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

时间:2023-05-31 09:46:11

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1

关键词 土壤;农药污染;来源;危害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38-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目前,农民大多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洒农药,使得土壤受农药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上,另一部分进入土壤、空气中[1]。而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量的80%~90%将最终进入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土壤0~20 cm的表土层[2-3]。土壤农药污染现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亟需解决。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施用农药的量特别大,因此土壤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也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4]。

1 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来源主要有直接和间接2种形式[5-7]。

1.1 直接进入土壤

一是农药直接施于土壤。如一些除草剂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壤。二是向作物喷洒农药时有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上。农药按此途径进入土壤所占的比例在作物生长前期大于生长后期、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小的大于叶面积指数大的、颗粒剂大于粉剂、农药雾滴大的大于雾滴小的、静风小于有风。

1.2 间接进入土壤

一是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为防治病虫害向作物喷洒农药时,除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相当部分附着在作物表面,经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二是悬浮大气中的农药。部分农药随喷洒过程直接进入大气,悬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降落到土壤中。三是动植物残体上的农药。含有农药的动植物残体经分解将农药带入土壤。四是灌溉水中含有的农药。用来灌溉的水体被农药污染,农药随着灌溉过程进入土壤。

2 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

虽然土壤自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当进入土壤的农药量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形成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总之,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10]。

2.1 对农作物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会通过植物的根系活动逐渐转移至植物中,使得植物中的农药残留量增大,影响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农民的经济效益下降。

2.2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很多农药都会毒杀土壤中的生物,如蚯蚓等。蚯蚓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有利生物,可以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并能使土壤中的肥力提高,但是部分高毒农药会杀死蚯蚓。

2.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的农药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也不同,同一种农药对不同种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同,但总的来讲农药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种群数量。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不管是有益微生物还是有害微生物,均被其杀灭或者是抑制生长,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此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营养成分不平衡、失调或缺乏,对土壤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利。

2.4 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农药可被粮食、蔬菜作物吸收,使之遭受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另外,还可随着土壤表层饮用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5 其他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会使土壤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养分不均匀,最终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长期受农药影响,最终会使土壤明显酸化。此外,还会使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通过影响某种生物的数量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生物链就会严重影响环境。比如农药通过稻穗使鸟类数量大减从而使田鼠数量剧增,并进一步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破坏环境。除此之外,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会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从而改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使土地沙漠化,土壤可用面积减少,进一步影响环境[11]。

3 参考文献

[1] 万雷,张琼.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2(5):51-52.

[2] 侯洪刚.关于土壤中农药污染残留及降解途径研究[J].现代农业,2012(5):50-51.

[3] 田兴云,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245-246.

[4] 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J].生物学教学,2006(11):3-6.

[5]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1-85.

[6] 吴敏.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3(6):49-50.

[7] 武俊. Sphingobium sp. BHC-A 中六六六异构体降解基因的克隆与降解途径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8] 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9] 刘娜.农药污染的危害[J].剑南文学,2010(8):217.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2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

2.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www.lw881.com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2.2.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t,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2.2.2土壤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t,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hm2,残存的农膜对土壤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2.2.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2.2.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3.1过量施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4]。

3.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5]。

3.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3.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3.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3.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3.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4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4.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4.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持一批部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净化处理,化害为利,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大力推广和发展清洁生产。

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农作物的吸收,提高土壤ph值,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4.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4.4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4.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4.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近年来,把其他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5参考文献

[1]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 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3,35(4):298-303.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3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评价;果蔗地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7-1262-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15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Chewing Cane Soils

WANG Tian-shun, YANG Yu-xia, LIAO Jie, FAN Ye-geng, YA Yu, ZHU Jun-jie, MO Le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o-products Quality Safety and Testing Technology,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Sugarcane,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soil heavy metals,such as Cd,Pb,Cr,Cu,Zn,As and Hg,in surface soil(0~20 cm) from the main chewing cane production farmland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ere investigated.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were observed on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secondary standard values of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d,Pb,Cr,Cu,Zn,As and Hg were 0.81,30.4,54.5,29.8,107.4,16.69 and 0.28 mg/kg,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the pollution degree was middle degree with PN was 2.03. According to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the pollution degree of Cd was middle degree with Igeo was 1.02,and Hg ranged from light to middle degree with Igeo was 0.30.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from research area were at the moderate ecological hazard level. The rate of contribution for Cd was the highest to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hus,effective farmland soil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security production, control soil pollution sources,and implement standar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soils; heavy metals; contaminant characteristics; risk assessment; chewing cane soil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因其持久性、积累性等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1,2],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也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3-6]。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矿山采选冶炼、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存与处置、交通运输等[7,8]。当土壤中重金属达到一定的累积程度时,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和人体内,给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9,10]。

近年来,果蔗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磷肥、污水,使得果蔗地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更为复杂与多样化。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其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着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目前对果蔬、粮食产地[11,12]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己有不少报道,但针对果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果蔗种植区土壤质量状况,本研究以果蔗地土壤为对象,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聚类状况,以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分析

土壤样品全部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0~20 cm表层土壤。于2014年11月选取36个采样点,每个样点600~1 300 m2内采用W形布点采集5个子样,现场剔除植物根系、碎石等杂物后充分混合组成一个混合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约4.0 kg,装入聚乙烯塑料袋,贴好标签,带回实验室备用。把采集的土壤置于宽敞、干净、透气的室内,均匀摊开,自然风干,去除石块、植物根系及其他的杂物后用玛瑙研钵研磨后过2 mm尼龙筛,再用玛瑙研钵继续研磨后过100目筛。

称取0.200 0 g经风干处理的土样于聚四氟乙烯罐中。加5 mL HNO3、3 mL HCl、1 mL H2O2和1 mL HF,密封消解罐后放入微波消解炉。消解程序分3步,步骤1为160 ℃、90%功率消解10 min;步骤2为200 ℃、90%功率消解25 min;步骤3为100 ℃、40%功率消解5 min。消解完室温放置后,转移消解罐中的溶液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热蒸发去除氮氧化物。剩余液体做如下处理:①转移至100 mL容量瓶,用1%硝酸稀释至刻度线,混合均匀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MKⅡ MQZ,美国Thermo)测定溶液中Cd、Pb的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仪(AA240,美国Varian)测定Cr、Cu、Zn的含量;②转移至50 mL容量瓶,加入5 mL 50 g/L硫脲和50 g/L抗坏血酸溶液作掩蔽剂,用5%盐酸稀释至刻度线,混合均匀,室温下静置30 min后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230E,北京海光仪器公司)测定As和Hg的含量。

