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

时间:2023-08-16 17:30:17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药用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专业课程

药用分析化学是关于分析方法和化学信息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是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新药开发、药品质量的综合控制、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都要运用到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1]。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精确细致的科学实验能力,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药用分析化学同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密切相关[2],为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学方法和内容应以服务于专业课程而进行适当调整。

一药用分析化学目前的教学实情

药用分析化学课程,在高职药学专业中,一般设在第三个学期,是在学生了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设。很多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列为公共课,由公共课部或基础课部的老师进行授课。由于公共课的老师和专业老师分属不同系部,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环节难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感觉非常吃力。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对于涉及到分析化学的一些知识,以为学生已学过,常是一言带过。其实,学生却是一头雾水,稀里糊涂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便会大幅降低,专业课的教学也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尴尬局面。因此,专业基础课的老师与专业任课老师应时常沟通,了解专业课对基础课的知识需求,有目的地调整教学重点,与专业课进行有效地衔接。笔者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谈谈药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粗浅建议。

二药用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紧扣药学专业,主次分明,适当补充对于药物分析,由于生产力技术水平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目前版本的《中国药典》在滴定分析方法的内容上还是占有较大的比例[3]。因此,在药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向学生解释药物分析检测中化学分析法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作为经典的分析方法,应加强其理论和实验教学。容量分析法中,在滴定方式的选取方面,返滴定法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较多,比如,溴量法测定五号位基团带不饱和键的巴比妥类药物,阿司匹林水解后通过返滴定测定其含量,剩余碱量法测定氯贝丁醑,间接碘量法测定异烟肼等。因此,在滴定分析中应注重加强对返滴定法的理论教学,同时适量增加采用返滴定法的相关实验。对于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因为大多数学生对非水滴定很难理解,所以讲解这个内容体系时,教师应将无机化学中的酸碱质子理论,预先给学生补上,同时多穿插实例进行授课,让学生重新对酸和碱的概念有新的认识。此外,对于溶剂,也要让学生多了解,可在授课时进行一些有机溶剂的实验,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通过这些知识的铺垫,为学生理解非水溶液滴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药物分析中,学生在使用非水容量法检测有机碱盐、有机酸盐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等药物的含量时,就会对该知识点顺利地掌握。从分析方法的发展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法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工业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药物分析中也不例外。在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多组分含量分析中,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需要分离杂质便可进行测定,操作过程简化,在药物检测中应用较多,如药物的杂质检查、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等。但是,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章节中无此项知识点,考虑到专业课需要,可以补充这种方法的理论和分析案例,使学生对该法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药物分析课程打下基础。药用分析化学课程对单组分测定介绍了三种方法,即吸光系数法、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对照法。在中国药典中,标准对照法收载较多,在授课时应强化该法的教学,尽量结合一些药物分析的相关实例配合进行讲解。从1985年起,在药典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从无到有,其收载数量和检测类别逐版快速增长。它预期将用于未来的药典色谱,特别是HPLC将成为药物含量分析方法的主流分析。因此,对于药用分析化学的教学,其重点应放在色谱法体系,包括经典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其它在药典中收载的色谱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增加色谱实验,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寻找专业课中关联概念的异同,宜强调提示药用分析化学与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的相关概念,其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容易混淆。因此,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应寻找这类概念,并在授课中向学生进行强调,下面列举几个这方面的实例。实例一,区分检测分析结果表示的差异。在药用分析化学中,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以百分含量表示居多。在药物分析中,原料药的含量结果大多以百分含量表示,但药物制剂的含量表示,常采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规格为含盐酸曲马多0.1g,称为标示量,中国药典规定含盐酸曲马多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4]。假如检测结果在药典规定的标示量限度范围内,则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实例二,区分浓度的差异。在药物分析中,碘标准溶液或溴标准溶液假设为0.1032mol/L,学生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通常认为它们的浓度是事实上,药物分析中的含义是“I”或“Br”的含量为0.1032mol/L,也就是说,含I2或Br2是0.0516mol/L。实例三,区分溶液浓度表示上的差异。在药用分析化学中,标准溶液的浓度通常采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但在药物分析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基本采用滴定度(mg/ml)进行表示。滴定度常使分析结果的计算简易化,可在分析化学中,多数老师只是简单带过,主要是学生认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应加强滴定度概念的讲解与习题演练,确保学生在药物分析中能熟练应用滴定度进行计算。以上这些溶液区别在教学中应向学生阐明,讲解清楚,以免混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上述例子表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某些概念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差异,这就要求基础课的老师要善于去发现,并在授课时向学生重点强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学会运用。

(三)理论与实训相互融合,培养专业技能药用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提倡培养综合专业技能。在省高职高专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中,其中《药学》分册[5],技能抽考项目达到15个,可见分析化学在药学专业中所占的份量。按照这些项目,我们将一些药物的分析检测有机地融入进去,根据专业技能抽考的评价与考核标准进行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心中树立“量”的概念,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在药物分析检测方面的运用。

三结束语

药用分析化学的任课老师应主动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专业课对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的需求和差异点的辨析,确保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并为之有效服务。同时,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可接受性,将药用分析化学和专业课有关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该专业及发展方向。在教学方式上,针对化学知识杂而多,教学学时偏少的特点,教学应侧重于与药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上,对其精讲多练,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夯实专业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应用很少的化学知识点,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培养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拓展需求,以了解为主。此外,药用分析化学教师,在授课的适当时机,穿插对学生进行STS教育,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即科学、技术与社会[6]。教师利用分析化学在社会生活、药学中的应用进行有关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前沿,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作者:李华生 王文渊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文秀,董顺福,董树国,等.打好药用分析化学基础促进药学专业课程学习[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52.

[2]邱承晓.薛全振.王海燕.等.化学课要切实为药学专业课打好基础[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60-61.

