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航信息安全

民航信息安全

时间:2023-11-23 10:16:13

民航信息安全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1

关键词 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133-01

1 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民航空管工作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不断增强,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了保证民航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在给民航空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病毒和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民航空管核心业务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一旦遭到破坏,整个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都不能正常运营。如果民航空管核心业务遭到窃取或篡改,很可能给飞机的飞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保证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确保民航空管网络信息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才能保障民航航班安全正常飞行。

2 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状况分析

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不但涉及到航空运输的效率,还关系着航空运输的安全。目前,我国空管网络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大多是欧美大型厂商,空管网络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均要通过运营商的专线来实现。这些空管网络信息系统没有使用相应的加密技术,根本无法防范和阻挡黑客的窃取和破坏,这使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漏洞攻击技术的成熟和病毒的不断更新,非授权访问、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信息泄露或丢失等民航空管网络信息系统入侵事件频繁发生,民航空管网络信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3 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3.1 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很多,有的空管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结构体系就存在一定的缺陷,黑客往往利用操作系统这些不完善的地方,对系统进行攻击使系统瘫痪。在进行文件传输时,网络安装程序所带的可执行文件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在传送文件或加载程序的过程中,在某个地方出现漏洞,系统也可能会崩溃。在进行一些远程创建和调用时,中间的通信环节可能会被监控甚至被破坏,会造成网络信息的泄露和丢失。另外空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后门也是黑客领用的对象,通过后门程序进入可以很容易地避开安全控制,也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3.2 网络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复杂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应用成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大挑战。因为有的空管网络系统必须依赖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有的重要网络信息还需要电信网络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所以通过电信的基础网络设施很容易窃听和篡改空管网络信息。在空管网络系统内部,由于业务要求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资料传输和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多,再加上空管网络系统建设时重功能轻安全的情况,技术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和能力有限,空管网络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4 在技术层面上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4.1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是识别恶意程序,消除病毒对计算机影响的一种技术,可以分为预防、检测、清除三种。病毒预防技术主要指系统监控技术、读写控制技术、磁盘引导区保护技术以及加密可执行程序技术等。利用病毒预防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入侵,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病毒检测技术可以根据病毒的关键字、病毒的特征程序内容和病毒的传染方式等对病毒进行检测,确认网络信息是否感染病毒,并根据检测结果作出不同的处理。病毒清除技术是在感染病毒后进行的操作,具有杀毒的功能。

4.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积极的安全防护技术已经成了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特征检测和异常检测,它能够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进行实时防护,并时时报告其发现的系统异常情况,并在网络信息受到破坏之前就对入侵进行相应的拦截,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4.3 安全扫描技术

安全扫描技术作为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清除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分为对主机对系统的主动检查和对网络的主动检测两种。对系统的检查可以扫描出系统中不合适的设置、口令和另外一些不符合安全规则的问题,网络的检测则可以发展网络信息系统中的一些漏洞。

4.4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加密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数据加密主要用于保护动态信息,用户授权访问用于保护静态信息。通过对据进行加密,可以使信息变得混乱,没有被授权的人根本无法读懂。通过用户授权访问,可以将没有被授权的人无法进行访问。数据加密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可以互相结合,灵活运用,以便给网络信息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5 在管理层面上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5.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民航空管网络信息的安全的基础。制定并民航空管信息安全规定,对民航空管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做出相应的要求,完善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才能增强民航空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从根本上预防民航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5.2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监管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快,民航空管工作人员要不断研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逐步减小民航空管网络信息面临的风险。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搭建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5.3 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的稀缺,尤其是高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稀缺,一直是制约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定期进行专业人才技术培训,增强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保证民航空管的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詹菁晶,张钧.浅谈民航空管信息安全[J].2012(12).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2

摘要:民航系统的飞速发展对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民航空管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从民航飞行系统的整体结构出发,概述了民航系统的信息分布和结构组成,阐述了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信息安全管理对于民航空管网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和实施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民航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主要内容:

航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民用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民航业的整体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航业已经成为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之外,一个新兴的交通运输体系,并逐渐的扩大其影响力和业务规模。民航飞行系统是一个功能复杂和技术高度融合的多功能系统,其核心技术包含了航空动力学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电子、信息网络、物流管理等等最新的科技成果,这是一个高科技复合产品,而且民航系统的特殊运营模式,使得其安全管理成为系统运行的首要任务,针对民航网络的交通管理是必要也是必然的,在民航飞行的日常管理中,管理信息和飞行信息的下达和传递,有赖于快速、稳定和安全的信息网络,这是控制所有飞行活动和飞行指令的核心通道,当然也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运行阶段,针对飞行空管网络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民航安全管理最为核心的工作内容,这也将是本文将着重讨论的技术问题。

一、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的航空监管职能部门根据我国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和整体规模,组建了航空管理局,并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基于先用的航空机场和地域性的空管局,可以建立一个民航空管信息网络,以地面监测设备、海基检测装置和相控雷达等为基础,以各大类型的数据采集前端、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库为共享通道,可以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民航空管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航空飞行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存档、上传和实时修正,可以及时的为飞行操作人员、空管人员和技术分析人员,提供数据依托,是航空指令下达的基础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建设,目前还尚在起步之中,其一是对于信息安全漏洞的基础研究不足,难以定义信息防火墙的整体布局;其次是管理层面上,针对于信息安全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捉襟见肘,难以实现有效的保障力度;其次是对空管信息的增加预估不足,导致信息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构建我国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管理体系

由于民航空管信息网络覆盖面广、技术难度大、工作量繁复,因此,要有效的解决这一潜在的安全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民航空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总的来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资源配给

针对于航空管理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民航空管职能部门,也联合各地域内的空管局构建了一个空管网络系统,但是对于复杂的空管网络信息,我们还缺乏应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认知和准备。从管理制度予以保障,这就需要在空管职能部门中,分离出一支信息安全管理队伍,这是因为信息安全管理的独特性赋予了其最高的管理优先级,选拔专业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团队,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综合学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在现有信息安全管理网络的雏形上进行功能完善,对于功能缺失环节,进行软硬件资源的优先配置,并从人力和资金预算上给与优先保障,始终坚持安全管理第一的民航空管原则。

2.2评估现有资源,量化安全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涉及到民航空管整个流程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从全流程进行资源评估,针对现有的信息采集前端布置、信息传播渠道分析、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库防火墙设置、信息局域网安全性能和信息网络操作管理等方面要出台安全管理的量化考核标准,针对每一项技术指标,结合国际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现有经验和行业标准,设置安全警告触发阈值,根据安全基础分析数据库中的典型安全泄漏工况,设定相应的安全问题的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机动性。

