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27 00:31:51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1

xxx,女,xx管理学院会计学院060106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学校体育班班长、女排队长。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获“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长跑之星”、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暑假专业实践调查二等奖,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新乡市“三八红旗手”,河南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七节排球锦标赛中获得女子丙组第一名等。该生自入校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放松,在知识的海洋里努力汲取知识,在运动中发挥特长为学校和院系争光添彩,在这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合理的调配知识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诠释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职责。诚信做人是她的信条,坚持以自己的爱心和感恩装扮人生的文明之路。

xxx,男,xx管理学院会计学院0601071班学生,共青团员,现任班级体育委员。曾获河南省第xx届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跳远第二名,男子甲组三级跳远第三名,男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五名,4×400米接力第七名,并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运动员”,郑州航院第二十七、二十八、二田径运动会男子跳远第一名并破纪录,男子三级跳远第一名破纪录,同时获得“十佳运动员”荣誉称号,曾两次获得校“优秀团员”荣誉称号。该生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掌握时事动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校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遵守校、院(系部)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同学着想。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该生坚信:文明是一条船,它能载着你驶向大海,去寻找每天清晨的旭日;文明是一座天桥,能让五湖四海的人们开创美好的家园;文明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xxx,女,xx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060205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团总支副书记、06级辅导员助理。曾获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院突出贡献奖”、“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干”、“校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校宣传稽查先进个人”、“院学生干部服务之星”;“工商杯”书法大赛三等奖,工商管理学院“新生杯”书法绘画征文大赛获书法三等奖、征文二等奖,心理活动周征文比赛校二等奖;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全国高级客服人员资格证书等。该生在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刚入学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一直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能够身先士卒,起到模范作用。在工作上,要求自己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从不假公济私。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端正态度、勤奋刻苦,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在生活上更是乐于助人,克己奉公。很好的体现了大学生应具有的风采。

xxx,男,xx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060209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工商管理学院06级辅导员助理。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院三好学生”、“军事训练标兵”、“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院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团干”、“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并带领本班获得“校优良学风班”、“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该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努力进取,在思想、学习、工作、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次性通过了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是三级考试。时刻以一名预备党员应有的良好道德品质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有一种为国家学习的思想态度,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来体现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挖掘一批“最美家庭”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四大战略”,建设“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活动对象

凡在乡内有固定居所,成员无违法犯罪、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均可参加“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三、评选标准及细则

本次“文明家庭”评选为十星标准,共设100个表彰名额,并在100户“文明家庭”表彰对象中,再择优评出10户“最美家庭”。各家庭根据“文明家庭”评选细则进行自查、申报(获评往届“最美家庭”的,本次原则上只能申报“文明家庭”,不再作为“最美家庭”候选)。

1.十星标准:爱国爱党星、遵纪守法星;

敬业奉献星、勤劳致富星;

热心公益星、邻里和谐星;

勤俭持家星、孝老爱亲星;

崇尚科学星、尊学重教星。

2.评选细则:见附件2。

3.名额分配:村25户、村25户、村25户、村25户。共计100户。

四、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设立“文明家庭”评选组委会,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人员为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乡文明办,“最美家庭”评选由乡妇联具体负责。

五、评选步骤

评选表彰活动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评选公示、命名表彰、总结提高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14日—3月30日)

制定印发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利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广为宣传评选活动公告,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宣传栏公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做到评选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30日—6月10日)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各村、乡直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成立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结合评选标准和单位实际,搭建载体、丰富内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成时限:4月10日前)

2.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村、乡直单位要层层召开动员会,搭建活动平台,挖掘先进典型,确保“文明家庭”评选扎实推进。(完成时限:5月25日前)

①广泛宣传动员。在人流密集(显眼)位置设立“文明家庭”专题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倡仪书,大力宣传十星标准和申报程序,提升活动知晓率。

②开展“四孝”创建。按照《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宁文明〔2015〕3号)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开展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村、孝诚企业“七个一”实践活动。

③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比活动。以演讲比赛、故事会、座谈会等活动为载体,讲述家庭故事,评选、展出一批好家风、好家训。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晒家风、亮家训”主题活动,并做好相关图片、信息的收集、归档。

3.严格把关,逐级申报。各村、乡直单位根据“文明家庭”评选标准,采取家庭自愿申报、群众集中评议、党组织把关的方式,向乡党委推荐候选对象。(完成时限:6月10日前)

(三)评选公示阶段(6月10日—7月10日)

1.组织推荐:各各村、乡直单位对推荐候选对象进行复审把关,并按照分配名额,向评选组委会办公室报送“文明家庭”推荐名单,并要求各推荐单位在“文明家庭”活动专题宣传栏上对拟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进行公示。

2.群众自荐:群众可前往各村委会领取推荐表格和评选标准,推荐您身边的“文明家庭”,交各村委会组织统一申报。

3.网上公示:期间,评选组委会将按照3:3:4权重相加的原则,组织专家和群众代表评议投票,在100户“文明家庭”中选出10户“最美家庭”。对相关事迹进行宣传、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结束后,确定正式表彰对象。

(四)命名表彰阶段

评选组委会对“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进行审核确认、命名表彰,以精神奖励为主,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五)总结提高阶段

1.开展事迹展播。对10户“最美家庭”进行事迹展播,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

2.开展晒家风、亮家训活动。乡妇联在各村和乡直单位中各选取一个示范“妇女之家”,举办晒家风、亮家训主题活动。

3.开展家风家训宣讲活动。通过本人亲自讲、亲朋好友讲、左邻右舍讲等方式,组织开展“家庭建设”进校园、进村巡回宣讲活动。

六、职责分工

1.乡宣传:对活动进行宣传、指导。

2.乡文明办:①负责统筹活动的策划、报名、选拔、宣传、推荐等工作。②将“文明家庭”评选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或集体作为评选对象,参与身边好人、楷模、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

3.乡妇联:①配合乡文明办做好活动的策划、报名、选拔、宣传、推荐等工作。②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推荐先进典型,并围绕“最美家庭”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文娱活动和比赛。③做好“最美家庭”事迹采访联系及服务工作。④负责筹备“最美家庭”表彰暨事迹报告会和事迹图片展等活动。

七、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四个”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动员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推荐评选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好推荐申报、评审工作,通过家庭(单位)自评、互评和群众座谈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评选活动,使推荐评选的过程成为教育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践行文明新风、促进文明建设的过程。

2.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各村、乡直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精心组织实施,并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结合起来,使“文明家庭”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互融合、共同促进。要以最大限度扩大群众参与率和活动社会影响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比赛,晒最美家庭照片等方式,大力宣传“文明家庭”,并将活动图片、稿件传乡文明办。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3

关键词:主题晚会 主旋律精神 实践经验 策划

主旋律主题晚会是指以弘扬国家倡导的主旋律精神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策划创作的文艺晚会类节目。相较于电视剧、纪录片,针对主旋律晚会节目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有能力制作并播出主旋律电视节目的单位,基本被锁定在少数中央级媒体的工作职能上。另一方面,众多文艺晚会的投入产出模式,决定了其对舞台效果、电视画面观赏性、收视率的严苛追求,从中央媒体到各卫视甚至到地级市台都纷纷自办娱乐性文艺晚会乃至全外景跟拍的真人秀节目,传统的文艺晚会收视率不断下滑,主旋律题材的综艺节目除了上级指令举办之外,几乎无人问津。即便是红极一时的《感动中国》,近年来影响力与受关注程度亦被大大消解。

在创新困难重重的环境下,电视工作者应从更深层次思考主旋律题材晚会节目的出路,丰富内涵,放下身段,不落窠臼,像运作明星真人秀节目一样实施精密的策划,提升收视率,实现传播目的。本文立足于对电视媒介大众媒体属性的清晰认知,结合《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浙江・温州)现场交流活动》(以下简称“温州道德模范晚会”)的深入实践经验,对主旋律晚会的策划进行研究探讨。

前期准备

每位道德模范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如果仅凭对单个故事的反复渲染,很难在情感上打动观众。道德模范代表个人,代表一类高尚的行为,更是社会真善美的一个缩影,要将这些内涵都表达清楚,人物事件设计至关重要。

“温州道德模范晚会”策划前期,节目组反复讨论研究每个入选案例,琢磨其个性与动人之处,在拍摄现场与取材时加以刻画,为晚会录制现场感情的起伏埋下伏笔。例如“红日亭”爱心服务组织的出场,牌匾的红布翩然落下。解说词从上世纪70年代的免费凉茶摊讲起,将这个组织、这种行为的历史厚重感凸现了出来,做一次义工、做一年义工或许容易,但是坚持近半个世纪,就不是那么平凡了,更何况义务服务的主体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受表彰的是“红日亭”,但短片还讲述了“状元亭”、“雨花斋”等其他活跃温州的同类组织,颂扬的主体就不仅仅是某个组织,而是温州社会互助互爱的大爱精神。

在有限的时空内要展现出深刻的主题内涵,同时也要做到吸引观众,须通过前期的充分策划,增加画面的丰富程度与叙述强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观众。“温州道德模范晚会”中不少短片素材基于周播社会时政类栏目《温州好人》的积淀,在短片创作上更进一步,强化对视频短片叙事与解说词创作的艺术加工。拾金不昧的新温州人张红军的故事很简单,身为环卫工人的他不善于言辞,短片在二度创作时,力求原汁原味还原了这件“平凡的”好人好事的始末,用张红军周围人带出的背景介绍,侧面刻画了行为意义的不凡,之后才抖出他居然连失主答谢都一并拒绝的可贵选择,让人物形象凸显出来。而周振环事迹的短片则通过以儿子身份写一个父亲眼中的傻父亲,简洁而亲切回忆性的解说词创作,串联珍贵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一个“傻”字把道德模范的可爱、可敬描画得淋漓尽致,短片中用周振环治疗时的一段真实资料:“希望停止捐款,钱已经够治疗”的一番朴实话语印证了温州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道德风尚。

舞美设计

道德模范晚会包含领导人发言、颁奖、嘉宾访谈、文艺表演等多个环节,还包括向社会发出“道德倡言”这样的独特环节设置,都在同一个演播空间内呈现,要丰而不乱,对舞台美术要求非常之高。舞美对现场座次、人员运动流线等进行了精心安排,确保舞台美术紧扣全场演进节奏。笔者将访谈章节巧妙放在舞台一角,并布置具有古典文化味书法写就的“道德倡言”背景,古色古香的风格与舞台主要区域金色形成对比又十分和谐,既解决了串场问题,又让受表彰者始终处于焦点。LED大屏幕与舞台仪式表演区相配合,访谈区书简状LED屏幕滚动图文与访谈内容相配合,最终呈现在观众荧幕上的画面有信息、有层次、不单调。舞台各个功能区域设计得彼此区分又相互关联,使得电视画面生动而和谐,对主旋律晚会的舞美设计作出了一次有益探索。

明星效应

作为面向大众的节目,明星效应一定比其他艺术包装的效果强许多倍,而明星本身在电视产业中可视为一种资源,值得各类节目去创造条件加以利用。当然,主旋律题材类的电视节目,要采用明星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筛选,明星参与的形式较为局限,可拨付给明星的报酬也相当有限。“温州道德模范晚会”没有引入公众明星,但特意邀请温州行业中的明星人士、明星企业加入,邀请他们进入环节,进入访谈,建立他们与晚会主题的关联,而不是草率地作“人物道具”处理。这必然会直接带动收视的提升,同时也为主旋律精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人际渠道。因此,一方面主旋律类题材节目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与质量,吸引明星来加盟;另一方面,其运作也要更为市场化与开放,让多元化的思路能够进来,谋求与明星合作的共赢点。平面媒体《时尚芭莎》的年度慈善晚宴,虽然没有电视直播,某种程度上却是一个不错的范本,运用别的平台来回馈明星,而让明星来回馈自办主题的内容。

