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通用六篇

时间:2023-08-24 17:16:57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1

还有四十多天,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就要在苏州古城拉开帷幕了,对于这座早在1997年便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留下名字的城市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是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那么今天,我就带您去领略一下苏州园林的典雅。

苏州园林大部分属于私家花园,占地面积都很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无穷的景深,让游人观赏到错落有序的景色,苏州园林在造园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它们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看上去就在园中的百寺塔其实却在离拙政园足有三里远的地方。从园子到塔之间的三里,被称为“空中视线走廊”,因此它绝对不能遮挡景色。绿化工人自发修剪树木自然使这条走廊更加悠远而清晰了。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它们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我们的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我们《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要做好未来的工作,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的是要通过保护使得古典园林,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有续利用,能够传之于后世。使“苏州园林甲天下”,……能够使世遗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到这是真正的到了中国,真正到了苏州。

6月28日,快来吧!让世界了解苏州!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2

在前文中我们己经提到有很多人认为古典舞不能够跟随潮流的脚步,也不能进行跨国界的交流,不想现代舞一样,可以与国外的朋友进行沟通。当然,为了使得我国的古典舞能够不断的在国内进行传播,最终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传播向世界,我们在古典舞的形、神、劲、律方面,都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口味,比如说在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上,不再追求那些比较夸张复杂的动作,而是基于现代人的审美感官,在动作的设计上更加简洁,情感的表达采用符合现代人的方式,表达的内涵要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靠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依靠青少年的强大的力量,肯定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这样才能够使得古典舞既不失去传统的古典韵味,又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情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我国的古典舞在对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的价值是不置可否的,然而,古典舞最开始从戏曲当中分离出来也是在50年左右,处于近现代新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目前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一方面能够继续传播古典精神,一方面又能够使其发扬光大,在现代人生活当中取得一席之位。我们都知道社会的中坚力量是青少年,我们只有抓住了青少年的主体力量,使他们承担起宣扬中国古典文化的重任,依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子,才能够将蕴含着民族精神精髓的中国古典舞流传下去。首先,中国古典舞它具有古代特色,它的古典色彩是不能够被抛弃的。古典舞之所以在价值方面区别人其他的舞蹈,就是因为它在对古典精神的传承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果失去了这一点,便将失去了其独特的灵魂。然而我们又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21世纪,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多,观众的口味具有现代特色,所以古典舞想要有一席之地,古典舞的形体或者动作的表达都必须要能够让现代的观众所理解并最终接受。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是不一致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在物质上都得到了满足,在对精神追求的方面越来越跟随潮流,所以古典舞的创作也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对于古典舞的创作,不再是一味的参照古代的壁画,或者是一些历史资料,单纯的模仿是不行的,他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基础上,填入一些具有古典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古典舞的传承与创作方面,我们都应该依靠在社会上占据主体地位的青少年,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将古典舞不断的发扬光大。

二、强化基础训练,构建身韵审美教学体系

为了能够将古典舞发扬光大,我们必须要对古典舞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而古典舞的核心又在于身韵教学,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身韵教学体系。在古典舞中,身韵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可以训练表演者“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并且身韵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目前的实践表明,身韵课程是可以分开进行的,最后进行融会贯通,已经成为了中国古典舞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古典舞体系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舞蹈者。身韵一直贯穿着整个古典舞的学习当中。身韵是在对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的动作特征进行一定的总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它强调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要以腰部为核心,非常重视对中段的训练。身韵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将身韵融入到古典舞的动作当中,它比较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练习:点线处理的能力、动作的连接能力、节奏的处理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17]。可以说基础训练只是教会了学生们一些基本的动作,而身韵则是引导学生对这些动作进行升华,让整个舞蹈赋予了生命力和张力,给予了其灵魂。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如果一个舞蹈缺少了身韵,那将跟行尸走肉一样,空有僵硬的动作,没有古典舞的神韵,没有了内心的灵魂。所以为了能够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古典舞推广开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并构建出完善的身韵训练体系,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国人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三、培育中国古典舞的社区文化,利用新兴传媒传播中国古典舞文化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3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4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Abstrac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d been conceived, developed and grown in thousands of years o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With her unique forms and connotations,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d formed her unique art style, standing in garden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it is considerable tha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ow to meet the modern demands with continuous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hallenge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二、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整体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园林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古典园林也迎平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是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5

