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时间:2022-07-22 01:03:29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了。在当今的社会上,各企业单位都需要网络设备,根据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各种网络设备随时都有可能用到。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把网络技术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更有效的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学生创建更好地学习环境而努力。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更新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也能优化人们的生活状况,人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总的来说,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能否进行有效的发展与改变,直接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但是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行业虽然进行了计算机技术的引用,然而并没有全面发挥其作用,造成成本增高以及资源浪费,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体现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反而使之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所以计算机技术对于不同专业的作用需要主页的人员进行系统规划,只用充分发挥本专业的计算机资源,才能在如今市场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不断提高。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首先应该遵守规范性原则,只有在合理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根据不同专业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除此之外,规范性也是针对网络绿色化的保护,针对未成年人存在的情况,要考虑他们接触的网络环境是否符合其生长要求。

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要遵守便捷性原则,在进行软件研究时要考虑到大多数计算机配置问题,尽量是相关软件、技术能够更加简单明了的被人们使用,一方面简单明了额网络技术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其次,当相关网络技术出现问题时,简单便捷的网络技术更便于维护与检修,以及对其进行升级更新。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只有遵守一定的应用原则,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选择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工作人数很少,原因在于毕业生离各企业和各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版本老旧

如今是科技时代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据了解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的教材版本老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早以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所教育又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操,这些现象普遍存在。

2.2 硬件设备缺乏

影响高职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实操课程少,计算机设备不足,甚至有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计算机实操室,学生学完了一个学期,连最基本的网线水晶头接法都不会,更别说交换机和其他设备的调试了。

3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课程教育实践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较强的技术实践性,更新换代快。因此课程教学也应当遵循社会发展不断的更改教学方向,以不指定固定教材为目的进行教学,让教师根据现今网络技术的大框来自行制定教学方案,通过教师组进行集体评估,最后将真正有实践意义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纳入社会中最新的网络技术中。

Dreamwearver, firework, Flash俗称网络三剑客,主要是在PHP服务器端实施的脚本语言,三种软件都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以及表现特征和编程方式,如,Dreamwearver主要是以设计网页页面为主,div+css技术是不可缺少的,而flash则主要以动画设计为主,可以在网页logo中广泛应用,在对这些内容展开教学时,应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将其有效融合教学,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补缺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网页。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中,《Internet基础》主要内容以Internet基本结构、通讯协议TCP/IP、Internet接入方法、超媒体、超文书等内容为主,如果这些内容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话,学生所能掌握的也仅仅是理论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性知识,更不知道什么是TCP/IP协议,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Internet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熟练地通过计算机运用各项基础知识。

4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重点已经慢慢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转移。而作为从事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有效地学习。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启发式、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能力,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做出ゴ蟮墓毕住

参考文献

[1]陈晓峰.强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综合能力[J].计算机科学,2004.

[2]王春东,张桦,莫秀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

[3]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2

(一)课程目标定位过高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的学习领域非常广,网络相关技术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熟悉又陌生学科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些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关联性不强教材都是一个知识点配一个实际案例,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学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蓝本,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不能完全掌握该专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

(四)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试题主要采用笔试,侧重于记忆,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质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围绕典型案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围绕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一些实际中经常遇到的,与新旧知识有纵横联系的问题作为思考题,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和习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鼓励学生以固定团队的形式开展讨论,并形成团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风以及团队协作的科研精神,从而形成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学的重点是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环境,在该环境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与结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愿意学并学得轻松、主动。计算机网络很多原理性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OSI参考模型下的数据流向模型”、“VLAN工作原理”等,我们都可以借助生动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效果,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地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相应课程的网络课程

课程知识、操作技能及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创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后学习的教学环境。笔者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内容包括教师教案、课件、教学录像,课程中重点、难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课程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动画展示,该网络课程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开发了一个虚拟平台,课程中的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在虚拟平台中实现,学生课后不用到实验室,也能在网络上自主动手完成网络的配置。另外,网络课程也可以实时上传课程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介绍最新的案例等,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一个便利的环境。实践证明,有了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后,学生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性非常强,该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笔者所在的学院根据教学、大赛需要,创建了锐捷、思科网络实验室,并与这两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多年努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教学效果与企业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评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现状

多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育状况从大体上可被分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其课程共计有二十几门,同时还有部分的实训课程以及一份毕业设计作业。而对于教学大纲与计划而言,只在其内容上做了稍微的调整,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来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教学目标。下面是通过调查教学质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在入学时的基础知识较差,并且对课程很不感兴趣,造成不愿学的现象出现;

