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用管理概述

信用管理概述

时间:2023-08-28 16:56:54

信用管理概述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1

中图分类号:TN919-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8-0114-04

Ontology Metadata Mode of Business Credit Based on Descriptive Logic

LI Guang-ming, ZHOU Hu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embers from commercial credit business can not effectively share information, aiming at the deficiency of existed method in solving concept expression and semantic extension, the information flow structure and content between participants to commercial credit business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commercial credit is described. The descriptive logic original language is used to abstract concept and relation from some problem field to build ontology model, and integrated ontology representation is combined with metadata to build expanded and inferable ontology metadata model according to business requirement. This method is used to describ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 to shar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from heterogeneous sources.Keywords: business credit; descriptive logic; ontology; metadata

0 引 言

商业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连接征信系统,贷款提供者,贷款需求者,第三方工具提供者等商业信贷参与方的信息链条。建立无歧义的,能够让系统成员都能够理解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强信息的表示,建立┮恢知能够映射系统参与方所使用的数据,并根据业务变化可扩展和推理的标准化的数据组织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体是应用于信息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方法,它将问题领域中的对象抽象成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使用形式化的方法表示这些概念,使得计算机能够接收并处理,加强异构系统用户对数据的共享[1]。描述逻辑利用概念和规则符号将问题领域中的原子概念和规则表示出来,定义良好的语义和表示能力,并具有基于逻辑的推理能力,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本体描述原语,成为OWL-S等标准本体描述语言的语义基础。本文将引入可以跨平台,并且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语义的基于本体的元数据表示模型,表示贷款业务参与方之间交互的异构信息。

1 商业信贷管理系统结构

商业信贷系统包括核心业务功能和辅助业务。核心业务包括接收贷款申请,抵质押品管理,贷款合同的签订,贷款档案的管理,归还贷款本息等内容。辅助业务为核心业务提供支持,以规避贷款拖欠风险,提高贷款效率为目的。辅助业务包括信用审核,还款能力的审核,用款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测,抵质押品价值的评估,还贷催收,还贷风险评估,行业分析等内容。辅助业务的执行需要同信贷机构以外的相关单位发生数据的交换。比如,评估还贷意愿,需要查看银行等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还需要从工商,税务,电信,等部门获取贷款者的信用经历信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核心业务,信贷机构从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处获取服务,如信用等级评价,不同行业的贷款风险评估,抵质押品管理等。

2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表示

2.1 本体的表述

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本文将本体表述为:

Ontology=Q{C,CP},{CE,CEP},{R,RP},{RE,REP},H,XR,

式中:C表示由问题领域中的名词概念抽象出来,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结构的概念类的集合;CP表示类的属性声明,属性为类的静态特征;CE是问题领域中概念类的实例的声明,实例的属性用CEP表示;R表示问题领域中的关系,类与类之间可以具有某种关系,关系也可以成为新的类,即关系类,关系是由问题领域中与名词概念在同一层次的动作概念抽象而来,关系也具有相应的属性,用于描述关系的特征;RP表示描述关系的属性;RE表示关系的实例;REP表示关系实例的属性;H表示问题领域中所使用的计算工具,公里,定理等内容;X表示属性的约束和限制。

2.2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元数据表示

(1) 基本的逻辑符号。

在描述逻辑中提供了基本的逻辑原语用于表示复杂的概念和关系。如:“∧”逻辑与、“∨”逻辑或等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符号;“”逻辑蕴涵、“”逻辑等价、“≤”上限基数、“≥”下限基数、“M”包含于等扩展的逻辑关系符号;PartOf,InstanceOf,SubclassOf等表示组合等逻辑关系。

(2) 原子类和复合类。

问题领域中,类可以分为原子类和复合类。原子类是指不可以再分的类,用符号{C}表示,复合类由原子通过逻辑连接符号连接而成。如,C,D表示原子类,复合类MC∧D,表示原子式C和D通过“∧”操作形成复合类M。

(3) 类的属性。

在问题领域中,类的特征是通过属性表述出来的,一个类可能具有多个属性。类的属性之间通过“逻辑与”符号链接,表示属于同一个类。Q{C},{C.p1∧C.p2}R,式中C表示概念类,p1,p2表示类具有的属性。如果C是由多个原子类复合而成,则原子类的属性自动变成C的属性。

(4) 类的实例及其属性。

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概念类的实例,可以使用C(E)表示概念类C的E实例,可将类的实例形式化为:Q{C},{C.p1∧C.p2},{C(E1),C(E2)},{C(E1).p1∧C(E1).p2 ,C(E1). p1∧C(E1). p2}R,其中,C(E1), C(E2)表示对象类C的E1,E2实例。实例同对象类一样,也可以通过逻辑联结符合进行扩展或组合。如C(E)=(M∧N)(E),其中,概念类C是由M和N复合而来。

(5) 定义关系及其属性。

在问题领域中,类与类之间的使动行为用关系来表示。对象类之间的关系用小写的字符表示,如:Q{P M Q∧r1,Q M Z∧r2.a}R,表示概念类P与Q之间的关系为r1,Q与Z之间的关系为r2,r2具有属性a。关系实例为对象类之间联系的具体实现。其定义方法同对象类实例的定义方法相同。关系的实例表示具体的关系。比如张强是张红的父亲。

(6) 定义属性约束和限制。约束主要包括域约束和范围约束,域约束是指该属性仅对什么类有效,而范围约束则是指该属性的取值属于哪个类的实例、或哪种类型的数值等。

3 本体元数据在商业信贷系统中的应用

3.1 建立商业信贷系统数据模型

商业信贷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是建立本体元数据的第一步,可以明确指示出参与商业信贷活动的各个行为主体,以及主体间交换的数据。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完全解析,对于问题领域中相关概念的提取和概念类的抽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信贷系统的数据模型可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贷款一级数据模型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所只列出的商业信贷系统一级数据模型。商业信贷管理可以分为贷款申请提交和审核,签订贷款合同,贷款档案管理,业务检查,还款等父霆阶段。在贷款申请审核中,需要审核贷款者基本信息,信用信息,还款能力评价,贷款申请提交和审核阶段,需要审核贷款者家庭信息,财务信息,工作信息,信用信息等内容;款审核通过后,将签订贷款合同,建立贷款档案;签订贷款后,将根据行业信息观察用款情况,催收余款。

3.2 从问题领域的抽象出相关概念类

经过对商业信贷管理系统问题领域的分析,按照其所承担的业务角色,可以将其分为参与人,关系,信贷机构,规则,单据,抵质押品,信用,报表,工具,贷款产品等概念类,以及提供,处理等关系类。参与人是指除信贷机构以外的信贷活动参与者,如贷款个人,贷款企业等;关系是指贷款人之间,参与贷款活动的成员之间,或贷款人与贷款机构之间的关系;信贷机构是指贷款的提供方,信贷机构需要对参与人提供的信用信息,抵押制品,身份材料,报表等进行审核。规则是由信贷机构所制定的规范贷款人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拖欠还款的惩罚措施等。表单是指贷款人为取得贷款和保证按期返款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如贷款申请等。抵质押品是由贷款人或担保人所提供的房屋等有价担保品。信用是来源于银行,税务,信贷机构等单位的能够证明贷款人信用履历的材料。报表包括行业分析,业务分析,财务报表等用于预警贷款风险的数据分析材料。工具包括用于信用评价,抵质押品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行业与业务分析等活动所使用的方法与工具。贷款产品是信贷机构根据贷款人特点所设计的各种贷款策略。处理关系类是参与人与信贷机构等概念类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贷款申请的审核,抵质押品评估,贷款能力评价,业务状况评价,贷款者分类等各项活动。提供关系类是参与人所提供的各种申请,材料,报表所进行的操作。商业信贷管理问题领域的概念抽象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信贷管理问题领域的概念抽象

3.3 基于描述逻辑的信贷本体构建

根据问题领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结合描述逻辑的逻辑原语,将商业信贷领域中的概念类和关系类,及其属性和关系分配集声明如下:

(1) 概念类和关系类的声明。

参与人概念类可以声明为:Q参与人{(贷款人) ,(担保人)}R,贷款人,担保人为参与人的子类。贷款人和担保人还可以派生出贷款个人和贷款企业,担保个人和担保企业。如果A企业是贷款人,则可将其声明为概念类贷款企业的实例Q贷款企业(A)R。

关系概念类可声明为: Q关系{(担保),(家庭成员),(机构成员)}R。担保类可派生出担保人,担保机构;家庭成员可派生出妻子,父母,子女等亲属;机构成员可派生出股东,总经理,法人代表等机构职位。

信贷机构可声明为:Q信贷机构{(银行),(贷款公司)}R,因为在商业信贷系统中,信贷机构主要指提供贷款的银行,贷款公司等机构。

表单概念类是商业信贷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本体元素之一。表单类可声明为:Q表单{(申请),(合同),(档案),(单据)}R,申请类可派生出Q{(贷款申请),(还款申请)Q{(全额还款申请,提前还款申请,部分还款申请)}RR等子类,合同类可派生出贷款合同子类,档案类可派生出贷款档案等子类,单据类可派生出Q{(抵质押品单据),(业务调查单据),(还款记录)}R等子类。

规则概念类声明为:Q规则{(信用等级评价规则),(贷款分类评价规则),(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贷款检查规则),(档案管理规则)}R等。

报表概念类可声明为:Q报表{(行业分析报表),(业务分析报表),(还款能力分析报表)}R

工具概念类可声明为:Q{(信用评估工具),(风险控制工具),(行业分析工具),(业务分析工具)}R。

抵质押品类的声明,将最常见的抵质押品单独声明,而其他形式的抵质押品归为其他类。如:Q抵质押品{(房屋),(汽车),(其他)}R。

处理关系类是发生与概念类之间的关系。主要发生于信贷机构类和参与人类之间,处理关系类可声明为:Q处理{(审核),(评估),(检查),(预警)}R等处理。审核类可派生出贷款申请审核,信用审核,业务审核的子类;评估类可派生出抵质押品评估,还款能力评估,业务绩效评估等子类;检查类可派生出业务检查,还贷检查等子类,评估可派生出信用评估,还款能力评估,风险评估等子类,预警类可派生出拖欠还贷预警,风险预警等子类。

(2) 属性的声明。

属性是描述对象特征的重要元素。每个概念类和关系类都具有相应的属性。子类除了继承了基类的属性之外,还会派生出新的属性。统计属性的工作量比较大,本文不可能一一举例,现仅以贷款个人为例说明,其属性可声明如下:

Q{贷款个人.个人信息∧贷款个人.家庭信息∧贷款个人.教育信息∧贷款个人.健康信息∧贷款个人点居住信息∧贷款个人.联系方式.贷款个人.经济信息}R

其中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健康信息等是描述贷款个人特征的属性集合。根据需要,也可声明为概念类。因此可知,类的某种概念类可声明为另一种概念的属性。

(3) 公理与工具。

公理与工具的声明同概念类声明集中的工具概念类不同。工具概念了是商业信贷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属性所定义的工具。而公理与工具声明是信贷系统所使用的,已经被广泛采纳的,具有一定标准的通用的公里和计算工具。

(4) 概念类间的逻辑表示。

通过对信贷问题领域的分析,可以抽象出原子概念类,在实际应用中,原子类不可能表示出所有问题,有时需要与其他原子类逻辑连接,来表示更复杂的概念。我们以贷款流程的本体描述为例来说明概念类间的逻辑表示。已知原子概念类和关系类声明为:人员(Person)、表单(form)、报表(paper)、机构(unit),规则(rule),提供与审核(offerandaudit),处理(Handle)等关系类。其业务关系为:贷款人(persion(loanperson))向信贷机构(creditunit)提供(applyto)贷款申请(Form(apply)),被信贷机构(creditunit)使用面向相关业务的工具或方法(Method)审核(Handle(audit))申请,签订贷款合同(Form(Contract)),贷款人按照合同规定,向信贷机构(creditunit)支付(pay)利息(interest),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repay)贷款,信贷机构(creditunit)对业务进行审核(Handle(audit)),控制风险。

源元数据中的原子类总结为术语和关系的集合。{(Loanperson,Creditunit,Form(Contract),Method,Mortage),(Handle( applyto,credit),pay}

则术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Person (Loanperson)M .applyto Form(apply),Person M .apply mortage,Creditunit .audit Form(apply) ∧Method,Person(loanpersion)M.pay interest∧.repay Mortage}}};

(5) 本体间推理的描述。

本体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推理。通过逻辑符号,可以表示本体元素间的推理。在信贷本体中,概念类间可以通过关系类结合,形成新的类,来表示业务逻辑。如上文所述,商业信贷问题领域中包含关系类处理中包含有审核关系类。具有审核贷款申请,评价信用和还款能力等逻辑功能。将贷款申请审核关系声明为Doapply,信用评价关系声明为Docredit,评价还款能力声明为Dorepayability。贷款申请Doapply具有布尔类型的属性“是否通过”,声明为Ispass,如果没有通过则为SIspass;信用评价关系需要借助规则类中的信用评价等级规则,即ruleauditclass,信用评价关系可声明为Docredit∧RuleAuditClass.value(n),value表示信用评价等级的值,括号中的数值表示等级数。还款能力评价表示为Dorepayabilit∧RuleRepayAbityClass.value(n),RuleRepayAbilityClass表示还款能力评价等级。因此,对于某贷款人贷款申请的批复可声明为Loanpersion∧Doapply.IsPass{Docredit∧RuleAuditClass.value(≥3)∧Dorepayabilit∧RuleRepayAbityClass.value(≥2)},表示贷款人如果获得贷款申请通过,必须信用等级评价超过3级,还款能力评价在2级以上。

通过上式可以把概念类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化成逻辑推理公式,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运算,完成商业信贷问题领域中的逻辑推理。

4 结 语

通过以上的形式化描述,即将商业信贷系统资源元数据的概念术语,术语的属性,术语类间的关系描述出来,通过形式化元数据的交互,实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同理,可将其他数据资源形式化描述出来,在商业信贷成员间无歧义的共享供业务信息。

参考文献

[1]COYL Karen. Unerdstand metadata and its purpose[J].ManagementTechnology, 2005.4:160-163.