控场艺术

晚会在主持人的选择上特别突出了总体控场需求,因而由温州广电传媒集团资深主持朱小杰、胡红两位来执行。男主持人与嘉宾访谈采访,女主持人对短片、表彰环节、文艺表演等各环节的精准串场,较好实现了主持人对晚会节奏的把控与内容的再度整合升华。细节是提升节目品质的重要手段,经过设计的现场访谈问题能够凸显动人细节,譬如火海救人的“身边好人”周振环的事迹观众也许并不陌生,这样见义勇为的好人也不是个案,但朱小杰与他关于疤痕“1公分”厚等具体细节确认,结合短片中介绍的打工者身份,使观众更深刻了解了事迹的不凡之处,做了好事却要长期承受痛苦的境况让人感同身受,顿生敬仰。

更多的控场前期策划还体现在晚会流程设置上,全场分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等环节,每一节都有两位受表彰模范。开篇是叙述“身边好人”不凡事迹的短片,让领导和观众坐在观众席上观看身边好人像明星似得从高台走向红地毯;随后各章节短片主人公代表被邀请上台,与另一位短片未涉及的行业道德模范代表一起,加入一位专家,组成被访嘉宾,由主持人进行现场访谈,让受表彰人谈自己细微的感受,让专家从更大的角度分析好人好事的积极意义;之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为两位颁奖;颁奖词朗诵者代表现场大众向受表彰人致敬。整个流程层次丰富,既宣扬了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又让观众从受表彰者的一言一行感受到高尚的真实,而围绕各个受表彰人设置的环节也赋予了他们应得的荣耀与礼遇。

半场的《好人颂》表演是对晚会主题的一次点题,更是特别设置的一个节奏变化,让观众在了解前面一系列事迹之后,有一个休息、反思的空间。老中青三代合作的《好人颂》,本身也映衬了全场受表彰者覆盖各个年龄段的现实,配合现场沙画描画事迹内容,让人回想与深思,两块副屏幕则持续轮播更多的好人好事,使节目本身产生了多元的美感。终场前,安排《国家》这样一首节奏悠扬、耳熟能详的歌曲,歌颂祖国,好人受敬仰,军民全体老少大众共同高歌,则是暗藏邀请观众心灵共鸣参与传递,对前面对好人好事的平稳、深情叙述进行情感接续,从而将晚会气氛推上最高潮,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

富于变化的晚会流程,点燃了舞台功能设置的诸多可能性,在精熟的控场艺术统摄之下,环节与环节、区域与区域之间达到了完美连接,主旋律晚会的形式、内容、内涵、外延都得到了充分开拓。

导演技巧

最考验电视节目编导技巧的类型当属晚会类节目,而主旋律电视晚会尤其需要平衡整场晚会的流程设置、节目安排、机位编排等,使主题突出却不显单调,画面富于变幻,细节动人,引人共鸣。像“温州道德模范晚会”这样主旋律主题鲜明的晚会节目,究其各个环节的制作手法都较常规,效果就源于其细节选取的精准,前期影视资料准备得充分,端正平稳的舞美与编导风格相契合,使被烘托的人物事迹格外突出,直达观众内心。由此可见,导演技巧的高低并不只限于技术的纯熟和经验的丰富,更在乎对整台节目的艺术把控,选择合适的风格与节奏,从而将节目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传达出来。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4

刚一进公司首先就是面临着和同事相处的问题。在公司刚开始的那几天,由于没有分给我什么具体的工作,我只能看着那些同事忙忙碌碌的,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和说些什么,当时在办公室坐着觉得特别的不自在。后来,我自己想了想,自己现在已经是快要进入社会的人了,应该融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而不能仅仅像以前那样老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是公司给我一个实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很不容易,我应该要好好地利用起来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想到这些,和同事们见了面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在不知不觉中和他们熟悉起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开始吩咐我做了。就这样慢慢的我就溶入了他们的圈子,溶入了公司,对于不懂得问题我会及时的请教,他们也悉心的给我指导。他们成了我的师傅和朋友。现在我是深知交流对理陪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外勤是保护出事故后,第一个和保护接触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是那些刚出了事故的保户或他的亲人朋友,这些人往往还沉溺在痛苦中,情绪都很激动。所以我们要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方法,坚决避免过激的词语,对于前来的保护不但要指导他们完成相关操作流程,更要好言安慰,让他们满意放心而归。

经理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案件的流程:

事故发生----是否需向交警报案案----向太平洋保险报案----调度----是否需要现场查勘----现场查勘----定损----审核赔案、理算赔款-----事故车辆修复-----办理索赔手续----结案----回访----归档

归档

在整理案件做归档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浮躁,努力做到一丝不苟。”深刻含义。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康经理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已结案件的材料,(粘贴票据,给材料排序,写归档号,装订,给每页打号,装归档盒,进库房。)为了让我们熟悉案件,知道什么样的案子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刚开始合同因为觉得新鲜,一天下来感觉还挺好,但两三天之后我就有点心浮气躁了,整理速度明显减慢了,而且容易走神。尤其是装订,打通穿线,简直就是女人该做的活嘛!确让我一个小伙子来做,当时很是不厌烦。但我知道这是个磨合阶段,于是尽力集中注意力,自我开导,慢慢地就挺过来了,后来整理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总之,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斗在这一关我顺利走过来了,以后即使再让我这样的工作,我也能做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星期中,我看了上千个案子,对于什么样的案子要什么材料,怎么处理心中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接报案

接下来康经理给我的实习岗位是在大厅的接报安窗口学习。康经理告诉我在这个窗口主要做接听保护的事故报案,系统内的录入案件 打印出险信息表,做案皮 接收发传真,并负责寄收发的材料,分拣材料归入案件中 给客户的答疑。说实话这个窗口的工作特别的琐碎,也特别的多,只要稍一疏忽,就容易做错事情。

我到接报案窗口刘姐首先告诉我,接报案时要注意用文明用语。如:电话接入后用语为“您(你)好,太平洋保险财产保险公司为您服务”。业务咨询、查询结束时统一用语为“非常感谢,欢迎您再次咨询(查询)”等。然后亲自为我了示范。然后告诉我接报案的相关知识。

1首先了解到保护报案的方式有:直接到保险公司,或有理赔权的保险代办点报案。本地车辆在外地出险,可以向该公司在当地的保险分公司或支公司报案

2 接报案时,要问清保护的保险单证号码、被保险人名称、车牌号码,报案人,出险驾驶员及联系方式,有无人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失情。

3出险后,保护应在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超过48小时的要等到保护材料齐全后向领导申报延迟立案。如果保险车辆被盗窃、被抢劫或被抢夺后,应在24小时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并登报声明。并要提醒保户应立即向事故发生地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如果是单方事故无三者损失(如道路,树木等损失)要告诉保护可以不经交警处理,但要保留好现场等外勤老师出去查看现象。对于没有现场的要告知保护要增加30%的免陪额。

交代完后,刘姐让我试着接报案,记得我当时特别的紧张,再加上有时对放的地方口音特别的重,一个问题要问好几遍才能听清,有时保护又特别的急,弄的我有时问保护的项目颠倒了顺序,有时甚至忘记了问。后来刘姐慢慢的开导我,对待保护要有耐心,尽量的满足保护的要求,对于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问清了在和保护说。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项目,我把要问的项目,列入表格内,来提醒自己。

一开始我以为接报案只是机械的记录保护的出险情况,觉得挺容易的,可能是刘姐看出了我的心态,就和我说起了接报案的要求和重要性。她说“接报案时详细记录出险情况。从查出来的骗赔案看,保险公司内部接报案程序不规范,很多案件都是出险后未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专线报案。(一般来说,报案当时大部

分信息都是真实的,车主或修理厂还来不及想要骗赔),并将该报案登记表带人赔案卷宗,对未及时报案的可以不予理赔。

同时,报案登记信息应更全面、仔细。接报案时发现存有疑点的,我们应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必要时予以电话录音。

同时提醒查勘人员应注意的情况,查勘人员在进行查勘定损时,必须高度重视,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

再接完了保护的报案后,就要准确及时的将保护出险的信息录入系统内,以便下已调度环节的顺利进行 ,并要要估计保护的损失数值。然后打印出出险信息表,一式三联,一份给调度环节; 一份给外勤老师,以方便查勘;留一份放入档案袋内方便以后查看及保护领赔款时,给财务环节。然后按顺序将档袋归入案架上。

再有就是接收代查勘传真,要的问清代查勘案件的基本情况,及时的给对方新号,接到传真后要及时将相关内容载入台帐,以便日后查询。最后把委托函给调度环节。

如果有我们保护在异地出险,我们也同样要给再出险地保险公司发委托。省内的代查勘费为300元,省外的为500元。

然后将保护送来得材料及外勤查勘定损老师送来的材料,要分拣出来放入档案袋内。要随时接听回答客户疑问业务咨询、查询、,如果是报案保护并要详细告知案件处理方法。

查勘定损

两个星期的接报案窗口实习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查勘定损了。

到这个环节的第一天马哥就给我介绍了查勘的一些情况。他说现场查勘任务繁重,专业技术性也很强。对事故车辆痕迹的准确勘验,则是现场查勘的关键和难点。因为事故车辆的痕迹,既是分析事故成因、确定事故种类及责任归属的依据,也是解决车险理赔诉讼案的有力证据。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认真做好事故痕迹勘验,不仅有利于明辨责任、公正理赔,也有利于识破假案,更好地维护保险双方的经济利益。他和我说这个环节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多看多听,多总结,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经验。

再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就跟马哥去出现场。我逐渐学会了,怎么去询问保护的出险情况,怎么去照事故的照片, 什么样的事故应该照多少张。如我们因客观原因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的,我司将以被保险人提供的现场照片、损失清单、事故说明、修理发票及其他证明材料作为赔付理算依据。并且我还积累了一些查勘分析现场的经验。首先,要看事故损失的痕迹,我们要根据这些痕迹,分析事故成因、划分事故责任、公证处理赔案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车辆事故是痕迹的成因,而现场痕迹又是处理事故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现场用不同的方法查看痕迹,方法主要有(1)沿车辆行驶路线查勘法。(2)从事故中心点向外查勘法。(3)由向中心查勘法。(4)分片分段查勘法。在现场痕迹勘验中,还要注意及时赶到并认真记录及拍摄现场,采集并保管好有关的痕迹物证,积极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另外,还应主动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准确判断及划分事故责任,公正合理地处理好车险赔案。同样定损也许要我们必须要精通汽车专业方面的构造原理、汽车修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事故车辆的损坏部件以修复为主,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损坏部件的修复,是事故车辆定损的原则。定损人员如对汽车构造、原理、配件的识别、配件的称谓、配件的用途、配件的作用、损坏部件修与换的标准掌握都不清楚是不会做好定损工作的。在实际定损工作中,由于有些如果不掌握上述这些专业知识,就经常会被修理厂和客户愚弄和欺骗,造成定损超出实际损坏更换标准,造成超赔、骗赔现象的发生,直接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另外,我们还要熟悉各种配件的价格,为了防止修理厂,服务站虚报价格。

