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时间:2023-08-04 17:24:01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1

关键词:低碳循环 耦合 结构 途径 国有林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054-02

一、引言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许多国有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的经营索取和人口的生存需求所产生的双重压力,远远超出了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导致林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冲突加剧,森林资源结构严重失衡,国有林区深深陷入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之中。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2010年的两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林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林业要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二、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特征

(一)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界定

低碳循环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为指导,以高效能、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则是一种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相结合的立体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谓林区低碳循环经济,是指在林区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增加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构成

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是以“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巨系统为背景,以低碳循环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特殊循环经济模式,国有林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实施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中就形成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系统,此系统的结构构成图如图1所示。

(三)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特征分析

1.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以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为基础,以各个子系统间碳减排为手段,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低碳模式不断从外界汲取负熵流,在系统内部,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互为背景,通过碳减排,循环经济手段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低碳循环动态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高维性。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系统是由低碳循环经济、低碳循环社会和低碳循环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包括其各自的子系统,由于低碳循环系统组织在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以上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划分系统等级,如此逐层分解,形成了低碳循环模式系统的庞大的层次结构。

3.复杂性。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系统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发展低碳循环模式就是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着眼,综合协调和控制低碳循环经济系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统筹整体功能和局部利益,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

4.涌现性。在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在动态中实现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使系统内部组织和结构,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融合、从封闭到开放、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涌现出各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整体效应,即:“经济-社会-生态”的低碳均衡动态发展。

(四)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了保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利用、林业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循环经济,特别是要把资源循环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途径,贯穿于森林资源培育、资源利用、资源回收、能源生产利用、污染物排放等的各个方面,实现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的永续发展。

根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点,立足我国当前国情,以两者已取得的发展成就为基础,将“3R”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态”系统,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耦合发展之路,以克服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单行发展的困境。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致力于两个重点:

第一,以低碳经济补充循环经济的能源缺口,同时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则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此一来,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无法解决的能源循环困境就可通过低碳经济要求的低碳、零碳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而得以破解;低碳经济单行发展的现实经济效益瓶颈也可被循环经济突破,从而刺激个人的低碳消费、企业的低碳生产和林区的低碳流通,推动国有林区低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在具体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整合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所需的运行环境“软件”及技术“硬件”的相似性,积极推行能促进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相应措施和相关对策,实现两者正效应的叠加,做到一举两得。

三、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监测

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按照碳汇和减排的要求,加强林业低碳循环森林培育业的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管理等手段推进科学经营,加强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能源林等商品林的建设以及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碳汇储量;二是在森林培育全过程中,科学整地、施肥和抚育,减少土壤、化肥以及林木腐解等释放的CO2量,并充分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森林培育的减排。

2.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将管护区落实到山头地块,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强化管护人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森林的积极性。要逐步建立管护经营责任人参与分配森林资源培育成果的机制。

(二)遵循3R原则,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森林资源(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循环利用

实施清洁生产,既需要有国家宏观层面的推动,又需要有企业微观层面的执行。在企业层面上,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率。林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是:“木质或非木质资源―产品―剩余物―产品”,它以闭路循环的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充分和最合理利用。实施清洁生产要求企业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回收处理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和服务的森林资源使用量;尽可能减少废弃物质的排放;尽可能提高森林资源产品的耐用度和抗变性;尽可能提高森林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强度;尽可能强化相关森林资源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三)建立区域产业代谢,构建林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化体

建立林区低碳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化体系,建立绿色森林资源原料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绿色林副产品加工、种植和驯养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的生态观光、旅游业,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多重需求;发展高科技绿色森林产品深加工业,用高科技来发掘森林资源的无穷价值;强化森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维护森林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可以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园区,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化体。

(四)实施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增强低碳消费意识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低碳农业相关知识,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使用节能产品,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加强媒体和公众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目标和指标。

(五)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继续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林木生物质能源是直接来自光合作用的木材,以及根、茎、叶等采伐剩余物和刨花、碎木、木屑等加工剩余物,还包括各类可作为能源的木制品废物等。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在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规划与措施,以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六)加强政府对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要加强政府对低碳林业发展的指导,制定农村新能源发展利用纲要和专项规划,提出低碳循环林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研究低碳循环林业的统计方法和考核指标,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源效果评价机制。

研发森林资源低碳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撑森林资源低碳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广低碳循环林业技术并建立林业示范区。借鉴国内外经验,大力推广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林业机械节能减排等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探索发展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建立广泛的碳交易机制,使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市场化。

建立林产品低碳认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低碳林产品实行低碳认证,并给予这些林产品一定价格补贴,改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C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L11CC14)]

参考文献:

1.徐玖平,李斌.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2.韩宝华,李光.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云南社会科学,2011(2)

3.张秋根.林业低碳经济探讨[J].林业经济,2010(3)

4.王锋.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5.陈钰.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及对策分析―以河西走廊为例[J].商业时代,2011(9)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创新科技;市场化;阻碍;途径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哥本哈根会议艰难的进程使环境问题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地球环境是人类生息的共同家园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在却制约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为此,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①。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该目标将“低碳”推入21世纪主题词中,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人类生活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2的必要前提之一。

2.低碳创新科技概述及市场化作用

2.1 低碳创新科技

低碳创新科技,是以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为目的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产品,是未来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支撑②。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的推动,同样,经济模式的革命性改变仍然需要科技的创新作为保证。当前各国科研院所在政府减排政策的号召下均致力于低碳创新科技的研究与探索,以期借助于科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陆续问世的火电减排、节能环保冰箱、新能源汽车②、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太阳能照明装置(即阳光输送机)等均属此类产品。

2.2 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的作用

低碳创新科技若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屏蔽在实验室,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作用也会微乎其微,只有将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为商品,推广到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渗透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日常应用中,才会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目标实现产生质的改变。

低碳创新科技是基于低碳需求的科技创新,致力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以及社会各界对低碳理念的贯彻落实。第一,低碳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可以在现有资源重新合理的分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以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的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低碳创新科技的推广有利于减轻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政治压力;第三,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及转变消费方式。①

3.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阻碍:以“阳光输送机”为例

纵然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具体的市场化过程中,仍然遇到市场推广阻碍。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惯性”(引用物理学中“惯性”)。技术创新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观念创新。低碳创新科技产品具有创新性,它的使用必然会打破消费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及长期的生活、消费习惯。这些阻力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地、完全地接受低碳创新科技衍生出的商品。现以低碳创新科技产品“太阳能照明装置”(阳光输送机)举例说明。

