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态财务分析

动态财务分析

时间:2023-06-12 14:44:53

动态财务分析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分析 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其实质就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利用资本、成本、收入等指标,同时考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来组织资产经营,实现价值的再生、实现和分配的一种行为。在当代企业,普遍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这个观点的核心是,把企业作为特殊的商品,在公允环境下买卖的市场价值确认为企业价值。选择这个指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这个商品进入市场买卖时的价值是一个价值的合体,同时兼顾了短期利益以及长期利益的评价,比较客观的体现了企业管理价值。

财务管理总目标通常会被运用在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个具体目标上,三个具体的目标又在财务管理过程从总体上划分为五个基本环节: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在财务管理的五个环节中,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都属于静态总结性分析,而财务控制这项工作是动态的,是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掌控,才能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换一句话说,财务控制这项工作的成果和价值,应该在企业制定完整的管理目标后,进行过程或者动态控制中体现。

财务的动态控制,首先会体现在评价体系中核心因素的选择上,其次要体现在整个企业财务运营的过程中。具体工作是在在财务现金流分析以及财务制度过程控制中体现。

一、 现金流分析

(一) 传统的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中,一般而言,财务分析注重的是企业净利润的多少,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心指标也是围绕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地。

财务管理运用的分析、评价指标,来源于会计报表的数据,现实情况是:企业在利润管理方面各不相同,因而采取不同的利润管理策略;所有的会计核算都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等原则计算出来的;具体会计准则具有弹性,企业可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中,包括折旧计算、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因此,用来进行财务分析的数值,尤其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过会计核算出来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实利润值,更不能作为财务管理分析中现金支付能力、现金时间价值的评价依据。

为了更全面体现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传统对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企业现金流的分析。

(二) 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分析,比较直接的数据来源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现金流量表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大项和补充材料。其中,三大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又是我们现金流分析考虑的重点。在每一项经济活动当中,现金流量表都将分为现金地流入与流出,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流入的净额及流入与流出的总额;其次,还要进一步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子项组成状况。例如,甲公司是IT企业,报告期内收入为1900万元、净利润值为130万元、净资产平均值为2400万元,经过静态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指标还过得去,进一步考察改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内数据,发现:年度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50万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40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万元。首先从金额上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投资活动的现金流为负数,该公司有一定投资,主要投资项方向是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发软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不大。另外,从现金流量表的子项组成来看,甲公司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其他应收款项)940万元、甲公司筹资活动有300万元流入。因此,虽然甲公司静态的财务分析值还可以,但从动态资金流来考虑,结论是:甲公司资金总量出现了问题,公司经营状况的前景堪忧。

现金流分析,主要体现在企业现金流转过程的管理上,具体是要弄清企业利润中的现金比例,以及在投资、筹资过程中现金地流转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真正的收益能力,进行投资决策;还原企业的真实财务管理效果,也最大化避免因企业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对报表数据的改造,而造成的利润误导风险。

(三)现金流分析的现实运用

通常,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果时,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值使用比较多,由于指标计算过程过多的加入人为因素,得出结论也比较局限,因此在静态指标的结论基础上,还需要用动态的分析进一步判定。通过财务资金管理,尤其是关注资金流转的过程,可以依据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大,来判定企业资金周转良性,对于投资或者偿还债务有资金保障,经营、财务风险较小;反之,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越小,说明企业资金周转不良,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困难,经营、财务风险增大。

在动态分析中,现金流对企业的指标评判良性因素主要有以下:收回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增加本年现金流入;减少存货采购或增加赊购,减少本年的现金流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的债务实质减免,减少本年度现金流出等。这些措施和过程都能取得增加现金流量的效果,这种现金流量的增加,不能作为本年的经营业绩,在本年的利润值里面得不到体现,但在我们进行财务分析时,考虑这些财务现金流的动态变化,往往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

当然,既然现金流是动态的,其流转的过程如果不加以分析,也会和净利润一样,会被人为地进行改造,也可能产生误导性的信息。例如,企业发生了一项现金流出,应计入当期费用,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但为了管理指标的需要,人为地将该项现金流出与某固定资产的购建挂钩,计入了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成了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再如,企业从其他企业取得借款,应计入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但为了管理指标的需要,人为地将他判断为购货企业预先支付的购货款,从而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在进行财务指标动态分析的同时,还要注重财务活动的过程控制。

二、财务制度管理以及动态控制

财务管理的过程控制,主要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理顺;同时,在建立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过程中加以合理控制。

