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25
关键词:学校;直饮机;卫生状况
近年来直饮机因价格低廉、取水便捷,越来越多被深圳市学校、托幼机构选择使用。直饮机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不洁饮用水可直接导致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爆发[1]。为全面了解辖区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13年8月份对提供直饮机饮用水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向师生提供直饮机水的26所学校、托幼机构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15所,托幼机构11所。
1.2调查方法 现场查阅直饮机卫生管理档案,了解直饮机的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开展情况。
1.3检测方法 采样点为直饮机的出水口,采水量每份不少于500mL,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评价标准分别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4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直饮机饮用水卫生管理状况 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管理制度、直饮机外周环境、管水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直饮机索证、滤芯更换等项目(见表1)。
2.2直饮机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 经检测,26份水样菌落总数合格率仅为46.1%,其中有3份水样检测出大肠菌群阳性,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未检出(见表2)。
3 讨论
调查发现,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的单位仅为42.3%,能提供最近6个月内直饮机水质检验合格报告的为38.5%,定期更换滤芯等水处理材料的单位仅为28.9%。一方面部分学校、托幼机构领导对师生饮用直饮水不够重视,未建立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2],另一方面则与学校、托幼机构资金支持不到位有一定关系,经济成本因素导致直饮机的滤芯无限期污染使用[3]。同时,缺乏有效监管也是直饮水卫生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校饮用水卫生要求缺乏细分化,对直饮机水质的卫生管理要求基本空白,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加强巡回监督来引导企业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难以落实到位。
检测结果直饮机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大肠菌群也有一定的检出率,说明目前直饮机水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可能与直饮机过滤系统受到污染、或直饮机出口或开关缺乏卫生防护措施二次污染所致[4]。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的直饮机自安装以来从未更换滤芯或清洗消毒,仅由供货方定期对直饮机进行简单的外部清洗,滤芯内部严重堵塞,致病菌大量繁殖,滤芯不但起不到过滤清洁作用,反倒成为水质主要污染源。同时,直饮机外周环境恶劣也能通过污染出水口导致水质的变质[5]。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对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水卫生宣传力度,并全面开展管水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升其饮用水安全理念;②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日常水质监测,并将发现的直饮水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教育部门,从而有效督促问题单位及时整改并形成长效自我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汝透,周祖木,魏晶娇,等.一起饮用直饮机水引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报告[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50-51.
[2]张志诚,关婕,余淑苑,等.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卫生现状与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8(3):149.
[3]李春宏,张志勇,傅松文.南宁市高校直饮机纯净水微生物学指标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2):110-111.
【关键词】 饮食习惯;健康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97-03
Dietary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GAO Xian, LU Li-xin ,YANG Wen-na, 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1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prevalenc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 00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were tested by "health-related behavior of young people in Beij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drinking daily, eating dessert daily, eating fried food daily, often eating fast food, often eating food on street, monophagia were 17.94%,30.77%,7.08%,7.73%,9.42%,41.49%.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eating fruit daily, eating vegetable daily, often having breakfast, drinking milk regularly were 69.90%, 85.30%, 88.18%, 69.48%. Gender, study phase, academic recor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type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etary behavior.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healthy lifestyle should be fostered to reduce risk factors ofdisease.
