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

时间:2023-08-16 17:29:31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1

关键词:动物科学 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课 题:本文系东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编号CY201518)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农业院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工作条件艰苦、吸引力不足、对口率偏低等尖锐的就业矛盾。对笔者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回访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不但能够了解对学校设置的专业的社会评价,还能够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出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排除了考研升学、转行、不连续就业等因素,以2011―2013届在畜牧行业工作3~5年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问卷64份,回收率为91.4%。问卷共设计了43道题目,分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求职影响因素、工作建议及用人单位评价五个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1.就业情况

(1)择业主要动机。受调查者中,择业动机主要考虑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发展空间、薪资、工作环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的择业观趋于理性,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前景。但与此同时,学生仍然将薪资高低和工作环境的轻松程度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避重就轻的心态。

(2)选择工作种类情况。学生刚毕业从事工作的种类为销售类最高,占42%,养殖、技术类最少。与目前的工作种类对比发现,养殖、销售类人员流失率较高,仅有15%的受调查者在3~5年内没有换过工作。而服务类、管理类等稳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从业人数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缺乏足够的耐受能力,难以长期坚持,转而偏向于选择相对稳定和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此外,受公务员考试热等大环境的影响,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人数由8%增长至15%,增长比例最高。

(3)工作岗位及薪资变化情况。学生毕业初期从事业务员、技术员等初级岗位的人占绝对多数,占比达92%。工作3~5年后,有28%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晋升为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学生毕业初期工作岗位的薪资分布基本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对应岗位相匹配。在经过3~5的工作后,约有30%的学生薪资增长,其中在5000~8000元区间的薪资涨幅比例最高。如图1、图2。

2.求职影响因素

(1)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有54%的学生受父母、亲戚或恋人的影响,只有3%的人能完全自主择业。调查显示,47%的学生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对后期就业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就业心理调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及早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

(2)择业中的优势与不足。学生毕业初期就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7%、个人能力不足占44%、对岗位缺乏了解占27%。调查得知,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实习经历,直接导致就业困难。学生的自我感受调查显示,在影响自身发展的瓶颈因素中,人际沟通占比最高,为33%,这与“90后”学生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缺乏人际沟通经验的成长背景密不可分。

(3)求职信息获取渠道。受调查者中,有64%的学生首先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求职信息,其次是人才招聘网站和家人、朋友的介绍。当学生遇到就业困惑时,有69%的学生选择自学或网络解决问题,请教老师的学生仅占20%。

3.企业评价与反馈

用人单位从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对毕业生做出了评价。笔者学校的毕业生与大专、中专等职业学校相比,具备更强的理论基础、分析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具备更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但与之相对的是,笔者学校的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方面表现较弱。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实践经历不足的普遍劣势。

三、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培养针对性

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一年级重点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念;二年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三年级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四年级向学生传授求职技巧,提升就业成功率。

2.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增强就业创业技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校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实习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竞赛、创客空间等方式搭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就业意识,积累创业技能。

3.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丰富就业信息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名家讲座、毕业生交流、校企共建、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就业政策,传授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摆脱从众、攀比、依赖等负面心理,摆脱“学而优则仕”“旱涝保收”的陈旧观念,建立投身农业、扎根基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好就业观,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学习成功经验,增强就业本领。

参考文献:

[1]王芬,段静.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评价反馈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2]王占仁.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工作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2014(1).

[3]高霞光,张俊.高等农业原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2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经过反复修正,非常全面而且激进。它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思维会不断产生一些强烈愿望,而这些愿望常常被压抑――在我们觉察到它们之前就被我们内心的审查员扼杀掉了。我们很多的想法和行为都由这些潜意识冲动所驱使,而我们对此毫不知情。梦、口误、精神症状都是我们内心的愿望被精神上的审查员扭曲的结果。精神分析是一种谈话治疗,治疗师帮助病人注意到这些思维的遗失,向病人解释这些遗失所反映的潜意识冲突,并将它们意识化。

二、精神分析与神经生物学

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分成很多流派,但这些流派都以“内在世界充满潜意识冲突”为其核心观点,并认为主观体验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研究生理大脑的神经生物学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神经科学聚焦于大脑的具体构造:神经细胞如何通过电子和化学脉冲来相互沟通,人脑是如何学习、计算并记忆的。但是神经科学回避对主观体验的研究,只关注能被测量和观察的部分。

一直以来,精神分析和神经科学这两个学科还被认为是毫无关系的。20世纪80年代,神经科学家们对弗洛伊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J. 艾伦・霍布森利用人在睡眠中的脑部活动记录,地挞伐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并抨击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核心观点,如梦的检查机制和压抑。霍布森断言,荒诞离奇的梦是由神经细胞里的随机电噪声引起,是细胞的静电反应,与压抑无关。他写道:精神分析奠基于“投机哲学的垃圾堆”。