(一)理顺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所规定相应的方法和规则,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主要是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会计管理侧重基于既定的核算原则的全面反映,财务管理侧重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所以,财务管理是从会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却比会计管理要深入和专注。例如,某电器行业上市公司为了占有市场,大量在全国铺货,导致大额应收帐款,结果是:一方面企业实现账面利润额巨大;而另一方面,因此销售行为产生了将近9亿元的税金,账上并无资金可交,更不要说投资者无实质分红,债权人到期债务收不回,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困难。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账面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实质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基础时,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的稳定或增长。

(二)财务制度的建立和过程控制

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包括资金流入管理和资金流出管理,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主要工作之一是成本管理。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的费用;对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经济效益,以及增加短期负担、长远却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现金流出,合理分配。因此,成本管理,是即减少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出,又兼顾从战略上夯实企业的生存基础,要完成成本管理,需要通过相关的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控制。

1. 战略性财务制度的建立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制定各种政策时,不光只在个体内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在内部资金流程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外部信息和资源,进行财务管理,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财务指标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2.执行过程的细致控制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2

关键词:财务预警 探索性因子分析 财务指标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环境中的复杂性、模糊性日益明显,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变幻莫测,及时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成为企业经营的迫切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预警模型是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服务的,判别结果也只局限于被预测企业被ST或未被ST两种。而企业内部的预警体系,应该更加及时、详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下一步的营运决策。所以,这样一个财务预警体系的指标必须有代表性,能对企业运营现状进行全面有效的反映。

一、传统财务预警体系指标选取的缺陷

(一)指标预警功能单一。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是通过对期末会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进行提取形成财务指标,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把财务指标输入设计好的模型中,通过模型运行结果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理论上这种方法行得通,可以为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一些信息,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指标已经不能反映预警体系的全部功能。

(二)指标数量繁多。综合考虑前人研究的财务预警体系,选取的指标一般大约为三十个。因此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输出结果出现警情的信号时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进已经为时过晚;另外繁多的预警指标也会影响预警系统的效果。

(三)指标的选取忽略了与管理系统的有序结合。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对企业营运状况的综合反映,企业的管理漏洞、决策失误、经营异常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输入到财务预警系统中,把财务风险的踪迹反映给企业管理者,达到企业内部财务预警的目的。但传统的财务预警往往自成体系,把财务预警系统作为会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仅仅通过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警往往难以全面、系统。而在现代信息化的环境中,企业建立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信息、管理信息、会计信息、资金信息进行集成与共享,为财务数据扩宽了范围,完善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预警前的指标分类成为了财务预警的必经过程,先把指标进行归类,确认每个指标反映的问题方面,便于解决警情。可见,将财务指标与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二、动态财务预警体系的特征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运行的检测器,应该能实时观测企业动态,及时发现警情,以便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所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及时性、简练性、灵敏性。

(一)及时性。所谓及时性实际上是指指标获取的及时性。作为预测性系统,必然要具有前瞻性,而满足前瞻性的首要条件是及时性,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预警指标是构建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是根据期末财务报表获取数据处理来进行预警,由于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处理受到了冲击,网络会计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下会计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还可以产生实时的财务报表,对财务预警体系指标获取速度有很大帮助。

(二)简练性。企业内动态财务预警体系,供企业管理人员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要比供企业投资者、债务人所使用的预警体系频繁的多,甚至会达到每月一预测的频率,因此,具有这样特点的财务预警体系必须容易运行,预警指标必须简练容易获取。简练的指标不但节约了企业的预警成本又能及时发出警情信号,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灵敏性。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属于事前预测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作为预警体系的指标,必须具有灵敏性,在出现警兆的情况下,发现警情的蛛丝马迹,发出信号,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警情信息。

(四)成本效益性。成本效益是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指标体系中有许多指标的确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有很大利用价值,但如果预计获取该指标的成本过大,大于其预警带来的收益,那么应该放弃选取该指标,转而用与之相关的且获取成本较低的指标代替。

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财务预警指标选取

数据挖掘技术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思路,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冲击。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就是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每一个输入变量的变异性都可以归结于少数潜在的公共因子和一个与这些公共因子无关而只与该变量有关的特殊因子,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数据缩减。本文拟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原始的财务指标进行简化的主要原因有:(1)因子分析不是对原有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找出影响变量的共同因子,对信息反映全面,即使对结果影响不大的因素也不会丢失;(2)因子分析通过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便于使用;(3)因子分析可以通过SPSS软件实现,便于操作。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样本来自于我国三十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剔除了ST公司的财务数据。

