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专题讲座

生物专题讲座

时间:2023-06-04 10:49:51

生物专题讲座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1

一、适应形势,创新发展,“博苑讲坛”应运而生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民族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挥其作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的作用,创办了“博苑讲坛”。“博苑讲坛”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资源优势、区内外专家学者优势以及研究成果优势,以专家专题讲座并与观众互动研讨、观众现场交流讨论等形式,达到深化社会教育的目的。

第一,创办“博苑讲坛”是提升传统陈列教育的需要。免费开放后,普通群众成为参观博物院的主体。由于不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更缺乏文物的相关深度知识,他们只能通过自行观看或听讲解员的简要介绍。而且有些非物质文化类的内容又无法用实物展示出来,所以大多数普通观众看不明白,参观效果不好。即便是对于具有一定文博知识的观众而言,他们也不满足于已有文物的陈列和简单的讲解,希望在博物馆里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因此,内蒙古博物院从满足观众、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在完善文物陈列和改进讲解内容的同时,通过创办“博苑讲坛”,为广大观众讲解专题性、深度化相关知识,促进博物院教育效果和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二,创办“博苑讲坛”是扩大社会全面教育的需要。为了把博物院建设成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内蒙古博物院立足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调整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定位,以传播草原文化为特色,以加强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社会全面教育。博物院除了古生物化石和草原历史文物展品相对丰富外,其他内容的最佳教育形式就是通过讲坛的传播,“博苑讲坛”的创办为把博物院建成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创办“博苑讲坛”是强化观众互动教育的需要。一是通过寓教于乐,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互动性社会教育活动,实现系列化、常态化、品牌化、规范化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通过创办“博苑讲坛”,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与专家交流对话,一些有研究的观众还可以自己申请讲题进行讲演,实现了高层次上的教育互动。通过陈列式教育、活动式教育和讲坛式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以往观众在博物馆看过了、看厌了的现象,变为观众在博物院常看、常听、常新,观众参观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博苑讲坛”深受欢迎

(一)讲坛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体系。主要从建设博物院社会教育中心的要求出发,以博物院的社会教育重点着眼,在深度和广度上着力。

一是中华历史文化讲座。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主。他们以专业的角度、平实的语言,为广大观众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乃诚讲述了“中华龙的起源与形成”,为广大观众介绍了龙文化的起源、形成与意义;内蒙古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塔拉进行了辽文化、走进元上都等系列讲座,让观众了解了辽、元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二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讲座。重点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内蒙古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巴拉吉尼玛讲述了“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影响”;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宝音德力格尔将“蒙古族长调与我的艺术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作家邓九刚通过“茶叶之路”讲述了历史上与北方邻国之间的贸易兴衰过程;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将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成果通过大量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专家们还为观众讲解了蒙古象棋、呼麦艺术、蒙古族说唱艺术、蒙古式摔跤、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如在“八一”建军节,原内蒙古骑兵某部队政治处主任图门昌讲述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蒙古族红色铁骑立下的汗马战功;在国庆之际,八旬老兵阿木古楞讲述了他“难忘的国庆记忆——两次亲历国庆阅兵式的经历”,回忆他带领骑兵部队两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过程;“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大家讲述她们保护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探讨新时期的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邀请专家讲解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有效地配合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博苑讲坛”结合时事热点,结合历史和现实,多角度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蒙古史专家薄音湖讲述的“蒙汉友好的一段佳话——隆庆和议”,论证了蒙汉人民友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族史专家曹永年通过讲述“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融合问题”,证明了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讲座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五是民族文化艺术讲座。让观众感受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克乃为广大观众介绍京剧艺术,让观众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新年之际通过对话形式,由美国志愿者乔纳森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习俗,由讲解员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民俗风情;春节前夕通过主办“北方剪纸艺术”、“蒙古族传统年俗”、“话春联、写春联”、“话龙、舞龙”等讲座活动,介绍北方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元宵节、端午节还分别邀请专业手工制作者现场展示元宵、粽子等节日美食和传统灯笼、香囊等制作工艺,观众可以在博物院里学习制作,体验节日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

六是大众文化普及讲座。为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大众文化水平,在“文化遗产日”邀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女士讲述《你身边的文化遗产》,通过介绍影片《草原晨曲》主演李玉泽先生的艺术人生,阐释了一部文艺作品升华到文化遗产的艰辛历程,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国际博物馆日邀请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博物院讲解员和工作人员,举办了《内蒙古博物院与记忆》主题讲座,通过博物馆老照片和影像资料,带领观众回顾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历史和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李自健画展举办期间,画家本人带来“为艺术而人生——画面背后的故事”的讲座,使广大观众对画家的艺术人生、创作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细腻情感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七是学术交流讲座。展示国内外最新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如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马丁·琼斯带来的《史前时代的东西方接触》主题讲座,展示了距今7000年前的史前时代,北方先民已在农牧业研究方面与西方社会有着频繁接触和密切交流。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三轮嘉六的《日本博物馆现状及发展》主题讲座,带来了日本博物馆的先进经验与最新理念。

八是服务观众讲座。向观众介绍文物欣赏、鉴定、保护等知识,提升观众的文物鉴赏和保护水平。内蒙古博物院的有关专家经常举办文物鉴赏讲座,给观众介绍文物鉴定与大众收藏的基本常识,并现场为观众鉴定藏品。专家们还结合精品文物展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并在展厅内就相关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赏析和鉴定,让广大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文物的赏析知识与鉴定方法,深受观众的欢迎。

(二)教育人员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坚持以“合适的人讲合适的事”为原则,确认权威性,保证可信度,追求好效果。目前,一批专家、学者、艺术家、科技专家、民族文化传承人已成为博物院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院外力量。

一是专家学者讲理论。对于历史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相关的国内、区内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根据历史文化类的讲座选题,选择本领域有研究成果、讲授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要求专家学者结合听讲观众的实际,做到讲前认真研究和备课,讲时达到理论高度、艺术表达和良性互动,体现权威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艺术人士讲艺术。对于文化艺术类讲座,主要聘请有造诣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进行讲解。主讲者不仅要讲基本的文化艺术知识,还要在现场进行艺术表演展示。比如,京剧艺术家在介绍京剧艺术时,现场演示京剧生、旦、净、末、丑的服装与妆容,演唱经典京剧唱段。蒙古族民族艺术家为观众讲解并表演蒙古族说唱艺术、呼麦等民族艺术。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亲历者讲体会。对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类讲座,主要请某些事件的参与者进行讲述,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可信度、亲和力、感染力。比如,让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干部回忆战争年代的事件,让“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她们过去的经历等。讲述者用真情表达,谈深切体会,讲者与听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对青年一代观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是能工巧匠讲技艺。对于民俗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区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行讲解。比如,请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回族、朝鲜族和满族的一些妇女,为广大观众展示各族妇女的传统技艺,请民俗专家、书法家作《话春联、写春联》讲座,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普通观众讲感悟。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扩大博物院社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观众的自我教育,除了积极组织广大观众听讲外,还动员有条件的观众自主选题,就个人有研究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也鼓励观众在其他讲座中积极参与讨论。

(三)讲坛形式多种多样,引人入胜。以提升宣讲效果为目的,提倡形式服务目的,根据不同内容选择最佳宣讲方式。

一是专题讲座。为了便于观众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把所要讲解的内容分类、细化为若干单元,设置不同的主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具体、深入、详尽,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演讲者要把理论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具体问题说得清楚明白。这样做的结果是,观众能听懂、看明白、想参与,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图文演示。在结合陈列文物的专题讲座中,讲演者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并能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讲演者在会议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和视频演示,介绍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讲演者在展厅结合陈列文物和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这样就能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观众对所展示文物和展品的强烈兴趣。

