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03 14:58:39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1

1.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

从目前来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承包经营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关心,认为业务工作才是承包经营实体的重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同时,还片面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财务管理职责淡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往往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针对这种情况,要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一是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经济效益,确保其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承包经营实体的稳定和发展。二要对财务职能作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注重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职能,切实做好报账、算账、记账三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始终。认真把握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四个环节,努力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相互结合。

2.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旨在提高财务队伍的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知识能力和服务工作技能,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财务队伍。要让财务人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自觉、自愿地去接受继续教育,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财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每年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他们的年终绩效、职务晋升、职称晋升相互挂钩,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财务人员岗位调整频繁,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建议在每年“以会代训”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批、分阶段、分层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经验更加丰富,使财务人员从“报表型”真正向“分析型”、“参谋型”、“管理型”综合素质人才转变。

3.切实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部控制

要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控控制工作,群策群力扎实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实际情况,可以推行以下一些措施来实现:

①各部门工作人员岗位分工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

②全员月度考勤通报制度;

③印鉴公章管理制度;

④重要票据保管和使用制度;

⑤单位账户管理制度;

⑥各种款项支付与审批制度等。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抓好关键流程和重要控制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形成“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氛围,保证资金安全,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4.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预算约束,强化其支出主体责任,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跟踪问效,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有效性、安全性。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防止超预算。二是强化预算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绩效性和使用效益,建立财政、审计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内控机制建设,坚持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考核纳入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目标考核范围,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模式。防止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偏低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坚决调整压缩支出预算指标,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5.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国有的资产管理部门将责任细化至个人,审计、财政等各监管部门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统一、综合管理,把资产管理归入到绩效考核中,根据职责划分,构建起国家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保证好制度的落实,确认国有资产的保值。

6.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结合承包经营实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财务管理会审会签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制度中涉及到的各项日常支出的标准、审批、结算等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细化抓深化,以规范促创新,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实体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二、结语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PMC 项目管理 进度管理

项目管理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运行了多年,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以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下称SEI)对多个项目实施了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近年来随着PMC即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引入,给我们带来了大型/一体化项目执行的经验、工作集成的经验、管理工程采购/工程采购施工和施工承包商的专家、全球采购和后勤专业的知识、雄厚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项目信息管理经验等,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领域,SEI通过与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对大型、复杂的投资项目进行了PMC管理,本文通过PMC项目阶段及主要工作内容的介绍,对这一管理模式中的进度控制管理的特点、关键活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确保实现PMC项目进度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PMC管理的阶段划分及主要活动项

PMC管理涉及从项目最初的概念到建成后装置试运行,直至业主接收全过程各个发展阶段中所有管理活动。过去传统的做法是业主用自己的人力组建一个项目管理组来承担此部分管理工作,但随着业主内部的组织机构不断变更重组;国内中外合资项目不断增加,合资方中外方要求将PMC这一国际通行模式运用于项目的建设中以及金融机构提出的要求,使得业主越来越多地使用专业的PMC承包商,通过PMC承包商管理来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并确保建成的装置安全可靠,符合环保要求。在这种情况下,PMC的角色相当于业主组织机构的延伸,其在与所有第三方的合作中,要确保业主利益最大化。

1.PMC管理的阶段划分

PMC将项目划分为三个不同但连续的阶段来执行。

第一阶段—前期规划阶段:

是从项目定义、确定经济的工艺路线到成立业主合资公司,其中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政府审批、定义PMC工作范围、初步组建业主合资公司、PMC投标、完成BOD (Basic Of Design)、成立业主合资公司等活动的管理。综合SEI正在执行的南海PMC项目及即将开展的其它项目,在前期规划阶段主要由业主委托一家工程设计公司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组织协调审批工作,其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项目开展的基础,而对PMC招投标及确定其工作范围是PMC开始投入的起点。

第二阶段—FEL阶段:

在PMC管理活动中FEL(Front End Loading)阶段是项目自概念设计到项目实施阶段前的所有活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授予PMC合同(FEL阶段)、材料管理战略、基础设计文件的编制及审批、提交初步出口信贷(ECA -Export Credit Agency)资料、EPC承包策略、完成基础设计包(BDEP -Basic Design Engineering Package)、提交+/-10%估算、确定ECA、完成初步设计包(CPDP -China Preliminary Design Package)并获得审批、确定项目贷款。PMC管理在计划、进度方面重在对所有管理活动进行策划,而在FEL阶段PMC通过对全厂的工艺优化、平面优化,建立项目标准规范、EPC合同策略的规划,+/-10%估算等各项活动的管理,为项目贷款的审批及EPC实施阶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FEL阶段是PMC管理投入的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EPC实施阶段

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管理活动包括:授予PMC合同(EPC阶段)、授予EPC或EP+C合同、施工分包商招投标、各装置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活动管理、机械竣工、试车及开车、验收。

由于我国开展EPC总承包管理已近20年,对于EPC实施阶段的很多管理活动我们并不陌生,但采用PMC管理的项目与以往的EPC总承包项目有所不同,即其通常是一个大型综合的工程项目,如SEI正在进行的南海项目即包含11套工艺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PMC作为业主组织机构的延伸,在EPC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侧重于运用现代化、集成化的管理软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协调各EPC(或EP+C)分包商、国内外采购供货厂商、国内外专利商、其他第三方等界面关系,其中自然包括对各分包商所负责的各级计划、进度的管理以达到项目目标。

2.PMC管理的关键活动

每个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即关键活动,控制好这些关键活动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就是进度控制的重点,以某一项目为例, PMC在项目统筹级计划中的主关键路径是:

接收专利技术包

授予基础设计合同

专利商及基础设计分包商提供各项公用工程消耗指标

获得初步设计审批

完成公用工程、界外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基础设计包

完成+/-10%投资估算

定义执行阶段的招投标策略

第二层关键路径是:发展执行阶段合同策略、EPC或EP+C分包商资格预审及投标过程。

第三层关键路径是:从财务规划到最终融资确定。

另外,在FEL阶段前90天应完成的关键任务是:确定PMC办公室及人员动迁计划、发展项目标准规范、确定+/-20%估算、BDEP分包商招投标及授标。

二、PMC管理中进度控制的特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EPC总承包、还是PMC管理,在计划、进度的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上是大致相同的,但 PMC管理因其项目大型化、复杂化及高投资特点决定了其进度控制具有以下诸多特点:

1.组织保障:

一体化的PMC组织体系强调建立并保持项目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的核心管理组,设立核心项目计划进度经理,通过编制控制方法程序、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所有FEL、EPC项目组的计划进度工作,为进度控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客户化的项目工作程序:

PMC在中标意向书发出前,成立特别的联合工作小组,结合业主的要求、希望和PMC的经验,制定项目特定的计划进度程序,确保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革新完善和严格执行,如SEI的某个一体化项目特定的进度管理和进度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的WBS结构和WBS编码

进度计划体系和进度检测程序

项目FEL阶段工效检测和报告程序

项目EPC阶段工效检测和报告程序

项目进度控制软件使用程序

其它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这些程序在充分体现业主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规范了进度管理流程,为进度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全面性:

由项目阶段的划分可见PMC管理涉及项目从概念开始直至项目运行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计划进度的管理更是大到一体化项目的总体统筹计划、各阶段进度计划,细到业主审批文件计划,其中涉及项目融资、专利商选择、合同分包策略、HES策略、质量策划、采购/施工/EPC分包商资质预审、各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码头等各部分FEL阶段、EPC实施阶段直至项目运行、交付全过程进度。

4.整体性:

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必然联系,PMC管理通过系统地组织、计划使各相关活动有序地、合理地交叉,各阶段按项目发展一环扣一环,其计划既遵循统筹网络计划,又是各阶段工作进一步的细化,这样大大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工程进度。

5.多界面性:

PMC执行的是大型、复杂的一体化项目,工作内容在FEL和EPC阶段不可避免地与第三方专利商、分承包商和制造商之间发生管理界面联系,在项目FEL阶段初期由PMC核心控制组建立并保持有效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 Down Structure)体系和计划活动编码体系(Activity Code System),并严格规定各级计划所涉及的WBS与Activity Code的要求,各级计划的分层汇总必须服从编码体系的要求,即PMC通过统一检测及汇总准则、统一进度报告要求实施计划、进度一体化的多界面管理。

6.计划的分级管理:

一般项目的计划、进度由各EPC分承包商编制、控制而PMC管理的项目其一级与二级计划由PMC核心控制组管理与控制;对此两级计划所涉及的任何里程碑的建议、修改与变动都要报送PMC同意和批准;制造商、分承包商和第三方专利商在服从于由PMC确定的项目的一级和二级计划的前提下,编制和执行各自的控制计划(三级计划)和作业计划(四级计划),并规定:

计划的任何调整和变更如若满足二级计划的进度要求,即里程碑要求,则无须报告PMC;

计划的调整和变更如若影响了二级计划的进度里程碑要求,则必须报告PMC;制造商、EPC或EP+C分承包商和第三方专利商的进度更新必须满足有关PMC二级计划所确定的工作结构分解(WBS)和活动代码方面的要求。

通过计划的分级管理,不但使整个项目达到统筹管理、协调一致,同时也降低了PMC在计划进度方面的风险。

7.强调计划及协调重要性:

在PMC的管理思路中计划、协调、进度的关系是:计划= 60%、协调=25%、进度=15%,其中可见计划在进度控制中的地位,简单地说计划就是将工作范围用时间(进度)和资金(估算)表示出来,它是所有管理活动分析、控制和预测的基础;反映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管理活动及内外部交付文件的相互关系。沟通则是以良好的管理理念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经验、建议并与相关人员讨论问题所在及可能出现结果的过程。计划、协调、进度三者的比例关系为进度检测及动态性、全员性进度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8.计划工具的集成化:

集成化的项目管理软件是现代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支柱,拥有集成化的管理软件的各大国际工程公司在PMC项目管理中不容质疑地处于主导地位,如美国FLUOR公司从QuickPlant软件可以快速地生成OptimEyes三维模型,从而建立三维平面布置模型、实施平面优化、进行早期大宗材料鉴别、开发装置三维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模型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可施工性研究,减少了项目周期内的费用支出、缩减了工程进度,同时生成的各专业工程量为P3软件提供了进度控制基础数据,由此在项目初期通过数据库有效地连接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管理。

9.风险区域的管理:

PMC通常认为安全、质量、项目控制(费用和进度)是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区域,并按横向的专业划分或纵向的区域划分将整个施工工作分成若干个分包商,通过将工作转移到表现较好的承包商那里来降低项目的费用和进度风险。

三、影响PMC进度管理的因素

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因其诸多因素影响,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影响PMC进度管理的要素及时进行分析,是尽早寻求解决办法的前提,根据SEI正在执行的PMC项目进度管理过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对大型、复杂的资本投资项目进行PMC管理的模式在世界其它地方已经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由于文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差异,中外PMC双方、中外各个业主间管理理念及参与项目管理的深度在定义项目执行的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二是审批工作是项目在不同阶段(FEL和EPC)最大的进度风险之一,具有法律强制性和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进展。

三是PMC管理为降低费用及进度风险常常采用多家分包商管理策略,但界面的增多使得管理处于多分支状态,为进度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带来一定困难。

四是承担PMC管理的国际公司通常具有融资能力,但外部融资的程度也会影响项目进度周期。

五是由于PMC工作流程决定在FEL阶段前期其工作地点在国际PMC办公室启动,随着工作的深入又转至国内,详细设计进行到足够深度再进入项目现场,这样工作地点过于分散,致使项目管理及技术人员的阶段性动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PMC项目进度目标

1.加强协调沟通:

保证项目成员之间以及项目各类信息的沟通顺畅,是提高项目工作效率,缩短有效工期的根本办法之一,项目的沟通管理包括沟通计划的确立,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项目内外的沟通程序、团队建设、项目信息平台的运行等诸多方面。

2.协调政府关系: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审批和许可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与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协调和归口管理项目所有审批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批成果的一体化,并达到保证和缩短项目总工期的目的。

3.预防分承包商的进度拖延,确保整个项目总进度工期目标的实现,可采取如下措施:

严格进行分承包商关于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和业绩的资格预审。

在分承包合同中明确项目进度管理体系和进度控制的要求。

进度款支付: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不用或尽量少用依据分承包商进展完成百分比付款的合同方式。

设立进度激励和惩罚条款。

4.尽早将PMC办公室移至项目所在国,保持资源(关键人员、工作程序与工作平台等)投入的连续性

从FEL阶段转移至EPC阶段的连续性,以及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内投入资源的连续性,这样可以减少由于资源交替带来的弊病,提高效率,缩短有效的工期。

5.管理技术措施:

运用网络技术,以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P3)为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的工具,重点关注关键线路和关键活动的逻辑关系极其活动时间(工期),通过合理改变关键活动的持续时间、调整关键活动间的管理逻辑关系、利用工作交叉等传统方式,达到优化和缩短项目总工期的目的;对于非关键线路上的大量活动,充分利用其浮动时间,在资源利用和资源平衡方面获取管理效益;即:“对关键线路促使工期缩短,对非关键线路实现资源优化”。

6.重点关注关键线路上的关键活动,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活动予以特别重视。

7.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推行E、P、C深度交叉的管理理念。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多级计划;核电;进度控制;P6

中图分类号:TM623

1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

进度管理工作是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核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长期性、繁杂性等特点,使得核电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建造期是核电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的重要阶段,建造周期长,参与单位众多,各专业工艺要求复杂,是项目资源投入的高峰期。

项目建造期必须通过科学、高效的进度计划管理,保证实现项目最终交付的进度目标。项目各参建单位要规范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理顺所有参建单位各层级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作关系;通过及时进度盘点、问题跟踪、检查和考核等手段,监控和督促各参建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而掌控项目总体进度;及时发现、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对工程建造进度计划的有效管理,进而确保建造进度满足工程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

鉴于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项目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等单位统一采用Primavera(P6)项目管理软件,将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程序、编码规则等管理需求落实到软件平台上,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目标

核电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目标,是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项目总体进度目标,具体体现在:

(1)规范项目各参建单位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明确各单位在进度计划管理上的职责分工。

(2)理顺所有参建单位各层级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作关系,提高各方对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

(3)加强对项目进度计划的监控、纠偏和优化,辅助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完成项目管理工作。

3项目管理组织层级

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在总承包合同或分包合同的约束关系下,各自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各领域的程序文件,形成整个项目业主、总包、分包三个层级的管理矩阵,每一层级各自形成了偏强矩阵型的项目组织结构。

各层级内部,对于项目进度计划管理都设置了各自的归口管理部门;从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等专业角度,划分了各自的对口管理部门,负责专业领域内的项目进度计划。各层级之间,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和其他按专业领域设置的部门具有垂直的管理关系。

业主工程管理处为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设计管理处、设备管理处和计划合同处等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进度控制。

总承包商现场项目控制部为项目进度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设计管理部、施工管理部、采购部等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进度控制。

分包商一般设置工程部、物资部、技术部、质保部等专业部门,工程部为项目进度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

4核电项目进度计划分级管理

核电项目建造期进度计划管理包括对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和材料供应、建筑安装、调试验证、接口和专项工作等方面的进度计划管理。

核电项目进度计划分级管理是以一级进度计划为目标,二级进度计划为控制与协调平台,上级计划向下级计划逐渐细化、深入和控制的多级进度计划的管理模式。

(1)一级进度计划:由业主工程管理处组织编制和控制,作为总体工程进度计划;包括工程的主要关键日期和主要工期目标,指导业主和总承包商对项目重要里程碑进度进行管理;当项目进度出现重大调整时,更新一级进度计划。

(2)二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编制,业主工程管理处组织审查和批准,是业主对总承包商的进度进行监督和考核的依据。二级进度计划在进度管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在时间接口上起统一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进度控制的主要平台,对二级计划的控制是总承包商的责任,但业主为了实现一级进度计划的目标,也需对二级进度进行监控和分析。二级进度计划是各承包商编制三级进度计划的依据。由总承包商负责按周期更新进度。

(3)三级进度计划:总承包商负责管理,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固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审查认可。是对二级进度计划的延伸细化,作为合同执行方对各自承建范围内各项任务的总体管理计划;土建、安装承包商负责编制各自承建范围内的三级进度计划,总承包商设计、采购、调试管理部负责编制各自三级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由总包商负责按月更新。

(4)四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备案。包括设计、采购年度计划,包括土建、安装承包商对未来一年时间内施工任务的安排,四级进度计划每六个月(每年)一次。四级进度计划还包括母版计划(如有),该计划覆盖整个工程周期内施工内容。

(5)五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备案。主要内容为土建、安装承包商三个月的滚动计划,包括当前执行月的计划安排及后两个月的展望。五级计划应根据当前四级计划及当前项目进展实际情况编制。

(6)六级进度计划:由承包商施工队负责编制、执行;是对各承包商施工队一周内具体工作的安排,六级进度计划(周计划)为五级进度计划(月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包括上周累计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不硬性要求使用P6软件,但对于上周累计完成情况的描述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五级计划内容条目。

(7)其他进度计划包括专项计划和接口计划。进度计划分级管理体系应涵盖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某些部位(或里程碑)涉及单位较多,工序关系也比较复杂,且又处于关键路径上,这种情况下需要编制专项计划。对设计与采购、建安、调试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工作,可通过接口计划进行管理。

以上多级进度计划中,业主控制的范围是一、二级进度计划和部分三级进度计划,并根据工程进展适时对关键路径上的专项计划进行控制。业主参与审查四级进度计划和各类专项计划。业主自主管理或采购的项目的进度计划,由业主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并跟踪控制。

总承包商对二级进度计划负总的责任。总承包商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管理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三级、四级、五级进度计划。此外,各类专项计划由总承包商编制与跟踪。

建安分包商,在总包商对三级计划的统一管理要求下,负责编制各自领域的三级进度计划,并逐级细化四级、五级、六级进度计划。

5进度控制体系

为了各级进度计划能有效执行,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进度控制体系,这套体系包括:责任体制、程序体制、监控机制、调度系统、质保措施。

(1)责任体制。明确业主内部、总承包商内部及各承包商的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工程进度中的责任,实现进度控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各级强有力的计划进度控制机构(包含业主、总承包商和各承包商),配备专职工程师,负责计划进度的管理、协调与监控。

(2)程序体系。制订各级进度管理程序体系,使进度控制有序运作,使各级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程序体系拟包括:进度控制大纲,多级进度计划管理程序,滚动计划管理程序,现场施工协调管理程序等。

(3)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工程信息反馈制度与进展延迟的报警制度,实现反应迅速的闭环控制。信息反馈和跟踪监督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及时要求总包商、分包商采取纠正措施,并分析对后续活动的影响。