2.3重视技术研发,及时升级换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安全问题的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信息安全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安全泄漏的模式识别,也包括安全问题的实时处理方案的设立。防火墙技术是最为有效的主动防御技术,这需要针对不同的运行系统和连接模式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安全入侵往往包括潜在入侵和暴力入侵,垃圾邮件和木马软件等对于信息系统的规范化操作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黑客技术入侵和系统漏洞则需要信息系统具有牢固的安全应对网络,能够应对不同规模级别的入侵。与此同时,要积极的配合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及时的对信息网络进行升级换代和漏洞补偿,将整个信息网络的运行风险降到最低。

总结:

民航系统的飞速发展对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民航空管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从民航飞行系统的整体结构出发,概述了民航系统的信息分布和结构组成,阐述了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信息安全管理对于民航空管网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和实施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民航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3

关键词:民航信息网络通信传输平面 综合管理数据 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 A

民航运输系统是一个由民航管理部门、民航运输企业、空管部门、机场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民航系统运行是一个涉及民航运输企业、机场、空管等多方协调、合作的复杂过程,民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涉及到众多运行单位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下完成各自的决策,最优决策的得出依赖于运行单位所能够获得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由此可见,整个民航系统是由信息粘合在一起的,信息对这个有机整体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航信息网络作为保障民航运输系统各类信息可靠、安全、高效的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民航运输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航运输业的安全正常运转和发展离不开民航信息网络的保障。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我国民航运输事业的发展,民航信息网络先后经历了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民航数据通信网(ATM网)三个发展阶段。现有民航ATM网于2004年底建成投产,并于2008年进行了二期扩容升级工程,该网现已发展成覆盖各地区管理局、地区空管局及主要航站,共包含139个网络节点,干线带宽155M,承载包括民航航空安全保障业务、民航专业安全生产业务、民航综合管理数据业务等多种民航业务的民航行业全国性主要通信传输平面。近些年来,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民航系统各部门对进行各类业务信息的传输、交换、共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种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就对ATM网的容量、可靠性、覆盖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通信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以及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等原因,ATM交换机已经全面停产,无法支撑ATM网进一步的扩容升级,难以满足我国民航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是推动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应新建一个覆盖民航整个系统、支持民航综合业务应用的、可靠、安全、可运营、可管理的高效宽带的民航专用的信息网络。

一.民航信息业务对于网络的需求

1.民航现有信息业务需求分析

网络的建设发展与所承载业务紧密联系,通过对民航系统通信业务的分析与总结,能清晰的得出民航系统信息业务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根据民航各类业务信息传输保障要求和接入承载方式上的差别,可以将民航信息业务划分为民航航空安全保障业务、民航专业安全生产业务、视频业务和民航综合管理数据业务等4大类业务,对民航各业务信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民航航空安全保障业务:包括雷达、甚高频、内话、转报等与飞行安全直接相关业务,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不间断性,网络需提供通道化的电路保证,此类业务目前主要以TDM(时分复用)方式传输为主。

(2)民航专业安全生产业务:包括气象、航行情报、公安安保系统、航班时刻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输保障应用系统、全国流量统一放行系统等涉及飞行安全的相关业务,此类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流量有一定突发及随机性,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以IP方式传输为主。

(3)视频业务: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对延迟要求高,随机性强,稳定性高,且要保证带宽,但不要求具有语音业务同级的低抖动特点,此类业务以IP方式传输为主;如民航局运行决策视频系统、民航电子政务视频系统、空管局视频系统、气象会商视频系统等。

(4)民航综合管理数据业务:各种办公业务,相对而言实时性要求不高,随机性强,突发性强,传输可靠性要求一般;此类业务以IP方式传输为主。如空管集中监控系统、民航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异地灾备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飞行标准管理应用系统、空管行业安全审计管理系统、空管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互联、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等。此类业务以IP方式传输为主。

2.民航信息业务对于网络的要求

通过上面对民航各类信息业务的分析可以看出,民航各类信息业务对民航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网络的建设必须满足多业务承载要求。为满足民航安全运行和发展的需求,民航信息业务不仅包括甚高频、雷达等航空安全业务,还有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并存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综合管理业务,业务种类多,涉及范围广,保障要求不一。从接入承载方式看,网络承载的主流业务已经由传统的TDM逐步转向分组化的IP业务。故此,视频/语音/生产型/办公型数据业务承载在一个网络上,如何保证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是网络建设需要考量的首要挑战。

(2)网络的建设必须满足视频业务大容量带宽要求。考虑到视频业务对带宽、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的高要求,为满足视频业务,网络须具备支持长时间和大带宽保证能力,对视频业务必须具有高QoS保证能力,网络具备良好扩展能力。

(3)网络必须满足高可靠性要求。持续安全运行是民航系统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对于信息传输可靠性的高要求。雷达、甚高频等航空安全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同时也对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通道化的端到端连接。从网络自身的健壮性而言,高可靠性不仅要求在单点传输设备的稳定可靠,也要求整体网络在拓扑结构、技术选择、冗余容错等方面具备高可靠性。

(4)网络建设必须满足安全性要求。鉴于民航信息业务传输中涉及大量甚高频、雷达等航空安全业务信息的传输,因而对于数据真实性和保密性有较高的要求,以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确保数据绝对安全。此外,财务、人力、安保等专业安全生产业务对网络的安全建设也有较高要求。

(5)网络的建设需满足可管理要求。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民航系统各业务部门内部和业务部门之间需要传输、交换、共享的信息必将越来越多,这就对网络运行的正常性和业务配置的及时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信息网络应具有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工具和手段,从而在网络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上达到统一。

综上所述,民航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是一个多业务承载质量保证、高带宽、高可靠性、可控可管、可扩展的安全通信承载网络。

二.信息网络建设方式分析

1.主流专用网络建设模式

首先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出发,政府和行业专用通信业务网络承载功能的实现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

(1)通过自建网络设备,并租用运营商带宽的方式建设行业专有通信网;

(2)通过自建网络设备及部分传输线路,并租用运营商带宽的方式建设行业专有通信网;

