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3-07-18 17:24:30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第1篇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在实践之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的显著。相对应的,工作的意义和难点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在今后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应当结合当前的基本现状,制定出健全并且完善的方案,稳步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总的来讲,在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之中问题较多,还应当对工作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还应当提出主要的对策和政策性的意见,以更好的促进对相关事业的改革,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概念分析

明确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原则思想,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后续工作方案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对此环节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系统性的分析。在当前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之下,还应当充分的结合相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切实需求,对其中各个技术核心部位和技术难点部位进行研究,对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以更好的突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事业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对农村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查观测、养护修理和水利调度,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调控行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工程建筑物和基础设备的完整、安全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以便有效调控、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正确操作闸门启闭和各类机械、电机设备,提高效率,防止事故;改善经营管理,及时更新维修工程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总的来讲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之中的问题较多,常见的诸如广大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够、相关机构的建设不够完善、资金不到位、运营不合理以及工作管理不科学等等,均对后期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之中针对维护的环节不够重视,这一点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制度的改良。在最近的几年之中我国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并且在实践的工作之中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实践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发展进程之中技术发展和工作创新都有了巨大的突破。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技术应用的分析,加强对技术重难点部位的深刻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工作的改革,促进相关事业的成熟发展。农民参与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虽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农民的参与程度不是很高。没有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农业生产设施而积极地参与到工程的维护管理,农民不了解也很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有关管理决策,绝大多数农民并不知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组织,不知道农村水利管理组织的领导和成员如何产生,农村水利组织的领导或成员大多数由组织安排或自愿参加而民主选举的却很少。

3.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主导性原则和思想。下文将针对主要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策和工作的方向等进行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事业的改进,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发展和改革。

3.1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观念的建设

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观念的建设,应当从多个角度同步的进行和开展,进一步的实现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完善,进一步的增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水准和效益。随着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实践之中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当前的趋势之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和使用需求,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应当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分析,对于相关技术应当加强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全面的符合相关需求。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3.2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进行综合性的增强和改进,是当前工作之中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还应当从问题的现状和本质着手,对相关人才的素质进行集中性的改进,以更好的实现对素质的不断完善。在实践之中应当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并且还应当注重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后期的应用效果,切实的实现技术缺陷部位的改进,并且改进工作之中的难点,加强技术应用水准的探讨。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

4.结束语

第2篇

当天,象征光明的太阳早就爬上半空了,用他的光辉,照耀着整块中华大地。作为大学的下乡活动的代表,我们个个心中都充满了激情。在汽车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到达了镇。在这里,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热情地开展社会调查、电器维修等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这次实践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完善。群众非常涌跃,个个兴高采烈地把家中的坏电器拿到我们的服务点,并积极地配合我们活动的开展。

看到人们个个笑着把已修好的电器从服务点拿回了,我们感到更加振奋!

通过此次下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村里镇里的一些民情和青年的一些现状。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与群众交谈,我们还感受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此外在这次实践中,据自己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对镇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进入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镇的现状及问题

镇位于市区,人们生活水平离小康还有一段距离,文化水平不高,青年的教育还不够完善,对群众的普及教育工作开展较缓慢。镇上大片荒地还有待开发。各类工厂企业都相对较小。但在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们生活还相对比较安定,一切都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建设工作当中。

二、结合党的基本政策,对镇的现状的进一步思考。

上一任领导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对我国农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全党和人民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又作出了一系列农村发展工作的决定,并把重点放在带领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点上。政治形势一片大好。

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开展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进步与提高。他们创造力强,生机勃勃,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稳定和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他们去耕耘;增加农民收入,过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们去开拓;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需要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决定因素之一,谁掌握的专业技术人才多,综合能力强,学历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深入的思考,联系实际,我认为:

1、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当今农村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向农村青年尤其是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人生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2、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农村年青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

3、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各种行为。因此,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镇的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镇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3篇

今天召开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主要议题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工作,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来。刚才,高官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动员部署,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完全赞同,望会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志,积淀着历史和现实的元素,体现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包含着经济基础,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法制道德等诸多因素。文明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城市居民享受社会文明要大大地先于农民、多于农民、优于农民,并且城乡间的这种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经常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说它是重点,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八、九亿农民,没有这八、九亿农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说它是难点,难就难在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大大地落后于城市,小康建设任重道远。现在,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都说你们的社会文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发达国家,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在广大农村就全然不同了。虽说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广大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享受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来讲,农村文明建设程度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一些逆向的、反向的变化。改革开放前,虽说广大农民生活不怎么好,但事事都有人管,合作医疗、学校教育、修建道路等等,都有统一的规划部署。可现在很多农村几乎流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村镇建设没有规划,村民想在哪建房就在哪建,有的甚至在行洪河道上建了房,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垃圾和污水也是想往哪儿倒就往哪儿倒,还有猪、牛、羊、鸡、狗、猫都处于一种自然放养状态。整个农村建设不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而是一种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状况,即使是一些富裕村,环境也很差。农村的文明程度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一些农民再有钱,比如说像赵远长那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也买不到和城市一样的文明程度,顶多能修个大院,盖个几层楼,但他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没法改变,没法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想方设法脱离农村到城市购房居住,甚至到北京购买豪华住房,就是想拥有那样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下决心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进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而是放任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长期背离,那么就会在农村出现经济“空心”现象——有钱的人带上老婆孩子到城市居住,整个农村更没人管,状况更为不好。同时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阳泉刑事犯罪八类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有92%的犯罪是在农村,这是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的文明程度在日益弱化,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极大地背离,与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重要的、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千方百计满足广大农民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要求,切实把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搞好。

二、以推进现代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涉及整个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占我们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农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通过工业化实现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的农民进入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没有的先例,需要我们艰辛的探索。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这是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的第一个统筹,是我们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如果农村的产业结构得不到大的调整,城镇化建设水平得不到大的提升,农民的素质不能有大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抓好“三农”问题,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要忘记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尤其市场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竞争,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靠素质来竞争,靠本事来竞争,因此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实现统筹发展,一定不要忘记农民素质的提高,切实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上。

