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3-07-25 17:17:30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1]4号文件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外向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对该专业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生态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笔者对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05级和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尝试使用双语讲授该门课程。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2nd Edition,2003年版,由美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为双语,中英文对照演示,教学用语也是双语——中英文讲解,中英文比例均各占50%。为评估本次双语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结束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专业1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双语教学的教材使用、授课方式及手段、教学效果等。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对旅游管理专业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这一问题,绝大部分(80.4%)学生表示有必要,71.7%的学生赞成今后将其他课程开为双语课,表明开展双语教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交叉分析显示,英语成绩与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η=0.387)。

2.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看法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外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有时代性强,反应科研前沿,例证丰富等优点。但是原版教材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述与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学生阅读起来较困难,即使是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以消化原版教材的内容。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原版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采用何种教材比较合适这一问题,本次调查显示,73.3%的学生认为采用“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最为合适,39.1%的学生认为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合适。不到10%的学生赞成采用中文教学参考资料或者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说明学生是支持双语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但是,为了减少在语言疏通上花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希望有中文注释的导读本来辅助学习。他们普遍不赞成使用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或讲义或者中文教学参考资料来讲授双语课程。

3.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

调查显示,78.3%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使用英语所占比例在50%~80%为宜;17.4%的学生认为30%较合适,没有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全部采用英文。84.8%的学生认为教学PPT使用英文所占比例为50%~80%合适。这说明,学生希望授课教师采用英汉交叉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所讲内容,减小课堂压力,减轻学生的紧张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英汉交替使用的双语教学比较普遍[1],这也适合目前中国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

4.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目的的认识

学生普遍认为双语教学有着多重目的,包括“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而既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又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则是双语教学的最主要两个目的。

5.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看法

总体上,学生对本次《生态旅游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满意的,有87%的学生表示了满意。对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一问题。分别有63%、56.5%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外语水平,另有54.3%的学生认为自己“开阔了国际视野”,有近40%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对专业课程及外语的学习兴趣,说明本门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努力提高学生对外语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6.对开展双语教学可能的不足的认识

67.4%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可能会造成“学生只顾记笔记,无足够精力听教师讲解。”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影响了听课效果。其次是“由于语言困难而降低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见,这两者都与语言障碍有关。

65.2%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会加重学习负担。但是英语水平与学习负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η=0.335)。许多英语水平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在双语课的学习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学习压力。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各自的要求不同所致。但是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未通过四级的学生(84.2%)都认为双语课程会加重学习负担。

7.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目前,由于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实施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师资、学生、教材、教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等,在不同环境下各个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就本课程而言,学生认为主要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百分比为50.0%;师资的百分比为34.8%,这两大因素是最主要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后开展双语教学时需特别重视和努力改善的突破点。

二、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双语教材。众多调查研究表明,教学双方对使用原版教材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2]。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接触地道与规范的英文表达,有助于提高英文水平。因此,当前在双语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同时,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需要编写相应的的中文教辅材料。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2

一、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

经过分析,我认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巴文化差异。巴西当地人与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相悖时,如果双方坚持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且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极易发生跨文化冲突。二是教师在中巴社会中的地位不同。中国自古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在社会中地位较高,而教师在巴西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巴西没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三是手势、体态等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含义不同。中国和巴西的文化图示在大部分情况下差异很大,容易引起文化误解,导致跨文化冲突。四是中巴两国文化存在不同的思维定势。比如中国人觉得约了人一定不能迟到,但巴西人觉得迟到一会儿也没什么,大家都这样。文化思维定式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人为障碍,造成相互的疏远和隔膜。

二、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影响

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面临的跨文化冲突既有其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进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高校英语教师工作生活环境的和谐。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与巴西人相互交往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概率很高,但是,文化冲突的出现也给双方提供了相互了解熟悉的机会。双方通过坦诚交流,认识到矛盾、冲突、误解的根源,逐渐会达成共识,产生和谐和融洽。二是丰富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的交流是中巴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中跨文化冲突的出现,为中巴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三是促进两国以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文化。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人之间跨文化冲突的发生,会促使双方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跨文化冲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教学效果。跨文化冲突的出现,容易使老师和学生对对方的行为和意图发生误判,某些学生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侵略性或敌意,这样的消极影响需要双方付出大的、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消除。二是破坏和谐氛围。跨文化冲突的发生,往往会对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如果再加上双方语言沟通不顺畅,问题就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就会威胁正常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会对高校英语教师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阻碍正常交流。跨文化冲突往往伴随着双方的误解,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对老师、汉语、中国文化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和了解的意愿,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深入。

三、高校英语教师在巴西语言教学中跨文化冲突的适应对策

消解中巴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要尊重巴西文化并乐于与巴西人交往,理解巴西文化的现象与交际行为,并认为这些现象是合理的,努力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主动适应巴西的交际环境或文化环境,最终达到适应巴西文化的交际行为和巴西文化环境的水平。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和巴西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谙熟中国文化,而且要熟悉巴西文化,要充分认识中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帮助巴西学生减少缘自葡萄牙语语境的思维定势的干扰,注重为巴西学生营造逼真的语言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巴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意识,努力让学生熟悉中国的风俗习惯,比较中国和巴西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二是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移情能力。站在他人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以他人为中心知觉他人;通过动作或是言语等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集中培训高校英语教师的中巴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对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基本技能培训,针对巴西的特殊文化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巴西的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等方面。四是在教材编写中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为巴西学生编写语言教材过程中,要把文化融入教材,用文化带出知识点,用文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巴西学生了解中国,减少巴西学生对中国的误解,从而减少师生间的跨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美]布拉德福德·霍尔《跨越文化障碍》[M].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用失误;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十分重要,传统教学应进行适当改革。而在英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能够促进交流双方的沟通。因此,减少语用失误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社交场合出现的失误多出于说话者对受话者语言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语用失误则特指口语交流中的错误表达。语用错误包括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违法社会条约以及语言语句的使用不当。在英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受母语的影响

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母语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具有较大影响。学生受母语影响的主要语用错误表现为语句的结构顺序不通,如英文常习惯将重要的一项放在整句的前面,而汉语则相反。另外,一些学生习惯性的套用以汉语思维为主套用的英语语句。如在超市或者餐厅内,不可直接使用“ What do you want?”而是使用英语常用句式“What Can I do for you?”。这种语用错误实际上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时对文化的探究较少的缘故。