[3]李华生,王文渊.高职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16):249-250.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第二部:937.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对接产业集群;高职物流;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19-02

一、区域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1.东北区域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大流通的发展,而大流通又推动大物流产业的发展,大物流产业的形成可以加快产业间的合理分布和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对完成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因此,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物流人才”保障。《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沈阳等地开发保税物流中心,形成东北地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打造成东北亚物流发展核心区域”。“一轴、两带、三圈、四核”的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单纯依靠物流管理人才是不够的,更需要大量的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物流设计与运用、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的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因此,东北区域未来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物流专门人才。

2.辽宁省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根据《辽宁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已达到22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物流总量达到20.2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7%。未来5年,全省物流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占全省GDP总量的22%。物流从业人员年平均增长率为2.8%,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9%。

随着东北区域及我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及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地方经济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将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行业对“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地方经济发展决定尤其需要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的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物流企业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本研究选取东北区域34家典型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进行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调研结果看,接受调查的物流企业对各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程度都很高。其中,需求程度最高的是物流基层作业人员,比例达到57.94%,其次是物流规划设计人员,比例达到54.90%。

2.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从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调研结果看,仓储规划与作业、运输规划与作业、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五方面能力企业最为看重。

6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5%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5%;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4%和1%。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4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51%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5%。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运输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5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3%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1%。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3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7%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3%;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25%和2%。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33%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42%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5%。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三、中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情况分析

1.物流专业开设情况分析。辽宁省47所高职院校中有12所开设物流专业,占总数的25%。除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早外(分别为2001和2002年),其他高职学院都开设较晚。35被调研的中职所院校中有10所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占被调研总体的29%。这些院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开设物流专业均在2006年以后。

2.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对比分析。以沈阳金融学校和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调研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将35所中职院校与47所高职院校调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就业岗位差异明显。中职学生就业岗位以操作层面为主,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以基层管理为主。省内中、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到规划与设计层面的岗位很少,很难满足企业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中高职人才岗位及岗位职责对比如表1所示。

(2)核心课程相似程度极高。中高职物流专业开设课程相似度极高。核心课程的重复率高达70%。这表明现有的高职核心课程并不十分适合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核心课程对比如表2所示。

(3)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性严重。在教学内容上,中职侧重于操作层面,高职侧重于管理层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重复性严重,这使学生不能够通过学习显著地提升能力,使进一步深造的意义弱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核心课程体系的确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对接产业集群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以工学为基础,以管理学和工学相互渗透为辅助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领域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导,确立包含5门理论课和三门实训课的对接产业集群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康莹.浅谈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的开发[J].中国市场,2012,(28).

[2]赵园园.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业教育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5).

[3]赵政党.高效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4]童丰生.加强校企合作促九江市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J].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10,(7).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快递;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式

一、我国高职院校快递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快递业虽属于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但其相对于上述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内容的一般物流管理来说,在管理的内容、方式、理念及运营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别,专门针对快递行业进行专业(方向)设置的高校和相关研究很少,更没有针对航空快递人才的专门培养,因此,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是不能满足快递业发展需要的。另一方面,从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高职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并不满意。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会另谋高就,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这也是企业宁愿招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原因。因此,我们高职高专的快递方向教学必须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为满足快递行业准入、持证上岗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快递业务员职业标准的“高级”等次要求。可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主要面向快递企业的一线岗位,培养具备快递揽收、派发,快递市场开发及维护,民航货物运输、空运板箱操作、航空快件清关处理、快递信息汇总分类及统计分析,快递跟踪、查询,快递客户服务与管理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航空快递行业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实践探索

1、创建符合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特有工种需要的“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与联邦快递、南方航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了基于快递与民航行业标准、符合航空物流快递方向特有工种需要的 “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高职航空物流专业航空快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8546”(8大职场文化素质+5项核心专业能力+4种专项拓展+6个岗位适任训练)递进式能力板块化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体系,制订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了以民航快递运输对象、配送工具等为载体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学习情境,开展了课内专业项目操作实训、课外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技能实训和企业现场教学的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形式。

为了保证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确实达到行业标准、符合行业岗位任职资格、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实际需要,具有职业范围覆盖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率高等特点。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组成员围绕航空物流企业特有工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需求,通过人才市场、报纸招聘广告;网络搜寻;行业协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年鉴;企业、高职院校问卷调查;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学校调研等六个途径(见图1:六步调研循环图所示),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调研分析,获得了人才现状与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国家、行业和地区有关政策分析;具体行业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分析;就业、择业岗位分析;有关行业标准、职业岗位任职资格分析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分析等方面6方面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分析,尤其是按《中国职业分类和代码》和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全面解析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主要对照明确齐全的IATA/FIATA国际货运销售人、民航国内/国际货运上岗资格(CATA)、IATA/DGR、英国皇家(美国注册)物流师等国内外行业标准和民航货运员、助理物流师、报关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航空物流各环节的行业标准深度融合,专业学习过程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有效整合,学习能力培养与工作能力养成相一致,率先垂范了符合航空物流特有工种需要的 “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实施 “8546”(8大职场文化素质+5项核心专业能力+4种专项拓展+6个岗位适任训练)递进式能力板块化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体系。

建设期间,项目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岗位能工巧匠共同分析了现代航空快递行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针对专业面向的航空快递、民航货物运输、报关、物流配送和货运营销5个核心职业岗位构成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解构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课程内容的范围――行动领域,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最后转换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情境,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即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专家的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合理序化学习领域。通过课内职场文化素质教育、增设课外创新活动课、社会调查实践、技能大赛、聘请院士进校园、组织学术讲座和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在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本土根基,道德高尚、责任感强、知识丰富、完整健康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能力,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实现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依据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五项核心专业能力,开展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的专业技能板块课程体系。目前,中国航协的国际货运上岗证和国内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递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高增长的竞争性行业。但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快递业,人才培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航空快递企业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特点,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最终,真正航空快递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各职业院校、快递企业以及快递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界的不断共同努力,才能越来越满足我国航空快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物流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

1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下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师的职业能力:《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物流师能够独立管理物流项目和物流信息系统;制定物流年度规划,对物流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协调内外物流关系,参与物流服务合同的谈判;承担物流人员的培训等工作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观察、理解、计算、判断、应变、表达、交流、协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新常态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生产物流及物流营销领域管理与决策方法,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行为素质,适应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类物流配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相关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训练,具有进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活动决策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物流管理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逻辑体系如下:第一,了解物流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第二,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以及运用物流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在物流领域内的业务对外交往的基本能力。第三,具备高尚的品德以及强大的自制力;第五,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世贸组织的国际公认准则及国际惯例;第五,了解物流及管理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掌握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管理方法;第六,能够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3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大中型企业物流管理岗位需求的广泛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贯穿于物流决策与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流动以及物流职能活动管理,在物质资料的采购供应、物质资料的生产流转以及产成品的流通等各个阶段都有物流管理人员参与,对应的专业能力岗位。

