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

时间:2022-08-23 05:04:19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1

一、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等问题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自然环境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不当的消费模式造成的,由于人类对资源过度不当的消费,造成了资源的匮乏甚至枯竭,破坏了生态平衡;与此同时,过度消费产生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加速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因此,消费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绿色消费为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是现代消费的必然趋势。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因此,绿色消费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消费模式,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倡导和实施绿色消费。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观念、行为会在全社会起到示范作用,辐射影响到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最终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大学生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绿色消费观。由于高校对绿色消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刻,绿色消费远没有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模式。但是,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只要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教育,让大学生认可接受绿色消费观,相信大学生一定可以把绿色消费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进而辐射到全社会,这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绿色消费教育的关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绿色消费教育的根基

一个人的消费观归根结底是受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的。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危害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在很多价值判断上产生了迷茫,导致他们在消费领域出现了各种问题,诸如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奢侈享乐等现象日益盛行。大学生这些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危害了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正确地认识金钱、物质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认识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最终能认同绿色消费所倡导的理念,做到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绿色消费教育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绿色消费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社会才能健康向前发展,才能为人们享受各种权利提供保障。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大学生应该具有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由于过度消费,我国的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动植物濒危乃至灭绝,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以利用的资源日益短缺甚至枯竭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大学生产生生态忧患意识,激发出大学生内在的生态责任感,形成对资源、生态环境的担当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绿色消费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费自然,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人类已经饱尝了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绿色消费就是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就是在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公德心,从一定层面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3.绿色消费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知行统一……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可以让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各种环保标志、节能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以及各类环保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等等,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各种绿色产品,学会在消费中选择绿色产品;能够知道生活中哪些具体行为是属于节约环保的绿色消费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认知,学生就能在实际行动中知道如何去做,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摒弃在消费领域比阔气、讲排场、盲目追逐名牌、奢侈品等不文明的行为,在一定领域培养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

绿色消费教育是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在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可以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为其能从内心认可绿色消费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三观教育,让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在于奢侈享受,深刻认清我国的国情,正确理解消费与节约的关系,并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最后,要对学生进行绿色消费观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对绿色消费的内涵、绿色消费的具体行为等主要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观。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绿色消费实践活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消费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把绿色消费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1.组织专门的人员编写绿色消费行为手册,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怎么做。比如,节约水电、如何辨别绿色产品、购买可循环使用的物品、了解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等等。

2.发挥大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宣传,发放传单,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绿色消费。

3.创设校内二手市场网,让大学生把自己不需要的书籍、衣物、用品等放在网上进行交换,让学生的各类闲置物品能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帮助其践行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消费观。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2

陈录琴,女,甘肃陇南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摘 要: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内容、价值目标、作用意义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及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的有效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绿色消费教育;特点;愿因;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下正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1]因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当前我国各高校的绿色消费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前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也在提升,他们都有一定的绿色环保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不再只是依赖父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上的误区。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主要有:一是经济来源渠道逐渐多样,不单依靠父母提供,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收入;二是消费水平整体较高,;三是消费结构多元化,人际交往、购物娱乐等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四是消费差距两级分化,有些城市孩子的消费水平可抵农村孩子的好几倍;五是绿色消费方式已走进他们的生活。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绿色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护、培育一个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有同学声称自己在购物时,会趋向于绿色产品的消费,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时间会积极参与各种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和讲座,从而尽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六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非理性消费仍存在,

2.大学生非绿色消费行为存在的原因

2.1父母对孩子消费知识教育的缺失。俗话“富不过三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都证明了,父母的理财消费观念对孩子消费观的启蒙、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总对他们疼爱有加,担心他们在外面吃苦,很少有家长让孩子记账、告诉他们正确的消费方式,更别说鼓励他们勤工俭学,这都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和观念的形成。

2.2学校关于消费教育的课程设置分类不明确。大多高校教育只是重视传统观念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消费能力教育。“消费能力是指人们对满足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和劳务在有货币额能力支付的转化形式,及消费者的货币支付能力。”[3]大学课程中,只是将消费知识包含在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中,作为常识性的理论知识来理解,没有专门的教课书与课程,这有极大的缺陷。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坚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侧重于对大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意识的灌输等等,而未能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给予大学生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引导。这样不但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甚至会使大学生们出现抵制的情绪,造成大学生消费能力未能有效地培养。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3.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绿色消费教育内容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消费教育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理财方面的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2)加强消费道德和生态伦理观教育。强调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消费,反对不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环境生态保护的消费;3)增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这样当他们买到的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售后服务等出现问题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3.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在的环境,大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他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身体力行,为子女树立绿色消费的榜样,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对不理性、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也应果断拒绝。学校更要加强校园绿色消费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不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取缔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并在学校各公共场所作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的宣传。“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需的思想道德”。[4]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各组织都应把握时展的特点,都应注重对科学、生态、文明消费观的保护。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的绿色消费教育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做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的坚强理论后盾,并为其搭建有力的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全方位素质为目的,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奋斗。(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晶、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 付新华、郑翔.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视觉[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8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3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其课程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使专业具有竞争力。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个企业,而老师是生产过程的技术员,学生则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这些产品只有质量好、品质新颖和富有创新精神,才能被市场所认可,也决定了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以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和社会的沟通,缺乏社会环境的动态监测功能,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和规划,因此使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不成比例,供过于求。学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动态市场需求办学,调整专业结构,确定培养目标,改变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使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毕业后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绿色营销理念的特征

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时,首先需要考虑绿色营销理念的特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绿色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核心内容,通过绿色消费来改变购买商品的意愿,采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改善生态环境。

(二)采用绿色促销策略绿色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开始从单纯的追求效益转变为注重生态保护上来,在进行营销活动时,企业开始更加注重绿色产品的宣传,在加工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采用绿色标志在绿色营销的发展时期,使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征,企业将产品贴上绿色标志,便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绿色产品进行识别,从而保护了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利用,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绿色营销理念的逐渐成熟。

