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指导工作意见

指导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02 14:12:21

指导工作意见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次区人大换届选举。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把群众民主参与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意义重大。全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事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事关地方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次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加强我区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大力实施“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战略,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建设美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都要由党委统一领导,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善于运用法律实现党在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换届选举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调动选民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参加选举。三是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市实施选举法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工作,确保换届选举严格依法进行。

二、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方配合的原则,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办。根据区选举委员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经区选举委员会的批准,设立湾街道选举指导办公室,谭正萱任主任,冉副主任,为成员。选举指导办公室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选举办公室主任由任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选举工作办公室下设秘书宣传组、组织联络组、资格审查接待组和后勤保障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人大工委的领导下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统筹负责选区划分、分配应选代表名额、选民登记、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组织投票、确定并公布选举结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为选民依法参选提供服务,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

三、选举工作的时间、方法、步骤

区区、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于年10月25日开始至年12月28日前完成,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选举日为年12月28日(星期三)此次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年9月至年10月底)

1.成立地区选举工作指导办公室及其工作机构。

2.讨论地区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地区选举工作指导办公室工作会。

3.传达市、区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地区选举工作动员及培训会。布置地区选举工作。

4.分配给我地区的代表名额为18名。代表名额分配见附件1代表名额分配。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265名。

5.便于选民监督代表,选区的划分。选区按照便于选民参加选举。便于代表联系选民的原则进行划分,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个选区选13名代表划分(选区划分见附件1

6.成立工作办公室。各选区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办公室人员及联络员名单于11月5日前报选举指导办公室审批。各选区要确定一名专职联络员。各选区建立选举工作领导小组。

7.摸清底数。做好清理核对各选区选民名单工作。出所务必于11月10日前完成户口核对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8.搞好宣传动员。各社会单位、各社区要把宣传选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通过宣传,使广大选民受到一次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认识,踊跃参加选举。

二)第二阶段:选民登记阶段:年11月5日至12月8日)

并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登记员。街道选举指导办公室按照区下发的关于选民资格审查和选民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每个选区都要确定选民登记员。使其明确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和政策界限,熟悉选民登记的范围、原则、方法等具体业务。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选民登记。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以户口所在地和工作单位为主,凡年12月28日(含28日)前年满18周岁的具备选民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进行选民登记,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按照一次登记,长期有效的办法,可在上次选举的选民登记册的基础上进行清理、核实并采取“六增六减”方法进行登记。选民登记必须做到不错、不漏、不重。

达到三不”即不漏、不重、不错。核对选民名单。各选区对选民登记进行检查核对。核对中要严把“五关”即国籍关、政策关、出入关。通过核对。

写出选民榜,公民选民名单。年12月8日经反复核对名单后。按选区或选民小组公布选民名单,同时公布选举日、投票时间和地点。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2

一、主要目标

1、2011年,完成专利申请5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00件;专利授权4250件。

2、2012年,完成专利申请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0件;专利授权5050件。

3、2013年,完成专利申请7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00件;专利授权6000件。

4、2014年,完成专利申请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00件;专利授权7150件。

5、2015年,完成专利申请95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00件;专利授权8500件。

二、工作措施

1、强化项目引领。切实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认定标准的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对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将取得相应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复核、验收要件。自2011年起,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3件;落户“530”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1件;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3件;列入区重点培育的20家新兴产业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5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2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2件。对达标企业将优先推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复核。

2、发挥中介作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引导和扶持现有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成长壮大,培育和引进我区知识产权工作急需的中介机构,提高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中介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服务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对当年区内专利数量前3位的中介服务机构,授予年度知识产权优秀服务机构称号,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完善扶持政策。区每年度对全区专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各镇、开发区、街道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费用用于专利工作的扶持奖励,突出对授权专利为重点的专利资助。对辖区内当年申请(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每件不低于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资助每件不低于1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资助每件不低于800元。驻区科研院所申请(授权)专利按属地原则执行。

4、鼓励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专利成果转化实施,重点支持专利成果资本化运作,利用无形资产评估入股、专利质押贷款、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

5、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相关部门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专利工作职责,举全区之力推进专利工作。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及各镇、开发区、街道经发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服务作用,定期走访服务企事业单位、驻区科研院所,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6、加强工作考核。加大专利工作考核力度,将年初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专利工作目标任务,以及板块扶持奖励政策的制定、兑现作为发展目标考核的必要指标。区科技局要加强对专利工作实施的指导和监督。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3

年度我县民兵整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于调整民兵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搞好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和《市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实施办法》为依据,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本着“编建为使用、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原则,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夯实基础”的思路,积极拓展民兵部队职能作用,科学优化基干民兵队伍结构,努力做到编组科学合理,队伍种类、数量、布局、结构基本满足遂行任务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民兵整组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民兵整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人武部部长、政委同志担任,成员由县人武部副部长兼军事科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局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县民政局副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县人武部后勤科科长、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人武部军事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民兵整组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民兵整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任务

(一)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各单位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广泛宣传教育,深入调查摸底,并结合编组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本单位整组工作。各单位将整组工作计划、编组时间和集中点验日程安排于3月25日前报县人武部军事科。

第二阶段:调整编组阶段。各单位按照基干民兵编组实施方案,合理调整各类分队人员,组织政治审查,搞好出入转队,落实分队编制,逐人造册登记,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按比例确定参训对象,并抓好基层武装部和基干民兵连部正规化建设。各单位将基干民兵整组分队人员花名册、登记卡、统一按照word电子文档格式报县人武部军事科。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对各单位基干民兵连排和分队逐一进行集中点验,县人武部成立联合检查验收组,采取领导分片包干的形式,对各单位民兵整组工作进行重点检查验收,并做好4月中旬迎接省军区和军分区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单位整组工作总结和民兵组织实力统计表于4月10日前报县人武部军事科。

第四阶段:总结工作。认真总结本单位民兵整组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表彰奖励先进。

