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时间:2023-10-08 10:23:53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1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我国现代教育模式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心理工作透过家庭、社会和教育体制等因素,探寻出了“90后”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由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减少了心理冲突和矛盾,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特质解析

受社会、家庭和生活方式等三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90后”大学生具有多元的生活的行为特点和个性思维方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因素

90年代至今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阶段,同时也是外来新思潮影响蔓延时期,追求经济增长、物质享受,这一时期正是他们从出生到成人的阶段,深深地影响着这代人;社会的全面转型使人们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2.家庭因素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祖辈和父辈历经社会磨难与奋斗的苦与累后,希望为这代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环境,导致其缺少艰苦拼搏的毅力和居安思危意识;同时,亲情观念相对淡薄,甚至在破裂的家庭出现了性格上的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

3.生活因素

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虚拟的网络世界,新鲜又刺激,使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90后”大学生性格和心理上早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心理危机意识较弱,都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1.施教方存在的问题

(1)心理调查真假难辨

处于对个人隐私的顾及或者有意隐瞒,问卷不能得到真实的回答,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时间做的心理排查摸底结果不具备真实性。

(2)传授心理知识途径单一

心理健康讲座、报告和心理健康课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学生不了解自我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自我调试的基本方法。

(3)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

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陌生与恐惧,他们想去而又不敢去,致使学校心理咨询室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功能。

2.受教方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教育观念上,应逐步摆脱从应试教育,强调思维的智能教育阶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情商与人格比智商和能力更重要。本文列举出了“90后”大学生常见最常见,也是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情商的发展和性格走向的五大心理困扰:抑郁、冷漠、恐惧、焦虑、自卑。

三、开展“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研究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1.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石

心理学的研究往往是教育者从事职业的长期通用学科,心理健康指导是心理学充满艰难过程的结晶。心理学,是研究关于心理活动的科学,涉及到心理活动的现象及其条件,所以,心理学不仅要考虑心理状态的先行条件,有助于进行心理预测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还必须考虑这些心理状态的结果,有助于进行心理咨询后对学生们产生的效果。

2.转变理念,打造新形式

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促使其养成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讲座和心理课堂的刻板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活动可以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力量,调动“90后”大学生心理保健参与的主动性,所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好于传统的心理调查与测试。

3.明确科学分析,倡导人文关怀

“90后”的人群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心理咨询工作要站在社会的高度、时代的前沿,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评价和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重点就是引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回归现实,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心态开放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激情。

4.塑造健全人格,个性统一和谐

人格健全的过程,就是心理成熟的过程。塑造健全人格是一项系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节的工程。实现自我心理自助,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对待自我,包括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能力素质;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学生们个性的统一和谐,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要在思想言行中和谐一致地被反映出来。

5.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队伍建设

一个优秀的、理想的咨询师应该具有必要的利他主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高度的敏感性等一系列人格品质;具有娴熟的沟通技能,除此之外,要善于用非言语表达,往往都是很有益处的,关注、倾听、表情,等等,比语言更有力地传达了尊重、真诚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给了前来咨询的学生力量,使他们有勇气探索自己,做出自己的决定;必要的社交能力和专业的智慧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向周围学习,同时要怀着深深的爱心,温情、真诚、质朴,比声誉、地位、权力更能打动人,那些视学生之事为玩笑、儿戏者,不配成为一名心理教育人员。

6.放眼未来,指导学生的人生规划

从心理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和性格确立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远期和主要任务是透过心理,增进人生规划意识,并逐渐理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完成具体的人生规划和准备,指导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结语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天之校园。”“90后”大学生必将肩负起国家发展的使命。当然,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众多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竭诚合作,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更多需求。

参考文献:

[1]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

[2]张宝君.探微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7)

[3]叶湘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2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师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角色定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手段上与专业化人员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治疗方法,对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和排查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广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和思想动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要的今天,心理咨询师可以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通过深入宿舍和班级等学生活动场所,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互动,观察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查。

