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饮用水状况调查报告

饮用水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3:25

饮用水状况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学校;直饮机;卫生状况

近年来直饮机因价格低廉、取水便捷,越来越多被深圳市学校、托幼机构选择使用。直饮机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不洁饮用水可直接导致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爆发[1]。为全面了解辖区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13年8月份对提供直饮机饮用水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向师生提供直饮机水的26所学校、托幼机构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15所,托幼机构11所。

1.2调查方法 现场查阅直饮机卫生管理档案,了解直饮机的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开展情况。

1.3检测方法 采样点为直饮机的出水口,采水量每份不少于500mL,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评价标准分别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4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直饮机饮用水卫生管理状况 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管理制度、直饮机外周环境、管水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直饮机索证、滤芯更换等项目(见表1)。

2.2直饮机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 经检测,26份水样菌落总数合格率仅为46.1%,其中有3份水样检测出大肠菌群阳性,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未检出(见表2)。

3 讨论

调查发现,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的单位仅为42.3%,能提供最近6个月内直饮机水质检验合格报告的为38.5%,定期更换滤芯等水处理材料的单位仅为28.9%。一方面部分学校、托幼机构领导对师生饮用直饮水不够重视,未建立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2],另一方面则与学校、托幼机构资金支持不到位有一定关系,经济成本因素导致直饮机的滤芯无限期污染使用[3]。同时,缺乏有效监管也是直饮水卫生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校饮用水卫生要求缺乏细分化,对直饮机水质的卫生管理要求基本空白,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加强巡回监督来引导企业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难以落实到位。

检测结果直饮机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大肠菌群也有一定的检出率,说明目前直饮机水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可能与直饮机过滤系统受到污染、或直饮机出口或开关缺乏卫生防护措施二次污染所致[4]。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的直饮机自安装以来从未更换滤芯或清洗消毒,仅由供货方定期对直饮机进行简单的外部清洗,滤芯内部严重堵塞,致病菌大量繁殖,滤芯不但起不到过滤清洁作用,反倒成为水质主要污染源。同时,直饮机外周环境恶劣也能通过污染出水口导致水质的变质[5]。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对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水卫生宣传力度,并全面开展管水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升其饮用水安全理念;②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日常水质监测,并将发现的直饮水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教育部门,从而有效督促问题单位及时整改并形成长效自我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汝透,周祖木,魏晶娇,等.一起饮用直饮机水引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报告[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50-51.

[2]张志诚,关婕,余淑苑,等.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卫生现状与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8(3):149.

[3]李春宏,张志勇,傅松文.南宁市高校直饮机纯净水微生物学指标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2):110-111.

第2篇

【关键词】 饮食习惯;健康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97-03

Dietary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GAO Xian, LU Li-xin ,YANG Wen-na, 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1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prevalenc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 00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were tested by "health-related behavior of young people in Beij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drinking daily, eating dessert daily, eating fried food daily, often eating fast food, often eating food on street, monophagia were 17.94%,30.77%,7.08%,7.73%,9.42%,41.49%.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eating fruit daily, eating vegetable daily, often having breakfast, drinking milk regularly were 69.90%, 85.30%, 88.18%, 69.48%. Gender, study phase, academic recor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type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etary behavior.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healthy lifestyle should be fostered to reduce risk factors ofdisease.

【Key words】 Food habits;Health behavior;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期,是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饮食行为和科学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发育和体格生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康状况,还会对他们成年期产生一些远期不良影响。为研究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的流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学生的预防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城区中学生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城区中学中抽取5类(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共9所学校59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2 017份,收回有效问卷2 007份,有效率为99.50%。其中男生1 002人(49.93%),女生1 005人(50.07%);初中生、高中生、职高生分别953人(47.48%),855人(42.60%), 199人(9.92%)。年龄11~21岁,平均14.95岁。

1.2 方法 主要依据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2008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工作手册》。监测方法采取集体问卷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上课时间,使用统一指导语,组织学生集体自填问卷,匿名填写,完成的问卷由调查员收集并保管,教师不参加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3-14日。

1.2.1 不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喝饮料: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饮用汽水饮料(如可乐、美年达或雪碧);每天吃甜点: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甜点(包括糖果、巧克力、糕点等);每天吃油炸食品: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油炸食物(如油条、春卷、炸薯条、炸鸡翅等);经常吃快餐:至少有3 d及以上在西式快餐店 吃饭(如麦当劳、肯德基、比萨店);经常吃路边摊:至少有3天及以上吃过路边摊(如麻辣烫、烤串等);偏食:讨厌吃某类食物(如某类蔬菜、肉类、水果等)。

1.2.2 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吃水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新鲜水果(不是罐头水果);每天吃蔬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蔬菜;经常吃早餐:至少有5 d及以上吃了早餐;经常喝牛奶:至少有5 d及以上喝1杯牛奶(或豆浆、酸奶、豆奶)。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百分率和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饮食行为总体调查结果 调查的2007名学生中,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等非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7.94%,30.77%,7.08%,7.73%,9.42%,41.49%。偏食行为的报告率最高,每天吃油炸食品行为的报告率最低。健康饮食行为中,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的调查报告率分别为69.90%,85.30%,88.18%,69.48%,报告率最高的行为是经常吃早餐,最低的是经常喝牛奶。

2.2 不同性别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男生偏食报告率为40.22%,女生为4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1,P=0.281)。女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为38.09%,高于男生23.39%(χ2=50.645,P=0.00),其余4项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57,5.380,4.424,21.870,P值均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饮食行为 学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分别为初中29.16%、高中32.90%、职高29.29%,每天吃油炸食物行为报告率分别为初中7.35%、高中5.99%、职高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79,5.553,P值均>0.05)。偏食报告率为高中学生最高45.03%,其余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均为职高学生高于初、高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31,6.602,19.497,P值均

2.4 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每天喝饮料(χ2=12.663,P=0.002)和吃路边摊(χ2=8.967,P=0.011)的行为报告率越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饮食行为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的饮食行为 重组家庭学生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报告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3,3.588,1.615,4.830,4.089,4.248,P值均>0.05)。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报告率大家庭最高,重组家庭最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高于其他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9,14.062,20.327,14.324,P值均

2.6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饮食行为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每天吃甜点和偏食的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1.346,P值均>0.05)。学习成绩越好,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行为报告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9,7.922,9.306,8.724,P值均

3 讨论

3.1 学生自身特点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饮食行为女生优于男生。由于女生对食物的喜好,每天吃甜点报告率高于男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偏食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的报告率最高41.49%,低于相关报道[2]。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偏食会导致身体营养素的缺乏,减缓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疾病。除甜点和偏食之外的其他非健康饮食与喝牛奶行为,男生报告率较高,女生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报告率较高。这与男、女生对食物的注重方面不同有关:女生较注意食物的卫生状况与营养成分,个别女生注重保持身材而少吃肉类多吃水果;而男生喜欢获取方便快捷、口感较好的食物,此外,男生平时运动较女生激烈,能量需求增加,并且男生自我控制力较差。

