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24 17:06:40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现我国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杈术ife面灌溉运术主要有畦灌沟灌膜上灌以及低压管道灌溉畦灌是指利用防渗沟渠或是管道*将用于灌溉的水源引入畦田当中,然后水源的就可沿着畦田上的纵坡逐渐渗入泥土当中此技术多用于小麦或是谷子等行距较窄种植较密集的作物。

1.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输水就是指将水渠用管道代替,然后通过低压将水源输送到田间,低压管输水系统主要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及固定式3种'1.3喷灌喷灌是指经台加压后将水喷射到空中,水流形成水滴再洒落到地面使地面保持湿润喷灌技术主要有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相比于地面灌概,其可节约30%到50%的永,可增产10%到30%/其具有省地保地及保肥等优势进行喷灌要用到的机具很多,喷头的种类也比较复杂,比如有摇臂式垂直摇臂式全射流式及蜗轮蜗杆式等。

1.4地下灌溉地下灌溉主要有地下水浸润灌溉和地下渗灌其主要是行在地下修长管道,然后利用地下管道将水源引入田间,通过毛细管将水渗入泥土当中。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种优势可知,该技术势必会在将来的农业发展中有更加广阔的应用而通过研究发现,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技术方面含量会更高并且逐步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其次,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应用中,其管理水平也会向着精确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在农作物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木仅仅只是依赖于喷_技术,而是要向着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从而在节能方面做到更好总而言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灌溉方面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我们相信,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并且为农业的进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3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水资源的节约等都有看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农田灌溉领域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如研究,并且着眼与未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其技术发展的方法和对策笔者在此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k可以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做出一些贡献

3.1大力发展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这方面首先可約用水稻

旱育抛秧覆盖地膜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施有机肥等措施*加强土壤对雨永的蓄集能力以及保瑜能力其)欠,可通过引进抗旱品种或是对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对干旱缺水的地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实现节水从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看,灌溉主要发生在播种前催苗期生长_以及冬季等。

3.2要因地制宜地推产节水灌溉技术4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全局及长远出发,决策慎重,管理严格,以使令水灌溉工程能够合理推进另外还要注意,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其关系着整个社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若不能使农民从中受惠,那么此技术就得不到农民的拥护,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来决定其发展方式及管理模式

3.3提高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同时更需要农民在实际的灌溉中加以应用而要想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田领域,就必须要高人们的技术灌溉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宣讲等多种媒介来对农田节约用水重要性如宣传,从而从思想上运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给予政策上设备上的支持和鼓励,进而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4加强科研投入,改造技术要想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除了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土作外,还需要在科研方面进行进-步的提高,进而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更有效的实施方法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科研接入,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之上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对于其技术及趋势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其发展趋势的几个圭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研究也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农业领域的发展,同时,更加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再加之我国相关领域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技术灌溉技术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农田灌溉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个方面,从其发展趋势的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第2篇

外部环境更加深刻地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

随着“三化同步”不断推进和农产品贸易开放度不断提升,外部经济波动向农业和农村经济传导的渠

道日益多元化,农业和农村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

从国内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物价涨幅趋于下降,这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深刻影响。首先,经济增长放缓抑制农产品需求特别是工业用农产品需求,物价涨幅回落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涨有限。今年4月,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价格上涨5.8%,增速下降7.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呈下跌趋势。5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4%,增幅下降5.3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上涨乏力,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却持续在高位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影响明显。其次,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稳定性和工资增长的持续性。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都是此轮经济波动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据国家统计局监测,一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农民16371万人,同比增长3.4%,增幅与去年全年增幅持平;月平均工资为2173元,增长16.6%,增幅比去年全年增幅下降4.6个百分点。

从国际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仅增长5%,远低于2010年13.8%的增幅;世界生产总值增长2.1%,比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今年1—5月,我国劳动密集的服装、纺织、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2.5%、1.4%、9.9%,增速分别同比下降20.6、30.1、21个百分点,对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从农产品贸易看,目前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增加了农产品进口的复杂性。5月,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受此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1—4月,农产品进口352亿美元,增长28%;贸易逆差157亿美元,扩大83%。总体上看,进口依存度上升的现象呈现从经济作物向粮食作物、从种植业产品向畜牧业产品蔓延的趋势。下一阶段,全球气候和政治局势的不确定还将深刻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为我国农产品进口增添很多变数。

