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2-06-16 12:30:58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1

实习报告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我在丹东看到了红海滩

如果科尔沁沙漠给人是荒凉的感觉,那么丹东的红海滩给人的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通向红海滩的路两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养满了河蟹的池塘,这两样东西应该是最让盘锦人骄傲的了.当汽车转过一个弯,我就能远远的看见海还有一片一片的红色.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红海滩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海滩之所以红,是因为它上面长满了颜色发红的草----赤碱蓬.然而这片红红的海滩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时的治理.那么这片闻名中外的红海滩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了.在发软的海滩上,我们发现了螃蟹.掀开一层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横着走路的东西.兴奋的我们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胆子大的同学竟然抓到了那种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两.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土壤与环境分析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土壤与环境分析”课程是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如今只有实验教学部分,学时为60学时。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土壤与环境分析作为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今后从事测试分析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学生按照教材上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实验的原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只是被动的完成实验。因此,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这样非常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没有讲授课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现代教学手段,对土壤与环境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土壤与环境分析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在分析方法、手段快速发展的时代,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将新技术、最新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方法,及时补充到课程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及时捕捉新信息,把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补充到各章节,这就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解决当前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改变学生实验前对实验一无所知,实验课满堂灌的状况,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那么如何能保证预习的质量和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网络课堂,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国内外先进仪器的介绍及目前实验室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的实验等,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来讨论,互相交流,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会特别注意老师是如何讲解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选择性地适当做一些笔记,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同时明显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一些实验操作技能、仪器使用方法、实验过程等内容,使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总之,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有限的学时可以无限的延伸。

二、将实验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土壤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是以掌握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加强操作能力的训练。但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往往只是知道具体的测定方法。当学生遇到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时,很难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与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农业生产实践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分组负责一定面积地块,从玉米种植、玉米的田间管理到玉米的收获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管理。要求学生到自己负责的地块采集土样,学生做每一项试验都用该土样。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对所要调查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获得该地块土壤肥力状况的基本数据,对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总体认识。学生通过农田观察以及对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调查,就能把枯燥的实验数据和作物施肥、生长和产量直接联系起来。如果更进一步,学生还可以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和粮食产量状况,为下一届学生的生产实践提供施肥方案,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比较不同农田肥力数据和粮食产量,还会促使学生去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长期积累生产实践农田土壤营养状况数据,对这些农田土壤肥力水平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为指导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和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如学生在学习土壤地理学的过程知道沈阳农业大学附近的主要耕地土壤类型为棕壤,并对其特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土壤pH值大概是6.5左右,但随大量施肥土壤pH值已经明显下降。通过学生亲自测定使学生真正了解大量施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将实验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

三、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就是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进入实验室看到的是已准备好的实验药品与器材,在实验过程中 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机械重复性操作,缺乏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方向和目标。甚至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动手,只作旁观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实验内容中潜藏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非常简单的实验内容土壤pH值的测定,按照实验指导要求学生按水土比2.5:1加水,那么如果水土比变化对于pH的影响如何?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如果把水换成其他的盐溶液,测定的土壤pH值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土壤的pH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例如农田土壤酸化是目前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施肥对土壤pH的影响,将采集的土样中加入不同类型的氮、磷、钾肥,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采样分析土壤pH值。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可以达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当然要有选择地安排学生设计实验,避免随意性和简单化。

四、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恰当的考核办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依据学生每次上实验课的考勤、实验测定结果、实验报告字体是否工整、问题回答等情况作为实验成绩考核标准。期末实验成绩是所有实验的平均成绩。这种实验成绩考核标准导致有的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参与做实验,而是抄袭同组同学的实验结果,频繁出现实验报告雷同现象。所以要对土壤与环境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改革考核方式,能够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我们将土壤与环境分析的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考试,共占总成绩的60%。平时实验成绩不仅仅参考实验报告,同时还要考察平时对实验的态度、参与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课上的表现和实验预习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包括试剂的配制、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熟练程度等,占总成绩的30%。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占总成绩的40%。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所用的土样都是自己亲自采集的土壤,而且要求所有的实验内容都用同一土样,因此根据自己所测定的各项实验结果,完成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注重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最后提出适宜的施肥方案或土壤改良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土壤与环境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时需要实验室基本条件、仪器设备及教学管理等配套进行。总之,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加以验证和理解,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达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因此,作为一门实验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实践以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程红艳,谢英荷,冯两蕊.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89-91.

[2]刘春梅,张兴梅,何淑萍,王鹏,侯雪坤.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0,(6):210-211.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3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1、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 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3、 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4、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主要是针对氮肥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开展平衡施肥与计算机推荐施肥技术开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问题。

5、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6、 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7、 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8、 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与开发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9、 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10、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 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

法概论) 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 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 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 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

2、 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 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

(3)第二外国语 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 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 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 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 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 2学分

(11)仪器分析 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 2、5学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术 3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 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 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应经常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教育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

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同时应参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研究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 六、考核方法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4

不仅仅是将理论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实习。不仅仅是专业的领域扩充自己,不仅仅是体验工作的感觉,更是学习跟社会的人和事打交道,学习做人。只有知识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想这份宝贵的经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是一份财富,会好好珍藏着,希望未来的路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和另外两位同学来到广州市农科院进行暑期实习。所在部门的全称是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中心。被安排到杨敏老师身边,从2011年7月16日开始。负责食品、土壤、水等的重金属(主要是Hg和As检测工作。正常上班时间为8:0012:00a.m.;14:0017:00p.m.实习到2011年8月27日圆满结束。

里面满满的记着好几页,如今翻开笔记本。那都是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有事做,每都有样品要检测,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学到不少东西,虽然每次下班都挺累的会造成慢性中毒,过量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所以对于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通关,才能放行于市场,得到使用于生产生活的批准。这些检测的物质一般有食品、土壤、灌溉水、饲料、肥料等。

老师只让我做预处理的部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包括土壤的研磨,隔水消解、食品的微波消解、灌溉水的加酸处理等。其中,土壤的前处理,主要是将各地的土样先经过研磨,按20目和100目的规格分装到播磨薄膜袋中,接着就是消解的部分,一般土壤称量0.2g左右,加5mL硝酸和5mL盐酸,过夜预消解,待到第二天再进行水浴消解3小时,然后就是定容,这样在静置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上机测汞,而测砷就要从定容液中取5mL加5mL5%硫脲,再定容上机;食品的消解不同于土壤,一般是使用微波系统来消解。预处理相对麻烦点,要用消解罐装好放于微波系统中消解半个小时。灌溉水的处理相对简单多了汞直接就可以上机,而砷就要加(1+1HCl和硫脲。

杨老师经常会跟我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操作规范,日常的工作中。这让我获益匪浅,学习到不少新知识,也改正了一些不良的实验习惯。而我也在日常中,经常观察老师对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操作,并通过询问和查看书籍,慢慢学习该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之后,第二周,就有机会自己参与仪器的操作。而且在星期五开始独立负责整个实验,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自信地做完了AFS-9130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理是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仪器的操作比原理简单多了因为是全自动的所以我需要做的也就是操作软件。

稍微点风吹草动,原子荧光光度计由于所检测的浓度小到ppb所以灵敏度要求很高。对仪器的测量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基本都是研究它由于问题不断出现,麻烦不断,没少花精神在上面,但是最终问题都被我团队给解决了这让我感受到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是多么让人难忘。

