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提高初中英语

提高初中英语

时间:2023-02-24 15:21:16

提高初中英语

第1篇

口语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导致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所以,学习外语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比如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

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对英语学习是很有好处的。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多背一些实用的英语句子,形成一定的语感,英语成绩就可以提高。

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还应该重视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参与训练的积极动机,进入角色主动练。优化教学模式,听说讲练多头并举。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增加语言实践量和信息输入量。同时,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回顾,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

第一,加强复习的计划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第二,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

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词、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在几项语法做过之后,让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最后老师再给予总结。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促进师生的情感共鸣,建立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创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从而使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呢?

一、 建立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良好的互动交流,增强了教师暗含的期待情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振奋向上的情感和意志。师生间在情感上这种良好的双向交流,会成为一种动力,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其智力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倾注真挚的关爱之情,营造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要满怀关爱之情施教,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关键。其次,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这是保持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的手段。

三、 以情促导,巧妙地处理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的错误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当众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种惩贬性质的评价作用,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师生情感,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四、 以情促行,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第2篇

怎样才能提高听力呢?必须“积跬步,以至千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听的习惯

在生活中,有空尽量多看看电视上的英语节目,既可以锻炼听力,又可以补充词汇。比如,周一到周六CCTV-10的《希望英语》,全天播放英语节目的CCTV-9,也可以通过电脑在网上看英语节目、英语电影等,从中可以学到一些句子、短语、单词,也可以学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惯用语,有时还可避免望文生义。比如:分手时,中国人常说“慢走”,英语表达这一含义时,会说“Take care!(保重!)”,而不说Walk slowly。还有,rest room 厕所,不是“休息室”;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或“甜水”;confidence man 骗子,不是“信得过的人”;green hand 新手,不是“绿手”;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色长统袜”。

2. 听英文歌

听英文歌也是锻炼英语听力的好方法。英文歌里的弱唱连唱现象很多,迁移到听力上有利于弱读连读的训练。还有些英文歌曲朗朗上口,如:“Big Big World”, “Say you, say me”, “Yesterday once more”, “500miles”, “Straw hat”等。

3.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补充词汇

现在是新旧两套教材交汇,有些常用词语在不同的教材中应适当补充,要不然,即使听清楚了词语,而不了解其意思,也会影响做题,如:film=movie, trousers=pants, pen friend=pen pal, present=gift, autumn=fall等。

4. 注意美式读音

尽管美式读音中的有些音和英式读音差别不是很大,如果不给学生指出,一旦他们初次听到,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会影响答题。如:neither[’ni:e?, ’naie?], either[’i:e?, aie?], tomato[t?’meit?u, t?’mɑt?u], afternoon[’ɑ:ft?’nu:n, ?ft?’nu:n], class[klɑ:s, kl?s], modern[’m?d?n, ’m? dn], dog[d?g, d?g]等。

5. 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磁带

教材的配套磁带对听力很有帮助。教材的磁带分为领读和听力测试,在教课文时可用磁带教读,只是磁带中的有些句子特别长,学生读完整句很难,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按暂停键断句。

在平时训练听力测试题时,可这样来完成:

(1)先给学生两分钟看题,读懂各句子的意思,用笔勾出自认为是重点的词汇;

(2)不动笔做题,集中精力听,然后抽学生说出主要内容;

(3)让学生边听边做;

(4)让学生精听,跟着磁带读,检查答案。

下面介绍一下解听力题的方法。

1. 先看题

看题的目的是降低难度,尤其是文中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等。让学生在脑海中预先有一个印象,不至于听到词语时听不懂,心里紧张。听力材料涉及教材中不常见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常出现,比如:Dan Dervish(人名), A mason(地名), Niagara Fall(专用名词),如果学生不先看,势必影响听力。

2. 边听边记

有些材料中的信息不是直接可用的,而需要经过推理换算才能得到结论。例如:

A: How old are you?

B: My brother was born in 1990, he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me.

Q: How old is A?

在听时要简要记下:in 1990,2,联系今年是2010年,经计算才能得到答案。所以,做听力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要用速写的方式。如:Two o’clock 记作2:00,December记作Dec。

3. 听关键词

文中的关键词如果没把握好,就会导致断章取义,选错答案。例如:

W: hi, Bill!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M: I’d love to. But I have to get ready for tomorrow’s math exam.

