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国家及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特点分析
(一)云南省政策与国家政策的契合度不高,从比率看,只能达到60%。
按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与云南省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的比率来看,国家(从2000年起至今)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现收集到的)共有15个,云南省根据国家政策相应出台的具体方案有9个,云南省相应方案数量占国家总政策数量的60%,在这60%的范围里,云南省对应国家政策出台的相应方案最多达3个,最少为1个。
(二)具体规定资金的政策内容较少,只占所有文件的22%。
云南省相应的9个政策中,2个政策提及资金方面的具体内容,资金政策内容约占云南省这9个政策的22%。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云南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
从2000年起,每年从地方公派留学专款中划出25万美元。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①第二十三条 积极争取国家奖学金,同时设立云南省政府奖学金。
②第二十四条 鉴于周边国家经济较为贫困,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接受周边国家学生时可采取提供部分奖学金的办法,但幅度须在常规收费实际额40%以内。
(三)较多政策提及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比率达到56%,但是未找到具体规定“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形式与具体实施程序。
在9个云南省政策中有5个政策提及“在云南省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约占比例为56%。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若干意见》
通过积极培养小语种人才、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孔子学院等多种方式,与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力度,加速境外孔子学院(课堂)和汉语培训中心建设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特别是南亚、东南亚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
《云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实施非通用语种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云南东南亚国际文化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建设10所国际学校和50个国际部。建设12个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心、5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学院,吸引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来云南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或成为第一车间。
《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在境外、国外建设10个孔子学院和一批汉语中心,建成10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四)“专业设置”是政策中较受重视的问题,比较偏重文科语言类的专业设置。
9个政策中,4个政策提及具体的“专业设置”的内容,约占比例44%。
政策名称
具体内容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六条 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的专业必须是对外开放专业。为外国学生单独设立新的学历教育专业,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后报国家教育部审批。
《云南省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
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培养人才,各级各类学校接受周边国家学生可适当放宽专业标准。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进一步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继续开展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合作研究,弥补我省特殊人才的不足,填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特殊专业设置空白。
二、云南省高校高等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一)在现有的59所高等大学中,有22所大学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有相关合作,与此同时在能查到的学校中,几乎都存在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二)在现有信息的38所大学中,有14所能够查到学校关于留学生的“留学生入学须知或管理办法或招生简章”的正式文件,其余24所暂时空缺,只具备一些项目合作的文件或者合作协议书。
(三)文科类大学的留学生的留学项目主要以“汉语言学习”为主,理科类院校的留学项目较丰富,涉及面较广。例如,云南师范大学设置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以语言课程为主,西南林业大学与昆明医科大学的留学项目就不仅局限于语言学习,涉及更多的本校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周文鼎.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及内涵[J].理论月刊,2010,(9).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看新闻、听报告、写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品德言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团结互助。一直以来敬业奉献,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敢挑重担,集体观念强。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学校的体育舞蹈课和两个班的体育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舞蹈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为依据,以《中学德育大纲》为准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明、守纪为突破口,以创建优质高效的德育工作体系为目标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我们的做法是:
一、实现:“三全管理”做到“四育人”协调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了“三全管理”机制。
1、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建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岗位德育工作制度,定期了开德育工作会义,研究德育工作,学校把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入了教师量化考核之中,极大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2、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面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3、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上学到放学,以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三年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十八中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全程活动总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三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了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德育工作春限于党、政、工、团抓的现象,打破了德育工作受轻视的局面,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三全管理”,促进“四育人”协调发展。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了“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端正了思想,克服以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我校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校容、校貌,到教育人环境都发生着具大变化,基本做到了“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力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根据中学德育工作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4”即进行四方面的教育。
1、进行“五自”即“自尊、自爱、自立、自理、自强”和“六有”即“有竞争意识、有做人准则、有学习习惯、有创新精神、有适应能力、有管理能力”教育,以“做人”为切入点,突出怎样做人,做什么人。
2、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示范生评比活动。
3、进行“五爱”教育,实现明理与导行的有机结合。
4、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
“2”是二个健全
