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分析论文

化学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31 04:57:09

化学分析论文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分析化学任务驱动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等的学习起到了支撑作用。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多且杂,内容抽象,教学课时较少,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教学效果有限。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教学,成为我们的关注点。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学习的习惯,也在深刻地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转型与突破。当学生和老师处在同一个信息环境中的时候,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习题演练为主的传统课堂,与学生们持续学习的激情与向往渐行渐远,仅仅依靠在课堂吸引力、策略方法上做改进,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开发大脑的潜能、学会透过知识获取智慧、学会有勇气面对未知世界的未知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药物分析课程重点内容色谱法概述为例,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第一,目标分析。色谱法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国药典》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色谱法的理论基础;能进行简单的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的学生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二年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佳,想学不会学,且很难随时得到帮助。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建立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该平台和网络学习环境,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手段,采用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实施

“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学会自主思考,主动学习,根据本节课特点,并结合翻转课堂理念,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把任务和任务准备置于课前、评价拓展留在课后,集中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1.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本节课内容有具体了解,不浮于课本中的文字,需要有具体的学习任务书。因为首次介绍色谱法,学习任务的确定对以后教学的展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任务书需要考虑到学生基础,既能通过任务书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又不会出现因为太难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便于学生具体操作。教师提前把任务书上传至课程的教学平台,督促学生按照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利用平台与学生就困难问题展开讨论。2.实施学习过程。第一,任务分解,学生分组。把本节内容分为色谱法分离原理和分类、色谱法基本概念、色谱法定性分析、色谱法定量分析4个学习项目。每10人左右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学生认领一个学习项目。第二,确定组长,分析任务。小组成员确定后,选出组长是关键。如果只是通过学生选举,通常组长都是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承担组内的大部分工作,但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师综合每次小组活动情况指定组长,为每位学生提供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析任务并初步制定学习策略,做好分工并详细记录上传至教学平台。第三,搜集资料,互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是课堂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色谱法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数字化教学资料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成为完成任务所需的骨架,而所需要的血肉则需要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搜集补充。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适时在教学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料,比如企业液相色谱仪培训资料、重点内容微课、图库、案例库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自学理解程度;推荐的一系列优秀学习网站和图书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手机版APP,保持师生间的有效沟通,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各组的进度,教师也是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各组在规定时间上传学习进度,教师及时进行反馈,保证学生各司其职,都能得到锻炼。第四,准备课件,深入理解。课件制作,不仅督促学生深入研究关于色谱法的新知识,也是对可能涉及的旧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前期搜集到的各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件的制作。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讨论修改,学生都能在现有分析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做到直观形象、利于理解。例如,有的小组利用专业色谱网站上制作的动画,说明色谱法重要的基本概念的定义,摆脱了此前枯燥的文字介绍。对该节教学难点色谱法分离原理,学生利用PPT的动画功能自制了动画,演示了混合物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使原本通过描述不能理解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在眼前,突破教学难点。而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是色谱法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DryLab软件模拟了用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实验过程,不仅突出了这一教学重点,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考。第五,课堂展示,总结提高。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教师的把关下,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授课,展示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第一组在分类的介绍中,通过思维导图软件清晰地列出了色谱法的几大种类,还展现了现代色谱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用。第二组结合实例,形象地介绍了各个重要概念。为了避免知识过于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充分利用了搜集到的动画软件,模拟色谱原理,展开实时互动和现场讲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第三、四组把应用于药物的分析实例相结合,介绍了基本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模拟软件的辅助进行现场分析,使知识形象化。各小组的展示内容犹如一粒粒珍珠,需要教师的总结作为一根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在总结中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对不当内容如给予纠正,对忽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保证学生对色谱法基本概念这一节内容有完整清晰的理解。通过总结讲评,学生收获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第六,应用拓展,查缺补漏。学生有了前期运用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进而提出具体药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既让理论知识得到了延伸,又为相关专业知识的讨论做好了铺垫。学生通过在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发现色谱法在现代药品检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读相关论文,并撰写笔记上传到学习平台的讨论空间,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学生在教学平成本节内容的测试,查找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巩固提高。而教师根据测试情况,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3.评价学习效果。课后各小组上传课件和总结性材料,交流学习心得。最后,学生在教学平台上针对本小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自动形成小组互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自测成绩等给出教师评价成绩;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电子资料学习程度等情况形成过程性评价成绩。这三者构成了本次学习的综合成绩。平台上的成绩排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性学习氛围。

三教学效果反思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理论多而且抽象,学生学习困难。通过引入演示动画等多种信息化资料,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实现了学习资料共享、师生和生生的实时互动和教学效果的多元高效评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证明,把信息化技术合理地应用于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志芳.依托慕课理念探索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

[2]刘飒.翻转课堂及其在中国应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李爽,钟瑶,喻忱,等.基于行为序列分析对在线学习参与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3)

[4]朱宏洁,朱赘.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2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同理,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照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指出每个原子有共用几对电子的性质,交代各种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才表现出各自共用几对电子对的性质。顺势引导,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又如,在分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不同,反映出各种物质溶解能力不同,怎样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当然要用溶解的质量,老师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三个前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溶解溶质的质量才能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此时的质量叫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三、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四、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⑾尘土飞扬的空气,⑿清新的空气,⒀液氧。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五、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再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初中仅要求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为了照顾知识的连贯性,在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即指出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氢气中氢元素组成了水以后,化合价升高,氧化铜中氧元素被夺去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了零价,最后总结出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有改变的这一结论,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化。