文明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社会个体、自然人素质的载体。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文明程度的建设。举城市建设的例来说,阳煤集团马家坪那一大片瓦房是解放初期建的,算是城市的木板房,多少年来一家人分成两家,两家又分成三家、四家,住户膨胀,房子周围搭建的临时建筑也膨胀,一进去污水横流,苍蝇、蚊子乱飞,臭气熏天,哪里能体现出现代文明?阳煤集团下决心对其整治,四十多幢现代化楼房现在已经建了起来,并通了水、电、气、暖,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文明程度也相应有了提高,污水横流的现象不见了,熏天的臭气也闻不到了。再说桃河,治理前人们随便往河里扔东西、倒垃圾,现在治理出了72万平方米的美化、绿化、亮化的大公园,竣工一年多,整个公园的草地和树木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环境造就人,有了好的环境,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还有我们今年改造的下站那一块,改造前居民住的楼房不通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冬天仍然是在窗户上安烟筒,仍然是每天提着桶到楼下倒煤渣。我去了好几次,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煤堆,可以说,多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大的改变。今年,通过改造,那块的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也提高了。还有小阳泉,在改造前就是个村子,现在变成了一座座楼房,楼与楼之间有了绿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同样作为一个载体带动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市农村的状况来看,这个载体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人的素质提升作用极为有限,甚至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予

以高度关注,积极抓载体,建载体,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优化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走出一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的新路来。

三、以加大投入为切入点,确保文明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

搞好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去年以来,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农民自己出钱出力。但修义白路投资1个多亿,没有向城市居民摊一分钱,全部是财政支出,并且城市居民也没有参加过一天义务劳动。像这样下去,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二元结构当然消失不了,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解决这个问题。按理说,社会的大财政农村和城市都有份,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应放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并不同等,财政预算根本就没有这个项目。而且实在话讲,多少年来,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到乡镇书记、乡镇长,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很用功地、下大力地抓农村的文明生态建设,没有真正下功夫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应该检讨,我们实在对不起广大农民。今后,一定要把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我非常同意现在有关农业上的一些专项投资,如教育、土地、城镇建设等等,要捆绑起来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千方百计从城市文明建设投资中切出一块来向农村转移。

同志们,不要怀疑,只要我们扑下身来,与广大农民兄弟手挽手地实干、苦干,下大力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坚持十年、二十年,就一定能够见到巨大成效,城乡文明程度的差距就会越缩越小,广大农民群众也会享受到更多的文明成果。只要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广大农民群众始终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引导好、发挥好和保护好。今年我到农村检查“村村通”硬化路时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出台了个优惠政策,修1公里水泥路,省里补1万、市里补2万、县里补2万,不足部分全部通过农民出义务工解决。让人十分高兴的是,在这样政策的鼓舞下,到今年年底,全市95%的村庄都会实现通水泥路。

第4篇

__,现任__市__区__镇__村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兼任__镇团委副书记。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6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于__师范大学,随即被省委组织部选聘为首批大学生村官。

凭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富民强村的满腔热情,针对__村的实际发展现状,__始终坚持从小事做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农户调查了解民意,立足村情,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积极做好对党的最新政策信息学习宣传工作。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全面谋划村级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努力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提高村民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__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民意,有选择性地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出最适合本村尽快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__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踏实做事,以百姓利益最大化为先,以村庄和谐稳定发展为重,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让村庄从“缺血”状态逐步转变为自身具备循环“造血”功能。如今出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新建下水道、防渗渠、生产桥等基础设施,解决村民出行难、耕种灌溉难等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铺好了致富路还有要致富项目,__又积极申报土地整理项目,为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高效农业,积极与农业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反复沟通对接,结合村庄实情,整理利用村里废闲河道,发展晚秋黄梨特色产业承包给村民,并以此为载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让部分村民能在家门口创业致富。逐步实施土地流转,带头发展避雨棚葡萄示范项目,进一步将__村高效设施农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邀请专家开展的各项培训、学习,丰富广大党员干群创业致富、服务村民的理论知识,广泛宣传新型农保、合作医疗、秸秆禁烧等相关惠农政策内容,调动广大干群的参保积极性、提高了参保率,利用远程教育与广播相结合的方式,循环播放宣传材料,最终实现秸秆禁烧期间村内零火点,各项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立足实际,探索出__村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途径,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去为老百姓尽心做好每一件事,从点滴做起,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村官的创新风尚、阳光形象。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注入的新鲜务实正能量。

勤能补拙、诚能感民!群众的事无小事,在其位一定要谋其政!任其职一定要尽其责!任职以来,__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力所能及为百姓办好每件事。炎热的夏日,当人们都尽可能呆在屋里乘凉时,她却顶着烈日站在施工现场,只为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能保质保量尽快竣工;飘雪的冬日,当人们都尽可能呆在屋里取暖时,她正走街串巷于寒风凛冽的户外,四处排查房屋隐患;逢年过节,当人们都赶着回家团圆时,她正带着村“两委”班子一起走访于村中的孤寡贫困户家中,只为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刻送去关心和问候!