【Key words】 Food habits;Health behavior;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期,是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饮食行为和科学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发育和体格生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康状况,还会对他们成年期产生一些远期不良影响。为研究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的流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学生的预防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城区中学生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城区中学中抽取5类(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共9所学校59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2 017份,收回有效问卷2 007份,有效率为99.50%。其中男生1 002人(49.93%),女生1 005人(50.07%);初中生、高中生、职高生分别953人(47.48%),855人(42.60%), 199人(9.92%)。年龄11~21岁,平均14.95岁。
1.2 方法 主要依据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2008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工作手册》。监测方法采取集体问卷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上课时间,使用统一指导语,组织学生集体自填问卷,匿名填写,完成的问卷由调查员收集并保管,教师不参加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3-14日。
1.2.1 不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喝饮料: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饮用汽水饮料(如可乐、美年达或雪碧);每天吃甜点: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甜点(包括糖果、巧克力、糕点等);每天吃油炸食品: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油炸食物(如油条、春卷、炸薯条、炸鸡翅等);经常吃快餐:至少有3 d及以上在西式快餐店 吃饭(如麦当劳、肯德基、比萨店);经常吃路边摊:至少有3天及以上吃过路边摊(如麻辣烫、烤串等);偏食:讨厌吃某类食物(如某类蔬菜、肉类、水果等)。
1.2.2 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吃水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新鲜水果(不是罐头水果);每天吃蔬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蔬菜;经常吃早餐:至少有5 d及以上吃了早餐;经常喝牛奶:至少有5 d及以上喝1杯牛奶(或豆浆、酸奶、豆奶)。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百分率和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饮食行为总体调查结果 调查的2007名学生中,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等非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7.94%,30.77%,7.08%,7.73%,9.42%,41.49%。偏食行为的报告率最高,每天吃油炸食品行为的报告率最低。健康饮食行为中,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的调查报告率分别为69.90%,85.30%,88.18%,69.48%,报告率最高的行为是经常吃早餐,最低的是经常喝牛奶。
2.2 不同性别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男生偏食报告率为40.22%,女生为4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1,P=0.281)。女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为38.09%,高于男生23.39%(χ2=50.645,P=0.00),其余4项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57,5.380,4.424,21.870,P值均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饮食行为 学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分别为初中29.16%、高中32.90%、职高29.29%,每天吃油炸食物行为报告率分别为初中7.35%、高中5.99%、职高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79,5.553,P值均>0.05)。偏食报告率为高中学生最高45.03%,其余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均为职高学生高于初、高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31,6.602,19.497,P值均
2.4 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每天喝饮料(χ2=12.663,P=0.002)和吃路边摊(χ2=8.967,P=0.011)的行为报告率越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饮食行为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的饮食行为 重组家庭学生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报告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3,3.588,1.615,4.830,4.089,4.248,P值均>0.05)。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报告率大家庭最高,重组家庭最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高于其他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9,14.062,20.327,14.324,P值均
2.6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饮食行为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每天吃甜点和偏食的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1.346,P值均>0.05)。学习成绩越好,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行为报告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9,7.922,9.306,8.724,P值均
3 讨论
3.1 学生自身特点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饮食行为女生优于男生。由于女生对食物的喜好,每天吃甜点报告率高于男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偏食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的报告率最高41.49%,低于相关报道[2]。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偏食会导致身体营养素的缺乏,减缓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疾病。除甜点和偏食之外的其他非健康饮食与喝牛奶行为,男生报告率较高,女生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报告率较高。这与男、女生对食物的注重方面不同有关:女生较注意食物的卫生状况与营养成分,个别女生注重保持身材而少吃肉类多吃水果;而男生喜欢获取方便快捷、口感较好的食物,此外,男生平时运动较女生激烈,能量需求增加,并且男生自我控制力较差。