三是表演展示。除了单纯的讲述方式以外,在民族文化类的讲座中,还采取了讲述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在讲座现场穿插长调、呼麦、乌力格尔等演唱,进行摔跤与服装模特的现场演示等,增强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在举办《真人演绎蒙古象棋》讲座中,既介绍蒙古象棋的历史文化价值、游戏规则和棋子雕刻工艺,又在巨大的棋盘上演绎真人对决。春节时通过“北方剪纸艺术”和“蒙古族传统年俗”介绍民俗风情,观众在现场可以亲自学习剪纸技艺,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身着蒙古袍在展厅中参与新年祭火、祭天仪式、“辞岁酒”、拜年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四是讨论互动。遵循“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明白”的教育规律,把参与性教育作为提升教育效果的突出手段,既鼓励观众在讲座上积极参与讨论,与主讲人互动交流,也组织观众参加讲坛上的表演性活动。比如在京剧艺术的讲解中,观众在京剧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学习画京剧脸谱,亲身体验“国粹”的魅力,这样就大大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三、效果提升,影响扩大,“博苑讲坛”成效显著

“博苑讲坛”自2009年6月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0多场讲座,观众们逐渐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教育形式。“博苑讲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每次讲座均有区内外多家媒体前来争相报道,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报道了50多次。国家民委专程调研“博苑讲坛”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博苑讲坛”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一是“博苑讲坛”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博苑讲坛”是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的凝粹与精华,涵盖了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搭建了各族群众乐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开辟了广大观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二是“博苑讲坛”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在我国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历代各个民族所创造并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互动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博物院作为草原文化历史见证物的重要收藏、研究、传播、教育机构,在传播草原文化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博苑讲坛”把草原文化传播作为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有效的手段进行宣讲,收到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博苑讲坛”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式。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内容看,不仅直接讲述民族团结的内容丰富,而且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都意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嘉宾看,少数民族和汉族专家学者形成共识,没有杂音,共同讲述民族团结一个主题,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是“博苑讲坛”成为实施文化惠民的特殊手段。“博苑讲坛”宣传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博苑讲坛”注重在方法上贴近群众,在内容上服务群众,在效果上惠及群众,把主动宣传与群众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群众的意愿传播群众需要的知识,寓教于乐,打造了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科学前沿》;专业认知;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72-02

在我国现有的培养体系中,高考被誉为“独木桥”。独木桥的一侧,高中学生披星戴月地学习,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动力强劲;另一侧,大学生压力突然释放,对学习变得无所适从,变得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了。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就成为促使大学生从高中生活顺利转变为大学生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景德镇陶瓷大学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材料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在大一、大二期间,分四个学期进行,通过逐步增加对专业认知的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开展了尝试性探索。

一、《材料科学前沿》系列讲座

《材料科学前沿》系列讲座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设的专业必修课程,32学时,分4学期开设,每学期8学时。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态、技术前沿,从而增加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专业归属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认识本专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应掌握的知识体系、需培养的能力或素质、本专业研发的前沿技术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等,从而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相应的大学生活中规划相关知识、素质及技能的培养。

二、实施方式

教学内容以讲座形式分学期开设,针对学生的知识状态和专业认识,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学期:讲座主讲人――教研室主任,侧重专业介绍。讲座内容分四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主要内容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要求、学习要求、人才培养目的和培养标准、专业就业渠道。(2)核心课程介绍:主要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具体分为物理类、材料类和化学类课程体系。①物理类:从大学物理―近代物理概论―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进行递进。②材料类:从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光伏材料工艺学―专业材料类选修课进行递进。③化学类: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固体化学―缺陷化学等进行递进。(3)技术前沿介绍:主要介绍各类光伏电池,包括晶体硅电池、非晶硅电池、铜铟镓硒电池、薄膜电池及有机电池等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补充能源存储方面的技术进展。(4)行业发展现状介绍:分别从企业发展状态,包括企业规模、生产厂家、企业分布等和研究机构状态,包括从事相关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让学生对行业的特点有初步了解。

第二学期:讲座主讲人――本教研室专业课任课教师,侧重于材料介绍。讲座内容分四个方面:(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主要介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过程、市场规模、技术特点、现有电池的研发方向等。(2)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介绍非晶硅薄膜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研究方向、材料的x择与调控、现有技术发展情况、市场化存在的问题等。(3)染料敏化电池,主要介绍染料敏化电池的技术特征、材料发展状态以及相关研究进展。(4)有机薄膜电池,主要介绍有机薄膜电池的材料特征、研究进展、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等。

第三学期:讲座主讲人――团队学科带头人,侧重于技术热点。讲座内容分四个方面:(1)当前晶体硅电池的研究热点问题;(2)染料敏化电池的研究热点问题;(3)固体氧化物染料电池的研究热点问题;(4)储能材料的研究热点问题。

第四学期:讲座主讲人――团队学科带头人或企业代表,侧重于生产的前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讲座内容分四个方面:(1)目前晶体硅电池的生产技术、技术制备、产业规模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2)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技术现状、发展规模及应用范围、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3)锂电池、燃料电池等的研发现状;(4)储能材料的生产、研发及应用现状。

三、实施效果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具有很好的憧憬。然而,在军训期间,过度自由安排的时间也导致学生对大学生活缺乏规划,使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误解,没有了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为此,该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教研室主任承担,侧重于解决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要学习什么”的问题。同时,通过介绍人才培养方案、重点课程等,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解决“上大学要学习什么”的问题。从学生在课后所提交的课程报告分析,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上大学并不是简单的学知识,还有许多能力和素质需要培养,包括自学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给出明确清晰、切实可行的大学学习规划。这说明本讲座初步实现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的目的。

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由于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大学生活,并开始了基础课程的学习。适度开展跟专业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持续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讲座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名词,学生并未涉及,因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并意识到现阶段的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助于细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其成为驱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动力。在第四学期,主要是邀请企业的高管或者技术总工,侧重于生产的前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特别介绍了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的高管或者技术总工所关注的主要是本行业的市场状况,与学校教学中较多的关注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有助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确立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这为后期学生学习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树立了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结合讲座内容,有助于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兴趣来选择专业选修课,使专业选修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更加主动。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3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学术水平,加快学院专业建设的步伐。2013年度,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处紧紧围绕学院筹建恢复本科的办学思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院系两级学术讲座活动。本年度共举办学术讲座25场,参加讲座的师生超过6800人次,先后邀请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来学院讲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反响。

一是特色鲜明。本年度,各专业系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不断追踪学科发展新动态,探索构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新途径,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11月11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丹菊做客戏剧系,做了以“戏曲程式化的审美”为题的学术讲座;她阐述了宋派艺术的特点,即讲究武戏文演,将青衣、花旦的表演和唱念融入刀马旦、武旦戏中,兼具青衣的端庄、花旦的俏丽、刀马旦的婀娜、武旦的勇猛,从武打和舞蹈中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注重人物刻画;并示范教导宋派旦角的步法等身段;还讲述了自己继承发展宋派《改容战父》这出戏的创作经验;这为湖南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思路。11月23日,艺术学院迟君副教授在舞蹈系做了“关于基训教学中动作的规范与精准”的专业讲座;

他首先进行了古典芭蕾舞基训教学示范,强调了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对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师德师风、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这为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舞蹈表演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另外,美术系、音乐系、影视系和社文系也分别举行了相应的学术讲座。

二是亮点纷呈。本年度学术讲座围绕学院筹建本科这个中心工作,积极实施“学术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强化学院教育科研管理,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的讲座精彩不断,亮点纷呈。6月28日,湖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骆辉应邀来学院做了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的讲座;他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家、省社科项目的设置情况,对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机遇作了深入的分析;强调人文社科项目研究要以人为本,敢于创新;还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及研究作了详尽的诠释。此次讲座为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引领和方法论指导。12月23日,青年歌唱家、学院杰出校友王丽达回母校做了一场“为理想放声歌唱”的专题讲座;她结合自身从事声乐演唱的学习与实践经历,畅谈理想与人生;同时,还示范演唱了《亲吻祖国》和《洗菜心》两首曲目,并对同学的现场演唱进行了专业的点评;这不仅让广大专业教师了解到了声乐艺术前沿的相关知识,而且为学生开拓视野搭建了平台。

