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24 23:41:25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1

中小学2017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一)

一、本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名,后进生主要后进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有的是差在基本技能及创造性发挥上。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

二、转化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维护集体荣誉。

3、注重发展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4、使本班后进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树立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转化措施

后进生转化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擦亮后进生的闪光点

没有疑问,后进生的学习是不尽人意的,成绩多表现为不理想,在加上比较活泼好动,在老师的眼里则是调皮,因而后进生往往给人非常不好的印象,很多老师、会以歧视的眼光看待,用粗暴的手段进行教育。我将从擦亮后进生的闪光点入手,比如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恢复,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看到了自己的长处。通过我的行动,我相信可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二、用耐心作为转化的保证

后进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他们转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转化的目的,必须要有耐心做保证,我将要自己在这个方面努力。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性子急噪的人,缺少的正是耐心,我将在这个学期克服自己的缺点,用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中。

三、做好日常学习的督促

后进生的自觉性不够高,自制力不强,因而比较散漫,我将认真督促他们努力,在学习上下工夫。我打算从作业方面入手,要求后进生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并且正常上交,相信久而久之,会让他们慢慢养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最终有良好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四、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

利用同桌的优势,让好学生管好后劲生,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观念,发扬团队精神,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五、作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纽带

要想把后进生转化过来,家长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后进生是无法教育的。所以,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将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上课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并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加强辅导,以消化在校学习的各科知识。

以上就是我这个学期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实施中我将加倍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小学2017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二)

一、后20%学生学生表现特征

大体上表现为上课时不认真,爱做小动作,做作业粗心大意,并且拖欠,有些知识不明白,却又不问老师。有时不注意仪表,劳动不积极,影响班级的风气。由此受到批评较多,进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分开探索,可分为品行类、知识类、能力类。

二、具体措施

1、充分认识后20%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后20%学生工作既具有艰巨性,又具有复杂性。而后20%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后20%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作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2、擦亮后20%学生的闪光点

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 发现闪光点。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后20%学生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

3、用耐心作为转化的保证

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共同研究,相互配合,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班委及团队干部的核心作用,组织开展集体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后20%学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达到转化的目的,必须要有耐心做保证,我将要自己在这个方面努力。

4、做好日常学习的督促

使后20%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主动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巧,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要改变了部分同学好逸恶劳的思想。

具体可细化为平时的一点一滴来进行。比如:老师讲课适当降低一些知识的难度和坡度激励学生自己上,使后20%学生变为由等老师灌知识为自己探求知识。作业独立完成,不依靠别人,老师可优先批,做进一步的方法指导。给学生定出一定目标使他每节课都有收获,一节课内容对好学生要求掌握90%~100%,而对差生要求掌握50%或者30%。

5、指导后20%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组织和安排好课外生活,引导他们在课余开展有益的活动。五育并举,后20%学生为首,充分重视他们,引导他们从正确的方向前进。

还要加强对后20%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这点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搞好特别学生的情况跟踪调查,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和排除,矫治其心理疾病,会对后20%学生的转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6、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开展一对一帮助活动,提高他们的成绩

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不只是订学习作息时间,还要订学习完成程度,完成情况的要求,体育锻炼,业务活动的时间等都要订,及时检查完成计划情况。形成良性循环,向前走的路会越走越顺。

三、预期达到的效果

能树立自信心,掌握基本知识,上课能认真听讲,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点击下页进入中小学2017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的更多内容

中小学2017年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所任教的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班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础不好,学习困难大,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这样的学生不需要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需要辅导和关心。

另一种是基础还好,但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做事态度不够认真,遵守纪律的意志不够坚强,他们的作业一般有能力完成,但可能出现未完成或完成不认真的现象,他们的作业往往令人不能放心,这些学生如果学习用心,就会有比较好的成绩。对这类学生需要多提醒,多付出一些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也需要加强纪律教育。

这两类学生都是需要夸奖和鼓励的。

习惯上,我们把学习困难的这一类学生称为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往往教师的投入精力最多,而收效甚微,但后进生若能成功转化则是最能给老师和学生信心的。因此工作虽然艰难,但是还是充满了挑战的。

三、工作目标

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需要多辅导。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6、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7、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8、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9、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10、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1、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五、在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2、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工作小结

很多时候后进生是老师们的眼中钉、 肉中刺,因为大部分的后进生是属于问题生而不是学困生,如果是学困生,起码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好的,而如果是问题生,那么他们带给老师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进生的转化是对教师工作的一项严峻的考验。本学期开展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1、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温作仁是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平常不爱学习,上课经常打瞌睡,作业也是马马虎虎,上课纪律较差,喜欢讲话,做小动作,但是他的体育很好,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还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为此,我表扬他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2、在今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中,联系本班实际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了学习方法,做到了对他们热心得帮助,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给他们配了小老师,进行结对帮扶,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多提问,让他们树立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树立起了刻苦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

3、在学习中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对他们不歧视,不打击,不挖苦,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用爱心去精心呵护,少批评多表扬。在学生中树立起他们好的形象,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4、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本学期,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特点制定如下计划: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

3、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4、非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三、转化学困生措施

转化后进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绚丽多彩。

(二则)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后进生帮扶活动,让每位教师帮扶几名学生,我帮扶七年级(一、二)班的十二个学生。如何帮助转化他们,是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课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特制订帮扶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从这八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有四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总是在班级的后边,而且在老师的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周围的同学,自己也是不求上进。

智力水平较低:有三位同学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基础较差,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固,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更是卡壳。

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一位同学语文、数学成绩较好,英语却很差,上课有事走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不上去。

学习成绩不稳定:有两个同学学习态度较好,上课也认真听课,作业完成的较认真。但是,成绩不稳定,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二、辅导措施

1、教给学习方法,提高兴趣: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研究,整理教材内容,在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当学生有困惑的时候,合理分析教材,选择哪种教法更合适。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类指导,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激发学习上进心。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3