试验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用水均为超纯水。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土壤评价标准采用GB 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3]中的二级标准和广西土壤背景值[14],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采用Excel 2007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用来评价单个污染因子对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指数愈小,说明该因子对环境介质污染程度愈轻[15,16]。其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具体反映某污染物超标倍数和程度;Ci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实测值(mg/kg);Si为土壤中重金属的标准限定值(mg/kg)。当Pi≤1时,表示样品未受污染;当Pi>1 时,表示样品已被污染。Pi的值越大,说明样品受污染越严重。Pi评价标准见表1。

1.2.2 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17,18],即内梅罗污染指数,是将目标单个污染指数按一定方法综合起来考虑对环境介质的影响程度,采用兼顾单元素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的一种评价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N=■

式中,Piave为土壤中各重金属污染指数的平均值;Pimax为土壤中单项重金属的最大污染指数;PN为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其评价标准见表1。该方法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能反映出各种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作用,将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或历史资料进行比较。

1.2.3 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Igeo)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üller[19]提出的一种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在欧洲被广泛采用。该方法在考虑自然地质过程造成背景值影响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人为活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此该指数不仅可以反映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自然变化特征,而且可以判别人为活动对环境的贡献[20,21]。其计算公式为:

Igeo=log2[Cn/(1.5×Bn)]

式中,Cn为样品中元素n在沉积物中的实测值;Bn为沉积物中该元素的地球化W背景值,本研究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参照标准;1.5为修正指数,用于校正区域背景值差异。地积累指数划分为7级,Igeo≤0,为1级,无污染;0

1.2.4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重金属元素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与其他污染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环境危害的持久性、生物地球化学的可循环性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是瑞典科学家Hakanson[22]提出的一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评价方法,为了使区域质量评价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该方法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角度出发,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23,24]。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是各单一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RI=■Eri

Eri=Tri×Csi/Cni

式中,Csi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i的分析测量值;Cni为土壤重金属元素i的参比值,本研究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参照标准;Tri为重金属元素毒性系数[25],各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分别为Cd=30,Pb=Cu=5,Cr=2,Zn=1,As=10,Hg=40[26]。Eri为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危害指数分级标准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研究区36个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均值、标准差等特征参数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有32个土壤样品土壤呈酸性,4个土壤样品土壤呈弱碱性。研究区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除了Cr和As外,其他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3.03、1.27、1.07、1.42、1.84倍。

7种重金属的标准差除Cd和Hg外,其他均较大;Cr、Zn的标准差在15以上,Pb的标准差为9.37,As的标准差为5.97,Cu的标准差为5.20。说明重金属的分布不均匀,甚至有的重金属分布极不均匀。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Hg、Cd、Cr、As、Zn、Pb、Cu,其中,Hg、Cd变异系数分别为48.3%、46.1%,说明Hg和Cd受人为活动干预强烈,其次为Cr、As、Zn,Cu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在整个研究区域Cu含量相对比较均一。

2.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2.2.1 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见表4。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3、0.61、0.36、0.55、0.53、0.44和0.88。按照土壤环境质量二级评价分级标准,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安全等级。重金属元素Cd、Pb和Hg单因子污染指数达到轻污染水平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9.4%、2.8%和30.6%;Cd和Hg单因子污染指数达到中污染水平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1.1%和2.7%;Cd单因子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58.3%。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采样点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由各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可知,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值为2.03,污染等级属于中污染。

2.2.2 地积累指数法评价 地积累指数法是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它除了考虑到人为污染因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外,还考虑到由于自然成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变动的因素,它所采用的背景值一般为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沉积岩中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因此该方法更多的强调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历史累积作用。由表5可知,果蔗地土壤中Cd的污染程度相对比较严重,污染等级为3级,污染程度达中等污染;其次是Hg,污染等级为2级,其污染程度达轻-中等污染;Pb、Cr、Cu、Zn和As均属于无污染。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Cd>Hg>Zn>Pb>Cu>As>Cr。

2.2.3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它不仅考虑了土壤重金属含量,而且将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与毒理学联系在一起,因此其评价结果主要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由表6可知,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来评价,果蔗地土壤的主要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为Cd和Hg,Cd污染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Hg污染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为Cd>Hg>As>Pb>Cu>Zn>Cr。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187.27,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2.3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分析

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推测重金属的来源是否相同,若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则它们的来源可能相同,否则来源可能不同[16]。利用DPS软件对各重金属进行相关性分析,在0.05和0.01 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间相关系数如表7所示。As与Cd、Cr、Cu、Z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As和Cd、Cr、Cu、Zn之间紧密相关;Zn与Cr、Cu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Cu与Cr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Cu与Pb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Cd与Cr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结果可以说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As与Cd、Cr、Cu、Zn同源性很高,与果蔗栽培管理过程中污水的灌溉、污泥的施用及重金属农药的施用有关,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域Hg含量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烈,有外源污染M入。

2.4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DPS软件对研究区各重金属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7种重金属共分为5组,第一组为Pb和Cu;第二组为As;第三组为Cr;第四组为Cd和Hg,它们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列前2位;第五组为Zn。Pb和Cu、Cd和Hg是距离较近且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接近,分别被聚为一类。

3 结论

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水平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d污染最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为4.93;Hg污染次之。

重金属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果蔗地土壤中Cd的污染程度相对比较严重,污染等级为3级,污染程度达中等污染;其次是Hg,污染等级为2级;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果蔗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土壤的主要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为Cd和Hg,Cd污染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Hg污染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As与Cd、Cr、Cu、Zn具有同源性,与果蔗栽培管理过程中污水的灌溉、污泥的施用及重金属农药的施用有关;聚类分析表明,Pb和Cu、Cd和Hg距离较近且污染指数值接近,分别被聚为一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自多种污染源,笔者认为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含重金属农用物资的投入、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等。对被污染土壤应采取一些农业、生物及施用一些改良剂等措施进行综合修复、治理,以确保生态环境及果蔗产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NIU L L,YANG F X,XU C,et al. Status of metal accumulation in farmland soils across China:From distribution to risk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176:55-62.

