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特征

时间:2023-08-16 17:29:31

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1

1、唐僧

《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大多数场合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他表面的“胆小怕事、听信谗言、人妖不分、缺少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阳刚之气”[2] 等缺点早已为世人所批判。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则是来自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教训)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禅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

淮茗在《被误解的唐僧》一文中认为,对唐僧持批判观点的人都是站在俗世的立场上来看唐僧,并指出:“唐僧的人格也许有一些缺陷,但应当承认,这来自他虔诚的信仰,其取经立场是无可动摇的”。[4] 潘全寿对此表示了赞同,他觉得唐僧“是个诚心取经、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酒食美色的高僧”“是取经队伍当之无愧的楷模”。[5]竺洪波在《论唐僧的精神》一文中也认为唐僧作为取经队伍的统帅,在《西游记》中是真正的、唯一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形象,“佛教之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劝世救主思想,以及为完成取经使命而义无反顾的、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是唐僧这一艺术形象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6] 可见,唐僧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目标的坚定就是取经成功的重要保证。

2、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也是备受万千观众赞扬和喜爱的人物形象。说“他(孙悟空)是中国文学永不安宁的精灵”[7] 一点也不夸张。他酷爱自由、任性而为,是一个“具有非凡爆发力的反抗者”。[8] 崔小敬在《:秩序与自由的悖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孙悟空的出生即是对人伦秩序的突破,对于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天宫来说,孙悟空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个‘秩序化生活的异类’”。[9] 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靠自己的基本品质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是一块打不死、烧不化的顽石”。[10] 潘全寿在其《精当,增减一人废全篇——取经人物设置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理想主义的英雄化身”。[11]

3、猪八戒

如果说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安宁的精灵,那么猪八戒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退色的笑星。刘耿大认为“猪八戒的幽默,具有喜剧性特征,是典型的‘开心果’”龙国庆在《丑中孕美,借幻传真——猪八戒形象新探》一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猪八戒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神’和‘开心果’”。的确,八戒的幽默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不过就像曾中辉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猪八戒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人物。如爱耍小心眼,自尊,经常在师傅面前搬弄是非,让自己的对手吃尽苦头;善于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贪吃贪睡,好色好财,动不动就嚷散伙打退堂鼓”。

潘全寿对此说道:“猪八戒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功劳苦劳都不小的重要人物”他那勤劳勇敢的的优秀品质随着小说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照人的光彩,而他身上存在着的那些庸俗的惰性及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在与妖魔鬼怪及恶劣环境的搏斗中经受锻炼而逐渐克服掉了,正如龙国庆说的那样,八戒是在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是一个随时代浮沉的人物形象。

4、沙僧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2

奥莉加・亚历山德洛夫娜・斯拉夫尼科娃(Ольг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Славникова)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凭借长篇小说《2017》斯拉夫尼科娃获得2006年俄罗斯“布克奖”。

狂欢化理论由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以古希腊的狂欢节作为基础,也就是说狂欢节上体现着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加冕与脱冕是狂欢节上重要的仪式,而文学的狂欢是使情节与场景[脱常规,获得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双重性,主人公的加冕与脱冕形成文学中的一种艺术结构。巴赫金将脱冕与加冕看作狂欢的基本仪式,作品中的艺术思维通过加冕与脱冕实现。加冕与脱冕的仪式体现了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同时表现了一种颠覆力和创造力。这种仪式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思维,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被作家用以观察周围世界,处理笔下题材。

一、塔尼娅,爱情的加冕与金钱的脱冕

作品中的塔尼娅,原名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作为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到火车站送别丈夫。克雷洛夫作为教授的助手,为前去冰冷的矿山寻宝的教授送去御寒的衣物。于是,火车站成就了塔尼娅与教授的别离,也造就了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相遇。

叶卡捷琳娜是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但他们的婚姻并没有爱的基础。教授在进山寻宝的过程中,得到神谕――娶表妹叶卡捷琳娜为妻,教授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他们进入了无爱的婚姻。教授对妻子置之不理,把她关在房子里,与妻子没有任何交流。教授有许多宝石,但对于妻子却异常吝啬。在与教授安菲洛果夫有名无实的婚姻中,叶卡捷琳娜作为妻子没有得到任何温暖与呵护。

她也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渴望的女人,厌倦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火车站一遇,擦出了克雷洛夫与叶卡捷琳娜情感的火花。叶卡捷琳娜告诉克雷洛夫,她的名字是塔尼娅,俄语名字塔尼娅的含义是“组织者、策划者”。她希望能够策划、组织、安排自己的爱情生活。于是,被爱情之火点燃的塔尼娅,头戴“爱情”的冠冕,与克雷洛夫开始了一场“爱的狂欢”。她甘愿与克雷洛夫不停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进行一场“游离式”的爱情。平时,她是小会计师,是安分守己的教授太太,过着自己平静如流水的生活,但一旦到了约定的时间,她立刻戴上“爱情”的王冠,“奋不顾身”地前往约会地点。他们的约会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地点,只是每一次约会都会另行商定下一次约会的具体事宜。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带有刺激性的约会方式,因为一旦下一次约会不成功,他们就再没有见面的可能。这也导致了在他们赴约时,即使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也要抵达约会地点,度过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时间。他们的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生活是“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约会急切、慌张而又寒酸。塔尼娅的“连衣裙上不太顺溜的拉链”,衣服“里子朝外翻过来,能看到歪斜的针脚”,连首饰“显然使用水晶玻璃或精致玻璃仿造的钻石”,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塔尼娅作为爱情的女王,可以说是毫不在意,在这场狂欢的爱情之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忽略不计,她渴望的就是一场纯粹的、疯狂的爱情,她得到了她希望的全部。

“属于相当高档的住房”的钥匙却与“她穿的在民间普遍的、好像沾染了蔬菜汁的穷酸衣裳怎么也难与之相匹配”,这为塔尼娅的转变做了铺垫,直到安菲洛果夫教授死亡的消息传回来,塔尼娅继承所有的遗产,她的形象发生了一次颠覆。

作为安菲洛果夫教授的合法妻子,塔尼娅在安菲洛果夫教授死后,继承了教授的全部财产,披着“有钱人”的外衣,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那个其貌不扬、平淡无奇的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在巨额的遗产面前,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当克雷洛夫向她提出放弃继承财产,两人继续在一起的建议时,她反而嗤笑克雷洛夫不切实际,她的爱情观发生变化,她的幸福不再是单单拥有爱情,而是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在金钱与物质面前,带着“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完全丧失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转身成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金钱与物质”毫不费力地摘下了“爱情”的冠冕。作品中的“金钱与物质”践踏了严肃崇高的“爱情”,将其贬低化、世俗化。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狂欢”在“金钱与物质”面前戛然而止。摘下“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市侩、媚俗,为克雷洛夫所不齿。克雷洛夫深爱的是拥有爱情光环的塔尼娅,而非那个被贴上世俗标签、变了质的叶卡捷琳娜。摘下“爱情”的王冠,塔尼娅又变回了叶卡捷琳娜,她不再是那个自己生活的主导者,然而叶卡捷琳娜的纯真无邪、玉洁冰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荡然无存。最终,她没有了塔尼娅的勇敢担当、我行我素、热情如火,同时又失去了叶卡捷琳娜的小鸟依人。她失去了克雷洛夫的爱情,彻底沦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她曾经想极力摒弃“无爱的婚姻”,现在不得不为了可观的遗产而扮演教授未亡人的角色。塔尼娅的“爱情狂欢”结束了,留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塔尼娅和孑然一身的克雷洛夫。

二、克雷洛夫与“同貌人”维克多,地痞令知识分子成功脱冕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平面设计;突出特征;设计手法