[2]张宇,蒋东兴,刘启新.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集整合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2009(7):1037-1041.

[3]林小晶,杨立,左春.支持动态标准的政务元数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109-112.

[4]Giunipero Larry C. Purcha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lexibility: moving to an entrepreneurial skill set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3): 602-613.

[5]MOVVA Sunil, RAMACHANDRAN Rahul. Syntactic and semantic metadata integration for science data use [J].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5(5):1126-1134.

[6]HUA Zhong-sheng. Impact of demand uncertainty on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of single-period produ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268-284 .

[7]WY Yan-ni. Extending metadata with scenarios in adaptive distributed system [J].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2007(5):1283-1294.

[8]史春景.基于本体的车间业务流程知识分析及表达[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2-427.

[9]温立.基于辅助决策的应急事件本体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0(2):132-136.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2

关键词:概念模型 系统仿真 管理系统

1 引言

系统仿真是建立系统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试验的技术、方法和过程。

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许多仿真实验室,许多机构也参与到了仿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仿真资源。另一方面,用户对仿真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仿真系统越来越复杂,开发既费时又费力,如何为用户“快、好、省”的开发出权威的仿真系统成为困扰仿真系统开发人员的一个难题。如果能够利用大量现有的各种权威仿真资源,那么开发新仿真系统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减轻,开发周期会大大缩短,开发成本也将会进一步降低。因此,用于实现各种仿真资源的共享与管理,特别是跨组织机构实现仿真资源的共享与管理的仿真概念模型管理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2 概念模型管理系统简介

2.1 概念模型管理系统定义

由于概念模型的种类较为繁杂,可以对其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形式划分。在本文中,将概念模型管理系统定义为:对现有的概念模型进行抽象分类存储,并建立基于web技术的网络交流、修改、更新的软件系统。

2.2 概念模型管理系统功能描述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熟的概念模型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确保系统实现概念模型资源安全共享的必要条件,用户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用户的操作控制在特定的权限范围内,防止越权操作、非法攻击可能导致的资源失窃以及泄密等事件。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定义了两类角色,即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

数据管理模块:仿真概念模型通常都要以某种数据形式存在,系统需要提供相应的数据管理功能,以实现概念模型数据的有效管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概念模型的数据是核心内容,数据的上传、下载、更新以及删除等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

元数据描述与管理模块:数据是概念模型的核心,而仅仅有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用以对概念模型数据进行描述的元数据信息。概念模型的元数据包括:模型者的相关信息、模型的功能信息、模型的版本信息、模型的日期、模型的vv&a以及相关状态信息。

搜索机制模块: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共享和重用,系统必须提供良好性能的资源搜索机制,使得概念模型的潜在用户能够切实的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概念模型资源。

vv&a支持模块:为概念模型的vv&a提供支持,概念模型提供者将概念模型提交给系统后,系统可以对模型的vv&a状态进行跟踪,以指示概念模型所处的验证阶段。

用户反馈模块:概念模型的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将概念模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修改意见等反馈给概念模型的提供者,之后概念模型的提供者也可以借助系统做出回复。

日志管理模块:概念模型是宝贵的智力资源,通常也可能涉及到秘密,因此需要对概念模型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3 概念模型管理系统设计

3.1 管理系统中概念模型分类

概念模型是一个较为繁杂的体系,各种具体模型的应用背景不同,功能各异,其表现形式和描述方法也多种多样,这样就导致了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本文对管理系统的分类是依据概念模型的uml描述方法进行的,即将概念模型具体分为:实体模型、过程模型和交互模型。

3.2 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系统在数据库设计上大体分为四大块:

用户表:主要用来存储系统注册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库中用户的信息既有普通用户信息也有管理员信息,两者信息结构相同,但分开存储。数据的结构较为简单,只包含相关的用户名和密码。

概念模型表:用来存储概念模型的相关信息,大体包括模型的id、名称、和属性等相关信息。

概念模型元数据表:用来存储概念模型的元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模型者的相关信息、模型的功能信息、模型的版本信息、模型的日期、模型的vv&a以及相关状态信息。

用户反馈表:用来存储使用过本系统的用户对系统的反馈意见信息。

3.3 管理系统的静态网页设计

静态网页作为整个系统的最上层设计,是系统与用户进行交流的窗口,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要注意设计的交互性,涉及的界面用交互性强,便于用户使用操作,另外要注意界面的简洁美观增强系统的可视性。总体来讲系统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界面:

登录界面:包括普通用户登录界面和管理员用户登录界面,用于用户登录系统。

注册界面:即普通用户注册界面,用于新用户注册用户名和密码。

系统主界面:即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所直接展示给用户的页面,主要介绍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页面内嵌套相应功能模块链接按钮。

模型实例管理界面:根据对概念模型的划分,应对实体模型、过程模型、交互模型各设立一个模型实例管理界面,界面中应能显示系统中现有的各个概念模型实例,并提供相应的下载上传链接,使得系统中的模型库得以共享和扩充。

用户反馈界面:用于上传和显示用户对本系统的使用评价和建议。

3.4 管理系统的业务逻辑设计

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进行设计:

用户登录模块:管理系统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登录的口令密码验证,并可以进行新用户的系统注册。

模型管理模块:用于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包括了下载、上传、删除、修改四个子模块。

元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内容是在系统中嵌入元数据的查询和注册功能。

搜索功能模块:用于实现对模型数据的快速检索功能,本模块中的实现主要是通过sql语句中的查询语句来实现对数据库的检索,并将检索的结果以html页面的形式反馈给使用者。

用户反馈模块:将用户提交的表单写入反馈信息数据库,并将数据库的内容显示在html页面上,可以通过jsp和mysql的基本操作来实现。

4 结语

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概念模型的构建作为仿真活动的第一步,其作用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出,而且随着更多概念模型的开发,为了方便仿真人员对已有成果的共享和交流,缩短仿真周期,对概念模型管理系统的研究将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谢卫平..概念模型工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3,20(2):120-122.

[2]赵龙文.agent的概念模型及其应用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22(6):75-79.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3

目前,设计知识管理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研究热点,如美国nist的设计知识库项目[2];欧洲wise工程知识管理项目[3]、moka项目[4];韩国lg公司资助的知识管理项目[5];国家863资助的知识管理平台研究[6]等,但还没有一个实用的能支持概念设计知识重用的系统,对它的研究也还停留在理论准备阶段。

本文在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的概念设计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框架,研究了用户对本体的定义、对知识结构内容的自由扩充以及概念设计知识的检索方法等关键技术。

1、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建模

1.1概念设计知识分类与表达

概念设计是对设计问题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解的设计阶段[7].概念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8].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最佳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由功能向结构的转换过程。

图1描述了一般概念设计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综合与评价两个基本过程。综合是指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各种分析、设计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个方案,是个发散过程;评价则从方案集中择出最优,是个收敛过程。概念设计是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具体说,概念设计就是将设计对象的总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级的功能单元,经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对应的各个最末端功能单元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原理解。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到结构的映射,概念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功能创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确定、功能载体方案构思和决策。

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及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将概念设计知识分为元知识和实例知识(其分类如图2所示)。元知识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结构知识等。实例知识中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产品实例等知识。

(1)功能知识。主要描述产品完成的任务,描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项。描述产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内容、实现参数、性能指标等;

(2)技术原理解知识。描述产品功能及功能子项的原理解答。它的表达要复杂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数字表达它的说明、解答参数,另一方面,要有图形支持产品原理解答;

(3)结构知识。描述产品的结构设计状况,是对原理域知识的细化和扩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结构载体,可描述产品关键部分的形状、尺寸和参数。产品功能结构的映射(简称为功构映射)就是对产品的功能模型进行结构实现的求解,是将产品功能性的描述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具有具体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的零部件描述。在这里功能是产品结构的抽象,是结构实现的目的;而结构则为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的一组构件或元件。功能结构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一个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特征或元件实现,而一个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

(4)实例知识。已成功或失败的设计范例,包括方案设计实例,产品结构知识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实际因素,是类比设计和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基础。

以工程机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总功能为摊铺水泥路面,总功能可细分为滑模作业、控制作业等功能,滑模作业功能又可细分为提水泥浆、挤压成型等功能。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可能会由几个结构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滑模作业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几个结构一起才能实现。图3为该水泥摊铺机的功能层次定义和功能分解结构举例。该产品所对应的结构分解则如图4所示。图5中给出了对于滑模作业功能的技术原理解简图、技术原理解的评价、参考产品,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说明等相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概念设计予以支持,对概念设计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目前的知识建模主要是专家系统,最常用的知识模型包括框架、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谓词逻辑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建模主要侧重符号层的系统实现,很少考虑动态的,非结构化的知识,造成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使得专家系统不能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本体作为“对概念化显式的详细说明”[9,10],研究领域内的对象、概念和其他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概念设计知识的表达、检索和重用等问题。采用本体描述概念设计知识可以支持细粒度的产品语义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概念、事实、规则等;支持语义层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可以对知识作普遍的、无歧义的语义解释,可以保证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本体建模过程描述

本体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化描述,着意于在抽象层次提出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对目标领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一般性和综合性原则。本体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图形方式、语言形式和xml文档形式等。

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建模过程包括3个阶段:

(1)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目标确定。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定位,概念设计知识的定位决定本体构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终用户。

(2)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分析与建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概念属性,并用xml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这个阶段是建立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本体的生成质量,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3)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评价。对所创建的本体进行一致性及完备性评价。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的关系逻辑上应保持一致;完备性是指本体中概念及关系应是完善的。我们称该3阶段的组合为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建模的一个生命周期(见图6)。

1.3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

在此我们以工程机械中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结合图3~图5中的实际知识,从概念实体、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方面来说明产品知识、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技术原理解实例等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通过概念蕴涵、属性关联、相互约束和公理定义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一个语义关系清晰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语言描述。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继承了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此外还具备了关系属性:摊铺能力,同时,又对属性摊铺能力作了限制:只能应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领域,且取值变化只能在摊铺宽度中(省略了关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似属性的定义,如摊铺厚度和摊铺速度等)。

(3)功能知识类

<owl:classrdf:id=“功能知识”>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名称”/>

<owl:cardinality>1</owl: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产品”/>

<owl:mincardinality>1</owl:min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知识只有一个功能名称,且最少具有一个相关产品(省略了功能知识类似属性的定义,如功能编号、功能说明、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4)功能技术原理解类

<owl:classrdf:id=“功能技术原理解”>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知识”/></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技术原理解简图”/></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技术原理解具有对应的功能名称,相关的技术原理解简图(省略了技术原理解类似属性的定义,如评价、参考产品、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类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两个类(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是产品类的子类。在描述类属性时,使用关系属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类的某个属性同时也表示了两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如摊铺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的一个属性,同时也表达了和摊铺宽度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使用属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属性的应用领域和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摊铺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摊铺宽度数据集。

1.4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设计知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或优势:

(1)支持用户定制知识类别。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如:功能类、功能技术原理方案解类等。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允许用户对设计中知识类别加以定制,针对每一类别定义其描述属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概念设计中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识库构建。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构造澄清了概念设计领域知识的结构,为概念设计知识的表示打好了基础,而本体中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也使概念设计知识更好地共享成为可能。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表示在区分不同知识类别的同时,建立起概念间的共享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共享机制,避免了设计知识库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方便了知识的建模录入、检索及统计处理。

(3)多视图和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在目前的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基于关键字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由于其数据库组织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也就无法解决语义异构性问题。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得不到意义相同但用词(语法)不同的内容。当需要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的时候问题更为明显,多意词和同义词会使查询得到许多不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知识库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使得基于知识的设计意图匹配成为可能。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查询转换器按照本体把各种检索请求转换成对应的概念,在本体的帮助下从知识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了语义异构的问题。

从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出发,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还可以利用本体中已定义的概念定义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比如需求功能知识检索视图、软件工具使用知识检索视图等,实现基于知识检索的设计意图的匹配。

2、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

2.1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图7所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按照知识产生、获取和利用的流程来构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数据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库,具体由4个部分构成。

(1)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概念设计知识的获取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定义、本体之间关系定义、本体知识库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整个过程。