审核赔案、理算赔款

单证收集窗口实习二个星期。

这个窗口的任务就是负责收集各个案件所须的单证票据,然后根据这些单证票据计算出赔付金额。单证收集工作主要就是查看案件的材料是否齐全,齐全的就可以计算赔付金额,告诉保护支取赔款,对于,材料不齐全的要及时通知保护或查勘或定损员交回材料。

由于有前面整理案件的经验,再加上几天的练习,很快就掌握了什么样的案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如,出险通知书个人的只须签字,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需要加盖公章。1000元以下的案件可以不用发票。盗抢的除了一般手续还需要车钥匙两把,购车发票;登报寻车启事、公安报案受理单、公安刑侦部门3个月未破案证明; 停车场证明、停车费收据正本; 权益转让书;保单复印件; 失窃车辆牌证注销登记表;要是有人伤的还需要医院的相关手续。对于缺少材料的要增加绝对免赔额,或拒培。

回访服务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5

紧急抢险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干部

茶林全药冲杆路被冲毁,冷水滩-新田二级传输光缆被冲断,中断我县茶林、麻江、阳明山三模块点通信。长线局抢险人员赶到现场,立即测试,查找障碍点位置,此时茶林机房因山洪积水被淹,他们全然不顾齐膝深的积水,负重二三十公斤的测试仪器艰难地挪到机房,在手电微弱的的光线下,检查出障碍点后,立即赶赴现场在暴雨中放光缆、接头,忍住蚊虫叮咬和饥寒交加,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其中许小红不顾老公的生日,辞别亲朋好友,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与男同志一起摸爬滚打,不甘落后,成为绽放在抗洪一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第二天又赶往平福头、五星岭抢险。因电力中断,蓄电池长时间放电,输出电压降到49伏,需要发电,此时油机已进水不能发电,只有到临近的麻江模块点调油机,因公路塌方,公司设备中心主任蒋汉友组织民工抬着油机步行4公里,送到茶林已是晚上十点,由于设备原因,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通信还未恢复,市分公司网络保障部闻讯赶来支援,在大家的努力下,17日10点茶林、麻江恢复了通信。 事迹材料网

五星岭山洪凶猛,电杆、道路、稻田损毁严重,模块点传输光缆倒杆3公里,重新架设光缆后于17日17时恢复通信。

我公司抢修队员用最短时间圆满完成了通信抢险任务,确保了党政军和各级救灾指挥部及灾区人民的通信畅通,有效保障了灾情发生期间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县委领导不无感慨的说:“关键时候,还是中国电信最靠得住。” 事迹材料网

灾后重建干得最辛苦的是维护人员

抢险预案第一步进展顺利,中断的模块点都在中断后24小时内全部抢通。阳明山无线农话基站因山体多处滑坡,在7月20日恢复。第二步迅速组织线路维护人员,组建了4支抢修队伍,确保全县通信畅通,党政电话、抗洪抢险指挥电话、镇乡通信、大用户、普通用户分级优先抢通,力争将通信受阻时间缩短在最短时限内。分别在五里牌、茶林、五星岭抢修,抢修人员克服道路毁坏严重、气温高、抢修任务重等困难,日夜奋战,连续工作,对受损的线路进行恢复,受损线路更改路由,消除洪灾等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确实无法更改的,增加防护拉线等措施,提高杆路抗灾能力,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何红安副经理带领各抢修工程队奔忙在通信抢修的第一线,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双牌乡镇,哪里有通信修复工程,哪里就能看到我们何副经理身先士卒的身影。

签约员工吴永军,作为七尺男儿,血性方刚的汉子,撇下3岁的女儿和上班的妻子,一心扑在茶林抢修现场,茶林受灾最重,抢修工程量最大,他忍受高温天气和蚊虫的煎熬,忙着电缆接头、用户线路的查修,一呆就是半个月,一直到抢修工程完工、用户全部恢复通信才回家。 本文来自sjclw.net

黄红日从抢险到抢修一直在现场,杆路测量、组织抢修材料和抢修工程队,进行得井井有条,就是在家门口抢修也顾不上回家一趟,他的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为灾区群众钦赞。

细微之处见真情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6

一、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够将材料内容表述得更形象,更富有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如,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中关于王小谟院士的材料的表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用“坚守”“坚信”回应压力、挑战和困难。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温度高达四十多度,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正是这种坚信,为自主研制预警机注入了不竭动力;正是这种坚持,点燃了自主预警机研制的星星之火;也正是这种坚守,绘就了国产预警机谱系的多彩蓝图!

这一文段,开头引用诗句创设情境,然后简洁陈述王院士的事迹,最后运用三个排比句,论述材料,点明主旨,情感充沛,表述富有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渲染场景

场景的渲染,能够将材料表现得更为真实、鲜活,给读者如临其境之感。如,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中关于“打砸国人‘日系’车”的材料的表述:

刚刚年过半百的西安市民李建利,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现在,受伤的他只能在病房里躺着,只因为他是一辆“日系”车的车主。这是多么荒诞的一幕――挥舞的铁棒,狂躁的神情,一辆辆四脚朝天的“日系”汽车,还有同胞的鲜血,令人触目惊心!这样失去理性的违法行为,如何能与爱国画上等号?

作者表述材料时,先采用倒叙的手法,呈现了李建利受伤住院的画面,而后切换镜头,用几个短语生动勾勒出砸毁“日系”汽车的荒诞场景。富有代表性的场景渲染,加上结尾的有力反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人深省。

三、表明态度

有些材料是客观事实,蕴含的情感比较丰富,可以发掘的角度也比较多。这时,就需要根据文章的主题, 强化自己的情感, 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下面这个文段中关于“教授打人”的材料的运用: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7

美国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有人也叫美国宇航局。上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实施阿波罗登月工程。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电视网甚至转播了阿姆斯特朗和他的队友登上月球的画面。人们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的一张照片,是记录美国宇航员迈出登月舱,登上月球的一瞬间。照片的下方用英文写着,宇航员迈出的一小步,人类进步的一大步。

事实上阿姆斯特朗他们的第一次登月行动,并不像NASA向外界报道的那样顺利,登月的过程可谓是险象环生。当阿姆斯特朗和他的伙伴结束2小时的月球行走之后,竟然发现无法启动登月舱,阿姆斯特朗他们会不会将因此永远留在月球上?

在宇航员们返回登月舱的途中,奥尔德林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电路开关断裂头。还沉溺于登月的喜悦中的宇航员们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没有这个开关,他们将无法开动登月舱,他们将永远留在月球上。

最终奇迹般拯救宇航员生命的竟然是一支圆珠笔。奥尔德林在登月舱内幸运地找到了一支圆珠笔,他尝试着成功地修理好开关,启动了登月舱,离开月球。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麻烦,并没有随着登月宇航员们成功地返回地球而结束。事实上像这样的小插曲,并不是NASA最担心的。这次登月行动,似乎还有许多让他们也很吃惊的秘密发现。

霍格兰认为,并不是其他宇航员在阿姆特朗他们之前登陆过月球,肯定有智能生物在美国宇航员之前就登陆过月球,并且这种智能生物拥有的科技水平,明显高出了美国登月时的科技水平,因为月球上遗留有这些智能生物建造的遗址废墟。在他的新书中,霍格兰展示了一些遗址照片。当有人追问这些照片的出处时,霍格兰指出这些宝贵的照片其实出白NASA。那么他又是怎么取得这些照片的呢?

原来理查德・霍格兰引用的照片大多出自肯・约翰斯顿之手。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了23年的肯・约翰斯顿,曾参与“阿波罗11号”登月的计划。而肯・约翰斯顿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整理和收集宇航员们拍摄到的照片。肯・约翰斯顿解释NASA为了要隐藏一些秘密,命令他和他的同事们销毁他们所掌管的照片。而他并没有遵照指示销毁照片,相反却把这些照片保存了起来。此后肯・约翰斯顿把这些珍贵的照片提供给霍格兰。不过由于他向理查德・霍格兰的新书《黑暗任务》提供了大量涉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秘密的照片,惹怒了他的老东家。

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的主管凯伊・法拉利也证明《黑暗任务》一书中的“爆料”确实出自肯・约翰斯顿之口。法拉利曾据此要求约翰斯顿自动辞职,但遭到后者拒绝。约翰斯顿称NASA的雇员也受美国言论自由法案的保护。法拉利随后将约翰斯顿强行开除。这次NASA为什么会对雇员这样大动肝火?不惜开除之而后快呢?

原来肯・约翰斯顿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8月,应当保存在NASA马里兰州戈达德空间中心的“阿波罗11号”登月原始影像资料竟然不翼而飞。

2006年8月13日,NASA戈达德空间中心的资料保管人员报告,“阿波罗11号”登月原始影像资料不见了。随后中心管理层组织人员,在8月14日查找了一整天,仍然毫无线索。于是上报给美国宇航局。在8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成立“搜寻资料行动小组”。虽然在此后的对外公布中,他们声称仍在全力以赴,并且坚信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还在航天中心内,但是那些数量众多的原始影像资料始终不见踪影。这些宝贵的原始资料中就有由登月舱顶部的摄像机记录下的,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关键时刻”。

不仅如此,这次“丢失”的原始资料中,还包含有记录下了“阿波罗11号”从发射到返回的整个过程的资料。共计1.3万盘影像资料,装在2千多个箱子里。其中记录两名宇航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影像资料有15盘,分装在3个箱子里。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众多的箱子,怎么竟会在NASA戈达德空间中心内同时失去踪影呢?

而此后经过了重重的内部检查,负责搜寻的主管官员理查德・纳夫茨格给出了他的解释。他坚持认为,这些资料并没有真丢,只是现在不知道具体放在什么地方了。

这些原始资料最初被存放在戈达德航天中心,1970年被移至美国国家档案馆,后来于1984年又被送回戈达德。根据负责搜寻的主管官员理查德・纳夫茨格的解释,似乎这些资料应该被转移到宇航局的档案系统中。可是这样重要的资料,就算是被转移了,怎么可能毫无记录可查呢?为什么保管这些资料的人也会不知道资料的下落呢?