三、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神经科学的新发现

神经心理学家马克索姆斯(2014)开始系统地运用弗洛伊德关于“否认”和“愿望实现”的理论来解释病人的幻觉和妄想。 马克索姆斯认为:“神经精神分析研究的是,人作为一个人,与大脑的组织、生理机能、解剖及化学特性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精神分析对于情绪、无意识思想、思维的本质有着深刻而极具挑衅性的见解。神经生物学能够通过有力的工具和严谨的实验来检测这些观点。这两个领域的结合也许能够最终回答那些极难解释的问题:梦、幻想、记忆和感觉、主观自我,是如何从一堆肉中产生的?

安东尼奥・达玛齐奥,南加州大学的神经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观察了一位叫艾略特的患者后开始研究情感的影响。在一个成功的手术治疗脑瘤之后,艾略特似乎完全康复,但他却开始做出种种毁掉其生活的糟糕决定。艾略特通过了每一次人格与认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记忆、智力和言语指数都是正常的,甚至达到优秀标准。达玛齐奥研究出:肿瘤损坏了艾略特的负责处理情感的大脑前庭区域。因为他不再知道他自己的感觉,他再也不能做出什么正确的决定。达玛齐奥很快就发现其他大脑遭受同样区域损伤的人也经受着同样的痛苦。这些观察以及随后的实验使得达玛齐奥得出了如下结论:情感不是来自非理性的大脑侵入,他们是内在、固有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的同一时间,神经科学家雅克・潘克塞普探索了动物的感觉。 潘克塞普注意到,可以通过研究其他哺乳动物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情绪问题―他们的大脑如何产生像人类那样愤怒、悲伤、快乐的情感,它们的大脑又涉及哪些神经元和神经回路。利用动物作为人类的模型是生物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一只小狗被从母亲身边带走后的所作所为,他探讨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强烈纽带――依恋。他开始研究主导依恋情感的神经系统是怎样导致抑郁症的。他整合了与抑郁同类的情感研究,这种情感研究侧重于分离和失去的恐惧。

其他研究人员, 如伊丽莎白・菲尔普斯和乔・勒杜v他以山羊胡子和吉他为标志w,描述了情感影响学习和记忆的方式, 它们侧重于研究大脑如何检测、分析和记忆威胁。

这些研究项目表明,研究情感不仅在主流的神经生物学领域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曾经被神经科学家猛烈批判的弗洛伊德学说,也开始被一些敢于摒弃偏见的科学家认可,并为神经心理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李. 古典精神分析的“症候”与“解释”概念.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6).

[2]王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述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0).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3

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参照组(药剂科未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将2015年12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对两组抗菌药使用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总使用率(38.04%)低于参照组(5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4, P

【关键词】 抗菌药;药剂科;管理;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100

抗菌药属于医院使用量较多的药物之一, 为多种疾病治疗常用类药物, 伴随医疗技术发展, 临床抗菌药种类逐渐增多, 增加药物选择难度和药物滥用情况, 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临床需积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3]。为规范临床抗菌药使用合理性,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研究针对2015年12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住院患者的管理成效进行回顾性地分析, 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参照组,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 参照组男女比例35∶45,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47.40±11.15)岁,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 高中至本科35例, 本科及以上2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40∶52, 年g19~77岁, 平均年龄(47.39±10.14)岁,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 高中至本科40例, 本科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 药剂科未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 2. 2 观察组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具体措施为:①规范抗菌药使用情况:医院注重对医务人员抗菌药合理运用知识的宣教, 强化药库与药物派发人员相关知识, 若发现某一药物数量较大时, 则需借助医院内部计算机系统对所有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并实施针对性地控制。②积极与检验科、感染科合作:为减少抗菌药滥用, 医院药剂科需联合检验科多做抗菌药敏感性和体外抗菌活性等实验;积极和感染科合作, 调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掌握患者用药情况。此外, 对两组抗菌药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 并分析其成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抗菌药使用情况, 包括抗菌药总使用率、联合药物应用及感染(院内感染、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抗菌药使用率对比 参照组抗菌药预防和治疗用药分别为18例(22.50%)、26例(32.50%), 抗菌药总使用率为55.00%(44/80);观察组抗菌药预防和治疗用药分别为10例(10.87%)、25例(27.17%), 抗菌药总使用率为38.04%(35/92);观察组抗菌药总使用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54, P

2. 2 两组联合药物应用情况对比 参照组44例应用抗菌药、观察组35例应用抗菌药。两组均无抗菌药四联用药, 两组抗菌药三联用药所占比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6, P>0.05);观察组抗菌药一联用药所占例比较高于参照组, 二联用药所占比较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8、4.805, P

