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

时间:2023-06-16 16:09:56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1

一、音乐语言方面

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音乐课如果过了十分钟也不出现音乐,这堂音乐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以音乐教学要以音乐语言为主,用音乐代替不必要的言语,要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要用音乐贯穿整个课堂。因此本节课,我尽量让自己的口头语言精炼,用律动、声势动作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学生从音乐动作中获得并掌握这节课的音乐知识。

比如,导入部分我减少了“师讲、生听”的环节,直接让学生在音乐中跟随我身后学小鹅走路,通过这样在音乐中有节奏的走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本节音乐课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这一体验性的活动中,激发出了对课堂的兴趣,寻找到了兴奋点,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教学效果,为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开了个很好的头。

本课有三个重点的节奏型:1.××××|××××|2.××|××|3.×――|×――|。在学习这三个节奏型上,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听我打出节奏进行模仿,而是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看一看老师是用怎样的方式表现的。首先我用脚步声走出三种不同的旋律,让学生观察并用心感受,区分三个节奏型的不同。这时候,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请他们将这三种节奏型带人优美的旋律中,一起律动起来,学生通过老师的音乐语言,通过跟老师的动作交往,轻松的掌握了节奏知识并对这三种节奏型印象深刻。这种“听声――模仿――代入”的教学环节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学生在最初的“听声”环节就被调动起了好奇心,“模仿”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此时的音乐课才是学生与课堂的和谐交流。

二、在课堂气氛方面

一节好课,从课堂气氛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学生回应教师非常活跃积极,这节音乐课才算成功。如何调动音乐课堂积极性,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的音乐能力”的游戏环节,用游戏竞赛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不看歌谱的情况下,我唱了两句歌词,这两句歌词,歌词是相同的,但节奏不同。我请同学们分小组竞赛,找出这两句歌词哪里不同。果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争着回答问题。这样的交往互动方法,效果就非常的显著。

在即将导入的合唱双声部节奏中,我用钢琴弹出双声部节奏,故意“刁难”学生们,请他们用脚步模仿出听到的节奏。大部分学生皱起了眉头,认为这不可能,一个人怎么能表现出两种节奏呢。但有些孩子则灵光一闪,大喊:我们可以合作来完成。这一“刁难”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小脑袋迅速地转了起来,大大降低了双声部学习的难度,并且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可贵,课堂上呈现着出一种融洽、和谐、愉悦的人际合作关系。对于我,对于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三、歌曲难点教学方面

这首双声部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分声部配合演唱,是重难点。按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先教唱每个声部,然后让学生进行双声部磨合,在屡次课堂实验中,这种常规的合唱教学方式,耗费时间较多,学生也比较费力,效果甚微。所以我思考后想,假如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动起来,通过“节奏配合”的途径,是不是能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我将这首歌中,二声部合唱部分的节奏,进行剥离,变成两组,进行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先让第一组学生用脚步声表现第一声部的节奏,再让第二组学生用脚步声表现第二声部的节奏,最后配合。学生都觉得这样很容易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给两组同学的节奏加上音符:第一组i565|5432151|,第二组5555|5555|,请学生边做脚上节奏动作,边用“LU”哼唱相对应的旋律。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双声部演唱变得很容易,最后让学生加人歌词,直接进行二声部演唱,稍稍练习几遍,这个难点被学生攻克了。学生们再也不害怕双声部合唱部分了,也不觉得双声部合唱训练枯燥了。

四、在课堂拓展方面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通过信息的互换,才能使个人的经验得以发展,具备生命力。让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起来,是本堂课的主旨。

在拓展方面,我设计学生分组交流环节。请大家根据歌曲思考两种姿态的小鹅:它们分别是什么形象?并用简单的舞蹈形式表现出它们的形象。经过大家的讨论,学生们准确地描绘出了两种姿态的小鹅,它们是优雅的小鹅和活泼的小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整个音乐课堂也得活跃主动起来。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自然,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们还将两种姿态的小鹅用舞蹈动作表现了出来,展示给老师和其他组同学观看,这个拓展环节所收到的效果实在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最后我还请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整个拓展过程学生非常积极活跃,学习的情绪也非常的高涨。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2