工作至今,她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为村庄发展处理每件事,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带头执行好党的各项纪律规范,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位党员干群,为__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谐稳定发展尽职尽责。看到村民的收入在一天天地增多、村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在一天天增强,村庄各项事业发展在一天天地改善,她感觉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言必行、行必果。选择做村官的那一刻也是我为新农村建设而签订责任状的时刻。青春虽短,但却是我为新农村建设而奋斗的重要资本筹码,组织部门和广大干群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激励着我要用自己求真务实的行动向农村基层传递源于大学生村官的正能量”。__说她的这种坚定信念都源自于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党、对群众、对农村事业的无限忠诚。

她始终坚持以普惠村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重点、找准亮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借助各项惠农政策,找准适合村庄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全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坚持科学长远发展的原则,从最初的脱贫攻坚到如今的全面奔小康,从最初的村集体花钱雇人维护新建设的基础设施到现在的村民自发义务维护,从最初的村两委班子宣传劝导秸秆禁烧到如今的村民自觉相互宣传零火点,从最初的群众叹气埋怨到如今的自发自编自导自演《喜看__新面貌》在村文化广场演出。从小事做起,处理好每件平凡的事情,把村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自己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让__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因此她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获得多个荣誉称号。__正怀揣她的青,带领着全村人稳步实现和谐、幸福、美丽的__梦!

第5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 问题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27-04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其中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充分肯定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2005年10月,在十六届五中全中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便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体育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明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农村体育已然成为了农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农村体育也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难点以及薄弱环节,因而,可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好契机,全面发展农村体育,为实现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提高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1 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身体素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开始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自然也包括对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现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在农村也修建了许多健身器材,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健身器材的修建,农村公共体育场馆的修建对提高农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政府对于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投资有限,虽然对于改善农村基础体育设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却难以满意众多农民的需求。并且由于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广泛,体育活动锻炼在农村的开展存在着很多阻力。当前农村体育的发展也仍处于开始摸索前进的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各方面的投资力度,必须努力完善农村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而努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但是农民仍然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团体,只有有效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才可保证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才可从真正意义上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2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展农村体育的作用

2.1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虽然最新的统计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已有所下降,但仍然不能改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事实。现今,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对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农村体育的有效发展,不但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对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

2.2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实践证实发现,农村体育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因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会使得农民有更多的精力与金钱去投入到体育活动锻炼中去,可见,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必然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能够促进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2.3 提高农民整体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的初级阶段,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民的精神生活却仍得于初级阶段,走访许多农村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农民的业余休闲活动大多都是打牌赌博。因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农民的精神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而从打牌赌博这种不良嗜好中解脱出来。农民通过参加体育活动锻炼,不但可以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必须意识到,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农民了解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开阔其视野,因而在此过程中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的问题分析

即使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3.1 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农民都认为,自己每天干农活,进行体力劳动,因而便不需要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与时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没能够转变思想,没能够将农村体育列为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便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少;另一方面,想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也找不到组织者,不知从何锻炼,不知怎样锻炼。除此之外,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必须要有钱才可参加体育锻炼;第二,没有相关政策的制定,没有相关部门的安排,农民就不需要参加体育活动;第三,认为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师或教练员指导才可参加体育活动。总而言之,必须转变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才可促进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

3.2 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缺乏正规的管理体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村体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综合而言,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村还很少有正规的农村体育组织,缺乏组织者,这样就使得许多想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因找不到组织而放弃锻炼。除此之外,缺乏正规的管理体制,虽然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许多农村都已经建成了一些基础体育设施,但是缺乏相关的管理,许多都处于废弃状态,能够利用健身器材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很少。据统计,农村人口相比城镇人口而言,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十分低,并且这种差距还正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3.3 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不足,人才不足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农民生活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国家对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预算也相对较少。综合上述多种原因,使得用于投入农村体育发展的资金就更少了,这就使得当前我国许多农村体育组织部门以及管理部门都成为了“摆设”。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十分简陋,能用于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场地更是稀缺,很难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除此之外,农村体育人才方面的不足也成为了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原因之一,缺乏体育人才,使得农村体育活动陷入一个无人教导的发展误区。

3.4 沿海发达城市农村与贫困山区农村发展距离较大,发展极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首先发展了沿海周边城市,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中西部的山区农村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而言,却有着极大的差距。据调查,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农村,许多农民其生活状态仍处于温饱的层面,因而根本没有余暇的金钱与时间去开展体育活动,而比如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他们的生活质量就相对较高,体育活动的开展也相对较好,因而,农村与农村之间因为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发展也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4 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

4.1.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必须重视三农问题的发展,在发展农村体育方面,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寻求和谐发展的道路。

4.1.1.1 农民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所在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三农问题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农村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领域。农民身心健康得不到实现那么也就难以实现农民的生活小康;农民的生活小康得不到实现也就难以实现全中国的小康,因此,注重农民身心健康的发展,关注农村体育的发展也就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要求,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农民问题方面,需要提高的不只是物质层面,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可成为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此意义上而言,农民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所在。

4.1.1.2 农民康泰是国家强盛的基本保障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应将身体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可从事劳动生产,只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去享受生活,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去参加体育活动。在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发展农村体育的最根本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群体是我国最主要的群体,因此,只有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农民康泰是我国国家强盛的基本保障。

4.1.1.3 农村体育是国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占总土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在国家体育的发展方面也一定要将它与农村体育相结合,农村体育发展的如何也应成为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甚至可以说,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反映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必须努力改变现今农村体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加大对农村体育的资金、人才方面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制度基础,使得农村体育能够顺利发展。

4.1.1.4 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发现,在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当中,有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农村。农村人口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更能够吃苦耐劳,更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而农村成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来源地。以前,在农村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年龄过大的问题,而出现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农村体育运动发展的落后,许多运动天才,往往会在缺乏“伯乐”的原因之下没能成为“千里马”,而只能是默默无闻;或者遇到“伯乐”,但是“千里马”已老,也错过了其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无疑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损失。试想,如果在农村,农村小孩从小便有机会参加多项健身与竞技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后备人才储备。可见,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也可促进“全民健身”与“奥运金牌”两大战略的协调发展。

