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时间:2023-10-07 15:58:05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1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1],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院团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多种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产、学、研、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进行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此外,还要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对接,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期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要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崔宏巍等人[2]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苏卫等人[3]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一体化,形成了“产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评分标准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单一、缺乏变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发展前沿脱钩;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的求职时间相互冲突;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很多选题只是对往届作品和文献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元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人物现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完整的设计作品,是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设计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教学任务。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产学研工作,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舞台影视化妆技术为特点,开设戏曲化妆、舞台影视化妆、配饰设计、立体剪裁、创意化妆等特色课程,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与地方文化企业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在文化创造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我们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在课题的选择上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其次,我们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论文答辩。作品汇展,学生也要独立认真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调研和作品设计。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定期督查。此外,我们组织答辩小组,制定答辩评分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环节的总结性艺术实验活动,是学生对艺术思维、艺术表达以及艺术技法的一次最好的诠释。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自觉地将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形象设计创作过程的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项目制作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无形中使得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经过毕业设计,学生具有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凝聚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开展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以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题,既突出专业,又紧密联系生活,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展出。我们以实践实训案例作品露天展示及影像播放为主,配合用人单位校园现场招聘会以及教学研讨会,将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册在学院网站上,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例如,2015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我们以“视・界”为主题,共展出120多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了武汉顶层全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相互广告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进行现场校园招聘,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目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为社会培养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2]崔宏巍,朱方来.高等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4-77.

[3]崔苏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54-155.

[4]侯建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66-70.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创新型 人才培养 形象设计 课程教学

从一门新兴学科,到成为各大高校办学的特色专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规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容行业和美容教育的期待也在提高。但是目前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定位还停留在过去通过运用造型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整体造型的层面,而未能就整个社会的产业发展对形象设计专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做出回应。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的特点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遵循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跟随行业发展脉搏,以高就业率衡量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配置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1. 专业的时尚性

课程设置虽然侧重化妆、发型、服装技术层面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但由于人物形象设计这一特殊领域,与社会的时尚流行、审美变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时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在技法的运用、风格的表现、色彩的搭配等方面都会紧随流行趋势而改变,所以在培养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时尚的审美,能够用时尚去引导技术。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时尚的理解与分析,利用各个方面的时尚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意识。

2. 专业的实践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与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妆设计、发型设计、服饰设计等都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光靠老师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和示范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更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强化和验证课堂理论教学,另外,安排一定的课程与演出、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践要求,形成对本专业市场状况、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眼界。

3. 专业的服务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同其他设计类专业最大的不同是他的“服务性”,其他设计类专业在设计产品时,并不需要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与消费者的沟通是通过产品进行的。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整个工作是直接面向顾客。由于专业的这一特点,所以需要人物形象设计师在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学会与顾客“沟通”,面对面的沟通能力,对于一个人物形象设计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作为一个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师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要打造出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与顾客有效的沟通,引导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二、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一)时尚资讯融入平时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中

时尚资讯与教学大纲、教学过程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方式与教学进行结合,可以采用最新的时尚大片、每年的各大时尚会,在时尚化妆、发型设计、服饰搭配等授课时,选用的案例将最新的时尚资讯引入课堂。中外经典大片的资讯也必不可少,时尚圈每年的流行都会看得到经典的时尚影子,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及分辨的能力,这些就需要老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以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时尚资讯作为教学资料。

(二)关注社会对人才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是以人才为支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定位和教育发展应始终坚持关注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不停地学习借鉴成功的专业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和发展在中国刚刚起步,在实践和理论建设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机遇与挑战并存,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定位和发展需要联系国家整体发展的要求,不断去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更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诚信做人与创新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的方向和模式? 需要相关政府决策部门、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是办好高职教育,尤其是办好形象设计专业这种实用性较强专业的根本保证。“双师型”的教师是教学和实践的多面手,理想型的“双师”可以多方面理解其内涵:一要具备“双证书”,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职业资格证书;二要具备“双职称”,即取得教师系列的技术职称和其它系列技术职称;三要具备“双素质”,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各种专业技能。因此,一流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必须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结论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涵盖较广,包括美容、化妆、服装、发型、配饰等专业课程,而建立相应的化妆、美容、美发、服装、摄影、形体训练等多个实训工作室,应该成为专业建设的配套需求。这些实训室集教学、培训、生产性于一体,即可用于毕业设计,也可用于校内顶岗实习,旨在营造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提前认知并迅速转变学习观念,加速人才培养,达到较理想的训练状态。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就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和就业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今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俞 艳,袁艳斌, 黄解军. GIS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J]. 地理空间信息,2015,02:.

[2]吴迪.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报告[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55.

[3]卜晓风.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86-87.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形象设计;现状分析;课程改革

一、形象设计的涵义

在《辞海》中对“形象”一词有两个解释:1、形状相貌;2、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我们探讨的形象设计是指第一种解释:“形状相貌”。设计的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是追求人物形象美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眼中美的形象就是从整体感观上来判断的。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术帽光。腰若流纹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只有外形、神态、气质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才是美的。可见形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工程。它是涉及艺术和技术,如美学、服装、物理、生理、体态语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形象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象设计行业只有影视人物造型、舞台造型等形象设计。设计师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影视化妆专业毕业的。而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职业形象设计、生活形象设计等较实用、跟人们生活贴近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形象普遍很重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美容、美发、化妆等局部的造型,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及原则

形象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教学一定要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分析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角色特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生活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各方面的生活积累越多、越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越生动、越深刻。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掌握表现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在形象设计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创意性,以不适当的夸张变形、奇异怪诞的造型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形象设计工作上走人歧路。

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法乃至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讲授。学生可以在掌握其要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自由、灵活地发挥创造性。