(二)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发现问题学生以后,心理咨询师要及时找到对策和解决方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同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运用心理咨询的共情、倾听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使问题学生活动不离开心理咨询师的视野,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最后,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多且杂,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要做到“学生之事无小事”,避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警,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师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团体辅导的指导者,必须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带领班级团体辅导的方法,掌握团体辅导的相关技术,这样班级团体辅导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团体健康发展,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促进团体成员个人成长与改变。心理咨询师是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应利用管理班级的方便条件,针对班级具体问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有利于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又有利于班级团结氛围的形成。

(四)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大学心理咨询师应学会使用心理沟通和咨询的基本方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辨别和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建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发挥自己工作的特点,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新问题,并o予指导。人生忧乐,存乎一心。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生心灵美的建设者,身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使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近三十年来,国内心理学界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强烈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并且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倡议和做法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或途径。”[1]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师要适应“本土化”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程化。首先,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除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外,高校心理教育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对大一学生应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对大二大三学生应侧重学习、恋爱与情感教育,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就业思想和心理的教育等。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学校还要通过校报、广播等宣传形式,定期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性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应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与及时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建立从心理联络员到心理咨询师到心理咨询室再到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的绿色通道,使患病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专题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常年保持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讲座、报告、主题教育、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内容专业化。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在实践中能正确判断,是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加强工作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一般心理咨询,阅读心理学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指导接下来的实践。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其次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要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另外,研究表明,在强迫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高压、强迫命令的教育方式,不顾及孩子的愿望,可能造成孩子顺从、固执、攻击、暴躁等心理问题;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一味地顺从孩子,百依日顺,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困难、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等心理问题。当然,父母本身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耳濡目染也影响着孩子。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活动。青年学生是人生精力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求知、求新、求变、求动的心理非常强烈,而心理咨询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心理咨询师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也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困难。专制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两面性,攻击性;放任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纪律性差。因此,积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咨询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3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部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4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咨询方式大学生

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当下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阵地,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并研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厘清它的相关概念内涵。网络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其本质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开放联系[2],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也是联系。它不仅强调教育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联系,更注重来访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指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平台多样化地进行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测试、心理诊断和网上心理咨询等的心理教育过程。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使用了网络技术并解决学生与网络相关的心理问题,它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1网络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九成以上,手机网民占81%。不少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障碍或问题。诸如网络孤独症等与网络相关的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大大增加了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为此,解决网络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必然离不开网络这个教育平台自身。

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教育者和来访者有无时间、地点、交通、天气等因素影响,无法随时随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教育咨询活动。相反,网络心理咨询不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束缚,还极大扩展了咨询业务的容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校园里随处可见利用电脑、手机进行学习研究、娱乐休闲的学生。在此环境下,学生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情感都发生了变化,若依然按照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心理教育,只会渐渐落后于时展,与社会脱节,无法更好地满足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解决更多网络心理相关问题。由于目前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网络上容易出现很多影响来访者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因素,并导致认知失衡、交往障碍、畸型性心理、网络综合征甚至网络成瘾症等心理健康问题[5]。因此,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矫正相关的网络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的创新需求。网络中,教育活动的“非主体化”趋势日渐明显,“教”和“被教”这种传统的关系己经没有明确的界限。事实上,这种相互平等的关系更适合心理教育,也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比传统心理教育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1]。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其说是以网络为媒介,不如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

3.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式

创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APP。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中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学习、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等,学生可通过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主动参与。另一方面,除了网站,由于手机网络庞大的占比,手机APP的创建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可以公开校内心理咨询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E-mail,有需要的同学可在空闲时间通过邮件向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