4.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在我国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当中,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应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按地域布局。因为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等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所以在农村体育的发展方面也应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交通状况等各项因素,做到不同区域不同布局。最基本的体育设施要做到村村都有,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可视情况修建一些体育场馆。在体育设施与场馆的修建时要有前瞻性,便是要结合现实条件,做到科学规划,使其体现出布局的合理性。比如:对于人口密度较小的村落,其足球场便不需要村村都有,可根据村落距离以及村落人口等因素而进行规划建设;在山区体育场地的建设中,因为地形的特点,便不需要一味的强调正规的场地标准,应以适合农村人口参与运动为主要目的,在足球场地的建设方面,可以五人制足球运动为主要发展方向,可修建多块小型足球场地,降低场地建设所带来的不便,也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运动。

(2)按民族特点布局。我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55个,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民族区域,不但要帮助其开展一些大众体育项目,同时也要支持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因而在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程中,除建设一些大众项目器材之外,还应该根据不同民族的民族传统项目的不同修建一些专门性的场地器材。例如,蒙古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赛马、射箭以及搏克,因而对于蒙古族的农村而言,可适当的修建一些赛马场,射箭场以及搏克场地。总之在不同民族地区要做到统筹安排,由简单到全面,做到步步扩展。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农村体育,也能够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全面的发展。

(3)按环境特点布局。一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改变的,与城镇体育的发展相比,在农村体育的发展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就显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发展农村体育方面就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对于适宜发展山地自行车的地区不可过分苛求改造而发展场地自行车运动场;在运动场地的建设方面,应该以小型便利为出发点,在山地地区,不可过份严格苛求场地的规范程度,应以地方适应性而修建。即使是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也不可脱离地方地域的特色而去盲目追求发展一些不适宜的运动项目。在此,还必须考虑到当地农民运动习惯的问题,发展农村体育的最主要目的便是促进农民身心健康,符合地域特征的运动类型更能够达到促进农民身心健康这一根本目的。

4.1.3 借助外力,协同发展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农村体育的发展中也必须积极寻求一切可借助的外部力量以推进农村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借助学校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村都设有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可通过农村中小学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来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这对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也提供了条件。在农村中小学修建的体育场地以及置办的体育器材,不但可以促进农村青少年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当地村民也可共享学校场地与器材。只要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学生与村民交叉使用,可使场地器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因而可将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两者相结合,同时,农村体育也可得到学校体育在师资、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使得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都能够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2)借助企业发展。现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镇企业也越来越多,乡镇企业的开办也是国家扶持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乡镇企业必然会带来企业体育运动,企业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体育的发展方面应该做到与临近企业相互结合,做到整体全面规划,有机发展。例如:可由企业出资,农村提供土地以修建场地设施;企业出资在现有的场地上进行调整项目布局,再共同使用,使得场地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在借助企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借助企业的资金投入,这样可以弥补国家预算不足的缺陷。

(3)借助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毋庸置疑,现今我国竞技体育已经走向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国家级以及省级的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基地也大多新建在农村。即使这些训练场地在布局以及数量方面都远远赶不上农村体育发展的需求,但是,这些训练基地的建设对带动周边区域内农村体育的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农村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不但要考虑到一些大众健身项目,而且也需考虑与基础训练项目相互靠拢,可借助训练基地的优势来发展农村竞技运动项目,这不但可提高农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对国家体育运动事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泛的群体基础以及后备人才。

4.2 寻求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途径的发展模式

公共服务理念,是新世纪公共行政与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其中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共同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公共体育需求指的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体育需求,公共体育服务指的是公共组织机构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也可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定义为是农村公共组织为满足农村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整体而言,现今我国农村体育仍然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当前,各方面资金的不足也成为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以及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现如今,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开始实现由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中心供给的模式转变。就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而言,对于贫困地区,应该是政府部门承担其主要供给责任。但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就可分散承担主体,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努力调动社会各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投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政府再予以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政策的时候,必须改变原有的“以农补工”的思想,建立起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理念,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效率。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包括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农村公共体育场馆等等。据调查统计发现,现今我国农村现有体育设施场地大部分都设在学校。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资源以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以此来带动当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6篇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很多地区没有能力建立校园,而且农村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且传统观念浓厚,致使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对新课程标准难以驾驭,以至于教学方法仍然处于较落后状态。本文将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与建议,从而有效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浅谈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落后。许多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阅读、课文理解上面,而没有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以及想象力作为教学重点,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他们在人才竞争中惨遭淘汰。另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就目前农村教学活动来看,很多非专科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以至于将错误、偏执的观念传授于学生们,这样不仅不利于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而且还极易指导学生们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2.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无法驾驭。当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们高尚的品格,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型人才标准的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思想以及落后观点的影响,以至于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难以驾驭,很难应新课程标准而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试析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滞后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尤其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更加低下,以至于农村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队伍水平落后,致使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另外,教师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观念落后,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致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素质综合能力均得不到提高。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方法以及对策来解决目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三、探讨改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以及建议

1.扩大师资及其队伍力量。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及教学能力考核,使得教学教师能够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队伍水平,从而为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2.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文学方面的阅读量,并且将自身所阅读的文学信息传授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有限课本资源的背景下能够获得新的文学“血液”,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进而为学生们形成高尚品格打好基础。

3.积极应用当今科学技术产品以优化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当今科学技术产品来优化语文教学现状。例如多媒体网络,可以通过自动播放教学情境以及动画,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同时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并且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而全面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及建议,以期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继而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与实施。另外,笔者希望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最终全面提高我国的素质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稳定;现状;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农村稳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党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要求。农村稳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农业、农民,只有调节好之间的关系,才能维护农村稳定,才对党和国家有帮助。

一、当前我国农村稳定问题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情况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问题越来越重视,从1996年起逐渐提出三农问题,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提出了很多利农惠农的政策,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潜在问题

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纠纷多样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矛盾多,经济纠纷频发,导致我国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征占、房屋拆迁等问题日益凸显,也成为当前经济纠纷的主要问题,其实经济纠纷的范围包罗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日趋呈现多样化。”[1]