[2] MAPANDA F,MANGWAYANA E N,NYAMANGARA J,et al. Uptake of heavy metals by vegetables irrigated using wastewater and the subsequent risks in Harare,Zimbabwe[J].Physics Chemistry of the Earth,2007,32(15-18):1399-1405.

[3] 胡国成,张丽娟,齐剑英,等.贵州万山汞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5):879-885.

[4] 麻冰涓,王海邻,李小超,等.豫北典型农田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8):1351-1358.

[5] 张洪伟,张国珍,张克江,等.黄河兰州段黄灌区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J].土壤通报,2012,43(6):1497-1501.

[6] 韩 平,王纪华,冯晓元,等.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03-109.

[7] 陈 涛,常庆瑞,刘 京,等.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1):2152-2159.

[8] 郭 伟,赵仁鑫,张 君,等.内蒙古包头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J].环境科学,2011,35(10):3099-3105.

[9] HE B,YUN Z J,SHI J B,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China: Sources,analytical methods,status,and toxicity [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58(2):134-140.

[10] KHAN K,LU Y L,KHAN H,et al.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and crops and their health risks in swat district, northern Pakistan [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3,58:449-458.

[11] KHAN S,CAO Q,ZHENG Y M,et al. Health risks of heavy metal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food crops irrigated with wastewater in Beijing,China[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8, 152(3):686-692.

[12] 秦普S,刘 丽,侯 红,等.工业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7):1668-1674.

[13]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

[14] 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及广西土壤背景值[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5] 胡 明.大荔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1):79-84.

[16] 程 芳,程金平,桑恒春,等.大金山岛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13,34(3):1062-1066.

[17] 张鹏岩,秦明周,陈 龙,等.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34(9):3654-3662.

[18] YUAN G L,SUN T H,HAN P,et 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 using 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mapping: Typical urban renewal area in Beijing,China[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4,136(1):40-47.

[19] M?BLLER G.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n sediments of the Rhine River[J].Geological Journals,1969,2:109-118.

[20] 范拴喜,甘卓亭,李美娟,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10-315.

[21] 孔慧敏,左 锐,滕彦国,等.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J].地球与环境,2013,41(5):547-552.

[22] HA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search,1980, 14(8):975-1001.

[23] 朱兰保,盛 蒂,戚晓明,等.蚌埠龙子湖底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5):107-110.

[24] 王大洲,胡 艳,李 鱼.某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3,32(9):1723-1729.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4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日渐重视,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了控制和治理,而面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面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故又被称为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收纳水体,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使用、秸秆污染、农村居民产生的未经收集处理的生活垃圾以及未能纳入规范排放的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已带来和潜在的危害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仅占2.8%,Ⅲ类以下水质断面占7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全国62个重点湖泊中三类水质以下水质湖泊38个,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其中太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滇池为中度富营养状。然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与农业面源污染相关。

农业部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也显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如表1所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农业源普查对象共2899638个,占总数的48.93%,其中畜禽养殖业1963624个,水产养殖业883891个,典型地区(指巢湖、太湖、滇池和三峡库区4个流域)农村生活源13884个。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COD、TN、TP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43.71%、57.19%、67.27%,其中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畜禽养殖业排放污水中包含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磷16.04万吨,总氮102.48万吨;水产养殖业排放污水中包含化学需氧量55.83万吨,总磷1.56万吨,总氮8.21万吨。普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式之严峻。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其受重视却相对滞后。自2011年起,环境统计中

表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

项目 污染源个数 COD排放量(万吨) TN排放量(万吨) TP排放量(万吨)

污染源总计 5925576 3028.96 472.89 42.32

农业污染源 2899638 1324.09 270.46 28.47

农业污染源所占比例 48.93% 43.71% 57.19% 67.27%

才增加了农业源的污染排放统计,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现有的公报关于农业源的排污统计仅限于COD和氨氮两个指标,设立的指标还不够全面。2011-2014年,我国农业源废水COD和氨氮的年均排放量分别为1142.03和79.18万吨。农业源COD占我国废水中排放总量的47.72%,接近50%,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氨氮占31.74%,有略微下降的趋势[1]。

环保部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污统计,说明我国对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如果不严加控制,不仅破坏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态危害、社会危害和经济危害。生态危害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经济危害则包括由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造成对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体现为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鱼类减产等方面。面源污染的社会危害比较复杂,它包括由于水体污染导致的饮用水水质恶化、水产品安全问题,以及由于土壤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等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等。

2.1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危害

生态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还有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为提高农业产量,农药、化肥被过度或不适当施用,农膜广泛覆盖却没有合理回收,养殖业没有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秸秆就地焚烧等,这些不恰当的行为都会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2.1.1对土壤的危害

很多不当的农业耕作措施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农药及化学肥料中常含有铜、汞、砷、锡等重金属及其他非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小、残留性高,几乎完全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加速土壤酸化及盐分积累,而植物长期吸收后,将造成作物的金属含量增加,导致枯萎、减产。此外因过度施用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过高,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或作物营养盐转换,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膜如果不进行回收,在土壤中逐年累计,覆膜5年的农田农膜残留量可达每亩5.2公斤。农膜本身是一种塑料薄膜,大部分的原材料是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都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堆积在土壤中经久不烂。长此以往,埋在土壤中的残膜不仅会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影响水分下渗,降低土壤抗旱能力,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也会阻止土壤中的根系连通,影响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减产。

2.1.2对水体的危害

在农业面源污染与不同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中,与水体之间的作用是最为直接且影响途径最多、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污染物可以直接排入水体,可随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可通过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也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总之所有的农业源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最终都会有一部分是进入水体的。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过度和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大量的氮、磷和有害物质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使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水体缺氧、变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河道淤堵,耐污物种爆发,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态系统失衡,同时污染物还会随渗滤、淋流等途径污染地下水体。根据环保部调查结果显示,农田、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污是造成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远超过工业点源污染和生活点源污染。

2.1.3对大气的危害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CO2、CH4及N2O等温室效应气体。农民所施用的氮肥会使土壤中的含氮量增加,氮经由土壤的硝化作用及脱氮作用产生N2O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此外,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就地焚烧,秸秆焚烧除了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CO、CO2、SO2、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外,还会产生颗粒物加剧雾霾,成为雾霾的“帮凶”。

2.2农业面源污染的社会危害

2.2.1污染水体,危及饮用水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湖泊、水库面临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也由点到面,由浅层到深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用水年安全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但我国目前饮用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危及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2.2.2污染土壤,危及粮食与蔬菜安全