培养学生学会较强的技能、技巧,娴熟的技术,是实现整体形象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上,应当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训练,不容忽视。但是,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这一点,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创作课,来引导启发学生增强创造意识,只有向创造型发展,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思维敏捷的创造型形象设计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确定创作题目,而不是在教学上用僵死的程式去禁锢学生。只有把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才能使学生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发型、服装、仪态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是多方面有机的结合,是由内向外的整体创造。比如化妆,就不能只考虑被设计者的脸形五官,而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人物的个性气质、身分、服装、环境等条件来塑造,不可能在局部进行。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当前那种教师知识单一,只懂其中一门专业课,只开设单项科目,课程内容不能横向联系,实用面过窄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只有根据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在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基础课、专业课、修养课以及设计创作课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随着形象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或将有新的岗位、岗位群出现。形象设计行业除需要整体设计师外,高水平的化妆师、发型师、服饰搭配师、色彩顾问、礼仪指导、美容导师、营销人员也倍受青睐。因此,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注重实践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实践实训场地,仿真职业环境尤为重要。形象设计专业的配套教学环境要具备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仿真环境。包括化妆室、美发室、形象设计中心、室内摄影棚、画室等。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行预就业制所谓模拟就业系统。就是在企业支持参与下,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运营的预就业机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后,前期的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后期在企业内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预就业成绩的评定将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有利于综合技能的练就与素质的提高,形成畅通的就业渠道。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按“双证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包括化妆师、美容师、人物形象设计师、发型设计师等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4、开展社会培训。目前,全国美容美发机构已超过120万家,从业人员达600 万人,在短期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仅凭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开展社会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安排、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影楼、美容院、设计工作室、艺术剧院的实际工作,基本达到两学期有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实训,主要跟踪时尚界流行的新应用技术的研究、调查。积极聘请行业专家、 社会各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操作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所以,客观上就要求专业教师教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同时,又由于专业的特性导致了教材内容始终滞后问题,所以,与社会上的专家的密切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在堂课上增加行业当前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对学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形象设计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生活样式的艺术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发展而变化,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变化发展时代,形象设计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顾筱君. 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M].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2]刘颖悟.艺术设计专业――形象设计专业方向探构[J].装饰, 2003(2): 93.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行业,形象设计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只有明星们才享受得起的待遇,已从原来的影视、文艺等专业机构走进大众生活。形象设计分类有:人物形象设计;品牌形象设计;行政机关、企业形象设计等。本文仅对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建设提出粗浅建议以共同行参考。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据网络数据表明:目前,除许多美容、化妆品公司、造型工作室招聘形象设计师外,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大规模招聘形象设计教师。由于形象设计师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在招聘中,根据个人水平不同,薪酬弹性空间较大。目前,形象设计师服务对象主要是30岁以上的老板、中高层管理人员、模特、影视明星等高收入人群,其收费也较高。一些成熟的形象设计师,除了在本单位有几千块钱的固定月收入外,一些业余时间的兼职甚至比固定收入还多。在香港,名气一般的形象设计师的价格是一天几千到一万五千港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形象设计每次收费一般从1000元起价,常年的形象顾问年收费在1万元至3万元左右,一些大牌形象设计师月收入上万元。

对于有如此发展前景的职业,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业院校看准机会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并且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已经先行一步,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经验。我下面就仅从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课程建设,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希望能为该专业从教人员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二、专业课程建设

1.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教学观摩与教学实践相穿插。实行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制度;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行学生参赛奖励制度。

(2)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课程设置上倡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设一定数量的自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确定以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3)教材建设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材的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自编教材;根据本专业属于流行专业,因此确定和选用图片类参考教材要为最新版本。

2.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强化动手能力。

(1)健全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中的物质保障

(2)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对引进的人才要特别注意考察其实践技能。

(3)优化实训课程,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社会考察活动的安排,注重实效。

(4)聘请专家到实训基地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 “岗位导向”的教学模式

(1)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为导向。依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调整化妆设计、盘发造型、舞台影视化妆和服饰搭配等核心课程的内容,使这些核心课程内容同岗位要求相对应,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相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设计任务直接引入课堂,把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融为一体。让学生真题真做,不但可以尽早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3)顶岗实习与就业相通,实现毕业后的岗位对接。学生经过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培训,在大三下学期可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以试用人员的身份在企业中完成毕业任务,而企业则在毕业生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经过双向选择实现毕业后的岗位对接。

(4)利用网站平台,建立共享型资源库。

最大化地利用网络,由学院建立网站,把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师生优秀作业、考证试题、最新资讯、赛事情况等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上传至网络。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4. 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造型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引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精英进入学校,参与实践教学。

(2)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分批选派现有专职教师进入相关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和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师逐步成长为造型实操能手。

(3)积极引导与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书,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

三、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建设涉及面较广,无奈篇幅有限,本文仅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场所的建设、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总结性陈述,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一点参考素材。虽然我国的形象设计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但目前来看市场需求量较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也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形象设计这个专业,未来50年在各大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同行们能够共同努力提出更好的课程建设意见,为这个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块;因材施教;项目教学;以展代考;以赛代考

人们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及文明素养的发展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内心对美的追求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才使人物形象设计不断发展、延伸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现在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而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由视觉形象来完成的。如何用赏心悦目的形象来表达自身优秀的内在素养,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因而,市场在呼唤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来提升国人的形象力。从而产生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近年来,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概念的出现,赋予了“化妆”一词越来越深广的内涵,因此我们所说的化妆特别强调与人物整体造型的搭配与协调,除了化妆本身的技巧外,还需要与人的发型、服装、时间、地点、场合等紧密结合,是人物整体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置化妆课程使之能很好的与其他主干课程结合需做到:

课程设置

化妆课程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力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物基础造型能力。学生首先在开学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设计概论等基础学科,目的是为了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而化妆课程则是为了学生今后做整体造型的一个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妆造型能力。

课程设计

在第一学期里,针对学生之前没有美术基础的情况,本学期主要是带领学生理解本专业,使学生先对本专业提高兴趣而进行入门练习,先对其进行简单的艺术欣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纸上练习简单的妆面绘画和色彩搭配为以后做出铺垫

(入门) 掌握化妆基础知识

进行纸上妆面练习

在第一学期中的简单入门那么在第二学期里就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化妆手法,主要是对真人进行五官细节的画法,其中包括人的五官(眼睛、眉毛、嘴)以及粉底的打法,腮红的位置等基础性的学习