截至2006年8月,当年曾经参与资料归档和保存的工作人员均已调离、退休或去世。这次神秘的资料“失踪”在肯・约翰斯顿看来,只不过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又一次为蒙骗世人而“动的手脚”罢了。

肯・约翰斯顿揭露,NASA对公布的照片做手脚的办法有两种。第一:NASA把大量的照片上的细节模糊化黑掉,这样一来,原来在照片中的一些信息被大块的黑色所掩盖;第二:NASA干脆动手绘制一些照片上的细节。人们通过NASA公布的照片再也看不到那些珍贵的原始信息了。

《黑暗任务》一书作者霍格兰,显然支持肯・约翰斯顿的观点。他甚至还在媒体面前展示了NASA处理过的一些照片。为了说明NASA在照片上究竟隐藏了什么,他选取了一张NASA公布的照片,同一张肯・约翰斯顿提供的原始照片相比较。在原始的照片上,宇航员站在月球上,他身后是黑暗的太空。霍格兰提高了黑暗太空的亮度,这时在照片中出现了五彩的光斑。而NASA公布的那张照片却没有这个五彩的光斑。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呢?美国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霍格兰在《黑暗任务》一书中提到,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了巨大的玻璃穹顶建筑。他指出,美国宇航员拍摄到了这个玻璃穹顶建筑的照片。不过NASA却隐藏了这个秘密,甚至对一些照片做了手脚,用黑暗的太空隐藏了这个惊人的发现。在霍格兰看来,美国宇航员通过“登月行动”,将月球上的技术样本秘密运送回地球;正是这些神秘的“地外技术”

刺激了各国展开了探月竞赛。他还说:“与美苏上世纪的太空竞赛不同,新一轮的竞赛结果将决定地球上每个人的命运。”而这些都与霍格兰说的玻璃穹顶建筑有关。那么这个建筑究竟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霍格兰认为古老的月球,有人到过那里,并且住在那里。他们在那里建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而那个玻璃穹顶的建筑,很可能是他们居住在月球上的保护罩。美国的宇航员被送到月球上,看到这个奇观,并且带回来了一些证据。

霍格兰揭示,月球上的巨大玻璃穹顶建筑,就是“地外技术”的最好证明。他指出我们在地球上不会采用玻璃作支架,因为玻璃很容易碎,我们会采用钢材作支架。然而月球上的这个巨大玻璃穹顶建筑,不光建筑的顶部是玻璃的,整个建筑的四壁也都是玻璃构成的。那么这个巨大玻璃罩是不是会像玻璃一样易碎呢?

霍格兰解释说,在月球上玻璃的强度是钢材强度的20倍。这个用玻璃建造的建筑物不仅坚固而且透光效果更好。他指出在一些照片中出现的五彩光斑,其实就是这个巨大的玻璃穹顶反射光线造成的。霍格兰认为,大量的照片证实了在月球上确实存在着玻璃的建筑。

霍格兰还举例指出,当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观察这张原始照片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太阳光的彩色图谱,还有很漂亮的棱镜反射现象。由玻璃制成的建筑,正在折射太阳光,折射向宇航员的照相机,于是宇航员拍摄到了这张照片。

他认为很明显有智能生物在美国宇航员之前到达了月球,并且生活在那上面。他根据约翰斯顿掌握的资料,认为美国宇航员在登月后,发现了这些建筑遗迹,并进行了拍照,甚至发现了某种反万有引力装置。那么霍格兰所说的这些月球建筑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呢?

在《黑暗任务》中,霍格兰提供了一张有力的证明照片。照片里,月球表面有一个模糊的物体,这个物体看起来酷似一座塔状城堡。霍格兰和他的同事们认为这个模糊的物体,很有可能就是智能生物在月球上建造的建筑物。

霍格兰在新书中指出,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仅在“登月行动”项目上隐瞒了事实的真相,而且隐瞒似乎是NASA的一贯作风。他第一次说出了另一个惊人的秘密:火星表面也有类似月球的建筑存在,这比先前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地质学教授迪尔克・马库赫的观点更加火爆。

马库赫曾经提出美国发射的“海盗”号无人探测器,1976年可能曾在火星表面发现过微生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07年1月7日报道,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迪尔克・马库赫宣读了他自己的研究报告。他在报告中说,NASA在1976年发射的“海盗”探测器没有在火星上发现任何生命迹象,是因为它寻找的是类似地球上的生命形式,而没有认出火星的生命形式。因为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些人甚至想象,把它改造成适应地球生命形式生存的星球。

马库赫却认为火星的生命形式和地球的不同,正是由于火星的特殊环境造成的。地球生命形式的特点是活细胞的内部液体是盐水,但火星的气候条件又干又冷,其生命形式基本单位里可能包含着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的混合物,因为这种混合物能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液态,在冻结的情况下也不会破坏细胞,甚至可以吸收火星大气中稀薄的水蒸气。

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以及认知上的局限性,“海盗”探测器没能识别以过氧化氢为生命基础的火星微生物,相反,可能还在无意的操作中“溺死”或者“热死”这些微生物。

马库赫指出,在进行寻求生命迹象的实验中,“海盗”号曾向火星土壤灌水或加热土壤,这都会让火星微生物“死于非命”。那么火星上究竟是否存在过生命呢?

同马库赫的研究不同,霍格兰认为火星上存在的不是低等生物,而是更高级的生物。他仔细研究了著名的火星人脸照片,发现有类似建筑的废墟。他认为这个远在火星上的建筑废墟,很像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古印第安人村庄的废墟。据此他相信火星上曾经有过智能生物,因为很明显这个建筑废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印第安村落。他坚信过去的某个时间,是智能生物建造了这些东西。

霍格兰就是依据这些照片认为,早在美国人之前就有智能生物到过火星,甚至曾经生活在火星上。他坚持认为,只要再去火星拍摄照片,就可以证明他的照片和推测都是正确的。但是他又指责,NASA内部有些人试图阻止证明这些照片的真伪。

当有美国记者问霍格兰,有很多人认为,是他指责NASA作假一事,使他成了明星作家。霍格兰辩解说,NASA有他们的一套谎言系统,他们声称是在保护一些人们无法应付的真相。霍格兰认为这些真相就是,月球上和火星上曾经生活过智能生物,并且这些智能生物在火星和月亮上留下了遗迹。自己就是要把这些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记者继续追问,他曾经说过NASA内部可能有人阻止火星探测时,霍格兰辩解说,他指的是在美国政府内部,而并不一定是美国宇航局内部。

霍格兰显然没能给人们一个信服的解释,他在采访中的回答也与自己之前的说法大相径庭。似乎说明作为一本畅销书的作者,他可以把NASA说成是阴谋论的制造者。那么那些在他书中的模糊照片是不是就可以作为霍格兰的证据呢?有些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甚至说的严重一点,就是认为这本书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为了造势。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8

UFO与美国的机遇 追光者 自从罗斯韦尔事件发生之后,美国高层和军方更重视外星人的到访与UFO事件的发生,开始美国就把UFO事件的调查例为绝密级别。罗斯韦尔飞碟坠毁事件发生后,就把一些UFO事件的调查例为四个绝密级别,因为美国当时在飞碟坠毁的残骸里就获取了许多高科技设计的图纸和资料,包括飞机(隐形轰炸机、隐形战斗机)设计、飞碟(隐形飞碟)的设计、隐形和高强度材料的制造设计,还得到经复制没有生命的假外星人尸体等等。其实罗斯韦尔事件是众多家不同文明体系的外星人有意安排和策划的事件,这些飞碟坠毁是有意图的,目的是让美国人在第二次大战后优先掌握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让美国将来能在科学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引领国际社会,更好成为地球社会文明发展的领头羊。 自古以来外星人对地球人类的文明发展不断地注入智慧、道德、境界的元素。因为地球人类的诞生、进化、和优化是与外星文明紧密相关的,他们一直在不断地修改地球人类的基因,让人类的智慧系统、生命系统不断优化升级。我们人类的文明进程的发展一直受惠于外星文明的关注,比如:玛雅文明遗址、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复活节岛的巨人石雕等等许多史前文明遗迹,都是外星人为了现在和将来更好地与地球人类正面接触作准备留下的,随后外星人的飞碟在上世纪40年代更加频繁出现在西方各国,尤其是在美国,使美国得到了许多绝密的高科技领域技术,优先得到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实惠。 外星人算好了地球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模式,他们算好了地球社会发展的主要引领力量,他们认为美国是最先发展民主和最易完善健全制度的国家之一,又是民主大国,因此制造了罗斯韦尔事件,让美国将来更好成为地球国际社会的引领者,现在事实已证明了美国等西方大国不管是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上都领导着世界的潮流。 随着UFO、外星文明的研究的深入,和外星人更加频繁地接触地球人类,全世界更多的民众越来越了解UFO的事实真相、和外星文明到访地球的目的,只要时机成熟,我们人类一定会共同发起诚意邀请外星文明到地球家园访问的呼吁,让外星文明来指导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让我们人类文明早日与星际文明接轨,让地球社会早日加入星际文明联邦,让我们地球人类走向生命的无限,走向生命的永恒…… 注:以上有不少认识是我同外星人意念交流得到的,有兴趣请读RAEL的《来自宇宙人的讯息》,与本人的《如何看待宇宙知音?诚意邀请外星人!!!》文章 追光者、追意者、追感觉者———黎汉生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9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女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角。省市再就业明星、家住九江开发区滨兴街道的易玉珍就用她勤奋创业的先进事迹向人们阐明了“女人能顶半边天”。1993年,易玉珍从市航运公司浔梅汽渡站下岗,在随后的日子里,无精打采,傍徨惆怅,怨天忧人一度伴随着她。但很快易玉珍就悟出了一个道理:下岗是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人虽下岗但心不能下岗!

之后,易玉珍充分利用下岗后在家休息的时间,刻苦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财会大专文凭,并获得助理会计师职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1998年,易玉珍筹资5000元,召集几十名下岗女工一道开办了市区第一家家政服务社。为使家政服务社打开市场,她和伙伴们以优质服务、诚实守信为宗旨,谒诚为广大市民服务。有次到市委党校的一位教师家护理他年迈生病的父亲,易玉珍和伙伴们像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为老人家端茶送药,洗脸抹身,不嫌脏、不怕烦,侍候身边,亲切照顾,使老人深受感动。事后结帐,这位教师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硬要多付20元给她们,她们还是婉言谢绝了。家政服务社靠近学校,不少学生的家长常为子女的午餐、午休而烦恼。易玉珍发现这后,马上在家政服务中心增设学生午餐和免费午休服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务项目。

利润虽微薄,但易玉珍用真诚的母爱对待孩子,给孩子们亲切的关怀,细心的照料,还经常指导他们的学习。一次,学洲小学二(2)班学生李江,不慎摔伤左眼角,流了很多血,老师很着急,问他家里有什么人,他首先想的是珍珍服务社的阿姨,当易玉珍看到李江受伤的情况,便立即把孩子送往医院。

许多家长觉得把孩子们放在易玉珍那里,很满意,很放心。为进一步拓宽再就业之路,2001年11月易玉珍办起了老年人服务中心。20位工作人员全都是下岗工人,她们把老人当亲人,努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晚年之家。九江县沙河街黄婆婆一次在家二楼摔下来,造成全身多处骨折,生命垂危。市里一些医院都不敢接收,自来服务中心后,易玉珍每天为她上药、擦身、按摩,经过耐心周到的护理,半年后黄婆婆奇迹般康复,并能下地走路。最近,易玉珍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一批老年康复器材,已有50位老人来此。成功总喜欢亲睐勤奋之人,荣誉总属于成功之人,易玉珍被评为了全省九大再就业明星和全市十大再就业明星。一脸朴实的易玉珍非常诚恳说,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奋斗就会一直延伸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10

1.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用名人的故事作材料,文章会厚重起来。如果你选择司马迁、屈原、文天祥竺等事迹作作文材料比你选用自己的材料来写,那一定“底蕴”的多了;你用弘一法师、赵朴初、坡的材料作文与你选择你小学时,初中时的“生动”事例来论证观点,那一定前者有份量的多;如果你选择凡高、尼采的材料来阐发,你的文章一定会深刻起来,思想起来。看看下面一段文章,也许你会感很多:

梵高过着清白无暇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玻旧的靠椅,一双踏过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天穹的日星隐形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通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2.要选择名言,不要全是“自己”。有些同学写文章,没有一句有份量的话,全是自我展示。不是说不能写自己,因为你毕竟来到世界上为时不长,没有那么多的生命感悟,动不动就写上几十万字,其实这么多的文字里面,有多少值得人们记取的呢?我们的老子一生只写了五千个字的《道德经》,而这五千个字个个如玉,连现在的研究生都在拜读。所以名言有份量,你在文中恰当的运用,便能让文章增辉。

请欣赏一段文字:

谭嗣同的方向是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国为家为真理,死又何妨?天就是方向!