(二)财务指标的选取与变量设计。本文选取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增长能力四个方面共19个指标,变量设计见表1。

因子分析是简化指标的过程,通过寻找各指标间的潜在公共因子实现变量的降维。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观测变量进行检验,确定变量间确实有相关关系。本文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分析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检验结果可知,KMO值为0.66,结果大于界定值0.6,表明观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界定值0.05,原假设被拒绝,表明原观测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共同度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比率、资产报酬率等6个指标的共同度均超过了0.9,表明公因子对这6个指标的方差做出90%以上的贡献。共同度超过0.7的指标共9个,可见,公因子提供的信息量较大。运用SPSS计算公因子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结果见表3。

根据解释的总方差结果显示,选取7个公因子的因子成分对所选取的公因子进行因子解释,作为选取公因子与原指标间的系数。因子成分矩阵见下页表4。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各变量的因子表达式:

X6=0.792F1+0.47F2-0.29F3-0.108F4-0.119F5+0.031F6+0.104F7

X4=0.681F1+0.052F2+0.544F3-0.144F4-0.299F5-0.223F6-0.8F7

……

X5=-0.125F1-0.22F2+0.068F3-0.225F4+0.109F5-0.39F6+0.778F7

下页表5是经过正交旋转后的成分矩阵,通过这个矩阵我们可以得出旋转后的各成分表达式:

X7=0.927F1+0.02F2+0.118F3+0.017F4+0.077F5+0.059F6+0.016F7

X9=0.735F1-0.008F2-0.005F3+0.354F4+0.109F5-0.165F6-0.16F7

……

X5=-0.093F1-0,05F2-0.102F3+0.014F4+0.042F5-0.004F6+0.918F7

公共因子命名如表6所示。表7是成分转换矩阵,成分矩阵乘以成分转换矩阵就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因子得分表达式,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8。由此得出因子得分表达式:

F1=0.086X1-0.045X2-0.09X3-0.017X4+0.05X5+0.213X6+0.345X7+0.111X8+0.249X9+0.046X10+0.131X11-0.029X12+0.164X13+0.014X14+0.245X15-0.032X16-0.003X17-0.08X18+0.017X19

……

F7=0.093X1+0.002X2+0.12X3+0.006X4+0.787X5+0.045X6+0.099X7-0.063X8-0.084X9+0.374X10-0.02X11-0.12X12+0.086X13+0.026X14-0.013X15-0.041X16+0.067X17-0.127X18-0.158X19

以上是因子得分表达式,即利用原有指标与指标得分作为系数,得出公因子表达式。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因子得分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估计预测,找出企业弱势方面进行改进调整,制定解决警情的对策。

表9是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该矩阵是单位矩阵,可以证明,提取的七个公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

四、结论

本文选取三十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反映企业营运状况几方面的指标先进行归类,然后对归类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发现:(1)企业各个财务指标之间确实存在潜在关系,找出潜在公因子加以分析处理可以简化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提高财务预警效率并且使预警结果更加直观。(2)寻找预警指标间潜在关系的结果表明,某些财务指标与其他类别财务指标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企业某一方面的疏忽产生的异常可以影响到企业其他方面的运营,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因子得分矩阵,通过得分矩阵可以体现企业经营各个方面的状态,但因子分析更多的是作为达到一些目的的中间手段,实现一些模型运行的中间步骤,在对数据进行降维简化后继续采用其他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3

1.效益与费用计算的一致性原则。采取旅游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计算的一致性原则能够正确评价旅游投资项目。如果在某旅游项目投资估算中包含了一项工程,那么因建设该工程而获得的增加效益就应该予以考虑,否则就低估了项目的总体效益;反之,如果起初考虑了该工程对某旅游项目效益的总体贡献,但投资成本却未计算在内,那么该旅游投资项目的效益就可能被高估。所以,只有将收益与投入的估算限定在同一范围内,计算出来的净效益才是投入的真实回报。

2.基础数据准确可靠原则。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对于财务评价结果的准确有着决定性作用。财务评价的大部分基础数据都是通过估算和预测得来的,具有不确定性。基础数据准确可靠原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稳妥地确定和选取基础数据,使财务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实现最大化,避免过度乐观估算带来的巨大风险,更好地满足旅游投资决策的需要。