三是成果丰硕。本年度学院不但开展了一系列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活动,而且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为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与书为友,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11月13日,知名作家浮石来学院做了以“读书改变人生”为主题的讲座,他先从官商关系、社会人际关系等入手,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关系”在个人成长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并强调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为了激励大家为之奋斗与努力;12月11日下午,湖南省原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教授在实验剧院做了一场以“为梦想而深情地守望”为主题的讲座,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在学习和修炼中守望梦想”、“在磨砺和孤独中守望梦想”和“在泪光和期待中守望梦想”三个方面阐述了拥有梦想、追求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过程;并指出“个人的梦想要依托祖国的梦想,祖国之梦要面向未来之梦。”这些讲座不光是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名家的一种思想深度,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更是提升了师生的境界,丰富了师生的内涵,让师生真正看见了一种智慧的光芒所在。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4

地球日前后,我山围绕世界地球日主题组织开展以通俗易懂、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现将地质公园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社区益民活动。4月19日,xx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优化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区益民活动,打响了xx世界地质公园第46个“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的第一抢,公园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公园青年志愿者身穿印有“xx青年志愿者”字样的红色马甲,有的沿街或者挨家挨户向社区居民发放“绿色环保知识”、“环保行为规范”等资料,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有的戴着手套不辞辛苦地搬运尖锐笨重的杂物;有的徒手清理垃圾,并一袋袋运至垃圾站。志愿者们团结一心,实打实干,清理社区死角垃圾的活动获得社区居民的高度称赞,同时也吸引了他们的积极参与。

2、举办地学科普讲座。4月20日是xx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第二天,xx世界地质公园管理者给公园近三百名讲解员进行了一场题为“行走在地质、文化、历史与动植物之间”的地学科普知识讲座。公园讲解员是游客全面了解公园一个窗口,是公园的形象代表。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xx的地质演变史、xx地质遗迹知识、xx的文化历史和动植物知识,同时主讲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讲解员分享对xx的情感,让讲解员不仅全面了解xx的地质、文化、历史、动植物资源的完美结合的内涵,加深他们对xx旅游资源深度了解,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只有把热爱公园的情感带入平时的讲解中,才能让游客真正的了解并喜爱这个地方。为了让讲解员更具体了解xx的地学科普知识,讲座还为讲解员们提供了公园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当今中国大部分地方被雾霾所侵扰,而xx仍是一块室外桃园。通过讲座讲解员们在感到幸运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爱护xx、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迫切性。他们纷纷表示在做好公园的讲解同时,还要担当环保宣传员,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作贡献。

3、走进xx中学。 一是《我眼里的xx》征文、征画比赛。经过近半个月的时间,《我眼里的xx》征文、绘画比赛顺利在xx中学结束。此次比赛分为征文和绘画两个项目,评出了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四个奖项。学生们通过想象,用文字、图画的方式描绘出心中绚丽多彩的xx蓝图,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热爱xx、保护地球----我们共同家园的决心。4月21日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在学校举行颁奖仪式。二是赠送科普读物,举办科普讲。xx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近两年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普读物,其中包括:《行走在地质、文化与历史之间》、《石头的故事》、《老别墅的故事》,3D动画《石豆豆神奇xx之旅》等。为了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xx,公园工作人员把十多种科普读物捐赠给学校。捐赠活动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三是举办科普展览、主题班。公园工作人员把xx地学科普知识展板摆放在校园操场上,课间时间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公园志愿者现场讲解地学科普知识,并现场给学生解答有关地学科普知识。同时,根据公园管委会要求,学校组织班级以地学科普为主题的班报,同学们在网络上查询地学科普知识,并以班报的形式展现,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科普知识,同时增强校园内学校地学科普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更丰富的科普知识。

4、xx植物园“手捧绿色、保护地球”系列活。 4月22日,“手捧绿色、保护地球”系列科普活动在xx植物园举行。中国植物园联盟公众科普计划项目组工作人员和xx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以及100多名学生和教师参与这次活动。一是“珍稀濒危植物”科普。此次 “珍稀濒危植物”科普展是中国植物园联盟——“公众科普计划”项目的重要内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展览启动仪式后,学生们在植物专家的讲解下观看展板,30多块展板介绍了世界多种濒危植物与地质和环境的关系,并指导大家如何去保护这些高危的植物。二是专题科普讲座。植物园科学报告厅举办题为“美丽的花朵”的科普讲座,这是xx植物园举办的首场科普大讲堂。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专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了花的世界。三是亲近自然—植物贴画创作。科普讲座后,xx植物园植物专家指导学生进行了植物贴画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植物的奥秘。学生们在园内寻找、捡拾花草和树叶,通过想象力把它们在卡纸上展现出来。最后学生们把用花草、树叶制作的美丽的图画请植物学家签名并盖纪念印章。通过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激情。四是地学科普知识宣传与咨询活动。身着世界地质公园logo的xx世界地质公园志愿者也积极参加这次科普活动,他们带来科普宣传资料分发给学生和老师,并现场给学生解答科普知识。这次准备的科普资料包括系列科普读物和地质旅游地图等,其中印有xx地质遗迹点的胸牌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5、走进大学校园。 xx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世界地球日”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宣传第46个“世界地球日”,倡议“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分发了大量“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册,并布置科普展板供学生参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位专家教授受邀分别为公园内的大学生们做科普讲座。大学生们热烈关注、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他们在科普展览板前边参观边查找相关科普资料,并在讲座现场与专家交流互动。

6、其他活动。在街心公园设咨询台,展览主题活动的展版,向游客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向全山居民发送地球日宣传短信,并于4月23日参加全山的登山比赛活动。

二、活动成效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5

活动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的健尤其是生殖大学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在我国,生殖健康的教育还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讲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人们对自身的了解还非常欠缺。女性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也关系着大众的生殖健康问题。同样女大学生更需要学到更多的青春期生理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全校女生能加强对自身的了解。获得有关青春期生理知识,心理常识,更好的保护自己。

活动内容:由长沙仁爱医院主办的“仁爱关爱女性十五年”系列活动之——“女性生殖健康”讲座,将在我校进行一次关于女性生殖健康的讲座,并提供青春期心理询和关于疾病的咨询。省内著名妇科专家唐雪梅医师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女性健康的精彩讲座。

主办方:湖南师范大学校女生部长沙仁爱医院

承办方: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女生部

协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校保卫部

医院及专家介绍:长沙仁爱医院是我国首家女性主题医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工程,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才,在女生健康的诊治及教育有着较高的造诣。她们通过讲座的形式免费向女性朋友讲授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避孕节育知识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习、生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异往的心理和情感辅导,青春期道德教育等。并提供青春期心理咨询和关于疾病的咨询等。

唐雪梅,副主任医师湘雅医学院毕业,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了一整套诊断和治疗方法。95年《宫外孕治疗》获得六省妇产科杂志刊登并获得二等奖,独创离子导入+外阴营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被国内外妇科所共赏。特别擅长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外阴白色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输卵管阻塞、习惯性流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尿道炎的诊断、手术与治疗。

工作人员:刘镇宇高朱红

杨国星,李珊珊,李鲜艳

工作人员安排: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活动将有专人负责(保卫部的人员)。

任务分工:

1.做好讲师的聘请和有关的时间安排

2、督促各负责人的工作。

3.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与本次活动。(预计三张大海报,一张横幅。由于仁爱医院提供)

专家的聘请和接待负责人:刘镇宇

海报展示负责人:李珊珊,杨国星

听众就坐安排和纪律负责人:高朱红,李鲜艳

主讲:唐雪梅,副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全校女生(尤其是各院女生部部长)

预计观众:150人。

活动流程:主持人:曾冠霖

总指挥:陈伶俐

接待人:物信院礼仪队

①主持人作讲座前的活动简介

②介绍领导、专家。

③学校领导讲话

④专家开始讲座

⑤学校领导做讲座后的总结

⑥欢送专家,宣布讲座结束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6

微讲座用时少、内容精、容量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传播丰富深刻的思想。政府常务会是政府集体议事决策性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政府副职参加,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重庆市江津区政府把微讲座作为常务会的固定内容,会议结束前由主要领导开展10分钟左右的微讲座,是一项务实管用的长效型学习机制。