(2)课程教学的中心点主要是围绕教师、理论知识、课堂进行,而对于实践性的教学非常少,造成了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出现;

(3)学校所使用的课程教材主要针对理论性教学,而对于技能应用性教学较为缺乏,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取得多种技能证书,甚至连毕业证书都很难取得。

根据上面几点教学问题,直接说明了专业课程一直以来与职业实践相脱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所以,就必须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内容以及设置方面必须着重改革,大力培养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及的思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发展主要经历了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三个阶段。课程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和专业所倾向的职业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体系必须构建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在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课程模式,进而转变为项目设计与课程开发的新型教学课程模式,从实践出发,培养专业型人才,以此来达到加强能力课程教育教学的主导性地位效果,具体的思路方法如下:

以了解企业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基础,进行课程的配置与界定,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授课思想,应该根据综合能力来设置课程的内容。

课程体系要逐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要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公共课程、基础教育等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的课程,将能力作为课程体系培养的重点,注重学生进入社会的应变与处理事情的能力训练。

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且对其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为适应市场新的发展要求,必须改革其之前陈旧的课程体系,以此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新课程体系。所以,首先就要逐渐对原先的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其新课程体系就要一改之前只是注重考试的成绩来确定考核结果的这一风气,将考试理论成绩、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其次就是改革技能考核的方式,根据当前的就业前景以及国家有关的教学规定,以开始注重对于其专业的技能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拿到双证,才能算是合格,达到标准。最后是关于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新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加强素质教育,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素质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最终的目标。只有二者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于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这也是新课程体系的目标所在。

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首先,一定要与规定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和国家的统一证书的制度像适应,保证按照国家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其次,具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社会需求、就业前景、技能要求等等来进行教学,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安排课程的实质内容。

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首先,学校要加强内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与设备。其次,有条件的话,将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安排到具体的企业内部,将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学校的环境结合起来,不但加强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所在。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改革体系的设计

课程体系改革必的重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则必须采用“重实践、宽基础、弹性化、强能力”的课程设置,而对于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则必须采用其突出性与实用性的原则。因此,构建新知识框架,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重组,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起具有现代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尽量满足行业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并坚持专业培训的目标。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具有其知识迁移、知识内化以及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外,而且还能够满足其行业多岗位的转型,甚至可实现工作内涵变化以及发展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并且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2 课程改革的方式

根据学习领域能力以及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主载体,重构教学内容,整合职业资格标准,同时开发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综合项目实训以及专业拓展的课程模块。

通过课程模块教学,发展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在整个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高的必备的行业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非常高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高质量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其基础。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课程模块如下图1所示:

图1 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课程模块图

图中“职员”理念是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针对以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建设缺乏明确思路以及教学目标等诸多问题最基本的解决思路,是当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以及专业定位的方向与目标。

教学内容与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现如今人才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的内容构成是由理论知识、学习态度以及职业技能所构成的,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决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与目标。因此必须明确:

(1)在知识领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掌握概念为重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

3.3 标准课程教学的建设

学校应根据当下各个职位的要求,对其课程目标、工作过程情况进行划分,并必须考虑清楚职业行动领域T过程要素的课程内容选择。由校企双方专兼职教师组成课程标准工作组,按照其“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并制定好具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及项目任务特色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标准。

3.4 教学评价

针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对于理论知识性的课程,就应当采取理论考核的方法。而对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就必须结合行业的标准来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量化考核标准,由教师与指导学生实训的企业兼职教师来共同对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实操考核等方法,综合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进行考核。

4 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大家深究的。现代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是达不到目标的,这要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知识融会其中,让传统的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变为信息化教育模式下的生动的、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是信息教学模式下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磊,叶曲炜.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5).

[2]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娟.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VMware;虚拟机;实验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3-5681-02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ractice Teaching

QIU Guang-wen

(Yunnan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Library, Zhaotong 65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 virtual machine, That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mputer courses,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do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Introduced the us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in the computer lab construction, Build a soun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puter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VMware; virtual machin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全国一流大学到规模较小的一些地方本专科院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IT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竞争优势不强的问题。如何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调整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突出培养专业特色所应考虑的问题。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一环。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如何建设一个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学生提供完善、方便、高效的实验环境,是建设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好实践教学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虚拟机技术的出现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构建完善、方便、高效的实验环境提供了一种途径。

1 虚拟机概念

虚拟机是一种高度隔离的软件容器,它可以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就好像它是一台物理计算机一样。虚拟机的行为完全类似于一台物理计算机,它包含自己的虚拟(即基于软件实现的)CPU、RAM硬盘和网络接口卡(NIC)。

