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18 21:57:15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

一、用图识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学”,那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国》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国的NBA比赛,课前布置学生任务,要求课中展示,让学生根据NBA的30支球队的分布,做一个球队的分布图,并且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称的由来。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该市是美国的航天城,是美国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的汽车城,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通过在地图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有利于加强教材的直观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又如笔者在绪言“与同学谈地理”一课中,启发学生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是拉丁美洲牙买加的博尔特,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选手,在国际中长跑中,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积极思考,得到结论:“高原上的选手,因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优势。”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我国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运动员的做法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学习,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引图识图,获取新知

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交通、城市等内容,利用地图学习,要比读课文更直观、形象,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学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识。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疆域》中的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时,就以课本插图为核心,让学生结合文字读图,让学生找出纬线读出,我国位于52°N~4°N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导致我国热量充足,跨纬度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还通过经线读出,我国位于70°E~135°E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然后让学生熟悉图中注记,读出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位置,加以比较,说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原因。

三、图文转换,巩固知识

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配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可以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文字用于解释地图,地图又为文字作注释。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直接表达地理事物,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笔者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让学生按照方位“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边疆省区”,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找到和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然后为学生提供一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渝,内蒙台海福吉安”,进一步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区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地图,图文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扎实,效果更明显。

四、创绘地图,增强记忆

笔者在讲八年级《中国地形》时,首先对学生进行画图指导,明确山脉、河流等在地图上用什么图例来表示的。明确指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形隆起的脊梁,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地图基础知识后,能够画出简单的地图。然后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画出主要山脉的分布,由学习小组共同评价,然后在画好的山脉之间填上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这样学生就明了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通过学生绘制略图,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的记忆力更强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学生用地图“学”。而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能够在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而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图填图训练,逐步养成“手中无图,心中有图”。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作者:杨卫琴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2

地理是文理相结合的课程,既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许多精彩的人文社会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一是可以全面系统地从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诸方面向学生展示我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是可以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揭示我国目前的真实发展状况和发展形势,不断地渗透国情教育。三是可以从我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就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优越性,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的传授,以及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实际动手能力薄弱,通过地理学科中的绘图、制作简易教具、实验等,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地理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测风向、温度,野外锻炼、考察,可以培养学生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并使身体健康素质也得到提高。

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对于地理课程、地理教师重视不够,使一些地理教师形成了严重的失落心态,甚至连正常的地理教学也被其他语数外等学科抢占,更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了。

(二)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死板单一

地理教学内容过于依赖地理课本,学生大都从课本寻找现成答案,地理信息贫乏,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影响了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地理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一些教师师生观念守旧,不愿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气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二)顺应教育发展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及地理教师应走出“应试教育”弊端造成的误区,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结束那种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去,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加大教学硬件投入,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而地图、各种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充分利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尽力加大地理教学硬件投入,努力创造条件,使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3

1.1.课时、教学方法上存在大量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文化课教学整体课时要少、内容精、质量高,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改变教师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中职地理教学课时虽然减少了,但是教学内容无太多的变化,甚至有些中职学校所选用的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相一致,成为中职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大量的弊端,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来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2.其次,教师在对地理学科教学认识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学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不能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教学来说,由于地理属于文化课,不属于专业课,所以大量教师在教学中掉以轻心,不能将地理学科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中职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长期滞后,影响了中职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2.中职地理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

2.1.第一,加强师生融合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学生的学,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师生之间只有不断融合,才能为高效率教学做好准备。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是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师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地理课有效教学的开展。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精神振奋。再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学生有什么想法、事情还可以与教师及时沟通,来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局面。

2.2.其次,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我们知道,中职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发挥出专业课程的有谁,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职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地理教学,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所学内容涉及到运输方式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分布,这些内容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所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铁道运输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如中职音乐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我们知道在中职音乐专业教学会涉及到民族音乐教学,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如在讲到区域地理内容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相应的介绍我国各个区域的民族音乐发展,即不同区域的人民创造出来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2.3.采用多样方法

中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职生比较懒,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如果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启学生思维,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很多,如对比启发式、直观启发式、设疑启发式等。教学“自转公转”时,可以用列表形式比较自转与公转在方向、周期、线速度等方面的特征,先给学生讲解自转的一些特征,然后启发学生阅读完成公转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加强方法的直观性。

2.4.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由于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其实错误本身就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而不应视而不见,所以评价应客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有效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在原来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评价,融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等;其次加大情感比例。评价注重课内外的学习,建立考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等评价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3.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4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5

1.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1.2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2.2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2.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者:闫文兰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6

教学过程

(一)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具体方法有 :

1.以趣话诱预学,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针应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 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预习的自觉性。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98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 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 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时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 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流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 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 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 白,大大提高了预学的积极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学;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 预学。阅读提纲要紧扣重点,纲目明确,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如教洋流这一内容时,出了下面 几个预习题:①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哪些?②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③画出太平洋洋流的分布示意图。④洋流 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可用口述,挂小黑板,也可将问题写在胶片上用投影机放出来等方法进 行。

3.针对地形预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读图、做图练习,形 式有:

(1)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同学阅读各类地图,如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看图前要先提出问题,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

(2)画示意图。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地图的基础上,要求以示意图的形式,把有关内容在图上加以反映, 如在水循环图中,可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在图上加以反映。

(3)填地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板图。要求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图,其他同学可在下面跟着填,也可以挂 大幅的填图挂图,让大家一起跟着填。这样,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依附在地图上,形成空间概念,不仅牢固 地掌握知识,并能引起一系列的联想,获得更多的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 都应该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同时又要善于使学生把课文中各地理事物相互联系性的知识在图上加以落实。通 过做图训练,一方面同学们的知识技能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接受了反馈信息。

(二)议。对“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讨论,具体可分为:

(1)自议。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自己设疑、解疑。通过查资料,翻图册,寻找知识 答案,扩展解题思路。

(2)同桌互议。同桌两同学之间,根据每位同学自己碰到的问题,互相设疑、互相解疑或经过讨论得出 共同答案。

(3)小组讨论解疑。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多少,确定小组人数的多少, 如前后2课桌4位同学面对面作为一组,也可以临近4张课桌的8位同学作为一组。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博 采众长。轮流组织。

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 维活跃。讨论中,学生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边巡视边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差生可以特别照顾。如遇困难,教师应启发并正确引导,让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寓能力培养于无形之中。

(三)讲。同学们根据“读”、“议”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给予归纳和补 充。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期待教师给予讲解,教师应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 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解疑讲疑的方法较多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性。授人一鱼,顿餐之食;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对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就题论题地提 示一下,或讲讲答案了事。要通过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 要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对待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示范教育;而 且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对学生“诱”、“启”、“导”,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 惑。

(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困难较多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地理事 物的内在联系上。只有抓住“二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 解和掌握课文。

(3)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谚语进行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之有趣, 思之有理。

(四)练。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应用, 常用方法是:

(1)一课一练。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要当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当堂课内完成填图 册中的几个题目,或画一幅示意图,也可以用讲议形式当堂完成。采用当堂抽查和课后面批、详批等不同方法 进行检查,从中获得反馈信息。

(2)小结练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每完成一个章节,指导学生用图表或书面语言列出该单元的知识逻 辑系列和知识纵横结构,使之系统化,便于复习和掌握。

(3)拟题练习。课堂指导学生自拟练习题、测验题和单元复习题,每人一份,相互解答,相互评卷。学 生通过出题、评题,一方面有助于搞清各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 自学自练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体会

通过几年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读、议、讲、练四段一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简易可行,机动灵活,便于推广。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校都适宜使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3.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互帮互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便于穿插其他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讲解法等。

5.有利 于发展智力,开阔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6.有利于调动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等多种感觉器官。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学科的专业性强,它以整个地球为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世界气候和自然带以及分洲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运用图表、地图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涉及的时间悠久,地域广阔,加上内容复杂,且以描述为主,理解难度大,背记知识多。令人感觉烦杂,枯燥乏味。面对这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十几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认清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决定教学的效果。从两者关系看,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师的“教”,归根结蒂为了学生的“学”;“教”的好坏要通过“学”的好坏来衡量。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原意学、容易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除自我主观努力外,必须取得学生的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自己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备好每一堂课。对于备课教案的作用,很多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也许是习惯使然,对备课教案的依赖性很大。不备好一节课,不写好详细的教案,就好象心里没有底一样,我是不敢进课堂的。并做到每一节课后有小结。五个班级,每讲完一个班,都对教案进行补充完善,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力求精益求精;我觉得只有充分地备好课,作好有关方面准备和设计,才会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忙而不乱。

其次,注重讲好绪论课,打响头一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论课讲解什么叫地理学。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等问题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是一门课的总纲;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自觉性和兴趣的关键课;是给学生第一印象,为日后课程铺道路的奠基课。因此,我牢牢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与人类生存悠息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之源泉,沧海桑田的变迁,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地震开始,引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通过对比中国地形图和展示中国名胜挂图,提出了:为什么形成了地形的如此格局?为什么中国气候东南湿润、西南高寒、西北干旱?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祖国的名山奇峰为什么如此奇丽多姿、栩栩如生?等问题,揭示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神奇感和求知欲;又跟大家交底:地理作为中学七科统考学科之一,经过短短两年的学习,就要参加全市的地理结业会考,考试成绩将按50%的比例计入中考升学成绩,并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着重阐明教与学的关系,希望同学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学好地地理这一学科而共同努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结合“地理就在身边”教研活动,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与本节知识点有关的联系学生实际的资料。比如:讲气候,就联系长岛的气候特点;讲季风,就联系本地的冬夏风向;讲地层,就联系海边悬崖的层叠现象;讲地震,就联系长岛地震频繁的原因;等等。使课本知识结合于实际,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法学法两手抓,重视学法指导。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没有好的教法,就谈不上培养科学的学法,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有只研究教法不一定就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法,对学法的指导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个教师来说,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形成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才是自己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强调学法指导,才是抓住了根本。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教”去指导学生的“学”:

(一)凸显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因果联系,交给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比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节,是世界地理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上的“老大难”。因为要在四课时的时间内学会辨别八种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特征和成因以及分布,每种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尤其是涉及到气压带和风带的部分,当初我自己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上课听老师一种一种地讲,也很感枯燥无味;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就尝试从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记成因、知特征、推分布”的理解记忆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成因理解了,那么对特征、分布也就自然容易记忆了。

(二)指导创造灵活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学各个学科中,地理可以说是个介于文理科之间的“边缘”学科。虽说是要以理解记忆为主为基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还是难免许多死记硬背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许多灵活的记忆方法,比如:对于枯燥的数据,多采用谐音记忆法。“爸爸誓爬珠峰颠, (8848米)姨舞舞进吐鲁番,(-155米)”,“海岸线有一把钱,(18000千米) ” “我国水能储量大 ,不要浪费留点吧!(6、8亿千瓦)”“马里亚纳最深处,累得尧尧扔三次。(-11034米)” 对于重要的规律,多编成歌诀。象《雨带推移歌》《全国省名歌》,对难记的图形,多采用象形法,比如“非洲是梯形加三角”“澳大利亚象螃蟹”“南极洲象逗号”,诸如此类。也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此类方法,去联想,去编写。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用新旧对比法,以旧引新,讲新复旧,异中求同 。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启发学生寻求新旧之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例如:学习“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先回顾复习“地球的经纬网和经纬网所指示的方向”;讲授“季风的形成”,先复习“海陆的热力差异”;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中,既便于掌握新知又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原先想,作为任课老师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教师,尽全力把书教好就行了,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可教育教学实践告诉了我:一个学生学习上不去,固然有智力问题、方法问题,但首先是学习目的和对待困难的态度问题,一句话是思想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书不育人不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着力于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不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及时排除他们学习上的思想障碍,书也是决然教不好的,何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每个老师的共同责任,从此后,较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了解学生和教育学生列入教学工作日程,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来做;把课外教育和课内讲授很好结合起来,把它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常到同学中走走、看看、问问,既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身体、思想、和生活;平时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以“过来人”的身分与他们谈心、交心。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渐渐与他们的关系融洽了,心心相通了。大部分同学有话敢跟我讲也愿跟我讲了。这使我最大限度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品质、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为我的教学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目的、方法、效果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为学科教学服务;只有抓住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才能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学科以地球和自然界为对象,研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一方面,特别强调现实性、实践性、实用性;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都到各地典型现场去参观,更不能直接感知那些或缓慢或激烈的地质作用过程和地理规律展示。如果光凭书本理论教学,既抽象又枯燥,既死板又脱离实际,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多用直观教学法,力求把平面问题立体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一)、启发提问处处结合实际。地理规律和理论很枯燥,但地理教材可联系实际的方面很多,既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又有丰富人文知识、人地关系充实教材,并明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为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启发,然后上升为理性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讲述中国地势的特点时。先提疑问,我国的许多大河都向哪个方向流?为什么?思考题的出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希望作出解答的好奇心。学生自学课文后,分组讨论,选出最佳答案是:河流大多向东流。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我适时提问:“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流和河流有什么的影响?”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领会全文后学生得出:使我国多数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使东部海洋的湿润气流顺着东低西高的地势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再如,讲述中国地形变化时,我先从黄河的淤塞说起:“历史上黄河宽阔的河道由于河水带来的泥沙日积月累,慢慢被淤平,形成冲积平原——华北平原,河口处也形成越来越大的三角洲;而一个地区发生地震时,却由平坦的地形变的高低不平。那么地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想得到答案,他们急切的去读课文,从而得出了地形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这一结论。

(二)、重视运用地图和图片导教、导学、导练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部分,具有全面、形象、直观的特点,被称为“百科全书”,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因为地图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从中我们还能分析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我把阅读、记忆、使用地图视为学好地理的秘诀。首先,教给学生阅读地图的“三看法”:一先看位置和轮廓中国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所以打开地图后,先看该区域的经纬度是多少,是位于沿海还是地处内陆,该区域大致是什么形状。这样就有了空间感和方位感,以后一提到这里,在头脑中就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印象。二看颜色。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的颜色的范围大小、地区分布,即可掌握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三看“面、线、点”。 就是指按“面、线、点”的顺序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面”是指像高原、平原、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它们所占的空间范围大,在地图中最为显眼,所以先从认识它们入手较好,要看清这些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等特点。“线”是指像山脉、河流、交通线等地理要素,要注意其走向、名称等;“点”是指城市、村庄、工矿区等点状分布的地理要素。然后,还要学会分析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地形对气候、河流走向、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次,不管是讲授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还是做练习,我都以地图为先导,没有挂图,就用手绘板图,课上画图费时间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就在课前画好小黑板。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加强地图运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又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比如地形、气候、工业和农业的分布等。