(二)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语言具有跨国际特性,在应用过程中对话双方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很可能造成语用失误。语言关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思维表达和等。这类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偏向于集体,往往在集体场合表现为客气。而西方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双方饮食文化上和互相夸奖过程中容易造成误会甚至笑话。如中国语言中对于接受对方并表示感谢时常使用谢谢或者Thank you.而英语则在表示拒绝时常用NO,thanks。当然随着语言国际化,一些语言表达已经出现交叉。语言表达以沟通为主,应具有实用性。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语言表达者的价值观念,减少语用失误。

(三)传统教学方式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表现为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但在口语表达中,则注重理解而非语法,使很多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因而出现失误。这种教学失误源于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并且口语表达在结构上与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上的差别。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学生,急需对教学进行改革。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的策略

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交际,因此降低语用失误十分重要。针对常见语用失误和其出现的原因对其解决策略分析如下:

(一)避免母语的负面干扰

为了避免母语干扰,英语教师应介绍汉英两种母语的结构表达差异、篇章构成差异以及词汇的表达的不同。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采用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将正确的表达方法应用于实践。降低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减少母语干扰。通过汉语与英语思维的对比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信息化时代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加大课堂教学信息,使学生获得交际机会,并使教学更加直观,克服母语的影响,从而减少语用失误。

(二)提高语用意识

大学阶段,英语教师应重视文化知识背景的讲授,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采用语言环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践机会。在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差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语句,降低语用失误。在课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差异。语用意识对英语的正确表达的作用体现为学生语感的好坏,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并且具有强烈的应用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实现正确语言的使用。

(三)加强语境教学,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的敏感性

在英语教学中,判断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在具体语境的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应采用多种情景创设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中采用辩论、角色扮演以及任务驱动等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使其正确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利益,增强其跨文化意识。只有对文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才能使学生驾驭英语语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交际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这一点。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进行改革,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从而适应交际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三、总结

总之,由于汉语与英语在思维、表达以及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学生在表达上出现多种语用失误。为了减少语用失误,教师应在教师中增加教学文化渗透环境,使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的背景和表达方式。语用失误影响双方的交际,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减少语用失误,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其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朝鲜族;双语教育;延边地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平均学历等均超出我国平均学历水平。而朝鲜族的双语教育也是作为其他少数民族的榜样。但是最近由于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失,对朝鲜族自治区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考虑到因社会的变化,朝鲜族社会双语教育环境也会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双语教育现况进行研究。

一、朝鲜族双语教育机关

朝鲜族双语教育机构可分为朝鲜族学校和民族联合学校两种。朝鲜族学校是以朝鲜语为中心的教育机关,而民族联合学校是同时开设朝鲜族班和汉族班的学校。因此,联合学校一般是在朝鲜族人口少的乡镇及农村地区所存在的。据延边朝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统计,2011年的总共有43所,其中18所在城市地区,25所在农村。2015年延边地区总共有26所朝鲜族小学,其中15所在城市地区,8所在县镇地区,还有3所在农村地区。这和2011年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相比,四年则减少了17所。并2011年民族联合小学总共有22所,其中1所在县镇地区,21所在农村地区。而2015年民族联合学校共计14所,其中2所在城市地区,5所在县镇地区,7所在农村地区。四年则减少了8所。初中和高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综上所述,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变化不大,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变化较大。其原因是上汉族学校的朝鲜族学生逐渐变多,而且流动到其他大城市或者海外的朝鲜族人口也呈上升趋势。

二、朝鲜族双语教育开设课时

我国朝鲜族的双语教育是指以朝鲜语和汉语为中心的双语教育。学校双语教育现况可以通过朝鲜语文和汉语文开设课时来了解。2003年延边地区朝鲜族学校朝鲜语问课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四年级到六年级各上4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3节课。而2015年朝鲜族学校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各上7节课,三年级每周上6节课,四五六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4节课。朝鲜族学校汉语文课2003年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各上6节课,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周各上5节课,2015年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各上7节课,小学三年级到初三每周各上5节课。

如上所述,朝鲜语文的课时有所增多,而汉语文课时则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周各增加一节课,但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减少一节课。从此能看得出延边自治州在小学教育上则比较注重民族教育。小学开设朝鲜语文要比汉语文每周多了一节课,但初中的汉语文要比朝鲜语文每周多了三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合理的。正因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朝鲜族双语教育才能有现在的成果。但是,这和加拿大早期沉浸式教育模式还是有所区别的。

加拿大是最先开始实施双语教育政策的国家,其得到成功的案例得教育模式为早期沉浸式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是从幼儿阶段到高中阶段实施的早期双语教育模式。首先幼儿阶段分四岁和五岁教育。其针对四岁幼儿用第一语言来授课,而针对五岁幼儿老师用第二语言授课,但学生可用第一语言来回答。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部用第二语言授课,小学三四年级70%的课用第一语言,30%的课程用第二语言进行。而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50%的课程用第一语言授课,而50%用第二语言授课。高中阶段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的课程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这即是和我国朝鲜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开设模式的最大不同点。加拿大重视的不仅仅是两门语文课程,而在其他课程的授课语言上严格设置用。

三、朝鲜族双语教育语文教师

根据延边自治州教育局统计,2015年朝鲜族小学校语文教师共有368名,其中228名即62%为大学本科学历,而30%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还有8名是研究生学历。联合小学的情况是54%为大学本科学历,46%是大专学历。和2011年统计相比,教师人数虽有减少,但是学历有所提高。初中的情况,1475名朝鲜族初中语文教师中1450名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民族联合初中的情况,184名语文教师中183名持有教师资格证。高中的情况,796名语文教师中770名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并且初中教师的最低学历为大专,高中教师最低学历为本科。延边地区民族学校除了汉语文课以外的所有的课都是用朝鲜语讲课。这和加拿大早期沉浸式双语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们的学历说明大部分教师都可以使用双语,延边州可以利用这些师资,参考加拿大双语教育模式适当地用汉语来进行授课。这将会对提高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有所帮助。

四、朝r族双语教育使用教材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双向文化语用能力 培养模式 影响因素

一、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包含一些母语文化因素,以便使学生能用英语正确恰当地表达我国传统文化。英语教育应该进行合理转型,改变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英语教学方式,构建母语和目的语双向文化并行提升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双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

