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3-07-24 17:05:47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人才培养 地方经济

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山于国家采取了放活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与传统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因此地方“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种种问题。

一、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发展模式。某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浪费上地、森林、矿产资源,盲目上项目。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实际上这不是一条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增长的道路,只能走入“先污染、再治理”,“先富起来、后贫穷下去”的死胡同。“我国是一个科技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

经济的平稳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源源不断的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货人规模的科技投入。近年来,我国地方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人力、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研教育未能充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同时并存,大量的资金被分配给有名无实科研机构,没有多少开发潜力的项目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真正需要科研投入的项目却发展不起求。有些人靠关系、资历早请到科研资金,而没有门路和地位的研究者因缺少资金,无法进行科研。

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

由于体制原因而一些企业尤其垄断性企业,缺乏对科技创新的动力,甚至为了维持一己私利,千方百计阻碍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另外,一些企业不注意科技研发,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适应生存的能力差,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相反,某些垄断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市场优势,阻碍科技创新,以维持自己独大的地位。一些国有企业的科技研发受到国家的指令控制,不能自主进行研究开发。而一些传统的产业如农业,由于小农经营方式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存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经营,高新科学技术很难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政府缺位给科技发展造成的困难

不少政府部门存在惰性思维,官僚化倾向比较严重,比较会做一些官面文章,实际并不关心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某些基层政府科技工作部门,连最基本的科普宣传都开展不起来,更不用提什么利用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了。有些政府把精力放在地方保护上,通过行政权力的强行干预阻止外地先进的技术产^^进入本地,而本地的企业则毫无技术革新的动力。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更通畅,也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力图从以下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与发展适合表地实际的高等教育相结合 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科研人强的创新能力

国家兴旺发达,主要依靠人才。人才主要有研发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实践型的人才,关系着好的技术是否能够运营刮到实际当中去。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一批掌握“实用、够用”技术的普通劳动者,而这些劳动着主要应依靠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培养。人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量普通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利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必同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地方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增强技术应用开发性,应用型人才更多关注的是人才的技术,而研发型人才更多的关注人才的科研。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这对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必要的。培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集中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要将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地方高校科研机构要对与当地经济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展开科研公关。同时要吸引优秀人才支援地方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优厚的薪资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做到“条件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快“人才强省”、“人才强市”的战略,同时吸引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集中智力资源研究开发重大项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战略层次来认识,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优化人才成长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地方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自己的知识产权

创新足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样一个地方也是如此,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地方在区位竞争中才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持久的发展潜力。当前我们的产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南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没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地方经济想持久发展很难,不同地区大量进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只能是两败俱伤。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而一些地方政府还要满足于地方经济短暂而快速

的增长,怕科技投入过多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自己的政绩。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知识地方经济的发展就走不出粗放型经营边发展边污染的老路。只有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够较少的耗费能源建立节约型社会,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衡,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主管部门应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抓好关键项目建设,突出区域优势,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出自己的产业优势,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维持地方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制度支持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部门应立足于为科技发展服务的基本宗旨,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改变过去“等、靠、要”的因循守旧的思想,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实现对科技项目和资金的有效管理。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利用科技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攻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财政部门要对科技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科技部门应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做好配套服务,人力培植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这些项目的开展,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发展平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必须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科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展高新科技,加快产业换代计划,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提高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地方经济写入发展规划当中,引导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将提高科技对GDP的贡献率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硬性指标确定下来。而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是地方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地方也应改依托自身优势大力进仃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除去不利于科技进步的制度壁垒,培养干部群众的科学思维。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更要将科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根据本地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推进本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加强督办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政府制定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要把考核结果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服从中央对地方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地方基金的投入要取得高水平成果,出高水平的人才,就要坚持把国家目标放在第一位,符合国家对地方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学科优势,发挥地方基金更大的作用。”

(四)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2

基层央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发挥信贷政策的窗口作用,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进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量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和小城镇建设,支持农村金融得以发展。

促进银行业深化改革,增强贷款营销观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依据县域信贷合理需求,理顺内部资金往来,促使各级金融机构合理和充分运用资金,深入企业,深入市场,不断拓展信贷市场。

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增强金融服务整体功能。二是建设金融、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统计和经济景气调查制度。三是认真履行反洗钱、账户管理、现金管理等监管职能,整合监管资源,开展综合执法,提高监管权威。四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探索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关注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