从but 后的内容知道,M不去散步,但如果只听一个I’d love to就选,正好选错。最常见的关键词有:含but, although的转折句,含because, so的因果句,含if, unless的条件句。

4. 注意句子中的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现象

第3篇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师们积极探讨的课题。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途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使用现代教育设施;创设有效情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初中生感觉学习英语很困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效率就能提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要想引起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应有创新和提高。在英语课堂上,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兴趣被激发而突破课本的约束,去涉取更广博的知识呢?讲台上,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及其高超的教学艺术给学生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正是所谓“以情传理,情理交融”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于设问法、角色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情境。学生一旦有了激情,他们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成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地高兴,他们就会带着好奇心去求知,从而激发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信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单词,来一个“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英语后,能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我都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两个值日生,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然后又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以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须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我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念念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的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教师应该以自身的修养,良好的英语素质,如语音纯正,声音洪亮清晰,态度和蔼可亲,言谈风趣幽默来调动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对学生必须要满腔热情,把问题讲清楚,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势利导地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我表现意识,产生开口表达的主动性。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要随时体现在和学生的对话中。Good. Great. Very interesting. That’s a good idea. I’m glad to hear that.等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要随时挂在嘴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新课的引入应自然、生动、新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或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图画,黑板上的简笔画, 或用多媒体引出课文中插图,或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接近,又觉新奇的问题,或创设相关情景,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创造出一定的语境,努力把学生引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如,教学hungry, thirsty, hot 等都可以用面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如在教进行时态时,我表演动作,来问学生:“What am I doing?”然后进行问答。这些表演动作简单,形象直观,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其余学生说英语,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怕讲错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能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要掌握一个“精”字。讲其当讲,略其当略。对课堂练习,要突出一个“巧”字,注重一个“活”字。练习内容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要指导学生巧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每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要想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就不需要费时费力地板书,学生也就多一些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比如,在教授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个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场景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文内容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学生就能够快速地掌握单词和句子,在学习时,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利用这些省出来的时间,教师还可帮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做到对知识信息不断的加工组合,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在搜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专家型教师。教师的任务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通过多种资源所实现的将知识、能力、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开发其自主意识。

第4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

初中英语口语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心态。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让他们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接受能力

教学是一个来往在教与学之间互动过程,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依靠于教师的传达,更要重视学生的地位,确立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1]

1.1英语语境的缺乏。

很多人在国内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却总是学不好,而到国外一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这充分说明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而我们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仅在课堂上偶尔接受一点听说训练,但难以在课外得到巩固。目前,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还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台收音机“闯天下”的局面,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纸上谈兵,缺乏英语听说氛围,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1.2学生的心理障碍。

从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看,“说”的过程更复杂,更易于受到说话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习惯认真听讲或做笔记,而不是积极回答问题,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很多学生也会选择沉默,他们认为这是谦虚的表现,而太过积极回答的学生则被认为是爱出风头。这种过于谦虚的心理使学生丧失了许多开口练习的机会。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少,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有限,开口时诚惶诚恐,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长此以往,学生害怕张口,宁愿选择沉默也不愿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出丑”。[2]

1.3初中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3.1初中英语教学轻视英语口语教学。由于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用语,不像汉语一般有一定的情感氛围,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语化培养并不重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没有把口语教学放在与读写教学的同等位置上,讲授的更多是以语法和词汇为主的单纯知识点。在升学压力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认为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再者绝大多数的家长们只盯着孩子的分数看,因口语考试往往不在应试之列,学习口语费力不讨“分”,所以很容易被家长们抛弃。

1.3.2教学方法方面。由于教师过于考虑学生的理解问题,将英语的授课语言半汉化或是完全汉化,从表面上看,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但实际上,汉化授课不能创造一个有利的语言环境,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通常,教师们所采取的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的模式。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来说,吸收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2.教师专业能力。专业教师的缺乏使得跨学科教学的情况日益严重,一个教师担当多个科目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到的英语发音、音标就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训。

二、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英语。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好一门外语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英语的学习首先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教师应当坚持用英语教学,使学生自然接受英语熏陶,再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灵活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英语语言状态。同时,加强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对话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世界,并深入角色,激发表达欲望。另外还可以通过装饰教室来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在课程表、宣传栏、黑板报、名言警句等方面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还可利用课外活动课播放经典外国电影、歌曲等,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英语语感,促进英语口语的学习。