2、家庭环境复杂化。我国农村家庭成员多,有的祖孙三辈都住在一起,势必会有矛盾。近几年家庭矛盾主要以婚姻问题、赡养问题为主,夫妻之间感情不好,离婚率逐年上升;以及谁赡养老人的问题争论不休,导致家庭环境越来越复杂。

3、社会风气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中,两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很大的变化,必定会使社会风气呈现多元化。

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土地争议问题、农村基层组织不完善等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大。“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基础设施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先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就业机会少,社会保险不完善等。”[2]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经济根源,势必会影响农村的稳定,农民收入不稳定,就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因此,要努力遏制城乡收入差距大的趋势,促进农村稳定,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农村土地争议问题。近几年中央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土地征用问题最为突出,那么围绕农村土地问题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晰。第二,土地经营权不稳定。第三,由于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不完善,导致未能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和管理制度。

(三)农村基层组织不完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基层组织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有些村干部顽固守旧,解决问题死板,速度慢;有些村干部知识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带动村民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是为农民服务的,但仍存在着诸如村组政务不透明,村干部作风粗暴,官员等问题。这些都大大的影响农村稳定,农村稳定事关大局,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稳定,保全局,保目标规划的顺利实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和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因素还有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社会发展不均衡,所以我们要稳定农村,必须促进农村社会的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路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的特点发展单一,农民不会利用优势发展农业,政府和国家应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污染小、空气好、纯天然的肥料,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的发展,加大市场的投入,领占先机,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经济沿着健康快速的轨道发展。

(二)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合理、合法的农民参与机制。主要通过健全投票选举制度、健全制度等途径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因此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才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掌握民心、联系群众的桥梁,还是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基层党组织从广大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了解农民的利益诉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村民自治组织,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配套机制,真正把权力还给群众,使农民群众真正站在主人翁位置上来参与管理村镇事务,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不断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稳定越来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面,并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农村稳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有效的增强对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电子化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建设

一、目前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景泰县属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县,全县8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农业和农村。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41108万元,相比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还有很大差距。1995年以前,全县12个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都为手工操作,服务手段的不给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飞速,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狠抓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使全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化的发展认识不足

一是在营业网点的建设上,不以提高科技技术为主,而仍以传统经营手段为主,靠增加人员等粗放手段来增加业务。二是电子化发展意识浅薄,主动性不强。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近几年来,景泰县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商业银行也迅猛发展,但对电子化的发展投入资金不足10%。

2、职工素质低,技术性人才匮乏

由于西部地区贫苦,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沿用手工作业,电子化发展相比南方沿海城市起步非常晚,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就算进入银行,办实事的人特别少,经验又不足,不足以马上胜任,使电子化的发展缓慢无比。其次,广大职工的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大多建设在农村,山高皇帝远,无法形成有效地管理,使员工为所欲为,增加员工培训难度,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困难更上一层楼。

3、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升级

就拿县上的计算机覆盖率来说都无法达到全部覆盖,更别说乡下的那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别的地区的乡村土特产成为网络平台的香馍馍时,我县的农民还在为村里啥时候能用上计算机而苦苦奋斗。二是配置的业务处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系统三大平台应用混乱,导致使用效率较低,如当今的银行的网络银行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在这里还远远未实现通用,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4、安全防护问题

检查和调研中发现,计算机病毒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大部分的计算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毒侵扰。当计算机出现错误和存在病毒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安全部门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带着带有敏感数据的机器去大街上修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且无法谅解的错误,职工在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中还处在初级水平。

二、对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尽快完成网络化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和各大运营商合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地把网络化建设搞上去。在软件平台的选择上要争取一步到位,符合将来电子商务发展要求,让人民真正的感受到电子化发展真正的存在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紧迫性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作用,在制度和资金等影响电子化发展的地方给予大力的支持,把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创新管理制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调整,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管理制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水平。

(四)加快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业务操作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既要进行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也要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对计算机的管理人才既要重培训,又要注重引进。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引进技术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样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子化的发展速度。

(五)建议与五大行结成战略联盟

农村商业银行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优势是面向农民,面对人群广。劣势是区域性强,没有全国的结算网络。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局限在当地,为了抓住这些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大客户,要积极和大银行合作,大银行的结算网络大,只要能和他们合作,大银行铺好的路,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借他的路走,借以机会学习他们,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本身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总结: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对金融领域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加速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变革金融运作机制和模式,提高金融行业的成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对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更贴近百姓,贴近市场的发展需要,为人民带来财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城楼,使农村商业银行从真正意义上变为老百姓心中的“百姓银行”。

参考文献:

[1]程欢,程凤艳,陈诚,杨晏忠.协同学理论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历史回顾;研究前瞻

1 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历史回顾

从“农村体育”研究的历史来看:在《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的“中国体育”、“群众体育活动”等栏目,以及从1994年后的中国期刊网中,共查寻了自1950年以来的、篇名与农村体育相关的论文。搜索结果如下:

纵览这些文献,有着明显的社会时代气息。可粗略划分为几个阶段。

1.1 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整个社会的高潮;农村体育的研究也呈现突起景况。但这些文献,旨在对中国的农村体育,进行发动和宣传方面。如吉嘉的《农村中是否需要开展体育运动》,以农村劳动与体育锻炼的等同误解为出发点,对农村开展体育运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严格来说,只是有了关注,而缺少研究性。

1.2 20世纪70年代末 关于农村体育的文献,在60、70年代几乎找不到相关论文。如《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1959年开办,60年代中期就停了,一直到1978年才恢复。到70年代末的少数几篇,还是停留于锻炼指导方面,如郭力,苏品的《在农村怎样锻炼身体》。

1.3 20世纪80年代 到了80年代,才有了关注农村体育现状的文献。如张咏勇的《农村体育1949―1957年》,阮立本《喜看现在,展望未来:农村体育调查报告》,廖亮飞《对农村青年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进入90年代后,研究视野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拓。如林文同,李习友的《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着眼于宏观的论述,有王爱丰的《江苏省农民体育活动项目价值取向的研究》着眼于农民体育态度的研究;也有周海军的《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初探》,从认识结构和实践结构的现实角度探求指导策略。到了新世纪,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200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由此使得2003年的研究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