如果将共和国60年来的现代化历程比做一本厚重的典籍,那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就是闪光的“扉页”,开启了工业化之路;随后历经计划经济桎梏下的黯淡文字之后,才迎来具有色彩的“五五”“序言”。自此以后的二十年中,快速增添上从难以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华丽插页,及至21世纪的肩头上,重启国富民强的新旗帜,谱写斑斓多彩的“十二”篇章。

一、建设新中国:在落后农业大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2年底,共和国收拾理清抗战以来衰退的国民经济后,收获的是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当日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就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历经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独立完整工业体系。

1.锋芒初显的“一五”

“一五”计划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初步建立了工业化基础,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与1949年相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0%增加为56.7%。此外,“一五”期间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计划属于草莽粗创,杂糅了计划与市场的要素,比较切合实际。颇为成功。

2.徘徊前进的“二五”

当“二五”计划继续以重工业为中心,提出在五年内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后,许多关键的工农业产值都远远低于指标。于是只好按照八字方针“整顿、巩固、充实、提高”,治理失衡的国民经济,调整过高的重工业指标,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随后还将1963-65年作为国民经济调整过渡时期。

3.重大转折的“二五”

吸收了“二五”的经验教训,“三五”计划最初的设想重点是解决“吃穿用”问题,按照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重视发展农业的同时。增强基础工业,使得国民经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重点按比例发展。但由于受到特定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期间又转向“备战、备荒”的方针,将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进行三线建设。

4.反复调整的“四五”

由于受到“”的干扰,“四五”计划就―直在调整的状态之中。前期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建立经济协作区、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3年后逐步改变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沿海与三线地区建设并重,重新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优势,重视农业发展。虽然这些有益的调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但也为建立经济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再造共和国:从不能温饱到小康水平

5.开启改革的“五五”

“五五”的目标是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重视农业发展,期望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历经一些波折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新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使得粮食产量创新高,轻工业发展超过重工业,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进一步协调。

大致而言,“二五”至“五五”期间,执行的是“大计划小自由”的计划经济体制(详见附表),五年计划大多内容粗放。与实际多由脱离,且执行中多有变化,大多数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6.推进农村改革的“六五”

此时继承了“五五”的新八字方针,突出强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原有的计划框架中开始市场化取向,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对外开放。这是继“一五”后比较完备成功的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基本解决了蚝期困扰的温饱问题。

7.贯穿价格改革的“二五”

到“七五”计划时,基本目标设定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使改革开放顺利展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七五”时期把改革放在首位;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将科教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这一期间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8.全面改革开放的“八五”

“八五”时期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战略。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财政税收管理制度、金融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等。这是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提前五年完成了预计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GDP年均增长12%(创最高纪录,比“七五”时期提高了近4%),城乡人均生活费年增长率7.7%、4.50%。 大致而言,与“五五”以前的计划相比,“六五”至“八五”前期计划的内容趋于全面,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并存,越来越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9.经济软着陆的“九五”

“九五”时期处于国家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的最后五年,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成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年均增长8%。

历经允许个体经济、家庭承包、三资企业之后,当“九五”计划完成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国家计划的目标即将转向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如何让所有阶层共享改革与开放的成果。

三、开启新时代:从经济发展到国富民强

10.跨世纪的“十五”

“九五”计划中指令性计划有100多个,“十五”中大幅度减少,且基本是指导性或预测性数字,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

11.科学发展的“十一五”

“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标志着在经济运行方面,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转向提供战略性的指导规划、宏观经济。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层次民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12.文明演进的“十二五”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4

一、*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

*县从70年代末期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历经群众从不接受到逐步接受,再到今天的不得不接受的曲折艰难历程,凝聚了历届县委、政府及全体计生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特别是*年以来,为实现“十一五”期间“三年还清历史旧帐,四年步入良性轨道,五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县委、政府加大“一放二扎”力度,强势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人口出生率一项指标,已由“三普”时的34.79‰下降到*年的13.63‰,其余指标取得了“四增三降”的显著成效。“四增”:一是计划生育率为87.82%,比*年的83.34%增长4.48个百分点;二是综合节育率为81.49%,比*年的81.14%增长0.35个百分点,特别是二扎率由*年的16%上升到*年的46%,上升了30个百分点;三是社会扶养费征收*年为150.767万元,*年为297.71万元,增加136.943万元;四是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由*年的3800余户到*年的4847户,两年净增1000余户。“三降”:一是人口出生率由*年的16.05‰降到*年的13.63‰,下降2.42个千分点;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年的10.55‰降到*年的7.59‰,下降2.96个千分点;三是计划外出生人数由*年的1362人下降到*年的702人,减少了660人。

二、*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的人口形势面临第四次生育高峰期的到来,人口发展处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互相交织、综合作用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人口进入婚育年龄,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的人口明显增多,低生育水平存在反弹的现实风险,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新的劳动力阶层,直接影响到就业和社会保障。加之,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的转移流动影响到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城乡人口发展不平衡、农村留守人口越来越少,而且大多为老弱病残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人口分布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生病残智障缺陷依然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制约着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一)持续稳定低生育水任务艰巨

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常住人口计划外生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第四次生育高峰的来临,育龄妇女总数不断增加,政策内生育水平逐步上升,加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部分人群借外出务工而“超生”、“抢生”的行为难以杜绝,这给计划生育工作监管带来难度,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

(二)传统生育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倡导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尽管人们的婚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我县农村养老保障仍然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这使得广大群众不得不把生儿育女直接同“养儿防老”联系起来,“早生孩子早享福”、“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仍然占据着很多人的思想,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尚有较大差距,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待计划生育,严格按政策生育还未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流动人口监管困难