2.重视英语口语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因此,教师就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随意砍掉或随便应付教材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要让学生明白,虽然升中考不考英语口语,但学好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口语训练不仅不浪费时间,反而有助于听、读、写各方面的提高。教师应从每个单元的单词、课文、交际用语和情景活动开始,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起来。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丰富的听力材料,创设轻松的语言环境,通过模仿录音、复述课文、情景对话、小组活动等各种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交换意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逐渐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3]

3.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进行口语训练,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口语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对于没有足够信心参与活动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在情感上要接近学生,态度要温和,要给予积极的暗示,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差生。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时,要用心、有技巧,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长处,也应表扬他们的勇气和胆量,使他们很乐意接受教师的指正,克服“恐说”心理。当学生有些许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积极性倍增,智力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教师自然就不担心他们以后参加活动的热情了。

三、结束语

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的要求,每一个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英语口语训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英语表达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成。农村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思考[J]。池州师专报2003。

第5篇

关键词: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 英语口语 能力

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口语能力极其低下的现象,他们学了两三年英语,但绝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对话都不会,更谈不上和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即使有些笔试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感到“无话可说”、“有话也不知怎么说”,口语水平仅仅局限于打招呼和简单的自我介绍等肤浅层面。这与实际交际能力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典型的“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1、大部分学生词汇极其有限,即词汇缺乏;2、大部分师生对口语教学持消极态度,导致口语训练缺少;3、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口语运用缺失;4、中考不考口语,导致口语评价缺陷。“词汇缺乏,训练缺少,运用缺失,评价缺陷”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想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能力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词汇教学,扩大词汇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它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所以说,学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基本功,没有足够的单词量,人们就无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英语水平的高低,可见,词汇在口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农村,单词却成了学习英语的拦路虎,成了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刚上初中,单词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单词逐步增多,词汇越来越复杂,他们往往记了这个单词、忘了那个单词,今天记下、明天忘了,忘了又记、记了又忘……于是,很多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所以,他们的词汇量极其有限,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单词都掌握不好,口语交际当然无从谈起。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词汇教学,想尽一切办法,清除英语学习障碍,让学生逐步扩大词汇量,切实通过单词关,为口语训练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教好音标和基本拼读规则,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记忆单词、掌握单词。其次,教师要尽量通过直观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简笔画、动作、表情等教学新单词,开展趣味游戏、单词竞赛活动巩固旧单词。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听说读写学习单词;借助字典学习生词;按照构词法、分类法、联想法、同义词、反义词类比记忆单

词;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对抗遗忘,巩固单词;长期不懈、积少成多,积累单词。

二、强化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口语能力的实质性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训练,即口语教学重在训练。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班级人数多及英语课时少等因素的限制,加上中考不考口语、口语能力高低与升学无关等原因,大部分农村师生对口语教学持消极态度。当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口语训练相当缺少,即使偶尔开展的句型操练和小组活动,那也不过是表面的、肤浅的、低效的训练。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训练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并保证训练的次数和质量,保证口语训练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句型强化训练法,例如教学句型:“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强化训练:

1、基本句型操练

基本句型操练就是对基本句型进行强化训练,操练的语速可由慢而快,对每个句子的操练都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地朗读、背诵或者说出来,操练十遍、二十遍……直至脱口而出为止。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操练一个基本句型,掌握一个基本句型,从而达到“练一句,会一句”的教学效果。如: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操练十遍以上。)

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操练十遍以上。)

2、替换操练

替换操练就是用其他相关的词替换基本句型中的某个关键词而进行的操练,以强化、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替换操练也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地说出来。如:

A: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supper)?(操练五遍以上。)

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lunch(supper).(操练五遍以上。)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I have rice and noodles(rice and egg/rice and meat/…)for breakfast.