苏轼的方向在民间。不仅仅是“左牵黄右擎苍”的少年狂,更是筑堤更是抗洪,更是造福几方的百姓!不在中央又何妨?民间才是苏轼的方向!

前进谈何容易,莫愁前路之人天下有几?在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进的道路上,哪能没有山河当道?哪能没有暴雨狂风?此时,你可曾自问:“我的方向还在吗?”

李白的方向还在。仁途失意,谁不郁闷?更何况是傲岸不羁的诗仙?用他的的话“假令风歇时下来”,大鹏岂会一蹶而不振?他的方向还在。为官,造福天下,这是他终身的方向,即使“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仍是他的方向。

柳宗元的方向还在,“惊风乱?芙蓉水,蜜雨斜倾薜荔墙”。被贬,再贬,不得志的文人又何不像柳宗元这般,仕途艰难。但是,他看开了。柳州或是永州或是更蛮更荒的地方又何妨?一样可以从政为民,一样可以造福一方,这不就是他的方向吗?

3.要“多人相聚”,不要一故事到底。800字左右,这是你施展的舞台,要在这上面跳舞,全靠你的本事。要让里面多含信息,是以少胜多的妙法。有人不懂此理,一个故事就600个字,因为你字多“浓度低”而失分。如果你能让有文化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情感的人想聚在一起,那便是你的高明,这样的文章常能得到赞许。比如如下面的说法,你可试着学学: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

——题记

在冷漠者的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

在痴迷者的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

在旁观者的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

那么,你呢?我亲爱的朋友!在你的眼中什么事物最美?

俄国人对我说:“河流和草原最美,他们就是我的伙计。”印度人对我说:“飞鸟和天空最美,他们是我的母亲。”日本人却说:“草叶和冰雪最美,他们是我的恋人。”而中国人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明月清泉、野渡舟横’最美,它们是我的归宿。”

不同的情感,拥有不同的认为最美的事物,不同的情感,对生活拥有不同的态度。

叔本华曾说:“生活是一条由炽热的煤炭所铺成的环形道路。”因为他的情感中有对生活苦难的深度感知。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11

关键词:汽车 火灾 现场勘验 程序应用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25-03

汽车火灾调查方法与建筑物火灾调查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性。基本上可以总结概括为宏观上调查程序相同,微观上勘验的内容不同,物证提取和鉴定技术有所区别。作为调查者,还应当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调查过程中现场勘验需要与走访询问交替进行,相互印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 “4431”程序概述

“4431”对火灾调查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即4项勘验准备工作:观察火势及特征、询问起火范围、组成勘验组、准备勘验器材;4项勘验项目: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专项勘验;3项综合整理:整理笔录、制作照片编辑录像、绘制现场图;一份火灾事故认定书。

2 “4431”程序在汽车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2.1 汽车火灾调查“四项准备”工作

2.1.1 选择勘验地点

(1)火灾发生的第一现场;(2)受灾车辆销售店;(3)受灾车辆固定的汽车修理厂;(4)就近的高速公路服务区;(5)火灾发生时所在的停车场、车库或修理厂;(6)交警部门指定的汽车停车场或报废厂。

2.1.2 准备勘验器材

(1)防护器材。进行勘验时,应当在火灾现场周围设置警示路锥、牌、桶,警戒带等将事故现场隔离,勘验人员最好穿反光衣、戴安全帽,以保障自身安全。(2)举升器材。伸缩式或千金顶、车轮挡块、举升机、操作垫或地毯等。(3)拆卸器材。手锤、起子、钳子、扳手等拆解器材和随车工具。(4)常用器材和装备:勘验箱、照相器材、绘图器材、清理器材、提取物证的仪器和工具、照明器材等。

2.1.3 收集相关信息

(1)车辆基本信息。购车发票、车辆使用说明书、车辆行驶证、驾驶证、车辆维保记录或手册、保险凭证等。(2)视频、监控资料。小区监控系统、城市道路监控、目击者的手机摄像或照片等与火灾信息有关的资料。(3)其他相关资料。车主、驾驶员、报警人的陈述,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的车辆技术资料,维修厂(店)的车辆维修记录等。

2.1.4 保护火灾现场

无论是原始现场还是变动现场,都应当采取制图、照相或摄像等方式对现场进行固定,并要力求详尽,确保火灾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对原始现场,应当使用警示标志进行保护,并派交警或路政等相关人员进行警戒,火灾调查人员应当迅速开展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工作,并将现场发现的残留物全部提取收集,以便及时清理现场,恢复交通秩序。对于变动现场,在移存受灾汽车时,应当用帆布或其他苫布遮盖整个汽车,张贴《封闭火灾现场公告》,指定汽车修理厂、销售店、服务区或停车场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看守,并讲清相关的保护纪律和政策。

2.2 汽车火灾调查“四项勘验”

2.2.1 环境勘验

环境勘验主要是对受灾汽车进行巡视,重点观察和记录现场和周边环境受到高温、火焰直接作业的情况。与汽车火灾现场相关的周围建(构)筑物、道路附属设施设备,地面、车辆本身、绿化带及植被等都应当纳为环境勘验范围,便于确认受火车辆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环境勘验时要注意收集汽车周边是否有犯罪嫌疑人用于放火的器皿、油桶、布条、打火机等作案工具遗留,以及是否有汽油、柴油、酒精等助燃剂泼洒在火灾车辆周围。重点勘验停车位置周边垃圾桶、隐蔽小道、山坡、树林等有无异常情况。对于汽车下方或四周发现的液体流淌痕迹,应对包括泥土、水泥地板在为的痕迹物证进行取证送检。环境勘验时还应考虑火灾发生时的温度、光线、风向等气象条件及环境对汽车火灾火热蔓延的影响。根据火灾现场周围遗留的火势蔓延痕迹、炭化痕迹、灰化痕迹、烟熏痕迹,车辆与树干、石头、墙壁、山坡等的撞击痕迹判断汽车发生火灾引起周围设施设备受灾,还是周围引起汽车起火。根据起火范围确定勘验区域和方法,验证、核实与现场有关的言词证据的可靠性。初步判断火灾发生的大体部位,为下一步的初步勘验做准备。

2.2.2 初步勘验

初步勘验主要是在不移动车辆,不触动车辆零部件的情况下对火灾汽车车身的外观、暴露在外的汽车零部件以及地面情况的勘验。主要是通过观察,判断火势蔓延的终止线,汽车轮胎烧损、烧蚀程度,金属轮毂烧熔轻重,挡风玻璃破碎程度,烟熏程度,车身面漆变色,金属框架变形、变色、熔化程度,锈蚀程度。车门、后备箱、引擎盖是否有外力不可打开的人为动作痕迹,玻璃是起火后灭火打碎,还是火灾前人为放火打碎,汽车油箱、外露部件破损、丢失情况。初步勘验应当在原始现场进行勘验,如果车辆已经移位,需要对现场的痕迹物证距离车辆本身的距离、高度、大小等进行测绘,以现场、照相、录相方式进行固定,便于比较和印证。对多辆汽车火灾而言,还应观察车辆之间的距离、位置,相向位置车辆烧损、烟熏、撞击轻重,确定最先起火的车辆。

2.2.3 细项勘验

发动机舱的现场勘验。重点通过机舱盖、两侧舱板内外的漆面起泡变色痕迹,判断炎热蔓延方向,即判断起火点位于机舱盖上方还是下方。如果机舱盖变色明显不均匀,存在燃烧轮廓,则可能为机舱盖上方起火。反之,为机舱内起火。对于机舱内的勘验,主要检查油路部分,分析是否存在漏油故障,检查电气系统,分析是否存在电气故障,检查系统,分析是否存在摩擦等故障。

驾驶舱的现场勘验。检查车窗玻璃破坏痕迹。如果火势从发动机舱向驾驶员舱蔓延,前挡风玻璃会受热炸裂。如果火势来自玻璃的下部,会引起挡风玻璃从其下沿破裂,其炸裂程度会明显比上部更猛烈,当火灾发生在驾驶室内,且起火点距离玻璃有一定距离时,火灾发生后,会首先在车内顶部形成热烟气层,使车窗玻璃的上部首先炸裂。当起火点距离车窗较近时,会首先引起该处的车窗炸裂,其炸裂痕迹与其他车窗存在明显的区别。

电气系统的现场勘验。应先对照起火汽车的电气图,掌握基本原理和线路走向及作用。电气部分的勘验一般遵照从电源系统入手,按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显示警报系统、辅助电气系统到配电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的顺序进行。重点勘验线路被烧程度和绝缘状况,有无短路、过负荷、局部过热痕迹以及线路上的各类熔痕和断点,必要时要分解拆卸,勘验内部有无电气故障。

燃油系统的现场勘验。燃油系统重点勘验油箱和输油管路,主要应鉴别其密封性是否完好,油料是否有泄漏现象。检查油箱是否破碎或存在渗漏现象,当怀疑油箱漏油时,可以取下油箱进行加水试验,检验油箱壁是否有漏油现象。记录油箱盖是否存在,记录加油管尾端是否烧损或存在机械损伤。检查供油管和回油管是否破裂或被烧损。油管之间的连接软管处是否发生燃油泄漏。催化转换器附近的油路管、靠近排气歧管的非金属油路管、靠近其他炽热表面的非金属油路管和容易受到摩擦的油路管的情况。检查机油、油、传动油、转向油等容器及连接管路情况,是否有过热燃烧现象,或有油液泄漏到排气管上,形成燃烧炭化痕迹残留在上面。

机械系统的现场勘验。汽车机械系统起火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摩擦,一般集中在发动机、传动系统的变速器、齿轮箱、各类轴承等部位,重点勘验发动机、传动系统是否有机械摩擦痕迹、油中是否滞有金属碎屑。勘验制动系统时,应勘验是否有剧烈摩擦痕迹,制动摩擦片灰尘、油迹的燃烧炭化或摩擦片破碎痕迹,制动局部过热痕迹。制动毂失圆、制动片变薄、铝钉外露与制动盘发生摩擦等痕迹,制动摩擦片断裂和烧蚀等痕迹。可将制动毂、轮胎、车轮、与摩擦片与该车的其他车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由于轮胎不易燃烧,停放状态下如果轮胎部位严重烧毁,则有可能存在外来可燃物的情况或放火嫌疑。

底盘的现场勘验。主要是勘验排气管或催化转化器是否引燃其他可燃物,重点勘验底盘下地面燃烧情况,是否有干草、树叶和其他可燃物夹带在排气管或催化转化器上,以及是否存在过热现象。

2.2.4 专项勘验

专项勘验就是对火灾现场找到的发热物(体)以及其它可以供给火源能量的物体和物质,根据其性能、用途、使用和存放状态、变化特征等,采用直观判定、模拟实验和技术鉴定等方式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或是什么原因造成火灾。 (1)根据各种引火物的物品特征分析其来源;(2)根据供电线路的短路点、过负荷现象分析短路和过负荷的原因;(3)根据用电设备过热现象及内部故障,分析过热和故障原因;(4)根据机械设备的摩擦痕迹,分析摩擦原因;(5)根据油品泄漏的装置,分析泄漏的原因。