3.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为主原则。世界上比较通行的财务评价是以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动态分析法为主,估算某一项目全部计算期内每年的费用和效益,同时采取现金流量分析的静态分析方法,计算净现值和收益率评价指标。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作用

1.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可以说是旅游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整体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项目评价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从旅游项目的前评价、中间评价到后评价,贯穿始终,旅游项目的财务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旅游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机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评价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旅游项目或方案选取比对时,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案比选可以说是旅游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精髓。通过方案的比选,适当优化工程、技术、规模等各方面内容,最后的财务分析结果反馈到方案的建设中,以优化旅游项目整体。

3.在旅游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结论是该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某一旅游项目中,该项目的发起人决策、权益投资人决策、债权人决策、审批人决策等等,都要依据财务评价的结论。对于需要政府审核的项目,审核部门在决策时,也都要以相关财务数据为该旅游项目经济与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基础。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内容与步骤

由于旅游项目的目标和性质不同,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以经营为目的的旅游项目而言,旅游项目财务评价内容应包括财务费用与效益的估算、偿债能力分析、营利能力评价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经营性项目,财务评价有其专门的体系。

(一)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内客

1.明确旅游项目评价范围,根据旅游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和性质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

2.通过基础数据对财务费用与效益进行估算,主要包括成本费用、营业收入和相关税金的估算等,并制作相关辅助财务报表。这些估算是旅游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准备工作,即对旅游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的确定、分析与估算。

3.进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即计算财务分析指标并编制财务分析报表,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利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4.在对某旅游项目初期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这需要将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反馈,优化原方案,甚至进行重大调整。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步骤

财务评价的步骤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财务评价与融资方案、投资估算之间的关系。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融资方案和投资估算,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三者互有关联,相互影响,这可以体现在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设置与方法上。首先要分析融资前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可以体现出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用于未来投资决策或项目方案的比选。这是考察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对项目发起人、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有很大用处。假设财务评价的第一步分析结论为“可行”,然后才能继续考虑融资方案,进行该项目的融资后分析,其主要包括项目偿债能力分析、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它是融资方案必选、融资决策和投资者出资的重要依据。

三、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指标计算

1.基础数据的估算基础数据的估算是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整个项目的财务评价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础数据的估算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旅游项目总投资的估算、项目经营期的确定、总成本费用的估算、销售收入及销售附加的估算、总利润及分配的估算、借款的本金与利息的估算。2.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是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源和核心。财务报表一般可分为基础报表和辅助报表两个类别,二者层次不同,互为补充,在编制报表栏目时要充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基础报表是依据辅助报表提供的各要素资料编制而成,用来计算或分析旅游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金负债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外汇平衡表等。基础报表是旅游项目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完整报表,并可以通用,适应于各类其他项目的需要。辅助报表则是在调研考察而确定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对旅游项目的资产、权益、负债、成本、费用和收入等基本组成部分进行汇总计算而编制出的基本数据估算表,其包括流动资金估算表、建设投资估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表等。辅助报表可以因旅游项目的特点和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编制与计算方法。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4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沿用着在它早期就已形成的一套框架结构,很少从总体上审视这个学科的框架是否能适应现代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环境,因此也很少在总体框架结构上有所突破。被大家习以为常的那个财务分析框架真的就不能再有所突破和超越了吗?

一、适当的和可确定的名称之选择

诸如数学、哲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每门学科都应该有它适当的和可确定的名称,但在财务分析领域,我们所能看到的却是极不确定的混乱状态。诸如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分析、财务评价、财务分析、经营分析、经济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等,尽管它们在含义上有所差别,却经常地见诸于国内外各类有关财务分析的教科书之中。在这些概念或名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可能要数财务报表分析、经营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或“财务报告分析”经常地被美国学者使用。所以如此,部分地是因为历史传统和习惯,部分地出于对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考虑。借助财务报表分析或财务报告分析,可以进一步解释并提升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结构广泛的报表读者的需要。如同lepolda.bemstein、johnj.wild在《财务报表分析》一书中所言:“我们的选择是适应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广泛的注意力,我们的做法是将分析与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相联系”。而在日本,有关财务分析的著作多半冠以“经营分析”的名称,如日本古川荣一著《经营分析入门》 (1955),松本雅男著《经营分析入门》(1959),国弘员人著《经营分析体系》(1959),西野嘉一郎著《经营分析》(1959)等。日本惯用“经营分析”,主要是受德国传统的影响。德国学者kurtschmaltz于1927年所著《美国财务报表和经营分析》和1929年所著《经营分析》,前者介绍美国的财务报表分析,后者介绍美国的经营分析。后一本书对日本财务分析转变为经营分析影响甚大。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改称为“经营分析”(businessanalysin),其中以diamond公司董事长石山贤吉所著的《决算报告的阅读》为最早,后由日本银行统计局开始从事经营分析,并发表企业经营分析的结果。“经济活动分析”是前苏联所惯用的概念,在范围上已经超出了财务分析的界限,而将财务分析与非财务的经营和管理分析寓为一体。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更多受前苏联传统的影响,院校开设的课程一般取名“经济活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转向接受美国的传统,更多地使用“财务报表分析”,同时其他概念并存使用。比较而言,国内学界在概念的使用上可说是最为多元和混乱的。