另外,我们平时注意 想方设法,尽力收集有关的地地理图片,如:火山喷发、钱塘大潮、壶口瀑布、海啸与地震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出示,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且寓学于乐,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事物和规律,也尽量以图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课堂上。例如在教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我先出示《熟视无睹》和《就地取材》两幅挂图,然后出示疑问:“我国水资源相当紧张,但利用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激励学生联系图像得出答案:①是浪费惊人;②是污染严重。课堂讲授中,也随时手绘板图,比如:火山的构造、高低气压带的形成、地形雨、河流流域与分水岭,等等。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再现了在自然界中很难直接面对的现象和规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 结合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利用地理教学仪器进行演示,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理解透彻。例如在讲述等高线地形图时,我设计了山峰演示图,在山峰(用玉米棒代表)上缠上等高线(铁丝),并标上海拔。然后把玉米拿走,按住顶端压下去,等高线图出现,是一个闭合多圈图,并且海拔由外向内逐渐升高,从而根据此图判断它是山峰。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盆地地形图、陡崖地形图,由于是自己动手,所以印象深刻。在讲述地壳运动时,褶皱和断层对地形的影响很明显,它们的作用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山脉。学生们很难判断到底是哪种作用所形成。我制作了《褶皱模型》和《断层模型》在课堂上演示,并提出疑问'为什么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崖?'(因为断层形成的山,是沿着断裂部分错动而形成的,所以边缘往往是陡崖)。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

 

长岛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刘长庆

二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8

(1)人文精神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视角独特,具有丰富性与广泛性,向学生描绘的世界是完整的,包括技术、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个方面。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一个依据就是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体现出来,从而使地理教学的主题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选修与必修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两个部分,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属于必修部分,而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则是由选修部分表示的。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的主线,其重点是人类社会需解决的问题,如粮食、环境等,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得到全面体现。因此,人文精神约束的结果就是高中地理课程,它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素材。

(2)人文精神与地理课程目标的关系

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当代人文精神。其基础层次要求对地理基本的知识与原理初步掌握,即教育学生爱护地理环境;其发展层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对解决地理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加以掌握,使其个体素质提高;最后是其实现层次,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使其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创造人文环境

创造能体现“以人为本”观念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领导和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且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只有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学生和教师建立关系的基础则是平等对话,使教师关怀学生与学生尊重教师都能得到体现,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学校的代表是领导,因此应以关爱学生成长、尊重教师工作为学校管理模式的基础。另外,地理教师应将自己在人文与地理方面的知识都加以丰富,与地理学科的发展及特点相适应,满足学生逐渐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教师应使自身修养提高,使自己的信念与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2)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

学生和教师最多交流的地方就是课堂,因此无论任何学科,其人文教育的主阵地都应该是课堂,地理也不例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等不同方面都应体现出人文教育。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人,要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人文环境和谐而平等,体现在教学语言、情感与方式多个方面。其次,教学模式应符合人文精神的发展,改变传统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等,使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展现。最后,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人文气息。

(3)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实践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并辅以实践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人文精神,而不能采用传统、封闭、滞后的地理教学过程。平时教师应使学生与社会多接触,对地理和自然、社会的关系加以理解,自然而然地感受人文精神。例如教师可在学校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如“垃圾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与“节约用水”等,使学生具备环境道德意识。另外,可与区域资源相结合在校外进行人文教育,比如西安的千万富商戴俊为解救被劫女青年而牺牲,进而体现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些老一辈如乔冠华、胡乔木等为代表所体现出的“努力奋发,爱党爱国”的精神;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在延安会合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不畏苦难”的精神。这样,通过讲解不同地区所发生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该地区的人文精神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了解其地理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精神以及综合素养。

三、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9

对于高中老师而言,现在都要求写论文评职称,特别是对于研究成果看的越来越重,关系到老师的收入。对于高中地理老师而言,地理课作为高中生的必修学科之一早已拥有了悠久的历史,如今的高中地理不仅涵盖内容广阔,而且还是一门文理兼容并且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的课程。

在对话教学讨论激烈的现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巨大,对地理教学工作者自身的学科基础知识,社会热点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话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然而,并不是所有地理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地运用对话教学。课业进程和升学考试等多重压力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又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很强的学科,面对不同的学情,对话教学的实施很有可能会遇上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无法得到控制,教师与学生由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无谓的话题占用了上课时间,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等情况。其次,现在的学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理解会形成价值观上的偏差,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在学习生活上没有做到及时正确合理的指导。

为了有效地调查当今地理课堂对话教学的情况,笔者翻阅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采用访谈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研究。教师访谈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四点:(1)采用对话教学时如何展开师生对话?(2)如何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3)如何引导学生,使讨论不偏离主干内容?(4)如何加以正确价值观的渗透?首先,在如何开展师生对话方面,受访地理教师认为需要依情况而定。课堂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而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因此在备课时就需要提前设置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从而预定下问题的难度;在上课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对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防止出现无人应答,无人能答。若学生对问题表示费解,则将问题拆分为若干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循循善诱。最后再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找出课堂对话过程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关键,也就是对某方面知识理解的偏差,在之后教学中加以调整。其次,在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方面,受访教师均表示,课堂讨论得以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知与熟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讨论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小组讨论。故而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讨论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必须熟悉。讨论形式一般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进行,由代表发言,采用适当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再次,对于课堂讨论的控制方面,受访教师认为,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方面意见,以便当发现学生讨论方向发生偏差时能够做到及时的引导与指正。最后,时间一到及时停止讨论,听取各代表发言,然后做出总结。总结包括明确被讨论的问题,同时对学生得出的不同结论进行点评,最后归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在如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多年长的教师对此主要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结合实际例子,以情感化,并且集中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课后谈话。而年轻教师的方法则是为学生播放有关图文影片,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观自己体味。