(二)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和军分区通知精神,今年我县基干民兵数量为745人,各单位要按照《基干民兵编组任务表》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1.狠抓队伍建设。各乡镇、有关单位要根据调整后的基干民兵数量,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一是要突出抓好民兵应急分队建设,配齐配强民兵干部和应急装备。二是要突出抓好勤务保障分队建设,结合本单位民兵可能担负的任务和军事需求,严格按照下达的编组任务数改建保障分队。三是要突出抓好抢险救灾等分队建设,确保各分队及时有效应对险情。

2.加强正规化建设。各乡镇要根据中发〔〕9号、中办发〔〕24号、陕办发〔〕5号文件和省委议军会议精神,结合民兵整组工作,认真落实乡镇武装部机构和人员待遇,狠抓专武干部教育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资料图表管理。要按照“办公场所固定、基本设施配套、活动功能完善、资料图表齐全、阵地作用明显”的要求,扎实抓好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整组后,全县三分之二的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要达到“七有”标准,即有固定的办公室、有青年民兵之家、有营连部标志、有营连队旗、有基本办公设施、有各类资料和干部职责。9月份,做好省军区对我县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达标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

3.注重工作结合。各单位在整组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整组重点,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理清工作思路,讲求质量效益,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力求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民兵整组与担负任务有机结合。根据民兵可能担负的应急作战任务,结合本县社情、民情和灾情,突出抓好应急维稳、森林灭火、保交护路和医疗救护分队编组,确保民兵分队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上发挥作用。二是要把民兵整组与加强训练有机结合。坚持建训一致的思想,依据年度军事训练任务,合理调整民兵编组,突出编组重点,达到参训分队人员落实、装备齐全的要求,为军事训练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把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要立足现实任务需要,着眼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不断调整优化基干民兵结构和布局,既要建好平时执行应急任务的民兵分队,又要建好未来担负防卫作战任务的民兵分队,达到“应急应战一体、市场战场双赢”的目标。四是要把民兵整组与各类登记统计工作有机结合。以民兵整组为契机,扎实抓好年龄在18—35岁之间军地专业技术对口人员和退伍军人预备役的登记和核对工作,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征兵难”问题,按照“一季征兵、四季准备”的要求,充分利用征兵整组的时机,扎实抓好高学历青年兵役登记,二季度,重点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预征及符合征集条件适龄青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早确定预征对象,加强跟踪管理和教育,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四、几点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民兵整组工作作为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力保障民兵整组工作所需经费和物资器材,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民兵整组工作全过程,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民兵整组工作顺利进行。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4

为维护国家税法的严肃性,加强我镇财源建设,强化税源监控和零星税源征管,营造公平、公正的依法纳税环境,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就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强化征管、堵塞漏洞、增加收入为目的,以社会化综合治税为手段,积极适应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税务主管、社会协助、应收尽收、公平税负”的综合治税新机制,在抓好主体税源征管的同时,抓大不放小,针对地方税收征税对象多元化、零散税源易漏难管、征收成本高的现状,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充分提高村(居)积极性,加强对零散税收的税源监控,协助税务部门强化征管工作,促进全镇工商税收持续增长。

二、组织领导

镇成立协税护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陈嵘嵘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陈斌同志、国税第四分局吴新华同志、地税第七分局陈永华同志、财政所黄晓峰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

三、工作内容

1、税源信息采集

各村(居)按照镇协税护税领导小组的要求,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本村(居)范围内的税源信息,具体包括:村(居)辖区内新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信息;村辖区内路渠、护坡、桥梁及零星建设工程项目;个人及村属集体房屋出售、出租及装饰装修项目;自有经营用房信息;无证经营、流动经营业户信息;集贸市场零售行为;农村土地用于第二、三产业信息;本村(居)招引并正式运营的新办项目等等。信息内容必须反映真实情况。

2、税源信息整合及移交

镇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居)上报的税源信息进行汇总、核实。同时,按月将汇总税源信息及征收预测数移交国税第四分局和地税第七分局。

3、依法征收

国税第四分局和地税第七分局除根据已掌握的税源信息进行征收外,还须按照镇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办公室移交的税源信息依法进行征收,做到应收尽收。如征收力量不足,镇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协调安排。

四、考核奖惩

1、通过税源信息采集新增的税收,当年镇财政分成部分的30%奖励给提供信息的村(居)。考核以上一年工商税收为基数,自2013年起,基数按环比5%确定。

2、漏报税源信息或不真实提供税源信息,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村(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通过强化税收征管,我镇工商税收在上年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剔除引税部分后测算),将给予国税第四分局和地税第七分局有关人员一定奖励,奖励办法另定。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5

(一)充分认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各地区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推动消防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建立完善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层层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消防安全工作网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对公安消防机构报请责令停产停业或协调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及时依法做出决定或协调解决。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三)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工作会议制度

各旗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对当地消防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并接受上一级防火安全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各旗县区人民政府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会议。旗县区防火安全委员会每半年、乡镇防火安全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消防安全工作,并抓好落实。

二、强化行业系统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各行业,要明确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负全责。各单位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一至两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到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接受培训,持证上岗。要制定单位年度消防安全工作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全员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科室、车间、班组、岗位。建立单位消防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要建立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消防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员工消防安全行为,消除火灾隐患。应保证经费投入,加强专兼职和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积极改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三、加大消防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严格查处火灾隐患和火灾事故

坚持依法治火的原则。建立消防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每年组织两次消防工作督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实施现场办公,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实行挂牌公告制度。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应切实履行好《消防法》赋予的消防监督检查、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职责,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充实消防监督检查力量,扩大社会消防安全控制面。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消防法规、防火灭火常识,要形成制度、落实责任,长期开展下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行政部门要将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普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内容。各新闻单位负有对消防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责任。基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消防宣传教育。公安消防部门应利用开放防灾救灾教育基地和消防站进行社会消防宣传,并建立消防工作新闻制度。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后,要及时公开火灾的基本情况、损失、原因、教训和处理结果。

