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云计算基本原理

云计算基本原理

时间:2023-07-13 17:24:18

云计算基本原理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1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乡镇企业认识和采用云计算的现状。对乡镇企业中的会计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他们对云计算技术的认识程度及是否采用这项技术的原因。结果表明约4/5 的受访者不知道或不了解云计算,也没有采用云计算的计划。其中缺乏了解及利益和安全担忧,是不采用的主要原因。了解及接受云计算的受访者认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成本是采用云技术的关键。研究结果为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促进云计算在乡镇企业得到很好的推广。

关键词 :云计算;共享服务;乡镇企业;会计

一、绪论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标准化的支持方案。云计算降低了企业对软硬件投入的要求,通过租用云服务商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等,来部署运行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具有高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机器廉价等特点,所以企业把关注点转移到云技术上来。有能力企业纷纷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进行其会计业务处理。但在乡镇企业中,尽管部分从业者意识到了云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但云技术却很少被采纳。因此,在企业层面找出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分析了乡镇企业中会计从业者对云计算的认识;其次,重点分析了没有采用云技术的原因。研究的结果非富了云计算在乡镇企业应用的资料,同时,也为云计算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见解,以便使云计算能在乡镇企业中更好地接受和采纳,推动乡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二、文献综述

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关于与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按照用户需求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作为服务(SaaS)三类。从云部署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公共云和私有云。云应用涵盖了文字处理,社会媒体,工程管理,电子邮件,页面开发,数据存储,会计,文件存储和电子笔记等。云计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由于信息系统和技术已经托管给服务提供商,企业可以更多的关注于商务领域和活动。这种模式最适合于资源(资金、时间、经验等)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基于云计算SaaS 的会计软件,将所有企业数据存储在服务商的网络服务器中,避免了很多问题,如计算机崩溃等。

对于乡镇企业需要我们关注以下特点:经营活动由市场调节;企业所在地集中在农村地区,职工中大部分为亦工亦农的农民;企业按规模划分绝大多少为中小企业;大多说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技术设备比较简陋;企业管理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以上特点可知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对于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云计划过程中,乡镇企业只需支付少量等成本就可以获得SaaS 的云计算服务。但是,事实上新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在乡镇企业的应用依然没有得到推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问题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第二部分包括对云计算的认识以及受访者中没有采用云计算的原因和想法;第三部分要求对云计算有一定认知的受访者在问卷中给定的云计算服务中选出所采用的服务以及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的期望。此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50 分,通过学生寒假实践活动发放到乡镇企业会计从业者手中,共收回问卷378 份,回应率为84.0%,回收的问卷将做进一步分析。

受访者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占83.1%,相关领域工作不足5年的占63.8%。受访者中从基层会计工作的占77.8%,其余为企业管理者或相关人员。所有受访者全部就职于乡镇企业。此外,36.8%工作环境中提供一个完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绝大多数(63.2%)是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和手工会计系统的工作环境。最后,只有1%的受访者声称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云计算。

四、分析讨论

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71 人表示对云计算有所了解,已经或未来将会采用云计算。表1 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受访者进行划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对云计算了解的比例越高。由于乡镇企业的关系,本次问卷中涉及硕博士人员较少,但不容否认硕博士人员对新技术新热点的关注度较高。同时,由于云计算是新兴技术,所以参加工作不久(5 年以下)的人员,是关注云计算的主体。最后,从企业规模角度来看,大中型乡企中,由于管理理念先进,会计及管理人员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也是未来接受并采纳云计算的生力军。

在所有受访者中307 人表示对云计算很陌生没有采用云计算的计划。表2列出了没有关注及不采纳云计算的原因,这因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不使用云计算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会计工作中不需要相关技术。这些可以在前两项的回答中得到认证。直接回答从来没有使用或不使用云计算的占47.2%,不知道云计算确切是什么的占到40.4%。在本质上,他们不认为使用云计算给他们带来任何显著的好处。此外,对数据安全和数据泄露的担心,网络的可信任度等也是会计工作中不采用云计算的重要原因。见表2。

本次调查还列出了一些云服务提供商让熟悉并打算采用云技术的受访者进行选择。表3给出了相应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从业者对全球知名云服务商有一定的倾向性,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还是出于对知名服务商的设施和能力的信赖。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的云计算还出于起步状态,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也各有倾向,不够完善。

对于了解并接受云计算的会计从业者做进一步的询问,他们给出了接受云技术的原因。这些原因基于云计算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成本,反应速度准确,动态可扩展性,简化维护等。其中会计从业者最看重的是前两项,占到总比例的75.3%。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企业规模,高安全性,标准化的接口等。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8.6%)认为,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云计算势必会引发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变革,将会对会计信息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他们指出在乡镇企业会计事务处理中广泛采用云计算还需要相关技术逐渐走向成熟,须要乡镇企业和云技术提供商联合共推云计算平台的长远发展。

5、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乡镇企业中会计从业者对云计算的认识水平。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乡镇企业有着极强的推动力,但云计算技术在乡镇企业却极少应用。因此,选取会计从业者进行考查分析在企业层面探究其本质,进一步分析了是否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原因。本文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约4/5)的受访者不熟悉并不接受该技术。他们云计算知识缺乏,意识不到云技术的优势,阻碍了他们对云技术的接受。云计算服务商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的项目,其理论上的优势和先进性,需要在企业的运用实践中讨论和完善,因此,更要加强对乡镇企业和会计从业者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仅有少数受访者(约1/5)声称了解云计算,已经采用或未来将会运营该技术,意识到或已经感受到云计算带来的低成本等优势,这也是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形成过程。本项目从乡镇企业及会计从业者的角度进行探索,有关云计算采纳原因和云计算实施过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舰,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企业;会计成本

众所周知时代进步之下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科技技术均实现了良好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促使大数据应运而生。其实大数据完全可以说是互联网在一定发展之后展现出来的特征,只要是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互联网的环境之下就会形成大数据。大数据的出现更提醒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对会计成本做好良好控制以及管理,更加需要在大数据存在的背景下及时更新会计核算管理方式,在互联网形成大数据基础上依托于云会计展开日常财务工作,这有利于中小企业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进而真正的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探大数据云会计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成本实际核算控制影响

在探讨大数据云会计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成本实际核算控制影响之前,有必要了解什么是云会计,其实所谓的云会计指的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会计日常工作,本质上为依托于云技术处于互联网环境之中进行的会计方面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主要是用来对会计管理以及相应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予以完成。而从该定义之中不难看出互联网背景下促使中小企业产生大数据,而同时还会形成云会计,大数据以及相应的云会计完全可以形容为是硬币的正反两面相互依存,云会计属于新时期中小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良好管理的关键利器,尤其是能够对大量的会计数据实施便捷性处理分析,实现中小企业对于高效率以及低成本会计实际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而其基于会计成本方面核算控制影响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其一是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下依托云会计能够将会计成本实际计算周期有效缩短。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历史成本以及自身经营目标将会计成本计划予以制定,并将该成本控制目标向各个工序以及不同环节和所有部门细化深入,利用输入作业成本精确相关数据指标科学化目标成本,将会计成本予以合理范围内良好控制[1];依托于核算经营生产环节中设备费用以及人工费用和相应的材料等等费用,及时在云会计平台上上传涉及的会计成本数据信息,进而将整个经营之中成本发生额实现动态化科学展现,便于企业依托于全面性以及科学准确性会计数据降低成本,当然更加便于中小企业相应的管理决策层进行成本方面及时查询以及有效了解分析,动态性管理成本状况并及时调整成本偏差。其二是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下依托于云会计能够将成本控制关键点强化。具体来讲,云会计该种平台能够实现综合信息的跨部门的良好提供,这有利于共享资源信息,如在信息集成之后将库存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和相应销售生产等等信息依托于会计模块实现共享,这有利于中小企业信息流以及业务流和资金流三者之间的统一化有效管理;当然依托于云会计该种平台还可以具体分析各个环节成本变化趋势以及占比结构,促使企业对于成本要素有着科学把控[2]。