1、健全德育工作队伍。
2、健全德育工作网络系统。
“2”是二确定
1、确定年级学期教育活动重点。
2、确定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4”是每天进行四次检查,在检查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1”是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
通过此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克服了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便德育工作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创建“无悔青春工程”,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无悔青春工程”是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其主题是“争做无悔青春人,我们共同去奋斗。”具体内容如下:
1、“讲、守、争”活动,即“讲文明、守纪律、争做合格中学生”活动。重点是通过此项活动来加强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时结合学生的综合操评,把一学期一次的典型评定具体化、过程化,克服了学生综合操行评定中的不足。
2、“联、帮、带”活动。即“联系先进,帮助后进,带动一片”活动。重点是通过手拉手,心联心、一帮一,一助一,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双差生转化,每学期召开表彰会,同三好学生一样来表彰进步学生,每学期都有二十几名进步突出的同学受到表扬。
3、“比、竞、赛”活动,即“比学习、竞学风、赛品德”活动。重点是通过比一比、竞一竞、赛一赛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们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利用间操时间进行学法系列讲座,制定十八中学学习常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开展“无悔青春工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文明、守纪、尊师、教学”的班风;“严谨务实、循规善诱”的教风;“勤奋刻苦、从严求的学风;“严格、独立、沉着、守时”的考风
太原二外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形成。
四、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序列化、科学化体系的建立。
(一)、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心学校教研室工作要点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育创新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教管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在这一学期加强了新课程理论学习与研究,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围绕新课程改革,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和教师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学习。组织教师们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效果。通过加强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尊重、民主、平等、合作”为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引导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同行,确保教学研究的前瞻性。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加强常规教学管理,重点应落在抓好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上。为提高教学质量,经常组织本校教研组进行小型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注重实效。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好、抓细、抓实主题性教研活动,从小处着手,确定每次教研活动解决的重点,不怕问题小,就怕没实效,切实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加强新教材培训与研究,促进教师转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准确把握各科标准的具体内容,通过培训使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对新教材进行研究,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集中听课和主题性教研活动中,积极推广有创新意义的新课型、新方法,让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由旧思想向新教法、新教学思想的转轨。
4、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对毕业班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抓好教学质量。毕业班工作重点通过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本年度的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遗憾。研讨还不够深入,尽管确定了主题,但研究不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学校全体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义无返顾,加强教研,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世纪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工作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工作,带领学生上好课,搞好课余活动,热情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健身活动。保证了学生在一小时体育锻练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期以来,带领学生参加街道运动会、在校组织开展篮球队,与初中学生进行篮球友谊赛。为了更好的发展我校的乒乓球水平,在校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增加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举行乒乓球比赛。
现在是不断学习的时代,而不只是一本专业的书。在领导的鼓励下和各教师的指导下,注重个人各方面有关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中做到反思,理论联系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在教学计划中主要运用下列四点:
第一、重视小学生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认识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正确的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成长。认识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第二、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语言表达的培养。一个动作让学生自己从体会到解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体会再到解说。这样解决了单调教师讲解说,也做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对七彩阳光广播操工作小结:
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运用多媒体和教师正确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对主要的讲解,让学生在脑海里正确的再象。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另外,在各班主任的直接帮助下,所以,使我校小学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学期不足:
一、动作的的规范性:如跳高技术较多学生的起跳脚摆不上来;掷沙包时力发不出去。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二、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一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1、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3、课堂上对于以下能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为学校的优质化工程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全民素质教育;富民强国;健康个性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90-2
据2010年9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国渔民船长詹其雄,在中国固有领土内捕鱼生产作业时,被邻国的军警抓捕入狱,其政府公开扬言要适用该国法律给予重判,在中国政府多次抗议及海内外华人反日抵日的抗争下,日方不得不释放我们的船长。
由此我想到“弱国无外交”的当今世界以及百余年前腐败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致使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究其原因,除了当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一人家天下的专制皇权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当时的教育制度落后。尤其是当今21世纪,中国的教育横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是相当大的,中国要避免一百余年前的覆辙,走上现代化富民强国之路,其中重要的长远战略之一,必须对全民进行素质教育,并把它放在富民强国战略发展中的首位。