五、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牧区消防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应把消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旗县区、乡镇应切实加强对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的总体工作计划,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旗县区、乡镇、嘎查村三级农村牧区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在今年9月份前,各确定一个社区和农村牧区试点单位,并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

旗县区政府每年应对落实市政府印发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不断推动城镇社区和农村牧区消防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城镇消防规划建设

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要纳入小城镇总体规划之中,旗县区人民政府要责成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公安部、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颁布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帐、快补旧帐、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成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任务,夯实城镇消防安全基础。中心镇应当在年9月底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工作。

年10月份,各地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新编消防规划和新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地方消防队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城建、供水等部门应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做好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扑救火灾的用水。到年底前,我市中心城区及旗县区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消火栓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

七、加快消防队站建设

根据我市现役消防部队人员编制少、灭火救援严重不足的实际,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应解决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过大的问题,根据城镇发展需要逐步增设消防站。要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公安现役部队为主体,以专职消防队为补充,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并存的灭火救援力量。生产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或远离公安消防队的企业以及其他大型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建专职消防队。

八、加快消防装备和消防通信指挥建设

各旗县区政府应抓住自治区消防总队为我市匹配资金100万元购置大吨位消防车这个有利机遇,划拨消防专项经费,加快消防车辆和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到年底前,消防部队车辆和个人防护装备必须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公安机关应把消防通信建设纳入公安“金盾工程”,年底前建立全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提高防灭火救援、社会抢险指挥水平。

九、建立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和严格开支范围的原则,建立消防经费保障机制。

十、建立社会联动灭火救援机制

各地区应建立由政府牵头,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由公安、武警、森警、交通、水电、化工、人防、医疗救护、市政、气象、地震、防化部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的抢险救援队伍,建立灭火救援社会组织指挥体系。要针对高层、地下建筑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可能发生的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火灾,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城市处置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能力。

十一、严格实行消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公安、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工商、商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加强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保障消防安全。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逐步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建设法治西宁,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依法治市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发挥市委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市各族人民、党政机关、各派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全面贯彻实施。

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努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服务发展原则。围绕西宁市“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落实依法治市各项任务,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西宁,使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西宁市情出发,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做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结合实际、分类指导。

三、总体目标

基本实现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法治化。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一)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和行为符合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党的领导方式得到有效改进,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三)形成较为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同步配套,与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西宁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四)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和机制健全规范。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效果得到社会公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基本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司法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法律尊严得到切实维护。

(六)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社会形成共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社会诚信意识广为增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自主创业、公平竞争、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提供法治保障。

(八)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构建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在基层管理服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宗教活动场所、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上取得新成效。

(九)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法治建设,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规规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

(十)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住房、饮水、交通、通信、电力、生态环境等方面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稳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委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实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度建设,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各派的合作共事,完善同各派的政治协商。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推进派、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自治权得到充分行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群众自由,各类宗教活动依法进行,寺院社会化管理体制完善,寺院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5、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6、完善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居民在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增强社区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7、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组织,发挥基层工会在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重视用制度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8、依法培育和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管理工作体制,逐步健全各类组织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素质,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发挥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9、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1、健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科学确定立法计划。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全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法规、规章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强化地方立法的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防止和克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2、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把党委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立法听证、立法论证和法规实施效果的评估制度。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立法,应公布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重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专家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三)建设法治政府

1、认真贯彻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立法治政府。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建章立制,做好依法行政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4、改革和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架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5、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把行政效能作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和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评估和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行政效能建设制度。

6、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六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各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健全复议组织,完善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西宁”创建活动;建立社会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社会整体防范能力和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7、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依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提高民生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的比例,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8、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建设。以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目标,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域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大力推进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城市绿地、主题公园和休闲场地建设,继续实施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城市出口道路绿化美化,营造城区“三河六岸”绿色滨河景观带。实施“清水入城”工程,强化湟水干流及支流污染源管理及治理,加快实施零排放,持续改善小峡口断面水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生态湿地等项目,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把西宁建设成为高原山水花园城市。

(四)坚持公正司法

1、强化司法审查功能。全面发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职能作用。健全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保证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加大案件执行工作力度,杜绝刑讯逼供和超期羁押行为。

2、稳步推进司法改革。依法实施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管理的改革,保障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强化检察职能,加强法律监督。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确保审判、检察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

3、健全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办案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司法赔偿制、重点岗位权力分解制、案件复查制、司法违法举报通报制。发挥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的作用,推进审判公开和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完善司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社会评价体系,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公开录用司法人员制度。逐步建立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模式和适合司法职业特点的任职制度。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

(五)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权力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充分发挥人大、检察、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权力依法正确行使。

2、加强党内监督。严格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加强党内巡视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党内罢免和撤换机制。

(六)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1、健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法律服务工作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拓展,尤其要发挥法律服务在城市拆迁、新农村建设、国有企业改革、非公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监管,形成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管理模式。规范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

3、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增强法律援助保障能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七)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1、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2、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反腐倡廉等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

3、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寺院工作。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五、保障措施

1、市委对依法治市工作实行全面领导。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负责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7

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本硬件。今年市上决定,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母体。良好的生态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当前正值造林绿化的大好季节,全市上下要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造林声势,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加快城市转型、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一)正视差距。

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近年来。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要求,突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城乡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城区大环境绿化中,积累了工程造林、滴灌等成功经验,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市自然条件严酷,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林草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缺林少绿的生态面貌未能彻底改变,生态环境现状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的力度不够,全体适龄公民参与植树绿化的意识不强,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还不高,造林规模偏小,绿化步伐不快;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加快城市转型,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造林绿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推进生态转型,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二)明确目标。