农业源导致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病原体污染,主要是由人畜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导致的,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会传播疾病,直接危害居民健康;另一方面是有毒物质污染,主要是由于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使用农膜等不恰当的耕作措施导致的。土壤污染的农田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可能导致生产的粮食、蔬菜中农药、重金属、化学激素和其他有毒物质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2.3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因其污染的分散性和广泛性,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由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造成对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以及土壤营养物质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虽然没有全国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经济损失研究,但部分学者对区域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鲍秋萍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对2010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TN、TP流失的损失进行估算,总损失约为73.323亿元,其中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损失最大,约合人民币42.109亿元,农村生活流失损失次之,约合人民币18.855亿元。范良千等同样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2009年浙江省的农业面源污染中农业种植、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TN、TP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损失共计23.29亿元,其中农业种植损失最大,约12.92亿元[2]。我国目前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估算和统计,但从已有的区域性研究中可以看出,农业面源污染在经济效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要从造成非点源污染的根源出发,寻求适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减少浪费,扩大经济效益。

3.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体健康,所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在政策、法律上要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在技术上要实施源头控制为主,辅之以过程控制并加强末端控制。

参考文献: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5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种类;影响;治理措施

一、引言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1]。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将出现下滑趋势。因废气物的任意排放、放射性物质、有机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等使得土壤营养急剧下降,土壤的净化功能、储水功能等面临丧失的危险。近几年,人口数量猛增,生产业和工业迅猛发展,其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废气物也随之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不断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壤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行。土壤是万物的根,我们不能再让它进一步的被恶化,因为最终受害的是人类,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此,对土壤的保护行动已是当务之急。

二、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大量农作物质量降低,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使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1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化肥消费大国[2]。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增收量,含磷、氮等化学肥料被大量运用,长期使用这些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扰乱土壤内部营养成分的平衡,造成土壤结块,土质变差,储水功能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的数量是大大提高了,但其质量却令人担忧。因为过量使用化肥会使一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过多硝酸盐,动物或人体食进这些含硝酸盐的农作物后,将影响体内氧气的运输,使其患病,严重时甚至死亡。

同样,大量农药的使用对土壤也造成了很大危害。大部分的农药是有机农药,其含有很多有害化学物质,如苯氧基链烷酸酯类农药、多环芳烃、二恶英、邻苯二甲酸酯等等。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将近1/2会残留在土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非生物以及阳光等共同作用下,有害化学物就成了土壤中的组成成分,种植在土壤上的农作物又从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人体和动物食用后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2、重金属元素导致的土壤污染

农用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工业污染的加剧,使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着污水灌溉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和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中由工业和矿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而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通过日晒雨淋等作用,重金属就会被土壤吸收并扩散。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矿企业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是污水的四大来源,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铅、铬、汞、铜等重金属,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处理不合理,都将导致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转移到土壤中,从而影响土质恶化。所有的这些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后,因其移动性差,停滞的时间长,大部分的微生物难以对其分解,且其可以经过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到人类。

3、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牲畜和人的粪便,以及屠宰产的废物常常没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其中的寄生虫和病毒就会引起土壤和水的污染,有时还会使土壤中毒,变化土壤原本的正常状态,有害土壤通过水和农作物最终又会危害到人类。

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大量的水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然而,水脉都是相连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旦没经过科学的处理就排放,使得大量的污水流到农田,被污水灌溉过的农作物就会带有多种有害的物质,致使食用后的人类和动物生病。

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经过各种化学物理反应,形成酸雨,酸雨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km范围的点状污染[3]。这将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质性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6、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主要包括荒漠化、沙尘暴与沙漠化。地球溃疡症是对土地荒漠化的形象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水蚀、盐渍化、石漠化等,使得地球的溃疡症越发严重。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坡,其土壤成分主要是粉沙,粉沙的粘着力差,又易被水溶解,一旦遇到恶劣暴雨天气,就会被水冲走,既不适合植被的生长,生物的生存,还会造成河床淤积,降低河流湖泊的蓄洪排涝能力。近几年里,我国多个城市沙尘暴出现率猛增,这与滥垦草原,过度砍伐树木而引起的土壤风蚀密切相关。被风蚀侵害的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长困难,使得大部分土地不能被利用。因此导致了大量土地沙漠化,

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1、运用科学技术,使用生物或化学方式来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的能力和有机物含量。

2、制定相关的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方法,加强清洁生产。

3、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4]。

4、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的处理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减少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影响土质变化。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翻土换土。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源,建立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点。

6、加强有关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大土壤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增加保护环境活动,宣传拯救土壤教育活动。

四、总结

因土壤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明显,它的污染因其隐蔽性而被人们忽视。它需要通过复杂的化验检测才能确定其污染程度,而且土壤一旦被污染,要想其恢复正常就非常困难,因为土壤的更新周期相当漫长。所以要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力度,提高人们对土壤重要性的认识,保障土壤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常艳.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54

[2]吴云.浅谈土壤污染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0(06)33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6

【英文关键词】 Soil Pollution; Hazard; prevention and cure

【正文】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物。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2.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则需要很长的治理周期和较高的投资成本,造成的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 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的时间。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三、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另外,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于1995年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大多针对经济利用、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权属问题方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具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我国现有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罗列的污染种类的滞后性,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该法于1989年颁布,但是对于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以上的罗列已经基本概括了所可能发生的污染种类,而这不发放置今日,就存在着些许的滞后性,无法穷尽污染种类,致使污染发生之时,无追究污染着责任的法律依据,其应当包括有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乱堆放生产废物和消费废物,以及包括生物性污染在内的污染及其他可能造成土地退化的不良(有害)影响;

(二)《土地管理法》 1.调整对象的局限性《土地管理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对于防治土壤污染,该法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在第35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这条规定是在《土地管理法》第4章,耕地保护当中提出的,而并非在总则当中对此问题加以表述,这就导致了这部法在调整土壤污染问题时,调整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2.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的缺乏性该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 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字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该法第36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可以看出的是,该法对于基本农田的用途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其他耕地的利用范围则放宽限制,而兴建乡镇企业则又放宽了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条件,而乡镇企业产生排放的“三废”物质,则是导致农村土壤污染的最大元凶,而对于乡镇企业和基本农田土地布局和使用规划的缺失,又是导致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污染严重的原因。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分别对土壤污染防治作了详细规定。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该法是针对于特定问题所指定的,所以同样面对着调整对象的局限性的问题。