1“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设计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是对物象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及强调,并将这些特征置于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的表现手法。与其他设计手法相比,“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有明显的特殊性。较直接展示设计手法而言:其内容明确,更侧重物象与众不同的魅力,企业的文化精神和产品标志等;表现手法属于提取性设计,重点突出且形式自由,使画面更清晰单纯,具有条理性、意味性。较对比衬托的设计手法而言:其内容言简意赅,通常只有一个事物或场景,理解性强;比较对象为同类主题和事物的相同点,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属于类比性设计,对主题和客观物象自身“与众不同”的特征的烘托突出,强调诉求点,提高关注度。“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为综合性表现手法,它具有自由的创意手法,广泛的表现形式,明确的诉求定位,不同于设计手法中的任何一个系统。“平面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是在二维的空间对图形的位置、比例、相关关系的筹划”。重在通过图形、文字、符号的组合,以“视觉”的方式表现、沟通。“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设计有密切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特征性与平面设计的实用性。“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是客观物象区别于其他物象特征的形象表现手法,它直接抓住物象最本质的方面,诉诸直觉,重视物象特征和内容的传播。而设计正是因其实用价值产生的,不是简单靠华丽的装饰。它要求将客观物象、传播媒介、受众融为一体。将“内容”以明确、形象的方式告知大家,更好的发挥平面设计的作用和功能。(2)“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强调性与平面设计的诉求性。这一设计手法中的强调,一方面在于表现客观物象的功能和目的,即“传达”;另一方面在于突出传达的方式,即“视觉”。它不仅仅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模拟刻画,而是采取围绕功能特性为主题形象的突出强调,归纳阐释抽象、难懂的概念现象,它注重概括简化而不乏细节,注重强调内容而不乏形式。“视觉传达”即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一个视觉问题。“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使整个设计画面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它赋予信息以秩序,赋予特性以重点,赋予概念以形式。(3)“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意象表现性与平面设计的审美情感性。“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意是思想观念,象是客观现象,是超越了主客观存在的另一种存在。“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中的意象表现涵盖了暗喻、象征、同构、夸张等手法,通过赋予客观物象造型、特性的新颖创造,以充满了感彩、生活情趣的意象氛围表现主题,使具体的实物升华为“艺术、生活的真实感受”,给人幽默、形象的审美情趣。“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基于各种表现形式,巧妙的对客观物象的特征内含化、情感化处理,增加作品的美感张力和艺术表现力。

2“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结合

广告设计既要传达信息,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更为集中地体现出对即时视觉效应的追求,让人们快速明白信息刺激的意图。故“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运用在广告设计中必不可少。为了更好的表现设计意图,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设计对象的形态与特性进行分析。首先,需突出设计传达的要素。包括产品的特殊性,顾客的关心点、需求点,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目的是突出自己的着重点,主动为顾客创造关注和选择的理由。同时一个自成体系的企业形象、品牌、标志的突出,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有利于塑造企业信誉和品牌,提高品牌价值。其次,需突出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1)合理安排画面视觉部位。不同的视觉区域,有不同的影响力。“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表现形式是将产品的关键要素置于画面的主要部位。曾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画面,最先进入我们视域的是画面的左上方,而最弱的是右下方。(2)增大画面和视觉要素的对比度。也可以称为刺激度,对比的强度在广告设计上主要体现为画面中色彩明暗的对比、形态的比较、虚实的结合,以及整个广告与周围环境的反差设计,对比刺激强度越大,吸引力越高。(3)赋予艺术设计手法,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赋予产品形象生命力和诱惑力,使观众产生联想,能够更清晰地突出广告主题。有趣生动的画面表现,可以让顾客产生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共鸣。(4)重视图符号的运用。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视觉传达的艺术魅力的扩展,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相对于文字而言,图形有独特的传播效果。“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巧妙结合,使作品更有表现力。具体到设计作品中,以固特异轮胎的广告设计来举例说明。在这幅作品中,轮胎并不是主题形象,而是将要表达的产品替代在光滑灵活的鱼和具有吸盘的章鱼身上,整体形象简洁突出。初次接触画面时,我们被鱼和章鱼的动态、张力所吸引,细致观察,发现鱼的鳞片和章鱼的吸盘是由固特异轮胎所组成的。吸盘是超强抓地能力的体现,鳞片是平稳流畅的象征。此广告设计中,充分运用了“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抓住了产品的特征,通过图形的暗喻,轮胎对鳞片、吸盘的置换,突出了轮胎的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固特异轮胎应对湿地的卓越性能。

3“突出特征的设计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有利于设计主题的表现,其概括性和表现性,对于平面设计中客观物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的表达,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具有高度的类比和提炼能力,重点突出,弱化细节,使表现内容更加概念性、简明化,设计主题更清楚具体。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使图形传播更清楚、更鲜明、更简洁。现今图形符号盛行,要想在人们走马观花的视觉接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表现效果。“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更简洁直观的承载信息,提升图形的视觉表现力和识别性,加深大家对画面深层含义的感悟与记忆。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使设计更有韵味、更有审美情趣。在设计过程中,它通过暗喻、象征的等创意手法赋予内容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以传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使设计作品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富有韵味。韵味,“从时空角度所作的描述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又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现象”。

纵观那些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拥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特色。“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凭借其特有的系统,与平面设计密切的关联性,成为了完成设计的有力工具。它的运用可以更充分、恰当地传播主题信息,突显作品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杨琪.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战.现代广告设计理念与方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西域各民族情歌审美思维原始思维

东方各民族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但发展却较缓慢。古代人类早期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伦理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艺术表现等,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各民族完整地保存下来了。直至近现代,东方各民族的社会心理结构、思维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特点,仍在许多方面留下了远古时代的深刻的历史痕迹。东方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方法同原始思维和原始艺术结有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东方各民族的审美思维是原始思维的自然延伸和发展。剖析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审美思维,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审美思维与原始思维是暗合与重叠的。

一、原始思维的具体性与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审美思维的形象化特征暗合与重叠

原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体性。所谓“具体性思维”,是指思维对象和内容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外形,以及事物的整体形态的变化运动。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的物质形象。并且这种思维还有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观念性的东西都尽力转化为个别的、感性的形象,并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例如,原始初民在尚不能清晰地把握抽象的感情的时候,只能随主观心意接纳万物。“心物不分”,以客观物质表现情感。对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特点,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新科学》中论证到:原始人类就好似“人类的儿童”,原始思维就好似“儿童的思维”。也就是说,原始思维不仅用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材料和手段,而且用“以己度物”的类比表现方式来思维。因此,原始思维的具体性特点决定了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用形象来思维,从而也大大激发了原始人类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审美思维中,就保留着大量的具体形象思维的例子,审美思维的形象化特征是西域各民族情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古到今,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西域各民族的情歌中,面对复杂、抽象、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达的爱情,都有一个共同的表达特点,就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可感受的事物来形象化地表达,即把一切抽象的、普遍化的、观念性的东西都尽力转化为个别的、感性的形象,并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例如,维吾尔族情歌《假如我是一只夜莺》中:假如我是一只夜莺/我愿日夜为你歌唱/假如我是一条鲤鱼/我情愿投入你的网罗/假如我是一只燕子/我愿在你的檐下作窝。这首情歌把一位姑娘抽象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达的炽热的爱情,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了。再如,塔塔尔情歌:“姑娘像鱼儿敏捷/我撒下的网你已看着/为什么你总从我身边滑过?”这首情歌,表现了一位小伙子对姑娘充满爱慕与渴望的心情,而姑娘却对小伙子充满智慧的拒绝的复杂而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复杂、抽象,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达,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而该情歌却用“鱼儿敏捷”“撒下的网”“从我身边滑过”等这些具体的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深刻情感。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原始思维的具体性与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审美思维的形象化特征暗合与重叠。