近年,全县加大了“一放二扎”节育措施力度,常住人口计划外生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人们的生育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生儿子和多生的愿望还较为普遍,部分人群借外出务工而“超生”、“抢生”;由于外流人口数量较大,分布广,流动性强,导致外流人口孕情难以掌握,措施难以落实、惩处难以到位,使其成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对象,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监管带来难度,也是导致计划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联合国认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域标准为102-107,*县自“七五”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八五”期间持续增高,到“十五”期间已达到惊人的程度,据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九五”以来的10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平均值为133。虽然近年来,通过广泛开展以“关爱女孩”为重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到*年9月,出生人口性别比仍为122.2,有的乡镇甚至达到2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远远超出联合国认定的正常值域。

(五)旧的工作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计划生育“七不准”纪律规定的出台,计划生育工作的方法已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宣传、教育、鼓励、引导等多种渠道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模式已使一些部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的工作机制,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致使节育措施落实难、违背政策生育查处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

(六)阵地和队伍建设跟不上现行计划生育工作的步伐

随着“一放二扎”工作力度的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力匮乏,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标准低,器械配备不全,设施陈旧老化,检测手段落后,个别乡镇计生所在业务量大时还要向卫生院借用病房。2004年以来,我县聘任了238名村级计生宣传员和4名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员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工作,受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加之待遇偏低,没有养老保障,缺乏合理的激励措施,计生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导致计生宣传员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差,随意性大,队伍不稳定,使得当前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服务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前计生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对策及思考

*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2号)全面颁布,明确指出了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阶段后,要做好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既要严格控制违背政策生育,实现少生优生,又要疏导符合政策生育,提倡晚婚晚育;既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又要促进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既要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优化人口结构,又要满足广大群众生殖健康需求;既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又要依法行政,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当前,我县处于“还清旧帐”的最后一年,是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承前启后、转轨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在狠抓“一放二扎”的同时,要着力实现“五个转变”,即:要围绕发展、和谐两大主题,从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要强化利益引导,从“处罚多生为主”向“奖罚分明、以奖励少生为主”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传统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模式转变;要坚持群众路线,由单纯强调责任目标向同时注重机制优化、群众满意转变;要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机遇,使人口负担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这“五个转变”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老做法抓新工作,一定要审时度势,转变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做出相应调整,努力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一)增强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工作上水平

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宽,情况复杂,仅靠计生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县除设有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外,专门成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组,并随着人事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实领导组成员,这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县计生领导组成员单位,对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克服松劲厌战、盲目乐观的思想倾向;坚决克服计生工作是计生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的片面认识;坚决克服抓经济一手硬、抓人口控制一手软的错误倾向,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指导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明确计生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并督促履职到位,夯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形成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婚育新风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是关键。要把宣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到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把宣传、咨询、服务融为一体,深入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乡村两级计生阵地的作用,真正使婚育新风进乡村、进农户、进社区、进家庭。逐步在县电视台和白鹤滩之窗开辟计生宣传栏目,定期宣传计生政策法规、婚育保健知识和先进事迹,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使群众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树立先进、文明、科学的婚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

(三)注重政策引导,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利益引导是计划生育的治本之策,逐步建起一个奖、优、扶、免、保、助“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促进农民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手段。一是利用现有的惠农政策,如: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项目,在总资金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向农村计划生育户重点倾斜,对违法生育户的扶贫补助资金加以限制,扶贫部门暂不扶持、民政部门暂不救济、其他部门暂不帮助,直至其履行计划生育手术为止。二是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困难救助基金”,对计划生育家庭中因父母或子女死亡、伤残、手术并发症等原因造成家庭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实施救助,并优先将农村计划生育困难人群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是抓好优先优惠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对农村计生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实施办法》,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计生户家中。尤其是一些新的农业发展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计生重点管理对象,既便于计生部门管理,又使计生工作对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少生快富。

(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性别比治理上求实效

扎实推进“关爱女孩行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推动制定有利于女孩和妇女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争取在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贴息贷款、就业安排和项目扶持中,对计划生育女儿户予以倾斜。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情检测、孕产过程管理,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跨地区协作机制,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乡镇实行重点监控、集中治理,确保出生婴儿性别比逐年下降。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督查活动,促进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五)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

一是在加强基础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开展“计生送健康乡村行活动”。做到“五关怀”,即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做好优生监测、出生干预、生殖疾病预防等工作,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抓好医学监护工作。强化孕情监测,是杜绝计划外生育的有效措施。乡、村两级计生服务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上门为已婚育龄妇女搞好医学监护、妇女病防治及普查工作,特别是要把未落实绝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纳入重点监护对象,努力扩大监护面,并通过开展“三结合”(查体、查环、查孕相结合;检查与治疗相结合;检查与宣传、服务相结合,送医、送药、送优惠政策和致富信息上门),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开展好计划生育服务,确保应接受医学监护的人群监护率达95%以上,堵住计划外生育,特别是计划外多孩生育。

(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

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盘棋”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巧政发〔*〕82号),遏制为超生而流动和在流动中超生的行为。形成公安、工商、民政、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落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由常住地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的规定,建立流出人口台帐,做好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交换工作,了解流出人口去向,加强与流出地的联系,积极开展“双向管理、区域协作”,强化信息交流,确保双向管理服务的有效性、及时性。做好源头互动,开展源头服务,提高外出务工农民自觉接受流入地监管的意识。

(七)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计生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计生队伍,是抓好计生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要通过多种途径,选调和聘用一批热心计生工作的同志充实乡、村计生队伍,切实加强对计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努力建立一支思想合格、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服务的计生队伍,实行村计生宣传员“乡聘、村用、县备案”,工资由县级统筹,实行保底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每月适当扣取责任金,根据年终考核成绩给予返还的方法,增强其工作积极性。抓住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机遇,稳定机构、强化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步伐。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6]22号文件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意见》)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进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能力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实行党政牵头、部门联手、上下联动、综合施治、集中力量抓好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状态社区居委会的整顿建设,增强居级组织建设的整体功能,使违法生育得到有效遏制,薄弱社区转化率达到95%以上,促进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方法步骤