4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定位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企业行业的需求,剖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与岗位群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相应的能力要素,优化组合后形成能力模块。物流管理专业归纳出的能力模块设为两大类八个具体方面:一是基础能力模块,包括物流职业素养,物流职业素养是每一个物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修养,物流系统分析与系统构建能力,供应链架构与优化能力,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能力,物流职能活动实施与控制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二是实践能力模块,包括物流操作与物流管理实践能力模块和物流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模块,这两个模块能够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5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两个“能力大模块”的分析,确定不同模块的具体能力要素间的关系,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公共基础+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岗位能力模块包括“物流采购能力、仓储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生产物流能力、物流信息能力”等六大子模块。然后,将六个子能力模块分解成对应的教学课程“小模块”,即基本的教学单元,通过“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教学体系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6结束语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直接拉动了物流量的持续增长;而产业集聚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同步派生更多的物流需求。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物流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皖江城市地区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框架,构建完整的、适用的课程模块,以培养地区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世纪高校课程改革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2(3):60-61.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药物分析 产业人才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8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我院制定了生物工程产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分析课程为本院生物工程专业拓展课,是一门强应用型课程,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性学科。改革以往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以传统“重知识、重形式、重验证”为主、制约学科的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既然药物分析是药学科学研究中的“眼睛”,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让学生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既然是生物产业化人才,就需要培养学生强应用、复合型的专业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速地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等相关工作,以更好服务生物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教育经费有限,普遍存在实验室数量紧缺,实验仪器陈旧、缺乏、使用率不高诸多情况,对新型大型、高精密度仪器的使用需求虽然越来越大,但仪器昂贵、数量有限,仍然难以满足学生对现代高新仪器的使用;在实验教学上,方法较为单一传统,往往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学,重视理论验证,而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脱节,且验证性实验占据主要份额,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观能力性缺乏、设计和操作实验的独立能力非常欠缺,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以药物分析高标准严格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最高标准是国家药典,而对药典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的学习和了解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工作中能够将课程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备前提。

首先,将药典贯穿于药物分析课程全过程。国家药典的概况介绍使学生对药典有一个规范性了解,让其明白从事与药品有关工作的神圣使命。因国家药典每5年更新一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快速发展,药典中部分药品的检验方法也会随之更新,故有必要将最新更新部分典型的药品及检验方法进行介绍,可采取先让学生自行比较更新前后的特点及优劣,教师再集中分析讲解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国家药典的总体把握并树立起创新的意识。

其次,以药典为前提要求,开设实践型教学与实验。可结合制药企业的工作过程和药品检验部门的工作岗位需要,以药典为依据作为核心内容,开展药品检验工作程序相对应的内容:取样、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及出具合格的检验报告。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基本药品检验工作流程,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控制观念;进而以具体实例如阿司匹林的检验作为综合实验内容,从取样到鉴别,从杂质检查到含量的测定,均涉及方法的选择、应用及标准的判定,故而以学生小组(小团体)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逻辑性、严谨性;之后对给定的药品样本进行具体检验,样本采用盲给(即事先不告诉样本生产商及是否为合格药品),分别设立一半合格样本组和一半不合格样本组,进行对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相互交流,探究检验结果出现差异或异常的原因;最后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出具药品检验报告的流程,虽然只是总结性书写,但此报告具有法律效应,因此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企业报告撰写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对药品检验的法律观念。

三、把药物分析当“眼睛”,注重实践分析方法的掌握

对药品进行各种分析,离不开现行各种分析方法与分析手段,一些大型、高精密、自动分析仪器在药物分析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等。这些仪器除了在药物分析中广泛使用外,在其它课程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在其它学科如酿造领域也广泛使用。因这类仪器昂贵,难以实现学生多次操作使用的目的,为克服这一难题,可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其它运用此类仪器的课程,同步开课,这样即具备开设综合型大实验的环境与条件,围绕药物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精心挑选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实验内容,开设综合型实验,既可节省经费,又可达到学生多次使用此类仪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院现拥有省重点实验平台、实验中心平台,为改变以往脱离实际工作的教学现状,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加大高效液相色谱等实验的开设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设,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开设为综合型大实验(综合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验),加长实验教学时数,着重培养学生如何选择、确立高效液相的色谱条件的能力,着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操作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大型仪器的能力。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中均为常用的仪器,因此可考虑开设药物分析中典型药物,如头孢呋辛酯中有关物质和异构体的检查,天然药物化学中提取分离所得的芦丁的鉴定与含量测定,仪器分析中开设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技能实验,将三者相结合,尝试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索,使相近课程的专业知识交叉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既让学生掌握了该仪器操作及分析技能,也兼顾了药物的检查、鉴别、含量测定知识的运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药物分析的“眼睛”作用。

另外,生物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或药品检验单位的支持与合作,所谓校企合作模式,即高校与有关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完生物工程基础课程后,会继而选择制药方向的专业拓展课,这部分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专业拓展课后,则深入到当地合作企业进行较长时间(一年)上岗式培养,即让学生以企业职工的角色,按职工的要求,参与到制药企业研发、生产、供应、检验等流程中去,让其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生物产业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在企业药物分析中的专业素养,亦弥补了因实验教学课时有限而难以实现综合性技能实验教学带来的缺憾。在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也是一种订单式培养,毕业生主要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单位就业,既满足了企业对特定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四、结语

随着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现代生物与医药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生物工程产业人才是以培养社会实际所需的具有生物专业综合能力的人才。药物分析作为本专业拓展课程和应用型课程,迫切需要以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更好顺应产业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现行企业中常规质量控制手段和技术,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电泳方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的不同岗位包括技术与管理岗位,用专业的眼光整体把握企业的发展态势,为社会培养所需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后备军;同时,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将为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熊魏,廖夫生,韦国兵.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2] 宋爱军,余环虎.多层次实验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2,(8).

[3] 阳丽,谢蒋平.提高学生学习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兴趣的实践与探讨[J].大学教育,2013,(3).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学习者;需求分析;物流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85-04

一、ESP中的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一种旨在了解掌握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诊断改善外语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系列范畴。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要对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语言情景和学习、生活、工作交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晰未来交际事件的“目标需求”及其由此诱致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需求分析理论就是立足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实证调查与研究基础上的评估研究范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分析并明确ESP教学中的“需求”并把其作为决定、改进教学的依据。

需求分析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 Bloor(1984)认为,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 ESP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Dudley-Evans & St. John(1996)明确提出,需求分析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目标情景分析”,为了在目标情境下完成任务,学习者需要知道什么,即“necessities”;二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自己认为需要什么,即“wants”;三是“目前情景分析”,分析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找出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找出“lacks”;四是“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通常指的是一些客观的授课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室文化等。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针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展开学习者需求分析。

二、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问卷是在参照了Dudley-Evans & St. John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实际自行设计的。问卷共有两份,一份面向物流企业、物流研究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发放,针对目标情景收集数据,包括4个问题。并随后针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作为问卷的补充。另一份问卷面向物流专业英语学习者,主要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内容,总共有14个问题,其中1、2题属于目前情景分析范畴,3~7题属于学习需要分析范畴,8~14题属于方式分析范畴。访谈也主要是围绕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展开。

2.调查对象

第一份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从某沿海城市的四家大型物流企业、一家专业物流研究机构和一家市级主管部门随机抽取的,均具有丰富的从业或行业经验,能够反映社会对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征。本次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向物流企业发放60份,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20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企业、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占比57%、22%和21%。访谈安排在第二天,20名对象是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的。