设计体现科学性。把微讲座引进政府常务会,让参会人员研究完具体行政事务后,能够及时学习到最新的政策、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经验。这一做法既弘扬了我们党重视理论学习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又符合政府常务会的议事规则,有效弥补了政府工作“重事轻理”、“重工轻学”的短板,促进议事决策与政策解读的有机结合,推动工作“务实”与学习提高“务虚”的有机统一,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选题突出针对性。微讲座政治理论专题有“中国梦”、“增强政治定力” 、“如何理解‘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等;经济社会专题有“如何理解主体功能区建设战略” 、“守住民生底线、倡导勤劳致富”等;素质提升专题有 “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问题意识”等;政府建设专题有“提高政策水平”、“切实转变作风”等。

讲座力求生动性。选题确定后,主讲人周密准备,多方收集资料,形成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微讲座提纲。微讲座借物说理、借事说理、借情说理,力求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通话”转换为本地科学发展的“地方话”,力求把严谨科学的“大政策”转换为晓畅明晰的“路线图”,力求用简明生动的“小故事”阐释高度概括的“大道理”,做到情理交融、微言大义,触及思想、引发共鸣。

宣传注重广泛性。微讲座将理论宣传教育与政府工作紧密结合,拓展了理论宣传教育的渠道。政府常务会召开后,通过发会议纪要、工作通报等方式,让更多机关干部学习了解,扩大微讲座的受教育面。同时,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微讲座内容以大众化的方式传播,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上宣传报道,可以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工作的指向,更好地理解政府的决策部署。

微讲座对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功效

利用政府常务会举办微讲座,使领导干部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追求与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统一起来,把坚定政治路线与落实政策部署统一起来,把就实论虚与以虚率实统一起来,推动了领导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政府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微讲座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微讲座“增强政治定力”专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抵御各种诱惑的“抗体”,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领导干部必须从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等方面形成系统综合的政治定力。

微讲座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科学思维能力。微讲座“如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专题,把管理心理学中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运用到了政府工作。以此为基础,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决定》,围绕“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作出规定。微讲座“树立底线思维”专题,提出领导干部务必守住经济底线、政治底线、文化底线、社会底线、生态底线、人生底线。微讲座“土地征用的违法困境”专题,列举分析了土地征用中的常见违法案例,让大家懂得了必须把保土地红线、保发展需要和保群众权益有机统一起来的道理。

微讲座有助于培育领导干部的过硬作风。微讲座 “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专题,以事喻理,让领导干部对“低调务实、少说多干,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整体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微讲座“守住民生底线、倡导勤劳致富”专题指出,改善民生要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的机制,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民生改善,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在实践推进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体系,在政府履职的基础上突出个人奋斗,在理性宣传的基础上凝聚正能量。

微讲座有助于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微讲座始终紧扣改革、发展、稳定主题。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微讲座“如何理解‘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专题,使领导干部理解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深刻道理。这样的微讲座不但能够有效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而且能够有效凝聚干部群众的改革共识、形成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微讲座对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启示

利用政府常务会举办微讲座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探索,但有助于政府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政府工作事务性强、实践性强,只顾埋头拉车,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甚至出现偏差。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就是要抬头看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做到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确保方向明、思路清、部署对、落实好,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思想境界和理性层次。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必须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举办微讲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断增强政府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本领,以更好地执政为民。因为微讲座是领导干部所需,所以成为了领导干部所爱,有助于对群众用心、用情、用诚、用信,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照顾群众,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必须坚持以求真务实为支撑。举办微讲座不搞形式主义,做到了“三不”:没有充分准备的专题不讲、没有实质内容的专题不讲、没有启示指导作用的专题不讲。推进政府工作,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常务会上举办微讲座,也是政府工作的一种创新。当前,政府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日益突出。微讲座“优质高效地推进政府工作”专题提出推进政府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遵循和运用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 “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任务。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7

一、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教育现状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带头学科,它对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直接推动了物理农业的产生。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物理学素养,这个艰巨任务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来承担。而长期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在进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大学物理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物理素质不高,科学研究水平较低[1]。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2-3]:(1)少数的相关领导与专业课教师有偏见,认为学或者不学大学物理学与以后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甚至出现取消大学物理学课的声音,这对学生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2)教学学时越减越少,许多稍有难度的内容由于课时原因而被删减;(3)教学内容陈旧,近现代物理的内容偏少,导致学生所学与当今的工程技术发展不相协调;(4)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5)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6)物理实验设备陈旧,物理试验内容多数与所学理论课无明显的联系,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敷衍了事。

二、在农科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诱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一)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只要对某事感兴趣就能将该事干得很好,这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真理”。事实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还不懂事的孩子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多数大学生来讲是比较适用的,他们确实可以凭自己的直接兴趣去做事,去学习。但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仅仅由兴趣来支配自己行动[4]。光凭兴趣轻松、快乐地去做只能给自己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根本不足以作为大学生以后从业的“本钱”。就是对少年儿童来说,近来“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美国教育界,也说明“只靠兴趣是很难将他们教育成社会需要的好孩子”。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主要靠什么,是靠学习动机的支撑。按教育心理学理论[4],所谓动机是指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的心理状态。其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状态。其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期待是个体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另一基本要素。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讲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很复杂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根据其特点不同分为以下三类[4]:一是高尚正确的动机和低级错误的动机。前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后者是为自私自利而学习。二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直接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短期内学习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大一学生这种动机比较明显。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这种动机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随年级的升高这种动机越来越强。三是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前者是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后者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如为带竞争性的考试(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从事学习活动的考生,其学习动机大多数都是外部诱因引起的。我们主要就如何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设计了以下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设计最佳的绪论课教育方案诱发学习动机

应充分考虑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作用。授课老师讲绪论课就像产品销售商为自己销售的商品作广告,不能仅在表面上吸引“顾客”的眼球,主要是向“顾客”说明此产品的用途、使用此产品有什么好处(包括其潜在价值)、教他们使用产品的方法。这样才能触及“顾客”的内心深处,使其心甘情愿接纳老师“销售的商品”———即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要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绪论课的教育教学中[5]:(1)要向涉农专业大学生明确学学物理学的目的:主要为技术应用而学物理,为提高文化素养而学物理,不是为研究物理而学习物理。应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角度,强调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强调大学物理学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必修的基础课程;第三结合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强调大学物理学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学生终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说明大学物理不同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延深和扩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要跳出高中阶段习惯于解决“常量问题”的思维定势,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处理较为复杂问题。如会用微积分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变量问题”,用抽象的矢量式描述物理问题等。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另一个不同是大学物理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系统的物理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将自然科学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开拓了人的认知领域。(3)怎样学学物理:加强对学生学学物理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明确学学物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定律和公式,更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应付考试的解题上,而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把握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图像,以及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力求整体上对物理学有较全面的理解;要使学生知道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要勤于思考,悟物穷理。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获得优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效率。绪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为大学物理学作好广告,使学生明确了学学物理学的目的(用途或好处);了解学好物理学的方法,使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将得以诱发。

2•精选应用实例作专题讲座强化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授课老师去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物理基础知识讲座往往比课堂教学更能起到这种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涵义[4]: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有时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然后可以通过学习活动逐步诱发和形成学习动机。为强化大学生学学物理动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对大学物理的认识,认真精选专题讲座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知识应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有选择地优化组合,编成相应的专题讲义(模块),在进行相应大学物理理论授课之前,用两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流体的运动和液体表面现象”之前,先作讲座一:流体在生物体液循环中应用;在学习“气体的性质和热力学”之前,作讲座二:物理学熵与农业、生命及其他;讲座三:是关于“电磁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讲座四:是关于“光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这样先入为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介绍大学物理知识在涉农专业中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大学物理这门课,不只是目前考试拿学分、拿学位有用,它是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必不可少的。它又是以后进一步继续深入学习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柱;它也能在以后的(专业)职业拓展上增加后劲和自信;同时学好物理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与众不同。现在的人都是比较现实的,在校的大学生不会不关注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的。这样,通过讲座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起到了逐步强化和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绪论课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介绍物理学研究范围、学好物理学的方法;尤其通过对作为涉农大学生学学物理意义的教育,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学习物理的动机被初步诱发。而应用专题讲座相对绪论课来讲,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某单元或部分物理知识及其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具体应用。似乎将(学习)物理的“成果”,以能“看其美”,“触其优良质地”,“闻其香”,“品其甘甜”,甚至“吸收其养分”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成果”的渴望,这对学习物理的动机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8