操作系统无法分辨虚拟机与物理机之间的差异,应用程序和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也无法分辨。即使是虚拟机本身也认为自己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不过,虚拟机完全由软件组成,不含任何硬件组件。

具体地讲虚拟机是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应用虚拟机软件将硬盘和内存的一部分拿出来虚拟出若干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都可安装各自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新”计算机各自拥有独立的BIOS、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网卡等,可以像使用普通计算机一样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操作。还可以将几台虚拟机组成一个网络。在虚拟机崩溃之后可直接删除不影响实体计算机系统,同样实体计算机系统崩溃后也不影响各虚拟机,实体计算机可以在重装系统后可再加入以前的虚拟机。虚拟机软件在建立虚拟机时不需要重新启动实体计算机,就能使用虚拟机。在实体计算机上建立多个虚拟机,不但方便,而且安全。因此,虚拟机具备物理硬件所没有的很多独特优势。用虚拟机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通常把运行虚拟机软件的实体计算机叫宿主机。

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典型的实践教学内容涉及到CMOS参数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系统优化、系统的备份与还原、注册表的维护等操作。而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系统环境,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在虚拟机中,可以像使用真实的PC那样安装、使用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因而可有效避免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破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组织过程与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使用VMware Workstation汉化版搭建一个方便、高效的实验环境。

2 计算机实验室宿主机(学生机)环境的建立

2.1 安装宿主机操作系统

在宿主机(学生机)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这样可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的“软件路由”功能,来进行模拟三层交换机和多个VLAN的实验。一般可安装Windows XP既可搭建大部分的实验环境。

2.2 在宿主机上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从VMware的网站()下载VMware Workstation 5.5软件及30天试用注册码。运行VMware安装文件,在安装向导的带引下,既可将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5.5安装好。

2.3 实验用安装光盘的准备

准备好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及需要进行实验的应用程序。虽然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可直接使用宿主机光驱,将系统安装光盘放在光驱中进行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安装。但从学生实验的方便性来说,在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中,可选择“CD-ROM设备”使用ISO镜像文件。因此,可将DOS、Windows98/2000/XP、Redhat Linux等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应用程序制作成ISO镜像文件,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待建立虚拟机后,安装虚拟机操作系统时使用。

3 建立虚拟机并进行教学实验

1) 双击桌面“VMware Workstation”图标,运行VMware Workstation程序,在桌面上出现VMware窗口。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于丽(1971-),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教育技术专业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2WQ5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该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考核体系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更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简单网络故障维护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是培养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编程等技能,并专长于其中某一项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还要与当前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应用技术人员。然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讲授过分重视确定性、陈述性和记忆性的材料,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创造性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空洞,知识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具有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成熟,在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新兴技术。例如,当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是TCP/IP协议栈,而OSI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却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只需要选择介绍其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就可以了。

在教学方法上,重学术深度,即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教学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讲到分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强调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以及当时多个科研队伍的研究状况,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个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开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钻研精神。

二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挖掘教学深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分析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例如,介绍OSI参考模型时,可以介绍其三级抽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以鼓励学生在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结构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包括网络安全性等内容在内的网络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例出发,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来枯燥无味,单从讲授方式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相关实例,对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看到了相关理论活生生的应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讲到ATM技术时,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资建设ATM校园网,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案例,从中分析ATM网络的特点和实现技术,这样从生动的案例分析展开知识的讲解,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大量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数据包在发送方的各层封装过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过程,利用动画方式演示出来,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相关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结构,学生在该软件的帮助下,可以看到MAC帧、IP数据报、TCP报文等相关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和结构,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提供了帮助。

(二)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完成知识扩展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而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各种方法。这样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格外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试验教学改革中,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告诉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结论是什么”,改变为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结论是什么?即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其中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先告诉学生本次实验要验证哪个理论,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同一实验,并不提前告知学生要测什么,只是设计了实验的多组数据,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可供学生选做,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扩展性试验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此类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这类实验多从生活和生产经验中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不同方面的网络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进行验证。同时,学生有意义的经验也会被收录,补充到扩展实验中来,从而实现随时补充随时更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此类实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给出某公司对网络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用户需求和实际投资,自行组织团队,进行网络的硬件设计和虚拟实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团队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当顾问的角色,以协助工作组有效展开工作。通过这类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

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考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测试。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每章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既考核平时作业的掌握情况,又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二是实践研究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评审和答辩,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三是综合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充满了挑战和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莉,黄春晖.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8990-02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ed Technique Special Field

