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速机电培训

高速机电培训

时间:2023-10-09 10:59:37

高速机电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电网运行

中图分类号:TM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15-04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运行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变电站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这其中既有由于电网调度员误发调度令、对异常处理措施不当造成的事故,也有由于变电运行人员走错间隔导致的误操作事故、安全措施不到位误入带电间隔的人身伤亡事故、带电误合接地刀闸、带接地刀闸误合开关、带负荷拉合刀闸、设备缺陷和异常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的事故。对事故判断不准和向调度汇报不清楚而延误故障处理时间、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当使事故范围扩大化、对二次设备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情况较多,造成了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甚至发生电网解列、电网崩溃等大面积停电事故。

因此,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就必须提高电网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变电站运行人员和电网调度员的培训。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培训仿真技术的发展,各类培训仿真系统在电力行业应用越来越广,在提高生产运行人员的生产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变电站培训系统仿真的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仿真范围逐步扩大、仿真的逼真度逐步提高。现存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根据变电站一次部分控制操作以及保护屏柜实现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类:有硬件屏盘模式、软仿真模式、混合仿真模式。

(一)带盘台模式

带盘台模式是指用外观与实际变电站1:1的开关控制屏和保护屏硬件组成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主控室和保护室,主要由后台计算机支持这些硬件的操作和显示。该系统的硬件配置主要有模拟控制盘、模拟继电器保护盘、变电站配电装置、变电站主接线操作模拟盘、计算机控制仿真系统。其中计算机控制仿真系统是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核心,它担负模拟变电站的仿真,复现变电站主控室现象的任务。接收模拟盘的信息,控制模拟盘的动作和信号。这种带有硬件盘台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最早应用的培训系统模式。带硬件盘台的仿真培训系统需要配备大量的硬件装置、设备,扩展性差,升级改造困难,同时硬件盘台并没有包括变电站中保护、测控柜等实际装置,与现场相比逼真度存在差距,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二)纯软件仿真培训模式

纯软件仿真培训模式是指变电站内的开关控制屏、保护屏、模拟屏、室外和室内的主设备及主接线等所有设备全都用软件仿真,除计算机外没有任何硬件,该系统采用多媒体仿真模式,仿真变电站的有关电气设备,包括一次设备、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以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面板均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显示。软件模式的仿真培训系统很快便以其便捷、经济等优点受到电力部门的青睐,目前应用较广。在这种模式中传统控制室中的保护屏、控制屏、中央信号屏等物理设备均被计算机监控平台所代替,所有监控功能都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与培训人员的互动。省去了大量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有利于系统更新升级。但是软仿真模式的培训仿真系统由于所有的操作和显示都是在微机屏幕上进行,与实际现场环境差距大,真实感较差,培训效果也不太理想。

(三)混合仿真培训模式

混合仿真培训模式将数字化的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中全部真实的二次设备(包括监控系统、保护柜、测控柜、音响、灯光等)有机结合成为的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目前,该类系统主要采用将数字化电网仿真与部分真实设备相结合的仿真模式,将数字化电网仿真结果通过数字模拟量转换卡转换为-3.53~3.53V的弱电交流量,再输出到经过改造的保护装置的内部采样插件上,并通过开关量输入卡采集模拟断路器的位置,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动作的仿真,这种仿真方式只采用部分真实设备,并且需要对实际的保护柜进行改造才能以适应该仿真系统,并且可扩展性较差,新增加的保护设备无法直接接入(必须经过改造)培训仿真系统,该类系统的仿真效果与现场的一致性仍存在差距。

二、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概述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将数字化的电网一次设备仿真与实际变电站二次设备相结合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即监控系统、保护及测控装置、五防系统、灯光、音响等采用现场真实物理设备,而该变电站一次设备、邻近电网及其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采用数字仿真。其中数字仿真部分采用变电站实时仿真与全动态电网混合仿真技术,即详细仿真的变电站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变电站所在电网采用暂态、中期、长过程一体化仿真计算技术,实现电网的全动态仿真,从而既能详细而真实再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行为,也能逼真地再现大电网的各类动态过程对变电站的影响。数字仿真电网再通过高速的通信系统,高速的开关量采集、输出系统,高速、高精度的数字模拟量转换系统和仿真功率放大器与真实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有机结合,实现了变电站软仿真子系统、数字电网仿真的一次、真实的二次设备仿真放置于同一个仿真系统中,有机连接、灵活配置,营造了十分逼真的变电站运行环境。从而实现对现场各类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如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检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等,同时能完成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岗位考核等各项工作。

三、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架构

图1给出了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其中电网及变电站的数字仿真部分通过接口系统实现变电站电磁暂态仿真与电网全动态仿真的有机结合,其他变电站软仿真也是基于同一个的电网仿真,从而可以实现变电站软仿真、混合仿真的一体化。数字电网仿真结果的瞬时值通过高速通信系统传送到高速、高精度同步数字模拟转换器形成0~10V的模拟交流量,该模拟量通过电流或电压功率放大器得到放大的电流或电压电气量驱动变电站的实际二次设备。数字仿真系统通过高速开关量采集系统实时检测到变电站开关和刀闸的状态,从而将数字仿真和实际二次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数字仿真与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的无缝闭环连接。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开关量输出系统驱动非电气量保护动作模拟硬接点、变压器有载调压模拟硬接点、风冷控制模拟硬接点等,实现变压器的非电气量保护动作的模拟。

四、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功能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将电网仿真、变电站实时仿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和教员与学员系统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的系统,不但实现了地区电网生产运行过程的全仿真,也可以正确反映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对运行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如下:

(一)培训运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基本的运行技能。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对老员工的基本运行能力进行培训及考核,使其熟悉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控站监控系统、电网结构、运行方式、电网潮流,掌握基本运行操作及运行规程,熟练使用实时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

事故分析及处理。可进行开关、刀闸、变压器、母线、线路、发电机组、电容器等各种设备及其相关的故障处理培训,训练变电站运行人员发现事故、异常,依据仿真的电网环境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并在训练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分析,重放事故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通过仿真训练可以使运行人员了解各种事故发生的现象、原因及变化过程,总结积累处理经验,增强他们事故处理时的自信心。

变电站一次设备正常和特殊巡视训练。通过变电站一次设备三维交互式漫游巡视系统,实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三维重现和虚拟操作,受训人员感到富有直观性、形象性,有助于其熟悉了解现场情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对于管理人员进行电网及变电站运行的概念性培训。管理人员通过仿真培训可以了解电网及变电站的现状、运行方式、操作规程及电网和变电站运行的特性。

(二)联合反事故演习

本系统可用于研究电网、变电站特点,对薄弱环节做好事故预想工作,完善各种事故应对方案,从而提高事故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克服以往反事故演习纸上谈兵的局限性。仿真电网设置的常见事故及复杂事故发生后,将引起继电保护的连锁动作和电网潮流的变化,并显示越限设备的报警提示,对此研究后可以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制订出合理的事故处理预案。做到事前有分析,事后有反馈,切实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

五、硬件系统

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硬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员台,学员台,仿真主机,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电流、电压功率放大器,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及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

(一)教员台

可以用仿真主机,运行教员子系统为教员管理和控制培训过程提供支撑平台。

(二)学员台

使用与现场完全一致的监控系统工程画面,保留所有现场监控系统功能,并与仿真模型建立通信连接。使学员在监控系统仿真界面上获得在现场监控系统上相同的操作。

(三)仿真主机

运行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和中枢。仿真系统模型包括:邻近电网的全动态电网计算模型、包括一次、二次设备模型、故障模型和异常模型。

(四)变电站实际二次设备

保护、测控、音响、灯光等装置采用与现场完全相同的硬件设备,可以为受训者提供真实的操作、监视手段,使得仿真机不仅可以培训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常规操作和监视,同时还能使他们熟悉和了解变电站重要二次保护装置和屏面设备。

(五)电压、电流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接收DA输出的弱电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电流信号放大至0~20A、使电压信号放大至0~100V,以驱动实际二次设备。放大器在与仿真信号连接是采用高阻差分方式,无公共连接点,这样可保证仿真系统的安全工作,又可长线连接抗干扰,提高系统的小信号精度。仿真培训专用的功率放大器多路的电流或电压输出,从而能保证更好的同步输出精度,同时降低电流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流。

(六)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

将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是决定仿真精度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技术是实现各路数字模拟转化(DA)的同步输出,同时为了保证输出波形的质量,每工频周波的输出点数大于60点,DA向功率放大器输入模拟弱电信号。为了保证混合仿真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好地适应变电站规模的变化,采用分布式同步实时仿真技术,即根据变电站电气量需要严格同步的程度对各电气量进行分组,每组电气量在同一块DA转换器进行输出保持严格的同步,多组DA转换器通过高速PCI总线分布式工作,因此降低了以前依赖专用的DA转换器的程度,这样既可以保证仿真培训的效果,又可以保证系统的高可扩展性和系统造价。

(七)高速通信及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通过开关量输入系统采集开关、刀闸动作情况、有载调压接点,实现开关、刀闸状态及变压器抽头位置的高速采集,将实际设备的状态实时发送给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通过开关量输出和继电器模拟非电量保护动作、变压器风冷控制硬接点等。

(八)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

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采用PCI总线技术将高速、高精度同步输出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系统和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紧密集成。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均运行在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实时操作系统通过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驱动数字模拟转换器、高速通信系统和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即用于对DA转换器、开关量输出和开关量输入板卡的控制)是实现数字一次设备与二次物理设备有机联系的接口系统,将变电站实时仿真计算结果实时刷新DA卡、将接口系统的自身状态定时刷新DA转换器的某个通道、通过开关量输入系统采集开关、刀闸

