艺术价值

当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直观价值时,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价值的定位上,包装的制度、材料以及结构都能够通过触觉、嗅觉、视觉等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并会让消费者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做出第一时间的反馈,通过产品的价值和自身的消费水平,决定是否可以对该商品进行购买。

(三)突出产品的包装主题

产品的感官体验,是商品对消费者的第一感受,产品通过其对艺术的加工和对创意的设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却无法实现产品的外包价值。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引入感官理念之后,设计师能够通过标识、图片、材料以及气味等进行艺术加工,加工之后的产品能够体现出包装的价值和主题。

(四)使包装设计层次更加清晰

包装设计过程中感官设计的理念有很多种,具体包括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如此种类繁多的理念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并被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如果在现实的设计环节,有一个理念没有很好的应用,会在整体上损害感官设计的价值,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应该总结不同的设计特性来更加合理的安排感官设计理念在包装中的比例和方法,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加具有清晰的层次,最终把一个产品的应用、观赏以及感知部分的价值逐级展示出来。

结论

通过以上观点可以发现,随着感官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入,能够为我国的包装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可见一个设计理念的价值不可预计。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理论都是源自于国外,所以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我国对感官设计理念的研发力度,并且要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被行业不断的进行深化和发展。

作者:丰欢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宫甜甜.基于多感官理念对通用包装设计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9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概念设计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摒弃传统单调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的兴起恰好弥补了传统设计的单调性,概念设计也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受到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普遍重视。在建筑行业中,概念设计是指通过数字计算来对用户需求进行具体呈现,将用户模糊抽象的建筑概念产品投以清晰演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建筑结构的场地选择、布局、分析等等都有概念设计的参与,以用户为核心出发点,设计中将用户需求与设计者理念、建筑场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做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相对于传统结构设计而台,概念设计会参与到建筑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主张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视角来纵观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轴心作用出发,来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主要应用。

1.建筑结构设计阐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现行的结构设计与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不可计算性方而,因此,注重概念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结构设计,是指建筑与其他设备等各种结构元素所表达出来的结构语言的过程,在结构设计中,主要包括结构方案、建筑结构计算、施工图纸设计等三个阶段,第一,结构方案,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各项参考指标来确定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如地质勘查、现场施工类别及建筑高度、层数等,并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来布置结构承载体系和受力构件等,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中,其遵循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适用范围来确定的,最终确定最佳的结构方案;第二,结构计算阶段,其主要任务通过选择科学、适用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各项参数的计算,如荷载、构件受力人小等;第三,施工图纸设计环节,确定构建布置、配筋数量及构件构造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尤其是设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而地了解相关规范要求,还需要全而掌握整个施工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适用于建筑施工中。

2.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是进行工程施工设计时必须经历和首先考虑的阶段。一个合理的建筑施工场地对工程施工设计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合理的建筑施工场地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防护距离、建筑退界以及口照间距。与此同时,在工程结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抗震能力的因素,降低在危险区域进行施工建设。假如没有避免,应该结合一定的抗震预防措施,对抗震地点进行选址和分析,通常都是在初步设计中完成。

2.2选用结构计算分析原则及程序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时,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截而设计可采用塑性理论,分析模型、简化处理和计算假定均应符合或接近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如果楼板设有较人开洞,那么就应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这一点在选用结构分析程序时应特别注意,否则计算结果会因误差太人而不能使用。

2.3选择建筑主体结构

选择建筑主体结构按照合理和对称的原则,由于建筑结构合理的不均匀,可以降低扭转力,并使得非建筑结构构件维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同时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对称性主要是以抗侧力能力工程结构主体为对称,如剪力墙结构。另外,建筑工程结构对称性的实现是通过平面施工工程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置。在此状况下,实现建筑工程结构对称性方法有:建筑物质心、调整结构测心以及平面形心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法的调整,实现建筑结构对称性原则。