(四)企业绿色生产文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可以推动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绿色文化将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生产目标与保护环境相融合,从而可以形成绿色的企业生产环境。

三、市场导向型绿色营销理念培养教学模式对和策略

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营销培养模式和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改革教学目标和考核体系根据绿色营销理念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导向,对公共课进行合理的设置,形成以绿色营销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的综合培训体系。合理的定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其绿色营销销售的策划能力和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的专业能力。调整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包括常规考核、实习考核和毕业考核,在毕业时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绿色营销的策划和市场推广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征,积极地探索运用绿色营销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或者任务驱动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对象等,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营造生动的绿色营销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培养,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聘请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营销策划担任监制教师,使他们既担任教师又担任对教师的培训,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采用外派的形式,选拔优秀的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提高营销专业理论水平,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一线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熟绿色营销的实际操作。

(四)创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出于对经济效益和技术保密等的考虑,很多企业不太喜欢接受学生实习,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经济条件,自建实训基地,并和具有良好经营状况和人力资源储备的企业签订合同,建立校内网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绿色营销专业技能。

四、结论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德育 绿色消费 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尤其是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在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到达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小康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科学文化上的繁荣,而且还是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其中,消费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体现。十六大报告还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面对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消费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消费模式还是粗放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消费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大,绿色产品的营销落后,绿色消费品数量少,范围狭小,居民生态需要满足程度低,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潮流,一些企业和个人还在大量生产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消费者还在有意和无意地消费对自己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有毒、有害的商品时有出现,如有毒的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农药含量超标的蔬菜、劣质的涂料、人造板材和放射性超标的石材等等,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而高校德育目标之一就是要使青年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要生产生态产品,拒绝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并在社会生活中起带动和示范作用,这对于普及绿色消费知识、促进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2、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它具体表现在吃和用方面,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现象惊人,盲目和别人攀比、过于追求高级享受,赶时髦、穿名牌及抽烟酗酒,尤其是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如喜欢用一次性发泡沫塑料餐具,用过即扔的大量物品,如衣物等还可使用的时候就被闲置起来或是抛弃掉了,不仅衣物,还有其他各种耐用品的闲置和丢弃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是一种欲求消费,属于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现代经济学把物质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欲求消费是由追求心理上各种满足而形成的一种需求,它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消费,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不合理的消费。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消费不良现象,大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思想道德觉悟。有道德觉悟者,在消费时,总能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

绿色消费的的基本思想是: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坚持购买和消耗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笔者认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护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与灭绝,都与环境休戚相关。因此,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爱护环境。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进行诸如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工业公害、垃圾公害等专题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护好环境,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环保公民。

2、普及绿色产品知识教育。要向青年大学生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规,明白非绿色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绿色产品的鉴别知识,绿色产品的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从而使消费者自觉地认同绿色产品,产生绿色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市场的发展。

3、树立绿色消费方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或破坏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对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适度消费的新消费方式。适度消费的界限应划定在满足生活需要范围之内,而不是过度的欲求。我们主张节约,决不是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是反对人们追求更幸福的生活,而是为了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比如说要让现在的大学生懂得我国所有的大城市小汽车都已基本饱和了,大大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更不要说由此产生的污染之严重了。鉴于此,人们除非工作确实需要,不宜再去赶潮流买汽车,从而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作为政府应大力引导人们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并不断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限定在需要范围内的适度消费,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幸福的生活。其次,使用生态产品。由于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被污染的产品泛滥,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兴起。生态产品是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对环保有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我们应大力促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鼓励人们都去消费生态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时髦”产品。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德育途径和方式是德育内容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手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方式。

1、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绿色消费观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让青年学生懂得绿色消费的意义,自觉履行消费方式的义务,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意,它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它体现了无意教育和形象性教育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要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绿色消费行为监控。

3、成立生态环境研究协会,推介绿色产品的使用

在学生社团工作中成立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生态环境研究协会,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结合高校进行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向周围的人群推荐和介绍绿色产品的使用。

4、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特点,进行生态产品、绿色消费的教育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教学 营销理念 策略

市场营销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营销能力与实践调查能力,并强化营销理念,以便可以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市场,并学会在营销理念的指导下正确总结市场供求变化规律,由此应用销售策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本文分析了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当中培养中职学生营销理念的常用方法,旨在使市场营销的课堂教学过程获得良好效应。

一、运用模拟教学法,培养个性化、知识营销理念

个性化市场营销与知识营销是常用营销理念,个性化市场营销指的是在开展营销工作的过程中将消费者个性需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消费者信息档案或数据库等提供具有针对性、人性化特点的营销服务,并在全面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上满足顾客需求。知识营销指的是利用科普宣传的方法让消费者了解新科技产品带来的有利影响,由此强化产品概念及刺激购买欲。为了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知识营销理念,可以应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出与真实情况相近的市场营销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如何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营销理念增加市场份额。首先,应采用模拟演示法进行教学,在模拟演示时可以采用VCD资源及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讲解如何针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选择广告营销方式。例如,可以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经典广告,包括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奖作品、中国国际广告节及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在模拟演示后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表达手法、分类与特点、适用范围等,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中增强个性化与知识营销理念。此外,可以采用沙盘模拟的教学方法培养个性化与知识营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4人~6人组成一个公司,各个公司互为竞争对手,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市场定位方法与知识营销策略开展营销大战,让学生在模拟实战环境中学会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及改善企业形象、提高销售业绩。