六、通过综合复习及对习题的讲解、分析、改编来巩固概念

综合复习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检查巩固很重要,一定要形成概念网络系统,学生是否形成网络系统,应用概念题组检查。例如,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元素间本质差别是由()决定的,原子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分析化学 小论文 学习兴趣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往往重理论,轻应用;重讲解,轻讨论;重灌输,轻思考;学生学习被动,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尝试的方向。而其中“小论文”的开展是便是教学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笔者所在教研组经过了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小论文的指导和撰写,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为后续的科研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小论文”的组织开展

在学生中提倡撰写小论文,明确其意义、选题、要求、评价等内容,在开学初布置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书写;并对往届学生论文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示,让初次接触写小论文的学生克服神秘感,提高写作的兴趣。

1.题目设计。选题原则:结合分析化学学科和所学专业拟定题目,能对某个方向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教师提供部分选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主要方向:(1)分析化学的应用:在食品安全、商品检验、药物分析、疾病控制、工业分析、材料组分分析、生物技术等方面,如“兴奋剂的检测”;(2)对身边某一热点问题或某种分析技术的分析和探讨,如“温瑞塘河水质调查及分析”;(3)对分析化学一些经典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化学四大平衡中的异同点;(4)分析化学教材中的纰漏之处及修正;(5)对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建言。

2.格式要求。为培养学生写作科学论文的素养,对小论文的格式按的统一格式严格要求,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引文标注等。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关键词,不知参考文献如何列,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查阅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相关资料,介绍《分析化学》、《大学化学》等杂志中发表的论文,让学生们初步懂得学术论文的概念、基本格式及写作要求。认识写论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为了使论文规范化,要求学生每篇文章要有论点、数据、结论,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论据充足,论述严谨、简明、绝不可抄袭,要尽可能做到有独创性。

3.评价。将分析化学“小论文”纳入该课程的考评体系,小论文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左右。具体评分要求见表1:表1 小论文评分标准

学生为了写论文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教师必须及时跟踪,仔细批阅,认真讲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对小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学生讨论修正,利用课间时间和电子邮件及时给予解答,提高其积极性;②论文批阅后给与评价,对每篇论文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批语,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好的小论文加以介绍,给予表扬,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改写。

二、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撰写小论文这种形式能够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这与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学的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出己见必然是在对知识理论做到全面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而通过思考,学生又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好处。

3.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要在小论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4.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能力,并对后续的科研、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将课程“小论文”的撰写纳入分析化学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今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启发、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查阅文献;②合理安排写小论文的时间,督促学生积极完成;③授课教师需客观认真评阅,积极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汆,贾小丽,孙艳辉.课程论文在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滁州学院学报, 2009,11(3):81-83.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吴茱萸化学成分吴茱萸碱正十八烷醇二十七烷醇

Abstract:ObjectiveToisolateandelucidatetheconstituentsofEvodiarutaecarpa.MethodsVariouschromatographictechnologieswereusedtoseparateandpurifytheconstituents.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on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data.ResultsFive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andidentifiedasevodiamine(Ⅰ),β-sitosterol(Ⅱ),quercetin(Ⅲ),1-octadecanol(Ⅳ),n-heptacosylalcohol(Ⅴ).ConclusionItisthefirsttimetofindcompound(Ⅳ)andcompound(Ⅴ)inthisplant.

Keywords:Evodia;ChemicalConstituents;Evodiamine;1-octadecanol;N-heptacosylalcohol

黔产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干燥近成熟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的治疗[1]。现代医学亦证明吴茱萸有镇痛、安神、抗菌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是中成药“吴茱萸汤”和“左金丸”的主要成分[2]。

贵州作为我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本实验从开发利用资源的角度,开展了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其质量控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黔产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即吴茱萸碱、β-谷甾醇、槲皮素、正十八烷醇、正二十七烷醇,其中正十八烷醇和正二十七烷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波谱仪:INOVO400MHz(美国Varian公司),以TMS为内标;XT2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质谱仪:HPMS5973(美国HP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ruckerVector22(德国Brucker公司);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200~300目)均为中国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药材于2006-09采自贵州省贵阳市,经陈华国讲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rutaecarp(juss.)Benth.的果实,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心。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和分离黔产吴茱萸干燥果实4kg,8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基本无醇味。加入适量水分配,用氯仿萃取,所得氯仿部分经硅胶柱并以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为溶剂系统反复柱层析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Ⅰ(5g),Ⅱ(591mg),Ⅲ(63mg),Ⅳ(82mg),Ⅴ(39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黄色粉末,mp.278~280℃(氯仿),1H-NMR(400MHz,DMSO-d6):11.09(N-H,br,s,H-1),8.33~6.14(8H,m),4.65(1H,dd,J=4.4,12.6Hz,H-5b),3.20(1H,dt,J=4.4,12.6Hz,H5a),2.90(1H,dt,J=5.6,11.6Hz,H-6b),2.81(1H,dd,J=4.4,13.6Hz,H-6a),2.88(3H,s,Me-14),13C-NMR(DMSO-d6):164.3(C-21),148.8(C-15),136.5(C-13),133.5(C-17),130.7(C-2),128.0(C-19),126.0(C-8),121.9(C-11),120.3(C-18),119.3(C-20),118.9(C-10),118.3(C-9),117.5(C-16),111.7(C-12),111.5(C-7),69.8(C-3),40.9(C-5),19.5(C-6),36.5(Me);EIMS(m/e):301(M+),288,274,169,161,143,134.以上数据与文献[3]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