发挥自身信息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反映工作。深入研究当地经济特点,探寻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尤其要全面调查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研究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问题,从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宣传,引导舆论,促进货币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等。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战略,纷纷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裁减人员,给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扎兰屯市从1998年开始各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始撤并县域分支机构,仅2004~2006年间扎兰屯市就撤并金融机构14个之多。另外,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不足。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风险较大、资金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使得支持县域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少,业务单一。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县域金融服务,尤其是乡镇金融服务的功能弱化、服务水平下降和信贷萎缩,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金融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信贷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导致金融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普遍弱化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治理以及出于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业务管理上实行了逐级授权授信制度,县级行只有资金组织权、贷款调查权和收贷权,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所需的大额资金没有审批权,没有更多的贷款决策权,抑制了基层行信贷营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重视程度不够。在扎兰屯市辖内,国有商业银行仅有小额质押贷款权限。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大部分通过系统上存,使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调,2007年末,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例为22%。所吸收的存款没有充分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而是通过系统上划寻求其他投资环境。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一些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尤其是处于初创、破产重、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家底薄、生产经营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控制风险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减弱了银行对其投入信贷资金的信心。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处于初创阶段的这类企业,经营管理仍是“家族”式管理,银行较难多渠道、多种方式了解发放贷款所需的信息资料,或者只能得到扭曲的不实信息,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三是企业偿债和抵押担保能力较弱。扎兰屯市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规模小,且自有资产少,适合作抵押的资产更少。中小企业的实力大多体现为技术、人力资本或其他不适合抵押的形式上,影响了银行对其的可信度。

县域经济现状与央行信贷政策仍存在着矛盾。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实行严格的评级、授信制度,客观上造成县域在难以筹措到资金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进一些科技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开办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部分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企业,也成为了当地政府最需要支持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又恰恰是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有所限制的行业,根本得不到或很难得到金融的支持。

地区信用环境状况差影响了金融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地区信用环境状况差对金融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欠发达地区信用建设不理想,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将所吸收存款的80%资金,通过系统上划而流向投资环境好的发达地区,以规避风险,如扎兰屯市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的80%资金通过系统上划。另一方面,大部分欠发达县域地区担保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信用水平仍较低,虽然在政府牵头下,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其担保制度和办法等方面仍未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虽然目前扎兰屯市有“扎兰屯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天正担保公司”,但被担保的企业很少,原因是不具备担保公司要求具备的条件,因而无法为银行提供可靠信用担保。

民间借贷行为活跃,正规融资供求矛盾突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客观上造成了民间借贷行为的活跃,借贷利率均保持在高位上运行。同时也使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增多,矛盾逐步显现,给信贷管理带来困难。

为县域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实施政策引导策略。深入开展好从紧货币政策的宣传工作,要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增进银企沟通和相互理解,促进银企项目对接和资金融通。主动寻求贯彻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调控手段。由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存在很大悬殊,这就需要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实行区别对待,适当赋予央行分支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较大的自和灵活性,如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一定限额的向辖内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审批权限,要求其根据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变化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灵活把握发放与收回,以进一步增强国家货币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同时大力发展县级票据市场,为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运用创造条件。同时按照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针对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制订有一定利益导向的、便于执行的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积极运用再贴现、再贷款资金等工具,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资金投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三农”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发挥督促劝导作用。引导商业银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阶段经济发展条件下的信贷支持,并充分考虑当地县域经济环境、经营水平等要素,适当放宽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增强授权、授信的弹性,尽快推行分等级管理办法,不断增加信贷投入。

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考虑实行优惠或差别利率政策,运用利率驱动引导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流向。二是实施差别的准备金率,壮大中小金融机构实力,适当调整准备金率,并规定增加基础货币投量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三是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适当降低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门槛”,在企业真实商品交易的基础上,适当放宽票据承兑条件,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4

一、改善价格管理工作,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实现价格的基本稳定,控制住物价总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价格管理几乎无所不包,商品价格十几年不变,物价总水平是控制住了,在建国初期也曾一度发挥了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过去老的管理模式已经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新的价格管理体制已经形成。我们很多物价干部都经历了新旧价格管理体制交替,但有些老物价还很难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思想深处、工作实践中还能见到计划经济的影子。因此,我们要不断改善价格管理工作,加强宏观价格调控。具体地说,从价格管理客体上,要由过去无所不包转变为主要管理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幅度,主要差、比价关系等内容;在价格管理方式上,要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在价格管理形式上,除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商品和服务收费仍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外,其余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形式;在价格管理手段上,也要从单纯的行政命令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配合使用,并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自觉地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参数诱导和控制价格的运行,使其与宏观价格管理目标相一致。具体工作实践中,要把握住两个重点,即:该管的要管住,该放的要放活。一是要管住的,工作中,我们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及我市的《政府定价目录》,认真落实上级各项价格政策,严格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坚决打击各种乱收费、乱涨价行为,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二是要放活的,对绝大多数商品我们都实行市场调节价,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价格。我们要做的只是“定规则,当裁判”,而不过多地参与价格形成。三是要建立健全价格管理预警系统,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对价格管理客体的运行态势进行监督,并对我们所确定的价格管理目标,以及价格管理客体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警和矫正。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造公平、合理、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注意引导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有效避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片面性,不断引导合理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保持我县社会基本稳定。