(2)概念设计知识维护。主要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维护、本体关系维护、知识库重新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维护的过程,实现对本体的属性修改,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知识库的更新等。

(3)概念设计知识检索重用。系统中提供基于多视图的知识检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及用户定义的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此外系统提供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方式,通过本体映射库,可以实现同义词的检索,保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表示相同的设计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帮助。

(4)概念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支持客户自定义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由足够的柔性,支持各类知识的存储,作为系统基石的知识库的构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预先定义的方式,在系统中我们采用基础数据库加上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体定义工具动态生成的各类知识库的方法保证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的实现。

2.2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及实现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4

关键字: 信托 学术概念 立法概念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信托”一词,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托概念可以得出不同的含义。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信托概念的界定必然有着不同;同时,由于信托制度具有极大的弹性,信托的设立方式极其多样,信托的应用领域极其宽广,使得信托产生了丰富的种类和样态,不同种类和样态的信托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信托的本质,它们的概念很难统一;而且,由于出发点和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信托概念的表述也不可能没有差异。所以,关于信托的概念,无论是就立法的规定还是学者的表述来说,都是不相同的;在学术上存在不同的学说,在立法上存在不同的定义。

一、信托的学术概念

在学术上,关于信托概念的学说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有三种,即“制度说”、“行为说”和“关系说”。

“制度说”认为,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法律制度,指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委托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制度。如有的学者称“信托一般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称信托财产)转让给可以信赖的第三者(称受托人),让其按照自己的要求加以管理和运用,同时指定某人(受益人)享受该财产的利益这样一种制度。”(注①:赵秉志主编《香港法律制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还有的学者称“信托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财产所有者出于某种特定目的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财产的一种法律制度。”(注②:王连洲、何宝玉、蔡概还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另有学者表述的更为简单,“信托乃是一种代他人管理财产之制度。”(注③:潘秀菊著《信托法之实用权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85年版,第11页。)。上述学者关于信托概念的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关于信托核心含义的界定是一致的,即都认为信托是一种有关财产管理的法律制度。

“行为说”认为,信托是“基于信任而托付”,具体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产托付给受托人由其为受益人的利益进行管理和处分的法律行为。如有学者把信托表述为“信托主要在于以信任(confidence)为基础,它是当事人基于信任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为追求相互间的经济上、社会上或其他目的的一种法律行为。”(注④:施天涛、余文然著《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6页)。显然,在“行为说”学者看来,信托的核心含义是一种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财产的法律行为。

“关系说”认为,信托是信托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具体说,信托是指受托人依照信托法的规定,按照委托人的意图,在为受益人的利益而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如有外国学者认为“信托是一种信任关系,基于这种信任关系,一人作为财产权的持有人在衡平法上义务的约束下为另一人持有或运用财产。”(注⑤:George T.Bogert:Trusts, West Publishing Co. , 6th ed. , 1987, pl.);我国也有学者认为“信托,是一种基于信任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信托人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并委托其管理或处分,受托人享有该项财产的所有权,但有义务将信托利益交付给受益人。”(注⑥:张淳著《信托法原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9-40页。);我国还有学者对信托概念作了类似的表述,“信托是委托人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依信托文件规定,为受益人或特定目的而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关系。”(注⑦: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上述学者关于信托概念的定义是信托概念“关系说”的代表,其共同的特征在于,都认为信托是一种围绕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和受益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以上有关信托概念的三种学说,各有侧重。“制度说”从财产管理制度的角度来阐释信托的概念,认为信托是一种有关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的法律制度:“行为说”从委托、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信托行为的角度出发,强调信托是一种委托、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行为:“关系说”则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解释信托,强调信托是围绕信托财产的移转、管理、处分和受益而在信托当事人间产生的特定法律关系。三种学说都从一定的角度,对信托的本质或特征作了某种程度的揭示和描述,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比较而言,“关系说”更能反映信托的本质。

事实上,信托是一种围绕信托财产的确定、移转、管理或处分、受益、监督、归属等行为而在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监察人(限于公益信托)、权利归属人之间产生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受信托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从本质含义上讲,信托应是一种法律关系。至于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行为,它们只是信托关系产生的法律依据和原因而已,把信托概念定位为信托制度或信托法律行为是不准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信托概念应表述为,信托是一种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指信托主体,包括信托当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和信托利害关系人(权利归属人、信托监察人),依照《信托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就如何对信托财产进行移转、管理、受益、归属以及如何对信托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监察所形成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简要地说,则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自己的合法财产转移或委托给受托人占有形成独立的信托财产,由受托人为了受益人的利益或公益目的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或处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其中,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监察人和权利归属人是信托的主体;信托财产是信托的客体;信托主体围绕信托财产的确定、移转、管理或处分、受益、监督、归属等行为而形成的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是信托的内容。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信托也是如此,就信托的本质而言,把信托界定为一种法律关系,并未能反映出信托本质的全部,因此,人们有时也从“行为说”或“制度说”的角度来使用信托一词。

二、信托的立法概念

信托的立法概念是指立法者在信托法中对信托所下的定义,它是立法者设计信托制度的出发点,是整个信托制度的基石。研究信托的立法概念的意义在于找出英美法系信托制度和大陆法系信托制度在本质上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托制度。

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信托概念在立法上的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大相径庭,这一点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1、 英美法系国家的信托概念

关于信托概念的含义,英美法系国家信托法没有明文规定,但这并不表明在英美信托法中没有信托概念。事实上,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在他们的信托法中都规定有信托概念的内容,只不过比较而言,大陆信托法规定了明文的定义,而英美信托法规定得比较凌乱,没有形成明文的定义而已,从英美学者通过对信托法的研究而概括出的信托定义来看,英美法中的信托概念的本质含义还是相当明确的。而且,基于相同的法律历史传统,英美法系各国信托概念的本质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英美信托法下,具有代表性的信托定义有两种。一种定义强调受托人享有普通法上的权利,受益人享有衡平法上的权

利。如Edward C. Halbach 对信托的定义表述为,“信托是一种基于特定财产而发生的信任关系。其中,受托人就该项财产享有普通法上的产权,而为他人利益持有财产,该他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他或他们,作为受益人,享有衡平法上的所有权。”(注⑧:Edward C. Halbach, Jr. : Trusts, Harcout Bare Joranovich Leg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Inc. 1990, Pl.)。另一种定义强调信托是一种衡平法上的义务。该定义来源于一本权威的教科书,并在Green v. Russell (1959) 中得到Romer L J.的确认,同时,该定义和《美国信托法重述》第2条规定的信托定义也具有几乎相同的含义。它将信托定义为,“信托是一项衡平法义务,约束一个人(称为受托人)为了一些人(称为受益人,受托人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利益处理他所控制的财产(称为信托财产),任何受益人都可以强制实施这项义务。受托人的任何不当行为或疏忽未得到设立信托的文件条款或法律授权豁免的,均构成违反信托。”(注⑨:参见何宝玉著《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上述两种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英美信托法下信托的本质,从英美信托法中信托的本质来看,信托有两个基本的特征。首先,信托是衡平法上一种强制性义务,这种义务是衡平法赋予受托人的,它要求受托人在接受信托以后,必须忠实地按照信托文件和信托法的规定,为实现受益人的利益去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不得利用信托为自己谋取利益,不得疏忽地管理信托财产,不得有不当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信托财产的所有权相分离,被区分为普通法所有权和衡平法所有权。普通法所有权又称法定所有权,是指由普通法规定的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依照普通法的规定,委托人的财产在被交付信托以后就成为独立的信托财产,除信托文件中保留的部分权利以外,委托人不再享有信托财产普通法上的权利,不得干涉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行为;信托财产普通法上的所有权由受托人享有,对社会上的其他人(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在内)而言,受托人是以信托财产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而其可以对信托财产进行占有、控制、管理和处分,也可以排除他人(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在内)对信托财产的侵害和干涉。平衡法上的所有权又称受益所有权,是指衡平法规定的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信托财产的法定所有权虽然归受托人所有,但依照衡平法的规定,信托财产的受益权即信托财产的受益所有权却不归受托人享有,而归受益人享有。受托人不得利用信托获得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所得的收益,在衡平法上,受托人有义务将这种收益转移归受益人所有,否则其就构成违反信托,依衡平法应承担相应责任。受益人作为信托财产衡平法上的所有者,有权强制受托人实施信托,有权要求受托人向其移交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所得的利益,并可以依法追究受益人违反信托的责任。

上述英美法下的信托定义,从英美信托本质的角度阐明了信托概念的基本含义,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说英美法系信托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但上述定义并没有反映英美法下信托概念含义的全部。事实上,由于英国和美国自身国情的个体差异,英国法和美国法在信托概念含义上也多多少少有些区别,这些区别在其他英国型法和美国型法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区别之一表现为,英、美信托概念中委托人的地位是不同的。在美国法下,强调委托人意志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存在一种特殊的信托,叫浪费信托,它是指为了防止受益人对财产的浪费,由委托人将财产作为信托基金交由受托人管理,再由受托人将信托基金及其收益作为生活费按期向受益人提供而形成的一种信托。在该信托中,委托人的意志相当重要,委托人可以严格禁止受益权的转让;也可以禁止受益人提前终止信托;还可以要求受益人不得就信托财产及其收益设定抵押。而在英国法下,浪费信托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在信托中,受益人可以自由转让其受益权;而且,即便是在与浪费信托功能极为相似的保护信托中,对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益人来说,他也可以提前终止收益权,委托人都不得干涉。这表明,在英国法下,委托人的意志并不象美国法下那样重要。

另外,由于英美法下信托本身存在种类和样态的丰富性,英美法下的信托有很多的种类之分,它们的含义都不尽相同,如宣言信托、推定信托、完成设立信托、未完成设立信托、表决权信托、离岸信托等等,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对英美法下信托下一个统一的概念,又是相当困难的。

2、大陆法系国家的信托概念

大陆法系国家对待信托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国家对信托制度持否定态度,至今没有制定成文的信托法律,如法国和德国,在这些国家只存在一些有关信托的学说和判例;另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我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则对信托制度持肯定态度,并积极制定了各自的成文信托法。

由于在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法律制度设计中并没有信托制度,即便是制定了成文信托法的大陆法系国家,其信托制度也只是对英美法下信托制度进行移植和改造后的产物,对他们来说,信托只是一种“泊来品”而已。作为改造后的“泊来品”,大陆法下的信托制度必然和英美法下的“原装”信托制度有着诸多不同。二者对信托概念的不同规定,就是这些不同的一个体现。

首先,如前文所述,在英美法下,对信托概念并无明文的法律定义,其信托概念的含义是通过权威学者对信托法的研究而总结出来的或者是通过法院判例来确定的。和英美法系国家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在信托法中对信托概念规定了明文的定义。如《韩国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中的信托,是指以信托者(信托人)与信托接受者(受托人)间特别信任的关系为基础,信托人将特定的财产转移给受托人或经过其手续,请受托人为指定者(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和处理其财产的法律关系。《日本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实行财产转移或其他处分而使他人依一定目的管理或处分财产。“。我国台湾《信托法》第1条规定,”称信托者,谓委托人将财产权移转或为其他处分,使受托人依信托本旨,为受益人之利益或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之关系。“。我国信托法第2 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可见,大陆法系国家的信托法,都以专条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各自的信托定义。

其次,从上述大陆法系国家信托法规定的信托定义来看,关于信托本质的描述,大陆信托法和英美信托法也是不同的。

在英美法下,强调信托财产的法定所有权和受益所有权的区分,认为信托关系设立后,委托人不再享有对信托财产的法定权利,信托财产的法定所有权(即普通法上的所有权)由受托人享有,受益人则享有信托财产的受益所有权(即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同时强调信托是衡平法赋予受托人一种强制性义务,认为由于受益人是信托财产的受益所有权者,受托人必须依信托文件和信托法律的规定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以产生信托利益,并应将该信托利益交付给受益人,从而实现设立信托的目的,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在大陆法下,由于“一物一权”的物权观念根深蒂固,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区分成法定所有权和受益所有权是难以让人接受的,所以大陆法系国家信托法一般只规定委托人将财产移交给受托人,以形成信托财产,对信托财产归谁所有,则没有明确的强调。它们强调的倒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认为

信托成立后,委托人就不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不再对信托财产享有所有权,不得在把信托财产作为非信托财产来支配;受托人也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充其量其只对信托财产享有名义上的所有权,其对信托财产只能依照信托文件和信托法的规定享有管理权和处分权,而不能象对固有财产那样享有受益权,而且受托人也不得将信托财产混入其固有财产;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不享有管理和处分权而只享有受益权,而且这种受益权主要来源于信托文件的授权,性质上应属债权而非英美法下的所有权。可见,大陆法下,无论委托人、受托人还是受益人,都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也都不对信托财产享有所有权,这一点和英美法下强调信托财产由受托人和受益人分享所有权的机制是根本不同的。

在大陆法下,尽管受托人同样负有忠实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并向受益人交付信托利益的义务,但这种义务的性质不是英美法下的衡平法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源于信托文件的规定,在性质上,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合同法上的债务,和英美法把它规定为一种衡平法上的强制性义务是有区别的。