32年的改革开放一个深刻教训就是民众在物质财富上富余了,但是一部分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贫困了,例如据世界银行报告2009年统计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却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的人精神世界变得颓废,行为操守更加为富不仁。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素养的低下,社会道德水准相应的会下降,这与目前国家的素质教育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决定的。其实质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这是我国教育制度规定的根本特点;它也是我国教育制度规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它也是我国教育制度规定的总要求,必须培养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劳动者;它也是我国教育制度规定的根本宗旨,必须保证我们的教育目标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达到对整个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全社会与全中国发展的现代化,使中国走上富民强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夙愿。
由此可见,富民强国取决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它还受制于科技发展,一方面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它对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包括政治、军事等综合国力、社会发展、经济发达与否以及人们生活等诸方面不断持续产生深刻影响,这取决于整个国家的全民族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富民强国,它还包括思想的、道德的、文化观念等一系列软实力在内的全面进步,这更需要全民族素质方方面面的提高。
全民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苦果比比皆是,平时总见报章、网络与平面媒体报道:例一,2010年8月间贵州某地破获的17岁高二学生白中杰连杀9人谋财案,该生平时在校表现良好,其所在班是该校十几个同年级高二班中的重点班,其排名50以内,只因染上网瘾才杀人谋财,当其被捕时还天真的说:那9人被杀死后还会复活,因为网上游戏中他们都可复活。例二,2010年春季某一天,吉林市某大型企业属下一年轻副厂长酒后驾车,连续撞死三人后,车未停,驾车疯逃,当被群众抓到时,其拿1万多元钱,企图换取脱逃。对此类常见报道,人们已见怪不怪了,这样的青少年缺的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下的“怪胎”。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和事实,要想纵向社会流动到这样的大型国企中,其教育背景必须是无懈可击的,而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副厂长,必然是缺乏素质教育的“残次品”,因为他们不懂法律,不懂什么是人类的人文精神,不懂得人权高于一切的道理。有人说应试教育是“杀人教育”、是“愚民教育”、是“泯灭人性教育”、是“蔑视人权教育”。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为过的、是一针见血的、一言中的、切中应试教育的要害。
在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片面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它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性质、背离了我们的教育质量标准、背离我们的教育方针与目标,也严重背离了我们教育的根本宗旨。
它的危害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而忽视大多数人的发展;它只注重人的个别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它给受教育者,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造成明显的消极与长期影响;短期看,造成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品德修养滑坡等;长期看,知识的掌握只是机械重复记忆,缺乏再造与创新,其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能力弱,甚至造成人的终生精神创伤。
应试教育存在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其一是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数千年来为了体现“社会公平”,存在着“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观念;而发展到近现代又广泛存在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片面单纯的“科技决定一切”的观念,因此在教育领域逐渐形成这种“读死书,死读书”、“死记硬背,分分是命根”的这种僵化、陈腐的思维定势;并形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普遍局面;其二是我们现实的教育制度、社会用人制度造成的。应试教育是表象,其实质反映的是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诸多社会问题与社会各种矛盾。这种社会矛盾实质反映的是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整个国力向教育投入资源比例太小,其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少的可怜)与人们对教育资源巨大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矛盾;矛盾的实质反映的是社会的选择竞争与利益分配机制之间不对称的矛盾。例如人们上好学校、接受优良教育,是从事较好较理想职业与纵向社会流动的前提条件,而且受到传统文化积淀影响、目前社会用人制度影响、教育结构影响、高考及招生制度影响、中小学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影响、教育评价制度问题影响等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形成了应试教育的强大推手,并不断对应试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把教育放在全国各项工作的首位。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有的观点认为,教育只有等到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了,有了强大物质基础,教育供求矛盾才能解决。我认为此观点有些欠妥。不错,教育是依赖于社会强大物质基础,但我们不能等待,因为2009年我们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教育不能再当三流不如的教育国家。我们应从智力、财力、制度等诸方面加大投入,学习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经验、制度等。
其次,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不断调整,处于不断发展中,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始终把改革教育放在首位。把教育公正,教育公平,教育民主作为改革中心,认真落实教育方针、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是本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观念是人深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教育观念是教师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教育追求。在教学实践中,观念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强大的教学动力、教学行为的导向和调控作用。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现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仍存在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思想,陈旧意识的严重束缚,使之总是摆脱不了以“一好代三好”的传统思想影响。学校领导也仍然单纯以教学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迫使一部分教师给学生压担子、向学生要分数,违背了我们的教育方针。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小学必须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如选派有特长的教师到外地深造,多给教师提供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的机会;或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经验和特长的专家到校指导、讲课;或树立学校自己的典型,以点带面。
二、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近几年来,农村教师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这还远不适应教育整体改革的需要。一方面,从满足学历达标的初步要求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度发展。我们的教学,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看,教师所掌握的不应仅仅是一个个互不联系的知识点,而应是一个有序的知识结构。只有形成整体结构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从满足于所教学科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广度发展。这一点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具备所教学科知识外,一定要基本掌握其他学科以及开展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育改革的整体效果。