3.1 “阳光输送机”原理介绍

阳光输送机是在太阳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智能光导照明系统。该装置改变了一般情况下光―电―光的照明模式,利用光―光的模式直接将太阳光引到需要照明的地方,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系统设备。该产品由太阳跟踪系统、聚光装置、阳光传输装置、终端等组成。太阳跟踪系统的控制器控制云台面板与太阳同步运行,并保证两者始终垂直,聚光设备为凸透镜,安装在云台面板上,凸透镜将太阳光聚光程一个直径约2mm的光斑,再通过阳光传输装置送到终端即可实现照明。③阳光输送机脱离火力发电等高能耗发电模式,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实现在无转换、0时差的条件下直接照明,属于低碳创新科技产品。

3.2 “阳光输送机”的作用

我国一直是电能消耗大国,2009年数据调查:我国火力发电比重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4%,水电约占32%,其余为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如图1.1所示)。巨大的传统能源消耗致使“高碳”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而阳光输送机在理论上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占总照明用电量50%以上的白天

照明,从而减少32%(64%*50%)火力发电中相应的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低碳的实现有创造性且跨越性的贡献,相比现今政府施行“拉闸限电”等节能政策更易被居民所接受。

图1.1 我国电力组成

3.3 阳光输送机市场调研问卷中呈现出的市场化阻碍(以西安市为例)

模拟生产者在假设将“阳光输送机”推向西安市场的实际市场调研过程中,在300张调查问卷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84张)呈现出以下三种主要市场推广阻碍③:①该照明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之间的“更换成本”;②消费者“惯性”致使消费者仍然无法彻底改变“高碳”发展模式下固有的传统能源模式,传统能源制约新型能源;③用电方式除了照明,还有动力,灌溉等多种途径,而这些功能“阳光输送机”暂时无法实现,这也是消费者拒绝使用阳光输送机的重要原因。纵然阳光输送机符合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要求,消费者仍出于以上三种主要原因而拒绝接受阳光输送机。

4.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有效途径

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过程中存在市场推广阻碍为普遍现象,并不只有阳光输送机。低碳创新科技的着重点为低碳,存在实用性不够强等问题。而同时经济模式从“高碳”向“低碳”的转换需要消费者的观念创新,以“低碳”为目的进行日常消费、生产、生活。

“低碳”的实现不仅是未来世界经济结构反战的方向,也是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④“低碳”的实现必须依赖创新技术的支撑。为了有效的引导消费者,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生产者就必须为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成功推广找到有效的途径。

(1)增强低碳创新科技自身实用性。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使用者,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否会重复购买。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的自身功能才是市场化关键因素。低碳创新科技研究者不仅要注重产品“低碳”性、创新性,更应该重视创新科技的实用性以赢得消费者的自发购买,成为低碳创新科技衍生商品的忠实消费者。还应及时收集市场上用户反馈信息,根据信息完善低碳创新技术以增强自身实用性。随后的销售工作可谓是“水到渠成”。

(2)媒体引导消费者观念创新。如前文所述,我国政府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______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政府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的广泛推广,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低碳”深入人心,让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广大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同时改变传统价值观念,自发的将消费、生活方式向“低碳”靠拢。媒体的观念引导会起到连锁效应,即有消费者购买并证实性能良好,“群羊效应”也会同时发生作用。

(3)有效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市场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⑤市场机制自行控制市场,价格机制有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决定。在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前期,政府可对生产者生产补贴或差别税收,使低碳创新科技低价销售,帮助低碳创新科技安全度过“过渡期”(消费者的适应期)。价格上的竞争力与低碳创新科技的外部社会效益相结合便可大幅度提高低碳创新科技商品的竞争力。

(4)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作为保证。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是低碳创新科技派生商品深入广大消费者生产、生活中的强有力保证,但同时也缺乏灵活性,需要与灵活性稍好的相关柔性政策相互补充,以期达到促进效果的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④具体来说,相关引导性购买政策都会大幅度地促进低碳创新科技的市场化速度。法律制度与政策还应涉及低碳创新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指标及质量要求的政策,以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消费的环境。

综上所述,低碳创新科技市场化需要有效的市场推广途径,如,增强低碳创新科技自身实用性,媒体引导消费者观念创新,利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保障等有效途径。通过以上途径,“阳光输送机”可以改善自身技术的适用性(解决长时间阴雨天、晚间的照明),媒体宣传让消费者了解并愿意接受“低碳”照明模式。初期阶段,利用价格优势进入市场,等到技术成熟期时,便可自行发展,离开政府保护。相关的法律与制度使消费者安全消费,生产者安全生产。“阳光输送机”才会出现在大型企业的迎客大厅或是政府的办公室内,使大家在享受自然光的同时也符合了“低碳生活”的要求。以此类推,低碳创新科技派生商品才会被消费者认可、接受、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各个角落,使每位消费者均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低碳”做贡献,真正做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

注释:

①新华社2009年11月26日电,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②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场调研所选对象是西安市普通消费者,以及市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本次调研共发出调研表300张,收回298张,有效问卷表284张(答题不全、错选表不予采用)。企事业单位有效调研表32张,普通消费者有效调研表252张。

④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参考文献:

[1]沈木珠,李国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地方科技措施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7.

[2]莫文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7.

[3]宁铎,张东煜.阳光输送机的研究[R].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4]杨金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北京财经周刊,2010,3.

[5]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A].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4(第二章).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KRM05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3

当今的社会要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低碳农业经济、脱石油农业经济、后现代农业经济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低碳农业是指农业的生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道路。也有称为脱石油农业、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曾经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做出贡献,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等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低碳经济到来的时代,农业也进入到了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时期即低碳农业经济、脱石油农业经济的时代。正如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低碳经济时代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现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农业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的产出率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有显著提高。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脆弱,农业科技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2.1人均资源量减少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等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耕地资源流失严重,草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退化、酸化、沙化越来越严重;同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0%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多年的掠夺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现象严重;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下降,草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资源退化、沙化、碱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3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和水资源等受工业“三废”污染,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大幅增长,并导致严重的地下水资源污染;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水的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的质量下降,因此我国农产品贸易经常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3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选择途径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其选择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3.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污染严重,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人口并保持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3.2发展后现代农业经济。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应更强调第二条途径,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投入增加的依赖即要发展后现代农业。这是克服资源制约,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好选择。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只有加快发展后现代农业,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锁定农业问题,确定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3.3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多功能。都市农业地处都市与农村之间,它除具备了生产功能外,更多是在发挥多功能方面。都市休闲农业可以解决现代工业化社会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松散,精神压力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可以为市民提供自然生态的休闲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的需要同时重视人的参与性,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并可以增加就业。

作者:袁淑敏 单位:吉林省畜牧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修宏.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7):341.