二、原始思维的象征性与西域各民族情歌中审美思维中注重意象的特征暗合与重叠

所谓“象征性思维”,就是借用某一事物来表达具有类似特征的另一事物。象征的本质就是“借喻”,就是借此而言彼。一般说来,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往往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某些特征相符合、类似而已。象征的含义不是从事物的本身看,而是从它所暗示的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因此,原始思维的象征性从不追求外部形式的真,或者说从不追求事物的“物理形式”“物理性质”的真实。但追求每一种被象征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都是某一社会群体共同认可的,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可见,原始思维的象征性,是借事物的形象,即运用“象”来间接地表达思想、观念,即“意”。以“意”为主,以“象”为辅,“象”随心变,“象”随“意”动。例如,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象征性和生殖的意义上看待“石陶”“鱼”“枣子”“莲蓬”之美。象征性思维在对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依赖方面,在形象和含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上,在通过形象或符号来表达观念的间接方法上,都同艺术的审美方式发生了重叠、重合。东方各民族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大量运用象征、拟人、比喻、比兴等手法,大量的以大自然拟人,以人比喻自然物,自然物与人相互转化、幻趣无穷,形成了东方艺术形象即审美意象的特征。这种审美意象是在原始“同情观”的制约、支配下,运用象征、拟人、比喻、比兴等手法,按照主观的想象和情感的需要所自由创造出来的形象。通俗地说,意象就是用来表达某种意念的具象。比如,中国的“九头鸟”“人首蛇身像”“千手观音”等。

西域各民族情歌审美思维中注重意象的特征也与原始思维象征性暗合与重叠。比如,在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经常运用花朵、苹果、月亮、天鹅等意象来赞美姑娘,用夜莺、百灵鸟等意象来表现姑娘动听的声音或姑娘的聪明伶俐,即用“花朵”“苹果”“月亮”“天鹅”“夜莺”“百灵鸟”等“象”,来表达“赞美姑娘”“赞美爱情”等“意”。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象”具有随意性,不受客观事物固有状态和所谓的“物理真实性”的束缚,只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情感表达的真实和审美欣赏中个人情感体验的真实。比如,维吾尔族情歌:“人人都喜欢红苹果/因为果汁是甜的/我心里爱上了一位姑娘/因为她在姑娘中是最聪明的。”

三、原始思维的情感性与西域各民族情歌审美思维中意象的选择性暗合与重叠

原始思维的种种特点最早集中地体现在原始宗教观念中。原始宗教的本质是对外界进行虚幻的猜测、(转第79页)(接第73页)想象和变形,而猜测、想象的核心却是激情和欲望。在图腾崇拜活动中,原始人类利用图腾象征来表达主观情绪、意念。图腾形式就成为愿望、企图、肯定性的情感和欲望的物化表现。这种形式直接唤起激情和欲望,激情和欲望通过图腾形式得到充分地表现和展示。由于在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活动中情感贯穿始终,因此,原始思维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就是说这种思维形式本身就是以情感倾向作为行动的动力的,以情感倾向去选择喜爱或憎恨的象征物,从而表达主观意愿的。原始思维这一特征同其他特征融汇在一起,渗透在思维的全部过程和思维的各个方面。原始思维的情感性对东方审美思维和艺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图腾、巫术活动促成了东方各民族敏锐的形式美感。例如,中国八卦阴阳鱼形图、汉墓砖石上雕刻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尾图形,富于装饰意味的莲花、桃花、梅、兰、竹、松等形式都反映出了人们对生命力、健康、旺盛、青春、力量和美的追求。

在西域各民族情歌审美思维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与爱情主题表面关联不密切的自然事物,都经常被作为审美意象的选择。比如苹果、鱼、马、月亮等。苹果之所以经常被作为审美意象的选择,是因为苹果是新疆主产的水果之一,种植历史非常悠久。一方面,苹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容易保存,可供食用半年以上;另一方面,苹果外皮的漂亮、圆润的形状、沁人心脾的芳香都特别的诱人喜爱。以苹果作为象征物,不仅能反映出健康、旺盛、青春和美,而且也能反映出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追求。所以,苹果成为“美好”一词的象征物,被经常运用于对姑娘的歌咏之中。以苹果唱姑娘,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情歌中都流行通用。在西域各民族情歌中,以鱼来比喻姑娘,极为常见。比如,维吾尔情歌:“白鱼啊,白鱼姑娘,为什么不见你沐浴阳光?嫌我不称心吗,比我更称心的人又在何方?”崇拜鱼的风俗及观念,是整个中亚西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是原始动物崇拜的文化沉淀。马为什么经常被作为审美意象的选择呢?这与西域民族的经济生活的特定方式是分不开的。马在游牧或半农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是牧民的第二生命。马在西域各民族的文化观念中,具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一般马的意象描写都是为歌咏情人或意中人服务,对于各种各样的马以及马的各种动态的赞颂,都是歌者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出现的。比如,塔塔尔情歌:瞎子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骑士渴望有匹奔驰的骏马/心上的人儿/你是我明亮的眼睛/你是我的骏马。可见,歌手对骏马意象的选择,真切地渲染和表现了热烈的爱情生活。

综上所述,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审美思维的形象化特征、注重意象的特征,以及意象的选择性特征,分别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以及情感性特征暗合与重叠,这也充分说明了西域各民族情歌中的审美思维是与原始思维暗合与重叠的。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3.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 标志 特征 创意策略

标志是一种象征艺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传达符号,代表着特定的事物。标志的特点是将丰富的内容,以更简洁、更概括的方式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表现出来,同时使观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其含义。

人类运用图形符号来传达信息比运用文字要早。简练独特的图形符号,能在瞬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入信息社会后,通过产业化进程和国际化影响,标志已被注入了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等视觉表现的内容,从国家到政府部分,从企业到个人,从商务活动到体育活动会,标志符号到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标志以各种精炼的形象表现一定的含义,将组织机构或企业精神面貌、行业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传达明确信息。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功用,标志具有识别性、时代性、简明性、个性化、艺术性、文化性、象征性等特征。

一、标志的特征

1.识别性

显著、易识别是标志最基本的特征。标志能给企业一个特别的身份证明,人们正是通过标志传达的信息来预定或购买商品。现代社会商品种类繁多,商品信息量大,消费者完全凭借商品的标志来寻找自己的品牌。在这里商标的识别商品的作用特别突出。为区别其他标志,显示标志自身的独特特征,设计者要在标志的题材、要素表现形式、视觉构成中选择具有独特明显视觉特征的图形符号作为标志。避免因标志相互雷同、混淆而产生错觉,从而影响标志的识别。

如索尼公司下属品牌电脑VAIO标志(图1)是一个很好的例子,VAIO标志有两个概念:

一是代表基本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二是与自然同行。

这个标志代表了电脑模拟技术和数码技术的特点。V和A字母呈正弦波,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I和O字母就好像1和0,象征二进制代码中的数字信号。很显然,VAIO的名字和标志体现了索尼公司的一贯风格并且寓意丰富,那就是索尼产品致力改变生活方式的新理念。它也使人回想起象形文字,追忆起古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与其说VAIO标志只是结合了数码科技,代表了一个家用电脑产品的品牌,不如说设计师精心创造了能象征VAIO电脑功能和揭示其自然本质的标志。这个标志给人们带来一种无限永恒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能使产品在以后得到无穷发展。

图1 索尼公司下品牌电脑VAIO标志

很多标志在投入使用后为了使本身更加容易识别,会不断进行改造,如百事可乐公司在最初的标志设计中字体的颜色是红色的,与可口可乐非常接近(图2)。在经过几次标志改造中为了能很好地区别于竞争对手,使消费者容易识别本品牌,字体颜色由红色逐渐转变成蓝色为主色调,从颜色识别入手进行改造。