2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内容

2.1 农村体育实践问题研究 农村体育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研究方面,调查主题多数是各地域的农民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其中包括农民对体育的需求、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体育的意识等。具体有:

2.1.1 农村体育人口及分布特征 如倪东业等的调查表明: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大大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从城乡体育人口结构对比来看,《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的调查表明,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而农村人口远高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1%。农村居民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

2.1.2 农民对体育时间和物质的投入 韩鲁安、李荣国等的调查发现:93.7%的农民认为劳动和家务占据了整日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对体育的物质投入少。谭小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城郊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城郊农民余暇时间长,但体育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发展体育离不开经济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尚不富裕,经济条件普遍滞后使农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尚处较低层次。

2.1.3 农民对体育的意识和价值取向 韩鲁安等的调查发现:40%的农民认为体质强壮无须体育锻炼。他们对体育的功能评价为:选欣赏价值的占到56.7%,健身价值只为16.4%,教育价值为14.7%m。多数农民把调节精神、身体娱乐作为主要的价值选择。马柏湘的调查则发现农民对体育缺乏兴趣和了解。曹奔等对西北边远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发现:农村在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上,仍存在着较大偏差:21.8%和33.3%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能”或“也许能”代替体育锻炼。多数研究认为:农民的体育观念倾向保守性,表现在对体育的功能、价值认识上较为肤浅或保守。“一天劳动、不用运动”的观点尚有较大的“市场”。

2.1.4 锻炼时间的选择及参与活动的组织形式 多数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民参与锻炼人数最多的季节是冬季等“农闲季节”,春季和秋季锻炼的人较少。活动时间呈现不稳定性。因为农民的余暇时间受劳动性质、劳作方式特殊性的影响而无一定的规律。农忙时几乎无闲暇而言,而农闲时整天都可以支配。所以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很难固定不变。就活动组织形式而言,农村体育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化的。

2.1.5 锻炼场所、活动内容及方法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比较分散,自家庭院、住宅区空地仍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从群众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法看,散步和慢跑是首先的活动方式,选择如此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方式,是与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场所设施有关。如谷崎、王震的调查中,对陕西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大多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边的空地”以及“天然场地”。78%的农民选择了“散步、慢跑、跳绳”。

2.1.6 农村体育的组织结构和重视程度 多数研究认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工作薄弱,投入不足,人员缺乏。如姜健对我国农村群众体育问题的研究中,认为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机构不健全。黄忠兴的研究认为:农村体育干部少,专门人才缺乏,组织领导体制也存在问题。

2.2农村体育理论问题研究

2.2.1 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有研究都认为小城镇应该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如周建军等的研究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逐步改变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村体育格局,加速乡镇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我们选择的合适发展模式。吕树庭,裴立新则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阐述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陈宁在认真总结农村体育工作经验基础上,确立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机制,应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运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2.2.2 文献综述 陈彬的“我国农村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重点。曾理,徐玖平等对“农民体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民体育的思路。姜健对中外农村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农村群众体育的研究要能为相关体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为农村群体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2.3 农村体育的理性反思 如裴立新就当前理性认识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和怎样构建,才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王

朝群则分析了城、乡在体育资源配置、体育人口、享有体育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认为农民体育仍然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难题与瓶颈。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体育更应受到关注。

2.2.4 农村体育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 许毓成探讨了在当今农村中,宗族组织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而马柏湘则认为利用民俗风情和地域特点是开发和挖掘农村体育潜力的基础。荆永根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体育条件、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等对农村体育的影响。陈梦周等则对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3 中国“农村体育”研究的特点及其研究成果

1)中国“农村体育”研究的特点:一是问题意识较强,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并随政策导向而波动;二是多采用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将农村体育状况指标化、数量化而更具客观性;三是调查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也较高,具有相互借鉴性、可比性;但分散而短暂的涉猎也造成研究的随机性、表浅性。

2)经过不懈的探索,应该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也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表现为:一是对农村体育现实状况有了更客观的了解,二是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发展走向。

对于现状的了解,有了更多的指标化、数量化的认识:如农村体育在活动主体上,主要存在农民体育意识不成熟;在环境及条件方面,表现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缺乏体育人才,群众体育投入不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在管理方面,存在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机构不健全,农村体育科研落后的问题;在活动状况方面,表现为活动时间、项目、方法均偏少等。虽然各地有着不同的特色,但呈现出大体的一致性,揭示了我国农村体育的现实状况。

对于发展走向,认为小城镇体育应该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此也引起了体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但关涉到发展战略问题的这项单一的论断,还应该经受不断的批判性的反思。

4 “农村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农村体育研究不受重视,科研落后于实践 迄今为止国内体育科研所专门从事农村体育的研究人员很少,大多数只是偶尔涉猎一两次。而对如此复杂的农村问题,没有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研究,是难以有所收获的。

4.2,表面研究偏多,深层研究较少 对农村体育研究往往满足于照搬社会调查模式或者想当然地联系社会环境,缺乏对农村体育产生、发展、变化的机制的细致分析,缺乏对农村体育与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的深入研究。

4.3 研究对象不全面 从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对县、镇、郊区农民体育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中既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也包括县城、乡镇、城市郊区中以农业生产为辅,更有着其他收入的农民,这两类农民在生活方式、观念意识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我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纯农民又占了整个农村人口的大多数,对这些人口的体育研究应该更能代表我国农村体育状况。

4.4 宏观研究偏多,微观研究较少 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体育问题。农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巨大系统,而不仅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它包括乡、镇。在人口的聚集度、经济活动、文化教育、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或公共设施方面,集镇与周围的乡村是相区别的。因此任何宏观的“农村体育”研究很难阐明其各自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需更动态的、以及细微的进行划分与研究。

