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时间:2023-08-15 17:24:13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中式风格景观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间,它延续了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

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

从景观外表上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

到中式生活的韵味。新中式是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

前的风格。 由于新中式风格在传统景观基础上有较多改

进和创新,目前在别墅和公寓项目中都有应用。

1、新中式园林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2、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2.2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3、万科第五园——典型新中式景观解析

3.1 设计风格

万科第五园是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3.2园林营造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

4.1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4.2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4.3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5、结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参考文献:

[1]姜凌,万婧,潘鄱. 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 2011(06):119-12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2

随着全球变暖,环境破坏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园林景观建设越发重视。园林景观不仅具有美观、绿化功能,更对改善环境生态起着积极作用,更为人们生活、娱乐、休息提供了一个优美空间。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追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得到了空前发展。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拥有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也富有现代感的时尚元素,能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有效将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进行了有机融合,园林景观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被大大提升。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

园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种植树木花草、改造地形、布置景观、营造建筑的方式,创作出的优美的人造自然环境。园林景观建设不仅能美化城市,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发挥着绿化作用,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自然的休息空间。因此,园林景观不仅要美观,富有创意,同时还要具有环保属性。新中式园林景观是当前最能体现传统园林设计风格的园林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这种设计手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增强了园林景观时代性、观赏性、文化性,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景观风格的沉稳有余,使园林景观更符合现代化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设计中注重对自然与建筑和谐关系的体现,巧妙的把自然与人工美进进行结合。而新中式园林景观则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对人需要的满足,强调园内舒适性,既尊重自然和谐理念,也融入了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有传统元素特征的同时,利用现代设计方式,优化自然元素,利用声、光、垫再现自然美与人工美,摒弃了奢华铺张的设计方式,弥补了传统设计缺陷,增强了园林景观意境与情趣,提高了园林景观实用性与现实性,既降低了设计成本,同时也使园林景观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体现的设计风格沉稳有余,活泼不足。而现代设计风格文化内涵不足,缺乏艺术性。新中式园林景观既然满足了物质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精神文化需求。这种设计方式,既继承中国传统精神,也顺应时展,既吸收了西方设计精髓,也融入了中式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含蓄美新中式园林景观风格。新中式园林景观并非完全复制传统园林景观,而是基于现代思想与现代技术,复古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上与传统园林有着很大区别。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借景、障景、框景都运用了现代景观元素,实现了一种多变空间效果。色彩运用上,新中式园林景观更加注意结合民族文化,注重与周边建筑色调的统一。例如,木原色的运用,能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同时还能给人亲自自然的感觉。而国槐绿色的运用,则能给人一些新鲜感,对于缓解人们内心压力有着很大帮助。另外,新中式园林景观对黑色与牙白运用也越来越多,牙白能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更加舒畅,栏杆及地面都可以沿用这种设计思路。黑色运用可以用在亭子上,能营造出内敛、沉稳的氛围,能使园林景观更富有文化内涵。纹理运用上,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多是给现代建筑增添复古的元素,利用传统纹理符合来实现,一般柱子、屋檐、门、窗都会有特定纹理,这些传统纹理运用能增强视觉效果,能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观赏形象。植被运用方面,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大多选择中国传统植被,这些植被多富有喻意,能烘托园林景观文化氛围,例如:松柏的坚贞,绿竹的高尚,梅花的顽强,兰花的高洁等等。但植被选择不能盲目,要从整体角度来看,避免影响园林景观整体性。植被色彩要统一,要与周围色调搭配,避免色彩冲突影响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从整体上看,应具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富有层次感。另外,植物还要与山石、水相互配合,合理布局,使人在走进园林时,像在观赏一幅画,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视觉审美需求,提升园林景观价值属性。在布局过程中,要以视觉观赏效果为出发点,保障园林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进行巧妙的空间变换。具体设计中,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应遵循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园林的自然属性,保障生态效益的实现。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需要一个自然的休息环境。园林景观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然休息环境的重要设施,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弥补了传统设计不足,同时继承了传统园林文化内涵,十分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枭 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形式

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发展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元素也就成为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独特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适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既能够传承华夏文明,又能让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更具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文章就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中国传统元素的概述

中国传统元素主要是指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所欣赏,体现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凝结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风俗习惯、符号或形象,这是中国人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所创作出的一种生活乐趣、一种艺术享受。经过5000年历史的流逝,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元素更加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中国传统元素包括中国漆器、中国结、篆刻印章、玉雕、景泰蓝、桃花扇、中国书法、京戏脸谱、兵马俑、秦砖汉瓦、武术、皮影等。中国传统元素所追求的含蓄、和谐、朴素、节制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自然观、人文观一脉相承,是对释家、道家、儒家3者兼容并蓄、互补交融的最好注解,充分体现中国式的精神、意境、智慧和审美观,印证中华民族内在操守、品行和修养。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性特点,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打造出符合中国传统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

2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中国传统元素是长时间以来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元素,用园林景观的方式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元素的本土特征、历史文化等,更好地体现这种园林景观设计的强烈感染力和独特艺术性。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概况起来,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设计。第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细微之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元素。第三,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2.1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设计正是最好的表现。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重视自然山水景观及园林地形地貌的体现,选择山水形胜之地,或者有水通源之地建设园林景观,或取真山的一角或一部分,或对真山的全貌予以模拟,必要时还可人工堆山、人工造湖,以便将宛如天开的自然景观(如峭壁、峰、谷、悬等)体现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给人以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景观美感,也能够将中国传统元素的自然色彩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细微之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元素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属于系统、复杂工程,包括较多的细节设计,而园林景观的另一番风情也可以通过细节设计来予以体现。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基础是儒家思想,既将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予以体现,也是华夏儿女代代传承的精神遗产,中国传统园林多喜欢通过书法、刻石、匾额、音乐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来将园林景观的意境充分表达,这也成为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所采用的手法。可以利用中国传统元素来构建出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例如,将传统文学典故、石刻、书法等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布局在园林景观的恰当位置,既能够给园林景观赋予全新的生命,又能够让园林景观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2.3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都没有考虑到地域性的景观设计,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时尚景观和环境景观,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人新颖的视觉感官,但较易出现与周边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格格不入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显得尤为重要,既能够让园林景观体现出地域性的独特特点,又能够与周边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结语

总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元素充分融入,既能够促进现代园林景观的良好发展,又能够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一举多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春.古典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1)

2刘晓桥.试论园林景观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应用———以松江上林苑为例[J].城市建筑,2013(10)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园林构成要素;花展景点;园林艺术;布置手法

1 园林艺术与花展景点要素

园林景点是利用园林构成要素,并且将这些要素通过创作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一定特殊的园林形式,表达某一性质、某一主题思想的园林作品。构成园林实体的5大要素,一般主要包括水体、植物、建筑以及构筑物、园林小品等,这5部分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具有艺术特色的园林式展会景观。画展景点要突出特色,园林景观的融入将会为其构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是向人们展示画展艺术精品佳作的大舞台。它所表示的造型艺术美、联想生境美、工艺设施美等都带给人们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要比一般园林景观更为强烈,同时,它的表现手法、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都不拘一格。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展景点的设计、布置手法必须求变、求新、求异、求提高,必须把园林构成要素中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山石等灵活巧妙结合在一起,应用到景点布置中,并且超越传统,应用新的手法来体现主题。运用各种文化思想,借助多样的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不同的工艺和材料来寻求新的契机,营造新颖美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立意新、品位高的佳作来。