二、应用探讨教学法,培养创新、绿色营销理念

绿色营销是一种被广为提倡、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营销理念,具体指将环保元素及环保理念融入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保证营销的服务或商品与道德准则相符,且具有无污染及有益身心的特点,让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时可以形成绿色环保型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创新营销理念指的是优化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模式,以新型销售模式确保产品能够实现快速清库及提高销售额。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营销理念时要强化创新营销技能、营销组织、营销产品教学。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营销理念及绿色营销理念,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创新营销思维,并了解如何使营销过程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为了维持课堂中的讨论秩序,教师需要做好课题导入工作,同时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讨论过程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针对性。对于讨论的话题,应避免设问空洞或问题简单,可以从企业营销失败教训及成功经验、企业家战略思想及营销实践方面入手,保证讨论话题具有培养创新及绿色营销理念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提供探讨话题时,应选用中职学生感兴趣及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话题,避免问题太浅或太深,一般可采用引申或扩展连锁问题的探讨教学法。此外,应针对创新营销理念与绿色营销理念的培养要求提供广泛的营销教学探讨素材。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央视《对话》、《消费主张》、《市场分析室》等栏目,或订阅《商界》等报刊,以便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广,从而为课堂上的探讨教学提供更多市场营销素材。

三、融入案例教学法,培养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

综合性营销沟通是适用范围较广及较为常见的市场营销理念,指的是利用公共关系、广告反应、销售促进等多种沟通形式对产品营销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综合性利用各类分散信息开展营销工作,在市场营销中应用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可以有效改善销售效果。对此,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由于营销沟通过程较为复杂,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快掌握营销沟通技能,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课堂当中,在选择案例时要保证时效性、专业性、本土性及深浅适宜。例如,在对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苹果公司、耐克公司的相关业务作为案例。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还应注意在培养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保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顺畅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可以积极与教师或同学交流,由此把握案例所采用的营销沟通理念,并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形成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例如,在对营销环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地区沃尔玛市场环境作为案例,并通过引申案例说明沃尔玛所采用的营销沟通理念。在说明沟通理念后,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营销方案,将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运用到所制定的营销方案及策略当中,从而在培养营销理念的同时有效训练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培养营销理念是增强中职学生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为了有效培养营销理念,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美娜,吕萌.创新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2]冯文荣,周建涛.市场营销理念的深层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06).

[3]夏建友.试探广告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17).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消费意识;绿色消费行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绿色营销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64-02

1 引 言

20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之后,与能源及节能相关议题受到西方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早期西方研究表明环境保护意识鼓励消费者减少能源消耗并采用新可再生能源以节约能源。且近年来,西方对此课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已经涵盖消费和生产的各个方面。西方研究表明,近30%的欧美消费者愿意支付相比普通产品更为高昂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但目前在我国,绿色消费市场还处于初期成长阶段。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绿色消费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国内对于绿色消费的研究集中在从企业角度出发探究绿色营销。即从生产影响消费主线出发,探究绿色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国外学者对于绿色营销的定义是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企业绿色品牌、企业绿色形象、绿色营销环境分析等。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是站在企业角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而本文将从消费者角度,以消费为起点探索绿色消费意识及绿色消费行为,从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2 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消费亦被人称为可持续型消费方式。广义的绿色消费的含义,不仅包含购买绿色产品这一绿色消费行为,还包括能源的有效使用,物资的回收利用,对自然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简而言之,本文研究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概念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会基于“绿色消费”的原则下,决定是否选购绿色产品。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中,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外部和内部影响即主观和客观影响。本文也将探究这两方面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影响。外部影响包括:文化、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地位、家庭、市场营销活动等。内部影响包括:知觉、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绿色消费意识是消费者进行绿色购买决策的过程中的首要关键。在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中,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某一项产品可视为一种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选择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然后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问题意识是消费者进行决策过程的首要一步。消费者拥有消费需求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起点。而消费者购买决策从第一步起便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作为理性的个人从消费意识到真正的消费行为,不仅要开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还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活动,并且要计算费用支出与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

笔者于2013年4月10号至2013年5月1号,随机分发调查问卷,以长春市为主在繁华路段进行拦路随机调查。并分三天进行调研。问卷设计以李克特五级量表为主,对现城市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现状进行了随机量表测量。并对其绿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测量。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发放期间共收回了88份问卷,剔除填答不完整及其他无效问卷6份,共取得8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是82%。本研究问卷通过信度分析,可得量表信度为0.823,因此本研究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稳定度。本研究收集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经由SPSS统计软体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与绿色消费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因素有:消费者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与绿色消费行为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有:绿色产品价格和绿色产品的顾客购买成本。

3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其绿色消费意识。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绿色消费意识。这和信息卷入程度相关,有相关研究也证实社会卷入程度越高越关心环境保护,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而言,绿色环保信息卷入程度较高,因此进行绿色消费行为选择的倾向更高。

首先,持不同程度的绿色消费意识的城市居民,绿色消费行为选择不相同。绿色消费意识较高的城市居民更倾向于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但进行绿色消费行为的受访者(即经常购买绿色产品和偶尔购买绿色产品的城市居民)只占总人数的50%。因而,当前我国居民绿色消费行为还不够成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消费行为,而且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持有绿色消费意识的城市居民更愿意为购买绿色产品或其他绿色消费行为支付额外高昂的价格。绿色消费意识较高的城市居民愿意支付更高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或进行其他绿色消费行为。但从整体上看,尽管量表测出51.2%的受访者拥有相对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但绿色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缺口。即并不是所有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城市居民都会进行绿色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意识并没有转化为完全的绿色消费行为,其中的阻碍因素除了上文提到的绿色产品高昂的价格外,购买绿色产品所支付的顾客成本较高也是影响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降低产品价格及顾客的购买成本是首要。企业除保证生产各环节的绿色化外,还要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突破成本和价格偏高的瓶颈,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的选择。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有能力购买绿色产品。同时,降低顾客成本,为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选择提供方便。