的状态、通过开关量输出系统向实际设备发送指令。

六、软件系统

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教员与学员子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硬件系统驱动子系统。

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变电站软仿真子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教员与学员系统软件通过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的运行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整个数字仿真培训系统,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通过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级调用与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集成,与物理设备完成无缝连接。

交互式、分布式仿真软件支撑平台是混合仿真培训系统基础,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仿真运行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系统、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系统和仿真建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商用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数据库是常驻内存数据库,用来支持数据的快速访问、处理。实时数据库与商用数据库有机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数据库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商用数据库作为实时数据库的持久存储,较好地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数据库系统的开放性、实时性和一致性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实时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各自的优势。仿真运行管理系统,作为分布式仿真的运行支撑系统,实现了各个仿真应用之间的交互操作,是联系各仿真子系统(软仿真、电网仿真、混合仿真)各部分的纽带,是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核心,为各个仿真应用软件提供了位置透明、高效的虚拟运行环境,向子系统提供交互对象管理服务、时间管理服务、数据分发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人机界面系统是全图形人机接口,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交互式操作媒介。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系统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组件技术、3D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各种电压等级的虚拟变电站,包括变电站主控制室、控制屏、保护屏、中央信号屏、交直流屏等二次设备和现场一次设备,分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人机界面编辑系统、在线系统及变电站一次设备三维交互式虚拟场景系统。仿真建模系统通过图形、模型和数据库一体化建模技术,在画面编辑时能够提供特定电气元件的计算模型,在生成画面同时,能够自动地生成或人为输入电气元件计算模型的参数,并插入到数据库相关表格中,为电网仿真、变电站实时仿真等子系统提供拓扑数据和运行数据。

全动态电网仿真子系统采用暂态、中期、长过程一体化计算再现真实的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采用了固定结构的稀疏矩阵、微分方程隐式梯形差分方程与网络代数方程的联立求解、强鲁棒性牛顿―拉夫逊法非线性方程求解、自动变步长等技术保证电网仿真计算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教员与学员子系统为教员管理和控制培训过程提供支撑平台,功能由四部分组成,即:系统管理功能、培训前运行方式和教案准备、培训中的操作和进度控制、培训后分析和评估。系统管理功能包括时间管理、用户管理、运行方式管理等;培训前运行方式和教案准备包括选择运行方式数据、整定初始方式、预设故障和事件;培训中的操作和进度控制是指教员对培训进程的控制、对电力系统模型的操作、设置故障和事件、管理和监视学员的操作;培训后分析和评估包括使用事件记录、曲线、报表等工具分析学员操作的效果,利用事故追忆再现学员的处理过程和系统的变化过程,利用评价工具对学员的操作进行评价。

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在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三相暂态模型及外网动态等值模型基础上,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理论实现变电站的详细仿真计算。通过接口算法实现变电站实时仿真与全动态仿真的在线交互,保证变电站的动态响应的准确性。变电站实时仿真子系统运行在实时操作系统基础上,实时操作系统可配置成单任务模型,保证实时仿真子系统的最高优先级的运行级别,实时操作系统运行于混合仿真集成支撑平台,并通过硬件系统驱动软件驱动硬件系统。

七、结论

本文研究开发的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是在软仿真模式的变电站仿真技术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技术,将数字化的电网仿真与变电站中全部真实的二次设备有机结合成为的物理与数字混合仿真培训系统,使受训的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检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完全真实的变电站环境内接受训练,同时能够完成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岗位考核等各项工作,能有效地提高现场运行人员素质水平。该系统已在石家庄电力培训学校220kV教学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礼义,顾强.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及其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

[2]黄家裕,陈礼义,孙德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郑三立,雷,D.Retzmann,韩英铎.电力系统计算机及实时数字仿真(上、下)――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

[4]柳勇军,梁旭,阂勇.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技术[J].中国电力,2004,(4).

[5]周鑫,董雷.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一种新方法[J].内蒙古电力技术.

[6]井寅坡.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及控制中心仿真培训功能[J].四川电力技术,1999,(2).

第2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培训 培训师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问题,其中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包括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技能缺乏等,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当务之急。而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的生存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影响因素。据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缺口。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之根本,是企业亟需重视的重大课题。在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大中专院校、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电子商务人才。而许多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因此很多企业更倾向于专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培训。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要按照电子商务时代的模式制定并实施企业培训计划、开发培训项目、任用培训人员、摆正自己在培训中的位置。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培训计划

任何企业开展规范化培训都需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而计划的制定应有明确的目标。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对外的工作效率,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两个方面也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培训计划的目标。

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则是整个培训活动的实质性过程和关键阶段,它关系到培训任务能否落实,培训目标能否实现。针对电子商务的企业培训师,应遵循并掌握以下几方面相关的原则:

1.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原则。要组织实施好一项培训计划,光靠培训师是不够的,特别是大的培训项目,更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包括领导者的积极性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尤其要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要让受训人员充分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具体到电子商务的培训,首先要使参与者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企业,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和使用也是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值的。电子商务实现了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完成外部信息的收集,它使得企业能够以此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具有学习能力的组织结构,并不断地将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总结,使之成为企业学习的内容。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才能使企业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电子商务的培训决不是只针对某一层次或某几个人的培训,取得多方面的认同和配合是培训师要做的首要工作。

2.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企业培训师在组织实施培训计划中,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而不是以培训师为中心,要以对待顾客的态度推进培训工作。电子商务重在应用,培训应形成互动,培训应以学员的努力为主,不可强行教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3.因人施教的原则。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技能。受训人员因年龄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例如,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较快,在电子知识上可能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和基础,而年长者则此方面稍显欠缺,这种状况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培训目标,培训师应注意既要掌握集体培训的原则,同时也要因人施教、有所侧重,如果完全一个尺度来培训,可能会使基础好者感觉无聊,而基础差者又无法接受,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调动不起积极性,也就达不到培训预定的目标。

4.学以致用的原则。培训既然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就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教学,要为受训人员提供实践和操作的机会。在培训中可以通过模拟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和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体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作用,使学员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活动规律,进而发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继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

三、确定培训对象,开发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培训项目都有具体的对象,培训工作的实施和管理都是围绕着培训对象而进行的。目前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支持层、业务管理层、高级管理层。

技术支持层负责网络建设、系统管理、网页制作和程序开发等。在电子商务服务开展初期,电子商务系统奇缺,这一层次人才显得较为重要,但随着电子商务人才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增多,技术支持人才已经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第二层是业务管理层,主要是要在网络条件下从事电子商务服务,需要对电子商务的流程、业务策划较为熟悉,但对网络与技术细节并不关心。对这一层次的人才企业要求其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商品选择与采购、同合作厂商洽谈业务与订立合同的能力。这一层次的人员较为庞大,他们形成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主体,是网络虚拟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对他们的培训应侧重于网络虚拟市场下新的经济规律,以及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要使他们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

第三层是电子商务的高层管理层,能够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条件,制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规划,构思和策划电子商务项目并对电子商务项目进行分析与决策。这类人群量并不大,但他们从宏观上控制着商务网站的发展,他们既要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又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要具有前瞻性思维。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一般是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第一层人才在企业已大多具备,且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是通过高等教育来完成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内高校对第二、三层次人才的培养较为薄弱,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恰恰是这些人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二、三层将是企业培训的重点对象。

四、任用培训人员

电子商务企业培训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人员参与,要求企业培训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务经验,又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还应当具备多元化的资历。俗话说:“教人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显而易见,作为开展企业培训的企业培训师自身就必须首先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的精英。否则,就会降低培训质量,甚至误人误企。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较高的学历,通常在硕士以上,如有海外留学或受训经历最佳。

2.对电子商务方面有丰富的相关工作背景,特别是著名大公司的任职经历。一般来说,大公司的管理比较完善,国际交往频繁,电子商务运用的较多,在这样的公司会积累更全面的实战案例。

3.具有专业的培训或授课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在课程中充实新的理论与案例,因为计算机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功能不断被挖掘,要求企业培训师随时掌握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电子行业发展动向,具有灵敏的头脑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5.特别需要有调动气氛的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最好有过专门的培训师培训经历,电子商务重在应用,因此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操作,会让学员倍感兴趣,形成互动,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有从事咨询顾问方面的工作经历,有条件接触大量的实务案例,从而使授课的思路开阔,更加贴近实务。

五、企业培训师的定位

企业培训师不同于教师,企业培训师面向的培训对象是企业员工,教师面对的是在校生,这就决定了企业培训师绝不能给自己定位为教师。员工作为成年人与学校中的未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成年人更多的靠理解和主动思考,因此培训师则以“解惑”为首;而未成年人更多的靠记忆和被动灌输,因此教师则以“传道”为首。针对成年人这一学习特点,企业培训师有着比教师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象教师一样能够“授人以鱼”,把企业员工需要掌握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很专业、很准确地传授给培训对象,还要象导师一样能够“授人以渔”,引导、启发员工开拓思路,积极求索,从而掌握技巧、增长水平、提高能力、解决问题。

他不只是一个单纯地象学校教师一样站在讲台上从事教学活动的人员,他还要研究、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组织、实施培训计划。显然,培训师的要求高于教师,这个高就高在不但能够在台上“表演”,而且对自己的表演要事先进行“编、导”,而这个“编”:培训什么?加上这个“导”:怎样培训?直接影响到“演”的好坏和成败,决定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企业培训师通过扮演“编、导、演”的三种角色来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还不够,还要从事培训咨询,可以说,培训师的两大工作分别是教育和咨询。教学毋庸多言,而咨询则应具备四大身份:参谋者、辅助者、激励者、调停者。“参谋者”是为企业提供合理建议和有效方法;“辅助者”是帮助企业解决疑难和处理问题;“激励者”是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热情和学习精神;“调停者”是控制企业不利局面和调解企业内部矛盾。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行企业培训是快速提升人员技能、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如何在这个广阔的市场开展工作、创新发展是企业培训师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佚名:什么是企业培训师[Z].http://www.jpjyzx.com,精辟教育2006~7~17