2 花展景点的形式

花展景点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首先,根据构思创意不同,可以使一个自然山水园;可以是一个具有欧式风格的规则式园林;可以是写实景观的特写;也可以是一个缩微景观;它可由建筑小品、植物、雕塑等构成要素反映主题的综合景观,再配上观赏植物以及花草的主体花坛。其次,根据展出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专类花卉展览景点和花卉博览会景点,如专类花卉花展中以为主题的展景点,以及以梅花为主题的展览景点,表现形式非常灵活。 再次,根据布置环境的不同,可以在空间效果营造上下功夫。一般可以进行室外景点和室内景点布置,室外景点可以再室外空旷场地结合实地条件布置,布置范围比较灵活,小的范围只有200~300m2,大的范围可以达到5000m2,形成景点或者景园,这样的感觉就特别明显。最后,根据展览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永久性景点和临时性景点。作为永久性景点,可以在施工时,对于建筑小品、雕塑、山石等提供真材实料;对于临时性发展景点,一般展期在20~50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主要使用替代品和仿制品。

3 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要改造好园林花展景点的总体形象,首先需要确立景点的主体,是以山石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是以建筑或者建筑小品为主体,还是以植物为主;是以花卉为主体,还是以树木为主体。或者以园林文化为主体,需要根据具体景点的主题来确定,例如,在各地区广泛开展的花卉展等。园林艺术,贵在组景。景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景点的布局合理与否,以及整体的观赏效果,在花展景点中常用的造景艺术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主景与配景,景色与抑景、夹景与抑景、前景与背景、层次与景深等手法的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地形改造、叠山造水,不同植物空间层次的合理搭配、构筑物,以及园林小品的制作等,并按照一定表现手法组成赏心悦目的景观。

其实在花展景点的整体布置中还涉及到园路和建筑的处理:一是园路要具有一定的通透性,采用竖立、长短不一的木板,自然铺落成汀步式样,正好可以借助自然过渡性的小楼梯或者青石板穿插于整体展会中间,绕过中间土坡,蜿蜒曲折,整体园路系统清新、自然、充满野趣。二是建筑,在花展景点中要注意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加工处理,展现于人们眼前的两侧房景都是二维空间结构,不是三维建筑物。在建筑物上一般会搭配吊绿萝披挂,进一步虚化建筑的高度,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借助虚化的手法可以在主体区域内形成一种古色古香的修竹倩影等表现情调。三是盆景艺术手法,盆景制作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大型花卉中穿插一些造型各异的盆栽、盆景,能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通过动态的设置体现工艺制作之精髓,与周围的树木花草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优化整体景观效果。

4 结论

山水无情人有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也在大幅提高,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园林艺术素养,深刻把握在花展艺术呈现力中的独到之处,才能创造富有创意、精妙绝伦的园林艺术作品来。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园林景观;本土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意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思想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国内的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大肆地宣扬、追捧、模仿西方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使得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本土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严重工业化、同质化的园林景观开始普遍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导致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进入瓶颈阶段,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本土化是世界各地园林景观设计通行且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现代化与本土化同步发展,在延续传统园林景观观赏性的同时,全面考虑其“景境”特质,重新进行合理的定位,在符合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保持、延续和凸显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做到二者的统筹兼顾,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园林景观。

1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困境

1.1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

中国园林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传统,不断地自我更新与发展,取得了许许多多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引入了很多欧美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技术,这无疑对中国风景园林的思想解放、拓展创新产生了重要、积极和广泛的影响[1]。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城市公园建设都起步较晚,在面对西方文化思想意识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由于缺乏自身特点而发展缓慢,且方向不明,逐渐消失殆尽。为了迎合国家、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树立国家、城市的现代化形象,改变国家、城市的景观面貌,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一度把适用于某些发达国家、地区的理念或技术当作普适的、先进前沿的创新理论,膜拜式地把国际化当作未来方向,逐渐形成了崇西抑中的趋势,导致西方各种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泛滥。他们热衷于追求西方稀奇的形式,大力效仿西方景观设计案例,很少有设计师真正关注中国园林的本土性以及园林景观中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他们对于西方园林景观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与符号阶段,并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辨析,所以经常盲目地将西方国家的设计思想及方法技术照搬到中国,如大树移植、大广场、大草坪、大花海、大景观等大尺度造景比比皆是,这些设计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复制品,毫无中国特色可言。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导致传统园林大国失去了学术自信,本土化园林景观被全面冲击、改造和替代,园林景观作品缺乏“原创性”。

1.2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的错位

中国传统园林地理位置独特、功能较为单一,且多为观赏性景观,其服务对象大多为宫廷贵族、文人志士或者社会中极少数的人,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现代园林景观却是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全面开放,服务于群体大众的,二者有许多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开始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尝试进行本土化设计。但由于行业和市场繁荣与乱象并存,许多设计师往往不加思考直接照搬传统园林或成功案例的模式,以期降低项目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他们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场地所处的位置,不考虑场地周边环境,不考虑场地服务对象,统统把它们做成传统园林的形式,直接模仿传统园林中元素、材料、色彩、结构、布局等具象的表层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堆砌,使得园林景观有形无神。一时间,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仿古亭廊、小桥流水,传统园林中的置石被到处滥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过于无原则地仿古和拼贴,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只是对传统园林的模仿与复制,缺乏鲜明特色和深远意境,无法完全融入到现代生活与社会环境之中,不能称之为现代园林景观。传统与现代的错位,使现代园林景观缺乏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导致景观审美杂乱。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在地化属性的、自然与人文兼容的,不存在可以普适于全球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术,任何新理念、新方法都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融合以后,才能接地气、可操作,只有传承和创新,才是生存之道。上述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忽略了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其结果必然是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设计出来的作品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可以满足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无法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文化。

2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出路

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性和现代园林景观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传统的设计元素和手法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简单地使用现代材料技术去模仿照搬传统园林的形式,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开始高度重视地方民俗特色、历史文脉等,并且力图实现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强化现代园林景观的意义。部分学者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已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冯纪忠先生在《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一文中,通过梳理将园林发展分为形、情、理、神、意5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孟兆祯先生在《园衍》一书中强调,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科学创新,并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王澍等通过设计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并借助现代化手法进行表达。随着时间的发展,“景境”一词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发展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丰富了现代化设计的文化内涵。“景”与“境”合成为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中,常被用于文学、美学、影视学等领域。近年来,在风景园林学中也开始频繁出现。如张亚文先生在《景观欣赏》中写道:点景主要是用一语一词来刻画出景观的特征和景境。张家骥先生的《中国造园艺术史》和王其钧先生的《图说中国古典园林史》中,都有关于“艮岳景境”的描述。较早提出中国园林“景境美”的,有王玉晶等编著《园林美学》,以及曹林娣教授的《东方园林审美论》[2]。郭明友先生在《论“景境”———关于中国园林审美理论元概念的思考》一文中,定义了“景境”一词的概念。所谓“景境”,就是园林实景与情感理想交融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境界,其中“景”是园林审美的物质基础,具有真实可视性,“境”是情感理想融渗于实景后形成情景交融的整体审美效果[2]。纵观古今中外园林的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的元素、材料、结构、色彩、形式等表层特征都是难以传承和发展的,原封不动地传承那些具象的表层特征,只能称为仿古,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园林景观,我们应该抛开传统园林的表面,深入挖掘其文化精髓。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其成功之处是在于它创造了什么样的景境,要想找到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合适的出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学会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景境特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应确定场地定位。站在时间轴的延长线之上,尊重并挖掘设计场地的历史文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提炼出该场地的主要特征,同时融于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全要素系统之中,尊重场域环境的内在肌理与规律,从而直接通过构建园林实景的物质形态来表达主题思想,使园林景观具有“故事性”,能够传递易于游人理解的意境。其次,注重人文精神,因地制宜地营造特有的人文景观。这并不是指要采用历史典故、名人传记或者文物古迹等方式方法来营造各种人工化场景或设施,而是以场地自然空间为基础,以人文情怀审视人地关系,既爱护这片土地,也关切其中人的需求。结合当地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利用合适的材料、技术等,营造与自然空间相协调的人文空间,以及满足游人观赏和游憩等各种需求的人工设施,将情感理想融入园林实景中,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第三,体现现代化的景境。中国传统造园中景境的体现更多的是在于花木寄情、状物比兴所产生的象征寓意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超脱隐逸、淡泊名利的审美情趣,难以契合现代人简洁、明快、开朗、大方的审美情趣。现代园林景观所承载的主流情感,不再是古代文人孤高独乐的清居思想,而是现代社会积极向上的的公德和价值观等时代精神,因此造景形式不必依样拟古,材料和工艺也必须遵时合宜[2]。设计者应该全面认知中国园林历史,重树民族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智慧,直面现实的需求和问题,在进行现代园林的景境设计时,应该走出传统园林的束缚,更精确地表现现代的审美情趣,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对生活环境的本质要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应该再盲目照搬西方园林景观,更不应该再局限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固有观念之中,而应该从中走出来,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需求等,以现代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完美融合。只要园林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不同分区的景境之间有内在呼应、过渡自然,工程实现上符合视觉、生态、功能、可持续等相关要求,风景园林就可以成为意蕴丰富的经典之作[2]。