LI Dong-fen, WANG Zhi-gang, WANG Dan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oftwar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provides an in-depth reform of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sign thinking, from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 set curriculum system, 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mode from the talent, the goal of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terms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s have som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objectives; integrated teaching

辽工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目前开设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为软件技术和图文两个方向。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探索和实践 “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学结合,将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融合到辽宁省市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在项目建设期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标准和要求,与地方企业合作建设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编写三本新课程体系下的特色教材。完成软件技术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专业中的品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坚持“建设好区域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紧缺的人才”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软件技术专业方向“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状况,及时追踪软件技术的发展,根据软件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当前软件行业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课程标准;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工作任务考核要求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辽宁省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3 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3.1 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我院“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软件技术专业方向“1”+“2”项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1”是指“一年的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里,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项目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是两门项目课程,即在后续的学期中,用两门项目课程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主流方向的软件开发技能及主流开发平台的应用。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中,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为载体,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依据软件企业项目开发工作过程中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改革重组课程内容,校企双方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最后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全方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在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具体编程、基于Web应用程序及组件开发、软件技术服务、软件管理及软件销售等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团队开发环境,熟练使用相关主流开发平台,按照详细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调试和单元测试工作。并可逐步向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岗位发展。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3.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深入企业调查,把握需求信息,预测未来需求,根据软件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岗位工作过程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3.3.2 软件技术岗位能力分析

本专业通过对本地区多家软件开发企业的调研,经过软件开发专家分析和论证,确定软件开发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如图2所示。

3.3.3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采用逆向软件工程开发的设计思路,构建符合软件开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养成按软件开发规范要求进行项目开发的习惯。

“2”项目课程整合的内容如图3、图4所示。

4 结束语

总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方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上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培养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贴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2).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7

关键词:云技术;高校;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70

1引言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促使学科分类细分化,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因为人才的类型非常的,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千差万别。普遍来说,按照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把人才分成两种,即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前者侧重于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后者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更加注重实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在就职领域还是学科领域,它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有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相关学科的教育,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因此,需要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中寻求突破,为社会注入优质计算机人才。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借助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运用和交付方法,经常涉及借助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讲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最后也是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它并非三年制高职高专的扩展,也不是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压缩。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强调其技能性和应用性。相较于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有更好的可塑性。学生在学习阶段可以提前学习到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相关技能,学校教育与生产、管理等实际部门紧密联系,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有一定的特色,学生的即时性和专业性较强,实践能力好,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2.1实践性教学课程比较少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教学,除了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比较完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其他高校学校的课程体系都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办学历史比较短的民办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少。计算机是一个技术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学校为了减少教学成本,或者因为其他客观原因,计算机的实践性课程偏少,一些学校甚至将实践课程当成理论课程上,也有部分学校的实践课程无非是带学生参观一些建筑工地等。这样的课程体系,难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难以培养计算机学生的创新能力。云计算的诞生,让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共享成为可能。学校再也无须购买大量昂贵的硬件设备,不用再担心硬件设备的过早更新,也不用担心软件是否最新版本,能够满足教学与教研的需要。这些在原本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十分困惑与苦恼的问题,都不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服务商去解决。使用云计算,终端设备得到了最小化,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个人计算机,甚至是实验室,都可以存储在“云端”上,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取出,而学校只需要提供给学生和教师最简单的携带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和网络就可以了。

2.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反映力不从心,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建筑人才,归根到底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高校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生,他们基本都是工科院校毕业,半路出家做教师的,因此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学生沟通方面是比较薄弱。一些教师的采用传统呆板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着书本念,或者采用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反复灌输计算机理论,最终高校院校计算机的学生开始反感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步对本专业失去兴趣。

2.3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建筑行业非常迅速的今天,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院校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纵观现在的高校院校,计算机的学生除了日常上课参加学校团学活动,就没有其他活动,尤其是关于本专业的活动几乎没有,因此很多学生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难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型思维。

3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应用的重要性

3.1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如今,在中国,不管是高校,大、中专院校还是中小学,都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建设失衡的情况,一些著名的大学、重点中小学有着优良、先进的设备,而一些其他的大学则存在着设备老化、无法供应教学需求的现象。此外,教育资源更新成本高,更新速度慢,共享度低下也是当前我国各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这既使得部分资源建设重复浪费,更使得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以及高度共享,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3.2有助于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一,任何一个学校图书馆拥有的用于日常管理、数字资源检索下载等服务的服务器都会有一定的上限承载量。一旦有大数量的用户同时访问电子图书馆时将会出现某些用户得不到相应的情况。在传统的做法,想要满足大数额的用户可以同时访问电子图书馆并得到相应,就得花费大量的资金升级服务器。而在云计算形势下,学校仅仅需要支付少量的租用费用,就能够享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具有非常好的容错性、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几乎无限带宽的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高并发性,用户的请求能够快速做出反。