本次帮促转化工作标准高、任务重,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具体按以下四个步骤推进:

第一步:分类指导,确定帮促重点。以社区居委会党支部软弱瘫痪;居委会软弱瘫痪;居委会计生队伍不健全,经常性工作靠街道包办;工作制度不落实;出现违法怀孕、生育等严重问题情况的,分层次确定帮促转化重点:出现3种及3种以上情况的社区居委会,作为区、街两级联动帮促转化的薄弱社区;出现一种及一种以上情况的,作为街级联动帮促的薄弱社区。

第二步:制定方案,落实帮促责任。根据薄弱社区的不同类型及成因,明确帮促转化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加大日常督导力度,实行街道领导分片包干,落实帮促转化责任,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三步:加强督导,确保帮促质量。各街道要建立巡回指导制度,不定期地组织检查督导活动,及时了解帮促转化工作进展程度,帮助薄弱社区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推广帮促转化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确保帮促转化工作扎实有效。

第四步:检查验收,巩固帮促成果。2012年10月底前,各街道要对帮促转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写出评估报告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人口计生局);2012年12月,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街道的帮促转化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为:底子清晰,帮促责任落实;居级班子坚强有力,网络制度健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全面、准确、规范;节育措施落实到位;育龄妇女孕环情监测率达到上级要求;无违法怀孕、生育问题;无违法违纪现象;社区居委会自控能力增强,居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要深入薄弱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社区居委会软弱瘫痪、管理措施不到位、近年来出现违法生育的原因,特别是对应转化现尚未转化的薄弱社区,要认真总结帮促转化工作的经验教训,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二)认真落实措施,确保管理服务到位。以在全区开展的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核查活动为契机,在摸清育龄妇女底数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对已生育子女的,坚持以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为主的原则,对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员逐一落实相应措施;对违法生育的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社会抚养费及时、足额征收到位;对违法怀孕的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违法生育欠交社会抚养费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征收。

(三)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居民自治。组织居民会议依法修订《居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公约》,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引导居民参事、议事,推进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自主和自治进程。

(四)加强居级计生管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底工程。要健全居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强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亲自抓居级计生工作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配齐、配强居级专职计生主任。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五)加强部门联动,针对薄弱环节综合施治。各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职能特点,发挥优势,针对薄弱社区的不同成因,组织精干力量,分类帮促,实施分类指导。对计生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完善的,计生办要帮助限期整改。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生育;流动人口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63-01

引言: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国内普遍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计划生育问题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因此,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1、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的发展方向

1.1、促进家庭健康是城市计划生育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计划生育发展战略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同时,使育龄夫妇享有优质的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服务,从而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一模式的发展是计划生育目标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人们对人口、计划生育和健康问题认识的深化,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新渴望。与计划生育一生殖健康观念转变相伴的是,以人为本、从人的需要出发提供服务(即个性化的生殖健康服务);强调社区及家庭加入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网络、关注弱势人群。

1.2、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城市计划生育工作较理想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一种新的“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始显现。这种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体现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工作融合、资源整合;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城市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使计生服务阵地建设融入社区阵地建设,计生工作网络建设融入社区组织建设,宣传教育融入社区文化建设,优质服务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融入社区综合治理。

2、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2.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当前,一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弹。局部地区超生现象严重。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对低生育水平盲目乐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出现投入严重不足、机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工作滑坡。因此,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政策推动施惠于民,不断推动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运行模式,丰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引导广大群众更加自觉的实施计划生育。

2.2、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工作。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形势、新任务,人口问题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的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难以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需求。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计生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新时期为公民和社会服务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城市计划生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新观念,注重群众的合理需求,注重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工作方法上,要由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由仅仅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向推行知情选择、关心群众生殖健康转变,由重点做少数人的工作向为大多数人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在工作思路上,由把育龄群众作为管理对象向把育龄群众作为服务对象,确立服务意识。通过全面实施以技术服务为中心的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广大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形成新型的生育文化。

2.3、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口计生工作者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谋求发展。宣传计划生育工作,要积极探索计生宣传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正视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新的运行机制为活动载体,形成领导重视、因地制宜、群众参与、部门联合、以人为本、服务到人的宣传格局。计划生育工作要发展,宣传教育的理念要创新,其核心就是要确立这科学发展观。确立这一新的理念,才能在宣传教育工作实践中创新内容、形式等,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育龄群众确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推动社会主义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4、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鉴于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以及城市社区的发展,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样有利于调动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社区服务融为一体,实现资源的大整合;有利于调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参与和相互监督,提高居民自治水平。

一方面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建立起部门之间联系、协查、配合、通报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责任区、出租屋管理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三是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坚持持证用工制度,实行流动人口上报制度,实行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联系制度,落实计生、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制度,采取联合巡检、综合执法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市场、出租房等地方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暂住证等证件,对无证人员及时补办相关证明,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流动人口和房主、雇主(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作者简介: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梁洪彬,武振江.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黑河学刊.2006.(04)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油田 全面计划管理 研究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内外环境及条件变化,结合长远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一、石油企业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应该把握的几个要点

1.从重生产转向重生产经营

长期以来,石油产品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和战略物资,其生产销售完全由国家统包统配,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高度集中在国家政府部门。原油价格由国家统定,原油生产、地震和钻井工作量等由国家统一安排,原油产品、物资供应、劳动组织由国家统一调配。企业的任务就是完成国家安排的生产计划和各项工作量指标,石油企业的计划就是生产和工作量的执行计划。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完全与国际接轨,产品价格与产量均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计划就必须做到生产经营一盘棋,因此,石油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是由生产计划管理向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转变。