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要保持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农村改革等,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着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加强农产品供给调控,保障农产品供给,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即供需总量平衡、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结构平衡、自给和进出口平衡、主要农产品产销平衡。其中,关键是总量平衡。保持供需总量平衡,主要难在需求增长迅速。近几年,受人口绝对增长、消费结构变化、农民市民化以及粮食能源化等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需求急剧增长,超过了供给增速,粮食以外的大宗农产品无论进口品种还是进口规模都在不断增加。我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主要农产品都存在巨量需求,要全面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于优势产区。推动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作物单产,降低农作物争地的压力。粮食生产应更多依靠主产省、主产县,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让主产区政府发展粮食不吃亏;逐步提高粮食价格,加大重大技术专项补贴,让农民种粮增收。对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区,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通过提高这些地区菜篮子产品产量,降低粮食主产区发展菜篮子产品的压力。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凸显。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关键是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将新增或新设农业补贴和财政奖补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把涉农建设项目优先委托其承担,同时设立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专项资金,帮助其尽快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

加强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应着力抓种业,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基础研究应有长期打算,着力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突破。科技推广应公益性和经营性并重。科技人才培养应加强本土学生定向培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紧缺实用人才。

更加关注进出口。随着国内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趋势不可逆转。关键是评估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自给情况,结合品种结构平衡战略目标,及时调整产业保护政策,确保主要农产品自给率维持在安全水平。同时,加大海外农业投资力度,建立稳定的进口渠道。

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主要是加强菜篮子产品价格调控,防止大起大落。完善菜篮子产品生产区域布局,鼓励大城市周边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实现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强化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引导生产者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鲜活农产品设施化生产,调节鲜活农产品供应档期。发展农超对接、合作社门市直营、定点配送等模式,促进产销衔接。对菜篮子产品重点品种进行差价补贴,并及时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延续和巩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趋势

第3篇

〔本刊讯〕2005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于9月13―14日在重庆市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预测今年农村经济形势,研究探讨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设想,全面部署“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首先阐述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他说,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下发的11号文件,全面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总体要求、原则、主要任务和措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部门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有关部署上来,认真完成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关于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杜鹰同志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这两大主要任务,做了大量工作。从目前看,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各个方面进展都比较好。一是粮食继续恢复性增产,扭转了被动局面。二是农业生产正朝着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关于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杜鹰同志强调,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围绕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两大重点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宏观调控中进一步加强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要充分考虑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后面临的困难和当前粮价走势,把明年粮食产量的预期目标确定为在保持今年产量基础上,力争有所增加。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民收入增长仍没有完全走出低速增长期,面临的困难还非常多,明年农民增收形势比今年可能更为严峻,要力争使明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预期增长5%以上。

杜鹰同志对“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说,“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一定要反映时代的背景,把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贯彻统筹城乡发展,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社会面貌、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能够有一个较大变化,也就是说,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上,“十一五”要有实质性的进展。“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要凸显五个主题:一是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部署;二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三是要体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要求;四是要体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点、新变化提出的要求;五是要体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杜鹰同志特别强调,“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要前瞻性地考虑一些重大问题,他重点就关于理解和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关于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型,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关于“十一五”农业投资等5个重大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巡视员高俊才同志在总结发言时强调,各级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部门的同志要认真贯彻落实杜鹰同志讲话精神,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强调查研究,从细节入手,抓大事、议大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1―2个发展改革工作的“亮点”(即特点比较突出、效果比较明显的方面或地区)或问题比较突出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重大问题。第二,要加强农村经济形势监测预测工作,努力使全系统农经形势监测预测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要切实做好投资项目管理,狠抓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农口国债投资计划下达,加强项目监管,及早研究考虑明年的农口投资工作。要抓紧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和部门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职责明确与相互协商、共同监督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要继续加快农业投资整合步伐。第四,要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兼顾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本地区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矛盾和问题、重大改革和政策的材料,作为编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支撑。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对做好“十一五”规划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进一步完善有关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本省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把“十一五”规划做深做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及农经处长参加了座谈会,并就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与明年工作考虑,以及“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交流。辽宁、吉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等省市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第4篇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由于粮食增产,避免了粮价过度上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

虽然今年粮食增产较多,但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明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继续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城镇化建设要从国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和建设规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就一定能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第5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第6篇

先说农产品价格的整体运行规律。一般认为,农产品价格趋势与季节性因素紧密相关,但实际上,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消费旺淡,是农产品价格趋势的主导因素。