(基础) 基础眼、眉、唇的学习

等到第三学期里,学生已经掌握基础性的化妆手法后,开始培养学生在实用性妆面上的学习,其中主要包括影楼造型,当日新娘造型等中级专业化妆手法,而在这一学期中,实行以展代考、以赛代考的新模式,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妆造型能力和评定学生技能水平依据。

(实操) 影楼、当日新娘妆面的练习

技能考核

在经过了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后,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妆面上的学习,主要有剧组造型(古装造型)、民族造型、年龄妆造型及舞台展示效果造型等,这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多时间的实践练习,而这一学期也是总结性的学期,在毕业设计上学生要把之前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一个整体的贯穿来完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里要给学生绝对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专业) 古装造型、老年妆面的练习

毕业设计构思

化妆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没有固定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现在流行趋势,结合实际社会需求真总结归纳方法来教授学生化妆知识教学模块主要采用理论授课、多媒体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人物整体造型的能力进行锻炼并很好的与理论相结合。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妆的原则以及掌握化妆的实用性技能,难点是非艺术学生短时间内学好专业课,那么针对这样的对象我们主要的解决方法主要有:

项目教学法

主任课教师负责制:每学期主干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作为本学期某班的主任课教师(主任教师),全方位地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比赛、专业活动,完成期末作业作品展览,带领学生课题小组进行专业创作,完成项目目标

工作室制度。

模拟社会工作,制定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模式去完成,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力。毕业后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环节和方法。

教学实施

教学组织及学习情境设计:

1.讲授理论知识及妆面演示2.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练习3.完成后学生间相互点评

4.老师做最后总结

考核方法及手段:

实行以展代考、以赛代考的新模式,制定实操教学标准及评价范围,阐明设计灵感来源,提取资料元素过程说明和整体设计风格等。

课程特色

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改革思路

工学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想要更加完善的建立课程体系还需建立主任课教师工作责任制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上课下教、学、做的结合。还有阶梯式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系统化、职业化。这样的创新点就是打破了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上课下教、学、做的结合;阶梯式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系统化、职业化。(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6)

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6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才发展起来,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成熟的教学模式,故而高职美术基础教学无论是教材、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都是从本科借鉴过来的。高职艺术设计美术基础课程也是如此。旧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主,教学上基本沿用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手段。从素描、色彩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中强调写实技能,以训练学生具象、调色能力为导向。多数高职院校还是延续20世纪50年的仿苏的教学模式,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始终存在以训练学生对物模仿写实技巧的现象,为技巧而技巧,为绘画而绘画。美术基础课程训练与职业技能课程脱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美术基础课(素描、色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都以素描:静物——石膏像——头像;色彩:静物——风景——头像。素描以全因素素描训练位主,色彩以色彩关系、物体质感训练为主,由浅入深、按部就班,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底为导向的,很少考虑美术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课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对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故而旧有高职艺术设计美术基础课程,很难适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改革探析

由上可见,旧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有诸多不足,故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原有美术基础课的名称绘画专业气息过于浓郁,不能体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故而将其改称为造型基础课程。

(一)造型基础课程应凸显“职业性”

造型基础课程要与艺术设计职业群的职业能力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新,并要与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结合起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能将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下来的,有自己独特的视角。2、能将自己头脑中的构思通过手绘图像表达出来。3、具备创意与联想设计思维能力。所以在构建造型基础课程时,紧紧围绕艺术设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需要,以“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在课程设计时,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长、短期作业结合;综合性表现训练和创意能力训练相结;以培养艺术感受、职业素质和个性培养进行综合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根据所需知识点的层次将课程分解为若干具有递进关系的课题教学模块;以力求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打下对未来学习更有用的坚实基础,促进其更好的学习职业技术课程。就素描的具体分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素描具有独立的艺术意义;第二种则是在绘画、建筑和其它类型的设计过程中具有辅助的意义:草图。在第二种情况下,靠素描构成了设计物的造型因素,素描决定了设计的构图处理。所谓设计素描,这里所确定的“设计”的概念,并不针对于绘画而言,而是针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而言。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对视觉元素进行计划处理,使之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视觉形象。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造型基础课程构建

笔者在构建《造型基础》课程的时候将课程设计为三大模块,分别是:理论教学、技法训练、创意训练与应用教学。在三个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八个单元。

1.概述(理论模块):主要介绍造型基础课程的意义、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的联系与区别以及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

2.结构形态造型训练(技法模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结构素描的特点与要素,学会运用结构线来观察、表现物象结构。

3.表现性素描训练(技法模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肌理、空间在素描表现中的运用;同一形态用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以及对具象的物体形态进行分析解构,将其平面化并在画面上重新组织形态的能力。