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要发挥好价格工作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就必须努力运用和发挥价格杠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促进全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实施促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的价格政策,鼓励和促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扶持公用事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变动因素多,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我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应本着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应及时对水、电、暖设施配套价格进行测算审批,并适时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压电网改造、城区自来水价格、托幼园所收费以及有线电视、供暖收费、交通、铁路运输、电信、石油等项目都要给予必要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支持,不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渔阳中学公办民助收费和津英民办学校等社会办教育,应及时进行审批,扶持和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东海燃气责任有限公司补建燃气工程等提升城市功能和档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及时测算审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一方面支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对紫砂页岩的开采等资源耗费企业,要本着促进企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研究和制定一些如:收取复垦费或建立资源价格基金等措施,一方面扶持像紫砂页岩开采这类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注意保护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还要对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适时进行调整,不断增加我县旅游收入,刺激旅游开发。从而很好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要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亮点,实施积极的价格政策,促进我县房地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及我县房地产业发展状况,按照《天津市商品住宅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县新竣工的合作住宅和商品住宅价格及时进行核定;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收费及时进行测算审批,并监督其规范动作;对收费执行情况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及时研究和实施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不断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际运作中,我们主要是要会同监察局、纠风办、农工部等部门严格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重点是检查和整治农村电价、农民建房、就医、入学、婚姻登记等方面存在的违规收费行为。并下大力量集中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广泛宣传国家的农村价格和收费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价格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农村收费的透明度,促进各收费单位自觉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其贯彻执行国家农村价格和收费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价格信息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要发挥物价工作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体实践中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全面加强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及时降低各种品种多个规格药品的价格,纠正药品虚高定价行为,落实药品采购招投标制度,降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对医疗、卫生、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路桥收费、加油站、商业零售等行业的明码标价工作要进行重点整顿,标价率、标实率要力争达到100%;对利用“打折、甩卖、特价、厂价、批发价、优惠价、清仓大处理”等手段进行的价格欺诈行为和服装、汽车修理、餐饮等行业存在的暴利行为要进行重点打击,要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公安、民政、土地管理等热点、难点收费问题要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矛盾的扩大化。此外,我们还应充分发挥物价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58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一些矛盾的蔓延和激化。通过我们不断加大物价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价行为,有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从而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出良好的区域环境。

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

乱收费、乱涨价、乱摊派,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头号绊脚石。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县的部署,不断加大我县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力度。首先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清费治乱减负工作的各项规定;第二是对全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要定期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的降低,该调整的调整,该合并的合并。并结合实际研究一些保障下岗低收入职工基本生活和特困群众入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第三,要对重点企业、中小学生等发放《收费监督卡》,增强收费透明度,实行双向制约制度,严格管理,保证价格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夯实价格工作基础,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要发挥好物价工作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价格工作基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因此,我们要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物价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要不断投入精力,加大调研工作力度,要对物价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及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努力将调研成果运用到管理中去,为加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实践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不断加强成本调查和市场价格监测工作,提高分析预测水平。要加强和充实力量,配备高素质人员,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传输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价格和成本变化情况,提高对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水平,提出价格调控的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引导生产企业、经营者和农民种、养殖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全面提高价格信息咨询、价格鉴证、认证工作水平,努力打造物价部门的服务品牌。价格信息和价格认证工作是物价局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价格信息网络,加强政策法规、市场价格以及供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工作。要积极向社会广泛征订《物价公报》,及时有效的宣传价格政策和物价法规;要不断扩大价格认证工作领域,继续深入开展交通事故受损车物定损评估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涉案物品和委托评估的鉴证工作,为司法机关公正办理各种案件和委托评估人提供科学有效的价格服务。通过提高价格信息和认证服务的准确性、实效性,逐步树立物价部门在价格领域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从而不断提高物价部门和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利用外资地方经济发展

前言

外商投资的主要作用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东道国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提高东道国的城市发展竞争力,加强外商资本注入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速度,通过资源和地域性的优势作为交换,达到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的学习需要时间,对于管理方式的学习需要时间,外商投资对于东道国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外国资本持有者和国家而言是对外扩张的开始和基础,双方可以达成共赢的模式,所以外商投资是开展经济发展的捷径。我国外商投资截至“十一五”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 4200 亿美元,每年都保持在 800―1000 亿美元左右的高水平,我国目前已成为吸收外商投资大国。但是,当我国快速发展地方经济,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渐渐的浮出水面,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外商投资的作用和影响,重新定位招商引资的优势,我们不是一个蓄水池不能将大量的资本流动固定在一个国家内部,而且这些资本进入我国带来的影响是否会导致我国经济体整体的变化,这些是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我国很多企业与外国企业合作时,在资本引入方面表现的很积极,却没有考虑到国外商家的真实意图,导致了后期的损失大大超过引入的资本,损失了资源,让外国企业钻取法律空档,赚取了超额利润。我们要好好反省,文中作者提出几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一、我国引用外资发展的概况分析

我国商务部一直对外商投资额度的变化很关注,并且在每年都派出专门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和调查,商务部在2011年7月24日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5600多家,同比增长7.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3%。2011年的前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9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3.3%。未来我国还会将外国合法化的人民币投资带入大陆,允许外境的人民币投资在大陆本土开展商业活动,这些条件不仅仅针对国外的投资者,也针对港、澳、台、的投资者,面向多级和高级的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