2. 3 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发生院内感染14例(17.50%), 发生手术后感染13例(16.25%);观察组发生院内感染1例(1.09%), 发生手术后感染1例(1.09%);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1、13.158, P

3 讨论

我国医院抗菌药滥用问题十分严重, 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和药源型疾病出现, 且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加, 加重患者病情, 降低生存质量, 临床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抗菌药使用情况对患者预后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4-9]。为规范医院抗菌药使用情况, 节约资源和降低患者感染发生风险, 本研究对参照组和观察组抗菌药总使用率、联合药物应用及感染发生率加以对比、分析。

在本研究中, 参照组抗菌药预防和治疗用药分别为18例(22.50%)、26例(32.50%), 抗菌药总使用率为55.00%(44/80);观察组抗菌药预防和治疗用药分别为10例(10.87%)、25例(27.17%), 抗菌药总使用率为38.04%(35/92);观察组抗菌药总使用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 P0.05);观察组抗菌药一联用药所占例比较高于参照组, 二联用药所占比较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8、4.805, P

综上所述, 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后的成效显著, 不仅有利于减少抗菌药使用率, 节约医院资源, 而且有利于规范临床抗菌药使用合理性, 以一联用药为主, 降低患者感染发生风险, 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磊, 龚其海, 陈灵, 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9):819-821.

[2] 吴方镇.药剂科对于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2):305-306.

[3] 郝风莲.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10):1120-1122.

[4] 全银鹰.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中国处方药, 2015, 13(12):39-40.

[5] 李雅雯.我院住院药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中国农村卫生, 2014, 30(z1):8-9.

[6] 朱培华.2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中国处方药, 2015, 13(10):9-10.

[7] 彭晶晶.药剂科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8):288-289.

[8] 王万杰.药剂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措施分析.中国药物评价, 2015, 32(5):315-317.

[9] 上官路. 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1):13-14.

[10] 徐建民. 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590-591.

[11] 许谙, 顾蓓青, 赵振华. 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海峡药学, 2012, 24(9):211-213.

[12] 罴嚏. 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北方药学, 2013(12):102-103.

[13] 刘婷. 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4):172-173.

[14] 潘荣华. 药剂科参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0):146-147.

[15] 龙悦. 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5):161-162.

[16] 李明华. 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探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3):1761.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4

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学对中国部分地区高校的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逐年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高校、学院、学科、个人的医学科研产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旨在揭示2006-2010年我国相关高校的该学科科研动态,以及5年间全国高校该学科的科技学术水平;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反映高校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实力与水平,发现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不足,以寻求稳步发展。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还有部分文献是仅仅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文献计量指标的有关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刘玮完成的《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一文中,从选取的7个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数比、平均引文率等来对2005和2006年全国科技期刊、医药类期刊及预防医学期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8种预防医学期刊的平均指标值稍低于全国期刊和医药期刊。但增长率大部分高于全国和医药期刊,表明预防医学期刊的发展势头较好[3]。

也有不少文献是介绍如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应用于医学信息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张雪燕在其硕士论文《医疗机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中,利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9-2008年科研活动统计数据库,调查中标课题、获得成果、发表SCI论文、著作、专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采用SAS8.2统计软件描述课题、成果、论文在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通过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及各专业进行科研绩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态势、潜力,为医院制定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其中的研究方法:一是数据库的建立。(1)科研处建立的课题、SCI论文的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课题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基金名称、经费、项目类别、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承担的纵向课题。SCI论文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影响因子、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2)人事处的人员信息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采集形成。另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指标:为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二是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AS8.2软件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研究变量:课题、成果、论文的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三是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法,以科研绩效考核为总目标;课题、成果、论文、著作、专利为一级指标;课题、成果、专利、论文的类别为二级指标;以课题的级别、成果的级别、论文的形式为三级指标。四是评价方法即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将一组指标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转化为综合指数值,以便对不同类别、不同结构、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4]。无论是不同医院同类科室间的横向比较还是同一科室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多指标综合评价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指标指数化(f):当各个指标值的数量、性质、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必须将指标值标准化,即指标值指数化(f)。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胥秋华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应用的研究》一文中,提及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情报功能时,提到文献计量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情报信息获取途径;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客观地展示了主体事物的发展情况及规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比较,从对自身的科技产出能力、科研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并寻找出影响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与此同时,利用计量指标对一个学科或专业发展以及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甚至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主体事物的真实性,不仅具备有说服力的论点和论据,也显示和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科学研究素材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主要作用是对这些事物进行客观认知,同时进行前瞻性预测,为科学决策或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关注度和热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生命的热爱,因此做好生物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全新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的同时,食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而生物科学知识的渗透及有效运用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中学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人是具有生物属性的,对生物学的了解能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学生能根据已掌握的生物认知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并及时发现问题以纠正,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中学生物教育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思考