2.2.2化合物Ⅱ

白色针状晶体,mp.137~138℃(氯仿),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EI-MS(m/e):414(M+),396((M+-18),381,367,354,342,329,303,273,255,231.以上数据与文献[4]报道基本一致,通过薄层层析检测Rf值与β-谷甾醇标准品一致,混和熔点不下降,故鉴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2.2.3化合物Ⅲ

黄色粉末,mp.313~314℃(甲醇),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FeCl3反应显乌绿色,1H-NMR(400MHz,DMSO-d6):12.51(1H,s,OH-5),10.83(1H,s,OH-7),9.64(1H,s,OH-3),9.41(1H,s,OH-4′),9.34(1H,s,OH-3′),7.69(1H,s,H-2′),7.56(1H,dd,J=2.0,8.2Hz,H-6′),6.89(1H,d,J=8.8Hz,H-5′),6.42(1H,s,H-8),6.20(1H,s,H-6),EI-MS(m/e):302(M+),285,274,257,245,229,217,153,137,69,55,43.以上数据与文献[5]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槲皮素(quercetin)。

2.2.4化合物Ⅳ

白色粉末,mp72~73℃(氯仿),1H-NMR(400MHz,CDCl3):3.62(2H,t,CH2OH),1.55~1.61(4H,m),1.25(36H,s),0.88(3H,s),EI-MS(m/e):252(M+-18),224,196,182,168,153,139,125,111,97,83,69,55,43.以上数据与文献[6]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十八烷醇(1-octadecanol)。

2.2.5化合物Ⅴ

白色粉末,mp75~76℃(丙酮),1H-NMR(400MHz,CDCl3):3.62(2H,t,CH2OH),1.53~1.60(4H,m),1.25(54H,s),0.88(3H,s),EI-MS(m/e):378(M+-18),364,350,196,182,168,153,139,125,111,97,83,69,55,43.以上数据与文献[7]报道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二十七烷醇(n-heptacosylalcohol)。

3讨论

目前对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部分,而非生物碱部分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报道的5个化学成分中,有4个为非生物碱,其中有2个化学成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黔产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胡熙明.中华本草,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26.

[2]王奇志,梁敬钰.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的研究近况[J].中草药,2004,35(8):附7.

[3]张虎,杨秀伟,崔育新,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去氢吴茱萸碱NMR信号全指定[J].波谱学杂志,1999,16(6):563.

[4]廖琼峰,谢社平,陈晓辉,等.陆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6,29(9):916.

[5]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5

糯稻根来自于桂林市郊。硅胶G(青海海洋化工厂生产),阳离子交换树脂732#(上海树脂厂生产)。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谱,氨基酸分析仪的实验测定均为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代测。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糯稻根3.0kg,用水煎煮3次,1h/次。合并滤液为A,药渣为B,将A浓缩至3000ml,加无水乙醇至含醇量达70%,放置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上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不同浓度的氨水洗脱,直到洗脱液无茚三酮反应为止。分别得到16种成分。B用80%乙醇回流提取3次,1h/次,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M,将M上聚酰胺柱,用H2O、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分别得到M1~M55个成分。

2.2TLC鉴定

2.2.1氨基酸TLC鉴定将样品溶于蒸馏水中(1mg/ml),制成供试液。另将各种氨基酸标准品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1mg/ml)。吸取供试液与对照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20cm×20cm),以正丁醇-甲醇-水(75∶15∶10)展开,展距19cm,0.2%茚三酮显色,与对照品比较,供试品中的氨基酸与对照品的斑点一致。Rf值分别为:组氨酸Rf0.01,赖氨酸Rf0.02,丝氨酸Rf0.14,脯氨酸Rf0.15,苏氨酸Rf0.17,谷氨酸Rf0.24,精氨酸Rf0.26,门冬氨酸Rf0.27,甘氨酸Rf0.29,酪氨酸Rf0.30,丙氨酸Rf0.34,缬氨酸Rf0.40,蛋氨酸Rf0.45,苯丙氨酸Rf0.49,异亮氨酸Rf0.50,亮氨酸Rf0.59。见图1。

2.2.2糖的TLC鉴定将水提液与对照品葡萄糖、果糖,分别点于同一硅胶硼酸板上(5cm×20cm),以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展开,展距15cm,α-萘酚浓硫酸显色,与对照品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一致。