3.2创新咨询方式-网络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消解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在人际关系、学习、工作、恋爱、家庭等中遇到的适应和发展方面的障碍或变态行为,以帮助咨询者由一个正常人转变为人格健全的人[2]。网络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新方式,其有以下几个优势:网络可将有关心理健康、卫生和技能训练方面的知识融入网站,以便大学生高效便捷地进行自主心理教育;可使不愿意面谈的学生以匿名身份接受咨询,减少其心理压力和负担,保障心理咨询效果;网络咨询费用廉价(有的免费)且省力省时;咨询时间相对自由和宽松;受访者可及时对自己的咨询进行回看,认真思考并全面分析和总结。与此同时,网络心理咨询自身也具有较大局限性,如不利于教育者和来访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双方“非形体语言”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的缺位使之无法了解和评估来访者每句话中包含的情绪;心理咨询师有些治疗方法和手段无法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实施并发挥作用。网络心理咨询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在未来不可能取代传统心理咨询,但如果两者互补,不同需求的来访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式,有利于收获更好的效果。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式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并不意味着丢弃传统心理咨询方式,而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式进行发展和丰富。

3.3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计算机网络完善大学生个体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进行个体动态监控,能够形成高校有效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心理档案借助心理测试工具能够还原并记录大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个性。因此,高校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情况调查,建立网上的心理档案,在整体把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模式;高校德育;全面发展

一、与高校德育结合,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

高校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educational model)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价值干预的方法让求询者学会作出决定和新的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教育模式把求询者看作是应付生活压力而需要帮助的健康人。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与高校德育结合起来,构建其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模式。

1.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心理咨询和德育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困扰其成长的心理认识问题,都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并立足于教育和发展,以达到使其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心理咨询也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发展中国高校心理咨询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方法的引进和改造以及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高校心理咨询的学科特点,确定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对象和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德育工作者在严格接受专业化培训后,从事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熟悉学生生活的(有92%),有做人的工作经验的(有78%),善于观察人、理解人的(有52%),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强的(有51%),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有37%)。此外,还表现为有社会经验,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等”。

2.在结合方式上,分清问题性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首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能感受到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接受,对自己也很有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偏重于解决共性问题,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极少数的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这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德育之中。

其次,开展心理测试,增加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借助心理测试资料,为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服务,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服务。心理测试是凭借心理咨询领域通用的、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的心理测试资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从而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大学生,平时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还可以广泛研究优秀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才的规律,用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等。这些正是心理咨询和高校德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培训。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要求:应该“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为高校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不从事专业咨询的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区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则建议他们到咨询员那里;如果属于思想问题,便可以通过德育工作解决。同时通过培训还可以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转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

我们不能把高校心理咨询简单地看作是高校德育的补充,因为心理咨询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任务;更不能认为心理咨询会取代德育工作,因为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以“发展性”咨询为主,构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

高校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应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是相对于调适性心理咨询而言的。它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因而,只要是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都被认为是有心理障碍的“不正常的人”,这是一种误解。正是这个误解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另外,高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是使适应正常、健康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以实现人生价值。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必然应以教育的发展的模式为核心。在功能上,把以前单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转变为心理健康咨询、学习咨询和职业咨询三个方面合作统一的方式。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能够鼓励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现有能力,充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好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心理困惑的调适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对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的心理咨询及时给以缓解,则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这些学生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在注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对一般的心理困惑问题与心理障碍严格区分,加强心理困惑的调适性咨询,并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送往心理治疗师那里去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是有严格测定标准的心理问题,如果把一般心理困惑当作心理障碍,这不但会无意中夸大求询者心理危机,而且还会给心理困惑的学生带来新的精神压力,诱发新的心理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大量的还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困惑而非心理障碍。心理困惑通常又称为心理不适应、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被称为心理缺损、心理失常。两者的区别在于:(1)心理困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连,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心理困惑常常会自行或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化解,这与特定情景的消除有关,还与个体的不断适应分不开。但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持续出现、长期存在,很难自行痊愈,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甚至药物治疗才能缓解和祛除,具有明显的持久性。