2.3 汽车火灾调查“三项整理工作”

2.3.1 整理相关资料

车辆基本信息。车辆购置日期、首次登记日期、汽车销售店、购置价格,确认零部件更换、拆解、调整、修理情况,确认车辆改造、改装情况。

车辆保养情况。确认车辆有无保险,保险种类、金额及理赔情况,是否超过保险期限等。

车辆运行情况。汽车行驶时间、距离、路线和道路状况,最后一次维保时间、项目以及加油的时间及油量,汽车内个人物品存放、货物装运情况。

火灾发生前、运行过程中以及火灾发生后车辆情况。当事人、发现人等看到汽车的情况,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车辆位置、车速和当时的路面状况,发动机处于何种工作状况。首先出现异味、烟雾或火焰的位置,发生火灾时烟雾或火焰的颜色,有无爆炸或异响。发生火灾时发动机、车身以及其他部位有无异常,仪表板上各种警示灯工况等。驾驶员有无吸烟,打火机的使用以及位置,有无调节座椅,升降车窗,是否检查车辆,加油、换油、更换蓄电池或充电,有无使用播放机、导航装置、空调、暖风和车高调节装置等,有无使用大灯、警示灯、雨刮器。

2.3.2 制作视听资料

通过拍照和记录应能够反映火灾现场的全貌,包括周围的建筑物、植被情况、路面坡度弯度、路面平整程度、公路设施、轮胎留下的痕迹和脚印、以及物体的烧损情况、汽车零部件的掉落状况和燃料的流淌痕迹等。

多角度、多方位对汽车外部进行拍摄与记录,包括汽车前后左右、顶部和车下的地面,整体反映出汽车燃烧残留痕迹特征。将汽车拖走后,再次对汽车下的地面进行拍照,即使被汽车遮盖住的地面或路面没有明显的火灾烧损痕迹也应当对该部分进行拍照。如果有条件,应当记录汽车被拖走以及汽车在拖动的过程中受损的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对汽车内部、外部的烧损和未烧损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拍摄和记录,汽车地板上的火灾残留物包括车内的物品、汽车钥匙和点火开关等。汽车内部、外部或不属于汽车车厢的,但能够反映火灾蔓延方向的所有痕迹,都应当拍摄照片。储物区域也应当拍摄照片,应当明确受到火灾热作用的货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其他卷入火灾的物品的烧损程度。

2.3.3 物证技术鉴定

通过现场勘验和走访调查,确定了起火部位和起火点,在重点部位提取到了直接证明起火原因的痕迹物证,同时有依据排除了外来火源,当事人不存在纠纷和赔偿等问题,一般可以根据排除法和可能性推理现场认定火灾原因。

如果现场未发现能够直接证明起火原因的痕迹物证,或对发现的痕迹物证无法直接认定的,应当对提取的痕迹物证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鉴定,委托鉴定的痕迹物证必须在确定的起火点或起火部位,并且应当全面系统。在提取痕迹物证的时候应当照相或摄像,可能的情况应当邀请保险、当事人、维修人员或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见证。

对疑难的汽车火灾调查,有必要的话可以邀请厂家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会商确诊。

2.4 汽车火灾调查的“一份火灾事故认定书”

2.4.1 电气系统火灾原因

(1)电气线路短路引起火灾。(2)接触不良松动打火、接触电阻过大发热起火。(3)电气线路过负荷引起火灾。(4)电气设备自身故障引起火灾。

2.4.2 供油系统火灾原因

(1)供油系统连接松动或破裂(损)漏油,遇电火灾或高温排气管起火。(2)油管安装或设计不合理,油管松动或变形,造成漏油导致火灾。(3)油管质量不合格,出现开裂或先天性沙眼造成漏油,导致火灾。(4)化油器故障回火引燃泄漏油料,或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充分排出的火星引燃可燃物起火。

2.4.3 机械故障火灾原因

(1)制动系统故障,剧烈摩擦产生高温引燃可燃物。(2)系统缺油,因摩擦产生高温引燃可燃物。(3)油箱固定不牢固或油箱固定带受振断裂,漏油遇电火花或其它火种起火。(4)分电器盖破裂,使高压接触刷松动跳火,导致电气绝缘或外侧油管着火。(5)排气管断裂蹿火,导致油泵外的漏油及附近油管着火。(6)轮胎充气不足造成摩擦起火。

2.4.4 人为引起火灾原因

(1)清洗、检修等违章作业或动火引起火灾。(2)偷油时用明火照明引起火灾。(3)向汽化气直接供油,汽化气回火放炮引起火灾。(4)汽车停放靠近火炉、火墙等热源引起火灾。 (5)吸烟不慎引起火灾。(6)擅自改装油、电、气设备,与原设计不匹配引起火灾。(7)违反安全规定运输化学危险品造成火灾或爆炸。(8)骗保、焚尸灭迹、情仇等放火。(9)小孩或精神病人玩火引起火灾。

2.4.5 交通事故或者其它

(1)撞车起火。(2)驶入易燃易爆区域引起燃烧爆炸。(3)可燃物缠绕在传动轴上摩擦发热起火或排气管喷火引燃地面可燃物起火。(4)气体打火机爆炸起火。(5)外来火灾卷入车箱内引燃可燃物起火。(6)物品摩擦产生的热或火星引燃可燃物起火。

3 结语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汽车火灾调查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和增强,作为火灾调查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原理,不断研究先进的调查技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错综复杂的乱象中找出蛛丝马迹,查明火灾真相,确保汽车火灾原因认定有据,否定有理,正面能认定,反面推不倒。

参与文献

[1] 刘义祥.火灾调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耿惠明.火灾原因调查案例集[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范文12

一般而言,物质方面的发现能够很快证实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正确性或者纠正其不足、缺漏与错讹之处,比如城池、村落、墓葬,各种祭祀遗迹、各种器物等,这是硬货,至少就存在而言是没有异议也无法异议的。比如笛子,古书上说“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但在夏、商、周时期并没有发现与我们现在所称所用相同的笛子。由于笛子在汉代才有较广泛的使用,所以推测笛子在战国时可能已经出现,这样看所谓“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年代不会有那样早,夏、商、周怎么不见笛子呢?但是贾湖骨笛的出土就让这种认识和判断被重新颠倒过来,因为实物在那里摆着,谁能否定呢?所以“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又有某种真实性。比如漆器,春秋、战国时的文献《韩非子·十过篇》、《周礼·载师》都有相关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还说庄子做过宋国的漆园吏,但漆器的历史能够早到什么时候,凭文献是无法推知的。商代考古发现了一些漆器,于是漆器的历史可溯源至商代;河姆渡遗址第三层发现了木胎漆碗,于是可将漆器和碗的历史都上推至六、七千年前。比如织布,马家滨文化草鞋山遗址发现有3块6000多年前的残布,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普遍发现有各种纺轮存在,所以不管文献记载如何(甚至有没有记载都没有关系),织布的历史都可以上溯至六、七千年前。物质文化的历史,只要有实物的存在、有新的发现,它马上就可以被改写,甚至不需要专家,老百姓都可以判断。但考古和历史研究显然不会也不能止于这个层次。

研究历史和考古的人一般会恪守一个原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但是如果将“材料”仅仅理解为实物或文字资料,那未免过于拘泥。比如毛笔,按古代文献记载当为秦将蒙恬所创制,但是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有毛笔实物,所以蒙恬制笔的说法和文献就不可靠。许慎《说文解字》说:“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聿一声。凡聿之属皆从聿”、“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按许说,楚之聿、吴之不律、燕之弗皆是笔,名称不同而已。战国笔与《说文解字》所载两相吻合,所以《说文解字》所载又是可靠的。但是毛笔的历史并不止于战国:商代的甲骨上有的还留存着用朱砂或黑墨书写的未经契刻的文字,其笔画比契刻文字更加丰润、流畅,故专家推断当为毛笔所书。商代甲骨文中“聿”字作、形,象一手握笔之形,“聿”即笔字。更上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上,那富丽繁缛的彩绘图案,有着清新秀美的结构、流畅圆润的笔触,其绘画不仅需要毛笔或类似毛笔一类的工具,而且绘画技巧也应当相当纯熟,所以在新石器时代虽然没有发现毛笔实物,也没有“聿”或笔字,但毛笔一类的书写工具必然存在,而且应该不会是很粗糙的东西。又如乐律,传说为黄帝命伶伦所作,但完整的七声音阶最早只见载于《淮南子》,十二律的相关资料则见于《周礼》、《国语》、《吕氏春秋》等。贾湖骨笛出土后,经专家研究,证实其已具备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八律,甚至有学者推测,十二律在当时很可能已经产生。将毛笔的历史上溯至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时代,将乐律的存在和起源上溯至八千年前的贾湖文化,虽然年代跨度如此之大,但类似的这种推断一般并不会存在多大的异议,因为前者虽不见实物但有实物作用的结果,后者不是实物但据实物可以验证,目前的考古学研究基本上是止于这一层次。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局限性(这里指的是可靠的文献资料)可能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研究对象的存在问题,即文献资料根本就没有记载、缺乏相关的信息;二是根据文献资料所载及相关信息无法判断研究对象的发展程度;三是根据文献资料所载及相关信息无法判断研究对象起源和发生的年代。毫无疑问,这些缺陷和局限都是应该或可能由考古学、考古资料来弥补的。对于没有即时的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和文献资料较少的夏、商、周时期来说,这种“弥补”在时空和内容的体量上都可能甚至必然是非常庞大的,其所占比例可能远远大于文献资料所载及其所能提供的相关信息,因此客观上、事实上它已经不是一种“弥补”(或不能称之为“弥补”),而是由“弥补”成为了历史文化本身或其主体部分;相反,文献资料这时必然居于次要地位了,成为了印证考古材料、辅助考古材料的东西,而不是我们以前所理解的,考古材料是用于印证文献资料、用于证史的。对于没有即时的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来说,这一点可以说是肯定无疑的。关于利用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局限性问题,我们可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把古代历史文化分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这样三个层面来考察,那么对于史前时代来说,实际上这三个层面都需要用考古材料来建立。换一句话说,关于史前史,应该而且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考古材料才是中心,是历史本身,而文献资料以及其他的各种理论、理解都是围绕考古材料而存在或者为之服务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这样尊重考古材料,我们才可能避免始终面临着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和一切既有理论、模式之间的矛盾。或者可以说,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离开真实是谈不上科学,也谈不上尊重科学和尊重历史的。至于运用什么样的观点、理论来解释考古材料,那是另外的问题,这里谈的是考古材料的独立性问题,即必须和首先在尊重材料的前提下,然后才能谈及其他问题。我想这是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的区别之一。史前时代,可能考古材料居于中心地位,文献资料处于辅助地位;夏、商、周时期,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大体上对等互补或略有损益;秦汉以后,考古材料处于证史、补史的地位。这是我对不同的历史时期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利用考古材料来复原史前史,如上所述,它涉及到物质、精神、社会制度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看得见的,出土的遗迹、遗物的大小、多少、质地、性质、规模、形制等等,一般而言,一眼观尽。难的是通过遗迹、遗物来建立和恢复古代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而且只有尽可能将二者搞清楚,才有可能较为完整地复原古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史前史。迄今为止的考古学研究并不是没有涉及史前时代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相反,这种研究可能还比较多。但是,如果我们要问一个非常熟悉中国史前考古的专家,请他讲一讲中国史前时代的科学文化发展概况,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状况及文化、文明的传播方式,史前时代的社会组织、制度及发展历程,恐怕他并不能说得怎么具体,恐怕他只能用一些现成的也是模糊而混沌的概念比如崇拜、图腾、巫术、祭祀、母系、父系、酋邦、部落之类进行一些大而无当的描述,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描述和看法,而且不是这里与考古材料不合,就是那里与考古事实相背。为了稳妥起见,有的考古家可能会以描述遗迹、遗物的方式来回答你,即将发掘出土的物质文化告诉你,顶多再加一点自己都拿不定主意的推测或猜测。这种研究方式和状态随便翻一翻史前考古研究方面的论文或专著都可以看到和证实。所以,有的学者这样描述和总结目前的史前考古和史前历史文化研究状况:“总之,丰富的资料早已摆在考古家的面前,浅显的不着边际的形态描述和模糊的猜测也已经够多,我们需要完善的理论建设,需要系统、合理的解释”(曹兵武《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中原文物》2000年第3期)。显然,对于史前考古和史前期历史文化研究而言,新的思路、观念和方法十分重要。如果对这一点认识不够,甚至不以为然,那么“浅显的不着边际的形态描述和模糊的猜测”将可能始终如影随形地与我们的史前考古和史前历史文化研究相伴,我们不仅不可能写出一部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读懂的史前史,而且我们自己对史前时代和史前人类的认识都可能始终是模糊的、混沌的,史前文化就始终是一个谜。