2.从重投资转向重经营效益

在计划经济下,石油企业的投资是由国家统一安排无偿使用的,投资没有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的计划也就成为分投资、批项目计划,考核企业的是地震工作量、钻井工作量、产量完成多少,而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利润不考核,企业投资要得越大,工作量完成得越多,企业的贡献越大,造成了企业争投资、要项目,摊子越铺越大,成本越攀越高,投资规模难以控制。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资金的筹措量、投资规模的大小、经营效益的好坏,就成为计划部门考虑的主要问题,全面计划管理是由重投资向重经营效益转变。

3.从重短期转向重长期

企业原有的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是对指令性指标进行年度计划管理,中长期计划相对薄弱,战略研究和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滞后。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五年、十年规划,但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编制规划的要求,是堆工作量、上项目、要投资的规划,成本连年上升,投入安排较大,给上级留有砍一截的余地,对企业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股东看重的是企业长期发展前景,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中长期计划。所以,企业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短期向重长期规划转变。

4.从重局部转向重全面

以前从生产经营的过程看,仅仅是生产阶段的计划管理。由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需要企业自己决定,对环境的调研、市场的预测、内部信息的分析也就显得次要,制定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也未能重视;原油销售不需要企业自己推向市场,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对薄弱。从资金的来源看,投资由国家无偿拨给,企业的贷款计划和其它资金筹措计划元足轻重。从资金的投向看,为完成上级生产任务,企业资金计划是切块使用,层层下拨,无资金投向的选择权和责任,投人后产出的效益如何问津较少,投资决策管理薄弱。石油企业改制后,投资者与经营者分开,要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回报最大,取得最佳效益,其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局部向重全面转变。

二、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具体对策

随着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上市成功后,企业真正踏上了股份化、市场化的轨道,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参与,使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石油企业内部资金筹措、人员结构、劳务提供、资源配置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决定了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的观念必须转变,并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计划管理模式。

1.强化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应将目标管理放在首位。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明确企业所处地区的油气勘探程度,通过对远景资源量、预测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的构成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的油气勘探方针,是在本地区扩大勘探或是到异域拓展新区;是发展油气主业,还是压缩勘探投入,开发新的产业;并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目标。企业通过拟定多个目标方案,经科学的测算及专家对目标方案的优选,从而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2.真正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条的全过程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管理应是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重点。按项目计划管理的优点是:线条清晰,目标明确,利于操作。石油勘探开发包括区域预探、评价勘探、试采开发等,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工期长的特点。为了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可实行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首先,对项目进行分阶段预测,预测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确定盈利目标,再进行分阶段计划管理。区域勘探阶段计划管理,通过资源预测和经济论证,实现控制资源量最多且单位控制资源量的资金投入最少。评价勘探阶段计划管理,实现探明储量最多且单位探明储量的投入最少。开发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建成多少产能为标准;生产经营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获得多少收入为标准。同时,在全面计划管理过程中,结合石油勘探的特点,加大投资风险计划管理。

3.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重组改制后,油田成本核算要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投资者最大回报,追求效益最大化,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计划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先干后算为先算后干,确保产出大于投入,效益第一。以企业的最终收益为目标编制企业计划,以保证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呈现的是围绕市场运作的独立系统,其内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计划就如同这个系统的链条,贯穿于始终,为使这一系统正常有序运转,应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瑞峰,兰州石化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优化[D].兰州大学,2007.

[2]钱伯章,朱建芳.世界天然气供应和需求预测[J].天然气与石油,2006(4).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体制转变;静态与动态管理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到21世纪初,这种挑战突显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我们仅就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城市化进程中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流动性也越来越大。根据流动人口信息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育龄妇女的人数已经突破 1.2亿个。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周转,促使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强,这种现象是一种历史进程,但也随之带来了人口管理的难度。流动人员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单位,出现了人员难寻、工作难做、孕情难监控、措施难落实的局面,并且未婚同居,非婚生育,避孕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奖励扶持政策的相对薄弱,为躲避当地计生管理的违法生育的人员的流入,使得计划生育的管理难度加大。

(二)行政手段的惯性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计生部门的会服务和能服务的机制及条件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能力与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有些欠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育率的控制也并非同步。

另外,特别是企业单位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不够,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领导只忙于抓经济效益,视计划生育工作为额外负担;有的企业为了精简人员,把计划生育机构撤并了;有的减掉了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对计划生育的投入就更谈不上了;还有一些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破产企业更无人过问计划生育工作。

(三)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服务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居委会或是社区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相对简陋,很难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计生队伍建设不到位,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加重,特别是工作方法的转变,对计生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挑战背后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能不引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市建筑的巨大变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状况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庞大的人口总量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所有制的多元化格局所要求的多元动态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与传统单一的机关计生静态管理的模式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计生管理模式必须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三)政府机构改革,职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使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改变过去沿用的行政手段,使其能够实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如何实行计生工作的转变,如何梳理并强化城市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以适应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的。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到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等二三十个部门。理应有这么多的部门参与人口计生工作,共同履行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单位实际上没有履行齐抓共管的工作职责。

三、解决方式

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使计划生育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线,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措施,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要事,也是第一难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

(一)争取领导重视,求得工作支持

领导重视是关键。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计划生育这一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领导的工作,抓住时机并讲究一定的方法,把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上级领导和主管业务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促其在计划生育重大问题上给予拍板定夺。例如,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把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向领导汇报,做好经常性宣传;有重要活动请领导参加,请领导讲话,做好形象化宣传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开发宣传作用。

(二)坚持工作目标考核,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责任

我们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经济承包责任制考核,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及精神文明建设评比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每年年初,由党政领导亲自参加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并做出指导性讲话,部署全年工作,与各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对各单位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奖惩兑现。使考核结果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单位实际工作水平,起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薄弱点,对新一年目标责任书内容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使其更有指导性,制约性和可操作性。各基层单位则根据公司责任书中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把各项指标落实到单位、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了人人关心计划生育,人人支持计划生育、人人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计生工作综合管理