[2]张卫东.低碳经济时代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探索[J].河南科技,2014(21):223-224.

[3]钱纯海,李安成,刘允.低碳经济时代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以太和县为例[J].投资与创业,2016(9):67.

[4]秦永平.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山西农经,2015(3):39.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ow-carbon campus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and designs the effective way to build low-carbon campu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effectively, create a low-carbon university c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关键词: 低碳校园;激励途径;大学城

Key words: low carbon campus;incentive approach;university c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87-02

0 引言

随着高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2003年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确定了201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到2050要减少60%。中国现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同样承担着低碳发展的重大责任,而低碳校园的建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低碳社会的建设成果。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低碳校园建设。广州大学城作为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承担低碳校园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开展低碳校园建设。

1 低碳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低碳认知水平较低,对其低碳行为有重要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听过低碳的概念,基本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本研究从大学生环境问题个人认知、个人责任认知、低碳消费认知、行为效果感知四个方面分别分析大学生低碳意识,从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低碳的感知水平总体而言较低,但调查结果也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提高低碳认知水平对建设低碳校园是非常重要,在我们数据中得到大学生的环境问题认知水平提高一个水平,其低碳行为的实践程度提高一个水平的可能性为53%。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提高一个水平,其低碳行为的实践程度提高一个水平的可能性为100%。由此可得低碳意识的提高对于大学生采取低碳行为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应提升大学生低碳意识水平。

1.2 大学生低碳行为成本高 我们发现大学城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采取低碳行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低碳行为成本较高。本研究从低碳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不愿采用低碳行为受到成本较高的影响。对此我们希望通过降低实施成本来提高低碳行为践行度,推动低碳校园建设。

1.3 大学城低碳建设进度缓慢 目前低碳校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国外有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东京大学、耶鲁大学开始实践[1],而国内仅有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研究具体的高校低碳管理和考评。对于广州大学城而言,虽曾有华南理工大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目前整个大学城缺乏低碳建设氛围,低碳宣传少,宣传途径单一,此外没有相适应的低碳建设职能部门、制度和体系,由于缺乏明确的指标和绩效考核而使整个大学城区低碳建设进度缓慢,严重阻碍了低碳校园建设发展。

2 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目前对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研究很多,但针对大学城的低碳校园建设并不是全都有效,本文将以激励理论为依据,基于激励视角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设计低碳校园建设途径。激励是指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2]。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激励模型,从制度激励、技术激励、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四个维度出发,并在四个维度中充分运用正激励和负激励的手段来提出有关低碳校园建设途径。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正激励和负激励在四个维度的建设途径中。

2.1 提高学生个人低碳意识,量化个人碳排放量,实行奖惩制度 激励水平的高低(M)=期望值(E)*效价(V),本文认为要真正让广大的大学生采取低碳行为,从效价的角度出须提高个人低碳意识,培养低碳责任感,了解低碳的概念意义,只有提高意识水平,低碳效价才可以提高。从期望值的角度要提高期望水平就必须量化大学生的个人碳排放量,对量化方法我们认为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如开发低碳APP、与大学城一卡通绑定等。利用APP让大学生时刻记录自己产生的碳排放量。软件在碳足迹的计算功能上进行延伸,不仅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记录大学生每天的碳足迹,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碳排放量和理论标准的碳排量进行对比,还可由软件生成合理的个人减排计划,由此提高个人减排的期望值,通过软件提醒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低碳行为。此外通过大学生每天使用的一卡通记录个人日常生活尤其在饮食,交通的个人消费,并制定学生碳排量指标,实行奖惩制度。该指标的制定需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学校、专业的学生由于具有群体差异性,所以目标的设置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避免出现盲目激励的现象。对于达到指标的同学进行经济和精神的正激励,如达到指标每月可少缴一定额度的水电费;对个人减排量达标的同学进行表彰,授予 “低碳大使”等荣誉称号。对于未达标的同学进行的惩罚,如征收一定额度的罚款,以负激励的手段以此作为其他宿舍和同学的警戒。

2.2 改造高碳设施,采用低碳技术设备 04年大学城建设规划中欠缺对低碳技术的考虑,导致资源浪费、能源损耗严重,我们认为应改造旧设备,采用低碳技术设备,利用技术激励来实现园区的低碳化,对于部分大项目可利用其中个别高校作为试点,再推广至整个大学城。技术更新资金一方面可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可利用市场手段,将低碳设备改造工程由专业的能源公司承包,签订协议,对节约的部分的低碳能源作为对能源公司的经济补偿,由此通过物质上的激励能源公司最大程度上降低学校设备碳排放量。针对水电浪费的现象,可将采用声控或者光控技术,在厕所、用水房安装红外感应节水器、开水房安装卡式节水控制器,利用自动感应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浪费,建立雨水回收管理系统,在建筑物顶层收集雨水,用于学校植被绿化带灌溉、厕所冲洗。

2.3 建立低碳监督管理体制,实行低碳绩效管理 目前大学城没有低碳管理机构,低碳校园建设职责分散,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低碳校园的建设。本文由此提出一套低碳监督管理体制,通过绩效来管理低碳校园。在各高校建立起专门的低碳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低碳管理工作。根据目标管理理论,要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要先设置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各级职能部门制定自己的目标。在此,为了实现各层目标必须权力下放,培养一线主人翁的意识,唤起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对低碳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应先设定好总目标,根据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碳排放量指标,完成大学城的碳配额分配工作。其次,根据大学城10所高校的规模及其他特性将碳排放总指标分配至每个学校。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进行绩效考核,制定减排目标来激励学校开展低碳校园的建设。具体执行可通过建立低碳职能部门实行专人管理。在设立一个总部门“低碳部门”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小组,通过明确的分工有效考核学校的低碳排放。流程及组别分工如下:①决策组负责制定各个学院、部门、区域的能源指标。②数据组负责记录、统计各个部门区域实际能耗并形成报告。③审计组检查数据真实性、有效性,并出具审计报告并公布数据。④市场组负责学校节能减排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权到碳交易市场如资源碳交易市场、配额碳交易市场上进行结算。⑤财务组负责核算节能减排成本费用以及碳交易的收入核算。⑥决策组对能够达标的部门学院给予表彰,发放一定额度的碳排放权进行激励,对于未能达标的部门学院进行惩罚,对超标部分进行收费,通过经济处罚的负激励来表示对高碳行为的否定。最后通过整个低碳部门的管理体制对学校碳排放进行量化管理,实行低碳绩效管理。