3结语

从古至今,园林景观与人类的生活一直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产生于人类的需求,也服务于人类的需求。每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世界园林之母,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与意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对它进行重新诠释。“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的错位,盲目地“崇洋”与一味地“固步自封”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艺术精华,提升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杨锐.论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与中国性[J].中国园林,2018,34(01):63-64.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岭南园林,传承,创新,地域性

引言

岭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接受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与人文思想的时间最长而且与当代世界进步文化的主流融合的最好,这一点也是无可争议的。对地域现代性的评判有三点普世的共识:第一是文化的包容性,即一种地域是不是承认并包容多元的价值观;第二,这种文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与意愿;第三,这种文化中是不是尊重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并遵守诚信为本的商业行为规范。以上三个方面,当代岭南地区做得最好。所以,岭南地区在近百年中一直就是中国新思想、新文化与制度的发源地。因而,作为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岭南园林,尤其是当代岭南园林的景观可以走在其他地域的前面也就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展开“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讨论之前,我们需要简要地回顾一下几个关键的问题:即什么是现代主义景观?什么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传统的岭南文化及岭南古典园林有那些特色?

1.现代主义景观及其缺陷

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二战以后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同时兴起的一门景观设计思潮与实践的学问。它强调景观的科学性、社会性与功能性,具有工业化、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特点,并在表达手法上强调国际风格与简洁的艺术手法。虽然现代主义景观是当今世界上景观抑或园林创作的主流,但它的缺点也非常突出,其备受攻击的缺点集中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对地域自然特点与文化传承的忽视,以及对理性问题的关注有余而对感性问题的关注不足等。

首先,现代主义景观最重大的缺陷在于缺乏对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尊重,缺乏地域的变化。 第二,过分强调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理性主义的设计感,对长期使用者的情感要求缺乏考虑。 第三,现代主义景观几乎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衍生品出现的, 从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充当或者甘当现代建筑的配角。 最后,现代主义景观反对装饰、缺乏细节,这与居住区园林本来是一种“奢侈品”的定位相冲突。

作者认为通过对作为园林艺术两极中的另一极的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对地域风格极其突出的岭南园林艺术的研究可以来弥补现代主义园林的不足, 从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好地丰富与发展可以传承中国文脉的、地域性的现代主义景观。

2.对中国传统园林特点的总结

首先,自然诗意的居住一直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无论是老庄自然之道的产生,还是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传统造园的自然精神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在高度城市化与环境人工化的今天的景观设计中仍然极其可贵。

第二,中国的文化, 包括哲学, 文学, 与艺术具有鲜明的自然性;中华民族是对自然理解的最透彻的民族之一。中国的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山水观,他们为自然界的物化山水赋予灵魂。山水与神明,与祖先,与人的精神和意志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人们游目骋怀的空间,更成为人们抒感的对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不仅是构建园林空间骨架,更是在为整个园林的氛围定下基调。唯有源于自然的景观才能让人长久品位,而不觉厌倦。这正是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第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居住形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Chinese way of life)。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亭台楼阁应该理解为有功能需求的建筑,而其他的都是主要是以山、水、及植物为主的自然元素。人工与自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从来都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和谐互补的元素。在统一的立意与充满诗意的主旨下,互为因借,相互补充。园林不是单纯的视觉游赏空间,而是生活的容器,是具有诗意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同时满足苛刻的功能要求与丰富的情感需要是中国传统造园的是中国园林的另一个特点。中国私家园林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系统的意境与情感策划的园林(Emotional Programming),在一个不大的江南园林里,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想给人以怎样的意境与联想都经过精心的策划,这就是为什么江南私家园林可以这样无与伦比的精彩的另外一个原因。

第五,空间与空间的序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体。在江南明清私家园林中有效的空间组织是景观的整体性的唯一保证。其中,空间序列(动观)比空间重要,空间比景观重要,虽然景观(静观)也很重要。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极其鲜明的空间特征,综合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序列。在重点部位则精心安排视点,组织视线,无论动观静赏都有别样风景。

第六,对“有”与“无”的进一步理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是园林创作的主体;而意境,也就是环境气氛是由空间形成的,空间是由体积形成的,空间的成功在于比例。老子云:延埴以为器,当其无以有器之用。由有形的物体围合而成的无形的空间才是园林中真正供人使用的部分。好的空间是细致推敲而来的,尺度合宜,比例得当,然后有细部精彩,画龙点睛,此方空间美之要决。

第七,意境与诗意。园林是情趣与情感的寄托,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追求。园林是造园者心中天地的缩影,是寄托人生理想,抒发高洁志趣的途径。没有意境,园林也就失去了灵魂,成为了物质的堆砌,唯有寄诗意于山水,才能使园林获得超越时空的长久的生命力。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放松身心,使人重回自然,重回简单,本真的诗意空间。

第八,在园林中只用自然元素与有生命的材料。只有有生命材料可以与生命共鸣,从而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其中,四季植物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周期;花鸟虫鱼代表天真与生命;水代表了是生命之源,永恒的迷,与园林的灵魂;山石:代表着大自然的机理,是无声的歌,是园林中唯一一个与建筑相协调的元素,是花园的笔触。当然,山水是园林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自然元素。有机地运用山石与水体不仅是美学的需要,也是生态的需要。山水不仅是园林与自然联系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第九,总体艺术(即Total Art,从德文中的Gesamtkunstwerk来)。总体艺术就是尽量多地使用所有相关的的设计元素与相关的艺术形式,并使所有的设计元素协调一致,共同为一个主体服务,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中国园林无可争议的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总体艺术:我们还很少能够看到其他园林能把哲学,文学,历史,民俗,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雕刻,家具制作,叠石理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元素与艺术形式统一在一个园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艺术形式中,能够称之为总体艺术的为数不多,其中包括歌剧,京剧,中国园林与电影艺术。

第十,创新与传承。虽然由于地理与文化原因,中国传统园林一脉相承地发展了近千年。但是,中国园林作为一个总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根据各个地域的特殊人文地理条件进行调整。其中,近现代的传统岭南园林更是具有“兼收并蓄、世俗务实、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特点

3.岭南的自然人文条件及岭南传统园林的特色

学者朱千华对岭南园林作过长期而充分的研究。朱先生认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和岭南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归纳起来,岭南传统园林艺术体现了这样独树一帜的特色:疏朗通透,兼蓄秀茂[1]。

其中,疏朗是因为这里天高皇帝远,人们可以突破禁锢和束缚,释放出一种疏朗与放松的心境来。相对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宽松自如,流露出敞开式的,个性化的自由空间。通透是因为岭南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酷热的夏季时间很长。 所以,岭南园林在设计上要考虑到宽敞、通透,还要顾及遮光聚荫的降温效果――阴凉、通透是岭南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

兼蓄。岭南文化兼容并包,是一个百越文化、客家文化、贬官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混合体。在岭南园林中除了使用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传统的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以外,也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如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巴洛克的柱头,规整的水池,铸铁花架等。同时也会大量吸收岭南当地的文化元素:如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等。