在宏观基准上,农产品本身也有行业周期。从个别品种看,虽然2003~2008年差不多所有商品都涨价,就唯独棉花没涨,但并不意味着棉纺行业本身没有周期,棉花在过去两年出现了大幅度的补涨,价格从10600元/吨涨到34000元/吨。大豆也是一样,现在大豆油脂行业已经亏损近三年,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机会。

详细来说,把握农产品行业周期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看库存。库存是决定农产品趋势的最主要因素,能决定任何一个品种一年甚至两年的走势。但需要指出的是,阶段供求关系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区间,但这种波动是以宏观经济为基准的,库存正是宏观环境的反映,当年的供求关系并不决定趋势,库存才是趋势的决定因素。

其二,农产品行情的发展规律是,供应短缺启动行情,消费旺盛发展行情,资金炒作使行情发狂,狂热消散行情终结。

对于农产品来说,如果没有供应短缺,就不存在大涨启动的条件。今年大豆的上涨就来源于南美种植情况明显变差、美国干旱和中国东北低温,几个主要产区情况都不好使今年的预期产量下降。

其三,成本决定底,消费和投机需求决定顶。今年豆油和豆粕行情的底是可以测算出来的,但顶是博弈出来的,无法猜,所以投资者不能猜顶操作,懂行的可以以成本为支撑尝试性抄底操作。

可以说,豆粕是最能走强的品种。今年整个油脂行业很差的时候,豆粕也能卖到3200元/吨,这与中国企业在全力进军养殖业有密切关系。

每一年都会有一个明星品种,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豆类成为今年明星的可能性较大。成为明星,就意味着价格不仅是供求在主导,而且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使得价格超涨,脱离供求决定的水平。如果豆类真的启动的话,一般是豆粕先涨,豆油补涨,并爆发较大的行情。现在豆粕的上涨行情已经很清晰,但豆油处于无序波动状态,不过筑底特征显现,9000元/吨以下的价格会导致供应减少,据我的调研了解,现在已有很多油厂停产。因此投资者可以等待买入豆油的机会,或者以8900~9363元/吨为区间震荡操作。一旦向上突破9380元/吨,则新一轮上涨行情启动。加之宏观经济走弱,货币投放量会加大,这样豆油涨到11000~12000元/吨也不算过分。要知道,这几年除了豆油没涨价,其它品种都在涨,现在的豆油就如同以前的棉花,一旦沉寂很久就会有机会。

(作者为中投期货研究所所长,本文据作者在6月17日和讯网主办《2012年商品夏季投资策略沙龙研讨会》上所作主题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种植;趋势;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为了及时了解钦州市2015年农业生产动向,把握农作物播种趋势,本人于2015年1月份对钦州市钦南区和钦北区12个调查户认真开展了农民种植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钦州市12户调查户种植意向耕地面积为18.25亩,以上年同期的20.12亩,减少了10.24%,而2014年的减幅为7.30%,减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一、调查的主要结果及分析

(一)粮食种植情况

粮食作物平均每户播种面积为5.17亩,比上年下跌9.62%。其中,早籼稻平均每户播种面积1亩,跟上年度持平;晚籼稻平均每户播种面积2亩,比上年下跌26.20%。从调查情况上看,我市稻谷种植情况是大面积种植比较少,多数是自留自用,稻谷的种植意向是下降的;玉米平均每户播种面积0.79亩,比上年上涨25.40%,薯类平均每户播种面积1.38亩,与上年持平。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当前,农民普遍存在“种粮管吃饭,赚钱靠打工”的思想。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农村劳动力沉陷空壳化、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趋势。2.目前我市可开垦的荒地逐年减少,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加上小城镇建设及交通、工业用地不断扩大,人均耕地面积也不断下降;3.机械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农户种植稻谷的面积相对比较分散,面积较小,无法大面积开展机械化耕种,人工成本大大提高,难有较好的经济效益4.农户更愿意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钦州气候条件优越,优势特色农产品丰富,可供生产者选择发展的产业较多,为追求效益,农民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可能性很大,如在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建立了3000亩“果蔬花卉-沼-畜-菌”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基地。5.部分水田为咸酸田,土质差,受旱情、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产量不高。尤其是今年受台风及暴雨的影响,晚籼稻受灾面积严重,农户种植晚籼稻的积极性受挫。玉米平均每户播种面积0.79亩,比上年上涨25.40%,农户种植玉米主要满足家庭自用消费,玉米的市场行情比稻谷好,播种面积呈稍微上升趋势。薯类面积与上年持平,主要是薯类产值不高,主要满足家庭自用消费。