总之,从大陆法系国家信托法的规定来看,大陆法下的信托概念和英美法下的信托概念是不同的。大陆法下的信托概念,在形式上一般都有明确的立法定义;在实质上一般都不指明信托财产的所有人,更强调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同时强调受益权的债权性质,认为受托人承担的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并向受益人移交信托利益的义务属于合同上的债务,而非衡平法上的强制义务。

从大陆各国信托法中的信托定义来分析,尽管大陆各国关于信托定义表述的方式不同,但在信托定义中都明确强调了信托的两个核心要点:

(1)、委托人将其财产转移或委托给受托人以形成信托财产。

信托是一种以信托财产为核心的法律关系,没有信托财产,就不可能有信托,而信托财产又来源于委托人的提供,是由委托人的合法财产转化而来的。所以委托人将其财产转移或委托给受托人以形成信托财产对信托来说是至观重要的,大陆法系各国在信托定义中对此点都作了明确的表述。如《韩国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中的信托,是指……委托人将特定的财产转移给受托人或经过其手续……”。《日本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实行财产转移或其他处分……。”。我国台湾《信托法》第1条规定,“称信托者,谓委托人将财产权移转或为其他处分,……”。我国信托法第2 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上述可见,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信托定义中,十分强调委托人将财产转移或委托给受托人的重要性,就此意义而言,信托可以说是一种财产转移制度。较之英美法系而言,大陆法系的信托法之所以非常重视委托人在信托关系中的地位,赋予委托人更多的权利,原因也正在于此。

(2)、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

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是大陆法系各国信托定义强调的另一个核心要点,在大陆法系各国信托的立法定义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韩国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中的信托,是指……,请受托人为指定者(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和处理其财产的法律关系。”《日本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而使他人为一定目的管理或处分财产。”。我国台湾《信托法》第1条规定,“称信托者,……使受托人依信托本旨,……,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之关系。”。我国信托法第2 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由受托人按照……,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从大陆法下的信托定义来分析,可以说,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是信托含义的核心。它是委托人设立信托的初衷,也是受益人实现受益权的途径和手段,没有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不可能发生增值,受益人就无从受益,委托人设立信托的目的也就会落空。

应该说,在大陆法信托定义中,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既是受托人的权利,又是受托人的义务。在信托制度设计中,自受托人接受信托财产时起他就获得了一项重要权利,即对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这项权利排除了他人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可能性,使受托人可以独占地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当然,从另一角度讲,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同时也是受托人的一个重要义务。可以说,自从受托人享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产生的那一刻起,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义务也就同时产生了。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无论是作为受托人的权利还是作为受托人的义务,对信托制度来说,都是同样的重要。如果不赋予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其就无权进行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如果只把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作为受托人的权利而不将其作为受托人的义务,受托人就可能会滥用这种权利,或者不去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这样,利用受托人管理财产以使受益人获益的信托初衷也就无法实现,信托制度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3、我国《信托法》中的信托定义。

我国属大陆法系,和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一样,我国《信托法》中明文规定了信托的定义。

依照《信托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信托的立法定义为“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从上述立法定义看,我国信托法下的信托有以下含义:

第一,信托的核心是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行为。

我国《信托法》,采用“行为说”的观点,从法律行为的角度出发,把信托的核心含义界定为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行为。具体来讲,这种法律行为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委托行为,二是管理和处分行为。

委托行为是指委托人为了使受托人能够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将自己的财产通过信托文件委托给受托人占有的行为。此行为主要通过信托契约或信托遗嘱来实施的,其实质是对受托人进行授权的行为,授权的内容为受托人占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委托行为是信托的基础,是管理和处分行为的前提,没有委托人的委托行为,信托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委托人在进行委托行为的时候,其首先要确定需要委托受托人管理和处分的财产的范围和数额,其次要向受托人交付该财产,以形成信托财产,最后要确定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的权限和责任。委托行为一旦实施,其必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被交付的委托人的财产转化为独立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委托人对该信托财产不再享有管理和处分的权利;受托人享有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权,同时也承担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并向受益人移交信托收益的义务。

管理和处分行为是指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授权或信托法的规定,为了达到增值信托财产的目的而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管理和处分行为是信托设计的出发点,是信托的核心部分。信托的目的是对信托财产进行保值、增值以使受益人获得信托利益,这种信托目的只有通过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和处分才能实现。进行管理和处分行为不但是受托人的一种权利,也是受托人的一项义务。从权利的角度说,受托人对信托财产享有排他的管理和处分权,任何人,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对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都不得非法干涉;从义务的角度说,受托人必须依照信托文件及法律的规定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以使其保值、增值,否则,如因未尽管理和处分义务而致信托财产损失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我国《信托法》规定的信托定义中,委托人委托

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行为是信托的核心,在信托关系中,绝大多数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围绕信托财产的委托、交付、管理和处分而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委托人委托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就不可能有信托关系。

第二,信托是基于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而产生的。

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信托关系来说也是如此。不过比较而言,作为信托产生基础的信任关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这种信任关系主要是委托人对受托人的单方信任而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这一点是由信托制度的特质决定的,在信托设计中,委托人将财产交付受托人的目的,是借助于受托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管理信托财产,以使信托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受益人的利益,如果受托人不值得委托人信任,委托人是不会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和处分的,否则,委托人的信托目的就难以实现。同时,在信托制度下,信托财产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委托人在将财产交付信托形成信托财产之后,其就对信托财产失去了直接占有和控制的权利;受益人尽管对信托财产有受益权,但其也无权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信托财产完全由受托人来占有、管理和处分。这样,如果受托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人,他就会利用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去为自己谋利,从而危害受益人的利益,使委托人的信托目的落空。所以只有委托人对受托人产生了信任,委托人才会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和处分,否则委托人是不会把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的。

因此,在信托中,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是极其重要的,其是信托产生的基础。

第三,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

在信托体制下,由于信托财产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决定信托财产不归委托人所有,也不归受益人所有,这样,受托人就不可能以委托人或受益人的名义来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

尽管信托财产因其具有的高度独立性也不归受托人所有,受托人也无权将信托财产归为其固有财产,但依照信托文件和信托法律的规定,受托人是唯一对信托财产享有管理权和处分权的人,其在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时候是以自己的名义来进行的。在与受托人就信托财产进行交易的第三人看来,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和交易行为的唯一当事人,他只能对受托人享有权利和向受托人承担义务,而不能直接向委托人或受益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此时,受托人也完全是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就信托财产进行交易的,这是信托的一个重大特征,也是信托和委托()根本不同的地方。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时候,对他人而言,受托人的身份基本上相当于信托财产所有人(当然,我国《信托法》并不承认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他完全有权以所有人的地位来占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对其占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否则即构成对他的侵权。

第四,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要按委托人的意愿进行。

由于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它并不是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所以受托人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换句话说,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进行。

尽管信托关系形成后委托人对信托财产不再享有所有权,受托人也不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而是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但由于委托人毕竟是信托财产的原始所有者,是信托财产的捐赠者,没有他就不可能有信托财产。同时,委托人之所以愿意将财产交付信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即通过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达到财产增殖以实现受益人的利益。如果受托人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委托人就不会把其财产交由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关系就难以产生。所以受托人在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时候必须按委托人的意愿进行,在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上,如果受托人的意愿和委托人的意愿发生冲突,必须执行委托人的意愿。

当然,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必须按委托人的意愿进行,并不意味着委托人可以任意干涉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受托人据以遵照的委托人意愿必须是在信托成立的时候就已形成的意愿,这些意愿包含在信托契约或信托遗嘱等信托文件之中,主要体现为信托目的以及委托人对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一些具体要求上。信托形成后,对委托人在执行信托的过程中非法强加给受托人的意愿,受托人是无义务遵守的。

第五,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托目的。

信托目的是指委托人希望通过信托所要达到的目的。委托人设立信托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在私益信托中是为了使受益人受益,以实现受益人的受益权;在公益信托中是为了实现特定公益目的。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要紧紧围绕信托目的进行。为了实现信托目的,一方面,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时候必须尽职尽责,努力使信托财产获得最大增值效果;另一方面,受托人必须忠诚地将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收益交付与受益人或用于特定公益用途。

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要围绕信托目的进行,不但是委托人的主观愿望,也是受益人实现受益权的客观要求,受托人能否做到此点,直接关系到受益人受益权的实现。所以,当受托人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背离信托目的的时候,受益人有权要求其改正;如果受托人的行为造成受益人的损失,受益人可以要求受托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周小明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信托法学》,周玉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信托法》,施天涛、余文然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信托法之实用权益》,潘秀菊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85年版。

5、《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何宝玉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信托法原论》,张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5

【论文关键词】本体 语义web 知识管理 数据挖掘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本体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电信领域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并将本体的概念应用到电信知识管理中。最后给出了电信领域本体的开发方法、步骤,然后对本体在电信领域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o.引言

近几年,电信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各大运营商在现有的运营系统基础之上,引入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各种经营分析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进行辅助决策.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报表和数据挖掘的结果。这些信息知识结果是企业的宝贵的财富.但是,其存在形式的多样化 (文本,数据库,图片),导致了维护管理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却不利用,也是毫无意义的,如何让企业的员工以便捷的方式来共享这些知识.并且利用这些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ⅲ。此外,由于电信网自身的发展特点,网络管理的综合必然要涉及到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管理系统实现的独立性,如何保证系统之间无歧义的信息交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义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本体的出现使的信息含有语义表征,即成为富有语义的知识,成为人机无歧义交互的桥梁。结合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特点可有效地解决电信领域的上述难题。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然后,基于对电信领域内经营分析知识的分析以及总结,引入了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将本体理论和知识管理相结合,构建了电信领域的知识本体,并论述了将其运用在知识管理当中的方式。

1.领域本体介绍

ontology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l引。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ontoloyg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ontoloyg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1993年,gruber给出了ontoloyg 的一个最为流行的定义,也是比较简单的定义——“aspecificationofac0nceptua1izati0n”,可以理解为“对某种概念化体系的规范说明”。

尽管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本体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本体当作是领域内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提供一种明确定义的共识。给出了领域本体的定义:领域是世界的一个片段,对该片段我们想要表示一些知识。领域概念化是依据所需要解决的任务和所应用本体语言的本体承诺(ontologycommitment)将领域本体抽象成术语和知识。领域本体是对领域概念化的显示说明。

2.知识管理介绍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学术界和it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知识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四步: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分发共享和知识应用。通过这四个步骤,企业使员工能够接受到企业内的各种经验知识信息,用来解决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知识管理学说源于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它更多的也是从企业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中提取精华利创意。再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著作成倍增长。专门的“知识管理”的学术期刊也开始出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知识管理实质的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研究的不一致性是由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同时也在于知识管理所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和不完全明确性

3.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在电信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本体是概念化规范说明,对于电信知识本体来说它包括有关数据概念的各种术语、关系并给出术语的语义。本体可以从访问用户的不同视图或侧面,例如访问用户类型、行为、状态等,进行访问用户描述,展示访问用户的不同属性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访问用户本体作为一种访问用户知识的展示模型可以提高商务系统与访问用户之间基于语义的协同性,从而实现访问用户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重用。在挖掘过程中,本体是用来协助访问用户构成有效dm过程(可执行方案)集合。因此访问用户本体的构建至关重要,构建访问用户本体的步骤首先是访问用户本体建模,其次是在一些成熟的元本体基础上.用自然语言描述访问用户本体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对自然语言描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本体描述语言对其进行形式化,最终生成可供计算机识别、处理的文件。本体的构建方法有很多,结合电子商务系统访问用户本体变化快、动态性及健壮性需求比较高的前提下,我们建议采用用软件工程思想的原型法或知识工程方法来构建访问用户本体。

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中.首先引入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思想.管理者通过和访问用户交流获得挖掘的目标.其次由建好的本体构建成dm所需的数据集,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或挖掘方法,对本体库集进行挖掘,此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可视化的操作。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本体注重概念属性之间的关联和知识的共享,挖掘工作者不会忽略他们此领域中并不熟悉、但又有可能导致发现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可以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实时的复杂的数据分析更详细.更精确的挖掘电信数据.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accuracy)和时效性(timeliness),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收集相关商务信息(财政,库存,采购)所需的时间以降低成本。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6

1.1概念设计知识分类与表达

概念设计是对设计问题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解的设计阶段[7].概念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8].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最佳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由功能向结构的转换过程。

图1描述了一般概念设计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综合与评价两个基本过程。综合是指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各种分析、设计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个方案,是个发散过程;评价则从方案集中择出最优,是个收敛过程。概念设计是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具体说,概念设计就是将设计对象的总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级的功能单元,经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对应的各个最末端功能单元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原理解。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到结构的映射,概念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功能创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确定、功能载体方案构思和决策。

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及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将概念设计知识分为元知识和实例知识(其分类如图2所示)。元知识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结构知识等。实例知识中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产品实例等知识。

(1)功能知识。主要描述产品完成的任务,描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项。描述产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内容、实现参数、性能指标等;

(2)技术原理解知识。描述产品功能及功能子项的原理解答。它的表达要复杂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数字表达它的说明、解答参数,另一方面,要有图形支持产品原理解答;