二、外商投资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权限分配不合理,后期问题频发

我国外商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多投资者与合作者的权限划分不清现象,我国礼县境内,黄金矿资源区域是与澳洲的陇金和陇澳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但是这两家公司占据了黄金矿资源的开发权却不一次性实质开发,在初期就是因为合同签署的漏洞问题,而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合同中只是规定了前期的资本引入,而没有在后期规定权限的具体归属,而且在合同中也没有制定相关的限制性条款,澳方这是钻了这方面的空子,目前中方除了不办理采矿证、不进行探矿证年检外,在没有实质性的惩治措施。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外商投资的权限分配存在系统性安排的问题,对后期的隐患考虑不足。

(二)外商投资结构变化引发的资本流动风险

随着外商间接投资比重的上升,利用外资风险则逐渐体现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表现在对外借款以外国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会使借款利率相对提高,而且短期借款的比例也将上升,从而使对外借款的流动性增强,极易受国际市场行情、利率、汇率等敏感因素变动的影响。当外国投资者预 期固定汇率或稳定的汇率将出现大幅贬值,或预期投资所在国将出现高通货膨胀或 出现利率大幅下降,从而增加其套利成本或降低其金融财富实际价值时,就会突然中止资本流入或改变资本流向,将资本投向利率更高的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外国商业银行被允许进入国内开展各种业务,对国内各种政策变动的敏感性加强,一旦国内出现政策不稳定和经济波动,外国商业银行就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原 有的资本尽快收回并撤离,甚至在撤离时还会带动国内资金外逃,从而会严重打击国内金融市场,导致金融风险。

(三)外商投资导致对外资依赖程度提高

据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FDI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超过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及地区。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程度加强是对我国资本和地方经济体制的最大影响,如果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资,那么就会引起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提高自主对资本的掌控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外商投资在总量上保持继续增长的同时,在结构上将会有重大调整,利用外资的形式将出现新的特征。目前,我国外商投资都是引入资本后对管理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产生问题,而且对外商的权限分配上不明确导致了后期资本的方向性问题,尤其是针对外商投资引入的规模无法进行控制,外商投资的规模过大会引起地区的资金流动性过大,地区资本的投资额度过低会导致地方经济开发的失败,导致最终失败投资的后果。

三、外商投资管理需要加强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权限

我国开展外商投资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增强外商投资发展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提高外商投资的安全性和科学性。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以表现为合同的合理性设置,要加强合同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合同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关注后期的发展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权限分配,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视同境外投资者,其境内投资应当遵守外商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做好上述企业的审核管理,加强工商、外汇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二)通过税率来调控各种形式外资的流向

在外商投资时利用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外商投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于以利润和股息、红利等形式的资 本外流,可以采用累进税形式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其它形式的资本流出,可规定资本流出的规模,超过规模的部分必须缴税。对不同的外资流入实行不同的政策引导,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外资,仍可按不同的行业给子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以证券投资形式流入的外资,则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例如,智利在1992年3月时将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和借款的准备金要求由1月的 20%提高到30%,并且使其随外币存款和借款期限的增加而降低,从而使智利在席 卷拉美的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小,而且很短暂。

(三)加强资本的可操作性,防止过度依赖外资

近两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在FDI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日见扩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对FDI的依赖过重已是事实。加强资本的可操作性是为了防止我国地方投资和外商投资额度的扩大,大量热钱流入带来的不一定是经济繁荣,为了防止热钱对经济体制造成的冲击,提高资本操作性非常重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资本流入实施一定的政策干预,达到控制外资流向和调整外资期限结构的目的。我国加强对资本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根据我国的发展概况分析如何选择途径开展外资引进,如果可以提高外资管理水平,就加强了一定范围内对外资额度的掌控能力,提高了外资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我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到最小。

结束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逐渐显露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策略,集中力量于流通领域,强力挤占中国市场,甚至导致对国内某些市场的垄断,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正确理解外商投资带来的益处,也要详细了解外商投资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要清楚的掌握外商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自主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的外商投资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伟.关于外商投资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现代焊接》 2011年第5期51页

[2]郝红梅.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0.87页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组织人事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雁塔区实际来讲,就是建设“实力雁塔、魅力雁塔、和谐雁塔”,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实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队伍。

一是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素质。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旨,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深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对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的升华;要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题,教育干部深学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知识,广学经济、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教育干部强化战略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善于科学决策,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要通过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素质,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能力。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科学决策意识,学习现代决策理论,掌握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努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要注重调查研究,抓住本质,把握规律,使每一个决策方案,都建立在严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内议事规则和程序,确保决策科学。要强化法制观念,坚持按制度、规定办事,防止违法决策。二要提高科学领导能力。首先突出重点。工作指导上,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突出重点方向、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分层实施。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统揽全局,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影响本地区发展的“瓶颈”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正规的工作秩序和落实到位的良性循环。第三分类指导。遵循本地区发展的规律,区分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努力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三要提高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各级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善于发现新形势、新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处理地区与单位、“硬件”与“软件”、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预见性研究和思考。要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建设与管理、新形势下利益调整、社会稳定等实际问题,下功夫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实现能力素质由单一型、经验型向复合型、科学型跃升,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优势。

三是以发挥表率作用为己任,进一步转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自觉肩负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责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带头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来,雁塔区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思想和干部保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选好配强干部队伍。