(二)油料种植情况

平均每户播种面积0.28亩,比上年增加21.74%,虽然绝对值很小,调查户种植油料面积有所增加,原因是花生作为榨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上的花生油价格行情较好,农户维持和增加种植面积的意愿有所上升。

(三)糖料蔗种植情况

糖料蔗平均每户播种面积14.50亩,比上年下降13.02%。今年以来,由于在糖料蔗种植、生长初期雨水较充足,糖料蔗长势良好。但受今年台风的影响,糖料蔗受灾较为严重,影响产量并增加收割难度。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台风共造成钦州市辖区糖料蔗受灾28.31万亩(大部分属于倒伏),约占种植总面积35.04%。台风给当地农户造成经济损失约4982.56万元。同时,受人工成本及农药支出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亩均糖料蔗种植成本较上榨季有所提高,而且糖料蔗收购价格下降,蔗农种蔗净收益与上榨季有所减少,所以农民种蔗的积极性下降,种蔗意向下降。

(四)蔬菜种植情况

平均每户播种面积1.71亩,比上年增长51.33%。近年来,钦州市加大蔬菜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如钦北区平吉镇八仙坪村“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大大增加了蔬菜化肥的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蔬菜基地逐年增加,小董镇建有那料蔬菜基地、那蒙镇建有竹山大棚蔬菜基地。蔬菜市场价格也逐年提升,调查户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效益,受以上有利因素的影响,调查户种植蔬菜的面积也逐年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难度增大

农民普遍存在“种粮管吃饭,赚钱靠打工”的思想。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农村劳动力沉陷空壳化、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趋势。粮食生产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劳动力紧缺,导致农村“口粮”消费需求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减少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大部分农民只把种粮食当做副业,不在乎产量高低,种植质量和栽培管理水平下降,存在粗放生产现象,影响良种良法推广。

(二)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我市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应用滞后,导致糖料蔗种植、护理和采收用工多,效率低,成本高,尤其是糖料蔗采收机械化应用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依靠人工砍收和装车,劳动强度大,成本不断攀升,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糖料蔗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农村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今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虽有明显改善,但与城镇相比,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我市农村仍存在着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农村机耕道路年久失修等实际问题。部分农民反应当地农村机耕道路长期得不到修缮,许多大型农机设备不能直接到田头,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挥,从客观上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性成本支出,制约了农业扩大再生产。

(四)受国际食糖整体供大于求、国内糖价低迷影响,目前白糖销售价格普遍在4500-460元/吨

由于制糖成本高,糖价低,制糖企业售糖亏损现象普遍,由于糖厂亏本,农民的蔗款迟迟得不到兑现,因此大大地损伤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第8篇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别强调要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理又提炼出“城乡协调”四个字,为“三农”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答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扩大内需的要求,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的生产力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而且农村市场潜力最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开拓农村市场,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9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的活力,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十几年以前邓小平同志这段语重心长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他对中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今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还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一直存在的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还有加大的趋势。这使得农村的巨大消费市场无法启动,并影响到工业的发展。今后应当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的结构,增加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持,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第9篇

对我国现阶段城乡差距的认识

城乡差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城乡差距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6年末达到了3.3:1,如果再算上城镇居民享受到的一些非货币性的福利收入,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会更大。对于城乡产生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普遍的一种看法是,这是由于我们建国以来实行了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户籍制度、偏重城市的发展政策等造成的。

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城乡关系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过大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斯密看来,城乡各自分工的程度不同、交易效率有高低之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获利有厚薄之区别,因此生产要素自然会向都市聚集,城乡差距由此产生,这是市场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顾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建国之初,我们为了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因而采取了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使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愈发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围绕着有利于资本积累来进行的,因此尽管通过“剪刀差”使广大农民对新中国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就当时全国的整体情况而言,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被压缩得非常低,从整体情况看,城乡差距还不是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处在普遍较低基础上的可接受范围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城市相比农村而言的优势十分明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远远高于农民。从一定意义上说,城乡差距的扩大也正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结果。特别是,我国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甚至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剥夺农民的事情时有发生,农民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保护,这些更加剧了城乡差距。

上述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产生城乡差距的天然属性,二元结构的存在甚至是固化,使这种差距越拉越大。