加大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力度。我们单位属于水利施工单位,流动性大,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施工队伍,人员分散又不稳定,这就给我们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大量扎实的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要靠计生干部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必须过硬。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计生干部队伍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各项待遇也得到落实,计生网络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各部门的职责确定后,各单位计生委成员具体抓好落实,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解决企业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大量人户分离人员、离职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出现,使我们的计生工作力所难及,只有加强各单位的配合,实行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针对流动人口等特殊人员管理难的现实,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坚持单位负责,以流动单位管理为主,“谁用工、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谁的地盘谁清理”的原则,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了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基本上避免和堵塞了计划生育管理上的漏洞。

(四)切实转变观念,做到优质服务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站;日常运行;大修切换;管理方法;综述

0 引言

随着核电机组的增多,机组日常运行与大修切换的频率和次数也随之增多,在日常、大修计划组织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的核电站中,这种切换会带来一定的管理移交问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对这种切换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1 日常转大修项目的选取范围划分,确定交接对象

根据核电站工作的性质,主要分为定期试验,纠正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要保证项目交接的完整性,必须同时兼顾到上述所有种类的工作。机组日常运行的管理单位是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大修期间的管理单位是大修项目组,所以交接的各单位的接口一定要明确。设想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逐步有序实施。

日常发现的缺陷或者日常预防性维修/定期试验工作,如对机组核安全及发电能力无立即影响的,可按照下述原则转大修执行:

1)日常无检修窗口,必须停机停堆才能处理的工作。

2)需降功率处理但日常无合适降功率窗口的工作。

3)日常处理风险较高的活动,可结合大修主隔离、检修窗口安排以降低风险的工作。

4)经相关专业评价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无即时影响,日常处理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或潜在核安全设备不可用风险,大修非功率运行模式下可避免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的工作。

5)日常处理有高放射性风险或会大量产生高放射性废物,大修有合适窗口可结合安排降低整体放射性及三废风险的工作。

6)与机组状态相关,只能在非功率运行模式下才能执行的工作。

7)公用机组机可转大修工作范围原则上由双方商议确定。

8)对于预防性维修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的项目,考虑设备切换等原因,如果安排到日常,调整裕度超过25%,将转大修。

9)部分预防性维修项目有明确的检修期限要求(考虑季节、天气因素、如防冻、防汛项目),如果日常调整将会违反管理程序对检修期限的要求,可考虑转大修。

10)对于定期试验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且需要执行的项目,转大修。

11)主工作已转大修的配合性工作。

12)其他日常执行有特殊风险或困难,根据大修具体情况经双方评价认为大修执行风险度较低的工作。

2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定期试验交接

2.1 定期试验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过渡到大修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开始前1个月,定期试验工程师根据日常年度试验计划筛选出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短周期定期试验项目,编制《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计划工程师将《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作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生产计划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2.2 定期试验由大修项目组过渡到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重新启动到热停堆平台时,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定期试验管理的计划工程师清理定期试验的执行情况,编制《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将《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3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预防性维修交接

3.1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生产计划部门从年度计划中筛选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制作清单发给执行处、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将转大修的初步方案,召集相关部门讨论,确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确定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编写会议纪要,经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长批准后,发送到相关部门执行。

3.2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准备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2)大修计划将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3)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情况。

4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纠正性维修交接

4.1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前8个月左右开始,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会议。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每个月清理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设备管理处、相关执行处审查。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意见,调整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组织讨论,确定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

4)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周与大修交接一次;大修开始前1周,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天与大修交接一次,交接由日常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沟通和协调后完成。

4.2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会议纪要确定的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将工单准备状态,并将所有移交工单的开工条件由“日常”改为“大修”。

2)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重新准备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3)大修计划将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4)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移交项目的执行情况。

5 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议

在完成上述前期工作之后,最终需要一个出口,对上述成果进行最终的交接,并对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澄清,可以组织一次双方交接的出口会议来实现。机组大修解列前约3天(具体时间由两个项目组确定)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移交给大修项目组管理,并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提交一份交接报告。

5.1 交接报告准备

1)在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开始前,由日常生产计划部门组织、准备交接报告。

2)相关处根据要求提交材料给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需提交的材料和负责处如下:

(a)机组移交概述――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b)大修预检计划及执行情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c)日常转大修工作票清单――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d)日常未完成工作票清单及状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e)机组现有的临时控制变更清单及状况――仪控处

(f)机组现有的临时系统装置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g)机组不符合项状况清单――系统设备处

(h)机组带压堵漏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i)未关闭许可票的清单及状况――运行处

(j)运行关注问题及相应工作票情况――运行处

(k)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关注的需要在大修中处理的重点项目――系统设备处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移交报告草稿,并将移交报告草稿发给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大修经理、维修经理、运行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和相关执行处审查。

4)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的意见修改移交报告,完成正式移交报告的编写。

5)正式移交报告在移交会后走电子流程完成签字和分发。

5.2 交接会议管理

1)为了保证日常生产日计划和大修日计划的平稳过渡,以及日常生产计划会和大修计划会的平稳交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一般要求安排在上午进行;

2)交接会议参与部门和人员规定如下

(a)会议主持人: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或其指定的负责人。

(b)与会部门和人员:运行处、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核安全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仪表处、静止机械处、维修经理、大修经理及大修指挥部相关成员。

3)交接会议的主要议程

(a)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介绍移交报告概述。

(b)与会人对交接报告内容提出询问和澄清;针对交接报告的复杂疑难问题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指定人员跟踪解决。

(c)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与大修经理签署机组责任移交书。

4)交接会议后的行动

(a)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通知:移交机组新产生的通知单请求条件填写大修轮次;移交机组准备好的工单递交给大修计划人员;明确移交机组日常日计划执行的截止时间。

(b)大修指挥部发出通知,启动大修计划会,出版大修计划,移交机组执行大修计划。

(c)机组责任移交后,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对日常与大修间相互影响的工作保持沟通与协调。