关键词:本科生 校园讲座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12-0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讲座文化作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创建校园讲座文化,营造专业、多元、个性并济的校园讲座环境,已经越来越引起高校及教育界的关注。对于刚刚步入成年阶段的本科生而言,除了专业学习外,校园开展的各类讲座成为其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其课余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尽管长期以来,各类高校均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讲座活动,但这些讲座活动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性,活动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针对当前高校校园讲座的开展现状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从大学本科生参与校园讲座活动的实践出发,一方面对高校校园讲座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对本科生参与讲座的意识、态度及需求进行深入探析,希望能为今后高校改进与完善校园讲座活动,推动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88%。其中,男生152人,女生244人。从年级构成看,一年级103人,二年级176人,三年级73人,四年级44人。从专业构成看,文科类学生208人,理工科学生128人,艺体类学生60人。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自编的《本科生校园讲座活动参与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科生讲座参与现状、对校园讲座的兴趣、态度、获取讲座信息的途径、影响讲座参与的因素等方面。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调查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高校校园讲座开展现状分析

(1)高校校园讲座整体参与情况分析

整体来看,在对本科生一学期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统计中发现,参加0-2次的同学占了27.27%,参加3-5次的同学占了58.08%,而5次以上的同学仅为14.65%(见图一)。由此可见,目前高校本科生参与讲座的情况总体不甚乐观,有近三成的学生很少或没有参加过校园讲座,每学期讲座参与次数在5次以上的学生不到15%。

(2)不同性别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具体来看,研究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男女性别分成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本科生参与高校校园讲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见表一)。由此可知,男女生在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上不存在较大差异。

(3) 不同年级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年级分成四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4(见表二),则可以认为总体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

在方差齐性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为5.241,显著性p≤0.001,因此可以认为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在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三)。

进一步将四个年级进行两两比较得知,一年级学生与其余三个年级在参与次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的本科生在讲座参与次数上差异并不显著(见表四)。这表明,一年级学生相对其余三个年级而言,在校园讲座参与方面更为积极与频繁(见图二)。

(4) 不同专业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专业分为文科类、理工科类和艺体类三组作为因子,将参与次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74(见表五),则可以认为总体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

在方差齐性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为5.363,显著性p≤0.05,因此可以认为不同专业类型的本科生在校园讲座参与的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六)。

进一步将三种专业类型进行两两比较得知,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讲座参与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艺体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七)。

(5) 不同类型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对不同类型的讲座参与情况设置了多项选择题目让被试进行作答,结果发现,专业学术类讲座参与比例最高,高达74.2%的学生均参加过专业学术类讲座(见图三);在非学术类讲座类型中,人文社科类讲座最受欢迎,其中文史哲政类和个人发展类讲座排名前两位,比例分别达到40.99%和35.69%。此外,心理类、外语类、音乐艺术、生活类、经济类差异不大,处于中间位置;参与类型最少的是信息技术类、体育保健类和数理化地生类讲座。

总体来看,除了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外,文史哲类、个人发展类等相对轻松有趣的讲座类型更受学生青睐。

(6) 对校园讲座开展效果的评价分析

对当前校园讲座开展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讲座开展的总体评价较好。超过70%的学生对校园讲座评价“较好”或“非常好”,另有24%的学生认为校园讲座效果“一般”,只有不到5%的学生评价“非常不好”或“不太好”。在与学生的深入访谈中,研究者发现“讲座缺乏科学设计”与“带有应景性与重复性”是造成学生评价不高的主要因素。

2. 高校本科生校园讲座兴趣与期望分析

(1) 对讲座内容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内容的兴趣调查中,研究者设置了“与专业相关”、“文史哲政”、“数理化地生”、“个人发展”、“心理”、“音乐艺术”、“经济”、“信息技术”、“生活”、“体育保健”等内容类型让学生进行多项选择。

结果显示,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兴趣较为广泛。其中与专业相关、文史哲政、个人发展、心理、音乐艺术和生活等类型的讲座均受到普遍欢迎(见图五),比例均达到30%。相比较而言,学生对数理化地生类、经济类、信息技术类及体育保健类讲座兴趣一般,比例均低于10%。

(2) 对讲座形式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形式的兴趣调查中,研究者设置了授课式、座谈式、互动式与点评式四个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座谈式与互动式这两类互动性较强的讲座较受欢迎,比例达到46%和35%(见图六),这说明相比较于其他讲座形式,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座谈式讲座中去。

(3) 对讲座规模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规模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青睐中小型规模的讲座。约有55%的同学选择了“50-150人”的规模大小,另有31%的同学选择了“50人以下”的讲座规模。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讲座的规模控制在150人以下,中小型的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

(4) 对讲座风格的兴趣分析

在对感兴趣的讲座风格进行调查时,研究发现,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最受学生欢迎,高达48.36%的学生选择了此类风格。此外,“严谨有条理、思路清晰”及“思维活跃、信息量大”的讲座风格也颇得学生喜欢,分别有31.96%和14.41%的学生进行选择。总体来看,学生对轻松的讲座氛围比较重视。

(5) 对讲座主讲人的喜好分析

对讲座主讲人的喜好调查发现,大师、专业级人士更受学生青睐。选择“大师”、“专业级人士”的同学远远高于“艺人偶像”和“某方面经验丰富的学生”,说明学生对于主讲人的专业水平和讲座水平的要求比较高(见图九)。

3. 影响本科生讲座参与的因素分析

研究着重就影响本科生参与讲座的系列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将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5分最高,代表影响最大,1分最低,表示影响最小。结果表明,讲座内容对本科生讲座参与的影响力度最大,均值M达到4.39(见图十)。由此可见,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关注度非常高,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学生讲座参与的针对性非常强。此外,讲座时间和讲座嘉宾也成为影响学生讲座参与的重要因素,均值分别达到3.67和3.53。相比较而言,讲座的地点、规模与是否有礼物对于学生讲座参与的影响较小。

三、 分析与讨论

1. 学生对于讲座参与的热情不高

研究发现目前本科生在一学期中不参加或者几乎不参加讲座的人数占到了30%,这意味着将近三成的学生在一学期中几乎不接受专业课程之外的其他知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讲座参与的原因上,调查显示,即使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学术专业类讲座中,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被动参与。究其原因,既包括了需要考证等客观原因,也包括了自己出于对自身专业的不热爱等个人因素。

基于上述的问题与现象,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相关数据还是从相关访谈来看,总体而言当前本科生对于讲座参与的热情不高。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讲座的参与程度,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参与,也需要学校更高效的动员与指导工作,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2. 学生对于讲座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讲座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学生并未认识到讲座的重要性,该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参与度较低,另一方面在参与讲座的原因上得以体现,特别是参与与专业无关的讲座中,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凭借自身喜好,并根据学科的难易程度进行挑选,一些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氛围十分轻松的讲座几乎场场“门庭若市”,然而有些具有学科深度的讲座却“门可罗雀”。

在对部分学生的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讲座虽然可以提高自身素养,但是也仅仅是学科“正餐”之外的补充,与专业无关的讲座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稍微的参加一些用来打发课余时间即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讲座的作用在于通过传授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用另外一种有别于授课的课外形式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3. 讲座的内容和范围相对较窄

在对学生参与的讲座内容类型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参加与文史哲政、个人发展等内容相关的讲座。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们更愿意参加较为轻松的讲座之外,也与当前高校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于这类讲座更容易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口味。另一方面,个人发展类的讲座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学生普遍认为该类讲座能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外语、经济、心理类的讲座参与度也算不少,但当前本科生在讲座参与的内容选择面方面仍然显得较窄,尤其是数理化地生等理工科类讲座,更是只有寥寥数位学生选择了它们。

客观来说,这个现象其实是与当前社会对理工科的重视程度降低的社会趋势相符。社会主流往往都将目光放在外语、经济等方面,这样的导向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也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从这种社会导向得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然而理工科有它独有的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绝大多数社会行当不可或缺的,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可以在其学习、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因而此类型讲座的重要性不应该低于外语或者经济类讲座。