我校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师范的专业学习,而是由当地高中毕业生选招上来的。他们虽然参加了各种函授学习,但是知识的系统性还有待提高。为此,学校经常督促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对本学科的内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巩固与更新,提高教师文化教育素质,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教师教育素质的关键是教师的师德素质。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教育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无法替代的。教育要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面对21世纪的素质教育,其教育目标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维、如何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把师德的具体内容渗透在教学中,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就可以上课教学,以及“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师资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迅速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变化的综合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不断进取,勇于创新。
领导的适时谈话,是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好方法。平时领导与教师的密切来往,在交谈中商讨工作的得与失,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苦与乐,这对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也能在愉悦的谈话氛围中,指出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言必信,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表白,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修养。
四、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教育;师德;民族地区
从职业价值上评价,教师是各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与广大学生的德育发展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存在“唇亡齿寒”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教育条件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开展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实践,将有效提高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师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开展师德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也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民族地区来说,要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层面以及落实人才强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师德属于职业道德范畴而非技能范围,教育事业作为事关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最大的民生工程,担负着服务地方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使命,师德教育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民族地区学校师德师风整体上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但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业务能力、治学态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因此,在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加强民族地区师德教育迫在眉睫,只有创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技能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实现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职业价值,进而为民族地区加快推进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二、师德教育的目标规划
师德教育决定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取向和技能水准,师德教育只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效果,学生的心身培养和学业教育才得以保证。
(一)提升思想政治。拥护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教师队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倍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为人师表引导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职业道德。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水平,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言传身教,形成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师生融合式发展。
(三)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情况,自觉遵循地方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扬潜心钻研、严谨笃学的施教风气,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四)激活师德内力。结合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把师德教育内容具体化、明细化,形成明确的教师培养考核机制。在教师个人作风上,坚持廉洁从教,将教师美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相结合,使校园教风学风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开展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师培训更注重技能提升,思想层面的教育容易被忽略,部分学校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二是县、乡、村三级中小学校较为分散,教师集中培训不够明细化、具体化、常态化。三是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落后,教师工资福利偏低,工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教师队伍的思想情绪难以稳定。四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学校教育学生升学压力大,教育部门更多注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内化于心,价值判断停留在课余的附加内容。
四、对策与建议
民族地区开展师德教育,首要前提就是顺应当地教育发展规律,既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也要融合民族地区文化风俗习惯,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这里主要从广西侗族地区的文化层面进行对策分析。
(一)鼓楼文化为师德教育提供“和谐”理念。鼓楼作为侗族和谐文化的象征,因其团结性、平等性等特征而被称为“没有法官的公堂”“没有教师的学堂”,是侗族乡村传播正能量和先进价值观念的主阵地。通过组织由乡村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为主要成员,围绕“德”字开展“鼓楼讲堂”“鼓楼议事”,为学校师德教育的开放式宣传提供特色示范场所,从而把学校师德教育推进乡村公众的视野。
(二)萨坛文化为师德教育提供“善性”源泉。侗族“萨”文化的核心是感恩和友善,特有的“感恩文化”使侗族地区形成一种善于感恩、敢于贡献的价值理念,即价值观形成的自觉性意识根源。教师思想品质的“善”性是“德”的基础要求,师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教师队伍的职业价值和行业目标,为教师“传道授业”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内在的思想基础,教师队伍或具备教师资格条件人员因“善”而“献”的举措,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教师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
(三)侗款文化为师德教育提供“正义”启示。侗款的约束力普遍被当地认可和遵守,形成特有的民间“律例文化”,对当地群众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师德教育中维护和监督教师的公平正义,除了固有的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外,外在形式上可采用与侗款相似的方式加以明文,内在要求则以师德教育具体内容来加以实施(立款、聚款、讲款),并作为民族地区师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参考,促使师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更加丰富。