2.3黄酮类波谱学鉴定M5:黄色针晶,m.p274~276℃,HCl-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UV[λ]MeoHmax:396、266,IRυKBrcm-1:3359(OH)、1659、1613(α、β-不饱和酮)、1600、1509(芳环)、1380、1175。1H-NMR(100MHz、CD3COCH3,TMS,δPP):8.14(2H,d,J=9Hz,2ˊ,6ˊ-H)、7.00(2H、d、J=9Hz、3ˊ,5ˊ-H)、6.49(1H、d、J=2.58Hz、8-H)、6.29(1H、d、J=2.6Hz、6-H)、3.11(4Hbr,OH加H2O消失)。综上分析M5的结构为山萘酚。

2.4氨基酸分析仪鉴定结果见图2。

3讨论

糯稻根来源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经研究表明,根部含有各种氨基酸成分,作为氨基酸的天然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将糯稻根的有效成分研制为产品应用于临床或者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药理实验表明,糯稻根的水煎液有明显的滋阴、保肝作用。

M1,M2,M3,M4单体的结构鉴定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氨基酸、黄酮单体成分测定分别由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协助测定,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冉先德.中华药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2238.

[2]谭文界.糯稻根的化学成分[J].中草药,1980,11(10):440.

[3]唐爱莲.糯稻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J].北方药学,2006,3(2):18.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6

熔点用Kafler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用5DXFT型红外光谱仪测定;核磁共振谱用BRUKERAV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层析用硅胶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薄层色谱检测用254nm、365nm紫外灯、固体碘和显色剂(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于2006年8月采于江西省上栗县,经广东药学院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学教研室刘基柱老师鉴定,样品现保存于广东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提取与分离

取半阴干的天胡荽全草7.5kg粉碎,粗粉用95%(体积分数)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提取液合并,浓缩液用石油醚(60~90℃)萃取,至石油醚层无色。合并萃取液,回收石油醚,得石油醚部位,拌200~300目硅胶上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薄层检识,相同部分合并,重结晶,纯化,得化合物1(90mg)。水层再用三氯甲烷萃取,至三氯甲烷无色,合并萃取液,回收三氯甲烷,得三氯甲烷部位,拌200~300目硅胶上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薄层检识,相同部分合并,重结晶,纯化,得化合物2(10mg)、化合物3(15mg)、化合物4(12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针状结晶(石油醚乙酸乙酯),mp142~143℃。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与豆甾醇标准品对照共薄层显示一个斑点,混合熔点不下降,故确定1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化合物2:白色粉末状晶体(石油醚乙酸乙酯),mp301~303℃。不溶于石油醚,微溶于三氯甲烷、冷乙醇、冷甲醇,溶于热乙醇、热甲醇和吡啶;Molish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喷雾烘烤均显紫红色。与胡萝卜苷对照品对照,混合熔点不下降,共薄层色谱Rf值相同,故确定2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

化合物3:淡黄色针晶(氯仿甲醇),mp296~298℃,三氯化铁反应阳性,示有酚羟基存在,盐酸镁粉反应阴性,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喷雾烘烤显黄色。IR(KBr)ν/cm-1:3412,1652,1615,1570,1310,1042,789。1HNMR(500MHz,DMSOd6)δ:12.94(1H,s,5OH),10.83(1H,s,7OH),9.55(1H,s,4′OH)为3个酚羟基质子信号;8.31(1H,s,C2H)为异黄酮C环2位质子的特征信号;7.38(2H,d,J=6.5Hz)与6.82(2H,d,J=6.5Hz)示有邻位偶合,为异黄酮B环2′,6′,3′,5′位质子的特征信号,提示4′OH存在;6.38(1H,d,J=2.5Hz,8H)与6.22(1H,d,J=2.5Hz,6H)为2个互为间位偶合的质子信号及低场12.94(1H,s)的5OH质子特征信号表明A环为5,7二氧代结构,推测化合物为5,7,4′三羟基异黄酮。上述光谱数据与文献[2,3]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3为染料木素(genistein)。

化合物4:白色细针晶(氯仿甲醇),mp279~280℃,IR(KBr)ν/cm-1:3222,1631,1594,1517,1460。1HNMR(500MHz,DMSOd6)δ:10.78(1H,s,7OH),9.48(1H,s,4′OH)为2个酚羟基质子信号;8.27(1H,s,C2H)为异黄酮C环2位质子的特征信号;7.38(2H,d,J=6.5Hz)与6.81(2H,d,J=6.5Hz)示有邻位偶合,为异黄酮B环2′,6′,3′,5′位质子的特征信号,提示4′-OH存在;7.96(1H,d,J=7.2Hz,5H),6.93(1H,dd,J=7.2、2.5Hz,6H)与6.85(1H,d,J=2.5Hz,8H)为3个组成AMX偶合系统的质子信号及低场10.78(1H,s)的7OH质子特征信号表明A环为7氧代结构,推测化合物为7,4′二羟基异黄酮。其光谱数据与文献[4]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4为大豆素(daidzein)。

【摘要】目的研究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即豆甾醇(stigma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大豆素(daidzein,4)。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天胡荽;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Abstract:ObjectiveToseparateandidentif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MethodsChemicalsfrom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wereseparatedby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y,andtheirstructureselucidatedbyIR,NMR.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theweedsof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whichwereidentifiedasstigmasterol(1),daucosterol(2),genistein(3)anddaidzein(4).ConclusionCompounds2,3and4werefirstreportedin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

Keywords: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silicagelcolumnchromatography

天胡荽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Lam)的全草,别名满天星、破铜钱、落得打等,分布于江苏、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资源丰富,天胡荽具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等功效,民间常用其全草捣烂外敷或外擦治疗各种体藓、股藓、手藓、足藓等各种藓症[1]。

目前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木质素类、甾体类、香豆类、黄酮类和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等[1]。为进一步深入对该植物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对天胡荽的半阴干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目前确定结构的有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大豆素(daidzein,4),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1]张兰,张德志.天胡荽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1):15-17.