[2]赖茂生 傅湘玲:电子商务与竞争战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P255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 P33

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结合国内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现场教学需求,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适合供电段操作和运行维护人员的教学培训系统,该方案软硬件结合,具有投资低,便于学员快速入门上岗,也便于升级换代的特点。

1引言

随着铁路大规模提速,东南沿海主要千线正在逐步实现电气化,牵引变电站基本采用了最新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对于新建供电段和既有旧的电气化线路,对值班和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专业供电技能要求,采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直观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由于现场设备都在投运状态,无法满足学员的操控需求。借鉴国内国际经验,采用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已经在飞行员、机车司机等职业培训领域得到推广,但该类系统投资巨大,对学员文化和专业基础要求高,难于适应基层站段人员的应用需求。

因此,有必要采用全新的综合自动化教学培训方式对学员进行仿真培训。设计的教学培训系统首先要直观,便于学员操作,尽量与现场应用模式保持一致,这样通过教学培训可快速满足岗位上岗要求,能很快适应现场的工作,安到厕利地完成操作维护任务。同时也要利用 计算 机 网络 和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加速学员的知识培养和动手操作,从设备内部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掌握故障排查方法。

2设计原则

为实现基层运行人员快速熟悉和掌握现场综合自动化的目标,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按典型牵引变电所进行设备配置,一次设备全部采用模拟方式,主变和电容等一次设备可在现场进行知识讲解,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为保证操作的直观性,需要配备模拟机构。由于电站设备的备用设计,可按半个牵引变电站进行硬件系统配置,实际操控完全满足全站的操作要求,对于备用电源自投,可采用软件模拟方式进行培训教学。考虑到需要进行保护模拟和测量模拟,需要外配电压电流源,通过其调节可直观进行保护试验和测量观察。

系统构筑一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对保护测控设备进行操作,通过服务器建立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配置一定数量的学员机,使资源得到共享,每台学员机都可通过服务器抢占控制权,对保护测控设备进行操作,当不操作设备时,每台学员机可进入仿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培训。

模拟培训软件采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电气化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牵引供电原理、保护原理、所内实际操作演练、故障模拟、工程应用等进行教学,同时能够软件模拟正常状态下的倒闸作业以及事故状态下的处理手段,同时系统配置评价考核子系统,具备丰富的实用题库,可对学习效果进行基本评估,以确认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检验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保证现场设备运行安全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牵引供电培训系统由保护测控盘、机构及故障模拟盘、电压电流源、控制台、联网微机和服务器组成。组网采用星型高速以太网连接,保证多媒体信息量带宽要求。全部采用多媒体电脑,具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功能。硬件系统的配置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云博机的内存、CPU时间和硬盘空间均应保证有40%以上的余量。

3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教学仿真系统组网方案

教学培训系统组网示意图如下:

4培训系统主要功能

4.1教学部分

采用组网微机进行系统模拟操作和仿真培训。系统正常工作时只有一台主机可对保护测控盘进行操作,当该机操作时,其他 计算 机无法登陆进行保护侧控盘操作,只能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当无主机对保护侧控盘操作时,每台计算机都可抢占主机地位,对保护测控盘进行操作。系统(TE`I’S)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应用视频处理技术,通过高分辨率彩色屏幕,来表现电气化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并通过 艺术 处理,来形象地表现电气化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方式,系统组网、组屏方式,后台监控软件及保护测控盘的控制操作、保护装置的原理及操作,资料查询等内容。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形、图象及数字化处理技术,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实习操作,创造最佳的教学环境。教学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原理,保护原理,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原理,图纸说明系统和工程应用部分。

4.2仿真模拟部分

主要针对以下部分进行仿真: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后台软件,备自投,保护测控盘的柜体,电铁馈线保护装置,电铁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电铁变压器后备保护装置,电铁变压器本体保护,电铁并补保护测控装置。由于需要培训的操作主要是针对后合监控系统可遥控的开关和刀闸的操作,以及各保护装置的操作。因此仿真培训系统采用仿真的设计。包括供电系统的正常手动/遥控控分、控合,远方/当地投入退出,操作方法按照实际系统的操作规程进行。以及事故处理,如开关状态故障,变压器:差动保护、重瓦斯等本体故障、轻瓦斯等告警故障、高压过流、低压A过流、低压B过流等,110kV进线失压,馈线过流、距离保护I段Ⅱ段、电流速断、电流增量保护等,电容器速断、过流、谐波过流、差压、差流、过压、低压等。

第4篇

溪洛渡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溪洛渡电厂)筹建于2009年4月,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负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生产和成本控制单位。自筹建起,溪洛渡电厂按照长江电力确定的“强化电站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力生产管理总体思路,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为愿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取超常规培养方式加速青年员工快速成才,保障了电站高强度接机对人才的批量需求。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电力生产筹备与高强度接机发电的严峻形势

溪洛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出线电压等级最高、总装机容量名列前茅的特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电力生产筹建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条件艰苦,其全部18台77万千瓦机组的投产均集中在12个月内完成,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史无前例。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机组投产速度、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等诸多难题,是溪洛渡电厂面临的现实考验,也对电力生产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电力技术人才培养是知识与经验的组合,需要较长的实践锻炼,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至少需要4-5年的培养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技术人才。2011年到2013年,溪洛渡电厂3年内新增人员500余人,且大多数员工工作时间不足5年,占员工总数的75%,工作时间不满3年的新员工也超过半数。面对青年员工比例大、工作经验严重缺乏的人力资源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的内涵

面对高强度接机发电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形势,溪洛渡电厂以“人才强企”为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电厂生产管理方式、地域特点和人员招聘进度等因素,紧密结合电厂筹建、接机发电、运行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在系统总结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加速人才培养。超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的范围和比例超出常规。溪洛渡电厂员工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作经验严重缺乏,人才培养涉及全厂所有专业、各个岗位层级,培养对象涵盖电厂几乎所有员工,员工参训比例接近100%,很多人既是师傅也是徒弟。

二是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大多数员工从到岗到接机发电的培养时间不足两年,短时间内就要将其打造成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多样超出常规。面对人才培养的紧迫形势,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面授、岗位实践、技术比武、网上学习以及导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强化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着力建设技术技能型、骨干型、专家型三支人才队伍,促进团队整体技术与技能的提升。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规划

溪洛渡电厂的人才培养规划以服务电厂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和依托,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抓好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大力开展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持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有效的激励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全员技能达标、持证上岗,每个专业面至少有1-3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关键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健全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规范管理,全面建立培训管理基础体系

1)制度体系: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涵盖了人才的选用、培养和激励的全过程,通过对人才开发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溪洛渡电厂制定出台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以及《员工外派培训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编制了《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规范了员工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考核、培训经费管理等标准和流程,为全厂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组织体系:为规范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培训管理工作责任,结合大规模、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的工作需要,溪洛渡电厂成立了培训组织体系,由厂长直接领导和协调,从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辐射扩散到各部门、分部的兼职培训人员,形成归口管理、层层落实、覆盖全员的管理格局,为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组织支持。

3)师资体系: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溪洛渡电厂师资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基石。为规范内部培训师选拔及管理工作,溪洛渡电厂研究出台了《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选拔建立起覆盖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专业技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的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帮助员工有效提高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水平。

4)课程体系:溪洛渡电厂结合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设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依据《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逐步推进内部课程体系的开发,形成了一批现场操作录像片、技能培训教材、专业题库、音像培训教学片等多种形式的标准化课件和题库,覆盖生产作业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并利用公司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厂网站等载体,实现内部课程的资源共享,巩固了培训效果,促进了集体学习氛围的形成。

强化落实,有效打造内部培训运转模式

1)规范的培训管理机制。员工培训工作以“依靠内部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践技能、逐步提高水平、最终一专多能”的原则,以“服务于电力生产和员工自身发展,着力打造电站营运、设备维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标准制定五项核心能力”为目标,指导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的管理方式有序开展工作,形成定期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报表等管理长效机制。

2)畅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分年度制定贴近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并将年度培训计划细化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为保证培训参训率,又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电厂将培训活动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紧抓教育培训、岗位培养、实践锻炼等关键环节,通过集中授课、技能竞赛、员工自学等形式,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重点强化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训率、效果的“五落实”,电厂统一负责通用型培训,各部门负责技术技能培训,形成畅通的联系和协调机制。

3)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培训月报、台账抽查、专项汇报等形式监督培训执行情况,每半年开展培训检查与反馈,实现了“培训台账网上实时更新、员工培训报告上网共享、培训计划与费用执行专人跟踪”的监督考核方式,并将培训执行、检查情况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有力促进了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了培训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估机制。

各专所长,深化应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在借鉴三峡电厂等国内外大型电站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设备管理为主线、以专业设备主任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成立5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10个专业组,明确了设备管理主任与专业分部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设备管理主任在工程建设、设备接管、运行维护以及设备检修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设备主任全面负责技术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和贯彻执行,将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参与设备选型设计、关键设备的联合开发、项目监理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维修部门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现场记录、检修报告,维修人员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设备的检修维护。技术层与作业层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了技术管理的力度,而且拓宽了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促进了专家型人才的提升成长。

通过机组调试投产、运行维护和首轮岁修工作,证明创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更加贴近电站实际需要,设备管理主体与责任更加清晰,技术管理与作业管理结合更加紧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和检修质量进一步提高。