首先,要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一是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的同时,通过科学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防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和能力用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岗位上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其次,要加强管理,定期考核。以责任目标为依据,制定规范严密地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建立起“激励有为、淘汰平庸”的考核机制。在具体操作中,要抓好基础考核,对干部的责任目标,逐条对照,逐项检查,逐一考核,进行打分排队。对考核实绩突出者,要给予重奖,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坚决重用;对考核实绩差的,要予以严罚,该诫勉谈话、降职、免职、责令辞退、引咎辞职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坚决杜绝考核与评价脱节、考核与任用脱节、组织与群众脱节现象的发生。

第三,要强化监督,防患未然。在干部的监督管理上:一是强化事前监督。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人事部门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制度,落实群众在干部政绩评判上的监督权,健全完善干部监督约束机制和党委内部议事及重大决策机制。二是强化事中监督。对领导班子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掌握、了解,必要时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运用群体的力量评实评准干部政绩等形式,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强化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换届考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方法,调查了解干部工作业绩,防止出现并及时纠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违背求真务实的做法。

雁塔区近年来在干部的任用上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把公开、推荐作为干部选拔的必经程序。在干部的推荐过程中明确规定不仅要在本单位机关进行民主测评推荐,而且还延伸到所在部门的下设相关单位。在考察谈话中明确规定:一般谈话人数要在本单位人数的80%,最低不能少于60%;在街办选用干部时不仅与本街办干部谈话,而且扩大到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等。为了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区委先后制定出台了《雁塔区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雁塔区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雁塔区新任区级中层副职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雁塔区科级领导干部管理办法》、《雁塔区区级中层党政正职任职由区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办法》等多项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有效的推进了干部队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夯实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好党建促进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务虚作法,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探索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社区居民,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社区群众创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在各级党组织指导和业主支持下开展活动,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好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善于抓住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个重点,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工作模式和常规运作方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基层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赋予创造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应当以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中心,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员队伍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改进创新。

三是必须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增强主体意识。要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全面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为党员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利创造条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使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员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机制和表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关心帮助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队伍。

一是科学选拔,重点掌握一批后备人才队伍。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中的决定》精神,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科学选拔并有效的储备一批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按照人才需求的属性,明确具体的条件,采取“双推双选”(即“双推”群众推、组织推;双选:行业选、组织选)、公开竞选和组织考试、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调整补充优秀后备人才,并按照各方面所用人的比例需求重点掌握一批工作实际突出,经过培养锻炼能力素质提高快,群众公认结构合理的优秀后备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拓展后备人才队伍的视眼。首先要对后备人才队伍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使后备人才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其次在安排讲座、讲报告时,要把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以及科学管理、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都要作为必修课,系统学习,并组织严格的考试、考核,使后备人才不仅懂得党内生活的准则要求、党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树立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的意识。同时,适当安排后备人才队伍到发达地区和红色旅游、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后备人才亲身体验革命事业的艰苦和时展的紧迫感。

三是定期考核,使后备人才健康成长。要有组织的对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考察,让后备人才定期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组织部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每年对自己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各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定期开展个别或集体谈心交流,增强对后备人才管理的针对性,同时每一至两年要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通过所在单位群众公认测评,对照政绩、贡献或某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察,全区掌握每一位后备人才的情况。

四是搭建平台,加大对后备人才队伍实践锻炼的力度。搭建一定平台,把他们选拔到艰苦的地方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当配角进行锻炼,干上一、两年进行认真总结,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认识或行为习惯必须警钟长鸣,对取得成绩也要给予充分肯定,有效提高其主观性。同时,适时还要进行相互轮岗,使他们对各种工作都有所接触,有所认识,从中得到全区的提高,为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7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4、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5、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3、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4、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8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四)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9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4、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5、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3、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4、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10

关键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是当今世界性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和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保条件,切实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及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雄厚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垦区三十一团,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西南面临世界第2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是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的两河冲积平原,是新疆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生态区。

1.1 林地面积

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三十一团现有土地面积38000hm2,耕地面积4200hm2,林地面积1400hm2,果园面积1733hm2,水域面积5867hm2,其他非生产用地667hm2,其余为未开垦荒地或野生及次生林保护区。

1.2 气候条件

塔里木盆地的三十一团属典型的内陆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多风沙浮尘,日照长,温差大,热量丰富,冬夏长,春秋短,夏季炎热,冬季干冷。主要灾害性的天气为风沙、冰雹、干旱等。

1.3 水资源状况

三十一团位于卡拉灌区,引水水源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及卡拉水库,年供水量1.2亿m3,多年来由两河共同供水。塔里木河据恰拉水文站41a资料分析,2007年以来,年径流呈下降趋势。

根据1981年零零九二五部队勘探调查分析,团场区域土壤土质多为沙壤、轻壤土、沙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下,土壤pH值在8~8.7之间,总盐量为0.1%~1% , 土壤经熟化后易脱盐,通气透水性好,近几年由于两河断流频繁,地下水位在3m以下,天然林及农作物种植缺水严重。