[2]王景华,王亚琳,楼凤昌.槐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6):471-473.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7

1.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这项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和了解,熟悉每项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要点,在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并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帮助,活动前要检查好学生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实验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搞好实验技术培训,实验后要认真辅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且老师要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详细记录,帮助学生总结好实验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2.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前全体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翻书、找资料、钻研实验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在此期间经常有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请教问题,讨论实验方案。这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自觉性。实验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了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仅起指导者的作用,与平时学生实验不同的是:原先是老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而现在则变成了学生“我要做”,有了主动、自觉、高度积极的参与要求,操作中学生做的十分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成功后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失败了会认真研究,虚心讨教以争取下次成功。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须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必要的自我评估,从而推动自己再学习。辅导老师则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分析、讲评,这样对学生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学生也很乐于接受。

3.能有效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

通常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不是坐在办公室就是站在讲台上,和同学有距离。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老师走到了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讨论、研究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和学生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仅有师生关系而且又增加了一层朋友关系,这样就给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可见,要使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我们首先要抓好实验教学这一关。让学生更多地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工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化学教学应该是“即物明理”式教学。化学概念、规律应该通过现象及其变化的事实来说明。

【关键词】化学;实验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8

【关键词】新疆鹿蹄草;化学成分

ChemicalConstituentsofPyrolaxinjiangensi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nstituentsofPyrolaxinjiangensis..Methods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wereperformedonsilicagelCCandsephadexLH-20.Theirstructureswereestablishedonthebasisofphysicochemicalandspectralanalysis.ResultsFivecompound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Pyrolin(Ⅰ),Isoquercitrin(Ⅱ),Pirolatin(Ⅲ),Monotropein(Ⅳ),renifolin(Ⅴ),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secompoundsareisolatedfromPyrolaxinjiangensisforthefirsttime.

Keywords:PyrolaxinjiangensisY.L.Chou;Chemicalconstituents

新疆鹿蹄草PyrolaxinjiangensisY.L.Chou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及阿尔泰山脉,是新疆民族药常用药材[1]。该属植物共有三十余种,我国产27种3变种,较为集中的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和东北部[2]。《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中药鹿蹄草是鹿蹄草或普通鹿蹄草的干燥全草,其性温,味甘、苦,具有祛风除湿、强壮筋骨、补虚益肾、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肾虚盗汗,筋骨酸软,虚弱咳嗽,外伤出血。哈萨克民间用新疆鹿蹄草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以及由其引发的心痛、胸闷、心悸等有特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表明新疆鹿蹄草的70%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实验对新疆鹿蹄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从中得到五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鹿蹄草素(Ⅰ),异槲皮苷(Ⅱ),鹿蹄草苷(Ⅲ),水晶兰苷(Ⅳ),肾叶鹿蹄草苷(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新疆鹿蹄草中获得。

1仪器与材料

Yanaco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FTS165型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EI-MS和FABMS用ZABHS型质谱仪,Varianinova400型核磁共振仪(TMS作内标)。柱色谱硅胶(200300目)和薄层色谱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sephadexL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购自新疆阿勒泰,由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沈观冕研究员鉴定为新疆鹿蹄草PyrolaxinjiangensisY.L.Chou。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

取新疆鹿蹄草干燥全草3.5kg粉碎,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848g。将浸膏分散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部位63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氯仿-甲醇(100∶0~0∶100)梯度洗脱,每500ml为1个流份,合并成分相似流份,再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Ⅰ(69mg),Ⅱ(120mg),Ⅲ(19mg),Ⅳ(45mg),Ⅴ(15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无色片状结晶(氯仿),分子式:C7H8O2;mp126-127℃;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显阳性;IRνKBrMaxcm-1:3320,1615,1600,1490,1380,1190;EI-MS(m/z):124[M]+,107,95,77,57,43;1H-NMR(DMSO-d6):8.61(1H,s,OH),8.53(1H,s,OH),6.57(1H,d,J=8.1Hz,H-6),6.50(1H,d,J=2.0Hz,H-3),6.41(1H,dd,J=1.8Hz,8.1Hz,H-5),2.05(3H,s,2-CH3);13C-NMR(DMSO-d6):149.52(C-1),147.73(C-4),124.41(C-2),117.20(C-3),115.12(C-6),112.63(C-5),16.13(2-CH3)。根据以上数据并参照文献报道[3],鉴定为鹿蹄草素。