(3)通过自建网络设备,并完全自建传输线路的方式建设行业专有通信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模式(1)(2)(3)都是自建行业专有通信网设备,并且自行管理和运维网络,三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线路资源的获取方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和大企业需要的业务类型、端口及带宽越来越大,鉴于各种原因考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开始采用自建通信网设备加租用光纤线路或带宽的方式,建设自身的通信传输网络,如电力、铁路、煤炭、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等)、银行、公安网等。

2.各行业网络建设现状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是国家四张骨干基础网络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教育科研网,也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CERNET网承载了丰富的业务,业务量大。CERNET网提供业务包括电子邮件、Web浏览、资源共享、学术研究与讨论、IP电话、IP视频等,同时还支持了一批国家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CERNET网的建网方案是自建包括密集波分复用设备的传输和网络设备,并租用国干电缆光纤、城域内运营商光纤及带宽。目前,CERNET网已建成为一个核心支持100G、高可靠、支持平衡演进的IP通信承载网。

2、公安网

以广东省公安网为例,广东省公安厅传输网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承载着公安内、外网数据通信、语音通信、视频等业务,为实现全省的应急调动,指挥联网做出保障。广东省公安网是通过自建SDH传输设备和IP承载设备与运营商对接,并在全省租用(广电+电信)运营商带宽的方式,完成了新一代传输网的建设。

3、金融行业网

金融数据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数据中心的容灾备份一直是各大银行最基本的需求。中国工商银行由以前的单数据中心、两中心的建设模式逐步向两地三中心、多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网络的建网方式是通过自建包括密集波分复用设备的传输和网络设备与运营商对接,并在同城内租用运营商光缆,异地租用带宽双链路2.5G。网络建设完成后具备50ms电信及保护,可为大容量数据实时传送提供安全保障。

4、大企业通信网

大型互连网、电商企业传输网规划分为城域网和干线网。未来规划的城域传输网流量为2T~5T左右;干线网规划的长远干线流量5T~10T左右。以腾讯公司为例,腾讯在国内14个城市建设IDC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网络联接方案是自建网络传输设备,长途干线以租用带宽为主,城域内租用运营商光纤和带宽。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和大企业需要的业务类型、端口及带宽越来越大,鉴于各种原因考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开始采用自建网络的方式来组建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3.民航信息网络规划设想

民航信息网络的建设应以民航系统各类信息业务需求为主导,采用成熟而先进的技术,构建一个覆盖民航系统的、支持综合业务应用的、可靠、安全、可运营、可管理的高效宽带通信网络,为民航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传输应用平台。综合各类民航信息业务对于信息网络承载业务高安全高可靠性要求,以及网络建设成本、运维成本考虑,借鉴其他行业组网应用方案,民航信息网络的建设设想如下。

根据IP业务和TDM业务的技术特点,为了在统一的信息网络上实现两种不同技术体制的数据交换和传输,必须搭建一个统一的传输平台实现IP业务和TDM业务的承载,才能满足IP业务的包交换传输特点和TDM业务的电路交换传输特点。为了构建一个集TDM交换、IP交换于一体的多业务、多应用领域的民航信息网络,满足上述两种类型业务的可靠高效传输,该网络需具备以下传输特点:

(1)可解决IP业务和TDM业务共存的问题,支持多业务承载,差异化服务质量;

(2)支持IP向高带宽业务弹性扩展,具有灵活的网络容量调整能力,满足视频类高带宽业务的传输要求;

(3)支持TDM业务电路交换传输方式,满足航空安全保障业务对传输时延、抖动的要求。

三.民航信息网络的发展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4

关键词:空管安全;信息处理;数据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Talking on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Safety Information and Database Model

Li Juan

(Northwest Regional Air Transport Authority Control Center,Xi'an71008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air traffic control air traffic control safety historical data on the safety of air traffic control data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model,so that managers learn more about the current air traffic control safety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decision-making data to create a good platform.

Keywords:ATC security;Information processing;Database;Security Management

空管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环节,关系到空管安全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以及宏观安全水平的把握。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根据目前空管安全管理的需要,针对现已收集到的和以后将要收集到的空管安全信息的大致情况,来设计满足既定统计目标的空管安全信息统计需要。

一、空管安全信息要素

对于某一个特定的空中交通事件而言,空管安全统计工作者关心它的属性或者说是特性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时间:为了便于按时段对空中交通事件进行统计,精确到小时;(2)发生地点:为了便于覆盖全国并且便于统计,建议界定为某个省;(3)发生于哪个飞行情报区: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东、东北、新疆;(4)管制责任区域:管制-民航-地面、管制-民航-塔台、管制-民航-进近、管制-民航-区域、管制-民航-报告室;(5)其他责任单位:机场、航空公司、机组、外部、管制-军航、管制-民航-地面、管制-民航-塔台、管制-民航-进近、管制-民航-区域、管制-民航-报告室、管制-民航-境外;(6)责任类型:民航空管、国外机组、国内机组、军航、境外管制、公司计划、A/C机械故障、A/C通讯故障、ATC设备故障、升空物体、天气、机场保障、意外鸟击、国防军事、无线电干扰、ACAS虚警;(7)事件类型:小于间隔、侵入跑道、滑行错误、偏离航线、飞错高度、陆空通讯失效、ATC设备故障(雷达、监视、气象)、无线电干扰、鸟击造成的返航备降、避让升空物体、ACAS虚警、飞行协助A/C机械故障|天气|机场;(8)事件严重程度:事故、事故征候;(9)涉及航空器归属:军航、民航;(10)事件发生位置:停机坪、滑行道、跑道、进近、起落航线、进场航线、离场航线、航路、特殊空域;(11)涉及航空器运行阶段:地面、滑行、离场、巡航、进场、进近、复飞、着陆、等待;(12)事件发生的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当某个空中交通事件的这些信息都已经详尽记录于数据库中,安全工作者则可以对这些属性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数据库中成批的事件按照某个同类属性进行查询,做出相应的统计报表。这些历史数据的报告统计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支持;同时,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制约着相关法规的制定。因此,详细分析空管安全信息显得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

二、空管安全信息的种类以及各自特点

(一)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时间的严重程度划分

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时间的严重程度划分为:失事或者事故、事故征候。

(二)空管安全信息按照管制责任区域划分

根据统计需要,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所发生的管制责任区域,在我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管制-民航-地面、管制-民航-塔台、管制-民航-进近、管制-民航-区域、管制-民航-报告室。这样明确区分各个管制责任区,有利于对各个责任区的安全水平进行横向对比,使得良好的管理决策得以继续,存在缺陷的地方得以改进。