2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1 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南至塔克拉马干沙漠东北边缘,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南缘,两沙漠交汇点最近处不足2km。塔里木河的下游近30km河道贯穿其中。由于解放以来几次大的农田开垦活动,使得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每年由于沙漠侵蚀农田的危害性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沙化现象使得团场大面积农田被迫撂荒,加之日益频繁的沙尘暴的发生,已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对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沙漠化侵袭严重

团场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及东南部的库鲁克沙漠极端干旱,纯属沙漠景观。塔里木河从2沙漠之间流经,注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近10a来,孔雀河干枯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频繁,2沙漠之间已有百余处汇合,大有合拢之势,绿色走廊濒于消失,等待挽救。

2.3 风灾沙害严重

由于两河来水剧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气候恶劣,干旱少雨,风灾沙害严重,全年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蒸发量是降雨量70倍左右。由于团场紧邻塔拉玛干沙漠,每年春夏的大风、风沙和浮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2.4 林业资源衰退严重

2河下游,土地盐渍化严重,荒漠林、草植被长期缺水,出现大面积死亡;林草野生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沙漠面积扩大。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团场干部职工深刻地意识到,没有林业发展,就没有农业的丰收,要生存发展,要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把生态戍边作为屯垦戍边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生态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前提。只有提高认识,加大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使团场全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扩大建设生态区,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治理并举,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3.2.1 加强公益林管护

建立各项生态资源管护制度,签定公益林管护责任书,保证公益林管护4个到位,即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野生资源免受破坏,恢复发展公益林的长期生态效益,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绿色植被的违法行为。

积极发挥林业站的各项职能作用

加强林业站对管辖区域的监督、管理,制定林业生产阶段目标管责任制,依法治林,严禁乱砍乱伐林木,严禁破坏自然植被、野生资源。加快对人工防护林的建设,做到耕地林网化、道路绿荫化、城镇花园化的环境格局。

3.3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环境、经济、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在原有基础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严禁毁林开荒,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植树种草的成活率;要保护好现有的防风林带,禁止乱砍乱伐;要扩大生态保护区范围,在各自然保护区,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缓冲过渡区,确保保护区的安全。

3.4 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

加大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合理调整和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以林养林,加强管理。生态经济林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对团场农田起到防护作用,也提高团场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科学的开展植树造林

在靠近农田较近的荒地,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风、抗旱、抗碱的植物种植,改善农田环境,对棉花种植起到保护作用。生态林种植的树种主要以耐盐碱、抗干旱、生长快的乔灌品种为主载品种,主要以胡杨、沙枣、红柳等容易成活的品种,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既能保证防风基干林的形成,又能达到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效果。

3.6 有效实施节水灌溉造林

节水滴灌造林,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地、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独特优点,可避免人为沙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沙治沙、控制土地沙化的新途径,是一项集防沙、治沙、开发沙地资源、扩大绿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于一体的技术。

3.7 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病虫鼠害防治

为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保护林业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原则,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上,始终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做好防治工作,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11

【关键词】 鄂西民族旅游经济;现状;特点;对策

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有亮点,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则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国发[2009]41号文件更是提出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其意强调了旅游经济的内涵。

一、鄂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现状

鄂西民族地区的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对比其他地区还相对较低,旅游产品的水平开发层次也相对不高,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也很薄弱,民族地区旅行社的竞争力低下,旅游资源的组合不协调,构成也不理想,总体来说与传统的旅游服务国家和地区相比可竞争优势微弱。鄂西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也十分丰富,鄂西民族地区,地理地貌与周边的环境独特,呈现的自然人文景观也非常特殊。民族地区大多民风淳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风俗习惯礼仪节日,服饰文化上以及生活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并且由于民族地区处在偏远地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风俗传统,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较少,大都还保留着鬼斧神工的原始风貌,这些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因其异质性沉淀性原始性与汉族居住区的旅游资源互为补充,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奠定了根基。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部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鄂西民族地区具有一批独特垄断性的品质较好,等级较高的旅游产品,因地制宜的把这些优良的物质条件进行开发则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比较优势,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积聚和扩散效应的影响,鄂西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大有可为,具有后发优势和跳跃优势的潜力,旅游经济产业也是解决鄂西民族地区一些地方早日脱贫一个非常好的范式。

二、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1.鄂西民族地区还处于被开发不足的阶段,同时也是还未受到较大量的环境破坏,正好可以发展鄂西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旅游经济,比如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当地农民就地从事游服务行业,不离乡土,也不离家乡,既可以解决当地剩余的劳动力,又可以调整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快速的增长,开始可以进行乡村旅游的示范点,通过发展当地的旅游来发展当地的经济。这与国家三农政策相符,也符合老百姓的利益,也调整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可以改善当地的发展外部环境,是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2.鄂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是滞后的,但是却沟壑纵横,千山万水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通过建设水电站,形成当地特有的景观文化,同时又能发展经济,具有开发水库景区的旅游潜力,这些地方大处于高山峡谷、人迹罕至的地带,建设移民少、建设淹没区也少,开发成本低,是具有很大投资力的,发展绿色的旅游动力产业,也是鄂西民族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之一。