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目的在于通过价值干预进行调适,把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化解,进而将该大学生列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无论是调适性心理咨询或发展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区别的。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区别的争论,“哈恩认为,不同学者意见最一致的看法是(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员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在咨询员看来是心理咨询,(4)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这段使人感到困惑的描述的确就是争论现状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程度和范围以及侧重点的差异:在服务对象上,心理咨询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适应和发展问题的健康人或心理困惑者,而心理治疗是针对严重的心理障碍者;从提供帮助的人来看,前者是心理咨询员,而后者是临床心理医生;前者具有教育性、发展性,是帮助求询者澄清认识,而后者则要借助于药物,具有治疗性。然而,当心理障碍者通过心理治疗痊愈以后,他又可以成为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

严格区别二者的目的在于要把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心理困惑上。如把重点放在心理障碍上则会造成主次颠倒,劳而无功。毕竟心理障碍多数需要专门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才能矫正,心理咨询只能在心理支持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三、优化心理环境,为构建心理咨询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主体所能受到的一切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外部信息的总和,包括宏观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的心理环境。而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往往是微观的心理环境,如学校的学风、班风、大学生人际关系、班规校纪以及奖惩的合理性等。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偏见或误解,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经常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心理知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人际关系等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应对上述教职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以便通过他们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最后,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学校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问题;建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指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体系,主要负责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多次发文明确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诱惑冲击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他们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还可能面临着学习与就业的压力,情绪情感的困扰,交友恋爱的挫折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基本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且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本文将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保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应着力建设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别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第一级为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主要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构成,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与干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开展与实施等。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学院、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第二级为各学院辅导员、教师,学院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较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人际关系以及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在学习上、生活上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的培训,学院辅导员应能做到简单识别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照顾,必要时推荐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和辅导。第三级为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学校应大力加强建设学生心理委员团队,组织学生心理委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在班级内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识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向学院辅导员反映。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机构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存在着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专业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应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心理咨询中心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机构,高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应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如果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可以在校内、外公开招聘专业水平高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其次,学校应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和场地。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有其特殊性,学校应定期为咨询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和支持心理咨询师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按照心理咨询中心场地设置的要求,建设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并配备专业心理测评系统、沙盘、心理图书等。另外,咨询师也应重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专业能力,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三、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以事后干预为工作重点,应重视学生心理的筛查与评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过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不愿意主动求助,等到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才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咨询师如同“救火员”,需要随时处理紧急情况,工作压力大,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应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做起。新生入学后,组织心理筛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通过学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识别和帮助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学院老师和心理委员应重点关注因因以下情况导致情绪、行为存在异常的学生,如家庭经济贫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遭遇突发事件、适应不良等。

四、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开设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补充,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五、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校园心理剧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拓展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矗杨曦.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23-225.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7

关键词:心理咨询;问题;措施

一、心理咨询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频频出现的大学生压力过大、抑郁、自杀等问题表明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为高校学生提供帮助的心理咨询机构,设置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工作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环,需要引起学界的关注。根据学界的定义,心理咨询指“掌握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通过沟通、疏导等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帮助受访对象认识、分析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受访对象的心理困惑,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具体而言,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1.咨询关系的特殊性。心理咨询工作的首要特征在于咨询关系的特殊性。在咨询这一过程中,辅导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倾听者与倾诉者的关系,当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时,更多的是学生在讲,老师在听,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授受关系。这一特殊性对提供咨询工作的心理健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扮演着学生信赖的朋友、长者、能够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士,教师应该以一N亲切、平和的态度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因材施教,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解开心结。除此之外,在咨询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倾诉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

2.咨询内容的多元性。心理咨询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咨询内容的多元性。高校学生处于成长与成熟的交界点,对于外界的认识不够成熟,可能存在偏激之处,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存在问题的领域,如就业、人际关系、恋爱交友、学业等等,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提供可行的心理辅导。咨询内容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咨询工作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贴近学生生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在应对众多的咨询问题时有的放矢。

3.心理咨询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高校心理咨询更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脱节。高校的任务在于为当今社会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心理健康层面都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缺陷