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包括两个阶段:语言输入和技能输出。语言输入是技能输出的前提,技能输出促进语言输入的修正和完善。语言输入阶段是针对学生母语文化知识缺失情况而设置的,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收集和整理相关母语文化资料,帮助学生筛选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知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双语文化知识体系。语言输入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与目的语文化相对应的母语文化,而且包括课余时间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增加的母语文化信息。技能输出阶段是根据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低下的情况而设置的,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将已输入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体系逐步应用到言语交际中。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在线学习网站也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和完善。学生在实践中对已输入的语言进行比较、加工、重组、整合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双语文化技能系统。

二、影响培养模式效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检验其有效性,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被应用于笔者所在大学的英语专业二年级的教学中,周期为四个月。实验结果证明该培养模式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学生双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量和输出量、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等相关因素会对培养模式的效应造成一定影响。

1.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的把握是教学实验中的首要问题。教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母语语言知识和文化体系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将语言输入的难度定为学生可理解且稍高于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师每个月对语言输入难度进行一次调整。教学实验表明语言输入太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整个教学实验的开展,而难度不够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影响到技能输出的有效性。

2.输入量和输出量。语言输入量和技能输出量的把握是教学实验中的难题。教学实验以星期为周期,逐渐增大输入量,在第一个月结束时确定好适当的语言输入量,并且在后续实验中继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实验表明语言输入量太多会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并影响到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系统,导致母语负迁移。语言输入量不足会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母语文化的摄入量达不到与学生已有目的语文化的平衡,不利于建构双语文化系统。技能输出量也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确定并采取逐步加量的方式。教学实验表明技能输出量的逐步增多确实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增长,但输出量太多会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与语言输入量不对等的情况,反而制约了能力的培养。技能输出量不足会影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减慢实验进程。因此语言输入量和技能输出量应该是由少到多逐步增长的操作变量,需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相应的调整。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不对等、量过多或者量不足都会影响培养模式的效应。

3.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输入频次影响学生的接受性知识,输出频次影响学生的产出性技能。教学实验以星期为周期,采用逐步增加频次的方式,发现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的逐步增多确实有助于加快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但频次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效果开始减缓。频次的继续增多只能加速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的巩固和技能系统的熟练,并不能促进学生掌握新的语言和技能,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量和输出量都需要做出调整之后,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要受到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影响,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应该是由少到多并最终达到最佳频次的操作变量,频次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培养模式的效应。

总之,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语用能力。在语言输入和技能输出阶段,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量和输出量、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都是能够影响培养模式效应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培养模式的效应。

参考文献: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in,1982.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6

论文关键词:绿色心理环境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 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数民族双语在职培训教师,他们从全疆各地来到这个集体中,背负着即将成为新疆双语教育脊梁的责任.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如何适应教师与学生身份双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继康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决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双语培训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下面我围绕这个公式阐述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 

这是双语培训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双语培训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双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双语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双语培训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双语培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语言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自然降临。 

双语培训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们或者来自全疆各地,远离亲人.从小家庭骤然过渡到陌生的集体,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思念父母妻儿,对生活的不适应困扰着他们。或者家在乌鲁木齐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担心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女教师)。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纯汉语环境打破了教师们过去熟悉的民族语言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适应,这和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2.“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通过问卷结果及对个别教师的心理咨询,我发现部分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为不仅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调查发现,这些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的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双语培训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何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强烈的不适应会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们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社会竞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双语培训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都来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心理辅导,化压力为动力,为他们构建绿色心理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无污染,有合理压力,具有和谐学习、生活氛围的无焦虑的双语培训教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对心理进行“环保”.帮助双语培训教师塑造健康无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压力机制的效应告诉我们,人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没有一点压力,人将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无时无刻的压力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机体的适应是被动地缓解压力,一个人更应该主动缓解压力。下面是一些给双语培训教师减压的处方:

1.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听说能力 

帮助教师设定目标负载,抛除垃圾负载,减轻压力。学习的压力多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当沟通没有问题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扩大知识范围,学习用汉语规范地授课、写教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较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双语培训教师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提高工作抱负。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着其承受压力的水平。大多数双语培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原所在学校的任务来学习双语教学,没有对未来工作事业的规划.被动地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其内部动机来驱动外在的学习表现。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维护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我们要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团体辅导的作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双语培训中的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所限,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达标程度较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会遇到比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更多、更大的困难、障碍和不适应,这就给个别心理咨询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优势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适应环境,完善和发展自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4.其它方法。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7

根据笔者调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现“双语教材”或“双语教学”字样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约有三十多种。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笔者把明确面向本科的双语教材予以排除。“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尽管双方都是在国际贸易惯例这一共同框架下运作,但是实际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国特色的东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适合基础稍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与国内学科标准、学生英语能力和高职教育目标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根据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编教材

改编的原版教材不是简单地减少内容,而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国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改编版的原版教材选取了原著的精华,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体系与内容保持原版教材风貌。改编版加上了中文单词表与注释,可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改编只能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无法加入原著没有的内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符。根据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种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职学生。此种模式对于高职来说,不宜采用。

2.国内自编英文教材

自编教材能紧扣教学大纲,从选材到编排体例都由编者自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增加了符合教学大纲与中国外贸国情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自编英文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但编写工作量极大,撰写者尽管在英语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不地道的问题,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迹。这样的教材给高职学生阅读弊大于利。

3.国内英汉混编教材

所谓混编教材,即书中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大致相当,英汉的比例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编写形式,归纳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节设计、教材结构与论述方法符合国内师生教学习惯,书后或在章节后列出重要专业术语中文解释,好处是强迫学生接受大量英文,缺点是纯英文教材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学生要经常查找相关词义,对于基础差、耐心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试用这类教材时常发现学生花很多时间查找字词,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中英对照版本。分为两种形式:全文对照与章节对照。好处是有利于自学,能透彻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内容都有对应的中文翻译,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母语的严重依赖。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众多,因为篇幅的关系,国际贸易知识的介绍往往比较浅显,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混编版(英文+中文注释),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作出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为确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笔者建议采取混编注释形式。