(操练五遍以上。)

3、拓展操练

拓展操练就是对基本句型进行适当添加、修改或部分省略后进行的操练。拓展基本句型可演变为更多的、更复杂或更简单的句子,为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的更实用的语言素材。拓展操练也要求大声地快速地反复说出来。如:

A: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操练五遍以上。)

B:I usually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my breakfast.(操练五遍以上。)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I have bread and milk.(操练五遍以上。)

……

基本句型操练和替换操练可以在课堂上集体操练,拓展操练可以在课堂上集体操练,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操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口语,为运用口语夯实基础。

三、加强口语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口语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农村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运用口语交际更加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环境,营造一个交际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活动。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课外活动,尽可能创设更多的真实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即在“运用”中学习口语。

建立“校园英语角”或“班级英语角”,定期开展活动,是农村初中学生锻炼口语能力的有效措施。英语角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知识在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英语融入日常生活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能提供一个纯英语语言环境,更是锻炼英语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固定活动场所,设计活动主题(话题),拟定活动时间,最好每周一次;每次活动都要有老师到场,维持秩序,指导学生;活动形式可以是复述、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自由会话等,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把学过、训练过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如运用操练过的句型:“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B:I hav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进行交际时,提问可能是:“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What do you have for your supper?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dinner?”回答可能是:“I have rice and vegetables for lunch.I usually have rice,egg and meat for my supper.I have rice,beef and fish.”……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类似的交际,不是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会话就能达到目的,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和多个(十个以上)学生进行多次会话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学生用英语打电话、借东西、询问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等,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感受英语,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英语角的魅力在于它像一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英语角是农村初中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理想营地。

在“运用”中学习口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句型,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拓展掌握多个句子,从而达到“用一句,会十句”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口语评价,以“考”促学

口语能力的高低直接标志着英语素质及交际能力的高低,然而,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中,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考口语,所以,口语教学没有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口语的重要性,但在升学压力影响下,也难以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活动,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口语活动得不到有效落实,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口语能力极为低下。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考试,它就像指挥棒一样,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只有通过考试改革,完善考评体系,改变英语只考笔试听力、不考口语的中考评价体系,才能对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宏观调控,才能彻底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口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语感;交际能力;英语语感训练

    “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张建房,1999)是一种综合语言直觉能力,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许多方面的敏感的直觉能力。语感的过程就是“语感主体通过感知言语作品的形式,进而理解其内容的过程,即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话语和字面了解别人的表达意图的过程。美国着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根本基础。”研究表明:语感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对语篇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听和说的活动常常是在感觉的层面上“不假思索”或“脱口而出”;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写成之后也是凭语感来修改和完善的。有研究者提出“语感技能”的概念,认为语感必须经过语言的指导,语感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语感。(张建房,1999)。

    语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可以说,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支点。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强和活泼好动等特点,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效果较为理想。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英语学习同样如此。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和背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晨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意味和美感来。朗读和背诵的材料以教材为主,适当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英语故事、新闻报道、诗歌、谚语等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以提高朗诵兴趣,促进语感形成。

    二、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应重视以下两点:

    1. 立足教材,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一遍一遍地感知,逐层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悟性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思维的语感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或学生在一起通过教材所涉及到的阅读策略知识和技巧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比较,深化与巩固语感技能为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和转化奠定基础。

    2. 超越教材,扩大学生阅读面。超越教材是指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通过增加阅读量,增加学生感知语言的机会。人脑就像一个用来容纳知识的容器,输入的语言信息越多,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巩固,输出的语言就会越来越顺利,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着,让学生接触真实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实际交流奠定基础。

    三、优化英语听说环境,强化语感

第7篇

关键词:语感;交际能力;英语语感训练

“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张建房,1999)是一种综合语言直觉能力,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许多方面的敏感的直觉能力。语感的过程就是“语感主体通过感知言语作品的形式,进而理解其内容的过程,即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话语和字面了解别人的表达意图的过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根本基础。”研究表明:语感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对语篇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听和说的活动常常是在感觉的层面上“不假思索”或“脱口而出”;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写成之后也是凭语感来修改和完善的。有研究者提出“语感技能”的概念,认为语感必须经过语言的指导,语感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语感。(张建房,1999)。

语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可以说,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支点。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强和活泼好动等特点,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效果较为理想。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英语学习同样如此。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和背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晨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意味和美感来。朗读和背诵的材料以教材为主,适当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英语故事、新闻报道、诗歌、谚语等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以提高朗诵兴趣,促进语感形成。

二、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应重视以下两点:

1. 立足教材,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一遍一遍地感知,逐层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悟性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思维的语感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或学生在一起通过教材所涉及到的阅读策略知识和技巧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比较,深化与巩固语感技能为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和转化奠定基础。

2. 超越教材,扩大学生阅读面。超越教材是指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通过增加阅读量,增加学生感知语言的机会。人脑就像一个用来容纳知识的容器,输入的语言信息越多,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巩固,输出的语言就会越来越顺利,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让学生接触真实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实际交流奠定基础。