二、探析基于大数据环境中小企业强化会计成本控制途径

一般来讲会计成本是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环节之中涉及到的所有成本,包含了原材料以及相应的销售生产等等,可以说涉及整个经营过程,会计成本发生以及形成均具备较强的动态特性,而基于大数据环境之中中小企业应该是将会计成本方面核算控制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不同环节上进行强化控制,而上文在了解了大数据以及云会计之后,下面就具体探讨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

(一)采购原材料方面

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可以从采购原材料上着手,具体来讲,依托于云会计该种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实现相关原材料数据信息准确以及全面性的良好获取,进而为构建较好采购环境奠定基础;中小企业一方面依托于云会计此平台对自身所需的不同原材料价格和相应质量进行充分性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采购信息的及时,将采购原材料方面的渠道有效拓宽;而建立在采购信息公开基础之上,采购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对于原材料的供需距离也会相应缩短,这对于采购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采购成本的最大化降低;从选择供应商来讲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公开竞争手段进而促使自身在采购原材料环节中占据有力地位,因为采购价格一旦偏高无疑是会增加中小企业成本压力,依托于云会计中小企业针对原材料建立相应的信息库,查看原材料方面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状况,核算并设计出最优采购方案,一旦确定供应商之后就需要将采购数量上报审批。

(二)物流环节方面

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还可以从物流环节上入手,具体来讲,无论是中小企业以往物流还是当前现代化的物流基本上占据会计成本较大的比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运输上涉及到的成本费用往往占据整体物流成本百分之六十,由此也显示着运输对于中小企业物流的重要意义,而依托于云会计该种平台则完全能够分离物流运作以及采购业务,实现物流方面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对于部门界限良好打破,建立在线物料以及配送和相应仓储等等管理上的一体化[3];一般企业处于供应链之中几乎所有环节均涉及物流费用,由此中小企业日常物流方面成本控制本质上属于系统性以及走高和性过程,而利用云会计可以将供应链不同环节实施有效的全过程控制,将物流方面总成本及时监控汇总;此外控制运输费用能够促使中小企业将单位时间以及单位空间相应运送力大大提升,而借助云会计完全可以提前将运输路线进行良好规划,并将最佳路径从众多的路线中挑选出来,最终促使中小企业利用最优路径进行物流配送进而将物流成本最大化降低。

(三)管理库存方面

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还可以从管理库存上下功夫,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在会计成本方面还包含了库存成本,而库存成本也是整个会计成本良好核算控制要素,一般依据订单需求决定原料采购,为此大数据时代库存则建立在MRP基础上,依据现有库存以及物料清单和相应的产品订单等将实际采购量确定下来,以库存的最小成本进行为中小企业经营生产予以保障,还可以对库存保质期以及最高库存和和库存安全实施有效安全预警;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常常为了回避停工待料就需要对原材料日常库存做到数据的及时获取,而以往人工核算统计在原材料大数据环境下则常常出错,此外还耗时耗力,这对于中小企业进行决策制定非常不利,而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将仓储物资进行电子标签的实际粘帖,该种电子标签本质属于物资特定的并且唯一性编码,其中更是记录着专有仓储信息,而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此实现库存物资方面信息化精细管理,此外仓库相关管理工作者也能够依据电子标签将货物快速良好定位等等,可以说无论是材料的使用还是运转均能够实现动态化的全程管理,避免物资丢失和相应被盗,最大化将库存成本降低。

(四)制造生产方面

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可以从制造生产上着手,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构成的实际分析之后可以将一些可控的以及频繁发生重要成本指标进行提取,依托于云会计该种平台更加能够进行成本方面指标库的良好构建,而该指标库目的是用来微观控制产品成本;此外借助云会计还能够对不同工序相应的标准成本进行数据分析,因为标准成本如果和相应的实际成本两者之间具备较大性差异,则需要快速分析产生该种状况背后的原因,并及时调整标准成本相关数据促使其和实际状况较为吻合;如果说是日常生产环节出现异常成本则需要依托于各个部门之间狼嚎配合及时予以解决,合理将异常成本控制,进而通过上述方式对处于大数据环境中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实现最大化降低。

(五)产品销售方面

中小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借助云会计对会计成本展开的良好核算控制,除了可以从制造生产以及库存等四方面入手之外,还可以从产品销售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借助云会计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大数据环境之中对相应的客户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以及良好调查和有效跟踪,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动化的新型营销方案,将终端客户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距离不断拉近,在此基础上对客户偏好以及相应的客户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依托于产品在经济市场实际占有比例对受众群予以分析,进而实现将产品信息于目标客户的直接推送,最大化避免比不要广告费用和线下宣传费用,当然更加可以借助云会计将总销售成本良好核算[4]。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云会计随之产生,大数据本质上和云会计之间相辅相成,对于大数据的探讨如果脱离了云会计则显得不伦不类,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依托于云会计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会计成本方面数据信息的便捷获取以及有效提取和科学应用,实现总会计成本的最大化降低,而本文将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中的中小企业实际会计成本控制核算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现今关于会计成本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并期望为未来中小企业长足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梁伟静,薛晓芳,李晓智.大数据及云会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于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J].财会通讯,2016,(10):74-76.

[2]林菡.私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研究———以泉州私营企业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7):117-120.

[3]张明明.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探索———歧点、亮点与难点[J].会计之友,2014,(02):4-10.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3

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国发〔2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发展云计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成本,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我国面临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服务能力较薄弱、核心技术差距较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不够、信息安全挑战突出等问题,重建设轻应用、数据中心无序发展苗头初步显现。为促进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适应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能力、深化应用为主线,完善发展环境,培育骨干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扩展应用领域,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信息安全,优化设施布局,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促进创业兴业、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减少行政干预,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能力,对接应用市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监管政策,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统筹协调。以需求为牵引,加强分类指导,推进重点领域的应用、服务和产品协同发展。引导地方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云计算发展定位,避免政府资金盲目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加强信息技术资源整合,避免行业信息化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优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强化云计算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云计算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加强管理创新,鼓励新业态发展。

保障安全。在现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特点完善相关信息安全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和数据隐私保护,增强安全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云计算信息安全。充分运用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带动相关安全技术和服务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云计算发展格局,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共云计算骨干服务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云计算服务种类丰富,实现规模化运营。云计算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增强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突破云计算平台软件、艾字节(EB,约为260字节)级云存储系统、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与产品,云计算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云计算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服务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在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带动性强、示范作用突出的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和政府采购服务改革,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开展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在降低创业门槛、服务民生、培育新业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自建数据中心数量减少5%以上。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区域布局初步优化,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值优于1.5。宽带发展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初步建成满足云计算发展需求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安全保障基本健全。初步建立适应云计算发展需求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云计算发展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云计算关键技术,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云计算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健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实施云计算工程,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大力发展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和创新成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活动。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培育信息消费。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外包服务,推动政府业务外包。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大企业开放平台资源,打造协作共赢的云计算服务生态环境。引导专有云有序发展,鼓励企业创新信息化建设思路,在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立足自身需求,利用安全可靠的专有云解决方案,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

(二)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云计算平台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艾字节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提高相关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水平。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科技专项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积极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充分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全产业生态系统。完善云计算公共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标准制定和相关评估测评等工作,促进协同创新。

(三)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大幅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新建电子政务系统须经严格论证并按程序进行审批。政府部门要加大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行新机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云计算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带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大数据开发与利用。

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在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就业和社会保障、交通物流、教育科研、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政府机构和企业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推广应用,挖掘市场潜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五)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

加强全国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部署,以实时应用为主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在靠近用户所在地、电力保障稳定的地区灵活部署。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要合理确定云计算发展定位,杜绝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加快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结合云计算发展布局优化网络结构,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优化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提升互联互通质量,降低带宽租费水平。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云计算中心。

(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研究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人和企业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与制度,制定信息收集、存储、转移、删除、跨境流动等管理规则,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程。加强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加大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力度,建立完善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定级备案和测评等工作。完善云计算安全态势感知、安全事件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党政机关和金融、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和监测。支持云计算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云计算安全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市场环境。