2.4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栋建筑要想建立起来,基础便是建筑场地,也即是建筑物的承载基地,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抗震性是建筑场地选择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建筑场地选择过程中尽晕选择抗震系数高的场所,抗震系数过低则会埋下安全隐患。然而在土地资源稀少环境下寻找抗震系数高的建筑场地难度系数较大,如此便需在建筑结构基础和建筑主体结构上下功夫。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考虑增加抗震系数的问题时,都会采取如下措施;运用地震力、钢筋根数、结构刚度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来进行抗震设计。然而只育目依靠钢筋数晕来增加抗震能力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如果在抗震设计工作中应用概念设计,从而取得新的设计思路、概念设计理论能够结合建筑平面工程对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布置,同时也能够对建筑主体的结构体刑和各个部分的基础体系之问的力学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建筑物质心、平面形心及结构刚心三者之间的距离使三者尽可能地靠近,以利于减小结构体系的扭转力增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同时也能节约建筑工程造价。

2.5按照工程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建筑基础

合理选择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之后,再按照建筑工程地形特点和结构形式,选择合理的施工建筑基础。同时在图纸疏松荷载较大多层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桩筏基础。在天然地基中,桩筏基础还可以按照建筑上部结构传送到建筑下部持力层上,并且达到较为稳定和可靠的目的。箱型基础整体具有较为良好刚度,建筑荷载从上部结构均匀地传送到建筑工程下部结构中,进而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降低箱型基础结构不均匀沉降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并且被高层建筑施工广泛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口益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建筑结构设计理念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确保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与时俱进,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化新型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因此,作为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现代化工程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进一步强化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以及建筑结构措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科]

【参考文献】

[1]魏兴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8):174.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公路设计 新理念 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公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原交通部专门召开“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公路设计新理念。

1.公路设计新理念内涵

公路总体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质量第一,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1.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设计的主题要关注人,这里的人分为三类,即驾驶员、行人、以及旅客和沿线的公众。对于驾驶员,设计者在选线和设计时,应站在驾驶员的立场,换位思考。选择设计方案时,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为驾驶员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服务,努力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依据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在不降低公路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标准和灵活运用设计指标。例如在线形指标比较低的路段,如急转陡坡,应设置避险车道、护栏等,使驾驶员有心理上的安全感。除此之外,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行人、旅客及沿线公众的感受,设计出让他们满意的方案。

对于公路,最主要的问题始终是安全问题。每年由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0万左右。因此通过适当改善路线平纵线形,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以及设置完善、可靠的交通安全设施,以确保公路结构本身的安全稳定,消除道路上的事故多发点和道路安全隐患,为行车及行人提供安全保障。

1.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要坚持“三最”原则,即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及最强力度地恢复,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使公路建设顺应自然并融入自然。

在整个勘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摒弃了旧有的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路线设计遵循“随弯就势、标准灵活,合理优化、保护环境”的原则。

1.3 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即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公路建设是线性工程,规模大,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较大。公路的建设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公路设计者应增强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尽力节约每一寸土地。

公路建设要做到“三个合理”,一是合理利用线位资源,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避免重复建设或工程衔接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标,不片面追求不符实际要求和经济能力的高标准,不建盲目追求政绩的形象工程,不搞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工程;三是合理确定建设方案,能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的不要新建,确需新建的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良田。

1.4 坚持质量第一,让公众满意的理念

国内多数公路达不到原设计年限,甚至有些公路在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现坑槽、剥落、沉陷及车辙等病害,屡屡出现短命公路。可见有些公路建设各参与方对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建设的公路达不到公众的满意度。

公路使用寿命达不到预定年限,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勘察设计是源头,设计时必须做到“坚持质量第一,让公众满意的理念”。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要注意社会公众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沿线群众的意见。

1.5 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即设计者充分发挥创造精神,进行灵活设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准确理解各个指标规定的内涵和前提,避免在设计中形成“设计就是规范(或标准)加计算和绘图”的倾向。

公路设计者需要在深刻了解规范条文实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指标,其基本原则是:主要指标强制执行、次要指标灵活掌握、突破指标论证使用。主要指标一般也是由很多影响因素和计算参数确定的,凡涉及到安全性的指标或者技术参数,如最小曲线半径,应严格执行或从严掌握。次要指标,则可以灵活运用。对属于好中求好的先行指标,如直线长度,可以适当突破。