三、优化英语听说环境,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初中生一般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优化英语学习环境,尤其是听说环境。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并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听懂、会交流。其次,课堂上设计和组织各种听说活动,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边活动,实现师生和生生的多边互动。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问题( 就课内外材料 )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口头交流的机会,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形成讲英语的良好氛围,提高口语能力。再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听英语为母语者朗读的磁带,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组织英语之声校园广播,创办英语墙报等等,都是优化英语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通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需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的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的写,如抄写、默写和听写;另一个是创造性的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英语语感的成熟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笔者在指导写作中,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从基本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着手,强化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的训练,力求表达地道、通顺、流畅、平易、得体,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指导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层次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过渡词语和逻辑关联用语使短文保持连贯流畅,读起来有纯正语言味道、有美感。教师还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和多次修改习作,教会学生凭借语感修改习作,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语感是言语理解的辅助手段,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向导,是言语主体发挥语言潜能的重要载体。总之,语感在英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熟练性,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反应能力,从而增加有限时间内语言信息处理量,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论语感

张建房

济宁师专学报

1999.4

2 语感与英语语感训练

第8篇

    关键词:语感;交际能力;英语语感训练

    “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张建房,1999)是一种综合语言直觉能力,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许多方面的敏感的直觉能力。语感的过程就是“语感主体通过感知言语作品的形式,进而理解其内容的过程,即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话语和字面了解别人的表达意图的过程。美国着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根本基础。”研究表明:语感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对语篇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听和说的活动常常是在感觉的层面上“不假思索”或“脱口而出”;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写成之后也是凭语感来修改和完善的。有研究者提出“语感技能”的概念,认为语感必须经过语言的指导,语感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语感。(张建房,1999)。

    语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可以说,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支点。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强和活泼好动等特点,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效果较为理想。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英语学习同样如此。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和背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晨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意味和美感来。朗读和背诵的材料以教材为主,适当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英语故事、新闻报道、诗歌、谚语等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以提高朗诵兴趣,促进语感形成。

    二、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应重视以下两点:

    1. 立足教材,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一遍一遍地感知,逐层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悟性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思维的语感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或学生在一起通过教材所涉及到的阅读策略知识和技巧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比较,深化与巩固语感技能为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和转化奠定基础。

    2. 超越教材,扩大学生阅读面。超越教材是指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通过增加阅读量,增加学生感知语言的机会。人脑就像一个用来容纳知识的容器,输入的语言信息越多,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巩固,输出的语言就会越来越顺利,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着,让学生接触真实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实际交流奠定基础。

    三、优化英语听说环境,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初中生一般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优化英语学习环境,尤其是听说环境。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并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能听懂、会交流。其次,课堂上设计和组织各种听说活动,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边活动,实现师生和生生的多边互动。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问题( 就课内外材料 )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口头交流的机会,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形成讲英语的良好氛围,提高口语能力。再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听英语为母语者朗读的磁带,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组织英语之声校园广播,创办英语墙报等等,都是优化英语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综合能力 提高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中的常用语言。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所学的英语是死知识,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但是在这个更注重知识实用的时代,学生的英语学习必须有所改变。初中英语应当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以及教学改革目标出发,努力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本文从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目前的初中英语对于听力教学这一模块还是不够重视,学生自身对听力学习也是存在着排斥或者无所谓的心理。这种状况显然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正视听力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听力学习,主动学习听力。首先,教学应当有效把握课文中听力学习的环节,给予学生积极的听力训练。教师可以播放录音片段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内容及判断完成听力题目。例如,有对话内容为Tim:Excuse me,Sonia.Is this your ___? Sonia:Yes,thank you.And that is my___.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遍听力内容和选项,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做题。在做完题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做错,然后下次吸取教训,从而提高听力技巧和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将英语小笑话,然后让学生翻译一下笑话内容。教师不同于英语磁带,可以更加灵活的调节语速和读音,让学生更容易听清和理解。小笑话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可谓一举两得。最后,教师应当尽量用英语进行授课。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多说“Please turn to the next page.”“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Good job!”等易于理解的话,创设良好的听力环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力。

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英语的学习最终还是为了与他人交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进行一个小访谈,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教师可以每节课挑选一个学生,问学生如下问题:Can you introduce your name and age?what is your hobby?Do you like English class?教师通过与学生一问一答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学生模仿口音和学习。其次,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锻炼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例如,在教材的pairwork环节中,有学生互相对话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直接相互合作,还原文中的对话。这可以让英语教许氛围更加积极,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也会有所收获。