图2 百事可乐公司标志的变化

2.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志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媒体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领域推广的需要和流行时尚的变化都推动了标志为体现时代精神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变更自身形象,而采用清新、简洁、单纯、醒目的新形象。

如“壳牌石油”(图3),“百事可乐”的标志演变都是成功的例子。现代标志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保留原来标志部分的题材、形式,提炼精华,加强造型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并保证标志的信赖感不受损害;标志图形简洁,明确,易识别;采用构成的表现形式,改变旧的写实复杂的具象图形;为适应国际商业发展的需要,标志的字母形式有增加的趋势。

图3 壳牌公司标志的演变

3.简明性

标志应以简洁、生动、鲜明的形象传达信息,只有用最简洁明了的形象,人们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识别标志形象,利于记忆。在各种形形的标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多数品牌设计手法简洁明了,如此高比例的相同的设计方法说明了标志设计的趋势――简洁明了。

如图4,耐克公司的标志由圆滑流畅的弧线组成,可谓简洁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4.个性化

一个标志如果失去了个性就无法建立起以标志为核心的识别差异,个性化是标志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才能使标志从众多的同类者中脱颖而出,并给人以深刻印象。标志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新颖的形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出来。

图5是墨西哥门铃产品的标志,手法的质感洋溢着生命力与直觉感,让人不再关心僵硬的线条和圆滑的笔触。这个标志能运用简单明了而切中要害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情感反应。采用幽默而不是严肃的表达方式是标志设计中常用的创意手法,它能使作品让人过目不忘。

图5 墨西哥门铃品牌标志

5.艺术性

艺术性是标志作品必须承载的又一主要特征,完美的艺术表现能塑造良好的标志形象,突出标志鲜明的视觉特征。标志作品让观众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标志的信息才能更有效地传递。同时,高度艺术化也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和满足审美心理需要。

标志创意设计必须符合设计形式美法则,充分展现其艺术特征,满足大众的审美心理。表现在构图美观,简洁明了,视觉冲击力强与企业定位或商品的形象风味相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并遵循设计美的规律,创造性地探索理想的表现形式。如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标志(如图6),标志以阿拉伯数字“9”作为造型,体现九运会的信息和主办地市的首字母,色彩搭配为红、黄、蓝三种色,代表着富于情感、活泼开朗,充满着喜悦和希望,热情奔放,坚韧不拔。标志视觉冲击力强,宛如一位身手矫健、充满朝气、奋发向上的运动员,健步跨进新世纪。

图6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标志

6.文化性

标志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形象,是一种社会文化沉积,一种深厚文化的符号积累。文化世界实质上是一个符号的世界,这种象征符号不但传递了某一商品、劳务或企业的有关信息,而且传播着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象征。许多消费者选择某种名牌商品,不仅仅是出于对商品本身的信赖,更在于他们认同了品牌中传达出来的深层含义。在标志设计中体现国家性质的影响,在全世界各种体制的国家都很普遍。如美国的许多不同行业的标志形象中都有红蓝色彩与五星的图形因素,鹰的造型也频频出现(如图7);在日本的众多设计中,富士山形象亦频频出现(如图8);韩国的太极图更是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此外,加拿大的枫叶、瑞士的红十字等都在告诉我们这种影响的深远。

图7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标志

图8 富士银行标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气息,它为我们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创意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源泉。如凤凰是吉祥平安的化身,所到之处无不祥和安康,这个传统正与航空业要求的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理念相吻合,于是中国航空公司凤凰形象的标志就自然而然产生(图9)。现代标志设计中很重要的是将标志内含的理念,抽象精神,通过视觉符号表达出来。

图9 中国航空公司标志

7.象征性

象征性是标志的本质特征,标志设计大多通过比喻、暗示、隐喻、象征等较为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由标志的信息化特征和个性特征所限定的。对一件标志作品,我们必须善于从自然物中寻找其意念的对应物,通过强烈的视觉形象,运用暗示、联想、隐喻等手法来表达美好的寓意和特定的象征。只有这样,标志的信息化特征和个性化特征才能得到发挥。雀巢公司标志通过象征性表现使传达的信息对用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图10)。

图10 雀巢公司标志

二、标志创意策略

展开创意的思路进行设计,策略是多种的。同一个主题标志,可以有不同的设想和思维方式,最初阶段创意元素可以用横向、纵向、求异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意,尽可能地对创意进行多方面思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捕捉素材中较具典型意义的某些创意切入点。

1.以直接表现事物的特征为切入点

从事物形象特征方面,应抓住其表现对象的特点,寻找标志创意设计的切入点。如表现音乐的特征,表现节日喜庆的特征,表现动物形态的特征,表现体育运动的特征等。

如美能达照相机标志(图11),该标志是由椭圆形构成,象征照相机的镜头,椭圆中有一组凸透镜,并运用超现实的视觉形式,表达了美能达相机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及灵敏度。流动的波状极富有弹性,形成内动的视觉趣味中心,体现了产品制作时技术精良而优越的性能。

图11 美能达照相机标志

2.以项目主题及精神理念为切入点

凡是优秀、内涵丰富的标志,都是以项目的标题、主题及精神理念作为切入点来挖掘创意的,也有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主题精神理念来进行创意。

如彪马运动鞋标志设计(图12)运用一只向前一跃的虎和品牌名称的形象结合,虎的腾空飞奔,寓意穿上此品牌运动鞋的运动健将将不畏艰难与阻挡,勇往直前,直至夺取胜利终点,颇具豪迈气概。

图12 彪马运动鞋标志

3.以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为切入点

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都有文化沉积和人文气息,文化常成为设计者灵感发源地,有意无意体现在标志的设计中,使标志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文化意蕴。

中国银行标志(图13)以中国古老的古钱币造型为基础,以结了红绳的“中”字互相结合,古钱币象征银行服务的内涵,上下连贯的直线寓意联营服务。标志之意准确,形象逼真,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古今结合,造型简练,带给人们古朴淳厚、组织严整、稳健有力的视觉感受,显示出极强的中国气派。

图13 中国银行标志

4.以象征物为切入点

标志创意思路可以从象征物或代表物等方面去考虑,借用具体的物象去表现或代表某种特殊意义和事物。如龙象征中国,鸽子象征和平,火炬象征光明等。美国以鹰和星条旗为象征物,法国则以高昂的公鸡为象征物。以象征的手法进行创意和找到恰当的象征物,可以使标志设计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如纽约时尚中心标志设计(如图14)用钮扣来做创作标志,一个点引出一面。

图14 纽约时尚中心标志

参考文献:

[1]凯瑟琳・费希尔.2000个世界顶级标志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12,第1版.

[2]何方.标志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版.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象征 比喻 异同

在最初的一些修辞学著作中,我们很难发现对“象征”这一辞格的定义和评论。但对比喻却有详细和准确的论述。因为在古代文体中,象征更多地被运用在寓言故事中,寓言这种文体遮盖了我们对象征的研究。随着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语言的口语化,写作手法也有所更新,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象征这一辞格。

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将比喻称作“譬喻”。并将其列为材料上的辞格。认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象征在《修辞学发凡》中却没被列入辞格之内,陈望道认为象征不属于辞格。

直到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才将象征和比喻都列到联系辞格的一类里。定义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种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如:

(1)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象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挤在妈妈的身旁。(陈辉《月光曲》)

王希杰将象征列到了修辞格中: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联想作用,虽然只说乙,但可以使人联想到甲。例如红色象征热情,鸽子象征和平。

吴士文的《修辞讲话》则又将象征和比喻列到特殊性辞格一章里。说某一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相似点,就故意用另外事物来描绘它的形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取比以明”,简称“比喻”。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修辞方式叫“以物征事”,简称“象征”。吴士文对象征的认识比王希杰对象征的认识稍显深刻一些。