1.6 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各个方面。公路建设应统筹各方,用系统论的方法解决在此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就是坚持系统里的思想,在可能的前提下,宁可前提多投入些,也要减少后期的养护费用,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要注重从公路寿命周期出发,提高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养护质量,使各项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2.结语

倡导“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行原交通部新时期公路设计新理念,更新传统设计思维和观念,尽可能减少公路设计不当导致的各种问题,是我国新时期下公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把握住新理念下路线设计的总体原则并落实到实处,细节设计,精心设计,创作设计,才能使我国公路建设走向健康、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少伟等. 道路勘测设计[M].第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163—164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11

正确的产品结构设计理念将会加快设计开发的进度,让设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对设计实现方式的准确判断,避免后续设计的人为低级的错误,也是成为一个优秀结构工程师的关键。以下的设计理念供大家参考和共享,每个人都需要总结自己的设计经验,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设计风格。

1.1 从顶端到底端的设计理念(TOP===>DOWN)

以往的设计往往从零部件开始,再把零部件组装起来,这样一旦产品出现方案性的错误,将引起整个设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TOP=>DOWN的设计理念是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从产品的堆叠、布局和组装关系开始设计,再逐步细化到组装方式的实现和零部件的细节设计,并通过适当微调布局和组装关系,以适应细节设计和产品功能的要求。这种从整体到局部,从顶端到底端的设计方法需要设计者对产品具有全局性的考虑。

1.2 DFMA的设计理念

所谓DFMA,是“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的缩写,也就是说产品的结构设计要能满足易于制造和方便组装的要求,满足产品制造的工艺性要求。我们知道现在的生产制造都是快速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易于制造和组装的设计才能大大降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这也是设计者需要与产品工艺工程师持续沟通的关键。但是这种设计理念是不能以牺牲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为前提的。

1.3 并行和协同开发的设计理念

产品结构设计的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人不可能精通整个设计中的所有事项,因此需要在设计中不断与市场工程师、硬件工程师、ID工程师、模具工程师、LAYOUT工程师和生产工艺工程师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设性的建议,不断优化和改善设计。不要等到设计完了,才发现与客户要求不符,有电磁屏蔽和散热问题,模具上做不了,与电子元器件有干涉,无法生产制造和组装等等问题,导致设计的推倒重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没有达到设计的效果。并行和协同设计就是通过不同部门间的互动交流,结构设计和问题解决同步进行,避免出现无休止的发现问题并修改设计的死循环当中,达到“设计完,问题毕”的设计效果。

1.4 绿色环保的生态设计理念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结构设计上主要体现在环保材料的适用,ID外观造型选择的简化,少零件和少后处理工序的设计,减少壁厚和节约材料的设计,可拆卸、少热熔和少超声的组装方式设计等等。这种生态设计的理念能够确保产品的可拆卸,可回收,可维护和可重复利用。

1.5 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理念

所谓产品设计的模块化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实现要求,把整个产品分成多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单元模块,完成各个单元模块的设计后,通过相互的关联组装,从而完成整个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把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并且设计好的各个独立的模块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项目的产品设计中。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多为上下盖的扣合方式实现,相对简单,应用到模块化的设计不多,其中PLC产品的活动插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费用比较高。

1.6 安全、可靠,满足产品功能性和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理念

通用设计理念范文12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城市道路设计;经验谈;本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首先提速。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我国以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理清功能、分期实施、机非分流及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保障城市交通与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人性化理念的本质

人性化理念,顾名思义,其强调的主体是“人”,必须把人作为第一考虑要素。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必须要针对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人们的最大需求为设计目标。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坚持以人性化理念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在进行人性化设计时,不能违背道路交通的传统设计规范,道路设计首先必须要满足其使用功能,同时还必须要满足人们的美学要求以及对道路安全的要求,切忌过度追去美感而忽视了安全设计规范。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的必要性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中,城市道路设计都是以交通流量为主要设计标准,着重解决机动车等车辆的交通问题,而忽视了行人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行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观赏、舒适、便捷等方面的需求。这在以往人们自我意识较弱的时期,这是比较符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求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开始重视社会建设中各种人性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交流密切,国外的很多人性化观念传入我国,对我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人性化理念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三、交通设计应因地制宜,突显特性化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机动车迅猛增多,开发区的道路设计应更注重交通设计,即针对开发新区的交通特性、各区域功能等,进行具有特性化的交通设计。那么根据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经济战略地位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各等级道路在路网中的明确分工,相互组合协调,才能适应城市中各种交通需求,完成交通任务。对于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和居住区等的区域性干道,一般选用双幅式或三幅式断面;对于各功能区内部道路宜选择单幅式。

