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技巧

时间:2023-10-07 08:57:35

课外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1

语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现状如何呢?据笔者调查,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课业负担过重,能让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初中生基本不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购买、阅读语文课外书籍的习惯,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与初中语文考试相关的练习册、试题汇编与参考书之类的书。偶尔有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看些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卡通漫画等消遣书刊,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与方向,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预期效果。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耐心和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技巧入手。

1.课前诱导法

学生之所以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籍缺少了解。语文老师不必也不能每节课都把40分钟排得满满的,完全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汇报活动。学生按班级座号顺序,一次2至3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读书故事”、“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新书、好书,或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老师自己也可以在课前,把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兴趣,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书里的故事,建议大家课后回去好好阅读。你也可以在给学生讲到一半的时候,说本节课内容较多,不能继续讲下去了,建议大家课后自己找书继续看。利用课前诱导的方式,学生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应付了事,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一次次地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一次次地被老师和同学鼓掌喝彩,就会不顾一切地自己找书看。初中三年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110人,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由最开始的25人次,到最后223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还不包括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的图书。

2.活动刺激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诱导,学生没多久就会产生精神疲软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利用作文课时间,每月一次,内容可以有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比如可以评选每月“班级读书明星”,依据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内外的表现,对阅读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等,由学生投票,每个月评出5名“班级读书明星”;比如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手抄报展、创办班刊等,或邀请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语文专家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与此同时,参加各类比赛的信心足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每年均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这与他们勇于参加班级开展的读阅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

3.环境感染法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读书是会被感染的。一人喜欢读书影响不了什么,一群人喜欢读书,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近年来,全国上下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成了社会良好风气。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成立“语文阅读实验室”、评比“书香班级”这一大好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就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借出1本,一月一换,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最终达到知识阅历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氛围好。另外,“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大环境,览名胜遗迹,读文史名著,寻根源脉络,做社会调查,写游览心得,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每到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就备受班级学生喜爱。

4.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爱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自身要爱课外阅读。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课外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在班级里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爱读书爱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每到班级读书实践活动时,我都会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一起畅谈感受、一起构思写作、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收获成果……以期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像是找到了核心,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然,班级的语文成绩也由原先的年级中游跃升为前茅。

5.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谚语,引导学生赏析品读,为学生找到精神动力与支持,鼓励他们坚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朱熹、欧阳修、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为他们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中喜爱课外阅读且取得进步的同学,比如每月5名“班级读书明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激励、表扬、喝彩,并请他们给其他同学谈谈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与感受,鼓励他们赶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并付诸行动,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能力培养;分析研究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艺术,读写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状况,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促进学生读写综合能力发展,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一、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现状分析

读写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方面的有效开展,许多学生在读写能力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一是读得不准、不多。在读音方面,有些学生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区别不够清楚,情感朗读能力相对不足,阅读的书目也偏少。二是写得不佳、不足。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还停留于每周的作文课之中,没有在课余进行自主写作训练,在写作技巧掌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整合资源,优化措施,综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读写能力低下的现状束手无策,导致教学陷入困境,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优化与改进,着眼于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针对性给予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1.以读写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读写训练融入课程体系。读写强化训练是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我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了读写研究方面的课题,向学校领导请示将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如每周早读课中有一节专门用于读写巩固训练,每天下午有20分钟的读写小课时间,以及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穿插了读写方面的专题活动,读写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了与其他环节的紧密相连。有了读写专题计划做保障,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就进入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与语文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2.以朗读强化训练为抓手,提高音准与感情朗读水平。我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音准训练,将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单独列举出来,印制成卡片让学生随身携带,空余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将间隙时间应用于音准的纠正,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我在每周的早读训练中还要求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教给学生音调、停顿、细节处理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把握好情感朗读的要点,有效纠正了学生在朗读中唱读、平铺直叙等方面的问题。小学生朗读不够生动以及发音不够准确是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强化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3.以课外丰富阅读为抓手,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底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语文读写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为学生圈定了236种优秀读物,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方向,保证优秀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同时,要求学生从家庭藏书中寻找优秀的书目,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以及购买一批,建立班级图书角,按照学号顺序轮流阅读,提高了图书流通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阅读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学期的阅读量分布到每个月、每一周,使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步进行。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将阅读作品中的精美语段摘记下来,好的写作方法技巧总结出来,这些方面对于积累学生文学底蕴、提高写作技巧方面作用非常明显。丰富的课外阅读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底蕴,培养遣词造句能力,同时渗透了思想与情感教育,学生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还能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4.以写作技巧指导为抓手,增强技巧技法掌握的效果。在读写专题活动中,我将写作技巧指导作为重中之重。首先,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表达技巧、描法以及间架结构、选题立意等,从中汲取写作方面的精华,通过课后仿写、续写,提高对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技巧领悟效果。其次,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思考,将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技法提炼出来,并思考自己写作这样的文章会从哪些方面下手,会运用哪些手法,会怎样进行结构与选题的确定等,这些方面都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重要抓手。另外,我利用读写小课强化对学生的技巧指导,通过下水文示范、美文研读欣赏、写作方法交流讨论等,指导他们自主构思、选择技巧技法,同时加大写作训练的频度,让学生在多读、多思、多悟、多写中熟能生巧。此外,我还针对学生写作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如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要求一些写得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选取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分析,以及指导学生自主选材开展训练等,这些方面都能够提高学生作文技巧水平。

三、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小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为有效补充,不能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杜绝重课外而轻课内的现象,要拓展处理好课外与课内阅读之间的关系,以课内阅读指导为依托,充分提升课外阅读成效;二是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读写的质量为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训练的量。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保证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积累效果,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之中积淀文学底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为生动;三是要处理好指导与探究的关系,既要对学生强化技巧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与运用的能力,更多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授人以渔,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状况,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理念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昌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J].中学时代, 2012(10) .