总体来说,以上选取的双语教学教材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但大多数实质还是本科教材,表现如下:其一,在教材编排上按学科理论结构体系编排,不符合高职院校按职业群的应用结构体系编排的原则。其二,在内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简编删减,高职教材的重点应围绕职业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为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其三,缺少职业教育特点,无明显“教、学、做”一体化特征,与职场工作过程联系不密切。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无论何种形式的双语教材,都应该考虑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②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09年开始编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结合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产学结合,设计教材体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英语工作环境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这要求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样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与理论的系统性,而应按照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构建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教材始终。为跟上外贸一线的工作实际,笔者特地对相关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外贸岗位要求与最新特点,按照工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结合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开发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该框架遵循国际贸易业务岗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以广州某公司一笔CIF外贸出口业务作为全书贯穿式项目,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分成贸易准备、出口合同订立、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子项目。按照子项目下涵盖23个具体任务(项目二以出口合同签订所应掌握的知识逻辑安排任务顺序,项目三以出口合同执行先后安排任务顺序),把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中。教材整体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材设计与编写,体现高职特色,同时能符合教和学的现实需要。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业务洽谈、运输、投保、商检、报关、制单、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技能,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材结构

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即遵循职业教育与教学的规律,按照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材的教学过程。本科教材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对于侧重应用高职教材,笔者建议采用新的三大步:提出问题(以任务为向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具体来说,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每个任务单元中采用如下步骤:提出任务(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介绍(为解决任务提供知识铺垫)任务实施与心得(解决问题并提供经验)独立业务技能训练(巩固实际技能)。先提出具体任务再介绍如何实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3.按照学生英语水平,设置教材难度

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①即学习者接触的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已有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若输入的语言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高出很多,学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无法应付学科专业知识的吸收,这样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笔者对120名大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后关于教材所作的调查结果如下:(1)你认为全英文教材的难度?A太大(40%)B有点大(48%)C适中(12%)D容易(0%)(2)你认为使用哪种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并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编写的双语教材(52%)D只用纯英文教材(6%)以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采用全英文更显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他们喜欢中文和英文混编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对照的教材。笔者认为,采用混编教材比较符合高职学生需要。具体做法如下: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完整准确的基础上,采用较为简练的英文句式和较为常见的英文词汇编写全书。对较难的理论知识与重点句进行翻译,对专业术语、基本概念标有中文注释(具体比例要符合高职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笔者的经验,中文注释或译文的总量约占全书内容的20%—30%为宜。当然,专业也是考虑因素,例如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就不一样)。中文注释建议加括号放在所要解释的单词或术语之后,且须与所在句子的语境一致。这样学生可以不完全依赖译文,更直接、更准确地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可以大幅度节省篇幅。实践证明,这种全英加中文注释或者译文的混合双语教材,浅显易懂,符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当然,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准确性之外,还要保证英语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中式英语。如有可能,可请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审稿。

4.把握好教材英语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权重

双语教学的实施并不是以牺牲专业学科知识为代价来提高语言技能。它的教学目标应“使上双语课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不亚于上常规课的学生,而在此同时他们的英语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这是要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做到的。”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以外语语言或外语技能支撑的专业技能,而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不能为学习英语而降低专业课程的难度,减少专业课程的内容,甚至将专业教材编成英语语言教材,这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目前一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编写是以英语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主旨,“往往都把侧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培训上,内容设计围绕英语词汇、语法和翻译来展开,对贸易实务知识的探讨点到即止。”①为此,笔者建议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介绍专业知识,确保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输于普通教材。同时围绕外贸专业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练习,题型设计上建议采用单选、多选、判断等形式,不宜采用中英互译等以考察语言掌握为目的的题型。练习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不断引导学生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

5.突出教材的实践性

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设计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使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训练中,实现“做中学”,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育理念。如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中增强实践性,笔者的做法如下:

(1)加入典型案例项目1(贸易准备)与项目2(出口合同磋商和订立)理论性较强,为此笔者在知识介绍中穿插典型案例,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选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建议案例放在相关的知识点介绍之后,以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高职教学理念。

(2)融合外贸函电知识使外贸流程更具体贸易双方相距遥远,双方主要借助外贸函电进行沟通,借此推动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为增强贯穿式项目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在贯穿式项目任务设计中,建议在主要外贸业务节点添加双方往来信函。在跟学项目任务实施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

(3)添加外贸单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3(出口合同的履行)无不涉及到单证的处理,单证的制作质量决定着外贸业务的成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引入相关单证制作内容,可以增加外贸流程的连续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商务英语函电应成为一体,不可分割,但国内教育界考虑到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教学组织的方便,把它分成三门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引入函电与单证内容,主要为增加贯穿式项目的真实性,增强“教学做”一体化服务。因此在添加相关单证与函电内容时要把握好“度”,即知识点介绍不要过全过细,只作为一般的认知;实操要求不要过高,只做基本的操作,以免喧宾夺主,主次颠倒,影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的实现,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操作还得由单独开设的课程完成。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8

生理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研究正常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课程与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不论西医专业还是中医药专业都将其作为主干课程列入计划。双语教学是指“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1]。即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两种语言中有一种是自己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目的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两种语言的能力[2]。由于英语日渐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是以“中文与英文”为主导的“双语教学”模式[3] 。笔者从事中医药专业生理学教学十余年,在教学中颇多感触,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以期通过与同仁探讨,在生理学双语教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优势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师的摇篮。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终生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看,双语教学追求的是人才素质和长期效应,绝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医学术语,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环境。

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已被多数学生接受并支持。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语种教学方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一个创新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双语教学为学生增创了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间进行了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外语的应用、沟通与交际能力,对学生日后顺利走入现代化社会,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国灰即使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2 中医院校中生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院校采用生理学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生理学科本身属于过渡学科,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生理学是从形态学科过渡到机能学科的第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还来不及转换,就一下子被灌输大量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势必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失去兴趣。而生理学的重要性也只有到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时,学生才有体会。另外由于中医院校文理科兼收,大多数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欠缺,对生理学科的理解能力水平较差,同时又非母语讲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②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外语基础较差,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③任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专业,外语水平有限,英语口语及发音与学生有差异。④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价位高,内容多,较难理解,学生尚无合适的教材,无法对双语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⑤中医院校生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而专业课的内容原本就较多,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双语教学讲授与中文授课相同多的内容,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授课速度难以放慢。

3 提高生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无论是生理课还是其他课的教学,教师若用外语授课,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用教师的英文水平、教学技巧及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3.2 保证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在讲课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如果应用双语,一味考虑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会不会出错, 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 通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没有了,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绝不能将专业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点,这才是学生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千万要避免为了用英文而降低专业教学水平,那样就舍本逐末了[4]。

3.3 合理进行教材和课件准备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重新进行节选原版教材,改写和编辑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5]。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均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制备的幻灯片和动画,要求有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图表、动画,尽量减少将课堂内容以条幅文字形式投影出来。采用这种课件和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英文授课和学生听课负担。

3.4 定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举行学生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包括开设阶段性的小结和串讲、在实践课程(如实验和讨论课)上对英语教学进行补充强化。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5 创造良好外语学习条件学校应鼓励师生在校园内尽可能地多用外语进行会话交流。对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校可组织课外辅导,同时再开设专业外语讲座或培训计划;举办一些班、校级比赛活动,如用外语表演小故事、有趣的医学小知识、小品、短剧等,以增加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3.6 借鉴成熟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模式。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需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加强各院校间双语教学的交流活动,编制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或讲义,根据院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罗敏华,姚孟晖,文 质,等. 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 ,13 (24) :156.