(3)结构知识。描述产品的结构设计状况,是对原理域知识的细化和扩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结构载体,可描述产品关键部分的形状、尺寸和参数。产品功能结构的映射(简称为功构映射)就是对产品的功能模型进行结构实现的求解,是将产品功能性的描述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具有具体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的零部件描述。在这里功能是产品结构的抽象,是结构实现的目的;而结构则为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的一组构件或元件。功能结构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一个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特征或元件实现,而一个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

(4)实例知识。已成功或失败的设计范例,包括方案设计实例,产品结构知识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实际因素,是类比设计和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基础。

以工程机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总功能为摊铺水泥路面,总功能可细分为滑模作业、控制作业等功能,滑模作业功能又可细分为提水泥浆、挤压成型等功能。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可能会由几个结构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滑模作业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几个结构一起才能实现。图3为该水泥摊铺机的功能层次定义和功能分解结构举例。该产品所对应的结构分解则如图4所示。图5中给出了对于滑模作业功能的技术原理解简图、技术原理解的评价、参考产品,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说明等相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概念设计予以支持,对概念设计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目前的知识建模主要是专家系统,最常用的知识模型包括框架、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谓词逻辑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建模主要侧重符号层的系统实现,很少考虑动态的,非结构化的知识,造成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使得专家系统不能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本体作为“对概念化显式的详细说明”[9,10],研究领域内的对象、概念和其他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概念设计知识的表达、检索和重用等问题。采用本体描述概念设计知识可以支持细粒度的产品语义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概念、事实、规则等;支持语义层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可以对知识作普遍的、无歧义的语义解释,可以保证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本体建模过程描述

本体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化描述,着意于在抽象层次提出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对目标领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一般性和综合性原则。本体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图形方式、语言形式和XML文档形式等。

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建模过程包括3个阶段:

(1)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目标确定。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定位,概念设计知识的定位决定本体构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终用户。

(2)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分析与建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概念属性,并用XML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这个阶段是建立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本体的生成质量,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3)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评价。对所创建的本体进行一致性及完备性评价。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的关系逻辑上应保持一致;完备性是指本体中概念及关系应是完善的。我们称该3阶段的组合为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建模的一个生命周期(见图6)。

1.3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

在此我们以工程机械中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结合图3~图5中的实际知识,从概念实体、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方面来说明产品知识、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技术原理解实例等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通过概念蕴涵、属性关联、相互约束和公理定义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一个语义关系清晰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语言描述。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继承了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此外还具备了关系属性:摊铺能力,同时,又对属性摊铺能力作了限制:只能应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领域,且取值变化只能在摊铺宽度中(省略了关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似属性的定义,如摊铺厚度和摊铺速度等)。

(3)功能知识类

<owl:Classrdf:ID=“功能知识”>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名称”/>

<owl:cardinality>1</owl: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产品”/>

<owl:mincardinality>1</owl:min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知识只有一个功能名称,且最少具有一个相关产品(省略了功能知识类似属性的定义,如功能编号、功能说明、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4)功能技术原理解类

<owl:Classrdf:ID=“功能技术原理解”>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知识”/></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技术原理解简图”/></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技术原理解具有对应的功能名称,相关的技术原理解简图(省略了技术原理解类似属性的定义,如评价、参考产品、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类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两个类(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是产品类的子类。在描述类属性时,使用关系属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类的某个属性同时也表示了两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如摊铺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的一个属性,同时也表达了和摊铺宽度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使用属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属性的应用领域和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摊铺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摊铺宽度数据集。

1.4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设计知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或优势:

(1)支持用户定制知识类别。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如:功能类、功能技术原理方案解类等。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允许用户对设计中知识类别加以定制,针对每一类别定义其描述属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概念设计中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识库构建。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构造澄清了概念设计领域知识的结构,为概念设计知识的表示打好了基础,而本体中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也使概念设计知识更好地共享成为可能。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表示在区分不同知识类别的同时,建立起概念间的共享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共享机制,避免了设计知识库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方便了知识的建模录入、检索及统计处理。

(3)多视图和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在目前的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基于关键字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由于其数据库组织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也就无法解决语义异构性问题。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得不到意义相同但用词(语法)不同的内容。当需要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的时候问题更为明显,多意词和同义词会使查询得到许多不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知识库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使得基于知识的设计意图匹配成为可能。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查询转换器按照本体把各种检索请求转换成对应的概念,在本体的帮助下从知识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了语义异构的问题。

从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出发,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还可以利用本体中已定义的概念定义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比如需求功能知识检索视图、软件工具使用知识检索视图等,实现基于知识检索的设计意图的匹配。

2、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

2.1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图7所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按照知识产生、获取和利用的流程来构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数据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库,具体由4个部分构成。

(1)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概念设计知识的获取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定义、本体之间关系定义、本体知识库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整个过程。

(2)概念设计知识维护。主要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维护、本体关系维护、知识库重新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维护的过程,实现对本体的属性修改,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知识库的更新等。

(3)概念设计知识检索重用。系统中提供基于多视图的知识检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及用户定义的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此外系统提供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方式,通过本体映射库,可以实现同义词的检索,保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表示相同的设计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帮助。

(4)概念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支持客户自定义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由足够的柔性,支持各类知识的存储,作为系统基石的知识库的构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预先定义的方式,在系统中我们采用基础数据库加上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体定义工具动态生成的各类知识库的方法保证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的实现。

2.2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及实现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7

关键词:财务重述;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股票价格;经济后果

一、 引言

一般来说,财务重述(Financial Restatement)被界定为公司重述之前的财务报告存在虚假信息,误导或遗漏了相关重要的信息,而后主动或者被动进行财务更正的事后补救行为。自1997年后,美国财务重述公司数量总体比例不高,但规模不断增加,引起社会公众、媒体及其他社会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从根本上来看,财务重述是一种事后补救,前期发生财务报告差错的情况下,后期财务重述是对前期的修正,对投资者决策具有积极作用。美国资本市场财务重述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我国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近年才开始,较之国外相关研究来看,国内相关研究内容较零散。

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渠道之一,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决定了资本市场运转的有效程度。财务报告质量高,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1997年到2005年之间,美国财务重述公司数量从92家上升到523家,占比从0.9%上升到6.8%。Scholz(2008)基于不同分类方法划分财务重述样本,发现虽然重述公司总体占比不大,但数量逐渐上升,给资本市场及相关利益者带来的负面经济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财务重述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财务重述的相关概念及方式、财务重述的理论基础、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及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依次综述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并进行述评,最后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为我国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拓展我国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

二、 财务重述的概念及方式

1. 财务重述的概念。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将财务重述定义为:“上市公司发现且对前期财务报告差错进行纠正,并对前期财务报告相关内容重新表述的行为”,从APB对财务重述的界定来看,一般将财务重述分为计算上存在的错误、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错误、财务报告时已存在但被忽略的事实及误导性相关信息表述等。Skinner(1997)认为财务重述是在财务会计报告后发现存在错误或误导性相关财务信息,财务报告者了解或相信投资者相信财务报告的全部或重要部分的内容时,公司财务报告负责人应纠正之前的相关财务报告,对相关错误表达重新表述和重新编制报表。

我国学者认为财务报告的定期报告更正或补充即为财务重述,早期还有学者将差错更正行为称为“年报补丁”等。辉(2008)认为财务重述是针对前期出现会计差错和报告中误导性相关信息事后补救的行为。李常青(2008)认为财务重述指对上市公司不真实报告相关信息,及会误导投资者、前期遗漏的重要信息后期补充更正的行为,是对之前的相关财务报告部分内容的重新表述及公告行为。周洋和李若山(2007)认为,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采用临时公告方式对已的年度财务报告打补丁的过程,是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特殊现象。何威风(2010)认为,财务重述反映之前的财务报告存在差错,应给予修正并公告。从这些国内外对财务重述的界定来看,虽表述不同,但主旨一致,表明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对之前的存在错误的、信息遗漏的,会误导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进行修正及补救的行为。

2. 财务重述的方式。财务重述公司应在前期发生差错报告临时公告,后期对前期的错误财务报告重新表述及编制工作,但大部分可能在财务重述后破产或被终止上市,从而并未进行真正的财务重述。Gao(2002)将财务重述分为收入确认、成本/费用计价、重组/资产/存货计价、合并/分立、证券相关、重分类问题、IPR&D、关联交易和其他九种类型。我国财务重述发展起步较晚,2003年前的上市公司如果发生前期差错,只需在财务报告附注中体现即可,披露内容限制在存在重大会计差错的相关内容及对金额进行相应更正。2003年证监会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会计重大差错时更正的相关公告,披露信息应包括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会计差错信息负责,对需要更正的相关事项进行原因及性质的说明,还需要阐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给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带来的可能影响。财务重述后财务报告经由审计师审计后,披露相关审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我国目前财务重述公司来看,财务重述形式主要分为更正公告,补充公告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形式。

三、 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

Chan等(2003)发现,高管薪酬契约大多依赖于会计业绩指标,高度集权下会计重大差错概率更高,高度集权增加了自利行为的能力,因此导致财务重述的概率更高。Abbott等(2004)发现,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程度和财务重述概率显著负相关,即审计委员会有效性越高,财务重述的概率越低。Panl(1986)发现,内部控制能有效降低发生年报差错的概率,二者之g负相关。Plumlee和Yohn(2008)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程度显著高于不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结论和Baber和Michael(2009)的结论一致。Epps(2010)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被审计师出具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审计报告的概率更高,与前述研究结论一致。

杨忠莲和杨振慧(2006)发现,财务重述公司审计委员会发生显著作用,能有效降低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兼职数量等内部治理特征也会影响财务重述发生概率。于鹏(2007)发现,非国有控股比国有控股企业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产权性质是影响财务重述的因素。黄志忠等(2010)发现,独立董事相关制度设计能有效降低财务重述和错报的可能性,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张俊瑞和马晨(2011)的结果则认为,公司股权结构影响公司财务重述概率,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其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曹强(2010)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会计准则的空间及复杂程度都影响公司财务重述,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财务重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Dechow(2000)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与财务欺诈可能是导致财务重述的诱因,特别是财务重述公司更可能是操控财务盈余所致。Richardson等(2002)发现为降低经营压力,提高公司业绩及达到分析师预测等目标,财务重述公司成长性水平更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对财务重述影响不显著。周晓苏和周琦(2011)发现,财务重述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公司资产的周转速度较低,公司负债程度较高,这类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更大。Baber等(2002)控制了公司治理因素影响后并未发现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独立程度、审计委员会是否包括外部财务专业人士及两权分离程度对财务重述的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公司治理特征、产权结构、政府控制、管理层特征、盈余管理等视角对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纵观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基于微观层面制度设计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且基于静态视角,结合外部宏观因素及制度变化等对财务重述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未来需基于宏观环境和微观财务重述行为相结合,以便于进行更深入的财务重述行为的探析。

四、 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

Gao(2002)发现财务重述后公司股票价格三天内下跌10%。Owers等(2011)发现,会计因素引致的财务报表的重述带来更严重的负面经济后果。Anderson和John(2002)、Callen等(2006)的研究发现,财务重述影响了企业报告盈余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反应更剧烈,给公司带来更严重的影响。魏志华(2009)基于我国沪深2003年~2006年数据研究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发现我国年报发生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相关研究,反应较微弱。Holmstrom(1982)发现发生财务报告重述时公司更可能更换管理层,以降低公司承担的责任及修复声誉机制,与之前Beneish(1999)及Agarwal(200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两位学者发现财务重述后公司两年内并未更换公司高管。王泽霞(2009)基于财务重述样本发现重述后两年内管理层变更比例显著提升。Xu(2006)基于财务重述样本发现,财务重述影响了行业的价值,与Gleason(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李世新等(2012)发现,我国财务重述企业具有显著负面经济后果,不只导致财务重述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也导致同行业其他企业股票价格下降,呈现传染的股价下跌效应。Oliver(2006)发现财务重述公司内幕交易发生的概率更大,财务重述会诱发股东更多诉讼。

McNichols和Stubben(2008)基于美国财务重述公司为样本,发现财务重述之前公司存在投资过度行为,财务重述后投资过度现象消失。Kravet和Shevlin(2010)发现财务重述公司信息风U提高。Art和Claudine(2009)发现财务重述公司更正相关信息后,竞争对手重新评估其投资价值等,改变了财务重述公司以后的投资决策和环境。Dalia等(2009)发现主动财务重述的公司比被动财务重述公司,其董事会独立性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更大。财务重述后主动重述和被动重述公司其董事会独立性明显增加,财务重述增加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从长期提升公司市场业绩及公司声誉。Wu(2002)发现资本市场对财务重述反应强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特征等对财务重述短期市场的负面反应具有显著影响。Desai和Venkataraman(2006)发现,财务重述公司重述前,短期投资者持股数量持续增加四个月,重述后一年内持股数量显著下降,持股收益发生较大比例的下跌。Oliver和Yuan(2006)发现财务重述给公司价值造成显著的负面经济后果,较大比例发生财务重述公司重述前发生过内幕交易,据此获得高额私有收益。Graham和Qiu(2008)发现财务重述后相关契约管制和限制性条款增加,财务重述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公司信息风险和交易成本,债权人采用更严格的债务契约条款降低自身风险和可能的损失。