秀茂。相对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而言,岭南园林具有轻盈通透,植物茂盛葱郁的特点。特点。岭南园林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岭南植物繁茂。植物是园林要素之一。岭南的植物品种,成千上万,且大多都是四季翠绿,因此园林中植物的丰富性使岭北园林望尘莫及。

传统的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外向型特征,这也是近代岭南文化具有世俗务实、兼容并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海洋文化特点的直接原因。 因而,说近代的岭南是一个各种园林风格的试验场也就不奇怪了。 这里也理所当然的是一个探索现代地域景观的最理想的地方。

图1―2一组照片生动地表明岭南园林创新,敢于试错,具有多元的价值观,及其世俗与人本性的一面。

在了解了现代主义景观,中国传统园林,传统的岭南文化以及传统岭南古典园林的特点之后,让我们用一个现代高密度公寓的居住区景观案例来谈一谈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尝试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4.深圳中信红树湾北区的景观设计:“现代岭南”景观的设计实践

4.1 现代高密度公寓居住区的“现代岭南”园林

在短短30年内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边陲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8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室外公共与邻里空间被街道代替,人离自然越来越远。5年前深圳中信红树湾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找到我们,希望与我们探讨如何在红树湾的景观设计中帮他们找回儿时岭南传统生活的感觉: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在现代深圳的高密度公寓居住区找回人与自然的联系,让人们在放松户外环境里享受邻里般的社区生活,并让这个园林景观彰显岭南自然之美。当时我们还不确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风格,姑且称之为 “现代岭南”。我们将这种“现代岭南”的风格归纳为以下几点,设计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岭南园林传统造园手法的传承和对现代功能的创新上。

4.2 社区客厅与生态水景,现代的功能的创新

中信红树湾北区从总图上看是一个现代景观。由于居住区景观对景观交通流线,消防线路的要求很具体,再加上主体建筑空间尺度比较大,总图布局采用了社区公园的设计理念对空间进行了有序的组织。在总图规划中我们重点考虑要营造出更多的以人为本的社区空间,即邻里交流与活动场所。10,000的中央花园是一个社区室外客厅与湿地花园的综合体。人工湖是整个花园的中心,环湖布置了多个适合不同规模与活动方式的邻里交流空间。包括咖啡平台,观景平台环湖景观步道与“社区客厅”。社区客厅是人们用的最多的地方,这里可以组织儿童艺术课程、社区象棋比赛,它也往往是学生们放学后做功课的地方。

生态水景的设置具有和国际主流的生态设计手法接轨的意义。一条石溪从北向南流入人工湖中,湖水是靠西南角的一个人工湿地进行净化的。人工湿地是低成本净化湖水的现代生态技术,我们经过努力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兼做水生植物园与人工湿地的生态湿地花园。 这条以黄蜡石为驳岸的自然溪流可以唤起我们童年在溪流边玩耍的记忆,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去处。

4.3传统的意境,岭南的植被,当代的审美

在空间的功能与内容组织合理后,我们进而希望为每个空间增加一层情感的因素,也就是说找出每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现代的规划让花园好用,而意境的空间使花园精彩。 而岭南传统园林的设计也渗透了对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在这一点,我们通过使用岭南当地植物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细节应用来实现,岭南有大量的乡土植物品种可选择。研究表明岭南的原始景观并不是现在“死绿”一片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原始的岭南自然生态包含了许多落叶树种并有明显季相变化。我们在在植物的选择上强调用丰富的植物品种来反应岭南的原貌,但在种植设计上引入了北美西海岸私家花园的自然细腻种植手法与英式自然园的疏林草地式的空间组织方式(图3―4)。

结束语:

珠三角是世界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是其城市化的速度,产业的转型,环境污染等问题都给我们创造了世界性的难题。有像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这样的先进的理念的指导,景观建筑师应该遵循 “生态设计,人文关怀,多元融合,地域风格与美学创新”的五条原则规划设计我们今天的城市环境。 岭南园林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新的城市与社会经济条件下用人本的理念,科技的手段,带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朱千华.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2):1-20.

作者简介: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7

摘要:园林景观的改造是优秀历史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简单介绍了优秀历史建筑的定义及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必要性。并对黄浦区境内的思南公园、科学会堂、文史馆的园林景观改造项目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其他类似案例的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字: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

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自1843年开埠以来,伴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影响,各类近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奠定了今天上海中心城区建筑风貌与特色的基础,构成了有别于国内乃至世界上其他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景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同样其配套的园林景观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一国际化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显得极为迫切。

1优秀历史建筑的定义及保护的基本原则

1.1优秀历史建筑的定义

根据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建成三十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可以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一)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反映上海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

(三)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四)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

(五)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1]。

1.2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

1、不改变原状原则;

2、可逆性原则;

3、必要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适应性原则[2]。

2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必要性

园林景观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建筑物的风格、形式一样给人以第一眼最直观的感受,真实的反映出了建筑的风貌特色。它既有一般园林景观的功能与价值,更被赋予了建筑自身特有的文化时代特色。在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日益重视的今天,其外环境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改造却往往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与历史建筑的风格不能很好的协调统一,亦或根本忽略原有的园林景观,将其空间挪为它用,破坏了建筑外环境的整体性。

优秀历史建筑的园林景观的改造已经成为景观工程师面临的一大课题,显得十分必要。

3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黄浦区(原卢湾区区域)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其中之一,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徐家汇路以北,淮海中路以南的区域,构成了极具海派特色的优秀历史建筑群。不同建筑的历史年代、风格、功能也使各自的园林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花坛、花园(庭院)绿化、草坪绿化、墙面绿化等,可谓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也正因为形式的多样,加之过去不被重视,园林景观面貌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黄浦区加快了对全区各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步伐,与之配套的园林景观改造工作也逐渐被重视,各类优秀历史建筑的园林景观经过系统的规划设计改造后,面貌有了极大地提升,形成了区域内的亮点,让历史建筑的外环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4黄浦区区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实践

园林景观的改造多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一个环节,因而既要严格遵循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园林景观改造的特殊性。将两者更好的融合,努力构建园林环境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在实践中根据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改造的基本定位以及园林景观的形式,我们采取三种相应手法与途径。

4.1强调历史与现代并存共生的园林景观处理手法

这一手法来源于“建筑再循环理论”,既实现了旧建筑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又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落实到园林景观的改造中则体现为部分历史的园林景观采取恢复其原有风貌,而其它部分则兼顾历史与现代园林景观的融合,利用合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改造,将尊重历史与体现现代巧妙的平衡。

4.1.1上海思南公馆为例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50-70号,北临环境优雅的复兴路与复兴公园,东靠重庆南路,静谧的思南路贯穿其中。原上海法租界核心区,孙中山故居、中国共产党上海办事处“周公馆”设立于此。近代名人梅兰芳、柳亚子等也先后在这里居住,是上海成片花园住宅最集中的区域之一。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是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思南公馆由五十余幢花园洋房等老建筑及近十幢新建筑组成,是一个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居住、商业休闲社区。其园林景观的改造以传统的园林要素与现代的景观塑造手法相结合打造出既有历史人文内涵的传统又富有现代时尚文化特色的各类景观空间。集合了多种绿化形式,共涉及四大区域:思南路入口、酒店区、廊架休闲区、特色名店与保留建筑区。

1、思南路入口区:入口景观通过各类石材与水体的处理手法,传统的叠石与现代手法的水景处理在这里共生,三种石头代表着过去、现在与将来,演奏着传统与现代最和谐的乐章。看似普通的石材经过现代手法的处理,有层次的组合成起伏而精致的小山,简洁却不失优雅,低调之中透着一丝奢华,与思南公馆的定位不谋而合。(图1:入口石景)