4.联想与创意素描训练(创意模块):通过形态联想训练,增强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运用多种带有趣味性的形象转化、联想、思维方法研究分析教材,从而启发学生的表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5.设计素描的应用(应用模块):让学生用素描的方式绘制设计草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安排2-3个任务,由任务驱动完成课堂教学。课程打破了传统素描在设计教学上的构架关系,对传统的素描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改革。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知识传递的连贯性、单元课程之间的递进性、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将多样性、开放性和过程性作为基本原则,过程中始终强调严谨与灵活相结合。其中结构形态造型训练和表现性素描训练中的肌理、空间训练是为了发展学生记录所看到的物体能力,这部分内容和传统绘画素描有着较强的联系。其中结构系统造型训练任务分为基本形写生和复杂形写生。表现性素描训练任务分为肌理、空间的精细写生以及同形异构的快速表现训练,其中前一任务训练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视觉呈现上的区别,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绘制设计效果图时,能表现不同材料的质感。第二个任务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的宽度,因为在其以后的设计生涯中,经常要面临为同一设计项目提供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的任务,通过这一训练,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第三个任务,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思维。因为艺术设计,以传递信息为主,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接受的量是有限的。所以设计人员要求能够用简洁新颖的形式,将要传递的信息传递出去,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那么形势分析,抽象概括,形式重组的能力的是必可不少的。在联想与创意素描训练模块中,使学生了解进行创意的一般手法,如形式相似替换以及功能相似替换,通过教师讲解、展示范画,使学生了解掌握这些创意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作一至两幅作品,使学生能深刻了解掌握创意的基本手法。通过上面几个教学模块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记录形象、表现创意的基础,进入最后一个设计素描运用的模块,教师给学生下达一个创意主题,学生根据这个主题绘制一幅设计草图,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能促进学生的记录形象能力、创意想象及表达能力发展和提高,为他们以后进入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并能有效的促进其职能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程训练,初步解决了本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相互脱节的问题,在纵向紧密连接本课程技法、实践、理论各项教学内容的同时,切实拓宽与后续专业课程的交叉联系,确立了本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重新修订,建立起本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色彩在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设计专业的色彩学习与应用绝不等同于绘画专业的色彩。设计要求形象与信息简洁有力,色彩要素亦是如此。故而,艺术设计的色彩训练,也要与职业能力紧密相连。我们在设计色彩单元教学环节时,根据设计专业的要求,改变传统绘画类的写实色彩训练。以色彩归纳教学为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色彩基础知识与平面性归纳训练阶段、解构性色彩训练阶段、意象性色彩训练阶段。在几个阶段,分别训练学生的对物象的概括归纳能力,分析重构能力和主题创作能力。色彩归纳是面对自然物象而进行的色彩概括。它不脱离客观对象,并以客观物象作为描绘的依据。但它不拘泥于自然界中的时空观,不沉迷和满足于再现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状态。需要发掘作者的理性和创造性思维。在画面中既强调对客观对象的感受和冲动,同时强调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在构图、构形、构色等方面的主观想象。通过色彩归纳的训练,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有色彩记录物象,表达自我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

三、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7

一、突出设计素描教学环节的“设计”性

素描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造型、空间以及图形图式。其要素可分为形态、结构、空间、明暗、肌理、质感、线条等。传统的绘画素描对这些要素的研究目标是逼真地再现,其艺术美感则通过模仿而获得。现代艺术流派的孕育而生向传统发起了挑战,时至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造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专门人才。而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设计素描是借鉴并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而形成的。素描的学习不能仅以逼真地模仿来完成于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正如我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尹定邦所言:“仅仅用美术的方法培养设计的造型能力是应该商榷的用培养毕加索的方法出不了个洛佩斯,用培养齐白石的方法出不了贝聿铭,用培养文艺复兴三杰的方法出不了现代工业设计大师罗维、广告设计大师奥格威及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在传统绘画素描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专业教学相衔接的设计素描课程,即突出“设计”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首先,明确专业指向性,因地制宜抓准教学侧重点。设计素描必须结合不同设计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目标,并力求达到该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就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来看,多以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为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可以创意素描为主,通过对物象进行创意形态的构象训练,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中客观事物独特的、敏锐的观察方法和视觉传达的造型方法。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则可以从结构素描着手,让学生通过线条去剖析和表现结构,理解物象的空间结构关系。设计素描教学可以为不同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后续学习的造型基础。其次,从“眼”开始,训练全新的观察方法。对绘画者而言,往往“眼”先于“手”,下笔之间的观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对物象的认知首先通过“看”,而“看”并非走马观花,而应该结合整体、比较并且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区别于传统素描的观察方式,设计素描更推崇“立体观察”,它是一种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方法。此时,面对写生对象,观察者的位置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移动地多角度感受物象的形态结构。当进行完这种立体式的观察方式后,可以在一个视角中画出反透视,反统一视角的东西,把正常的块面形态进行打破,重构时加入不同视角的结构元素。这样训练观察方式的目的在于,能让学生更加全面、透彻地分析和理解物体结构,多元化地表现设计意图。最后,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形式美感,拓展多元表现手段。绘画素描的表现形式已明暗调子为主,表现空间感和体积感。设计素描则更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和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主张结合专业要求,简练明了地表现对象,“光”不再是素描的主角,对于物体自身结构本质的表达和理解才是关键目的。画画也可以不光只靠“笔”来完成,通过各种材质的运用和多种手段组成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形式和手法的多样化表现在,既可以写实再现,也可以意象表达;可以描绘线条,亦可以拼贴拓印。随手拈来的物体即可为画面服务,创造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感受不一样的素描语言。使学生能够在传统的素描基础上巧妙地与思维创意相连接,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设计素描的“设计”性贯穿课程始终,并最终得以充分体现。

二、设计素描教学环节实践体验

结合本人在教学环节中的实践体验来探讨一下关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

课题一:多元视角训练课堂上以荷兰版画家埃舍尔关于矛盾空间元素的画作为示范,向学生展示不同视角所呈现的景象被巧妙融合得放在一个空间里,理论上矛盾对立而视觉上则和谐统一。让学生们从传统的绘画视角中抽离出来,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别样的方式表达视觉思维,并且使其明白设计是结合感性和理性的双重产物,既要有好的创意点子,更要为其实现途径精心筹划计算,最终将想法变为现实。此课题中,要求学生在画室内进行任意静物的写生,可以是场景,也可以是单一物体,其画面的组合构成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素描的构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多样化视角,使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感受美的形式,再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通过改变视角的训练,让学生不必依赖传统的“静物台”作画,而是自己寻找想要画的东西,并从中发现形式美感,引导学生发现新颖的视觉现象,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课题二:抽象表达训练通过对毕加索画“牛”抽象减法形态演变过程的学习,了解抽象形态的美学特征及表现方式。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即抽象,它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因此,这个课题可以训练学生的直觉及想象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以抽象表达方式为主,对光、影、色进行重新造型,打破传统绘画形式的局限,提出新的视觉观念,利用多种途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具象的物体,以实验性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思考形态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与直觉感知能力。

课题三:创新意识训练任何事物和知识都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磨练各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自觉获取所需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也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此课题训练时需结合前两个课题中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创意联想,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拓展学生多元化材料感悟,并敢于挑战经典,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主张。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更进一步学习,找出自己认为不够合理或是不足之处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良。在挑战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设计素描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完善其表现力及设计中再创造的能力。民办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应当始终贯彻“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理念,以“设计”为本,与专业特色和时代需求相结合,明确设计素描的课程培养目标,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及设计能力,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郭晖 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8