[2]杨瑾.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一体化[J].新课程(下), 2012(02) .

[3]张霖.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11).

[4]李春梅.巧用文本,让读写结合有效有趣[J]. 江苏教育, 2009(28) .

[5]汪潮.读写结合的历史追溯[J]. 小学语文教学,2002(03).

[6]查本治.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下),2013(08).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3

关键词:泛读课 阅读习惯

一、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语言的学习当中,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被认为是语言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能力。缺乏其中任何一种,语言信息的输入就无法进行。而在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阅读则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能力。足够的阅读信息的输入是语言听、说、写、译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很显然无论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都需要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予以很大程度的重视。

据说在加拿大,当孩子们还在小学阶段的时候就被要求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每个星期,他们从学校里借书,然后在家里读完。在高中阶段,他们开始阅读一些原著的节选部分,接着会读原著。这就是说,即使是在讲英语的国家,如果想获得很好的语言知识和很强的语言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

因此,如果我们想把英语学好,想拥有很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著名的大师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提高一门外语知识和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这种语言的国家,并且和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其次就是阅读大量的用这种语言编写的阅读材料。”对于中国大部分学习英语学习者来说,去英语语言国家生活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只有选择第二种最有效的方法――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

在中国,对于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泛读课是必修课程。泛读课堂的教学目的是促使学习者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能迅速抓住阅读材料的主旨;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阅读材料的主题句和最重要的细节信息;能有效地辨别出事实以及作者本人的观点;能正确地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并分析出最终的结论;学会怎样进行跳读寻找文章的大意;怎样从上下文中猜测新词的涵义;怎样识取图表中的有用信息等等。掌握以上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快速准确地获得很多课本知识无法传达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

二、英语学习者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很多大学把泛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进行学习。目的是引导英语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其用英语进行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即阅读理解能力。但是据有关调查,有为数不少的学习者在进行了正常的阅读技巧训练之后,其日常阅读习惯并未发生必要的改变。例如他们中一些即使是日常休闲阅读也要抱着大字典边读边查;有些甚至从一开始就啃英文原著。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学习英语真是苦不堪言,功倍事半。而他们所学到的那些真正有效的阅读技巧只在考试或课堂上使用,很少在日常阅读中使用。

三、研究的目的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拟进行一项校园调查以查其原因:即为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后竟没有发生必要的改变?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还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懒于把新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能力化?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参考有关问卷并结合实际情况由研究者们自行设计。

2)调查对象:45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新生。他们来自国内不同的大学。

3)研究者们列举了一系列有关泛读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日常泛读习惯等问题;并要求被调查对象就泛读课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五、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调查问卷被分为两大组:第一组认为他们在泛读课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阅读技巧;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他们无论是在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有意识使用这些技巧,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组认为他们在泛读课堂上没有学到什么特别的阅读技巧。他们的在泛读课上除了读就是做阅读理解题。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帮学生进行阅读计时,并敦促学生尽可能快地完成阅读任务。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2)数据分析

a.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所在的大学都为专业学生开设了泛读课。

b.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泛读课都配备了相应的教材。如果有必要,教师会补充一些常用文体的阅读材料。比如新闻报道,人物传记,逸闻趣事等。

c.以上所提到的认为泛读课让他们学到很多有用的阅读技巧的第一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9%。而其中的60%又被允许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实际语言水平选择阅读材料。而调查的结果显示正是这一部分学习者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形成了相对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在日常的阅读中能有效使用他们在泛读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他们通过阅读报纸或者杂志获得更加真实的语言知识,并且最先识得由于科技发展所出现的新词汇、新说法。

d.第二组中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1%。对于这一组来说,泛读课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敦促学习者提高阅读速度。其中75%的被调查者都进行过补充材料阅读。在这一部分当中又有60%的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求学习者这样做只是为了确保学习者课外足够的阅读量。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这一组中,也正是这一部分学习者在他们的阅读中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技巧,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正如上一点提到的那一部分学习者一样能够在日常阅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使用阅读技巧。

e.因此,无论泛读课堂上教师是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不是最关键的。而真正起作用的则是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习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了,阅读量自然就会增多,所谓熟能生巧。即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多读。正如Frank Smith那句著名的话所说的:“我们通过读来学习读。”

六、结论

泛读课是一种以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和有用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方法教学课。中国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很难,能力很难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英语阅读。如果我们仅仅在课堂进行阅读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提供给学习者有限的阅读技巧知识,并尽可能地激励学习者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真正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则需要学习者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自己探索。

阅读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因此学习者应当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逐步从读简易材料过渡到读原著。报纸、杂志、小说、各种报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者进行课外阅读的备选材料。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到真实的语言知识,有用的信息,甚至人类的思想。总之,阅读技巧无论在语言学习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说是语言学习走向成功的一种捷径。泛读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只有跟大量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2002.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3]中国学校外语教学近十多年来的进步.广东基础教育信息中心,2003年6月20日.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 有效措施