3.2 学校学习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初中生、成绩好的学生饮食行为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健康,其可能原因:(1)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高中生轻,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能充分保证健康教育课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开展。初中生年龄小,其饮食行为也多受家长和教师监督。高中生较初中生经济状况灵活,有更多的自,选择范围多样化,但易受同学、周边环境以及广告宣传的影响。职高学校校内管理较初、高中松散,职高学生对其行为健康程度重视不高,其行为习惯受约束较少。(2)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较听话,对于教师和家长提出的饮食要求能够认真执行,能快速接受健康知识,并体现在其行动上。应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的特点,选定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制订相对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3.3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还未独立,生活方面的事情多由母亲主管,母亲在孩子食物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显示,大多数父母有提示孩子吃他们认为有营养食物的习惯,而且父母的提示对孩子选择食物有较大的影响[4]。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包括父母的提示和/或教育,父母饮食行为的影响、食物购买和分配的影响、食物非营养目的使用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5]。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了其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母亲重视孩子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能够给予科学的指导。本次调查中,有88.18%学生经常吃早餐,报告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上午是学生一日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将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和健康[6],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7]。学生的早餐多由父母安排,早餐的品种与质量,会影响学生的早餐食欲和食品的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需要。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家长,尤其是母亲营养知识的培训,向家长宣传学生早餐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早餐吃好吃饱。
此外,家庭结构的构成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的饮食行为好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一致。稳定和睦的家庭的青少年有父母及长辈的共同关心,能使其有良好的心态,正面积极的对待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国内有人通过家庭干预研究,初步得出家长在限制高危因素的发生和控制肥胖中的积极表率作用,即提倡家庭行为疗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参与减肥方案、督促孩子运动、限制孩子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家长带头进行体育运动等[8]。因此,要注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影响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
目前肥胖学生的报告率正在逐渐升高,肥胖已经成为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不良的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能量摄人和消耗[9]。非健康饮食行为,例如喝饮料、吃甜点、吃油炸食品、吃快餐等,会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脂肪,易堆积于体内,造成肥胖。除对青少年心理与精神会造成影响外,肥胖也是多种成年期疾病的隐患,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奶制品、蔬菜、水果对人体营养需求很重要,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蔬菜水果中有多种维生素。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健康的行为能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充足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体格生长的需求,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其智力发展。
因此,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有正确导向,开设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加强学生保健意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饮食、健康及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使其意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协助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为行动。
4 参考文献
[1] 沈蕙,滕臣刚,李海,等.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2] 朱红艳. 张家港市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状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4-45.
[3] 罗海燕,潘小帮,刘辉.南京市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20-921.
[4] 马文军,杜琳,林国桢,等.父母及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125-127.
[5] 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26(4):240-242.
[6] 杜琳,邓小冰,倪莉红,等.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与分析.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11.
[7] 戴传文,贾晓飞,高小苑,等.深圳市高中学生饮食习惯相关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 523-4 524.
[8] 蒋竟雄,夏秀兰,惠京红,等. 家庭因素对儿童肥胖治疗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2.