2.2.2化合物Ⅱ黄色粉末(甲醇),mp231~233℃;分子式:C21H20O12;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molish反应显阳性;IRνKBrMaxcm-1:3340(OH),1654(C=O),1602,1498(Ar);FAB-MS(m/z):487[M+Na+];1H-NMR(DMSO-d6):12.61(s,-OH),7.61(1H,dd,J=1.6Hz,8.4Hz,H-6'),7.48(1H,d,J=1.8Hz,H-2'),6.76(1H,d,J=8.4Hz,H-5'),6.34(1H,d,J=2.4Hz,H-8),6.15(1H,d,J=2.4Hz,H-6),5.31(1H,d,J=8.1Hz,H-1″).3.3~3.65(5H,m,H一2″~6″);13C-NMR(DMSO-d6):178.43(C-4),165.02(C-7),162.18(C-5),157.20(C-9),l57.15(C-2),149.53(C-4′),145.77(C-3′),134.30(C-3),123.07(C-6′),122.12(C-l′),116.94(C-5′),116.24(C-2′),104.83(C-l0),99.60(C-6),94.55(C-8),102.74(C-l″),72.30(C-2″),74.13(C-3″),68.95(C-4″),76.84(C-5″),61.01(C-6″),根据以上数据并参照文献报道[4],鉴定为异槲皮苷。

2.2.3化合物Ⅲ白色针状结晶(甲醇),mp165~167℃;分子式:C23H34O8;IRνKBrMaxcm-1:3340-3100,2916,1507,1205,1028;FAB-MS:461[M+Na]+;1H-NMR(CD3OD):6.95(1H,s,H-3),6.60(1H,s,H-6),5.37(1H,qt,J=6.7Hz,1.2Hz,H-2′),5.31(1H,t,J=7.2Hz,H-6'),4.80(1H,d,J=8.1Hz,H-1″),4.12(2H,s,2H-8′),3.3~3.75(7H,m,H-2″~6″,2H-1'),1.98~2.30(4H,m,2H-5',2H-4′),2.16(3H,s,5-CH3),1.76(3H,d,J=2.1Hz,7′-CH3),1.73(3H,s,3′-CH3);13C-NMR(CD3OD):151.45(C-4),149.64(C-1),136.22(C-3′),135.52(C-7′),130.92(C-2),128.41(C-2′),124.52(C-6′),123.37(C-5),120.08(C-6),116.39(C-3),61.34(C-8'),40.88(C-4'),28.57(C-1'),27.11(C-5'),21.31(7'-CH3),16.20(3'-CH3)),15.90(5-CH3),104.08(C-1″),75.05(C-2″),77.84(C-3″),71.51(C-4″),78.12(C-5″),62.70(C-6″)。根据以上数据并参照文献报道[5],鉴定为鹿蹄草苷。

2.2.4化合物Ⅳ无色针状结晶(甲醇),mp170-172℃;分子式:G6H22O11;IRνKBrMaxcm-1:3460-3000(OH),3000-2450(COOH),1702(C=O),1647(C=C);FAB-MS:413[M+Na]+;1H-NMR(DMSO-d6):7.32(1H,d,J=1.2Hz,H-3),6.11(1H,dd,J=2.5Hz,6.0Hz,H-6),5.53(1H,d,J=1.8Hz,H-1),5.48(H,dd,J=1.8Hz,6.0Hz,H-7),4.67(1H,d,J=7.5Hz,H-1'),3.3~3.70(8H,m,H-2'~6',5,10),2.59(1H,dd,J=2.0Hz,8.5Hz,H-9);13C-NMR(DMSO-d6):170.50(C-11),151.17(C-3),137.23(C-7),132.08(C-6),109.36(C-4),93.93(C-1),84.77(C-8),66.24(C-10),43.52(C-9),36.25(C-5),98.40(C-1'),73.13(C-2'),76.41(C-3'),70.26(C-4'),77.12(C-5'),61.24(C-6')。根据以上数据并参照文献报道[6,7],鉴定为水晶兰苷。

2.2.5化合物Ⅴ无色针状结晶(甲醇),mp231~233℃;分子式:C18H24O7;RνKBrMaxcm-1:3350,1610,1513,1451,1205;FAB-MS:353[M+1]+;1H-NMR(CD3OD):6.61(1H,s,H-6),5.60(1H,m,H-3),4.78(1H,d,J=7.6Hz,H-1'),4.16(2H,s,2H-1),3.37~3.78(5H,m,H-2'~6'),3.28(2H,m,2H-4),2.30(3H,s,7-CH3),1.81(3H,s,2-CH3);13C-NMR(CD3OD):151.80(C-5),146.71(C-8),132.65(C-8a),130.87(C-2),130.07(C-7),120.70(C-4a),118.49(C-3),114.97(C-6),31.02(C-1),26.08(C-4),23.61(2-CH3),17.40(7-CH3),105.70(C-1'),75.61(C-2′),77.82(C-3′),71.45(C-4′),78.01(C-5′),62.79(C-6′)。

根据以上数据并参照文献报道[8],鉴定为肾叶鹿蹄草苷。

3讨论

文献报道的对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鹿蹄草P.calliantha.H.Andres和普通鹿蹄草P.decorateH.Andre。从本次实验结果可见,新疆鹿蹄草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与以上两种鹿蹄草属植物相同,本研究对维吾尔医中把新疆鹿蹄草作为常用药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第4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5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周玉波,李洪侠,王金辉,等.绿花鹿蹄草中的化学成分[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6):11.

[4]易醒,石建功,周光雄,等.青钱柳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43.