其次,对企业的绿色营销信息不信任是制约绿色消费行为的另一大重要因素。绿色产品必须经过我国绿色产品认证的严格审查才能通过,面向市场。有些企业在进行绿色营销及宣传时冒充绿色产品、制造假认证标志、夸大绿色营销等行为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绿色信息宣传失去了信任。因而,企业须进行真实绿色信息宣传。近期接连爆出的产品安全问题使得消费者对企业宣传的绿色信息提出了质疑。消费者趋向不再信任企业所宣传的绿色信息。消费者的不信任制约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因此,企业应坚持诚信原则,客观宣传绿色产品。

再次,企业应当提高顾客的绿色消费满意度,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需要支付较普通消费产品更为高昂的额外价格。这一额外价格的支付,是消费者对公共利益——环境保护的利他行为。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一般需求,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保证消费者这一需求能得以满足。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需求的满足,即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这一选择确实是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对于这一消费需求的满足,企业可以采用除传统的广告宣传以外,还可以采取产品包装信息传递、一线销售人员信息传递、中间经销商信息传递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消息传递。

最后,国家应加强法律法规监管。国家应加大在绿色消费、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一方面,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扶植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监管绿色市场,清洁绿色消费的整个大环境。对于不诚信企业采取严肃处理。用法律法规规范和限制生产非绿色产品。统一绿色产品认证管理,为消费者提供统一的绿色产品的判别标准。明确绿色消费的确切定义。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绿色消费指示信息。

参考文献:

[1]迈克尔.R.所罗门 .消费者行为学[M]. 卢泰宏,杨晓燕,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光萍.制约我国展开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13(1).

[4]宋娟.基于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所面临问题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2(12).

[5]唐锡阳.环球绿色行[M].北京:漓江出版社,1993.

[6]尹世杰.关于绿色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J].消费经济,2001(6):3-7.

[7]马瑞婧.推行绿色消费的障碍及其对策[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0(12):25.

[8]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M]. 郭大力,王亚南,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9]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7

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内容,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多彩的消费围绕消费这一中心对现实中的几种消费心理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特点及评价。

2.理解各种基本消费的原则,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

3.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对比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尝试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生刚接触经济生活,充满好奇,思维较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是鉴别分析能力不同,要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事例,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一是创设情景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二是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上台讲述有关知识;三是案例法,通过举例子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提前预习本课内容(2)收集材料,查阅资料。

1.消费心里面面观

师:今天我们先看一段画面,这一段画面展示的是什么消费心理?

点击课件:展示中学生通过生日互赠礼品的画面。

生答: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探究一:讨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

教师点拨:从众心理引发消费的利和弊及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直观的画面形象展现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印象,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探究二:校园内刚开学有个男同学姓王就把自己的发型剪成“王”字发型,这种行为是否值得提倡?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入课堂,分析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张扬个性本无可厚非,但应考虑代价和社会认可,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

探究三:展示多媒体课件。

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5S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高达万元,即使这样“果粉”们表示能在第一时间用上iPhone5S很有面子,这些“果粉”是什么行为消费?

生答: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行为?

师点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同学之间也不应该攀比,别的同学有耐克,自己就要来套阿迪达斯,反正不能比别人差,都是不可取的。我们生活中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消费,这就是第四种消费心理,求实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是值得提倡的。

2.做理智的消费者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出如何才能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生思考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多媒体展示“月光族”“卡奴”的相关资料

师总结: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那么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也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是缺乏理智的消费。像“卡奴”喜刷刷结果到还债时,债务硕果累累,另一种类型是过于节俭紧缩消费。像守财奴不去消费,这样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为适度消费是本框难点所以教师要重点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认识,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讨论适度消费与贷款消费两者矛盾?

学生讨论最后各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陈述自己意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另外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点拨:二者并不矛盾,我们主张的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收入相适应,这里收入既包括当前收入水平又包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因此就有了贷款消费,贷款消费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内进行消费并且应该积极合理地消费。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针对问题自己讨论探讨得出结论。学生在争论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接着引用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话:“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生活中学生也存在一冲动就花钱的习惯,盲从跟风造成浪费。让学生看课本上漫画消费不协调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现在生活中越来越关注环保,倡导绿色消费,这就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设置问题: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学生从课本上找出来,全班齐声读一遍加强学生记忆,其中核心是可持续消费是考试重点,也是基础知识。

多媒体展示教材图片

问题: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违背绿色消费原则?

生答:一次性筷子、快餐盒、塑料袋、废旧电池等

教师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制作旧箱子,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废旧电池回收活动。

设计意图:以课后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饭店里“光盘”行动体现节约行动,但是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不应该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了。针对这个问题议一议到底该不该提倡?学生展开讨论。

师点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中国几千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任何时候都应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并付诸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意识。

本课总结

对照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本课学习内容对于我们今后消费理念有何借鉴?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伴随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绿色税收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绿色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对环境保护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应建立完善的绿色税收制度的具体对策。

当今,伴随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环境保护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强调人类经济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发展,由此达到现代和未来人类利益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税收收人的可持续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相辅相成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样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建立和推行绿色税收制度是其有效途径。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绿色税收制度的定义及西方国家的绿色税收制度实践

(一)什么是绿色税收制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大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绿色税收”一词的广泛使用大约在1988年以后,《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

1975年3月3日欧共体理事会又提出,建议公共权利对环境领域进行干预,将环境税列人成本,实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九十年代初期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在环境政策中运用经济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经济手段中,环境税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对环境有污染的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45/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对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据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大大减少了在泡沫制品中对氟里昂的使用,汽油税则鼓励了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减少了汽车废弃物的排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虽然美国汽车使用量增加,但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70年代减少了99%,而且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减少了97%,二氧化硫减少了42%,悬浮颗粒物减少了70%。通过实施环境税收和其他努力,美国确实已经实现了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因此,人们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形象地称为“绿色税收”。

(二)西方国家“绿色税收”制度的实践

西方国家的“绿色税收”主要有三类:一是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的课税。如英国、荷兰、挪威等征收二氧化碳税,美国、德国、日本征收二氧化硫税,德国征收水污染税;二是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如德国、荷兰征收的润滑油税,美国、法国征收的旧轮胎税,挪威征收的饮料容器税等;三是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如美国、日本征收的噪音税和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