第二,数据在存储与传播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有安全隐忧。在当今的学校图书馆中,任何的电子图书馆资源都基本在支付图书馆服务的服务器上,万一服务器受到攻击或其他因素而引起某些数据甚至全部数据遗失的话,损失将是极其严重的。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端”里的服务器不是几百上千台,而是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台。就算因为意外而导致其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的服务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拷贝原来服务器上的数据,这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安全性。再次,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交给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不用图书^的技术人员来执行,这能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最终,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各学校图书馆之间能够运用云计算构建共同的信息共享平台与空间,众多的图书馆就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通过云计算,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原来自己学校图书馆里面的资源,还可以实时地获取参与到信息共享平台与空间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源。

3.3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如今的科研、实验对环境、设备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费用较高,部分著名的大学可能还能负载得起。但是大部分的高校由于资源资金方面的限制,难以承担起这些费用,这就导致一些实验项目难以进行。当前,IBM已经和全球6所大学在云计算项目上开展合作,这些大学借助于IBM的“蓝云”方案推进科研项目的实施。九州大学通过实践课帮助学生理解可通过数千台计算机立即运行计算密集型任务的云计算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程序以及云基础设施;卡塔尔云计算计划在搜索、数据挖掘、科学建模与模拟、计算生物学以及金融建模与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东非“健康联盟”云计算项目通过虚拟计算实验室来拓展可供学生远程访问的教学资源。

4加强云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措施

4.1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

互联网年代下,网络已经上班与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Web 20形势下,在线学习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学习方式,在这种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加强对网络学习氛围的营造显得很重要。在云时代,广大老百姓能够借助云服务加强学习,收获更多的学习资料与信息。自主地选取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存在许多的Web 20工具。如:借助iGoogle学习者能够加强对个人学习网络空间的设计及优化,Diigo创建老百姓的个性标签,Sakai管理网络课程等,这类Web 20工具也是云服务在现代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云时代,大家就能够比较轻松、自在地营造具有个性化的网络学习氛围。

4.2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云计算以用户为中心,让信息、数据以及服务都围绕着老百姓,借助云计算工具的巨大运算能力,老百姓能够非常轻松地获得所需的信息,避免了传统手段处理各种信息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信息检索的能力,智能的数据处理技术、人性化的服务,将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学习爱好者的学习水平。

总的来说,云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新的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网络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程珊珊.关于“互联网+教育”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36):203.

[2]王瑞霞.虚拟学习社区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7374.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8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之间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类别特征、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

 

1构建合理专业课程结构

 

1.1专业知识结构

 

线上与线下和明确学习目标的混合教学。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模式和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在混合的设计上,达成学习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既可能是传统方式,又可能是混合式教学。如:课堂学习以及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等,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或是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以及网络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等。

 

1.2能力知识结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化成混合式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等。在计算机应用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能力是整体教学的关键。那么,就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平时实践所得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具体的编程问题。可以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开发或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评并且指出学生问题的不足。真正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创造性编程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求新求变。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转为主动探求实际操作的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

 

1.3人才素质结构

 

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要培养的高精尖的专业技能,还要强调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所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培养专业技能高的人才上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是这样专业技能高的典型代表。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学生内心建设上的培养,育其成为人才之前,应先立其为人。高精尖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拥有高素质才是未来过得更多技能的根本性前提。促使学生可以不断积极的探索和发现自我的潜在能力,不断塑造自我。所以,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要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加注意对于综合能力的塑造,改变教育课程模块化的现状。

 

2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课程专业的设置可以根据市场调研或是市场的流行技术,来集体讨论共同制定一个适合的专业课程。如: 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进阶; 信息系统开发综合训练;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开发技术;软件编程;面向对象程序等等。在具体的教学中,不需要强调严谨的系统教学,而是要根据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强调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可以将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换为《 计算机导论》等等。将具体的实际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等等整合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精髓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综合课程和混合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研发或是设计类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增强学生理解和操作技能。

 

3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

 

在综合课题、综合课程的授课中, 全程采用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该种授课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融为一体,全课以项目为主线题贯穿始终,以学生完成课题/项目为教学目的,学生以小组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作品的形式的作为考试的结果。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实际特点,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三方面同时并进, 落在实处, 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就业能力和职业生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帮助我们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在此,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 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9

关键词:虚拟仿真软件;VMware;Routersim;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26-02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Compu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urse

YUAN Fan-hua

(Network Center,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 All kinds of network environment is needed in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course. We can provide conditions for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experiment by using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like VMware and Routersim ect to simulate various network environment.