(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而制定的标准。它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以及土壤监测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现有土壤保护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可行性低,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指标偏少缺少有机物指标,无法满足土壤污染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且未考虑土壤种类和母质复杂性,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以总量为基础 ;其次,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从以上分析当中可以看出如下问题,其主要有两点:第一,各法律规范当中都缺乏有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条款,仅有着类似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第二,调整范围的局限性,其仅仅针对于农村土地而言,其他土地土壤的污染防治问题也并未提及。四、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第一、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对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破坏性发展观和以一味追求经济为目的片面性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但是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还是空白。现行法律中一些零星的规定,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可操作性。法制的不健全已经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所以要加快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工作速度,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要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现实情况。从而实现土壤污染依法防治、依法监督、依法管理。第三、建立长期有效的土壤质量监测机制。及时的土壤质量监测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会同其他部门定期地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扩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的利用者应该予以配合,不应拒绝、回避、妨碍调查测定或样品的采集;同时,调查结果环保部门应该予以公布或者建立相关的档案并且允许公众查阅,使公众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 第四、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高土壤环境质量,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转移,降低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害。保护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安全。第五、加强公众保护环境法律意识。公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对自己的环境权益不了解,往往在自身受到环境危害的威胁时还弄不清危害的源泉,搞不清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要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五、结语防治土壤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解决。它不仅需要各级党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强力防治,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牢固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只有对土壤加强立法,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我国土壤环境才能够保护好。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7

关键字:土壤污染污染、现状、特性、成因及类型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己经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对于土壤污染这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外源污染物进入土壤,便可称为土壤污染;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外源污染物不仅需要存在于土壤中,而且要对土壤本身或者土壤中附着的植物或者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才能称之为土壤污染。综合来说,土壤污染,就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等直接或者间接的进入土壤,使得土壤的形状和性质等发生变化,并且超出了土壤的自净能力,破坏土壤乃至整个生态平衡的现象。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现如今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壤污染,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受污染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这一问题已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4 年 4 月 17 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 630 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 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 1.1%。从土壤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19.4%、10.0%、10.4%。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呈污染种类多、污染途径广、有机无机污染物混合污染、新老污染并存的多元素复杂形式,防治难度极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呈现污染物种类多、含量大、受污染土地面积广的特点,农村、城市和矿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状况,尤其是耕地受污染严重。目前,有关研究表明,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属污染,而农产品被有机污染和农用化学品污染,导致其产量和质量均有下降,每年的直接损失至少数百亿。

近几年来,环保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也成为除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外的新的关注热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食品的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受到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环保治理者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初《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在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被污染状况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涉及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遏制土壤污染的上升趋势,保证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点位达标率高于80%。并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体系,明显改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

3、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及类型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土壤污染物的来源,这些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了土壤污染的多样性。通过污水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废气和固体废物,这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并大量累积。随着近几年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固体物质堆放和倾倒在土壤表面,土壤层中也渗透着大量有害废水,大气中的飘尘及有害气体也会随雨水进入土壤,另外农业化学肥料污染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过多的介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的未知来源范围广、种类复杂。

3.1水质污染型

主要由于污染水源(指未经处理、未达排放标准的城市生活或工业废水等)通过被污染的地表水灌溉农田,最终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污水进入农田而污染土壤。

3.2大气污染型

工业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通过空气沉降、化学反应等过程,产生酸雨进入土壤,引起土壤的酸化。另外空气中的粉尘、烟尘等粒子由于地球重力作用空降进入土壤,也形成了土壤污染。

3.3固体废物污染型

城市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煤渣、矿渣、粉煤灰等)大量堆放在土地表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污染,使环境恶化。这些工业企业及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垃圾等固体有害物质在堆积、处理和掩埋的过程中,大量占用地表面积,并且随着大气的迁移、降水、扩散、地表径流等进而污染周围地区土壤,形成土壤污染的点源性污染。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固体废物污染的污染物性质和种类都逐渐复杂化,并且这种复杂趋势日渐扩大。

3.4农业污染型

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例如,氮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被大量使用,导致土壤自身成分被破坏,形成土壤表层硬化,造成土壤的生物本质变差,致使农业产品的产出和质地下降。农药虽然具有杀虫的作用,但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会使农药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沁入土壤,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就会引起土壤严重污染。

4、土壤污染特性

土壤污染因其组成结构和形成原因的复杂具有独特性,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其他环境污染有极大差别,它有着自身特有的性质。

4.1隐蔽性和潜伏性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积累的过程,一般要通过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植物产品质量分析监测、植物生态效应监测、植物产品产量监测、以及环境效应监测等来发现。其后果要通过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植物产品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土壤污染不像大气和水体污染那样易被人们所觉察。

4.2不可逆转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恢复,而重金属污染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也需要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由于土壤是一个络合一鳌合体系,土壤中凡乎所有的金属离子都有形成络合物和鳌合物的能力,形成的络合物、鳌合物可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存在于土壤中,在常态下难以分解、转化。因而,土壤一旦遭受污染,极难恢复。

4.3后果的危害性

土壤污染的后果十分严重:1、被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经济损失严重。耕地中污水灌溉并长期使用肥料、农药、农膜,致使污染物在土壤大量累积,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质量下降。2、食品安全隐患增加,危及人体健康。农作物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大量吸收来自污染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各类疾病的产生,危害人体健康。3、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土壤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使得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减少,结构改变,导致土壤生产力减弱,破坏生态安全。土壤污染不仅危及特定地区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人生和财产安全,甚至波及更广范围的多数人的人生和财产安全;不仅危及当代人的生命健康,甚至会殃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4.4难以治理性

由于土壤污染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在治理土壤污染时仅仅依靠治理污染源头是远远不够的。土壤会被重金属、有机物质、放射性元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很难被土壤稀释,有时甚至需要换土或者淋洗等方法来治理土壤污染,因此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相对较高,时间较长。而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则可以通过直接治理污染源头而达到短时间内稀释净化自然的效果。

5、总结

在2012年两会上周宜开委员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存在的突出问题。周宜开委员并建议:一、抓紧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二、尽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战略。开展重点加密调查,评估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建立国家区域土壤污染档案;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三、严格保护耕地土壤环境。重点做好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有效保护;全面推广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土壤是人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壤环境正逐渐被破坏,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当前土壤污染形式严峻,所以一定要实施防治战略、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土壤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虹、马娜、叶露、李燕飞、陈玲.国外土壤污染防治进展及对我国土壤保护的启示.环

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

[2] 蔡守秋,李建勋. 2008.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法论纲.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123-135.