目前世界上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处于前列的主要国家有美国、荷兰和瑞典。美国的“绿色税收”制度包括对产生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肖费税、对汽油的征税,对与汽车相关的其它征税、开采税、对固体废物处理的征税等。美国无论在联邦层次上,还是在州层次上对环境税收越来越重视,从现有的环境税收的实施效果来看,它们的作用是显著的。荷兰特别为环境保护目的而设计的税收主要包括燃料税、噪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土壤保护税、地下水税、超额粪便税、汽车特别税、石油产品的消费税等。瑞典的“绿色税收”包括对燃料征收的一般能源税;对能源征收的增值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电力税;以及对化肥、电池等的征税等,已经占到税收体系的重要部分。其环境税的核心是对能源的征税,而对能源的征税是从多方面来进行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征税使能源的消费水平下降,并促进技术革新。

二、我国绿色税收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缺陷分析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这些措施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国的税制严重滞后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未形成规范绿色税收制度

现行税制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我国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靠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得以实现,这样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很难形成专门用于环保的税收收人。

2、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现行税制中对土地课征的税种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一方面税种多,计算复杂,给征纳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另一方面税制内外有别,不利于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现行的资源税也很不完善。

3、税收优惠形式单一

我国税制中对绿色产业的税收优惠项目较少,且不成体系。主要是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中减免项目。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

(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增值税: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研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2、消费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烟火、汽油、柴油以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人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3、内资企业所得税: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以在5年内减征和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人,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这些税收政策在减轻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构建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定位原则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既符合我国环境政策目标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能通过征税为治理污染提供所需资金,并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因此,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定位原则是:

1.以国情为本

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环保税制,当然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应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环保税制,而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国做法。

2.公平与效率相协调

环境保护税应该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企业和个人征税。同时,环保税应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以提高效率,更好地治理环境。

3.依法征收

在以前与环保相关的税收征收上,经常出现“人情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在新环保税制中,应体现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依法征收的原则。

4.专款专用。

税款专用是环保税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当把税收用于政府承办的环保设施和重点环保工程上。同时,又要为环保科研部门提供科研经费,用科技手段来加大环保的力度。

四、构建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几点建议

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

1、变排污费为环境保护税

首先,应将已经实行的。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比收费更具有约束力。而且税收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征收成本也比收费低。同时环境保护税收人将作为财政的专项支出,有严格的预算约束,可以保障宝贵的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排污等领域实行费改税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税收政策措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的措施包括:将二氧化硫排放费、水污染费、噪音费分别改为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和噪音税。其次,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对环境污染破坏程度征收环境保护税。具体设计是:以排放“三废”和生产应税塑料包装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以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塑料包装物为课税对象;对不同的应税项目采用不同的计税依据。对“三废”排放行为,以排放量为计税依据从量课征,对应税塑料包装物,则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人按比例税率课征;在税率的设定上不宜按全部成本定价,以防把税率定得过高,使得社会为环境保护付出太大的代价。此外,应将环境保护税确定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并且环保税收人作为地方政府的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开支。

2、改革消费税,开征燃油税

我国消费税对汽油、柴油各规定了一档税率,以定额的方式征收税款,在当前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国家的相关税收收人。因此,可考虑取消消费税中对汽油、柴油的课征,对汽油、柴油、重油等在其销售环节从价开征燃油税,一方面控制燃油的使用,保护大气环境;另一方面增加国家税收收人。可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收负担,以抑制含铅汽油的消费。

3、以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注重环境保护

我国现行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在减税、免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手段对原有政策做出完善。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人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没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没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

4、税收政策的制定要致力于促进再生资源业的发展

再生资源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电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对再生资源业利用废旧物资允许按10%作进项抵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资源业的发展。今后,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适当拓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我国现行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仅对矿产品和盐类资源课税,起不到全面保护资源的作用。因此,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尽可能包括所有应该给予保护的资源。把矿藏和非矿藏资源列人其中。并且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以扩大资源的保护范围。可将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并人资源税中,使资源税制更加规范、完善,以进.一步促进我资源的合睬护和开发。

6、税率的确定要有助于扶持企业的成长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已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

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10

所谓绿色税收,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或税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狭义的绿色税收即实现保护环境目的而专门征收的环境税,广义的绿色税收则包括对环境保护起作用的税收体系和收费。21世纪的税制不再是以经济增长即GDP为中心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税制。与此同时,税收的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也将发生内涵上的改变。传统的效率原则体现在税收有利于GDP或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但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税收效率应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上,换句话说,要考虑税收的生态效率。传统的税收公平原则主要考虑当代人之间财富分配的公平,而不考虑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新的发展观则要求考虑到“代际公平”。由于上述的差异,现行税制必将按可持续发展观做进一步调整,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已势在必行。

1.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构建绿色税收体系

(1)社会环境:政府、企业和公民对生态问题的日益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推进均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消费型”向“享受型”社会的转化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对生态问题日益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程度也有普遍提高,环境立法趋于完善,这为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现实条件:现行税制中具有生态保护效果的税种和税收条款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

(3)实践经验:国外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绿色税收是政府调节资源使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筹集环保资金的重要手段。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少走“弯路”。

2.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政府调控生态建设的最佳选择

税收在克服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负外部性”所导致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时有其特殊优势:

(1)具有环保效应。西方环境经济理论认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市场失灵”。政府在治理这种市场失灵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主要有税收、收费和津贴。税收以其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把污染者污染环境或浪费资源成本扩大化,使其得不偿失,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2)具有财政效应。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将收费或行为改为收税之后,税收以其固有的特征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来源和财力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具有公平效应。在绿色税收缺失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政府通过征税,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保要求的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4)具有贸易效应。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控制污染、开发和采用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同时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治理和控制污染,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加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有害环境的产品和技术的输入成本,使其无利可图。