尽管这些概念都有其产生和使用的特殊背景,但我们更倾向于用“财务分析”给这门学科定名。尽管企业的各项活动(包括财务的非财务的、经济的和技术的、经营的和管理的、内部的和外部的)都需要展开分析,并且企业的各项活动分析之间又彼此影响和限定,但有关非财务的分析(如技术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生产分析、市场分析等),事实上已包括在对应于这类活动的研究学科之中。因此,若再沿用前苏联的名称,势必会造成学科间的交叉重复。至于“经营分析”,我们的感觉是名不符实,显然不如“财务分析”贴切。最值得解释的是“财务报表分析”或“财务报告分析”,笔者不倾向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会将这门学科的内容和用途限定在一个不适当的范围并限制其发展。

首先,财务报表或报告分析属于事后分析的范畴,要想融入事前分析或预警分析的内容似有很大的困难。这也是美国的许多财务报表分析著作中缺少前瞻性分析特别是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重要原因。然而,预警分析对现在的面临激烈竞争环境、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失败境地的公司来说又是如此的重要,甚至是越来越重要。从翻译过来的美国教科书来看,这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常常既不出现在财务管理类教科书之中,也很少嵌入在财务报表分析类教科书之中。预警分析的缺位,让我们不能不去思考财务报表或报告分析的超越问题。

其次,拘泥于财务报表或报告分析,难免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财务报表分析的教科书往往会诱导分析人员过分关注分析的细枝末节,从而忽视对公司进行广泛和严格评价的可能性。有能力的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应该把他们的任务当成一项企业分析来解决,而财务报表或报告分析显然无法实现这样的任务。至少是现在通行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还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企业战略及全局的能力。

再次,财务报表或报告分析将更广泛的报表使用者纳入其关注的对象,也就等于将重点集中刁:所有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要,这将很难兼顾各类报表使用者的个别需求,尤其是公司管理当局的分析需求。因此,尽管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人员十分关注报表分析对公司管理当局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意义。但他们所设计的内含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模块的报表分析框架,确实是很难实现对公司管理当局有意义的分析目的。很显然,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是“向后看”的,并且常常不能有效地与公司战略、价值创造、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流程再造等当今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要关注点相联系。即使是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风险问题,通过现有的报表分析框架也是很难充分描述和评价的。

基于以上原因,要使这门学科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其名称限定为“财务报表分析”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定名为财务分析可能要比财务报表分析更适当。

二、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及其缺失

迄今为止,学界对财务分析所能包括的要素或模块也是各说不一。在国际上,财务分析通常被归纳为比率分析学派、经营分析学派、财务危机预测学派和资本市场学派四大学派,各派所关注的分析重点亦有不同。比率分析学派在财务分析史上最早出现,所关注的是在财务报表基础上转换而成的各类财务比率及其应用。david e.hawkins将常用的财务比率事实上分为流动性比率、偿债比率、资金管理比率、盈利性比率和成长性比率五类。财务危机预测学派强调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从对历史结果的分析转向对未来的预测,强调报表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他们经过长期的检验、计量流动性、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其他一些重要比率预测企业破产和出现财务困境的一些模型。资本市场学派认为报表分析的作用在于解释和预测证券投资报酬及其主要风险,因此重点探讨财务比率在预测证券报酬的作用以及会计收益的性质与证券报酬的关系。这些学派各自从一定侧面揭示了财务报表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但是,从表1所列3种教科书及其他财务分析类教科书的描述情况看,财务分析框架的内核或基本要素其实并无差别,有差别的只是衍生性或派生性分析的要素。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的内核显然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在各类教科书中,对这“四要素”的分析内核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这些内核、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其实在财务分析这门学科产生的早期阶段就已存在并被广泛运用。财务分析的衍生性要素在教科书中各显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对于衍生性分析要素的安排,很多都是随意性的,很少显示前后要素间及与基本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在于,以“四要素”为内核的财务分析框架,其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如何?寻找这一问题的有效答案,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评估现代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及其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新要求。试图无一漏失地描述当今社会中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和挑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就对财务分析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化因素进行归纳还是可以尝试的。仅就经济环境而言,至少包括:

(1)战略成为公司运行和发展的导向因素,并且战略决策通常是在更大范围的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下做出的。战略导向时代的出现将改变着管理的型式,强调“向后看”的管理转向强调“向前看”的管理。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公司运作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使公司战略与业务、经营与财务进入一体化运作的新阶段,公司财务必须联系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等管理要素。

(3)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联系方式的变革,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客户等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开始超越公司的边界,转向价值链或价值网管理,同时以合作性为特征的战略联盟得以高度重视。

(4)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的确立改变了公司价值链的方面,传统的从资产与核心能力开始的价值链转向从客户开始的价值链,并进而要求我们改变对企业的定位和设计,新的设计将内含客户选择、价值获取、价值保护和业务范围四个要素。

(5)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客户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使商品经营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方式和转换盈利模式,于是一种风险性更大同时收益性也更强的资本经营受到公司的关注,公司并购和重组活跃,资本市场高度流动和发展。在这样的经营时代,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

(6)资本频繁的跨国界流动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引起公司对环境、资源、生态、社会责任等问题的关注,科学的发展也相应地开始“绿化”或“生态化”。

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经济学、管理学甚至会计学都已经做出了积极地回应,然而财务分析框架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扩展和改进呢?我们所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僵化了的分析框架。首先,这个框架,很难说它就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目标追求的。它所强调的依然是专家的分析职能,其关注点尚未转向公司的增值职能。其次,这个框架缺乏与战略间的联系,因此缺乏应有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尽管教科书的编写者强调在进行报表分析之前首先要关注和识别公司的战略,预测这一战略的可能结果并且评价这一战略对公司是否适合,以避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但这个框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将读者引入报表的细枝末节。大凡学过财务分析课程的人,也许能有记忆的就是那“四个要素”和一些财务比率了,有谁会将财务分析与公司战略联系到一起?!第三,这个框架人为地将财务与经营割裂开来。尽管分析框架的“四要素”中内含财务与经营两个领域,但对经营问题的关注通常局限于经营效率的评价上,并且对经营效率的评价是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目标相脱节,与公司战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相脱节,与公司经营过程相脱节。在多数的财务分析教科书中,市场分析和成本费用的分析是被排除在外的,其结果一方面会降低分析结果对公司管理当局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使经营效率分析与评价停留在表面上。排除市场和成本费用分析的经营效率分析,等于是把经营结果与其形成过程相割裂的分析思路。从“四要素”分析框架中,我们完全能够看到经营效率的高低及其变化,但若想了解其中的缘由及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就很难达到目的了。由于“四要素”框架是一个财务与经营断裂的框架,所以在这个框架中,我们所能观察的公司风险仅仅是财务的风险,而且还不是完整的财务风险,经营的风险以及越来越受重视的战略风险,就只能到框架之外去寻找了。第四,公司的价值常常并不是由单个企业所决定的,尤其是在客户导向的时代。客户导向、战略联盟和价值链或价值网管理等,这些新思维和新方式所能告诉我们的,是要在超越公司的更大的范围内观察和评价公司的风险、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就是也将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与公司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显然是“四要素”框架多力所不及的。第五, “绿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将公司财务分析与生态分析、将公司财务业绩与环境业绩结合起来考虑,很显然这也是现有分析框架的缺憾。以上的分析集中到一点,现有的以“四要素”为内核的分析框架,面对活生生的公司环境还是不具适应性的。当我们沉浸于财务分析的细节问题时,我们很难发现财务分析在整体框架上的缺失,而一旦我们跳出现有的分析框架,确立起整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将视野和思路放大到公司日益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上,把财务分析嵌入到公司大系统及其发展趋势上,自然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缺失。

三、财务分析视角之转换

面对新的公司环境,财务分析框架结构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框架结构的内容需要扩展,这是惟一能增进财务分析框架对公司环境适应性的途径或方式。联系上述公司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分析的要求,我们主张在研究和建构新的财务分析框架时,应当确立起包括财务学视角、价值创造视角、战略视角、生态化视角、价值网视角等在内的一系列新的视角,并以此为突破口来扩展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