第二份问卷抽样调查的对象为某沿海城市三所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修完大学二年级课程即将升入大三,此前这些抽样对象已经修过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和三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并且有37人通过了四级考试和2人通过六级考试,因此,调查对象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此次调查共发出109份问卷,收回106份,有效试卷为102份。访谈安排在问卷调查的两天之后, 访谈对象是从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20名,并有专人对访谈内容做了详细记录。

3. 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对物流英语需求进行群体描述,在问卷结果的分析中,主要观察分析回答各种选项的人数的百分比。

(1)目标情景分析

认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的,27%认为 “很重要”,31%认为“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29%和13%; 从英语在工作中的使用场合来看,答案集中在物流单证、海关报关、保险索赔、与客户沟通、合同起草、会议讨论和商务谈判等方面;从最常使用的英语技能方面来看,调查对象选择“听”、“说”“译”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59%和23%;调查对象期望和建议是物流英语教学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其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特征。

从深度访谈收集的资料看,物流相关机构普遍比较重视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在职位安排时会考虑员工英语水平,可见,专业技术过硬、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是这些机构的最佳选择。但是,很多受访对象也表达了现阶段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专业性不足和实用性不强,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侧重真实情景的模拟,并着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2)目前情景分析

目前情景分析,主要围绕学生自认为最薄弱的方面和最有信心的方面来展开,并都设计成多项选择题式。从调查的情况看,“说”、“听”、“专业词汇”是物流英语学习者最没信心的方面,比例依次高达75%、64%和61%;从最有信心的方面来看,比例最高的是“读”、“写”两项,数据分别是48%和37%,而“听”“说”“译”“专业词汇”的比例均没有达到20%。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造成学生听、说能力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在多年应试环境的浸染下,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听、说,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过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对“听”、“说”等应用性能力关注不足。

(3)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围绕学习动机、最想提高的能力、课程重要性、学习信心及学习重点五个方面展开。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学习动机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的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其中基于“就业”的动机占比最高(52%),其次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动机(42%),然后依次为“获取学分”(26%)、“学习专业知识”(21%);在最想从本课程提高的能力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需求比较突出,所占比例靠前的依次为“说”、“听”、“专业词汇”、“译”,占比分别为74%、60%、44%和43%;在学习信心方面,表示“一般”的调查对象占比达到52%,而表示“有信心”的比例仅为37%,这表明物流英语学习者的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重点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比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选择“案例分析”和“场景操练”的占比分别为58%和57%,而选择“语言形式”的比例仅31%。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学习者希望从课堂上获得的是物流专业知识,希望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培养和物流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希望授课者将物流英语课上成普通英语课。

(4)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主要围绕教材类型、教学方式、课外学习方式、教师来源、班级规模、教室类型和评估手段七个方面展开。(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针对教学方式,学生倾向于开放式的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评估手段,学生希望能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考核中的比例,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不合理局面。

综合以上抽样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物流英语需求的以下特点:①从目标情景的角度来看,物流相关机构比较注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能力,尤其在听、说、译三方面的比较高的要求;②从目前情景的角度来看,学习者较为擅长“读”和“写”,而比较欠缺“听”、“说”、“专业词汇”、“译”、“专业句型”等能力;③从学习需要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最大动机在于“就业”,因此,在学习内容上希望更注重实用性,希望学习侧重于“案例分析”和“场景操作”;④从方式分析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期盼能由具有丰富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教师,并希望能选择系统、专业的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把班级规模控制在中等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加大平时表现在成绩评估中的比例。总而言之,调查对象均比较关注和重视物流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这恰恰是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的“短板”。

三、 学习者需求分析结果对改进物流

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上述的抽样调查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流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信息和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以下改进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和启示。

1.提升“语言输入”质量,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国大学物流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来源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尽管如此,上述的需求分析调查结果依然显示,学习者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输入并不是非常满意,目前物流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语言输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要使物流英语教学的“语言输入”更为有效,需从三个方面来改进。

一是要改进提升阅读材料尤其是教材的质量。当今物流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而现行的物流英语的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多由从事语言教学的学者编写,其中的内容往往与物流工作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或者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这不仅难以激发或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有效提升学习者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不利于专业物流英语学习。为此,需要准确把握物流英语教材集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于一体的特点,选择或开发出英语语言表达规范、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物流工作实践例证丰富的高水平教材。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语言水平及社会状况,随时选用、补充一些较新的教学材料,以保证内容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加大培养学习者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水平。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兼具专业性、语言性的特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但目前我国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多为大学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大都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专业知识欠缺,以至于出现了“把物流专业英语上成了大学英语或翻译课”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为此,既需要大力引进融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功底、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来;也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通过到物流企业挂职、进物流企业调研、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提升传统大学英语老师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物流工作经验,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复合型”的能力。

三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目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尚未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学习者最认同的教学方式是开放式的师生互动。上述抽样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师生互动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由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并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推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

2.重视“语言输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紧密联系,Swain (1985 )在“输出假说”中明确指出 “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但在我国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一直较受重视,而“语言输出”却相对受到忽视,由此导致了学习者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抽样调查中,多数学习者表示,经过物流专业英语学习以后,相信自己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交际,如问候、介绍基本情况等,但对较为深入的商务谈判、合同起草、会议讨论等信心不足。为此,需要重点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要通过提高“语言输入”质量来提升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比如在课堂授课中,可以如上文所述那样,加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力度,给学习者更多的实践体验,依此来增加学习者在理论与实践、语言与工作方面的有效融合;在听力方面,可以用视听结合的材料,为学习者营造高度仿真的语言环境,增强内容的真实度、挑战性,使学习者能较为真实地体验语言交际活动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来改进“语言输出”质量,教师要鼓励学习者多到物流企业调查,多收集相关实证性材料,多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技术,通过课前的材料有效准备、课中的师生积极互动、课后的主动实操练习,获取运用英语完成物流实战运作的能力。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7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群 设置规划 SWOT分析 必要性分析

专业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的专业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 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开设了物流管理(2004年)、电子商务(2000年)以及报关与国际货运(2014年开始招生)等三个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团队在专业设置规划方面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一、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行业背景分析

孝感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紧连武汉,距武汉市区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京广、汉渝和武荆铁路,京珠、孝襄、汉十高速公路以及107、316国道贯穿全境,汉江直通长江,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有8条交通线路直通武汉,即将建成的孝感—武汉城际列车半小时即可往返。孝感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国家孝文化城市。

现代物流业已被孝感市委市政府列为战略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800.1亿元,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2%;完成物流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2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孝感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定位,提出“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并围绕构建武汉城市圈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孝感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和一些专项规划的研究。