注重引导,逐步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1)文化引领,强化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溪洛渡电厂不断加大员工思想作风建设力度,为电力生产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导和精神动力。通过溪洛渡精神大讨论、主题征文、组织演讲等方式,努力培育员工树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搭建广阔的事业平台和良性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依托,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电厂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关爱员工,加大激励保障力度。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竞聘、选聘、电力生产支援等方式分层次、有重点地补充不同层次的人员,在工作中委以重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以“需要层次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对在电力生产筹备、接机发电、首轮岁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加大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力度,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工作强度,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做好生产、办公、食宿、交通等相关资源保障措施,推进“员工健身房”“员工阅览室”“爱心哺”等各种后勤服务设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智模式培养和提高的环境,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达标,加快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成长

面对投产发电的严峻形势,结合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经验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探索出一条“通用型培训与专项培训互补、安全培训与标准宣贯并重、导师带徒与实战练兵相结合、最终全员技能达标上岗”的生产技能型员工培养模式。

针对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溪洛渡电厂采用统一组织通用型培训与部门针对性专项培训相结合,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套餐”,全面开展高强度的岗位技能培训。电厂通过统一组织开展“走进溪洛渡”专家讲坛、工程实战课堂、设备专题讲座、运行管理技术交流、科技创新讲座、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活动,使员工尽快适应岗位对基本技能素质的需求,促进电厂学习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员工所在部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通过桌面演练、“模拟工单”演练、模拟事故案例分析、“动手大练兵”、反事故演习、设备缺陷学习、技能竞赛等高强度专项培训,有效提升运行人员的巡检、操作、发受令、事故处理、应急响应能力和设备检修人员对所辖设备的巡检、故障处理、缺陷消除等业务技能。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是溪洛渡电厂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结合青年员工比例大和参与工程建设的特点,加大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力度,并结合施工安装现场实际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安全警示教育、安全规程考试、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员工现场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得到提升。同时,组织青年员工参与编制各类技术、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标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和体系文件的认知;加强作业与技术标准的宣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形成遵章作业的工作习惯。同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相关作业标准,有效解决了青年员工实战经验不足的状况,为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为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步伐,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的技术技能优势,根据青年员工专业和技能特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自电厂筹建以来累计结成407对师徒,并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师徒加以激励。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青年员工制定培养计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快速提升技能。通过导师在实践中的传帮带作用,加上难得的参建学习平台,青年员工提前掌握了相关专业技术,熟悉了新设备性能,提高了设备的管理能力,在实战中锻炼成才,同时减少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成本。

为保障圆满完成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针对电厂人力资源实际特点,溪洛渡电厂于2012年初启动员工岗位技能达标活动。按《溪洛渡电厂筹建处员工技能达标总体方案》总体要求,组织各生产部门对作业岗位人员分层、分级编制《生产作业人员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明确全厂205个生产岗位技能标准,使生产岗位员工技能培训、考核、岗级水平认定等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印发了《溪洛渡电厂筹建处生产作业岗位人员技能达标认定方案》,明确了认定范围、认定时间、认定程序等,进一步规范了员工岗位达标认定与管理工作;结合接机发电需要和岗位定员,按照电力生产所需岗位结构进行定岗对标培养,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计划和“专家课题、实践课堂、考问讲解、技能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分层次、分批次逐步落实员工岗位技能达标考核工作,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分类考核,全面检验员工技能水平。截至2013年5月底,在高强度接机发电工作全面开展之前,362名生产作业人员全部达标上岗。

实践锻炼,推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为促进优秀青年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提升计划,加强设备诊断分析能力、运行维护检修能力、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效推动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建管结合”的先进理念,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参与设计、招标、制造、验收、安装、监理等各个环节,利用参建平台熟悉工程信息、协助做好安装质量控制的同时,明确现场实践学习的培训目标,学习、掌握相关安装工艺和标准,促进员工拓展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设备管理核心技术,带动本专业人员在实际岗位中锻炼提高。根据机电设备安装进度,溪洛渡电厂适时选派生产技术人员256人次参加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与面涵盖了电厂全部工种,在接机发电期间,保持每台机组120人左右的规模参与机组调试和试运行工作。结合电站设备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及时提出对8号机组转轮出现贯穿性裂纹、出线竖井渗漏以及10号机组发电机中性点CT型号不符等748项切实可行的设备制造或安装改进建议,掌握了缺陷处理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处理结果评估方法,为今后开展设备诊断性检修做好了技术准备。

为系统学习兄弟单位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的运行管理经验,溪洛渡电厂充分利用公司技术管理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人员跟班学习计划。结合电力生产筹建工作进度共先后派出近80名技术骨干赴三峡电厂、检修厂、向家坝电厂等单位进行跟班学习,全面学习了解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有效提升技术骨干的设备维护检修与运行管理能力,为探索溪洛渡电厂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组织技术骨干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施工难度大、机组安装节奏快、设备接管强度高、运行调度关系复杂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工作组,由技术专家带领核心技术骨干积极推进电站投产初期厂用电运行方式研究、右岸电站孤岛运行方式研究等重点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工作,优化设备控制流程,制订运行策略和风险防范预案,以增强高强度接机发电的运行管理能力。技术骨干在参与重点技术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和先进管理经验,研究电站安全风险及其对策,增进了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认识,提高了技术研发能力。

任人唯贤,加强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培育

为适应公司发展和溪洛渡电厂生产管理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合理梯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溪洛渡电厂在精心选拔培养骨干员工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

溪洛渡电厂依托“以设备管理为主线”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管理职责和组织机构设计,创建技术和管理“双通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注于某项专业技术领域,拓宽了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库,通过安排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议、设计联络、招评标、合同谈判、机电安装监理等工作,在协助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为其提供参与学习交流、技术决策、专业咨询、项目管理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优先安排各类内外部培训、技术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推荐技术专家到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兼任有关职务,促进其开阔眼界、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扩大技术专家的行业影响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在孤岛运行方式、外送通道运行方式转换策略研究、圆筒阀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等重大技术课题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逐步在电站运行管理中得到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技术专家的快速成长。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取得的效果

经受了高强度接机、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检验

从2013年6月溪洛渡电厂首台机组启动有水调试,到12月第12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溪洛渡电厂半年内圆满完成了接管12台机组的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创造了单月投产容量突破300万千瓦的世界新纪录,累计发电100亿千瓦时,保持并形成了新投产机组运行“零非停”的良好态势,2013年度投产超百日的7台机组全部实现“首稳百日”,9台机组高标准通过并网安评,首轮岁修有序推进,经受住了史无前例的高强度接机发电、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考验。

推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促进了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通过构建与实施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溪洛渡电厂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满足了现阶段的人才需求,还有效地进行了金沙江水电建设的电力人才储备。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部分2012年入厂员工已成长为机组调试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工作负责人,快速成长为电力生产的中坚力量,为高强度接机发电和安全稳定运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收获了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电力电子与自控系统实验教学的改革,总结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将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实践和工程实训进行多层次、模块化划分并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模块化;教学体系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宽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很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努力培养为城市化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基本定位,针对北京地区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建筑生产企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对“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体系进行系列实验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总体结构

根据我院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通过对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强调了掌握概念、强化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重点。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立起了以北京重点实验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搭建起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为主平台,辅以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基地。

二、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我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由传统工业企业自动化过渡而来的,是一个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传统课程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课程所设及的内容不能结合建筑领域,学生不知上述课程学完以后在建筑行业能有什么用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因此,对上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院实验中心在如何拓宽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1)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时安排上增加了实验学时,压缩了理论学时,如电力电子实验课由过去的6学时改为8学时,并增加了2周电力电子综合大实验。将“交流调速”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合并,原实验学时不变。把原有3周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大实验改为4周交、直流调速系统综合实训。为此,新购进20套实验设备。同时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将“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课程的实验分为不同学期,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3个人一组改为2个人一组,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和任课教师一起修改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完善了学生重修、重做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及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登记制度。从教学管理上督促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训。

(3)重视实验考核和实验成绩。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上,强调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和项目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既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同时增加了笔试内容,提高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的比重,平时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20%~30%,特别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于综合实验,设计型大实验及实训课,采用单独考试,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正按照教学改革计划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和完善。从已完成的实验项目来看,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及其实际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转贴于  2.建立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根据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专业教学体系,确定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方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采用“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特色。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属于培养学生的认识实践能力。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规范性、严谨性训练和指导。通过这些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参数测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这其中安排了锯齿波触发器实验、单相桥式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全波可控整流实验、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和三相交流调压调速试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严谨、求实、科学、思维开放的实验作风。

(2)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和创新意识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积累科学实验经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综合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主要安排了三相可控整流仿真系统实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试验、异步电动机SPWM与电压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基于DSP的矢量变换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模电、数电、电力电子、自控系统、电机拖动、自控理论及交流调速等课程。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将这些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实践教学方法中采用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出实验室。我们主要教学计划是:第一,安排2周时间,通过电力电子等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台不间断稳压电源;第二,安排3周时间,设计调试直流拖动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一改过去教师扶着学生走的传统实验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原理图、硬件电路及流程图。并亲自动手焊接、调试电路。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式,在这里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查阅文件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最后拿出自己的设计制作实验成果,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工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和实操训练是工科院校教学实践的内容。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行业特色,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电信学院建立了“建筑电气智能控制中心”实训基地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大兴校区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基地,可完成电梯控制系统、风机水泵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控制设备等内容的实训。这些系统完全是建筑电气领域中真实系统的微缩,完全模拟实际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是真实可操作的实验系统。它突出行业特点,整个工程实训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增加动手能力和开拓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巧妙的具体使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既可接受实际操作的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又可以对现代建筑中的几大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建立真实的感官认识和工程应用技能操作训练,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可以更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第6篇