3 结语

当前低碳校园建设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低碳校园建设存在种种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承担起低碳节能的重任,自觉培养自己的低碳意识,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推动低碳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晶.国际低碳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5

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即《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当中首次提到了“LowCarbonEconomy(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倡导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经济模式,在使人类经济和社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将经济发展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曾经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存状况持续恶化,维持经济发展的各种能源也是日益枯竭,在此背景之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生存环境,逐渐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是维持人类社会继续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人类生存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彻底改变,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重要进步。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低碳经济产生于全球变暖和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的大环境之下,之所以倡导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和多元化,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达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从其应用目标来看,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崭新的、区别于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再单纯强调经济增长量,放弃了不计环境后果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而是高碳经济时代向低碳经济时代过渡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低碳经济,其实它也是一种生活模式,不仅仅工业生产需要低碳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样需要低碳经济理念。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经历掠夺式发展之后被迫做出的选择,更是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会改变现有企业发展环境,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

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培育自己的低碳产业技术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言,没有充足持续的资金保障根本就无法开展。所以,需要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首先,拓宽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多层次、多途径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投资,并且积极构建在政府主导和监控下的以企业自身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其次,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优惠,例如,构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基金项目,落实各种税费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贷款利息优惠政策等。再次,积极吸引国外投资。低碳经济是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并且中国拥有潜力无限的市场,对于外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应该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投资或者贷款、国外政府的投资或者贷款。

(二)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积极构建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构成我国市场企业主体当中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市场参与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之下,积极构建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对于低碳经济形势下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而言意义重大。具体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到企业的自主创新当中,既可以以直接投资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互或者商业性信用担保组织的形式,但是需要对这些组织的经营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积极构建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通过对企业信用的评定,在确保投资方资金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为信誉好的企业争取更多的投资。最后,企业自身可以拿出经营收益中固定比例的资金成立技术创新扶持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重视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切实提升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在参与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时将2012年第6期经贸北方BEIFANGJINGMAO会受制于人。为了提升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高度重视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问题。首先,对于某些高耗能企业需要大力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应用,广泛应用利用各种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生产设备,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其他优惠政策。其次,对于新能源技术企业应该为其制定一整套的发展扶持方案,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任由其自行发展,非常有可能中途夭折。最后,强化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大力推行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法律和制度方面为企业低碳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提供保障。

(四)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点,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和约束,使得科技管理体制的优势没有全部发挥出来,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与时俱进地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在低碳经济时代,产学研严重脱节,企业的低碳产业技术研发没有获得充足并且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点,推动科技管理体制继改革续深入。首先,企业和各个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协调,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其次,企业自身应该积极构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状况的人才激励制度和高级人才引进制度,通过不断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另外,在高级人才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也应该更加地灵活,使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转变企业的管理意识,积极培养低碳化的企业管理思维模式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等一系列因素都在促使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谋划好蓝图。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只要紧紧把握住,便很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引领者。首先,企业领导应该具备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定位。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意识应该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让企业员工树立低碳理念,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将低碳理念付诸实践。

(二)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当中

绩效管理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当中,对于调动企业员工践行低碳理念的积极性作用显著。首先,企业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的权重,甚至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来进行设定,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衡量各种节能减排措施的关键控制点时,建议适当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赋予某些企业部门以下职权,即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指标(例如产出/能耗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实现企业能耗的精准化控制。最后,严格执行基于低碳理念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措施,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优化绩效管理的工作流程,在企业绩效考核时将节能减排等环保性指标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三)积极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如果想要在低碳经济时代获得低碳产业的竞争力、向社会出售更多优质的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必然之选。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理念,不仅仅要求企业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更加需要兼顾到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充分兼容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则能在低碳经济时代获得更加广泛地支持。构建基于低碳经济核心理念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笔者有两点建议:首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操作规范当中应该融入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形成绿色的财务管理体系;该财务管理系统具有详细和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绿色融资的多元化渠道、绿色营运和绿色分配的管理机制等等,使企业的全部财务管理活动均能够为节能减排和避免环境破坏提供约束力和控制力。其次,建立企业的绿色会计制度,为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的众多看起来效果不错的节能减排措施最终都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企业没有能够为节能减排行为提供相关的奖惩措施和评价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方面,本文建议:首先,企业积极构建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利用该制度能够实现对企业低碳生产、低碳资产、低碳成本、低碳收益以及低碳负债等方面的衡量,借此来对企业的低碳投入和低碳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财务关系上的描述。其次,设计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科学合理的低碳财务指标体系,利用这些低碳财务指标体系来分析企业在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过程中所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四)积极落实低碳营销策略,科学编制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营销方案

编制企业自己的低碳营销方案是企业在低碳时代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营销方案应该将企业低碳营销的任务与目标作为需要首先明确的因素,只有任务和目标明确,才能够进行后续的环节;营销任务和目标明确之后,需要对企业应该承担的低碳任务进行详细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企业的低碳营销方案的实现方法、努力方向、营销策略等进行具体并且详细的阐述,为日后低碳营销方案的执行与落实提供指导。编制低碳营销方案时,要求企业必须进行通观全局的考虑,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要认真考虑企业整体的低碳措施,在具体实践的战术上,要认真考虑不同营销方式的低碳问题以及这些营销方式组合在一起时的低碳问题。科学高效的的低碳营销方案会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低碳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想要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方案的规划过程中,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价格策略。在确定低碳产品的价格时,应该对影响价格设计的所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例如,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低碳产品的市场前景、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于低碳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等等,只有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之后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价格策略,使低碳产品可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其次,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产品策略。低碳产品的确定必须要经过市场调研之后确定。市场调研的内容应该包括低碳市场的需求情况、低碳产品的发展前景、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等等,当然,低碳产品也可以技术的形式出现,最后,制定符合低碳产品特性的营销渠道。低碳产品分销渠道或者分销网络的建立应该在充分考虑低碳产品属性尤其是企业自己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低碳营销渠道应该将低碳理念充分贯彻到整个营销流程当中,例如,在低碳产品的运输环节应该利用能够反复使用、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形式。

四、低碳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积极性的途径

(一)积极培养低碳形势下的低碳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的低碳行为需要低碳理念的指导,尤其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在进行战略转型时非常需要低碳理念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指导。对于企业而言,面对日益升高的资源成本、日益增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以及日益强烈的节能减排呼声,借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东风,实现企业向低碳企业的战略转型,在帮助企业度过成本控制时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裨益良多。另外,企业借助于低碳经济也可以对自己的产品结构进行低碳化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一切均需要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之下进行,在构建低碳企业文化氛围是形成低碳理念的关键途径。