(三)空管安全信息按照管制区域划分

根据统计需要,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所发生的管制区域,在我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东、东北、新疆。

(四)空管安全信息按照事件类型划分

空管安全信息按照事件类型分类大致包括:小于间隔、侵入跑道、滑行错误、偏离航线、飞错高度、陆空通讯失效、ATC设备故障(雷达、监视、气象)、无线电干扰、鸟击造成的返航备降、避让升空物体、ACAS虚警、飞行协助A/C机械故障|天气|机场等。

(五)空管安全信息按照责任类型划分

空管安全信息按照责任类型分类大致包括:民航空管、国外机组、国内机组、军航、境外管制、公司计划、A/C机械故障、A/C通讯故障、ATC设备故障、升空物体、天气、机场保障、意外鸟击、国防军事、无线电干扰、ACAS虚警等。

(六)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涉及航空器的运行阶段划分

空管安全信息按照涉及航空器的运行阶段划分:地面、滑行、离场、巡航、进场、进近、复飞、着陆、等待。

三、空管安全信息数据库

(一)分析系统活动,产生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ata Diagram,DFD)是从“数据”和“对数据的加工”两方面表达数据处理系统工作过程的一种图形表示法。

空管安全数据统计系统主要实现对于用户上报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相应的报表这项功能。因此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图1:空管安全数据统计报表系统流程图

(二)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提供对数据库描述的集中管理,它的功能是存储和检索各种数据描述。

数据项名:事件编号

说明:识别每个事件

类型:CHAR(8)

取值范围:00000001~99999999

取值含义:前四位为年份,每一年空中交通事件数目不多,所以为了系统减少消耗,方便管理,取四位编号。例如:20050001。

数据结构:事件

说明:定义了一个事件的信息结构

组成: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于哪个飞行情报区,管制责任区域,其他责任单位,责任类型,事件类型,事件严重程度,涉及航空器归属,事件发生位置,涉及航空器运行阶段,事件发生的季度。

(三)空管安全数据库概念设计

空管安全数据报表统计系统ER图如图2所示:

图2:空管安全数据报表统计系统ER图

图3:事件实体图

(四)空管安全数据库逻辑设计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六个实体类型,再加上四个M:N的联系,一共有十个关系模型:报告人(报告人编号,出生日期,部门,身份证号,职务,状态,系统用户编号,注册时间);系统用户(系统用户编号,用户名,密码,出生日期,部门,身份证号,职务,状态);事件(事件编号,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于哪个飞行情报区,管制责任区域,其他责任单位,责任类型,事件类型,事件严重程度,涉及航空器归属,事件发生位置,涉及航空器运行阶段,事件发生的季度);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编号,用户名,密码,出生日期,部门,身份证号,职务,状态);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编号,用户名,密码,出生日期,部门,身份证号,职务,状态,系统管理员编号,任职时间);报表(报表编号,报表名称,生成日期,特性描述);报告(事件编号,系统用户编号,报告时间);分析(事件编号,系统管理员编号,分析时间,分析数目);组成(事件编号,报表编号,类型)。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5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探讨管理信息化在民航系统的实际应用,而整合管理、再造竞争优势则成为焦点话题。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民航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航空安全,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尽快跻身于航空运输强国之列。当前,民航部门需要重点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快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民航业一方面面临资本、资源和结构的重组;另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航空市场逐渐开放,整个行业需要应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国航、东航和南航为主体的三大航空集团,为了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提高效益,在系统整合和管理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大力推进民航企业信息化已刻不容缓。

针对民航信息化的现状,SAP大中国区执行副总裁黄骁俭阐释了由时代变革所引发的管理革命,并为与会者带来了SAP的航空航天及国防解决方案。在活动当日,SAP公司还举办了探讨ERP的专场研讨会。

Oracle中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将中国民航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归纳为:数据大集中,管理大集中;分步实现,逐步获益,及时扩展;业务模式电子化。民航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在战略上立足高远,并采用开放、集成与标准的技术。

北京用友致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石则指出,成本管理是民航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方法和手段,而信息化则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保障,他向与会者介绍了用友为西南航空公司提供的成本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南航和中航油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使与会者对ERP管理系统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对民航业的信息应用需求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新闻背景

前不久,美国波音公司曾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而目前中国航空运输总量年增长率超过9.3%,远远高于同期全球4.7%的平均水准。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民航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市场迅速成长的需要。

民航总局决定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十五”期间建设重点,与机场建设、空管系统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到2005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信息化。为实现这个目标,民航总局提出重点实施信息化工程,其中全球分销系统(GDS)今年已完成主体工程验收;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已经在南航、深航开始应用;离港系统将在全国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机场安装,年内力争完成56个机场的建设;中航油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已完成华东地区试点,在14座机场的24个点开始运行;电子政务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空管信息系统集成、推进航空运输企业信息化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据了解,为了促进民航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民航总局每年将在投资计划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导向性支持。民航总局还将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以少走弯路,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将鼓励民航企业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品。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6

关键词 民航空管运行;危险源识别;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54-02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创造除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航空器种类繁杂,飞行时间、飞行空域以及飞行环境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加上我国民航安全保障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飞行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各方面因素,掌握危险源辨识方法,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一套与我国民航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不断提升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飞行安全。

1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

在民航领域,危险源指的是影响飞行安全、能够直接导致损失或降低指定功能能力的一种状态或情形,主要包括自然危险源(雷雨、暴风、能见度、地震、不利地理条件、流行病等)、技术危险源(风压、水压、燃油、硬件和软件故障、事故报警等)和经济危险源(材料成本波动、设备成本变化、经济发展形势突变等)。在民航空管运行中,这三类危险源都会存在,自然和经济危险源是必须考虑的方面,但是更应该将眼光着重放在技术危险源比如为航空运行提供服务的能源、确保飞行安全所需的功能上。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提供了分析危险源的三个步骤。第一,对一般危险源即安全问题侧重点进行识别,在这一步开始前,首先应进行差距分析,明确岗位的自身状况和其所处的状态;第二,说明构成危险源的具体因素,将危险源看成是一般危险的构成要素,也可将其分成特定危险,在每个特定危险中都可能会存在独特因素使特定危险源在本质特征上各不相同;第三,将危险源同可能诱发的后果联系起来,并对潜在后果进行评定。