关键词: 包装工程 美术基础 专业化创新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包装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包装工程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很多综合院校涌现。学科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应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

包装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学科的专业定向多元化,学生毕业就业可选择性大。学生招收的是纯文化生,不加试美术,文理兼收,进校后在基础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既需学习物理、化学、工程方面的课程,又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内容,根据各自特长和兴趣发展。由于学生既要学文又要学理工还要学艺术,所以相对课时量稍显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同,有的学生也学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泛而不精。一般来说,该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完成美术基础的训练,同时完成其他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由于课程涉及文、理、艺三方,所以对各部分课时进行压缩,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课时通常在单科64-72学时之间,有些学校甚至更少。因此,相比较艺术类考生而言,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稍强,但专业绘画能力普遍较差,学生进校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培训。在做包装设计时,学生普遍存在绘画能力不足的现象,只有部分天资比较高、对艺术设计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会主动通过课后的自我补习,来提高包装设计方面的专业手绘素养。

一、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来源与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由于包装工程专业的生源是来自文化高考而没经美术高考选拔,所以入校时这类学生普遍缺乏正规的美术入门训练。一般在大学第一学年,接受各为几十课时的素描、色彩训练。

正常来说,艺术类考生在进行美术高考前,普遍每天接受绘画训练,少则半年多,多则好几年。每半天学习3个小时,一天相当于8课时,高校64课时相当于艺术生考前培训8天。8天只能帮助学习和消化简单结构素描,也许还只是停留在最简单的石膏几何体阶段。72课时相当于培训9天,96课时相当于培训12天,进步不了太多。即便是最有天分的学生也只是初级入门而已。虽然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很重要,但是适当的时间消耗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美术底子几乎为零、课时又极少的情况下,应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是可以预料的结果。

美术基础课程传统上是小课教学,教师示范并在学生绘画实践的时候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一般入门教学是先找感觉,辅助以简单的技法,要求学生不断进行绘画实践,在简单的方法指导下自己去感知,要求学生主动性学习。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绘画教学方法,具有普遍性,是符合一定科学规律的。但与之对应的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大量练习来体验,毕竟绘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基础和学科安排并不符合传统美术基础学习的条件。所需课时严重不足和后期专业要求又比较高是矛盾的重心。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定位教学方法,尝试结合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设置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包装工程专业对学生美术基础的需求分析

包装工程专业美术基础课程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在后期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具备基础造型能力、色彩应用能力和设计作品的表现技能。这是学习包装设计的基础必备技能。

与学习纯绘画专业相比,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美术不是为了将来培养画家,不需要具备专业画家的高超的手绘技能。当然,几十课时的时间也不可能奠定这样全面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教学。根据这一点,研究的对象应是本专业对学生美术基础的需求。纵观全国各大综合院校包装工程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发现,包装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美术基础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透视原理与结构素描在包装设计表现对象上的应用;

2、简单明暗效果在包装设计表现对象上的应用;

3、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表现对象上的应用;

4、传统图案原理在包装设计表现上的应用;

5、包装设计电脑制图时相关的造型审美和辨别能力。

总而言之,包装工程专业对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的能力要求主要局限在本学科包装设计的专业方向,表现对象和内容相对具体、单一,在其他对象上的绘画表现能力上要求比较低,最重要的要求集中在对包装物表现的技能,这就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的专业需求。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中普遍表现对象的内容,包装物应成该专业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训练的主要对象,借此提高针对性、专业性以及专门化教学方法。

三、专业化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包装工程专业美术基础课时少、包装设计表现需求高的特点,必须加强绘画训练时对包装物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联系,强化包装设计手绘的表现能力,促进基础素描中结构、明暗在包装设计内容方面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因此,必须在基础技法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时直接加入包装对象进行强化练习。同时,结合包装专业学生理性思维的学习特点,用最简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较短的课时内训练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表现能力。这就需要在专业化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探索。

在示范教学法和个别辅导教学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普通艺术类考生的美术教学方法,包装工程学科美术基础的专业化教学方法可创新拓展如下:

1.理论形象分析法

绘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象化学科,用抽象的语言和文字来说明解释,不如直接用图像来得更直接更简单。因此,在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结合特定的包装对象,充分图形化,教师作范画示范讲解是一种很传统的方式。该方式很形象,但是耗时长,并且示范时教师讲解不够的话,学生也不一定能知其所以然。另外,包装工程专业人数普遍比一般的艺术班多,正常在每班30人左右,由于学生人数多,一部分同学不能看到完整的示范过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针对本专业课时少的特点,不宜每节课都进行完整示范。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步骤完整过程电子记录,可细拍步骤图,也可拍成录像,在大屏幕上一一讲解,伴以同步练习,将实践中的理论讲透彻,画明白,又形象又清晰,同时又可缩短不必要的过程,从而提高理论消化的效率,轻松理解技能的运用方法和规律。

2.数学教学引导法

针对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理科生的特点,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引导。比如,在包装物造型时,很多同学结构比例观念不强,形状总是拿捏不准。可运用坐标轴定位比较、角度比较、几何形体规律比对、比例分割数据比较等方法,参照工程制图的部分模式,力求科学直观简单地让学生认识包装造型、更精准地把握结构和比例。经过笔者几年来教学的实践,该理性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学生理解起来更直接明了,很容易把握正确方法。

3.举一反三联系教学法

传统美术基础的教学法大多是教师个人的经验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个人经验自我认知占主导,强调感觉,在归类方法的比较上,经验运用不足。举一反三教学法即将每一类相似对象的表现方法进行归类比较,总结相同特性,分解不同特征,在一种对象的教学理解后,可联系到同类相似对象的表现,从而达到解一类题的效果。比如,学习正方体,可联系到各种包装对象的形体跟正方体相关部分,同时讲解和示范二者之间的不同在表现时的差异,直接进行相关包装物的同步练习,强化解题方案的理解吸收。

4.专业强化针对法

由于包装工程专业美术基础课时少,所以必须减少不相关绘画对象的练习,而集中强化包装设计对象的训练。因此,在课时内容安排上,素描基础则是在线条练习和透视原理知识讲解后,将几何体、静物等表现对象结合相关包装物进行关联化强化训练;色彩基础则是直接将各种包装物作为绘画表现对象,充分利用课时。其他训练点由学生课后自由练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后期专业设计表现和制图时的包装设计绘图能力,保证设计效果。