【关键词】 盘活; 高速公路; 闲置资产; 效益

2005年6月30日,同志在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2年11月8日,同志在“十”报告中又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然而,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体制改革、机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速公路行业不断出现资产更新、停用,甚至长期闲置现象,造成了极大浪费。笔者认为,盘活闲置资产,使积压资产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是最直接而有效的资源节约措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河北省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为例,探析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的途径。

一、案例单位概况

石黄高速公路全长281.258公里,总投资65.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河北省最长的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现下设10个科室、16个收费站、4个管理所和4个养护工区,全处有职工1 500余人。

石家庄东收费站原为石黄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位于石黄高速K266+800公里处,占地面积12 934平方米,宿办楼面积2 998平方米,楼内设有职工宿舍、办公室、大小会议室、多功能室,院内设有训练场、篮球场等,并配有餐厅、浴室等整套附属设施,是职工工作、学习、训练、召开会议、组织活动、开展竞赛的良好场所。随着2007年河北省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非省界主线收费站撤销,石黄管理处石家庄东收费站于2007年4月30日零时起停止收费,收费站人员分配到沿线各站点,但原有房屋、设备设施等均处于停用状态。

2009年案例单位对原石家庄东站进行了简单改造,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将撤站后剩余的办公设备、拆下的机电设备设施调剂到其他各收费站使用,从而盘活闲置资产,减少培训和会议的外部场所租赁费用,提高闲置资产使用率。

二、盘活闲置资产的原则

(一)着眼长远原则

从长远战略眼光看闲置资产的处理,使其得到充分再利用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处置石家庄东站房屋设施时,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进行临时处置,支出的成本虽然偏低,也会收到短期收益,但很快又会形成资产的置闲,造成二次闲置和浪费,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职工培训作为一项提高职工素质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性和长期性。石黄管理处共有职工1 500多名,以往每年组织培训、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时一般是租用外部的场所,虽不断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但成本费用仍很可观。若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又能如期落实培训计划,实现职工素质和单位竞争实力的整体提升。

(二)可行性原则

从辩证的角度综合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因素来考虑。客观评价闲置资产现有的配置和能够发挥的功能,以便再利用时做到改造成本更低、投入更少、时间更短和效率更高。

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使其重新发挥作用的方案有很多,但盘活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果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方案。对石家庄东站的使用时间、地理位置、院区环境、软硬件配置、改造成本、使用率、投入使用后的成本、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人财物方面的保障工作等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从整体条件来看,石家庄东站具备培训中心所需的基本条件,只需进行简单改造,即可投入使用,这也是盘活石家庄东站主要闲置资产的最佳方案。

(三)重要和急需并重原则

对闲置资产再利用时,既要考虑其重要性,又要考虑其紧迫性,这样才能使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有的放矢。

论重要性,职工培训是一个组织开展业务及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使职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案例单位早已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来抓,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

从紧迫程度看,多年来因无自己的专门培训场所,每年要租用宾馆酒店,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且有时受资金、场地限制无法实现预期培训目标。石家庄东站撤销后,一方面是闲置的收费站区,另一方面则是日益增长的职工培训需求。因此,将闲置的站区改造成培训基地也是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成本效益原则

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盘活闲置资产是为了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而在对其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关的改造费用和投入使用后维持运转的成本支出。因此,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要对改造利用闲置资产的方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初期及以后的成本费用进行测算。既要充分利用闲置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既要注重当前的改造成本,又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投入使用后的成本和效益,做到节约和发展并重,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

由于原石家庄东站所具备的硬件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案例单位职工培训中心所需的基本条件,无需进行改造,只需局部粉刷和调整便可投入使用,是改造成本最低的盘活方案。而投入使用后,各种培训、会议、活动连续不断,所需生活用品由职工自理,三餐服务由各收费站轮流选派厨师负责(每次共需3—4名),可节省大笔食宿费用和场地租赁费用(只需支付厨师补助每人每天30元),是运行成本最低、使用率最高的闲置资产盘活方案。

三、盘活资产的措施

(一)建立闲置资产档案

为充分利用闲置资产,首先要摸清“家底”。要自上而下地成立闲置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上下联动,统一管理。对资产进行详细分类、认真盘点、准确登记、建立闲置资产档案,并分别与管理处、收费站原有台账进行核对,做到信息准确、内容详实,为盘活资产提供依据。

(二)制定可行性方案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各单位设备设施情况,比如收费站机电设备设施、办公设施及各附属设施的运转情况,了解所属各单位对机电备品备件、办公设备的需求情况,为单位内部统一调剂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二是调研职工培训计划及职工培训教育需求情况,为培训中心成立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三是进行资金测算和分析,掌握第一手信息,制定盘活资产的可行方案,认真分析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

(三)重点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若长期闲置则会变成一笔搁置积压、无法发挥作用的资产。由于其数目可观,因而造成的浪费更不容忽视。所以,必须首先盘活此类资产,使其具有的功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

经过对石家庄东收费站的调研分析、反复论证和综合评价后,将其改造成培训中心最为合适。案例单位每年大小培训和会议约有数十次,参加人数年累计上千人次,有时一场培训的参加人数多达百余人,甚至同一天有2—3个会议和培训同时举办。培训中心投入使用后除春节期间外,基本上每周都要安排培训。这样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还能有效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一举多得”。

(四)进行资源再配置

收费站撤销,使大批机电、办公设备设施停用,另外,随着设备设施使用年限的增长、到期,也会出现损坏。维修时拆换下的设备或备品备件也会越来越多,这类资产大部分会被存放于库房闲置起来。此类资产的数量和可利用价值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如何充分发挥此类资产的应有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对于闲置的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设备和办公设备,根据各基层单位的短缺情况进行统一调配;二是对于暂不能使用,需简单维修即可使用的,修复后进行统一调配;三是对闲置于部分基层单位的不需要的资产,由案例单位统一在基层单位之间进行调剂。通过统一调配、互相调剂、相互调拨,使闲置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五)申请报废

对于无法正常使用,且无维修价值的闲置资产,可申请报废。此类闲置资产既无使用价值,又要占用一定的存放场地,且管理及人工成本耗费量也很大,每年进行资产清查时,还会给清查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这类不能带来预期经济利益、且无变现价值的闲置资产,申请报废,以减少人工费、场地费等方面的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四、效益分析

案例单位通过多种措施盘活闲置资产,将停用的收费站改造为职工培训中心,把办公设施、机电设施及备品备件进行统一调剂使用,对无法使用的资产申请报废,使闲置资产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有效节约了资金,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收费站宿办楼再利用,三年共节省开支148万元

2009年对石家庄东站宿办楼进行了改造,用于职工培训、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改造费用为23.26万元。投入使用后,2010—2012年培训中心培训成本为38.74万元(见表1),三年来盘活该项资产投入成本共62万元。

若租用宾馆酒店完成以上工作,人均每天需支付住宿费75元、餐费80元,会议室使用费3 000元/次,三年需支付会议、培训费210万元,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资金148万元。

2.盘活办公设施,节省开支30.8万元

原石家庄东站所有办公设施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留作培训中心使用,另一部分调剂到各收费站使用,节省培训中心和各收费站办公设施购置费用30.8万元。

3.盘活机电设施,节约资金91万元

石家庄东站撤销,其机电设施拆除后,大部分仍能够正常使用,部分设施经过修复也可正常使用的,调配到其他收费站使用。对无法修复的拆除零件作为备品备件使用。盘活此类资产共节省各站购置机电设施和备品备件费用91万元。

4.减少闲置资产维护费用4.5万元

通过以上五项措施盘活闲置资产,三年来共节约资金274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石家庄东站变身为培训中心后,三年共组织各种会议及培训73场次,培训人员达3 650人次,培训人员覆盖率100%。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经培训已有35名职工走上了领导岗位,635名职工成为科室及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培养了12名节目主持人、66名优秀讲解员、45名演讲人才、50名文秘人员、200余名文艺和体育骨干,有效改善了职工知识结构,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社会形象

通过业务培训、考核、比武等多种形式狠抓业务技能提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收费业务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品牌服务意识。收费速度有效提高、差错率有效降低,站口应急处置和通行保畅能力大幅提高。首创和推广了“特勤制度”和“四看一听”工作法,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意识,司乘满意度日益提高。

二是通过机电业务培训,培养出专业机电员65名。首创和推广了“机电120”管理模式,提高了机电故障设备的自主维修能力,减少了故障维修等待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节约了维修资金。

三是通过养护业务培训,提高了养护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广了养护“三、二、一”工作法,养护职工的机械操作熟练程度大幅提高,各类病害和突况处理能力有效增强,保证了养护质量,为过往司乘创造了畅、洁、绿、美、安的行车环境。

河北交通杂志、河北交通报以及河北省电视台、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对石黄高速的优质服务多次进行了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交通形象。

实践证明,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与节约多少张纸、多少度电、多少吨水相比,更重要、更实在、更有效。高速公路行业只有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盘活所有闲置资产,才能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学习培训和参观的经过

我这次去汽轮机公司和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进行为期8天的学习培训和参观,除了参观汽轮机公司和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外,重点是学习国外机组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在仿真机上多次操作,使自己切实了解国外机组的情况,掌握有关技术性能,为在乍得管理操作国外机组打下扎实基础。

一是认真学习国外机组的原理。通过老师分类详细的讲解,我了解掌握国外机组的原理。国外机组技术规范:机组型号:N12-3.43;型式:单缸直连冷凝式;额定功率;12MV;额定转速3000r/min;进气压力3.43MPa+0.19,-0.29;进气温度:435C,(+10、-15);机组结构:主蒸汽系统、抽气系统、真空系统、气封系统、调节和保安系统、供油系统。