(4)调度系统。总承包商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调度系统,建立进度协调会制度,组织日常的接口协调。建立专项问题协调委员会制度。

(5)质保措施。有效运行项目质保体系,执行对总包商和各分包商的定期评估制度,确保业主与承包商、分包商进度计划控制体系的统一协调,确保总包商、分包商的进度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

6多级计划软件管理

业主、总承包商、建安分包商都采用了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辅助项目多级进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更新、监控、纠偏、优化等各类操作与成果展现,均依靠软件系统加以实现。

业主软件平台中管理一级、二级进度计划,并且具有总包商软件平台的账号,可登录总包商软件平台查询建造三级进度计划、专项建造进度计划、建造四级进度计划的进展情况。

总承包商在项目现场与总部之间通过专线连接构建了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项目管理软件平台,并开放部分权限和数据供业主和分包商参与平台上的进度计划管理。总承包商在软件平台上以三级进度计划为管理核心,存储和管理所有层级的项目进度计划。

主要建安分包商使用软件平台编制三级、四级、五级、六级进度计划。

Primavera软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编制计划的软件,更是一个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充分且规范的使用P6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及未来项目策划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4

一、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工作目标:巩固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一)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实施流转合同制、登记备案制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在乡镇一级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二)切实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和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工作。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指导开展农村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指导做好调整和转让承包地农户承包经营权证变更和补发工作。加强土地承包档案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在有条件的区县、乡镇推广应用。

(三)探索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继续推进奉贤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指导。做好农业部土地承包纠纷上访与调处情况月报制度工作。

(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围绕农村改革**周年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5周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宣传培训,进一步营造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农经部门和基层干部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二、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权利,提高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暂行标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本市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基础,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机制;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年,本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化实施本市第二批92个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加强本市第一批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动态管理和跟踪检查。筹备召开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交流会。总结推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全面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完善推行“村帐镇管”会计委托制度。全面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认真贯彻农村集体会计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

(三)加强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动态监测。会同市统计部门,规范完善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口径,联合开展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组织开展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加强扶持政策绩效评估。试行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分析制度。探索村级财务网络化管理新机制。

(四)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指导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会计实务知识、“三农”政策法规和农经管理业务培训,推行农村财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开展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提高民主理财能力。

三、努力提高农经统计工作质量,发挥基础性参谋作用

工作目标:深化实施农户收入抽样调查与负担监测工作,加强农民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制度,努力提高农经统计质量,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

(一)加强农民家庭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和负担监测工作方案,健全工作体系,根据要求,做好本市和农业部安排的农民家庭收入半年度、年度预测分析工作。

(二)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工作。健全完善、组织实施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工作。

(三)加强统计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统计队伍政策法规水平和分析、研究、预测能力,提升农经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四、不断深化农经工作调研和信息工作,努力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工作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发挥农经工作参谋作用,提升农经工作水平,突出重点,开展调研。全年完成调研报告5篇以上,组编《**农经信息》36期以上。

(一)开展农经工作专题调研。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抽调骨干力量,重点开展或参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及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两大专题调研。组织开展规范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核算办法、农村审计情况、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制度以及推进本市农经信息化建设和农村财务网络化监管等专题调研。

(二)加强农经信息工作。健全农经信息工作体系,提升《**农经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农经工作宣传。协助办好《**农村经济(农经专栏)》和《东方城乡报(农经专版)》。

五、切实抓好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机构履职能力

工作目标: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经队伍整体素质,推进落实农经机构政府职责,努力构筑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

(一)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工作调查研究,推进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营造干部成长成才的工作氛围;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改善队伍整体结构,全力提高队伍整体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和农经知识水平,增强农经干部调研分析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协调协作能力。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水电工程;项目部;介入式分包管理

某水电工程项目部在项目分包管理上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从工程项目分包策划,分包单位选择、准入,现场施工管理及服务,分包单位考核,对分包单位组织建设、人文关怀及后勤保障服务,到分包项目完工评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制度,将责任层层分解,把项目部的管理制度与分包单位的管理对接,将管理理念延伸到分包单位,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分包项目介入式管理体系。

一、某水电工程项目标准化建设管理

项目部编制了《项目管理策划》和《项目经济策划与分析》、《分包策划》,编印了《管理手册》和涉及项目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物资管理、干部管理、员工管理、营地管理、分包单位管理、民工营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全覆盖的制度体系。为了加强现场管理,项目部编制了《标准化管理手册》,围绕人员、设备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临建项目等制定了84项标准。采用流程图和表格的形式把职责和管理要点固化在一张纸上,避免管理漏洞,实现了无缝管理。检查人员用打“√”等方式来检查和确认任务是否执行到位。为了推动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与项目部管理制度快速对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各层级的作用,项目部积极指导、帮助分包单位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同时,帮助分包单位培养技术、经营、安全、生产、质量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使项目部的管理与分包单位的管理链接,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二、某水电工程项目部介入式分包管理的内容

现根据某水电工程实例对其在建设中的分包管理形式、重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在项目部介入式分包管理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管控。

1、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把控,其包括施工计划、技术方案、物资准备、合同文件、资金分配等施工中所涉及的全部项目内容,通过介入式分包管理来促使各个项目计划可以落到实处,并严抓施工中的重点,保证施工过程可以做到统筹兼顾,在项目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重点部分进行严格的管控,以此来保证水电工程分包管理内容可以执行落实。

2、质量管理

在此水电工程中,为了使工程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并创造出精品工程采用了项目部与分包单位共同进行质量管理的模式对工程进行控制,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上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管理层及管理人员数量,并对各方管理职责进行明确,采用经济手段来促使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避免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3、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水电工程可以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覆盖了分包单位、建设单位等,明确了其中各项权责及义务,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全面,以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1)现场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在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及预防,例如现场施工防护、水电安全管理、危险警示标语、材料安全管理等,使施工现场可以得到有效的管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2)安全检查的常态化。项目部需要制定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将安全检查工作作为日常必须执行的管理职责内容,以此来促使分包单位提高对安全施工的认识,并在有效的检查监督下可以依照安全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同时对原有的安全检查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安全活动开展的经常化。如开展安全月活动、安全咨询活动、安全演讲比赛等,防洪防汛应急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分包单位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4、经营管理

以经营策划为准绳,使技术方案与经营紧密结合,做到“分包阶段化、单价统一化、计量精准化、任务动态化。”为了控制成本,项目部对新进场施工队伍严格按合同和《标准化手册》进行验收,达到要求,才允许进场。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职工代管制,每个分包单位明确至少有1名职工进行管理,代管职工必须了解所管辖分包单位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工资发放情况、工程施工进度、经济纠纷、人员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立即报工区主任、项目部主管领导。合同部最终审核内部签证,实时纠正不规范、不按合同清单签证的行为,防止分包合同背离施工指令,同时做到及时签订合同终止协议书。

5、设备物资管理

所有分包单位设备必须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工地现场,防止带病设备易进难出的现象发生。在严把进口关的同时,对已进场设备建立台账及设备卡片档案,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作业人员需经过上岗证登记、审查和备案。日常设备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和工作后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设备管理人员对所属运输车辆和特种设备进行日巡检。项目部成立专业的机动设备检查小组,每周在机修厂对所有机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查出问题立即维修,设备管理人员监督实施。对特种设备及重要施工设备,每周用一天时间对每一台设备进行细致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检查通报,第一时间整改闭合。

6、资金管理

资金在工程建设、经济活动中起着血液作用,为了保证分包管理中资金流畅、健康,项目部在分包工程的资金管理中坚持按照经济策划管控,坚持“预算先行、计划指导、严格控制、及时调整、确保受控”的思路,严格控制资金。

7、农民工权益管理

为切实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利,项目部建立了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为确保民工工资发放到位,项目部在支付分包单位工程款时,由项目部民工工资管理部门签字认可方可办理支付手续。为确保民工工资发放到位,项目部将其工程款分两次支付,第一次支付民工工资,待民工工资发放到位,经综合治理部门确认后再支付剩余工程款。

结语:在当前项目管理模式下,分包单位是施工项目组织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包单位能否管理好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某水电工程项目部按照“策划好、管理好、M织好、服务好、培训好、考核好”的“六好”要求,开展对分包单位管理工作,营造项目与分包单位的双赢环境,努力实现项目与分包单位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政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6

1.监管一体化模式的比较优势

政府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选择专业化的监管一体化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可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传统的工程监理一般在施工阶段,强调施工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控制,而监管一体化模式集前期项目策划、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监理等于一体,强调全过程、全方位监理,监管一体化模式与传统监理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

2.监管一体化与设计施工总承包结合的管理组织模式

根据政府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特点,结合建设单位现有的组织结构及项目监管一体化单位的服务内容,基于监管一体化与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有完全和有限两种组织模式。

    (1)完全模式。该模式中,建设单位委托监管一体化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管理,监管一体化单位对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实施工程管理和全程监理,即履行全过程代建和全面监理的职责(如图1所示)。

    (2)有限模式。该模式中,建设单位委托监管一体化单位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管,监管一体化单位对项目决策、初步设计、设计施工招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实施监督和管理,即履行全面监理、辅助项目管理的职责(如图2所示)。

3.监管一体化与设计施工总承包结合的管理过程

在监管一体化与设计施工总承包有机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具体管理过程可分为项目前期管理、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3个阶段(如图3所示)。

3.1项目前期管理

建设单位(委托监管一体化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项目相关许可手续;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及其协调管理)且织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招标活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编制工程进度总控制计划、办理许可证及进行相关协调管理等。