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主观教学活动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发挥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容量和阅读成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阅读容量相对缺乏

部分教师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认识误区,将阅读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课堂阅读分析指导,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没有进行强化,甚至没有提出要求,完全凭借学生自己的主观意愿,加之应试理念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阅读量不足,造成学生文学底蕴不深。

2.学生阅读感悟相对不深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很优美的文章进行肢解,文章的意境、主题、框架在教师的眼里变成了一个个应试的知识点。这样的肢解教学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悟性的提高,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很难从文章的整体角度理解文章的意境与主题,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

3.学生阅读技巧相对不足

在当前的高中阅读语文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只抓住了检查这一手段,通过文章分析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效,侧重于应试知识点的分析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导致学生阅读技巧相对不足。

4.学生阅读目的相对不明

不仅仅是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于阅读的目的也没有正确理解与掌握。在部分教师的眼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应付高考,因此,他们对学生阅读目的定位为高考应试作文类型的相关阅读,甚至将阅读教学与机械模仿捆绑在一起,对于其他非应试类型的文章则不加要求,这样的阅读目的显然是片面的。

二、有效提升当前高中阅读教学成效的措施

1.多措并举提高阅读数量

高中生文学阅读量不足,是当前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上,教师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摆脱以往固定的模式,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在课内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成功经验,通过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的方式来拓展阅读空间。如可以和学校请示,在每两周的语文教学中设置一节阅读指导课,在阅读指导课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技巧指导,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条件保障上,可以要求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带到学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客观条件。另外,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当从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入手,对学生规定每学期应当完成的阅读量,一般控制在80万字到100万字之间,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提出阅读的种类和时间进度安排,甚至可以将学习计划安排到每个星期,让学生在课内得到指导,在课外得到约束,综合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2.启发引导提高阅读悟性

教师要注重讲授与启发相结合,不仅要开展教学讲授活动,而且要积极创设平台,让学生深入思考,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立足于文章的整篇,从文章的选题、立意、建架结构、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能够跳出具体的字词来研究分析文章的特色,发掘文章中美的因素,发掘文章好的技巧。譬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紧扣文章中景物描写的重要特点,以此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融会贯通的领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立足什么样的高度表达主题,运用什么样的技巧展示思想内涵,让学生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了解,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提升阅读感悟水平。

3.强化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门学问,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朗读或者默读这样的分类,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通过技巧点拨增强学生科学阅读、高效阅读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读的内容进行筛选,开卷并非完全有益,时间有限,应当将有限的阅读时间更好地运用到最需要阅读的内容之中。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在制订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明确每一本名著的名称,以及计划阅读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明确性,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紧凑性。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于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最为恰当,这也是需要研究的方面。对于部分书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明白简单地浏览即可;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书籍,要一字一句地进行阅读理解,还要深入思考。因此,指导学生科学选用精读和略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科学利用和分配时间。最后,模仿性阅读也是阅读指导的重要方面。在涉及与学生写作类型、范围相似的文章阅读中,教师应当提示学生进行模仿性阅读,不仅要读文章的内容,而且要读文章的标题、结构、框架、主题等,学中借鉴技巧,学中有所收获。

4.搭建载体提高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5

下面我们以“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为例,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单元主题阅读下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实践探索。

一、发现问题――我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单元主题阅读下的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1.导学案的设计复杂,不够巧妙,没有凸显主题。

2.导学案的运用没有形成体系,实效性不强。

二、计划――我们解决问题的设想

1.针对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导学案,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单元主题阅读的实效性。

三、行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第一次行动实施

为了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就“阅读指引、阅读收获、学习方法、温馨提示、总结反思”等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了《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案,并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了前置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导学案,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共同研讨编写了导学案后,我在执教前三天把导学案印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根据这份导学案进行预习。然后根据这份导学案,我进行了第一次教学研讨。整节课下来,课题组的老师们最大的感觉是学生完全被整份设计束缚着,学生根本脱离了阅读的书籍,只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在班上展示、汇报,没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征询听课老师的意见、访谈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该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情况作了以下四点小结。

1.导学案的设计基本合理,但在预习环节学生没能很好地读进去,读出来,没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2.课堂上可多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3.课堂上可结合书籍的描写,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进行人物形象感悟,以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他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方式,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指导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第一次实施后的设想和改进方法

1.巧妙运用导学案,创设情境整合资源,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师生互动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2.巧妙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主题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3.巧妙运用导学案,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让学生结合书籍的描写,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进行人物形象感悟,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指导学生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二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第二次行动实施

针对第一次设计和实施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课题组老师反复思量,决定在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凸显:以生本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巧妙运用导学案,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提高主题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感悟,主题是:感悟人物形象。

2.激发兴趣:近段时间,我们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看谁能最快辨出这是谁?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图像,让学生猜这是谁?

B.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事例的句段,让学生猜这是谁?