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发现,修辞学的经典作品中也缺乏对象征的系统论述。

一、对象征、比喻辞格的认识

(一)象征的定义和特征

用句子做材料,象征事物的某种本质属性,这种辞格叫象征。象征和比喻一样,包括三部分。通常格式是:象征本体、象征客体、象征词。常用的象征词有“象征、表示、意味、标志、预兆”等。象征的客体和象征词一般省略。象征是文艺创作中托意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描写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创作者将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大部分形象都描绘得有声有色,让读者体会其中真意。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几个常见的象征类型

象征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文特征或者以自然事物来承载人文特征。如用“兰花”来承载人类特有的“清纯”气质,兰花从而符号化,成为“清纯”的化身。松树象征坚韧是同样的道理。

1.人文历史规定性的象征。如古代民族图腾,国旗,国徽;银河象征夫妻分离,希特勒象征法西斯统治等。

2.文化积淀、文化共识、约定俗成的象征。如狐狸象征狡猾,红玫瑰象征爱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喜庆,有的民族以白色象征哀悼,有的民族以黑色象征哀悼。

一般来说,来自于自然界的象征关系,带有较大的普遍性。

(三)比喻的定义及特性

上文已对比喻有所解释。为了描写甲事物,用与甲事物本质属性完全不同,但在某方面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打比方。如: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通过比喻,一弯新月像一张弓,月亮时圆时缺的特征更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另外,有些道理,也用浅显常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

比喻辞格运用灵活简便,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存在,由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组成,暗喻和借喻中还可以省略比喻词和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有主次之分,喻体只是一种增强形象性的手段。在本质上,比喻属于同义表达形式的选用修辞范畴。凡属于比喻这一辞格的句子都可以通过句式的变换,转化成平实陈述的句子。

二、象征和比喻的共同点

正因为象征和比喻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象征和比喻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如: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比喻)

(4)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象征)

例(3)用“燕雀”比作“庸人”,用“鸿鹄”比作“陈涉”。例(4)用“红白的花”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表达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象征和比喻都由三部分组成,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减。比喻可以省略除喻体外的其它部分,象征也可以省略除本体以外的其它部分。

三、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一)属性不同

象征更多地被看作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比喻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其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涉及“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现象;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二)两者之间同中有异

虽然象征和比喻都以相似点为基础,但象征的客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没有直接联系,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把它联系起来。如《XX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象征通过暗示,通过特别的表达来刺激、诱导人们去联想,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象征和比喻中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

象征的本体和客体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是借此寓彼,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同类的两种事物,它是借此喻彼。象征中可以用具体的本体表示某种抽象的事物,但在比喻中必须是具体表示具体,抽象表示抽象。如:

(5)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6)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冰心《寄小读者﹒山中杂记》)

象征的客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四)象征和比喻的表现方式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贯通全段落或全文。

(五)象征和比喻的艺术效果不同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它运用灵活简便,旨在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

象征和比喻同用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根据其修辞效果,将其看作修辞格,但在某些作品中却得将象征和比喻区别开来。正因为这样的联系和区别才使文学创作异彩纷呈,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准确地进行辨析从而灵活地运用。修辞之间也存在着辞格之间的兼用现象,有时辞格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还需要对辞格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张志公.修辞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3.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7

关键词:象征 比喻 异同

在最初的一些修辞学著作中,我们很难发现对“象征”这一辞格的定义和评论。但对比喻却有详细和准确的论述。因为在古代文体中,象征更多地被运用在寓言故事中,寓言这种文体遮盖了我们对象征的研究。随着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语言的口语化,写作手法也有所更新,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象征这一辞格。

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将比喻称作“譬喻”。并将其列为材料上的辞格。认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象征在《修辞学发凡》中却没被列入辞格之内,陈望道认为象征不属于辞格。

直到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才将象征和比喻都列到联系辞格的一类里。定义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种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如:

(1)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象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挤在妈妈的身旁。(陈辉《月光曲》)

王希杰将象征列到了修辞格中: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联想作用,虽然只说乙,但可以使人联想到甲。例如红色象征热情,鸽子象征和平。

吴士文的《修辞讲话》则又将象征和比喻列到特殊性辞格一章里。说某一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相似点,就故意用另外事物来描绘它的形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取比以明”,简称“比喻”。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修辞方式叫“以物征事”,简称“象征”。吴士文对象征的认识比王希杰对象征的认识稍显深刻一些。

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发现,修辞学的经典作品中也缺乏对象征的系统论述。

一、对象征、比喻辞格的认识

(一)象征的定义和特征

用句子做材料,象征事物的某种本质属性,这种辞格叫象征。象征和比喻一样,包括三部分。通常格式是:象征本体、象征客体、象征词。常用的象征词有“象征、表示、意味、标志、预兆”等。象征的客体和象征词一般省略。象征是文艺创作中托意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描写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创作者将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大部分形象都描绘得有声有色,让读者体会其中真意。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几个常见的象征类型

象征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文特征或者以自然事物来承载人文特征。如用“兰花”来承载人类特有的“清纯”气质,兰花从而符号化,成为“清纯”的化身。松树象征坚韧是同样的道理。

1.人文历史规定性的象征。如古代民族图腾,国旗,国徽;银河象征夫妻分离,希特勒象征法西斯统治等。

2.文化积淀、文化共识、约定俗成的象征。如狐狸象征狡猾,红玫瑰象征爱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喜庆,有的民族以白色象征哀悼,有的民族以黑色象征哀悼。

一般来说,来自于自然界的象征关系,带有较大的普遍性。

(三)比喻的定义及特性

上文已对比喻有所解释。为了描写甲事物,用与甲事物本质属性完全不同,但在某方面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打比方。如: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通过比喻,一弯新月像一张弓,月亮时圆时缺的特征更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另外,有些道理,也用浅显常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

比喻辞格运用灵活简便,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存在,由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组成,暗喻和借喻中还可以省略比喻词和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有主次之分,喻体只是一种增强形象性的手段。在本质上,比喻属于同义表达形式的选用修辞范畴。凡属于比喻这一辞格的句子都可以通过句式的变换,转化成平实陈述的句子。

二、象征和比喻的共同点

正因为象征和比喻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象征和比喻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如: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比喻)

(4)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象征)

例(3)用“燕雀”比作“庸人”,用“鸿鹄”比作“陈涉”。例(4)用“红白的花”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表达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象征和比喻都由三部分组成,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减。比喻可以省略除喻体外的其它部分,象征也可以省略除本体以外的其它部分。

三、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一)属性不同

象征更多地被看作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比喻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其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涉及“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现象;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二)两者之间同中有异

虽然象征和比喻都以相似点为基础,但象征的客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没有直接联系,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把它联系起来。如《xx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象征通过暗示,通过特别的表达来刺激、诱导人们去联想,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象征和比喻中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

象征的本体和客体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是借此寓彼,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同类的两种事物,它是借此喻彼。象征中可以用具体的本体表示某种抽象的事物,但在比喻中必须是具体表示具体,抽象表示抽象。如:

(5)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6)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冰心《寄小读者﹒山中杂记》)

象征的客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四)象征和比喻的表现方式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贯通全段落或全文。

(五)象征和比喻的艺术效果不同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它运用灵活简便,旨在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

象征和比喻同用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根据其修辞效果,将其看作修辞格,但在某些作品中却得将象征和比喻区别开来。正因为这样的联系和区别才使文学创作异彩纷呈,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准确地进行辨析从而灵活地运用。修辞之间也存在着辞格之间的兼用现象,有时辞格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还需要对辞格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张志公.修辞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3.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8

景德镇民间青花,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花朵,它朴素淳厚,素净典雅,耐人寻味,像民间歌曲一样真情抒发,对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景德镇民间青花的题材很多,制作民间青花的艺人们既能继承并发展传统的装饰样式,又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创作素材。所画花,鸟、虫、鱼、人物、走兽、山水、亭榭,都各具特色,各尽其趣。画法无论是勾,提用笔,还是勾线、混水,都是挥笔而就,龙飞凤舞,生意盎然,充满着“笔情墨趣”。