[3] 何康林.2005.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40.

[4] 杨小飞.2008.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特征及其法律规制.甘肃科技纵横,(4):63

[5] 赵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福建水土保持,2O04(1)

[6] 高翔云、汤志云.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江苏环境科技,2006,4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8

关键词:壤污染;危害;植物修复;修复机理

1 土壤污染的含义以及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 造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 破坏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 从而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 , 并可通过食物链对生物和人类构成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包括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不易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2 植物修复的研究和机理

2.1 植物修复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修复有毒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的一项绿色技术,它是一项利用太阳能动力的处理系统。石油烃类作为早期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对象, 其修复机理已有较清楚的认识。

2.2 植物修复机理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的修复技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机理包括植物提取作用、根际降解作用、植物挥发等作用。

2.3 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植物修复不仅是一条绿色的,生态的净化途径,一种符合公众心理需求的新技术 ,而且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净化的方案。对环境扰动少,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也具有其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1)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所能累积的元素大多较单一,而土壤污染通常是多元素的复合污染。2)超富集植物生产缓慢,生物量低,而且生长周期长,因此从土壤中提取的污染物的总量有限。3)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几乎都是野生植物,人们对其农艺性状、病虫害防治、育种潜力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了解有限,难以优化栽培和培育。4)超富集植物的根系比较浅,只能吸收浅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对较深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则无能为力。5)异地引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6)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污染物重返土壤, 因此富集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需收割并作为废弃物妥善处理。

3 植物修复技术发展前景

1)植物修复涉及一系列技术,包括不同的植被类型,其作用对象、修复机理和能力各不相同。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加强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代谢途径对污染物胁迫下的适应性反应的研究,如光合反应、呼吸代谢、激素应激对污染物胁迫是如何做出适应性改变的,通过这种改变的机制,研究污染物胁迫下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反应以及逆境信号传导途径也是理解植物污染物耐性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3)从分子生物水平加强对植物解毒机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植物吸收污染物首先要经过根系, 因此, 应重点围绕根系来探索解毒机制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了解植物、土壤、微生物整个体系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4)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生物修复技术, 但由于降解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动态的了解甚少, 为降解机理的阐明带来了困难, 所以其理论体系、修复机制和修复技术需进一步完善。5)在基础研究方面, 除了筛选耐受性高的植物和高效微生物以外, 如何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生物的活性和环境适应性, 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宽广,并且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根据我国国情,也是十分适用于中国的一项值得开发的新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持久性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 土壤污染面积扩大。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产量与品质, 而且涉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影响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植物修复技术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9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7-01

陆良县隶属于云南曲靖,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我县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粮食的播种面积901050亩,轻重工作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县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尤其是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过高,严重阻碍了我县农业经济发展。针对这样一个状况,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组织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重点,积极寻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成因、污染特点、污染危害,然后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方式,科学合理的保护土壤,缓解重金属污染,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1 金属汞污染

土壤中汞的来源包括土壤母质、大气中汞的干湿沉降、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含汞废弃物。其中农业污染主要是含汞农药的使用、含汞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而污染土壤所致。较低含量的金属汞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污染,但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 汞金属转化为具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 也称汞的甲基化。金属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随着作物的种类不同而有不同。

1.2 重金属镉污染

在我国的重金属土壤污染中,镉污染是危害性最大的,镉污染土壤特点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冶炼及其他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都会造成镉污染。而耕地大量使用的磷肥中也有相当高的镉含量,因此当这些磷肥进入土壤,也加重了土壤中的镉浓度。此外,城市污泥和垃圾的焚烧也可导致土壤中镉含量增高,由于土壤对镉有很强的吸着力, 因而镉易在土壤中造成蓄积。

1.3 重金属铅污染

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来自铅化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汽油燃烧后的尾气中含大量铅, 矿山开采、 金属冶炼、 煤的燃烧、大量含铅化肥使用、蓄电池的丢弃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4 重金属砷污染

土壤砷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 尾矿与含砷农药, 燃煤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砷中毒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 进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 最后是植物根、 茎、 叶全部枯死。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对其生理生态过程、植物的产量和质置方面,如果污染过于严重的话,就会直接导致植物根系坏死,植物得不到应有的土壤营养,生长寿命大大缩减,甚至于直接死掉。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措施

2.1 加大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监测。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组织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我县的土壤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重金属污染的类型、污染的程度,充分了解土壤中金属成分、含量的变化,统计监测信息,将土地进行重金属筛选,根据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土壤修复技术,为治理更大范围的重金属污染区积累经验;其次要坚强环保部门对环境的监管力度,杜绝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督促相关工业园区引进净化设备,含重金属元素的废弃物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排出量,同时严格控制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直接进入农田,从根本上防止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2.2 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宣传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县首要的土壤污染类型,必须提高人们的防范意思。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手机为载体,传统的书籍报刊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让人们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危害性,自觉进行 土壤保护。

2.3 加强技术培育

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土壤重金属防治小组,深入我县各地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一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业务素质,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培训内容,更好的服务于我县的土壤治理工作中。

2.4 客土深翻,缓解污染

重金属的土壤污染,阻碍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在短时间内根除,才能进行的正常的农运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在污染地区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也可以进行土壤的耕翻土层,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

2.5 施用化学改良剂,

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类型,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是保障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根本,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力。采取科学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环境的污染。在未来的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中,政府和人民更应该携起手,爱护我们共有的生存土地,让重金属污染事件不再发生,远离人民群众,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高锦卿,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4期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10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扩大和农用化学物质的频繁使用,重金属大量进入土壤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又由于重金属不可降解,对土壤造成的长期的污染,已经成为现今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土壤污染的原因

中国的海陆总面积有126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就占了960万平方公里,由此说明我们国家有大约2/3的面积都是土地,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面建设自己的家园,可就因为这快速发展的科技和文化,我们面对的问题也逐渐变多,其中最为严重也最为重要的就是土壤问题,当我们的土壤问题逐步加重,我们将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土壤污染也会给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经过调查土壤污染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根据污染类型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污水污染,化学污染等,根据污染种类又可以分为铅,铬汞等污染,本文主要将土壤的污染分为了两大类: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1.工业污染