Key words: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VMware; Routersim; compu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大学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一边讲解一边现场演示,才能使课程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而学生也需要在网络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加深理解,吸收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一般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没有条件搭建教师演示所需的各种网络环境;而建设专门的网络实验室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且很难满足众多学生同时实验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其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师教学和帮助学生实验是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虚拟机技术和仿真软件的出现和大量成功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前面所述问题的方法。

1 使用虚拟机搭建网络环境

1.1 虚拟机软件简介

虚拟机软件是指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出若干台虚拟计算机系统,每台虚拟计算机可以单独运行互不干扰的操作系统,实现一台计算机“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能将这几个虚拟计算机连成一个虚拟网络的软件工具。在Windows平台中运行的虚拟机软件以微软的Virtual PC和威睿的VMware Workstation最为著名。其中,VMware Workstation的功能更为强大,应用更为广泛。

VMware Workstation是全球最著名的虚拟机软件厂商威睿(VMware)公司设计的专业虚拟机,可以虚拟现有的任何操作系统,而且使用简单,容易上手,其功能也非常强大。 VMware workstation支持大部分的主流操作系统,如MS-DOS、Win3.1、Win9x/Me、WinNT、Win2000、WinXP、Win 2003、Linux、FreeBSD、NetWare6、Solaris x86等。

VMware Workstation提供了一些虚拟设备和用这些设备联网的方法。这些虚拟设备包括虚拟交换机、虚拟网桥、NAT服务器、NAT适配器、仅主机适配器、DHCP服务器和虚拟机上的以太网适配器等。联网的方法有桥接模式、网络地址转换模式、仅主机模式和自定义模式。

1.2 虚拟网络模式

VMware Workstation提供了四种网络连接方式。 用户建立虚拟机后可以根据现实网络情况利用这几种模式方便地把虚拟机接入网络或组建虚拟网络。

1)Bridged(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是将虚拟主机的虚拟网卡桥接到真实主机的物理网卡上。在这种模式下,虚拟主机直接与真实主机所在的网络相连,虚拟机和真实主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网络关系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这时候的虚拟机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台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使用所有可用的服务,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等等。

2)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真实主机上的VMnet8虚拟网卡相当于连接到内网的网卡,物理网卡相当于连接到外网的网卡,而虚拟机本身则相当于运行在内网上的计算机,通过虚拟交换机VMnet8与主机相连。VMware Workstation自带的NAT服务器提供从真实主机的VMnet8虚拟网卡到外网的地址转换。此外,VMware Workstation还自带有DHCP服务器,为虚拟机提供DHCP服务。

3)Host-only(仅主机模式)

在一些特殊的网络环境中,如做病毒攻击实验时,为了不对真实网络环境产生影响,一般要求将真实网络环境和虚拟网络环境隔离开。这时就可采用host-only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虚拟机之间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所有的虚拟机构成的虚拟网络和真实的物理网络是被隔离开的。真实主机的虚拟网卡VMnet1通过虚拟交换机VMnet1与内网相连,没有地址转换服务,但可以使用DHCP服务。

4)Custom(自定义模式)

如果要设计更复杂的虚拟网络,可以采用自定义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可以为每台虚拟机安装多块虚拟网卡,并可让每块虚拟网卡连接到VMware0~VMware9中的任何一个虚拟交换机上,所有连接到同一个虚拟交换机的虚拟机位于同一个虚拟网络中。

1.3 构建虚拟网络

了解了VMware提供的虚拟设备和联网的原理就可以根据需要组建不同的虚拟网络。以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配置实验为例,只需要在一台真实主机中安装好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然后安装两台虚拟机就可以很容易地利用VMware Workstation搭建好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拓扑图如图1所示。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10

关键词:虚拟机;网络;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Ke Jianbo

(Guangzhou HuaLi Science&Technolgy Vocational College,Zengcheng511325,China)

Abstract:The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as a highly effective computer teaching aids,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the us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to aid in computer teaching,can make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to expand their horizons,increase Knowledge of students to solve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issu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d explore the us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for online course teaching a specific application.