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从财务重述带来的负面资本市场连锁反应(Palmrose & Scholz,2004;Plumlee & Yohn,2008;周洋、李若山,2007;魏志华、李长青,2009),财务重述给投资者信任带来的影响(Hribar & Jenkins,2004),财务重述给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Anderson Yohn,2002),财务重述给资本成本带来的影响(Wilson,2008;Hribar et al.,2009),财务重述给股东诉讼带来的影响(Palmrose & Scholz,2004)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这些研究通过采用超常累计的股票市场收益率、ERC,投资者信心等指标研究财务重述对公司及行业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重述导致严重的资本市场负面反应,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增加了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公司资本成本,面临股东诉讼程度提高,导致分析师行为改变及产生显著的行业传染效应。从我国相关研究来看,财务重述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未来还需基于更广阔的视角探析财务重述给公司带来的长期和短期经济后果,旨在认识其带来的负面经济后果,更好的防止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

五、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几点启示

第一,未来研究应密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我国资本市场财务重述问题引起了学者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较国外研究来看,国内相关研究较分散且没能形成体系。我国1999年《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及2003年《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表明会计制度变迁导致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增发和配股对业绩指标的强制性要求,使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被外部监管机构发现进行了虚假信息时,被要求财务重述。只有将财务重述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密切结合,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国财务重述公司该行为的诱因、资本市场动机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才更清晰的研究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等。

第二,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财务重述研究需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加,从应计盈余管理扩展到真实盈余管理。我国增发配股业绩指标提升了盈余管理需求。基于高管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考虑,盈余管理动机较强烈。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结合盈余管理动因研究财务重述行为的较少,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都可能导致盈余管理动机和能力不同,对财务重述带来不同影响,将这些特殊因素加入到财务重述的相关研究中,更能体现我国特殊情境。

第三,健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法律机制。我国财务重述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即便有相关法律规定或行为指引,解释不明确,未能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好的法律保障会对财务重述产生震慑作用,惩罚力度一定程度上提升财务重述的成本,降低其成本收益配比,进而影响财务重述的发生概率。

第四,改善外部债权人市场及经理人市场监督制度。前文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来看,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及内部控制体系能降低财务重述概率。我国目前外部市场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导致管理层约束监督机制不完全。良好的外部债权人治理对公司管理层发挥有效监管,被认为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作用机制。同时,还可以在银行借贷等债权契约中,将银行纳入到公司治理机制中来。通过制度规范提高债权人监督的积极性和监督能力,降低盈余管理动机及财务重述等。经理人市场被认为是外部治理的一部分,完善的经理人竞争机制对财务重述行为起到监督和抑制。

参考文献:

[1] 李长青,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年报重述视角.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九期课题,2008.

[2] 魏志华,李长青,辉.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分析:1997-2007[J].证券市场导报,2009,(6):31-38.

[3] 杨忠莲,杨振慧.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报表重述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6,(2):81-86.

[4] 于鹏.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9):134-144.

[5] 周洋,李若山.上市公司年蟆安苟 钡奶卣骱褪谐》从[J].审计研究,2007,(4):67-73.

[6] 周晓苏,周琦.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财务重述研究[J].当代财经,2011,(2):109-117.

[7] 何威风.财务重述:国外研究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2):97-102.

[8] 黄志忠,白云霞,李畅欣.所有权、公司治理与财务报表重述[J].南开管理评论,2010,(5):45-52.

[9] 张俊瑞,马晨.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72.

[10] 曹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原因分析[J].经济管理,2010,(10):119-126.

[11] 王泽霞,李明明,谢冰.财务报表重述公告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9,(24):15-18.

[12] 李世新,刘兴翠.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与行业传递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2,(5):137-143.

[13] GAO.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 tre- nds, market impacts, regulatory responses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Washington D.C.,2002,GAO-03-138.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8

关键词关键词:制造资源; 模型; 概念; 本体; 网络本体语言

DOIDOI:10.11907/rjdk.162017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1672-7800(2016)008-0004-02

0 引言

当今信息化浪潮中,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制造行业应用广泛。制造技术与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不断融合,制造模式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和协作化趋势。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制造企业更迫切希望加强合作,共享制造资源。不同企业采用的制造资源描述方法不完全相同,使得制造资源数据呈现出分布性、异构性、多样性、复杂性等。在企业之间共享资源的需求下,传统的制造资源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复杂多样的数据形式,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制造资源模型。本体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有效描述制造资源的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使用本体来描述统一制造资源可以帮助达到制造资源共享。本文主要研究制造资源本体建模方法。

1 制造资源分类

制造资源可以分为狭义制造资源和广义制造资源,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加工一个零件所需要的物质元素,是面向制造系统底层的制造资源;广义制造资源是指完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生产活动的物理信息及技术要素物的总和,包括设计、制造、维护等相关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软硬件元素[1]。制造资源的分类是构建模型的基础,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形式进行描述,将有共同属性的资源划分为同一类别。传统制造业将制造资源简单分为人力资源和生成设备两类,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制造资源的认识和理解要复杂和深刻得多。本文按照制造资源的属性和应用方式,将制造资源分为8类[2](见图1),具体如下:①设备资源:产品生产环节中各种制造、加工和运输设备;②人力资源:生产活动中各类人员,如管理人员、操作工人和设计人员等;③软件资源:企业管理和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各类软件,如办公软件、PRO/E等;④服务资源:产品生命周期里各种相关服务,如物流服务、培训服务等;⑤知识资源: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各种研究机构、专利和市场信息等;⑥计算资源: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等相关硬件资源;⑦物料资源:产品生命周期使用到的原材料、能源等等;⑧除上述类别外的其它资源。

2 制造资源建模方法

有研究使用状态图来描述制造资源,方法描述能力有限,没有被推广使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使用较多,该方法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使用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对象,属性的取值范围定义作为值域,用类的操作描述对象的功能[3]。基于本体的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本体更便于描述某领域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处理制造资源中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所以本文采用基于本体的建模方法。

3 本体建模

3.1 本体的定义

本体(ontology)指事物本身,原来是哲学上的概念。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说明” [1]。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共享:本体不是面向整体,其是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公认的知识的集合;②明确:本体中明确定义了使用的概念和概念的约束;③概念化:本体中的概念模型是客观世界抽象出来的,其与具体环境没有关系;④形式化:本体是计算机方便处理的。

本体可以定义为一个五元组O=(C,R,P,A,I),其中O代表本体,C(Concept或Class)表示概念或类别,R(Relations)表示关系,P(Property)表示属性,A(Axiom)表示公理,I(Instances)表示实例[2]。

3.2 本体描述语言OWL

网络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是由W3C提出的一种本体描述语言,OWL基于XML/RDF等标准,并且与其它多种本体兼容,具有很强的语义表达和推理能力。另外,OWL可以利用流行的本体描述工具protégé来描述制造资源本体,使用非常方便。OWL定义了3种表达能力不同的子语言:OWL Full、OWL DL和OWL Lite,其中OWL Full的表达和推理能力最强,OWL DL适中,OWL Lite最弱。OWL DL中的DL指的是描述逻辑(Description Logic),其知识库是基于知识表示的一阶谓词逻辑的可判定子集。而DL与OWL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如DL中用于描述概念关系的公理集Tbox和描述个体实例的断言公理集Abox分别对应着OWL中的公理和事实,DL中的概念和角色分别对应OWL中的类和属性[3]。OWL DL已经能够完成制造资源本体需要的语义表达和推理服务,因此OWL DL已经成为制造资源表达的首选语言。不作特殊说明情况下,以下提到的OWL语言均是指OWL DL语言。

3.3 本体建模步骤

本体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资源本体要覆盖领域的范围;②收集资源本体领域范围内的知识(定义、术语、属性及关系),并对制造资源概念划分类别与层次,形成资源本体框架,使用本体建模语言对本体形式化描述[1];③初步评价构建本体模型的一致性、完备性和清晰性;④检验和完善本体模型[4]。

4 OWL实例描述

4.1 机械零件分类

本文以机械零件资源为例构建一个基于OWL的资源本体,如图2所示。第一层次:按照机械零件的功能、用途分为模具行业零件、能源机械零件和机械标准件等;第二层次:按照机械标准件的属性和功能分为传动件、紧固件、轴承和法兰等;第三层次:将轴承功能及工作原理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第四层次:将滚动轴承的结构特性分为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和向心轴承等。如此划分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便于下一步概念本体模型的构建。

4.2 制造资源概念本体模型构建

制造资源属性是描述其概念本体的重要信息,根据资源的属性特征抽象出描述制造资源的概念信息。图3是双列深沟滚动轴承的属性信息图,可将其属性进行分类,以更清晰描述概念。图4描述了双列深沟滚动轴承的属性和部分概念间的关系。

4.3 基于OWL的表示实例

以“双列深沟球轴承”为例,基于OWL描述制造资源的方法。

(1)定义双列深沟球轴承类

上面代码用subClassOf表示继承关系[5],这里描述“双列滚动轴承”是“深沟球轴承”的子类,二者有继承关系,图形上看是一种层次结构。

(2)定义数据属性。

以上代码用DtatypeProperty表示了“生产厂商”是“双列深沟球轴承”的一个属性,其数据类型为string。

5 结语

本文按照制造资源的属性和应用方式,将制造资源分为8类,简要分析了制造资源的几种建模方式,指出基于本体的建模方式的优势。介绍了网络本体语言OWL,并以机械零件中的双列深沟球轴承为例,使用OWL构建本体模型。建立的本体模型能有效描述制造资源,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结构以及企业间共享制造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魏军英, 钟佩思, 郭春芬,等.基于OWL的制造资源本体建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1):58-61.

[2] 朱李楠.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其匹配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4.

[3] 党亚洲.基于本体的机械零件资源库语义检索研究与应用[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 2015.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zzy view, confusing structure and other issues existing in the general view of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this paper more deeply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cluding the objects, functions and essence,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new concepts and framewor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关键词:概论;职能;实质;架构

Key words: introduction;functions;essence;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8-02

0引言

教学中,笔者参阅了崔国萍教授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精品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一书。这个教本有很多优点,但值得讨论的地方不少,其中第一章总论就是一例。因是省级精品课程教材,代表着我省的学术水平,关系到河北的声誉和形象,就更有必要对其差错和不足进行研究,以明辨是非,活跃学术氛围,保证教材质量。

1问题

《成本管理会计》第一章是总论,总论亦称概论、概述,意指概括论述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便为学好以后其他各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教本关于管理会计的架构如图1所示。

从总论的架构可以判断,书中把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归纳为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意义及内容两个方面。这种安排显然有失偏颇,没有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框架分析主要缺陷有四点:①没有涉及基本理论和方法;②对实质和内容的概括多有差错;③对意义的归纳答非所问;④对发展的论述前后重复。

2探索

2.1 关于理论笔者认为,理论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性质、功能、内在联系的理性归纳和概括。对于一门学科,其基本理论在于探索它的概念以及由概念引申出的研究对象、程序方法、职能作用和学科实质等内容。由此思路出发审视教本的基本理论,书中把管理会计的概念归纳到意义中,把实质理解为与管理的直接结合,把职能等同为内容,没有阐述管理会计的方法和作用,这显然是一大失误。

2.1.1 关于概念书中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概念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管理会计是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对于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规划未来),对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控制(控制现在)”。(P7)这个概念的缺陷在于,一是把概念这一最重要的理论放到意义中,是喧宾夺主,摆错位置;二是没有明确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信息系统或者是管理活动;三是没有单独论述管理会计自身所具有的职能,四是没有准确表达管理会计的作用。据上分析,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概念的表述应是,管理会计是指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提供的信息,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主要对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以便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决策和控制职能的管理过程。这一概念明确了管理会计的八个理论问题:①管理会计的主体是核算单位及其会计人员;②研究对象是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③基本职能是决策和控制;④作用或意义在于规划未来、控制现在和考评过去;⑤任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方案;⑥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⑦其手段是科学的程序和方法;⑧实质是一种管理过程。笔者认为,概念是理论性极强、很难理解和把握的知识层次。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围绕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围绕上述八个问题分别展开论述,并在讲授教材全部内容后,再重温概念,效果肯定更好。

2.1.2 关于实质实质是指事物的本质、性质,对实质的理解代表着对事物认识的真伪、深浅和程度。会计的实质是什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界曾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和争议。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南方学界认为会计的实质是一种信息系统,以阎达五教授为代表的北方学界认为会计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这场关于会计实质的争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0年来的纷争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管理会计既然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就必然具有会计质的规定性,即要么是信息系统,要么是管理活动。但书中认为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这显然不是创新、不是新意、也不是探索,而是对会计实质争论的漠视,误把特征理解为实质。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实质是管理过程,主要基于管理会计,①能拟定决策方案,辅助管理当局决策;②能编制计划,为管理提供标准和依据;③能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供改进措施;④其考评结果是激励和约束的主要依据。

2.1.3 关于对象什么是研究对象?同志指出:“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①这就是说,研究对象是指一学科研究领域或研究范围内部的矛盾运动。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国内倾向性观点认为研究对象是核算单位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必然也是资金运动。但是鉴于管理会计的服务重点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面对的是尚未发生的经营活动,其具体的研究对象应是核算单位未来的资金运动。