3.2项目设计施工监管

(1) 监管一体化单位对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的设计工作进行协调与监管,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会同有关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审等;报审设计文件,编制项目进度总控制方案、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项目投资总控制计划和项目施工计划并报送建设单位。

(2) 监管一体化单位组织全体监管人员熟悉工程各类合同文件、图纸及各项监管流程;熟悉高速公路工程现场情况;对清单工程量进行核查、分解并进行工程编号;审查(批)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各项管理体系、测设设备、试验室、原材料、其他资料等)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3) 监管一体化单位在施工阶段进行的全面监管工作包括工程质量监管、工程进度监管、工程费用监管、合同管理、工程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监管和缺陷期的监管等。

     1)工程质量监管。项目开工前,设计施工总承包商需提交总体开工申请,经监管一体化单位审批后,下发总体工程开工令。在此期间,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应做好施工定线和放样、原材料、配合比等试验及其他施工准备。

     2)工程进度监管。月度进度计划由设计施工总承包商根据阶段进度计划分解至具体部位、桩号,并按时上报至监管一体化单位审核;分项工程进度计划由设计施工总承包商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在每个新的分项工程开工前递交开工申请,监管一体化单位审批。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应严格执行已审批的阶段和月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定期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值,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建设工期。

     3)工程费用监管。工程费用监管的关键是在项目实施前认真仔细地分析项目清单费用构成,制定费用监管目标;以计量支付的手段合理地加以控制,以保证费用监管目标的实现。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根据要求制定费用监管总目标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在全过程监管中严格控制各分目标,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严格按规定执行计量支付程序,在曰常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和工程量清单;采取有效的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控制费用。

    4)合同管理。监管一体化单位严格按照委托合同实行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对合同履行、合同变更、索赔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施工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督;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合同变更、索赔等。

    5)工程安全监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等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活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书面指令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情况严重时及时上报;审核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核查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使用计划及使用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检查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抓好协调推进等工作。

    6)工程环境保护监管。监管一体化单位负责对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组织管理并督促执行。实施工程环保监管,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区等地的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声屏障、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绿化等环保设施建设与监理;建立健全项目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及施工环保监理办法等;贯彻落实各项规范要求,做好环境监理各项工作,使项目施工符合环保的要求,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达到有关标准。

    7)缺陷责任期的工程监管。监管一体化单位在收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缺陷责任期终止申请报告后,成立缺陷责任期终止验收工作小组审查该申请报告,并对工程进行最终的整体检查,侧重缺陷责任期工作内容的检查和桥梁、涵洞等重要构造物裂纹的调查,提交缺陷调查情况报告并拟定处理方案。如经检查,施工现场存在施工缺陷影响缺陷责任期终止,则工作小组下发缺陷责任延期通知单,责成承包商加以处理。待缺陷工程全部修复完成后,由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3.3项目竣工验收

当高速公路工程全部交工并通过项目交工验收后,监管一体化单位汇总合同段工程的交工验收报告,协助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设计施工总承包商按要求完成施工总结,并参加竣工会议。

4.应用效果分析

江西省井睦(井冈山一睦村)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采用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合并管理模式即监管一体化模式,监管方为江西交通咨询公司,同时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确定设计施工总承包商为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和江西省交通设计院联合体。这种项目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表现在:

(1)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与传统监理模式相比,精简了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减少40%;节省了管理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益。

(2)项目管理权责明晰,从根本上克服了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间职责交叉的弊端。

(3) 真正实现从前期到设计施工、交工验收等全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实现了全面监管,保障了项目按预期目标完成。

(4) 监管一体化和设计施工总承包相结合,增加了信息共享的程度,节省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

5.结语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7

2012年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工程二标段(以下简称“二标段”)进行总承包。该工程起始于乌苏压气站,终止于鄯善压气站,全长529km,管径为1219mm,大中型穿越24处,穿越长度15.6kin。该标段还包括4座监控阀室,9座监视阀室。二标段施工和管理难度特别大:一是该项目从中标到竣工投产,只有一年零玖个月的时间,工期紧,任务重。二是新疆地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冬季,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影响范围广,缩短了有效的施工时间。三是施工难度大,项目沿线需经过农田、山区、沼泽,需穿越河流、公路及铁路,施工难度特别大。四是施工风险大,该段管线绝大部分与西二线伴行,部分地段与独乌鄯管道、鄯乌管道、乌兰管道等伴行。五是征地环境恶化,征地形势相当困难。沿线地形较平坦地区,都要通过乌苏、奎屯、独山子经济开发区及石河子、玛纳斯等农业大县,全线绝大部分地区近几年通过管道较多,管线所经地区人口稠密、农田段、山区段、地下障碍物极多。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一个这样的项目,难度可想而知。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周密部署、科学组织、精细管理,严格遵循业主的各项指令,遵守各项规范规程,凭借对分包工程科学、准确、到位的管理和服务,避免了合同纠纷,有效调动和约束了各参建单位,确保了工程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获得了业主各方的高度评价,为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声誉。

2加强工程分包管理,突出合同执行力

由于工程总承包项目技术复杂,涉及专业较多,无法包揽项目的全部内容,需要通过工程分包的方式来实施,与分包商之间是合同关系,对于分包商的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从最初的分包工作策划,选定分包商,对分包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到最后分包工程的移交,各管理部门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分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分包工作按时、保质地进行,才能为顺利完成整个项目提供可靠的保证。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分包队伍,向进入公司合格分承包商的单位发邀请招标通知书,进行竞争性招标,通过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的准备及发放、评标、定标、中标函、签订分包合同等完成合格分包商的选择。

3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水平

分包商大多只专注于自身的施工管理,没有项目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表现为:①对自己该做的工作,想方设法避重就轻;②质量意识淡薄;③独占资源,合作意识不强。由于这种本位主义思想,造成施工协调工作量大,工程衔接多、纠纷多等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合同中明确要求分包商有协调、配合的义务。2)合同谈判中,不以预算价格确定分包价,而是结合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分包价格。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人员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分包商,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完成工程项目。如,在水丁保护工程中的石笼项目施工时,分包商听取了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建议,将过去在施工现场预制、绑扎、焊接石笼的方法,改变为采购预制好的铅丝笼,现场组装的方法,使得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满足了工期的要求,为公司、为分包商的合作真正意义的实现了“双赢”战略。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宣贯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分包商了解和掌握办事程序,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施工生产上。项目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先后制定了《关于对外付款业务的具体规定》、《分包工程进度款办理注意事项》、《经营部管理工作的具体规定》等一些制度和流程,保证了办事效率,也在分包商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4)建立定期、不定期会议制度,检查分包商计划执行情况,分包商之间工作衔接处理情况及合同履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安排后续各项工作,通过项目部和各分包商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提高了项目效率,确保了工程建设计划的整体推进。

4合同交底制度化,严把合同范围外工程变更的签审关

二标段是总承包工程,总承包项目引起工程量变更的因素很多,如由于设计不严谨导致实际工作量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或者是由于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发生变化,造成施工成本增加,或者由于征地原因导致施工变更,给工程量变更和费用损失带了不确定的因素。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项目部多次组织合同、生产技术、工程预算等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使工程技术人员明确总包和分包工程划分界面,避免工程技术人员在分包工程签证工作中出现多签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密切沟通,互相学习,弥补各自专业知识的缺陷,密切关注由于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增减引起的工程签证,严把工程量变更关,实行“分级控制,逐级申报”制度,对于每项签证加以认真分析,判断其内容、数据是否客观公正,有无重大偏离等情况。结算时,首先审查签证是否由合同规定的相关人员签审,否则视为无效签证;其次分析签证内容是否合理。从目前情况来看乱签证情况得到了控制,由于分包合同制定和分包管理及时、准确和到位,没有发生一起分包合同纠纷事件,分包工程建设进展迅速,质量合格,确保了公司的利益。

5强化对分包工程的Q/HSE管理,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分包商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分包商项目部的组建、施工资源的配备情况要进行全面的审查,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工程的进度。通过综合管理,使合同目标之间得以平衡。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分包商进行报验的工作组织验收,对施工分包商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督促施工分包商做好物资的库房管理,及时掌握施工分包商的物资需求情况,安排好物资调拨工作,及时审查施工分包商提交的各类进度报告,掌握项目的综合进度。

6结语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电力工程 项目管理 体制建设 创新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80-03

湖南电力行业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以来,经历了探索准备、试点推广、全面推广和深化完善、理论提升和运作规范的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提升”发展过程。

1 历史与现状

1.1 探索准备

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起步较早,但是发展缓慢。最早雏形可追溯至1988年的金竹山电厂风流水库大坝加固处理工程。当时还没有成立总承包企业,以设计班组为牵头单位开展业务活动。

1.2 试点推广

1992年,在湖南省电力公司和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倡导与组织下,组建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总承包业务正式起步,早期项目规模较小,主要是依托设计参与发电厂等单位的生活施工取水、生产排水、道路、灰场灰坝、220 kV升压站改造等总承包工程。2004年完成的株西(王家坪)220 kV变电站,是湖南首次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所承接的第一个主电网大型项目,总承包业务逐步有了起色。