3.2 学校学习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初中生、成绩好的学生饮食行为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健康,其可能原因:(1)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高中生轻,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能充分保证健康教育课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开展。初中生年龄小,其饮食行为也多受家长和教师监督。高中生较初中生经济状况灵活,有更多的自,选择范围多样化,但易受同学、周边环境以及广告宣传的影响。职高学校校内管理较初、高中松散,职高学生对其行为健康程度重视不高,其行为习惯受约束较少。(2)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较听话,对于教师和家长提出的饮食要求能够认真执行,能快速接受健康知识,并体现在其行动上。应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的特点,选定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制订相对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3.3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还未独立,生活方面的事情多由母亲主管,母亲在孩子食物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显示,大多数父母有提示孩子吃他们认为有营养食物的习惯,而且父母的提示对孩子选择食物有较大的影响[4]。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包括父母的提示和/或教育,父母饮食行为的影响、食物购买和分配的影响、食物非营养目的使用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5]。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了其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母亲重视孩子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能够给予科学的指导。本次调查中,有88.18%学生经常吃早餐,报告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上午是学生一日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将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和健康[6],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7]。学生的早餐多由父母安排,早餐的品种与质量,会影响学生的早餐食欲和食品的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需要。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家长,尤其是母亲营养知识的培训,向家长宣传学生早餐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早餐吃好吃饱。

此外,家庭结构的构成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的饮食行为好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一致。稳定和睦的家庭的青少年有父母及长辈的共同关心,能使其有良好的心态,正面积极的对待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国内有人通过家庭干预研究,初步得出家长在限制高危因素的发生和控制肥胖中的积极表率作用,即提倡家庭行为疗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参与减肥方案、督促孩子运动、限制孩子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家长带头进行体育运动等[8]。因此,要注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影响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

目前肥胖学生的报告率正在逐渐升高,肥胖已经成为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不良的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能量摄人和消耗[9]。非健康饮食行为,例如喝饮料、吃甜点、吃油炸食品、吃快餐等,会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脂肪,易堆积于体内,造成肥胖。除对青少年心理与精神会造成影响外,肥胖也是多种成年期疾病的隐患,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奶制品、蔬菜、水果对人体营养需求很重要,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蔬菜水果中有多种维生素。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健康的行为能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充足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体格生长的需求,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其智力发展。

因此,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有正确导向,开设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加强学生保健意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饮食、健康及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使其意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协助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为行动。

4 参考文献

[1] 沈蕙,滕臣刚,李海,等.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2] 朱红艳. 张家港市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状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4-45.

[3] 罗海燕,潘小帮,刘辉.南京市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20-921.

[4] 马文军,杜琳,林国桢,等.父母及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125-127.

[5] 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26(4):240-242.

[6] 杜琳,邓小冰,倪莉红,等.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与分析.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11.

[7] 戴传文,贾晓飞,高小苑,等.深圳市高中学生饮食习惯相关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 523-4 524.

[8] 蒋竟雄,夏秀兰,惠京红,等. 家庭因素对儿童肥胖治疗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2.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 512.61 R 181.2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33-02

【关键词】 肝炎,甲型;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2008年3月下旬,贵阳市发生一起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暴发流行,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行动,在积极控制疫情蔓延的同时,对该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根据统一制定的甲肝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对象为2008年1月1日至5月7日贵阳市的甲肝病人,调查率为91.46%(825/902);各聚集病例疫点单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桶装水样品检验报告单。

1.2 方法 根据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0-1997)对所有病例进行诊断和处理。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2]。

1.3 统计分析 个案用Excel 2003录入,采用EpiInfo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从2008年3月30日18:00贵阳学院报告首例病例,截止到5月7日,共报告516例病例。发生2例以上聚集性病例的单位有21家,同一单位出现10例以上的单位有6家,共354例,占同源病例数的68.60%(354/516)。贵阳学院发病最多,共报告207例,占同源病例数的40.11%(207/516),罹患率为2.06%(207/10 047)。见表1。

表1 贵阳市聚集性病例较多的单位甲肝罹患率

单位病例数受威胁人口数罹患率/%

贵阳学院20710 0472.06

中天北京四中389384.05

贵州铝厂375 1510.72

修文城关二小学321 4172.26

修文实验小学301 7331.73

省电大102 5050.40

合计35421 7911.62

2.1.1 时间分布 首例发病时间为3月20日,发病高峰期在3月27日-4月15日之间(共454例),占同源发病总数的89.98%(454/516);发病最多的1天为4月4日,共39例,占发病总数的7.56%(39/516),根据发病时间分布,符合同源一次性暴露,以甲肝平均潜伏期为30 d左右推测,此次甲肝疫情的暴露时间可能在2月下旬。见图1。

图1 贵阳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病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此次疫情波及面广,除息烽县未报告因饮用某牌桶装水引起甲肝病例外,其余10个区(市、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较高的区(市、县)依次为南明区(263例)、云岩区(110例)、修文县(68例)、白云区(43例)、开阳县(9例)、金阳区(8例)、乌当区(7例)、小河区(5例)、花溪区(2例)、清镇市(1例)。

2.1.3 人群分布 (1)性别分布:男307例、女209例,男女之比为1.47:1。(2)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3岁,最大74岁。主要发生在10~30岁年龄组,共发病451例,占发病总数的87.40%(451/516);20岁组发病最多,共发病227例,占发病总数的43.99%(227/516)。(3)职业分布:发病最多的是学生,共384例,占总数的74.42%(384/516);其次是工人10.66%(55/516)和干部3.49%(18/516)。

2.2 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测 多数患者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和乏力等症状,大部分病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和茶色尿,部分病人伴发热、肝区疼痛和肝肿大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ALT、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所有患者急性期血清抗HAV-IgM均为阳性。

2.3 流行因素分析

2.3.1 聚集性病例发生单位与饮用某牌桶装水相一致 2008年3月20日-5月7日全市共发生2例以上甲肝聚集性病例的单位有21家,经调查这些单位均购进和饮用某牌桶装水。同时,还发现上述这些单位中饮用和不饮用该桶装水的人群甲肝发病率存在差异。

2008年3月20日至5月7日贵阳学院共发生甲肝病例233例,其中207例曾饮用某牌桶装水。对该院甲肝疫情的流行因素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病例对照调查了40例病例和119例对照,就饮用水类型、饮水方式、就餐地点、进食食物种类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提示,是否饮用某牌桶装水的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6,χ2=16.33,P