对系统的描述应包括该系统的用途、功能、工作状态、运行环境等,特别是系统所处的运行环境与系统性能的降低和丧失所导致的安全后果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在描述系统运行环境时,应当描述一切会影响航空安全的重大因素,比如飞机场设施布置、天气状况、空中与地面的交通情况等,此外,在环境描述中还要涉及通信故障、报警故障、导航设备故障等相关应急程序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准确有效的辨识,在系统描述过程中应对影响系统描述过程的各项因素比如人员、环境条件、管理体制、空管设备、航空器等予以充分考虑,而进行差距分析时,应对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由重要构成部分和要素形成的检查单,从而明确管理体系中的已存在和未存在要素,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和扩充。

识别到危险源可能带来的后果后,空管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及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堵塞现有安全管理漏洞,避免执行出现偏离。依据防护情况对危险所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级,然后将风险等级确定下来,这对于建立一套完善、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防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民航空管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民航空管运行效率的重要安全管理措施,也是促进民航事业发展的主要保障。在民航领域,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本质规律,将安全作为核心目标,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升空管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安全管理体制不断转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首先,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空管人员正确认识到严格管理是提升民航安全水平重要保障,提高空管人员的责任感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将其落实到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中,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在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安全管理责任,对于一线工作岗位,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程序,提出各个工作阶段的安全要求,做好应急防范,保证及时发现、报告并解决影响飞行安全的责任事故;空管人员是确保民航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空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专业队伍培养,重视人才岗位培养,还可开展一系列反事故预演强化空管人员应对突发飞行事故的能力。

其次,建立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安全信息比如事故数据、航空运输监察信息、航空器运行数据、交通活动信息等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共享,完善安全信息报告、分析、处理机制,制定与自愿报告相关的非惩罚性政策、实施办法以及操作流程,力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各种影响航空安全的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以来,空管部门就能针对各种信息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发出适航指令,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还能实时掌握航空活动量及其变化趋势,从而确保航班安排的合理性,使得安全管理逐渐从事件管理过渡为事态管理,从事态管理过渡为风险管理,以有效达到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再次,制定完善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以预防为主,将事前预防同事后解决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还应成立事故调查机构,健全民航空管运行的事故调查体系,颁布针对航空器和飞行事故的调查规定,在民航空管部门的带领下有序开展飞行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

3结论

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具有持续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特征,担负着保障航空器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任,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影响民航空管运行安全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经济、技术条件,还包括安全文化、人为因素、相关法律法规等,因此,应当从现代管理理念出发,建立一套具有战略性、系统性、目的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的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民航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阳.浅谈民航空管危险源的识别[J].科技信息,2012,33(27):516-517.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7

【关键词】 民航空管 安全管理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也得到快速的增长。航空运输的增长势必给航空安全管理带来挑战,研究航空安全管理的对策也就层出不穷。纵观这些对策分析,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制度、管理体系、技术标准等方面探讨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P者认为这些研究思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并未触及到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本质问题。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本质问题在于协调性,即各部门之间协调处理的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安全问题发生时管理问题不断。

一、民航安全管理现状

1、地区之间管理现状差异。民航安全管理中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系的的发展差异造成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着不同。有的地区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执行现状比较令顾客满意,有的地区的安全状况则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各航空公司之间的安全管理现状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比较完善,有的公司安全管理则存在许多漏洞。而这种地区间、航空公司间安全管理的差异是很难令顾客事先知晓,造成顾客与航空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2、顶层制度和具体制度之间的差异。自2006年起我国民航领域就开始推行了民航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系统,目的是为了强化民航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以此不断的符合国际发展水平。民航各级也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但仔细分析这十几年来民航安全管理制度,会发现顶层安全管理制度和具体执行制度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即上级的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而具体到每个航空公司时,安全管理制度的细节性、具体性则缺乏。

3、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势弱。我国各级航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监督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协调不足,此外还有惩罚力度不足的问题。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的适应性因素、制度执行人员的因素、制度的稳定性因素都可能与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关。

当然,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也存在许多可喜的成绩,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和健全。如何解决安全管理的漏洞是每个航空领域人员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民航安全管理对策

许多研究者对于民航安全管理从主观安全意识提升、制度机制完善、法规技术的规范等方面进行探析,综合这些对策的出发点,笔者认为都要回归到一个本质问题,这便是安全管理的协调性。安全管理协调不足,再完善的制度、再标准的技术规范也会引发安全管理的漏洞。因此,笔者从这个角度探讨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的对策。

1、安全管理体制的改变。保证安全管理的协调性,笔者认为前提是安全管理体制的改变。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制还延续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路,即直线职能的管理体制。直线职能安全管理体制必然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体制容易造成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航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首先便是要打破管理体制的僵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民航管理体制,采用“制衡―合作”管理模式,实现各方参与、共同协调好安全管理。

2、保证制度的适应性和内聚力。航空安全管理制度还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而作出改变,以此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航空安全管理制度要保证其适应性。同时,航空安全管理制度还应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内聚力,也就是说能发挥制度的向心作用,减少安全管理制度的离心倾向。笔者认为,安全管理的协调性离不开制度的适应性和内聚力。安全管理制度稳定性和适应性是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各管理部门和基层航空领域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制度的完善发展。

3、航空安全管理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保证安全管理协调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信息共享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不协调的局面。首先是航空公司和顾客之间安全管理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该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质量,顾客通过第三方机构了解安全管理质量现状。这能够鞭策航空公司改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服务水平。其次,要保证各部门之间安全管理信息的共享,以此来实现安全信息资源的合作式发展,提升各部门沟通交流和合作应急的能力。

三、结束语

民航安全管理是关系我国民航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也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民航安全管理应是各级民航业管理的重点领域。安全问题的发生有许多因素促成,我们要做到尽可能不让安全事故发生,即使事故发生也应该有能力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而我国在前者作出的努力比较多,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协调处理的能力不足。因此,安全管理的协调性机能和能力需加强建设。

参 考 文 献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8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的合理设计及其安全运行,对于机场建设、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旅客的安全、顺畅出行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的意义出发,对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所包含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简单介绍,进而给出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的相关措施,以确保此设计科学、合理进行,为机场生产安全及旅客人身安全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机场 新航站楼 弱电系统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要想成为举世瞩目的民航强国、民航大国,除了需要提高航空技术水平,更要切实提高航站楼对旅客的服务质量。为此,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设计做以简单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1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的意义

信息弱电系统的作为机场生产安全与旅客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在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管理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的合理设计能够为机场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动态信息资料,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机场的管理,保证旅客及机场等各方面的安全。