1.心理咨询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咨询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大多数理论成果都是沿袭西方的理论,导致高校对于心理咨询工作不够重视,往往要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引起重视。实际上,心理咨询工作要注重平时的疏导,很多细小的问题如果及时疏解,不会酿成悲剧。高校在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视程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从领导者到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都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心理咨询教师不够专业。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实践基础。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原因,高校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往往不是科班出身,在专业方面存在不足,这也就直接导致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辅导,也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3.心理咨询效果不够显著。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在学校中配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场所,然而许多需要帮助的同学依然无法在这些地方寻求到帮助,即使找到了教师,由于教师不够专业,对于学生所陈述的问题不够重视等等,都导致了学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咨询效果不够显著,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心理援助的不信任,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完善

1.发挥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往往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专业学科之外,这就导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忽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排在学习之外。然而,与之相对的现实是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引起高校全体师生的重视。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实际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是教师,却更像是学生的朋友与亲人,是学生寻求帮助的第一人。因此,教师应发挥自己的独特属性,主动与学生沟通,建立感情,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倾诉,更好地倾诉,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2.提高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功底与较多的实践案例。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设置专门的场所,首先要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在日常的咨询实践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个人也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教师大量的热情与心血,因为心理咨询工作设计人与人的沟通,不是冷冰冰的说教,如何将专业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显生硬,又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所在。

3.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咨询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一样,也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影响,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将目光放眼于时代,尽可能地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化解的方法与手段,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心理咨询的效果。另外,教师应该注重方式的转变,以倾听为主,更多地让学生倾诉,给学生空间,倾听也是一种方式与手段,很多学生往往在倾诉的过程中化解了自己的心理危机。

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环节,关系到整个社会后备人才的心理健康水平。综上所述,应该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也要重视社会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各大高校要切实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队伍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在高校中推进,以期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对策

作者简介:钱雅文(1966-),女,河北抚宁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石成奎(1966-),男,河北抚宁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11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趋严重,已严重困扰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如何将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二者之间的角色冲突,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下就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与心理咨询师角色的冲突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社会角色冲突

(一)误区之一:辅导员等于心理咨询师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其中也不乏一部分涉及到心理方面的问题。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辅导员可以同时担当心理咨询师的结论。因为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1.指导的思想不同。辅导员工作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心理咨询师工作以心理学、健康学和社会教育学等理论为指导。

2.工作目标不同。辅导员工作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水平”。而心理咨询师则以“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为其首要的根本目标。

3.工作方式不同。辅导员在工作中采用“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的方法,要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辩证统一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方式则侧重于学生感情的释放、疏导,注重倾听与感情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启迪和辅导,一般采用心理测试法、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认识疗法等。在心理辅导中,咨询师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只有理解、尊重、信任、接纳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构筑健康的心理世界。

4.工作关系不同。辅导员的具体职责决定了在学生所建的关系中包含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然也有平等的朋友关系。帕特森指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它既不同于医患关系也不同于朋友关系。美国心理咨询业甚至曾立法规定,咨询者与来访者不但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可以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而且在咨询结束一年以内,咨询者同来访者也不能建立任何关系,否则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5.工作要求不同。辅导员被要求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充当的是一种居主导地位的“组织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而咨询师只要求作参谋,并不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居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来访者自己。当一个学生向咨询者暴露自己的个人品德问题时,作为咨询者,要同他“平等地、非指导性地、无方向地、无判断地”进行交谈和咨询,以提高来访者的自尊、自信和自助能力,从而来解决问题。但作为辅导员,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指明改正的方向”,要帮助学生作出是非对错的判断。

(三)误区之二:辅导员心理专业学习等于心理咨询师

高校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其工作技能,以取得更佳的工作成效。但从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师,仅靠心理知识的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学习者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积累、实践过程。虽然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逐渐重视起来,各级各类培训不少,但绝不是辅导员学习了简单的心理专业知识,就能够成为心理咨询师。