3.点明本节内容及任务:这节课,请大家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用思维工具图,把人物形象整理、呈现出来,感悟人物形象。

环节二:巧用工具,呈现人物形象。

1.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展开交流。

2.学生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以电脑绘画软件为平台,绘制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环节三: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

1.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互相交流,对作品予以评价,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2.小组间互相交流,对作品予以评价,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3.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小组内派代表,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便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4.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

环节四:回顾过程,促生习得方法。

1.畅谈收获:通过这次课外阅读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旨在拓展延伸。

1.继续借助网络电子书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补充完善思维工具图,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告诉家人或朋友。

2.结合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撰写读后感。

3.借助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导学案、思维工具图、读后感等作品,上存到学校资源网、班级Q群或个人自制网页,相互欣赏、评价。)。

(二)第二次行动反思

从导学案的编写到检查学生的预习到导学案的课堂实施,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填写学习收获: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还想学到什么?从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收获情况的反馈来看,我们认为《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导学案的设计及运用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巧用导学案,活用信息技术,促主题课外阅读有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我们巧用导学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三国演义》、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让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工具图、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导学案,利用计算机展示思维工具图,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优质平台。

纵观整节课,教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网络电子书、实物投影仪、电脑绘画软件、网络、网页等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师生互动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巧用导学案,活用评价,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者巧用导学案,极力鼓励学生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如在“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进而小组内派代表,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边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然后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评价优秀作品,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果,感悟人物形象,让学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这样,给予学生展示课内外阅读的舞台,培养学生会阅读、能阅读的能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促主题课外阅读展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者巧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导学案,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感受人物形象,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丰富学生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回顾活动全过程,此教学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在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记录、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4.巧用导学案,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师巧用导学案极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讨学习。

如在“巧用工具,呈现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交流,并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利用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在“班内交流,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贴星或贴红花奖励;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工具图,对作品予以评价,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有效地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全面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四、结论――我的目的基本达到

此次研讨活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有机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导学案,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并不断地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完善导学案的实施,充分以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学案,让学生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沉浸在“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我会合作”“我会思考”等环节中,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课题组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对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感悟更深了,对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有了更深认识,很好地提升了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

我们确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不断在行动研究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行动研究就一定能为我们的教学“添枝增叶”,不断改进教学,提高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2):22-24.

[2]李炳亭,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J].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标要求情感因素技巧策略阅读习惯

英语是当前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一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初中生而言,要想更多的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阅读是一条最为主要的途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英语中考中,阅读理解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固定题型,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完形填空和一些其他的题型实际上也很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对初中生而言,要想在英语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条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阅读无论从实际应用的方面看,还是从应试的方面看,都很重要。所以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实践表明,阅读教学既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们不能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仅仅把阅读的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和语言知识的载体;而是应该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经过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我认为落实课标要求、重视情感因素、传授技巧策略和培养阅读习惯是搞好英语阅读教学的四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落实课标要求

新课标是英语教学的准绳,为我们搞好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领会并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

新课标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虽然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明确学生应该在初中的三年学习中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到初三,英语水平应该达到五级标准。具体到阅读方面,初三的学生应该做到: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独立阅读并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为了把新课标的这些具体要求落实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师应该做好重视情感因素、传授技巧策略、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工作。

二、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虽然是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尤其是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畏难、焦虑、受挫、抵触甚至是抗拒的情绪,教师应该努力抑制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其它的有利因素,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上述情感问题加以关注和分析,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这些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信心和明确学习目标。具体说来,一是要选择新颖有趣的阅读材料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三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明确不同的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四是要理解和宽容学生的错误,通过适当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授更能影响学生。比如,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充满自信性格的教师势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都会对学生和教学内容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用自身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传授技巧策略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练习测试中发现:初中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在重庆市江津区教科所提供的试题分析中也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和印证。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词汇的贫乏就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阅读技巧与策略的欠缺往往是他们阅读的最大障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阅读技巧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为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和阅读者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学习策略。学生对阅读技巧策略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技巧策略的传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扫读、跳读、细读等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提取信息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对阅读策略的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进行广泛而合理的运用。

四、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课外阅读空间 阅读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联动课内课外共同发力,教师应当强化课外阅读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及提高阅读质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一、让优秀读物进入学生的生活

开卷并非全部有益,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盗版书籍横行的背景下,一些不健康不主流的书籍在市面上流通,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那么一旦进入学生的视野,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优秀的书籍、自觉抵制不健康书籍时,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荐优秀作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书籍,从孔孟之道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冰心的作品到莫言的小说等,不论国度、时期、作者,只要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作品,就积极向学生推荐,并圈定280条中外优秀作品名录供学生参考,尽可能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是抵制低俗刊物。路边摊经常可见一些印制粗糙、内容不健康的书籍,笔者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任何学生都不得购买这样的低俗书籍,更不得在学生之中传阅。这作为一条纪律交代下去,共同抵制这些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文学素养提高的书籍。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动员学生购买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出来相互借阅,实现家庭藏书和个人购书资源共享。其次是鼓励学生向学校借阅书籍,办理大型图书馆的借书证,拓宽读书的渠道。

二、鼓励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

坚持读书还要学会高效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读书收获,这是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强调和指导的。笔者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课外读书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书收获。

一是掌握不同读书方式。一部作品拿到手,首先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是粗略浏览知道大意即可还是细细品味、逐字逐句揣摩,是要通篇阅读理解还是择其精华选择性地跨越阅读等。初中生自主支配阅读的时间有限,坚持科学阅读,既要达到良好的阅读的效果,又要节约阅读时间。

二是坚持勤动笔记笔记。读书活动一定要和动笔结合起来,一个人记忆力再好,阅读之后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阅读收获就会随风而去。坚持做读书笔记能够将阅读成果固定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收获。无论是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汇、语段,还是一些情感浓厚的描写,都可以积累下来,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底蕴,将读书的收获放大。