5.程式化概括表现法

在包装工程专业美术基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大都为零,课时又相对比较少,后期设计表现内容相对固定在包装静物上,设计表现画面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程式化的概括表现倾向。因此,可适当规范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举例来说,明暗表现方面,只要能表现最简单的黑白灰光影关系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过渡层次,这样,在明暗技法上的表现层次就相对固定。同时,素描明暗只要能理解素描五大调子,将其简单概括、进行程式化表现就可以了;色彩方面,由于表现的包装物造型相对规则单一,因此不需要太多的色彩关系和真实再现,只要在固有色表现立体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光源色和环境色,就能表现出纯粹的效果。这样,表现过程概括化了,即便是几十课时,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包装美术基础的内容。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9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各种新兴事物对年轻人的冲击和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在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观念不断介入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发现,在人们思维的引导和情感表达上,以往的传统审美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更合理的想象空间。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展现出新的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同时具备国际化、多元化的设计需求与时空化设计需求;然后是地域本土化设计需求,即设计师根据在本土所处具体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最后则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需求。这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上的新的要求。那么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又该如何跟上形式并满足这种要求呢?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之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艺术设计基础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在初、中级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一直都被归于副课而得不到重视,甚至可以说,缺乏美育的基本培养。就高等教育而言,现阶段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要经过专业类的培训,内容基本是以绘画类的应试方式为主,其结果导致社会上催生出大量以应试为目的的考前辅导班。绝大部分考生似乎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考上专业类大学,而这种只在短期内、被动地接受了大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绘画训练的学生,由于其目的并不在于追求艺术的美,自然对绘画与设计本身就缺乏必要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设计基础课教师又多数出于各美术院校绘画专业,其对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往往跟绘画类专业的学生雷同。一般而言,这类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室内的写生如静物、石膏、模特等;二是室外的风景或场景写生,包括到某特定地点的写生。这样的课程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收效并不如预期。

 

换言之,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不能仅仅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即为真而画,而应该要为美而画。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实技艺能力的训练,能增强其作品的表现力,但是一味地强调技艺而忽略了表现内容和思想的作品,却很难得到行家的认同,致使其表现技巧本身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艺术设计不是复制自然的景象,而是在创作,在对内容进行形式美的创作。这类跟考前内容雷同的课程,仅仅只是强调了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而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方面却憾有欠缺。

 

<二>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年青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确实传授知识,但它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至少这是它对社会所应起的作用。一所大学若不能发挥这种作用,他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每门课程都要体现自身的价值,进而促进和增强学校存在的价值。

 

(1)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设计与绘画不同。所以在上基础课前,我们必须要跟学生阐明,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为设计奠定美学基础,而不是仅仅教授怎样绘画。有人说,“绘画是为自己而画,而设计是为别人而设计”,此论并不无道理。在画好一张人物肖像跟设计一件衣服之间,的确存在不小的差异,前者画完即成作品,后者构图完成仍是一个阶段。但如何让绘画成为设计的良好基石,这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不仅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我们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以手绘的方式,准确而清晰地记录事物和生活细节的能力,这里也自然包括了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借助手绘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进而传达构思与设计思想,使学生具备迅速、准确地记录对象和表达思路的基本能力。

 

(2) 设计基础课程须按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

 

既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目的是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那么不同的专业学科,对基础课的要求自然有所不同。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训练、引导他们打破常规,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目的的落实,同时也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贝尔纳说:“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作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能。”教师是课堂上的启发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3)设计基础课须建立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前所述,艺术设计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由聚合思维和扩散思维组成的。聚合思维是指不断地联想过去的事物,并在这种联想过程中,找到可以预见的某种结论。扩散思维是指把过去的事物断开,但又在先前发生的事物上导致不可预见的结论。对于创造性课题,人们先运用聚合思维去解决,再运用扩散思维去进行反复研究,从而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在教学中,课题广泛,从具体的客观再现到抽象的形态创造,从自然物体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到超越自然实际的“构成”等等,这些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基础课程也应据此相应的灵活变动。

 

<三> 不断提高教师的设计思维能力

 

当前,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任课教师大多出自美术院校,是绘画专业出身,必须学习所在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这种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基础课教学的意见,共同研究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理工科出身者的逻辑思维和艺术院校出身者的形象思维各有所长,艺术设计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我们姑且称之为“设计思维”,这正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所应该不断提高的思维能力。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10

关键词:素描 教学 革新 审美 创新

素描,既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基础,又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单色作画。一般都是用铅笔、木炭条或钢笔毛笔等画在纸上。在当今的美术设计院校的专门训练中,都把素描作为基础课。我校作为一所以陶瓷、轻工美术设计为特色的中职学校,也把素描作为一门重点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工美设计专业在我国尚处于新型发展中的专业,教学体系并未够完善,素描课一直沿袭着陈旧的纯绘画类常规教学模式,还是笼统地按照绘画类素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目的还不够明确,课程安排还不够合理。虽另外加设有工业素描课或设计素描课,但对于具体如何有效地、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也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地总结和完善。且现在的中职学校,由于生源问题,招收的大部分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怎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基础教学与专业内容很好地结合,让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具体的课题训练获得相应的能力,实现课程价值,这就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轻工美术类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去进行素描基础课的革新。

第一,是根据不同专业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素描教学内容。

俗话说: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种子发什么芽。常识又告诉我们,建平房、十层楼和建八十层大厦的基础绝对不一样。地下基础要根据地上建筑的需要走。同样专业的基础要跟着专业的需要走,专业不同,专业的素描基础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和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其专业特点。可以把素描课和设计素描课或工业素描课合并在一起,即只作为一个素描基础课程。这样就既避免了可能重复的课程内容又能系统完整地安排素描教学,有效地衔接其不同专业方向。