[5]InouyeH,InoueK.Structureofrenifolinandreconfirmationofthestructureofpirolatin[J].Phytochemistry,1985,24(8):1857.

[6]JensenHD,KrogfeltKA,CornettC,etal.HydrophiliccarboxylicacidsandiridoidglycosidesinthejuiceofAmericanandEuropeanCranberries,LingonberriesandBlueberries[J].JAgricFoodChem,2002,50(23):6871.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9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10

从1999年到2007年,在昆山市25所学校中ZP中学中考化学成绩的排名情况如下:平均分排名分别为25、25、18、15、19、17、、22、11;及格率排名分别为25、25、20、15、19、16、21、22、13;优秀率排名分别为23、22、18、15、16、20、25、19、9。

从中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0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是很差的,平均分与及格率都是全市最后一名,优秀率也排在倒数四名之内;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虽然也有过小波动,但总趋势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2005到2006,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又明显后退;直到2007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才大踏步回升。

二、追寻ZP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滞后的原因

2001年以前的连续几年里,ZP中学中考化学成绩排在了全市最后一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仔细调查,查出原因如下:

1.化学师资力量薄弱。当时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至少要带三个班级的化学课,而且有两个没有学过化学教育专业。他们忙于应付备课和批改作业,根本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效率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不到位,部分学生不愿与教师配合,甚至有的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这样的课堂状况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

3.课后督促不够。据当时的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那时讲完课就万事大吉,不去管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更不高兴去搞什么面批、个别订正之类的辅导活动。

三、总结ZP中学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

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我校的中考化学成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成功经验在于以下几点:

1.加强了初中化学师资力量。连续几年的全市最后一名,引起了昆山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教育局帮助我校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师。同时学校内部也作了适当调整,强化了初中部的化学教师,聘请化学教研员到我校进行调研,促进初中化学组迅速强大起来。

2.组员精诚团结共进步。一个团结、奋进的教研组,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内每位老师的长处。初中化学教研组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相互帮助、共度难关。比如,有的教师做了优秀的课件或精选了习题,其他人都可以用。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教师合作摆脱了教师成长的孤独境地,调动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共建专业成长的氛围,实现教师专业成长。ZP校初中化学组在上学期被评为“苏州市青蓝文明岗”,精诚团结是取得进步重要的原因。

3.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初中化学教师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的:

首先,管好课堂纪律。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就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烈讨论;在教师讲解时,就要管好学生闭上嘴,让他们用心去听;该让学生做实验或练习题时,就要让学生认真操作。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而展开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抓好课后督促工作。课后督促学生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尽心尽力。为此,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力争做到:凡是布置的作业,必定检查或批阅;发现有不做作业的“漏网之鱼”,必定查出来补做;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错,必定让他们订正;尽量多给学生面批,加深他们的印象。抓好课后督促工作,促使过去我校初中化学成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四、促使我校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的对策

由于我校距离昆山市内近、所在镇的经济发展快、三镇合并后学生规模扩大等现实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保持优势,迎难而上。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我们不但要保持这些优势,而且要认清当前的困难:要把二流甚至三流、四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

2.帮助找回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然而从小学升到我校来的学生,大多数基础不太好。化学要到初三才学,那些其他功课差的学生,早已没有学习信心,帮助学困生找回信心是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一,采用“攻心战术”。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每接一个班时,都先让学生明确化学是新科目,没有任何基础障碍,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可以学好化学。第二,对于其他科目差的学困生,化学教师应该多给他们关注和鼓励。每当他们达到一个较低要求时,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初中化学新教材编排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练习与实践闪亮登场,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画面点缀其中。这些都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要利用好新教材的丰富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书指导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4.建立学习档案袋。在档案袋里,主要记录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化学的状况,如记忆哪个化学符号较困难,学习哪些知识点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做哪类练习题时容易出错,探究实验中的得与失,作业完成准确率,测验成绩,学习成绩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习心得体会及思想变化等。化学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促使学生关注、重视并且正确对待化学学习与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行为和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

总之,我们ZP中学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摘要]本文对ZP中学九年的中考化学成绩在全市的排名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有过可喜的进步,也有过退步。对我校中考化学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追寻原因,总结经验,找出对策,旨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这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验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8.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11

    论文摘 要 结合时代特点,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分析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现状,提出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汉语言文学作为研究我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另外,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在面对当下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下,这就需要做出必要的改革,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1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的一门古老学科,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社会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

    2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2.1 教育理念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只限于知识的单向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求以及多元化时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化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地结合,自觉地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2.2 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好的文笔、活跃的思维、高雅的气质以及丰富的内涵,可以胜任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编辑、创作、文学评论以及发展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等,就业面相当广泛。因此,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应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将机遇转变为优势。

    2.3 有利于知识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教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深刻影响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人们的精神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加强了本科教育与人文教育。

    3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现状

    3.1 缺乏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动力

    从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实施了信息化,但是仍旧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且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加强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应用,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再加上缺乏政府对其的高度关注,所以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建设只是形成一种低层次的结合,并没有实现其根本效益,进而这种形式下的结合缺乏有效的动力,难以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紧密依存、互助互利、有机融合,从而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良性运行机制的建设。