一项工作让我感受深刻,这次实习经历中。那就是出报告。别小看它里面却是充满学问。从第一天我最开始接触,最后一天,都有做出报告的工作。这一个多月的实习里,手里出错的报告已经不计其数。其实所谓的出报告,也就是实验完之后的项目,每一次检测的最终体现。样品是否合格,食品是否在该项目是安全的这都是报告的内容。出报告也就是将数据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交付于领导盖章。而出报告的过程需要非常细心,这里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不仅要书写工整,而且要涉及到环境条件,格式要求,数字的修约,数据的归类等,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一出错,就必须重写。第一次接触我还不以为然,结果当我花了一个上午才勉强完成任务的时候,才知道我错了不断地反省自己,粗心和骄傲是多么的要不得。感觉作为一名工作者,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认真细心,任何工作都不分轻重,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

接触了很多人和事,实习结束了这短短的时间里。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杨老师、率真爽朗的周师姐、憨厚老实,吃苦能干的谢师傅、还有负责洗具,唠叨善良的潘阿姨,从他身上,看到普通平凡工作者的认真,善良还有敬业。特别是杨老师,跟她接触的这段时间里,从她身上看到一种朴实和真诚,毫不保留地跟我交流她经验和所知。把我当成她弟弟般看待,这让我很感动。虽然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却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喜欢和我讨论问题,对我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视,这让我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工作起来也更加主动和自信,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当我有不懂的地方,总能够不厌其烦地教导我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这真的很让我感动,感谢她。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措施;成效;黑龙江甘南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45-01

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嫩江中游右岸,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4 792 km2,是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地处东经122°54′~124°58′,北纬47°35′~48°32′,耕地面积194 561.95 hm2,草原面积74 866 hm2,水面5 600 hm2,年平均气温2.6 ℃,年平均降水量455.2 mm,无霜期132 d。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 662.8 h,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上,主要栽培作物以玉米为主,这里也盛产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向日葵、马铃薯、瓜菜为主,也是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蔬菜生产集散地。

1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准确掌握耕地生产能力,防止土壤退化,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1]。同时,也是促进耕地资源与土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2]。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测土配方施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测土配方区域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而甘南县农村现在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植制度、肥力水平和综合管理措施千差万别,造成土壤特性在不同空间位置上量值的差异。传统统计方法仅凭经验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较为均一的区域,以均值概括土壤特性的全貌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统计区域必须是比较均一的区域,否则不能确切地描述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化,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可以准确有效的根据不同地理环境、水文地质、不同的养分分布,很直观有效地确定种植的作物,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减少农民对生产成本的投入,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尤其通过这次的评价准确定位中低产田位置和面积,根据低产土壤状况,可以采取人为的有效手段进行改造,使低产土壤得到较高的改善[3]。目前,甘南县的中低产田土壤类型主要是草甸土、风砂土和黑钙土,这些土壤都可以通过人为的改造变为高产土壤类型[4]。

2 工作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2.1.1 工作领导小组。这次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得到了甘南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县长王绅同志任组长,农业局局长朱英和中心主任徐耀坤同志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中心副主任、土肥站长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工作规划,调动人员,落实资金等全面工作。

2.1.2 项目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成立了“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评价办公室主任由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具体组织实施,并制定了“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方案”,编排了“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日程”。办公室下设野外调查组、技术培训组、分析测试组、报告编写组,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各有侧重。

2.1.3 工作安排。资料收集整理、地力评价定级、成果编写与制作、成果审核、报告定稿、省级验收。

2.1.4 密切配合。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和极像动漫公司的有关人员成立了专家顾问组,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给予了正确指导。在极像动漫公司的有关人员的鼎力相助下,使图件数字化,建立了“甘南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了各种养分等级专题图。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土肥站负责土样的采集、入户调查、表格的填写、化验分析、数据整理、基本资料和图件的收集等基础工作。明确分工,密切合作,齐心协力,保证了项目工作顺利而有序的进行。

2.2 加强培训和准备工作

2.2.1 加强培训。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一项时间紧、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且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首先,建立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为使参加调查、采样、化验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掌握技术要领,顺利地完成野外调查和化验分析工作。省土肥站集中培训了化验分析人员(甘南县曾3次派化验员到双城学习),根据省土肥站的要求,集中培训了县里参加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并建立了县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技术培训组。另外,针对县、乡两级参加外业调查和采样的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主要是以入户调查、表格规范填写、数据录入、土样的采集以及GPS定位系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

2.2.2 资料收集。广泛地收集与评价有关的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料,为评价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耕地地力评价收集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数据及文本资料收集、图件收集、数据库建设等。

3 主要工作成效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了甘南县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测试数据和调查资料及数字化图件,通过相关的软件工作系统的应用,初步建立了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形成了对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成果。为下一步更好更深入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成果有统一了土壤分类系统、建立了县域空间数据库、完成了地力等级的划分。

3.1 完成文字报告

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告、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甘南县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分区及利用、甘南县耕地地力与平衡施肥、甘南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甘南县玉米适宜性评价报告。

3.2 数字化成果图

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耕地地力等级图、耕地地力评价采样点分布图、耕地土壤玉米适宜性评价图。

3.3 土壤养分分级图

利用ArcInfo将采样点位图在ArcMap中利用地理统计分析子模块中采用克立格插值法进行采样点数据的插值,生成土壤养分分级图如下:耕地土壤碱解氮分级图、耕地土壤有效磷分级图、耕地土壤速效钾分级图、耕地土壤有机质分级图、耕地土壤全氮分级图。

4 主要做法与经验

甘南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在省土肥站、极像动漫公司的专家指导下,在领导、土肥站工作人员和其他科室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历经3年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工作中,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根据农业部的总体工作方案和国家农业部印发的《耕地地力调查评价指南》,对各项具体工作内容、质量标准,都严格的按照要求实施。具体做法是: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广泛征求意见,选择适合本地的评价指标、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建立甘南县耕地资源数据库,为指导今后相关的农业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把质量关。

5 参考文献

[1] 鲁明星.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 吴鹏飞,孙先明,龚素华,等.耕地地力评价可持续研究发展方向探讨[J].土壤,2011(6):876-882.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6

一、“3414”试验准备工作

1. 3414”试验的地快选择

按照科学、合理、标准的试验原则;根据全县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级、主要栽培作物、种植习惯、代表面积等因素,在全县取土的点中选择试验地块,实地考察地块的平整度、面积、长宽距离等,并且进行与农户的面对面调查,调查生产管理水平,农户施肥习惯、肥料种类、地块前茬、地块肥力等级状况、耕种习惯等有关信息,确定“3414”试验的地快,保证试验地块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2.制定“3414”试验报告及农户培训

针对各个农户地块的具体情况,制定“3414”试验试验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有:试验目的、小区面积及排列、作物种类及品种、作物播种密度、施肥量及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管理记载。农户培训是一个必做步骤,让农户保证每个环节按报告要求进行,不能有一丝改动,若需改动,必须让农户通过咨询才可进行实施。购置当地有代表性的良种;按照小区面积,计算出各个小区的肥料量,并进行肥料的称量,为播种做好准备。

3.试验播种、定植

在当地的正常播期内,进行播种;按照试验报告的要求,试验小区必须栽种保护行,保证试验区安全,在试验报告规定的作物生长时期施加肥料;在小区要求密度的基础上,增加10%的播种量,保证小区作物密度的一致性,在作物苗期定苗后,保证个小区密度全部达到报告要求。