装潢设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以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二维空间内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设计的概念元素(文字、图形、色彩),按照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视觉美,准确有效地传递相关信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视觉艺术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包括:发现有“语言”的物体的能力、运用多种表现方法的能力、画面重新组织的能力等。在教学安排上,可多安排些短期作业,培养学生快速的造型能力。在表现方法上,要让学生多探索一些形式,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如铅笔、炭笔、钢笔、蜡笔、毛笔,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或机理或不同颜色的纸张,可以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目的有重点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培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表现力,在观察方法上要打破以往固定一个位置和角度对物体进行写生,在对物体观察上要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我们摆置物体的时候也可以多种形式摆放,如倾斜的、倒置的、包扎的等,让学生自己组织画面融入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索学习,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与结构,进一步对其进行提炼,注重理解,注重主观,力求标新立异,才能出现意料之外的“创意”。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画速写以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才能积累丰富的视觉素材,只有把视觉元素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在设计的时候才能发挥和表现出来,传达自己的创意理念。

室内技术设计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教师给他们上素描课时,要以解决比例、透视、室内结构和室内空间造型规律等方面为重点,因此在教学上要以线性结构素描为主,通过线条的虚实、粗细、疏密、刚柔等变化表现出对象的造型、结构以及质感的变化,着重表现物象各部分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还要结合进行室内环境写生、建筑素描写生等,能熟练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把握透视原理及空间变化等能力,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感觉。

工艺雕塑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实用性雕塑和玩赏性雕塑的设计与创作。雕塑和素描一样,都是以塑造客观物象为目的的造型艺术,只不过素描是在二维的纸上塑造三维的形体,而雕塑是直接进行三维的形体塑造,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物象的形体结构表现出来。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借用雕塑的思维与方法,着重对形体、结构、空间三方面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理解物象的形体特征、比例、体积结构等。还要弄清楚人物形体解剖,并建立空间结构观念,从而把握住形体感、空间感、重量感等。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结构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准确地捕捉出物象结构本质要素。

陶瓷设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陶瓷造型设计和陶瓷装饰设计方面、以画陶瓷装饰效果图和花纸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为主。因此在素描教学上既要注意强调物体的形体与结构,可以多画些物体形态结构的线描,也要多画些带有装饰意味的速写,还可以画些表现明暗和黑白灰关系的素描。

第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1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创新

色彩构成是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指在二维的空间里探讨和研究艺术设计色彩元素的内在规律、形式美法则及构成原理,它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色彩构成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熟悉设计的色彩要素与基本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设计的感知能力、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反观以往各大院校色彩构成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脱节,以至于学生在后期专业课学习时很难领悟到色彩构成的作用,只是机械盲目地重复包豪斯几十年以来不变的程式化练习。而这些枯燥的理论、练习和当今无数新鲜的设计的关系剩少。学了构成怎样才能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呢?这些问题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去探索和解决,否则课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在多年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一些改革尝试,力求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为学生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构筑一座有机的桥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目的性”。

一、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的缺陷

我国各高校在色彩构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学理念和内容都得到了发展,但与其他设计课程相比,它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缺陷。

(一)教师对基础教学和专业课程发展的相互性认识深度不够,只偏重对色彩构成课本内容的讲授,不注重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联系,缺乏培养学生对色彩构成本质的认识、以及对平面形式美的表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偏重于对色彩构成理论的经验认知,多采用模式化教学,教师讲授理论,示范技法,通过让学生做命题构成练习来巩固掌握。训练的内容多是书本知识的重复,这种方法虽有利于学生明确把握色彩构成的形式和积累构图经验,但亦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对色彩元素语言的运用表达趋向同一,对形式美的感知力和创造性下降,作业相对程式化。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降低,阻碍其审美能力的自我提高。

(二)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又要遵循构成课“把创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的原则,布置大量作业,以巩固学生的掌握。这种基本功训练常因绘制费时使学生感觉迟钝。学生忙于描绘,没有精力研究色彩的形式美感和色彩在各大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应用,不能达到该课程开拓思路、丰富造型感觉的目的,使色彩构成越来越类似图案构成,影响了教学的拓展和深化。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合理安排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

1. 注重色彩构成形式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关联性

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借助了强大的数字技术,设计的超群已经不再体现在技术的层面,而是思维的原创性上,因此应将色彩构成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与思维的训练上。如果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本课程体系的色彩形态和构成形式问题的分析讲解上,势必使教学显得简单化、浅层化,失去了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所以,必须将不同的构成形式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关联起来,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内在的联系,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例如,讲授色彩对比形式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景观设计作品,分析色彩对比手法有助于突出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形象,有利于主题信息的传达,使设计主次分明。从而让学生明白色彩构成课程既是色彩与平面空间的形式探索,更是掌握设计思维的基础能力训练,以便他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 重视传统文化艺术与色彩构成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不仅改变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具有社会文化传播的隐形性。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元素的提取必须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体现其民族的个性与特征。所以色彩构成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分析,学生的设计练习应尝试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同时,在我们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客观对待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设计观念。

3. 强调理论知识的延生与拓展

色彩构成虽然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概念、原理、知识在这门课或各单元中所占的课时比例相对比较少,但不能说学生因此可以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之间都存在内在的知识联系,所以在课堂设计训练之余,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比如:讲到色彩搭配构成时,要求学生作“比较色彩在东西方建筑中的表现”思考练习,促使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上网查阅一些课本以外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同步思考色彩元素运用的诸多问题。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拓展。

(二)引导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河流山川、花鸟鱼石,都是以自然的、完整的形态呈现的。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评价也往往以自然界为鉴,用真实与否来评价优劣。基于这样的思维定式,在色彩构成的练习中,用抽象的色彩来造型,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即使是艺术类的学生,因入学前长期从人物到静物按部就班的写生练习,使他们逐渐忽略了对色的本质认识,压制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转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用对比的方式给学生分析具象与抽象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及相对的存在性。指出抽象因素存在于所有的客观世界之中,对万物要用心灵去感受,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体验、领悟、想象,借助特定的色彩形式和技巧表达出来。因此色彩构成教学的初期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对眼睛的训练上而不是对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从理论分析再结合设计实践,以实现对色彩的表象再现到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从对对象的选择与提炼到概括地抽象出对象的本质。