(二)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提出的一个伟大命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分子,它是构成现代经济的基础力量。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Reduction、Recovery、Reuse、Recycle”的4R战略以及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的绿色化。同时,应该保证企业绿色管理的全过程化、全员化与全面化,只有将绿色管理始终贯彻于企业的全部环节,才能够在真正意义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切均需要将可续持续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理念当中,并成为企业的主流发展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有利于企业文化工程再造、管理理念工程再造的顺利开展,既能够实现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又可以为企业的低碳化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6

1发展低碳经济有效途径

1.1提高能源利用率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且我国又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会因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造成过大的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应在能源的使用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整个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中实施清洁生产,并且创造相对良好且广阔的运行环境。所以在具体的能源利用中,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能源使用的技术应用和利用效率,最大化地淘汰落后产能[1]。

1.2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产业发展的低碳化转变,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可以将重点放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比如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产业,尤其是现代化的服务业,以最大化的减少因工业制造而产生的物资和能源的耗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碳产业市场的准入原则和运行标准,推动低碳产业积极有效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1.3强化低碳技术的推广

低碳技术的发展是低碳经济得以发展的有效有力支撑,进而真正意义上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实现低碳经济的整体化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需要进行积极研究开发和不断创新以及实现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另外,最大化的开展新能源和再生技术的利用,以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新能源技术的替代,以最大化的将先进技术的优势得到发挥和应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和循环化利用。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风能和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的建设已经实现了成熟化的发展,强化了低碳技术的有效推广,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领域和应用途径,能够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

2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2.1确保工业布局的合理化实施

大气状况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业企业布局时应均匀化分布,不能只偏重于少数或者局部的区域或者城市中。通过这样的合理布局,能够使污染物排放的单位面积量减少,使自然环境的自净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另外,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工厂的选址也需要严格考察,确保其符合工业合理化布局的性质建设和要求,如选址时,将排放有害气体的厂区建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向,确保其不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2]。

2.2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受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能源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在资源能源浪费的同时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所以改善能源结构能够有效改善资源不合理的浪费现象。另外,还要加大天然气和石油等可再生能源及污染较小的能源使用比例,并不断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在实现区域集中供热的基础上,完善煤气化的建设和应用。

2.3强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人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强化对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另外,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实现大气环境中氧气和碳氧化物等含量的更新,强化对空气的调节力度,以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另外,在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时根据气候变化进行全新作物的更新和建设,最大化的减少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结语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注重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能够有效的实现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这就需要从具体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和保护大气环境的相关措施,为我国现代化的环境建设提供基础环境的保障,为自然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

作者:赵秀娟 单位:眉山铝硅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业和土地储备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7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地位作用;建议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大有作为,在制定低碳经济规划时,要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现阶段,要生产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的背景其实正是气候问题。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占有特殊地位。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重视节能减排,也要重视碳汇。因此,低碳经济要求在尽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培育和有序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空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和平发展[3-4]。笔者就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效途径和建议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有关决策者和公众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认识和参考。

1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现阶段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二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三是高排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尽管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是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现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热炒作和许多省(区)和城市提出建立低碳省(区)、低碳城市的构想,专家提出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增汇固碳)却被忽略了。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和专家的告诫,根据中国的现实,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应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又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林业措施是安全的,可以真正实现吸碳和减排,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而不是“低碳假标签”。因此,积极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的“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许多地方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考虑最多的是工业部门,如果考虑林业,也只是把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纳入其中。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大有作为。林业纳入低碳经济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3建议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公认,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实,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3.2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3.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3.4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8

在全球刮起低碳风之际,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也备受瞩目。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所以了解高职学生的低碳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高职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是如何的呢?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知道一点,只有27%的学生知道较多或非常了解,甚至还有6%的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中能够准确理解低碳含义的高职学生的比例为66.5%,但是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低碳还是不太清楚。

从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得出学生对低碳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体现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程度高的知识群体,应该对低碳这个在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且出现频率高的词有较高的认知程度,可是调查出的结果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予以深思,并在校园里加大宣传力度和对高职学生这方面的教育程度。

2.对低碳生活渠道和途径的了解程度

大部分学生对低碳都知道一点,了解到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很多,那么都是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了解到的呢?

(图三)

从图三看出,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宣传的比例为79.6%,占调查主体的很大部分比例,可想而知其他方式的比例就很小。这说明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宣传在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我们要保持这些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宣传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其它方式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低碳,从而弥补很多同学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图四)

在图四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高职学生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环保组织宣传来来接触低碳知识的,其中调查中选择新闻媒体的人数为263人,占了绝大部分,说明新闻媒体的影响作用是强大,要想更快、更好的宣传低碳知识,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作为主要途径,但是不能单一化,我们也要改变一下其他途径的宣传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到低碳,树立更好的低碳意识和养成低碳行为。

3.高职学生心中的低碳对生活质量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低碳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低碳经济对体育生活方式提出新挑战的催化剂。但它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低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实现低碳生活。

当代高职学生对于低碳经济下的生活质量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图五)

通过图五,可以看出,认为低碳肯定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2%,认为肯定不会的占12%,认为可能会的占60%,不确定的占16%。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通过数据可以说明在大学生心中,对低碳是持认可的态度,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但也有一少部分的学生还不太清楚低碳生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图六)

从图六可以看出,在高职学生心中认为低碳生活对气候会有很大作用的人占被调查者的19.7%,认为会有一定作用的占31.7%,认为有作用但是不是很明显的占43.7%,认为不会有作用的占4.9%。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认为低碳生活对改善气候变暖有作用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的,只有极少数人认为不会有作用。

3.大学生低碳行为的自我判断的特征分析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低碳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 那么在高职学生心中,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低碳行为呢。

(图七)

从图七中可以知道,用电节约化的低碳行为的比例占的比较高,占了294个份额,提倡随循环占了257份额,远离一次性物品占了227个份额,巧用废弃物占了221个份额,拒绝塑料袋占了217个份额,植物常点缀占了184个份额,购物谨慎占了180个份额,志愿者占了166个份额。

从总体上看,各种低碳行为的差距不是很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做到较多的低碳行为的,说明他们从心理上觉的如果可行的话,他们所认为的这些低碳行为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大家不仅有低碳的理念,还要付诸于行动,因此,加大宣传还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利用学校的平台,进行更好的教育。