二、试验中期管理、记载和收获

1.试验小区管理

试验小区的肥水管理必须保持一致,特别注意不能产生试验小区内肥水管理有明显的区别。比如,靠近水垄沟的小区,在下雨的天气时候改水,表现出试验小区同等降雨而土壤水分出现差别。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现在还属于雨养农业,土壤水分是一个决定农业生产丰欠的重要因素。施肥管理必须保证按照试验要求进行,不能随便改变试验小区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小区的中耕管理必须保证同时、同等、同一,并且做到常看、多管,尽量不被牲畜破坏、人为损坏,保证试验作物安全。

2.试验记载

试验从开始、收获、室内考种到植株样品分析,必须要做到实时记录、准确记录、资料安全管理、专人管理,保证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时,数据的准确度、全面性,做到每个阶段都有据可查,每个记录都保证真实、全面、有效,降低试验分析结果的人为误差,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3.试验收获

根据作物成熟时间,适时进行收获工作。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取样,即对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培训教材》标准要求,收取植株样品。对于收获的植株果穗样品,要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保证样品及时脱水,防止样品发霉、腐烂:必须保证样品不能缺失。样品脱水后,先进行考种工作,然后进行植株样品处理。及时自己进行化验或送达有化验资质的化验室进行化验。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7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微生物生态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09-02 

《微生物生态学》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微生物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开设本课程是为了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特别是本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分布、微生物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关系,以及微生物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目前,本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开设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课程实验16个学时。通过几轮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缺乏兴趣,认为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帮助。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微生物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是授课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实验环节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 

一、教科书与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完成课后作业。因此,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尤其重要。目前,市场上有关微生物生态学的教材较少,主要有南京师范大学杨家新教授主编的《微生物生态学》,黑龙江大学宋福强教授主编的《微生物生态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池振明教授主编的《现代微生物生态学》。其中,杨家新教授主编的《微生物生态学》在阐述了研究理论和方法后,突出介绍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着重强调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宋福强教授主编的《微生物生态学》和池振明教授主编的《现代微生物生态学》核心内容大体一致,主要介绍了正常自然环境,极端环境和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这些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活性产物的应用;同时也介绍了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使用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于池振明教授主编的《现代微生物生态学》在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中内容[1]更加全面,涉及到废气、废水、重金属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以及煤脱硫的微生物方法。同时考虑到本院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偏向理科和农学方面。因此,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了池振明教授主编的《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第二版)》作为课程授课的主要参考教材。该教材知识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凝练,每个章节后面附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符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要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理论课时较少,因此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及本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是否交叉,来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筛选。具体来说,本校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已经必修了《微生物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一些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在农业高校中,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应突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组成及其变化规律,适当增加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知识点,如土壤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帮助农作物摄取营养,促进作物生长、抗病原菌的侵入和降解农药,保护农田环境方面的重要功能。此外,池振明教授主编的《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第二版)》中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针对农业院校的学生,可将该部分内容与水体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融合,将水体分为江河水和海水两个大类进行介绍,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两种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特点。结合本专业特点,在介绍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内容时,注重突出微生物在污染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与农业资源环境相关的固体农业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在微生物产生的生态友好物质章节,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生物农药和生物燃料等内容。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后,突出了《微生物生态学》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相关性,激发了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微生物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因此在《微生物生态学》理论课程讲解过程中,要避免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否则会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元因素于一体,具有可视性好、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能够把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有趣[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互联网广泛搜集微生物相关课件,包括高清显微图片、动画、视频等,再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需要进行编辑、采选,并将其应用到《微生物生态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最大程度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讲到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时,需要重点向学生阐明PCR扩增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程序,而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良好的呈现PCR扩增过程,笔者采用flash动画演示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轻松掌握了PCR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三个基本反应步骤,即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这样势必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增加了“课堂讨论”教学方式。针对教材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些知识点,提前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这样可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微生物与化学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以结合农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提出“目前土壤环境中有哪些主要的污染物?”“有哪些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到这些污染物的处理中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三、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 

实验课是《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连接的纽带,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微生物生态学教学相关实验可多达几十个,常见的实验有: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水质的细菌学测定、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及分解强度的测定、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的计数、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生物污泥的活性测定、固氮菌的分离与测数、活性污泥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等。针对农业高校的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应当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相关实验。例如,可将围绕土壤微生物开展实验,具体可以选择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细菌和真菌呼吸作用强度、纤维素分解能力进行测定,还可进一步对其中的固氮菌进行分离计数。采样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采集和保存农田土壤样品的方法,重点强调样品的低温保存,以保证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活性;样品测定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指标的测定方法,识别农田土壤中常见的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了解农田土壤中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生态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课环节,除了设置自然环境中(土壤、空气、水体)微生物的检测,增设一些特殊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例如让学生检测自己口腔中的微生物情况,检测自己手机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等,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微生物与人类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传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由自然界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扩展到微生物世界的全部生命形式(包括可培养、不可培养、难培养的微生物及其自然界中环境基因组等)[3],这就要求高校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理论课的第二章中,教师已经向学生讲解了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在实验课增设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实验,为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研究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实验报告是实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微生物生态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每次实验课之前,需要学生撰写预习报告,敦促学生熟悉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内容,针对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提出的思考题,查阅相关资料来拓宽知识面;完成报告中“实验心得及思考”内容的撰写,对实验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印象。 

四、结语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学科,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给农业高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农业高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从理论教学内容选择、实验教学课程优化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今后,教师还应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池振明,王祥红,李静.现代微生物生态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8

摘 要:土壤肥料学实验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研究综述了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分、学时、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设置情况,结合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experiment

 

zhang de-gang, liu yan-hong, shi xian, li chun-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honghe, 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abstract: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was a kind of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this article reviewed course credits, hours, experimental projects 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settings of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from some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survey results of honghe university’s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al questionnaire, present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each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measures for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curriculum refor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soil fertilizer scienc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全过程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1]。土壤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2]。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同时,着重给学生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本研究归纳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土壤肥料学精品课程资料及部分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结合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 部分高校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情况

1.1 实验课时、学分及实验项目

《土壤肥料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由表1并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目前该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实验类别设置在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之间有很大差别,还有部分学校还是《土壤肥料学》理论课程的附属课程。从学分上看,有0.5~1个学分不等;从学时上看,有16~36个学时不等。由于学分学时的不同,实验项目设置上也存在差异,实验项目5~14个不等。另外,除室内实验野外,部分学校还安排1~2 d的野外实习。

 

1.2 实验项目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从开设频度来看,土壤学部分土壤有机质测定和土壤速效养分测定(部分学校分别开设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和土壤酸碱性测定等经典实验被大多数院校开设。其他实验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测定,主要成土矿物、岩石和母质的识别,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等根据各学校学时安排被部分学校选开。

 

肥料学部分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两个实验被大部分院校开设。其他实验项目根据各学校情况选开,如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植物体内全氮磷钾测定、尿素含氮量测定、尿素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磷二铵中水溶性磷的测定和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等。

 

2 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及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2.1 红河学院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土壤肥料学实验》是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为1个学分,实践课对应36学时,在秋季学期开设。在参考了其他院校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后,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设置如表1所示。

2.2 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为充分了解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的认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形式,问卷题目的设计考虑了实验课程开设必要性、兴趣、实验内容设置、学习收获及考核方法方面,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刚学习过这门课程的红河学院农学系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和农学两个专业的2008、2009级17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后作出选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问卷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1)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开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学习兴趣调查显示,6