很显然,从事制作民间青花的艺人们对自然界一切美的形象和事物,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才能的,他们善于深入观察事物,并揭露事物的特征,特别是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例如花的特征、鸟的特征、山的特征、石的特征、树的特征以及各种人物、走兽的特征等等,这些特征都在民间青花瓷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民间青花瓷的装饰艺术,对形象特征的刻划,是非常深刻的。任何自然形象,只要它的特征一经揭露,其形象就容易给人认识。特征鲜明的形象就有神气,感染力就强;特征不鲜明的形象就没有神气,其至使人厌倦。

民间青花瓷的装饰艺术和其它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是写实与变形的统一。他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上主观的改造,使形象表现得更生动,更富有情趣。比如,原来造形不够完整的使它更完整,原来繁琐的使它更简炼,原来装饰性不够强的使它更强一些……。总之,根据客观形象的特征,加以主观加工变化。但这加工变化又不是无中生有,或者任意的捏造,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强,使它更概括、更集中,更鲜明、更典型,使人看了更有兴味。民间青花瓷装饰艺术中所表现的花鸟、走兽,人物动态,我们经常感到很生动、很有情趣,正是民间青花艺人对形象动态的杰出刻划所取得的效果。一些优秀民间青花作品,其形象的动态往往超过了自然形象,给人以很深的感染力。

在民间青花瓷的装饰中,艺人们并不完全去追求透视、解剖和比例,而是严格地去表现形象的特征和动势,并且加以夸张。例如民间青花装饰中神态天真的《婴戏图》,栖息在花果枝头的小鸟、活泼可爱的麇鹿、飘拂于湖石间的幽兰、飞翔在花枝草丛间的彩蝶、活跃在萍藻中的水禽,游鱼,以及山,树、亭榭等等,都各尽其态,情趣盎然,充满着诗意。

切合适用,物美而价廉,是民间青花瓷得以扎根在群众中的基础。反映在民间青花瓷的装饰构图和处理手法上,是形象简炼,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用最省略的笔法表现极复杂的内容。但简炼并不是简单,简单的东西往往把重要的内容也除去了,而简炼的形象使人感到完美和完整。优秀的民间青花瓷的艺人,都善于用概括性的创作方法和处理手法来描绘自然界复杂的东西。

民间青花瓷的装饰构图,一般没有强烈的透视,这是因为用有强烈透视的画面来装饰陶瓷器皿,容易破坏器皿造型完整性;没有强烈透视的约束,能达到更完美的装饰效果,具有单纯明快,形象清晰,简洁生动,朴素大方的特点。

世世代代制作民间青花瓷的艺人们,用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民间青花瓷的装饰艺术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在探索研究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现代民间青花,制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中外瓷坛引起轰动。秦锡麟的成功实践启示今天民间青花的制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当代更新更美的青花装饰艺术。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9

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将比喻称作“譬喻”。并将其列为材料上的辞格。认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象征在《修辞学发凡》中却没被列入辞格之内,陈望道认为象征不属于辞格。

直到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才将象征和比喻都列到联系辞格的一类里。定义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种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如:

(1)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象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挤在妈妈的身旁。(陈辉《月光曲》)

王希杰将象征列到了修辞格中: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联想作用,虽然只说乙,但可以使人联想到甲。例如红色象征热情,鸽子象征和平。

吴士文的《修辞讲话》则又将象征和比喻列到特殊性辞格一章里。说某一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相似点,就故意用另外事物来描绘它的形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取比以明”,简称“比喻”。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修辞方式叫“以物征事”,简称“象征”。吴士文对象征的认识比王希杰对象征的认识稍显深刻一些。

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发现,修辞学的经典作品中也缺乏对象征的系统论述。

一、对象征、比喻辞格的认识

(一)象征的定义和特征

用句子做材料,象征事物的某种本质属性,这种辞格叫象征。象征和比喻一样,包括三部分。通常格式是:象征本体、象征客体、象征词。常用的象征词有“象征、表示、意味、标志、预兆”等。象征的客体和象征词一般省略。象征是文艺创作中托意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描写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创作者将具体的形象描绘出来,大部分形象都描绘得有声有色,让读者体会其中真意。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几个常见的象征类型

象征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文特征或者以自然事物来承载人文特征。如用“兰花”来承载人类特有的“清纯”气质,兰花从而符号化,成为“清纯”的化身。松树象征坚韧是同样的道理。

1.人文历史规定性的象征。如古代民族图腾,国旗,国徽;银河象征夫妻分离,希特勒象征法西斯统治等。

2.文化积淀、文化共识、约定俗成的象征。如狐狸象征狡猾,红玫瑰象征爱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喜庆,有的民族以白色象征哀悼,有的民族以黑色象征哀悼。

一般来说,来自于自然界的象征关系,带有较大的普遍性。

(三)比喻的定义及特性

上文已对比喻有所解释。为了描写甲事物,用与甲事物本质属性完全不同,但在某方面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打比方。如: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通过比喻,一弯新月像一张弓,月亮时圆时缺的特征更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另外,有些道理,也用浅显常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

比喻辞格运用灵活简便,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存在,由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组成,暗喻和借喻中还可以省略比喻词和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有主次之分,喻体只是一种增强形象性的手段。在本质上,比喻属于同义表达形式的选用修辞范畴。凡属于比喻这一辞格的句子都可以通过句式的变换,转化成平实陈述的句子。

二、象征和比喻的共同点

正因为象征和比喻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象征和比喻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如: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4)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象征)

例(3)用“燕雀”比作“庸人”,用“鸿鹄”比作“陈涉”。例(4)用“红白的花”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表达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象征和比喻都由三部分组成,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减。比喻可以省略除喻体外的其它部分,象征也可以省略除本体以外的其它部分。

三、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一)属性不同

象征更多地被看作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比喻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其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涉及“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现象;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二)两者之间同中有异

虽然象征和比喻都以相似点为基础,但象征的客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点没有直接联系,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把它联系起来。如《XX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象征通过暗示,通过特别的表达来刺激、诱导人们去联想,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象征和比喻中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

象征的本体和客体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是借此寓彼,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同类的两种事物,它是借此喻彼。象征中可以用具体的本体表示某种抽象的事物,但在比喻中必须是具体表示具体,抽象表示抽象。如:

(5)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6)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冰心《寄小读者﹒山中杂记》)

象征的客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四)象征和比喻的表现方式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贯通全段落或全文。

(五)象征和比喻的艺术效果不同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10

1、作用不同:

1.比喻是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象征是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2、结构不同:

1.比喻分为三个成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2.象征一般无比喻词,通常在句中会出现“象征”这个词,往往是在作者观点中,可以用象征物的某个具体特质去代表作者所要表现的某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质(通常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精神内核上的)。

3、要求不同:

1.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

2.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4、形态不同:比喻是实际存在的人事物。象征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11

关键词:吉样图像;生命一体化;生态环境;审美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百花苑中,有一朵散发浓郁泥土芳香,民间千万年来盛开不衰,广泛流传的奇异鲜花—吉祥图像。人们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由图像来展演沟通,图像符号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图像作为一种特定的共同语言的交流传递,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智慧、文化生命密码和意象情感、审美惯例、审美想象力。