三、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英语写作是学生应当认真学习的一部分。英语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同时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写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一个相关主题,让学生锻炼写作。例如,当教师在教“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讲主体确定为“introuduce your family”,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进行英语写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主题能够有效降低写作难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例如,直接进行英语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汉语写日记,然后再逐句翻译成英语,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活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阅读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缺乏更深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重视英语阅读,能使学生通过优秀英语篇章的阅读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同时英语阅读理解是常见的考试题目,英语阅读能够锻炼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内容。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阅读。既可以防止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 is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article?”“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What is you feeling?” 这既可以防止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英语考试时间有限,阅读题占据的分值也不小。教师为了让学生节省时间,高效做题,应当向学生灌输“Read the questiongs,then do questions”的阅读理念,让学生先读题,再做题。这既可以防止时间的浪费,又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寻找答案。这不仅是有效做题方法,也是高效的英语阅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英语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还应当可以灵活的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这就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英语教学,完善英语教学,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97-01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英语教学高效课堂之路的探索中有几点体会,与大家讨论。

1 正视英语教学现状,满足新课标要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下降,于是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给学生补课或加大作业量。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渐失去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丧失英语学习信心。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而作业量太大,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的课堂上充实快乐的学习,并减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所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它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增强教学趣味,提高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刺激是对所教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对学习者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趣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首先,笔者坚持课前同学之间的free talk,让学生们就所学的内容自编对话,相互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浓厚了的英语学习氛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课堂中运用教学游戏,“游戏”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记住所学内容,同时寓教于乐。教师要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动力。如教人体部位时(eye,ear,nose,mouth,hand等),touch自己的身体部位,如:touch your nose、use your left hand 、touch your right ear等,然后分成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要求一个人发指令,其它三人根据指令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最后每组派出一个学生进行比

赛……在游戏中让学生产生了无意识记,学生们反映说,这样学习起来轻松、有趣、记得快又牢;再次,笔者采取各种方法把学过的知识编趁成顺口溜,让他们感兴趣 并且记起来也方便,如使役动词let、have、make等词的用法,I let him__(speek)English.笔者把它们编成:一听、二看、三感觉,let、 have加make,被动句莫忘记,动词加to要牢记;再如be动词is、am、are跟主语搭配,笔者把它编成:我用am你用 are,is跟他、她、它、复数全用are。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全班学生不时哄堂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些方法扭转了以往呆板、机械、苦恼的学习局面,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 采用高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好地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笔者将呈现学生喜爱的实物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就很容易把它们记住。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力。

3.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激趣法

虽然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但是游戏依旧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语境中完成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过渡。如话题“Travel Tips and Advice”的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视频后采取录像模拟再现真实生活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实行英文对话。同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真实再现以及表演激趣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归纳课题以及升华文本主旨,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3.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它的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4把音乐带进课堂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尽量多教英语歌曲,把音乐和英语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和明快节奏进行英语单词和对话的教学、巩固。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们受到了音乐的熏陶,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情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5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简笔画激趣法教学以及情境激趣法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简笔画教学。这样通过问题层层递进,逐步引入生词,可以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令人印象深刻。还可以利用节日,创设节日氛围,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皮连生 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75-0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面对老师非常害羞,不愿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口语活动中有很高的积极性,却不知怎么表达或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很多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口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有困难,表现得非常被动和无奈。实践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困难的原因

1、自身因素。由于少不经学,故许多学生总认为自己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型很少,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在想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他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语法上,生怕语法错了便不成为英语而闹笑话,因此没有勇气没有胆量开口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总是“三缄其口,沉默是金”。这种自卑心理作祟下的“害羞”状态长期作用于学生,导致英语口语能力的日渐萎缩,非万不得已不用英语说话是边远孩子的通病。时机和时间的延误,是学生口语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出声,何以成语呢?