城乡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斯密是一位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他非常迷信市场,在城乡发展上始终强调市场的作用。他强调要通过工商业的发展来积累资本,进而使资本回流到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种回流在他看来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前提条件是都市的资本利润降低了。从我国的实际看,城市化的发展还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过程,城市发展带来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从总体上看,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城市的资本利润都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城市化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单靠市场的作用,等到都市的资本利润降低了再来促进农村的改良和发展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

事实上,斯密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他认识到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发展,是无法实现农村的改良和进步的,关键还是要靠城市工商业的支持,这一思想其实也体现到了我们现在所坚持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中。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对农村改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斯密的不足在于他根本没有重视政府在促进农村改良和进步中的作用。这也难怪,按照斯密的观点,政府是浪费的、腐败的、无效的,并且是对整个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权者。同时,他也看到了政府的有限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指出了政府的三个主要功能,一是保护社会免遭外来入侵;二是建立司法机构;三是建立和维护私人企业家不可能从中获得利润的公共工程和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斯密对政府的干预活动是有限制的,在促进农村改良和进步中根本没有考虑发挥政府的作用。

斯密的这个观点和以此为基础的政策措施在今天看来是需要商榷的。从理论上看,农业是弱势产业,在我国,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对农村的发展不给予支持,那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可能很难改变,甚至还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从实践中看,即使是当今美国这样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对农民、农业依然有很高的补贴,何况是我们这样一个农民还占一半以上的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农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无疑是适时的、正确的。但从斯密强调市场重要性的观点中,我们也要认识到,推动农村的发展,基础仍然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农村建设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按照斯密的观点,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原因在于农业不仅提供着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且还从根本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而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在斯密的视野里,尽管他强调了农业在“自然趋势”中的首要地位,但是对城市和城市产业发展带来的高效率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从他所定位的城乡关系和对财富增长的追求看,我们判断,他认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进一步巩固好农业的基础定位,建设好农村,同时又顺应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积极推动城市的发展。在斯密的二元经济结构萌芽思想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依靠市场的作用,尽管这一过程充满了困难和不确定性。

第10篇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转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第1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模式依靠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89-01

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所提供的大量旅游资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了旅游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乡村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要收入。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当注意环境的反馈和行业状态的健康。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开发较为落后

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护,乡村旅游还是农民自发开发的阶段,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模式和产业规模没有形成,管理滞后。

(二)我国乡村旅游中的设备设施还不完善

很多地方还没有完整的旅游系统作支撑,没有统筹全局的管理方案和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落后导致游客旅游体验差,收入减少,设备更加落后。这样的循环怪圈一直都困扰着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同时设备不完善还导致在兴建设备设施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目标,重复建设严重。其中最能体现的便是乡村交通问题,还有道路泥泞、垃圾处理不科学不合理、住宿条件差、公共设施破旧等。

(三)我国乡村旅游中的管理和规划不统一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只看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政府等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和制约。各种旅游乱象层出不穷,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消费模式落后且高昂,造成在乡村中的竞争偏向,旅游业取得的利益一年不如一年。

(四)乡村旅游在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环境,过度开发

很多乡村旅游业为了得到巨额的利益或是响亮的名气,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毫无节制地开发。没有规划,没有顾虑,造成环境恶化,生态资源快速枯竭,水源污染严重,垃圾处理不得当,大量树木遭到砍伐。这种盲目的做法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长久下来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是断绝后路。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模式来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健康的管理方式和辩证的、发展的统筹规划。

(一)依托在其他旅游方式上的发展

一些紧挨着旅游区的乡村,可以以该旅游区为指引,开发自己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临近旅游区的吸引力,逐渐壮大自身,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

(二)城市孕育乡村的模式

很多乡村旅游区应该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中间的城乡结合部,利用城市的各方面的发展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距离够近,不需要在途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周末就可以前往,随到随走。二是这样的乡村可以依据城市的特点发展自身的旅游特色,依靠特色来吸引大量的人员。

(三)以科技为重要中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科技是@个时代不变的主题,把现今的科技植入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游客在体验原生态的乡村旅游时能够感受到时刻离不开的科技的作用,无疑会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行体验,也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现代化气质。