【中图分类号】 R 512.61 R 181.2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33-02
【关键词】 肝炎,甲型;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2008年3月下旬,贵阳市发生一起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暴发流行,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行动,在积极控制疫情蔓延的同时,对该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根据统一制定的甲肝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对象为2008年1月1日至5月7日贵阳市的甲肝病人,调查率为91.46%(825/902);各聚集病例疫点单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桶装水样品检验报告单。
1.2 方法 根据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0-1997)对所有病例进行诊断和处理。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2]。
1.3 统计分析 个案用Excel 2003录入,采用EpiInfo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从2008年3月30日18:00贵阳学院报告首例病例,截止到5月7日,共报告516例病例。发生2例以上聚集性病例的单位有21家,同一单位出现10例以上的单位有6家,共354例,占同源病例数的68.60%(354/516)。贵阳学院发病最多,共报告207例,占同源病例数的40.11%(207/516),罹患率为2.06%(207/10 047)。见表1。
表1 贵阳市聚集性病例较多的单位甲肝罹患率
单位病例数受威胁人口数罹患率/%
贵阳学院20710 0472.06
中天北京四中389384.05
贵州铝厂375 1510.72
修文城关二小学321 4172.26
修文实验小学301 7331.73
省电大102 5050.40
合计35421 7911.62
2.1.1 时间分布 首例发病时间为3月20日,发病高峰期在3月27日-4月15日之间(共454例),占同源发病总数的89.98%(454/516);发病最多的1天为4月4日,共39例,占发病总数的7.56%(39/516),根据发病时间分布,符合同源一次性暴露,以甲肝平均潜伏期为30 d左右推测,此次甲肝疫情的暴露时间可能在2月下旬。见图1。
图1 贵阳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病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此次疫情波及面广,除息烽县未报告因饮用某牌桶装水引起甲肝病例外,其余10个区(市、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较高的区(市、县)依次为南明区(263例)、云岩区(110例)、修文县(68例)、白云区(43例)、开阳县(9例)、金阳区(8例)、乌当区(7例)、小河区(5例)、花溪区(2例)、清镇市(1例)。
2.1.3 人群分布 (1)性别分布:男307例、女209例,男女之比为1.47:1。(2)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74岁。主要发生在10~30岁年龄组,共发病451例,占发病总数的87.40%(451/516);20岁组发病最多,共发病227例,占发病总数的43.99%(227/516)。(3)职业分布:发病最多的是学生,共384例,占总数的74.42%(384/516);其次是工人10.66%(55/516)和干部3.49%(18/516)。
2.2 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测 多数患者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和乏力等症状,大部分病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和茶色尿,部分病人伴发热、肝区疼痛和肝肿大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ALT、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所有患者急性期血清抗HAV-IgM均为阳性。
2.3 流行因素分析
2.3.1 聚集性病例发生单位与饮用某牌桶装水相一致 2008年3月20日-5月7日全市共发生2例以上甲肝聚集性病例的单位有21家,经调查这些单位均购进和饮用某牌桶装水。同时,还发现上述这些单位中饮用和不饮用该桶装水的人群甲肝发病率存在差异。
2008年3月20日至5月7日贵阳学院共发生甲肝病例233例,其中207例曾饮用某牌桶装水。对该院甲肝疫情的流行因素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病例对照调查了40例病例和119例对照,就饮用水类型、饮水方式、就餐地点、进食食物种类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提示,是否饮用某牌桶装水的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6,χ2=16.33,P
表2 贵阳学院甲肝流行危险因素分析
暴露因素病例暴露非暴露对照暴露非暴露OR值(OR值95%CI)χ2值P值
某牌桶装水35561586.66(2.65~16.69)16.33
饮水习惯364107121.01(0.30~3.34)0.00>0.05
新食堂就餐355100191.33(0.46~3.83)0.28>0.05
老食堂就餐31994250.91(0.38~2.18)0.04>0.05
小吃街就餐291190290.88(0.38~1.91)0.15>0.05
食用凉拌菜112946730.60(0.27~1.32)1.61>0.05
食用卤凉菜112943760.67(0.30~1.47)0.99>0.05
2.3.2 某牌桶装水卫生及销售情况
2.3.2.1 厂址及取水点周围情况 该水厂生产厂房距仓库大门300 m左右,取水泵房在厂房西侧,距厂房2 m左右,间隔2 m处建有库区围墙,墙外距泵井27.5 m有一旱厕。距水泵房40 m左右有一周围居民区的生活用排污沟,进水泵房处有污水滞留段约2 m,下段约30 m处(距水泵房平行距60 m左右)沟底水泥结构破坏,还有一处污水储留段约10 m长。水泵井于1978年8月勘建(已30 a),井深172 m,地面泥土层36 m为无缝钢管结构,以下为自然岩层或其他地质结构,从建井至今未作井壁修缮。
2.3.2.2 卫生学检测情况 2008年3月3日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厂出品的、未开封的5份桶装水进行检测,结果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2项或1项超标(最高菌落总数为6.8×102 cft/mL,总大肠菌群为2 400 MPN/100 mL),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显示此水被粪便污染,同样存在甲肝病毒染污的可能[3-4]。
2.3.2.3 桶装水的销售情况 贵阳地区有生产和销售桶装水企业77家,某牌桶装水仅属于中等销售企业,市场占有额低,主要供应云岩区、南明区、修文县、白云区等的集体单位。
3 讨论
根据该次疫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甲肝暴发流行与饮用某牌桶装水有流行病学联系,饮用该桶装水是导致此次甲肝疫情的直接原因,主要依据如下:(1)根据全市个案调查和某牌桶装水销售单位调查结果,提示病例分布与销售分布基本一致,即以该桶装水销售量大的单位发病多,销售量小的单位发病少,不销售的单位几乎无病例发病。(2)对甲肝疫情的流行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某牌桶装水与甲肝发病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对饮用不同品牌桶装水甲肝发病罹患率的比较显示,饮用某牌桶装水甲肝罹患率(5.69%),显著高于饮用其他桶装水的罹患率(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参考文献
[1] 程慧健,袁辉,徐丹.某医学院校甲肝暴发疫情危险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25-227.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28.
[3] 耿贯一.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30.