关键词: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眼神,我总会不期然的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一些深思。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在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中,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德育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课,却越来却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学生们热衷于港台、欧美流行音乐,或是私下偷偷戴上耳塞,或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老师却在台上无动于衷,照本念经,完全没有了印象中歌声悦耳的场景画面。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因此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而这与《大纲》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中都有这样一种普遍看法,认为流行音乐并不入流,缺乏艺术欣赏性,演法简单粗糙,歌词内容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所以在教学中并不提倡流行音乐,甚至对其发出禁令。我认为,这种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音乐的发展。如果可以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适当的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之间形成的隔膜。由此,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中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介绍给学生,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味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他们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1、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演唱上也减少了难度。而那些难度较大,不容易演唱但喜欢的歌曲,可以作为欣赏曲目,从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3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音乐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课程,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认知、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音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做好音乐教学工作。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数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音乐;兴趣;技巧;经验

一、注重课堂导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音乐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各项认知、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做好音乐教育,对学生当前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部分,其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认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固定的、老套的导入方式,那么就会引发学生的审美疲劳,让学生没有新鲜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多样化的导入形式,让学生每次都有意外,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认知能力,为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趣味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常规的歌唱训练,一节课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步骤学习,很少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与新课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不吻合。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形式,采取有趣味的方式进行导入,以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仿照央视“芝麻开门”这个栏目,先播放某首歌曲的前奏,让学生去猜猜是哪首歌、原唱是谁?最先答对的学生有奖励。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倾听,同时描述出音乐中运用了哪些乐器?看谁说得最全、最正确,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认知能力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多比较感性,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听一些情感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适当地运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可以给学生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故事,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让学生认识到故事的主线是“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就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各个部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课外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项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既可以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一个情感故事,还可以是一些美丽风景,更可以是一些历史文化内涵,“中国风”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经典形式,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的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在歌曲欣赏的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科目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之后引入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的《桃花源》这首歌,让学生在回忆语文知识的同时欣赏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体会,让学生感受东方乐器和西方乐器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技能。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语言魅力以及音乐素养,以便能够通过自身的课堂表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印象。比如,教师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语言魅力。比如,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多采取一些风趣幽默的话语,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体现,“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以便能够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课改以来,我们看到很多教师置身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盲区,不仅教学随意性大,还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弱化听赏,盲目综合,舍本逐末。

如何改变现状,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下面,以湘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在祖国的怀抱里》的欣赏教学《我为祖国守大桥》为例,谈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一、精心安排赏境,树立音乐形象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欣赏的情境,在学生头脑中树立音乐形象。

《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手风琴独奏曲生动地表现出军人乐观、自豪、豪迈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先用“遵守纪律、听指挥”的口令考验活动将学生带进部队严密的纪律环境中,让学生随着《咱当兵的人》的音乐手握钢枪,腰板挺直,踏步走进教室,以部队问好的语气进行师生问好,播放守桥战士图片揭示课题:在众多穿军装的部队里,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驻守在大桥上,手握钢枪,心系大桥安危。“守桥战士”原本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通过律动、视频、图片,教师的深情导语,瞬间将“守桥战士”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战士军旅生活的情境中,为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做好了铺垫。

二、精选欣赏内容,挖掘音乐要素

对于一些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音乐作品中最具审美性的内容,作为欣赏的精华,进行重点聆听。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完整聆听的基础上把音乐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反复聆听体验。

《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手风琴独奏曲采用多段体变奏手法,使用手风琴特有的抖风箱技巧和四个减七和弦相衔接的演奏手法,形象逼真地表现出车轮滚动、火车飞驰的音乐场景。在初听全曲的教学环节中,我就选择了“抖风箱”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先请学生模仿抖风箱的动作,然后构建话题“在乐曲中出现的火车奔驰的场景就运用了抖风箱,你们听!”从而自然巧妙地将“十六分音符”的教学与模仿火车车轮滚动的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一边模仿抖风箱的动作,一边念着“tu tu tu tu”,既有趣,又将十六分音符节奏特点的感知融入其中,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验。