修订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完善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服务企业申请相关业务经营资质。研究支持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网络政策。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云计算服务质量、可信度和网络安全等评估测评工作。引导云计算服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平,逐步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加强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监管和技术支撑手段建设,调整网间互联结算政策,保障网间互联高效畅通。对符合布局原则和能耗标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其参加直供电试点,满足大工业用电条件的可执行大工业电价,并在网络、市政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优先安排用地。引导国有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加快制定信息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出台政府和重要行业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相关规定,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云计算服务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规范云计算服务商与用户的责权利关系。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作用,采取无偿资助、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投资,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实施云计算工程,继续推进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创新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经费管理方式,完善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的配套政策,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将云计算企业纳入软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范畴,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完善投融资政策。

引导设立一批云计算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云计算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云计算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五)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原则,加快推进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云计算服务质量、安全、计量、互操作、应用迁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与评估,以及虚拟化、数据存储和管理、弹性计算、平台接口等方面标准,研究制定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业务和数据安全、涉密信息系统保密技术防护和管理、违法信息技术管控等标准。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云计算相关人才,加强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云计算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完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云计算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际云计算领域高端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云计算人才,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落户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支持企业和教育机构开展云计算应用人才培训。

(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支持云计算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在境外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和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国内外企业的研发合作,引导外商按有关规定投资我国云计算相关产业。鼓励国内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定云计算国际标准。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工作,按照本意见提出的要求和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突出抓手,重点突破,着力加强政府云计算应用的统筹推进等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做好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衔接,加强组织实施,形成推进合力。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网信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云计算发展的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分工的细化落实。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原理;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24-02

云计算的突然兴起和网络应用的转型密不可分。云计算,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云计算,描述的是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的一种动态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云”就是使大型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通过Internet接入网络适当的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构成,再接入一个标准的互联网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算的应用程序。通过云计算平台服务,用户可以将维护基础设施的任务转移交给专业机构(云提供商),然后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同时,云平台灵活可靠性可以满足各种业务变化的需求,降低服务的成本费用。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是指用户终端通过网络远程连接,来获取信息数据库资源的存储、计算及处理结果。终端数据不需要在本机存储,而是存储在中心主机(服务器),几乎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和应用软件,都能存储在“云”里。“云终端”,即所谓的“客户端”,例如我们平时使用的个人计算机、手机、车载GPS等电子设备等,只需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平台(操作系统),启用主机上远程桌面功能,终端不需安装软件,通过Internet接入“云”,就可以轻松使用云中的信息资源。

1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以及所处理的数据不需要在本地计算机、手机等其他终端设备或远程服务器运行或存储,而是在互联网的远程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中运行及存储,这些数据资源由云服务商来保障正常应用程序运转的管理和维护,他们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保证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和强大的存储空间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屏蔽实现细节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提供标准的连接接口服务,使所有用户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很容易地访问云平台使用的计算资源。有如下特点:

1)云可提供多元性的服务。云将调用云中的计算机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读取后进行分析、查询,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反映到用户界面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个特定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模式;云中的计算机群通过多种云技术构建数据群集,支持大数据量的抽取和更新,来保障对用户服务的快速、准确。

2)云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使用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的容错机制,可互换的计算节点的结构和其他措施来保障云的服务。云计算,作为一个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通过Internet将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与存储结合起来,实现严格和有效控制,配置和管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护性。同时,由于严格数据的权限管理,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数字签名等,可以让用户不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攻击和其他问题。

3)云计算对客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用户端设备成本低廉,因为有很多计算和存储工作被放到了Internet上,云用户可以有一个浏览器,不需要主机设备。在云计算模式下,云用户只需连接Internet的终端设备来访问,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完成具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和软、硬件的升级系统。用户只需支付实际使用的相关费用。相比较于目前的计算机,云计算终端的低功耗和成本低廉,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

4)云计算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与资源共享。在云计算模式中存储着所有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来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的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在任意场合、时间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

5)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服务,基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者网格,因此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效服务。对于云平台用户,云资源云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几乎无限多的可能性。

6)云计算灵活性强,可根据用户的各种实际需求来调节大小。利用虚拟化技术,用户不需要了解具体各种设备及运行的具置,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网络设备,如PC机或手机,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应用程序在“云”中运行。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都可以获取所需的一切。用户不需要知道也无需担心的具置运行的应用,云可以实现一切,甚至任务的超级计算机。而我们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手机通过网络服务,从而降低成本的云,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 云计算的具体应用

云计算应该说是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尽管云计算技术复杂,大规模应用在国内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其在大规模存储、超大规模计算能力、降低企业IT建设与运营成本以及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在商业应用中,在运营商内部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包括OSS、DSS以及各种各样管理系统,大大小小的服务器成千上万,基本上应该说分散比较多。从业务角度来看,这些整体资源利用率都不太高,很多应用数据包括用户数据、计费数据,还有一些客户关心的数据都是交叉、重叠,还没有很好得用起来。例如可以利用云计算的挖掘技术,通过用户对站点网页的访问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用户对网站的访问模式和浏览习惯,可以优化重组网站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站点的性能,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因此,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构建统一数据架构,统一的数据语言,统一的业务实现和承载能力,使得云计算内部的系统大大简化,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同时云计算还可能在节能减排上带来一些发展的空间。

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教育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网络资源共享,都为云计算的具体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云计算是网络学习的基础环境与平台。云计算的提出,简化了对终端设备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云计算的网络资源,教师进行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及实验实训做需要的资料,既可以从“云”中获得,又可以“云”中存储,学校只需要提供给学生简单的终端设备,就能让所有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各种网络资源以及处理资料和实验。利用云计算,可以将学校上千台的电脑接入云服务,建立虚拟的实训室,其中包括在线计算和储存教育材料、应用软件。虚拟计算实训室可以充分发挥了学校资源共享的优势,减少了很多重复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师生们通过各自的权限进入网络系统,并根据需求动态申请磁盘空间,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学各种资源和服务,学生通过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自主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实现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由于本地终端不存储任何数据,数据存储更安全,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数据破坏。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统一安排和处理后台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磁盘空间和资源的分配以及安全维护工作,极大地提高效率,节约教育成本。

4 云计算应用需要考虑的问题

云计算的前景虽然美好,然而还有不少的技术障碍亟需解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服务的可用性的保证;2)数据隐私保护问题;3)数据锁定,平台之间数据的转移;4)数据传输瓶颈;5)新的计算资源、服务商业模型带来的软件许可证等问题。

随着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云计算带来机遇和挑战,云计算变得更加成熟。作为一个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计算机模型,云计算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云能快速响应用户各种变化的需求,即需即用,并正在逐步从多元化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思维方式,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尽享交流、学习和娱乐。云计算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方便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互联网普通的用户,还是软件开发者,他们将亲身感受着云计算所带来的便利。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余宗泽,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2]张珑、王建华、张军,云计算辅助教育初探,计算机教育,2010(12).

[3]黄镇圣,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分析,网络财富,2010(12).

[4]于广州,云计算理论及技术在高校的应用,研究商情,2010(17).