表2 贵阳学院甲肝流行危险因素分析

暴露因素病例暴露非暴露对照暴露非暴露OR值(OR值95%CI)χ2值P值

某牌桶装水35561586.66(2.65~16.69)16.33

饮水习惯364107121.01(0.30~3.34)0.00>0.05

新食堂就餐355100191.33(0.46~3.83)0.28>0.05

老食堂就餐31994250.91(0.38~2.18)0.04>0.05

小吃街就餐291190290.88(0.38~1.91)0.15>0.05

食用凉拌菜112946730.60(0.27~1.32)1.61>0.05

食用卤凉菜112943760.67(0.30~1.47)0.99>0.05

2.3.2 某牌桶装水卫生及销售情况

2.3.2.1 厂址及取水点周围情况 该水厂生产厂房距仓库大门300 m左右,取水泵房在厂房西侧,距厂房2 m左右,间隔2 m处建有库区围墙,墙外距泵井27.5 m有一旱厕。距水泵房40 m左右有一周围居民区的生活用排污沟,进水泵房处有污水滞留段约2 m,下段约30 m处(距水泵房平行距60 m左右)沟底水泥结构破坏,还有一处污水储留段约10 m长。水泵井于1978年8月勘建(已30 a),井深172 m,地面泥土层36 m为无缝钢管结构,以下为自然岩层或其他地质结构,从建井至今未作井壁修缮。

2.3.2.2 卫生学检测情况 2008年3月3日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厂出品的、未开封的5份桶装水进行检测,结果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2项或1项超标(最高菌落总数为6.8×102 cft/mL,总大肠菌群为2 400 MPN/100 mL),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显示此水被粪便污染,同样存在甲肝病毒染污的可能[3-4]。

2.3.2.3 桶装水的销售情况 贵阳地区有生产和销售桶装水企业77家,某牌桶装水仅属于中等销售企业,市场占有额低,主要供应云岩区、南明区、修文县、白云区等的集体单位。

3 讨论

根据该次疫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甲肝暴发流行与饮用某牌桶装水有流行病学联系,饮用该桶装水是导致此次甲肝疫情的直接原因,主要依据如下:(1)根据全市个案调查和某牌桶装水销售单位调查结果,提示病例分布与销售分布基本一致,即以该桶装水销售量大的单位发病多,销售量小的单位发病少,不销售的单位几乎无病例发病。(2)对甲肝疫情的流行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某牌桶装水与甲肝发病存在统计学上的联系。对饮用不同品牌桶装水甲肝发病罹患率的比较显示,饮用某牌桶装水甲肝罹患率(5.69%),显著高于饮用其他桶装水的罹患率(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参考文献

[1] 程慧健,袁辉,徐丹.某医学院校甲肝暴发疫情危险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25-227.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28.

[3] 耿贯一.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30.

[4] 农镇铭,蒙礼坚,柳智豪.一起学校甲肝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274-275.

第4篇

关键词:现制现售水;卫生状况

现制现售水,是通过自动售水机当场制作并直接散装出售的饮用水[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并使用这种饮用水,自动售水机的卫生状况和监督管理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重点。2013年6~8月,我们对黄浦区区域内121台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水质抽样检测,现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黄浦区辖区内全部121台自动售水机。

1.2 方法

1.2.1 现场调查 对自动售水机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卫生防护情况、信息公示情况(包括许可信息公示、水质自检信息公示、日常维护信息公示)、机器实际地址与申报地址的符合情况等卫生管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

1.2.2水质抽样检测 对所调查的自动售水机的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浑浊度、pH、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若不合格增测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其中浑浊度、pH为现场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 5750-2006;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概况 121台自动售水机涉及12家现制现售水经营公司,均持有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经营许可证。

2.2 卫生管理情况 121台自动售水机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合格率、卫生防护合格率、卫生许可信息公示合格率、日常维护信息公示合格率、机器实际地址与申报地址的符合率均为100%,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合格率为94.2%(见表1~2)。与2012年同期监督检查情况相比,2013年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在许可信息公示、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和日常维护公示等方面的合格率有所提升。

2.3 水质抽检情况 对121台自动售水机进行水质检查,118台自动售水机水质抽检情况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的要求,样品合格率为97.5%。其中,现场检测浊度和pH值均符合要求,指标合格率为100%;实验室检测耗氧量和总大肠菌群均合格,指标合格率为100%,有3台自动售水机出水的细菌总数超标,细菌总数指标合格率为97.5%。与2012年同期水质检测情况相比,2013年现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出水水质细菌总数合格率有所下降(见表3)。

3 讨论与建议

3.1从调查和抽检结果来看,自动售水机卫生许可信息公示合格率、水质自检信息公示合格率和日常维护信息公示合格率,较之2012年均有所提升,分别为100.0%、94.2%和100.0%,但在水质抽检合格率方面较之2011年均有所下降。企业自律是确保现制现售水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经营单位自身管理能力是影响现制现售水卫生的重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单位自律,提高经营单位的自身管理能力[2] 。

3.2《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新修订后要求水质自检需要公示色度项目,虽然大部分经营单位已予以落实,但从现场监督检查情况来看,有2家公司的7台自动售水机公示的自检报告中缺少色度项。个别单位采用手写添加色度值在自检报告上的方式,进行公示,不甚规范。建议统一自检报告的样式和格式,使得自动售水机的公示信息更加规范统一。

3.3尝试引入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借助社区宣传栏、居委公示栏等方式,定期将监督情况进行公示曝光,使得居民及时掌握社区内自动售水机的卫生状况,加强社会监督,也使得经营公司对违法行为的曝光有所顾忌,从而推动自动售水机卫生管理[3] 。

3.4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现制现售水经营单位的经常性卫生监管[4],在现制现售水管理中构建"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管理模式[5],确保现制现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006).

[2]应亮,毛洁,宋伟民.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学调查结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6):611-613.

[3]郭嫱,凌志毅,王轶洲,等. 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现制现售水卫生状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3,25(4):195-197.

[4]葛振兴,徐成,刘艳,等.上海市浦东新区自动售水机卫生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共卫生监督杂质,2011,18(3):252-256.

[5]姚梅.上海市闸北区现制现售水卫生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95-96.