4.结论与建议

4.1从高职学生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来看,大部分同学对低碳是知道一点的,但是从对低碳含义的认知来看,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低碳的含义还是不太清楚的,这就体现出大学对低碳的认知程度还需提高

4.2调查了高职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渠道和途径,发现媒体宣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其他方式的宣传也得创新改进,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达到宣传效果。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9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行业 发展 创新

当前,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进产业的低碳发展,将其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也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英国丁铎尔中心2012年度“全球碳计划”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其中中国为90.5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5.4%。随着我国未来能源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要承受全球气候政策的制约。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应对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与未来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加的双重挑战,必须积极探索我国能源行业低碳化发展及创新的路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为了能比较全面反映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可能的排放途径,依据IPAC模型组以前的2050情景研究,以各种可能的发展模式设计了一个情景,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根据以往情景分析研究的结论,基本反映目前所能回顾评述到的有关中国未来40年的经济发展途径。人口预测依据联合国的《203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届时中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5亿。根据一些模型的详细参数设计,得到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次能源需求量由2010年的34.38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50年的66.5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44%,石油占27.6%,天然气占10%,核能发电占9%,水力发电占6%,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到3.4%。根据化石能源消费量,可以计算得出CO2排放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40年化石燃料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50年将有所降低,但仍然比2010年增加162.1%。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国家,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明显增加。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合于低碳发展的政策,着重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技术,提高公众意识,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逐步实施能源税和碳税。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 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为我国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与传统的竞争领域相比较,我国的能源企业与跨国公司可以说同处于一个起跑线上,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差距相对较小,比较容易在战略上赶超。如果我国的能源企业能够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期为抓手,实施经营管理创新、业务结构调整,大力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发展节能项目以及提升能效项目,积极稳妥的对低碳技术研究进行投入,大力发展新兴的低碳业务,逐步淘汰或者减缓原有的传统业务,则我国的能源企业就可能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领先的低碳型能源跨国企业。

二是为我国能源行业突破资源约束提供了机遇。我国资源的匮乏制约了许多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有巨大潜力的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资源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且新兴能源勘探开发程度低。因此,我国的能源企业应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以及合资合作等途经,尽快掌握其核心技术,这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低碳能源以及无碳能源的资源,比较快地构筑起新的核心业务,彻底解决制约能源企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的瓶颈。

三是为我国能源行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提供了机遇。通过对低碳能源以及无碳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研发和转让二氧化碳捕集、封存(CCS)与利用技术、CFBC(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油气采收率提高上采用捕集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碳排放交易业务等等方面,我国的能源行业将形成以低碳技术利用为核心的、多元的效益新增长点。

(二)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终端能源需求的总量减少。以上分析看出,到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煤炭占44%,而2010年占比为70.5%,煤炭能源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油、气的需求量也逐步放缓。而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电、醇类汽油需求量将大幅攀升,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的石化企业、煤炭企业以及火电企业主要产品的消费需求。

二是我国经济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了能源行业的资源严重短缺,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求能源行业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党的十报告也提出了“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碳减排的压力,迫使能源企业增加投入,生产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是我国的能源企业与跨国能源企业相比,我国能源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尽管在某些技术上,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大量的高端能源技术、设备都需要依赖进口。例如煤炭的清洁技术、气化液化和高效燃烧技术,天然气燃气轮机以及先进的锅炉电机等,基本都需进口。面临内外部双向发展压力,我国能源企业在整体上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四是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呼声强烈,某些发达国家很可能还会根据中国一些企业出口产品的排放量来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壁垒。近几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均提出未来将通过“碳关税”等方式,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治理成本。发达国家制定的碳关税以及绿色贸易壁垒,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能源工业一体化产品的出口。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我国已经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框架,接下来应该从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台详细的政策辅助和支持。

一是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包含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通常不会主动参与进来,需要政府从发展理念、法律政策、资金扶持、组织管理各个方面加强引导,使企业能在参与过程中赢得收益。如获得经济效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绿色竞争力等,才能有效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合理配置能源行业低碳化的创新资源(如法律制度、政策、战略规划等),营造适宜产业低碳化的发展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经济政治环境和产业文化环境等),从而引导各类市场行为主体(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展开能源行业低碳化实践。

三是政府部门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强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上,前期可由政府出台法律、政策,对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建立交易平台等,待市场逐渐成熟后,应逐步提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碳基金份额中的地位。创造良好市场条件鼓励机构投资者、私人资本进入发展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

(二)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

在能源行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

一是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降低碳排放规模主要是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建筑物能效,发展清洁动力与节能汽车等。清洁煤是煤炭燃烧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改造现有建筑,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效,同时使所有新建筑物达到碳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节能汽车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二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兴建核电厂,加快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能源,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为能源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电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的开发、生产与推广应用。

(三)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

一是新能源技术自主研发。国家应加大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力度,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到企业大力支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技术极限的跟踪,改造落后开发利用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新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对涉及能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必须依靠国家力量,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投入,整合力量,联合攻关。采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协作,以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提高研发效率。

三是新能源行业技术标准。对涉及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攻关,必须树立技术标准意识,注重技术标准的确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业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其他国家的手段。为此,中国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确定在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地位,不断推出产业技术标准。

(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

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支持碳排放,支持不仅仅来自口号,更是源自行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个人和家庭碳排放会对现有的生活习惯、期望相互冲突。因此,中国能源行业变革创新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民众能源消费的革命,改变民众能源消费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抑制民众能源消费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一个将个人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从而设计一个具有绿色低碳价值观的“中国梦”,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追求,也符合中国在21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能源行业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我国能源行业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传播效应,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宣传,转变民众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观念,让民众真正把绿色低碳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且反作用于我国政府和能源行业,使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传庚等.中国能源低碳之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周宏春.低碳经济学 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路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李金辉,刘军.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11(3)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10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低碳经济 联动效应

一、引言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名代表一起商榷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气候暖化和“减排”计划。作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世界博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它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成就、宣扬理念的历史性契机。本次上海世博会奉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低碳理念并将之贯穿于世博始终。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到底是通过何种途径向大众诠释;低碳理念会带来哪些联动效应,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即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的提出

自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以来,全球共举办了28届。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主题后,历届世博会均有主题。其展示主题从19世纪中后期展示工业革命成就逐步演变为“探索进步的新道路――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会让城市更美好,所以“低碳”成为本次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因为中国政府此前就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所以,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在承诺倡导低碳理念的第一次重大“能力测试”。