[2]卢丹怀. 双语教学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

[3]张谦. 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1,17(4):57.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9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国际贸易专业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一般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在我国正在实行的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近几年,中国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是部属重点高校,还是地方高等院校,几乎都设置了双语教学的课程。

1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1.1 依据独立学院层次,培养注重实践,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层次的学校,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上比一本、二本的学院要少,实践课程要多;相较于专科职业教育,在注重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又应设置一定的理论课程,使得学生在具有实操能力之外,有从公司的基层员工发展为管理人员的潜力,或是为将来学业深造打下基础。因此,在双语课程开设时,应主要集中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而对于一本二本院校开设的必修理论双语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可设为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而其他绝大部分学生注重国际贸易中基本实操能力的培养。

1.2 依据学生水平,开展程度不同的双语教学

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自觉性上也相对落后。对此,是否应该减少双语教学的比例?笔者认为,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应该从总量上增加双语课程的比例,但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根据笔者在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中进行的问卷调查,91.2%的学生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少于7个小时,即平均每天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都不到。因此,多增加课堂学习专业英语的时间,有利于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借此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刚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时要相对降低英文讲授的比例,重点放在国际贸易基本词汇的积累上,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很多实践性课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交叉性。

1.3 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方向不同的双语教学

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其所在的增城市汽车及其零配件、农副产品以及纺织服装为其支柱产业,尤其是该地生产的水果蔬菜以及牛仔衣裤都远销海外,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可以多穿插有关产业的词汇,有利于学生就业时适应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2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水平较落后,设置课程少,连贯性差,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双语课程时,只有19.1%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有23.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虽然重要,但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上课跟不上教学速度,希望采用中文教学。此外,学生在开放性建议中,希望能够延长双语课程的课时,放慢授课的速度,这些都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从教师层面来说,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握各项知识,而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英语介绍给学生,并且把握好中英文授课比例。从目前独立学院的情况来看,能够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较少,这也制约了系统开设双语课程的目标的实现。

从教材层面来说,76.3%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内容繁杂,内容的逻辑性较差;60.3%的学生认为可以参考的其他双语教材较少。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双语教材水平参差不齐,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教材不多,大多数双语教材的内容都是援引国际惯例或国际公约的内容,语言相对较难,且在成为双语教材后,案例、练习减少,教材不如一般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减少了可读性,降低了趣味性。

2.2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1)树立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双语教学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期待一门课程就能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是不现实的。双语言教学的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实施:前期开设的课程第一阶段主要采用“维持母语”模式和“双语过渡”模式,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主,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为辅。第二阶段课程可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四六级,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的基础上,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分流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在开展双语教学前,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入学后的“专业导论”等课程中就要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对后续课程的作用等内容。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不是一味灌输英语词汇,而是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重点,辅以英语专业词汇的积累,逐步加强学生用专业英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通过选修课或者分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课后,还应通过开展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符合双语教学目标的教师。教师队伍的水平是直接决定双语教学开展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定双语教师的授课标准,引进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如双语授课教师必须通过BEC、雅思等语言类考试,或是具有专业英语或海外留学的背景等方能进行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金平.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五位一体”模式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0(4).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0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用语 礼貌理论 应用

1.引言

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社会准则,是对交际行为的规范,是一种进行得体交际的策略,也是缩小话语冲突、维护社会平衡以及友善关系的一种方法。表达礼貌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要考虑话语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课堂教学尤其是语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言语交际,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既是学习目的,又是教学工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否礼貌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了解课堂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礼貌原则,将已掌握的语用理论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将教师用语艺术化,寻找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就可以达到推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2.1礼貌策略

在Gaoffman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剑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提出了在语用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等影响深远的面子理论。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和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面子分两种: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在交际时通常表现为同意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观点,向对方表示赞赏和恭维等。消极面子则指个人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强调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群体或其群体的价值观念所束缚。然而在言语交际中潜在着面子受伤的可能性,因为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FTA。例如,命令、规劝、提醒、警告等可能有损失听话人的消极面子;批评、埋怨、取消、反驳等可能损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又如被迫接受对方的赠予,做出不情愿的许诺,可能会有损说话人的消极面子;道歉、认错、失态等会损害说话人的积极面子。据此他们认为礼貌行为也分两种: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和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积极礼貌策略指通过强调交际双方享有的共同兴趣和愿望来降低或抵消威胁面子程度;消极礼貌策略则通过强调尊重他人,不干预他人的行动来满足其消极面子的需要。

2.2礼貌原则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Grice“合作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模式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六条著名的“礼貌原则”,这一原则是对“会话含义”理论进一步的完善,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1)得体准则(Tact Maxim)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

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减少表达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以上关于礼貌原则的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使对方感到受尊重,从而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这就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六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出礼貌原则的重点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消极的礼貌(避免不一致)比积极的礼貌(寻求一致)更为重要(Leech,1983)。

3.礼貌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

“礼貌”“面子”在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不仅存在,而且十分重要。它们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更应该注意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礼貌理论应用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礼貌理论,师生间就可以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扩大信息量,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礼貌理论呢?英语教学过程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包括课程内容的讲解、课堂指令的下达和教学意见的提出三个部分。

3.1课程内容讲解

通常来说,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导入当天要讲授的内容之前,教师会以下面方式回顾上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

(1)First,let us review what we learned last class.