三、找准认知起点,落实双基训练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耐心地讲授、复习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视唱与听音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语言,最终比较深入、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在确定《我为祖国守大桥》一课的教学训练点时,我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了分析: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粗略地感知了一些关于力度、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能够模唱或哼唱旋律,但模唱中的音准、换气的技巧有待提高。根据认知起点,在主题旋律的教学中,我放慢了步子,分解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找到主题旋律后,教师构建话题:“如果请你给这段旋律分句,你认为它有几句话?”教师的语言指向具体到学生非常熟悉的语文课上的数句子,不仅听得懂要求,也有体验基础,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有四句。随后,引导学生用“la”音模唱主题旋律,教师分句进行模唱的指导,一个音,换气准备,逐一训练,个个击破,使双基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课堂语言生动,注重评价激励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课堂语言艺术无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化为文学语言,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提出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注意“二性一力”,即准确性、有序性、富有感染力。课堂上,教师的“战士们好!”“神气的战士们请坐吧!”语言生动有趣,富有很强的激励性。教师的课堂评价注重欣赏过程,并对知识点进行引导,如,“不错,弱拍换气准备更充分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一次。”“不错,这几个音仔细听!我们连起来再试一试。”这些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到了实事求是。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5

一、教学案例分析

在此,列举笔者在初一年级实习的第二堂音乐课《四季歌》中的三个教学片段来进行简要分析:

片段一:拖沓、无趣的节奏环节

师:找出歌曲的节奏型,并将其拍打出来。(此环节我几乎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拍对才停止)

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将节奏型准确找出并拍打,有少部分学生开始流露出厌烦的表情。

师:接下来跟着音乐一起打出歌曲的节奏。(此环节亦重复多次)

生:少部分学生跟着音乐准确拍出了歌曲的节奏,另一部分学生胡乱地随意地拍打着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甚至有学生开始嘟囔“太无聊了”。

片段二:单一、乏味的授课形式

整堂课我只运用了口头讲述及哼唱和多媒体播放音乐这两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单调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精力逐渐涣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神,变得坐立不安、吵闹起来。

片段三:温吞、冷静的言语

课后指导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反馈指出,整堂课笔者的语速语调一直保持中速、冷冰冰的行进,没有温柔倾诉般的传达,更没有慷慨激昂般的渲染,活像一杯将要凉透的冷开水,感受不到丝毫温度和热情。

透过以上这三个简要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堂不快乐的音乐课,更是一堂没有音乐的音乐课。拖沓无趣的教学环节、毫无激情的言语、单调的形式等使这堂音乐课最终印上了失败的标记。这些问题笔者想不仅仅只有作者遇到,也是大部分音乐老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更是音乐课不够音乐的症结所在。

二、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及趣味性的几点思路

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面对以上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一)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对于已有的教学资源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利用,不仅需要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也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媒介,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才不至于课堂变得无趣呆板,才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需合理,教学节奏要紧凑

从教学案例中的第一个片段――拖沓、无趣的节奏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很不科学的。《四季歌》的节奏型只由最基本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构成,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老师却在这个环节安排了过长的时间,且对于知识点的训练过于重复:如找出歌曲节奏型后又跟着音乐重复拍打了数次节奏,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减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说,还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拖沓缓慢,造成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浪费。

(三)教学态度需积极,授课状态要热情

一堂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课是充满激情的,只有老师拥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这样充满活力的音乐课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音乐。温吞的、过于平缓的言语只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再者,音乐本就是一门快乐的学科,难道我们要像教语文数学般去教音乐吗?难道我们要用这儿么呆板无趣的言语去诠释如此富有生命力的音符吗?因此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提高或激发自身的教学激情,用更积极的教态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想,有哪个学生喜欢像温开水一般的老师呢?

(四)教学观察力需提高,教学策略的调整要及时

做到这一点其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送,还包括学生接收反应的搜集。例如在案例片段一中,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厌烦在刚开始就已经初现端倪(“少部分学生开始流露出厌烦的表情”),而老师却没有在意,继续强行进入另一个几乎重复的节奏环节,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削减。如若在学生刚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及时转变教学步骤:直接转入下一个环节或将机械地拍打节奏变成灵活有趣的节奏创编,都能一定程度挽回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体,更应该关注整体。如在节奏环节中“几乎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拍对才停止”这个做法现在看来真是得不偿失,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减缓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程,浇灭的是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包容少数学生的错误,课后进行指导或让已其他优异的学生去给予帮助,效果肯定远比之前的做法好的多。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学;和谐互动

本文由初中音乐课堂的现存问题出发,联系音乐的影响和初中生的性格,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和谐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能力。