3.误区之三: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不能共事

经过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后,辅导员要避免一遇问题就“对号入座”的现象,将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一律归为心理问题是完全错误的。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确实有一定的数量,但绝不是有问题就一定是心理问题。既使发现个别学生有心理有问题也不能随意做出判断,而应该聘请有关专业人员作出进一步的签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期间,作为辅导员也不能置身事外,要做好温暖、关心的工作,发挥辅导员心理咨询的辅助作用。如果片面地强调心理辅导、咨询的重要性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会陷入误区。辅导员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与工作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为我所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尽其所能。

二、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有效补充,既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辅导员要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工作类别,摆正自己作为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角色,恰当角色定位,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辅导员,在知识层面上必须通过心理健康学、社会道德学以及法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的摄取,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掌握相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一是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问题的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异常的特点和心理卫生等问题;三是通过对心理测量学和心理咨询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二)认清工作类别,转换工作模式

要准确把握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在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塑造和改变。心理咨询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增强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其重在心理的调适、矫正和发展。辅导员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区分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既要防止将思想问题心理化,又要防止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由于辅导员所处的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角色,不少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期望前来找辅导员交流与咨询。他们期盼着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比如,部分学生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男女恋爱、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自信心的建立等问题上,以上都可以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解决;部分学生咨询的问题是自己难以适应周围的外界环境,如患有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以上问题主要在于个人的障碍性心理问题,可以施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还有部分学生咨询的问题很明确,如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食堂的伙食问题等,这些属于思想方面的问题,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来解决。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要从以教导、劝说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倾听、思考为主的咨询模式,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

(三)开展好心理辅导

1.做好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特质信息,及早发现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大学生,契机针对性实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预防。

2.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在正确认识和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也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讲座和展览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们主动探讨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接纳自我,辩证的认识自我以及不断的完善自我。

(四)参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

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处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首要环节,是参与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重要力量。

1.辅导员是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辅导员要组织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搞好心理咨询事宜,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特殊关注重点人群,比如因性格内向孤僻、人际关系失调、考研就业压力大、情感受挫、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辅导员如果能够主动走近、 关注、 鼓励、 帮助这些学生群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

2.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参与者。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参与者和协调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功干预要靠多方力量的参与,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参与者和协调员,辅导员应与学生干部和学校其他部门,比如心理咨询室、校医院、校学生工作处和校保卫处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沟通商讨危机干预的常规措施,组成立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这样在危机真正发生时,能做到协调有序、有规可循,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辅导员除了与学校各方面配合工作以外,在对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或人群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还必须有家长或亲属、朋友、同学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只有正确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摆正辅导员角色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将心理咨询的长处有机的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协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及自我不断成长,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出色的完成高校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9

(一)指导思想

1.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系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每项工作也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大力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或面临不同生活挑战的时候,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是正常现象,是一个发展问题,不能武断或一概解释为“病”和“心理素质低”,所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有效性。

2.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也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校进行教职工职业耗竭的预防和调整工作,还要包括校园心理安全维护和危机管理中发挥专门的作用,整个工作架构需要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考量。

从三级预防体系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既有初级预防的功能,也有次级预防的功能,即在问题出现之前或最早出现的可能时机立即介入(初级预防),和在特定问题开始恶化(问题扩大化)或变成持久困扰的最早时间点上给予处置(次级预防),适当承担问题持续存在,此时介入以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与治疗类似(三级预防)功能;在此意义上,初级预防功能的发挥与学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联系,次级预防功能的发挥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三级预防功能的发挥要在这项工作发展到较为理想状态时,在学校心理咨询系统中依靠基层学校和基于系统中跨校的专门学生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合作/配合承担。

3.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不同于成人心理咨询,必须重视这种带有性质不同的差别;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体制中开展的,不同于在独立于学校体制的医院和社会咨询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有独特的资源和限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相对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医学心理治疗部门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别并不只是一个病人与否和严重与否的问题,完整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需要包括对一些较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可以和医学心理诊治部门配合工作,但不承担医学心理诊断、精神科诊断和药物、医学心理物理治疗。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绝不是在学校和教育系统内开设一个小型心理医院,或专业心理医院在学校中的延伸或初级诊所,也不就是孤立地解决常规新健康教育,或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不了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