二是重点学习冲动式汽轮机典型结构。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我了解掌握了冲动式汽轮机的典型结构。比如调节系统中的油动机的结构(主要由断流式错油门滑阀、壳体、活塞和反馈系统组成,油动机活塞和错油门滑阀组装在一个壳体内,活塞杆上装有反馈板及调节器阀杠杆相连的连杆和关节轴承,错油门滑阀的上端是转动盘,转动盘与弹簧座之间装有推力球轴承,弹簧的作用力取决于调节螺栓,弯角杠杆的位置。),调节系统中油动机的功能(油动机蒋由调速器输入的二次油信号转换成油动机活塞的行程,并通过杠杆系统操枞调节系统的开度,使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与所要求的流量或功率相适应。)

三是重点学习冲动式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老师详细讲解了在二次油压变化过程中错油门的动作原理和反馈系统的作用,还学习危机遮断油门的功能、结构和作用方式以及和原来机组不同的速关阀!功能、结构、动作原理。

在上课学习过程中,在书面讲解的同时,我还结合大量的图纸到汽轮机厂现场参观了速关阀、油动机、危机遮断器,就有关技术问题向汽轮机厂师傅请教。在和利时学习时,对国外12MV机组的DEH电液调节系统的调节和ETS中的动作保护和保护值的进行深入了解,在基本了解掌握的同时在仿真机上多次操作,并参观了电液调频柜的安装调试现场,听取老师的现场讲解。

二、学习培训和参观的收获

1、学好各项课程,提高技术水平与业务工作能力

8天的学习培训和参观,我认真听讲,虚心学习,仔细摘笔记,不懂就问,在仿真机上多次操作,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与业务工作能力,对国外12MV的新型机组在原理和构成上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和利时仿真讲座结束后对DEH、DCS、的数控调节更加熟练,对DEH和ETS中的动作保护和保护值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和参观,初步掌握了国外12MV机组的构成与原理,具备实际操作与管理的能力,能够到乍得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总公司赋予我的工作任务。

2、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做学习型员工

第8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随着煤炭行业技术装备的不断提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机电管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自动化、快速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煤矿机电管理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种机电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覆盖面广、高度集成、高速计算,手段先进、工作流程化,快速检索、直观详细、准确高效等特点,有效地促进了煤矿机电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煤矿机电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向智慧矿山管理的建设迈近了一步。

1系统概况

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围绕煤矿“管理、装备、培训、素养”四并重原则,对煤矿机电的相关信息进行了集中的网络化管理。该系统是一套集技能培训、设备管理、隐患管理、矿图管理、日常事务以及考核管理等融为一体的管理手段,系统涵盖设备台账、设备动态跟踪、设备维保、大中小修、检测检验、信息提醒、培训管理、隐患排查统计分析、电耗管控、四率管理以及文件通知传达等,内容丰富、简单便捷,对机电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系统的重点功能:一是实现了技能培训、学习内容网络共享;二是对全矿井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还可以实时进行模拟现场查阅;三是进行隐患排查录入、跟踪管理、分析统计,根据时间定时预警、短信提示,实现闭环管理;四是实现无纸化办公,远程教育等。五是实现了机电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控。

2系统技术特点

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纯属自主研发。系统各种组件及数据库完全免费,且跨系统、跨平台兼容、具有较高稳定性,既降低了费用又不失可用性。涵盖技术主要内容为:一是基于JAVA的B/S架构实现,服务器置于计算机中心机房,用户通过使用网络浏览器进入系统;二是使用现时最先进的Spring、SpringMVC和Mybatis框架;三是使用全球广受欢迎的开源数据库MySQL;四是使用快速、稳定的Activi-ti开源工作流引擎;五是使用GeoServerGIS服务器,功能齐全,遵循OGC开放标准的开源WFS-T和WMS服务器;六是使用开源ireport报表工具,稳定可靠,丰富多样的图形展示。

3系统主要功能结构

煤矿机电信息管理系统包含设备管理、矿图管理、机电隐患管理、电耗四率管理、机电培训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每一类下面涵盖多项内容,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个人所需随机点击进入相关主题界面,输入或者查询相关内容。

3.1设备管理

系统主要对设备台账录入、信息查询共享、闲置设备调配等进行管理。机电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别、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所属公司、使用部门、采购时间、使用地点、设备状态等属性。同时,闲置设备调剂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检索,明确各单位闲置设备完好情况,并通过系统签发设备调拨、台账转接手续,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盘活闲置设备,避免同类型设备重复采购,实现机电设备资源共享,按需调拨,降本增效,为机电管理、成本管控、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

3.2隐患管理

针对每次检查出的隐患问题由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录入,并对每一条隐患问题设置整改时间,当问题临近整改期限前一天,系统将问题显示为黄色并进行提示,督促抓紧时间将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处理,并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相关人员手机上,当问题超过整改期限系统将以红色警示,并同时自动生成罚款单。通过各层次的管理,对矿井发现的机电安全隐患进行流程化、闭合管理。同时,系统对每台设备隐患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结果以统计报表、柱状图、饼图、趋势图形式进行综合显示,对隐患多角度统计,呈现形式多样,管理人员及领导通过图形便可一目了然地掌握整个隐患问题管理情况。

3.3矿图管理

系统可实现对机电相关图纸的电子化管理,主要包括供电系统图、设备布置图、运输系统图,以GIS方式呈现,可快速查看设备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后可以对各类图纸进行查阅,要想明确了解某台设备的具体情况,可通过点击图纸上任意设备,调取设备详细信息,可以模拟现场进行查看。

3.4电耗和“四率”管理

系统对矿井电耗和机电“四率”进行管理和考核,快速检索、生成统计报表、柱状图、趋势分析图,对各个部门每月的电耗和“四率”情况进行明晰的显示。以吨煤综合电耗指标考核为重点,以提高设备“四率”(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失爆率)达标为基础,全面提升机电管理。吨煤综合电耗管理重点突出严格考核,提高员工节电意识。在矿井供电系统现场进行增加电度表,实行分表计量,采取综合节电措施,直接有效降低吨煤生产成本,严格执行月初上报上月用电报表,根据矿井实际,综合上年矿井平均综合电耗作为考核指标,并按企业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与相关人员月工资进行挂钩,低奖超罚,收效明显。

3.5日常事务

系统可对所属单位或部门下发文件或通知等,类似于邮箱传送或OA系统传达,每当下发文件或通知时系统将以短信形式向相关人员手机发送信息,以便提醒及时查阅。通过系统的运作实现上传下达,无纸化办公,准确及时,针对每次传达的文件或通知具有存储功能,便于随时进行查询。

3.6机电培训

系统具有机电培训资料库,可通过文章、文档、幻灯片、视频、语音等多种途径,进行机电知识培训。由于矿井执行“三八制”或“四六制”作业班次,人员不便于进行集中培训,可以通过班前、班后会进行培训学习,业余时间职工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可通过电脑登入系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系统还可以实现视频实时培训学习。

第9篇

摘要: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日益重要,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发电企业,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应也越来越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途,当员工的素质高的时候,那么企业必然发展无限光明,因为是靠企业的员工共同不懈努力造就的,但是一旦企业员工的素质太低,那么也就面临着企业遭受着资金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公司的倒闭。所以,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困难的,本文中结合电力企业中的员工教育培训做出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员工 教育 培训 特点

企业是国家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状况。然而企业是一个总称,构成企业的核心还是需要人才,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人才是最受重视的,但是即使是人才,不受到好的锻炼,潜力还是不能够被发挥并挖掘出来,所以此时便可以看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为了促使地理企业的更好前进,我们必须针对人才培养做出一系列详细的分析。

一、电力企业中员工训练需要具备的素质

1.实施针对性培训,使得员工的专业性增强。电力企业中员工不仅仅要遵守自身该遵守的守则和规范,还要注意电力方面的相关专业性知识,比如在电压和电流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在电力传输与电力传送上需要注意什么,而且一定要把所相关性的知识背诵下来,以免发生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甚至引起周围企业的电力问题;还要熟悉产品的特点与运行方式,将不同的产品做出不同的区分,以免误用造成麻烦。而且在学习电力企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电力知识比较复杂,并且与其他的专业性知识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别,在理解起来也不是十分的容易。所以实施针对性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将所有知识灵活掌握,增强员工自身的专业性。

2.及时更新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知识。电力企业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复杂性和难懂性,还需要注意知识的随时更新,因为电力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是相当快速的一种资源,因此,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也要被随时的更新,所以在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时,一定要随时关注电力企业培训知识的发展进度,在电力知识得到更新时,随时对员工进行新的培训,保证所有员工在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以免造成伤害与麻烦。

3.培养员工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员工来说,在电力企业工作时需要注意许多事项,但是员工自身并不能被所有的规矩所束缚,在电力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专业培训的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够一味的死板遵循,应该在符合规定并且不会造成伤害与危险的情况下,员工自己勤于动脑,思考出一套更简单方便,而且可行安全的方案,但是切不可盲目的执行,应该请示好上级之后在执行,因此,及时的使得电力企业的员工受到教育与培训可以锻炼员工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电力企业中员工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与特点

1.锻炼员工的素养,凡事以企业为重。在为员工进行有关于电力企业的教育与培训时,要锻炼员工的职业素养,使得员工在做事时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在培训中培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将电力职业发展成员工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时还是在生活中都随时的以工作为大局,将工作糅合到生活中,凡事以企业的发展与利益为重,使得员工之间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努力学习电力企业的专业性知识,认真完成创新工作,将电力企业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