由此,笔者发现本科生对于讲座学习的选择来自于自身对于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他们的重要性认识来自于平时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信息――即我喜欢什么,或者哪个学科“有前途”“多金”――对于前者我们认为是兴趣使然,对于后者,这确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显现。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使得在大学本科生之中进行通识教育的难度增大。毕竟,假如本科生不在课外对各学科进行相关了解,就很难让本科生真正进行通识学习。

四、 对策与建议

1. 要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参与校园讲座的积极性

调研显示,当前本科生的讲座参与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纵使拥有一流的讲座环境,一流的主讲人资源,如果学生不愿意去听去学,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作为高校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本科生参与讲座的积极性。

一是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讲座重要性的认识。讲座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讲座经历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讲座则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讲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更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不断丰富,甚至可以在学业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座,如加强入学教育、设立讲座学分、烘托讲座气氛、通过导师和学导进行言传身教等,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喜爱参加讲座的良好习惯。

二是在讲座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尽量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内容上多引进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讲座,在场地使用、主讲人、讲座形式的选择等方面更加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分发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广告效应,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前来参与。

2. 要将校园讲座打造成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知名高校本科生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仅靠本科四年十几或几十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讲座就应承担起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职责。

通识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是希望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在2007年时就拥有81位诺贝尔获得者校友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其前校长赫钦斯顶住重重压力,在校园中推广了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在其8个书院的体制下,为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开设了通识教育,而在之后的高年级时,再进行混合的专业教育。许多世界上的例子都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新方向。而如何将讲座打造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则是目前开展通识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一是要吸引大量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高校为学生做讲座,各领域的大师和专业人士是高校学生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他们的专业性和精湛的讲座水平也是进行通识教育所必需的。

二是通识教育毕竟是学生培养的一个方面,所以讲座绝不是即时的,不是学生听过就忘的,否则教育的意义不能体现。因此,作为平时专业学习之外的一种教育,从制度上进行强调就有了它的必要性,例如鼓励或建议学生在一学期中参加一定数量的不同内容的讲座,并对内容、形式等不进行规定,以便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样,长此以往,“宽口径、重基础”的教学特色才能得以体现。

3. 要加强校园讲座对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完成了通识教育之后,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仍然是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学习实践。因此,加强校园讲座对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必不可少。至于如何加强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院对于讲座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大力支持。学院组织的面向自己学生的讲座一定有其针对性,所邀请的专家也一定是对本学科有独到见解、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专业人士,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既可以拓宽同学的视野,也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充分补充。

二是对于相似学科之间的讲座进行彻底的开放。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因为信息的延迟导致错过了一场对自己有用的讲座,这是因为有的院系优先提供机会给予自己学院的同学。其实一些相似学科,如文科和理科中的某些专业,它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是相同的,通过一场相似学科的专业性讲座,也许可以为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

4. 进一步提升校园讲座的内涵和质量,繁荣校园文化

调研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于目前学校开展的讲座内容的广度并不满意。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在校园网主页上的“讲座报告”栏中可以看到几百条讲座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人文、物理、信息学科的讲座外,很少有其他学科的讲座出现,这个现象同样为学生的选择做出了佐证。

讲座作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多元性在某种意义上即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考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也间接的体现了这所高校的综合学术水平。由此可以推出,讲座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高校的综合学术水平,那么提升讲座的内涵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升讲座的内涵就取决于主讲人的水平与多元性。若是一所高校可以吸引例如莫言、杨振宁之类的学术大家、姚明之类的资深专业人士、奥巴马之类的政治人物、以及九把刀等为代表的新星偶像作家,那它所包含的多元性一定高于只专注于某一学科的高校,尽管后者可能在这一学科遥遥领先,但是前者的校园文化将更繁荣,长此以往,前者的学术综合实力也将会全面超过后者。

其次,讲座的质量绝不是仅靠主讲人就可以保障的,必须依靠学生的支持。若是学生毫无兴趣,或是听时反应极好,听过一会儿就忘,那么这堂讲座即使讲的再精彩,其质量效果必定惨不忍睹。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接受一堂讲座的知识之后拥有足够的机会去运用去实践,这才能保证讲座的高质量。

最后,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宣传。在对“你是如何得知讲座信息”的问题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海报横幅”这一选项。可见,高校开放自由的校园社团宣传,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讲座信息,做到更直接的广告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校园讲座的良好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郑肇青,张策. 学术讲座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作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S1)

[2]金子强. 校园讲座与素质教育[J]. 云南高教研究. 1998(04)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9

关键词:重图讲座;讲座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59-01

讲座工作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模式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创新。重庆图书馆讲座自1996年开办讲座以来,2007年新馆开放,新馆把“重图讲座”作为提高和拓展服务的突破口之一着力打造。目前,重图讲座不分节假日定期举办,截至目前已完成讲座900多期,接待听众多达18万余人。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是打造讲座的根本

重图讲座从小到大,从草草一室、寥寥几人,到全新设备、人数众多,它的成功举办,主要是我馆在一开始就明确了讲座工作的重要性,在各方面都给予讲座工作充分的保证和支持。目前已开辟了健康大讲堂、历史文化、艺术鉴赏、作家系列、民生热点、特别策划、毛毛虫欢乐沙龙7个系列的主题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传统的大讲堂为基础,并配合诗歌朗诵、音乐赏析、电影欣赏、知识竞赛、征文评选、微博互动等多种形式,别具一格的风格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二、准确选题是打造讲座的核心

在主题的选择中:(一)可以充分挖掘本馆馆藏特色,这样既为开展讲座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馆藏特色。例如,为更好地配合白先勇先生讲座《我的父亲》特别制作了抗战名将白崇禧文献选,展出了我馆珍贵的抗战文献系列;(二)在主题选择上要尽量挖掘本地资源,弘扬本土文化。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对讲座的发展有先天指导作用,样的讲座能增加听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比如我们举办了一次“大重庆城市精神的地理外扩”,讲述了重庆这座新兴的直辖市的城市精神;为了让大家了解重庆优秀的动漫制作技术,特别推出讲座《动态中的光影魔术手》;重庆本土文化名人陈渝大姐现场教你智慧烹饪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讲座;(三)可以结合文化建设活动、节日或者纪念日进行选题。针对世界读书日、科普宣传周进行一些读书、科普知识方面的讲座;根据特别的节日进行选择,比如春节期间讲述中国传统文化、“11.27”推出了“红岩中的烽火丽人”等。这样进行选题既具有时效性,又可以进一步渲染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主题,提高图书馆讲座的关注度。

三、有序管理是打造讲座的保证

(一)宣传到位。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重图讲座,走进图书馆讲座,在宣传方式上也逐个击破。比如针对老年听众,我们主要是利用传统的馆内纸质讲座预告、展版宣传、大屏幕滚动预告、报纸;针对年轻人我们主要利用手机短信、QQ群、热门论坛、微博、地铁热报;针对小读者我们主要通过制作画面精美的宣传资料、展版、礼品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控制现场流程。主持人在讲座开始前1-2天再次与主讲人联系,确定讲座时间、地点,便于当天接待主讲人。其次要根据主讲人要求准备好笔记本、投影仪、无线麦克风等各类器材,保证主讲人能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为听众演讲。另一方面要引导好听众的情绪和提问,维持好现场的秩序,积极引导讲座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三)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为了提高讲座的互动性,重图讲座采用了多种形式如互动访谈、现场演绎、诗歌朗诵、互动游戏、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此外,每场讲座后还安排了半个小时的互动阶段,全方位调动现场讲座的氛围性。在儿童阅读讲座方面不仅单方面注重主讲老师讲,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子互动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和寓意,寓教于乐。

四、合作借力是讲座可持续发展关键

借力造势,挖掘更加优秀的讲座资源。一是与重庆市社科联、重庆市作家协会等文化群团联系;二是与重庆部分一些书店合作,邀请知名作家讲座,既提高讲座品质,也节约讲座成本;三是与外国领事馆合作,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浓厚的国际文化范围;四是与广大媒体合作,依托媒体平台,扩大讲座的宣传力度。

五、多样化的后期讲座产品是打造讲座服务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编辑出版讲座刊物:将优秀的讲座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第一时间将讲座文稿上传到图书馆官网,后期将精选的文稿出版《重图讲座》刊物。

(二)讲座视频:编辑视频、制作光盘,既能将讲座视频同步上传到网站,同时也可将讲座光盘送到社区、部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讲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讲座会员:现有固定会员100余人左右,会员享有讲座短信预告提示、名人讲座专门领票通道、文化活动赠票等优先方式。

六、讲座服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管理理念:图书馆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讲座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对讲座工作加以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倾斜和支持,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整体讲座的水平,推动了品牌活动的发展。

(二)打造专职团队:讲座不像一般的传统业务工作比较单一,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专职团队,大家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步。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细心洞察、认真总结,并且与团队进行思想碰撞,才会有新的创意、新理念。

(三)共享与协作:积极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减少讲座工作中的困难,别是涉及到一些经费问题,大家还可以共同负担,减少压力。

在讲座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这样讲座工作才能循序渐进,进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静.对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8,(5).