教学实践总结,以湘教版必修一为例,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分布的影响”等,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教学,这些章节在进行对话教学后,更容易达到地理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1)将“对话教学”实践于课堂的教学案例举例。以下笔者将以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思考活动为例,安排对话教学过程。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地形条件。围绕活动提出的问题,笔者将首先安排知识点的回顾,包括了聚落的定义,地形的分类,以及地形与聚落的关系。在主干清晰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不偏离主题,这也是学生能够有效地切入思考的前提。其次,通过阅读案例内容,同时在课件中展示丽江古城的分布图,包括四周的地形地貌,古城内的交通情况,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特点等,引导学生从大的地形分区角度审视丽江古城,同时通过具体微观地形比如玉龙雪山,金虹山,狮子山,东、西两面的地貌情况的研究,进行有限时间内的小组讨论。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中听取各方讨论内容,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评价结论价值。通过活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与才华,同时做出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从成为优秀高中生到成为国家今后发展的栋梁,更好地建设国家发展家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该对话教学的优点在于,设计提取了比较典型的聚落,正是由于丽江古城闻名于耳,一部分学生对该古城甚至有过亲临,因此,该案例的提出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从学生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古镇情节,将原先比较虚拟的知识点引入现实并且熟知的古镇,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由此更好地纠正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内在热爱祖国山河的价值观。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不仅在知识点上对学生进行了强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但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把握,同时更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了深入,真正做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把握。相对仅仅强调该活动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加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对话过程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学生自我的对话并没有彰显出来,即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探究,反思总结经验。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学生勇于自我探究的能力才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因此,对话教学的过程应多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答案质疑,并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汲取思想养料,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思维是从思考开始,经验是从反思寻得,学会自我对话,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本文通过研究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现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对话教学,得出对话教学的优势作用。并且通过实际对话教学案例分析,将地理对话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并且更好地渗透入了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根本上内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社会看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发展要求。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0

一、“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的特征

未来教育,唱主角的不再只是取决于教育信息和教育产品,而是人;未来的教育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也将与今天不同,将出现微组织化、个性化、特色化,甚至未来一多半的教育教学也将是多元化的。这些新型的教学组织关系需要人脉教学网络将其“链接”。从课堂教学个性化、特色化角度看,教学信息永远都是不对称的,更何况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教学研修时代虽然已经来临,但它在网络媒体方面内容传播的影响已经成为话语权的一极。因此,在个性化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研修中,只有找到有用的教育信息,才能创造出价值。1.通过“在线学习”形式,形成多维立体的学习声纳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并且能够上网,就可以开展泛意义性质的网络学习、交流,整理相关信息资源。2.通过多方信息整理、加工,融合自己的观点、想法,将外部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发现教育自为的道路。3.广泛的阅读量以及实际操作经验沉淀后经整理形成自己风格的内容。自媒体教学个性化研修的发展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新高度,它高于网络培训机构、高于普通的网络教研会议等简单形式,可以在研修者的亲力亲为中形成个性化的网络自我研修教育和教学交流的旗舰。4.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净化”“自提升”的功能。即在评论、转发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时,能够更理性、更谨慎;或者是对网友的资源、观点进行质疑、辟谣,当然也包括对科学知识正确认识的事实澄清。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网上海量的资源、公开课,更是让我们接触到不一样的课堂。常言道,要让自己的地里不长杂草,那就要种上庄稼,并且勤加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产力,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二、自媒体个性化地理研修的形式与应用