2 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概述

机场弱电系统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弱电信息集成系统、航班信息显示系统、离港控制系统、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时钟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和UPS系统等各重要系统,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推动整个机场弱电系统正常运行。下面就各重要系统予以简单介绍。

2.1 信息集成系统

信息集成系统在机场弱电系统中处于领导地位,数据库AODB和智能中间件平台是信息集成系统重要的组成与支撑,使其能够创造出一个航班信息共享的环境,使得其他各机场弱电系统在其共享信息领导下进行工作,对机场新航站楼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统一领导与管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旅客提供最及时、准确的航班动态信息,切实提高机场新航站楼服务质量。

2.2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以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及各种优质的显示设备运作为支撑,24小时全天候更新、显示机场航班信息。航班信息显示系统是机场弱电系统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能够及时为旅客提供相应的航班信息,帮助旅客顺利办理乘机、候机及登机等各种相关手续。

2.3 离港控制系统

离港控制系统包括国内离港与国外离港,国内离港主要依靠前端系统和备份离港系统,而国际离港主要依靠国内与国际一体化系统平台。离港控制系统能够保证机场工作人员帮助旅客顺利办理值机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航班正常安全起飞。

2.4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对信息集成系统、安检系统以及离港控制系统等的高度汇总,从而得到旅客全面可靠的信息,进而及时确认旅客的信息,将旅客信息反馈给各个部门,方便机场对旅客信息的管理。

2.5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不仅是对机场有关业务进行广播,同时也对消防安全、紧急通知等工作进行及时广播,公共广播系统可以根据机场情况需要进行任意切换,可以有效保证机场工作顺利进行及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6 时钟系统

时钟系统不仅能够为旅客提供新航站楼的时间等信息,还可以将其时间等信息蔓延到机场各区域,为整个机场提供准确时间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2.7 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对于机场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安防系统相对其他系统来说比较复杂,由于近些年对机场安全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安防系统在原有基础上还吸收了其他先进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强大,为机场安全防范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2.8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其他各机场弱电系统协调工作的前提,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群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及设备间子系统等六部分。

3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相关措施

对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和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弱电系统的重要组成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下面给出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弱电系统设计的相关措施。

3.1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设计应坚持“实事求是”

对一个机场新航站楼弱电系统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考量机场的实际情况,对机场的规模、特点以及对弱电需求等进行全面了解后,再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机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设计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收集阅读有关机场弱电系统设计案例,结合此机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积极吸收、引进先进科技,满足机场现代化管理与工作需要。

3.2 完善首都机场信息集成系统

首都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建立打破了传统机场信息管理模式,使得机场信息系统逐渐科学化、先进化,这种新型机场信息集成系统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从而推动机场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机场业务不断扩展,信息量也逐渐增大,为此必须切实完善首都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实现机场信息的共享,根据情况积极转变原有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3.3 整合首都机场信息并实现信息同步

离港控制系统掌握着旅客的全面信息,并通过其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在建立机场信息集成系统之前,必须对旅客的全面信息进行整合,同时也应重视对信息的管理与传递,首都机场内部信息主要有航班时间及服务内容,而首都机场外部信息主要有航班时间、型号及所属公司等等。只有整合首都机场信息并实现信息同步,才能够切实做到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人员及旅客带来便利,提高机场整体信誉。

4 结语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信息弱电系统的设计应充分了解弱电系统各部分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时要注意实事求是,不断革新设计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保证一定的安全裕度,从而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使得首都北京更好更快地发展,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民航强国。

参考文献

[1]黄云,朱亚杰.机场建筑中弱电信息工程信息研究[J].科技通报,2013,11(12):97-101.

[2]朱永欣.对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信息弱电系统整体改造的思考[J].信息通信,2013,06(18):189-190.

[3]朱永欣.机场航站楼信息弱电系统发展趋势及其节能设计[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3,04(15):67-69.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9

关键词:航空运输系统;未来需求

0前言

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不是一个全新的独立系统,而是在现有基础上采用新标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程序集成相关航空业务子系统,采用新的运行方式、业务方式和管理模式过渡发展成为下一代航空运输体系。目标在于改进航空运行的安全、容量、效率,可预测性,降低成本,更加环保等。中国民用航空局根据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中国民航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构想。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与之前的新航行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从空管、通信、监视、导航等方面做出改进,更重要的是整合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安全管理、气象预报、安保系统、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保护、宏观政策标准等共计八个相关方面的运行能力,使之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协同运作能够极大的提高航空运输效率。

1NextGen——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体系结构

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计划(NextGen)提出的背景是,随着美国航空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目前的航空运输系统将很难满足未来的航空运输需求。因此,FAA推出了一个航空运输系统升级计划——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美国政府预计将航空业占GDP的比重由6%提升到9%以上,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2025年空中交通流量将是目前的2-3倍,而且9.11对美国航空业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美国每年要投入40亿美元和大量的人力资源用于安保。繁琐的安检程序造成了航班延误,牺牲了旅客宝贵的时间;但是美国现有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的局限和不足,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空管设施布局投资巨大,性能不足,运行维护成本高,以地面为中心的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依赖话音通信、地基导航和传统雷达监视方式。

与目前基于地面的雷达导航、有声无线电和人工空中交通管理的系统不同,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将是基于卫星导航、电子数据交换和自动化空中交通管理的系统,将会提高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美国未来航空发展呈现三个突出特点: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旅客数量的增长速度;航空活动的类型更加趋于多样化,除商务运输、军用运输、公务机、私人飞机外,还将增加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新的机型;新的航空器性能更加先进,但传统的航空器还在服役,航空器之间的性能差异较大,对运行方式、效率和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保持美国在航空运输业、制造业、标准制定和新技术等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适应更加节约成本、节能环保的航空发展趋势,提高容量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和艰巨。即使投入目前两倍的资源,美国现有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也将不能适应未来巨大的飞行流量和飞行密度的需求,按照现行的空中交通管理方式,2020年美国由于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将达到每年400亿美元。因此,美国必须发展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其核心是保障安全、增加容量、增强灵活性、提高运行效率、更加环保和降低成本。

根据美国《世纪航空再授权法案》“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新型的航空运输系统,以满足未来航空运输对安全、容量、灵活、效率以及保安的需要。法案授权运输部、国土安全部、商业部、国防部、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航空航天局、联邦航空局等七大政府机构组成联合计划发展办公室(JointPlanning & Development Office-JPDO),联合企业、私营业主、学术团体等,开展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建设,JPDO设在FAA内,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空中交通组织(ATO)领导。2004年,JPDO向国会提交了《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计划》Next Generatio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NGATS,2006年正式更名为NextGen。