一、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我们的教师仍旧受限于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桎梏,表面上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惯性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化,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音乐课堂教学得不到改善。这种形式表现如下:①教师作为互动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占据主宰地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回答,教师不问不答,学生呆若木鸡,学生与学生之间却没有互动。②个别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没有形成习惯的师生互动,在践行新型教育的要求下,仅仅是锦上添花的提出些答案只是“是否”的单调问题。③学校每年在践行新型教育上都会实行一系列的听课学习过程,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做好课堂形式,但是这种表面上的互动形式,缺少明确的目标,课堂模式恢复如旧。

(2)对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更加反抗学校家长对他们的控制。音乐课程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是属于很轻松很愉快的一类,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能够以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要求学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乐趣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育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对策

师生互动作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应该建立在其双方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知识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作为祖国花朵的园丁指导学生学习,进而达到师生之间和谐共处。为了达到初中音乐课堂教育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构师生互动的环境。主体间进行有效交往、寻求共识应该建立在理想的话语环境之上,而且他还是所有交往主体必须首先承认和接受的先在条件。以此类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进行互动交流就需要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话语环境作为基础。体现在具体方面,第一,要保证课堂规则的平等,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有体现都要有体现,学生之间,在课堂纪律、人格尊严、学习机会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之分、贫富之分、阶级之分。师生之间,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因学生个人品格或者学习成绩而差别对待,都是一视同仁,不带偏见的;第二,课堂结构的平等,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应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因材施教,相信学生主体的能力的平等,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异性,有的学生可能擅长某一学科而对其他个别学科有厌倦心理,但是教师不应对学生带有有色眼镜,而是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进而因材施教,完成教学任务。

(2)本文教育想体验教育的转变。当前的初中时期音乐课程,依旧遵循传统教育的方式,以课本为主,强调知识的客观中立和普遍适用性,强调教师为主题的权威性的理论灌输。这类以文本为主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的只是固定不变,教学死板、呆滞,缺乏互动,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对音乐课程的体验,削减了课程的趣味性。新型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应该注重体验,强调知识的多元性、生成性、有记性和情感性,应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主体身份的压制,丰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体验教育式的音乐课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行为和互相作用下,完成学习任务,而非预先设定好一切,忽略课堂教学的未知性,体验教育是交叉学习,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利用,将学生、教师、环境单做整体来设计课程。立足于现实,着眼未来,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音乐素材整理进行教学,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东西不会有像对数学公式一样的抗拒性,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于此可知,在初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和谐的师生“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学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陈良.论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的和谐互动[J].中学课程资源,2013,05:12-13.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7

关键词:音乐;体育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怎样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独辟蹊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象的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以音乐为媒介,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积极参与锻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增加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性及发展身体机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感,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认为: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兴趣的强弱决定着行为的结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产生动力,结果会事半功倍。黑格尔说:“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一首节奏强劲、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力量,激发人的激情,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内部动力。

2、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在学习和巩固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要求,致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伤害,使他们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音乐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凝重而深远。当一个人的情绪低落时,忽然听到雄壮的音乐,(例如《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尽行曲》等)由于受到感染,他的情绪会慢慢地高涨起来;当心情紧张烦躁,焦虑时,听到优美的音乐,他的情绪会逐渐安定下来。

3、音乐能减轻由于运动给学生带来的疲乏感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她通过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音调对人起到镇静,兴奋,镇痛,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在体育课中,当学生感到疲劳时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诸如《梁祝》、《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田园交响曲》等音乐减轻和消除疲劳,使学生安定舒适。

二、如何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

自音乐引进体育教学以来,实践证明,音乐在体育课堂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那么要充分地运用好这一教学工具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音乐,让音乐和体育的动感相结合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有一个整体情感体验感知,音乐能够使情感艺术化、对象化的特点。比较常见的是,在武术或体操教学中,播放的《男儿当自强》、《双截棍》等等这类的音乐,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运动激情,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这样将音乐和体育融为一体,由原来单调而乏味的体育教学变为了充满乐趣的游戏,此外,结合音乐和体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播放一些在奥运会、亚运会赛场上的歌曲,象《亚洲雄风》、还有张学友的《旗开得胜》等都是非常好的体育教学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下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个性、体育品德。

2、体育课堂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音乐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音乐应该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达到兴奋状态,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加欢快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在这个阶段可以播放类似于迪斯科、摇滚音乐的节奏较鲜明的音乐,比如《健康歌》等。