教师教学自媒体研修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媒体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个性化品牌的认知度和教学品牌的信度与忠诚度,其终极目标是帮助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粉丝”,并为目标学生提供特色化的教与学服务和优质化的教学产品,从而打造教师自身的核心教学竞争力。教师教学的自媒体研修拼的是教学品牌,是教学个性化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学生学习的忠诚度、美誉度。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的打造显得加倍重视,因为随着教学质量化、均衡化、优质化、多样化需求的逐渐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教师个性化教学品牌溢价效应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会使教师自己的从业口碑广为传播,从而在其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忠诚度上具备更多的话语权。质量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和应然,教师要想高效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渠道,必须拥有自己的教学“粉丝”,这就像“苹果”之于“果粉”,“小米”之于“米粉”一样,教师与自己的课堂学习粉丝“同呼吸共命运”时代,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创造个性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一)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当下,中学地理教师聚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时,主要交流的已不再是“我是怎样教地理的”“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地理教法”等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地理”的话题。因此,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需要渐进式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并把这种自媒体研修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行动中,融汇于自己的备课、说课、上课、作业设计、试题评析,以及地理课题研究、地理教科研活动中。教师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实力所在。尽管课堂教学的脸面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但支撑课堂教学内涵的仍然应该是大脑,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律和教师的教学理性。以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的自媒体研训培育和个性化专业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研修,对于创造性地实施地理新课程,全面落实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化、特质化的教育教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积淀,是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所谓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之中,利用自己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学识学养、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等来影响学生群体化、个性化、特色化成长的专业理念、态度和能力水平等。这里的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是从教学一线教师的个案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是教师教学专业实践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有鉴于此,笔者除在新华书店购买《小组合作教学》《中小学有效教学导论》《课程文化》《课程管理》等新教学理论著作进行理论学习“充电”外,还凭借网络电子书报的强大平台,积极链接一些教育大家、名家的博客,如朱永新论新教育、李镇西的博客等,实时学习新教育理论思想,并应用于自己的地理教学之中。在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中,要积极开展自媒体自助式“五学”:“专家引领学”“课题研究学”“带着问题学”“同伴互助学”“上网‘淘宝’学”。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个性化研修特色的“理念研修——专家引领——联合助学——行动实践——同伴互动——研修反刍——成果彰显——群体共振(进)”的地理教学思想研修运营机制;同时,形成地理教师特色化、个性化、优质化成长的“四个一”地理教学思想研修模式:一个好的成长定位,正确树立自我研修进步的标杆;一个好的课题,用于个体研修的抓手,课题要对地理教育教学起到“能引领、有内涵、成体系”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研修成长网络,为地理教师自媒体个性化研修、幸福成长助力;一个好的自媒体教学理论研修氛围,以营造优良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进步平台,为有志于成“名”成“家”的青年地理教师助威鼓劲、摇旗呐喊。

(二)自媒体集群式(团队式)研修自媒体集群式研修,也称团队式研修,即个人研修者依托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地理网络研修团队的集体智慧力量,研修者参与其中,或网络展示自己的地理教学课件,或集体研修某一个地理课题,或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开学地理第一课进行磋商,或就一个具体的地图教学问题展开研讨等形式的研修。这种团队式研修,可以让研修者获得自己需要的教学技能技巧。如星韵地理群中,江苏常州一中李万龙教授的“幸福地理”和电子白板技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李斌老师的“户外活动与地理”、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赵伟杰老师的“高中地理室外探究活动课”、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徐艳老师的“以矿石为载体的中学地理社团建设探索”、江苏省溧阳教研室贺丹君老师的“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微设计”培训等;四川钟天平老师的“Word地理画图群”面向全国地理教师的Word制图技术动画模拟辅导;蓝月亮YY频道约请全国著名的地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技能培训,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的“十大好题、十大差题”讲座、交流并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的青睐刊载;同时YY频道组织的2014高考试题风云榜“经典、困惑”评选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教学考试》的鼎力支持并刊载;中教网地理官方群以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为龙头开展全国地理高考试卷的评析系列讲座受到青年地理教师的热爱;星韵地理学堂约请华东师范大学附中冯丹老师、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陈丽娟老师、人教社编审丁尧清、湖北省特级教师程良安、福建省福鼎六中陈竞宇、安徽省淮南五中孙峰等就学生社团、地理八年级教材解读、微课视频的分段播放技术、中学地理课堂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地理与生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节目,都有千余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追随、发问、交流和捧场,并且这种形式的培训和访谈都有极强的地理教育教学“”“吸睛”磁力场作用,很受全国地理教师的喜欢。而这种培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行政培训的空白。

(三)自媒体个性化(特色性)研修1.参加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如笔者参加的“江苏在线学习”,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且能上网,你就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江苏学习在线”学习内容新颖、丰富,有16000多门课程,包括工作、生活、修养等方面,你不妨去“江苏学习在线”进行注册,然后进行实名认证,尝试看看,说不定你对它会感兴趣。“人教网地理”以其深厚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等,引领着全国中小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网站里有面向教师的“同步教学资源、教材培训、教学园地、高考专栏、个人专辑、专题探讨和地理学会”栏目,内容丰富,极大地补充了教材以外的地理信息,对教师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帮助斐然;有面向学生的“同步学习资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生作品、地理人物、学习指导、解题指南、复习指导”栏目,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地理科学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站自办的“高中地理E刊”“初中地理E刊”,汇聚了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证案例、课件、动画、教学感悟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内外的“案例式”自主研修的内容,这种在线式的网络研修,既有教师个性化教学成果的展示,又有教师共性教学的需求,图文并茂,动态生成,深得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喜爱,“E刊”鼓励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地理教学成果,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得失,“品味”地理教育教学“味道”。2.自媒体地理教学随笔、散记撰写梯度开发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教学者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对事物认识视角的不同等,人们所需要的知识阶层亦有所差异。但是人们都有一种积极而旺盛的理论思想渴求,那就是希望获得地理新教育理念的引导,并指导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于是,一部分地理教师就在网络里开辟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网页,把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所做、所得、所思、所悟、所感等变成“网络铅字”分享给网友。在互联网上,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研讨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新媒体。我们就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困惑等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我们的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在教师教学研修中的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全球数亿网民、数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如王树声名师工作室、常州市李万龙地理名教师工作室、靖江市严侠华名师工作室、苏州市蔡明湿地文化研究、扬州市朱雪梅名师工作室、常熟名师大侠沈国明、南粤女侠冯丹、沪“大地之鹰”王亚东、写在人生边上的孙德勤、一支笔鲁爱华、福建涟水陈立新博客、淮南朱庆龙、甘肃康庆琪、瓜山居士杨清、常熟一哥邵俊峰、龙城帅哥胡星荣、镇江才俊田宏文、河南李新运、prezi坛主司林刚和阳兆卫、风靡全国的“小苹果、大中国”之四川罗春等,他们都是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中学地理教学大佬、新俊,他们是全国地理教师的楷模,他们以自己优秀的地理人生行动和理念感悟引领着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