这里我们想从史前人类的科学文化这个角度谈一谈如何看待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这个问题,因为关于史前人类的科学文化的研究,可以说已有一些重要的突破和契机,而且它们与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古代知识体系中的二十八宿和“天圆地方”问题,而且它们都与冯时先生的研究有关。

关于二十八宿,根据文献记载和研究,其形成的年代只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期可能上溯至殷商时代,而明确地画有二十八宿星图的曾侯乙墓漆箱盖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竺可桢先生曾经对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最佳会合年代做过计算,结果当公元前4500年至前2400年间相合的最多,达12宿(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录》118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如果把观测的范围扩大到赤道带,计入南北赤纬100带形区域内的星宿,在前6600年即可能达到15宿,在前4300年至前2300年间可达18——20宿(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天学》178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1月版)。因为缺少文献证据,竺可桢先生这个推算被否定了。李约瑟说:“要承认这一点,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所有考古学和文字学方面的证据,都说明年代不可能那样早”(《中国科学技术史·天学》178页)。因此他倾向于认为二十八宿起源于巴比伦。竺可桢先后有四篇论文论述二十八宿起源,令人遗憾和奇怪的是,他竟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二十八宿的始创年代。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一文中,他认定中国的二十八宿体系早已开始于公元前二三千年,即他推算的二十八宿建立的理想年代的下限期,但在后来的文章中,他数次将这个年代推迟,以为不会比公元前四世纪更早,并倾向于接受巴比伦起源说。这个问题直到1980年代末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遗迹的发掘出土,才重新获得了一个检讨的机会。

西水坡蚌塑遗迹出土后,冯时先生首先论证了蚌图中立杆测影、北斗崇拜和东西二宫星象等文化内涵的存在,陆思贤先生继续论证了蚌图四宫星象体系的成立(陆思贤著《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995年10月河南濮阳举办“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期间,王大有先生实地考察、辨识,认为西水坡蚌塑图已堆塑出完整的二十八宿星象,这个认识又经伊世同先生考察、确认,伊世同先生并作了公元前4500年时的二十八宿天球分布图(参见:王大有著《中华龙种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版;伊世同《北斗祭——对濮阳西水坡45号墓贝塑天文图的再思考》,《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尽管有竺可桢先生的计算,王大有、伊世同先生的考察、论证,伊世同先生还作了公元前4500年时的二十八宿天球分布图,但也许由于前4500年这个年代让人感觉到太早,文字材料完全不支持这个结论,西水坡蚌塑图又是一个孤立的考古证据,所以学者们又倾向于两可的情形或者偏晚的年代。比如冯时先生虽然引证了竺可桢的计算,但他认为“公元前4000年代是中国二十八宿体系的滥觞期。当然作为滥觞期同作为体系的二十八宿的确立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他认同伊世同先生的一个观点:由于二十八宿部分分布在黄道带,部分分布在赤道带,因此,二十八宿于黄、赤道带平分的年代应该是这个体系建立的理想年代,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冯时《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文物》1990年第3期)。王大有先生同时又为二十八宿的形成确定了上限、中限、下限,其上限不晚于前4500——前3000年,中限在前3000——前2300年间,下限在公元前5世纪(《中华龙种文化》)。这种情形表明,专家们可能认为西水坡蚌塑图尚不足以支持公元前4500年左右二十八宿已经建立这种观点,所以持两可或年代偏晚的观点。与竺可桢当年的情形有一点类似,它们凸现了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缺失以及传统观念、文献资料、文字依据给科学研究(考古研究)带来的巨大压力。

由于机缘巧合,笔者有幸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物纹饰(含一些有特定造型的器物形制和遗迹,并延及夏商周、秦汉时期)作了一些了解和分析、研究。根据竺可桢先生的计算,冯时先生对西水坡蚌塑遗迹天文学内涵的研究以及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批典型器物纹饰的分析、研究(许多典型器物的纹饰有着极为严密的天文历法数理和《易经》八卦数理设计),我将早期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的具体星宿在不同的年代可能会有个别的调整)建立的年代确定在前4500年左右。后来看到王大有和伊世同先生对西水坡蚌塑天文遗迹的认识,就更加坚定了我通过器物纹饰分析得来的认识。我没有到过西水坡,无缘见识王大有和伊世同先生所辨识的蚌塑星图,我也没有什么天文学水平,但我相信我对二十八宿建立年代的认识同王大有、伊世同等先生的相关认识并非仅仅属于巧合。我认为早期二十八宿在竺可桢先生计算的理想年代的上限期即前4500年左右即已建立,是因为我有远比西水坡蚌塑遗迹更多更明确的考古学证据。这里略作简介:北首岭中期墓葬出土78M4:(6)红陶细颈瓶肩腹部所饰用小三角叠砌的图案有严密的天文历法数理(该器纹饰本身可以作历书使用),其二十八个小三角叠成的宝塔状图案即是二十八宿已产生的证据之一;半坡四鹿纹盆和半坡P.4696鱼鳞纹彩陶盆都是用在口沿布数二十八的方式表现二十八宿之数理;姜寨一期的Ⅰ式T34②:1尖底罐,二期的Ⅱ式T283W277:1尖底罐、Ⅱ式T283W278:1尖底罐、Ⅳ式T282W246:1尖底罐等均是在腹部或肩部堆塑一周二十八个乳钉纹(或称“凸饰”),均是二十八宿已建立之物证;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都有用图象和布数的方式表达二十八宿数理的器物,不一一列举(这里所举二十八宿物证纹饰的具体分析和论证参见拙著《伏羲画卦——中华史前文明之魂》)。北首岭78M4:(6)彩陶瓶、半坡鹿纹盆、鱼鳞纹彩陶盆、姜寨一期Ⅰ式T34②:1尖底陶罐,它们的年代同西水坡蚌塑图一样,都在前4500年左右,而且都属半坡类型,因此可以判断,早期二十八宿的建立,正是关中西部渭水流域仰韶文化先民的贡献(西水坡蚌塑遗迹与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有关,参见《“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2002年9月笔者邮购到蒋书庆先生所著《破译天书:远古彩陶花纹揭秘》,书中列举、分析了马家窑文化中一系列有关二十八宿的彩陶图案,其思路、方法与笔者几乎完全一致,说来简单,即数数(当然要论证就还需要分析纹饰的形态、构造、来源)。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宇宙观,其说最早见载于《周髀》。冯时先生据西水坡45号墓穴的形制作了计算、研究,认为在前4500年这种观念已经产生,又据红山文化祭坛、积石冢作了进一步的论证、研究,此不赘述(参见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录》、《中国古文考古学》二书以及《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

如果根据文献资料判断,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推前到前4500年左右,不会将二十八宿的形成时间上溯至前4500年左右,不会将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律甚至七孔骨笛本身的存在上溯至8000多年前,甚至也不会将毛笔、漆器、织布的历史上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问题在于,象漆器、织布、骨笛这种东西很容易得到认可,只要发现了,它就存在了,七声音阶可以通过骨笛进行测试,毛笔可以通过彩陶图案推知,它们也不难得到认可,但二十八宿、“天圆地方”这种纯粹抽象、知识性的东西既与实物不同,也不能象音律那样可以通过发现的实物检验,所以得到认可的难度就增大了。我认为对待这个问题不妨作如此设问:既然毛笔、漆器、织布、骨笛以及七声音阶都不依赖于文献记载,不受文字依据的束缚,为什么要用文献资料、文字依据来框定“二十八宿”和“天圆地方”呢?对史前时代的毛笔、漆器、织布、骨笛以及七声音阶的确认显然是在文献资料、文字依据以外的知识系统中进行的,因此关于“二十八宿”、“天圆地方”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手段,在文献资料、文字依据以外的知识系统中进行验证和确认。比如二十八宿问题,有天文学上的计算,在前4500年左右形成是可能的,有考古学上的一系列依据(即古人刻意在遗迹、遗物上布数二十八,通过遗迹、遗物刻画的形态、结构分析还知道它们与天文历法的内涵表达有关),它既在中国传统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框架内,同时又不违背人类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整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是相契合的(中国原始农业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已经成熟),因此它可以不依赖于古籍中对二十八宿问题的具体记载而成立。至于古籍中为什么没有记载或者根据文献资料所载、文字依据不能得出相同的认识和结论,那似乎应该追究一下文献或文字依据存在什么问题。