1.3 全面推广和深化完善

2010年开始,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始有了突破,2011年通过与凯迪电力系列生物质电厂设计合作,涉足第一个发电总承包业务―― 隆回凯迪生物质电厂,2012年总承包业务先后介入多个输变电、发电项目。省外项目也有较快发展,先后承接桂东电力输变电工程、湖北赤壁、江陵等凯迪生物质电厂等总承包项目。此外,2012年8月,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通过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配套输变电工程的介入,抓住机遇参与湘钢燃气电厂总承包项目的投标,并一举中标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135 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超高压高温煤气锅炉项目工程。目前上述总承包项目正有序的按照计划节点顺利进行,其中湘钢、隆回、赤壁等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行。

1.4 理论提升和运作规范

目前,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发电和输变电项目,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是30~135 MW机组,输变电项目以220 kV及以下项目为主,规模较小。正是这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壮大,使我们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无法同国际承包商竞争。随着项目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必将开展制度创新、机制转换、配套改革,进入理论提升和运作规范的新阶段。

2 主要经验和成效

2.1 立足设计优势,拓展总承包业务

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不断从实践创造和理论探讨上下功夫,完善总承包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与制定了一套具有湖南电力工程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与措施。逐步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的,具有中国电力行业特色的总承包组织结构。2012年8月,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通过湘钢配套输变电工程的介入,抓住机遇参与湘钢燃气电厂总承包投标并一举中标,实现总承包业绩的再次飞跃。

2.2 多元化发展战略

近年来,结合国内外和电力系统行业内外的实际,努力开拓探索多元化创新之路。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先后涉猎输变电、发电项目,先后承接桂东电力输变电工程、凯迪生物质电厂等总承包项目;范围涉及到省内、省外项目和国际经营业务,年产值创历史新高。

2.3 国际化市场道路

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尽快承接国外工程,及时成立了国际业务处,多次开展国际业务知识培训和国际项目经理认证,目前取得国际项目经理资格的有50多人。工程业务已涉及到亚非的安哥拉、加纳、印尼等国。

2.4 代表性工程

湖南株洲西220 kV变电站、桃江县白竹洲水电站~桃花江220 kV变电站、莲塘(桂水)220 kV输变电、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热电厂运煤系统等工程,都得到了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是湘钢燃气电厂,从设计、施工,到稳定满负荷运行投产,仅用9个多月时间,总投资也比同类工程节省7000多万元,创造了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历史上最辉煌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一批具有国内水准的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代表性工程。

3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在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总承包项目管理要进一步完善

总承包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但是湖南电力工程的总承包项目管理还不完全是这样配置和管理的,人员结构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

3.2 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项目优势体现不明显

传统设计管理思维向总承包管理思维方式转变任重道远,部分设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上考虑问题。由于总承包设计工作规模相对小、要求多、责任大,设计人员积极性不够高。设计优化还没有完全取代以往常规的定额设计,设计优化等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人力资源配置难以同步,人员培训相对滞后

由于近年来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飞快,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人力资源配置难以同步,人员培训相对滞后,造成部分项目参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人力资源积累需要一定周期,在初步运行一定项目后,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才能得到一定缓解。

4 管理创新和管理提升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市场形势,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推进和深化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提升。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应对当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所属各处室、各部门加强通力合作,加大经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湖南电力工程工程总承包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调动设计积极性,完善分配机制,增强设计服务意识,以依托于设计的优势资源,优化总承包项目工程设计,在概算和初步设计上精细化,有效而合理地进行投资控制。用全局的视角,从整体上实现对工程进度、投资与质量及安全的有效控制,进而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益,为保证工作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新体制

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项目经理责任制。通过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来实现责、权、利的优化配置。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自开始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形成了具有湖南电力行业特色与风格的项目经理责任制管理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在已制定的几百项总承包项目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基础上,借助项目运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程序化管理。

4.3 全面建立项目管理的新机制

(1)建立适应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在电力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实行公司、项目部、分包商、劳务分包的分级管理。公司与项目部的关系,是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项目部与分包商、劳务分包的关系,则是甲乙各方合同、合作关系。

(2)加强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行员工绩效管理,根据《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及《员工薪酬管理实施细则》。同时,为规范总承包项目管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完善了《总承包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指导原则》,按照指导原则组织考评小组每季度赴项目现场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四控两管一协调及团队建设、廉政建设共九方面,考核结果是季度和年度绩效薪酬发放的依据。通过考核,提高被考核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4.4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

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要在不断扩大总承包业务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加强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全面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管理软件并大力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引进《Power on》项目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使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再上台阶。

4.5 加强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

质量与安全是项目管理的根本,坚持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安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及公司的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严格按照IS0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企业标准文件建立了管理体系,建立了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制订和规范了岗位职责。认真组织编制施工方案或专项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作。

在抓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风险与应急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并按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内容的应急演练。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4.6 强化项目成本核算

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与成本有效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核心问题。费用控制管理,着重于工程费用的管控、建设成本核算、工程款支付控制及基础资料建账等管理工作。加强现场项目部与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保证每一次请、付款的统一性,进而促进总承包合同收款和分包合同付款的平衡。同时在业务招待费使用上,采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把节约成本成为企业职工的一项重要素质,并最终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堵塞每一个可能浪费的漏洞。

4.7 加强合同与采购管理

随着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承包项目管理处在分包合同的招标、评审、谈判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设备材料采购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同时加强施工组织和设备、材料供应商管理,实现设计与采购、施工的紧密结合,建立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商分包商数据库,及时对参与工程的分包商进行评价,择优选择施工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施工分包商及价格低、质量优的设备、材料供应商。通过议标或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与湖南电力工程长期或者曾经合作过的分包商共同承担项目建设任务,依此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以达到群策群力、资源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4.8 提升项目经理地位,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以来,出台了《项目经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在质量、进度、创新、成本控制、安健环、合同履约率、客户满意度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目标考核,以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升项目经理的地位,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湖南电力工程为了适应国际国内业务的需要,开展国际业务知识培训和国际项目经理认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内部培训,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与自身业务知识有关的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增强了员工在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对提升总承包项目的个人管理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积极作用。

从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成立起,就特别强调项目经理的培训与再教育管理。通过统一培训,已有20多位项目经理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和上岗证,已50多人取得国际项目经理资格。

4.9 增强法律意识和廉政建设

湖南电力工程在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廉政建设。结合实际贯彻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将党风廉政教育具体化,进一步明确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加强专业法律顾问、纪检监察在招投标、合同谈判、设备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全过程参与,并对合同条款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把关,以维护利益、降低风险。同时要结合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特点,开展廉政建设教育,确保项目履行全过程的遵纪守法、公开、公平、公正及防腐倡廉。

4.10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项目的党工团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企业党工团的组织来实现的。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公司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率先在桂阳总承包项目部开展试点。桂阳项目部认真组织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桂阳项目部成立之初,就积极走“党的群众路线”,把党小组和工会小组建在工程总承包项目部。以总承包项目部为基础,联合土建、安装等各分包商,组建桂阳项目部党小组和工会小组,将各分包方管理层的党员、干部和员工纳入总承包管理范围,使之成为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第一个党小组和工会小组。积极与土建、安装等各分包商的党员紧密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经验在归纳总结后,可在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推广应用。

5 结语

随着湖南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一定要努力把握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的大原则;不断强化公司授权,项目落实,专业分包,社会组织协调的新机制;积极处理好公司、项目部与劳务分包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积极做好进度、质量、成本、安健环控制,信息、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四控两管一协调”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建设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高水准的国际一流的代表性标杆工程。

参考文献

[1] 曹深根.提升PMC模式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化运作水平[J].建筑经济,2010,2.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控制;安全文明管理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天津昆仑中心改造项目是天津河西区友谊路/湛江路的一个停缓建项目,原工程名称云顶花园,于1996年开工打桩,1998年完成地下室底板浇筑,2000年左右基本完成地下室结构,其后暂停建设,直到2009年重新进行设计和建设。本工程地下3层,地上由办公楼(45层)、酒店(22层)、公寓楼(31层)3幢塔楼组成,设计结构高度198m,总建筑面积约190380㎡,抗震7度设防。

二、总承包管理原则

本工程是一项天津瞩目的典型工程,从施工难度、系统综合、工期要求等方面对建筑业都具有挑战意义,其复杂的建设环境决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将能有效应对多方关系,保证各方的工作联系和利益。为此,总承包管理体系的设置原则为:

1目标性原则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质量、进度、成本、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科技创新等目标。我们将采用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方式,以及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手段,设置目标、专业、时间三维管理体系,把握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平衡点,使全部项目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2 阶段性原则

本项目实施过程包括:计划与采购阶段、施工方案与实施阶段、系统调试与验收阶段、保驾与保全服务阶段。在组织机构中也将体现出对各目标的“前期策划、过程执行和检查控制”这三个管理层次。对于各个目标的策划、执行、监控形成即统一而又多层互动的体系。

3 专业化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包含建筑、砼结构、钢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强电、电梯、弱电以及幕墙、室内装饰及夜景照明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为满足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将设立专业部门,形成实施层的核心。

4 协调原则

我们将以服务于业主为核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总承包管理体系的综合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全方位覆盖自主分包、指定分包以及业主直接分包在内的管理工作,有效的应对多方需求,加强协调力度,力求使所有项目相关者满意。

5特殊性原则

本工程在管理上有许多特殊性,如:图纸需要深化与专业综合,多分包作业需要加强协调力度,需要对变形量进行计算与监控,需加强对信息流的管理等。我们将把总承包管理的共性与本工程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在组织机构设置时将针对其特殊性,在施工的不同阶段设立专项部室,全面解决好本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使业主的建设意图得以最科学地实现。