[4] 农镇铭,蒙礼坚,柳智豪.一起学校甲肝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74-275.
关键词:现制现售水;卫生状况
现制现售水,是通过自动售水机当场制作并直接散装出售的饮用水[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并使用这种饮用水,自动售水机的卫生状况和监督管理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重点。2013年6~8月,我们对黄浦区区域内121台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现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黄浦区辖区内全部121台自动售水机。
1.2 方法
1.2.1 现场调查 对自动售水机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卫生防护情况、信息公示情况(包括许可信息公示、水质自检信息公示、日常维护信息公示)、机器实际地址与申报地址的符合情况等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
1.2.2水质抽样检测 对所调查的自动售水机的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浑浊度、pH、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若不合格增测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其中浑浊度、pH为现场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概况 121台自动售水机涉及12家现制现售水经营公司,均持有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经营许可证。
2.2 卫生管理情况 121台自动售水机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合格率、卫生防护合格率、卫生许可信息公示合格率、日常维护信息公示合格率、机器实际地址与申报地址的符合率均为100%,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合格率为94.2%(见表1~2)。与2012年同期监督检查情况相比,2013年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在许可信息公示、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和日常维护公示等方面的合格率有所提升。
2.3 水质抽检情况 对121台自动售水机进行水质检查,118台自动售水机水质抽检情况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的要求,样品合格率为97.5%。其中,现场检测浊度和pH值均符合要求,指标合格率为100%;实验室检测耗氧量和总大肠菌群均合格,指标合格率为100%,有3台自动售水机出水的细菌总数超标,细菌总数指标合格率为97.5%。与2012年同期水质检测情况相比,2013年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出水水质细菌总数合格率有所下降(见表3)。
3 讨论与建议
3.1从调查和抽检结果来看,自动售水机卫生许可信息公示合格率、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合格率和日常维护信息公示合格率,较之2012年均有所提升,分别为100.0%、94.2%和100.0%,但在水质抽检合格率方面较之2011年均有所下降。企业自律是确保现制现售水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经营单位自身管理能力是影响现制现售水卫生的重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单位自律,提高经营单位的自身管理能力[2] 。
3.2《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新修订后要求水质自检需要公示色度项目,虽然大部分经营单位已予以落实,但从现场监督检查情况来看,有2家公司的7台自动售水机公示的自检报告中缺少色度项。个别单位采用手写添加色度值在自检报告上的方式,进行公示,不甚规范。建议统一自检报告的样式和格式,使得自动售水机的公示信息更加规范统一。
3.3尝试引入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借助社区宣传栏、居委公示栏等方式,定期将监督情况进行公示曝光,使得居民及时掌握社区内自动售水机的卫生状况,加强社会监督,也使得经营公司对违法行为的曝光有所顾忌,从而推动自动售水机卫生管理[3] 。
3.4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现制现售水经营单位的经常性卫生监管[4],在现制现售水管理中构建"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管理模式[5],确保现制现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006).
[2]应亮,毛洁,宋伟民.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学调查结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6):611-613.
[3]郭嫱,凌志毅,王轶洲,等. 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现制现售水卫生状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3,25(4):195-197.
[4]葛振兴,徐成,刘艳,等.上海市浦东新区自动售水机卫生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共卫生监督杂质,2011,18(3):252-256.
[5]姚梅.上海市闸北区现制现售水卫生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95-96.