(1)污水污染:工业废水里面含有很多种元素,其中包括氮、钾、磷等土壤所需要的元素,所以少量污水排放到土壤中还可以起到增肥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土壤中的话,污水中的氰化物和其他重金属物质比如说汞和铅之类的元素则会富集到土壤中,当大量排放后土壤的结构就会被这些重金属物质所破坏,从而不能继续使用。

(2)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也是致命的打击,工业废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之后则会引起酸雨等酸性过高的雨水,这些雨水不仅会破坏植株,更会影响到土壤中的酸碱平衡,杀死很多农作物,这些气体以雨水为媒介进入土壤中,而一些颗粒状的物质则因为大量排放而聚集沉淀到土壤中,直接对土壤造成了污染。

2.农业污染

(1)化肥污染

化肥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工的手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少量的使用氮肥磷肥或者其他的硝化肥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如果盲目的或者一味的使用这些肥料会使土壤出现富营养化,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灰化。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影响了我们的食物生产,就算还可以得到农作物,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2)农药污染

r药的作用就是防止植物被虫害或者使农作物能够经得起极端条件,恰当的使用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但是农药里面含有大量的氰化物,杀虫剂和防腐剂等物质,这些物质大量的使用或者沉积同样也会破坏土壤的组织结构,而且这些农药也会导致一些鸟类或者对植株有益的动物远离,这样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减弱了粮食的生产。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中金属离子超标,又因为土壤污染很难自身降解,所以就会不断的积累,这些重金属离子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进入人体内,这种高浓度的金属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结合被人体吸收,引起重金属中毒。

1.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铅中毒,相传伟大的罗马帝国就是因为铅中毒而灭亡的,罗马人在生活中大多使用铅制品,大量的摄入铅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崩溃,消化系统损坏,当铅进入人体血液之后会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引起人贫血,铅中毒也会影响生育能力,1931年的日本也因为铅中毒出现了一种名为“痛痛病”的怪病。

2.重金属污染的另一种危害就是镉污染,镉主要是通过肺或者食物进入人体,镉中毒会导致人体的肾功能衰竭或肺水肿等致命疾病。典型的镉污染案例有: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事件;广东北江流域镉超标事件;稻米镉超标事件。

3.汞中毒,汞中毒则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肾功能等等功能的衰竭,从而致死。典型的汞污染案例:贵州万山汞污染事件;河南汞污染等等。

4.砷中毒,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砷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砷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及含砷农药的使用、煤的燃烧。含砷废水、农药及烟尘都会污染土壤,砷和砷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元素砷的毒性极低,砷化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合物毒性更强。典型的砷污染案例有: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湖南石门砷污染事件等等。

5.铬中毒,主要来源于劣质化妆品原料、皮革制剂、金属部件镀铬部分,工业颜料以及鞣革、橡胶和陶瓷原料等;如误食饮用,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呼吸进入,对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咽炎、支气管炎等。工业废水中主要是六价铬的化合物,常以铬酸根离子[(CrO4)2-]存在。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中含有颗粒态铬。而六价的铬毒性较强,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积攒时间一长更容易致癌。典型的铬污染案例:云南铬污染事件;大连某工厂铬污染危害土壤事件等等。

少量的金属元素的吸入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排放出来的金属元素价态的改变或者结构的变化就会对人体有致命的打击,过度的吸入有害物质对人们的生长发育也会有阻碍作用,其实土壤对人体危害不仅至来源于农作物,很多时候皮肤的接触也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如果不加以防治,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行治理方法

1.化学方法

化学修复是利用加入到土壤中的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和毒性被去除或降低的修复技术,包括施用有机物料、施用沉淀剂、吸附剂或粘合剂,施用化学改良剂等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硫磺、腐殖酸、腐殖酸钙等。例如,施石灰于酸性土壤,可减弱土壤的酸度,使镉、锌、铜、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植物的危害。对于硝态氮累积过多并已流入地下水体的土壤,一则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二是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化学抑制剂,以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

化学治理措施的有点事治理效果和费用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2.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1]。这些方法适用于小面积改良。但对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改良,非常费事,难以推行。

3.生物治理方法

(1)微生物土壤生态改良剂

能够促进离子交换、调节pH值,具有良好的吸附、代换能力,可以净化土壤,改善土壤年理化性状和生物活性。作物施用后可以有效改善农产品外观,促进可溶性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合成,降低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

(2)植物修复

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一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具体方法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植物稳定,植物挥发。

4.农业治理方法

(1)施加有机肥料

施加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交替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收到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交替对其的吸附能力,同事土壤腐殖质可络合污染物质,显著提高土壤钝化污染物的能力,从而减弱其对植物的危害。

(2)改变轮作制度

改变轮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据研究,实现水旱轮作是减轻和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如DDT农药在棉田中的降解速度很慢,残留量大,而棉田改水之后,可在很大程度上加速DDT的降解[2]。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披露,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1)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土壤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2)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点位超标率为10.0%,草地点位超标率为10.4%,未利用地点位超标率为11.4%。

(3)k、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4)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5)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的污染现状是多么的恐怖,在我们亲身的实践经历中我们发现,很多地区的土壤颜色各不相同,当我们走访各小区或者街道进行调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了解土壤污染是什么,都不知道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就是这样的无知和不重视才会导致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根据我们测量的数据趋势也不难看出土壤污染正在逐年恶化。

2010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稻米耕地受重金属污染。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披露的数字是:中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2013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土地调查新闻会上公布中国内地中重度污染耕地大约为5000万亩。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大胆的猜测,在多少年之后我们的土壤将全部被污染,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去浪费?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大数据后隐藏的信息,受影响的地区和人群,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等等,都还未公布于众。但我们可以看出,土壤污染问题从来都没有消退,他一直存在并且愈加愈烈。

五、展望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要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这是国家对土壤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做起。

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现在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千疮百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类全部毁灭,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法律来保护防治土壤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治理土壤,研究出更多的生物化学方面的东西来更加有效的改善土壤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美微,塔莉,李萍.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修复研究[J].北方环境,2007.