(三)加强创造思维的训练

色彩构成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设计应用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强调色彩构成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色彩感官训练,提升审美能力的手段,而是实现设计目的,合理利用色彩元素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如何使设计画面具备美感,如何在平面上创造出有意味的色彩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美的事物,并将这些事物用抽象的色块以及设计的形式法则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表现。从而摒弃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为练习而练习的思维模式。为将拓展设计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将思维训练分别以“色的联想训练”、“色彩构成形式的创意训练”与“色彩主题性的设计训练”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色的联想训练中,通过以自然色为特定元素展开设计联想,训练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色彩构成形式的创意训练,重在强调色彩构成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不同色彩构成形式时,要求学生不能停留在对构成形式法则与表现技法的把握层面上,鼓励他们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凭借不同的色彩构成形式进行设计表达,赋予色彩以意味。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引入色彩主题性设计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和强化设计思维的训练。如要求学生用色彩方式表达“最喜欢”和“最不喜欢”,还可增设表现色彩味觉联想的“酸甜苦辣”、“生命与死亡”等主题性较强的训练。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其创造性的发挥,又能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识。在不同环节的训练中,必须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环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建立与众不同的观点,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及批判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

(四)创建有效地评价机制

学生的设计练习是将色彩构成原理用于实践的设计中,是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的思维过程。原理容易理解,但面对具体的画面时,原理对于他们而言仅是一个路标,怎么走却要靠自己。构思过程的艰难,色彩形态造型的不易,是学习过程中必经之路,也是由入门走向设计的途径。但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辛苦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最终只是把重点放在绘画的精细度上,没有考虑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背离了教学的初衷。因此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与学都非常的重要。首先,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质”上。创意是“质”,形式美感是“质”,画面的工整性也是“质”,在评价时必须有所侧重。画面的工整性固然必要,因它直接影响到视觉观赏效果,但是,应给予那些有想法、肯钻研的学生以更多的肯定,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钻研热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性竞争环境。其次,学生作业评价应该是敞开式,让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作业得失。通过多维的作业评析,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有利于推动色彩构成教学的深入研讨。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只有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形象为依托,以法则为规矩的色彩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与实际运用脱节,把单调的基础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葳.思维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戴力农.室内色彩设计[M].辽宁: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6.

[3] 约瑟夫·阿尔伯斯.色彩构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12

一、当前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传统与现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存,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等,对设计素描教学发展趋势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课题。设计素描教学要发展,就必须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找出一条符合民办院校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新路子。

二、设计素描课程教改的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基础课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素描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只有认识到专业方向和基础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更深层次上的结合。鉴于此,我认为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教学课程,应当包括以下三个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统一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强调设计素描表现的独特审美性。2.增强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让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基本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普遍审美能力。3.重视绘画技能的训练,掌握必要的素描基本功及设计基本技能。当前的设计素描教学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欣赏力、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对设计能力的启发及教育。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科的教育,它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培养其审美眼光,训练其创新思维。新生入学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观念的转变,是审美标准的改变及思想的解放。在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结合专业需要开展系统化基础训练,这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和形式语言基础规律训练,须设计出系列化的训练课题,通过感觉能力的提高逐步向对形式语言规律的认识发展;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创作的状态,实现创作能力的形成,真正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学院上学期设计素描课程作为试点课进行过程性考核的基础上,本学期设计素描课程将进行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将按照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绘画理念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和强化学生的自身感受,使学生对于每一张作业、每一个课题都能深入地研究并有所收获。具体操作如下:1.加强对设计素描“形态”和“意识”的分析,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理论认识高度,使学习的效率和兼容性提高。2.增加必要的欣赏课程,从各个层面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指导学生选修绘画类专业课,借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并增加学生课外学习的作业数量及考核内容,教师定期检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学生造型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4.压缩长期作业的时间,多采用中短期的作业训练,以适应现代社会较快节奏的工作步骤。素描能力的进步与提高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解和体会,太短或不系统的训练是无法理解形体变化的。素描素质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审美的进展,更影响理论的水平,进而影响设计的理解和思路。以我院动画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为例,新学期将计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进行授课:第一单元预计36课时,以超写实具象静物表现训练为主,要完成超写实静物素描作品两张,四开纸大小;第二单元24课时,以精密人物肖像写生训练为主,以锻炼学生的创意形态造型表现,此单元需完成精密写实人物作业一张,二开纸大小。

超写实具象静物素描不同于传统全因素形式的素描,它基本上是对于物象的一种主观理解的大胆处理,抛弃了光影变化对物体的表面影响,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物象材质质感的细腻刻画表现。根据作业的要求,可让学生在教具室自由选择自己所要表现的静物类别及数量,教师只是根据学生摆放的物体略做调整而已。但在表现环节,教师应指明,物象的表现可以是全局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特写;构图既可充满整个画面,也可以是物体形态的单体刻画(物体形态的大小以画面物体不小于实物两倍的比例为准);物体的空间关系亦可淡化处理。此单元的训练目的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表现力及视觉或触觉对物体材料特质的感知,如对钢铁的坚硬、瓷质的细滑、陶制的粗糙等的不同感受,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艺术表现基础。

精密人物肖像素描则强调透过肖像和人物外在的形体、比例、特征的深入分析,掌握人物基本构成框架;通过对骨骼、肌肉解剖、肖像和全身人物的对比观察与写生,让学生掌握人物肖像和人物在视角变化和运动动态中的特征变化以及其运动规律、透视规律。通过相对自由的开放式的表现语汇的肖像写生及通过人物生动形象特征和丰富表情的主动创意及把握,以求学生获得广阔自由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磨炼其敏锐而快速准确表达的素描技能,获得与动画专业基础需要相适应的素描基础。

总之,教改后的设计素描教学应该在新的教学状态下,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学生的课堂思考表现与作业的创新精神体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图片再现临摹”、“精微写实技法表现”、“材料语言再造”等单元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和设计理念。

三、结语

设计素描课程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改革其实是整体教学改革的前哨和最关键部位;否则,只是换汤不换药。越是好的教学状态,越是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设计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更是如此。

作者:范波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