0%的学生表示有兴趣,37%的学生表示一般,3%表示无所谓。结果说明,学生在理性上还是很重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这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实验内容安排。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内容安排调查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实验教学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有一定帮助,24%的学生认为,实验内容应该侧重于教师安排与学生自主选择并重。24%的学生认为,让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相关科研与实践训练中去。说明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该总结前几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安排。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一些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更感兴趣。

 

(3)能力培养。

对土壤肥料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动手能力;24%学生认为培养了思维能力;26%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合作能力;10%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创新能力。显然,我们开设的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4)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考试,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对于这种形式,调查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调查结果表明,36%的学生认为能够体现;60%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能体现。

 

(5)考核方式。

对于实验考核方式,尝试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设计并进行实验后撰写实验论文和操作考试等不同考核方式,对哪种考核方式对应用能力培养更有用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认为实验与论文相结合;31%的学生认为操作考核;28%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5%的学生认为闭卷考试。表明实验除闭卷考试外,其他方式能被大部分同学接受。

 

3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实践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实验项目类型单一 从部分学校开设土壤肥料学实验情况来看,在实验项目类型设置上,大多数还是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很低。在实验内容上,很多实验主要注重巩固学生课程基础知识。这一现象在实验教学是否能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问卷调查中也体现出来,仅有36%的学生认为体现出来。

 

3.1.2 学生完成实验环节不完整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大部分步骤和内容(如:实验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置、仪器的准备及调试等)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课前准备好,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只是从操作步骤开始做,完成每个实验的一小部分内容,学生缺乏对实验整体性、连续性的了解和系统知识的掌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后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表现非常突出,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3.1.3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 目前实验课的基本模式还是教师首先把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计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写在黑板上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做实验。学生往往是做一步看一眼黑板,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改革与实践

(1)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实验项目的类型设置上,应按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做到既有基础性的验证性实验训练,也有能体现对某一课程或与之相关联的多门课程综合知识运用,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综合性实验,还要有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的设计性实验[7]。

 

但是,要真正达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在课程设置上把验证性实验改成综合性实验即可,而是要在教学形式、手段上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两年,我们设置了一些方向,如云南蒙自石榴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云南蒙自设施土壤养分变化分析等。在教师指导下,从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到实验分析试剂的配制和各实验项目的分析,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不再集中做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在期末结束前完成实验,然后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论文。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9

多孔介质中土壤溶质迁移课程研究的是溶于水体或多孔介质中的溶液的过程、规律和机理。多孔介质中的液相部分并非纯水,而是含有根中无机与有机溶质的溶液。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不仅与水的流动相关,而且与溶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在水力驱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等密切关系。多孔介质中土壤溶质迁移这门课程所包括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土壤物理学,同时也包括了土壤化学的研究。因此,多孔介质中的土壤溶质运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属于土壤学科,是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的交叉学科。而进一步从水文和水文地质学科角度分析,则属于土壤水文学或包气带水文学的范畴。从环境科学角度,则属于环境土壤或环境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因此,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掌握多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预测防治理论及应用均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门课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亦可提高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监测的准确性,使之符合野外大区域尺度的实际情况。

一多孔介质溶质迁移课程的改革实践与创新

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迁移课程是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目的以掌握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迁移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但近年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为我们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敲响警钟。因此,对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就不能仅仅限定在教材的范围中,应该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本课程所述理论的“实践性”价值。

对于多孔介质溶质迁移课程,由于本课程知识理论抽象、枯燥,模型方程难理解,难求解,是学生普遍认为不仅难学而且用处不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期望改变目前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教学方法体系,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教学实践范例;提出了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学习资料,以及授课与课堂讨论形式,课后作业类型、试验技能和考核方法;授课环节中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课程讲授过程中将专业英语穿插授课环节,并加强传统教材,网络多媒体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开展创新试验素质,强化研究型实验,完善实验方法,提升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能力。

多孔介质溶质迁移作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与主干课程,课程知识面广,知识点较多和综合性强。因此,在授课环节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结合目前科研过程中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实践举例来充实课程内容,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些与实践相关的思考问题以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整个课程章节的系统组成出发,了解每章在该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系统理解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在重点阐述基本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和最新的实验技术,如新的测试新方法、新型传感器、数据记录仪与自动采集系统、虚拟测试技术和“3S”技术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实验课程的组织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多孔介质溶质迁移课程的部分章节中,如溶质穿透曲线概念及研究方法、土壤溶质随坡面径流中,由于其溶质迁移物理过程复杂、研究机理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我们将课程地点安排设置在实验室内,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挣脱教室的束缚,把实验室同样作为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模拟、实验观测和后期数据处理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孔隙体积,什么是相对浓度及相对体积,什么是相对混合深度,通过课内穿插的现场实验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亦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试验研究的程序、内容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进行系统的方法、思路、综合能力和科研报告撰写等的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

同时依据本门课程的难点、重点,将本门课程的重要研究理论与相关动手实验相结合,学生通过前期实验准备充分了解本研究理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的实验过程操作,继续加深对本理论的理解,克服学生接受复杂理论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三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农业水土工程专业选修课程体系的选择,我们在充分讲授本课程基础知识点的前提下,首次建立了以教师命题为主,学生自己兴趣爱好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环节中设立子专题,给学生较多的空间,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与研究专题相关的资料,获取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并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读书报告,阐述对本课程的理解(学科发展综述、存在科学问题以及自己的认识等),转变老师作为知识权威和垄断者的角色,变“学科教师”为学生“导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查阅中英文文献和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与培养学生形成相关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增强本科学习阶段的研究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素质与综合能力。

四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现软件模拟教学的创新

由于本门课程公式、参数较多,一个模型有时甚至可以有数十几个参数,在授课过程中,若仅以简单的多媒体传授为主,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一知半解,其教学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本专业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在本门课程理论偏多的章节,我们将能够处理相关模型,求解参数的模型、说明书及其相关已有的研究数据提前拷贝给学生。同时在授课时,安排4名学生携带笔记本电脑一台,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同步软件操作处理实验数据,来用于课堂模型模拟学习。通过一步步教授学生如何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求解复杂溶质迁移参数及溶质迁移过程模拟,获取独立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处理数据的过程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几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课堂效果较好。

五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从2005年起,我们就本课程的教学借鉴了国外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及国内重点大学多孔介质溶质迁移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以启发型、自主型和开放型的教学方法为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面尤为重视,多采用开放式题目,学生可自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来进行专业课程考核,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命题的精神和意识,且日常作业以大作业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西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究与改革教学的考试方式了。传统考试形式多以一次性定时闭卷考试为主。传统考核方法具有诸多弊端。首先学生以临时突击应付考试为主,平时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较少;二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挥。采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激励。总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实验研究和研究性创新、期末考试共4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

为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期末考试时我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重点理论。而对于理解性的内容,以课程实验研究与创新性考核为主。通过考核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过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实验过程中的逻辑性性和完整性、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逻辑性、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分析仪器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对掌握仪器使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实验报告编写的规范性、条理性与整洁性,图表数据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对实验思考问题解答的正确性与创新性等。同时考核中,我们还设立了创新性实验的考核,考察学生在创新实验中所展示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科研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与此同时,为增强课堂讲授的效果,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把本专业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开展研究型实验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扩展学生自主研究思考空间。以达到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的主动接受事实的目的,注重学生的理论推理的逻辑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也进行了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实践,如开辟了免试通道,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创新型竞赛项目等多种考核方式来获得本课程成绩。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从应试性学习研究型学习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总之,多孔介质溶质迁移课程教学改革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能感受到,高校的课程改革创新之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事情。我们将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承运,张大良.地学教育总体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10