三是学会借鉴表现手法。多读书、会读书的一个重要益处,是可以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技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写作技巧相对匮乏,更需要从别人的作品中提炼经验,例如对人物刻画的手法技巧、场景生动描写的方式方法及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认真研究、消化借鉴,对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及作文创作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

三、课外活动课程之中统筹兼顾

在课外活动之中开展阅读,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渗透到各种课外活动中,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阅读品鉴活动。笔者专门申请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二、四活动课时间安排30分钟,作为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品鉴的时间。品鉴课上,笔者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借鉴能力。

二是开展技巧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会积累和总结一些经验体会,虽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但是对学生提高阅读成效相当有用,属于乡土型阅读技巧。笔者高度重视这样的内容,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在课外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技巧,并相互借鉴吸收,提高阅读技巧与效率。

三是开展小报编辑活动。阅读之后的收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课外读书活动编辑语文小报,将优美的语段、阅读的方法等内容作为编辑的重点,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氛围。

四、营造竞争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初中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初中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竞争性的氛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一是组织读后感的征文活动。每个月都组织一次读后感征文活动,针对性地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目,自主撰写读后感并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读后感征文虽然是以写作比赛的形式出现,但是前提是建立在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要写出好的读后感,必须深入阅读和理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是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坚持做读书笔记,从词汇语段到文章结构提炼,都是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又可以相互学习,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具有明显的帮助。

三是组织自主创作投稿活动。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创作活动之中,积极投稿验证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积极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邓春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2]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02).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4]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教育导刊,2010(09).

[5]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8

论文关键词:精读课;泛读课;阅读课;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测试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理解考试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从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公共英语等级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实用英语等级考试(A级、B级)等试题来看,阅读在试题中占据了首要位置。阅读理解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灵活度逐年增大。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体现在整个卷面上,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

二、阅读课介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课型一般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精读课着重传授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句法、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在中国,英语精读课一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比听力课和泛读课投入的课时都多。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精读,是指为了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熟练程度而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细心领会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精细地分析,最后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泛读是精读课的延伸和补充,着重培养阅读的流利程度,突出“广”与“泛”。是我们对各方面知识广泛吸取的过程。精读是泛读的基础,泛读是精读的提高。作为教学过程来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教师、知识和学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学生在学习时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能实现由教学目的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无论精读课、泛读课都是由人来执教的,是通过一定的教材和方法来实现的,是依靠学生全面积极的活动来完成的。它们各有各的任务,其本身无所谓孰优孰劣。就课型设置而言,目前许多高校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精读为主要手段的阅读课,同时辅之以少量的听力课和泛读课。

三、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精读和泛读能力。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尤其是泛读。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规则、表达思想的方式;都有特定的幽默、逻辑,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有极大帮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阅读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精读和泛读。大学英语阅读训练是大学英语学习的核心。也可以认为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的必要前提条件,在英语阅读训练中正确选用阅读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训练的效果。

四、阅读能力测试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篇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的英语考试重点已转移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它包括对语篇的阅读速度、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以及语篇分析能力等。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仅体现在阅读测试题上,同时也体现在整个卷面上,如完形填空也是对阅读能力的检测。另外,短文改错和写作题也都与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应明确阅读能力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有赖于拥有的词汇量、基础语法知识等因素而阅读能力则有赖于阅读技巧。实践证明,在理解能力同等的情况下,经过阅读技巧训练学生,其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均高于其他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做题的准确率。

五、阅读能力测试的目的

阅读理解是各类英语考试试题分值最高的题型,文章共占35%-40%分。除此之外,还有完形填空题、短文改错和写作题也都与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测试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反馈来修正他们的教学活动,学生则以之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反馈是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Gipps(1994)提出,测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学习:“Gipps从三方面概述了测试的主要特点:考试的目的、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法。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考试的内容要贴近英语教学大纲,考试的方式是学生都有机会去表现自己。Cohen(1994)认为,测试的反馈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促进学生将来的学习。

六、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方面和建议

(一)精读课教学与泛读课教学同时并重,提高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能力

在英语为外语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包括精读课教学与泛读课教学。大学英语课堂精读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对课本和应试技巧的讲解式教学讲解词汇。分析句子结构为主。侧重语言、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有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各种活动。虽然在精读课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对文章的理解只注重于句子的结构分析,所以学生只学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学到阅读的各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并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分析能力以后,就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以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泛读是处于一种较为深入或较高层次阶段的学习,它是在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拥有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大学英语的泛读课除主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之外,还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培养学生熟悉书面语言的各种句子和篇章结构。精读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知识,泛读要求学生读的多、读得快和读的广,还要求理解准确。泛读是快速而广泛的阅读,是精读课的补充和延伸。在某种程度上说,泛读比精读还重要,因为精读课从其题材、内容和语言结构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局限性,而泛读则不同,它具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等特点,在实际生活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阅读一般都是泛读,精读的实用机会不多,只有具有泛读能力的人,才可以说具有阅读能力。阅读得越多,获得的各种交际功能和意念就越多。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精读课教学与泛读课教学同时并重,两者缺一不可。更不能采取“以精代泛”或“精泛结合,以精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示范功能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示范和引导,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余的阅读活动,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的调控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阅读,做到课前预习,(包括拼读阅读材料的生词、词组,阅读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找出语言难点,就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课中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三)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生的真实参加考试的阅读水平