1.问题情境法。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生物思维,思维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度与创新能力的高低。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学会认识,善于发现知识而不是理论灌输教育,要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知识的规律,敦促学生学会从生物的现象看本质,分析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理论与具体实物结合,动手操作才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的引导是关键。例如,在学习染色体的知识前,先让学生认真地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父母生出来的我会是女孩,而哥哥是男孩?”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预习及研究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果。这样,学习氛围很轻松,经学生自己推敲出来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更深刻。

2.现代教学法。当今,多媒体技术运用得到很大程度的普及,它补充了传统规模教育的不足,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声图并茂,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姿多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课堂教学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积极性。动感画面能生动地展现其生物体形成整个过程,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枯燥与僵硬。例如在教授细胞的形成与分裂过程时,可以把细胞分裂图通过显微镜下的视屏展现,栩栩如生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努力营造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踊跃发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巩固知识、开阔视野,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3.综合分析法。严谨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总结能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物教学综合分析方法的实现对生物教师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教师掌握基本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设计严谨的实验程序到分析科学性的实验结果,最后进行试验的验证与结论,需要生物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业务素养。通过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分步骤地对不同生物形态的生理现象进行系统而层次的解剖,分析个体系统的特征,再对整体进行归纳与概括,既保证学生对各生物系统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缜密而严谨的分析能力。

4.案例教学法。备课,备好课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课前应认真分析并总结重、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精髓。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精心编写的案例,因此该案例是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的真实性指的是将抽象的内容贴近现实实际生活内容,让学生感知、认知、接受。只有让学生从方法中体验学习方式对案例进行探究和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与总结能力的提高,达到创新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层认知能力与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案例课件中提出由简到难各类全面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课外活动培养法。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今天,课内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延伸课内到课外活动学习是当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内容。尤其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组建课外生物活动小组是很有必要的。知识的吸收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参与,离不开社会的实践。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栽培、动植物养殖、细胞培养小组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鼓励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更细化钻研。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需要制订一个长久稳定的计划,既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教学、综合教学、案例教学与活动教学等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方式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学习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与自我动手操作能力的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的主动性,使中学生物学习寓于快乐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祖国培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小辉.基于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法研究.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2、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3、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4、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立科学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专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抓好常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继续发展学生对对比试验中变量的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学习运用对比试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技能,学会细致的观察。

3、让学生学会将记录和数据转化为证据,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建构科学概念,学会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事物。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使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探究认识简单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学会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和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单元“能量”: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点可以产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换化和储存。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人是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活动实验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

一、课标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五个班,每班48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3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思想方面:本班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要求: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和方法: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4、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6、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8、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7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资料分析 教学实践 应用研究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笔者就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谈谈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体会(表1)。

1 教材中“资料分析”教学应用的存在问题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其中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用问题一直存在着教学时间紧,教师和学生都忽视的现象。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或感叹:“这么多的资料,教学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学生没有耐心看资料。”“学生没兴趣阅读。”……在此情况下,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正确使用。

2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教学应用实践

“资料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2.1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选择与取舍

“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往往是为解决“资料分析”而设计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一味照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学生也不能从中受到任何启发,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因为有的讨论题的设计是有区域性的,这类讨论题在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学中无法进行或如期完成。如果教师硬搬生套照讲不误,学生不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长此以往反而会引起学生厌恶,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对“资料分析”的讨论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取舍,以达到既不多占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讨论题一和题三,山区中学大多数学生是完成不了的。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把它当作阅读资料,提供以下问题:①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哪些科学家进行了哪些实验,请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出科学家的名字和实验名称,得出怎样的结论?② 哪两位科学家建立了细胞学说?

又如必修一P8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问题讨论进行正确取舍,可把问题讨论改为:① 以时间顺序罗列科学家名字,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得出怎样的结论?② 归纳酶的本质。教师科学地对“资料分析”进行选择取舍,既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材中“文字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上述“文字资料”还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① 主要讲述生物科学发展与发现的历程,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中心法则的发展”,“促胰液素的发现”等。此类的文字资料主要针对培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感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感到困惑的是面对探究活动却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因此,最初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领路人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及科学家的探究经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复杂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一些伟大成就的获得其实就来源于自己的身边,关键是要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② 关注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等。学生对于此类关系到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文字资料分析,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借此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又如“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探究课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对于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清楚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好探究学习的流程,争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使得探究活动生活化,解决问题现实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教材中“图形与图表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1) 让学生认真、快速读题,提取关键信息,弄清设问的意图;