1.财务学视角的财务分析

这涉及财务分析的学科归属问题。在财务与会计平行的观点或模型下,财务分析归属于财务管理学还是会计学,目前还是不清晰的。检索一下有关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两种并存的学科安排:一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模块安排;二是将财务分析嵌入到财务管理学的模块体系之中。这样的学科安排让人迷惑:财务分析究竟归属哪些学科?这个问题对确立财务分析的立场和框架至关重要。因为,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会计所提供的报表信息通常被认为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或基础,但两种学科所体现的立场及所服务的对象还是有差别的。公司财务学的立场显然是从公司管理当局出发的,着眼于帮助公司管理当局如何有效地培育、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而会计学的立场是公司全部的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如若归属于会计学,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是对会计核算产品的一部分——对外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股东和债权人为主体的范围更广泛的报表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把“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心,着眼于根据各类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和判断;而若归属于财务管理学,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公司管理当局为主体的信息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特别关注管理当局的需要,着眼于依据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对公司的整体与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这两种安排中,我们更倾向于归属财务管理学的安排。因为这将给扩展财务分析提供更大的空间,以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使他们能够对公司有更全面的识别和判断。

2.价值创造视角的财务分析

公司的目标是价值创造,这一观念已被学界和实务界广为接受。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的北尾吉孝在考察了大约300家公司后发现,按照这一理念经营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从表象看,财务分析与价值创造似乎是远隔千山万水的事,但细加分析,二者的关联甚密。公司价值与现金流量和财务报表有密切的关系。公司价值创造需要以有效的现金流量分析和规划为前提;公司价值的识别和评价需要以现金流量特别是自由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为基础;借助财务报表,可以有效地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等等。以价值创造为出发点设计财务分析框架,需要借助这个框架解决:公司价值如何借助于报表及相关资料来衡量;如何借助报表分析和解释价值创造的驱动力量(价值创造能力)和影响因素;如何借助报表及相关资料来预测公司价值及其变化趋势。价值创造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将能够实现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目标定位相对接。

3.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

在战略导向的管理时代,财务分析确立战略的观点是必然的选择,这需要将战略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框架,并借助于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分析公司行动与战略的一致性。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需要将分析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有机地连接到一起,形成公司整体的分析框架。战略、价值与价值驱动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还需要将战略分析与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连接起来。

4.价值网视角的财务分析

检索一些现有的文献,管理学界比较热衷于使用“价值链”来描述公司的价值创造和影响过程。而事实上,从财务的角度看,价值是在网络中而不是在单一链条中创造和影响的。对公司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主体,显然并不只限于客户和供应商,股东、债权人、政府等,它们无一不对公司价值创造施加影响,因此事实上也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驱动力量。并且从财务的角度看,公司的价值(比如eva)也是在扣除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回报期望后衡量的。因此,就财务分析而言,更有意义的概念可能是价值网而不是价值链。

然而,不管是价值网还是价值链,这些思想都需要我们在进行公司财务分析时超越公司的边界,从更大的范围上对公司内部的价值创造问题展开分析。从价值创造角度看,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均不是单个公司影响和决定的,也不是单个公司所能控制的。因此,对公司的成本和效率进行分析,理想的选择显然不是局限于公司内部来进行,而是站在价值网的角度来揭示各类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成本和效率的影响,进而为公司确立合理的战略提供依据。

5.生态化视角的财务分析

生态化视角的确立通常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及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有关。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定位、财务压力、市场竞争以及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模式等一系列起抑制作用的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能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地运用于战略和日常经营之中。不过,现在依然有一些有力的推动力,促使企业改善环境业绩和对外提供环境报告。将环境和生态视角引入公司财务分析体系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密切相关,是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对良好的公司行为是有回报的。klassen和mclaushlin在1997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企业在环境问题上表现良好时,企业的股价倾向于上升,平均达到0.82%;而当企业发生一次环境事故时,例如井喷,企业股价大约会下降1.5%。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99年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企业环境义务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于绿色公司和非绿色公司而言,绿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要高出5%。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于2000年制定的《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建议将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相结合,来测度企业的生态效率以及预测环境问题对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在这项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中,生态效率被定义为环境业绩变量与财务业绩变量的比率。其所推荐的衡量生态效率和环境业绩的两类指标体系,为我们建立生态化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下,公司的财务分析再拘泥于传统的财务与经营效率,就显得不合时宜了,生态效率和环境业绩作为企业总体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财务分析框架。