在阅读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不一定准确。而如果去做阅读文章的理解题,根据做理解题的对错,就会发现理解上偏差,从而找出理解不准确的原因:究竟是语法没掌握好,词汇领悟不对,还是价值观不同,或是文化背景有差异。经过这种训练,对语言的理解深度就会拓展,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也会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大学英语各种考试阅读理解的出题模式,对阅读材料设计4—5个选择题或问答题让学生限时完成,然后引领学生把每个小题中的问题带入到阅读材料里去探索解答。以便了解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的增长情况。定期在试卷规定的时间按照实考试题进行测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做题技巧。

(四)引导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除了课堂课文教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泛读是强调理解的快速阅读,是为了理解大意而进行的阅读活动。泛读只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简易读物开始过渡到读英语文学的原着,还应该读大量的英语报刊、杂志、历史、传记等书中的文章,还可以从互联网选择下载喜欢且能读懂的文章作为课后泛读材料提高泛读和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阅读能力,拓宽阅读学习渠道,提高测试能力。

(五)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阅读学写作教学模式,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读是为了写。读是写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写是读的客观反映。通过写来提高读的效果。通过阅读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小说、杂志、报纸、还有出自英美学者的论文范文,再从语言的角度观察他们的写作特点,最后达到模仿写作的效果。这种通过先阅读、观察归纳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然后再模仿的写作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写出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

(六)教学中注意将背景知识导入到相关阅读材料中

教学过程中,结合语篇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引导学生识别语篇主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词汇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七)掌握阅读考试的一些基本技巧

有关阅读的技巧,特别是泛读的技巧已有大量的文章提出建议,但我们在教学时还是要指导学生主要的阅读技能:如何抓主题思想,如何找出主要事实或特定细节,如何进行推理与判断,如何确定难点以及如何猜测词义等。在做题时,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定,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英语阅读速度而且又能提高做题的准确性。1、先文后题。即先把全文读懂,然后做题;2、先题后文。即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

(八)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制订适合个人的阅读计划,检查课外阅读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词汇量进行初、中、高级的分层阅读。当阅读简易读物达到一定数量,阅读达到一定程度,词汇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读英语的原著、报纸、杂志并且还可以看看英语的原版影片,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课堂讲解完阅读技巧后,布置阅读作业,课后检查,达到阅读课的教学目的。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24-01

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而对一个考生来说,阅读理解题是试卷中分值最高的题型,理解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阅读理解成败的关键。 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无论从语言本身的交际作用还是从高考中阅读理解来看都需要学生的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逐步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不仅因为英语考试中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是因为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自如阅读英语文献。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要面对许多实际的问题。比如阅读文章的生词较多,而学生的积累词汇少;文章中某些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要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学生不懂得应用阅读技巧,阅读速度慢且效率低;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较少,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自信,影响了阅读判断和效果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造成困难,加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对策,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

学生在考试中常常感觉阅读理解的题目很多,文章很长但是时间十分有限,经常是题目没做完但是考试时间已经到了。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没有运用有效的阅读技巧,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2.1 高中英语阅读的接收。人们对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判定主要通过读、写、听、说这四个方面来实施。高中英语中,阅读理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能够有效增加和巩固词汇量,进而为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词汇等奠定坚实基础。所以,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注重阅读理解的教学,英语阅读理解同样是高中生获得训练阅读技巧、培养英语阅读能力、获得英语语言知识最为主要的渠道。英语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英语综合技能掌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英语阅读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在高中英语阅读中,接收主要适用于英语听力技巧和英语阅读技巧。接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高中英语阅读的预测技巧。所谓的预测技巧就是指学生对于课文大体的内容进行预测,一边阅读一边理解自己预测的内容是不是符合课文的内容。有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预测并不准确,但是,这是一个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互动过程。第二,快读技巧。所谓的快读技巧就是指将某个信息提取出来。第三,略读,也就是要求学生稍微读一下文章,掌握全文的大意。第四,对文章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进行推测。第五,根据英语阅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推断文章的意义。第六,识别技巧,所谓的识别技巧就是指对文章中的提示词、语篇结构以及语法功能进行识别,对文章的论点、论据、种类进行识别,对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进行识别。比如,当文章中出现"in otherword"的时候,文章的作者一定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对一个概念进行表达。

2.2 高中英语阅读要坚持略读和精读结合。近些年来,在我国高考中,逐渐增加了英语的阅读量,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训练中鼓励学生将泛读和精读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如,略读主要是为了对课文表层意思进行理解,这样的阅读必须要快,引导高中生快速找到主题句,获得文章的大意,并且要找出文章中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如果这个段落没有主题,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之中的衔接句子,依靠句际关系来对段落大意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进而达到对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理解的目的,最终获得文章想要表达的信息。而精读就是指慢一些阅读,旨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要对阅读时间进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英语阅读的速度。