一、搞好土壤肥料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土壤墒情定位监测,为指导大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13个定位监测点全年共运作16次,耕层监测结果表明,20__年11月15日至20__年3月5日表现为波动增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0.19%上升至14.42%,旱情从重旱上升至轻旱-适宜情况,基本满足了小麦苗期、返青期水分需求。3月5日至4月25日墒情基本表现为跑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4.42%降至全年最低点6.04%,旱情处于重旱-极旱情况。满足不了小麦生长后期和春播作物的需水要求。从4月25日至10月15日,基本表现为增墒阶段,旱情指标表现为从极旱逐步过渡到过多六个不同等级。4月下旬至5月下旬墒情较差,满足不了小麦生育后期和春播作物需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点平均降雨110.2mm,墒情适宜,基本满足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点累计降雨最少79.4mm,最多142mm,旱作区休闲麦田,充分利用了此次降雨,及时进行了耙耱保墒,适时进行了小麦播种,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玉米生育期需要,但对密植棉田来说,通过增加棉行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烂铃损失;10月上中旬各点降雨40~70mm不等,墒情适宜或过多,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推迟了水浇地冬小麦的播种期。对每次监测结果我们都及时通报有关部门,相关情报,指导全区大田生产;二是认真完成部级土壤肥力监测点样品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填写了有关报表;三是按要求完成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位的土样采集、野外调查、数据录入等任务,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编写了专题总结,结果表明,与20__年相比,除速效磷、缓效钾下降外,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稳中有升;四是在不同作物上实施完成了校正试验30个(小麦7个、夏玉米10个、棉花7个、日光温室黄瓜3个,苹果3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目前有关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已完成,并填写了实验记载表,为今后修正平衡施肥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上布置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目前试验的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试验记载表填写等工作已完成,并编写了正规试验报告,为下步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六是根据省站安排我们在小麦、棉花上完成了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应用分析及水分利用率调研工作,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已按要求完成;七是安排完成全国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主点1本文个、附点4个,对各点进行了剖面分析,按4个不同层次测定了质地、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目前各点运转正常。

二、建好规范化规模示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1.今年我们主要抓了龙居、金井、解州等乡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北相、王范、冯村等乡镇小麦优质高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为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区,提高示范效果,我们把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主要措施具体化,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任务下达、观察点设置,资料整理分析汇总等。为了保证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顺利实施,我们土肥站全体人员经常深入示范区、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同时为农民开出施肥配方或追肥配方单,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并联合技术、植保等农业专家成立技术巡回指导组,在天气干旱时,及时土壤墒情与旱情情报,为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部署;在病虫害发生时,利用广播和现场指导,及时病虫情预报和防治方法,使示范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2.为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力度,我们在万亩示范区龙居镇四十里岗旱垣区雷家坡村建设了300亩测土配方施肥连片示范方。在示范方建设中,一是麦播前在示范方采集15个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其结果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为:有机质16.6g/kg,全氮0.61g/kg,有效磷9.9mg/kg,速效钾172.9mg/kg,缓效钾835mg/kg,ph值8.60~8.71。根据化验结果和历年产量水平,拟定了目标产量,确定

了施肥配方,制定了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40份;在小麦播前、生长中、后期利用直通车,组织技术、土肥、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栽培管理、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要点等技术进行了3次培训,发放技术材料200余份,并利用差转台电视技术讲座3次;三是在示范方采取了“五统一”,即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配肥、统一供肥、统一田间管理。在今年冬小麦生产中遇到了麦苗暧冬旺长、拔节期受冻、灌浆期干旱多风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旱地普遍减产5成的情况下,300亩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仍取得了较好收成,据观察点测算,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亩产102.4公斤,比习惯施肥平均亩增产16.7公斤,增产率19.5%,新增小麦5010公斤,新增产值7515元。

3.根据省、市站部署,今年我们在龙居镇美玉村建设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2562亩;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521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一是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二是安排完成参数采集试验7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6个。三是在龙居镇美玉村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3950米;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4451米。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共出动科技直通车6余次,参加科技集会3次,举办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1650余人次,散发 宣传材料3120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6场。根据效果跟踪观察点测算:龙居镇美玉村2562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52.5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36.2公斤,增产率为16.7%,共计新增籽棉9.27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181元,总计新增产值46.37万元。冯村乡中阳村521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68.7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40.3公斤,增产率为17.6%,共计新增籽棉2.10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201.50元,总计新增产值10.08万元。

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创平衡施肥技术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我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第二年,针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事实,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理顺关系,借助项目,创新工作模式,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一是今年在玉米上采集1500个土壤样品,完成野外调查、填写表格0.6万份。化验土样39055项次,其中大量元素19500项次,其它项目17905项次;二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累计共出动科技直通车40余次,制作流动宣传墙体广告(横幅)110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简报等新闻媒体正面宣传32次(期)次,参加科技集会10次,到各乡镇、村组举办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人数3286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43场。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共计完成盐湖区大配方12个(其中小麦6个、玉米3个、棉花3个),区域配方3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5万份。按照《山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积极与定点企业运城复肥厂进行合作,向定点企业提供配方27个,企业提供配方肥1512.5吨,极大地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深入发展;四是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校正试验30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减少试验误差,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每个试验站上都有专人负责,从田间调查、施肥、播种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均由试验负责人牵头,全站人员参加,深入田间,亲自操作,直接参与试验的关键环节,局领导还专门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试验的考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五是根据数据库的特殊性确定了一名懂计算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负责,从库的建立、数据的输入由他负责,目前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在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土壤测试结果、表施肥准确度评价统计表等表格已以excel表格形式输入完成。6月、8月、10月我们又确定专人参加了农业部、省举办的数据库录入培训,现正在按照软件要求输入有关数据。

四、努力做好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工程

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项目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9月底与山西物华农业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签定合同,全面实施。

实施情况: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共65栋,现已完成50栋,其余正在实施;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完善共15栋,正在进行之中。

五、加强管理促进土肥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站上人员结构情况,要求每个人在工作闲暇都要学习业务知识,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向中心网刊投稿,一年来共采用20余篇,4篇。另外我们根据每个同志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年初,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根据全年的工作任务,对全站人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并且使尽可能的细化量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事情有人管,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明年工作打算

1.认认真真继续搞好墒情监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有关试验、示范的观察记载等基础性工作。

2.继续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采用检查、督促、指导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任务。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11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1】

一、实习时间:20xx年5月24日

二、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

三、实习方法:

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漕河渡槽项目,在施工工地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现场讲解,然后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解答,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

1、工程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年调水规模xx0亿立方米。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由石家庄至北京市团城湖,全长3xxkm,主体工程预计完工时间20xx年底。漕河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xx省xx市xx县城西北,距xx市约30公里。起点为吴庄隧洞进口,终点为岗头隧洞出口,线路全长9319.7米。该段主要建筑物包括吴庄隧洞、漕河渡槽、岗头隧洞、大楼西沟和大楼西南沟左岸排水等;渠道工程包括连接吴庄隧洞与漕河渡槽的土渠及连接漕河渡槽与岗头隧洞的石渠等。该渠段设计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