三、总承包管理的目标

在本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中,我们将推行目标管理战略。总承包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质量、进度、成本目标为核心,并涵盖安全、环保、管理、创新等全方位的综合目标体系,所要力求达到的最终目的,有量化的硬指标,也有定性的软指标。目标的制订将全面体现我们对业主的合同承诺,同时也反映出总承包商在管理上的信心和决心。而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则直接反映我们的总承包管理水平的高低。

1质量目标

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整体项目:确保天津建筑业行业最高奖——海河杯。

2工期目标

按照业主要求的节点工期完成全部项目,确保于2014年10月20日前竣工。

3安全管理目标

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

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确保达到天津市文明工程;

统一规划现场,创建花园式工地及生活办公区域。

5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空置土地绿化率80%以上;

施工场地噪声控制:白天65-75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

施工材料优先选用通过ISO14000标准认证的产品;

目测空气中无尘土,现场路面清洁,车辆进出冲洗干净;

排入市政管网的污水悬浮物(SS)执行国家三级标准。

6管理目标

建立项目总目标和各分部实施目标;

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

建立并确保项目里程碑控制事件和项目的各阶段进度的实现;

建立项目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

7创新目标

面对技术上的众多挑战,积极论证和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多点面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

四、 总承包管理的原则

1技术领先、安全可靠原则

本工程区别于常规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技术含量高,其施工可以说对任何承包商而言都是技术上的挑战。总承包管理坚持技术领先的原则,坚持在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再行组织施工。对特殊技术难点,将提前投入人员进行方案的编制和多方面技术论证工作,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多方案的选择时,以安全可靠为第一原则,以数据为依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兼顾经济,严防冒险作业,确保结构安全,确保建筑意图的实现。

2合成管理的原则

面对本工程的巨大体量,总承包管理的重点在于各专业的合理组织和各作业面的综合协调,不仅要保证各专业、各系统的自身完善,更要注重各专业施工的有机整合,注重在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目标上的管理整合,通过合成管理方式,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全方位作到总承包管理的协调有序。

3效率组织原则

本工程的施工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牵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关系到参与的各相关方利益。因此,无论是施工本身,还是施工管理,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力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管理的效率原则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管理体系本身必须是高效的,二是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项目实施的高效率。我们将以管理体系的高效率来保证施工过程管理的高效率,并以实施过程的高效率反过来促进我们内部管理体系的高效率,达到管理与施工的良性互动。

4计划先行原则

从总承包管理的角度而言,计划是围绕总承包管理综合目标而制订的行动预案(包括质量计划、进度计划、成本与筹融资计划、环保安卫计划、创新计划等),并经过综合考虑、科学优化而形成的一体化管理计划。

我们推行计划先行的原则,是指在各阶段、各项施工开始前,事先制订尽可能详细周密的计划,作为未来实施的指导,避免行动的盲目性。所以,我们将把制订计划视为总承包管理每一项工作前期的重要内容。由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需要针对合同要求、工程特点、项目环境、风险、现有资源和资源需求、项目管理各综合目标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统筹规划,从而形成相对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预案,施工中按此预案遵照执行就可能避免出现矛盾、问题、混乱、返工或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它也是保证上述管理效率原则的一条有效途径。

计划先行的关键在于计划的可执行性。因此,我们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来保证计划的如期完成,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5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涵盖项目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目标责任制是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办法。首先,我们将对项目管理综合目标进行逐步分析和层层分解,使之细化为一个个子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据此进行资源筹措、配置和协调管理,以各级子目标的按计划实现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以各阶段性目标的如期实现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根据目标分解,我们将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与制度,确立行为规范,使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努力有方向,工作有标准,办事有依据。如此就使每一个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反过来,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点和面的结果又能追踪到具体负责的部门或个人。

目标责任将同完备的效绩考核办法结合起来,我们将在项目部内部建立起层层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使目标责任得到真正落实,实现项目管理责、权、利的相互统一。

6经济合理发包原则

作为总承包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专业施工和服务分包商。我们将按照程序化的操作模式,杜绝人为因素,采用规范化的经济合同形式,以“最经济合理”为选择合作方的基本原则,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用技术、经济、资信等可量化的指标计算出的综合分值,找出最佳竞标人作为合作方,为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等目标的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认为,最经济合理原则的要求是,要以经济性作为重要的条件,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分包商的选择不搞唯标价论,而要综合考虑合作方的技术、资信、管理、及以往合作经验等多种因素。只有报价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资信资质合格,管理水平先进,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单位才能被选为分包合作方,构筑项目施工的优势作业链。

7强化合同管理

“依合同治管理,以管理保合同”是在总承包管理中遵循的又一基本原则。我们对强化合同管理的理解是:其一,充分认识合同在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它是相关各方矛盾协调与利益调整的合法保障与依据。因此,本项目中的所有业务,都将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确定,有关各方的一切责任、义务和权利都将通过双方签订的合同来体现,强调以法律的手段来保证目标的落实。其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与业主的合作还是与分包商的合作,我们都将严格履行相应合同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根据合同争取和维护各方正当权益,以维护合同在工程实施中的严肃性。同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如确因实际情况而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变化,一经双方协商一致,也要以合同变更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便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强化合同管理还要求合同本身的公平和公正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尤其在进行国外采购招标中,将依靠社会化、专业化的力量,规范合同文本与操作程序,提高合同文件编制与管理操作水平,为合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8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

项目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将时刻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项目施工中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科学周密的分析、预测、分级、分类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预案。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风险的动态监控,随时发出风险预警报告,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来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而在风险真正发生时,立即启动实施相应的应对预案,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在风险过后尽快恢复正常施工,做到对风险的提前防范、过程监控和迅速反应。

另外,我们将根据合同要求或利用合同手段,将总承包商的部分风险合理规避于社会保险机构或与分包商共同承担,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9管理信息化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施工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与应用,及时准确地为项目各层次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作为总承包管理规划、决策、实施、控制和检查的可靠依据,从而保证本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工程目标的实现。本项目施工管理信息子系统按照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三管理(合同、现场、信息)、一提供(为组织协调提供数据依据)。

我们将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以完备的信息化建设来保证工程施工总承包的有效管理。我们将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处理与储存工具和手段,建立全面覆盖、先进可靠、灵活实用、畅通快捷的信息系统,并通过资源投入和制度建设,确保信息的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0 加强综合组织、协调与控制

我们理解,由于总承包商所处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我们将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单一的,而是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负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站在总承包商的高度去统筹考虑和全面控制工程全局,兼顾各方的利益要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化解矛盾和冲突,使工程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最终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综合目标。

需要总承包商进行组织协调的工作涵盖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在项目的外部有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周边单位和居民、相关的社会资源与条件等的协调。在项目内部,有业主、设计、监理、联合体成员和指定分包商等方面的协调。在项目部内部,有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执行层间的协调,施工过程中有基础、土建、钢结构及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在资源供求上,有人力、物质、经济资源与相应的工程施工需求之间的协调。在目标方面,有技术、质量、进度、成本、环卫、消防、安全目标之间的协调,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总承包商的精心谋划、组织与协调,才能达到相对的平衡与和谐。

参考文献: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10

1.工程项目特点

(1)是多年来公司承接单体最大的医疗工程;工程规模大,施工场地小,并位于市中心,交通拥挤,结构工程造价一次性包死,市场变化大,风险较大。(2)专业复杂、配合单位多,医疗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同比常规公建增加了洁净、抑菌、防交叉污染、屏蔽和防辐射及无障碍等特殊要求;设置了专业性强的物流传输系统、净化系统及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等。(3)工程由两个设计院共同完成,装饰工程优化设计量大,质量要求高。专业分包近30家,均为建设单位直接分包,施工总包管理难度大。

2.工程管理难点

(1)专业复杂,分包单位多。具体分包有:建筑结构工程、给排水,动力照明,通风空调,消防,弱电、智能化,电梯,自动扶梯,物流传输,医疗气体,净化工程,幕墙,室内装饰装修,标识,屏蔽和防辐射,市政供电,景观照明,网络控制,制冷,发电机组、直引水,橡胶、塑胶地面,石材供应,网络通讯,医疗设备供应等。(2)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多、水准高,具体如下:①通讯网络系统(护理呼叫系统、电子叫号系统、大屏显示系统);②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信息点、电话共2400个);③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楼宇自控、公共照明、变配电、制冷机组及新风机组);④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1850个探头、公共/紧急广播系统共12路);⑤安全防范系统(含电视监控、防盗报警、停车场管理、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可视对讲系统);⑥综合布线系统(弱电、有线电视、电话);⑦智能化集成系统:⑧防雷及接地;⑩ICU、CCU系统(重症监护):净化工程;⒒物流传输系统等。工程具有专业复杂、功能齐全、配合单位多,标准高、影响大等特点,对一个公司直属项目部来讲是个极大的挑战,且专业分包均为建设单位直接分包,与总包单位无合同关系,如何提升总包管理力度、实现高效、完善的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的管理难点。

3.工程管理目标

结合工程特点及合同承诺,工程管理目标为:质量:分项工程合格率100%,确保“长安杯”力创“鲁班奖”。环境:废气、废水、噪音达标排放,废弃物分类管理,施工现场目测无扬尘。文明施工:创建“省、市级文明工地”。安全:杜绝重大伤亡事故,避免重伤事故,安全达标合格率为100%。工程成本:工程成本降低率1.8%。

4.管理对策

管理对策1:组建优秀项目团队,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等施工控制由总包负责做出管理策划并经监理、业主审定颁发实施。组建总包、监理、业主组成的核心领导小组,三方积极配合、严格管理。