[2]王雯琦.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思考――以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10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组织;市民大讲堂

一、背景与问题

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它是面对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而社区居民具有年龄分布广、职业类别多、生存状况、生活理念与学习能力差别大的特点。社区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又不具有严格意义上团队或组织的性质,因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学习活动有自身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搞好社区教育的学习活动,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有效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制约,逐步认清社区居民学习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提高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连云港社区大学创建于2012年3月25日,“市民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是连云港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初的设想是:作为地市级的社区大学,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知识普及类型的讲座机制,即“市民大讲堂”,以便为全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示范。连云港市全市人口约52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主城区海州区常住人口近10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新东社区就有居民3万人,举办讲堂活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然而,在举办“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诸如专家的邀请、听众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甚至“门可罗雀”。就社区教育而言,定期开展讲堂活动、充分吸纳听众并且取得好的效果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混沌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市民组织起来,参与讲堂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本概况与实施过程

(一)基本概况迄今为止,连云港社区大学的“讲堂”共计举办43期。时间从2012年的2月至2016年的12月,共计59个月,约每1.4个月举办1期。讲堂涉及的主题与期数如下:“艺术欣赏”(11期)“科学技术”(4期)“文学欣赏”(6期)“家庭教育”(7期)“健康养生”(10期)“历史社会”(3期)“财经”(2期)等7个专题,累计直接听众9500人,间接听众近3万人。在连云港社区大学校内报告厅举行的有32期,在各社区举行的有10期,到专业录播室录制播放的有1期,共有56名专家参加了讲堂的讲学活动。43期讲堂录制视频20BT,发放知识普及资料1万份。由连云港社区大学独立举办的有25期,与其他单位或行业合办的有18期。同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做讲座宣传43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面向普通市民的、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当地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讲堂的形式、内容、效果受到了市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基本构想与实施过程

1.明确讲堂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流程作为地市级社区大学,需要充分考虑讲堂的定位与功能,以体现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讲堂的风格。这就是要力求体现“贴近市民、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新颖生动、互助交流”的特征。让讲堂成为新知识的传播地、专家与市民的交流地、新生活的发祥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专家的遴选、活动流程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上作精心安排。还需要对讲课专家作必要的要求与“辅导”,使得行业专家能够将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得“土专家”也能够提升讲座层次;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划定了一个月的“筹备期”、半个月的“宣传期”,一周的“准备期”,半日的“实施期”,后一周的“传播期”,即将讲堂的视频上传各大媒体,以扩大讲堂内容的受众面。

2.遴选讲堂专家,确定讲座内容无疑,讲堂的专家与内容的确定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的方式是: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社区大学开办起,每年初,社区教育处都要制定一份讲堂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按照“艺术欣赏”“科学技术”“文学欣赏”“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社会”等6个专题进行设计,力求提前谋划、形式多样、按期举行。同时也预留了机动安排的时间。根据专家信息安排内容。一般而言,名气越高、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能吸引观众。然而,这样的专家不是随便就能邀请到的,因为这样的专家平时的工作安排较为紧张,邀请这些专家,在交通、食宿、讲座等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与当地其他高校、行业社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外地来一名高水平的专家,可以在多所高校作讲座,当然也可以来社区大学作讲座;或者了解连云港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回连探亲的时间,邀请他们在探亲期间开展讲座活动;或者了解在连云港举办的各种会议的专家信息,及时邀请讲堂专家。采取这样的策略之后,邀请专家讲学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降低了讲堂活动的成本。根据重要事件、节日安排内容。每年的重大节日、事件有许多,这些节日、事件往往也是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刻开展讲堂活动,相应的单位和市民就会比较积极。例如,在2013年世界“档案日”,与连云港市档案局合作举办《家庭档案与档案人生》的专题讲座;在2015年7月28日,与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的知识与防避》专题讲座活动;在2016年国庆前夕与地方文化馆一起举办《国庆之夜——新中国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专题讲座;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几乎每年都要承办全国中医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也举办中医药制作体验活动,讲堂及时组织市民前往学习体验,向专家咨询养生之道,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行业协会的需求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近百个行业协会,许多协会具有研究的性质,且汇集了许多行业的专家。这些行业协会大都有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职责与任务,需要举办经常性的讲座。但是,这些行业协会往往又缺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经费,也缺少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设施,他们非常希望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讲堂活动。此时,讲堂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遴选专家,共同确定合作内容。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6所大专院校,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专家可以作为讲堂的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地区山海相拥、历史遗存丰富,具备了开展考察、探究、学习的广泛资源;例如核电站科普博物馆、震旦纪地质陈列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民俗馆,这些场所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是开展讲堂活动的极好场所;港口、矿山、盐场、军营、滩涂、企业、古建筑也有大量的供市民体验和探究的空间,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重要内容。

3.听众的组织方式广而告之,吸引听众。确定了讲座专家、时间、地点后,便选择时间节点在当地日报、晚报、教育网站、“政府”、电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讲堂与专家的知晓度。这样的动员方式,适合名气大的专家莅临。对于一般的专家讲座,仅靠“广而告之”,市民参与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借助其它的动员方式。行业动员,吸引听众。对于一些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讲座,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在进行海报宣传的同时,利用民间相关的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很有必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例如,讲堂在组织一次摄影讲座时,与当地的摄影家协会联系后,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按时参加了。行政动员,组织听众。行政力量在居民的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居民学习点联系,动员社区居民前来学习,效果也不错。这种动员方式适合人人关注的民生类的讲座,例如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但稍微专业一些的讲座,就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和动员方式了。学校动员,组织听众。学校的学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学生家长则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学校希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学校对于家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一些学校联系,根据内容动员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在组织家庭教育类的讲座时,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一些特别知名的专家莅临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踊跃参加。例如。我们在安排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讲座后,有多所中小学来电话,要求参加听讲座的活动。4.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长期举办讲堂活动,需要一笔专项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的讲座费、差旅食宿费、宣传费、奖品费用等,专家的劳务费要根据专家的职称高低和实际讲座效果发放。讲堂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专项、学校自筹经费、合作单位赞助。本着体现公益、服务居民的目的,各单位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三、基本感受与经验体会

(一)“明星专家”在市民学习的组织中效应明显所谓“明星专家”指名气大、水平高的专家。这些“明星专家”能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专家莫砺锋、周建忠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央视出镜率高,在居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邀请他们莅临讲堂自然是不愁听众人数的。这两位教授应邀来连分别在讲堂作了题为《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中国端午情结》讲座,听者踊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尽量邀请“明星专家”是讲堂的组织者应该着重要考虑的因素。