[5],云计算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初探,科技经济市场,2009(4).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学资源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6-01

当前,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系统以及服务设计都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其不仅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存储,同时在建设与后期维护上所需要的成本过高,且无法实现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共享,而云计算的诞生与发展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在教改的背景下,高校原有的教学资源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为了更好的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积极的将云计算应用到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中,进而以云计算的优势作用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资源的质量,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确保信息化建设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开展。

1 云计算定义以及特点

1.1 云计算定义

当前,相关学术界尚未给予云计算以标准定义,而从云计算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功能特点看,可以将云计算的定义阐述为: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超级计算模式,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以及网格计算的商业实现。其应用的原理是将所要执行的任务通过共享平台分布在各分布式计算机上,进而实现数据的存储与服务。云计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软件即服务、实用计算、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管理服务提供商、商业服务平台以及互联网整合。

1.2 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如下四点:第一,云计算能够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挖掘进行分析,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与此同时,其服务模式更加的丰富化,进而促使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就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且能够实现对所存储信息的及时更新,进一步确保了服务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第二,云计算在使用上十分的方便。基于云计算能够将所有信息进行存储的特点,其能够打破时间、地点等约束性条件,用户能够按照自身所需来获得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而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第三,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这就克服了网络安全隐患的弊端,进而在确保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能够避免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的入侵。第四,云计算的建设只需要按照客户自身所需来购买,且运行程序简单,后期的维护以及升级等工作都是由开发商完成的,所以整个建设使用的成本低。

2 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所产生的影响

2.1 解决了高校教育资源的存储问题

从开展信息化建设至今,高校基于传统互联网存储模式下,要想实现教育资源的存储,就需要增加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通过数据库服务器的购买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且基于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上所存在的不足,加上相应的专业人才缺失,致使系统的漏洞大,无法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护。而将云计算应用到高校教育资源中,能够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相关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其不仅能够实现对病毒的有效防护,进而确保信息的安全,还能够依赖于服务商的后期服务来节省后期的成本投入。

2.2 以共享的优势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丰富

建立云计算能够将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交付给服务商,进而高校就无需在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存储等项目上投入过高的成本,且能够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完善。整个信息系统是以云计算为依托的,进而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对教育资源的搜索,这就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这不仅仅是教改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需求,实现云计算为依托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确保高校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受限的弊端。

2.3降低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与维护的成本投入

高校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想为当前大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软硬件设施,就需要不断的投入成本,而基于云计算下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能够帮助高校节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购买成本,同时也能够节省软件升级维护的费用,进而在确保信息化系统完善性与先进性的基础上,为高校其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在软件升级维护上,云计算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收费低,很多服务是免费的,后期维护升级等工作由服务商负责的;在硬件设施上,云计算是通用的信息平台,接入终端便可使用,且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高,后期的管理成本也很低。

2.4 能够为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丰富奠定基础

以云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资源库使网络教学资源在使用上变得更加的灵活且方便,传统的信息化建设下,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很难依靠其来实现,而云计算下的教育资源索取成本低,且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进而能够更好的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基础。同时,教师能够依赖这一平台创建更为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3 当前高校在应用云计算上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拓展与普及,如何确保云计算下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高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云计算逐渐成为了用户服务的首选,而云计算的服务商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云计算将成为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的一大目标,而高校如何确保自身所选择的服务商能够实现对系统的安全维护以及确保自身的信息的安全,亟待解决。同时,高校在实现云计算建设的过程中,每个高校的服务系统是不同的,那么接入端口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何构建出统一的端口来服务于高校的云计算建设,也是云计算在高效发展过程中的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此外,面对云计算的优势特点,高校必将逐渐将其应用到教育资源的建设上,而如何针对云计算服务的功能特点,实现教学课程大纲等的有效调整,也将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云计算应用到高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中,能够以低成投入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丰富、安全以及便捷索取,这就为高校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随着云计算在高校教育资源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在享受云计算开发商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的同时,需要按部就班的解决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才能使云计算的优势作用能够在高校的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媛媛,赵广宇,余华鸿.云计算与高校教学教育资源整合[J].今日科苑,2010,5(04):23.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模型;转变;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84-02

计算机实验室与其它学科不同,它不是严格地以实验项目或课程的开出来划分职能,其管理模型也应由传统的单个机房、实验室的管理向集中化、统一化管理过渡,这需要借助当前互联网新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加以实现。

1 计算机实验室构成

1.1 计算机实验室的一般结构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面向对象较为宽泛,除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还需要承担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类课程的教学,除了具有专门配置和安装有专业软件的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和使用外,更多的只作为一般普通计算机教室来管理使用。单个实验室从结构上看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设备配置高低、多少的问题,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或院系都在为提高自己专业实验室配置水平而努力。从早期单个的计算机教室,到具有局域网、校园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实验室,再到现在的Internet网,云平台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教学内容也由一般单机硬件、软件操作,发展到基于网络的软硬件、网络实验等,就其结构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1.2 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它的功能、用途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各不相同,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1) 按功能分

公共实验室:主要用于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课程基本操作和实验

专业实验室:根据各学校所设专业方向不同,建设相应专业实验室

(2) 按类别分

硬件技术实验室:包括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硬件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等

软件技术实验室: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教学、数据库软件、网络软件教学

网络技术实验室:可以进行网络路由与交换、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常规实验

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形、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相关课程实验

(3) 按归口分

归口教务部门管理的机房:一般用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

归口计算机中心管理的实验室:用于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实验;用于科研的,大型实验室;

归口院系管理的实验室:院系单独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实验室,专业性较强,与外院系交叉性少

(4) 按平台分

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完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成网络技术、网络搭建、网络配置、路由与交换机配置等实验

软件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各类软件类课程教学,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语言、网络数据库语言等课程实验

创新实验平台:完成新技术、新媒体课程教学实验,及教改、科研实验

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实验平台:包括实训基地

项目建设的实验平台:科研项目专项建设实验平台

其它实验平台

无论如何分类,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本身都没有发生改变。

2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实验室架构的新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模式,也即高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在当前这样一个“无网不力”的时代,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我们要考虑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使各个计算机实验室实现最有效的联通,构建新型实验室模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1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思路

目前,有许多高校利用云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也给出了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例如,由武汉噢易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提出的《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及由该公司研发推出的相应软硬件产品就很好地解决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虚拟化这一问题。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在于云计算平台的开发和服务器集群、虚拟桌面的建立,也即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方面,可以在学校原有网络基础和机房条件下进行改造,以实现老旧资源的利用,节约投资;平台建设以功能覆盖为主,力求简洁实用,以实现资源的弹性配置、学生终端的集中化统一管理、能灵活创建虚拟桌面、创建一种全新的实验室构架体系模式,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变得更轻松为最终目标。

2.2 云计算实验室特点

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学生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都安装在后台服务器的虚拟机中,所有运算都由服务器来完成。教师、学生通过云终端或其它终端设备访问虚拟机,实现了桌面的统一集中管理,减少了终端设备的维护。与传统的C/S结构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器的集群化、虚拟化,资源的弹性化分配,可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更新和部署桌面模板,通过云平台软件进行批量克隆和分发,实现日常教学、考试、培训等不同环境的切换。甚至是根据不同课程生成不同桌面系统,根据课表或教师教学需要登录服务器调取相应桌面。

3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实现云计算的可能性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按管理模式和功能划分为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两大部分,目前,分属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管理的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已全部实现了网络连通,接入Internet网,属于校园网络的主干部分,共14个机房,880台计算机,分布在三栋教学楼,均为千兆光纤接入,百兆桌面,已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实验室的网络基础。

硬件方面,学校中心机房也已具备一定实力,拥有大量服务器冗余,而这正可以作为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所需的集群化、虚拟化服务器。按照50个点机房进行计算,以常见办公软件及win7操作系统对硬件的最低要求为标准,每个虚拟桌面系统主频0.8GHz,同时考虑服务器虚拟化自身消耗15%,则CPU总体所需为50*0.8GHz *115%=46G;每个用户分配3G内存,则50个用户为150G内存;每个用户分配硬盘40G,则50个用户为2T硬盘容量。根据这一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机房所需虚拟服务器的配置大概为CPU:4路6核,2GHz;内存:10*16G;硬盘不小于2T。

软件方面可以考虑自主开发或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也可以直接购买成熟的产品或服务。需满足云桌面统一部署、集中管理、个性化教学桌面定制、考试环境快速部署、一键还原等功能。

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轻松,上述服务器条件,一般硬盘空间可以满足,但服务器内存和CPU主频一般都达不到搭建平台所需要求,需另行增加,其兼容性和可靠性也需同时考虑。软件平台的建设更是需要量身定做。

参考文献:

[1]冯裕忠,冯将.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改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97-200.

[2]项保连.项目管理在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0-22.