高潮阶段。高潮阶段宜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激情高昂、生机勃勃的情绪。高潮阶段的音乐可参照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特点来选择。

结束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紧张而且高强度的体育课后一般会有一定的疲劳,在这个阶段应当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来调节。比如《小夜曲》等,可以使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放松紧张的情绪。

3、不同的教学情景应选择不同的音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音乐。在根据学生实际年龄情况,选择音乐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体育教学项目都适合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趣味性,如果再配上音乐,反而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所以在进行配乐授课时,应该从实际出发。为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应该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地学习目标范围以内的音乐知识、逐步学会体会和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才能更好的把音乐这一有效的教学工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体育课堂引入音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好音乐质量关

音乐作品琳琅满目,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体育课中引入音乐,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好音乐质量关。首先,音乐内容必需是健康的,且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其次,所选音乐必须是师生熟悉易懂的,且符合学生的审美习惯。

2、把好引入音乐目的关

体育课引入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操之过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指导,参与上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把好趣味关

大部分学生喜欢通俗的音乐,往往是这类音乐的旋律或歌词引起他们的共鸣,以至于爱不释手。体育教师可以从“俗”入手,强化学生兴趣,一步一步打开高雅之门,做到雅俗共赏,雅而不娇,俗而不媚。

总之,音乐替代了单调的口令、信号。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所使用的口令,信号一般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或哨子的声音,学生在这样的口令指挥下,如同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没有一点想象,没有一点表现,枯燥与乏味。而音乐进入课堂后,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口令、信号,而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喜欢教师用音乐来代替单调的口令,这是由于音乐它本身就有节奏,再加上它还有优美的旋律做背景,因此很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金逵.乐而蹈之――健美操练习由喜欢音乐开始,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02期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8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导入 时效性

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有个良好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高中音乐欣赏,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用知识体会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课程,要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热爱它们、喜爱他们。但是由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年代和时代背景与现在的时代相隔久远,或是内容上与学生们今天的生活内容“格格不入”,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喜欢音乐课,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结合古今、结合综合学科知识,吸引学生去感受、去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教师从新课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喜欢到你的音乐课堂中来学习。

一、音乐导入新课要遵循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习”“好有意思”等等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1.时效性新课导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要有时效性,注意减少无效益的时间,以提高新课导入的价值。为使新课导入更有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走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使新课导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能有效冲击学生的兴奋点,让音乐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和粘和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动机。

2.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设计相应的导入方法,尽可能的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导入新课还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教、学都兼容的导入方法才是最好的。

3.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因此导人新课要从学生的兴趣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而又愉快地对新知识进行迎接、探求、理解和掌握。

4.整体性导入新课不是一个的教学环节,她常常跟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谏等构成一个整体,而每一节课的新知识点又与前后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数十个学生个体又构成一个学生整体,因此,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生整体观念。那种凭教师自己的兴趣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新课导人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二、常用的音乐导入方法

1.视频导入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

2.游戏导入法。游戏虽然是用来娱乐的,但是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是小学的音乐课堂经常能用到,而且孩子们非常喜欢感兴趣。而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一开始的导入上就要应用游戏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对比探究导入法。对比探究导入法是在新课开始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音乐课中通过对比探究的导入法,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欣赏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很远,如何带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呢?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它的影子,二者进行对比,顺水推舟地使学生从旧识过渡到新知。

4.听辨导入法。听辨导人法是音乐教学独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在讲民歌时,选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

5.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

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甚感兴趣。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我就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 ----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9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动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接触到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快乐互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快乐成长。音乐学科原本就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么高超的专业技能,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一、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会将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一言堂”,常常忽略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感受,教学重心主要放在教师教了什么,而不是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展开教学,有效实施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音乐,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互动教学策略

1.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素养

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监护人。特别是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处时间甚至比家长还要长,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老师的影响,去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是不起眼的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荡起涟漪。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身体力行,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提升自身修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无声处展开互动教学,引起师生间的共鸣。首先,教师要夯实职业技能,具备歌唱、指挥等基本能力是开展互动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曲不离口,充分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艺术殿堂;其次,教师要熟练运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以辅助教学,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并且让学生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争取成为和老师一样的多才多艺的人;最后,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美学、哲学等领域,实现融会贯通,使音乐课堂带来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高尚情操。同时,教师要时刻警醒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与学生互动,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跟进新课改的步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欣赏音乐、享受生活的观念,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受用不尽的财富。