2.1.4 关于职能一般认为职能是一事物或一过程其自身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既然职能是客观具有的,就不是人赋予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管理的职能,尽管学术界有二职能学派、三职能学派、四职能学派、五职能学派、六职能等不同学派等等,但都认为计划和控制是管理的必具职能。会计作为一种管理过程其基本职能一是反映(核算)、二是监督(控制),这是大家公认的。根据预测前景、参与决策、编制预算、计算差异、信息反馈、考核和评价等管理会计循环分析,它的基本职能应是决策和控制。顺便强调一点,书中阐述管理会计内容中所谓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五个职能与论文本无差别,但把职能误认为是管理会计的内容,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的。

2.1.5 关于内容一门学科的内容是指这门学科的构成或结构,一般理解为包括哪几部分。按照这一理解,管理会计的内容应是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两部分。什么是决策?决策是指为实现预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的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重在选择。而预测是决策的前期准备,为决策提供信息和条件。规划或预算是决策的具体化,即把决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决策会计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拟定和评选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方案,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责任会计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它把经济责任制与会计核算紧紧结合起来,一面干一面算,对经营过程进行适时控制。河北邯钢通过ERP系统对众多产品的品种、规格、花样、型号做到了当天成本当天计算、当天上报、当天分析,可以说实现了对成本的适时管理。顺便提一句,书中把管理会计的内容解释为管理会计的五大职能,这是明显不过的文不对题。

2.1.6 关于意义意义和作用这两个概念无质的差别,都是指通过发挥管理职能所能产生的效果。笔者认为,职能是客观的,计划、预算是人为的。通过执行计划、完成预算,对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监督,以实现预定目标。如果目标真的实现了,超过了,则管理的职能便得到充分发挥,效果、实效、意义、作用等要求也就达到了。

2.2 关于管理会计的架柜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架构可以下图2表示。

3呼吁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10

关键词: 高校知识本体; 知识匹配; 知识复用; 知识共享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6?0058?04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o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research

YUAN Xiao?yan, TANG Qing?song, HE Jian?ying

(College of computer,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63500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knowledge reuse and sharing in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knowledge ontology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domain ontology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the modeling development method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ont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basic rel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knowledge ontology are described.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al justice of the university knowledge ontology were determined. The ontology was realized by means of ontology development tool Protege4.0. The intelligent personal knowledge matching of the teachers was achieved by the ontology.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with examples.

Keywords: university knowledge ontology; knowledge matching; knowledge reuse; knowledge sharing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国家的命脉,高校是国家知识储备的一支中坚力量,其知识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知识资源的好坏决定着高校教育发展的优劣。由于高校知识的类型多元化、各种交叉信息使得各种知识分散混乱,让高校知识的管理成为一项巨大的任务。本体是一种描述知识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它赋予了信息、知识以语义,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将本体引入高校知识管理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对提高高校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有重要意义。

1 本体理论

近年来,本体论已经被广泛用于知识工程、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它是对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形式化的规范说明。对知识工程领域本体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知识的获取、规范和重用、可靠性等。高校知识本体是高校知识领域内的公共词汇,是广大用户共同认可的词汇,它提供了语义互操作基础,能使概念层次化、隐含概念清晰化,利用本体能够有效地、系统地对高校知识概念进行描述。

本体是一个六元组:O={N,Re,Ch,T,A,E}。其中:N和Re是两个不相交的集合,N中的元素称为概念,Re中的元素称为关系;Ch表示概念层次,即概念间的分类关系;T表示概念间的非分类关系;A表示本体公理;E表示本体实例。由此可知,本体应该具有概念类、关系类、函数、公理和实例,其中概念可以形成一个分类层次,并通过关系、函数、公理来表达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约束。

2 高校知识本体的分析和建模

根据高校知识本体的特点和构建本体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高校知识本体的建模开发方法,该方法有以下三个阶段:

2.1 确定本体的应用领域、目的与范围

列举能力问题是确定本体范围的一个有效方法,并且,还可以作为最终本体的评价标准,本体的需求、层次都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反映出来,例如一个部门是否有一些多余的课程需要讲授,该课程隶属于高校知识领域的哪个层次,谁有时间、有能力进行该课程的教学。

2.2 建立高校知识本体间的基本特征与联系

高校知识本体的基本特征有对称性(SYMM)、传递性(TRANS)、逆转性(REVERS),基本联系有概念间的继承联系(is?a)、整体与部分的联系(kind?of)、相似联系(resemble?of)和属性联系(attribute?of),概念与实例间的联系(instance?of)。这些联系有如下几个基本公理:

公理1: is?a联系具有传递性,不具有对称性。

公理2: kind?of联系具有传递性,不具有对称性。

公理3: resemble?of联系不具有传递性,但其具有对称性。

2.3 创建高校知识本体的概念类别

创建高校知识本体概念类别主要是为了确定高校知识本体的主要相关概念,对其按类别汇总并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

建立高校知识本体的领域术语词典是该阶段的第一步,定义高校知识本体领域的术语,并确定其语义和形式是该步骤的目的,术语定义所需的知识来源可以是多样的,如书本、手册、表格、网络和专家等[1]。把领域词典中的术语归纳成几个主要类别,而且确定其层次结构是该阶段的第二步。本文将高校知识本体总结为6个类别: 个人知识、人员、教学、科研、过程和档案,其类别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知识本体类别图

(1) 个人知识本体。个人知识本体用来描述学生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学生的个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兴趣知识、哲学知识、私密知识、社交礼仪、人际关系、学习团队和自我管理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和学生个人知识的分类差不多,少了学习团队知识,多了培训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教学、科研和竞赛等知识,教学又包括课程、教学法和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主要是指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种教学经验。个人知识本体概念类结构如图2所示。

(2) 人员本体。人员本体主要描述高校人员的基本类别和特点。人员可以分为学生、教师,人员本体概念类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人员本体概念类结构

(3) 教学知识本体。教学知识本体主要描述教学中涉及到的概念和特点,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和教学团队知识,教学知识本体概念结构如图4所示。

(4) 科研知识本体。科研知识本体主要描述科研所涉及的各种概念和特点,它包括科研项目、科研管理、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学术机构和科研学者,科研知识本体概念类结构如图5所示。

(5) 档案本体。档案本体描述高校中的各种档案及其属性,它包括党群档案、行政档案、教学类档案、各系部档案和其他档案,档案本体概念类结构见图6。

图4 教学知识本体概念类结构

图5 科研知识本体概念类结构

图6 档案本体概念类结构

(6) 过程本体。过程本体主要描述高校管理知识的各种过程,它包括教学过程、学习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培训过程、绩效管理过程、论文指导过程、招生就业过程和招聘过程,过程本体概念类结构如图7所示。

2.4 创建高校知识本体的公理

高校知识本体的公理在各种概念及其类别、概念基本联系和特征建立之后就可以定义。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公理外,高校知识本体的公理还包含顶层类之间和各个类的公理。

(1) 顶层类公理。例如,只要是学生(Stu)就不可能是教师(Teacher),只要是教师就不可能是学生,如下:

[Stu?Teacher=?]

(2) 各个类的公理。例如,如果一个教师t参加过一个培训T,而这个培训又用到过知识K,则该人员拥有知识K,如下:

(?T∈Train)(?K∈Knowledge)required for(K,T) ∧(?t∈Teacher)works for(t,T)?has(K,t)

3 高校知识本体实现

Protege4.0是基于Java的本体开发工具,具有OWL本体语言和可视化插件,本体结构在其中以树形的层次结构显示,用户增加或编辑类、子类、属性和实例等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项目来实现[1],而不需要了解具体的本体表示语言。本文构建的高校知识本体模型见图8。

图7 过程本体概念类结构

图8 高校知识本体模型

4 本体在高校知识管理中的匹配应用

人员知识匹配问题在高校知识管理中处处可见,例如,人员的协作、专家的查询或是人员的调度等。高校中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明显客观、能够用语言及文字来表达的知识是显性知识,而主观的、难以用语言及文字来表达知识是隐性知识。鉴于本体具有语义关联性与易于推理性,为了提高知识的匹配效率,本文将本体应用于人员管理对知识需求的匹配。

定义1:人员知识向量Ps为:Ps=(b1,b2,…,bK),其中bk是人员具有的第k项知识,k=1,2,…,K。

定义2:课程知识需求向量为:Pr=(h1,h2,…,hK),其中hk是人员具有的第k项知识,k=1,2,…,K。

各项知识在同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同,同样,同一项知识在不同课程中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知识对课程的权重矩阵A为:

[A=a1 0 … 00 a2 … 0? ? ? ?0 0 … ak]

式中ak是第k项知识对课程的权重系数。

匹配度计算函数如下:

[Mc(Ps,Pr)=PsA(Pd)TPrA(Pd)T]

本文采用的匹配规则有如下两条:

(1) 显性知识匹配规则:如果课程某项知识的要求高于教师所具有的该项知识的等级,计算时取教师的实际知识等级,相反,则取课程所要求的值。

(2) 隐性知识推理规则:如果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在教师知识本体里找不到,则查找教师的授课历史记录。如果教师的授课记录里找不到该项知识,则该项知识的属性值为无;如果有一项,则该项知识的等级是初级;如果有两项及其以上,则将其设为中级。

匹配示例如下所述:假设要分配一位合适的教师给某课程,表1中显示了该课程对教师的各项知识属性及其属性值和权重的要求。假设教师的检索结果中存在教师Rose,其知识信息如表2所示。

表1 课程知识需求参数

本文里每个知识等级被赋予了以下分值:4是高级,3是中高级,2是中级,1是初级。

该项课程的知识需求向量Pr可以由此得到:

[Pr=2,1,2,2,2]

知识对课程的权重矩阵A也可以得到:

[A=2000001000002000002000002]

Rose的知识里缺少一项知识:项目经验,项目经验在权重矩阵里显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知识,因此相关的知识信息将会在Rose的教学历史记录里进行查找。Rose曾经参加过北大青鸟的JSP教师培训课程,培训中曾经做过某企业管理系统。应用本体的隐性知识等级推理规则,Rose参加过北大青鸟的JSP教师培训课程,培训中曾经做过某企业管理系统,做这个系统需要掌握项目经验,而且Rose是教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Rose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因此根据隐性知识推理规则,其在“项目经验”项的等级由“无”改为“初级”。

表2 Rose的知识信息

在“前驱知识2”项中,课程知识需求参数的知识等级低于Rose的知识等级,根据显性知识匹配规则,“前驱知识2”项的等级由“中级”改为“初级”,这样就得到了Rose的知识向量Ps为:

[Ps=2,1,2,2,2]

根据匹配度计算函数[Mc(Ps,Pr)]为: [Mc(Ps,Pr)=2933=0.879]

而没有本体推导机制时,Ps′为:

[Ps′=2,2,2,2,0]

则[Mc′(Ps′,Pr)]为:

[Mc′(Ps′,Pr)=Ps′A(Pd)TPrA(Pd)T=2633=0.788]

可见,人员知识有推理时的匹配结果比没有推理时更好,人员知识的维护与完善得到了本体推理机制的智能支持。

5 结 语

高校知识多而杂,而且多种知识混合在一起,必须要进行管理。高校知识的管理需要用到本体,本文研究了高校知识本体的建模问题,提出高校知识本体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高校知识的本体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本体在高校知识管理中人员知识的应用,提出了人员知识匹配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彩芬,董志,万长东.汽车MRO知识本体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3(7):33?37.

[2] 王立政.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 覃晓,孔提英,龙珑,等.高校基建档案知识的本体构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6):1238?1243.

[4] 杨悦时.面向语义Web的高校专业课程资源库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5] 孙颖,倪天权,刘亮亮.本体在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2075?2080.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11

关键词:本体;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017-02

Ontology Storage Schema Based on SQL Server

ZHOU Xuan-ji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rational storage of ontology is the premise of the shareable use of ontology.Under current ontology storage schema, some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 maintenance, low query and inference speed may appear after ontology storing in relational databas. Firstly current ontology storage methods are analyzed. Secondly ontology storage schema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ontology characteristic. The principle of designing ontology storage schema is given and a new storage schema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In this schem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tology description language, frequently queried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multiple tables, which makes the schema understandable and stable. Furthermore the schema can increase the query efficiency by reducing the cost of table join.