[3]孟庆伟,刘婷.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模型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1(12):72-73.76.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7

关键词:云计算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即服务

1 概述

目前国外云计算领域内产生重大贡献的有Google App Engine、甲骨文的和Amazon EC2等,对它们的云计算产品研究后都不难发现,他们取得的成就多是在平台及服务层和软件即服务层,而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层的成就是相当少的,基础设施层的代表产品有Google的Google Storage、Amazon的Amazon S3等一些存储服务,业界在基础设施层的领袖当首推IBM,IBM的“蓝云”解决方案在虚拟化、数据优化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技术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按照由底向上层次分为三种: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及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上层服务依赖于下层服务的部分功能,同时又可以按需调用下层服务的部分功能,所以,云计算三层服务模式协调工作的实现与否取决于最底层即基础设施层的构建。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2006年的搜索引擎大会上,由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首次提出,但云计算并非全新的技术,它是由分布式技术、虚拟化、HTML等技术整合而来的,纵然如此,它却是公认的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云计算风靡全球的本质原因在于云提供商能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随心所欲(动态可伸缩)、廉价(按需收费)的计算能力,这种计算能力包括硬件、软件,从而大大减少用户在维护运行环境、初期投资、规模扩展等的成本,也是“环保”IT发展的一个方向。

3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概述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的构建关系到整个云计算架构能否正常工作,所以说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构建的重中之重。

3.1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工作原理 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

3.2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功能、核心技术 虽然不同云提供商的基础设施层在所提供的服务上有所差异,但是作为提供底层基础IT资源的服务,核层一般都具有以下基本功能[4]。

3.2.1 资源虚拟化。由云计算基础设施层的工作原理可知,设计云计算基础设施层的首要工作便是将大量的基础设施、操作系统等资源虚拟化,从而实现资源管理的高层次逻辑,达到简化硬件资源表示、访问和管理,同时定义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达到资源的交互的目的。目前流行的虚拟化技术有内存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系统虚拟化等,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以内存虚拟化为例探讨虚拟化相关技术。内存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是在屏蔽硬件资源差异的基础上,控制地址转一致性,如分配内存、页表、管理TLB等,要让VMM必须对物理内存有最终的控制权,严格控制将客户物理地址空间映射到主机物理地址空间的操作,保证顺利实现内存虚拟化,最终以统一的资源池方式对内存资源整合、管理。

3.2.2 资源功效监控。资源功效监控又叫资源监控,是保证硬件基础资源工作效能的关键步骤。云计算基础设施层要实现负载管理的前提首先便是对资源进行监控,由于硬件资源参差不齐各有差异,针对不同资源监控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比如,对内存空间的监控,则看中使用率,主要监控内存的读写频率,而对于网络资源监控重在对输入输出流量、路由状态等的监控。资源监控的核心在于要在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针对全局资源的监控方案,即资源监控模型,该资源监控模型要能实现对资源监控对象、监控指标的描述,而且,资源监控模型随不同虚拟化资源层次、虚拟化的粒度不同而体现随机应变的功能,能够对虚拟化资源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有效监控。

3.2.3 节点负载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层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硬件资源的集群环境,在这样的集群环境中每一个硬件资源节点(虚拟资源节点)的负载并不相同,甚至是起伏不定不带规律的,虽然不能消除硬件资源节点之间负载的差异,但是如果不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实现“负载均衡”,将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也是必然的。负载过重会关联到系统效率低下、数据危机增高,负载过低又会导致宝贵的资源大大浪费,节点资源管理便显得尤为关键。云计算基础设施层节点负载管理的核心就是将资源节点通过自动化的平衡机制进行合并,然后全局分摊负载,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本层及上层资源的服务性能维持在理想范围之内,使得基础设施层资源负载能够自动化的转移,整体资源负载和利用率保持在一个平衡度上。比如理想的处理器负载应该控制在60%至80%之间,才能很好得调节性能和利用率。

3.2.4 资源存储管理。基础设施层资源存储管理即存储虚拟资源文件的存储和管理,通常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会运行上千个的虚拟机,怎样合理存储海量的虚拟机镜像文件、保存在虚拟机内的业务文件以及随应用程序运行而带来的存储数据等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云中数据都是相当重要但用途不尽相同的,资源存储管理的核心技术在于解决数据存储和基础设施层高可用性、负载均衡的矛盾,建立一个保证基础设施层高可用性的存储机制是很重要的。比如,应用程序产生的存储数据和虚拟机镜像文件都是虚拟化资源的核心数据,镜像文件内存大且随虚拟机运行而逐渐增加,是虚拟机系统运行核心文件,而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直接关系到云应用的可用于否。在这种两难问题上,业内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将应用的业务数据保存到虚拟机外,一旦某台虚拟机出现故障,便可迅速开启另一虚拟机并调用保存在特定位置的业务数据,使得整个集群环境不会因为一台虚拟机出现故障而整体瘫痪,系统高可用性能大大提高。

3.2.5 资源自动化部署。资源自动化部署即基础设施层通过一个部署流程将虚拟化资源自动化分配给上层应用,以使得基础设施层服务可用。资源自动化部署并非一劳永逸的,通常当资源虚拟化环境准备就绪,应用程序开始构建的时候,会进行第一次资源自动化部署,称为资源部署初始化。随着应用程序运行对底层资源需求增多,会进行多次自动化部署,称为动态部署。如果系统能够通过增加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性能需求,或通过缩减资源以降低成本,则称这种系统是可伸缩的。由云计算基础设施层资源部署机制工作原理可知,资源部署的自动化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层的动态可伸缩息相关。云应用会随用户需求和服务状态变化而调整,自动化进行资源部署,以解决应用程序工作负载高、故障恢复和硬件维护等“紧急问题”。

3.2.6 资源安全管理。研究机构Gartner的一份名为《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其中列出了云计算技术存在的七大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人、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云计算基础设施层资源安全管理正是应对以上风险而专门设计的功能,另外,为了合法保护基础设施层的虚拟化资源不被恶意盗用、破坏,保护合法用户的切身权益,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层的资源安全管理环节,数据中心通过设计类似计算机防火墙专用的隔离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安全性。

3.2.7 收费管理。云计算的收费方式是按需收费,虽在不同的层次和服务上,收费选取的变量不同,本质却是一致的――“按需收费”。这种合理的收费方式给用户以极高的“性价比”,成为云计算蓬勃发展的一大因素。按需收费即是针对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所占用的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计价收费,业界通用的收费方式大致有两种:①实时计费,真正用多少资源就收多少费;②为用户预设几种固定资源配置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单位时间内的计费标准,用户选择一种类型使用并根据使用时间长短进行付费。第一种方式对各种资源使用的监控准确度要求很高,因此很少被真正采用;而第二种是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使用时间长短和所选择的资源配置类型是计费变量,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被广泛采用[4]。

4 结束语

由于云计算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它的每个层次的设计都不是一独立的过程;基础设施层是以硬件资源为中心的,它的搭建关系到整个云计算架构的功能实现,基础设施层的功能复杂、工作量大,它由内而外,直接面向硬件资源(虚拟化),同时又直接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存储数据),设计一个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层在云计算架构搭建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

[2]王鹏.走近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杨正洪,郑齐心,吴寒编著.企业云计算架构与实施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4]战略蓝图与技术架构/虚拟话与云计算小组编著.云计算时间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8

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次巨变。那么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又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呢?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通过分析,提出了云计算在高校图书馆应用需要关注的地方。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图书馆;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83-01

1、引言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英文cloud computing)一词最早来源于Google,是Google的高管们用来推出Google规模庞大的数十万、数百万台计算机集群而采用的简练、有气势的形象比喻;“云计算”用工程师的语言,准确地定义是“超大规模的、可扩展的、低成本的,但是高可靠性的服务器集群系统”。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在“云”中资源使用者看来这种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随时扩展的、按使用付费的。

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1.2 云计算的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运行在PC或单个服务器上的运算、存储、软硬件服务等,通过网络迁移到一个非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或者称为“云”中,而云系统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因为云系统是由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的、具有超级计算模式的处理系统,其运算能力高达每秒10万亿次,甚至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等等,所以在未来,也许用户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所需要的一切。

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简单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可靠的数据存储能力

云计算采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保障了数据存储中心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云计算对共享的数据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个人电脑上存放的数据因病毒攻击、操作失误、恶意篡改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损毁现象的发生。