(2) 引导学生联想文章所涉及的教科书知识背景,寻找内在联系,整理思路,大胆作出判断;

(3) 拓展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判断答题。

“图形图表资料”着重考验学生对数据进行发掘和拓展处理,对数据的比较与筛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应开放课堂,运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竞赛的方式,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领悟和学会创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个性和能力的自主发展。

2.4 教材中“图文综合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此类资料要求学生看懂图片含意和理解文字的意思,能够把图文结合起来理解。这类的资料多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图文提出新问题,并促使学生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如:最后一张图片里提到提倡慢跑的原因,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做完体育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因此而浮现出来,你问我答,不断的互相纠正,不知不觉中就将所学的内容融合运用了。

3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价值

生物考纲总是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关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1 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教材对部分教学内容编写的思路,是采用以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或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提供分析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实例,如果教师在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跳过“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对这个抽象的观点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资料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步培养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3.2 通过“资料分析”,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2页的资料分析“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资料,如果教师在讲解细胞核功能时,跳过“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细胞核的功能,学生只能成为接受知识的个体,失去了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料分析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笔者在授课中可以先把“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资料一和资料四,是关于细胞核与性状的关系;第二类是细胞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然后分析第一类资料一,抓住美西螈颜色黑色与细胞核的关系,并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图1),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其他三个资料进行同样处理,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从而找出和归纳生物学知识。教师只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恰当的归类,才能充分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3.3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学问题是现代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资料分析”是以素材、资料为载体,呈现相关生物知识,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资料分析”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精神,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的学习,加强了生物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锻炼了其阅读、比较、和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提高识图能力。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可提高教材的可读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

一个小小的资料分析,教师若能结合新课程标准,多花心思,便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M].柳州: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8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为了让工作能进行得更加顺利,建议各位教师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实用】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处的教育方针全面展开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老师课外布置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针对本年级的总体成绩,主要在于重点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讲精练

a、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楚。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点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是课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b、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是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上课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四、教材分析

新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物理课程的模式,在高一学习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这两本主要在于基础的学习。现在到了高二了,文理科选修的模块各不相同,文科选修的是物理1-1,主要的是研究对基本内容的认识。对于理科选修的物理3系列的,这个系列的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在物理选修3-1整本书中,主要研究的是电学与磁学,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中比较难的,它与必修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的在一起。在选修3-2中,主要是对选修3-1进行了加深,将电学与磁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其次对电流也进行了加深,还加上了现在比较热门的传感器。

五、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高二学生大都基础不好。三个班,一个理科实验班,一个理科普通班,一个文科班班。对于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稍好,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会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人所授班级为高二6、7、8、9四个班,均为普通理科班,其中3班是我本学期才接手的班级,本班在高一时基础较好,但从本学期还需要一个熟悉和相互适应的过程,希望能尽早进入状态。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6节。理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务处工作意见为指导,围绕物理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高二物理教学工作。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物理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物理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任务与工作目标

1、这学期主要开设3-1,并尽量在一月份底进3-2的教学,并力争完成1-2章的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基本的物理反应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以分班选课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3、做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化。

4、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金版》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奥赛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3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主要措施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022优秀物理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根据烟台市教研室和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结合我校的学生特点,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三这一年中稳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明年高考的成功。这一基本思想也是在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安排,本学期要完成一轮复习的教学任务,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宁慢勿快,稳扎稳打,扎扎实实搞好基本知识的复习。

(二)学生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物理科是理科生高考必考的主要科目,大多数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堂上比较自觉地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大多数学生虽然通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高中物理学习和训练,但尚未能独立地形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和着重培养。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

1、知识方面,根据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思想。

2、知识和能力方面,高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方面,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四、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次指导。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

2、抓好基础教学,注意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教学研究

物理学科是初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寻找现象。物理的范围很广,它是一门自然学科,小到天气现象,大到太阳折射五颜六色的光,这些对学生来说很神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析,其中受力分析在物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我们解题的“钥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掌握物体运动规律