管理对策2:会同业主、设计及监理对国内大型医疗建筑参观考察,适时向业主积极主动地宣传、介绍目前建筑业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新技术将为业主带来的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调动业主创优、创新意识。始终做好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提升等工作。

管理对策3:对深化设计内容及效果等,以总包牵头坚持策划先行、样板引路制度,并同监理及业主组成创优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省内外优质工程参观学习,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集百家之长,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施过程控制。

管理对策4:对业主直接分包单位,充分利用业主给予的工程进度款审核权,增强总包管理力度。管理对策5:加强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日常现场检查工作,实施网络监控,建立数码工地及信息共享平台。每周评比总结严格奖罚管理。

5.实施过程控制

实施1:作为总包单位在中标后便严格按照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及项目管理规范,组建了以优秀项目经理为首,具有丰富理论及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在各分包单位进场施工前,总包依据项目管理规范及创优工程要求编制了详尽的《总包管理规划》,明确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并经监理、业主审定颁发实施。进度计划管理:•进度计划的编制由项目生产管理组负责。首先由总包编制施工组织大纲和总进度计划,分包单位依据总进度计划完成各自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由总包汇总形成初稿后,根据各方意见再进行修订。•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在总进度计划基础上,要求各分包单位制定周计划和月计划。每周进行检查并在周监理例会上讨论。每当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偏差,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工期要求。•进度计划的执行与控制实施过程中除总包组织分包单位进行日巡查外,每周进行由监理组织的大检查,同时实施网络监控,建立数码工地及信息共享平台,以使各单位获得有效的数据,及时进行控制。沟通与管理:分阶段会同业主及监理对分包单位适时进行优质、高效、创精品工程研讨会,以座谈、播放优质工程录象、组织分包单位参观学习等形式很好地进行了沟通,统一了思想,为实现工程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总包牵头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每周监理例会和每天的总包管理例会与分包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同时组建以总包、监理、业主组成的核心领导小组,期间三方积极配合、严格管理。

实施2:在结构工程封顶前期,我们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会同业主、设计及监理对北京友谊医院、北大医院、肿瘤医院、上海华东医院、湖南长沙湘雅二院、广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建筑参观考察,使业主亲身体验了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等的应用,并进行对比研讨,充分调动了业主创优意识的主动性。对后期的深化设计、实施过程精品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施过程精品的施工管理中,为保证实现医院建筑的洁净、抑菌、防交叉污染、屏蔽和防辐射及无障碍等的特殊要求,同比常归公建采用了结构超长无缝设计与施工、天然橡、塑胶地面、新型软膜天花、内墙抗倍特板、走道防撞扶手、石材地面无缝施工等十项新技术及多项改进技术,通过新技术应用共计取得经济效益约327.26万元人民币。医院装饰均采用“环保型”产品,其废弃物处理、废水排放均做到了洁物分区,洁污分流,医患分流。经过严格管理最终实现了西北地区功能最齐全、自动化程度最高、单体手术室手术间最多的综合性医疗建筑的施工总承包任务。

实施3:工程由两个设计院完成,根据业主要求后期装饰工程二次深化设计量大,在生物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疗各科室的需求日益剧增。同时力求为患者、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现代化管理系统和良好的诊疗环境,建筑装饰档次高,装饰材料均采用“环保型”产品。如何将近30家分包专业科学合理、系统性的统筹设计与施工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期间我们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分包等,在吊顶排布、室内外整体装饰色彩、材料选择及细部节点施工上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探讨与工程实体样板。由于专业复杂、工序交叉多加之医院科室要求的变化,仅吊顶排布经过数月方完成精品策划。同时在策划前及方案对比中,由总包牵头有针对性的组织对省内外优质工程参观学习,集百家之长。在实施过程中对每道工序均先进行样板施工,经创优小组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通过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严格实施过程控制,其石材幕墙,安装牢固、施工精细,石材颜色和谐自然。吊顶排列规范、美观,室内506个卫生间施工精细,无一渗漏。内墙装饰抗倍特板,88均通过电脑放样,超长的主接墙面,平整顺直,板缝均匀清晰,笔直美观。花岗岩石材地面平整、光洁、无接缝差等,最终实现了规范、美观的工程效果。

实施4:工程专业复杂,各专业均为建设单位直接分包,分包单位近30家,与总包单位无合同关系。其中幕墙工程、净化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及三个标段装饰工程等分包工程量大,且分包单位实力较强。因无合同约束及专业的特殊性等原因,总包管理指令往往得不到及时落实,工程款也由业主直接支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同业主进行沟通,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分包单位,我们争取到了对分包单位进度款审核权,并在业主预结算管理办法中给予确认。通过控制专业分包的工程进度款,大大加强了总包管理的执行力,管理效果也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5:在分包单位进场前,我们依据项目管理规范及公司三合一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编制了总体质量规划,制定了项目安全技术总体安全保证计划及文明工地实施规划。分包单位进场时,我们会同监理、业主责令各分包单位完成了专业质量策划,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等,并且与总包签订了施工质量协议、安全生产协议、文明施工协议。经与业主沟通在协议中明确了总包处罚权利,如违反要求经监理核实在当月进度款中给予扣除,该项资金作为进度措施费之一。实施过程中除总包组织分包单位进行日巡查外,每周进行由监理组织,总包、业主、分包方参加的质量、安全、文明、进度大检查,同时实施网络监控,建立数码工地及信息共享平台,每周评比总结严格奖罚管理。

6.成本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对成本管理采取了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及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扭“亏”争平。在结构施工中造价一次性包死,由于钢材价格变化,经核算仅钢材一项将亏损近300万元。针对此情况,我们与业主多次沟通协商,认真分析业主的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及合同。采取多种措施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工程实体,促使业主对钢材进行了二次认价,挽回了损失。以“缺”补收。在装饰阶段我们争取到了门窗工程、新型轻质隔墙工程的施工,通过业主委托总包组织考察、共同招标等方式,我们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以“变”增收。针对工程深化设计量大的特点,新增项目可重新报价,通过变更设计,采取及时签订补充合同和及时签证等工作获取利润。以“控”节支。在认真做好变更的同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将成本降低目标分解到人,严格执行分包及物资招投标采购制度及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支出。在与业主总包合同中明确收取分包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增加项目收入。通过上述成本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获得了一定的利润。

7.实施效果

西北医院医疗综合楼工程于2006年2月25日开工,2008年12月28日竣工,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期间无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发生。通过了竣工验收,质量合格、观感质量好,顾客非常满意。在竣工投入使用前,经过权威机构的室内环境卫生检测,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我国的相关标准,最终评价为健康建筑物。该工程自始至终实施过程精品管理,工程结构安全可靠,先后取得了省市级文明工地、省市级结构示范工程、省级QC小组活动一等奖,部级QC小组活动二等奖及部级科技示范工程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奖。目前正在申报“长安杯”、“鲁班奖”工程。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11

一、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不强,重经营轻质量控制式的管理必然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质量管理控制不严格,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及企业发展需要。

2.分包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专业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有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由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在现场管理上与总包单位平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及执行力不强,往往在施工中产生工序不能正常交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施工进度滞后等局面,这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声誉。

3.劳务作业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而在一线从事劳务作业的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虽说推行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综合技能素质较差,质量意识缺乏且流动性大,导致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4.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那么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现场在工程材料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验收不严格,一般都是先进场再检验;二是材料进场保管不认真,未对材料的保质期定期检查,容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二、确保顺利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对策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就必须先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牵头成立的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本项工作的严谨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置该机构来制定和落实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制定可行性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量质量检查人员,加强企业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最后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及企业文化,通过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奖惩考核机制与职工的个人薪酬挂钩,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责任感及归属感,切实地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内容和方法,避免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纸上谈兵和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2.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对分包单位管理是影响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对进入本企业内施工现场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场分包单位的资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同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签订总分包管理合同,强化分包单位的质量意识,确保分包工程质量处于可控制状态。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结合企业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将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及操作流程进行汇编,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岗位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在正式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图纸,明确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具体施工要求,加强图纸审核,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缺陷问题,避免返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结合常见问题质量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要求,以工程常见做法和企业工法为基础,制定形成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标准化指导书,规范和引导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4.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

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确保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常态化。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将工程质量技术标准尽量的通俗化、清晰化的向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利用BIM技术或者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将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工序及操作事项对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宣贯,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精细化施工。其次,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验及保管工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再使用,不合格材料及过期材料严禁使用的管理规定责任到人,可有效地杜绝工程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现场实行工序交接制度,施工内容及施工责任人均留交接记录,通过现场实测实量,将有关数据及责任人上墙,实现质量责任向下落实到人,确保了每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规范市场行为

规范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违法发包和压级压价的行为。一是对符合《建筑法》允许分包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进行二次公开招投标,严禁建设单位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及个人等违法行为。二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很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单位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压级压价,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招投标时,上级主管部门如能先一步对招标单位了解和考察,对社会信誉差、各方能力弱的建设单位建议重点审查投资来源和各方能力,这样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投入方面才能为施工企业保驾护航,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三、结语

分包一体化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制度创新 知识管理 制度需求

[分类号]F270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知识资源和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力图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知识管理是近年来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并不直接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作用,必须把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整合和转化,制度创新就是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构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并提出相关结论。