句中的us将听话者与说话者都包括进去,使双方的积极面子得以保留。

(2)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同样,这里学习“learn”的动作发出者本为学生,以“we”代替“you”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因此,通过第一人称复数“us”与“we”的形式,体现出教师视自己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暗示了彼此的合作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为了解学生对所讲解的各个知识点是否明白,教师常常会问道:“Can you follow/catch me?”作为课堂常用语,无论是学生或教师对这句话都已习以为常,不觉有何不妥。但从礼貌策略进行考究,该话是有损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的,教师明显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换之使用Have I made the sense?(我说清楚了吗?)把责任方归为说话人即教师,即使学生回答“No”,那么也应由教师而非学生承担责任。这样做与前文提到的礼貌准则的损己利人出发点是一致的,故而是礼貌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的人称代词的转化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2课堂指令的下达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知识传授进行到了一定阶段,为检测或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必然会对学生下达一定的教学指令,如课堂提问、活动的开展等。在英语课堂上,有些学生在特定情况下,不喜欢老师强加给自己的问题,这时合理的消极面子需要得以维护,老师应该运用消极礼貌策略中的不强求策略适度地使用自愿式提问来征询学生的意见,这就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多用“Who wan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或“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lily?”之类的话语,即使点了名,也会因为运用了消极礼貌策略而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假如老师总是一脸严肃地说:“Answer this question,Lily.”势必会给学生冷冰冰的感觉,认为这个老师总是居高临下,不可亲近,从而加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更是给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障碍,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采取一些礼貌策略来减少威胁的程度。祈求式代替命令式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问或没做好准备参与活动时,通常只是简单地答道:“Sorry,I don’t know!”这样的回答给人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对教师的消极面子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试看以下的回答方式“I’m terribly sorry for my failure to...,Miss/Mr.Zhang.”这句话的表达是非常礼貌的。首先模糊限制词terribly加深了程度,说明学生真心诚意的歉疚,称呼语Miss/Mr.Zhang则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敬意,这样就降低了教师面子的损失。另一方面,failure作为fail的名词形式,使该行动执行者在形式上变成了名词的定语,则该生对行动的责任亦由fail构成的直接责任变为间接责任。这样,学生在维护了教师消极面子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积极面子。

3.3教学意见的提出

这里所指的教学意见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包括学习建议和评定意见两个方面。

3.3.1学习建议

“You should do this way...”“You’d better...”诸如此类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学生的消极面子,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当学生在确实是无从下手的情况下向教师征求意见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说法:

1)If I were you,I would do this way...

2)It’s generally considered/suggested to do that way...

在句1)中,在if引导的前提下,学生有权选择采纳建议或忽视建议,因为“I am not you”;在句2)中,generally这一模糊限制词的运用使教师语气变得弱化,减少了学生消极面子的受损度,因为既然只是一般情况,则言外之意鼓励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想法和做法。这样的说法遵循了得体准则,因为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降低了学生面子的受损程度。

3.3.2评定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分为肯定评定和否定评定两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应恰当地运用一些礼貌用语如“Very good!Good job!Perfect!Excellent!Well done!”等,及时地对正确的回答进行表扬,从而遵循了赞誉准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然而,否定评定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从旁指点,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纠错会损害学生消极面子,如何将学生面子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关键在于老师如何恰当地运用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实施纠错行为。在教学过程中“How stupid you are!”“Why are you always making such mistakes?”类似的语言时有出现,这严重违反了同情准则和赞誉准则,不仅伤害了学生,更有损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是不可取的。

3.4其它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部分,还涉及一些影响课堂教学开展的相关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是同样适用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某生开小差,与他人交头接耳,影响了课堂教学。这时教师无论是简单地用“Be quiet!”或者是“Silence,please!”都是不妥的,如果说:“Could we discuss it later?Let’s come to a quiet work firstly.”在引起该生注意的同时提出了对他的要求,借助消极礼貌策略把该生的闲聊称为课堂讨论,化解了该生受批评的尴尬,维护了其消极面子。

4.结语

英语礼貌用语表达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本文只就其中的礼貌教学用语进行了比较肤浅的探讨,分析了礼貌策略和礼貌原则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礼貌用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而且这种示范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意识。礼貌的教学用语,一方面可以协调师生间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交际中了解和自觉遵守礼貌原则,逐步激发他们学习礼貌理论和其它语用理论的兴趣,加强培养自身语用能力的愿望,从而真正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1

关键词:涉外护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精品护士;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宋利萍(1968-),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孙宝琴(1969-),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研究”(编号:XHXNO·12140069;主持人:宋利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40-03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已成为护理行业的龙头产业,精品护士的大量输出带动涉外护理专业向纵深发展,培养涉外护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公共英语,更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英语,以适应国内外各大医院对护理人才的渴求。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化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医学各类专业报考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是临床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护士证考试也涉及部分相关内容,因此研究生物化学精品课是重要的。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对此都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国内还没有院校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

在涉外护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缺乏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生化双语精品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专业英语词汇量提供方式;哪些命题需要英语加以阐释;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师生怎样进行英语互动;考试试题医学英语占有量及难易度如何调控等,一直是模糊的、随机随性的,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通常由教师自己掌握,出国护士班和普通英护班的英语词汇量也难区别,期末综合考试便也缺失达成的尺度。

另外,学院双语授课大多停留在给出英语词汇阶段,这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将大量输送到国外,从事护理专业工作,英语词汇远远不够用,急需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必须努力上升到第二、第三阶段,即教师要给出重要内容的英文短语,对重点概念用英文解释,重点问题以英语和学生互动,并在课外进行该学科的前沿科技发展浏览与学习。教师冲上档次,就必须研究探讨这些相关材料,以防捉襟见肘,做无米之炊。

本课题创新点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即给预备出国护士准备国外先进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包括词汇、相关资料、病例及习题,且是原汁原味的,比单纯双语教学更注重实效英语。

因此生化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储备非常迫切,其结果将对各级涉外护理专业的生化教学有充分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护理知识具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积累和运用生化双语精品课资源目标,拟从更新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研究、授课模式方法、案例调整、试题练习、考试机制及教学理念等具体实施上做一个优化式探索研究,对教材内容及授课形式有精雕,有舍弃,能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不盲目繁乱,彼此心中有数,学精又学博,相应的生化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达到够用有余。研究过程中保证教师同研同用,集思广益,应用过程发现新问题,继续研讨,逐学期进一步完善。

(一)更新涉外护理教学理念

普通教师很少有出国学习机会,但护理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外最新护理教学模式及发展动态,注意护理先进思想在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渗透。