【关键词】学校 饮用水 现状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55-01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特别是自备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饮水安全,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湖南益阳等地数起学校自备水源污染事件的通报》(卫办监督发[2010]177号)中暴露出学校饮用水卫生,尤其是自备水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赤壁市卫生局于2011年2月14日至3月18日,对辖区范围内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开展了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赤壁市所辖范围内所有的中小学校
1.2 调查内容 学校是否配有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明;是否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道直饮水有无卫生许可证;涉水产品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井水或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环境,蓄水池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桶装饮用水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及半年内产品检验合格报告,饮水机是否正规厂家生产及饮水机清洗、消毒记录;饮用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是否索取“五证”;是否供应开水。
1.3 调查方法 编制统一调查表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看现场、查记录、阅档案,并对学校饮水实施水样抽检,水质检验项目按饮用水类型不同,分类抽样,管道直饮水查浊度、锰、铁、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T-2005);开水查水温、浊度、PH值、锰、铁、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桶装纯净水,采集未使用的同批号桶装水,饮水机水采集冷热出水口水,查浊度、PH值、电导率、游离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矿泉水查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桶(瓶)装饮用水纯净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2006开展。
2 结果
2.1 赤壁市中小学校分布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游,处鄂南边陲,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93所中小学校分布于14个乡镇办事处,学生总数31404人。
2.2 赤壁市中小学校配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 93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但未持有健康证明,缺乏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知识,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2.3 赤壁市中小学校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情况 53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制度,占61.2%。但制度执行情况不乐观。
2.4 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类型分布情况 82所中小学校饮用城镇集中式供水, 11所中小学校为自建集中式供水,无二次供水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周围未设立防护带、无标识,周围30米内建有旱厕,蓄水池未定期清洗、消毒,制水过程未实行泥凝、沉淀、过滤、消毒,水质未进行检测,部分学校自购桶(瓶)装纯净水均索取了“五证”,即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以及检验报告单,开水供应存在供应量少,饮水机未定期清洗消毒,无消毒记录的情况。
2.5 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82所中小学校29481人饮用城镇集中式供水,66所中小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占85%, 11所中小学校1923人饮用自建集中式供水,2所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9所学校饮用水不合格,主要是浊度和微生物指标超标。
3 分析与讨论
目前,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存在着安全隐患。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应以湖南益阳等地数起学校自备水源污染事件为鉴,健全和完善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学校饮用水长效机制,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建议如下: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切实把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防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3.2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各学校应健全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应做好水源的防护,设立防护带,并有标识,严防水源受到污染,蓄水池要定期清洗消毒,开水供应充足,饮水机要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3 加强宣教,提高素质。借助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家长认识保障学生饮用水卫生的重要性,各学校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要把学生的饮水卫生安全行为作为学校纪律加以约束,教育学生不要饮用生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保护意识。
一、“十五”期间我国农村饮水解困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高度重视。**年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十五”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一个办法,三个意见,三个标准。),这些办法和措施保障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近又批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件大事。国务院已承诺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发改委应将此事列入议程,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措施,报国务院。”水利部党组已明确要求: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让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已成为各级政府共识。东部地区提出在五到十年内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中西部省也普遍要求在中央支持下加快建设步伐,用十年到十五左右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社会各界对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关于这个问题的建议和提案不断增加,提出了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解决步伐的建议。
(一)、“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水安全工程规划
规划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民群众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建管并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建设目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有低、中、高三个方案。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7500万人、1亿人、1.6亿人,国务院办公会己定取高方案为1.6亿人。
管理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新建供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对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力争使已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达到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同时,在全国所有的县建立农村供水服务网络,所有的县级卫生部门建立农村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十一五”规划解决的重点:重点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2mg/L、砷含量大于0.05mg/L、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耗氧量(CODMn)大于6mg/L和铁、锰严重超标问题以及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问题,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兼顾解决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的问题;优先安排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统筹解决项目区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现已查明的饮水砷含量超标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投资估算:
(1)、解决3.22亿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需投资128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约640亿元。
(2)、“十一五”解决1.6亿人(1亿人),需投资640亿元(40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320亿元(200亿元),即每年投资64亿元(40亿元)。
(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国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扶持。
国家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落实责任制,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农民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把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首要任务。
出台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文件;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920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1592号。
投资政策:中央补助标准:西60%-80%、中45%、东20%;地方政府要适当配套(10%-30%)。