Key words: ontolog;relational databas;storage schem

1 引言

随着 Internet 应用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组织和个人之间,软件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越来越重要。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也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已在信息系统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些早期的语言标准和工具无法满足广泛存在的Web应用,所以研究者们开始重新研究Web环境下的本体。尤其是语义Web环境下的本体。随着语义网络中本体中资源的增加,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此时,本体的存储管理效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本体存储管理系统中设计高效的本体存储模式,合理的存储大规模的本体,支持高效的本体存储管理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具有挑战的任务,而本体的合理有效的存储是保证本体共享利用的前提。

2 研究背景的介绍

2.1 本体存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语义网络中本体资源的增加,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此时,本体的存储管理效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本体存储管理系统中设计高效的本体存储模式,合理的存储大规模的本体,支持高效的本体存储管理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具有挑战的任务,而本体的合理有效的存储是保证本体共享利用的前提。所以如何有效存储大规模本体的数据和关系仍然是本体存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现有的本体存储模式不能满足大规模本体的存储。所以对于本体存储模式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2.2 本体及其存储方法的介绍

2.2.1 本体的概念

本体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后来在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本体,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最著名并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的定义是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后来,Brost对此稍作修饰,提出:“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本体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抽象出客观世界的现象一些相关概念而得到的概念模型,即概念系统所蕴含的语义结构,是对某一事实结构非正式的约束规则,可以理解和/或表达为一组概念(如实体、属性、过程)、定义和关系;

2) 明确(explicit):所使用的概念及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定义;

3) 形式化(formal):计算机可读的;

4) 共享(share):本体中反映的知识是其使用者共同认可的。

人们认为本体是某个领域内(可以是特定领域的,也可以是更广的范围)不同主体(人、、机器等)之间进行交流(对话、互操作、共享等)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提供明确定义的词汇表,描述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使用者之间达成的共识。因此,本体的用途包括交流、共享、互操作、重用等等。

2.2 本体的描述语言

从本体整体设计的要求来看,本体的构建应是在抽象客观现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模型(Concep-tualization),并以其包含的知识和概念集的共同性达到各方的认可而共享(Share);它的概念类型、约束条件及使用都应有显式的描述,并能由机器自动化处理而体现其明确(Explicit)的形式化(Formal)。工程实践中,领域本体的设计和开发往往要依赖于具体的描述语言和工具软件的支撑。对于语义Web而言,本体的表示应该是以Web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标准化语言为基础。

3 本体的存储介绍

语义网络的应用需求促进本体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若干本体存储管理系统,按照存储介质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存、基于文件系统和基于关系数据库三类本体存方法。

3.1 基于主存的存储方法

这一类的本体数据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将本体数据全部导入内存,按照某种结构进行组织;在内存结构上执行数据的查询操作。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但是只能处理有限规模的数据。由于是内存数据管理,不存在磁盘更新的问题。OWLim,OWLJessKB和文献是典型的基于主存的本体存储管理系统。

3.2 基于文件系统的存储方法

基于文件系统的存储:该方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很多本体相关工具都支持对文件格式的本体进行存取。但是,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适应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基于文件系统的存储方式一般只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本体,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本体需要大量的内存管理工作,而对于直接以XML格式这样子一种树形结构组织的文件来表示的RDF数据,当件很大时,要把握RDF模型数据全局的结构,必须通过对文件进行反复的扫描,大量的数据换进换出工作,对系统的效率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为了保证系统的并发性,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并发控制和事务管理系统。早期的一些本体数据管理工作是基于文件系统实现的,它们用简单的文件格式存储本体数据并支持一些基本的操作。这类工作主要用来编辑和建立体,并不是为大规模本体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管理服务的,例如OntoEdit,Protégé。

3.3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存储方法

该方式是将本体按照一定的策略组织在数据库中,利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操纵和管理能力来存取本体。由于关系数据库技术发展成熟,大多数现有的本体数据管理工作使用关系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存储,代表系统包括Sesame,Rstar,Jena,3store,Minerva等等。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本体可能有多种模式设计,现有的包括早期的水平式、垂直式、分解式、混合式和后来广泛为本体存储管理系统采用的Sesame for RDB存储模式及Sesame for ORDB存储模式。

4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存储设计

OWL是W3C最新的推荐标准。与早期的语言相比,OWL具有更强的描述能力,支持更多的推理。本节重点讨论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WL本体的存储模式设计。与RDF相比,OWL引入了更多的本体描述词汇,例如Class,property,individu-al,subClassOf,subPropertyOf,different From equivalentClass,e-quivalentProperty,sameIndividualAs等。这表明,在OWL本体中对这些信息的查询需求比较多。所以,可以将这些常用的本体查询信息抽取出来,单独存放。这样不仅使表结构清晰,而且可以减少查询时进行表连接的代价,提高效率。

OWL使用URI来唯一的标识本体中的资源,而URI是由namespace和localname组成的,所以,这些信息应该组织到一张资源表中。又因为OWL本体中的资源严格区分为类(class)、属性(property)和实例(individu-al),所以该表使用字段type记录资源的类型(类、属性和实例)。

OWL使用subClassOf,subPropertyOf,e-quivalentClass和equivalentProperty来描述类(或属性)之间的基本关系(层次关系和等价关系)。在OWL本体中经常需要查询这些关系,所以本文将这些信息分别组织在单独的表中,从而提高对相应关系查询的效率。

5 存储模式的比较

在现有的存储模式中,除垂直模式外,其他存储模式的表结构都不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只比较本文的存储模式和垂直模式。本文以一个本体中包含的URI的个数作为衡量本体大小的标准,将这个本体处理成5个不同规模的本体,它们分别包含10×104,30×104,50×104,70×104和90×104个URI。本文将测试3种类型的查询:查询1,查找某个类的直接父类;查询2,查找某个类的所有子类。

将不同规模的本体分别按照本文的存储模式和垂直模式进行存储,然后在这些数据库上分别作上述五种查询。对每种查询都进行30次不同的具体查询,得到平均查询时间作为该类查询的时间。在测试查询时间时,本文直接使用SQL语句来实现,而不使用某种本体查询语言,目的是为了消除将该查询语言翻译成相应的SQL语句所需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总结

理想的本体存储模式除了具有尽量高的规范化程度,还应该满足如下原则:易于理解、结构稳定、查询效率高。基于SQL Server的本体储存正是顺应了本体存储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谢储晖, 郭达志. 本体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 福建电脑,2003,(12):26-28.

[2] 李曼, 王琰, 赵益宇, 杜小勇, 王珊.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大规模本体存储模式的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01):217-220.

信用管理概述范文12

关键词uml,rup,开放式学籍管理[4]

1、引言

uml是一种编制系统蓝图的标准化语言,可以实现大型复杂系统各种成分描述的可视化、说明并构造系统模型,以及建立各种所需的文档,它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uml的发展对软件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uml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uml通过三类图形建立系统模型:用例(usecase)图、静态结构图(对象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和动态行为图(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这些图可以从不同的抽象角度实现系统的可视化。

urm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专家的联合行动,由三位oo(面向对象)方法学家[8]将他们各自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uml0.9。

第二阶段是公司的联合行动,由十几家公司组成的“uml伙伴组织”将各自的意见加入uml,形成uml1.0和1.1,并作为向omg申请成为建模语言规范的提案。Www.133229.COm

第三阶段是在omg控制下的修订与改进,omg于1997年11月正式采纳uml1.1作为建模语言规范,然后成立任务组进行不断的修订,并产生了uml1.2、1.3和1.4版本,其中uml1.3是较为重要的修订版。

目前正处于uml的重大修订阶段,目标是推出uml2.0,作为向iso提交的标准提案。

1.1uml的特点

uml具有以下特点[1]:

(1)面向对象。uml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主要概念,提供了一批基本的模型元素的表示图形和方法,能简洁明了地表达面向对象的各种概念。

(2)可视化,表示能力强。通过uml的模型图能清晰地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实现模型。可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建模。

(3)独立于过程。uml是系统建模语言,独立于开发过程。

(4)独立于程序设计语言。用uml建立的软件系统模型可以用java、vc++、smalltaik等任何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来实现。

(5)易于掌握使用。uml图形结构清晰,建模简洁明了,容易掌握使用。

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可以加速开发进程,提高代码质量,支持动态的业务需求。uml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系统开发。能促进软件复用,方便地集成已有的系统,并能有效处理开发中的各种风险。

1.2uml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过程

运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其过程通常由以下3个部份组成:

(1)识别系统的用例和角色

首先对项目进行需求调研,依据项目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以及项目中涉及的各级操作人员,通过分析,识别出系统中的所有用例和角色;接着分析系统中各角色和用例间的联系,再使用uml建模工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同时,勾画系统的概念层模型,借助uml建模工具描述概念层类图和活动图。

(2)进行系统分析,并抽取类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找出系统的所有需求并加以描述,同时建立特定领域模型。建立域模型有助于开发人员考察用例,从中抽取出类,并描述类之间的关系。

(3)系统设计,并设计类及其行为

设计阶段由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组成。①结构设计是高层设计,其任务是定义包(子系统),包括包间的依赖关系和主要通信机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②详细设计就是要细化包的内容,清晰描述所有的类,同时使用uml的动态模型描述在特定环境下这些类的实例的行为。

2、uml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在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uml是一种建模语言,是系统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并没有关于开发过程概念的定义和表示符号[2]。uml的创始者比booch、jacobson和rumbaugh在rational公司的支持下综合了多种系统开发过程的长处,提出新的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称为rational统一过程(rationalunifiedprocess,rup)。rup过程的核心工作流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和系统配置。下面通过uml来分析并构造学籍管理模型,并结合rational统一过程加以描述,图形用rationalrose工具软件绘制。

2.1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的出现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带来了全球范围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传统的办公教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的共享信息,高效的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校园网的建设,为开放式的学籍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

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学校学籍管理信息中心监控,各教学系(部)、教研室分级管理,由学生档案管理、导师管理、授课教师管理、选课管理、成绩查询管理、打印报表等几部分组成,选课学生甚至联网的邻近院校共同参与的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由学校学籍管理中心监控,各教学系部、教研室分级管理,任课教师,选课学生共同参与。

2.2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的用例和角色

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对学籍管理进行评估,采集和分析系统的需求,理解系统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是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性。结果可以用一个usecase模型表达(图1),模型中的活动者代表外部与系统交互的角色,包括学生、系统管理员,usecase是对系统需求的描述,表达了系统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学生档案管理子系统、导师档案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授课教师管理子系统、选课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打印报表子系统。

图1中模型元素之间的实线表示二者存在关联关系,是学籍管理系统层的usecase模型,只包含了最基本的usecase模型,是系统的高层抽象,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usecase模型可以自顶向下不断精化,演化出更为详细的usecase模型。

2.3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研究欲采用的实现环境和系统结构,结果是产生一个对象模型,即设计模型。设计模型包含了usecase的实现,可以表现对象是如何相互通信和运作来实现usecase流的。对于系统的静态结构。可以通过对象类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来描述,对于系统的动态行为,可以通过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描绘。这些图再加上支持说明文档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模型。

(1)静态结构的分析设计

学籍管理系统中拥有大量数字化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是多种媒体、多种格式的,而且还是相互关联的。其数据量大,信息长度不定。非结构化信息与结构比信息并存。传统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模型、系统结构、用户接口等方面都虚拟实现对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操作,这就决定了学籍管理必须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建立数据模型和管理模型,建立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实现面向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uml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可以从开发的第一步开始,从系统的底层就把握住学籍管理信息资源的特征,为下一步的具体实现打好基础。在为学籍管理系统建立模型时要涉及到处理大量的模型元素,如对象类、接口、组件、节点、图等。图2是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类。

在图2的学生类图中,包括学生类的属性和方法。例如:studentid是学生的学号,且数据类型为bigint(8),且为主码;selectcourse(courseid:bigint,studentid:bigint)returnint,是类的方法,其入口参数为课程编号courseid和学生学号studentid,此方法作用是学生进行选课。

(2)动态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学籍管理馆提供的各种服务都是建立在分布、开放的信息结构之上。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环来完成。每项服务都可以看成一个事件流,由若干相关的对象交互合作来完成。对于这种系统内部的协作关系和过程行为,可以通过绘制顺序图和协同图来帮助观察和理解。

一个对象在双生存期间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对于把握对象的行为和状态的迁移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状态回来了解一个对象的历史,引起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移的事件,以及由于状态的转移而引发的动作。

此外,描述工作流和并发处理行为还可以用活动图,表达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控制流,顾序图和协同图适合描述多个对象的协同行为,而状态图适合描述一个对象穿越多个usecase的行为。状态图与活动图的区别是:状态图描述的是对象类响应事件的外部行为。活动图描述的是响应内部处理的对象类的行为。图3是学生查询成绩的活动图。

图3中,学生登陆学籍管理系统,输入其用户名和密码,若用户名和密码有误则返回,否则进入下一步:首先选择查询类型(查询成绩),然后输入查询关键词,再进行查询,系统自动生成了成绩单。

2.4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的实现、测试和系统配置

经过系统分折与设计后.就可以根据设计模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实现系统,生成系统的源代码、可执行程序和相应的软件文档,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系统.然后需要对系统送行测试和排错,保证系统符合预定的要求。获得一个无错的系统实现,调试的结果将确认所完成的系统可以真正使用。最后系统配置的任务是在真实的使用运行环境中配置,调试系统,解决系统正式使用前可能存在的任何问题。

3、小结

um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系统分析的建模语言,它采用一整套成熟的建模技术,广泛地适用于各个应用领域。它的各个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统模型。从而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问题的描述达到相同的理解,以减少语义差异,保障分析的正确性。

通过对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看到,uml作为软件工程中的建模语言,代表了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国防价值,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龙详,uml与系统分新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p2-10

[2]史济民、顾春华等,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43-148

[3]张敬宋、广军等,软件工程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马涛、李云兰等,基于校园网的学籍管理系统的研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一期,p79-80

[5]张宪和,高校学籍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8,p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