绿化美化工作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绿色是一个城市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支撑。要扎实推进城区大环境绿化,以城区北部、高速公路绿化带延伸为重点,实行划片包干,抓紧做好供水管网等基础配套,为秋季造林创造条件。强化园林绿化,实施文化广场和西山公园等绿化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提高金大沟绿化水平,构建城市景观带,培育城市“绿肺”构筑绿色“氧吧”开展“园林化单位、住宅小区”创建活动,推进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绿化,总结推广拆小房、建绿地工作经验,落实单位责任,加大绿化力度,增加绿地总量。继续做好道路绿化,重点实施新建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强化城市防护林带建设,形成城市绿化骨架。力争今年绿化面积13.2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0.38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9平方米,逐步形成协调发展、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绿地系统。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抓好补植补造、整改复耕等突出问题,确保历年造林质量全面达标;强化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力争将新增符合部级公益林建设标准的面积纳入补偿范围,编制天然林保护后续管护规划;突出防沙治沙,落实封山封沙育林措施,加快实施三北四期工程,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的路子,做到科学防治、综合防治和依法防治;加强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抓紧编制全市湿地保护规划,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特色经济林果、生物质能源、林产品加工、森林生态旅游、花卉种苗、优良乡土树种培育等五大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枸杞、红枣、仁用杏、文冠果等特色优势产业。

三)创新机制。

机制很重要。为什么过去许多“年年造林不见林”地方,搞好造林绿化。现在能够一次造林成功,关键是机制发挥了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市城市绿化的瓶颈是水的问题,核心是资金问题,财政投入资金有限,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群策群力,共同投入,形成稳定的投资渠道和长效管理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证明,承包制是靠实责任、加大投入的有效举措。城区大环境绿化,要彻底改变以往全靠财政投入的老做法,采取机关单位承包的办法进行,按人数分解落实到各机关单位,由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上水主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余资金由各单位自筹。要实行造林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绿化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对不按进度要求实施和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及时整改,直至合格达标,真正做到种一棵、活一棵,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学生组织及其它社会团体,要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妇女、民兵,积极营造“纪念林”三八林”青年林”和“民兵林”驻银人民和武警部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今年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为绿化“第二故乡”做出贡献。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底前完成50%主体改革任务,让农民依法享有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营林造林的积极性。

四)加强领导。

只有广泛动员全社会齐抓共建,才能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县区政府要把绿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绿化美化资金使用监管,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化美化配套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抓点示范,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指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细化责任,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算账对比,宣传比较效益,激发群众多植树、植好树、管好树的积极性;深入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社会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深入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使适龄公民认识到植树是应尽的法定义务;深入宣传造林绿化的巨大成就、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造林绿化是一项季节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及时报道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人人植绿、爱绿、护绿、播绿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各县区、各部门、驻银企事业单位要把绿化美化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二、突出抓好五件大事。

抓好各项工作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非常关键。要统筹兼顾,第一季度即将结束。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抓紧抓好城区大环境绿化、春耕生产、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园区建设五项工作。城区大环境绿化,刚才作为一个大的方面专门讲了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另外四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春耕生产这件大事。去冬今春以来。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旱情较为严重。针对严重旱情,各县区、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抓紧开展顶凌覆膜,调整种植结构,储备调运生产资料,抗旱春耕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目前旱灾还在持续蔓延,截止3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在0.44.4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6.5成;土壤干土层厚度普遍在1015厘米之间,部分区域达20厘米,全市受旱面积236万亩,有近80万亩耕地难以下种;有8.31万户、35万人不同程度缺水、缺粮、缺燃料,120万头(只)牲畜缺草缺料,抗旱春耕生产任务非常艰巨。农事催人,农时逼人。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形势的严峻性,全力抗大旱、促春耕,为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全面调查摸底缺水村组、农户,制订具体方案,优先解决学校、卫生院等重点部位和“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重点群体的吃水困难。抓紧抓好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生产,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地扩大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面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高度重视种子、种苗、种畜引进推广,从农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良种引进推广上寻求突破,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强冬小麦等作物田间管理,组织群众拉水点浇点种,并做好补种改种的准备,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进技术进村入户,严格技术规范;加快农膜、农机具的供应和下发,确保不误农时;全面落实地膜补贴政策,逐户逐地块落实面积,办好各类示范点,辐射带动旱作农业发展,确保全面完成115万亩推广任务。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加强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提供劳务市场信息,扩大劳务输转总量,做到以副补农,力争农民收入不因灾害而造成大的影响。

二)切实抓好项目开工和建设这件大事。1-2月份。同比增长27.85%总体看,项目建设进展良好,达到预期进度,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增长30%以上的年度目标,还有很大的压力。第二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各责任部门要集中精力,拓宽思路,争资金、上项目,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争取项目抓运作。尤其要重点跟踪落实银光公司30万吨TDI40万吨MDI10万吨PC等重大化工项目,全力引进星火湘电风电机组总装项目,支持双赢公司就地消化公司硫酸,抓好刘化集团化工项目土地平整工作。要加强分析调度,坚持项目会商机制,根据进展情况研究对策措施,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全力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要强化前期工作,对未开工的项目,逐一分析原因,向上积极衔接,及早落实项目用地和建设资金,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力争项目开工率高于去年同期。要做好兰洽会参会准备,围绕宾客邀请、展示展销、经贸洽谈等重点,拟定工作方案,广泛接触客商,敲定有市场前景、符合客商投资意向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做到各责任单位都有项目签约。

三)切实抓好棚户区改造这件大事。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棚户区改造攻坚年”也是棚户区改造的起步年。这项工作整体进展情况较好。争取省上国家支持成效显著,宣传动员有声有色,实现了良好开局。目前,区113队、兴平南路,区西村联合大院,景泰县黄河路,县西滩等片区棚户区改造相继开工。昨天公司机运队片区开工建设,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亲临为项目开工剪彩,这是对全市人民的巨大鼓舞,也标志着棚户区改造全面展开。下一阶段,要按照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宣传要强化,社会各界对棚户区改造十分关注,期望值高,但国家补贴毕竟有限,大量的资金需要地方政府和主体企业自筹,必须注重舆论引导,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进度要加快,坚持拆迁建设两不误、两促进,尽快完成拆迁征地,确保4月上旬全面开工;已开工片区,要细排目标,紧扣节点,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保证进度和质量。措施要得力,从积极性高、住房条件差的区域做起,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以高效服务推动工作。