2、渡槽建设情况。

该工程结合漕河渡槽现场地形地质条件,讨论了板梁式结构和拱式结构等各种型式采用的可能性及优缺点。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具体工程布置、大量的工程量计算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推荐采用20m跨(旱渡槽段)和30m跨(主河槽段)单联3槽多侧墙结构方案。

该项目原计划从04年10月开始,到06年12完工,后由于当地的征地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在05年6月10日才完成42米宽度征地,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部署,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合理组织资源配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向前推进,05年12月基本完成了墩身的工作,到目前已完成了32跨,还剩9跨,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完工。

漕河渡槽的起点为渡槽30m跨多侧槽墙段起点,终点为渡槽出口渐变段终点,线路全长1286.6m,是应急段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由30m跨多侧墙槽段及出口连接段、出口段组成。(部分渡槽见图一)设计供水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分了50多到其他地方,最后流到北京只有70多了。

槽身纵坡1/3900。30m跨多侧墙渡槽段长1230m,共41跨,为三向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每一块都不会产生拉应力,保证了建筑不会被裂开,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受到了浸出的水的腐蚀使工程可以长久使用,实习报告《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主要项目有钻孔孔桩、墩身、与槽身三大部分。孔桩是直径1.5米的端底桩,坐落在基岩上。墩身采用的是空心重力墩,单墩1000方,基础为桩基或扩大基础。空心重力墩墩帽宽度为4.7m。墩帽长度为23.0m。槽身最大截面尺寸为22*9米,槽身距地面最大高差27米,单跨槽身砼重量3400吨,该渡槽目前属国内最大。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11.28万方,土方回填7.99万方,石方开挖26.64万方,石渣回填1.15万方,钢筋笼块石8.89万方,浆砌石1.32万方,砼145.36万方,钢筋制安153141吨。

该结构设计比较理想,全预应力结构的技术在我国也比较成熟,空心墩也能够节约成本,因为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一个墩可以节省30万左右,由于重量减轻,桩的直径也减小,因此更加节约成本了。而经过结构内力计算,无论是在施工期还是在正常运用期都非常安全,不会有质量问题。现场我们看到了槽身的四隔墙分出了三个孔(见图二),外侧的两个孔已经被堵上了,用于试水。每孔6m宽,5m高,检修时可以直接开车进去。

项目经理还介绍说,为了方便建筑所用的材料一般都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但质量都是经过专门检验的。当地生产的砂石含一定成分的碱,遇水会产生膨胀,因此保证工程的质量,他们从4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不含碱的砂石。用水也是抽取的地下水。

3、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我们所特别关心的,我们也对此提出了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要采用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现场我们看到,槽上山体进行了锚固,但开挖土方堆积着。经理说,本工程的水保措施是由黄委负责的,他们只是施工方,这些打量堆积物每天都会有人巡查,排除安全隐患,也监测水土流失,如果有降雨会有专门措施。

据了解,建筑所产成的废渣都专门运送到了应该堆放的地方,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也经过了一定的处理才排放到附近河沟里的。对于环保比较注重。

五、实习体会:

这次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我们去了南水北调的大型施工现场,眼界开阔了许多。因为和专业很相关,因此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计算,到了施工现场才看到了他们的真正价值的体现。经过了这次实习,我们基本体会到了工程施工从设计到施工这样一个过程,也了解到了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节约成本等。也可以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并不都是向一般人所想象的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等地方,建设项目都需要做水土保持,都需要我们。

我们还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的问题和看法,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水土保持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相信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充分发扬专业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2】

一、 前言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我们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水保三大措施之一,即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学是应用工程学的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是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科学。

水土保持工程学的基本对象时工程措施,具体的内容包括梯田、山坡固定工程、坡面集水蓄水工程、拦砂工程、淤地坝、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护岸与治河工程、小型水库、山地灌溉工程。

此次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是我们专业课程的实习。主要参观了花溪区的麦坪乡与黔陶乡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性措施。此次实习也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是加强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所以对于我们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而言,开展工程学实习时很有必要的。

二、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通过观看一些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内化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到实地观看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及区域理治理措施,是我们队工程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能将工程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和从事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意义

此次实习意义是非常之大的,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升我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 可以提升我们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中学习,动手。增强我们的实战经验;最后,也是通过这次综合实习,使我们能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项目,同时认清我们专业的重要性,使我们能更加坚定坚持我们自己的专业,使我们通过努力为祖国的水力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四、实习时间

20xx年7月26日。

五、实习地点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戈寨村,黔陶乡。

六、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我们一共参观了三地地方的工程项目,一、麦坪乡戈寨村的山塘工程;二、麦坪乡戈寨村小型蓄水池;三、黔陶乡境内的农田灌溉排水工程。

(一)麦坪乡戈寨村的山塘工程

此处的山塘是属于五小工程的范畴。所谓五小工程是指:小水池、小沟渠、小坝塘、小堰闸、小泵站。它们虽小,但对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所起的极大作用。我们所看到的山塘是2012年农田水利基本建项目,它的工程名称叫麦坪乡戈寨村渠道工程,建设内容是新建渠道2条,长3500m,断面是0.4m0.4m。工程效益是解决耕地灌溉面积2483亩,受益群众达178户663人。

它主要由塘坝、排洪渠、和小泵站、溢流口组成。其中塘坝是上塘用来蓄水的坝体,蓄存的水用于解决农民灌溉农田所用;其中排洪渠和地下泉眼是该塘的主要水源,此处低洼,蓄积了大量的水;其中小泵站主要是用于灌溉所需,在农业需水期,将坝塘里的水通过泵站提到高处水渠里用于灌溉农田;其中一流口在远离山体的一侧,主要是用于将多余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出,不至于破坏坝体结构。

经过2000级师兄的讲解,这是2012年建成的项目,其设计标准是按20年一遇进行设计的,而排洪渠则是按照5年一遇来设计的,主要是改善区域环境和解决当地农民农业用水。

这个渠道工程有一个集水池,可以拦蓄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满足人蓄用水和灌溉的一种有效措施。山塘面积较大,里面的水较为清澈,里面最深的地方2-3米,这种山塘与我所见过的湖南湘潭的农村鱼塘相似,与之不同的是,鱼塘是封闭的,而山塘的一段有很多水管,这些水管作为农民生活用水很灌溉的工具。当有暴雨出现时,水位会上升,高于排洪口可以直接排放,所以[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共2篇)]不用担心被冲断,在抗洪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二)麦坪乡戈寨村小型蓄水池;

接下来老师和师兄有带我们到了后山的一个地方观看一个小型蓄水池。

我们所看到的蓄水池建在离农田不远的地方地理位置不是很高,在路边。它的有池体、溢流口、围栏组成。其中围栏主要是防治人畜的破坏,溢流口是用于排出多余的水的,池体用于蓄水。

通过我们分析和询问老师,我们发现这个蓄水池没有设置积水渠,集水面也没有抹光,而且集水面积很小。通过老师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该处小型水库实际上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池体里面没有水,是一个形象工程。同时唐老师就告诫我们以后搞工程设计一定要避免发生类似的现象。

这个形象工程就告诉了我们,不能讲课本上的理论照搬到实际中来,这样是不会出号成绩的。同时这也是2000级师兄对我们的忠告,他给我们讲:以后下乡搞工程项目,一定要多问问当地村民。结合村民的意见在搞。