Keywords:Virtual machine;Network;Teaching

一、虚拟机技术及常用的虚拟机软件

因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计算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与现实却无法匹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但是,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集实践与操作为一体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通过组建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课堂上必须要有多个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教师在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学讲授中,如果仅仅是通过书本和PPT的讲稿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讲授的内容和网络操作的具体流程。所谓的虚拟机,就是独立运行于主机操作系统之外的离散的虚拟环境。在一台计算机中,有多少窗口就可以有多少虚拟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任意一个窗口中加载一台虚拟机,同时在实体机上允许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同一台虚拟机的内部进行独立运行,当然操作系统也可以在运行于桌面上的多台虚拟机之间,虚拟网络环境进行相互之间的有效切换,通过一个网络共享虚拟机、挂起和恢复虚拟机,就可以完成虚拟网络的构建,整个虚拟过程并不影响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

二、虚拟机网络环境的构建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通常都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上同时打开多台虚拟机,对这台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非常大,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经常重新启动虚拟机,下面介绍一下虚拟机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应用。

(一)构建过程。环境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虚拟机网络教学和实验环境的构建过程如下:

1.在一台实体机上安装虚拟机的软件,且保证这台实体机的正常运行。

2.课前十分钟提前启动课堂所需要用到的虚拟机,并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实体机上创建相应数量的虚拟机。

3.对虚拟机环境进行操作系统的重新安装与确认,这与在真实主机上的系统操作是完全相同的。

(二)注意事项。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虚拟机网络教学和实验环境构建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教学者多加注意:

1.如果一台实体机上没有安装网卡、或者已经安装好网卡但是并没有连接到网络,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有必要在实体主机上安装并配置Microsoft虚拟网卡,保证网络的连通。

2.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前有计划的准备虚拟网络中的虚拟机的数量,同时在一个硬盘的分区中,为每一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都准备好足够的硬盘空间,使得虚拟机的映像文件有处可循,保证虚拟机在课堂教学中的正常运行。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网络环境优势利用虚拟机网络环境,无论是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学生实验中都有其相当大的优势,可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在一台实体机上组建的一个虚拟机局域网络环境,这个网络的行为与真实的网络完全一样,而且不用担心虚拟网卡和虚拟交换机会因为固障而损坏,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抛开真实网络中各种琐碎的硬件冲突的可能性与矛盾性,第一,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专心于通过虚拟机网络研究物理网络的核心逻辑。第二,顺利实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局域网操作的成功演示,同时也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2.每一台虚拟机,在宿主机上都是一个文件或者是文件夹。这样虚拟机就具有移动性与便携性两个特点,在网络课堂教学的管理的操作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实践意义的特性:可扩展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虚拟机的操作过程,主机可以非常方便地扩展网络上虚拟计算机的数量。

(二)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通过虚拟机技术构建的虚拟网络的行为与真实的网络环境完全相同,对于课堂的教学演示应当事先进行统筹计划,做好安排,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传统的PPT文档演示,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演示,以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启动的虚拟机比较多,那么就需要保证实体机的内存足够大而且屏幕也要足够大,同时因为屏幕上显示比较混乱,所以对虚拟机的名称的规划也显得十分重要,每一个虚拟机都要有自己的名称,方便课堂操作,也方便教师教学的管理。

四、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在实体机上组建多个平行的虚拟机局域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完成网络课程教学中相应的实验内容,而教师也可以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完成教学内容,这个由虚拟机构建的网络与真实的网络环境完全相同,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有效解决了网络设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平.虚拟机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9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11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

我校属于地方省属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通过校企联合等措施来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按照“面向行业、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进行改革,建立以校内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有操作技能高、创新能力强、知识体系宽、综合素质高。

2 课程体系定位

2.1 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以“实践、实用、实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探索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实习形式,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和企业需要;理论教学要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加强基地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锻炼。

2.2 发展应用学科专业,开发应用型课程

根据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及时融人最新科技成果,使课程设置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在硬件方面的改变,教学校怎么样建立职业场景,创建学习工厂;在软件方面的改变,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他们的素质,引进新的技术,引进新的课程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机制方面的改变,建立的是一个人才知识、信息和创意的通道,基于该通道学校就可以对整个人才培养进行流程化的改革,建立起新的激励机制;在文化方面的改变,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主体,体现价值创造的导向,把创新这种精神植入到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行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促进了地方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并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支撑。

3 实践课程体系探索

3.1 优化各类课程设置。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既有根据学生的共性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要求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又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向,应用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和手机APP开发。其中应用软件开发对应课程分别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站开发方向对应课程为:网页制作、动态网页、PHP源码开发,MySQL数据库;手机APP开发对应课程为:Android应用开发;学生按学科大类人校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学科、选专业、选专业方向、选课程、选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修读辅修课程、双专业、双学位,甚至可以进行特殊培养。