(四)交互式濡染性(交叉式)研修在地理教学的新自媒体时代,我们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教学者,人人都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自由度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及教学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网上有许多热情的教师,他们写博客、建群、开讲座、做课堂等,做教育公益,指导一切愿意学习的教师。网络既是学习平台,又是展示平台。记录点滴感悟,和广大网友进行思维碰撞。网络,让我们发现自己,发现同行者。苦闷,不只是我自己;快乐,你有,我也有。自媒体个性化教学网络研修,让我看到前进的方向,走在前进的路上。它既有自己的主动选择,又有团体的无言督促。如蓝月亮中学地理教研YY频道中的陈国祥老师就在与广大青年地理教师的交流中用先进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引导青年才俊们去思考自己的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等;内蒙古白絮飞教授以案例教学理论引导青年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备课设计;吉林杨剑老师用先进的教学课件设计思想指引着青年地理教师的个性化自媒体研修方向;常州五中的胡星荣老师以其扎实的地理基本功竞赛业绩和理念与青年地理教师们交流竞赛心得;四川王智勇老师用实例地图融汇于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等等。

(五)实战性自媒体研修在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在地理教师QQ群、博客群里,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感受地理教师成长性教学研修的“新空气”。大家以地理教科研论坛研修为互动平台,尽情地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对地理教学,或者就一节地理课、一个地理观点进行讨论,发表充满“地理味道”的个人见解,以弘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网络研修新风尚。网上集体备课时,共享无极化网络资源。由于新教材需要教师对新课标有较深的理解力和吃透力,教师们对新教材的备课产生或多或少的疑惑。于是,这些地理教师依托自媒体网络,本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实行“主备人上传个人备课案例,组内同学科评议切磋,做到‘三统一’,即学单元‘主体’,学重难点,学进度,并最终形成电子个案共享”备课方法。大家在网络集体备课时,就怎样使地理教学更有“地理味道”制订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电子教案范例,并留出电子教案纸张的一部分作为其他教师个性化教案的补充,以适合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实际。网上论坛里,交流相互间的问题与思考。地理教师创设具有“地理味道”的网络论坛活动时,大家分别在BBS里开设不同的网络研修主题,采用回帖或跟帖的方式在网络中进行对话和交流互动。研修活动分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对共性问题,每次由主研教师提出一个最近的研修专题,大家通过网络课堂积极开展诸如“动态地理课堂问题生成研究”“二氧化碳的是是非非”“为什么在内陆城市的夏季经常可以‘看海’”等研修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地理课堂“会诊”;另一种是在“斑竹”的带领下,大家在新浪、百度等网上注册博客,实现智慧共享。同时共同自觉抵制和屏蔽网络流言蜚语,净化地理网络教学研修空间。网络平台中,切磋教学课录制成视频,共同剖析着自己的“经典”案例。在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中,通过语音视频方式为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者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流”服务,自觉过滤掉教学品牌渠道拓展中的冗余环节,让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如2014年7-8月间的“台风为何扎堆来?”问题,大家经过网络检索、研讨后发现,历史上亚太地区10天内3个台风连续登陆的情况的确少见,但今年的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期,所以也不算太奇怪。利用周末或假期,牺牲休息时间,有组织地参与QQ网聊,进行交流,碰撞思想。如2014年8月2-3日,笔者等众多地理教师在星韵地理QQ空间中集体参与了由重庆市地理学会、星韵地理和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共同举办的“山城论道:2014年星韵地理年会”的互动,聆听了王建力、杨华、李万龙、冯丹等教授、名师的前沿讲座,分享了“长江口口”等星韵网友的精彩视频报告等。

基于教师自身优质特性的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给我们教学问题意识的启示、自我发展意识的启示、生命元认知意识的启示,他们的积极探索也同时提醒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品质发展中,积极生命意义下的优质教学存在是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的前提,因为毕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共同参与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地理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积极地修炼、提高着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地理教学生命意义的美丽绽放。