第5篇

【关键词】学校 饮用水 现状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55-01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特别是自备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饮水安全,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湖南益阳等地数起学校自备水源污染事件的通报》(卫办监督发[2010]177号)中暴露出学校饮用水卫生,尤其是自备水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赤壁市卫生局于2011年2月14日至3月18日,对辖区范围内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开展了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赤壁市所辖范围内所有的中小学校

1.2 调查内容 学校是否配有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明;是否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道直饮水有无卫生许可证;涉水产品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井水或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环境,蓄水池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桶装饮用水是否索取卫生许可证及半年内产品检验合格报告,饮水机是否正规厂家生产及饮水机清洗、消毒记录;饮用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是否索取“五证”;是否供应开水。

1.3 调查方法 编制统一调查表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看现场、查记录、阅档案,并对学校饮水实施水样抽检,水质检验项目按饮用水类型不同,分类抽样,管道直饮水查浊度、锰、铁、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T-2005);开水查水温、浊度、PH值、锰、铁、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桶装纯净水,采集未使用的同批号桶装水,饮水机水采集冷热出水口水,查浊度、PH值、电导率、游离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矿泉水查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卫生评价标准为桶(瓶)装饮用水纯净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2006开展。

2 结果

2.1 赤壁市中小学校分布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游,处鄂南边陲,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93所中小学校分布于14个乡镇办事处,学生总数31404人。

2.2 赤壁市中小学校配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 93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但未持有健康证明,缺乏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知识,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2.3 赤壁市中小学校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情况 53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制度,占61.2%。但制度执行情况不乐观。

2.4 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类型分布情况 82所中小学校饮用城镇集中式供水, 11所中小学校为自建集中式供水,无二次供水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周围未设立防护带、无标识,周围30米内建有旱厕,蓄水池未定期清洗、消毒,制水过程未实行泥凝、沉淀、过滤、消毒,水质未进行检测,部分学校自购桶(瓶)装纯净水均索取了“五证”,即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以及检验报告单,开水供应存在供应量少,饮水机未定期清洗消毒,无消毒记录的情况。

2.5 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82所中小学校29481人饮用城镇集中式供水,66所中小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占85%, 11所中小学校1923人饮用自建集中式供水,2所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9所学校饮用水不合格,主要是浊度和微生物指标超标。

3 分析与讨论

目前,赤壁市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存在着安全隐患。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应以湖南益阳等地数起学校自备水源污染事件为鉴,健全和完善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学校饮用水长效机制,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建议如下: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切实把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防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3.2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各学校应健全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应做好水源的防护,设立防护带,并有标识,严防水源受到污染,蓄水池要定期清洗消毒,开水供应充足,饮水机要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3 加强宣教,提高素质。借助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家长认识保障学生饮用水卫生的重要性,各学校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要把学生的饮水卫生安全行为作为学校纪律加以约束,教育学生不要饮用生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保护意识。

第6篇

一、“十五”期间我国农村饮水解困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高度重视。**年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十五”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一个办法,三个意见,三个标准。),这些办法和措施保障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近又批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件大事。国务院已承诺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发改委应将此事列入议程,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措施,报国务院。”水利部党组已明确要求: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让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已成为各级政府共识。东部地区提出在五到十年内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中西部省也普遍要求在中央支持下加快建设步伐,用十年到十五左右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社会各界对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关于这个问题的建议和提案不断增加,提出了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解决步伐的建议。

(一)、“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水安全工程规划

规划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民群众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建管并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建设目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有低、中、高三个方案。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7500万人、1亿人、1.6亿人,国务院办公会己定取高方案为1.6亿人。

管理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新建供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对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力争使已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达到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同时,在全国所有的县建立农村供水服务网络,所有的县级卫生部门建立农村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

“十一五”规划解决的重点:重点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2mg/L、砷含量大于0.05mg/L、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耗氧量(CODMn)大于6mg/L和铁、锰严重超标问题以及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问题,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兼顾解决水量不足、水源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的问题;优先安排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统筹解决项目区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现已查明的饮水砷含量超标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血吸虫病疫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和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投资估算:

(1)、解决3.22亿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需投资128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约640亿元。

(2)、“十一五”解决1.6亿人(1亿人),需投资640亿元(400亿元),其中需中央投资320亿元(200亿元),即每年投资64亿元(40亿元)。

(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国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扶持。

国家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落实责任制,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农民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把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利工作首要任务。

出台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文件;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920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农经(**)1592号。

投资政策:中央补助标准:西60%-80%、中45%、东20%;地方政府要适当配套(10%-30%)。

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和自筹入户部分的投资;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私营企业进入供水市场,利用股份制集资建设和社会捐款等。

四、对策与措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卫生等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

二是认真组织搞好各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重点做好宏观规划指导的原则下,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由各级地方政府在《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规模和标准等规范下,编制细化本级政府辖区内的“十一五”规划可

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分步实施计划,制定管理办法,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设计力量,搞好典型设计和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强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把好事办好。

实施方案要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低、便于卫生防护的水源;确无好水源时,采用特殊处理措施。在工程选型上,要根据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尽量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管网延伸、新建水厂等;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分散式供水。在制水成本过高的地区,采取分质供水,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要。

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全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持续较快发展机遇期,虽大力倡导水污染防治,但实际污染负荷很难减下来。在全国3亿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人口约1亿,因此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高度重视水污染的防治问题,并贯彻于工程规划、选址、建设,直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务必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保证工程长远发挥效益。

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保护区,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要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定期对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措施,重点解决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六制”和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式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制”管理模式:

规划建卡制。以县为单元,规划到村,做好前期工作。

公示制。实施“六公开”:解决对象、补助政策、规划方案、管理程序、财务结算、干部责任。

集中采购。主要材料设备要集中招标采购。

资金报账制。以县为单位财政资金报帐制。

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民跟班监督。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产权,确定主体,落实水价机制,按成本收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五是建立监督和评估制度。要建立项目建设期监督和运行期评估制度。建设期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巡回监督,重点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建设内容是否达到批复文件的要求,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运行期主要评估管理情况和用户满意程度。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要实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

六是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以规模较大的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小型供水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加强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和卫生宣传教育。

七是抓好典型示范县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每省(市、区)抓好2-5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县建设,加强对示范县的指导。示范县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饮水安全发展模式、技术路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创造经验,树立样板,幅射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八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1、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社会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认识。

2、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农村饮水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3、要组织编制农村水厂的标准图集或典型设计及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4、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

5、劣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

6、农村废水集中处理技术研究。

7、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要聘请有农村供水经验的专家,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经常下基层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李仰斌)

**年,水利部、卫生部和发改委组织100多位专家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进行了评估,抽查了23个省(区、市)的205处工程,入户访问1836农户。结果显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劳动强度降低,户均每年节省53个挑水工日;二是农户收入增加。节省的劳动力有42%外出务工获得收入,用水改善还促进了家庭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减少了介水疾病,户均节省药费207元/年;四是生活环境改善,90%农民洗手次数增加,结合畜圈、沼气池、排水沟和房前后植树种草养花等,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五是减少了纠纷,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受访农户80%对这项工作非常满意,18.5%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调查范围为2674个县级单位,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完成了全国《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2.26亿人,占70%;水量、保证率低和取水不便的人口9558万人,占30%。

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现状:截至**年底全国农村人口中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塘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无水处理和水质检测设施;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占8%左右。

2、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源污染严重。饮用污染水人9084万人。据《2003年环境公报》,全国年废水排放量670多亿吨,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只有38.1%满足饮用水水源的要求。28个重点湖库中,只有7个符合要求,占25%。另外,据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调查,有42个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过去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超标。