2.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特点。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知识是非常有难度的,对于员工的知识训练上一定要注意许多的问题,要抓住电力企业的特点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起来要注重抓基础,使得所有员工保证能够在练习时保证不出现错误,因为电力一旦出现差错,不仅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人身伤害,它与其他企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能够使得任何一步出现差错,而且机会只有一次。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一定要做到十足的细心。

总之,电力企业中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是一个企业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在电力企业中由于要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挫折,所以更能看出员工在电力企业中被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主要有锻炼员工素养,凡事以企业为重;培养员工灵活性,训练其创新能力这两点。所以在电力企业中一定要将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放在首位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办事效率,将电力企业发展得更加光明,前途更加无限。

参考文献

[ 1 ] 董萍.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研究[ J ] . 中国商贸,2011(34):423

第10篇

关键词:控制系统;PLC;提升机

中图分类号:TD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794(2016)03-0005-03

1提升机培训装置的构成

提升机培训装置由井架模型、罐笼模型、牵引绳、提升机主轴模型、制动器、液压站和电控系统等构成。提升机主轴模型主要是模拟単绳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做正、反转实现钢丝绳的卷取与释放,制动器是提升机主轴装置的制动系统,制动器合闸提供主轴装置减速停车的制动力矩,井架、井筒、天轮模型模拟提升机系统的井筒、井架与天轮,给牵引钢丝和罐笼提供支撑与运行空间。电气控制系统是培训装置的核心系统,主要实现对液压站和主轴电机的控制,完成模拟提升系统的所有功能。

2培训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是提升机主流控制系统,目前大都采用双PLC+变频器的实现模式,双PLC实现信号采集、逻辑控制和保护实施,变频器实现对主轴电机的驱动调速。为使教学培训装置真实模拟提升系统,其电气控制系统也采用双PLC+变频器实现模式。提升机教学培训装置用途是培训学员安全使用和维护提升机的能力,因此电气控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控制功能:(1)提升机正常工作过程模拟提升机提升/下放操作、加速/减速控制、制动/停车控制、信号联锁等;(2)演示提升机保护实施过程与原理人为触发提升机故障,演示故障发生后保护实施的过程,同时让培训人员清晰地了解保护实施原理与排除方法。

3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硬件选型与电路原理图设计工作,其中硬件选型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输入/输出信号类型、数量以及电气元件性价比要素做出的选择。电气原理图设计要根据选型的电气元件与系统功能进行设计。(1)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硬件选型硬件选型之前根据控制方案和系统功能,首先确立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类别和大致数量。①教学培训装置电气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有液压站的油泵电机、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溢流阀,驱动主轴电机的变频器;②控制系统需要采集的信号有高速脉冲信号、数字量开关信号、模拟量输入信号。高速脉冲信号指来自光电旋转编码器和双向霍尔传感器的信号,反映罐笼行程和速度的高速脉冲;数字量开关信号主要指按钮输入信号和上/下过卷行程开关、上/下减速位置开关、弹簧疲劳开关、闸瓦磨损开关、液压油温高和液压油压力高等开关信号;模拟量输入信号指手闸给定电压信号(0-10VDC)和速度给定信号(0-10VDC);③控制系统输出的信号有数字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输出数字量信号有变频器正/反转使能信号、液压站电磁换向阀使能信号、安全回路使能信号、工作闸使能信号和指示灯信号等;模拟量输出信号有液压站比例溢流阀控制信号(0~10VDC)和变频器速度给定信号(0~10VDC);④教学培训装置的关键硬件包括完成信号采集、控制和运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其扩展模块;用于驱动调速主轴电机的变频器和实现人机交互的人机界面。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双PLC+变频器实现模式,双PLC即采用2台PLC以主/从通讯方式来实现保护的双线检测,变频器即主轴电机采用变频调速。(2)电气控制系统关键电路设计根据控制系统功能与选型的关键硬件对控制系统关键电路进行设计。控制系统关键电路包括安全继电器回路、工作闸回路、油压给定回路、速度给定回路、液压站电磁换向阀控制回路等,在此仅对安全继电器回路进行阐述。安全继电器回路是电控有无故障的首要判断条件,也是提升机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关键保护最终都将引起安全回路继电器失电,安全继电器回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安全回路继电器的触点与液压站、变频器联锁。安全回路继电器掉电后液压站停止、变频器停止输出,实现提升机制动停车。

4电气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依据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硬件电路原理图,对控制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控制系统采用2台PLC的主/从通讯控制,主/从PLC程序编写前,对2台PLC的主/从通讯模式进行组态设定,在台达的DeltaWPLSoft编程环境下,利用PLCLinkConfiguration向导工具,对主PLC的通讯端口、波特率、通讯延时、从站号以及主/从PLC交换数据区等进行设定。程序编写统筹考虑主站PLC与从站PLC数据交换区的共享数据,主从PLC检测的外部信号共享,编码器数据共享。台达ES2系列PLC主/从通讯以字类型(WORD)交换数据,需要将外部检测的位(BIT)标志信号利用MOV命令将位数据转化为字数据。电气控制系统的具体功能实现方法:(1)提升机正常工作过程模拟提升机正常工作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联锁条件:具有开车信号、安全回路正常和液压站已经启动。开车信号由井底信号点数决定,井底正常打点后,控制系统将根据信号点数确定控制开车信号并自动选择开车方向。开车信号正常,才能按开车信号选定的开车方向开车。根据安全继电器回路原理图可知其正常吸合条件很多,其中软件安全回路1继电器(A1J)必须得电,A1J继电器由过速保护、过卷/过放、变频器故障、油压高、松绳保护、编码器断线和深度指示器失效等保护的软件常闭点串联控制,即当主PLC检测无故障时,输出继电器A1J,软件安全回路2与软件安全回路1实现方法相同。安全回路正常,开车信号具备后,启动液压站,根据开车方向推开主令与手闸手柄,控制系统将按照手闸给定控制液压站油压,打开工作闸。同时系统将主令给定运算后送给变频器作为速度给定。模拟提升机的一个顺序工作过程的软件流程图如图2所示,流程图中每次停车之后,程序都跳转至安全回路是否正常开始执行。(2)演示提升机保护实施过程与原理演示提升机保护实施过程与原理的软件逻辑关系相对简单,保护实施就是使安全回路继电器失电,结果是工作闸制动抱闸。主/从PLC实施保护就是使软件安全回路1/软件安全回路2继电器失电,PLC软件根据罐笼的行程判定工作闸是实施紧急制动还是二级制动。为使学员了解保护的原理与排除方法,触摸屏上需显示保护工作原理以及提示保护排除方法。利用DOPSoft软件对触摸屏进行画面设计。在DOPSoft软件中利用子画面与报警设置功能,实现某种保护实施时,弹出相应保护实施的子画面,子画面显示保护实施原理与保护排除方法。DOPSoft软件报警设置的起始地址是Word类型,因此,PLC软件需要将保护实施置位的中间继电器,按连续16bit用MOV指令赋值给报警地址寄存器转换为Word类型。

5结语

提升机教学培训装置的机械部分、液压部分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经过联机调试。电气控制系统能实现提升机的提升、下放、制动和停车的整个工作过程。现场提升机的整个操作流程和工作过程得以模拟再现,使学员身临其境,对提升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有深刻的认识,保护实施与保护排除演示功能使学员掌握了提升机各种保护的实施过程、原理以及排除方法。提升机教学培训装置很好地满足了学员的培训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满利.基于PROFIBUS的提升机双PLC热备控制系统研究[J].矿山机械,2010(3):44-46.

[2]张枝俊.基于PLC的人机友好矿井提升变频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15,36(8):287-288.

第11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变电仿真培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培训对象采用相应的培训方案,指出现有的变电仿真培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仿真;培训

随着电网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电力职工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职工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而变电运行岗位是供电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岗位之一,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变电运行人员责任重大,技能水平要求高,培训需求迫切。变电仿真培训是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的各类技术培训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仿真变电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根据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及接线进行设计,为受培训学员提供一个近似的变电站工作平台。培训学员可以在仿真设备上进行相应的操作,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电运行技术技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目前仿真培训已成为变电运行人员取证、复审、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技能竞赛等首选的手段和工具。

一、变电仿真培训分类

电力培训中心开展多层次的变电仿真培训,提高全体变电运行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根据现有的仿真系统培训目标的定位,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岗位取证培训

岗位取证培训主要分为上岗取证培训和已取到上岗证的员工定期复审轮训两大类。

上岗取证培训的人员,目前主要是新进员工,他们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其跨度相当大。他们具有一定的电气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仿真培训将为这种跨越提供成功的对接。上岗取证培训,主要学习调度规程、倒闸操作规程,编写相对简单的倒闸操作票并根据操作票进行规范化的倒闸操作训练、设备的巡视及进行相对简单的事故分析判断和处理,为他们快速胜任变电运行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

对于取证员工的培训主要以讲授、示范和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主。

2.岗位复审培训

已取到上岗证的员工每三年参加一次复审培训,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复审培训则以新版或新修订的与变电运行相关的规程、规定中新修订条款为内容进行宣贯,开展省调年度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及运行规定要点及反措宣贯、“四新”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的介绍和变电运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判断和处理、现场运行经验交流研讨。使受训的运行人员不仅温故而知新,而且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对于复审员工的培训主要以讲座、讨论交流、分析判断处理为主并辅以必要的技术讲解。

3.职业技能鉴定前的培训和鉴定

以职业技能鉴定促进运行人员运行技术技能的提升,仿真站为将要参加技能鉴定的人员提供了事故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训练及技能鉴定的平台。帮助参加技能鉴定的人员较系统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各种事故和故障的现象、特点、分析判断和处理的方法,快速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仿真站的应用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4.班组长及以上人员的培训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地在变电站中进行推广和运用,新规程规定的不断实施,使变电运行人员,特别是变电运行班组长及以上人员面临着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需求。开展事故预想并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推广执行任务令,二次回路操作规定,典型事故处理,大二次、调控一体化信号的分析处理,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撰写专业技术、管理论文或总结(心得),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技能竞赛前集训和竞赛