【摘 要】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美:一是形神兼备之情态,从形神兼备中传情达意,达到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的完美交融;二是刚柔相济之风姿,刚与柔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三是诗情画意之意境,诗情画意的意境与舞蹈的神韵完美融合;四是清空曼妙之品性,在空灵之中蕴含着静穆中的崇高,从曼妙的舞蹈动作中向我们传达一种高远的品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气韵美;形神兼备;刚柔相济

中国古典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演艺术,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武术、戏曲、民族舞蹈、杂技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借鉴了芭蕾舞蹈的抽象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气韵”是中国古典舞蹈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兼备、刚柔相济、诗情画意、清空曼妙等品性,都是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的体现。

一、形神兼备之情态

中国艺术强调形神兼备,以传神为旨归。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来说,“形”可以看作是舞蹈的形体动作,也是艺术家传神达意的物质基础。“神”是艺术家心灵的气象,是从生命的灵魂深处涌现出来的情意。中国古典舞强调形神合一,以深邃的感情和思想为内在意蕴,以形体的表现为物质基础,实现外在形象与内在神韵的完美交融,以情感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达到艺术表现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典舞并不过分追求形似,也不是定型舞姿的动态造型展示过程,而是强调所谓的精、气、神,强调动作中蕴含的韵律与精神,这既是中国古典舞的特质,也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例如,在中国古典舞蹈《风吟》、《扇舞丹青》中,便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思想情怀,是情感表达与动作表现的交相辉映、相互交融,体现着永无休止的玄妙,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在舞蹈的韵律与节奏中体现了生命的律动与活力之美,在人物的传神写照中体现其内在精神,在舞蹈的动态形象中构建中国古典舞的典雅之气。因此,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古典舞以其最高度的节奏、韵律、秩序、理性,唤起人们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也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二、刚柔相济之风姿

相对于西方舞蹈来说,中国古典舞在表现方式上偏于阴柔之美。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既有阳刚的一面,也有阴柔的一面,同时又非常重视刚柔相济,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周易》的刚柔相济生变化、一阴一阳谓主道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体现。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柔中寓刚,以阴柔占据主导地位的舞蹈艺术形式。从表现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古典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节奏鲜明、曲折变化、圆润流畅的艺术形式。其中刚与柔是所有古典舞动作中的两个极端,它们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中国古典舞非常和谐、有致地体现出了刚与柔的意象,因此我们可以说,刚与柔是中国古典舞动作的基本元素,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例如,舞蹈《书韵》通过男子的独舞,以舞者的动作形态展现中国书法的神韵,为我们体现出与道体合一的书法韵律、章法与意象,同时也表现出了舞蹈的内在精神。《世说新语》在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谓之“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游龙”,这也体现出了音律节奏与刚柔相济的动作之间的相互协调,完美体现了中国书法飞动之神韵。这书法舞动的节律,便如舞者身体语言的韵律,刚柔相济、宛若有神既是中国书法的内在意蕴,也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内在精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

三、诗情画意之意境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之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中国意象艺术追求的目标。达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境界就是要达到超越现实本质、以诗宣情的境界,从景物的外在表现中体现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因此,品味诗情画意之意境重在品味其画外之意、诗外之情,如实地投射审美主体的心理想象,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诗情画意的气韵生动,造就了艺术表现中的无我之境,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极致和上品。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身体模仿的艺术,但这种模仿并非对实在物的模仿,而是对人的幻想进行模仿,这种传神的手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质,也是中国古典舞蹈追求“意境”的一种体现,因此,诗情画意的品格与境界便与舞蹈的神韵完美融合,达到高度一致的境界。例如,舞蹈《春江花月夜》在优美、舒雅的抒情旋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在春天的傍晚,静谧的月亮从东山上渐渐升起,小舟荡漾于江面之上,两岸的花影在轻轻摇曳。舞蹈以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为创作背景,通过手持羽扇身着蓝裙的怀春少女,表现出对于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优雅的韵味、飘渺的动态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含蓄、深远的境界,为我们传达出了一种朦胧淡雅的诗化意境,让人们在宛如仙境的诗情画意中获得美感。

四、清空曼妙之品性

中国古典舞蹈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世界的价值取向,以一种素淡奇逸、自然简约的风格,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清新空灵的理想世界。此外,舞蹈也反映出了一种豁达的精神面貌与自由、澄明的理想境界,也是传统艺术中清空曼妙之品性的一种体现,在空灵之中蕴含着静穆中的崇高,从曼妙的舞蹈动作中向我们传达出了一种高远的品性。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蹈向我们传达的是精神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也是自由旷达的人生态度与清洁无暇的理想世界的反映,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清空曼妙之品性、空灵深邃之意蕴。