4.5 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体育界已开始重视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但由于在总体上缺乏方法论的指导,科研工作大多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性的问卷调查式的研究,论文实用价值受到影响。

5 “农村体育”研究的前瞻

5.1 减少低层次重复研究,开拓新领域 今后的研究应该力求开拓新课题,关注新领域。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 使用权 管理制度 研究分析

自从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的施行农村集体土地等制度以来,一些国有的土地陆续的流入至市场之中。同时我国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相应的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农村之中,相关土地的使用制度改革却出现了滞后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当前的建设发展是不小的影响。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如何针对传统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和使用权进行规范,对土地的流转进行一定的控制,并且以此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将对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完善和健全,将全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我国农村居民实现小康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还应当加强对现状的分析,加强对改革途径的探讨。

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完善后期的工作并且为方案政策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了相关的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制度方案,在其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在农村以及集镇的建设之中,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案来进行流转。虽然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现象相当的普遍,但是在实践的工作中却出现了使用征地程序不规范、操作不科学以及应用的程度不合理等现象,导致时常会出现违规用地以及农民用地权益受损等情况出现。另外一个角度,由于我国现阶段所施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对于被征的土地补偿标准方面还存在有巨大的缺陷,尤其是对被征土地居民的住房安置等问题这一方面,存在有非常大的隐患,导致许多农民在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过程之中价格的随意性较大,征地的价格普遍偏低,同时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有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被政府所垄断的现象,损害农民权益的情况可谓是频繁的发生。所以,还应当对上述严重的问题加以控制,以避免存在隐患的现象。

另外一个层面,我国农村之中当前的宅基地管理存在有混乱的现象,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宅基地的布局不合理并且分布相当的松散,在很大程度之上浪费了我国目前宝贵的土地资源。许多城市的居民长期居住在城市之中,但是其农村的老住宅依然存在,几乎成了荒芜的状态,同时不少农民在农村中有多处宅基地,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当前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形成了影响。随着我国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设,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入至城市之中,导致大面积的宅基地出现荒芜的情况,所以在今后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将是工作的核心环节。

2.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明确在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管理过程之中存在有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过程违规等现象。所以,在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还应当很好的兼顾双方的利益,避免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发生,避免农民因此而对地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情况。相关的改革应当从规定基本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开始,对于各大地方政府来讲,也应当严格的依照我国既定的法规和政策方案来办事,健全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全面的促进管理项目的发展。

首先,应当严格的规定相关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在农村内部成立相关的建立委员会,对传统和现有的制度加以完善,并且加强对征地程序的审批,对征地的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以此来不断的规范管理制度,坚决的用户农村居民的权益,使得相关土地资源的管理可以变得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和公平化。此外,在地方政府的办事过程当中应当严格的依照我国制定的法案和规定地方政府应当自觉的维护政府形象,相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则应当认真的学习且贯彻执行相关制度,提升农村干部的政治觉悟性和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最后,在宅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应当时刻的保持发展性的眼光,逐步的完善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和用地管理制度,结合农村现有的发展建设状况,以此来制定出详细的总体规划方案,对于宅基地的面积,应当适当的缩小,并且确保其布局的合理性,在节省了土地资源的基础之上保证当地人的居住舒适性。对于一些限制的宅基地则应当按照有偿、自愿以及合法的形式进行转让,保证我国公共建设事业的不断增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同时对后期的改进方案和基本的工作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不断促进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效益的提升,完善使用权的相关制度和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J]. 新农村. 2008(2)

第1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模式,能够促使管理人员解放思想,脱离旧模式的限制,依靠现代化的力量,实现管理方面踏上新的台阶,去进一步促使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方面发展了,农村的闲置土地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等,都可以得以迎刃而解,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于经济管理的创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创新,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对其它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住、用、行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投身到农业发展中去,发挥自身潜能,为农业的发展出策出力。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农业的现有模式还更多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种植,此种的模式下,一方面无法实施大规模作业,另一方面,家庭为单位的作业模式,每个人的意识、认知方面也存在差异,相应的规划与计划更是无从谈起。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导致农民只能依据自己的认知去生产,或者随大流去生产。根本没有统一的规划,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与市场严重脱节。而今的农村,农业的主力军大多以老人为主,老人们还是习惯传统的耕作模式。年轻人多离开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也不愿意再去从事农业生产作业,开始进入城市打拼,导致农村缺乏年轻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现代化的一些机械更是得不到相应的推广,使得新农村建设方面出现尴尬的局面。

(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力不足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但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创新上却明显处于不足,还始终停留在靠付出最大劳动力而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从事农业生产需要花费大量体力方面的投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农业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始终处于低下的程度。虽说政府方面也是极力通过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去影响农业,但往往由于农业受外界的因素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往往投入进去了,但收效方面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成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资金的投入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口,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就更显得力不从心,农业生产的模式也就只能靠传统的模式进行传承。

(三)缺少对经济管理的重视

长期以来,各地区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也出台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去保障农业生产。但更多的时候,政府出台的政策方面,要么执行力度不够,要么无法执行,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政策方面始终处于更新的状态,但实质性的问题还是停留再原点,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与进展。而作为农业方面的经济管理人员,大多数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意识不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知方面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方面都没有去重视,经济管理方面工作的落实更是始终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经验

农业经济管理非常复杂,需要考量的因素也比较多,所牵涉到的包含政治、环境、社会、科技等,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主导因素的还是专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投入,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而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光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开展农业活动的经验,这方面更是对于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高要求。就目前的形势看,很多地方即使有了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但还是需要再去打磨,积累一定的经验,在这人才方面的发展还处在一定的雏形期。