3.鄂西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也是可以实际操作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因素之一,比如土家族的服饰文化就很值得研究和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姿,实用与观赏兼具,而且自成体系,有这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服饰文化形态有:衣饰、头饰、裤饰、足饰、物饰、外饰等。土家族的妇女防治技术高超,在纺织机械和染料的应用上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鄂西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构成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挖掘内涵,推陈出新,进行外引内联、规模开发,不仅突出特色,更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以及文化的推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4.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区位优势性凸显,鄂西民族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我省近年来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交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鄂西民族地区的交通圈已逐步打通和完善,行成了良性的循环流动,良好的线路与景观进行互补,相得益彰,这必将有利于鄂西生态旅游经济的抬升发展。

5.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风情美食是大有可为,民族地区有许多纯朴特色的农产品,再加上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又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再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加以重点推广,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有力增长,比如恩施的魔芋产品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可以通过打造,使其成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箭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如恩施的小土豆、小核桃、还有清江的鱼类资源等,都是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值得研究开发的特色产品。

6.鄂西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我省少数民族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习俗,鄂西民族地区位于我省的西南部,是湘、鄂、川接壤的内陆大山区,也是民族地区的杂居地带,主要以土家族、苗族与侗族为主体,鄂西民族地区早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巴国,巴人骁勇善战,以蛇、白虎、野猪为敬仰的图腾,粗犷豪放的民风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又以长江为水路,巴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建筑风格又十分细腻多姿,表现耀眼的民族建筑是当地旅游发展的宝贵物质资源,再加上整合其传统的文化,再进行延伸,把现今文化加以融合,民族地区的建筑物景必是旅游的一大亮点,对盘活当地经济也是非常有好处。

7.鄂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利性的因素,譬如政府的主导性还有所欠缺,思想认识性还不是很到位,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还较小,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度还不是很高,也未能形成稳定性的市场客源。

三、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1.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从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及服务形成专业化、企业化,实行产销一体化,提高获取产业链中利润的能力,既要做好高端的产品设计,也要抓住低端的市场营销。经过景区、饰品、纪念品等的推销,可以将鄂西民族地区的文化进行推广,又可以吸纳新的优秀文化,帮助民族地区实行村寨经济的转型,促进我省鄂西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

2.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要借助“十二五”规划的东风,着力处理好内外需结构关系,以内需为主,优化当地的旅游消费结构。要提高弹性旅游消费的支出比重,进行整合形成一些高层次的旅游文化业,形成专项旅游。调整旅游文化的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因时而宜的调整好旅游文化产业的要素关系,在线路、景区、配套设施之间的协调运作。利用科技技术的力量,开发出包括主题园在内的新的旅游文化产品,延长旅游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适度增加能引导旅游文化消费的度假产品,控制好旅游文化区内的酒店规模和总量,不要一味的求大求全,要形成低、中、高搭配合理的层次结构。完善一些旅游文化的购物产品,淘汰一些资不抵债的产品,重点建设旅游精品路线,扩大旅游销售渠道和经营方式。

3.高度重视鄂西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贡献。旅游所取得的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各类资金,再次投向国民经济部门。进行初次分配后,还要进行再次分配,通过资金的使用和投向可以拉动内部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资源进行配置。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提高旅游业的接待能力,通过基本建设的投资不断调整和完善旅游业内部结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可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点轴式的投资,最终形成网络式的全面投资。

4.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和调控后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其发展方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演进方向恰好相反,在这一相反发展方向的矛盾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民族旅游经济活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逆向演进,如生物量的减少、非生物资源的消耗、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等问题。虽然,在开发过程中会有些问题不可避免,但是,一些因滥用和浪费引起的环境损失,又是可以避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加大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重视民族旅游教育,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提高硬实力与软实力,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6.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鄂西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7.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投资也有风险,也要加强建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民族地区在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特别注重风险评价、并采取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等相应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营造和维护一种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8.在目前出口受挫、产能剩余、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发展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对经济复苏结构调整,拉动内需正是一个有益的贡献。

四、结语

总之,鄂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我省的贫富差距,统筹区域均衡发展。鄂西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可以成为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民族旅游要打造品牌经济,通过品牌可以增加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带动本地区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民族旅游经济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调整民族地区内外需结构,提高人员技能素质,为民族地区积累资本,开发地区无形资产等都是非常有利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鄂西民族地区旅游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进社会文明、有助于提高人民身心素质和生活质量,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推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和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要做到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安全保障、节能环保、加大投入和金融支持、完善配套设施和措施、加强监管和诚信建设、丰富旅游经济文化内涵,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依靠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找准战略支撑点,解放思想,抢占市场先机,加强鄂西民族地区区域一体化的联动,促进鄂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2004(9)第一版 ISBN 7-5058-4338-8/F.3605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12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人才培养;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

一、我国现代房地产经济专业人才概述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最近的几年时间之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房地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对房地产人才进行专门的培训,才能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现代房地产经济专业人才的特点