2.2 超强的平台服务功能

云计算平台具有超强的服务功能,既支持电力、电信、石油等各个行业的管理,也支持海量设备数据的运行,还支持基础数据历史、未来的追溯,总之,云计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以共享共赢,按需租赁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基于公共信息(云计算)平台的软件、网络、系统、存储和信息处理的租赁服务,提升了企业IT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IT产品的门槛。

2.3 超强的运算能力--

云计算模式可以为网络应用提供与超级计算机相抗衡的、超强的运算能力,使用户完成个人电脑根本无法企及的任务。例如,在“云”(计算机集群)中,当某一个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了一个查询请求时,就会有云中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被云计算模式同时调用,为用户搜索不同的数据库,并尽可能为用户提供完备的搜索结果。由于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不再是从个人的计算机或者某个指定的服务器上搜索信息,而是从整个互联网上搜索所需信息,因此,其速度得到了空前的飞跃。

2.4 较低的经济成本

据预计,相对于机构自身运营的数据中心而言,云计算供应商的存储成本只有原成本的1/10,带宽成本只有原成本的1/2,计算处理成本只有原成本的3/10。这是因为云计算具有特殊容错措施,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所以“云”的这种集中管理可以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从而,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3、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3.1 整合和共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海量的出版物,各种出版物的价格也急剧增长,高校图书馆在有限的条件下,要想满足读者更多的需求,将云计算服务引入高校图书馆建设,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选择。信息海量存贮是云计算的优势之一,并且通过云计算服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能够实现仅由本馆读者使用,或者多个图书馆共享,或者全球共享;且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计算机设备上查找所需资源,同时也不必担心所存资料的丢失。

3.2 降低高校图书馆的成本投入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基本都进入信息化与自动化阶段,其投入成本主要包括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其中,硬件成本为计算机的购置成本,数据存储、备份系统、交换机等基础设施成本,设备更新成本等。软件成本包括不同版本软件的购置成本、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成本等。另外,安全担心、待机时间、电费账单、系统维护、人员开支也都需要很大的投入。高校将图书馆建设建立在云计算服务基础之上,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图书管理人员只需直接从云端下载软件便可使用,既能有效避免安装冲突,又能节约成本,即计算机退化成一个简单的终端,用户不再被绑定到一台特定的计算机上,也无需安装、更新各种各样的软件,图书馆更不必配备多名软硬件管理员。

3.3 提高高校图书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改善了图书馆工作环境,将高校图书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图书馆数据的安全性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是通过网络相互联系的,图书馆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因硬件损坏、遭到网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造成的数据篡改、丢失等安全问题。云计算服务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首先,云计算服务商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存储中心是极其安全、可靠的,那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集群;其次,使用云计算服务,数据储存在“云”端,图书馆可以避免因病毒感染、硬件的损坏等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再次,云计算服务采用自动同步的形式存储数据,且存储的数据采用多处备份的形式;最后,云计算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来支持数据的共享。

4、高校图书馆应用云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4.1 云计算缺乏行业标准

虽然IBM、Google及国内的瑞星等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也一直在关注云计算标准的建立,但截止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出台。但是,只有拥有统一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云服务在供应商之间的零成本转移。对于图书馆行业的标准需要涵盖程序交互接口的标准化、可交互接口的标准化及支持数据的标准化等等。

4.2 云计算缺乏版权及个人隐私保护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9

[关键词]集约化;云计算;业务平台;整合;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89-01

1、 引言

根据集约化运营的需求,实现分公司各个本地业务平台的省级集中,形成统一的业务平台版本。另外如何提高业务平台的资源利用率,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利用云计算及相关技术实现传统业务的整合,形成运营稳定的新平台。

2 、整合的目标与计划

2.1、工作目标

利用云计算持续打造聚合、高效、开放的横向业务网络目标架构,提供管理集中、能力统一开放的业务聚合环境,推进云部署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同时,利用整合工作的推进,逐步完善业务平台引入、整合、退出等方面的要求。

2.2、工作措施

一、推进能力开放标准化,实现PaaS正式商用;主要基于ISAG统一开放的IMS能力;同时面向行业应用加快PaaS商用,以定位能力为切入推进能力产品化;云计算规模商用,构建统一资源池部署;计划部署统一资源池1500-2000 CPU CORE,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资源独立部署、应用按需申请的模式。

二、推进业务平台集中部署,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促进集约规模运营,逐步将各个业务平台整合迁移到A和B两个云计算核心机房。

3 、基于云计算下的业务平台整合方案

3.1、云计算平台资源的建设

目前已经建设了商务领航行业应用和手机应用云资源池,上线6项行业应用和18项手机应用,同时结合常规工作推进云计算应用,资源池中已有物理机总数量764台、存储容量490TB。

3.2、纳入云计算平台资源池的建设

云计算资源池计划整合共42个业务平台,覆盖的业务领域广泛,包括互联网类应用、行业类应用、IMS业务类平台、外包呼叫中心、本地智能网平台、号百平台、管理系统、爱音乐平台等。初步明确所需虚拟机总数量69台,存储资源59.28TB。

3.3、云计算平台统一承载网络的改造

公司原先的各个业务网平台分布比较分散,各个平台内部网络不统一,内网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不利于实施平台整合及向云平台迁移。各平台的网络拓扑、网络协议及二层终结点等都存在差异,无法直接向云网络及统一网络承载方案迁移。为此提出改造:

统一网络承载方案采用典型的数据中心的三层架构,由接入层、汇聚层、网关层以及核心层组成,汇聚层为二、三层分界点,汇聚层设备通过交换机堆叠等方式实现,汇聚层上挂接防火墙及负载均衡等设备作为网关。

不同机房结点之间通过DWDM直拉光纤或VPLS方式实现大二层网络设计思路,网络方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消除二层环路、实现故障快速收敛、链路负载均衡、网络端口的弹性扩容以及满足业务动态扩展和迁移需求。

最终演进网络:网络设备具备堆叠、VSC功能;具备VEPA/VN-TAG平滑升级能力;具备Trill/SPB平滑升级能力。

3.4、云计算平台机房的建设

推进A和B双云计算集群机房的部署,为平台集中提供业务云承载条件,实现规模、集约运营,结合常规工程逐步整合迁移到这一对核心机房。原有业务平台的扩容及新的业务平台建设将逐步向A机房和B机房迁移,形成业务网机楼在A机房和B机房两个云计算集群节点。

4、 下面举例说明互联网类业务平台的整合

4.1、互联网应用平台现状

业务有:信息港、省广告系统、e家应用、宽带卫士、信息田园、e家家园等电信互联网应用。因各平台的在线时间都已超进2年,已进入成熟后期,目前的业务正逐步萎缩。

存在问题:各平台设备的无法共享,资源浪费而又无法共享调度使用;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器性能较低、数量宠大,占用较多机房和电力资源。

4.2、整合的实施

特点:互联网类业务一般具备高并发线程用户、基于吞吐量需求、支持大量增长的用户数、较低的服务质量承诺等特点。

整合思路:用云计算平台做为基础架构,提供平台接入能力,并对现有互联网类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开放平台架构如图1:

整合成效:

(1)、整合前:物理机220台,存储19台82.5T

(2)、整合后:高性能物理机(用于虚拟化):9台 。虚拟主机:144台

分布式PC物理机:20台(用于直接存储分布式共享,提供云存储能力)

Solaris物理机:20台(原应用程序调用Solaris系统中间件,保留)

(3)、成效:节省物理机:171台,存储:7台27.5T,节省电费(年) 74.9 万元

整合策略:服务器全部使用虚拟化技术;存储合部使用分布式存储架构进行整合;利旧PC服务器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进行整合。

5 、实施业务平台整合的风险分析

业务平台整合工作,应以不影响原有及潜在的业务开展、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感知、不影响系统稳定及持续服务为原则。对应业务平台整合工作的上述三个原则,可以得出业务平台整合三个方面的风险。第一方面的风险在于,业务平台整合工作使得一些业务量小、处于业务衰退消亡期的业务平台提前下线,此部分业务的开展很可能受到影响。第二方面的风险在于,由于业务平台的整合,用户的体验和感知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用户对电信的业务和服务提出质疑,导致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影响。第三方面的风险在于,由于业务平台整合工作实施细节考虑不周等因素,导致平台整合期业务时段时续、平台不稳定或存在缺陷的风险。

云计算业务云平台整合,需要慎重考虑容灾备份的安全工作,在业务平台割接迁移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仍需保留整合前旧平台较长一段时间,待业务平台自身的容灾备份机制建立完善之后,再考虑退网。

6 、结束语

通过云计算实施业务平台的整合,合理应用虚拟化等新技术,可以实现全业务平台基础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并缩短新业务的开发,达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作用。但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也面临着安全性、服务保障性、维护管理手段、资源管理与服务管理等新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对运营商引入云计算技术实施业务平台的整合建设启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万云,《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8.