【关键词】法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法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却令人堪忧。法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中,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务,对于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应当与时俱进将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律专业人才为主要或首要目的来进行。同时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自身的特点,急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法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
1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坚持方向性与客观性并举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决定并保证综合评价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的准则。方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达到的合格标准。正确处理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问题,确保评价活动的正确方向。客观性原则是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规范评价体系活动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排斥主观臆断和其他感情因素,真实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
1.2 突出全面性与民主性特色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或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主线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以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地、综合地、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民主性原则要求评价活动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的做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1.3 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一致原则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与评价目标一致,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项二级、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之间必须相互兼容,不能把相互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体系内。一致性原则还包括计算方法、时空界限、计量单位等的一致。
1.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可行性集中体现在“可比、可测、简易”三个方面,可比性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的能够横向和纵向比较;可测性是指设置的指标体系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指标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简易性是指评价体系力求简化,对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评价体系的内容
笔者认为当前法学本科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宽厚的知识基础、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较强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即实现知识、素质、能力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思想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灵魂和核心地位。高校必须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它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国家、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系统地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强烈的民主法治意识。
(2)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国家大变革、大发展、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各种不良思潮、腐朽思想沉渣泛起贻害无穷。大学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事件屡屡见诸于报端,也使得精英化的高等教育饱受质疑。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思想上逐步成熟、行为上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强化的关键时期,强化道德素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具有重要的调节、教育和激励作用。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是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更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
2.2 专业素质
在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道德和严肃的敬业精神的前提下,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仅精通法律(本国法、国际通用法律和规则),而且还应当具备一般的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经济学、刑侦学、法医学、物证学等现代技术知识。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运用网络等平台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此外,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锻炼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根本途径,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当前,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和提高学生体育“三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实效性重要手段之一。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突出的作用
1.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时,必须有正确地队形和良好的秩序,才能了解教材,明了重难点,正确掌握技术、技能。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安全而有实效,如果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纪律差,不听从指挥,那么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实效性。
2.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任务,只有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每次课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思想教育,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了、自觉性强了、积极性高了,就能更好地学习,掌握和提高“三基”,更有效地增强体质;通过思想教育,学生的学习风气浓厚了,互学互帮、勤学苦练,这样,实效性必然提高。
3.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的形成和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球类和游戏教学中,由于规则对集体的行动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并且具有明显的竞争意识导向,所以通过教学,教师利用教材、规则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力争上游,团结互助。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多姿多彩,根据课堂思想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取材。
1.选用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故事等,既可以体现为专题理论讲授,也可根据各种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教育学生以革命导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热爱祖国、热爱学习不断端正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与态度,从而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适宜身体活动为主,教学内容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材。其中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如队列练习、活动性游戏、球类、接力等。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类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就如通过队列练习,教育学生向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活动性游戏和球类教材等,都有各自严格的规则和集体配合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以及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坚毅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对一些思想性不明显的教材,只要善于发觉纵向联系,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体育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力量绝不可单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方法,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关键所在。常用的方法:
3.1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对课堂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大力表扬,即使是同样的事就也要出现一次就表扬一次,逐步形成人人想做好事,争做好事,多做好事的风气。在多表扬多鼓励的同时,必不可少地还要适当运用批评的方法,使不良的苗头、错误行为在冒尖时得到抑制、禁止。表扬得恰如其分,批评得注意方寸,思想品德教育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中职教育立德树人观念建立的必要性
在我国制定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纲要》中曾指出,“以人为本,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主要方针”。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就被提出了较之前来说更多、更新的要求与需求。
首先,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对中职教育进行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主要方针,不断的培养学生们自身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当不断的帮助学生们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定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观念,并且通过更多的教育与实践机会,努力的将其道德意识与观念成功的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程度,以此来为我国的中职学生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和意义,还能在更高的程度和水平上有效的实现对我国教育工作的有效促进与提升。
其次,中职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这一意识的实行和实施,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们自身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与教导等方面上。在这个部分中,需要我国中职教育的众多工作人员们不断的加强自身对爱国意识、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进行不断地创新与研究,并且在自身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对学生们的培养与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的适应能与发展的能力。
最后,我国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还需要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公开等理念向学生们进行教导与指导。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主要原因就在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中学生们的个人道德素养与素质,才能使其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学习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当前高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与个人素养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成为我们祖国的人才与栋梁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
二、有效加强中职学校立德为本的教学措施与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建立起中职学校中对学生们高效的教育与培养,需要我国当前众多的中职教育人员加强自身立德为本的主流意识,并且能够按照这种意识对中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有效的促进我国中职学校中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与素质。之所以要在学校中加强立德为本的教育意识,主要原因就在于,立德才是成人的重要前提,而做事最先需要的是从做人开始。
(一)加强中职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建设
要想在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中职学院的学生们的德育进行教育和培养。
加强本校教师对学生们德育的提升与培养,可以在众多课程中建立起形式较为新颖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良好、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定期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方面进行较为专业式的教育和指导,有效的加强学生们对自身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视和关注。例如,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关怀,树立他们从小培养起正确的德育观。
(二)加强校园内部的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文化涵养的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当前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和部分。
首先,要对中职学校内部的自然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努力的营造出一个安逸和谐的自然环境,对校园内部的一字儿花花草草、建筑物、雕像等具体的摆设进行匠心独运的安排与设计,要使校园内部的一砖一瓦都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
其次,要对中职学校内部的人文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强化,中职学校在这个方面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意义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出属于自己学校独特的特色与文化内容,对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进行不断的凝练。
第三,要对中职学校自身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不断的推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可以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怎样,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总结,让更多的企业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在日常德育课程中增加一些感恩的课程,从中让学生们明白感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德育观与价值观。
(三)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二者的联系
在中职校园内部加强德育的培养与教育,就一定要实现“知行合一”这一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校方应当不断的加强社会实践对学生们的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对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培养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将其中与我国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整合,总结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在立德为本这方面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可以建立一些与德育内容相关的知识竞赛或问答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自身的道德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切的意识到发展自身德育道德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和机会,充分展现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加强他们自身德育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我国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再比如,学校可以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当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情况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树立他们做当前社会主人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