目前市区有各类物流园区5个(包括已建成和在建的),分别为南方国际物流园(以建材家居为主)、华中锦龙物流园(以快递仓储为主)、申通物流园(以非信函、样件、大小物件为主)、新都市物流园(以钢铁为主)、东山头综合物流园(以森工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物流中心6个,分别为春晖粮食物流中心(以粮食粮油为主)、肖港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为主)、杨店物流中心(以特色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为主)、华夏冷链物流中心(以肉类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为主)、孝感通晟物流中心(以货物包装配送为主)、南大市场物流中心(以原材料建材批发为主);各类专业市场6个,分别为大东门综合市场(主营服装、花鸟鱼虫等)、沙沟蔬菜批发市场(主营蔬菜批发)、园北路数码专业市场(主营电脑数码电子产品)、园林路农资专业市场(主营农业蔬菜资料)、南大水产与水果批发市场(主营水果、水产品)、汽车专业市场(主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二、物流管理专业群现有专业的SWOT分析

为更好地建设现有专业,科学地设计规划新增专业,有必要对物流学院现有专业进行SWOT分析。

1、物流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生440余人,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示范建设遴选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省级改革试点遴选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新兴产业支撑建设遴选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推荐专业,目前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SWOT分析如图1所示。

2、电子商务专业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00余人,电子商务专业为我校“双主体”办学试点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电子商务专业SWOT分析如图2所示。

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还没有进行招生,对该专业的SWOT分析暂不实施,待专业教学实施后再进行分析评价。

三、物流管理专业群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大。湖北省交通网络发达,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特别是高速公路在湖北省境内的的线路长,根据2013年6月20日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保留了湖北现有的高速公路共计312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8条共计1871公里,两项合计,湖北国家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994公里。而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轨道交通公司等交通企业和相关的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运营管理知识,能从事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设置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二)航空物流专业

中国航空物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市场报告》中指出:从2006到 2025年的20年里,中国的航空货运将增长6倍,共需要近400架货机,中国的航空货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国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10.9%,国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 8.9%。孝感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公里,武汉天河机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将成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航都。发展武汉——孝感临空经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孝感临空经济区处于航空城的核心圈层。从全国的经济环境和孝感所处的区域经济来看,航空物流市场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此必然产生巨大的航空物流人才需求市场,因此,设置航空物流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三)物流园区金融管理专业

物流园区金融管理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物流金融业务已成为物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物流金融业在发展中存在着物流金融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物流金融“融资、结算、分散风险”等综合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孝感市的物流企业众多,随着物流企业向投资、融资业务的拓展,一些大型物流园如锦龙物流园等除了对一般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外,势必对物流金融人才产生较大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孝感市物流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转变,设置物流金融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金融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四、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规划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群将紧紧围绕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现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将大力发展该专业,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力争经过五年建设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创业就业教育(开办E-BOSS班)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其特色,力争经过三年建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已增设的专业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进行一般建设, 经过三年建成为校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年招生规模达到100人。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孝感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动情况,积极开辟空间,再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拓展专业,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总数达到5-6个紧密相连的专业群。

参考文献

[1]邓玲.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沈卫.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职教论坛,2006,(7).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8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是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工具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生产技术工作必须掌握和具备的技能。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如何根据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合理构筑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难点。笔者对“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希望能与同行老师进行有益的交流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内容繁杂,包括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根据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特点及我校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将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大纲分为13个章节:第一章,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概述,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概述,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预处理,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内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物理检测法,包括密度与相对密度法、折光法与旋光法原理介绍,讲解旋光检测法时利用动画效果能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理解旋光检测原理。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讲解时注意比较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第四章,酸类物质的测定,内容包括总酸度的测定、挥发酸的测定、pH的测定,其中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做简单讲解引导学生自学。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重点讲解还原糖的测定,比较碱性铜盐法、高锰酸钾滴定法、萨氏法三种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的异同。总糖、淀粉、纤维、果胶物质的测定做简单讲解。第六章,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本章重点讲解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应用,介绍蛋白质快速测定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的原理,简单介绍氨基酸分离与测定的原理。第七章,脂类的测定,内容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氯仿—甲醇提取法、罗紫-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讲解时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原理[1,2]。第八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重点讲解紫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九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红外光谱仪,红外图谱解析,激光拉曼光谱,其中红外图谱解析及激光拉曼光谱做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一章,质谱分析法,本章重点讲解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质谱仪,介绍离子峰的主要类型与有机分子裂解类型,引导学生自学质谱图与结构解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内容包括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离与操作条件选择,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与毛细管色谱法,重点讲解气相色谱原理及应用,毛细管色谱法引导学生自学。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内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特点,主要分离类型,固定相与流动相,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操作条件选择,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其中离子色谱法与超临界流体色谱做简单介绍[3]。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物工程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某种成分的检测往往有多种方法,因此分析方法的选择是本课程贯穿始终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4]。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大部分高校目前虽已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教师们多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文字。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件中,可充分利用动画教学。如在讲解旋光法的原理时,利用动画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偏振光的产生以及光活性物质使偏振光发生偏转的现象。与小型分析仪器(pH计、折光仪、旋光仪等)相比大型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分析仪、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等)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更为抽象,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可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如质谱分析法中,利用四级杆质谱仪原理的动画效果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析法中,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空心阴极灯、雾化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均可由动画效果展示;气相色谱分析法中,传质阻力项、两项分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色谱分离、色谱流出曲线、分子扩散、涡流扩散的原理可利用动画效果展示等。笔者发现在理论讲解中融入动画效果会让学生经历豁然开朗的顿悟体验,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三、总结讨论式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涉及各种分析方法及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如还原糖含量测定碱性铜盐法分为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法、萨氏法,这三种方法的异同如果由老师总结好直接在课件中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一定印象深刻。但是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同学们,让学生自己总结,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内容时,关于格鲁布斯法、Q值检测法可结合实例讲述,辅以具体案例让学生亲自计算。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关于校正值的加减讲解完原理后以实例让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印象。水蒸气蒸馏法测总挥发酸原理,有些学生听完老师讲解后不能完全理解,可让学生下课后自行查找资料,等下次课时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安排不仅可以督促同学们查阅更多资料将不清楚的知识点弄明白,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网站建设

积极建立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理论及实验教学课件、资料习题、下载专区、友情链接等模块。学生在上课前下载教学课件预习,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资料与习题模块提供了与课程相关资料与习题下载,学生通过学习课外资料可拓宽知识面,习题下载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习题训练能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友情链接模块提供了国内外其他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精品课程,国内外生物学知名网站、期刊链接,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浏览各大网站拓宽视野。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安排八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含量的测定,味精成品纯度的测定;实验二,白酒总酸度及pH的测定;实验三,利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实验四,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五,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实验六,白酒芳香成分气相色谱分析;实验七,黄曲霉毒素降解率检测;实验八,利用原子吸收色谱测定铜离子浓度。这八个实验分别涉及折光计与旋光计、pH计、直接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色谱法的应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基本囊括了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分析方法及仪器的使用,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主要分析方法及大型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设计实验、操作仪器、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因此实验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实验课前不要将实验讲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预习实验报告中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课上老师讲解实验方案时学生可收获更多。实验过程中为学生们创造独立操作空间,不干涉学生的实验安排及操作,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仅作引导与答疑,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的习惯。实验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及时将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导师做课题研究,参与导师课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巩固了教学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学习,以笔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都应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本课程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20%,卷面成绩50%,实验成绩30%,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与实践环节。对于跟随导师做课题并取得成绩(发表文章、申请专利等)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七、结语

湖北工业大学在生物工程专业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网站建设、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总结,才能将生物工程专业分析教学开展得更有生气,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文宾.生物工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永华.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10.