三、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的诠释途径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表示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参观者出行、参展商及演艺活动将造成一定碳排放。估计世博会期间各种碳排放中,有10%左右为场馆建设,80%以上为参观者出行的碳排放。为了实现低碳世博,上海世博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联合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来指导全程规划。上海世博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低碳理念:

1.场馆建设方面的低碳理念

“低碳”成为众多场馆竞相展示的亮点。作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之一,英国伦敦的“零碳社区”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世博会结束后“零碳馆”还将永远保留并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名为“2049”的上海世博会万科企业馆使用天然麦秸秆制成的麦秸板为主要建材,突出低碳理念。所以,在场馆建设方面上海世博会都极力彰显低碳理念。

2.交通能源方面的低碳理念

根据专家预测,80%以上碳排放是由参观者出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交通能源消耗方面,小汽车平均每人每公里排碳510g;飞机每人每公里排碳180g;公交车、长途大巴、火车每人每公里排碳则为62g;自行车和步行则是零排放。为实现世博会园区交通“零排放”,世博会期间将有150辆70座的混合动力大客车用于接送观众出行。除此,世博园还投入350辆混合动力轿车,作为服务世博的出租车。保证行驶在世博园区的公共交通车、贵宾车、场地车、观光车均为新能源汽车。这些措施就是要保障实现世博会园区零碳排放目标。

3.业务推广和宣传方面的低碳理念

组展商在业务推广中尽可能少用纸质印刷品,更多使用电子网络进行推广;参展商在展览时“减碳”,表现在宣传品印刷要根据需要严格控制数量;特装展位搭建尽可能采用能反复使用的材料。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通了“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建立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参与世博会的企业和各国观赏者都可以通过该交易平台来支付购买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自愿减排。这些宣传方式极大的拓展了低碳理念的传播渠道。

四、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的联动效应

1.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联动效应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加之中国目前依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排碳压力巨大。在化石能源结构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为煤的60%。

低碳经济的概念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核心内容包括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放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都属于无碳能源,发展无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世博会场馆建设方面,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等场馆设施,非常注重彰显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创新特色,大规模集中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地热传导技术,利用天然建材技术等。这些对新能源的开发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也将极大促进国内现有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将国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为新能源普及利用的能源结构。

2.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联动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湿地较少、城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等急剧减少。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放和绿色GDP的拓展问题。低碳城市必须依靠新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建立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能源与技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状态。

上海世博会规模化应用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实现园区公共交通车辆零碳排放。上海是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动先锋,借助世博会这个宣传平台,将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联动效应,这将促进上海市低碳城市的建立,也将极大推进国内、国外其他地区建设低碳城市的步伐。

3.对全民环保意识的联动效应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地球变暖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些源于今天的工业国容纳全世界20%的人口,却产生了四分之三由工业化发展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人均排放量来计算,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吨,德国为10吨,中国为4.3吨。中国温室气体具有总量大、增长快但人均排放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

鉴于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出全球绿色新政概念,呼吁全球实施绿色新政。其中,发展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核心议程。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大型的低碳环保宣传平台,如推广活动中倡导使用电子网络、展位搭建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开通“世博自愿减排平台”等。 这些都旨在拓展公众参与低碳环保的途径,把关注气候变化的观念融入到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发展低碳经济,全球共同责任”的氛围,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4.对产业振兴的联动效应

应对气候问题和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鼓励各国进行“哥白尼式的低碳革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双赢。部分欧洲国家将能源技术创新看作是新的经济革命和绿色复苏计划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将绿色经济作为经济振兴的重要内容,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低碳经济领袖地位。

上海世博会在场馆建设、交通能源消耗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视通过利用新能源来实现低碳、零碳排放。这充分彰显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极大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上海世博会的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示范和联动效应,有利于引导国民经济内生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此外,这还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真正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振兴。

五、结语

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诚意。上海世博会从场馆建设、交通能源、宣传方式等各方面都极力彰显低碳理念,是一次向全世界宣传低碳经济的大型盛会。通过世博会平台来宣扬低碳理念客观上将带来例如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城市建设、环保意识提升、产业振兴等一系列的联动效应。这些联动效应都将极大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 声:由世博轴带来的“城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206

[2] 黄 栋: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6-98

[3] 赵建军:低碳建军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J].林业经济,2009,(11):75-77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会计 持续发展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普遍认同,因此中国也步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各个层面对现行经济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也使企业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二、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立足于低碳经济,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将低碳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首先是基本目标,包括降低碳排放量、发展生态经济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企业在生产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并且积极治理污染,使环境负荷得以降低,绝对不能用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在企业生产中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凭借提高生产效率,利用环境资源,合理把握投入产出的效益,谋求发展生态经济。其次是具体目标,包括充分披露相关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比如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需要披露环境资源的存量和流量、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化等。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主要取决于对碳排放权的核算。碳排放权从性质上看应作为一项无形资产,但是它和普通的无形资产又有不同,在普通的会计核算中我们以一项资产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来衡量该项资产的价值,但是碳排放权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一种无形的,不能用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反映的是一种外部效应,因此对碳排放权的计量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碳排放权我们要做不同的会计处理。比如说处于成长型的企业需要一定量的碳排放权,政府会依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分配给企业相应的排放权,此时可将该项权利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又如企业拥有的碳排放权剩余过多,可将其对外出售,由碳排放权取得的收入就应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再如对于企业尚未购买但是超出预定限额的碳排放权,应作为一项负债处理。

(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大影响。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会计报表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例如在报表资产和负债中增加“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栏目;在损益表中增加“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等栏目;另一种是单独报告,也就是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会计信息。较而言之,第二种方式更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因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希望取得从投料到生产、销售及服务的每个环节的能耗和排放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单独编制低碳财务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披露。通过采用低碳会计核算披露财务信息,企业和政府等机构能够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有关的各项投入支出成本,更好地分析这些支出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的有效发展途径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促进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

国家应切实贯彻落实十出台并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及补偿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另外,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各种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源效率标准规范,并且建立各行业、企业不同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限额标准。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大力宣传将低碳经济意识融入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去。会计的基本职能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系统,规范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计量和信息披露,就能够实现低碳会计的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来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低碳会计专业人才,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很多,可是面对低碳会计这个新领域,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有些吃力。由于一般的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尚浅,对低碳会计的理解不深,缺乏实践操作经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各高校应注重对低碳会计核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他们在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我国针对会计人员,专门规定了后期教育,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这个领域,应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钻研,对于生态、能源、环境等领域的知识要有必要的了解和研究。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12