(三)黔陶乡境内的农田灌溉排水工程。

我们最后一个点是黔陶乡境内的农田灌溉排水工程。是一个农田灌溉排水工程。

这个排水工程位于河道岸边,是用浆砌石砌成的,宽2米,深1米左右。一方面,是保护两岸农田基本不受侵害,另一方面,该地方主要是以水稻种植和蔬菜种植等,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增加粮食收入,保证沟床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稳定经济收入的重要工程。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3】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泰和水保站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们更加全面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土壤侵蚀的严重性以及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必须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27日xx月30日

三、实习地点:

泰和水保站建于1982年,地处文田开发区老虎山小流域,距县城5公里,离井冈山火

车站3公里,105国道依旁而过。小流域面积6243亩,其中山地5155亩,老虎山水库水面808亩,据1984年普查,水土流失面积2900亩,占山地面积56.2%,对此,我们遵守自然与经济规律,对老虎山小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综合治理并以此为示范,促进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展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昔日荒凉的不毛之地,如今变得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形成了集水保治理,技术培训,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的综合性水保站。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利用,自1986年以来逐步建立了以种、养为主,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体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又增添一批新的经济亮点。

为了提高水保科技含量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永续性,对适应第四纪红壤侵蚀劣地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建立培训基地,走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各地的交流,座谈总结经验,沟通信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发展是硬道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世纪里,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业,寻求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四、实习内容:

二十七号下午两点的中火车,我们怀着盼望的心情早早的就来到了火车站,不过仪器很多的,我们几个人包了一辆面包车把仪器先运到火车站了,然后火车站那等同学会和的,黄博比我们要晚点过来的,他晚上过去的,先由鲁博带我们去的。下午过去把所有的事安排好了,第二天开始办事的。整个实习分为两个过程的,第一是老师带着我们先把该讲的讲了,相关内容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的。

(1)谷坊、竹节沟淤积厚度如何量测?

谷坊和竹节沟,这两者的形式有点相似。谷坊是用不同材料(土、石、混凝土等)修筑的低于5m的拦沙坝,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沟底下切。竹节沟是在山坡的等高线上挖一定深度的坑,一般为矩形,坑与坑之间要隔开来,这样就像竹节一样,所以就叫竹节沟。这两者的作用都能够将山坡上流下的水,和有机质及泥沙收集起来,为我们所用,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在竹节沟上面种植一些植物以更有效地保持水土,因为里面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它们含有更多的有机质和水分。在这个过程我们肯定要清楚地知道它们里面泥土淤积的厚度,这个数据的测量就要通过人工了,因为挖谷坊、竹节沟时我们是知道它们的深度的,现在淤积之后我们分别测量露在上面的空余部分的高度的就行了。

(2)掌握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哪些?了解水工建筑物有哪三大件?

首先介绍一下南方常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板栗林和马尾松+板栗林)、3种层次结构(纯草、纯乔、乔-草)水库的迎水坡,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作用,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也是我国江河治理和防洪减灾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减少径流的正面效应主要是通过3个层次来实现:一是冠层的截留效应,二是地被物覆盖减少径流,三是防止土壤被冲刷。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气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水工建筑物有水坝、溢洪道、涵洞、水坝迎、背坡面等等的一些知识。顺着水坝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水土保持的标志,还有关于老虎山的一些介绍,这里的关于水土保持的措施都是比较典型的,挡住水土流下的挡土墙,消力池等。说到消力池,这是水力学的一个概念,做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在水流经的下坡地建起一个高一点的陡坡就是了,这样就能消除水的很大一部分水力,虽然简单,但非常实用,是个不错的水力措施。

(3)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感性认识其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植被、微地形)?

植被有减缓土壤侵蚀的作用,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并可消弱雨点对地面的击溅侵蚀能力,枯枝落叶具有很高的涵蓄水分能力,对地面有保护作用。在各种雨强的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呈正相关。水力侵蚀主要是在坡地上发生的。因此,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径流数量、深度和速度,而速度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围内,地面坡度越大,径流速度越大,土壤侵蚀也更为严重。

(4)径流小区选址,硬件构造,可以观测和测定那些项目,工作原理与优缺点:径流小区选址要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坡度要与当地地形适宜。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m,基础深0.30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5)了解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的群落景观和生物种群构成?

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岩石表面无土壤,光照强,温度变化大,贫瘠而干燥。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最先出现的是地衣,而且是壳状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一些细小颗粒,在地衣残体的作用下,该细小颗粒有了有机的成分。其后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继续作用岩石表层,使岩石表层更加松软,岩石碎粒中有机质也逐渐增多。此时,地衣植物群落创造的较好的环境,反而不适合它自身的生存,但却为较高等植物类群创造了较好条件。

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地衣群落发展的后期,开始出现了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地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苔藓植物的残体比地衣的大得多,苔藓的生长可以积累更多的腐殖质,同时对岩石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岩石颗粒变得更细小,松软层更厚,为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群落演替继续向前发展,一些耐旱的植物群落开始侵入,如禾本科、菊科、蔷薇科等一些植物。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若气候允许,该演替系列可以向木本群落方向演替。

4.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喜阳的灌木开始出现。它们常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其后灌木数量大量增加,成为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5.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喜阳的树木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了当地大气候相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即顶级群落。

(6)径流泥沙的自动观测设施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径流池内计算水量,只要知道前面或者后面部分是水量就可以算相应的水量或流走的泥沙量了,流进径流池的是径流量,总水量减去径流量就是渗透量。通过栽种植被的样区与样区流走的水量和泥沙量相比较可得知种植植物的成效率。

(7)了解南方常用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马尾松、湿地松、木荷、刺槐等)、灌木(胡枝子)、草种(百喜草、香根草)等的辨别与特征?

1.马尾松是2针一束,质较软、鳞脐微凹,无刺,叶较柔软,树干大多呈弯曲状,强阳性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不耐涝怕盐碱。深根性,生长较快,是产区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湿地松是2针、3针一束并存,较长、粗硬,鳞盾肥厚,鳞脐瘤状有短刺,树干通直,浅根性,易倒。阳性树,不耐荫,适生于中性、酸性土壤,尤其耐水湿,在沼泽地和湖泊边缘生长最佳,在海滨地区也可生长,根系可耐海水浸泡,这两者有很大区别,很容易区分。2.木荷是常绿乔木,叶卵状椭圆形或矩圆形,革质,叶缘钝锯齿,两面无毛。花白色。蒴果近球形,五裂,花萼宿存,喜温暖湿润气候。3.刺槐是落叶乔木,枝具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总状花序下垂,花白色,荚果扁平。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浅根性,萌蘖性强,生长快。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南方水土保持先锋树种,也非常好认,还有灌木,草本也是非常好认的,灌木主要是胡枝子,它的主要特征是落叶灌木羽状3出复叶小叶全缘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喜光,耐寒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是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树种。至于草本就百喜草和香根草最为典型了,百喜草枝条高15~80厘米。叶片扁平,长20~30厘米,宽3~8毫米。生性粗放,对土壤选择性不严,分蘖旺盛,地下茎粗壮,根系发达。种子表面有蜡质,播种前宜先浸水一夜再播种,以提高发芽率。密度疏,耐旱性、耐署性极强,耐寒性尚可,耐阴性强,耐踏性强。而香根草从形态上看,香根草有点像柠檬草,地上部分密集丛生,秆高1~2m;叶片条形,质硬,宽4~10cm;圆锥花序长15~40cm,分枝以多数轮生,在秋季开花,一般无果,主要靠分蘖繁殖;纵深发达根系可深达2~3m(迄今最深的根系在泰国,为5.2m),根直径一般为0.7~0.8mm,抗张力是等径钢材的1/6。香根草能适应各种土壤环境,强酸强碱、重金属和干旱、渍水、贫瘠等条件下都能生长。它跟拨毛长得很相像,但是没有锯齿,不会将你割伤。这些都是常见的水土保持树种和草本的特征,它将帮助我们识别它们进而运用它们。

(8)野外土壤侵蚀强度的估测方法与依据?