2、酒店区:从外观看,思南公馆的15幢酒店建筑的外立面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将周公馆的外墙复制了过来,尽可能恢复其历史的本色。配上镶嵌其中的粗糙的鹅卵石,灰色的底色依旧透露出历史的沧桑。15幢酒店建筑的园林景观以庭院绿化为主,采用与建筑风格相匹配的绿化布置手法,重现老洋房的经典韵味。通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合理保留原有的一些乔木,新增各类开花灌木、地被等结合石板路、小水池等元素营造出宁静私密的感觉。(图2:庭院景观)

3、廊架休闲区:通过廊架、道路铺装、绿化带将空间组合连接。廊架主体采用木质结构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局部以玻璃等材料作为装饰,形成对比。(图3:廊架景观) 铺装则以传统花园住宅常用的复古红砖、青砖、卵石为主要材料与酒店建筑的外立面从色彩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绿化在这其中作为点缀,四季开花的植物掩映在建筑之中,更为引人入胜。

4、特色名店与保留建筑区:既有保留的优秀历史建筑同时也有各类新建的现代建筑,新老建筑的存在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通过道路铺装、绿化空间来协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以求达到园林景观的共生。道路铺装以大气的灰色调为主,用同种灰色石材,通过面层、规格、铺法的变化。实现了场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铺装分割空间自然过度。绿化空间的延展将新老两种建筑自然过渡,在这里既有传统的园林景观,也有新兴的商业空间生态绿墙(图4:生态绿墙),充分弱化了对比强烈的建筑外立面线条,同时也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新老建筑在这里找到了平衡,园林景观所起的过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4.2尊重场所意义的园林景观处理手法

根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中不改变原状原则,“修旧如旧”是对其最好的体现。“修旧如旧”体现了设计者对场所现状与历史环境的尊重,所以园林景观的改造既要尊重其历史意义,但也不是对其历史的完全复制与照搬。

4.2.1上海科学会堂为例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47号。该建筑整体带有浓郁的法国风格。1994年2月,该建筑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2年对该建筑及其花园进行整体改造。

科学会堂的修缮宗旨是修旧如旧,恢复其建筑原貌。园林景观设计秉承这一指导思想。历来说到科学会堂,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那幢法式建筑和大草坪,它是整个花园改造的重点与亮点,因而要充分尊重其标志性的场所意义。设计保留现有草坪上的水池,对原有的园路进行的走向调整,使其功能更为合理。现状植物杂乱,缺乏梳理,使整个大草坪的面貌较差。而部分植物品种老化、单一,植物形态脱节严重,更影响了整个草坪的整体景观。针对这一现状,改造前对现有植物进行梳理、修整。改造以自然式布局为主要布置手法,保留草坪中的主景树、骨架树香樟以及雪松、枫杨、广玉兰等大规格乔木,突显了建筑的历史感。在此梳理的基础上对部分光照不足的区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的耐荫或半荫地被,林缘栽植开花宿根类植物,改变了原有园林景观“绿色有余,色彩不足”的现象。营造一个以疏林草皮为主,点缀以庭荫树、各类花灌木、地被,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经过改造整个绿化重现了法式草坪的优雅大气,为科学会堂的修旧如旧增色不少。

4.3注重生态效应的园林景观处理手法

对于一些优秀历史建筑,其园林景观可能规模较小难以成系统或是已经被严重破坏格局且较难恢复的情况。景观上虽然我们很难再造曾经的历史,但我们可以赋予其新的亮点。黄浦区境内就有多个类似的案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局部适当调整,加强生态效应的营造,使园林景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3.1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例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39-41号,西班牙式建筑,属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曾经在这座精致的西班牙庄园式洋房前有一个极具特色的花园,但因各种原因花园的格局都被破坏。在对文史馆建筑修缮的过程中,我们对其中的花园也进行了改造。当然要想恢复花园的原貌几乎不可能,针对现状根据功能需要,对整个花园道路重新规划。加强对现有古树名木的保留工作,花园内的大树是历史建筑的最好见证,正因为有了大树的存在,建筑才被赋予了生命。在植物的配置上充分考虑到生态景观效应,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注重群落的搭配,对局部的小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加强植物景观的营造,做到春夏有花赏,四季有景观的园林意境。改造后的花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园林景观却十分耐看,形成一个新的亮点。

5思考

黄浦区境内的大量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这一历史财富的代表。近年来,优秀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相应的成功案例也开始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但是,优秀历史建筑周边的园林景观改造尚未完全引起重视。正所谓“好马亦需好鞍配”,笔者建议应将园林景观的改造纳入到建筑保护改造的系统工程中,不再以割裂的眼光来对待,忽略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早期园林景观工作的介入能使建筑的外环境改造更为协调统一,避免了一些专业对接时的盲区。既应尊重建筑的历史风格,也应体现园林景观的特色,两者互惠互通,更好的展示出优秀历史建筑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应该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的立法保护。目前的一些法规条例虽然已经涉及到对建筑内古树名木的管理保护,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更为系统全面的制定相关条例,通过有效监管,让社会各界,包括使用单位、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都养成园林景观的保护意识。从长远来看,这才是优秀历史建筑园林景观改造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手法;风格;特色1 景观园林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展现

体现园林的独有特色和建筑风格,围绕着风格的装修与设计进行,像政治因素和气候因素,在中国古典文化建筑定位方面,园林景观是体现儒家的独有文化特色,方正严谨而又小桥流水。传统园林景观的色彩装饰受到文化的影响,北方园林景观色彩多以红色与黄色为主,突出庄严与稳重的特色和富丽堂皇;南方景观适应当地的特色气候,以青灰色和淡色为主,这种文化和精神上的追求,表达一种与情感相互联系的东西,表达一种情感和文化气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中,很多元素都可以融入到现代景观当中,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在园林建筑中融入屋檐下的砖雕,门前的牌匾与山水画中的丹青等,屋顶青瓦动物雕像都是我们可以融入的基本原色,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其价值远远胜过西方的设计风格,给我们城市与生活增色不少,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天地,形成一流的文化特色。

2 景观园林中设计手法运用与创新

2.1 景观设计基本手法与预期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新式景观的设计与特色创新包括其带来的最终效果,是园林景观的独胜之处,像平常我们所说景观设计中借景、漏景、框景与障景等,经过合理地运用与融入,进行合理的规划,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去欣赏景色的特色,通过以小见大和移步换景的方法,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效果,让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发现美丽所在。

2.2 凸显城市特色的手法运用

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主要是起到缓急气氛与装饰的作用,这种风格的设计理念要从城市街道入手,让城市有一处可以放松的地方,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展现城市文化特色。街道两边的宣传栏和品牌栏,进行古典文化的宣传,或者展现本城市发展历史,或者在采用园林景观浮雕和圆雕的方式呈现本民族特色,形成一路风景。园林景观做好城市的绿化,通过建筑展现本地之美,在城市路叉位置,可以树立名人雕像和花草的装饰,通过在城市中心位置交叉路口树立名人雕像等方法,缓解路人情绪起到文化和装饰的作用。

3 景观园林设计举例

例如,如果面对一处面积很大的景观,我们就可以考虑借景的方式去勾勒,像长长的石渠,一大片水面或湖面,建筑面积庞大的建筑物等,就可以在旁边树立富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雕刻或装饰品。这些景观靠近这些水面或者建筑,形成一幅图画,让路人在不经意间就能看到,这样既展现了城市的现代美,又体现了古典文化之美,这就是借景的灵活运用。当我们从一个较为狭窄的区域进入到一个较为宽阔区域的时候,首先在视觉上有一个眼界突然开阔的感受,这就是意想不到的作用使然,这种景观的设计在于转瞬的一刹那感觉,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可以运用框景或障景的方式。同时在这种景观当中运用中国古典雕刻或镂花的元素进行装点,采用格子窗和格子门,都可以将中国古典文化带进里面去。常用的做法就是将框景恰到风景的转角处,如果是一个直线或者平面,就可以运用障景立在正中央,这样无论是转角处还是直行处,都有一番风景出现。