四)切实抓好园区建设这件大事。园区是项目引进和企业入驻的平台。坚持分类指导,着力优化环境,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强协调配合,整合相关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开发力度,用市场化方式盘活土地资产,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到三通一平”要强化对已入驻企业的管理服务,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滚动发展。继续完善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高效灵活的开发管理机制,积极与东部园区对接,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各园区在项目引进建设上都有新的亮点。

要力求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征地拆迁要取得新突破。征地拆迁是当前影响项目建设的难题之一。拆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抓好五件大事的同时。要依法合规按政策办事,不折不扣地落实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做到和谐拆迁、文明拆迁。要坚决依法打击在园区、棚户区规划范围内乱垦荒、乱栽树、乱建房等问题。二是招商引资要取得新突破。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拓宽招商渠道,健全招商机制,把循环经济发展、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等机遇转化为招商优势,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把引进项目的重点放在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园区特色上来,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好亚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城市发展项目,启动西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引大入银城市生活水源、县城污水处理和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实施城区大坝滩综合治理工程,完善城市承载功能;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推进重点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吸纳和聚集功能。四是资金筹措取得新突破。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衔接联系,千方百计继续争取城市转型财力性转移支付、省上园区建设补助资金,做到其他市州没有的有,其他市州有的多,确保常规项目资金多于往年,力争非常规项目资金获取最大份额。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克服一切困难、全力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臧克家先生有两句诗“老牛自知夕阳短。面对困难和挑战,要靠前工作,主动作为。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革除保守落后、不思进取的陈腐观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蓄势而发,谋势而动,争创一流业绩,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做好妥善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气馁,不松劲,不懈怠,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抓到底不放手,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有干事创业的责任追求,认清肩上的责任,克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瞄准更高的目标,确立更高的参照,自我加压,负重奋进。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8

一、贯边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概况:

埭溪镇贯边村位于104国道以西6公里处。全村总户数为281户,总人口为961人,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共5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山林资源丰富,共有林地面积7106亩,其中新炭林5099亩,茶园103亩,林木基地699亩,小杂竹290亩,毛竹240亩,笋山500亩,早元竹360亩。拥有耕地面积770亩,其中水田706亩,旱地64亩。虽然民风淳朴,山清水秀,但经济薄弱,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林业生产,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低于湖州市、吴兴区和埭溪镇的人均收入。村级集体年可支配资金仅4.07万元。

近几年来,随着山区特色经济的初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但村庄小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与山清水秀的大环境极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根据吴兴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在埭溪镇党委和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贯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紧紧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在年6月至8月期间,积极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薄弱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新路子。其中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通过村庄整治,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享受到了优美、自然的人居环境。其余两个自然村——南边村和秧田头村属即将开工的省重点工程老虎潭水库的坝区和库区,已经开始征迁工作,因此不属于此次村庄整治工作范围。

二、贯边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广泛组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原有各主次道路都是泥沙路,村庄整治工作中道路硬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根据这一情况,村两委会召开了党员、队长、村民代表会议,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精神、要求和政策,讲透村庄整治工作的好处,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对村庄整治工作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大家一致认为村庄整治十分必要,是一项民心工程,一定要做好。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村两委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实地察看,多方面听取了农户的意见和要求。然后,经过多次商讨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

由于村级财政比较薄弱,走多渠道筹措资金之路才是因地制宜的可行方法。因此,贯边村采取“集体补助一点,农户出资一点”的办法。对于道路硬化工程,村集体提供沙子、石子,其余购买水泥的费用由农户协商分摊,并义务投工。各村范围内的卫生整治工作按区域划分,分工负责,组织清理,并派专人负责监督,以保证整治工作质量。

(三)干群一致精心施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为节约资金,化较少的钱办较大的事,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在本次村庄整治过程中,干部带头,户户参与,人人动手,精心施工,仅投资13多万元,整治工作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1、泥沙路变水泥路,道路实现硬化。除聘请一位有资质的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付出少量的报酬外,其他工作由干部和村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经过近两个月紧张而又艰苦的施工,投入劳力350多工,投入资金10万余元,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的泥沙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硬化道路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入户率达90%以上,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在道路硬化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未见的干群一致、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风气又重新体现,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如小仲坞村尤良银主动出资2000余元,自愿多承担费用,以实际行动支持村庄整治工作。

2、安装路灯,要道实现亮化。与道路硬化工程不同,安装路灯的要道亮化工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规范施工。村集体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3100余元,在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安装路灯10盏,主干道和公共场所主要道路实现了亮化,为村民夜间通行和活动提供了方便。

3、建厕所、垃圾箱,卫生实现洁化。在上两年给、排水系统已经改造完毕的基础上,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贯边村改造了厕所,消灭了露天粪坑,又新建造厕所1座,由于精打细算,仅投资6000元,实现了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改造农户厕所的目标。同时,投资了1000余元,新建造垃圾箱5只,并清除了杂草、垃圾,卫生实现了洁化。贯边村还制订了《保洁制度》,建立了保洁监督员、保洁员队伍,使村庄的长期保洁工作在制度和人员上有了保障。

4、种植树木,扩大绿化面积。得益于山区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贯边村中心村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原来就超过25%的达标覆盖率。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贯边村又从高标准、严要求出发,投资21000余元,在道路两边种植了香樟树200余棵,灌木200余棵,在村口建了花坛,进一步扩大了绿化面积。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9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理念为引领,以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本定位,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高端设施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绩,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生产事故三大目标全面实现。

1、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两年增长率降低到零以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4万亩次以上,农田农药用量增长率下降5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100%。

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为重点,在陈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一批以休闲观光为主导的农业企业,从而推进城郊都市型农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全部耕地面积的80%以上;健全县镇两级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4、农村能源实现清洁利用。推广清洁燃烧炉具0.6万台,逐步实现农村能源清洁化利用。

5、农业风险实现有效防控。健全监管网络,推进“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加大农产品质量市场监测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