(一)、控制交叉口形式及间距

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新规划、新建设的路网,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好路口的间距,按道路交通功能使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减少道路上交叉口的数量,有利于控制路口间距,同时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产生。

(二)、车道数及宽度的选择

对于区域主干道或快速路宜选用6-8车道,其中主干道选取8车道应慎重。主干道中一般通行公交,通常置于最外侧车道,便于停靠,但车辆遇路口转向时需穿越多车道,对道路通行能力及安全行驶影响很大。动车道宽度是决定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车道宽度小于3.5m时,车辆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40km/h,速度越快,要求的车道宽度越宽。当采用的车道宽

四、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应用的具体应用

(一)、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目前也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中随处可见。相比于几十年前,如今我国城市中出现的缘石坡道、盲道以及轮椅专用的进出口等都已经出现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这些都是无障碍设计思想应用的写照。这些设计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政府对残障人士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时还标志着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必须要重视其细节部分的设计,否则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据对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中无障碍设计的统计研究表明,很多城市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盲道断断续续、井盖被窃、盲道被占用等,这些现象不但不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反而还会影响到残障人士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必须要对细节部分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道路景观线形的设计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道路的美观需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还必须从美学角度出发,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得更加美观。城市道路交通的景观是否优美,与其线形的协调度有着很大关系。城市道路景观线形的设计必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1、平面线形必须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城市道路交通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主要的线形。直线线形能够给人明确的方向感,整齐简洁,是道路设计中的首选线形。但是,如果直线过长或是过多,也会给人带来呆板、单调的感觉,特别是对车辆驾驶者来说,长距离的直线行车会让其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在平面线形设计中,要适当减少直线线形,加入曲线线形,使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2、立体线形必须要将平、纵线进行充分结合

立体线形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不但能够增加行车、行人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能够使道路沿线的景观更加立体,色彩更加协调。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一般有以下几种平纵线的组合形式:直线加直线;曲线加直线;圆曲线加曲线;圆曲线加直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直线加缓和曲线。不同的搭配与组合,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一样。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各种立体线形进行充分组合,以确保其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理念。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中,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必须要确保生态景观的和谐性以及车辆通行的顺畅度。横断面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①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②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保证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以及安全;③横断面的设计必须要保证雨水排放的顺畅性,以及地下管道与电缆不受影响;④在横断面设计中,还必须要考虑道路交通的构成趋势以及路幅宽度,确保其与两侧建筑物相协调,要随地形以及交通的变化进行灵活设计。

(四)、交通性道路设计

交通性道路设计主要是指城市道路设计中交通功能性设施(路灯、候车廊、人行天桥、护栏等)的设计与建设,交通功能性设施的设计必须要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以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优先突出其使用功能。另外,交通标志以及标线等必须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人员能够提前了解路面情况。

(五)、生活性街道设计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道路交通中交通状况最为复杂的路段,此种街道人车混杂,最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必须要重视对生活性街道的设计。在标线标志方面,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路面,合理布置停车位,确保交通的通畅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引导和限制通设施来控制生活性街道的车流、车速,引导车辆顺利通行,以此换取更多的行人活动空间。此外,还要在道路的边缘或是中间、左右等位置种植树木。树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顺交通秩序,同时还能增加道路的美观度。

(六)、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连接点,在其设计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以及强有力的物质形式,这样才能帮助行人或是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外就能够识别交叉口的位置。交叉口建筑物的体量以及高度必须要与交叉口的大小相协调,使其平面效果趋于平衡。同时,还可以在保证交叉通能力的基础上,采取渠化措施,改善交通流的组织。另外,还可以在交通岛上种植花卉、草皮、灌木等植物,美化交叉口的空间形象。

总之,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人们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贯彻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在新时代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继志,王志文.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J]. 民营科技,2009,0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