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NextGen)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灵敏、快速反应的空中交通系统,从容应对目前及未来航空器运行、容量、新商业模式的运行需求;提高机场能力,制定应对未来需求的机场运行和管理新概念,改进机场设施以满足发展需求;建立综合、主动的安全管理系统,将安全管理延伸至设计阶段;全面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将气象参与航空运行全过程决策,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建立高效、透明、多层次保安系统,不限制公众流动性和公民自由,不产生延误,不增加额外成本;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使得航空器承运人、旅客等所有用户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掌握环境动态,得到个性化情景意识服务;制定新政策和新程序,采用新技术开发新燃油、发动机和航空器,减少航空污染,保护环境;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程序和航空政策,推进全球在技术、装备、运行等方面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其最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推进以全球统一标准的美国产品和服务继续对外开放,保持美国在全球航空业的领导地位。

基于性能的运行能力是NextGen最核心、最根本的改变,不再强调地面设备为核心,而是以综合航行性能为核心,基于性能的导航PBN-Perfomance Based Navigation(RNAV/RNP),根据机载性能享受不同的空域服务(航迹选择、间隔等);强大的网络信息访问能力,将现有航空各类信息进行整合,航空业各方既提供信息,也共享信息,发挥信息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网络平台透明、开放、共享;特别是气象信息参与决策能力使得目前60%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可以避免,减少损失大约40亿美元,把地面和空间气象观测系统整合成一个虚拟的国家航空气象信息中心,采用数据链更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飞行员可以根据机载能力灵活选择航线;同时多层次自适应保安安保系统将与其它领域安保信息联网,通过网络信息把保安关口前移,减少对旅客的人身干预;采用GPS、GALELIO、GLONASS,通过地面、空间和机载增强系统提高导航精度,可保障航路、终端区、进近飞行和着陆;基于轨迹的航空器运行能力动态的空域管理、分配和使用,灵活选择航迹,增加自主间隔调配;可视飞行的能力把相邻航空器位置、航迹、机场电子地图、气象信息等传输到驾驶舱,采用驾驶舱显示技术使得飞行员和管制员看到的是同一种真实的情景;优化机场跑道、滑行道布局,减少跑道占用时间和滑行时间,提高起降能力,采用新技术提高机场运行安全和效率,如防止跑道入侵、地面交通管理等;NextGen的核心是建立在新技术、新程序上的新型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基于性能的航空运行模式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ADS-B),飞机把自身空间位置和轨迹(机载计算机提供的卫星导航数据)通过数据链广播到空间和地面,其周边飞机和地面管制员可以看到该飞机的实时位置及飞行轨迹。按照计划,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计划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充分利用现成技术改进航空系统,同时开展对新一代航空系统所需技术的研究;第二阶段将致力于应用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将扩大至全国范围运行。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预计到2025年完成,预计其基础设施建设将耗资150亿至220亿美元。 NextGen包含了航空活动的诸多方面,但其核心是发展空中交通和机载的新技术、新装备,改进航空器运行方式,强调航空器综合性能,以改进安全、扩大容量、提高效率、提升运行能力,以网络为中心的航空信息、气象信息等在飞行、空中交通运行、机场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NextGen不仅是技术与装备的转变,也包括了理念、管理、运行组织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更是全系统的转变,NextGen是国家组织行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是航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NextGen是在现有技术与未来技术的融合;最为关键的是NextGen是多部门联合实施的复杂系统,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建设,正是因为民航运输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电子、通信、机械、化工、气象等多领域的实力。因此NextGen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准则,所依托和推动的恰恰是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2中国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有关情况

我国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目标是:带有前瞻性地综合改进和发展机场设施,建立新型的高效、透明、多层次、非干扰式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充分应用新科技,改变空中管理的理念,建立一个适应能力强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立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法制、科学、综合、积极主动式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建立适应国际新技术、新标准、新程序的适航审定系统,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的发展目标是运输总周转量15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7.7亿人次,货邮运输1600万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各类航空器约4000架;机场数量246个;每天航班起降总和超过5万架次;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5;航班正常率85%以上;平均延误时间30分钟以内;组织机构和分工:2006年3月成立民航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领导小组,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的跟踪、研究工作由民航科学研究院承担;系统总体框架研究由民航大学承担,系统法律环境研究由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承担,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中空管部分列入国家科技部863重大科技项目。民航总局已成立了新一代空管系统领导小组办公室及4个专题组(总体组、技术组、专家组、验证组),民航局成立PBN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飞标司/空管局牵头与FAA在总体框架、PBN、ADS-B等方面开展合作。

我国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发展方向从基于地面导航设施的飞行向基于机载性能的飞行方式过渡。先期在我国高原机场、环境复杂机场和高密度机场应用PBN再推广到航路、终端区和机场。从以航班计划管理、运行协调为主过渡到飞行流量管理和协同决策,先期在地理环境复杂的西部山区机场及航路应用,之后在东部航路、终端区和机场逐步应用;由话音通信向数据链/话音通信转变,最终实现网络通信。从一/二次雷达监视向ADS-B/雷达/MDS的综合监视过渡,ADS-B先期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试验应用,从单独的空管工作站向区域联网的自动化系统过渡,完善应急备份系统,逐步实行ICAO标准间隔。

3小结

随着航空运输流量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技术、设备以及航空运输方式将不能满足未来的流量需求。世界各国都展开了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发展下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待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建设。

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二代)的深入开发,我国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在技术层面上的支撑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国内对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研发还不够,而且相关的部门和科研院所参与度不够。2008年3月,国务院通过大部制改革把民航局纳入交通运输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要求中国民航必须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好的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和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发展航空运输,但是目前民航和其它交通方式的联动作用还不明显,下一步应该加强整合。美国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就是在多个部门的参与下共同实施的,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在更好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理顺各个相关单位的关系,加快建设中国民航的技术支撑体系,而且应该把相关的飞行单位的技术研发力量纳入整个系统,最为关键的是在确保国家空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我国空域管理使用问题的解决,实行空域的一体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军民航协调机制,同时建立部级统一的流量管理中心,实现国家层面的统一管理和对外的协调。

2)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协议,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NextGen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美国在国际航空中的领导地位,美国一直以来也宣传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相关的规范和设备标准,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相关的利益分配,因此积极参与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仅对当下我国航空运输具有现实意义,而且通过参与竞争制定相关的标准将为我国民航的发展抢的先机。