3.2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活动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外科技活动引入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进行科技创新能力锻炼的实施意见。在教学方式上倡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其特点是任务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希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能够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互联网+战略实施、科研应用前沿方面推进地方高校升级发展,使河北科技学院在发展转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实现行业对高校专业办学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本专业的区域行业影响力。

3.3 改进教学评价制度。

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发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合理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单一标准,要更加注重形成性、动态性、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单独以机械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方式为主的知识检测方式和学习评价方式。

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促进河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在京津冀地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中引入企业工程师授课,目的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早确定就业方向,更有效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还引领学生走出去,在企业中完成实习实训,使学生及早获得企业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峰,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26―28.

[2]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12

在中职学校基础课的计算机教学中,选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配置课程要素,增强专业教学着力点,是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语境,提高使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能力,适应社会网络环境的有效路径。它契合了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也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

1 信息技术手段缺失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问题透视

1.1 单纯理论灌输为主,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较少

在实践性比较强的计算机课程中,窗口信息往往是图文并茂的,说教式的宣讲很难将复杂的操作步骤转化成记忆,那种填鸭式死记硬背,不利于计算机能力的培育,从而陷入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窘境。另一方面,授课理论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制作和演示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投影教学跟进不及时,单一的多媒体课件并不代表就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往往为了特意强调信息化而信息化,缺少师生互动,脱离了社会就业需求授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远景,从而使得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1.2 考核形式僵化,理论知识与能力评价指标脱钩

当前,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的考核方式,在中职学校的考试体制中仍然存在。对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而言,仅靠一张理论答卷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考量其计算机水平与能力,验证教师教学得失的模式,往往会事与愿违。尽管有的学校试行了笔试机试分离的考核方式,然而由于上机时间短,考核目标少,命题在信息技术手段上鲜有拓展,实用性不高,知识点的考查流于形式,难以检测出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1.3 教材更新不及时,课程设置不合理

各地教委指定的教材不统一,一些版本知识濒临过时或没有实际作用,浪费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就业埋下了隐患。同时,教材选用偏重于理论讲授,学科知识背景或沿革讲得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操作技巧传授得少。在课程设置上,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程序兼顾得面面俱到,考量社会实用技术的较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惊慌失措。到企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对网络技术、网站系统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和Internet等实际操作就会一筹莫展;到企业从事广告设计,对平面设计(Photoshop、CorelDraw等)、动画设计(3D-MAX、Flash等)、多媒体技术一窍不通,沦为技术的边缘人。

2 信息技术手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 改革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计算机课程无缝衔接

1)以多媒体教室建设为契机,借助信息技术立体直观、多维视角技术或可视窗的操作系统的直观教学,实现人机对话,让“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替代板书教学,将问题情境创设、师生互动设计、师生互动探究问题成为计算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

2)将枯燥的原理设计成生动形象的Flas,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3)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通过演示教学课件,网上安排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4)加强教学网站的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浏览局域网中的课程大纲、课件和历年等级考试题目,设计等级考试的推导步骤和问题点,通过问题讨论版实现师生互动。

5)定期举行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涵盖打字、编辑排版、表格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幻灯片制作多项实用技能,增强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

2.2 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考核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通过“笔试考核+上机验收+综合能力验收”的形式,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于应试教育的始终。不仅看理论知识的概念性测试,还要看学生上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更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安排相应实训课程设计,通过办公软件、应用文的排版;CoreldRAW和PS平面设计等不同课程的部分内容演示,安排学生综合任务,考查学生动手操作或制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来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

2.3 筛选与时俱进的教材,开设社会热门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

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思想来筛选教材,突出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特点。授课内容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来做适度调整,突出实用主题。重视计算机基础操作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幻灯片演示文稿等技能。并将局域网和因特网等隶属计算机环境方面的内容列入重点宣讲之列,确保学生弄懂弄通。在教案和课件设计上,Authorware、PowerPoint、几何画板、方正奥思、课件大师等是支撑课件的不同多媒体应用平台,它们在演示功能、交互功能和模块上手度上,各有特点,授课教师要学会兼收并蓄,独立制作课件,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可以采用Word、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处理文字,借助麦克风或CD、MP3中的素材,通过PhotoShop来获得图片,让3DMAX捕捉立体的图像,通过超级解霸截取片段影碟来完成课件。这样,通过广泛涉猎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易于教师讲清传授的知识,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