农业化肥用量3600万吨,农药用量为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废水排放显著增加,对湖泊、河道及地下水造成氨氮、磷污染。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年全省化肥用量215万吨(纯),平均每公顷550kg,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平均每公顷225kg的安全上限;农药5万吨/年,除草剂2917吨/年,杀鼠剂13.5吨/年,植物调节剂145吨/年,只有10%-20%得到利用,80%-90%流失在土壤、空气和水体中。

二是部分地区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致骨骼变形乃至瘫痪,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水性地方病的问题;饮用高氟水有5085万人,高砷水289万人,苦咸水3855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

三是水中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等问题,如血吸虫病区改水人数达934万人。

四是铁锰等其它水质问题的有4410万人,东北、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水文地质原因,造成地下水质感官性状差(发红或黄色)

五是局部地区还有季节性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问题有9558万人。

3、农村供水工程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供水量标准较低,工程建设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要求。二是水质不达标准的情况十分普遍。91年国家制定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指标由35项减为20项,指标值又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水指标值与国标一致,二、三级除毒理学指标外,其他的感官和细菌学指标都有放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指南第二版》水质指标135项)。三是农村饮水处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农村饮用水源为深井水和泉水的一般都很少做水处理,直接供水到农户。水源为地表水的有时在水源点投药或氯化物消毒等简易处理。四是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难度大。农村饮水工程单顶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很广,维护管理和经营难度大。

第7篇

交通污染与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智商关系的研究 刘艳虹,Liu Yanhong

人工电气候对舰艇内海军官兵生理学效应的观察 蒋耀庭,潘丽娜,Jiang Yaoting,Pan Lina

广宁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 苏成华

控制暴露人体实验--基本原理和一般要求 杨旭,李燕,陈,陈丹,李国强,曾庆祥,张永,于慧芳,包克光

氯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 梁晓聪,罗梅,赵文,朱参胜

一起因自来水管网渗漏引起的伤寒局部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孙乐民

8-羟基喹啉偶合显色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邓淑华,罗宗铭,李锦东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化妆品中铋 刘丽萍,马腾蛟,王鹏,鄢菁

共沉淀快速分离技术测定聚合氯化铝中铅和镉 余明池,薛洁

恒电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水中痕量汞的研究 张文德

茂名市1994~1998年公共场所茶具污染状况调查 张彦广,傅佩兰,许柏炯,罗光毅,张其洪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锰 武桂玲,张耀亭

凯里市饮用水十三年监测效果及展望 周文贤,付志成,陈树荣,张华生

消毒柜消毒物理指标的调查 彭长华,张清文

一起地下水源污染事故调查 张玉增,余士军

一起二次供水碱污染事故报告 姜恩明,刘锐,刘海利,于洪启

医院病区和校园环境染菌情况调查 王克霞,祁新兰

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消毒现状的卫生评价 范会弟,黄桂欣,陈丽华,付亚书

农村供水水质不稳定原因调查分析 廖晚成,黄永韩

南昌市歌舞厅空气污染状况与对策 刘波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空气质量的观察 杨正焱,张静,张慧敏,叶宝英

广西二次供水的卫生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陈莉,杨积军,程子光

贵州省保健用品卫生质量分析评价 付家华

莆田县乡镇水厂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姚克矛,陈桂荣,许本英,罗少林

国外防治儿童铅中毒的主要经验 熊海金,袁宝珊

微核试验方法及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王玉鹏,朱惠刚

斯里兰卡椰制品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R·维科拉玛辛格,李甡

被动吸烟对学龄儿童因病缺勤的影响 李沛,陈灿

室内空气污染与女性肺癌 宋兰英,阎文生,戴旭东,丁彦青

活性炭对香烟烟雾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吸附效果 刘若曼,陈震阳,顾向荣,陶雪

中山市空调餐厅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郭智屏

证券交易场所空气溶血性链球菌污染状况调查 陶晓燕,汪武新,叶宝英,蔡文德

某军用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及评价 杨如景,李芳,董恭领

驻兰部队公共场所卫生调查 杨佩玲,彭宝珠,鲁刚,时乐华

飞行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 彭章平,白菁,冯松锦,孟坤,许亚军

南通市乡镇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花慧,杨自力,卢网珍

高氟摄入对工业氟污染牧区儿童健康的影响 张翼翔

神经醇磷脂对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的影响 徐承水

兰州市宾馆小包装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调查 刘清

洪灾后腹泻病流行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顾清,齐勇,纪春芳,闫志成,田长瑛

山区与市区小学生血锌、钙和铅水平分析 阎福林,郭兰青,牛建平

某垃圾填埋场对附近井水水质的影响 梁慧萍,黄蓓

游泳池三种水处理方法对水质的影响 段小菊,张淑霞,任宏伟,刘英

化妆品中铅、镉、铬、铜、锌、锰含量调查 刘光全

由"咽结膜热"的发病谈加强游泳池的管理 万美华

蟒河沿岸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 韦俊萍,范清堂,李秀荣,张德甫,崔晓改,葛国才,刘华莲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乳中的锌钙 王岙,郎巍,杨明远,王巍,朴红莲

青岛市不同水源的人工游泳池水质检测分析 范庆涛,顾理莉

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饮用水中钙 周虹,毛天中

铝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铝的研究--正交实验法选择实验条件 马智兰,钱立群,马国荣

钼酸铵-孔雀绿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发中微量砷 郭玉,陈云生,尹万贵,孙开胜,邓仲良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汞 鲁丹,李海涛

公共场所特殊人群性传播疾病的调查与分析 郑庆,黄文华,曾进财

气相色谱法测定气雾型衣物喷洁净中的1,1,1-三氯乙烷 李跃红,王虹,张耀亭,马永民

广东省化妆品卫生监督及卫生质量分析 金晓玲,刘毅,曾志明,钟汉光,邓志方

牡丹江市1992~1997年水源水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分析 刘凤海,李颖,林春欣,赵会来,陈伟东

银川市公共场所监督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张越明,李丽

潍坊市儿童血铅水平抽样调查 李萍,郭健,甄永强,张庆武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郝守进,崔九思,戚其平

紫外线对皮肤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赵宗群

一次性医疗用品检测报告 张新贞,王辰明,刘素芳

微波溶样-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砷 王玉萍,卫峰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 张金环,束生庚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硒 吕建民,王向纯

不锈钢食具浸泡液中铬的测定方法 孙丽

高压罐消解ICP-MS对海产品中元素的测定 王玉萍,卫峰

食品中硒的示波极谱测定 刘光忠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糖类等食品中亚硫酸盐 汤晓勤,向仕学,伍霞

保健食品中黄酮的定量测定方法 王阳,郭健

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面制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研究 曹润华