(二)总体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从专业规格、工作机制、网络构建、队伍建设、工作模式、质量管理,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综合考量,建构合理、务实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二、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质、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的研究

考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学校教育机制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系统的要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家”专业特质,界定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角色特点,坚持正向和发展性,建构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标准。

(二)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健康资料采集与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普及与宣传、专门心理健康活动、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危机预防与干预等。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不能是心理诊所式的封闭模式,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治疗师化”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学校心理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应善于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合作,结合“学校社工”的视角和工作方式,采取“合作模式”开展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系统培训方案,以及考核办法,还需要考虑咨询人员和督导人员的区别。

(四)中小学心理咨询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分层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是重点;学校咨询人员的继续教育、督导机制和团队建设,需纳入质量管理;形成一些制度。

1.省/市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2.区/县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3.校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五)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政策保障的研究

按1:800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并建立绩效认可与考评机制,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渠道。

三、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实施与分工

本专题的研究在整合了各地优势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要保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坚持专业性和伦理规范,以行动研究为原则,研究与实务并重,考虑地区差异,形成分类系统模型,形成典型,便于辐射推广。

(一)课题组组成及专题分工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10

[关键词] 大学生;团体咨询,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较高层次的一个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进行,为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我们随机选取了05级在校40名大学生,在活动前讲明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参加。最后选取了自愿参加的学生24名,经过前测和后测。剔出无效问卷后,获取有效问卷21份。

1.2 研究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含有90个项目。共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即1没有、2很轻、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实验研究过程

1.3.1 前测在进行团体咨询前,对自愿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采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问卷当场收回,并及时进行问卷登统。

1.3.2团体咨询过程 将24名自愿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活动共分5次,1次/周,每次90分钟。5次团体咨询的内容如下:第一次:认识团体――交朋友训练。旨在通过这次咨询使学生能够认识团体,认同团体。认识新朋友,增加交往空间和交往技巧。第二次: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旨在促进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我。第三次: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旨在通过本次团体咨询,使团体成员能够了解自我的情绪,学会正确对待不良情绪,并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第四次:塑造完美人格。旨在通过本次咨询,使团体成员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建立的过程和基础,并且不断内省。第五次:笑迎未来。旨在了解成员在团体过程后的进步与改善。讨论成果,彼此反馈,结束咨询团体。

在每次团体咨询结束后,都布置与本次咨询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进行反思。以加强团体咨询的效果。

1.3.3 后测 在第五次团体咨询后,要求团体成员填写SCL-90问卷,问卷当场收回。同时填写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所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整理与统计。

2 结 果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比较将21名同学的前、后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大学生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后测得分(t=2.44,P<0.05),说明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对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比较后发现,大学生在强迫(t=2.59,P<0.05)、人际关系敏感(t=2.88,P<0.01)、抑郁(t=2.45,P<0.05)和偏执(f=2.99,P<0.01)4个因子上的前测得分均明显高于后测。说明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团体咨询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2 大学生团体活动结束后的体会摘录 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21名学生分别写了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现摘录如下:“感觉自己明显有变化,自己放下戒备。才能与人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敞开心,才能读懂心,变得自信,有了诚意,也就有了朋友……我与同学们尤其是同寝室的人有了良好的友谊。”“天性内向的我在团体中越来越敢于说话,越来越自信。”“通过活动,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乐趣中认识自己……”“……只要真心待人,问心无愧,你就会成功,你就会快乐。快乐不是别人赐给你的,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我也学会了,该如何排解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忧伤。”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经过5周的团体咨询后,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总体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这与国内学者刘钰、张会平,胡晶等,刘倩倩,刘素珍等人进行的团体辅导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团体心理咨询确实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团体咨询的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本次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人际交往、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塑造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引发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当中,是大学生关心和迫切希望有效解决的问题。第二,团体咨询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交技巧。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很放松、很安全,能够畅所欲言、开放自己,同时注意倾听、积极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能够互相接纳、互相支持,甚至有些成员之间成了很要好的朋友。第三,团体咨询训练的形式多样,游戏、讨论、任职训练、行为训练等等,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分享学生的体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学生在交流中一方面使消极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另一方面学生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这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自信心也得到提升。第四,团体咨询的家庭作业的布置促使学生对咨询的内容、咨询过程以及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得知,团体咨询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如何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和别人,学会了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了换位思考和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所有的成员都表示对团体活动感兴趣,希望团体能继续下去。认为团体咨询是有效的,对他们帮助很大,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11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通过宣传栏、“阳光信箱”、“阳光小屋”以及与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设立“心理咨询日”、“阳光信箱”,并制订咨询员值班制度,加强“阳光信箱”管理,落实来信回复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点到五点开一次“阳光信箱”,并指定咨询室负责教师进行信件回复,做到来信及时回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咨询教师在交流中应给予热情真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将心理不愉快的感受尽情地诉说。充分发挥红领巾播音室“心灵之声”栏目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协同少先队大队做好与社区、家长同心共岗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畅通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系统。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四点四十集中对学生开放。