6、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4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5.6万吨;蔬菜占地面积稳定在1.96万亩以上,播面稳定在3.6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2万亩,蔬菜总产15.8万吨。

7、农业生产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健全基层农技推广、质量监管、综合执法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统防统治、统测统配、农业作业、废弃物处理等成产经营。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保持在100%,小麦、玉米等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保持在27.56万千瓦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

㈠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关于农业方面的规划部署,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与北京涉农企业、高等院校对接,引进京津先进管理理念、技术人才,吸引京津涉农企业投资落户我县。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农田生态修复保护。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吸引京津都市人群到我县旅游。

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度低残留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水肥药利用率。通过精准预报,引导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精准用药、科学用药,开展规模化、规范化防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深入实施农业部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带动全县科学回收利用地膜。引导农民积极购置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秸秆青贮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青贮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围绕服务都市人群需求,按照“两河一带”的总体规划布局,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民俗传统和乡土特色为基础,深入挖掘产业资源和文化内涵,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评定工作,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充分利用我县地域和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休闲农业路线、特色主题,创建无缝对接的休闲农业联盟,实现信息、路线共享,吸引京津都市人群到我县旅游。

3、引导涉农企业搞好对接。以向京津市场提供优质、品牌、安全农产品为目标,引导合作社(企业)与京津市场开展对接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京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开设直销点,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锁店,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支持特色优势蔬菜产区组织展销会、农洽会、特色蔬菜节等相关活动,推介地方优势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我县蔬菜在京津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㈡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把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总抓手,加快陈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着重建设以休闲观光为主导的农业企业,从而推进我县城郊都市型农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4、搞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改造与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田园休闲观光农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和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多模式建设。以创建符合条件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重点,严格执行创建标准,要达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部分配套不全的温室,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使园区内蔬菜逐渐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逐渐增强抗灾能力,实现示范园区跨越式发展。

㈢全面深化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扎实开展。

5、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依法规范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强化督导检查力度,及时进行督导调度,掌握金寨年情况,确保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的质量。

6、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县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业务,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全面落实《市农业局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引发<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廊农经管【2016】2号)精神,切实做好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

7、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范运营、保护权益”的原则,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引导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㈣持续开展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全产业链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大中型沼气工程,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新的贡献。

8、农村能源实现清洁开发利用。按照“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太阳能则太阳能”的原则,深入推进高效清洁燃烧炉具替代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煤改电、煤改气、煤改太阳能等燃煤替代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

9、统筹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探索大中型沼气、沼气循环生态农业试点和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建设,加大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农牧互动、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生态产业模式。

㈤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以建设节水农业为目标,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和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为抓手,推广农艺节水和蓄水保墒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

10、突出农艺节水。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地块,种植小麦节水品种,配套实施农机深松、精细整地、镇压保墒和浇水键水等节水保墒集成技术,减少一次以上灌水,实现小麦节水稳产。加快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免耕、少耕和农作物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覆盖,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实现小麦节水稳产增效。

11、推广水肥一体化。选择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和组织能力强的行政村,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不同方式的水肥一体化配套节水技术。以蔬菜、玉米等为重点,推广以地膜覆盖为重点的旱作综合农业技术,大力推广0.01mm以上的标准地膜和降解膜。因地制宜推广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等不同覆盖方式,达到增温、抗旱、保墒、增产目的。

㈥全力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面落实《省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瞄准高端市场和都市人群多元化需求,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12、调整粮食产业布局。优化区域布局,紧紧围绕“北部精品区、中部核心区、南部潜力区”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结合全县土地分布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步发展饲用玉米生产,扩大全株青储玉米种植面积。

13、提高蔬菜产业水平。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建一批高端蔬菜生产设施基地,改造一批老旧蔬菜生产设施,打造高端蔬菜生产设施基地。以当前种植特色为基础,根据茬口安排与轮作需要,以发展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为重点,建立万亩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的基地。推广大棚蔬菜、‘“四季棚室”等蔬菜生产模式,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生产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科技生产水平。实施品牌建设,推进产品分等定级包装上市,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㈦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

积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和农机化生产需求结构的新变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一批大中型、复合式、智能化、多功能、节能环保农机具和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

14、扩展农机应用领域。全面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在加快推进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引导农机作业向设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节水环节延伸,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15、推广农机新技术。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农机深松和夏玉米深松施肥免耕精量播种等农机新技术。

16、保障农机作业安全。以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为重点,以“平安农机”创建为载体,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有序。

㈧全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坚持抓好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健全监管体系和监测体系,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突出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7、明确责任分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即:推进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转变,全面落实属地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者的责任;推进以产业监管为主向行政区域监管为主的转变,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示范县整县域监管工作的落实;推进以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为主向质量品牌发展为主的转变,用质量品牌促进标准化覆盖率提升;推进以“菜篮子”产品监管为主向全产业、全过程监管的转变,切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和职责范围内收、储、运环节的监管,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18、构建监管网络。加大部门协调力度,整合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综合执法和质量检测等力量,加大与食药监、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与京津区域合作机制,健全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行村级设立协管员,健全规模蔬菜种植基地等设立监管员的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19、推进标准生产。严格做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形象。强化证后监管,完善退出机制,切实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立足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名特优新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商品化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㈨加强行政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

20、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农业普法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落实依法行政讲座和集体学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及安全生产投入品监管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创新办案机制,开展市县联合执法、县(市、区)间交叉执法,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健全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开展农业执法规范化创建活动,推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

21、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农时,开展种子、农药专项检查;对违法售假和不按规定使用农药等投入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农业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行为。

22、落实农业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新能源、农药等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完善突发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不发生生产事故。

㈩多元开展农民素质培训

抓好农民培训,创新技术推广模式,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

23、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陪到制度,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10