保健食品中脱氧核糖核酸的测定 郭健,李敏,孟妍

铈盐-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微量碘 张光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伊维菌素残留量 林维宣,田苗,王玫

HPLC测定火锅汤料中罂粟壳 李红光,刘昭辉

固相萃取净化-反相HPLC法测定调料中5种阿片生物碱 黄贞子,于晓英,贾薇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白兰地酒中痕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研究 王玉霞,卫锋,陈明生

SPME/GC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多组分残留量的研究 黄伟雄,江月碧

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油中薄荷醇含量 王美菡,朱怡冰,何晓明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螺旋藻中γ-亚麻酸 林国斌,陈小萍,赵道辉,林升清

GC/MS检测矿泉水中微量苯同系物 陈幼芳,王宏

食物中毒样品中毒鼠强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赵晶,高榕,吴百禄

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 周子荣

薄层层析法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敌鼠钠 勾艳玲,黄贞子

混合氧化法测定酒中锰含量 周青谷

一起食用烤鱼片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的测定分析 朱宝平,陈恺玲,段发森,谢心磊

一起误食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实验室分析 刘华,梁晓聪,乔复兴,邓义娟,陈仁芳

铝制食具容器中溶出铝的测定 王磊,韦燕,柴剑波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评价 王红,刘永鹏,刘渭萍

HPLC法同时分析农产物中含磷氨酸系除草剂 李明元

肉和鱼肉残留动物用药HPLC分析法 李明元

利用测砷瓶装置快速检测面制品中残留的含硫增白物质 郝琳,王荫国,崔春明,王晓明

利用检测茶多酚含量鉴别真假茶饮料 陈建华,单丽娜,卢明

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分析 韩铁,郝琳

蛟河市售酱油卫生状况调查 姜莲萍,刘俊辉,孙明霞,牛春荣

晋江市食品卫生5年监测情况浅析 倪雅红

浅议计量认证后实验室的管理 程欣,孙黎黎,李和翠

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中理化考核方法探讨 朱跃进,刘胜国

食品中还原糖测定方法的改进 权伍英,孙磊

动态顶空分析影响因素的探讨 吴耕宇,马素勤,仇维刚

双缩脲比色法快速测定鱼粉中蛋白质 郭颖燕

猪肉的鲜度测定方法 孙丽

茶叶中咖啡因的溶出效率 周勤文,任萍

蚕蛹提取复合氨基酸卫生检测报告 陆德胜,刘翠英

生物材料中甲基汞的顶空分析法 陈静,仇维刚,李洪,王红

白酒中添加丙三醇对杂醇油测定的干扰 孙大辉,张大鹏,刘海波

砷-铈催化法测定尿和水中碘化物的探讨 姚恩鸾

腐竹中吊白块的测定 邱宏萌

1985~1997年成都市地下水监测分析 但庆

固定化反硝化菌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谭佑铭,罗启芳

青衣江雅安城区段水源水质污染现状调查 李一成,张世超,朱正强,魏洪贵,黄莉,付洪仁

辽宁重工业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影响研究 席淑华,王雨,孙文娟,叶丽杰

水库水质变化综合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孙群,于国光,郭威

沙县饮用水水质与居民死因的相关性研究 董建忠,刘杏媚,万小英

某造纸厂自备供水污染公共给水事故调查分析 包建良,庞建阳

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孙克江

沈阳市碘缺乏病流行及防治状况 陈新秋,刘丽杰,白瑞华

沙县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 刘杏媚,董建忠,万小英

一起由水污染引起腹泻病暴发的调查报告 董雪,赵常智

海口市灾后生活饮用水监测情况分析 陈金燕

成都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卫生质量调查 吕媛

昆明市医院污水的排放现状调查 周卫民,周帆,王云伟,罗洁

太原市地下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 张洁,段朝军,张勇,白连生,何金湘

青岛市二次供水设施设计现存卫生问题及审查要点 沙丽,纪玉杰,徐华卿

义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滕世助,王兰,朱黎亚

1996~2000年南充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分析 赵红梅

松花江肇源江段汞污染区鸭脏器硒和汞含量调查 史力田,任锐,唐玄乐,范春

2000年广西农村改水现状分析 张中兴,李玲玲

桶装饮用水卫生保质期的调查 郑智军,赵莹,童贵忠,郭好洁

旅店卫生质量综合评价参评指标探讨 詹立,李荣江,孙江城

20家洗浴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刘波,魏连旺,王瑛

昆明市黑龙潭水污染调查 韩瑞萍,王云伟

某学校浅井水与自来水并网引起中毒事故调查 童鹤泉

一起学校自备水源引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调查 张荣,蔡海珊

水库淹没区土壤卫生学调查 郭威,孙群,娄艳秋

成都市部分旅店卫生状况调查 赵萍,张成云,朱鸿斌

成都市二次供水现状分析 杜慧兰,傅小鲁

河东区洗浴场所卫生状况调查 翁良,林文宝,孙玉兰

1996~200O年海南省化妆品卫生监督与检验质量分析 于传龙

安徽省市售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的调查 赵影,王志强,武义敏,王顺军

化妆品生产环节细菌污染及产品卫生质量调查 王建华,王宏平

台州市售化妆品卫生调查与管理初探 何林军,冯龙

新建某会馆装修后甲醛浓度调查 董桂芬,左社清,许计

理发美容院使用化妆品及用具的卫生状况调查 张俊丽,高贵生,罗丽华

第8篇

【关键词】 居民; 饮酒行为; 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酒的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明显增加,酒消费的有关问题是现今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幸福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1]。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饮酒行为现况,分析饮酒及其相关因素,我们于2005年8月参加了由北京市慢病防治所组织的“北京市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现将饮酒行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9个街道(乡镇)的9个生活社区和18个功能社区,共2706个居民接受调查。

1.2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调查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采用集中调查的方法,按照北京市监测方案与工作手册要求,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标准,保证调查的质量。1.3 饮酒标准 饮酒是指最近一年内喝过含有乙醇成分的饮料,每周至少喝一次酒。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PI 双人录入,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饮酒率 本次共调查2706人,合格调查表2689人,合格率99.37%。调查男942人,女1747人,饮酒率为27.33%,其中男性饮酒率为57.11%,女性饮酒率为11.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P=0.001)。从年龄上看,40~50岁组饮酒率最高为31.04%。见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饮酒率 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饮酒率呈上升的趋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饮酒率最高,为32.86%,各组间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P=0.001),见表2。

2.3 不同职业居民饮酒率不同职业居民饮酒率工人最高,为33.88%,不同职业居民饮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01),见表3。

2.4 不同性别居民饮酒频度 男性每月饮酒1~3次所占比例最高,为18.26%,每天饮酒1次以上的仅占1.91%,女性则没有每天饮酒1次以上的。男女性饮酒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01),见表4。