五、结语

“气韵”美是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审美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古典舞蹈中突出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古典舞蹈还是经转换、更新后的新古典舞,都需要“气韵”为基础。因此,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美,从审美的高度去研究中国古典舞蹈的内在意蕴,真正体现古典舞蹈中“气韵”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6

气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点和美学品质。如唐张彦远将气韵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道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明代陆时雍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凡情无寄而自佳,景不丽而妙者,韵使之也。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来看气韵作为美学范畴是中国文化审美所独有的。可以说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既包括了对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体悟亦包括了艺术家自我的风姿神韵人格意识生命态度和情感指向之表现同时又是上述诸因素流贯于艺术作品中所显示的只可慧会却难以言传的风貌与品格。所谓舞蹈气韵是指作为^的生理生命力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的投射之气,与作为超越于人体生物意义之上的精神和风度情致之韵,在舞蹈的流动中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相交融的美的特质。

马克思指出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中国古典舞正是中国文化直观自身的方式而在这个直观自身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生命追求审美情趣与其自身的气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在剐乘相济形神兼备清空曼妙诗情画意等方面。可以说通过刚柔相济之风姿形神兼备之情态清空曼妙之品性诗情画意之意境的追求完成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的历程。

一、刚柔相济之风姿

中国古典舞相对于西方舞蹈来说偏于阴柔之美但就中国古典舞奉体而言同样也存在着阳刚阴柔之分同时中国古典舞又十分强调刚柔相济这充分体现了我围古代文化典籍中《周易》的一阴一阳谓主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典舞是以阴柔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柔中寓刚的舞蹈。从舞蹈表现形态看中国古典舞节奏鲜明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技艺交融,刚柔并济圆润流畅,曲折变化。而刚柔作为动作特征的两个极端,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在对立中求得统一的。以刚柔相济为特征的中国古典舞和谐有致地融会了刚柔的意象故而刚柔既是中国舞蹈的动作基本元素也成为中国古典舞审美类型的基本范畴。

中国古典舞的刚柔相济的特点反映在其舞蹈中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前者在舞蹈基本动作上外展性动作占主导地位足部动作较多属于动的舞蹈暗示力量之强大总体上表现出雄健刚毅顽强彪悍道劲挺拔英武威猛激烈舒展开放等审美意象,而后者在舞蹈基本动作上脚下动作较少是属于静的舞蹈动作主要在手的部位,动作所暗示的力量较小动作属于收缩性,以从四周向这个中心集聚的力,反映内聚性特征表现的是幽静典雅含蓄清秀娴静朦胧等审美意象。当然中国古典舞更有一些舞蹈作品寓静于动动静结合体现出刚柔相济之美。

例如舞蹈《书韵》以男子独舞来表现中国书法的神韵以自然形态的舞者来比拟书者以体现书之韵律章法意象与道体同一的宇宙生机同时体现舞蹈的精神。明丰坊在《笔诀》中云:书有筋骨血肉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书着的人就变成了酣畅沉醉的舞中人,舞之律动即书之精魂。刚柔相济灵舞飞动的书法便展现于翰逸神飞刚柔相济的舞蹈风姿。《世说新语》评价王羲之谓之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舞者以节奏明快的身体语言时而刚健有力,宛如惊龙出水时而飘逸秀美仿佛白云掠过刚健与柔和的动作与音律节奏相谐调 飞动之神韵弥漫于舞台之上中国书法活泼的内在精神跃然而卅。舞骨便如宣纸舞动的节律便如灵动的字迹“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刚柔相济幻化出飞动的神韵选是书法的精神,更是古典舞蹈的精神。

中国古典舞中刚柔相济之风姿是中国舞蹈气韵之美的外化形式反映了其阴柔与刚健协调一致的内在精神气质成为典型性的舞蹈审美意象。

二、形神兼备之情态

中国艺术以传神为要旨。中国艺术的精神强调以形伟神形神相依。舞蹈中的“形”作为可视可感的物质运动是舞蹈的基础构成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神是生命的根本是心灵的气象是灵魂深处的情意。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遂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

中国古典舞虽然也追求形似但其强调的主要不是动态造型展示定型舞姿而是人体远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韵律强调精神强调境界所谓精、气神,这既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也是其境界并成为其特质。因此中国舞蹈最重要的审美品质就是气韵而气韵之美就是中国舞蹈最有特色的美学品质。