一、吉祥图像的生命一体化思维

吉祥图像是巧妙地运用含用吉利祥瑞喻意的人物、鸟兽、植物、器物、文字等,常常附会以神话传说、民谚俗语,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的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民众生活理想的图像展演。它是我国先民宇宙洪荒,生命意识开启以来,在祈愿生命的繁衍、生命的保障、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意象艺术。因此在这一类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生命的孕育和延续是永不凋谢的主题。其间,有关两性的交合、祈子、孕子、生子、育子,子息的兴旺及其保障其健康幸福发展的辟邪、纳福、消灾、求吉,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然而,这一切都不是通过人的形象,而是主要运用具有相应文化内涵的各种物象的象征来展现,这种人与物的“神秘互渗”正如布留尔所言,“一方面趋向于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这个人的存在,另一方面趋向于在自己以外,在动物身上,在树木里,山岩里等等,或者在神灵的身上来想象类似的个人存在”。〔’〕这些物象或是因谐音或是因属性的类似而被赋予了相对固定的内涵,如莲花因其多子而带有母性的特质,在剪纸与刺绣艺术中经常出现的“鱼戏莲”图像中,以鱼喻男,以莲喻女,二者相戏意味阴阳交合,生殖崇拜的内涵由此而展现。同时莲又谐音“连”,年画“连生贵子”经常由一个吹笙(谐音“生”)的娃娃和一株荷花构成,这里的莲将多子的属性与“连”之谐音结合在一起,正是意义的双重展示与强调。还有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性历来为君子称颂,而莲又谐音于“廉”,因此青花瓷器上经常出现的“一品清廉”图案,正是一株傲然挺立的荷花。

这类物象象征的展演,得益于我国初民生命一体化神话思维的流溢。恰如符号人类学、文学象征大师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所述,在初民的思维中,生命是一个不中断的连续整体,生命之间没有径渭分明的区别和不可逾越的栅栏,“而是流动不定的。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没有什么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形态: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一切事物”。“在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概念中,所有这些区别都被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湮没了:他深深的相信,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的个体生命形式。”[2]这种生命一体化的思维认知,使我们的祖先将自己的生命与万物冥合:丰硕的果实、茁长的植物以及飞禽走兽等都成了自身生命的对象和自我的比照物。而这类物象的文化象征,在长期同义反复的关照和熏陶中,得以实现图式化和比喻的结合或统一,代表意义的物象与被代表的观念融合为一体。

吉祥图像在文明社会的滥筋,是神话思维、图像思维交织营构下的情感物化寄托的象征。写作职称论文这是在继承神话思维认知基点上,经过自觉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的吉样图像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由最初的以生命存留和延续为目的自发创作,渐渐地向利用图像语汇进行自觉的艺术创作过渡。这一过程中,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环境是其孕育发展的土壤。

二、吉祥图像文化象征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吉样图像有着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吉祥的象征意象,却蕴涵着强烈的情慷和艺术的因子,为最早的艺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德国著名的哲学美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是艺术前的艺术”。他这里说的象征,是指象征型艺术,并认为象征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最早阶段和最初形式。黑格尔在论述“象征型艺术”时说:“象征虽然不像单纯的符号那样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意义,但是既然是象征,它也就不能完全和意义相吻合。因为从一方面看,内容意义和表示它们(的)形象在某一个特点上固然彼此协调;而从另一方面看,象征的形象却还有完全与所象征的普遍意义毫不相干的一些其他性质..一[3]其主要特征是,物质的表现形式(感性形势)压倒精神(绝对精神)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仅是一种象征关系,物质不是作为内容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而是用某种符号、事物来象征一种朦胧的认识或意蕴。如我国吉祥图像中常见的鱼、莲花、红枣、葡萄、花生各种物象及其巧妙的组合形96式,在托物寓意表现旺盛生殖力的生命祈求,就是典型的表现。而我国的表现生命生殖为主的吉祥象征型艺术,被黑格尔在《美学》中赞誉为是最具东方特色的前艺术。

我国吉祥图像象征的意味,是在我国特有的生态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举世闻名的学术经典之作《文化模式)中分析道:“谁也不会以一种质朴原始的眼光来看世界。他看世界时,总会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的剪裁编排。即使在哲学探索中,人们也未能超越这些陈规旧习,就是他的真假是非概念也会受到其特有的传统习俗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晰晰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活动时,社群的习惯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已是他的戒律,每个出生于他那个群体的儿童都将与他共享这个群体的那些习俗,而出生在地球另一面的那些儿童则不会受到这些习俗的丝毫影响’,。[’]在对日本吉样图像的考察中我们看到,日本亦吸收了很多中国文化中的吉样图像作为装饰,追溯起来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这些图像也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但调查中却发现日本人只清楚这些图像代表的意义是“好的”、“幸运的”,却并不了解图像的真正内涵。如日本也出现了由五只蝙蝠和一个寿字构成的“五福捧寿”图。在汉语中“蝠”与“福”谐音,以蝙蝠代替幸福的涵义就成了这个吉样图像的意义所在。而进人日语系统后,其原来的语音对应不复存在了,于是蝙蝠在日本只剩下一个单纯的装饰图案,其背后的来自另一个文化系统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缺失的。

囿于一地习俗文化而生的吉祥图像深深地受制于它固有生态环境的文化情慷。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在对著称于世的古希腊、罗马文艺及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大量精湛文艺作品作了纵横分析后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并认为,“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s]。它们都是完成艺术品的创作或者解开成型作品之谜的一把钥匙。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在《视觉与设计》中指出,形式的意味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背景,个性的审美心理服从于一个更大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他在分析中国古代殷商青铜器的兽面纹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种狰狞恐怖的装饰纹来自于血与火的文化,是对命运恐惧的心理通过审美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这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一种文化以个体单位形式的变体。人是符号的动物,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是由人本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定文化圈内的社会把各种文化特征强加在他的身上,使他不仅成为一个适应生存的人,也成为一个从属于特定文化的人。这种的纹饰便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通过审美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这是罗杰·弗莱的晚期从纯形式的批评转变为形式一文化的批评的先声,也是现代美术批评的一个重大突破。而这一突破,是在解析我国古代殷商青铜器兽面纹吉祥(辟邪)艺术中实现的。

三、吉样图像含蓄致用的审美尺度

我国吉样图像的别致,还在于它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构成了它特有的审美惯例、审美尺度。学界有一种意见以为,吉祥图像的动机都不是为了艺术。写作留学生论文我们以为,如果说吉祥图像的发生,处于我们初民生命意识召唤下的自发行为,那么,文明以降,在理想生命追求下,民众后续发生的吉祥图像传承和变异,往往具有自觉和自创的意识,一种自主的艺术和理想的诉求。现实中,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物象一旦成了建筑、服饰、器皿等各种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便成为审美的客体,具有了审美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长时间积淀,导致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的相对稳定性,进而形成一种生命意象的群体性审美范式,一种社会群体性的心理定势和固有的审美惯例。无论在吉祥图像的创作过程中还是欣赏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都被这种群体性的心理定势所左右,创作主体所要表现的与接受主体想要获得的东西是同一的,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内在的吉样的象征意味和外在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西方美学家乔治·迪基在《艺术与审美》中解释艺术的欣赏惯例时写道,艺术品之所以被公众所接受,因为它服从了一定的惯例,符合公众对艺术品的一般期待。惯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使某一门类所属的艺术作品能够作为艺术作品。我们已经懂得了那种支配着艺术作品特征和鉴赏的惯例,并且也已经能把这种惯例看作一种默契的审美尺度。在西方,对人体审美,差异不在于的程度,而在于生命礼赞精神的灌注。的人体,当它被美丽的思想所灌注的时候,它就显得纯洁无邪和无比漂亮。但是,按照我们传统的审美惯例和伦理观念,则较多运用合蓄、象征的手法,追求意趣、意象美,忌讳简单、直露的生理再现。在中国传统吉祥图像一再反复出现的体现生殖祟拜的象征意象,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延绵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等,基本上是象征物的比拟,这种文化生命审美惯例的象征意象的图像展示,呈现了另类出奇制胜的审美效应。