三、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

农业经济发展体制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首要,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要建立体制,建立合适、适宜的体制、能够可以切实行得通的体制,则需要基层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俯下身去,到农业生产的前沿去,充分了解作业的过程与方法。只有了解深入了,以此方面为素材,经过相应的实践验证,所作出的关于农业发展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改善的方向才不至于走偏。而在此体制下,尤其更是要关注农村的土地闲置问题,使得土地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为人们所利用,而不是处于被闲置的地位。

(二)优化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当前,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农民自身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只管一味地去凭经验种植,或看到什么在市场上卖的火就去种植,但往往今年的行情不代表明年,今年的行情是好,但到了第二年市场的行情却处于低落的状态,进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经济管理人员通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做提前引导,开拓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利用季节性或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进行开拓,依靠市场探究相应的种植模式及种植的种类,不再使种植盲目化、或出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三)经济管理趋于信息化

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网络化时代更是给我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世界。而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方面,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科学性、有规划地种植等,或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进而推进经济效益方面的最大化,更是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繁杂的信息面前,哪些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需要管理人员去思考,去发现,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去提炼信息的精华部分,让信息真正地发挥它的应有效力。这方面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对于经验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四)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当前的形势下,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发展经济管理方面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经验方面的考验更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广大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意识方面的提升,而不是还停留在过去。一方面需要各地政府搭建相应的培训平台,促使管理人员去进步;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从自身去寻找不足之处,借助网络方面的信息技术,或开展向其它地方管理部门横向学习的模式,将一部分先进的模式引进,再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发展成为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逐步再去规划,进一步完善,使之发挥相应的效用,促进农业发展。

第12篇

如今,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言,农村学前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其是否能够顺利发展也将对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是,与预期情况所不同的是,如今农村学前教育并没有正常开展,发展状况也并不达标。为了能够改善如今的状况,就需要分析状况并且采取有关的改良措施。本文就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加以研究与讨论,从中发现问题与弊端,从而对于如何改善如何发展提出有关的对策,并加以探讨。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农村 发展 探讨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农村经济也在飞速提升,如今与农村有关的惠民政策也逐渐落实到位,农民的生活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受到了关注,在许多乡镇上都开办了不同规模程度的农村学前教育班。可是因为农村学前教育并不普及,同时其起点较低,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并且对此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1.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状况

1.1小学化教学内容过于严重

目前有关农村学前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属于非常规规律,其并没有遵照幼儿生理正常发展规律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的形式将会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很严重的压力。先从教育活动上进行观察,农村学前教育大多是因为家长的激烈要求,才会开展的,而家长之所以赞成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提前接触到小学的知识,所以孩子的听说读成为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造成教师对于语文数学重点关注,但是本应注意的美术、音乐、舞蹈却反而不受重视。另外在教育方式方面,其采取的与小学教学方式接近的模式,这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并未得到一定的培养,并且也缺乏应有的游戏环节,这样无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得幼儿的主动学习性无法有效地形成。最后则是教学教材的环节存在问题,因为农村学前教育的不规范,导致所使用的教材多样,并且多数使用一年级教材,造成学前教育变成小学教学预备班,与因材施教的根本有着极大的偏离。

1.2薄弱的师资力量

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即将退休的小学教师,或者是非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社会青年,其本身也并未经受过任何有关的专业培训。而这两者是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仅仅只能对幼儿起到看管作用,保护其不受到摔跤磕碰等伤害,但学前教育的课程安排以及活动开展就无法有效开展。

1.3错误的开办目的

农村学前教育本是为了能够开发农村幼儿的能力,启发其创造力,激发其兴趣,但由于家长对于孩子成才过于急切,仅仅只关注表面的显性成果,而对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情感方面等隐性教育的培养则并不关注。这就导致部分学校仅仅将学前教育班的开办当做学校营利创收的方式,而受到利益驱动开办的特色办、兴趣班都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完全没有顾忌幼儿成长过程的规律。另外,教师给幼儿灌输各种知识,仅仅是为了能够让家长与领导认可自身工作,而非学前教育的初衷。

2.改善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

2.1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与待遇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前提为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与待遇,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的好坏对于其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教师水平开展改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第一,补足农村教师的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福利待遇的效果;第二,将农村幼儿教师薪资待遇纳入财政系统,建立有关的收入机制以及工作保障,使得编制内的幼儿教师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第三,对于幼儿教师的招聘与使用需要严格把关,并且在职期间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幼儿教育方面的业务素质,确保其学前教育的开展能够顺利进行。

2.2教育观念需转变

学前教育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之一,是之后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其重要程度与义务教育相同,所以需要受到家长、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关注。为了能够保障学前教育顺利进行,需要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其有着正确的认知,需要认可学前教育是以孩子为根本,并且转变错误观念,不应将学前教育与提早教育当作同一概念,需要将孩子自身发展需求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不能急于求成,应以孩子的未来发展为主。另外,每个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应对孩子的认知与兴趣持有尊重的态度,将成人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是错误的作法,这样将会造成儿童过早对于学习的反感,并且将其童心及创造力给剥夺。为了确保其能够奠定出良好的基础,需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各种发展经验,使得其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3农村学前教育环境需提升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中小学教育也在朝着信息化发展,而农村学前教育也需要随之改变。为了能够满足如今农村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关幼儿园也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采购教育所需要的娱乐设备、电脑、多媒体等。另外政府投入时也可以采取多渠道办园,比如合理收费、捐款办学等,这样就确保开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有着其应有的保障。

3. 结语

农村学前教育既是如今教育事业中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环节。为了能够让孩子的发展不受到制约,需要从教室、学校、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改善,让教师、家长对农村学前教育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使得有关的教学活动与内容不再是小学化,而应让其回归自然,能够顺着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为将来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开展有着地区特色的办学方式,让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最后让国内的教育事业有着飞跃性的突破。

作者:聂凤云 单位:舒兰市亮甲山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郭兴平.探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163-163.

[2]吴继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瓶颈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97-100.

[3]何显禄.浅谈政府主导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J].科学导报,2014,(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