如加拿大的护理教育亮点是,使学生早期接近临床,课程设计与实验室设计接近临床实际,重点学习与护理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基本在实验室上课,且常去教学医院观摩。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如果需加强对患者营养健康方面的护理,生化双语授课要追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相关英语知识,在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精选上要有所反应。

(二)教材研究

涉外护理生化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化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奠定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

课题主研人积极参与编写人卫、北京、科学出版社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在编写会上与名校教师探讨涉外护理授课情况,就如何优化章节内容、授课词汇量、双语教学模式、考试机制等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根据本院涉外特色及学科学时,精选教材和授课内容,同时拥有几本国外英文原版生化教材,作对照研究,注重英语知识的原汁原味。

(三)授课模式

根据选定教材内容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主要词汇、内容、重点练习采用双语授课探索,保障学生得到必要的生化英语知识储备。同时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问题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加强英语知识学习与掌握。课下与学生就进度、难易、量的问题交流心得,使教学方法和形式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过多过难的内容,要适当调整词汇量和进度。

(四)案例调整

营养物质代谢章节采用案例教学,需同国外工作的英护毕业生保持联系,掌握生化英语知识在护理中的应用成果,提供国外医院护理新型案例,同时查寻网络、书籍收集资料,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针对性。

传统病例资料多采用美国蒙哥马利《生物化学—附病例分析》,内容翔实,具是国外医院采集的典型病例,综合生化各章知识,也串联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外护儿相关知识,非常实用。

(五)试题练习

逐步收集各类英语题型,筛选好题,使其多样化,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达到练习巩固之目的。名词解释、词汇互译、单选、多选外,增加相关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更利于学生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可联络雅思班学生,借鉴试题方案。

(六)整合考试机制

英语试题覆盖量加大,从原来的简单英语词汇互译、三五道单选题,扩充到名词解释、多选、阅读理解题。提高难度,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考核方法采用综合考评法,既考核学习的最终效果,也注重记录学习的过程,以不同分值将各考核成绩记入课程总分。这种灵活的考核、考试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注重双语教学实效。具体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包括出勤、问题回答和课堂学习活动(如讨论、辩论等)各方面的表现(10%);课后作业、小测验及精短科普论文完成情况(10%);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及态度,填写实验报告认真程度等(10%);期末考试、出国护士班英文试题涵盖量占总量50%。

三、研究结果

(一)一份生化双语教案。包括重点词汇、重要命题、重点练习的详细英语解说。且保障重要性、实用性、准确性、典型性。

(二)一套双语多媒体生化课件。精选重要章节内容,网上搜寻共享图片,或自制图片与动画,争取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并提供重要的英语案例,提供丰富的英语词汇及用语,附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试题。

(三)一套双语生化试题库。主要以单项与多项选择题为主,尝试增加生化短文的阅读理解,涉及重要章节的基本内容,联系临床护理与生活实际,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考察学生对医学生化知识及相关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

(四)整合生化双语的考试机制。增加医学生化英语方面试题数量,提高分值,出国护士班争取覆盖量达50%,通过仔细阅读判断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将是主要的双语考试方式。

(五)精选两个常用实验,采用双语介绍原理及指导,与学生互动操作。目的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用语。

(六)一堂生化双语教学示范课录相。从组织教学、学前诊断、目标设定、重点讲授、联系临床护理、学生参与互动、内容总结、目标测试达程度等各方面体现双语教学特点,请同组及教务督导组评判讨论,总结修正,达到最佳方式与效果。

四、得出结论

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精品生化双语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能达到有理可依,有例可论,有料可查,有法可用。

与只简单给出英语词汇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突出涉外护理特点的双语精品生化教学资源更实用有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化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利于督促教师加大力度学习研究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教师在搜集英语资料、研究原创英文版教材时,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储备量和知识应用能力;利于增加教与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讨论与思考

近两年的研究时间,两个学期的授课尝试,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研究探索,讨论撰写,用到什么,直接从资料库中取来便可,并且随着新学期授课,有了新的研究新的发现,及时给予补充,使这套涉外教学资学越来越丰富,完善,是较完善的教学实践资料。

最实用的教学资料是精美细致的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提供大量的词汇,教与学都方便,能减少抄写时间,增加感官记忆认知,能提供大量的国内外新科研进展视频和文字资料,扩大学科英文知识面。

从期末双语试题考试结果还看出,学生对基本的生化重点概念词汇、短语掌握比较牢固,选择题大部分能答对问题,对阅读理解和判断正确还是模糊,主要原因,学生还是把学习精力放在普通英语学习上,对专业基础学习感觉压力大,用功不足,有的疲于应付。

通过教学示范课,自己增加了认识,制作课件更细致认真,每一环节构思,甚至说话的语音语调,都做到美感,实用,激发兴趣,加强锻炼。以后让授课教师都讲示范课,互相评课,取长补短。但涉外生物化学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来引起注意,有的丞待解决。

(一)应用双语教材欠缺

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记笔记困难,不利于复习提高。急需编写一套突出涉外护理教学特点的实用性英汉对照双语教材,并且附有一定数量的双语试题,讨论题。这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二)双语教学特点不容易把握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是给予学生专业英语词汇和相关外语阅读资料的学习过程,达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外语词汇的综合目的。通过外语交流获取专业知识是教学重点,应该怎么上双语课,上到什么程度,还要继续研究,寻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三)双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教师师未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缺乏在国外学习交流经历,多为教师自学,其专业知识优秀,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应对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学生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师资力量是横亘于眼前的重要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学院要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引导教师从词汇、句式的双语讲授一步步到材料阅读与交流水平。

(四)双语授课不能闭关自守

教师不能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视野开阔,打得开,放得开,收得进,与护理英语教师、学校雅思班教师,外界英文教师,甚至与学生能经常性沟通,交流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五)目标需合理,由少到多,体现渐进性

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本来艰涩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明显吃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这时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需求更重要。故在双语授课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解决教学时数不足问题

涉外护理班更注意英语教育,基础医学的课时一减再减,正常上中文内容已觉吃力,利用专业英语授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真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增加学时,解决的方法是,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应注重涉外护理多元文化的渗透

文化是有差异的,学生必须懂得并运用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方式,这更有利于出国护士的工作实践,同样的护理过程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因此生化教师要渗透多元文化护理知识。

总之,涉外护理教学很多问题还在努力探究,期待进一步完善,使之更适合教学双边活动,为双语授课及涉外护理教育提供更加详实深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孙树泰.生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2