2.3 高中英语阅读要准确处理词。在高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难易程度、题材以及学生的水平,来充分运用英语阅读的技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英语写作和英语阅读进行整合。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中间学生通过对内容进行感悟,对字句进行理解,把阅读材料的语言资料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知识来进行充分运用。英语阅读必须对词进行准确处理,鼓励高中生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出词的意思,不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词就查词典,教师必须注重培养高中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对于词的判断能力,采用构词法来对合成词、记忆派生词的词性、词类进行判断。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这一学习词汇的原则,根据文章的上文和下文来对熟词生意以及一词多义等情况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注重一些关联词以及关联词的功能,比如that、that is、or、refer to、means等,根据这些词组或者词来对英语阅读过程中的生词进行解释。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按照语言学习自身的规律,高中生必须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吸收一定的语言材料,才能够将英语这一门语言运用的能力掌握,高中英语教学必须侧重于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了检验高中生实际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将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 许先洲. 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功效[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2:29-30.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10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朗读来替代默读,因为我们只有通过默读才能训练学生的默读技巧,这些技巧通过朗读是不可能来实现的。更多地在课堂上使用朗读,学生的阅读速度上不去,因为他朗读的时候,他需要把每一个音节都读出来,所以他读的速度很慢。另外,很多人在朗读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动脑子。你可以出声地念出这个词,但你可以不理解,你可以不知道自己读的时候在想什么,也在继续朗读,这样的朗读在很多情况下不涉及理解,不需要理解。

当然,并不是说不可以用朗读,关键是朗读要在什么时候用,因为学生需要发展他的朗读技能和技巧。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之后让学生去朗读,可以不断加深理解。朗读也可以反映出他对文章的理解,比如说他断句断的位置对不对,就可以反映出他对这个文章的理解怎么样,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他在阅读中可能理解不对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朗读中弥补。这个朗读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激励作用。学生很愿意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能够用很优雅、很标准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朗读实际上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汉语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只不过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用的阶段和目的,以及我们在默读朗读过程中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技能和技巧,老师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才能很好地使用朗读这一方法。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也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因为课文承载着很多目的,他要完成很多的任务。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能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一种阅读技能。所以这两者要区分开,千万不要把课文教学完全按照阅读教学来进行操作,这样的话可能会无法达到语言学习的课文教学目的。

课文教学更接近传统意义的精读,而大量的阅读课属于泛读,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从实践当中体验阅读技能,体验阅读乐趣等。

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每一级都规定了阅读量。这个阅读量并不是说简单的扔给学生阅读材料,而是需要老师的指导。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而并不是一个任意放任式的阅读。我们要规定阅读量。当然,课程标准所提出这个量是一个参考量,不是强制性的,学生程度比较好的完全可以超出这个量,而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时间、有兴趣去读的话,也完全可以超出这个量。有的地方可能由于各种的原因无法达到这个量,也是可以的,当然也不能有太大的差距。

让学生自己大量阅读,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靠学生大量阅读读会的,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靠大量的读,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课程标准当中规定了一个量的原因。

如前所述,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方面,实际上不能忽略对语言的学习,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把语言学习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呢?我们可以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他们的阅读技能技巧、学习语言的知识,从语言的输入逐步发展到语言的输出。课外阅读需要坚持,才能由量变到质变。课外阅读教师到底应该怎么样监控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呢?在有图书馆或教室里有图书角的学校(若没有,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家庭买一些书拿来,每个人贡献一本两本,建立一个教室图书角),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比如一个星期读一本英文小说简易读物,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或者兴趣来选择图书。老师让学生做一个阅读记录表、阅读卡,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表格,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包括作者、书名、出版年代、主人公,以及故事梗概、重大的事件,然后记录你学到了哪些词汇、5到10个印象特别深刻的词汇、最美的句子等都记录下来,当然可以再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甚至完成任务。这比读一些没有什么意思的文章,然后做一些选择题要好得多。总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考试让学生产生反感,他对阅读就没有兴趣了。在一个学生阅读后,我们可以问:“你愿意不愿意把你所读的书推荐给其他的同学?你为什么要推荐或者你为什么不推荐?”比如说他不推荐他可以说是因为这里面生词太多了,读不懂,那么这也是一个理由。如果说愿意推荐它,认为自己从这里学到了什么东西,他也可以展开去说。如果能够坚持的话,就是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都可以有这么一个小的记录,一个学期下来有这么七、八张,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11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有效性

面对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国外文化软侵蚀的形势,青少年的语文教育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更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初中语文教材改革也在酝酿中,改革后将更重视学生的语文教育,考试内容和方向都更倾斜于语文知识的考察。语文素养积累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日复一日的沉淀,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中渗透语文谈谈自己的做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1对语文阅读技巧的重视不足。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学校对语文阅读技巧教学重视不够,教师用于语文阅读策略指导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带着教师的指令完成阅读。例如,老师发出快速度、泛读、精读的指令,然后让学生练习,但是并未告诉学生实际如何操作,因此学生只是靠自身的知识积累完成阅读,无法真正掌握阅读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学校要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如做语文阅读理解时,教师会讲授选项排除法、关键词法等提高正确率,而对于阅读技巧很少涉及。

1.2缺乏灵活的阅读指导策略。

一些教师受到课堂时间和学生应试成绩的限制,缺乏灵活的阅读指导策略,多利用课堂做语文阅读理解或者讲解课文的时间进行阅读指导,但是由于时间较短、阅读对象不够生动或者阅读目的性较强,因此阅读指导较死板和枯燥,没有延伸和发散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文阅读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3过于追求精读而忽视泛读。

一些教师讲解课文时通常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这种精读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含义,提高阅读理解正确率,但经常忽视培养要求读得快、只需理解和掌握书中主要内容的泛读技巧。而课下由于作业较多,没有足够时间留给学生泛读练习,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语文泛读技巧。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2.1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