一、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义

“低碳生产”,译自英文为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缩写为LCM或LCP,是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的。依据我国第一次(2004)、第二次 (2008)经济普查结果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大中型企业聚集于工业行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分布于冶金、电力、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和化工等工业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以其极少的数量不仅贡献着较大的经济总量,而且消耗着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于工业生产产生的碳排放始终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促进其由传统的线性生产模式、末端治理模式等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以电解铝生产为例,我国目前年产电解铝产量约1300万吨,全年仅电解铝生产一项就需耗电约1950亿度,约合300兆瓦发电机组74年的发电量。如果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设计、引入先进技术节电1%,全年电解铝生产就将节电19.5亿度,依火力发电1亿度约需消耗3.39万吨标准煤计,不仅可以节省约66.11万吨标准煤,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8.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管理创新 从工业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并依据强制性、市场性、自愿性环境管制以及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角度,探索工业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机制和途径,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体系形成 基于“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平衡”的思想,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探索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实现途径,有助于推广节能技术,并通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特征与实现途径

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相比,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应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基本特征。

(一)低能耗 工业生产中的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两部分。前者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煤、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和电、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消耗;后者是指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在其取得或建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两者之和称为全能耗。产品生产的全能耗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全面研究能源消耗、实现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问题时,应同时考虑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既要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直接能耗,又要千方百计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充分发挥设备、厂房的作用,使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间接能耗最低。低能耗既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又是工业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低碳排放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低碳排放,即努力降低或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必须是低碳排放的生产。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低碳生产,也就失去了低碳生产的意义。低碳排放可以分为“相对低碳排放和绝对低碳排放两个方面”。前者基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而言,如果生产过程中单位碳要素投入带来经济利益的相对增加,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幅度低于生产产出(可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表示)的增长幅度,则可称为相对低碳排放;后者则强调一定时期内一个企业碳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然而,即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实现了相对低碳排放,由于过度追求生产发展,碳排放总量依然可能大幅度增加,从而无法遏制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因此,低碳排放不应仅是相对低碳排放,而应以整个国际社会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为目标,在相对低碳排放基础上实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绝对低碳排放是低碳生产的基本特征。

(三)低污染 “在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超过三分之二来自能源使用和工艺排放,其中约有36%来自工业;而在工业生产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中,钢铁、水泥、塑料、纸和铝等5种主要原料的生产排放占到了56%以上。”实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即通过不断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会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到明显抑制。

然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是降低能耗、还是减少碳排放,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做到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是持续不断地降低全能耗以及碳排放的改进过程。因此,应该基于“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平衡”的思想,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探索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实现途径,具体包括:减少碳源排放;提高机器、设备的能源效率;减少浪费,主要指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时间、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有效利用人、财、物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排队及等候时间、生产优先等。

三、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综合成本效益是指为实现低碳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与取得的各项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工业企业实施低碳生产的综合成果的体现,包括经济效益(主要指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指资源、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并且可以从企业内、外部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经济(或财务)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经济(或财务)效益分析主要指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低碳生产成本与收入的比较分析,通过计算为组织实施低碳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增加或节约额以及资源有效利用而增加的收入额进行经济效益或财务效益分析,其结果表现为企业会计利润的增加或减少。

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实现低碳生产的财务成本包括:为组织实施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以Cj表示;低碳技术研发费用,以C d表示;采用低碳生产新工艺、新技术而发生的设备购置或改进成本,以C p表示;低碳运行费用,以Cr表示等。

内部财务成本C为:C=Cj+Cd+C p+Cr。

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实现低碳生产的财务效益或收益包括:由于水、电、汽等各种能源节约而降低的费用,以Re表示;由于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而节约的费用,以Rg表示;由于有效利用人、财、物各种资源而节约的费用,以Rm表示;由于废弃物回收、重复利用而增加的收入,以Rw表示等。

同理,内部财务效益R表示为:R=Re+Rg+Rm+Rw。

则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经济(或财务)效益ΔP=R-C。

对于通过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以及合理组织生产等方式实现的低碳生产而言,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财务成本与收益容易区分、便于计算分析。例如,在电解铝生产中,通过运用新型生产技术、加强综合管理水平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就可以大幅降低电解槽大修费用。对于拥有172台的306kA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年产14万吨铝锭的电解铝厂而言,每次、每台槽的大修理费用大约100万元,未改进前槽生产寿命为1000个槽昼夜左右,在技术改造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2000个槽昼夜的情况下,则每一年内可节省的修理费用为:(365/1000-365/2000)×100×172=3139(万元),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逐项计算,即可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低碳生产取得的经济效益。

对于实施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生产的新建企业来说,其成本效益或经济效益分析则可以通过不同模式下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对比来进行。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社会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社会效益是指实现工业企业低碳生产对社会所作出的综合贡献,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外部效应,主要包括: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减少从而节约社会资源;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在当前能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两者都体现为正外部性而使外部社会成本降低。

(1)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节能、降耗情况分析。工业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而使能源、资源节约的分析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从多方面进行。以电解铝生产为例,按照当前铝行业普遍采用的冰晶石-氧化铝熔融盐电解法,其能源消耗主要取决于平均槽电压(V平均)电流效率(CE),电解生成1千克原铝所耗费的电能计算公式为:

式中,A表示生产作业系统中一整套机器(1,2,....φ), 代表机器的最大编号;B表示一整套产品(1,2,...,N),N代表产品类型的数量; E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所使用的能源系数;δ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所使用的剂系数;C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消耗电能系数;S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的完工时间:Pj表示在j机器完工产品需求量;L表示生产设备每加工周期所需剂;E表示生产设备每加工周期所耗电能。

(2)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碳减排情况分析。工业企业可以通过绘制生产流程图、划定系统边界、确定优先顺序以及数据整理等步骤,构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准确地测定与计量,它是加强碳排放限额管理和控制、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工业企业的碳减排情况分析主要有情景分析和蒙特卡洛分析。前者也称最大最小值测试,用以测算参数发生最好和最差情景时的碳排放水平,计量思路及过程较为简单。后者可通过附有该分析的软件包或专业的寿命周期分析(LCA)包来完成,通过确定并输入每项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类型(如正态或对数正态)、具有可信度的输入值上限/下限以及相关系数等,经过多次重复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不同生产状况下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全面了解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碳减排情况。

以年产14万吨的我国某电解铝厂生产情况为例,参照情景分析方法,并将电流效率(CE)统一取值94%,开工效率按照全年不间断运转(即开工效率为100%)计,采用直流预焙槽,综参考文献:

[1]王君:《中国微小企业融资进展与前景》,《银行家》2007年第10期。

[2]潘家华、庄贵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