物理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这门课同时也是初中生普遍的软肋,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分析研究望尘莫及,但只要掌握好方法的话,物理也不是难于登天,受力分析的涉及面很广,它涉及的物理知识很多,简单来说,学好受力分析,物理的一大难题就解决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授学生知识,要以实例为主。受力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依据物体的产生环境与受力方向,其中包含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以上种种都有自己的规律。把受力问题分成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是不用接触而直接受力的,有重力、电磁力、电场力等。第二种是需要接触的。例如,弹力,有压迫才有反抗,物体与接触面有着压力。摩擦力,要看它的运动状态,如果是静止的,此时如果存在摩擦力那么就有另外一个力来抵消它。如果是运动的话,就要看他的速度,匀速受力的话自然是受平衡力的作用。加速的话,按加速度大小、外力大小综合看受力。这些情况是最基本的,只有了解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从个体到整体逐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想要得出受力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是关键,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题时,让学生对单个物体画出在题目情形中能对其产生影响的所有力。物理受力情况中的物体会很多,有时会出现多个物体同时受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先把整体拆开,一个个地去分析,才不会乱了阵脚,最后再考虑摩擦等问题,将这些小点一个个整合起来得出总结系统地进行受力分析,这样的方法教学能让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也使受力分析更加完善,更加清晰,减少出错的几率,采用一些技巧和规律来解题不仅节省时间,更保证了正确率,要向学生展示出这一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力学中重力是一定有的,所以,这一点教师绝对不能忽略,弹力要看四周,判定摩擦力要先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总的来说,场力总是放在前头: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要看四周,还要注意有无挤压形变,运动状态要先确认,若是未知的,就自己设定,摩擦的性质一定要分清。还需要告知学生考虑有无挤压形变、表面的光滑程度问题,简单列出一个问题:两个物体在一起运动,将其中一物移去,另一物是否会挤压形变,如果表面粗糙的话,要考虑哪些力?这个问题就是在问受力分析,但根据规律和一些技巧,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就像二个小球靠在一起,若无法确定二者之间有无弹力,可将其中一球轻轻移开,若二球间有弹力,另一球必然会动。就如二个木箱靠在一起,若无法确定二者之间有无弹力,可将其中木箱轻轻移开,若二球间有弹力,另一木箱必然会动。物理的受力分析无疑是奇妙的,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世界的规律都在自己的手中。

三、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协助分析,从练习中得出经验

在进行受力分析的教学时,首先要先给学生建好坐标,把力全部列出来就清晰得多,当学生可以掌握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来建坐标。受力分析的计算需要牢记公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与方向进行计算,在计算前,受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大多依靠牛顿定律。教师要根据已有的研究未知的,对图进行一些标注,画出受力方向以及哪些力,根据图来分析,教会学生这种方法,以此途径能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受力分析需要一定的次序,首先要分析此力是内力还是外力,若为内力就不必分析了,若为外力,应先重力再支持力、弹力、摩擦力,一般是这样的步骤。如果学生对一些力不太清晰,那教师就要让学生先理解透彻这些力的意义,接着尝试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多看多做之后学生自会得出经验、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不断积累得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出来就是:先判断物体是否作了加速运动,若作了则加上惯性力,若不作就不加,接着就要分析物体接受的各种力的作用,分析出物体本身的因素加上各种外界的作用力,利用学过的定律来进行定义。这是最基础的经验,如果对这些还不能掌握的话,可以自己动手画出框架,标出问题和力,还可以写上一些定律,慢慢熟练之后就可以减少这些步骤,接着自然就可以应用自如,教师要将自己的经验与长期总结下来的方法途径以实际的情况教授给学生。

物体的受力或匀速,或静止,或加速。一般是先有重力,然后支持力,接着摩擦力、外界施加的力等,先了解这些,再合力与分解,进行抵消。物理是最训练人脑力的一门学科,但是也难倒了众多学生。受力分析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掌握了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也就奠定了物理学习的基础,学习起其他问题会更容易些,多用脑思考,建立空间想象能力,自己动手去做,那么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了。学生要把握好受力的各方面因素,再进行分析,还可以借助参考书之类的资料,自己动手找出方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也是一种学习的技巧。

参考文献:

[1]杨继梅.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教学例谈[J].教育教学论坛,2009(01).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10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物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是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生物课程教学当然要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生物科学素养由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三部分组成。那么,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良好的发展。

1 制定明确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

丰富的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内容,围绕人与自然,安排了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等八个单元的内容,这些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复杂关系,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所以,在制订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涵盖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特别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生物的特征》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这样,就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做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当然,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创设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这可从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等等切入。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求知,从而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比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首先课件展示“桔逾淮为枳”的录像故事、鸟类迁徙、鱼类洄游、春兰秋菊等生物生活场景,然后让学生推测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感性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探究性学习创设了良好情境。学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时,老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各种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所举例子是受环境中哪一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再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和分析,扩大学生的认识。这就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思考、讨论把握本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时,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搜集的鼠妇入手,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在学生分组探究时,老师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教师只是巡回指导。最后,老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在这里,学生既在对比分析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又在实验探究与结果交流中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善待小动物的情感和价值观。象这样“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了生物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物科学素养。