阅读技巧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日常阅读的自觉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技巧:(1)“略读”: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标题和首尾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思路,做题时需要学生先阅读、理解文章,然后才能做题,因此略读是做题的第一步。另外,略读对于培养预感,提高阅读效率,增大阅读量等都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增强阅读兴趣。(2)“跳读”:目的是获得特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数值等。跳读时要带着特定目的阅读,找到所需信息或者关键词,然后对这部分内容仔细阅读即可。(3)“细读”:通篇逐句阅读,尤其一些关键词和信息要仔细琢磨,遇到生词则需要推测意思,然后通过查阅词典掌握。

2.2加强泛读指导。

泛读可以快速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了解我国生活方式、社会风尚、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等。课堂外,精心编选一些同步匹配的、趣味性极强的、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机会。这样学生在这种有趣的、千变万化的、易读的文章中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如一些语文著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文化苦旅》、《明朝那些事儿》等。这样,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收集,大大丰富学生的语文背景知识,为顺利渗透语文知识做了保证。

2.3丰富阅读指导策略,提高阅读兴趣。

课堂内,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限的课文进行汉语思维培养,同时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汉语思维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有着密切联系,掌握了汉语思维就可以通过文字体会背后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修辞手法注重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语言讲究美感和韵律。例如,苏轼《前赤壁赋》一文运用了大量工整的对偶句,突出展现了汉民族均衡对称的思维方式,表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由他们协作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合作、进步的阶段,不同于自己学习的单调性,多人协作的方式可以加强交流和探讨,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如用图片讲故事,或讨论话题,或提出问题等以引起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兴趣。

2.4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教师要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可以利用校内网站、学习论坛等网络资源和同行、学生等交流,不仅为自己充电,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可以将一些课件放在班级群组中,让学生下载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在为学生答疑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话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那就是阅读是一个人“立身”的前提。初中语文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责任,其中读是前提和根本,“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仅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一味追求高分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享受语文的乐趣,让学生自然融入语文学习中。当然,初中语文教育中汉语的渗透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依靠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一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语文渗透。

参考文献:

[1]王葱琼.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汉语语文途径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5:03(08):123-125.

课外阅读技巧范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猜词技巧;教学运用

一、前言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由于初中生接触的英语词汇量有限,往往无法掌握英语阅读材料中的所有词汇,这就给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带来的诸多困难。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电子词典等进行快速查阅词义,但在考试等一些特殊场合,就需要运用到一些猜词技巧,以促进对英语材料的快速理解。下面做具体介绍。

二、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常见猜词技巧分析

所谓猜词技巧,是指英语阅读者在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对词汇的分析和对文本信息的综合处理,去推测生僻英语词汇意义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不仅能整合上下文信息、提高文本阅读效率,对学生英语生僻词汇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猜词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英语的构词法进行猜词

英语单词只有26个字母,且在很多词汇的构成方面都有迹可循。对构词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结构甚至词性,从而提升猜词效率。特别如前缀、后缀等一些较常见的构词规律,对英语阅读的猜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常见的前缀构词dis-(表示非、不+后缀词义),mis-(错、误+后缀词义)、re-(又、再+后缀词义)等,这些前缀一般多出现与动词及形容词前。常见的后缀构词-er、-or、-man,都是表示(前缀所述的)人,-ment则表示行为的结果或方式等,后缀一般出现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

2.根据阅读材料中的生僻词汇上下文进行猜词

在英语阅读中,学生若能在材料中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就能对材料的大致内容加以理解,并通过生僻词的上下文推测词义。因此,可以说要通过上下文进行猜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并对英语阅读材料形成一个大致的理解,才能提高猜词的成功率。而若英语阅读材料中存在大量的生僻词汇,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词的策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猜词技巧的注意事项

1.积极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引入猜词技巧

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性的介绍英语阅读中的猜词技巧,让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猜词方法,从而为阅读学习和训练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猜词训练的引导工作,通过提问或者话题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如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文章大意,辅助生僻词汇的猜词工作。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先行阅读全文,并分析课文大意,最后通过从课文大意推断所学新词的含义,并与课后词汇表进行对照学习,如此不仅能大大扩展课堂阅读教学的边界,也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猜词习惯,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2.注重学生猜词兴趣的培养

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训练中,多数学生更加习惯于用电子词典查阅生僻词汇。这固然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僻词词义,但由于缺乏猜词过程,学生的记忆力不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也起不到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注重培养学生的猜词兴趣,鼓励学生日常阅读训练中的猜词技巧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丢掉电子词典这根“拐杖”,在日常读训练中多多猜词,并积极对学生的猜词过程进行评价。若学生的猜词方法得当,可进行表扬并推广,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猜词信心,培养学生猜词兴趣;若学生的猜词不合理,则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获取更加便捷高效的猜词技巧。

3.注重阅读材料中的猜词细节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猜词细节的处理。针对阅读材料中存在多个生僻词的情况,要求学生先易后难,首先对材料中较为容易的词汇进行猜词,从而强化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再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提高对较难生僻词汇猜词成功的几率。此外,在部分英语阅读材料中,由于需要突出表明一些文章意义。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复或者类似的段落,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这些细节,从而强化学生在英语阅读训练中的猜词成功率。

四、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猜词技巧,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猜词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各种猜词技巧,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猜词能力,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帅,许卓,马文颖.英语阅读的重要技巧――猜词技巧[J].长春大学学报,2003(05):27-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