这种含蓄和谐而又致用的审美观在徽州宏村表现得尤为清晰。宏村牛形村落的设计使水如同血液般从村落中心的“牛胃”水塘流出,从各家各户门前流过,解决了村落的防火和各家各户用水的问题;民居“四水归堂”的设计将雨水聚于堂内天井,象征着四方钱财不外流,“商字门楼”将门设计成商字形状,使来往之人都要从“商”脚下过,将徽商在重农抑商的社会里对社会地位的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屋内各处的雕刻装饰更是既有精湛绝伦的手艺又有巧妙绝伦的内涵:冰梅纹勉励子孙须知梅花香自苦寒来,葡萄缠枝纹象征子孙繁盛,树叶镂雕象征落叶归根,柿蒂纹谐音“事事如意”……村子从整体布局到民居建筑的设计风格、到各家各户屋内装饰,在各个层面都充分展示着吉祥的理想诉求。从整体观照吉祥,从细节阐释吉样,人与自然在此交融。含蓄蕴藉文化意境,天人合一的文化个性于此达到极至。

四、吉祥图像的现代留存空间

当今机器大生产工业时代以来,一方面粗糙的大批量复制的艺术品作为商品毫无艺术价值地生息繁衍,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孤独地吃语,为显示与众不同而日复一日创作着无法为人理解的艺术品,与其说在与前者抗衡,毋宁说走人了另一个极端。其实,人们在现代后现代的视野中更期待着一种纷扰喧嚣环境中的真性情的回归,渴望在全球化吞没、同化一切的背景中看到文化和艺术的相异性,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与艺术察赋的族群创作出的涵盖不同意义的艺术作品。而这正是吉样图像带给我们的感受—质朴率真,性格明朗,蕴藉绵长。

吉样图像是特定文化观念与特定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构筑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吉样观念带有浓厚的族群色彩,独特的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这种观念在代代的传承中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众的心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但这些艺术形式最初多是依赖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习俗的,附着于传统的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和农业生产技艺之上的。到今天,一些艺术形式不得不随着农业社会的远去以及随之淡薄的传统观念而渐渐无法挽留,很多吉样图像的载体已经濒危甚至灭绝。

但是另一方面,吉祥观念却未有丝毫的懈怠,不停地寻找着新的载体与生存空间。这带来的是当今吉祥图像的重新流行。人们看中了其血管里流淌的原始艺术的浓厚色彩,在不断重组的新生中散发出的独特个性。这种原始的神秘的感觉反而使之吉祥图像从古旧一跃而成为时尚,它的情绪外露,欢快张扬,却又表达含蓄;观念功利,福禄寿喜,却又切中人心。

多少城市专辟了仿古建筑街区,力图将城市文化的特色和厚重感表达出来;多少酒店茶楼内部装修重归中式风格,窗权字画中尽显高雅独特,案几杯碟边沿纹饰里透露吉祥韵味;北京奥运会徽太极人兼中国结的图形,将中国的阴阳之道,重传神而非写实的艺术要领,中国的吉祥观色彩观表达出来;福娃挑选了有着吉祥象征涵义的鱼、羊、鸟等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具有吉祥意味的新石器时代鱼纹图案、宋瓷莲花瓣造型、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作为福娃的头饰,从外表到骨子里都浸透了中国精神。这正显示出无论是面对自己国民还是面对世界,无论是对于同类文化还是异质文化,本民族传统的吉祥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都是最容易取得认同的。

那么请固守我们的文化品格与艺术精神,诗意地栖居,在创造中继承并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法〕列维一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12

【关键词】动漫形象;夸张;变形;几何形体;符号化;衍生品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动画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感染力。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一个综合的价值观,包含了影视与美术双重价值的表现,既要有美术的造型能力,又要包含影视传达的思维方式。将抽象的象征符号转化为视觉艺术传达给大家,使艺术传递的受众面更加宽广,同时它也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动漫形象的成功推出可以深入人心,让观众眼前一亮。

一部好的动画片不仅仅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够完全诠释作品中心、符合作品形象的“好演员”、好角色。正确的角色定位是成功的第一步。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设计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动画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进行营利。通过动画的推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动画片产生兴趣的提升,有了兴趣,自然会走入影院。成功的形象的推出同样会推动商业产业链的发展,使得动漫衍生产品形成良好的运用体系。

动画形象大多具有幽默、夸张等特点。变形的形体、拟人的体态、夸张的动作、特色突出的语言体系。同时具有独特性、生命力、想象性和拟人特征。通过在银幕上的表演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对人物形体、性格、人格的塑造让角色有了生命力,同时为了凸显特色要在造型上立体丰满,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符合内在的性格表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样评价动画大师迪士尼:“他明白纯真的童心决不会掺杂成人的世故。然而,每个成人却保留了部分未泯灭的童心。”迪士尼努力把这些新鲜、美好的事物为已经厌倦的成人保留了下来,这是全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些永远不会衰老、没有花边新闻的动画人物,是观众幻想中的神奇伙伴。

动漫造型设计的处理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现实再现,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基础进行形象的设计,形象设计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可以让观看动画的观众产生共鸣。另一种是嫁接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象进行混合再创作形成新的形象,随意性很强。通过幻想虚构以及高度的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当时无论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法在动画的创作中都要注意拟人化的处理,通过充分的想象力来赋予非生命物体以生命和人的特征。

夸张手段的处理同时可以增加形象特征的表现。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是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结合,形象中的内在性格也由于外形的夸张和概括而显得格外鲜明。夸张具有强化特征的功能,是将形象的特征强调、扩展,使之更加突出鲜明具有特殊意义和个性类别的典型性。动漫形象大多具有幽默、夸张等特点。变形的形体、拟人的体态、夸张的动作、特色突出的语言体系。

人物的性格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动漫形象同样也是如此。一个成功的形象的诞生要受到大众的认可。动漫角色的性格要立体丰满就要优点缺点共存,长处与短处同在。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上的处理上,都基本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基础,通过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设计人物,变形是动画、漫画的基本造型形式特征之一。变形是对于某个对象的某几个外在特征特别得夸张和强调。这种夸张的程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完全破坏了对象整个形体的比例均衡,甚至引起怪诞的感觉。变形以夸张为目的,夸张是为了表现动漫的幽默趣味化的效果,因此,变形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适度的改变,以更好地突出形象的特点,符合设计的要求。

图形、符号的概括与变形来体现角色的趣味性。比如机器猫的造型基本由圆形构成,形态憨态可掬在造型上又为体现机器又有别于普通猫的造型。而同样是猫形象的加菲猫总是一副慵懒的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总是半闭着的双眼和与众不同的胡子了。汤姆猫的造型则更加符合猫的原型特征,但在动作表现上突出夸张的形态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符号化可以使角色造型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也利于在动画中整体造型风格的统一。

在形象设计中几何形是设计的“万能手”。自然界中万物千姿百态,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态。把复杂多变的形态几何化,在动漫形象的设计中利用几何形态传达出简约、独特、新颖、时尚的视觉感受。例如圆形,在西方,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论述美的本体意义时,也指出了它的“永恒性”。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也曾明确指出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形是极具亲和力的形态,呈现出饱满的体态特征,在动漫形体中我们随处可见,Q版人物从身形的比例上呈现出圆形的形态,表现可爱的特征。我们比较熟悉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在形态设计上同样极具符号化特征。圆圆的身躯符合游戏中小鸟人物的主要功能人物,在发射的一瞬间带给游戏者紧张刺激的感受。在造型上简单大方,正是简单的造型使得该形象在后期产品商业开发和推广上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

动画角色形象的成功,影响一部动画片的成功同时也会带来巨大市场和利润。动画明星不亚于普通的影视明星,同样大众广泛接受,成为盈利的重点。角色的性格魅力,打造动画明星,开拓动漫市场,发展动漫产业,是动漫造型设计的必要因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