3 加强和完善生物学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与过去实验的要求重在验证有显著不同,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少包办,多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加强实验设计,利用一切细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实验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模拟性实验;甚至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不管是怎样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合作学习的态度等。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多数学校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等往往不足,提倡低成本、简单易行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开好生物学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对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大有益处。例如,在教授“鱼的呼吸”时,无法拿真鱼做实验,就有学生建议拿几张纸撕成条状模拟鱼鳃做实验。纸条在水中可以展开,拿出水面就会黏在一起,鱼鳃也一样,在水中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的呼吸,离开水后又细又多的鱼鳃会黏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会窒息而死。这个实验,只需要准备一盆水、一两张纸,简单易行,却又能很形象地说明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借助实验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意识等。

4 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

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的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其教学目标常常是跨学科的或泛学科的。过去的生物学教学,比较专注于本学科的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特别是技能和能力的学科性更强。这和科学课程的综合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需素养的综合性,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新课程下的生物学教学,应当重视跨学科或泛学科的技能、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的培养。教材设计的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和技能训练中,都贯穿了这种思想。我们应利用好这些教材,在平时的生物课教学中,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养的人才。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11

按照《工作方案》安排,经县委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从今天起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第二阶段,即分析检查阶段。今天我们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分析评议阶段动员大会,传达县委阶段动员大会精神,总结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情况,对第二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下面,我代表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对前一阶段进行简要的回顾总结,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前一阶段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县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我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局党支部研究决定,全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在前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县委召开动员大会后,为更好地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局党支部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我局如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要求,明确了方法和步骤。局党支部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0月20日,我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在会上传达了县委动员会精神,我作了动员报告。为保证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有序进行,根据局《工作方案》,编制了《物价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日程表》,将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按照时间安排和内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使每项活动超前安排,将活动阶段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天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明确每项任务实施时间和步骤,便于指导全体党员干部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二)组织学习,相互交流。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重要任务,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下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读本和学习材料,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活动安排表。将学习书目分专题落实到每一天,便于党员干部按要求学习。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自学为主、自学与导学相结合的形式认真开展学习活动。由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三次科学发展观专题集中学习,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二是读原著与专题讨论、撰写心得相结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精读十七大报告、《邓小平

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制约物价工作根本问题》这一专题进行了讨论。三是领导干部上党课与专家学者辅导相结合。局里三位领导干部每人上一次党课,并邀请了县委党校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四是进行学习考试。为了督促和了解党员干部理论掌握情况,在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前进行了学习测验,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科学谋划,深入调研。为找准并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物价工作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分管工作,局党支部研究确定了13个关于推动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课题,明确了领题人,落实到科室,三位局长每人一个课题,每个科室一个课题,领导班子成员及科室的领题人深入到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及服务对象,通过座谈会或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调研,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有关情况。目前,各调研小组已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

(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为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找准问题,我们把征求意见环节前移,结合专题调研,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认真听取了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讨论激烈,代表们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在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物价管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注重督导,务求实效。根据局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将督查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制定了督查工作任务表,使督查工作落到实处。不断督促党员干部按照要求开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实现了督导工作的全覆盖。由局综合科对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党员进行督导,督促整改到位。重点对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学习调研活动进行督导。领导班子及成员个人带头,要求中层党员干部、向全体党员干部分别通报学习调研情况,并在全体党员干部会上进行研讨交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向所在党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汇报学习情况,及时交流学习体会。

通过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一些收获,为进入下一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通过学习调研活动,深刻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改变了原来部分人思想观念陈旧的现象,由以前的具体管理思维模式变成了现在服务思维模式,对事关物价工作和物价管理重大问题进一步形成共识。树立符合我县物价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得到增强,开拓精神不断提升。

(二)开展了调研,探讨了影响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物价发展和基层党建的新形势,局领导班子确定了“物价部门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13个关于推动物价工

作科学发展的课题,由局领导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开展调研,并就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研讨交流,最后形成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为我们今后做好物价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加强了交流,增强了局内各科室、党员干部之间的沟通。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使各科室工作相互了解,干部的思想相互沟通了,增进了科室之间工作的配合,干部之间的团结,改进了作风,做到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了全体党员干部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改进。