[2]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环境效应[J].土壤,2003.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11

关键词: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污染防治;法律问题

前言

农业用地是指农、林、牧等各种土地资源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的基础。1我国是农业用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农业用地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匮乏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化学制品在农业生产中的集约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短期行为”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农业用地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并呈发展之势。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同时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埋下了严重隐患,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农业用地污染的现状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物。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二)我国农业用地污染的危害

总的来说,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一个是人为因素,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不当使用农药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中如工业污水流经的土地引起的土壤污染或用工业废水灌溉,不合理的使用地膜等;另一个就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污染,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污染其因果关系和机理较为复杂,就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主要来自不当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滥用农药、化肥等和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和世界标准许可的范围。

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是粮食及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进而影响人类自身健康;二是耕地的生产能力下降,造成产量、效益的下滑;三是耕地的复种能力下降,部分耕地有可能丧失耕作能力;四是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严重损害,耕地的生态功能和农村景观会受到侵害。

2.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3.耕地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a、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

4.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 

二、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国家法律有6部,资源保护的法律有9部,国家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30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行政规章有400多个。其中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包括农业环境保护、防治环境(包括土地)污染的规定和特殊区域的特别保护措施等方面。但是,目前在此方面不仅没有专门性单行法律、法规,而且在《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也只有些零散规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具体问题如下:

1.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都是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虽成体系但缺乏对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规定。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只是概括性地指出要“防止土壤污染”、“改良土壤”。对于如何保障土壤不被污染,如何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并未作出明确而完善的规定。

2.不能满足保障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我国防治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规没有达到法律的目的。

3.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预防性措施缺乏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主要倚重事后救济。现行的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土壤污染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事后性突出,这样一来就很难真正达到立法的目的。有学者就土壤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预警制度,这是一个极好的创制,但如何实施,特别是如何以法律的形式作为可操作的制度加以明确仍有一定困难。

4.现行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中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责任是实现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目标的重要保障。现行有关的法律规范中没有规定法律责任主体,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致使一些严重污染土壤的行为得不到法律追究。

三、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使土壤污染防治有法可依,需要健全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当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综合性立法与单行性立法相结合、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结合、实体性立法与程序性立法相结合,各层次、各部分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达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总体目标。

   (二)树立农业用地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和国际环境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范文12

关键词: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植物生长在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也是地球生命积极活动的前提条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土壤是分解物质的重要场所,是物质循环的重要部分。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土壤不但是污染场所,也是减缓污染的场所,因此对于土壤污染积极治理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土壤污染概念及危害

(一)土壤污染概念。土壤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支撑能力,还将水、肥、气等肥力要素提供给植物促使其生长发育。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长速度惊人,工作发展迅猛,土壤表面不断被堆放与倾倒固体废物,有害废水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汽车废气、大气有害气体和飘尘利用雨水在土壤中降落。逐渐提高的农业化学水平,在环境中散落了大量的化学肥料与农药,造成土壤越来越多的受到非点源污染,在水土流失与风蚀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扩大了污染面积。因此,只要是对污染正常功能进行了妨碍,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利用粮食、蔬菜等对人体健康间接造成影响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土壤污染物质。

当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有害物质,已经超越了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发生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在土壤中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不断累积,利用一定的方式被人体间接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即是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危害。1土壤受到病原体污染之后能够传播多种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通过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以及洗涤他们衣物用品的污水对土壤造成污染。经过雨水的渗透,病原体又会进入地下水中,进一步产生暴发流行这些疾病的水型。2土壤受到有机废气物污染之后,出现了大量繁殖传染病的媒介蚊蝇与鼠类。有机废气物对土壤造成污染之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3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之后,间接对人们造成影响,具体是利用农作物、地面水或者地下水对人体造成影响。在磷酸钙生产工厂附近,土壤迅速增加了砷与氟的含量。在土壤任意堆放的有毒废渣,经过雨水冲刷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引起人、畜中毒。4土壤被放射性物质进行污染以后,利用发射性衰变形成射线。这些射线对人体组织进行穿透,导致机体出现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不但致使机体形成外照射损伤,还利用呼吸或者饮食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损伤,使人头晕、乏力、增加或减少白细胞等。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隐蔽性与潜伏性。在土壤中污染物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便是土壤污染,其后果主要是通过人体或者动物长时间摄入土壤污染生产的植物之后的健康情况体现出来。因此,土壤污染凸显出了隐蔽性与潜伏性,人们没有办法轻易感觉到。日本的痛痛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0年代在神通川流域出现这一疾病,直到70年代才找到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铬废水所污染的土壤生产的硌米,这一过程大概20年。

(二)不可逆性与长期性。当土壤环境中出现污染物之后,其会自行发生迁移与转化,同时还会结合土壤形成物质产生相关的吸附、置换作用,这一过程大部分不可逆,最终污染物在土壤中产生难溶化合物。很多有机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时间很长,因此,一旦污染了土壤,恢复工作十分困难。例如在沈阳发生的灌溉区污染,通过大概十年的努力,利用了很多方法,才实现了部分生产力的恢复。

(三)难治理性。假如大气与水体受到了污染,将污染源切断之后利用稀释与自净化也会造成污染问题持续逆转,难降解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中不断积累将很难利用稀释与自净化有效消除。一旦出现土壤污染,只是借助切断污染源的手段极难进行恢复,有时还需要采用换土、淋洗土壤才能对问题积极解决,其他治理技术收效很慢。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通常需要极高成本,治理时间很长。

三、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一)气相色谱法。气象色谱法是一种采用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还可以称为气象层析法,它对于分离化工成品十分适合,工作主要原理是在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的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被气化之后会在整个色谱柱中运行,经过气化处理的组分会被反复多次进行分配,由于各个组分溶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科学分析它们在色谱柱中的不同运行速度。所以该技术可以对各种农药残留物进行采集与扫描,在检测农残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典型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创新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环境中逐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监测方法,具体是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进行分析,可以对有害种类进行监测,包含了残留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技术优势综合了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是一种优秀的痕量分析技术。其优点是构造简单的仪器、较高的灵敏性、检出限低、对气相干扰很少以及可以快速分析多元素等,当前广泛应用在环境检测中。

(四)其他方法。在对土地生态系统积极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也会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存在情况、转化原理,进一步对处理效率带来直接影响、对氧化还原环境积极了解并且科学调控,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污染物尤其是N及有机物的效率。热重分析法是通过热天平控制程序温度,对物质质量和温度关系有效测量的一种热分析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迅速灵敏以及仅需微量样品等。研究环境关系到改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意义。TG-MS联用技术利用在线监测化学转换,可以积极对形成污染性气体的原理进行分析,进一步为它们避免与可控转化提供宝贵经验。

结语

目前国内外已经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和检测手段,为我国环境检测提供重要参考,从检测开始,认真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