[2] 中国电信网络安全实验室编著,《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张广明、陈冰、张彦和编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电子工业出版,2012.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1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3G,the application of 3G has been into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 fields. This thesis described a design process for the system of image retrieval based on 3G mobile computing, and the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mage retrieval.

关键词: 移动计算;图像检索;手机应用

Key words: mobile computing; image retrieval; application of mobile phone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03-02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基于ARM技术手持式文字检索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公安部门的身份证移动检索系统中。但基于ARM技术手持式图像身份检索系统,目前在国内还很少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嵌入式芯片的能力有限,无法对数据量很大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存储,另一方面也实时对图像信息进行的更新也不方便。但需要图像检索识别的行业比较多,如公安、海关、各类考试的考生身份识别等,一直期待有一种技术能比较方便的解决图像检索问题。本论文描述的就是一个基于3G移动云计算技术实现图像检索系统设计过程。

23G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特点

目前,移动通信主要用途是用手机等掌上设备进行信息交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计算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使用终端可分为可便携式电脑、PDA和手机这几种移动计算模式。便携式电脑移动计算性能最强,但携带方便性和电池续航能力远不及后两者;相对于手机来说,可携带方便性和电池续航能力是其主要优点,但其计算能力有限;因此移动计算在我国就大体走了两条路:计算能力强而通信能力和携带性较弱的可携带式电脑计算和通信能力和携带性很强而计算能力不足的手机计算。所以对于较为简单的移动计算来说,手机终端更是最为合适的设备,所以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计算是十分必要的。随着3G的普及,通信网络在慢速移动时可提供达2M的传输速率,考虑到手机本身的输入输出量有限,如果合理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话完全可以满足移动计算的要求[1]。

移动云计算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终端硬件及终端系统无关性:由于计算端在云端,所以对于终端本身的要求基本很低,甚至一些非智能终端都可以实现“移动计算”,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类似java的跨系统平台。②数据分享便捷性:大量数据可在云器端存储的特性,数据分享会十分便捷,仅仅是一个数据指向的问题。③任务执行的高效性:受益于云器端的处理能力,如果输入输出界面设计合理,就可以通过终端直观的看到任务执行的结果[1]。

3基于3G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去计算技术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思想是“重服务端,轻终端”。将图像的存储、检索和处理放在云端,终端仅需要浏览器功能支持,同时要求终端能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并满足一定的带宽要求。整个图像检索系统设计为三部份:手持式终端、管理端和服务器云端。在云端服务器通过平台、数据库、PHP搭建一个基于WAMP技术的WEB应用平台,该应用平台实现图像的存储、检索、管理和终端用户的ID及权限管理功能。管理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连接,实现对图像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功能和将图像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端。手持式终端通过WAP手机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访问服务器端应用平台,实现图像的检索功能。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

3.1 系统硬件的设计终端设备:终端要求支持上网的WAP手机,最好是3G手机,更好的满足带宽要求。云端设备:按需求分析要求决定服务器集群数量和性能。管理终端:要图像数据采集点分布,PC机和相关图像采集、处理设备。

3.2 系统WEB应用软件的设计前端平台:为手机登录用户提供身份认证、多种图像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反馈功能。后端平台:为管理员提供图像上传、图像信息管理功能。

4系统应用案例

某高校按照基于3G移动云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设计原则,对学生考试身份图像检索系统进行了设计及应用。系统提供了按身份证号、学籍号、姓名等多种考生图像信息的检索方式。监考教师在监考中对考生身份有疑问时,可通过手机及时检索考生的图像身份信息及其它信息,有效地减少了代考等舞弊现象。从系统应用中可以得出结论,基于3G移动云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比较简单、方便地解决身份图像检索问题。

5小结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往需要复杂技术和大量成本来解决的问题,可以简便地用简单技术和低成本就加以解决。本论文所设计的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图像检索系统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案,可以简便的应用到公安、海关、教育等需要图像检索的部门。如果进一步采用相对成熟的图像识别技术与ARM技术结合来设计和生产图像识别终端设备代替手机终端,应用于海关、车站、码头等人口流动地,可自动、及时地对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进行跟踪识别。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11

关键词 电信业务运营商 云计算平台架构 虚拟化技术

1 引言

众所周之,云计算技术是近期兴起的基础计算平台技术,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Microsoft、Yahoo和SUN等大公司都是国外云计算的先行者。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电信业务运营商对云计算有着很大潜力需求,因为运营商本身就是一个很巨大的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处理者。每年都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为客户所准备的服务数据,需要的运算是巨大的,同时希望对这些用户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营销,需要大量的运算。这种运算如果用云计算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速度[1]。本文在对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电信业务运营的云计算平台架构和虚拟化技术规划方案。

2 云计算在电信业务中的优势分析

目前,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的大型系统大都采用小型机、磁盘阵列,商业数据库,中间件等,其不足之处是高性能、高价格,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扩展性差,无法适应全业务,低成本运营以及快速多变的互联网业务等新的竞争形式需要。而通过对小型机、磁盘阵列的部分替代可以明显降低运营成本。运营商如果能把电信业的服务透过云计算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则可以丰富全业务运营服务内容,满足客户信息服务资源的需求。即利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软件,将性价比最高的通用PC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组合成为超高性能的云计算平台,终端只要接入网络就能提供无边际的计算能力。

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低成本运营。目前,Google所有的应用均构建于通用而简单的大规模云计算平台,其计算成本是竞争对手的1/100,存储成本为竞争对手的1/30。而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使得计算成本降为原来的1/10,存储成本降为原来的1/3。并且可以利用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后发优势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高性能运营,使得性能与节点数量接近线性关系,即便在节点1/3失效的情况下,性能仍可接受,当节点2/3失效的情况下,系统仍可使用,常用的查询和处理任务一般在2至3秒内可以完成;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具有高灵活性,一个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系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快速地对系统进行扩容和调整,并可以在线增加节点;电信业务运营商适用于云计算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互联网应用发面,如搜索引擎、即时消息、电子邮件以及海量存储等;在数据挖掘方面,如精确营销、经营分析、网络流量分析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发现业务/网络内在规律等;在日志存储方面,如CMNET、GPRS用户上网日志等。

3 电信运营云计算平台架构

标准化接口适配层模块提供标准化接口,具备快速开发移植的能力,并且解决安全控制问题。大规模分布式文件系统式云计算的核心模块,也是当前的主流架构。系统管理模块全面支持各项管理功能,可实现电信级统一网管。DSMP(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是数据业务的管理核心平台,完成数据业务的业务管理和控制功能。数据业务管理平台主要负责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和SP管理,并对外提供开放接口并为各个业务网关、SP提供代计费功能。该平台还应提供数据业务相关的各种统计、查询功能,例如用户统计、SP及业务统计、计费统计等;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属于运营支撑系统,负责业务受理、开销户、计费等;综合网管系统是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的系统。DSMP、BOSS和综合网管系统三个系统构成了支撑域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信令监测系统,可以对GPRS用户上网记录进行存储和挖掘,其成本优势在于仅需原成本的30%投资,其高性能体现在3秒钟便可返回查询结果,并且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发掘网络质量、客户行为的潜在规律。