一、建设轻工业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目前,我市工业是以钢铁、焦化、发电、原煤、永泥等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能源消耗十分惊人,每万元GDP能耗高达5.176吨标煤,是的2倍,比全省的4倍还多。同时高能源消耗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现状,也反映出我市工业结构极不平衡,严重影响我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轻工业园,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轻工业是我市改变高载能、高排放工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市城市化发展迅速,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轻工园的建设将促进一批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建设,必然会引导大量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业,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快吸纳民间投资的新要求。一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型重工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部分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关、停、并、转寻找出路,有近30亿元的闲散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渠道。轻工业园的设立必将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吸纳闲散资金提供发展平台。二是尽快搭建高质量、大容量、特色化的招商平台,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引大型项目落户,加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建布局科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新型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快速发展”的原则,按照“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构筑轻工、机械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扩大农民工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进步。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地方财政贡献超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

四、区位确定和产业布局规划

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原则,通过这一区域的快速发育,有效地接纳重点产业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新的资金流、物资流以及人流信息流的聚集区域。结合各行业的生产特点,规划建设东区、北区两个产业集群地。两块区域占地4778亩,实际可用地4046亩。

一是轻工业园东区。在城市环北路以北、小曲沟以南、高速路以西(退高速路120米)、鸭坡村以东,规划一区总面积1235亩,实际用地1100亩。此区域规划重点建设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信息服务、工程咨询、职工培训中心等生产业以及纺织工业、农产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产业。

二是轻工业园北区。位于小渠沟以北,寺庄沟以南,新108国道以西,沟北村以东,规划区总面积3543亩,实际用地2946亩。主要布局仓储、城市物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节水设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并承接东部转移的服装、玩具、电子元件等产业。

五、入区项目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政策要求;

2、符合园区发展规划要求;

3、严格执行N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要符合城市内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标准的无污染工业。单位产品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技术装备要高。项目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5、适当控制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根据我市实际可分为两档:根据轻工业园东区主要摆布生产业,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20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00万元;北区主要摆布轻工加工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00万元。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轻工业园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市委常委、副书记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市长

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主任

市工信局局长

市经发局局长

市国土局局长

市住建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招商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煤炭局局长

市电力局局长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市广电局局长

市监察局局长

市国税局局长

市地税局局长

新城街道办事处主任

西庄镇镇长

市工商联书记

市工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为了加快园区建设,成立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二)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工信局牵头,按照轻工业园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尽快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发展规划,使轻工业园的建设有序进行。

(三)创新工作,加快建设。实行土地统征统管。为改变以往项目等土地的现状,做到让土地等项目,通过土地统征统管来加快项目建设,由园区管理开发机构对园区土地进行统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快速发展。一是设立轻工业园建设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列支轻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规划编制、信息收集、项目储备以及支持重点技术研发等工作。二是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财税部门按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区内新办企业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市推进轻工业园建设优惠政策的意见》见附件1)

(五)严格入区项目管理。一是所有入区项目必须符合入区条件,坚决杜绝节能与排放指标不达标项目入驻:二是尽快制定入区项目的审核程序、用地以及投产后的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市轻工业园入区项目管理办法》见附件2)

(六)实行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一是重点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于适合较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产品,建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协作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是积极引导我市中省、民营骨干企业以大项目为切入点,以资金投入为纽带,联合中小企业组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七)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由招商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积极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建设一批大项目。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1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创新行政监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在局系统推行行政指导工作,促进建设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工作原则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执法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采用具体的指导、示范、建议、劝告、警示、鼓励、指示等非强制性方式,征得行政相对人的配合和同意,引导其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从而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的。

行政指导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实施行政指导,正确处理好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式,所实施的指导行为不应违背法律精神、原则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二)合理原则。行政指导内容应当适当、合理,实施行政指导要根据不同管理对象和管理行为,紧密围绕监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环节等问题,选择相应的指导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自愿原则。实施行政指导应当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自主选择,通过说理,使行政相对人自觉认同和自愿接受,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不得因相对人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而对其加重处罚。

三、指导方式

行政指导采取非强制性手段和方法进行。一般可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提出建议、劝告、警示;向特定行政相对人提供辅导、协助;向社会或一定范围的行政相对人不具有强制力的政策指南或者提供咨询意见等指导方式。

主要工作形式为:

(一)行政辅导。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行政审批项目等重点辅导,引导企业顺应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发展竞争力。

(二)执法提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对群众举报投诉情况和日常执法数据的分析,在某一苗头性违法行为出现之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管理相对人宣传、解释法律法规,提前告知行政机关各项监管要求,提示、引导、督促其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履行义务,加强自律,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三)行政警示。是指对管理相对人违法情节轻微、无主观故意的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机关警示其立即纠正,并告知其正确的规范和要求,而不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四)整改告诫。在行政处罚调查处理过程中,同时责令被处罚对象停止和改正违法行为,并告知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改正违法的措施,防止违法后果进一步扩大,引导其自觉守法。

(五)行政建议。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管理和服务职能,在日常监管中为企业和个人出主意、提建议,引导其合法经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自身行为。

(六)案件回访。是指行政机关对重大行政处罚或在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案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回访,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巩固执法效果。

四、实施步骤

1.试点启动阶段,在局系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的试点项目,细化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

2.全面实施阶段,在内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行政指导工作程序,逐步扩大行政指导工作实施范围,落实层级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使行政指导工作成为建设局行政执法的有益补充。

3.总结提高阶段,对行政指导工作实施以来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问题进行落实整改。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行政指导工作是一项日常性、业务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各科室、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具体责任人。

指导工作意见范文12

为深入推进市容市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建设,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意识,转变市容市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提升市容市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市《法治*建设纲要》和《*市建设法治政府行动计划》,结合吴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指导试点工作的实践,决定在全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指导,构建行政指导工作制度。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推行市容市政管理行政指导,要以党的*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法亲和力,改善执法环境,全面推进和谐城管建设。