4 景观园林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与当地气候和文化相匹配,同时凸显了中国深层次元素的体现,可以进行灵活的运用,结合周围景色进行有效选择。例如,我们中国传统色彩就是中国红、琉璃黄和玉脂白,这些颜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根据周围色彩的搭配与装饰,这些颜色可以运用原色与纯黑色进行搭配。色彩的大批额可以在墙壁和景观建筑和座椅等位置进行有效装点,体现优美宁静的景色。在这里,中国古典元素的景观设计就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有更大自由度,不必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关系,而且元素的相互搭配也更具灵活性。

以上园林景观的常用设计手法,都是通过现代元素的有效创新进行运用,融合了中国古典的现代元素手法,将古典元素的手法进行现代的结合与使用,将古典文化内涵蕴藏在现代角度当中,去发掘我国古代的艺术潜质。将其运用在城市园林的景观当中去,传统的艺术手法注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中,稳重而凝练大方,唯美而壮观,这种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格更能够体现文化底蕴与特色,使我们自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新园林景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建为.中外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9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统;现代;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合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3-1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在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景观的特点以及现代西方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融合和发展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出“中国精神”,不能纯粹照搬西方设计元素,而如何进行“融合”,融合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只有做到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技术和城市需要相融合,在设计当中平衡了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是当下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完成了所谓的创新与发展,可是在国内自八十年代起大批园林景观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比比皆是的是一座座具有西方各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项目在中国各地单纯的拷贝与复制,看到的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精神的完全摒弃,所谓创新与发展根本无处可循。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其在漫长而古老的岁月里一直为特权阶级所占有,由于大众无法享受甚至见识到,所以不免使其蒙上一层神秘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外衣,看起来似乎与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公开、公共使用空间的需求有所不同,但这点的不同并不能使我们否认中国几百年来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所尊崇的“师法自然”的精神。但是如何把“中国特色”运用到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去,一直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套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其实根源在于――融合。即古典园林的优秀品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续发扬,然而所谓“融合”不能够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应该的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深入理解,对其精髓所在的深刻探究,从这一点出发,我结合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参照其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设计思想、设计形式、设计语言以及设计手法等方面都深深的把“融合”的精神贯彻的深入而有新意。

我发现在“融合”的深层含义上,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功能方面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它对功能使用上加以扩展,新馆既把其作为博物馆功能加以扩展又把传统园林的休闲性载入其中,不是功能与休闲并存,而是通过实现其功能而达到休闲,完全体现出一种现代功用主义与传统有机融合;其主要表现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本身作为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并担当着展示历史文物提供给中外游客参观的作用,其功用性不容置疑,但是功能主义的主要含义就是在功能性上,而新馆的设计却又体现出传统园林休闲性的需要,在空间配置上是不同于功能主义的,而其也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在我们使用其功能的同时,体会到休闲性的感受。

2 环保理念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馆设计既实现了现代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又在景观表现上依旧体现了古园林讲究奢华休闲的风貌,现念与传统意蕴在建设过程中就实现了完美融合;具体表现在新馆水管系统上的循环以及房顶玻璃材质的运用,使自然生态的能源发挥到极致。

3 形状构建

在新馆的建筑结构上既非单纯西方园林建筑现代几何图形的构建,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讲究奢华繁复、细节把玩的特点,而是进行了一种创新,一种“现代中式”的特色,无论从外观到内部都给人既现代又传统的心理感受。

4 融合

在新馆设计中把传统古建忠王府与现代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进行了联通,在功能上的一致以及本身新馆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现代中式”的特征,使观者在游览时对于景点转换没有任何突兀之感。

也就是像苏州博物馆新馆这样的一个既具有中国本土园林景观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都市需求的园林景观才可以作为现代中国园林景观的代表。这对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从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的寻觅,到探寻一种“现代的中式”以及具有“中国精神”的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丰富了园林设计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也更有利于继承传统园林的精华,开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崭新局面,为中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园林景观中的传统元素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繁衍,只有立足于根才可以成长的茁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现代结构主义、符号化设计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拥有着无限的可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依靠科技的进步在一次次的突破过去的建筑极限,“因地制宜”这个设计永远不变的理念被应用的越来越实际,越来越贴切。而现代景观讲求的“自然、科技、人文”相结合的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就是设计者永远要追求的信条。只有在我们在紧密把握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运用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成果用以不断完善我们对于自然人居环境的要求,就一定可以设计建造出符合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马会岭,朱建宁.自然、文化、城市的融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广场改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6.

[2] 牛艳玲.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初探――松江方塔园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3.

[3] 王相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 2003,(19).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10

Abstract: Nowadays forest parks have developed very rapidly. Wuhan, as a capital city in Hubei, its forest parks developed much slowlier than other municipalit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Wuhan forest par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t exi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est Park; Study;Tourist Exploit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输的方便、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人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娱乐方式和美食健身档次的相应提高。游人开始不满足于过去城市中一般的园林情趣,而开始热衷于对城市周边的山林野趣的寻觅,旅游热潮也随之从一般的城市公园转向城郊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其他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的生态型林业产业,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实现森林资源复合性价值的基础和载体[1]。森林公园环境优雅、风光奇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树木花草万紫千红、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已被人所共识,是森林旅游业随之兴旺的重要原因。森林公园的兴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1982年9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同意,在原湖南省大庸县(现湖南省武陵源区)张家界林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年的发展,森林公园事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078处,总经营面积982万公顷;200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7182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93亿元,森林旅游综合产值306.4亿元[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已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国家、省和县(市)级森林公园相结合的森林公园体系。森林旅游作为亟待发展的产业之一,已被列入林业发展战略之中。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推出多样化的森林旅游产品,开拓森林旅游市场,已是中国林业的一个热门项目。

武汉近郊森林公园具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建设紧随全国步伐,从上世纪九十年展至今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旅游开发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武汉近郊城市公园为例,对如何推动和加快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1 武汉森林公园概况和旅游开发现状

1.1 森林公园概况

武汉市森林公园全部源于林场。已开展森林旅游的国有林场共有八个,其中,江夏区青龙山、蔡甸区的嵩阳山、九真山、黄陂区素山寺、新洲区将军山和洪山区九峰山、马鞍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另外黄陂区木兰山林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见表1)。这几个森林公园从地貌类型来分均属于山岳型森林公园,以山体景观为主。森林公园内山势蜿蜒,林木苍翠,沟壑流青,风景优美,冬暖夏凉,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及人文景观丰富。森林公园的分布以武汉市区为中心,四周分散分布,形成武汉市的绿环,区位优势较好,大交通便捷。

1.2 旅游开发现状

武汉森林公园自1990年起步建设,1995年全部开园迎宾,经过十余年的边开发、边建设、边收益的滚动发展,全市森林公园共投入资金2.7亿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共开发景点500余个,恢复庙宇25座,拥有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高中低档客房2000余套,床位4000余张,开辟了烧烤野炊、网球、卡丁车、登山、索道、垂钓、健身、歌舞、森林浴、会议、餐饮等健康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全市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3200万元[3]。

从统计数据表面上看,武汉森林公园的发展似乎初具规模,事实上,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程度差异较大。位于洪山区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开发比较深入。园内景点丰富,结合山岳型森林公园的特点,设有猴山、鸽坪、烧烤场等特色景点,也是武汉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去处之一。但与马鞍山森林公园相比较,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开发程度较弱,园内景点零落,景点之间的联系性差,不被需要休闲旅游的武汉市民所看好。因此,这几个森林公园虽然挂着森林公园的招牌,却不同程度地主要履行着林场的职能。由此可见,武汉市的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程度整体上仍然比较低。如果能够“对症下药”,武汉森林公园应该还有广阔的旅游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2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 定位不明确