[3]朱明华.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9

关键词:替尼;抗肿瘤药物;专利分析

Patent Analysis of Anti Tumor Drugs of the Tinib

WANG Yan-Zhuo1,LI Zheng-Hong2,WEI Peng-Fei1,YU Shuang-Cheng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Jilin,China;2.Library,The First Bethune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Jilin,China)

Abstract:Retrieval of the pat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 tumor drug in china,from the patent application, the applicant, technical top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and analysis of patent layout,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lated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 tumor drugs for the late development, patent protection strateg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Tinib;Anti tumor drugs ;Patent analysis

替尼类药物通常指的是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替尼类药物作为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其具备疗效显著、靶向性高、不良反应小等多个优点,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2001年伊马替尼的上市拉开了替尼类在抗肿瘤化学药舞台的序幕,目前全球已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超过20个,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抗肿瘤。2011 年,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EGFR 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的 上市,标志着打破了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1]。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对其专利的保护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药企要重视专利的应用[2]。本文对在华申请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进行分析,了解其相关专利申请现状及专利布局,以期为我国制药企业制定专利策略、争夺本土市场提供一定参考。

1 数据来源

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8月8日,选择摘要和IPC分类号两个字段进行检索,检索到替尼类药物的发明申请专利共1070项,经人工去噪后得到845项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替尼类药物的专利。

2 专利分析

对检索到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数据从申请趋势、申请人、法律状态、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1申请趋势分析 可以将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趋势分为以下3个主要发展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是1993~2004年,处于萌芽期。该阶段专利申请量较少,且大多数是国外公司申请的,并且完成了核心专利的布局。如瑞士诺华公司于1993 年在我国申请保护包括伊马替尼的通式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1996年美国辉瑞公司在我国申请保护厄洛替尼的通式化合物,1996年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在我国要求保护吉非替尼的化合物[3]。此阶段由于原研公司已完成重要专利布局,且尚未有临床批准,仿制药企尚未跟进,所以国内公司在此阶段申请量较少。

第二阶段是2005~2010年,处于调整发展期。随着替尼类抗肿瘤药物逐渐显现出的的效果、效益,全球新药研发和国内仿制药开发纷纷瞄准了这一领域,这一阶段专利申请量有所提升。

第三阶段是从2011年至今,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相继到期,国内许多公司纷纷进行仿制药的生产。加之2011 年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EGFR 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上市,上市后两年的销售额分别为 3.1 亿和 4.8 亿元,这一丰厚的回报点燃了一众企业的热情,所以这一阶段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4]。

2.2法律状态分析 公开发明和实质审查占了50%的比例,可见一半的专利是近几年申请的,说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依然是研发的热点,见图2。

2.3申请人分析

2.3.1申请人类型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人类型主要以公司为主,占了67.22%。说明国内的研发主要是由产业推动,产业化程度较高[5]。其次是以合作的形式申请,合作的形式很多,主要以公司与个人、公司与公司为主,如许学农与苏州明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孔庆忠与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我国以个人形式申请的专利容易中途放弃,个人的能力与公司相比有限,但如果个人选择与公司合作,便能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2.3.2申请人分析 申请人排名中,国内申请人居多,前十名中占了九位,说明我国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较为关注,具体情况,见表1。

国内申请人中,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排在第一,均为近几年申请。2013年7月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获准替尼类产品上市的国内本土企业,主要涉及伊马替尼仿制药领域,说明其在伊马替尼仿制药领域科研实力强、投入较多[6]。

国外申请人中,诺华公司作为唯一进入申请人排名前十的非本土企业,主要以伊马替尼为主,但大多数专利不是近年来申请的。作为伊马替尼的原研公司,其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十分严密,虽然2013年在我国申请的核心专利到期,但仍有许多专利处于保护状态。

2.4专利申请区域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专利申请量靠前。如图4可以看出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这五个地区的申请量占了全国的62%,其中江苏排名第一,占国内申请总量的24%,山东排名第二,占国内申请总量的16%,专利集中度较高。

2.5专利技术主题分析 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技术主题进行标引,分为化合物、晶体、盐、中间体、制备方法、组合物、制剂、用途、联合用药九个技术主题。由图5可以看出,制备方法和晶体排在前两位,申请人之所以将这两个主题作为申请重点是因为在临床已证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将其制成生物利用度更高、释放效果更好、更易服用的晶体是增加潜在市场的有效手段,且制备方法和晶体利于专利的继续布局[7]。

3 专利布局分析

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申请量排名中,前三名分别是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下面以伊马替尼为例,分别对诺华公司和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专利布局进行分析。

3.1诺华公司在华专利布局分析 诺华公司在我国对伊马替尼专利的申请量最多,并且在我国伊马替尼申请的排名中居于首位,诺华公司作为伊马替尼的原研公司,所以对诺华公司关于伊马替尼的在华申请布局进行分析。

首先在技术布局上,诺华公司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化合物、晶体、制剂、组合物等多个技术主题,全面保护了伊马替尼及其相关衍生的技术专利,如图6所示。诺华公司于1993年首次在中国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专利,专利的申请号为CN93103566.X,要求保护伊马替尼的通式化合物。随后诺华公司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在申请号CN98807303.X中要求保护伊马替尼甲磺酸加成盐的新晶形专利,随着对伊马替尼研究的深入,相继对伊马替尼的组合物、制剂、用途等方面申请了专利,可以看出诺华公司率先对伊马替尼的核心专利进行保护,随后对组合物、制剂、用途等专利进行保护,可见诺华公司对伊马替尼在我国进行完善而周密的专利布 局[8]。在时间布局上,诺华公司关于伊马替尼在华专利的申请从1993年持续到2013年,如图6所示。这种连续性的保护策略使其在较长时期内垄断了伊马替尼的相关市场。诺华公司这种围点式的专利布局方法,围绕着核心专利,申请专利,这种有主次、分轻重的专利布局战略值得我国相关药物研发的企业学习[9]。

3.2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专利布局分析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量排在第一,其中伊马替尼的专利申请量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对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伊马替尼在华申请专利的布局进行分析。