舞蹈的气韵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以人的情志和精神倾注在舞蹈过程中从而使其具有精气神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追求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律动。闻一多先生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使是节奏的动或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接是生命机能的表演。中国古典舞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有神,舞蹈动作以气带动气韵通行意蕴内含,以有形的动作显示无形的张力, 动作与情感交融舞蹈中蕴涵了说不清道不明永无休止的玄妙,力图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状忠并进入深厚高远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生命实体存在方式的理解和所追求的理想。因此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文化对生命存在的理解是致的都追求生命的精神和境界。对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这个特点宗白华先生有精妙的省悟: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所以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就是生命精神之美生命活力和律动之美。中国古典舞深刻地体现着这种追求高远境界的精神以形神兼备传情达意为追求目标,舞蹈的灵魂是神是情只有情深意远的舞蹈才是真正的舞蹈所以宗白华先生认为,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对中国古典舞而言形神兼备之情态还包含有天人合一的品性与意趣使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例如古典舞蹈《扇舞丹青》和《风吟》便深得精髓,德音不愆,以合神人,追寻着中国美学天人合一的理想,俗将人之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习古人追求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的境界,在传神写照中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体韵遒举风采飘然的动态形象中建构起中国古典舞之雅气。

三、清空曼妙之品性

中国文化审美品格中有以清新空灵的理想世界超越混浊尘俗的现实世界的价值取向。清的基本品格是自然简约素淡奇逸。而空也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它既反映着人生豁达的精神状态也反映着人生澄明、自由的理想境界。在中国文化的审美中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

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方显出曼妙之雅致才突山高远之品性。

中国舞蹈所展现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人的精神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世界。作为超越现实的艺术形式舞蹈以身体的舒展和心灵的自由反映清洁无瑕的精神和理想世界表现自由旷达的人生态度,展不自己空灵无垢的心境,与现实中碌碌众生的愚昧可笑之相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彰显中国艺术之中空灵的美学意蕴与特点。

宗白华先生认为,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其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相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亩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例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婀娜的舞姿表现清流潺潺的小溪烟波浩淼的江河以及碧海蓝天一望无垠的大海烘托变幻莫测朦胧恍惚的氛围以流动的节奏再现无限的空间,使人感受到在浊浪排空汹涌澎湃的险恶际遇里,还存有超凡脱借飘逸空是的美好意境。再如,古典舞蹈《风吟》舞者服装以白色为主色调动作连接极其顺畅和严密动作质感贯于肢体的末梢在一连串流性动作之后的瞬问静止继而变换动态。舞蹈以写意的手法以轻盈飘逸的跳跃灵巧敏捷的旋转展现风中吟唱的心绪幻化出孤寂飘零的宇宙空间意象。

四、诗情画意之意境

几乎所有的中国意象艺术部以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意境作为其艺术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之境界就是要达到如诗如画的超越现实本直的状态就是要以诗宣情以画达意从而揭示寓于景物却超然物外的心性主体的关于生命的理解与情感所以诗情画意之境界更多地指诗外之情和画外之意是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在艺术鸣基础上的心理想象的投射及其达到的境地。以诗情画意而造无我之境以体现气韵生动,便成为中国艺术的上品和极致。中国诗素以吉蓄为特征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以物寄情寓情于景而中国画讲究超以象外,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李泽厚在论及中国画的美学特色时指出: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画面)中出无限(诗情),日益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舞蹈是身体模仿的艺术。但舞蹈的模仿往往并非对实在物的模仿它通常是幻想中的幻象。中国艺术的美学特质强调传神,而将模仿作为最为低劣的艺术层次。而美学的神就是艺术追求的“意境”,因此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神韵与诗情画意的境界品格便完全一致。例如: 中国古典舞作品《春江花月夜》原作在弛雅优美的抒情旋律中展示了一幕美丽的画卷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舞蹈把原作提供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作为舞蹈的背景通过身着蓝色衣裙手持双白羽扇的女于独舞通过闻花、鸟鸣、对水照影、向往幸福等细节表现了一个怀春的少女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的动态飘渺,优雅韵味幽静而悠长意境含蓄浑远。正是舞蹈所营造的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意境十分传神地表现了朦胧淡雅的诗化美感。

再如《荷花舞》舞者身着长裙裙子的下摆是荷叶盘,盘上四角各有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远远望去舞台犹如一汪荷花花池,荷花仙子们在水中翩然起舞,特别是以拟人化的荷花女们以圆润流畅的舞步,在舞台上徐缓移动变化着名种队形画面,营造出浮游流动和涟漪层起的意境突显出纯洁崇高圣洁美丽的形象如梦如幻宛如仙境使观众在诗情画意中获得极人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