2.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有效的互动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的,环境虽然不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决定性因素,但依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首先,教师要面带微笑,放低姿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并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融入课堂中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何不因势利导,让课堂充满乐趣呢?例如,在讲授四年级的《四季童趣》时,我在黑板上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幅画面,将学生划分了不同的小组,由学生随着音乐来表演四幅画面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季节的演唱,并积极指挥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和学生一起快乐地演唱。孩子们的模仿力和表现力都很强,每个人都十分活跃,对这节课的印象也格外的深刻。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课堂中司空见惯,并以其强大的优势席卷了中小学课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障碍,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效地减轻教学负担。五颜六色的画面的吸引力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说教。例如,在学习《童心是小鸟》这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Flas,创设了森林中的春天的情形,狮子、老虎、狐狸等学生喜爱的小动物都占据着足够的戏份,并要求学生随着我播放的音乐节奏打拍子,学生纷纷瞪圆了眼睛,积极地投入其中,打着整齐的拍子,效果十分显著。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分寸,不要对课件产生依赖,如果课件内容过于精彩,过于夺人眼球,反而会造成本末倒置,所以,教师更应多加注意,扬长避短。

4.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成为游戏中的一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例如,学生都很喜欢做《听歌猜歌名》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来演唱,学生说出是哪首歌曲,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记得比较扎实,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来唱,其他同学猜的形式加深学生间的合作协调性。与此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竞赛,借鉴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方式,使游戏更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勇于创新,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身上,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有效展开师生间的活动、学生间的互动。只有师生双方实现共鸣,才能使教学得到顺利而有效的展开,从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10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黄淮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2XJGLX0914)

一、引言

黄淮学院升本近十年来,多数教师受传统师范专科的影响,教学中的思想及方法还没有完全摆脱师范专科教学的影子,因此,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训、重技能轻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地方性本科高校培养方向应体现地方性、应用型的特点,音乐表演专业更需要实践教学的训练,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观念,解决演出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故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如何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演出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音乐表演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然相当突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结合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构建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有关问题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二、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对黄淮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实践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观念问题

由于受原来专科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师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应用、重校内轻校外的观念仍客观存在,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设计,仍处于理论课程的从属部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对"3+1"教学培养模式仍有顾虑,专业理论教师担心自己所教课程的课时量不足。站在自己所教课程的角度,反对自己课时的减少,不愿消减理论课时。上课时仍然是满堂灌,理论课内容缺乏与实践内容的结合,学生学习时感到理论就是理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结束就没有用了,因此,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技能课教师缺乏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思考,注重技能训练,缺乏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演出指导,出现学生会唱不会演、会弹不会伴、会跳不会编等现象。

(二)课程设置问题

黄淮学院的音乐表演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音乐表演本科培养方案是在原来音乐表演专科的基础上制定的。由于受原师专的影响,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音乐学本科培养方案几乎一样,培养模式是"3.5+0.5"。课程内容存在有陈旧及开设顺序不合理现象,比如"和声学"课程,开课一学年共72学时,但往往是学习后考试,考试后忘记,工作后不用,并且学习内容与音乐表演专业几乎没有多少联系,给学生带来不必要学习负担;再比如"钢琴伴奏"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感到练习时间不足,学习时间过晚,还未学好就要实习,往往到实习单位后,对钢琴伴奏感到力不从心。目前,课程设置的顺序和内容仍需优化。

(三)教学师资问题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师中能够满足实践实训技能要求的人数比例不高,一部分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是双师型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兴趣不高,出现只管教不管演,只能教不能演等现象。由于受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或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影响,无论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编写、实训条件的建设等方面,都未能形成应用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严重阻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经过学习已具备专业能力,但仍没有自信,害怕上舞台;害怕登讲台。

(四)教学环境问题。

经过几年的基础建设,教学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建设经费投资有限,有场地缺设备,或有设备缺维护,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尽完善,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各种设备不能完全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滞后于教学实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条件。

(五)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着制约作用。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缺乏科学评价与考核方法,不能起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鼓励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判是一次性完成,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综合评价机制,特别是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三、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一)构建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体系。