二、我国现行税制的缺陷分析

1.尚未形成绿色税制体系,缺乏全面的提高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环保税收主要分散在某些税种中,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税制中存在对环境具有负效应的税收规定。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由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有因为是对使用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税、费调节面过窄。现行税制只是在鼓励利用“三废”、限制生产污染、鼓励节能治污、鼓励利用资源和发展环保科技等方面有些单项规定;现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也只是对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征收一定标准的排污费,现行税、费制度基本没有涉及制约散滥开发资源、无偿占有、随意浪费资源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制度规定。

4.调节力度弱化。国外经验已证明,污染治理投资达到超过GDP的1%-1.5%,环境恶化才有可能得到控制,环保状况才能大体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如果达到2%-3%,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我国只达到0.9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1998-2002的五年间,国家累计投资5800亿元用于环保建设,是1950-1997年投资总和的1.7倍,占同期GDP的1.29%,2003年这个比重达到1.39%,但这些投入大多依赖国债资金、世行贷款等完成,若靠现行税费制度是不可能完成的。

5.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

三、国外建立绿色税制的经验与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全面“绿化税制”(GreeningTaxSystem)。税制“绿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征各种环境税;二是调整原有税制。

1.开征各种环境税

(1)对废气排放课征的污染税:如美国70年代开征的二氧化硫税,芬兰1990年开征的二氧化碳税,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按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征收的氮氧化物税。

(2)对废水排放课征的污染税:如前西德从1981年1月1日起开征水污染税。

(3)对垃圾排放课征的污染税%D%D垃圾税:如挪威1974年开征的饮料容器税,规定对不能回收的饮料容器征收30%的从价税,美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在轮胎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的旧轮胎税。

(4)对噪音污染征税:如美国征收的噪音税。

(5)对农业污染物征收的污染税。如比利时、芬兰、挪威、瑞典等国都对农药和化肥征收污染税。

2.调整原有税制

(1)对消费税的调整。包括:区分含铅汽油与无铅汽油,调高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鼓励使用无铅汽油;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费税率;在原有消费税基础上,对能源另征能源税或能源消费附加税;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对清洁能源减税。

(2)对所得税的调整。对环保投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或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鼓励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环保设备加速折旧;公车私用的税收措施调整。

(3)对机动车税的调整。征年机动车税时对节能车予以优惠;机动车销售税的税收优惠。

四、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

1.“绿化”现有税种

(1)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一是扩大征收范围,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二是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

(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对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环境保护税和消费税的方式加以限制,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一次性木筷、饮料容器、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对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也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3)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种也应体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理念。取消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免税或低税征收的规定;取消有毒农药、农膜低税率的规定;对经营环境公共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与优惠;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共设施以及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加速投资折旧。

2.尽早开征环境保护税

借鉴国际经验,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法》,分期分批开征环保税。首先将对排污的收费改为对污染征税,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其次是对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征税;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对噪音等行为征税。

3.建立“绿色关税”体系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可能用竭的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国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国、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国、增加环境保护资金,应建立绿色关税。绿色关税一般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对进口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国,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

4.尽早开征燃油税

燃油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能起较好的促进作用。现有机动车税费结构的存在着严重弊端,即保护浪费、排斥效率,保护落后、排斥先进。主要表现是入门税费过高,运行税费过低。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消费者追求高排量的机动车,落后车型和超龄服役的车辆难以及时退出,车辆的保养维修不能到位,从而产生目前机动车绝对量不大而污染严重的现象。

5.贯彻绿色税费激励机制

制定绿色税收体系时,对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为要予以支持。如对利用“三废”的生产行业和产品进行的减免税;对生产环保产品的产业给予的政策倾斜,如对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可采取减免税措施,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Ⅲ)的小汽车可以实行一定优惠;对从事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进行支持,对单位及个人给予环保的投资、再投资、捐赠予以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等;鼓励企业防治污染设备加速折旧;对使用环保建材的建筑企业要予以减免税费等。同时,对不利于环保的企业和行为要借助惩罚性的抑制手段。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等。新晨

6.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保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保障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也是绿化税收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7.完善税收分配管理体制

绿色税收体系直接涉及到收入上实质只有两个税种:环境税和资源税。建议在确保地方利益的前提下对绿色税收的筹集和级次作如下调整:将资源税划为中央、地方共享收入,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将环境税划为地方政府收入,由地税机关负责征收。这样调整后,地方利益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也将得到充分调动,绿色税收作为专项财政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将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体富、龚辉文,“可持续发展与税收政策”,《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年第5期。

[2]曲顺兰、路春城,“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税务研究》2004年第12期。

[3]高萍,“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税务研究》2004年第5期。

[4]胡孝仑,“建立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税务研究》2004年第12期。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11

本课内容属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部分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第三课第一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和形形的消费行为后,本节课进一步发掘背后支配消费行为的主观因素,并在对各种主要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科学点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个性张扬的特点,而消费是既有经历又有感受的熟悉的话题,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展开,非常适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探究,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通过运用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并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学习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树立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和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所以,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教学难点: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本节课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框题综合运用讲读法、讨论法、事例分析法、举例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框题的内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总结)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消费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学过,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课前展示问卷调查结果(也可在课后)

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摇B.没有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

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摇B.质量好、大方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

A.外形、款式?摇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2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

A.150元?摇B.200元?摇C.300元

5.你去饭堂(校外)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A.会?摇B.不会

6.你会怎样处理矿泉水瓶?

A.随手扔进垃圾桶?摇B.聚集起来卖掉

7.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

A.零食、衣服、饰物、充值卡?摇B.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是比较正确的,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那么科学,是什么消费心理在作怪呢?其实,我们的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1.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通过课件展示)

(课堂探究活动: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种消费心理,5分钟完成。要求小组密切合作,然后派一个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别指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是否被社会认可。)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持否定态度。)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提倡。)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此外,还有其他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例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好癖心理等。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社会消费时,要注意对消费心理的引导,使人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问题过渡: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有何具体要求呢?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①什么是适度消费?