在技术布局上,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申请伊马替尼的中间体、晶体、制剂等 专利为主,其中关于伊马替尼晶体的专利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图7所示。由于诺华公司率先在我国申请了伊马替尼的核心专利,并构建了层层的技术壁垒,使得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一直集中在专利上。如在CN201010176726.2和CN201410026320.4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晶体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在申请号CN201410587903.4和CN201010176651.8 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中间体制备方法的专利。随着2013年,诺华公司在我国的伊马替尼原始化合物专利保护到期,使我国出现了关于伊马替尼仿制药的专利申请,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请号CN201310320475.4和申请号CN201510254423.0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精制方法,这种方法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在时间布局上,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原研药厂专利信息的挖掘分析,于2010年开始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专利,虽然起步晚,但其发展迅速。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战线式布局,有重点、有延伸,通过专利和后续专利的布局为仿制药的生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10]。

在华专利申请的时间轴

4 结论与启示

4.1我国关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量呈上升趋势。由于抗肿瘤药物需求的刺激,相关药物研发日益活跃,专利申请量近年来迅速增加,可以看出未来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4.2我国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在申请人排名中,我国申请人占了绝大部分且排名靠前。但我国申请人的申请范围大都局限在我国,面临"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绝大部分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原研公司都是国外公司,其不仅掌握着药物的核心专利,而且有着严密的专利布局。我国制药企业应以现有产品的技术和专利保护上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并借鉴和学习国外公司分层次、有阶段的专利布局战略,在获得好的产品之后,应尽快对核心专利进行布局,并从核心专利到专利层层保护,确保专利布局覆盖全面,同时还要进行延续保护。

4.4随着许多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到期,我国企业纷纷抓住这一机会,进行仿制药的生产。专利主要集中在晶体和制备方法的申请上,既可以规避专利侵权,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为仿制药的生产做好铺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到期,但其仍有许多专利处于保护中,我国制药企业需要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纪媛媛.运用专利策略争夺本土市场以EGFR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专利现状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6):59-62.

[2]齐悦如,欧阳雪宇,陈红霞,等.舒尼替尼药物中国专利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69-164.

[3]青山."替尼类"抗肿瘤新药迎来井喷[J].中国制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4(4):1-4.

[4]李满宇,王青华.慢性白血病的克星.替尼类靶向药物之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8):116-119.

[5]西祥.新化学实体药物专利布局策略--以阿斯利康公司药物吉非替尼在华系列专利为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53-55.

[6]王斯婷,艾欣."陆勇案"的背后--伊马替尼在中国的专利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5):110-115.

[7]解佳烨,刘姝晶.靶向抗肿瘤药--厄洛替尼专利申请概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8):48-54.

[8]郭杨,刘超,胡元佳,等.外国制药企业在我国专利布局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12):124-127

[9]朱萍.2002-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利情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10):828-832.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72-04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二)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缺乏

当前针对环艺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材不多,且大多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农业院校教材编写的,但农业院校课程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教材内容过深,专业性太强,课程延续时间漫长;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开设课程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专业知识比较浅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中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设计,并且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与其它专业课的连贯性不强,在后期规划类课程中,由于课程教师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知识的欠缺,概念设计阶段的植物造景往往被忽略,导致环艺专业同学对园林植物空间造景一片茫然[1]。总的看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园林植物规划类教材缺乏。

(三)教学资源缺乏

相较于农林院校非常齐全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备而言,其他院校就显得空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标本室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往往只有一名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采取外聘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背景专职教师只有一名,有时兼职到其他职业院校上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设备、课时限制,教学手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为主,项目辅导为辅,缺乏实践教育环节。这就使得课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

(四)理论知识方面欠缺

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植物类知识[2],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高考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种类繁多、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让学生应接不暇,严谨的植物施工制图规范让思维活跃的环艺专业学生极不适应。学生主观上普遍存在对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有偏见,认为这是园艺工人专职工作,作为设计师是不用做类似工作的,从而е卵生在植物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部分留白。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学认知和图面表达比较强,这些方面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指出了明确方向。

(五)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大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等因素制约,非农林院校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一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获得实际工程的锻炼机会,即使有机会参观考察苗圃、施工工地,也是走马观花晃眼而过,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和后期施工工艺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园林植物规划后期效果把控不够,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环艺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差、基础差以及就业市场对环艺专业实用性要求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经过研究,将环境艺术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该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用途;运用环艺专业课程所学美学以及理论知识,从植物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景形式、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对各类风格、各类型空间植物景观进行优劣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阶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植物识别标本法。根据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该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学生需掌握和准确认识本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首先对植物品种的识别,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针对学生对植物品种、观赏特性易记易忘特点,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了解认识植物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发挥专业特点手绘绘制植物树形和树叶,通过拍照、记录的形式收集植物种类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查找。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观赏树木挂牌活动,此项活动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会对自己挂牌的植物印象深刻,可加强记忆,并且在校园游览中增强专业知识。

2.空间体验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人们使用的是空间,环艺专业学生对建筑墙体形成空间比较具象,而对植物形成空间比较抽象,习惯性思维以为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栽树,聚焦在植物美学特征上,是否开花结果,形状是否独特性,季相变化是否丰富,对植物群落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和整体主次关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室外植物景观空间把握不准确[3],导致设计中不能熟练地利用园林植物围合或分隔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景观调查,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尺度空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空间。在对植物空间体验的同时,学生应将植物空间形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详细研究植物是怎样的布局和材料形成的独特空间感,对照相同空间不同材料围合形成空间的不同,以及相同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区别,以此找到设计的关键点,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设计之初在于多看、多分析、多动手,学习好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优秀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对植物景观有比较直观的体验认识。现在大多数学生设计中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图面的表达能力。在对优秀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采用临摹法,首先对其周边环境、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造景特点、品种进行分析,总结要点,启发学生,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并收集总平面图以及其它效果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到现场去测绘、体会、临摹,通过组织学生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4.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通常采用虚拟项目进行设计,学生由于处于初步专业设计阶段,对植物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植物景观形象及适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缺乏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设计方法特殊性的了解,最终图纸的表现形式主要以CAD格式的施工图表现,对后期形成的实景效果没有概念,景观方案设计最终停留在图纸上。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电脑实训教学,让学生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如草图大师软件,该软件易学易用,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可自制植物素材,根据学生所作CAD图形文件,采用相同素材和规格制作三维效果图,在场景内可人视角度360旋转观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立体景观效果,让学生可预见方案后期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课程设计

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选择面积适中的场地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了解熟悉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群落构建、主体造景植物景观设计,并且可以结合模型设计、电脑建模来感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调查实践中所获得的设计经验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场地设计两个步骤。