1.完善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本科培养方案是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进行第一次修订,首次提出"3+1"培养模式,但音乐表演系的实践教学仍然执行原来的培养方案。2011年进行第二次修订,对3+1培养模式中的"1"进行初步探讨,但任然没有充实的内容与相关要求,2013年,进行了2013级学生的本科培养方案的第三次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培养方案突出了地方性和应用型的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调整及增减,如增加了应用性较强的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表演艺术、钢琴调律等课程。在第7-8学期进行实习实训的项目化教学活动:(1)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文艺活动策划;文艺活动编导;文艺活动演出。(2)音乐会项目:音乐会策划;音乐会编导;音乐会演出。

2.加强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建设

(1)建立实践教学工作领导机构

音乐表演系领导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成立以系主任、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主任、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音乐表演系实践教学领导小组。

成立实践实训指导中心,有系副主任领导下的一名实践实训中心主任对音乐表演系的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全程指导。

制定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对每个实践实训室的建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和项目的实施提出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教研室和责任教师,明确具体要求和工作职责。

(2)加强场馆建设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要遵循保证基础、突出重点、扶持特色。保证基础,就是要保证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突出重点,就是要对专业相配套的实践实训室进行重点投资;扶持特色,就是要优先扶持按照新的理念和思路创建的实验实训室和开发的技能训练项目,使我系的实践实训项目能逐步呈现特色。

(3)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师资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系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实践经验丰富,把具有舞台演唱、演奏等表演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发展联盟,通过文化行业资格技能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几年的努力,从2011年仅有的双师型教师3人,到2012年的18人,2013年已达到29人。目前双师型教师比例占全系教师的89%。

(4)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制定和完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规范,加强对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考核。教师要有实践教学方面的听课要求。要把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作为主要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考核范围。

(5)定期开展学生"音乐基本功五项全能"比赛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不只是仅局限在课内和校内,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等各种途径来寻找多种实践教学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五项全能"、项目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虚拟或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受到体验、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增长才能。

(6)开辟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

产学研结合要不断开辟新途径,在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提供教师培训场所、外聘兼职教师上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咨询论证等方面,与企业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联系。建立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制度,鼓励教师走上社会,走进企业、学校,广泛接触社会,广交企业朋友,密切合作关系,增强办学活力。

(7)改革考核评价办法

积极探索和尝试实习实训环节和项目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过程更要重结果,加大结果考核的权重。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特别是项目化的任务考核,实习实训不及格的学生要补做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必须重修。对含有实验和其他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课程,要加大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考核成绩中的比重。

(8)加强实践教学的奖惩管理

定期开展系内优秀实训教材(讲义)、优秀实践教学项目、优秀实践教学教师的评选活动。优秀实训教材(讲义)和优秀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创新型实验和项目教学课程),除学校奖励外,音乐表演系进行资金资助等。

(二)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1.实践教学教师准入制度

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双师型教师;二是讲师以上职称;三是具有实践教学相关科研成果;四是参加过校外文艺演出或晚会编导、导演等。

2.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加舞台的教学模式,比如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应用型"等特色,教学中采用课堂加舞台的教学形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有舞台的概念,课堂就是舞台,上课时教师既要"讲"更要"演",学生上课时也要有舞台的感觉,既要"唱"也要"演"。利用讲台当舞台,充分发挥师生上课积极性,要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探讨式学习。

3.校内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规定

校内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由于师资、场地、设备齐全,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从2012年9月开始,音乐表演系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从当年开始,在校四年,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以下四个项目的实践活动,每个项目至少一次。校内实践教学项目为:"师生音乐会"、"周末文化广场"、"音乐基本功五项全能大赛"、"校内实习"等。对以上项目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保证项目的活动有效开展。

4.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规定

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通过活动认识、了解社会。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音乐技能的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等。要求学生四年内必须完成以下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必须至少一次。校外实践教学项目为:"联盟单位演出活动"、"节日演出"、"文艺比赛"、"校外实习"等。针对校外项目管理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对相关活动提出了规范要求。

(三)构建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既可以了解教学活动各环节的信息以及判断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达到程度,也可以通过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探索合理的教师与学生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教师考核评价

从"德、能、勤、绩、创"五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德":通过调查问卷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师德水平等;"能":通过音乐会演出,考察教师个人基本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勤":考察教师的上课及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纪律性等;"绩":考察教师个人获奖成果与教学、研究成果等;"创":重点考察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或指导学生获得的创新成果等。