这里说的定位包括对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经营类型的定位。目前,武汉有几个森林公园都依据靠山的地势建起了山庄,主要用于会议和住宿。靠山建山庄无可非议,但是山庄多了,各森林公园的开发特色趋向雷同。另一方面,虽然也是旅游开发,但因为建设山庄投资较大,资金总量有限,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没有同步跟上,一般市民游人光顾甚少,诺大的山庄一年接待不了几次会议,空置率相当高,使得这些豪华的“人工景观”大量浪费,也辜负了那些优美的自然景观。

武汉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主体应该是武汉市内和市郊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常年久居繁杂的城市环境中,他们向往清新的空气、宽松的环境,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调节一下精神和情绪。市郊的森林公园正是他们双休日的理想去处。武汉近郊的森林公园没有奇峰峻岭和悠久的传奇古迹,特色在于以森林景观为主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古朴而天然,不需要耗费巨资盲目营建人工景观,应该侧重于双休度假、科普、休闲娱乐、野趣探险方面的旅游形式,经营类型以大众化的经济周末度假型公园定位为佳。各森林公园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特色,为普通市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2 开发建设资金匮乏

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对森林公园取消补贴之后,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完全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下。由于目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在森林旅游项目开发中,武汉市森林公园只能各显神通,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林场经营方式的,一部分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武汉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都只能片面遵循规划实施,或是甚至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普遍存在项目太多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武汉部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难以吸引游客,多处于半开发状态,还有许多优美的景点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因而游客少,效益低,形不成经济的可持续性。

2.3 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武汉森林公园已开发的旅游项目不少,但多数落入陈套,缺乏新意。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游乐场,在武汉近郊的几个森林公园中仍然可觅踪影;有的森林公园甚至套用城市公园的模式,花费巨资打造人工园林风格更不可取。森林公园自身的突出优势是远离市区的清新空气和生物种类繁多的自然环境,森林才是公园的主体,而不应该作为游乐场等人为设施、建筑的陪衬。

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项目陈旧,一方面因为开发资金不足受限制,想通过简单大众的游乐设施迅速获取经济效益回报;另一方面,和林场领导机制一体的森林公园多数只注重自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和经验交流的意识,自然难以引进新颖的旅游项目。其实,森林旅游项目除了常见的科教、避暑、度假、野营等外,可以和保健旅游、文化旅游、节事旅游等结合起来,丰富、形式多样[4]。只要抓住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挖掘新的森林旅游活动项目,就能吸引更多的武汉市民参与到森林旅游中来。

2.4 忽视人文景观开发

武汉森林公园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森林景观,还拥有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大致可以分成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历史名人、风俗民情等几种类型。例如青龙山森林公园的熊廷弼祠、墓、塑像;项英陵园;素山寺森林公园的素山寺;九真山森林公园的九真观、炼丹台;嵩阳山森林公园的嵩阳寺等。虽然有的古迹遗址因为年代久远或是其他人为原因被毁,但遗迹尚存,传说犹在,如果将其修复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和人文景观,极富教育意义或观赏价值,但在武汉几个森林公园中,已成为景点的人文景观不多,甚为可惜。

2.5 宣传工作不到位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但除了离武汉市区比较近的马鞍山森林公园比较深入武汉市民心以外,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知名度还比较低,不为市民所熟悉,游人量较少。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除了森林公园自身天然资源和开发建设的程度等硬件条件的原因外,森林公园对外宣传不到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尽快地让武汉市内外的旅游者全方位了解武汉森林公园,以提高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

3 武汉森林公园对策

3.1 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武汉森林公园经国家审定批准后,都由省林业勘测院等设计单位按规定做过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划略显陈旧,应该根据形式的变化不断及时修编,以适应新的需求。除了林业部门的设计单位外,应该让旅游设计部门、园林设计部门等多方面学科部门参与进来,活跃发展思路,让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做得更好。

森林公园是专业性生态公园,不要盲目追求和模仿城市公园的一般模式,在保护好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突出以森林景观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林场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应该综合考虑到具体的实力,保障规划能够分步实施。

3.2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调整,各种审批制度将更加简洁、有效,外商更加看好市场,将兴起新一轮对华投资高潮,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绝对值和比例将明显提高,制约森林公园发展的资金“瓶颈”可望迎刃而解,投资亦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武汉森林公园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原国有林场自身积累外,应该顺应新的市场机制,积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建设资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投资者,采取自办、联营、合办、参股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等等。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森林旅游公司、运输公司、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服务业,以壮大森林公园自身经济实力。另外,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如商业、酒店、旅馆、饮食、食品加工、地方旅游产品,以及运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森林公园对投资者的吸引能力,增加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武汉一些森林公园和林业主管部门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参加推介会和运用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并取得一定成效。

3.3 树立品牌化目标

森林公园要有自己的旅游品牌,突出一种品牌文化。所谓品牌就是代表产品或的一种视觉和文化的形象。旅游品牌就是鲜明的整体形象、独立的个性表现以及全面的优质服务。我们在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中也应该强化品牌意识。武汉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不断推出自己的精品景点景区、黄金游览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以及良好的优质服务形象,以此强化品牌的整体形象。

3.4 改变内部机制,扩大对外交流

面对新的市场机制,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森林公园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

3.5 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

就目前的开发程度而言,武汉各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尚未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仍应未雨绸缪。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5]。例如,在修建道路时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吸烟、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保护,应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等。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开发资金限制,武汉部分离市区较远的森林公园景观开发时,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吃、住、购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也有部分未能连通,游客进入不便,降低了旅游收入。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3.7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针对目前武汉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全部为武汉市民所熟知的现状,需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如拍摄电视片、风光片、电影,系统介绍森林公园风景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武汉森林公园还可以将森林中的动植物标本或是有武汉特色的民风特产制作成小饰品,作为森林旅游的纪念品供游客选购,可以随游客带出森林旅游区广为宣传;还可以定期举办节会,作为森林旅游的项目之一,也可以达到宣传森林公园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外,森林公园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邻近其它旅游区连网宣传,从而提高各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争取客源市场,使森林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3.8 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利用

依靠某种独特的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可以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华[6]。森林公园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如果能够将森林公园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增色添光,也有利于武汉各森林公园树立自己的旅游特色,体现一种特色文化。

[1]陈戈,夏正楷等.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林力.到2005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将增至1450处.中国林业,2001(12):31

[3]武汉市林业局.武汉森林公园2001年度工作,2001:1-2

[4]谢哲根,刘安兴等.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卷(3)):72-75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11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小品;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为改善城市环境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大量的城市公园在城市的不同方位建立起来。现代的城市公园集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身,与此同时大量的有着时代性、艺术性、功能性的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中建造起来。园林小品的应用不仅对公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也起到了加深意境、烘托气氛以及活跃景色作用。

1.园林小品概念

园林小品指的是在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中所使用的选址适当、富有情趣、造型别致、功能简洁、体量轻巧的园林构筑物。它在公园不同的区域与场所都有放置,以方便游客休憩以及进行文化娱乐活动,以使游客可以更好地在公园中游览。同时,园林小品可以丰富公园的景观,使游人感受到更具美感的城市公园环境。

2.园林小品的类型

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中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现,所使用的建造材料也不尽相同,在对园林小品进行设计时,已经全面地分析了城市景观、空间、文化传统、环境特征等影响因素。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园林小品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2.1饰景性园林小品

饰景性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题、分隔空间、引导空间、丰富景观以及画龙点睛等。这种类型的园林小品包括:雕塑小品、纪念小品、交通小品、水景小品、围合小品等。如丽水市的约爱斯广场上设计的景观浮雕墙,其在有着将空间进行分割功能的同时,还可通过浮雕的内容使广场主体得以彰显,突出健身的作用。