1.实地调查。运用空间体验法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选择植物景观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场地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景观空间有具象的认识,特别加强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认识和理解,以便为后期的场地设计服务。在调查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具体包括整个调查场地的场地分析、空间分析、植物空间结构布局、栽植形式、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主题及种类、规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调查场地分析图,实测到的植物景观平面图、立面、剖面图以及植物景观特色分析图(可手绘或拍照),同时附上植物品种表格[5],其中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形状等,这样学生即认识了品种,又知道如何造景配置植物,为后续场地设计打下基础。

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通常会选用同一场地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设计,或者对不同场地进行同一类型空间设计,设计之初,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植物景观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详细具体,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规定各阶段要求的步骤、设计内容、图量、图纸表达方式。

(1)场地调查。首先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认识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其次植物规划要与场所固有属性结合,注重场地关联性;最后要将规划落实到元素层面,并调整为可以实施的详细设计。该阶段要求有详细的场地分析图,用简单的符号并配以文字、图片说明,形象生动表明场地属性。

(2)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结合前期场地调查进行园林植物方案设计,要求既要满足景观空间需要,又要体现地区文化,同时突显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作用。结合平面和立面布局来塑造空间,并做到植物四季景观变化和立面层次搭配。为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要求规定一定数量植物品种进行配置设计。该阶段图纸要求植物平面布局图、植物层次剖面图、植物效果示意性图片、植物品种附表。

(3)施工图设计。植物方案确定以后要绘制施工图,通常采用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要详细规范,并附植物栽植品种表格,主要包括:品种、规格、园林特征,其中规格主要是指乔木的胸径、冠幅、杆高,灌木的高度、冠幅,同时要说明灌木的栽植密度,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学生难以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景观空间形象,可运用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将平面转为立体效果在电脑场景中三维旋转观察设计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植物施工工艺了解,学生之间可交换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一方面植物方案设计很具象的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交换图纸做模型可互相检测施工图作图是否规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学生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室内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学习现象。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作为核心课程,希望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能够重视这类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植物空间感以及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表示方法以及n程设计教学途径,把控每一个学习环节,提高课程效果,增强学生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菲,卢伟娜,张丹.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8):37-38.

[2]杨凤云,王首一,李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78-82.

[3]李彦雪.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1(9):194.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11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构建对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本文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三方面的规律,将这三者优化组合,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核心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进行改革,侧重职业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

一、基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是前提。通过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等情况的调研,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其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整合出典型工作任务;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为指导,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关系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最后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专业教学方案。

依据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结合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及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典型工作岗位有仓储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等。根据对典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仓储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报关与报检》。

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物流专业技能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针对商贸、服务企业物流作业及物流服务岗位需求,通过对目前与我校合作的10多家企业的现场走访、毕业生问卷调查及网络调研人才需求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分析,结合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及企业物流岗位说明书进行认真分析,并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明确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

(1)物流专业学习领域:物流方案设计、项目计划与合同签订、采购服务与运作、仓储服务与运作、运输服务与操作、货运运作、报关与报检、配送管理、物流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等。

(2)物流专业专业技能:物流整体规划、采购技能、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技能、货运作业操作技能、报关报检作业操作技能、配送作业操作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等

其中核心技能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与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技能、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操作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

2.物流职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素质培养要渗透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事、学会生存的本领”。职业素质培养应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职业或行业)发展的状况入手,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认可度,然后再逐步发展到培养其遵循职业行业规范、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具体培养的职业素质包括: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节能、服务意识;

(4)具备从事物流作业操作、管理、服务支持工作所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服务、管理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

(6)具有熟练的物流作业操作、物流管理、物流服务支持技能;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8)具有信息获取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团队合作及独立工作能力。

三、依托物流技能大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模式充分体现了当前高职教学中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全可以引入到我们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仓储和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进行知识要点的分析和讲解,然后引出和知识要点相关的企业案例,利用情景模拟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案例中所体现中的储配设计情境,摘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按照储配方案中所要求的各个子项目的要求,设计出储配的整体优化方案,然在配合着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模拟的储配现场中进行实战型的动手操作演练。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在专业的课程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中做,学中练,教学做一体化,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实践技能。

在课程实施中,借鉴技能大赛模式,布置具体工作任务,学生自主分组讨论,衡量方案的经济型和可行性,最后完成储配作业优化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制定方案的过程,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按照整合好的方案,分角色分步骤完成作业实施环节,其过程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严格遵守物流设备操作规程的意识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诚信待人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12

关键词:统计软件;实践教学;试验设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67-02 一、引言

制药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工科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1,2]。因此,在培养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否熟练且主动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试验提出了要求。

众所周知,统计学课程不仅具有严谨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更是兼具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3],它涵盖试验的科学设计、试验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4]。因而,在专业化统计分析软件日益渗透于科学试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大环境下[5],引入适当的统计学软件来辅助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如何利用统计软件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主导着整个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键。

因此,在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以统计软件为媒介驱动学生主动设计并实施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以统计软件为媒介驱动的实践教学过程

(一)统计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在制药工作和生物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以统计软件主导学生独立设计、实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教学模式。既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和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践内容主动利用统计软件完成试验的科学设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的精确阐释等具体过程。以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常涉及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制药为例,如何优化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以提高药物产量是这些专业经常要面临的研究课题[6]。而采用怎样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如何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无不与统计学课程的众多知识点密切相关。

(二)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举例

在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阿舒假囊酵母产核黄素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为切入点,学生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自主选择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如正交设计、响应面设计、均匀设计、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等。例如,有同学以阿舒假囊酵母发酵产核黄素的能力为实验考察目标,利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和KH2PO4进行了优化。他们所安排的实验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由统计软件自动生成的实验方案及各方案下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学生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学生根据表2的极差分析和表3的方差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所考察的各个因子对核黄素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影响大小分别为B因素(酵母膏)、C因素(玉米浆)、D因素(KH2PO4)和A因素(葡萄糖);其中,发酵培养基中有机氮源的用量对核黄素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之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实际的试验设计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而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融入到具体的试验过程中,学生在利用软件确定好试验设计方法后,逐步完成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直至得到科学结论。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是提高了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因此,学生通过统计软件自行设计并实施试验方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展望

如何将工科类的本科生培养成为兼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一直是高等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7]。尽管当前各高校日益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然而在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置上却往往缺乏科学性,严重地影响了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们从制药工程及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了以统计软件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既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以统计软件主导学生独立设计、实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将是适应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两个工科专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环节和举措。

参考文献:

[1]邹长军,吴雁,兰贵红,陈秀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95-97.

[2]张艳军,于虹,高秀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53-154.

[3]宁海龙,李文霞,金益.信息时代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特点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92.

[4]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王伟,崔秀珍,吴世秀.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17-18.

[6]俞俊棠,唐孝宣,邬行彦,李友荣,金青萍.新编生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