以上就是移交过程和需要注意事项的综述。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10

为了切实解决我镇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实现计生工作村的转化,有力促进全镇工作的平衡发展,从而达到“保二类争第一类”的目标。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订计划生育村转化工作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村转化工作关系到能否提升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我镇总体工作是否被一票否决的关键工作之一。因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人,把村转化

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二、加强调研,查找问题,理清思路,制订目标

镇村党政主要领导做到相互通报情况,共同分析落后原因,一起研究转化方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计生专干、驻村干部要做到经常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掌握村两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及育龄妇女的计生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重点解决村级计生网络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计生知识普及率低、外出人口管理难、随访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争取通过努力实现“一年抓转化、二年争先进、三年创示范”的目标。

三、落实措施、保证转化

在村的转化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村而异,各村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存在问题,制订出转化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到一村一策,针对重点问题,落实关键措施,确保转化目标的实现。

①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建立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及监督小组。外出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及协会组织等相关的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机构,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村组,充分

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②完善县管干部联系重点村、村制度。各转化村要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将全员全程责任制落实到位,建立重点对象访视制度,加强调查摸底工作,掌握计生动态,结合存在问题开展工作。

③加强计生法律法规和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培训。各村要充分利用人口学校这一阵地,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通过对“一法三规一条例”和中共中央《决定》的宣传,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营造依法生育的舆论环境和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抓好孕前服务,开展避孕措施知情选择,最大限度减少非意愿妊娠,争取工作主动权。

④狠抓违法生育的处理。对往年违法生育对象按照标准征足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⑤加强外出人口管理。建立外出人口联系担保制度,落实分组包干责任人职责,健全信息网络,定期汇报,重点随访,落实孕环情检查服务和协议自我管理的服务工作。

⑥组织开展活动,协调各机构发挥作用。要经常召开相关的

会议及开展活动,研究讨论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高影响力,发挥各层次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村级管理村民自治。全镇将以田芯村、山头下村、范家岙为示范村,组织村干部到示范村进行学习参观,做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加快村转化步伐。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新时期计划生育;以人为本;转变优质服务

Abstract:Family Planning is one of our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ies. The former management mode is not fit in the needs of current society.Facing the new challenges,we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ode of Family Planning,set the concept of'people-oriented and service-oriented',and realize the goal of'integrat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gether'.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how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implement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current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planning in the new period; People-oriented; Changing the quality service

当前,计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认真做好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管理形式简单,宣传内容单一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传统行政干预的主观管理模式和强制观念,导致员工产生负面的思想[1]。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对于实际情况和空洞理论之间的联系。宣传内容单一,计划生育工作局限于传达政策思想,形式为于报告会、发文件等。

1.2医院年轻职工存在的问题 现代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他们的个性思想更加突出,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属于个人隐私,认为单纯的计划生育宣传枯燥乏味,也不愿意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2树立计划生育工作新理念,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针对计生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计生工作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向自下而上的转变,了解职工需求,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向自下而上的转变 我院建有有计划生育宣传员队伍,院内每一个科室都设有一名计划生育宣传员,每年对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政策、法规的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平日在职工的日常生活中认真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时了解职工的个人信息,了解育龄职工婚育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建立科室计生管理数据[2],按照计划生育宣传员双月报表形式及时反馈,计划生育办公室全面掌握全院情况站在职工的角度上思考和分析、制定计划、开展工作。

2.2开展全方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2.2.1实现计划生育在服务职能上,由单纯控制人口指标向开展优质服务转变 创立母婴呵护课堂,定期开展孕期知识、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孕期营养指导,同时也定期开展妇女健康及常见妇科病防治知识讲座。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我院,开展团体减压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女职工释放心理压力,以健康、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2实现由单纯防止意外妊娠向查病、防病,提供健康保健相结合上转变 针对我院每年全员体检情况,举办"呵护生命,关爱健康"-职工健康专题讲座,邀请健康体检中心专家进行"年度职工体检结果报告分析"并针对年度体检中发现的多发病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中医养生与女性抗衰老的基本法则以及实施要点,普及中医养生防病知识,通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2.3实现在服务对象上,由育龄女职工向全体职工、人生全过程上转变 人口计生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对育龄妇女的帮扶,它是拓展生命全周期的一个概念。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婚恋观,为我院单身青年搭建公益性、诚信度高、积极向上的交友联谊平台,增进了单身青年男女间的了解,提高婚恋成功率。

为倡导"幸福家庭、和谐人口"的理念,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关注我院职工子女的成长,开展了"构建美好幸福之家-家长课堂"系列教育讲座活动,有针对儿童心理"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的心理讲座;有针对高考的学生进行的暑期职工子女学习经验交流会,请高考成绩优秀的同学作学习经验交流。为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拓宽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范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2.2.4实现在服务形式上,由职工上门要服务向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上转变 医院的工作特点就是工作繁忙,倒班频繁,很难组织大范围的人员进行学习。为每一位办理《生育服务证》的职工发放温馨提示卡,注明咨询电话24h开机,方便产后职工办理各种手续的咨询。

3结论

新时期我院计划生育工作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改变行政干预式管理思想,以优质服务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结合点,由单纯防止意外妊娠向查病、防病,提供健康保健相结合上转变[3];在服务对象上,由育龄女职工向全体职工、人生全过程上转变;在服务形式上,由职工上门要服务向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上转变,全面服务职工,真正做到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确保人我院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瑛钰.解析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J].学科前沿,2014,4:217.