(四)促进了工作,确保了活动与日常工作的两不误、两促进。以开展调研为出发点,思考发现的问题,促进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各科室都能按照局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科室工作,使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局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我们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加深了对“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总的来说,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平衡,理论学习的时间安排得很具体充实,但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情况存在差距,部分党员干部读书笔记达不到要求。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查找问题有待于继续深入。三是边学边改、边整边改见诸行动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认真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经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并报县学习实践领导活动小组同意,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将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对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要求,检查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近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求,突出“一项中心任务”,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项中心任务,就是完成好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四个重点环节”:一是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二是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三是搞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的群众评议工作;四是做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的公布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措施,实化步骤,把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一)要在搞好分析总结上下功夫。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报告,是分析评议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分析评议既要总结过去工作,又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找准突出问题,又要提出重要措施。因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分析检查。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对物价工作实际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局领导班子要紧密联系实际,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在分析检查时,要注意相互沟通思想,交换看法,提高分析检查的质量。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检查。二要坚持以宽阔的视野搞好分析检查。要自觉把全局的发展置于全省乃至全国的物价行业发展格局之中,要敢于与先进物价部门进行比较,找出问题、找出差距、找出原因。要在现在物价管理和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清物价工作发展的趋势和潜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形成促进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广泛共识,进一步推动物价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三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分析检查。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力求在加强行业管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进干部作风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二)要在组织开好“三个会议”上下功夫。“三个会议”即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群众评议会。开好“三个会议”是分析检查阶段的重中之重,会议质量如何,效果如何,取决于会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首先,要认真开展会前谈心活动。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与每一位班子成员谈心,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并与分管科室主要负责人、科室主要负责人与党员谈心,党员之间也要谈心。在谈心沟通、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要根据调研报告和收集到的相关意见、建议,精心做好会议的发言准备,班子成员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有发言材料,党员要有发言提纲。其次,要认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和群众评议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要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找准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长效机制、工作成效等方面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召开班子扩大会,深入研究讨论,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对以领导班子名义写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初步分析报告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一份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要认真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对每个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最后组织召开群众评议会。坚持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党的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要进一步深入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要听取群众对领导班子和成员个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的意见。要邀请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局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参加群众评议会,要充分发扬民主,让职工群众全程参与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督促领导班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既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干部发展的积极性。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范文12

关键词:抗菌药物;妇产科;合理用药

妇产科患者由于下生殖系统并存微生物及细菌,手术治疗后易并发切口感染等,若未能及时对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容易引发全身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1]。因此,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切口感染,保护盆腔及腹部,降低患者的痛苦为主要用药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5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5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564例患者的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4.29±4.29)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78±1.09)年;其中阴道炎患者234例,盆腔炎患者159例,宫颈糜烂患者125例,卵巢囊肿患者27例,自然分娩患者19例;患者住院时间最短1d,最长19d,平均住院时间(5.49±3.38)d。1.2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年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根据《抗菌药临床应用原则》[2]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1.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564例患者中共394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69.86%。564例患者中,妇科患者254例,产科患者310例。254例妇科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01例(79.13%),310例产科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93例(62.26%)。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占比85.28%(336/394);用药方式主要联合用药为主,占比68.78%(271/394)。见表1。2.2妇产科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类型分析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主要为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甲硝唑类。妇科临床和产科临床上对于上述四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产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前三名为青霉素类(45.08%)、甲硝唑类(33.68%)和氨基糖苷类(12.95%);妇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前三名分别为氨基糖苷类(54.23%)、头孢菌素类(37.31%)和甲硝唑类(5.47%)。见表2。

3讨论

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3],常见的抗菌药物类型主要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等[4]。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机制不同,抗菌效果、代谢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本身就携带有多种细菌,尤其在生殖道中,正常状态下,这些细菌不会诱发疾病,但当机体处理病态时则会诱发疾病。由于疾病发生之后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是何致病菌致病。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通常为了杀死致病菌或者抑制其活性选用不同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在医生选取药物的过程中,往往是凭经验用药,或者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药物,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为以下几点。①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不仅应考虑患者病情,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抗菌药物过敏史等情况[5]。②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用量决定其临床效果[6],但有些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不具有剂量依赖性,甚至随着用量的增加,会产生较强的毒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遵照医嘱进行使用。③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当。临床治疗过程中,单一抗菌药物不能发挥较好抗菌效果时,往往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但若是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发挥协同抗菌的效果,甚至会影响药物的抗菌作用[7-8]。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减少其临床使用不合理情况,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妇产科是我院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一个科室,本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9.86%(394/564),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得超过30%[9]。其中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占比85.28%(336/394);用药方式以联合用药为主,占比68.78%(271/394)。在我院妇产科中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氨基糖苷类(34.52%)、青霉素类(23.60%)、头孢菌素类(22.59%)和甲硝唑类(19.29%)。综上所述,我院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临床应加大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秀利,丁昊炜.我院妇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情况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3):330-331.

[2]侯淑霞.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08-109.

[3]刘新华,谈奇峰,安中平.妇产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572-4573.

[4]朱淑平,宫建,胡春秀,等.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3):252-254.

[5]黄玉玲,毛桂福.基层医院干预前后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药业,2013,22(13):38-39.

[6]庞艳玉,曾涛,王先利,等.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7):984-987.

[7]郭亚柯,陈建伟.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2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616-618.

[8]张琴.3124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3,10(3):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