4 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适用于所有云架构的一种基础性设计技术。在云计算中,它主要指平台虚拟化。普通IT系统常见的突出问题有:设备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仅有20%左右,耗能较为严重,年能耗约为每台5000元,维护成本高。虚拟化允许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他硬件视为一个资源池,而不是离散系统,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配这些资源。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全寿命成本,设备数量降低约70%,投资降低约60%,能耗降低约50%,设备平均利用率从20%提高到60%;同时,可以大幅简化工程维护操作,系统封装在镜像文件中,可以通过移动和复制这些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复制该虚拟机,维护变成简单文件操作,工程、维护时间可减少大约70%。本文提出电信业务运营商虚拟化技术规划方案为:

①.按照系统特点进行分层规划

②.确定各层次的标准化模版

③.在投资、性能、维护运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层次一: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光纤交换机、磁盘阵列,双机热备、具备高处理能力,可满足高负荷、高稳定性要求;层次二:采用刀片服务器,高密度、低功耗,可进行高密度虚拟机部署,可满足中小型应用系统及大规模虚拟桌面应用;层次三:PC服务器利旧,充分利用资源,用于旧系统整合及构建测试开发环境。

云计算基本原理范文12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政府组织 信息技术采纳 多案例研究

一、引言

云计算已经被欧美许多国家的政府组织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以英国政府的“政务云”为例,它包括多层级的开放数据平台和应用程序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未来还准备移植到4G移动通信平台上。美国是目前唯一将云计算全面应用于政府机构的国家,联邦、州、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团组织已经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原有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资源分散、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等问题,而利用云计算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政务业务协同和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云计算技术这种特质决定其将作为我国政府解决电子政务难题的强大武器。然而,很多政府部门仍然对云计算技术的采纳持观望态度。因此,分析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技术的成因对于促进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实业界和学术界的期刊对于云计算的概念、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保持了高度的关注。理论界有关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不断出现,国际期刊上已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云计算技术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然而,国外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对云计算技术本身特征及其对组织影响结果的探讨上,关于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的现状和成因的研究几成空白。在国内,尽管云计算技术在实业界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学术层面上的研究依然非常欠缺。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将围绕云计算技术在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采纳这一问题,进行规范的多案例研究,构建政府组织环境下云计算技术采纳的理论模型,揭示影响政府部门采纳决策的主要因素,以期推进政府组织中云计算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促进我国云计算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工作的进展。

二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虽然云计算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学术性文章和实业界报刊中,它的含义和所指却一直是随意而不统一的。其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对云计算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云计算是一种无处不在、方便的、按需网络访问配置计算资源的共享池(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模型,它可以快速配置,使服务管理资源的工作量和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减小到最低限度”。由此可见,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并逐渐融合的产物。这种代表性的定义强调云计算是一种模式,在整个互联网中动态提供服务。这说明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因此,可以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共享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随着云计算技术对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不断扩大,研究者不仅热衷于讨论相关的技术问题,也逐渐开始关注云计算技术对组织发展的影响作用等管理问题。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云计算技术对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管理架构的影响作用的考察,以及对云计算技术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现有文献中严重缺乏针对云计算技术在政府部门采纳的研究。Tomatzky和Fleischer(1990)提出的技术―组织―环境模型(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几乎成为所有新兴技术采纳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TOE模型认为,组织对一项新技术的采纳受到技术本身特征、组织以及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因素主要关注技术本身的一些特性,如兼容性、功能以及相对优势等。组织因素是指采纳技术的组织类型、规模、经济模式、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指的是组织运行所处市场(产业、竞争者)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由此可见,TOE模型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框架,许多学者在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的采纳研究中成功引用了这一模型。本研究也以TOE模型为理论框架,将其应用于云计算的采纳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对其进行细化和拓展。

三、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

本文的研究工作遵循规范的实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展开。首先,进行多案例研究的样本选择,10家信息密度高的中国政府部门被纳入我们的调查对象。然后,收集案例研究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对其中3家政府部门进行实地观察,并在理论文献的指引下制定访谈提纲。数据收集的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辅以相关文档的查阅。对所有的访谈进行录音,并进行详细的笔录,然后将笔录文件和录音文件整理成文字稿。另外,研究人员反复地阅读文字稿,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如此反复迭代形成相关结论。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中对各方面的严谨性指标也予以了充分的考虑,并遵循科学的案例研究法则,其满足信度和效度方面的检验要求(Yin,2003)。

四、研究发现

通过对案例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参照TOE模型,我们发现我国政府采纳云计算技术的动因可以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云计算技术特征三个方面去考察。国家对云计算技术的支持政策对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认为,目前政府部门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决策大多数是出于对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的响应。此外,政府部门对云计算技术的采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高层对云计算项目的支持。采纳云计算技术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部门领导对资源控制权的敏感度是制约政府部门大范围推广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因素,而政府部门对于云计算技术的成本优势考虑并不多。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云计算技术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政府在云计算应用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云计算的应用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下面分别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云计算技术特征三方面详细阐释本文的研究发现。

(一)环境因素

在环境维度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云计算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正反两方面大量事实的证明。访谈对象都提到,因为政府部门信息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会促进政府部门尽快制定云计算项目的投资规划。同时,公众对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对于其采纳应用也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因为政府部门信息化的目标不仅是提供政府职员的工作需要,而且为公众服务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公众对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也是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各地政府以及国外政府非常重视成功案例的示范性作用,因此采纳云计算技术的成功案例显著影响政府部门的采纳决策。

由于云计算技术毕竟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很多政府部门和公众对其采纳和应用持观望态度。一旦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内也有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那么云计算技术一定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可以认为,目前中国的大环境只是一个中性的因素,因为政府的政策还在酝酿之中,公众出于观望态度,云计算在政府部门成功应用案例个数不多,效果还不明显。

(二)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对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技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有访谈对象都认为,在组织维度上,组织高层对云计算技术的态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甚至是最主要的因素。云计算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云计算技术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问题,并可能使得组织高层失去对资源的控制权。如果组织高层对信息安全问题高度敏感,那么这类政府部门可能放缓采纳云计算技术的进程。另外,如果组织高层对资源的控制权非常敏感,而将自己部门的资源交由其他部门统一管理可能削弱部门领导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甚至削弱部门领导的管理权力,那么这类政府部门可能对云计算技术持抵制态度。

组织维度上的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组织财务敏感度、组织的IT成熟度以及组织内部对信息技术创新的包容度。如,重视财务成本的组织倾向于采纳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并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政府组织带来较高的云计算项目参与程度与采纳程度。

(三)技术因素

在技术维度上,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性水平、与组织战略的匹配程度以及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性水平对于其采纳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性水平成为阻碍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所有访谈对象都提到,云计算技术研发者倡导资源共享的理念,这与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机制可能存在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方。政府部门对云安全一直心存疑虑。此外,云计算技术与组织战略的匹配程度是促进政府部门采纳云计算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政府组织资源分散,信息化建设模式是各自为政,因此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是促进政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有效路径。云计算技术与原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兼容性水平也是制约政务云大范围推广的重要因素。因为政府部门不可能在应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废除原有的政务系统,而是将原有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因此,原有系统的可迁移性、运维保障水平、稳定性和兼容性水平较弱,这也给政府组织对云计算技术的采纳增加了顾虑。因为多数政府组织都趋向于回避风险的,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部门很难大范围地采纳云计算技术。由此可见,云计算自身的技术特征是决定政府部门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结语

云计算技术所倡导的共享、虚拟化和分布式协作理念,引领了新兴信息技术时代的潮流。因此,探讨云计算技术的采纳成因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意义。同时,云计算技术在政府组织的应用,将会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云计算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相关实践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在于实证案例仅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较短时间内的考察,因此可能忽略影响政府部门对云计算技术采纳决策的其他因素。此外,本文多案例研究的结果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检验。总之,后续的研究可以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开展持续性的跟踪调查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进一步深化云计算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①Marston, S., Li, Z., and Bandyopadhyay, S. "Cloud computing-The business perspective."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 51(1): 176-189.

②Armbrust, M., Fox,A. ,and Grifftth, R.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0, 53(4):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