1、复合性。现代房地产经济经济领域是一个综合性领域,房地产经济人才应掌握复合性的知识。房地产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市场调研、土地经济、房地产开发、房产的交易、房地产经纪、物业服务等。对房地产人才的需求往往也是首先要复合性的人才,最好的房地产人才应当具有经济学的知识、管理学的知识、建筑、园林绿化、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人才即熟悉房地产经营的技巧,有知道建筑结构的基本常识,可以很好的胜任房屋销售、管理等任务,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最大化经济效益。

2、实用性。房地产经济人才的从业主要要求的是熟知房地产全程策划各个环节的实用性知识,以便能在进行房地产销售的时候能够熟练的回答客户提出的一切关于项目的相关疑问。同时,还应掌握合同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签订房屋租售合同的时候进行相关问题的答疑,这样才能促进房屋租售合同的顺利签订。除了具备以上的知识外,还需要熟知房地产金融、建筑工程造价、房地产估价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趋势,更好地为房地产企业找准市场自己的定位服务。

3、独特性。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调整房地产的产业政策。房地产经济发展遵循的一般规律是“繁荣——调整——衰退——复苏——繁荣”的循环过程。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时候,要准确判定房地产经济发展所处的的具体阶段。在房地产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加快对房地产人才的培养,促使人才与产业相结合,以便更好的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服务,以此促进整个房地产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4、必要性。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扩大,在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人才队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人才缺口还很大,房地产企业要加紧自身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房产经济的发展。

(二)适应现代房地产经济的房地产专业教育的特点

1、房地产课程具有依托性。由于房地产本身具有的特点,对于房地产人才的培养,完全不用房地产公司自己培训,可以依托院校进行培训,院校的培训往往更加的专业、更加经济,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脱产的培养,系统的教授学员房地产的经济知识,进而可以更高效地促进房产经济的发展。

2、层次分明。目前,房地产经济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各个不同学历的人才。掌握不同的技能的不同人员可以胜任不同的工种,博士人才可以从事房地产建设,硕士和本科人才可以从事房地产销售,专科人才可以站岗。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经过接受继续教育后还具有流动性,例如硕士人才经过继续教育后可以从事房地产建设,可以从销售工作转岗,建造更多更好的房地产,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房产企业发展,以此带动整个房地产经济的进步。

3、继续学习的广泛性。房地产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接受再教育的人数非常多。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一线房地产企业往往和一线的大学进行合作,将自己的职员放到大学里面去接受再教育,使得这些职员可以学到新的技能,人才是经济进62193ffe421f0b01496d7a7c4db513fa步的主要因素,通过再教育,可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提升,同时促使整个房产经济的进步。

二、进行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一)根据能力结构培养适应房产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根据能力结构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房地产专业人才分为三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房地产专业研究型的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注重研究房地产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往往具有扎实的房地产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可以进行房地产发展理论研究的人才。在进行房地产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要加强房地产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房地产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房地产实务操作可以相应的减少。房地产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开设房地产专业课题研究的相关高校设施齐备,房地产专业理论研究底蕴深厚,才能为房产经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房地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强调房地产理论的实战运用,这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恰恰不同,前者注重的实务能力的建设,后者强调的是理论功底的建设。房地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房地产理论学习,更多地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促进房产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复合型人才是指将房地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进行房地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候,首先要对房地产人才进行挑选,把既具备坚实的理论理论基础又能力突出的專业人才挑选出来,进行专门的房地产综合知识和技能培训,这种理论和实践都具备的人才是促进房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根据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开展分类培养,促进房产经济的发展

按照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划分,我国的房地产人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管理类人才、工程类人才、复合型人才。

工程型人才主要学习的是工程技术类的知识,在进行课程的安排上,侧重于工程管理类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用,使得他们可以从事工程技术的创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可以在微观上把控房地产经济,促进房产经济的发展。

管理类的人才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这类人才主要侧重培养的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知识体系,他们可以在宏观上把控房产经济,以使房地产企业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

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备工程类知识,又具备企业管理类知识,两方面知识都有很好掌握的人才。这种人才往往“不偏科”,房地产基础知识和技能都能掌握,这类人才在促使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培养合格的房地产人才,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一)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房地产人才

每个学校在进行房地产人才的培养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开展。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房地产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需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或者是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学校的土木工程是强项,那么就可以选择土木工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如果一个院校的强项是管理,则可以培养管理型的人才,使得相关的专业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牢牢把握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规律,要培养出人才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敏感性,如国家的信贷政策和税收等政策的变动情况,在国家对房地产经济进行宏观调整的时候,准确判定这种经济环境之下的房地产经济走势,以便企业制定适应房地产经济发展规律的下一步经营战略。

(二)确定培养的目标

在确定人才类型之后,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培养的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针对不同人才的各自特点和房地产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培养,以便各种人才在进入房地产行业后可以学有所用。一般而言,我们开展房地产工作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涉及到多方面知识,尤其要用到房地产经济的专业知识,故而需掌握完整的房地产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故而,在进行房地产人才培养时,应当根据房地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房地产人才的经济分析能力、房地产基础、房地产法律等各方面知识,这样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房地产人才更好地胜任房地产经济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