2.工作目标:实现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单一刚性向刚柔相济转变、由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行政管理转变,探索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市容市政管理关系,积极推动“执法型城管”向“服务型城管”转变,实现管理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管理与维权、管理与执法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市容市政管理行政指导,是指市容市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则及立法精神和政策规定,立足市容市政管理职能,针对不同情况,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提示、劝阻、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谋求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引导其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有效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应立足于“城管部门所能、社会民众所愿、法律法规所许”,把握好“立足职能、全面导入、因事制宜、和谐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合法性原则。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职责与职能范围内实施行政指导,所实施的指导行为不应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精神和原则以及国家相关政策。

2.合理性原则。实施行政指导采取的方案、方式应与行政指导的目的具有必要的、合理的联系,行政指导行为应基于正当、合理的考虑,内容应当适度,合乎情理,并且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3.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所实施的行政指导应当公正、规范,同一事项的行政指导不因相对人的身份、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指导。实施的行政指导事项、形式等内容应当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公开,以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

4.以人为本原则。实施的行政指导应当充分尊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自主选择,通过说理,使行政管理相对人认同和自愿接受,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不得因相对人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而对其采取不利措施。

5.效率原则。实施行政指导应当结合市容市政管理实际和特点,适时灵活地将行政指导与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传统方式统一于工作之中,用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以促进职能到位和提高执法效能。

三、主要内容

市容市政管理行政指导应贯穿于市容市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指导人员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根据不同管理对象和管理行为,具体实施以下行政指导:

(一)审批服务行政引导。是指行政机关根据部门职能,在日常监管中主动为企业或个人服务,事前帮助、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其合法经营、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审批事项约见服务。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向市容市政管理窗口咨询有关审批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在确定申请事项基本符合条件后,主动与申请人约定时间到现场勘察,当场向申请人提出修改意见,并将需要办理的手续及材料以书面形式通知服务对象,尽量使申请人到窗口时一次审批完成。

2.审批事项提示。市容市政管理窗口对本窗口申办事项涉及的后续手续及程序,以书面提示单形式,向服务对象就下一环节的审批进行提示,提供有关审批依据及流程,引导申请人做好事项审批,避免申请人利益受到损失。

3.摊点疏导管理。对道路实行分类管理,开辟疏导点,实行定点、定时统一管理;加强与工商、公安、卫生、街道等部门联动,建立流动摊贩入市疏导机制,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规范经营。

(二)整治事项行政提示。是指市容市政管理机关在开展重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整治事项公告,并主动与相关部门、单位、商家、个人积极进行沟通、说服的行为。适用于道路景观提升、街巷综合整治、户外广告整治、市政设施维修、市区道路大修等综合整治项目。

(三)执法事项行政提示。是指城管执法机关在执法事项发生前,按照“宣传、服务、教育、管理、处罚”五步工作法要求,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开展法规宣传、实施贴心服务、进行说服教育、提示执法事项的制度。

1.法律法规宣传提示。城管执法人员应当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积极向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引导当事人学法守法,规范行为。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应当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工作,畅通沟通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营造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执法工作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2.违章高发时段教育提示。对某一违法行为或群众举报投诉高发时段到来前,城管执法人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宣传、解释法律法规规章,提示、引导、督促其按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履行义务。

3.审批事项事后提示。审批事项手续完成后,其事后管理由市容市政管理窗口以提示单形式,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对审批事项应尽的城市管理法律义务,尽可能减少违法行为发生,达到有效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的效果。

(四)轻微问题行政警示。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及时纠正时,城管执法人员告诫其纠正违法行为,并告知其应明确知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而不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制度。

1.口头告诫。是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够即时改正的事项,执法人员应对其进行口头告诫并做相应记录(记录应包括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违法事实、改正情况,并由行政管理相对人签字确认)。

2.书面告诫。是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轻微但不能即时改正的事项,执法人员应当制作告诫书,督促其限期改正。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改正违法行为后,应在告诫书上签字,承诺今后不再实施同一违法行为。

(五)突出问题行政约见。是一种以约见形式,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教育,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制度。适用于行政管理相对人出现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违法行为,已被城管执法机关多次处以行政处罚,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案件存在疑义而难以处理的。由城管执法机关书面约见行政管理相对人或其上级主管单位,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避免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六)管理责任行政建议。是指属于同一类型的行业普遍存在某类违法行为时,或因管理单位管理责任缺失造成某类违法行为时,由城管执法机关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等情况抄告相关行业协会或管理单位,必要时由市容市政管理部门以建议函形式对违法行为人的主管单位提出管理建议和意见的制度。

(七)重大案件行政回访。是指市容市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对重大案件或多发案件进行事后回访的制度。

1.重大案件回访。对符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条件的案件和行政机关认为进行事后回访对规范、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再次发生违法行为有积极作用的案件,由城管执法管理部门负责回访。

2.多发事件回访。在市容市政管理部门职权管辖范围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事件、案件和在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案件及群众反复投诉的事件,在处理完毕后,由综合协调或效能督察部门负责定期回访,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回潮。

(八)典型问题行政披露。是指市容市政管理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披露、公示严重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秩序、造成严重后果、产生恶劣影响或行政管理相对人反复违反法律法规且拒绝整改或拒绝接受行政机关处罚的违法行为,通过提高社会监督力度促进当事人纠正违法行为的制度。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和服务城市建设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主动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的有效途径。要抛弃管理就是单纯处罚、许可、收费的传统观念,树立管理也要引导、执法先要服务的现代观念。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建设法治政府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充分认识行政指导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涵,积极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要力争在短时间内,通过狠抓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实现市容市政管理与城管行政执法模式由粗放、低效管理向精细、高效管理的转变,由突击、运动式管理向经常性、持续性管理的转变,由事后被动管理向事前主动管理的转变;实现市容市政管理水平与执法水平跨越式发展;实现执法绩效与社会效益双赢局面,进一步促进市容市政管理和执法机关自身建设,改善执法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关系,不断优化执法管理环境,提升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形象。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行政指导工作作为系统性、全局性的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成立推行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

*

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推行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由政策法规处负责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规则制度,审定行政指导项目,评估行政指导成果,监督行政指导行为;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大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各市(县)、区局要相应成立推行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在本辖区推进行政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要以本意见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