[关键词]高考改革 英语专业师范生 就业

[作者简介]许立红(1966-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化、小学英语教育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四川 成都 610016)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86-02

我国高考改革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社会各方影响深远。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的细微变化,牵一发而动全局,也影响着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

一、新一轮高考英语考试改革

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2013年1月)文件指导下,2013年年底以来,全国各省陆续出台了高考改革新方案,这些省份不约而同地把重点集中在英语考试改革上,根据现有已公布的消息,高考英语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不再考英语,如在江苏,英语考试将退出高考舞台,开始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尤以北京的政策为风向标。北京市教委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三大目标价值取向:

第一,减轻学生负担。高考英语改革,就是要通过试卷结构调整和试卷分值的变化及招生方式的更加合理化,给全社会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让全社会从关键性的考试变化中看到此次改革的决心和目标,从而建立家长、孩子以及教师的信心,在各个环节为孩子松绑,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去学习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也为家长减轻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第二,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的需要,“英语热”一浪高过一浪,英语承载了过多的选拔功能,不是出于真实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和选拔而学英语,这也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这次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降低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英语回归到一种 “有用的语言工具”的本质,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允许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这才是外语教育的应有定位。而应用英语就是要将关注点从单词、句型向口语、听力等技能学习向综合素质教育转移,某种程度上这也加强了英语教学。

第三,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外语不再参与统一高考,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强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成绩的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从世界很多国家的情况来看,政府退出考试行业,转由中介机构来经营,已成为一个大趋势。考试正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民间化和多元化阶段。同时,考试社会化还能在高考和高中教育之间建立一道屏障,使高中教育不致过多受高考干扰,消弭择校的不良之风和应试教育流毒存在的土壤,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考英语考试改革对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1.高中学校将减少招聘英语老师。由于英语分值降低,一些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完全可能降低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可能会压缩英语课的课时,甚至出现不教、少教的现象。现有英语教师有富余,将面临转岗、下岗,有的高中学校可能会暂停或中止新进英语老师的用人计划。实行社会化考试后,一年多考,学生可以在高一到高三的任何一年参加英语考试,高中第二和第三年的教师就有可能失业。

2.社会培训机构对英语培训人才的需求可能变化不大。针对新高考改革,社会培训机构会调整培训项目,如增加语文培训的项目。除少数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仍然把英语作为三大必考主科之一,考试培训需求应该变化不大,随之对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计划也不会大起大落。

3.社会考试机构会增加招聘人数。从现实来看,高考英语考试社会化可能仍会交由原来的考试中心或考试研究院来承担,这些机构由于考试业务增加,需要招收更多的英语人才。

(二)对高师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内容及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考英语考试改革将带来高中,甚至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学校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聋哑式英语将不复存在,这对高师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直接影响着高师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更带来专业能力训练内容以及方式的改革,高师人才培养将重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加无所适从。

三、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大学毕业生高峰期,就业率一直不尽如人意。面对着用人单位可能的大幅缩减用人计划,师范类院校以及英语专业毕业生未雨绸缪,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分类培养,重点打造精品英语教育专业

为了解决就业市场对教育人员需求量减少的问题,高师院校可以在高年级按照学生就业意向和个人兴趣,分别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分班分层次进行教学。虽然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是教育领域,但是在供大于求的现实中,应适当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培养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对于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专门开设教育课程,打造精品师范教育班级;对于希望从事其他行业的学生,开设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商务英语、秘书英语、外贸英语或法律英语等,为学生广开就业门路创造便利条件。

(二)重视实践性课程,强化实习实训力度

高师院校的定位,虽然在形式上不是职业技术类院校,但是在理念上应该借鉴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办学方式,更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对于将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学生班级,应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构建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安排1~4学期进行教学见习,学生提早进入角色关注阶段,通过观摩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安排第5学期进行综合实习,该阶段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进行教材研究,说课和试讲锻炼,进入专业角色体验阶段;第6学期开设教学技能实训与检测课程,学生进入专业角色训练阶段;第7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这一阶段是专业角色更新阶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全面体验如何应用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反思获得成长。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高师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大学教学也能胜任中小学教学的教师,其目的是使大学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学的实践,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在中小学工作。目前,高校的很多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他们除了教授相关的理论课程之外,大多不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以及改革情况,造成了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脱节,大学教师所讲授的高深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小学实践中的难题。为此,高师院校应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教师常规性地进入中小学,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工作,成为基础教育的内行,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可能有能力指导与训练大学生具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培养一支数量大、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四)更新就业理念,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1.端正心态,转变就业理念。师范院校应鼓励学生端正心态,改变就业理念。目前,一线城市的教师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和西部地区却面临师资匮乏的境况。大学生降低要求到二、三线城市或西部农村地区就业可以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同时也能为国家英语教育做出贡献。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把第一职业作为选择理想职业的必要过程,关注第一职业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磨炼并进行反思,降低第一次就业的难度,获得择业的资本,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另外,毕业生还应摒弃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就业观念,破除旧的世俗偏见,多渠道就业。

2.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就业的现实情况,清楚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分析自己的学识和个性特点,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高年级就选定专业方向,并按照职业规划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希望从事商业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商务类的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成为英语类复合型人才;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应该在学校的见习、实习活动之外,利用假期,主动参加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做家教或代课,争取到培训机构实践等。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如心理素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少先队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等。

(五)搭建订单式培养渠道,按需培养英语人才

1.搭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可以借鉴经济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相关用人单位特别是培训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一种方式,与各类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大量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从入学伊始便到用人单位观摩,逐渐担任班主任,直至登上讲台,在此期间有机会熟悉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职场文化,体验不同岗位的要求。等到毕业之时,基本上能够胜任该单位的工作要求。第二种方式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用人单位参与讨论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明确提出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师范院校据此定向培养学生。

2.针对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成长指导。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的特点、行业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及就业新形式,在特殊时期多与在校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排解忧虑,进行心理抚慰。

3.开展有效的面试指导。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书面考试之外,还会安排面试、说课或试讲类考核。大学生对于书面考试比较擅长,面试环节等往往比较薄弱。师范院校应多创造条件,提供模拟面试场景,开展有效的面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怯场和恐惧心理,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不论就业形势如何严峻,就业前景始终都是由人才培养质量即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的。这就需要高师英语专业的办学主管部门和学生能够真正认清形势,调整办学与发展目标,根据专业性质和自身特点,结合社会需求,确定适合的就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东洋.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现状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淮坊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