2.学生考核评价

建立评价多元化模式:标准评价与创新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思想评价相结合等。

四、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实践教学场馆设备的有效利用;增进了"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提高;加强了与发展联盟单位的合作成效;巩固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解决了"3+1"培养模式中"1"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

[2]周建刚.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浅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6,13(4)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1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见,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怎样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一、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指导者的作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然而学生的学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现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兴趣。师生双方互相配合,搞好双边活动,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在不断更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改革,改变过去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现象,采用多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听”是“四会”中最基础的一环。课堂中听是关键,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听包括听录音、听老师、听学生。听录音会使学生兴趣盎然,里面一口流利的英语往往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又跃跃欲试,而各种语气和语调常常让学生听得乐不可支;听录音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教师要让这种兴趣延伸、深化。因为一堂课不能老听是录音,听得最多的往往是老师的声音和学生的声音;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模仿出不同种声音和语气让学生来听,同时指导学生来模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访互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同时也纠正学生发音中的错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听力的兴趣,提高效率。

讲是“四会”中最关键的一环。无论哪种语言都是交流工具,而讲是交流中用途最广的。我们课堂数学中更是以讲为主,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在“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通过“讲”表现出来,教师在讲授英语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讲英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讲的能力。教师为了进行直观教学,常常要自备教具,而我却把这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来备教具,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名词复数时,让学生备好桔子、苹果、香蕉,还有劳技制品、美术画、照片,这样备有东西的学生,很想把自己备着的东西用英语说出来,所以听得特别认真,兴趣相当浓厚,课堂气氛很活跃,当然效果也很不错,使学生既形象生动又饶有趣味地学会了名词复数,从而激发了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在学到新的内容时,最好让每一位学生有练习表现的机会,而且表演要切合实际,将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运用于课堂,以便培养学生的实际会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长远学习兴趣。

抓住了“听”与“讲”两环后,读、写兴趣就比较容易培养。写一关,也就是做作业也要恰到好处,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最好在课堂内完成。如通过接力赛做题,从每组的最后一位开始写一句单数句子,下面的学生写出复数后再写一句单数,以此类推,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如果我们能长期想方设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比较容易培养,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课堂外,将课堂内容与实践结合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但课堂外教学也不能少,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可以使课堂中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有人往往把课堂外学习看作是留校、补课,这种说法只会使学生对英语生厌,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的知识实际地运用起来,使其学以致用,碰到老师用英语对话Good morning,Miss Li ,How do you do!等,要求学生之间也适当开展一些对话,如:Have you had lunch? Yes,I have ,And you?这样可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搞一些活动,如:开座谈会,进行自我介绍:召开英语晚会、圣诞晚会。唱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在元旦节目中,秋游、野餐中都可将己学的英语运用进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所学知识。为了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光靠说是没有用的,我们可创造机会让他们的知识用出来。如我们周围有许多英语商际、广告、电视,让学生去找来,用所学知识把它们的意思读懂,过样既认识了英语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与课堂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都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这种兴趣持之以恒,则是我们要探讨的新问题。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千方百计保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而达到真正学好英语的目的。

双减下的音乐课堂范文12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当然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多媒体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集音乐和图像为一体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更绚丽的色彩、感受更清晰的音质[3],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充分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通过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更真切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良好音乐学习氛围的营造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4]。多媒体在小学音乐当中的有效运用不但对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有助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然而教师要想在音乐课堂中良好的运用多媒体就要了解多媒体的知识,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的技能,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不会在课堂上因为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而浪费课堂的时间。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學中有效运用的注意

(一)要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了兴趣,做事效率才会更高,学习亦是如此。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对于音乐的学习更是要有学习兴趣才能够学的更好。针对目前教学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的教育教学现状来说,音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但是音乐的教学也得有趣才行,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教师在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歌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运用多媒体来播放真实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要通过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通过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进行音乐教学十分有必要。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合理的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摇篮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播放这首歌的时候讲述摇篮曲的故事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画面,通过想象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生活的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学习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事情的态度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常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若无其事的听课,没有突出新课标教育改革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这一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让学生在教室内手拉手进行合唱,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让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例如在学习《童年》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同时让学生讲述童年的趣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因此,要注重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四)要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潜力

多媒体本身就是科技时代创新的产物,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潜力。例如在学习《少儿科技》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科技的魅力,深入了解多媒体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科技知识,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从而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无限潜能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