地址:学校教学楼二楼英语组办公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指导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心理咨询专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长中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考试情绪的调适”辅导和“小学生消费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因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关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①学生心理调查记录表;②个案记载与分析;③《心灵之声》广播稿、讲座稿、学生来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论文、课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在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摸底测试,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并逐步为每个受访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五、加强网站“阳光小屋”栏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及交流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心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本学期,学校网站将开辟“阳光地带”栏目的建设,这将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1、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2、加强交流与学习。

网上咨询是具有保密便捷的特点,当前一种比较让人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并维护好网络的心理咨询室也是本学期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利用这一类的咨询方式,可以尽可能快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咨询不仅仅是摆设,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咨询老师的真诚,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相互鼓励支持,从而敞开心扉,积极咨询,最后达到互助自助的效果。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12

关键词: 初中生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初中生有关的暴力性事件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初中生在学校内外都常有损害他人生命或生命被他人损害的事情发生,这提醒我们加强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纵观类似事件,发现很多当事人存在一定的心理沟通障碍,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初中生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措施和途径。本文谈谈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很多有条件的中小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设置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课程,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各地区各学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无多大帮助。所以现在首先要落实的应该是因地制宜地积极完善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

1.调动一切有效方法和积极手段在师生中宣传各种心理健康的知识。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课只是摆设,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即使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全校的大问题,靠一两个人负责整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的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本不现实的。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定不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真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从普及常识开始,要让初中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年龄段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该怎么去调节,如何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等,帮助他们树立起保持心理健康的主动意识,学会了解和关心周围人的心理状况。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2.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个别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单靠那经常会被占用的每周一两节的心理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在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有效组织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活动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辅导形式。学校要对初中生开展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这不仅能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有效地防止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而且能对初中生构建完整的人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心理沟通与交流过程,心理教师要用常见的方法帮助咨询者走出心理困境。在当今这个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来疏导调节,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有效的心理咨询来排除各种心理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甚至教师对心理咨询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觉得去找心理医生咨询的人肯定都是有心理疾病的非健康人群,马上就会和精神病、心理变态等敏感词汇联系起来。因而很多学生即使有了心理上的困惑,也会碍于这些原因不想去咨询,这样原本并不严重的心理困惑就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而发展成较重的心理问题或疾病。目前,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积极作用,改变他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贯认识。

2.组织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活动是一项专业化非常强的行为,它与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截然不同。心理咨询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场所、环境等,只有真正专业的心理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才能有效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在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多做努力,尽可能为初中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

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心理咨询的资格。专业的咨询师能够快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有效的帮助,协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其次,完善心理咨询的硬件建设。心理咨询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开展咨询。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该安静、温馨、安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够放松地接受心理咨询。

三、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常态,而不应该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开展的政绩工程。制度化的、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平稳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