在依托了三个重要的发展点之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进必将一片广阔,在未来的乡村旅游中可能会开发出多种旅游模式和特色,主要还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化的,统筹全局的管理,乡村旅游未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定需要健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而不是放任自流,管理过程中要考虑人文、环境、科学等重要因素,综合发展;二是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科技和自然必然是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科技带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乡村旅游业中科技元素的注入也是必然的趋势,自然则是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原生态旅游体验必不可少的元素,自然也是乡村旅游对人们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的源头,应该长久地保持下去,保持最纯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结语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悄然崛起,不断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收入,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却也是不可忽视的。运用多种经营模式来解决或是缓解这些问题,在发展中看到机遇,沿着时展的大趋势,客观看待乡村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才是目前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发展趋势;现状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所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对生活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政策的实施,使土地问题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那么,如何做好土地开发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土地部门所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近期内必须要彻底解决的事情。

1、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

通常来讲,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的规划范围内,按照的总体规划目标及整改政策、城市发展攻略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目标的利用。并且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工程等手段对土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综合整改、治理等,以提高土地使用率为目的,结合生态环境及条件对土地合理使用的一个过程。

例如:我国某市县工业区山区面积较大,且自然生态环境十分复杂,土地的利用率十分低下,已经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目前该地区人口众多,但可利用耕地面积却十分有限。而正在耕种的土地大多土层比较薄弱,水土流失较严重,并且该地区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使人们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

2014年年初,该地区跟随党中央的号召,对该地区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整理。针对原有土地表层高低起伏的特点进行了整改。并且本着以平整改造荒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为目的,整理开发土地面积达1662亩,并完成新增耕地925亩。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本着土、林、耕一体化的整改策略,即增加了土地可耕种面积,又提高了土地整体的利用率,同时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提出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后,各城镇地区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某县自土地整改以来,经过了多年的不断经验累积及实践分析,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开发整改的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市通过土地整改工作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可利用率。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农业结构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使该地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升,为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至2008年底,该地区土地整改实施项目共计44个,综合投资为9.07亿元,建设土地总规模6.5万公顷。其中新增耕地面积为7720公顷。在44个投资项目中,其中34个为国家级投资项目,总投资金额达8.03亿元,建设总规模达5.75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达6042公顷,其余10个投资项目中,有6个为省级投资项目,总投资金额1959万元,建设总规模达202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为455公顷。在项目规划并实施完成后,该地区每公顷粮食增产量高达150斤,每年粮食总增产量高达1.5亿斤。如果该地区的粮食按每斤0.75元计算的话,该地区年收益可增长1.12亿元。

另外,该地区通过多年来对土地的开发整理,使该地区土地形成了土地平整、田地成方、林网成墙、路渠成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足够开发利用空间的土地模式,更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发展。

2、土地开发整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近几年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国家土地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规划,并要准确预测出土地开发整理今后的发展趋势。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的不断分析与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末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如下预测。具体内容如下:

2.1、综合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末来土地开发整理中,势必要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土地开发将朝着综合开发、标准化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业园林区建设、中低产田良改建、村镇土地开发建设、城市土地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社区建设等方向发展。按国外土地开发整理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应首先以农村土地开发改造为主。将农业土地综合开发,现代化农园建设、村镇建设、标准农田建设、村民居住点搬迁等相结合进行整改。以农村土地开发建设为龙头逐渐向城市化土地建设发展,从而达到土地开发一体化的综合目标,以此促进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加快工农业的发展速度。

2.2、一体化发展趋势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末来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此类改革需要乡村社区具备现代化城镇社区所具备的一切特征。现阶段国家尤其重视农村的土地整改工作,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整改工作相较为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生态环境方面都相对较为简单。然而,即然城乡一体化是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末来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将把城市土地开发整改看作为一体化建设。在改革规划中将城乡土地开发建设做为一个整体的规划目标。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处的土地开发,更是要根据城乡土地规划的整体目标,将城市与乡镇的土地开发整理融为一体,并且设定城乡结合处为土地开发整改的关键。除此之外,土地开发整理的关键性任务就是为了开发土地的最大化利用价值,并使土地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目的。因此,在末来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必须将土地的综合治理工作与土地保护融为一体,将土地整改区域范围内的闲散土地、重度污染土地及退化土地综合整改成为优质型的可利用土的资源,以此来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建设为一体的土地发展趋势。

2.3、公共化发展趋势

土地的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社会公共事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及内容。是我国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的必经之路。经调查发现,现如今许多国外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土地开发整理部门。因此,针对此现象,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末来发展趋势也将建立专门的土地开发整改机构,并逐渐完善内部机制。同时加大社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使土地开发整理真正处于科学化、高效化、有序化、可持续利用化的状态中。为提高国内人均整体生活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土地工发整理对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预测的土地末来发展方向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划措施,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琳.城市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的创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