2.5 海淀区不同性别饮白酒的量 女性饮酒者中每次饮酒少于1两的占76.6%,男性饮酒者中每次饮酒1~2两的比例最高,为37.71%,不同性别饮白酒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8,P=0.000),见表5。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饮酒作为社会交往活动行为倍受人们的青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淀区居民饮酒率为27.33%,其中男性饮酒率为57.11%,女性饮酒率为11.28%,男性约为女性的5倍,男女性饮酒率均高于北京市总体水平[2]。饮酒率高的原因除了生活水平提高外, 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年龄上看,40~50岁组饮酒率最高为31.04%,可能与该年龄段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社交活动频繁所致。从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越高饮酒率越高,主要由于海淀区从业人员学历高有关。

虽然我国酒精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饮酒量相对较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酒类年消费量不到10 kg,农村居民人均酒类产品消费只有7.1 kg,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人均啤酒消费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3]。本次调查也显示,男性饮酒者中每次饮酒1~2两的比例最高,为37.71%,每次饮酒5两以上的仅占5.44%,人均酒类年消费量较低。周旭辉等[4]曾于1993年、2001年在全国五地区进行过第一次、第二次全国性酒精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均显示: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酒精消费量呈上升趋势,酒精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无节制的饮酒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及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酒精中毒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任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综合干预措施亟待加强。

参 考 文 献

[1] Walsh B.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alcohol production and trade.Geneva,1985:60-65.

[2] 刘泽军.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6.

第9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市卫生局《年市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市卫生监督所对学校生活用水与传染病防控等监督检查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并于2012年2月1日-5日对辖区的学校、托幼机构学校卫生开展了一次扎实的卫生监督工作,现将检查情况向区政府汇报,希望区政府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检查发现的基本情况

区现有中学7所,小学23所,托幼机构22所。根据《检查计划》并结合我市学校“健康饮水”行动的要求,市卫生监督对以上的全部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实施了监督检查。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学校传染病组织机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建立、教室、宿舍、厕所、护栏体育用具等的消毒,晨检、新生入学查验、传染病报告、登记以及以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自备供水水源卫生防护状况等等。学校传染病检查方面,大部分学校有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但有个别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个别学校无设医务室及专业校医或保健教师,学校对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缺乏,未及时在校内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学校饮用水检查方面,其中有1所学校使用分散式供水,4所学校使用自建式供水,其余47所学校均使用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有部份学校教师办公室使用桶装饮用水,但没有向学生开放。所有学校都能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供、管水人员都能持有有效的健康证上岗;采购的桶装水能索取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件及水质检测报告单。但正在使用分散式供水和自建式供水的学校,供水设施落后,没有配置水消毒处理设备,供管水人员没经过任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就上岗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监督员均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协调联动,对学校及幼托机构负责人、专兼职保健管水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卫生知识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杜绝隐患。

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幼托机构协商解决学校纯技术人员短缺,无医务室(卫生室)的问题,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3、建议区政府牵头,召集卫生、教育及市自来水公司,共同商议如何解决学校饮用水卫生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正在使用分散式供水和自建式供水的农村学校,及早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以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4、希望政府、卫生、教育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充分认识到传染病及饮用水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得有任何侥幸、麻痹和松懈思想,切实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措施到位。

第10篇

二次供水设施周围保持整洁、无污染物的有169所,占调查总数的98.8%;对二次供水水箱、蓄水池加盖上锁的有160所,占调查总数的93.6%;每学期开学前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有133所,占调查总数的77.8%;能够提供清洗消毒单位备案证明的有92所,占调查总数的53.8%;能够提供每学期合格的水质检验报告的共88所,占调查总数的51.5%。统计分析。对所有设有二次供水设施的171所学校按照加装水质净化处理设备和未加装水质净化处理设备进行分组,对两组学校的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在“是否能提供清洗消毒单位备案证明”(X2=21.72,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装设备组显著比未加装设备组差(见表2)。水质净化处理设备卫生管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尽管部分学校为改善学生饮水的水质质量而加装了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但一些学校对设备的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设施及管道每月清洗消毒并记录”和“是否能提供每月一次合格水质检验报告”两项的合格率较低,仅为60.8%和41.8%。

饮水点与污染源距离未达3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8%,存在安全隐患。研究表明,饮水点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不良,自来水在流经饮水处理设施时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2]。饮水点设置不达标主要是因为“相距30米以上”这一标准系2011年地方规范性文件所规定,许多学校尚不知道此规定;同时,多数不达标饮水点系学校私自改建加装了水质净化处理设备,期间未经过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设计审核的监督。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学校对其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及周边环境保洁等较为重视,但对设施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每学期开展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等工作还存在漏洞。同时,统计数据表明:在“是否能提供清洗消毒单位备案证明”及“是否能提供每学期合格水质检验报告”等方面,加装了水质净化处理设备的学校显著比未加装设备的学校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校在加装了水质净化处理设备后误认为二次供水非直接饮用水,而忽视了管理。水源水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净水的水质,并最终危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调查还发现:部分学校对水质净化处理设备的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特别在设施及管道的每月清洗消毒、每月一次水质检验合格及及时更换水处理材料方面合格率分别为:60.8%、41.8%和86.9%。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学校委托设备商负责对设备进行管理,学校既缺乏对设备商的监督机制,也对自身管理责任不明确,从而产生了管理漏洞。有文献表明:在水的长期过滤过程中,过滤器的部件会滋生大量细菌,过滤效果会明显降低,影响水的卫生质量。且如果设备中的滤芯和滤膜得不到及时清洗、消毒和更换,其带有的细菌反而会污染水质,造成二次污染[3]。近年来外来饮水产品在各类学校中逐渐增多,目前桶装纯净水已成为各类学校主要饮水类别之一;在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还出现了新型的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供水。饮用水类别的多样化使得同一学校同时饮用多种饮水的现象增多。这就对学校饮水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4]。本次调查表明,教育部门还需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责任,加强对饮水设施、设备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饮水设施、设备进行统一新建、改建时应及时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获得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个学校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帮助和督促学校做好饮水卫生工作。

作者:王晔 葛振兴 范忠飞 金思佳 祝秀英 史济峰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监督所

第11篇

【关键词】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报告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56-01

餐具消毒服务是一种新型的行业,近期在各地餐饮业服务市场广泛兴起,以餐饮单位以及消毒公司为载体。为了能够使消费者所处的整个食品安全环境更加的可靠与稳定,就需要重视对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的定期监测与完善。为了解我区的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消毒餐具的消毒情况,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保障居民的饮食安全及为我区餐具消毒和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月到3月对本区236家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到3月期间对236家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进行随机抽查,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76家,小型餐饮单位128家,消毒公司22家(注:小型餐饮单位是指面积在100m2以下的单位,其余为大中型餐饮单位),每家单位根据其规模大小随机抽取(7±5)件餐具,大中型餐饮单位共抽取样品550份,消毒公司抽取样品264份,小型餐饮单位抽取样品731份,所取餐具均来自于单位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餐具如碗、盘子、茶杯、酒杯、勺子和筷子等,每件监测餐具样品贴入大肠杆菌群快速检测纸片2张,每张25cm2,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纸片后立即贴入样品餐具内侧表面,30秒后取下,立即将其放入无菌纸袋,2小时内送检。