②你认为:“小年轻”的消费“适度”吗?是否我们都不要喝“XO”,全喝“二锅头”,才叫适度消费?(课件展示漫画)

③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如何看待“负翁”?

教师归纳总结:(略)特别说明:量入为出的“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适度消费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所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则是不适度的消费。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将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解,并贱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课件展示相关漫画)

①你喜欢追星吗?购物时非名牌不买吗?

②你有过凭一时冲动而购物的行为吗?

③在你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多少?精神消费占多少?是否患“小儿麻痹症”?

教师小结说明:(详细理论略)

首先,要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自己的事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消费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以点拨,让学生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课件展示相关图画。思考:为什么要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得出绿色消费5R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教师引出问题:议一议:你怎样看待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打包这一现象?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并引用总理的乘除观:任何一个小数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任何一个大数除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小数。

课件展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从历史、国情、个人成长等角度分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

教师小结: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它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四)布置作业

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3.根据今天所学知识重新设计一份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附:板书设计

绿色消费课程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税收;环境税

中图分类号:FSl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1-0094-05

2009年,是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关键性的一年,也是中国的循环经济“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循环经济在中国正式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税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税制”,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推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绿色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绿色税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绿色税收又被称为环境税收,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个税种和税目。具体来说,绿色税收不但包括环境税、自然资源税,还包括为实现特定环境目的而筹集资金的税收,以及政府为影响某些与环境相关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模而采用的税收手段。绿色税制亦称税制体系的绿化,是对原有税收制度的一种变迁,更凸现税制的绿色概念,强化了税制的环境资源保护功能。  绿色税收除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等税收的一般特征之外,从理论上讲,绿色税收还具有其自身的如下特征: 第一,征收范围的广泛性。绿色税收包括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个税种和税目,其征收对象不仅包括污染环境的行为和产品,还包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第二,征收目的的特殊性。建立和完善绿色税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促使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因此,对环境税的主要甄别应当是考虑它所带来的环境收益,而非税制改革本身,更非税收货币收入本身;  第三,较强的科学技术性。绿色税收直接而具体地反映着生态学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无论是绿色税种的设立,还是具体税率、税基的确定,无一不与环境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成果息息相关;

第四,历史使命的阶段性。绿色税收被引入税收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多样性减少等环境资源问题的不断恶化而出现的。绿色税制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因而,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状况的不断改善,某些绿色税种或税目的设立目的会相继实现。随着整个绿色税收体系历史使命的顺利完成,绿色税收最终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二、我国绿色税制的建设现状分析

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为契机,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利用税费等经济手段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收费为主、征税为辅的环境资源税费制度。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自然资源税费制度以及其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在我国现行的税制框架内,虽然有很多与环境资源有关、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种及措施,但缺乏总体性、前瞻性的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制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我国整个税制体系来看,尚缺乏系统的以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税种主要是: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尽管这些税种的设置和税收的征收在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与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以环境保护和节能为目的。以我国目前税制框架内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税种――资源税为例,其主要目的并非在于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它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级差调节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级差租金的征管,即级差资源税――运用资源税对资源在开采条件、资源本身优劣和地理位置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导致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不仅难以体现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利用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从而弱化了税收制度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调控功能。再以消费税为例,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的消费税是建立在增值税普遍调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特定的政策目的,再选择部分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进行征税,其调控功能主要着重于聚财功能。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消费税制度,对我国当时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又实行了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征了燃油税,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柴油以及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做了相应提高。尽管这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使消费税在促进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但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制度在对绿色消费模式的塑造方面仍显不足。  其次,从具体税种来看,由于其本身的缺陷,致使在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功能有限。再以我国的资源税为例,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方面就缺乏明显的调节作用。原因在于:一是适用对象范围过窄。根据1993年《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我国资源税制度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原油、天然气等六种矿产资源和盐。而对其它大部分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并未涉及,不利于对资源利用全面调节。二是计税依据不合理。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以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这使企业对开采而未销售或自用而积压的资源不需要付出任何税收代价,变相鼓励了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三是单位税额过低。我国目前资源税制度中,单位税额只是部分地反映了资源的级差收入,确定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依据的是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该资源的开采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降低了资源税的实际税负,难以激励纳税人对资源的合理开

采和利用。再如,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制度,还存在着没能体现节约性课征、限制性课征以及受益性课征原则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致使我国目前的消费税在抑制超前消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的调节功能也没有很好地体现。  再次,从其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来看,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仍存在不足,能耗产品进出口税收措施还比较薄弱。在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也不够鲜明,实际效果不明显。在我国现行税制框架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内容比较分散,主要散见于《企业所得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等等法律法规、规章之中,这些措施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在实践中很难发挥遏制并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合力作用。

三、国外绿色税制的借鉴

发达国家,特别是OECD成员国,环境税已经融入整个税收体系,整个税制出现了“绿色化”,并RE经产生了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对我国绿色税制的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化现行税制,即以是否符合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环保优劣程度为衡量标准,以加大税率差异度为主要手段,对现行消费税、所得税以及机动车税进行相应调整。例如,丹麦在1996年对其税制进行了“绿色税收一揽子”(Green Tax Package)的改革和调整。再如,挪威1991年在引入碳税的同时,降低了所得税。