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双重转型;体制转型;发展转型 

    一、中国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经济转型是指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则被认为是另一条通往工业社会的道路,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正是这样走的。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实践表明,依靠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工业社会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虽然可以建立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但效率不高,代价过大,而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以新的形式凝固化了,所以农业发展是失败的,农村是落后的,农民的生活依旧是艰苦的,农民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

    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两种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是没有前例的,也是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没有讨论过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一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过去在这些地方不曾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只出现发展转型,即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向工业社会。而1979年以后的中国则不同,一方面,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体制转型;另一方面,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使中国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就是发展转型。

    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双重转型中,重点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束缚和限制是全面的;既包括城市又包括农村;既包括工业,又包括农业;既包括城市居民,又包括农民。如果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中国不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国转型的目标(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二)双重转型中,必须解放思想,清除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否则改革与发展都寸步难行。1978年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进而启动了改革和对外开放。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因此可以这么说,中国双重转型在短短的30多年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果,同“思想先行”是分不开的。

    (三)双重转型中,必须把产权问题放在改革的首位。计划经济体制下,产权模糊,投资主体不确定,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改革的严重障碍,也是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在体制转型中,产权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线;在发展转型中,产权界定和产权清晰是动力源泉。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需要确定,住房也需要确定,而且确定应当落实到户,这既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也能使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创业。

    (四)双重转型中,一定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缩小地方收入差别的重要途径。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就业是重中之重。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双重转型中需要认真解决的迫切问题,所以在转型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就业问题。同时,由于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经济增长率过高当然不行,但如果经济增长率偏低,则会产生更大的就业压力。

    (五)双重转型中,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鼓励自主创新。如果自主创新不足,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必将丧失自己的市场份额,或者中国又会回到过去依靠资源出口、初级产品出口以获取外汇的境地,这就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自主创新的成效既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取决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人力资源政策应得到更大的关心,得到更有效的贯彻。

    (六)相对于较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而言,环境压力在中国显得更为突出。中国在双重转型中,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979年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重要。经济增长的质量高低,除了结构的优化是标志之一外,还有另一个标志,这就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享的,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有的,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七)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双重转型的成果,同时也是继续实现双重转型的助推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的进度是异常缓慢的,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出现了“反城镇化”的趋势,即不但不允许农民进城,而且还把一部分城市居民强制迁入农村。直到双重转型过程开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提高城镇化率已是大势所趋,这将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潜力的投资机会,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以较高的速度推进。

    (八)双重转型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主要是为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包括调动民间资本的潜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不是国家的方针。国家的方针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他们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进而形成双赢的格局。这是对国家最有利的。

    以上八项经验,说明了中国双重转型之路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些经验总的说来表明了这样一点: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根据国情进行转型,什么经验都不会产生。

    二、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

    双重转型的任务,在中国至今尚未完成。改革需要深入,发展也需要继续,并双双登上新台阶。

    那么,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仍同过去30多年一样,继续以体制转型来带动发展转型,即继续以改革促进发展,为发展开路。下面分三方面来论述:

    (一)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

    什么是内生力量?这是指一种体制及其所具有的机制所发生得作用。改革就是为了清除新体制或新机制建立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

    什么是外生力量?这是指外界对经济运行发生作用的某种力量,它从外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或对经济活动进行刺激,或对经济活动进行抑制。改革就是为了把外生力量的干预减少到正常的程度,不要让外生力量的干预削弱体制及其具有的机制所产生的自我调节作用。

    不妨以一个人的健康为例。一个人如果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一定要有内生的机制的完善;如果生病了,自身内部调节机制是能够克服障碍和恢复健康的。外生力量就像必要的时候需要服药或动手术一样。相对于外生力量而言,内生力量毕竟是最重要的。

    到现在为止,尽管我们的改革开放已进行30多年了,但内生力量还不健全,主要靠外生力量来调控经济。比如说,我国存在一种“投资冲动怪圈”的现象,从最近这几年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地方政府、各个单位都希望加速发展,因此要求增加投资,增加项目,增加信贷,这样,投资加大了,项目增多了,信贷扩张了,经济也就上去了,结果,发生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发生后,中央政府就依靠外生力量来压抑,地方政府感到困难,财政收入下降,产值下降,企业不振,就业也减少了,中央政府不得已再次启动外生力量调控,刺激经济,恢复经济快速增长。如此周而复始,一会儿经济上去了,一会儿经济又压缩了。这表明内在的机制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外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内在力量。

    继续推进改革,就是要完善体制,让体制所具有的机制发生应有的作用,让外生力量的调控成为辅助性的。

    (二)阶段性成果和目标模式

    从1979年至今,30多年,我们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些仅仅是阶段性成果,还不能称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模式。我们的目标模式是明确的:从体制转型方面说,我们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发展转型方面说,我们的目标模式是实现工业化,建立现代化社会,使全国人民走向富裕,使和谐社会得以实现。改革要深化,发展要再接再厉,不可松懈,不可半途而废。中途停止下来,可能前功尽弃。

    要知道,经济中很多问题不是靠宏观调控可以解决的,要靠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举一个例子:现在出现了“社会阶层凝固化”现象,跟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还不如刚改革之时。改革开放初期,77、78、79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流动渠道是通畅的。社会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主要方式。然而现在,“社会阶层凝固化”造成了水平流动、特别是垂直流动渠道的堵塞,这又形成了另一种现象,即“职业世袭化”。比如说,父亲是农民工,儿子还是农民工,孙子以后也可能是农民工,这就是“社会阶层凝固化”和“职业世袭化”的表现。这种情况要通过体制转型才能解决,宏观调控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

    再说,城乡二元体制至今仍未消失。计划经济体制有两大支柱,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另一个支柱是城乡二元体制。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主要围绕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而展开,这一改革至今已取得很大进展,当然还有些问题有待于继续解决。虽然城乡二元体制在过去这段时期多少有些松动,但基本上尚未解决。

    城乡二元体制不同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自古就有,而且今后较长时间内还会存在。但城乡二元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1958年户口一分为二,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分开了,城乡被隔离开来,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都不得自由迁移。这种划分,基于使农民处于与城市隔绝的状态,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城市二元体制绝对不是依靠宏观经济调控就能消失的,一定要深化改革,才能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