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和自筹入户部分的投资;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私营企业进入供水市场,利用股份制集资建设和社会捐款等。
四、对策与措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卫生等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
二是认真组织搞好各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重点做好宏观规划指导的原则下,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由各级地方政府在《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规模和标准等规范下,编制细化本级政府辖区内的“十一五”规划可
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分步实施计划,制定管理办法,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设计力量,搞好典型设计和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强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把好事办好。
实施方案要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低、便于卫生防护的水源;确无好水源时,采用特殊处理措施。在工程选型上,要根据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尽量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管网延伸、新建水厂等;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分散式供水。在制水成本过高的地区,采取分质供水,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要。
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全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持续较快发展机遇期,虽大力倡导水污染防治,但实际污染负荷很难减下来。在全国3亿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人口约1亿,因此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高度重视水污染的防治问题,并贯彻于工程规划、选址、建设,直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务必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保证工程长远发挥效益。
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保护区,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要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定期对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措施,重点解决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六制”和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式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制”管理模式:
规划建卡制。以县为单元,规划到村,做好前期工作。
公示制。实施“六公开”:解决对象、补助政策、规划方案、管理程序、财务结算、干部责任。
集中采购。主要材料设备要集中招标采购。
资金报账制。以县为单位财政资金报帐制。
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民跟班监督。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产权,确定主体,落实水价机制,按成本收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五是建立监督和评估制度。要建立项目建设期监督和运行期评估制度。建设期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巡回监督,重点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建设内容是否达到批复文件的要求,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运行期主要评估管理情况和用户满意程度。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实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
六是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以规模较大的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小型供水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和卫生宣传教育。
七是抓好典型示范县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每省(市、区)抓好2-5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县建设,加强对示范县的指导。示范县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饮水安全发展模式、技术路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创造经验,树立样板,幅射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八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1、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社会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认识。
2、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农村饮水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3、要组织编制农村水厂的标准图集或典型设计及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4、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
5、劣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
6、农村废水集中处理技术研究。
7、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要聘请有农村供水经验的专家,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经常下基层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李仰斌)
**年,水利部、卫生部和发改委组织100多位专家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进行了评估,抽查了23个省(区、市)的205处工程,入户访问1836农户。结果显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劳动强度降低,户均每年节省53个挑水工日;二是农户收入增加。节省的劳动力有42%外出务工获得收入,用水改善还促进了家庭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减少了介水疾病,户均节省药费207元/年;四是生活环境改善,90%农民洗手次数增加,结合畜圈、沼气池、排水沟和房前后植树种草养花等,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五是减少了纠纷,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受访农户80%对这项工作非常满意,18.5%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调查范围为2674个县级单位,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完成了全国《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2.26亿人,占70%;水量、保证率低和取水不便的人口9558万人,占30%。
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现状:截至**年底全国农村人口中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塘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无水处理和水质检测设施;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占8%左右。
2、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源污染严重。饮用污染水人9084万人。据《2003年环境公报》,全国年废水排放量670多亿吨,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只有38.1%满足饮用水水源的要求。28个重点湖库中,只有7个符合要求,占25%。另外,据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调查,有42个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过去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超标。
农业化肥用量3600万吨,农药用量为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废水排放显著增加,对湖泊、河道及地下水造成氨氮、磷污染。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年全省化肥用量215万吨(纯),平均每公顷550kg,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平均每公顷225kg的安全上限;农药5万吨/年,除草剂2917吨/年,杀鼠剂13.5吨/年,植物调节剂145吨/年,只有10%-20%得到利用,80%-90%流失在土壤、空气和水体中。
二是部分地区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致骨骼变形乃至瘫痪,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水性地方病的问题;饮用高氟水有5085万人,高砷水289万人,苦咸水3855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
三是水中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等问题,如血吸虫病区改水人数达934万人。
四是铁锰等其它水质问题的有4410万人,东北、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水文地质原因,造成地下水质感官性状差(发红或黄色)
五是局部地区还有季节性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问题有9558万人。
3、农村供水工程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供水量标准较低,工程建设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要求。二是水质不达标准的情况十分普遍。91年国家制定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指标由35项减为20项,指标值又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水指标值与国标一致,二、三级除毒理学指标外,其他的感官和细菌学指标都有放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指南第二版》水质指标135项)。三是农村饮水处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农村饮用水源为深井水和泉水的一般都很少做水处理,直接供水到农户。水源为地表水的有时在水源点投药或氯化物消毒等简易处理。四是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难度大。农村饮水工程单顶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很广,维护管理和经营难度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