第二,开征新的绿色税种。许多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对生产、消费和处理环节产生污染的行为及产品开征环境税。具体来说,各国开征的绿色税种主要包括:(1)污染排放税。即对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征税,包括对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行为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污染税、噪音税、碳税以及硫税等。如丹麦的“绿色税收一揽子”就包括碳税、能源税和二氧化硫税,法国、德国和荷兰的水污染税等。(2)污染产品税。即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税,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电池,塑料袋,饮料容器,化肥、农药等。如瑞典的氮氧化物排放税等。(3)能源税和资源税。即针对使用能源和资源的行为征税。如挪威1999年对其能源税制度进行了调整,对使用矿物油、汽油、煤、焦炭征收碳税,对在大陆架上开采石油征收附加碳税。

第三,协调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由于部分新税种的开征以及一些原有相关优惠措施被取消,为避免相关产业受到消极影响,很多国家对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废除或调整对环境资源保护不利的补贴或税收措施。主要是指某些农业、工业、能源以及公路运输方面的补贴,如对农药、农膜的使用补贴等。(2)协调和完善环境资源保护优惠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或加速折旧等,如美国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the Energy Policy Act,以下简称:EPACT)针对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商行和个体规定了几种所得税抵免措施。德国1994年的《机动车辆税法》对排污量较少的个人汽车实行机动车辆税减免,荷兰对电、煤气用量小的温室园艺农户采取免税;对节能的区域集中供热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免税等环保投资补偿和能源投资税额扣除等制度。  综上所述,国外绿色税制建设的过程不是单一的、非连续性的,而是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完备组合,每一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是环环相扣,各有所专,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整个绿色税制建设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才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项政策和措施的辅助和配合,都可能造成税制绿色化改革的不全面和不彻底,甚至对某个产业造成负面效果。

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制设计

2009年1月1日,我国对成品油税费实行了改革,开征了燃油税。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第9条规定: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这一系列的举措意味着我国对现行税制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借鉴国外绿色税制建设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实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制的设计如下:

1  依托“费改税”,开征独立型环境税

从环境税在整个税制体系中的地位看,环境税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即独立型环境税模式、融入型环境税模式和环境税费并存模式。独立型环境税就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专门针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税种。本应在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此类税种,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却长期缺失。目前,我国主要依赖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规制,虽然排污费和环境税的理论基础都是污染者负担原则,而且排污费也具备了环境税的鼓励削减污染和筹措环境治理资金的作用,但二者的法律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同时,目前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存在收费标准偏低、征收范围过窄以及征收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构架我国绿色税制的具体设计上,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现状及社会各团体、各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应依托“费改税”,在总结排污收费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一步到位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开征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可以避免给社会、给企业带来税费的双重负担,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在对环境税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税种。环境税的税种设计要反映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利于促进“十一TF'’规划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S02、C02)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因此,我国环境税的税种设计既要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征收“污染排放税”,也要根据使用者付费原则征收“污染产品税”。其中,面向煤炭消费者征收的“硫税”、“碳税”,面向汽油消费者征收的“能源税”,以及面向水体污染者征收的“水污染税”等应成为主体税种。

第二,税率。按照环境保护税收原理,要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就要把环境税的税率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然而税率太高,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税率环境税的开征会增加企业的负担,由此对环境税税率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对企业的冲击,开征初期可以先选择低税率,此后,随着治污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税率逐年增加,直到理想水平。例如,2010年一个排放当量征收l_2元,到2015年征收2元或更高。这样就暗含了一种长

期引导节能减排行为的信号,同时也保证了税收收入。  第三,税基。税基又被称为计税依据,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税款的标准或依据。一般来说,环境税有三种计税依据可供选择:第一种,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在产量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只要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这样既能直接刺激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治污方式,或增加防治污染的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缺点是,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准确核定,相应的监测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水污染税和硫税多采用此类税基。第二种,以排污企业的产量作为计税依据。主要理由是,污染物的排放与企业生产产品的总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优势是便于源泉征管,缺陷是企业只能通过降低其产品总量的方式减轻相关税负,难以激励企业对污染治理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碳税和固体废物污染税一般采用此类税基。第三种,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成分作为计税依据。选择这种税基的前提是,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成分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种税基可以鼓励纳税者减少对有害物质含量高的原材料的使用,寻找相应的替代品。缺点是不能激励企业进行污染治理。

第四,征管模式。我国现行的“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机关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并不适应环境税的需求。排污企业很容易为逃避税收,瞒报、少报污染物的排放量,而税务部门事后稽查又很难获得可靠凭证。因此,环境税的征管应由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由此,环境税征管人员的培训就需要联合环保部门、税务部门双方的实力和技术来共同完成。不同部门的利益目标也就需要新的协调,征收能力建设的成本要共同承担。

2 改革现行税制,对相关税种进行“绿化”

环境税不是万能药,环境税作用的有效发挥还有赖于对现行税种的“绿化”,即必须在已有税种里把环境资源因素考虑进去。这就意味着要对中国现行的税制进行改革,特别是现行资源税、消费税的改革。

首先,在资源税方面,要发挥资源税在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功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绿色资源税:(1)扩大征税对象。课税对象过窄难以有效遏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课税对象过宽,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而且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科学的资源税制度,其适用对象可包括所有不可再生的资源,以及部分再生能力已受到严重损害的可再生资源,即在目前资源税制度适用对象的基础上,扩大其征收范围,将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中,使其成为资源税的税目。(2)改进和完善计税依据。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矿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绿化后的资源税可以改为应税资源的实际开采数量或生产数量,这样可以使纳税人能够从自身利益或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开采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例如,针对水资源,可根据不同的用水环节,确定计税依据。在水资源开发环节,可以采用从量定额征收。在水资源的消费环节,可以采用从价定率征收。再如,针对森林资源,可以按照采伐木材的立方数从量计征。 (3)完善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税率采用从量定额税率为主,从价定率税率为辅的方式,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税额高于可再生资源的税额,稀缺资源的税额高于普通资源的税额。

其次,在消费税方面,调整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构建绿色消费税收体系。将过度耗费自然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对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行为征收重税。同时,对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以及获得能源效率标志的家电、汽车等产品采用有差别的低税率,以此引导人们环保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