再说一个典型问题:“阴阳”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谈论最多的一个概念和范畴之一,关于它的产生年代,很多知名学者都认为是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战国时期,而且《易经》和八卦符号中都没有阴阳思想。我在《揭开易学界的神秘面纱——当代中国易学研究反思录》中谈到这种现象,这里不妨转述过来,以供分析:钱穆认为“《周易》之上下经,本不言阴阳,十传始言阴阳”;李镜池说“易以道阴阳,当是在阴阳说流行之时即战国中晚期之间为易学家所采用的……春秋时的易筮,还没有以阴阳来说解的”;庞朴先生认为“若说八卦的原始,它与阴阳本是无涉的”、“大概从西周末年以后,阴阳开始被想象为‘气’,与风雨晦明一起,被认为是天之六气;一切自然现象正常与否,常从阴阳中去探寻解释”、阴阳思想“不仅为《易经》本文所没有,也为以《易》通神的周人文化所阙如,甚至还是《易传》之外的一切儒家经典所罕言。因此,我们只好说,《易传》的阴阳思想,是外加于《易》的”(《阴阳五行探源》);汪宁生先生以《国语·周语》所言“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说明“阴阳”在西周晚期才开始出现,“即以《周易》一书本身来说,其中较早的卦辞、爻辞中也还不见‘阴阳’两字”(《八卦起源》);谢松龄先生认为《易》本无阴阳观念,“易以道阴阳”是战国时思想,是说《易》者通过以阴阳观念解《易》之方法,将阴阳赋予《周易》,从而把《易》纳入了阴阳体系(《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余敦康先生认为“卦画的两个基本符号--、—,不具有哲学中的阴阳范畴的意义。在卦爻辞中,我们找不到阴阳对举的字样,甚至连一个阳字也找不到”(《易学今昔》)……这些认识和观点都是有文献依据的。相反的考证、研究和证据也不少,我们这里暂时撇开它们不管,单从史前时代考古材料的角度来看一下。龙山文化陶寺墓地大型墓葬的木鼓、石罄、陶异型器都是成对埋藏,其年代在4000多年前;后来青铜时代云南楚雄万家坝型铜鼓往往也是成对埋葬,其含义应与表示阴阳、雌雄有关,而且至今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铜鼓、木鼓仍以公母、雌雄相分。贾湖遗址发掘后,人们发现,墓中所出骨笛也是成双成对,而且经研究,它们的确是一雌一雄,与春秋战国以来管乐乐器分长短、雌雄的做法一脉相承。这些没有文字依据的考古材料证明至少8000多年前,阴阳观念已产生和存在。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呢?反过来思考文献资料:《易经》乃占筮之书,它为什么一定要出现学者们从哲学角度理解的“阴阳”二字呢?《易经》之外的儒家经典不言阴阳,正说明“阴阳”乃是易学、八卦所特有。由于《易经》乃占筮之书,所以传统的认识往往认为八卦起源于占卜,所以阴阳哲学观念是在《易传》中才形成或外加于《易》的,所以阴阳观念产生的年代自然就很晚近,所以这种观点与考古材料不能契合。这个矛盾恰恰反证八卦起源于占卜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相反从八卦起源于天文历法的角度去看,一切皆顺。其实,男女之有别、器物之大小、财产之多少,太阳一出天下光明,太阳落山满世界黑茫茫一片,原始人类天天经历、年年感受,“阴阳”观念怎么可能会迟至西周或春秋战国时期才产生?春秋战国、秦汉时候有关“阴阳”的文献资料或许只能说明,“阴阳”这时候已进一步成为古人建构宇宙理论、物质生成理论的最基本的材料,更加物质化了。单靠在文献中去寻找“阴”、“阳”或“阴阳”二字是无法把握阴阳观念的起源和发展程度的。

甲骨文以及一些青铜器的铭文是发掘出土的考古材料,当它们被辨认和整理出来之后,又成了文献资料。它们本身是非常可靠的,但是用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它们仍然是非常有限的。陈梦家和商承祚都据殷墟卜辞认为殷人观念中只有春秋二季而无四时(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商承祚《殷商无四时说》,《清华周刊》第37卷第9期,1932年)。如果按照这种认识去推断,殷商时尚无四时八节的认识,又何谈八卦与历法的关系、《夏小正》十二月历法的存在,更何况远及于史前时代?后来,胡厚宣先生证明了商代甲骨文四方神名、四风见于《山海经》,并与《尚书·尧典》中关于四时的论述有关(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这才搞清楚了商人并非仅仅知道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而不知道“四时”。关于“四风”配四时的理解虽有一些差别:如冯时先生认为殷商的四时乃指分至四气,而非四季(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学》19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连劭名先生则认为商人的四风实际上就是指四种气候,同时也是四季的象征,并认为商人除了春秋之外,也有冬夏的观念,卜辞中也有“冬”、“夏”二字(连劭名《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文物》1988年第11期)。但这种理解上的差别并不影响一年被分为四个时段(有四时,则“八节”存在的障碍也被扫除,正如有四方则四隅亦出一样)这种观念在殷商时的存在。又如有学者据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阳日”、“晦日”的记载论述阴阳观念(周山著《易经新论》)。其实“阳日”、“晦日”与阴阳观念各是一回事,二者并不能证明阴阳观念的存在,但并不等于说甲骨文中没有“阴阳”二字或相关论述就可以认为阴阳观念在殷商时还未产生。朱狄先生说:“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地’的概念出现得相当晚,直到殷周青铜铭文中,尚未见有‘地’字,而‘天’字却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朱狄《信仰时代的文明》2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郭沫若在《金文从考·金文所无考》文中还说:“易之八卦所托甚古,然可异者,彝器中逾未之见……基本二卦之乾坤二字亦为金文所绝无。金文无与天对立之地字。天地对立之观念,事当后起,则乾坤对立之观念亦当后起矣。”从这种文字学的角度去看,不要说八卦六十四卦、节气历法、“天圆地方”观念在史前时代的存在,就是考古学家们常常将史前人类遗存释为祭天、祭地、帮助人类灵魂升天之类的说法也是妄说了。

我以为我国有关上古和传说时代的文献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成书年代晚(这是相对于夏、商及以前的史实来说),它们大多作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因此关于夏、商及以前的事大多只能依据心传口授而作。《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所作。其后有战国时人公羊高、谷梁和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为之作《传》,并称《三传》。据研究,《公羊传》、《谷梁传》一直是以口授方式相传,直到西汉初期才写成书,《左传》开始也是口授相传,并被认为不是左丘明一个人所作,而是到他手上才加工整理成文。这种情形说明,直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心传口授仍然是古代历史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因此我国有关上古和传说时代的文献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基础的,并不因为成书年代晚,就可以否定其关于上古和传说时代的有关记载。但也因为心传口授、成书年代晚等原因,造成古籍中有关传说时代的记载、说法非常混乱,这也就成为疑古的人否定古书、古事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个特点是损毁严重。《左传》称“楚左使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今仅存《五典》中的《尧典》、《舜典》(有学者认为《汉魏丛书》所载发现于民间的《古三坟》即《左传》所言《三坟》)。《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但有关商朝典册现仅有零篇断章残留于《尚书》。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奔楚,将周王室典籍大规模转移,导致老子辞官归隐,周室典籍至今下落不明(王红旗先生认为今人应该寻找周室典籍,很有道理)。春秋末年,孔子到处搜求古代典籍,但又“惧览者之不一”,从维护儒家学说的立场出发,删订“六经”,其余皆在“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的名义下被剪除和摒弃。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中国历朝历代几乎都在朝代更迭、政治斗争或者战乱中有巨量图书被毁。即使司马迁作《史记》,也以“其文不雅驯”而放弃许多资料,“择其言尤雅者”著成《五帝本纪》。所以有关中国上古和远古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虽然学者常以“丰富”言之,但实际上它们只是一种残枝败叶。第三个特点是古代并没有科学技术史或其他的专门史。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述都倾向于哲学、政治、伦理,科学知识都很少;成书于战国期间的《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甘石星经》是当时最主要的科学书籍,但在涉及有关医学知识、数学知识、天文知识的起源方面都没有考证研究,仅有简略的由谁传授或起自何时的交待,更无发展历程的追溯和研究,甚至当时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与上古和传说时代相关的其他文献资料也基本上是有关政治斗争、历史大事、国家祭祀方面的。司马迁所作《史记》撰有《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等卷,也都是介绍相关的知识及其在政治方面的作用,而无源流的追溯、研究。《夏小正》被认为是我国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或者也可以说是专门介绍科学知识的最早的一部书(现仅存正文400余字)。不过从孔子视《夏小正》为“夏道”、《归藏》(《坤乾》)为“殷道”的角度看,《夏小正》的产生和存在在先秦时代的古人那里并不仅仅是作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天文历法书来对待的,而是与国家的治理、管理有关的东西(《尧典》中有关于四仲中星的记载,也可证在古人那里天文历法是与治国相关的),其作为儒生讲礼的内容并纳入《礼记》也很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可以说从先秦和秦汉时候的古代文献里去追寻科学知识的起源、发展历程是很困难的,甚至也是不可能的。第四个特点与甲骨文有关。甲骨文虽然是发掘出土的东西,非常可靠,但它的局限性仍然很大。甲骨文的内容虽然涉及社会政治、生活、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它们是由于卜占的原因而随机地出现于甲骨文中,甲骨文并非人为地编撰的系统的社会历史文献、科学文化文献,其产生和存在的目的也非为此,因此依据甲骨文考证、研究上古和远古历史文化,必然受到较大的局限。

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文献、文字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只是人类的思想感情、文化文明传承方式之一。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认识,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方式,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大致可作如此排列:姿体语言和口语最早,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因此,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现象、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所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天然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上古和远古历史文化研究而言。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明白,对于传说时代的历史文化研究而言,决不是要考古材料围着文献转,要用考古材料去证史、补史,而是文献资料只能围着考古材料转,文献资料起着印证和帮助识读考古材料的作用。因此,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明确的。只有这样,考古材料就是远古历史文化本身,我们才可能复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传说时代的历史文化,才可能更加接近古人的生活、思想、思维和心理,才可能分辨混乱的古代文献记载中哪是真实的,哪些是靠不住的、错讹的。

一个关键和困难的问题是,史前时代没有即时的文献记、,没有文字,我们如何才能以考古材料为本,让后来的文献、文字围着考古材料这个中心转,为考古材料服务?就考古学现有的基本理论层位学、类型学以及有关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而言,它们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它们可以独立于后来的文献资料、文字记载,而不与后者发生关系(这正是传统的考古学家喜欢强调和追求的境界——只是这样一来考古学就永远只能是一个象牙塔的干瘪的枯燥的东西,虽然现在考古学家正在呼吁和提倡考古大众化)。就文化人类学以及现在考古家习惯于使用的父系母系、公有私有、部落酋邦这些概念和理论而言,虽然不能说它们一定就是不适用的,但至少目前来说它们并没有很好地契合中国的史前时代(笔者将另文讨论相关问题)。我以为史前历史文化研究的突破除了发掘出土的看得见的物质遗存外,可以从器物纹饰和一些遗迹、遗物的形制入手(上面所言关于西水坡蚌塑遗迹的研究以及关于二十八宿的认识即是例子)。据笔者的了解和初步认识,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些主要的考古学文化都已发掘出土一些典型的或特殊的器物,其上的纹饰、刻画图案都经过了精心而周密的设计、安排,有着明确而严格的数量关系,它们正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易经》八卦系统的一些基本数理相合,而且分析纹饰、刻画图案的构件,可以发现它们正是来源于有关天文历法的实践活动、认识和观念,或者与之相关(详见拙著《伏羲画卦》)。同时,这种内涵表达及表达方式还延及夏、商、周及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因此笔者认为它们是古人能动地创造的一种文化和文明传播及传承方式。虽然史前时代没有即时的文字记载,但是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通过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比如天文学上的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心宿三星、月相周期、四时八节、十月历法、十二月历法、二十四节气,易学上的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数55洛书数45,医学上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音乐中的十二律、七声音阶等等,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易学中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它们千年、万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虽然古代文献残损不全,但这个通过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是明确的和无疑义的,通过这个知识系统我们不仅得以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科学文化比如数学、天文历法、医学、音乐等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探知古人的思维方式、文化文明的传载方式。经由一部分典型的虽然繁复但有严密的数量关系的器物纹饰的释读,进一步可以探索各考古学文化中那些最基本的普遍的有规律性的器物纹饰的内涵,然后再涉及那些没有规律性的、随意刻画的纹饰,据此得以真正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这两块解决了,想来也有助于对社会形态、制度及其发展历程的探索,因为后者必然是在前者发展的基础上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或进步的。通过纹饰分析,延及商、商、周及秦汉时期,同时也有助于三代及秦汉考古,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缺漏并验证文献记载的正误,探寻其所以如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