(二)“现实性”“思想性”强的讲座易受到市民的“热捧”越是能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的讲座,越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较多,许多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是什么,市民普遍较为关心。如果安排专家来讲堂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堂每年6月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总是能吸引许多的考生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讲座,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亦很大,这样的讲座对许多家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大力开发“本土讲座专家群体”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践证明,遴选讲堂的讲座专家未必要舍近求远,当地的一些专家也能讲得很好,且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为这些专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的专长也大都涉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讲座只要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讲解生动,讲座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例如连云港师专的陈留生教授在作《钱钟书与“围城”新解》的专题讲座时,联系身边与周围家庭在婚姻、情感方面的各种问题、矛盾、趣事,条分缕析,逐一解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使得听众获益多多,受到热烈欢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林祥田副主任作的《家庭食品安全的知识与措施》讲座,紧扣连云港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指导的非常有效,也同样受欢迎;连云港市地震局吴鑫高级工程师作的《地震及其灾害的防治》讲座,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地解释了连云港地区不易发生海啸的道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讲堂的组织工作具有“派生性”所谓“派生性”是指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而言,这种“派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的讲堂组织工作,是培育讲座专家群体的过程;是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是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所谓“培育讲座专家群体”,是指要“锁定”一批擅长在讲堂作讲座的专家,经常邀请他们来讲堂做讲座,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居民群体学习特点的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在讲堂讲座的水平,为讲堂的长期举办准备充足的师资;所谓“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就是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居民群众逐步走进讲堂,与知识为伍,与专家学者为伍,形成一个个“学知识,讲知识,用知识,研究知识”的居民群体,并且不断扩大;所谓“也是当地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是指社区大学要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开发。有了这些工作做保障,讲堂的工作就可能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讲堂的组织工作需要“调控”和“应变”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组织者善于平衡、及时调控。例如,雅俗共赏,作为讲堂的一种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却有很大的难度。高雅一些,普通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较远;通俗一些,又可能会降低讲堂的质量。这就要求组织者掌握好雅俗共赏的平衡点,相互兼顾。听众人数的多少,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掌握和及时调控的问题。太少了,没有气氛;太多了,又可能坐不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准确研判听众流量,随机应变,制定多重应对方案。

四、反思与展望

(一)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成功与否,涉及“市民的学习积极性”“讲座专家的水平与内容”“讲座的活动方式”等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组织者应该深入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因素都成为积极因素,并且相互促进。市民百姓具有学习新知识潜在的积极性,所谓潜在的积极性,是指可以激发、逐步培育,日趋成型的积极性。作为讲堂的组织者要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并力争将其放大为显性的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学有所长的市民到讲堂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宣传行业知识、开展知识普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积极因素。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表现在:一是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渠道众多,讲堂的活动如果知识陈旧、方式呆板,就很难吸引居民;二是许多居民的生活压力大,学习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没有形成听讲座的习惯与兴趣;三是真正能够做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还不多,讲堂甚至社区教育需要众多的能够作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二)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开展好讲堂活动,需要有效组织,这种组织过程需要与行业社团、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密切配合。如果这种机制没能建立起来,单纯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行业社团、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是4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在讲堂的组织中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行业社团是具有普及、研究本行业知识的内在兴趣与共同爱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团体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规章及其约束,因而对本团体的成员具有较大的号召力;主管部门的行政色彩较为明显,组织能力较强;社区街道需要依靠自身的威信的高低体现组织能力的高低;媒体的组织号召能力完全依据讲堂的专家名气与内容、方式而定。每一种组织渠道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实践,我们感觉通过行业社团开展组织活动,效果最好;而行政力量和社区的力量次之;单纯地依靠媒体宣传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只有当名人光临时,效果最好。对于每一个体,如果仅仅一次被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组织、多次的活动,这样,是可以将混沌的社区居民转化为有组织的学习群体的。

(三)认清讲堂活动暨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讲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此复杂,反映了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这个方面,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系统地探讨,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值得借鉴。陈乃林先生认为:“培育民间社团,能丰富社区活动,增强社区的组织性,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陈乃林的观点反映了讲堂活动或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特征,即只有将社区的民间社团(或行业社团)培育好、建设好,讲堂活动和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反之,一个区域内的讲堂活动持续开展,也有利于所在区域内各社区民间社团和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视角看,地市级社区大学讲堂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对于整个区域内的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在追求工业化发展、经济迅猛飞速的过程中,人们一开始认为只要有科学技术就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解Q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但让人们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竟然又会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对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相继提出,人们发现科学技术并不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最根本手段,它只能暂时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中学生如初升的太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低程度决定着能否有效改善当前严峻的生态危机形势。

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中学生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共同要求学生要熟知生物科学知识,要积极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科学、生态文明知识向周围的亲朋友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书本上的生物科学知识进入到每个人家庭的生活中去,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到每片区域共同营造生态文明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的生物资源的短缺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忧患意识,为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取得的优异成果而感到骄傲自豪。

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观念,为我国的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前途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热爱大自然、明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重大的意义、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爱护自然界的众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重要观念。中学生在生物学习阶段过程中,随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逐步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举办专题讲座

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相关机构,要定期举办环保、生态文明等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讲座所宣传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让老人、成年人、学生等各个社会群体都能理解、接受,达到普及环境知识的目的。专题讲座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专题讲座的结果就是人们将逐渐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能够自觉地关心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带动他的同事、他的亲朋好友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发展。

(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食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根本不考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是很强。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埋下疾病的祸根,造成影响各种身体健康的问题。忘记随手关电,忘记随手关闭水龙头、忘记应该把垃圾按照分类扔掉。

(三)在日常的习题、试卷中加以渗透

在准备习题课前,教师合作编制新型有关生态文明知识的生物练习题,在习题中渗透生态文明,帮助学生在学好生物和建立生态文明行为上互相不耽误。趁期末考试机会通过在习题、试卷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学生在提高学科成绩的同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在实践活动课中渗透

设置生物兴趣实践活动课,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生物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生态文明资料,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制成生态文明宣传手册、生态文明知识手抄报、宣传画、环境保护节日海报等。一方面在周末或者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在郊外进行野外实习考察。

生物专题讲座范文12

【关键词】健康讲座;糖尿病;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病人自己实施,这就要求病人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正确的自我护理能力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了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我们对我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05月期间的356例2型糖尿病(DM)出院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男性182例,女性17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为小学-研究生学历。其中病程5-10年196例,10-20年92例,初次发病68例。所有患者经住院治疗,血糖调控基本稳定,空腹血糖

1.2方法

1.2.1确定合格的健康讲座护士:要求是本科学历,在内分泌科专科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2],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1.2.2制定健康讲座计划:根据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正确认识糖尿病、到如何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制定健康讲座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讲座时间表,在患者出院时作为出院宣教的一部分告知病人,建立准备参与病人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每次讲座前电话通知病人。并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图片和宣传册,健康讲座时分发给病人。

1.2.3健康讲座的时间和内容: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下午14:00-16:00举行专家讲课。结合幻灯片、图片、实物等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举办一次无课堂的健康讲座,即由健康讲座组织糖尿病人户外聚会,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健康讲座护士和糖尿病病人充分互动,并为参加者免费测量血糖一次。健康讲座护士对现场病人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家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健康讲座。指导病员出院后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遵医用药情况,加强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定期复查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健康讲座后评估患者,如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是打胰岛素和服降糖药方法不正确,或者出院后未用任何控制血糖的药物等,及时正确干预,并做好登记。情况严重者与经治医生联系,或介绍患者去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等。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一定要持续动态干预。

每次健康讲座活动完毕及时详细填写记录本,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汇总,据此制定和修改健康讲座内容。

2结果

健康讲座后患者能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另外通过健康讲座还能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提高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讨论

3.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有着病程长、难治愈和易伴有并发症等特点。通过健康讲座能促进了解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最佳康复状态。而我们通过系统的健康讲座发现,随着讲座次数的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也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来电咨询和来院复查的逐渐增加,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已经逐渐提高。

3.2是增强病人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怎样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和康复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面窄,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减弱。因此,我们开展健康讲座延伸健康教育,持续动态地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予以个体指导,使患者能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3.3促进了患者主动咨询和按时复诊:通过健康讲座,增强了护患沟通,护士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通过互动不仅增进护患了解,更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患者如有不适,也会主动咨询,护士便针对性进行解答,并嘱患者及时随诊。

3.4提高病人满意度:每个月的健康讲座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病情,对控制糖尿病有益。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4体会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开展健康讲座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讲座式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能增强病人对所患疾病知识了解的兴趣,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正确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信息等特点。它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病人住院期间,而且延伸到出院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出院后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健康讲座的护理干预能使病人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205

[2]罗小娟,谢佩珠.电话回访外科出院病人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