2.2休憩性园林小品

休憩性园林小品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不锈钢、木材以及自然石块等,其造型包括遮阳伞、遮阳罩、桌子、椅子、板凳等,放置的方式常常同公园内部的环境相结合。休憩性园林小品的质地、色彩、大小以及位置要和公园的整体设计风格与环境氛围相协调,进而才能形成独特性的景观。尤其是将园林小品运用在具有休息功能的广场上时,应该更加注重营造活泼浪漫、温馨、恬静、轻松的氛围。比如成都活水公园内府南河边的休息座椅被设置在河两岸沿岸的走道旁,不但可供市民乘坐休息,而且其材料的使用、色彩的选择以及匠心独运的独特造型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3灯光性园林小品

灯光性园林小品包括在公园内的投射灯、地灯、灯笼、庭院灯、路灯等。灯光性园林小品不但有着较为实用的照明功能,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观赏性,其外观、质感、色彩与造型应和公园的环境相协调。灯光性园林小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公园的夜景,突出公园较为核心重点的区域。比如成都市人民南路上的路灯,其在质感、色彩和外观上都有较好的设计处理,进而同沿路的景观有着较好的协调。

2.4服务性园林小品

服务性园林小品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同时它还有着一定的装饰性与观赏。服务性园林小品在质地、色彩以及造型方面要同公园的风格与环境氛围相协调。该类型的小品包括果品箱、售票厅、园内公共电话、洗手池、饮水泉等。例如上海的世纪公园在七号入口处售票厅的设计,结合安保功能与人口提示功能,并且造型新颖极具现代感。

2.5展示性园林小品

展示性园林小品包括图片画廊、古树名木说明牌、文物古建筑、路标指示牌、导游图版等。其有着对游人教育、引导、宣传等功能与作用,并且造型新颖各异。例如在上海的世纪公园入园处所设置的导游图版,其在起到引导游客作用的同时其独特的造型也点缀了较为单调的公园人口环境。

3.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中所起的作用

园林小品虽然在城市公园中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小型艺术装饰品,在公园所使用的景观要素中占比也比较小,但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同时有着较深的影响。园林小品可以很好地突出公园的主题,使公园的环境变得更具美感,成为城市公园中比较绚丽夺目的一部分。

3.1主景作用

作为城市公园一种具有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艺术品,园林小品有着比较高的观赏功能,通过对其外观造型、尺寸、肌理、质感以及色彩的精心处理,使其成为城市公园的景观核心。园林小品被设置在公园构图轴心与视线焦点上。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创作过程中,为了突出公园主景,一般是通过空间构图的重心、公园的轴线运用以及抬高主景等方式实现。如上文提到的浙江纳爱斯广场上所设置的浮雕墙,通过抬高广场轴线的端点,突出浮雕墙造型的轮廓,加强艺术感染力。

3.2组景作用

园林小品在城市公园中不仅有着其自身所有的使用功能,而且还有着组织公园内的景色作用,在空间形成连接和过度的纽带,引导游客的游览路线。比如城市公园内的景观墙上所设置的门窗除了具有装饰外,还起到了空间连接与引导游客的作用。以园林小品作为主要元素进行组景时要有立意,同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文化性与科学性,体现时代感与地方性。在设计园林小品时,发掘其所处地域的地域特征与文化背景以体现其所独有的风格,以新艺术手法、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等反应时代的精神。

3.3分景作用

城市公园园林小品不但有着主景作用与组景的作用,还有着分景作用。分景指的是分割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增加城市公园景观的造园方法,其分成隔景与障景。其中隔景按照对空间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虚隔与实隔。虚隔包括花架、漏窗、空窗等分割处理手法;实隔包括假山、实墙等分割处理手法。设计出新颖的分隔景物,会给游客带来较好的艺术情趣,从而使城市公园的景观更具感染力。例如城市公园主园路两边的景墙的应用,该景墙不但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而且具有引导游人的功能。水景作为园林打造的主要元素之一,可把喷泉、流水、汀步等水景式园林要素进行结合,以形成公园动线。园林小品在用于分景时,布局要有创意,这样才能产生较高的意境。尤其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通过细致构思园林小品的设置布局,可以将园林中的景观巧妙的隐藏起来,形成较深的意境,进而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较大的空间视觉效果。城市公园中的园林小品在用于分景时,只有使用了合理的尺度与比例,才能使空间环境更为和谐。同时要注意城市公园中园林小品色彩的应用,色彩搭配得当不仅能与公园的整体环境氛围更为协调,同时也能使园林小品自身更具美感而熠熠生辉;若颜色应用不当,不但会使自身在公园中变得突兀、不协调,同时还会降低公园的整体景观品质。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12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趋势

我国现代景观园林是由古典景观园林演变而来的,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融入多种元素,使现代景观园林变得更加注重时尚、环保、舒适,把景观欣赏与休闲娱乐紧密结合到一起,更加完善景观园林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中,纵观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现状,未来现代景观园林发展趋势,也成为学术界正在研究的课题。

1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现状

1.1设计观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主要是通过学习其他国家比较成功的景观园林设计案例,更有甚至直接拿来引用,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的风俗文化,其作品缺乏独立的设计理念,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在创作时没有吸取古典景观园林的养分,只是一味追求新元素的运用,导致其作品缺乏特色。设计师通常把焦点放在建筑物等一些硬件上,而忽略了同样相对重要的软件,如草坪、花卉、山水等的设计,设计师的这种偏好往往会导致景观园林与自然环境相分离。当下,设计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其作品更加成熟,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大众喜爱的作品。

1.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需要新鲜血液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属于探索性的前进状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规划设计出的作品不断呈现出新的风貌。任何一个行业欲不断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人才的引入,国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同样也少不了专业的人才供给,因此,若想促使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和理念进行创新,必须培养专业的景观园林设计型人才,从高校的教育抓起,积极促进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和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相融合,积极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格局的形成。

1.3规划设计理论结合实践,共同发展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在积极促进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水平进步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总结与研究,并将总结和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应用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论研究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若是存在缺陷的理论成果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被发现并改正,从而更好地促进现代景观园林的进步与发展。

2创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现阶段的国内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积极促进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之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完美结合我国不同的地域特色,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风格。这是一项长期又艰苦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2.1大地景观方面的创新所谓的大地景观就是指景观园林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地、地形地貌、本土动植物、气候和光线等,在大地景观方面的创新指的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外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尤其是在植被的选择方面上,要充分考虑植被随气候变化而呈现的不同的景致,切实做到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具有较好的层次感并凸显出地域特色,提高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2.2视觉景观方面的创新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重视观赏价值,给进入其中的人们以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从观赏者的角度周密考虑,包括传统文化氛围对中国人思维模式、价值观、认知模式等方面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对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等。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考虑观赏者视觉感触这项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对人群做充分的调研,方能做到景观园林与自然之间、景观园林与地狱人文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除了对大地景观和视觉景观方面的创新外,在精神景观方面、使用功能方面还要进行创新规划设计,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3中国现代景观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3.1求新

所有新鲜事物的产生都是先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不断的试验改善之后方能实现新事物的诞生,所以,现代景观园林的“求新”之路首先进行的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如何将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与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是首要问题。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历史资源和自然景观,是在进行创新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代人们的加之趋向偏于低碳环保,在“求新”路上,还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保证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进行“求新”。

3.2求变

“求变”不仅是设计规划理念上的变化,还要求广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对目前景观园林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现状,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更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在“求变”的过程中,不能对外界的尤其是国外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模式生搬硬套,要经过全面的分析考虑,“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将适合国内环境需求的景观园林模式积极引入,与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最后,就是以前人们的思维主要是停留在旧的观念里面,要把建筑融入人的感情,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要更深地挖掘它的精神层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4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关注的重点开始倾向周边的生活环境,因此,加快现代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进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在如此的大格局之下,作为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应积极钻研景观园林理论研究,并积极将先进的理论概念引入实践中,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争取早日形成据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局面。

作者:柴荣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黎花,钟尧根.基于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的综述[J].中华民居,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