作者: 侯建成 单位: 丹阳市第五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1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具体的情境和活动而来的。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学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创设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组织小组的讨论探究活动,由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小品、一段视频、一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一定是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真实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时,直接讲解比较抽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几点起床?那时天有没有亮?”“那冬天这个时间起床时天亮了吗?”“夏天放暑假时呢?”“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带着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学生们都感觉地理知识离他们很近,产和亲切的感觉,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引领生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体验是第一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罗杰斯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构建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去观察、分析身边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的探究问题应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经过思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探究,得出结论。同时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能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是探究活动的合作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耐心倾听。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通过引入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这诗句所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否合理。学生们在激裂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后得出结论:只有在赤道上地球的周长才是8万里,所以只有在赤道上才可以实现。又如在教学自然灾害地震知识时,组织学生围绕四川汶川地震进行讨论,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分析地震产生原因,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从而提高学生抗震救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认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熟练应用。例如在教学地图三要素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学校校园环境及构成,并根据记录内容画出平面图,引导学生注意用纸的大小和比例的选择、分配,如何规划校园内建筑的位置、比例、方向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地图三要素并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将地理教学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地理回归生活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地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例如地表形态、土质水文、风力风向、气压气候等。所以高中地理的教学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生产生活动中去探究,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技能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地形、地质和地貌,观察星象、测量经纬度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质状况,采集用水标本,针对水的颜色、杂志含量等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五、结语

总之,地理现象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地理课堂的轻松、愉悦,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作者:陈国栋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实验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2

追问的雏形可以一直上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经过对问题的谈论,从而产生不同观点,互相质疑,经过重新判断思考而产生新的观点的过程。“追问”在《辞海》中的定义是“追根究底地提问”。相比课堂提问,追问更强调对于问题思考的坚持不懈和对于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我认为地理课堂追问是以教学内容为根据,以学生的回答为考量,以地理要素为核心,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提出系列具有正向或反向顺序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

二、地理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地理课堂中,大多数的追问主要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从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寻找最佳的应对之策。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对于追问的研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提出的追问策略缺乏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问”等待时间过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追问过程中3-5秒的等待时间能让学生更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追问实际的效用,研究进一步发现,追问等待时间包括两部分: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回答之前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评论之前。心理学中强调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过短的等待时间往往不能从记忆库中获取全面的知识联系,只能截取知识片段进行回答,这就影响了追问的效果。

(二)“追问”的思维含量低

低层次的追问,大多使用陈述性知识,学生只需要查阅资料后稍作思考就能发现答案,思维挑战小。而高层次的追问往往需要建立地理思维模式,处理更复杂和综合的问题,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原创性的综合评价才能得出答案。有的教师虽然提出了综合型问题,但追问过细,许多思考过程都省略了,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也让学生单纯跟着教师思考,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达到“追问”的初衷。

(三)“追问”缺乏目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追问的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教师往往把追问演变为一连串的问题,容量大,跨度广,不仅没有围绕关键知识,没有明确的思维发展脉络,也失去追问的价值。

(四)“追问”缺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当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前都有详细、丰富的教案,但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各类小插曲,在问答环节中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或给出奇怪的答案。这些意外情况往往会打乱原有的教学安排,所以很多教师把这些视为课堂中最大的干扰。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坐下然后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当提问较难时也常常使用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没有及时回应或没有反馈的机会,错失了教学的机会。

三、地理课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都能预见到大部分的授课难点,也会花时间设计问题,对于授课内容和知识点十分熟悉,从而主观认为学生也应该比较熟悉,从而预留给学生回答的时间减少。就像在知识抢答竞赛中,由于选手对主持人的问题已了然于胸,所以当主持人陈诉完问题,选手就能立刻回答。另外,教师缺乏追问的技能,大部分教师对地理课堂中追问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教师接触到更多的是教学理念及教学理论,对于追问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太多关注,也缺少对课堂追问的训练和反思。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追问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方式,因此学生也会对追问产生一定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失去主动探寻知识的乐趣,追求知识变得被动而功利,课堂积极性差,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喜欢以课本的教条回答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状态,导致教师思维反应迟缓,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教学追问。地理知识的储备、地理思维的建立、地理素养的形成都在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地理教学的日积月累中。对地理的边缘化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基础就不够扎实,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大部分知识又逐渐被遗忘。学生往往由于知识薄弱无法回答追问,继而教师在追问中更倾向于思维含量低的问题。

四、提高地理课堂“追问”质量的措施

追问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纵使存在学生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教师的努力,能够将正面影响提到最高。因此以下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地理课堂追问的措施,真正提升地理课堂时效。

(一)增强“追问”意识,重视知识储备

很多教师都认为追问是教师的临场即兴发挥,不需要准备和设计。“追问”的合理应用不仅要求教师意识到“追问”的价值和功能,而且要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追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教师作为智慧的追问者,不仅要深度解读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而且需要夯实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学科前沿等知识。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做到追问既有质量,又有深度和广度。

(二)贴近生活,明晰问题

为了增强地理课堂的生趣性,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展开追问,而且需考虑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生活体验、学习特点等方面。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关注时事新闻,积累追问素材,在了解学生的生情和学情的基础上,走进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追问,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好奇,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就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发现和探索中。

(三)提高“追问”技能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追问不能完全预测到,教师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课堂的“意外”,灵活合理地应对课堂中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相应的调整后进行追问。追问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层次的追问内容指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追问要做到目标明确,界限清晰,否则很容易出现由于缺乏目标而导致兜圈子的现象;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应数量适中;为了让学生在思考中更连贯,追问要遵循关联性特征,运用多步骤来层层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延长“追问”的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