12 检测依据采样方法和检验结果依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l4934―94进行[1]。

13 检测试剂大肠杆菌群快速检测纸片均为南京三爱实业有限公司研制,所有检测纸片使用前均为蓝色,每张纸片面积为25 cm2,均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监制。

14检测方法将所采取样品纸片置于37°温箱中培养17-19h,之后若纸片保持蓝色则显示为大肠杆菌阴性,若纸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则为阳性[2],依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l4934―94进行评价。

15结果评价通过以上检测方法,若大肠杆菌阴性则评价为合格,大肠杆菌阳性则评价为不合格。

2结果

通过2014年1月到3月对本区236家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共1545份餐具的检查,合格的餐具样品共1438份,消毒合格率为9310%,发现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合格的餐具样品为531份,消毒合格率为9654%,小型餐饮单位合格的餐具样品为605份,消毒合格率为8275%,消毒公司合格的样品为264份,消毒合格率为100%。

大肠杆菌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细菌,学名为“大肠埃希菌”,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与人体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大肠杆菌会成为致病菌,易引起腹泻和败血病等,大肠杆菌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或者餐具从而引起对人的感染[4],因为其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次报告中将其作为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的观察指标。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消毒餐具是我们日常经常接触的一个与我们食品卫生安全紧密联系工具,其直接关系着我们日常的饮食安全,通过这次对本区的236家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共1545份餐具的检查,发现本区的餐具消毒总体合格率为9310%,与外地的相关报告相比较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在各种单位中,消毒公司以百分百的合格率取得了让人民满意的结果,其次中大型餐饮单位的合格率为9654%,大部分中大型餐饮单位的安全卫生状况还是值得人民信赖的,最后小型餐饮单位消毒合格率仅为8275%,小型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状况令人担忧,究其缘由可能是消毒公司和一些大型餐饮单位具有完善的消毒设施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得到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小型餐饮单位的得不到相关的重视和支持,严重缺乏相关的消毒设备[3],相关原因可能还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从业人员对餐具消毒的意识不足,文化水平低,重视不够,卫生观念差(2)消毒设施装点门面,消毒只是形式工作,餐具使用前根本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3)餐具保洁措施欠佳,保洁柜不消毒或不密闭,造成二次污染。(4)消毒液配制不当,剂量不足,消毒时间不符合要求等或者消毒药品质量低劣。(5)消毒从不设专职人员,从业人员轮换上岗使消毒出现空白[5]。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建议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相关法制观念和卫生知识水平,自觉搞好餐具消毒工作,改善小型餐饮单位的消毒设备或者要求相关缺乏消毒条件的餐饮单位使用消毒公司的餐具,同时要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起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6][7]。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上来说,需要依托于对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使对餐具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具体建议为:建议卫生、质监、标准等部门尽快制定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卫生规范和集中消毒餐具的卫生标准,要求这种企业同其他食品生产企业一样设置更衣室、原料库、成品库、检验室等场所,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依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卫生部门更应依照规定加大对该行业的日常卫生监管力度,尤其要注重对该行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检查和产品在市场上的抽检。除此以外,对餐具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关处罚,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确保就餐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的健康及全区饮食业合法卫生经营;最后,还需要重视对餐具消毒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统一餐饮业和消费者对这种新兴行业的认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宣传,使消费者和各餐饮业主对餐具集中消毒服务有深入的认识,并对集中消毒的餐具放心使用。各餐饮业主应了解到餐具集中消毒并不能完全实现所有餐具和食品用工具的消毒,还应设置洗刷消毒间,配备专职消毒员。综合对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消毒效果能够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丽颖,2011年对周至县餐饮单位和消毒公司消毒餐具的消毒效果监测报告 [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483-484

[2]檀华,何君,原丽,等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试纸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J]中国共患病杂志,2009,20(8):718-719

[3]梁俊杰,者永文,姜 涛,等,2001-2004年新疆阜康市餐具消毒监测报告[J]地方病通告,2006,21(5):79-80

第12篇

生活水平提高了,因“吃”带来的“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人们对营养饮食也越来越重视了。要获得专业的营养指导或营养治疗,医院的营养门诊应该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因为在医院开放营养门诊的营养医师都是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并通过考试获得处方权的。

一般人都认为,生病了才要去医院看医生,所以营养门诊的就诊对象就是需要接受饮食治疗的病人,如糖尿病、痛风、肥胖患者等。其实,营养门诊还有一个目的是营养指导,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也可到医院的营养门诊就诊,接受饮食指导,加强保健意识,纠正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健康人群里还包括:特殊生理时期的孕妇、乳母;特殊年龄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工作的人群,如高温作业、低温作业、潜水人员等。

你要知道的

看营养门诊前要做哪些准备

查询营养门诊开诊时间很多医院的营养门诊是择日开放的,病人需要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查询。

明确就诊目的就诊前列出自己想向医师提问的清单。在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可对照自己提前列好的清单向医生提问,并适当对医生的回答作一些记录,这样有助于提高就诊效率。

既往病历特别是患有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甲亢等,医生可以通过病历了解就诊者的病情、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

近期的化验单和其他检查报告可以帮助营养医师了解一些基本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如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更合理的饮食建议。如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制定营养处方时需以此为据严格计算蛋白质的供给量。

医生告诉你

营养门诊能帮患者解决哪些问题

营养与饮食评价营养门诊时的一项必需工作就是要进行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营养医师会要求就诊回忆出特定时间内,24小时所吃的食物及数量,并在计算后,对饮食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饮食合不合理,如脂肪摄入是否太多,蛋白质是否不足,蔬菜水果够不够等。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成分、皮褶厚度、血压),生化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影像学检查(B超)的结果,对就诊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判断是否属于蛋白质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等。

针对个体的膳食计划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具体内容大概有:针对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下的营养原则,如告知肥胖患者要控制总能量,增加运动;如何选择食物,如减肥时要增加蔬菜供给,限制食盐,烹调用植物油,尽量避免用油煎、油炸的方法烹调食物,限制零食和糖果等;有些门诊会给出一周的食谱,并指导就诊者如何利用食物交换份调换食物。

获取专业的营养知识营养医师会结合食物模型、图片、容器量器进行详尽的科普宣教,告诉就诊者如何调配每日饮食,包括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此外,门诊还会发放针对相应疾病的营养治疗手册、食物交换份及平衡膳食宣教资料,病人可在回家后,仔细阅读文字材料加深印象,并可与家人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