土壤侵蚀强度(intensityofsoilerosion)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轻微、中度、严重等分为不同级别。由于各国土壤侵蚀严重程度不同,土壤侵蚀分级强度也不尽一致,一般是按照允许土壤流失量与最大流失量值之间进行内插分级。土壤侵蚀强度也称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再根据所列表格对照其类型来判断侵蚀强度。

(9)野外面蚀/片蚀的土壤侵蚀量测定方法?侵蚀沟的调查方法?

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自成立以来,土壤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有职工28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高级知识分子100人,中级和中级以下职称科技人员180人,先后2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近几年来土壤所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工会的各项职能,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围绕研究所的双文明建设和创新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组织开展各种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大调动了职工群众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和谐研究所氛围,处处体现出“职工之家”的温暖,05年底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上级工会的关心下,被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授于“先进职工之家”光荣称号,08年被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授于“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09年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于“省五一劳动奖状”光荣称号,土壤所的工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统一思想,加强认识,使“建家”工作深入人心

土壤所在开始筹建“职工之家”时,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建先进职工之家”标准太高,目标难以实现;另外一种认识认为建不建家无所谓,我们是科研单位,只要完成科研任务就行了。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所工会组织大家学习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有关开展创建“职工之家”的文件和办法,认真开展建家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明确建家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对建家工作的认识,所党委给于所工会建家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当时科研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建立职工之家活动室,购买各种健身器材和修建运动场地,尽量满足建家需要;同时研究所还成立了创建职工之家的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建家”的标准进行部署和开展工作,终于在05年底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的检查和验收,获得“先进职工之家”光荣称号。

二、健全和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

1、在工作中不断规范职代会的运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把住民主参与关,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职代会,认真听取审议所长工作报告和研究所创新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报告,认真讨论所里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土壤所先后审议通过了“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职工离岗退养暂行规定”“南京土壤所结构工资试行办法”“返聘离退休人员试行办法”“科技奖励暂行条例”“知识创新工程各类各级岗位招聘办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所长和有关领导在职代会召开期间,就代表提出的希望、想法和要求等共性的问题,在大会上作出说明和解释,最后经过上下沟通理解基本达成共识,确保土壤所创新工程顺利发展。使我所依法治所、规范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2、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开展合理化建议提案活动是每年召开职代会的前提准备工作,工会作为职代会闭会期间具体办事机构,将收到的合理化建议分类归档,将其整理成“问题与答复”,由所领导出面,责成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制定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职工,使职代会的质量和信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审议所长工作报告及财务预决算报告,职代会听取所长年度工作报告和资产财务报告,审议所长任期部标、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等。就关心的问题和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提问,以获得即时详细的解答。互动式的交流方式,落实并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密切联系了群众,如实反映了职工的合理建议意见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职代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也显著提高了其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三、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职工积极性引入到发展经济轨道上来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的实质。所工会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配合所领导班子,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活动,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参加“创新能手”“和创新示范岗”创建和评选工作,重视和努力完成国家重点课题,认真搞好院、省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技发明专利工作,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已经获得65项科技发明专利,多次受到中科院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在创新过程中,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和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宣传、组织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努力土壤所先后有3人获得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颁发的“创新科技标兵”和“管理创新标兵”的光荣称号,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创新示范岗”奖牌;近年来土壤所先后引进中科院科技“百人计划”重点人才6人,在今年6月份刚刚结束的评奖大会上,土壤所又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土壤所争得荣誉。

四、围绕创新、与时俱进、使所务公开逐步走向深入

实行所务公开,遵循“服务大局、广泛公开、紧密结合、 重信有效、保守秘密”的原则。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由所长主管,党委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所务公开制度的实施,都紧紧围绕着研究所的中心任务,以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先。在具体的公开过程中,土壤所既公开事关研究所发展方向、改革方向等重大事项,也公开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研究所的各项科研活动及后勤保障等情况。这些措施使得土壤所所务公开工作进行得实效显著,全所职工较以往也更方便及时的了解到身边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切实体会到作为土壤所主人的受尊重性和责任感。

实行所务公开,加强了所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正建设;密切联系了群众,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监督、权利制约机制得到了完善;“依法办事、依法治所”理念具体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对于干部的任命都要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让大家都关心所里的改革发展信息。实践证明,作为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研究所领导班子的治本之策,实行所务公开对于顺利完成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土壤所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所务公开的范围、加大透明的力度。坚持职代会的核心地位和既已形成的良好民主互动氛围;完善和加大在土壤园地、宣传栏、领导接待日、工会主席热线及座谈会等辅助渠道相关所务公开信息的更新频率。

五、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开展各种安全竞赛活动

安全生产是科研工作永恒的研究主题,搞好科研生产的

安全,不仅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也是关系到科研发展的大事。工会作为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常设办事机构,始终把关心职工安全和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土壤所根据上级工会和中科院办公厅的安排和布置,结合单位的实际,配合安全保卫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月”和“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在活动中土壤所制定了活动计划,认真检查落实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公安消防部门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且将各项专项安全竞赛活动贯彻到全年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去。土壤所自始至终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将新入学的研究生第一课作为安全教育课,使他们一进入研究所就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般的灭火知识。所长还和各个研究室、部门的负责人、安全员和重点部位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工作的好坏将作为年终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之一,这大大提高全体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工会配合安全保卫部门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和『安全管理条例,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正是领导的重视,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正常开展,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先后两次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颁发的“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优胜单位”光荣称号。

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情暖人心,增强职工凝聚力

在所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使土壤所职工之家活动场所有保障,职工之家活动室能够保证正常开放时间,满足职工和研究生活动的需求。这几年土壤所紧紧围绕研究所的中心工作,先后组织了“建所五十年大庆文艺汇演”和“辉煌五十年征文活动”,举办迎新登山活动和元旦迎新游艺活动;举办“中秋联谊会”和南京土壤所职工运动会;参加南京分院工会举办的运动会和全民健身周活动,取得乒乓球团体亚军、羽毛球团体亚军、女子乒乓球冠军、所领导乒乓球冠军和男子老年组跳绳比赛冠军、女子中年跳绳亚军等好成绩;积极参加省教科工会举办的国庆节文艺汇演和乒乓球比赛,取得前八名为单位争得荣誉;去年还获得省教育科技工会举办的大众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月系列活动中,土壤所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举办的跳绳比赛前八名好成绩,同时获得中科院南京分院羽毛球比赛团体亚军好成绩,并且成功举办全民健身环玄武湖健步走活动,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员之多,其积极性空前少有。每年关心重视女同志活动,认真组织好三八妇女节旅游活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对于生病住院治疗的职工,每次都是及时将组织的温暖送到病人手中,让他们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每年土壤所都要对特别困难户和老劳模进行走访慰问,体现组织的关怀;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情暖人心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党群关系,密切了老中青职工和研究生的关系,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促进了研究所创新文化的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研究所氛围,确保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通过创建工作谈体会

1、通过创建“职工之家”活动,逐步在科研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气,职工的思想趋于稳定,“所兴我荣,所衰我辱”的理念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思想得到充实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