2、语言环境差这一因素的影响。首先,录取人才用考试制度这一做法是英语教学的沉重枷锁,桎梏使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迫于多年考试卷子题型内容的压力,英语成了外国佬历史语言研究课,老师们总是在不停地围绕着考试,今天着重语法,明天着重语法,后天还是在研究语法题。语法技能是够了有了,甚至超过了英语祖宗之地的孩子,可这样一来,英语口语训练也就没时间没了意思。除课堂上学生们见识着混杂的“中国式英语”,其他时间,英语气氛几乎为零。偶尔活泼的孩子摹上几声,迎来的往往是嘲笑和嗤鼻。口语能力在这样的季节里生长,能不低吗?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学意图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差距越小,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机会就越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着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课堂教学提倡多元化组合。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安排处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我们的教学意图。有些老师可能担心自己的教学意图被学生掌握了,会导致课堂难以驾驭。其实不然。学生理解了老师的教学意图,反而会更容易投入,更能配合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也就更能把课堂效率最大化。以ProjectEnglish为例来加以说明。这套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包含三个Topic,每个Topic又都有四个Section,在Sec-tlonA和SectionB的la中,不是Look,listen and say就是Lis-ten,read and say,这几乎成了定格。这一部分几乎囊括了一节课的语言要点。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知道了这一部分知识是为下面的Work alone及Pair/Group work甚至Project准备的,老师会为下面的学习任务先完成这一部分的语言输入,使他们获得相关的语言知识,更好的达到语言技能训练的效果。了解了这一目的,教学就好办多了。老师只要把课前的准备一展开,自然会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当课堂上一些性格内向而又基础较好的学生表现不够积极时,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我们的意图,从而使他们克服羞涩心理,缓解焦虑感,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口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设置情境,营造氛围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开口习惯人手。开口习惯的养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说的愿望和说的环境。英语学习更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到英美等国去能在很短的时间说一口地道的英语的原因。情境设置好比体育比赛中的热身活动,让运动员找到运动的感觉。英语课堂的情境设置极易让人身临其中,充分地利用教学图片、教学课件以及调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等各种教学资源,渲染一个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冲动和愿望,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购物情境,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一个mall或super-market的氛围,通过对商品的描述、价格的问答,了解了购物的一些简单对话后,可以分角色进行Pair/Groupwork,加上现在的学生的商品意识比如讨价还价、识别商品、对商品的欣赏角度等等以及他们在小学时已学的知识,完全能够人情入置,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恰当的鼓励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优化策略;质量提高;能力培养

词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教师也对此投入了很大的教学精力,但是即便是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词汇过于机械化,缺乏发散性思维,并且很多学生单一词汇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词汇学习的压力,也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词汇学习很努力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的结果,这也就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一、当前初中阶段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几个对学习效果影响较为严重的问题。(1)学生的发音不够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词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音标的学习过程中基础没有打牢固,对于英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区别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有很多学生用汉语来标注英语的发音,这更加影响了学生词汇基础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词汇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不够科学,很多学生都是单纯以单词的构成和意义为记忆标准。这样的记忆方式固然没错,但是却缺乏灵活性,也相对模式化,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单个的单词认识很到位,但是把单词放到整个语句或者是整个段落中,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就不甚了解了,还有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记忆效率而将单词分解记忆,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记忆的速率,但是却大大地降低了单词记忆的效率,也提高了单词拼写的错误率。

二、词汇教学优化策略简析

1.情境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的很多英语词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而对于这些词汇的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些单词的实际意义和使用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程度,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促进学生英语词汇量的提高,学生能够在单一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词汇的使用语境以及使用方式,这样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中就会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如,设计诱导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eyelids”时,我指着自己的眼睑问学生:“What about this? Look-I can open and close the m. They are...eye...?”学生能很容易地回答出:“眼睑。”我顺势板书出“eyelids”。这样诱导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词的学习上,又能让学生对新词的学习产生兴趣。

2.有效结合听力训练,规范学生的词汇学习

词汇的学习最终是要让学生去学会使用这些词汇,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些词汇的拼写和意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佐以听力训练,规范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这些词汇的发音,从而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以听力训练为辅助的词汇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词汇使用能力和交际使用能力,进而逐步将学生的语感培养起来。

3.规律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有效词汇量

英语的词汇在构成上有着很强的规律,而这种规律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词汇能力。除此以外,英语的词汇在前缀和后缀的变化上能够生成不同意义的词汇,例如名词性后缀、否定前缀、副词后缀等等,这些都是从一个单词演变而来,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英语词汇这一独有的特性,在单一词汇的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横向发散能力,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让学生在单一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英语词汇。

总之,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对词汇部分的教学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词汇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的过程,将整个词汇教学的质量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词汇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词汇量。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交际使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