3)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来看待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建设。

严格意义上讲,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这么一个问题,所有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更新都是为了确保整个航空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在整个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建设中,必须时刻考虑到这个观念,安检过程的前移和多层次自适应的保安系统就是为了减少对旅客的安检次数和基于对整个过程中隐私的考虑,在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建设中应该积极考虑用户需求。

[1] FAA Proposes Engagement Strategy for NextGen, 3, 2010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10

强国必先强军,如何统筹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大国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命脉的战略性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肩负着富国、强军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多重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落地的重要实施主体。

多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始终秉承“大防务、大安全”的发展理念,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航天防务产业民用产业同步升级”的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特别是近年来,航天科工深刻认识到工业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将军民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于,将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突破点。

航天科工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自身现有专业、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以智慧城市、智能管网、智慧粮网等两化融合产品为代表的智慧产业在多省市相继落地,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及税务安全、能源安全、安全生产、环境安全、气象安全等领域发挥着越米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航天科工以点带面促进军民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日渐成熟,也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面向“十三五”,航天科工按照既定的转型升级总体工作思路,正在全面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等新一代技术及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微系统、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智慧产业等基础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

同时,为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航天科工正在积极建立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共享、能力协同、线上线下互动、合作各方互利共赢的“新业态”,努力以技术创新牵引商业模式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拉动管理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加快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步伐,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目标。

6月15口,航天科工正式挂牌成立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努力打造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航天云网。未米,航天科工将集中优势资源,力争将航天云网建设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化孵化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企业改造的社会性甲台,促进军民融合、能力协同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及时有效互动,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航母编队”,积极营造以“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为根本特征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会的发展没有终点,发展的实践没有止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创新性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航天科工将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创新开拓,砥砺奋进,努力在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11

2018年度,在XXX正确领导下,XXX为落实上级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XXXX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积极组织监察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XXX2018年度安全专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XX积极组织辖区内应急监察员参加法律和业务复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培养应急监察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我局组织辖区内30余人参加北京、杭州应急监察员初始培训,为XXXX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人员基础支撑。

(二)开展海空跨界合作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民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今年XX与XX、XX警务航空队开展海空跨界战略合作,于6月份在XX组织航空器事故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以贴近真实的场景模拟,结合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力量,实际检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响应沟通、落水人员搜救、获救人员转移、飞机黑匣子搜寻打捞四个科目,验证了民航航空器实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民航系统与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联系渠道,提高了民用航空器发生追回情况下的海上搜救及事故调查处置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航班安全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

(三)做好突发情况处置,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度XXX多次受灾害天气影响,XX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合理处置。2018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XXX区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对辖区XX安全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冬季暴雪恶劣天气的对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持续关注辖区内天气变化情况,多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相关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民航各单位预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XXXX联系沟通。灾害天气来临前提前准备,组织各单位适时召开驻场单位运行保障协调会,分析形势、明确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此次冬季暴雪天气对民航系统影响。今年夏季在防御“温比亚”“摩羯”“云雀”“安比”等台风的工作中,我局根据不同程度预警响应及时与XXX、XXX防汛办沟通,密切关注汛情和灾情,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指导辖区内各机场实时航班延误信息,通过电报通知XXXX各XXX提前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动向并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完成课题专项研究,实践应急管理新技术

为全面掌握XXXX的各类应急资源信息,推动辖区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化,XXX于2016年启动了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XXX应急处置案例研究与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XXXX”项目的结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要求,按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编制了《XX》和《XX表》,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民航应急资源管理分类目录体系;项目借鉴国内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根据华东地区特性,构建了XXX航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演示系统,成为XXX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XXX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信息平台功能。系统根据日常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通道,为XXX的应急资源管理留有宝贵经验,为民航各级行政执法机构提供先进经验。

(三)建立云视讯联系平台,完善现场指挥系统

为加强XXX联系沟通,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XX全年致力于云视讯平台的建设,XX内各机场积极参与,目前为止XXX的XXX平台已完成建立,有利于我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予以指导指挥。现场指挥系统的完善,补足了应急指挥系统的短板,切实提高XXX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实战能力

1、推动辖区各单位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的修编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基于华东地理、气候及行业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着力强化专项预案、处置程序的制定。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约束效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督导制度,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其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单位积极将民航应急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救援机制与地方的衔接。

2、鼓励各单位结合应急预案组织更加贴近实战的综合性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精心开展演练,确保应急演练实战到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VR技术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于医疗应急救援、航空器安全运行模拟、机场突发火情等情况进行定期训练,提高各单位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开展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

我局于2019年开展基于XXX大数据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目的是基于XX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与应急资源平台,开展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本项目试图在“XXX,全面梳理XXXXXX内外部关键应急信息,研究XXXX的应急基础信息多源融合技术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电子化表单智能推送技术方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将应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转换并固化为程序方案,实现应急指挥的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切实解决区域间协同处置与决策问题。

本项目研究执行期为三年,总体目标为补充与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公司关键应急信息与应急资源库,建立XXX多源应急基础信息交互与融合技术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推送,打造区间性协同处置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应急系统平台。

(三)完善华东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1、充分依托XXX现有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疏理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传输系统体系,集成现有应急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展对辖区机场视频监控信号的接入,其中包括虹桥全景系统、云视讯系统等,提高辖区内各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托商用成熟云端视频传输技术,定期与部分机场进行视频互联,提高云视讯系统的实操性和可靠性。将云视讯系统纳入辖区内应急演练体系中,对于演练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我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

民航信息安全范文12

摘 要:民用航空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民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航路航线是航空运输系统中的

>> 浅析我国民航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应对策略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发展问题研究 论我国民航飞行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 浅析我国民航飞行员的激励问题 我国民航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刍议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安全问题 对我国民航导航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分析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民航发展的前景及就业 我国民航空管信息现状的分析 对当前我国民生支出优化的探讨 探讨我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民航业竞争格局和运行效率研究 我国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分析和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民航业和GDP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民航航空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探讨 我国民航HF AOC话音通信系统组网设计 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孙少婕.东航航线网络优化研究[J].空运商务,2012(17):12-15.

[4]吴桐.国航枢纽航线网络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5]窦荣.基行需求的空域动态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6]董睿.我国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5.

[7]王婷.蛛网式航线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8]辛正伟.航路网络规划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9]湛广.民航规制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