1 知识管理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1.1 知识与知识管理

知识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知识通过某种手段能够被有效利用,并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于是产生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由一系列的因素来支撑,包括战略、文化、评价和技术等。阿比克(Andreas Abecker)将知识管理活动定义为“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马斯(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Argote认为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一个两维框架来描述:一个维度是知识管理过程维,包括知识的创造、转移和重用;另一个维度是知识管理情境维,这个维度是描述知识管理过程发生情景的属性。Coombs和Hull提出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形式转换、知识求证、知识内部化、知识管理约束6个过程。综上,知识管理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把单一的、孤立于企业外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转化为能被企业利用的显性知识,并通过创新等手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方法。鉴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应制定、实施好知识管理战略,以减少知识管理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效率。

1.2 制度与知识管理

制度就是行为规范,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诺思(Douglass c.Nonh)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正式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组织为保证知识管理过程顺利进行而提供的相应的管理制度,组织文化属于组织中的非正式制度。

知识管理需要制度,例如设计资料的归集、工艺文件的形成等,都是管理知识的制度;同时,制度对知识管理具有能动作用,是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保障。归纳起来,制度对知识管理发挥三个方面的功能:首先,制度能降低知识管理成本,例如构建获取与存储制度,把零散的知识和信息整合起来,这种集中有序的管理模式成本低于松散管理模式的成本。其次,制度能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在搜集信息之前,就制定规则,剔除错误、重复等信息,节约知识存储的空间;制度能规范人的行为,如在知识的获取中,对提供有效知识的员工进行奖励,尽量发掘内部知识,消除员工间合作的障碍因素,从而为知识管理中的合作创造条件。再次,制度为知识管理提供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制度能传递一种信息,即在知识管理中提倡和反对什么,什么是企业需要的,员工应共享什么样的信息。激励和约束是并存的,制度提供激励功能的同时,也通过限制一些行为来实现约束功能,奖励对知识管理有贡献的员工,惩罚提供虚假信息、垄断知识、干扰知识管理顺利进行的员工,消除知识管理中的障碍因素,从而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1.3 制度创新与知识管理

从制度的角度讲,知识管理过程可以看成是知识管理主体的博弈过程。一种制度一经建立,就实现了知识管理的博弈均衡,但这种均衡是阶段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一种已经建立的制度就会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制度需要创新,制度创新是为了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针对现有的规范体系进行选择、创造、优化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新建、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通过使制度更加完善促进知识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知识的发展正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旧的制度很难满足现代知识管理的需求,制度创新是现代企业知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知识管理是日常性的行为,表现为围绕知识展开的各种活动,侧重于操作层面。制度创新是非日常性的行为,侧重于满足操作层面的需求,重点关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改善,拟通过制度的调整与完善,提升知识管理的水平,这种水平提升通常是超常规和非线性的。知识管理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不同水平的知识管理需要不同的制度,当某些方面的制度不适应知识管理的发展时,这些制度就必须被新的制度所取代,每一次制度创新都能促进知识管理水平阶梯式的上升。知识是企业价值增长的直接源泉,制度创新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促进知识的运用,间接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 知识管理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如前所述,制度对知识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合适的制度与之相匹配,这些制度包括:知识管理组织制度;知识的获取与存储制度;知识的共享制度;知识的利用与转化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其中,知识管理组织制度是基础,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保障。在这个基础和保障条件下,通过知识的获取与存储、共享、利用与转化方面的制度作用,促进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制度产生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制度供给,这些制度供给有可能是正式的、由人们有意设计;也有可能是非正式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制度需求实现制度的有效供给。制度供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知识管理水平、制度成本和现存制度安排等。知识管理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制度供给,应根据水平和阶段两个特征设计知识管理制度。每一项能预期带来知识管理收益的制度安排都需要耗费成本,一些好的制度安排可能会因预期成本太高而无法推行,制度成本既包括制度的设计成本,也包括制度的实施成本。初始的知识管理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的路径和既定方向从事知识管理活动,总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一些;知识管理主体既包括企业,又包括企业中各个层次的知识工作者,在现存制度安排中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一种既得利益格局,既得利益集团会竭力维持现存的制度安排,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

2.1 组织制度

组织制度是知识管理顺利并有效进行的基础,组织制度创新是知识管理制度创新的首要选择。传统企业的知识管理组织大多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该部门通常由高层领导直接管理,掌握着企业核心知识,但该部门员工一般不是技术人员或知识型员工,只负责知识的获取和保存,没有真正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这种组织制度不利于企业信息的传递,管理难度较大。企业要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就要建立一种柔性的、半虚拟的知识管理部门,这一组织弱化了部门的概念,而是一个能够融入到企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中,与企业各个部门都有联系的组织,能随时掌握企业知识信息动态,并负责存储、筛选、梳理所获得的知识。该组织的成员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企业高层领导和非知识型员工也可以是该组织的成员,但只起辅助和协调作用。这种新的知识管理组织能促进企业集体知识的形成,缩短知识获取和使用的时间,实现企业成员的知识、信息的共享,有效地传递并转化企业的知识。

2.2 知识的获取与存储制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知识产生,知识的获取与存储制度是“知识人口”的第一关,这个制度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私有化”。实践中,很多知识在这个环节就被过滤掉了,根本就到不了共享和利用的环节,所以应从优化流程的角度构建有效的知识获取与存储制度。知识获取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共享获得,一种是通过外部获得,因此,应规范这两个渠道的知识获取流程,使员工有章可循。显性知识较易获得,但隐性知识就较难获得,在隐性知识的获取中,获取制度应与约束和激励制度相结合,尽量避免知识的外泄和知识的私有化。在知识的存储过程中应强化将无形知识转化为有形知识的制度,如设计思路转化为图纸等,还有一些本身就是有形知识,如数据资料等,在获取知识时尽量保留原始资料,方便归类和查找。建立知识存储制度的关键是构建知识库,知识库应该具有时效性、动态性和安全性等特征。

2.3 知识的共享制度

知识创造是企业生命的源泉,知识共享则可以实现新知识在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上的重复利用,从而为组织的成长做出贡献。企业知识共享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流动,是在企业内部的知识市场中实现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转移,也不同于纯粹意义的知识交易。从认识论看,它包括隐含知识和明晰知识及其各种组合和转换;从本体论看,它包括个人层次、团队层次、企业层次、企业间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不是独立的行为,需要人员、软环境及硬环境的配合。知识共享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社会行为,组织如何鼓励和支持员工进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知识共享的软环境主要指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知识共享的硬环境包括知识共享的空间、存储知识的设备网络等。知识共享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技术、服务信息、企业重大事件等;知识共享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公示、座谈、例会、建立网站、培训等,这些内容和形式逐渐被固定下来,就形成了知识的共享制度。

2.4 知识的利用与转化制度

通常研究的知识转化多局限于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而忽略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向隐形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三个过程都是知识利用与转化过程。知识的利用与转化制度应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与知识利用与转化相关的制度,知识的转化离不开人,包括技术人员和知识管理人员等,如何提高其自身素质,缩小知识授予者和知识获得者的差异和改变其观念是该制度实施的关键;另一部分是监督制度,主要目的是保证知识转化与利用的效率,由知识管理组织评价,奖励为提高知识转化率与利用率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5 知识管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能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激励与约束制度不应该单独存在,而要与前面几个制度相互交叉与辅助。知识具有不可收回性,知识只有通过企业的创新才能成为技术,才能实现其价值。在知识管理中激励至关重要,激励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激励包括奖金、职工优先认股权、机票或休假,无形激励包括授权、管理者和高级主管的称赞、特殊酬劳、内部事务中的受尊敬待遇、组织内角色的公众认可、失败宽容等。为了避免激励制度顾此失彼,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是必要的,约束制度应包括权力约束、行为约束等多种形式,如规定利用知识库内知识的安全保障措施,查阅知识库内信息的权限,参与知识管理流程的权限等。约束制度应与激励制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 结论

知识管理的实践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管理引发制度需求的同时,没有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存在。本文认为应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出发,提高知识管理制度供给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优化知识管理的流程,创新知识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培养知识管理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制度和制度创新的作用,促进知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1 提高知识管理制度供给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知识管制度供给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制度供给不足成为制度创新的常态,在某一个时点总会有一些制度供给不及时、不完善的现象;另一个是有了制度但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知识管理制度创新是制度需求诱发的结果,但制度需求只是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制度创新的完成往往依赖于制度供给的实现,只有当制度供给及时、有效地满足制度需求时,制度创新才会发生,才能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然而,制度供给往往是对制度需求的滞后反应,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滞延。在知识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最先产生的是制度需求,创新是为适应制度需求而进行的,应积极提供及时与有效的制度供给。

3.2 优化知识管理的流程

企业知识管理应以中层管理人员为主体,通过高层支持与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广泛参与,打破部门与职位的限制,构成跨部门、跨学科的知识管理的网络。与此相对应,有效的管理流程应该从知识获取开始,经过存储、传播、共享、转化等环节,并在每个环节设立监管制度,目的是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流程中,中层管理人员始终起主导作用,获取的知识存储于企业的知识库中,由知识型员工进行整合和处理,利用知识共享平台进行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使知识在动态的变化中升华为技术,在降低成本、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后的知识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3 创新知识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

企业需要一种新的知识管理人员任用制度来替代传统的、知识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分离的任用制度,这种新制度采用柔性的、半虚拟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部门应有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部门的专职员工数量较少,多数员工是兼职的,这些兼职员工分布在公司各个技术部门,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技术管理人员、中层技术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等,在相关制度的作用下,负责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利用和转化,这样能使知识和管理不分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协同工作。这种制度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采集,并更易于控制知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