为提高变电运行人员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会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推动了运行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而仿真站是选拔参赛选手和赛前集训及竞赛的最好场所。近年来的这类比赛均在仿真站进行,因此以竞赛为目的的仿真训练比以提高运行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的仿真培训更具针对性。改变了过去由于变电站操作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技能竞赛考试只能“纸上谈兵”的局面。

二、变电仿真培训存在的问题

1.仿真系统的仿真能力还不尽如人意

(1)硬仿真变电站。采用数学—物理模拟的硬仿真变电站受不可更改的模拟盘结构的限制,只能是一个相对典型的变电站界面,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培训软仿真系统比较,主要是直观性好,使用操作方便。但可扩充性差,而且不具备远程培训的功能,目前已经被淘汰了。

(2)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软仿真系统。可扩充性较好,而且具备远程培训的功能,使用操作方便,系统反应速度较快,分组操作互不影响,但组内操作互相影响。异常情况仿真能力不足。

(3)三维变电站软仿真系统。是集控模式变电站仿真系统,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软仿真系统比较,主要是按照设备实物进行三维建模,形象逼真,具有较完善的变电站设备巡视功能。多人同时训练、互不影响。异常情况仿真能力有所提升,但设备异常等仿真方面与现场实际情况相比仍然存在较多的差异。三维操作复杂,系统反应速度慢,对于年龄偏大、计算机“玩得”不是很熟练的学员,在仿真系统使用操作上造成较大的困难。

(4)集控站仿真系统(调控一体化仿真系统)。是在集控模式仿真变电站上发展起来的,是仿真一个地区或省网部分地区的若干个变电站组成假想的电网,潮流和计算精度均存在问题。而且仿真集控站难以跟上电网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仿真系统与变电运行人员真正面对的工作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集控站运行人员在监盘、事故处理的训练上针对性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2.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电网迅猛发展,变电站也愈来愈多,运行人员总人数却不增反减。由于各供电企业实施少人值班、减人增效、减少培训成本等措施,执行定岗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因此抽调已经定岗的运行人员脱产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工学矛盾相当突出。

3.对资深学员培训缺乏经验

目前的变电仿真培训主要是取证与复审两大类,对这两类培训无论是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法都是比较成熟的。但对资深人员的培训,如:变电运行班组长及以上人员的培训或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前的培训目前还比较缺乏经验,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三、对策

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变电仿真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培训中心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注重变电运行人员关键技术、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进一步发展与提升仿真变电站功能,确保仿真的正确性、易维护性、易扩充性

仿真系统应具备操作简单、易于修改,便于维护的功能。用户可在使用过程中,按照各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贴近实际运行中的变电站。同时还应提供与现场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相连接的接口,即可获取现场的实时数据,使仿真系统的基础数据更真实可信,尽可能地使仿真系统与现场保持一致性。

2.仿真系统的仿真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三维操作的便捷性,提升系统的反应速度

操作的便捷和系统反应快速,可以让培训的学员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升专业技能上。另外,变电仿真系统不是建得愈多愈好,建得再多,也不能仿真系统内的所有变电站。关键在于能仿真系统内变电站的主要类型,关键在于完善,建一个站是一个站,每个站都能派上一个站的用场。否则,不仅浪费了精力,而且浪费了财富。

3.软仿真变电站完全采用软件的形式实现,具有完善的远程培训功能

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依托电力系统局域网的技术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目前远程培训主要是针对已取到上岗证的员工定期复审轮训,因为这部分员工的工学矛盾特别突出。

4.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原则

培训教师必须深入各供电企业调研培训需求,找出各层次尤其是高层次学员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取最新技术设备信息,分析整理制作成课件后作为培训的内容。例如: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各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地区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由原来的运行人员抽调来的)急需进行岗位培训。培训中心主动适应电网发展的需求,通过调研后确定培训的内容为:主要设备典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动作条件及配合;地区调度控制中心信号类型、分类原则、分析处理;电网的理论知识;电网的倒闸操作和电网的事故处理等。从去年开始举办了十多期地区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上岗取证培训班,使监控人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快速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第12篇

[关键词]微机联锁 设备 使用 完善

中图分类号:U28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90-01

一、微机联锁设备使用的现实性优势分析

微机联锁装置与计算机操作系统有机结合,整合了机车车辆、轨道电路、脱轨器、安全监控装置、信号装置等设备技术,提高了铁路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协调效率,为保障行车安全,实现铁路提速及重载等提供了现实技术支撑。相对传统继电集中联锁设备而言,微机联锁设备其使用的现实性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运行成本低,维护便捷

传统继电集中联锁设备应用继电器,组合间其配线设置较为复杂,实际应用电缆量较多,在发生故障问题时排查较为困难。应用微机联锁设备,其采取计算机模块软件代替继电器,降低了工程维修量。微机联锁设备应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其信息支持穿行传输方式,从而降低了干线电缆应用,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与故障风险问题。

(二)微机联锁设备实现了人机互动

车站信号员或值班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向计算机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通过电路运算计算机向终端显示设备输出铁路设备运行状况、车站战场状况及操作状态等,微机设备采取数字化结果显示,通过视图化与透明化实现人机互动。

(三)微机联锁设备其系统功能较为完善

因微机联锁设备其在技术上选择应用软硬件驱动方式,解决了传统继电联锁设备系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如微机联锁设备能够有效避免因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所引起的漏解锁问题。针对信号继电器前节点粘连问题,微机系统可以及时检验出并反馈到控制台中,发挥相关报警信息。微机系统控制采取自动维护技术,在维护操作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整个电路切断操作。

此外,应用微机联锁设备,其引入容错技术,采取冗余结构,能够切实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微机联锁设备使用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一)行车人员现场技术培训存在着落后性

因微机联锁设备其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为确保微机联锁设备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行车岗位上安排具备专业操作型、业务数量且技术精通的工作人员。然而当前一些行车人员对微机联锁设备及其新技术的认知与掌握仅存在于表面,缺乏对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故障诊断等知识的深入研究,具体表现为:在实践操作上,行车岗位人员缺乏对操作规程的有效认识,或对操作规程认知存在错误,为作业安全带来隐患,其作业标准执行力度不足,存在着简化作业程序等现象,且作业人员现场应变能力相对交叉,针对突发事件难以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如在某车站停止基本闭塞行车改变为电话闭塞行车时,因发车进路所需道岔没有位于发车所需要的位置,其在发车组织上较为盲目,行车启动后发现道岔仍处于反位状态,因停车及时未造成安全事故。

(二)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受站段整合与人员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中间站行车岗位其工作人员年龄相对较大,大部分人员年龄均超过了45岁。进入岗位的一些毕业生处于岗位适应性培训阶段多无法在短时间内独立实现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受岗位职工年龄限制,其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掌握水平较低,行车岗位储备人才不足,中老年职工仍承担着行车组织工作的大局。

(三)行车人员接发列车应急处理能力偏低

如出现设备故障问题时,行车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引发故障的原因,难以有效指挥处理故障问题,难以有效保障行车安全。如在无联锁环境下接发列车,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性不足问题,针对行车设备故障问题与改造施工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应采取信号联锁停止应用,在无联锁状况下进行列车接发,控制台无法正常显示,道岔无法获取联锁关系,信号应用停止,此时列车从进路到引导接车到区间均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其安全患较大。如某车站信号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在不具备开通条件的状况下,向列车调度员盲目请求开通,导致调度命令错误传达,引起D14类事故。

三、强化微机联锁培训,保障行车安全的现实性措施

(一)强化微机联锁应用,发挥设备性能优势

微机联锁设备在Windows环境下作业,可以实现站场画面实时显示,在应用中,可以对电源屏电压、轨道电路电压、转辙机工作电流等参数进行定时测量,发挥系统性能优势,针对轨道故障问题给与示警,确保道岔作业准确性。在微机联锁应用中,可结合仿真操作,对现场中所存在的各种信息条件及实际状况进行仿真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操作准确,提高设备故障排除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行车安全。

(二)积极完善微机联锁培训机制,发挥人才支撑

在现代行车组织活动中,为切实保障微机联锁设备应用效果,应构建行车安全技术设备一体化培训体系,尤其是随着微机联锁设备的广泛应用,其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对人才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应针对行车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以完善的培训机制为依托,针对微机联锁设备的性能、故障及排除、应急处理等知识及实践进行培训。避免采取局部分割培训模式,强度专项性培训,切实做好微机联锁设备培训工作,为行车安全与微机联锁设备控制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三)突出专业操作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在微机联锁设备运行正常状态下,行车人员则通过微机操作,合理应用股道,依据相关的列车接发作业标准与管理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行车组织安全。编制设备故障应急预案,针对非正常接发列车采取模拟训练方式,引入应急指导表,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严格进行闭塞、进路及凭证把控,做到操作规范性与准确性,以现场应急能力保障非正常状态下行车安全,实现其综合效益。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中间段行车设备改造提上日程,以微机联锁设备代替传统的继电集中联锁设备,其存在着较多现实性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铁路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协调效率,保障行车安全。在微机联锁设备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现实性问题,其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设备应用最大效用的发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完善微机联锁培训机制,发挥人才支撑,突出专业操作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等措施,切实提高中间站行车人员整体素质与应急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洲元.中间站微机联锁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硅谷,2013,(5):144-144,157.

[2] 葛学仁.铁路微机联锁设备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科学之友,2011,(6):153-154.

[3] 孙立江.微机联锁设备与64D半自动闭塞的过渡结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