    3.2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建设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从某种角度上讲,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也是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完善教育的过程。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发展。但是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育并未达到以上这些要求,进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3.3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存在很大的冲突,由于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的高度不协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学习,进而无法遵循教学规律的发展,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4 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4.1 构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在当前这个知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作为入手点,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构建汉语言文学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课程改革,拓宽获取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2 强化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管理上的柔性化,让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多,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比如当下的工学合作教育,这样可经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空白”艺术在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安排、自由选择,加快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高效化、自主化、信息化、研究化,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4.3 优化师资力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要注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资力度,聘用一些应用型的教师,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发展,面向全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既懂专业理论又拥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从而使人才的发展更贴近社会需求。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主动和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薄守生.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7(7):67-68.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12

1.1教材的选编分析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药学专业必修课程,它涉及到综合的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广泛、学科交叉性强,同时它又是一门发展速度很快的学科。作为药学生,分析化学课程对其尤其显得重要。结合药学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材建设上,精选内容、突出药学特色及仪器分析的不断更新性和实践性。如选择了适合教学的《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与指导》(双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这两本教材知识体系清楚,内容深入浅出,极具药学特色。同时,笔者为配合实践教学,制作了实验双语教学挂图、录制了实验操作示范录像,建成并不断完善了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素材、手段与相关网络资源。

1.2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既要强调学科整体基础教学,教好“传统”知识。滴定分析、重量分析都是传统方法,但其理论和实验技能却是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不断交叉和融合,分析化学发展突飞猛进,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分析化学课程又要应尽量反映学科的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当代分析新技术发展的动向,经常接触到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知道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学科前沿的差距,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分析化学最新的分析技术,如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以及各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获得了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1.3体现药学特色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既要强调分析化学本学科的基本内涵,又要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将药学学科的热点问题渗透和融化到分析化学的教学中,使课程显出蓬勃的活力和鲜明专业特色。在教材的内容和选择上,特意选取药学专业学习和卓越工程师今后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删减与药学专业联系较少的纯化学理论及在药学领域实际应用较少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化学与药学的紧密联系,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适时地引用一些应用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讲解色谱法的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等概念时,联系到药典的“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中对这些参数都有要求,让其课后查阅药典,了解其用途,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提高。实验课内容的选择也同样紧密结合药学专业的需要,突出药学专业中分析化学的特点。总之,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是药学研究的基础。

2基于药学类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2.1采用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Research-orientedTeaching),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主体的融合,在强调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①结合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更新性快等特点,开展学生综述讲座,让学生自主检索与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整理成综述性文章,作PPT报告会,师生共同讨论,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及科研的基本能力的培养。②以研究性教学为指导,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结合自身科研实验条件,给出某一指定的科研命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分析化学相关知识,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验证。

2.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进行理论课教学,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录像带配合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可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和直观,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信息量更加丰富,提高教学。如在讲到红外光谱的振动形式的时候,我们就做了动画来模拟几种振动形式,学生们学得很形象,且容易记住。如讲到几种常见的色谱法时,用动画形式描述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简单易懂。

2.3考核形式与评价体系的改革积极探索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改变单一的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业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据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样化、多重标准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反馈、改进、激励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目前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的评价、筛选功能,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成绩以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阶段学习中布置的课题与调研报告)、实践成绩(seminar汇报与讨论)综合评定。目前笔者已实行考教分离,建立了分析化学试卷库、试题库。考核的形式也相应变化,如采用机考的形式,依据已有的试卷库和习题库,随时可让学生参加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分析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对实践教学做适当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要求。

3.1加强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笔者把分析化学实验中,涉及的操作都由本教研室教师亲自做了示范操作并录像,在学生开始做分析化学实验室,都会让他们观看操作录像,然后讨论总结。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针对性的对相关操作再讲解,纠正,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操作。

3.2优化实验讲义学生每次上实验课,都会按照实验课本来做实验,因教材自身的特殊性,内容较多。笔者精心为每个实验内容都做了实验挂图PPT,给出通俗易懂的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3.3实验内容的改革保留经典,删除重复,更新内容。如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笔者删除了一部分重复的滴定分析,如酸碱滴定中涉及重复实验较多。针对卓越工程师班的自身特点,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所学的理论知识,给出适当选择性命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通过此方式,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方案。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示教实验。在综合性实验方面,笔者让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室合成的样品,拿到仪器分析实验室来作样品的定性、定量及定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们掌握系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增加了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示教实验,如GC-MS,LC-MS,CE,ICP等。

3.4开展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发挥导航引路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获得启迪,通过自学研讨产生想法并发展为课题,再通过申报竞争获得资助,在教师指导下将学到的仪器分析新技术和文献检索等基础知识应用到科研活动中。在学习中加强联络交流,也对项目要求的团队精神有促进作用。

3.5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强化理论知识与工业实际应用的结合,这正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有意义所在。为配合“卓越工程师”项目工程实践需要,教育部批准本校与国药集团医工研究总院、石药集团、先声药业3家共建“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模式采用三段制(累计1年),由1个月的工程见习,3个月的企业实践和6个月的毕业实习组成。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践,让学生对药企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车间实践,真正锻炼了学生毕业后能担负起工程师的综合能力。

4建立多平台的师生交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