四、财务分析框架之扩展

确立新的财务分析视角对扩展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是必要的,但财务分析框架的扩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司价值驱动因素或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合理界定财务分析的框架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很显然,战略选择系最高层次的价值驱动因素。战略反映了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做的重大选择。从一般意义上说,战略是最具全局性、重大性影响的价值驱动因素。公司价值的创造、保持和销蚀受到由战略设定到企业日常运行的各种活动中的管理决策的影响,当资源如人力、资本、科技和商标等都得以合理配置,以至于所带来的收益超过支出时,价值创造就得以实现。

在战略构架下经营运作层面的价值驱动因素,人们习惯上从经营和财务两条主线来认识和把握,把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归纳为经营获利能力(用税后投资回报率衡量)、资金成本(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测量)和增长能力,即“创造价值:改善经营x转换财务政策”。所以选择经营和财务两条主线,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两者通常被认为是公司最基本的活动,于是财务会计报表的设计、公司战略和风险的划分等也均是按这两条主线来展开①。

“两条主线”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是忽视生态效率和环境业绩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实际影响,而这种实际影响已经是有关的大量研究所证实了的;二是尚不能清晰地描述公司价值创造的源泉,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因此对公司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募集和配置资源,该模型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三是借助这个模型,我们很难判断一家公司现在处在何种状态,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因此对扩展财务分析框架的意义还有限。这个问题涉及财务分析的目的问题。在所接触到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的把握有两种类型:一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把握,认为分析的目的取决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那些重要的使用者在信息需求结构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二是从公司实体的角度把握,认为分析的目的是借助报表来识别公司现在乃至将来所处的经济状态或经济实情,以帮助公司的相关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在这两种表述中,我们持第二种。面对着大量的风险和失败,任何一个与公司有着利害关系的组织或个人都应该掌握识别公司所处状态特别是经济状态的技巧,而提供这种技巧的学科当属财务分析学科。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5

1集成化不足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未完全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和共享,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房屋出租管理系统、通信票管理系统、运费结算系统等属于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还处于财务NC系统之外独立运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一种分散的管理模式,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未能做到全面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共享。

2邮政企业实现财务信息集成和共享的有效措施

企业能否快速做出正确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环境保障。因此,解决邮政企业财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关键点是必须实现集中财务管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将是未来几年邮政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趋势。

2.1实行集中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动态化、实时化,通过财务流程重组,整合各个信息系统,实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因此,邮政企业应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并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2.1.1制定资金动态集中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首先,通过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使财务人员在管理体制方面和对应的经营单位相分离,确保财务信息系统录入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统一性。其次,省公司应利用网络技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分计划、日常经营和短期预测三个层面进行动态集中管理,避免资金多头流出流入。在计划层面,建立资金预算模块,通过预算管理了解未来现金流动情况;在日常经营层面,利用筹资投资模块、应收管理模块等搭建起资金动态控制平台,通过省级报账中心将现金流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使管理者实时了解日常经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在短期预测层面,由于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库获取各类信息,得到短期现金流入量,自动生成短期预测表,管理者可以通过该表动态了解近期现金流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有效进行经营活动。

2.1.2制定全面预算解决方案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和控制体系。首先以财务信息化为支撑,实现财务预算管理与核算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其次利用预算模块规范和固化预算编制和分析的规则和流程,在预算定额测算、标准成本制定、预算编制申请审批、预算执行审批流程、预算执行对比分析等方面,协助邮政企业在全人员、全过程、全业务范围内更好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再次兼容责任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差异,实现预算编制、滚动预测、调整和执行动态分析的整体应用,降低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2.1.3制定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解决方案通过财务分析、绩效测评,把握企业经营业绩,支持企业决策。目前邮政企业的财务分析大多依靠人工提取和数据整理,只是将一些传统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简单地用图表形式反映出来,所提供的财务分析功能还不够深入,非财务专业管理人员阅读和理解财务信息比较困难,因此应依靠财务关系信息系统平台,从经营者的角度,将财务数据和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尤其是各业务模块融合起来进行统筹分析,利用现代计算机手段建立全面的财务分析模型,使各项财务数据进入分析模型后,通过综合分析、判断,直接得出财务分析结果,为各级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撑。

2.2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理想状态是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部门人员录入信息,进入系统并通过动态会计平台,生成实时会计凭证,自动或经财务人员确认后显示在所有相关账簿和报表上,不再需要其他人员重复录入。这样,进入系统的信息为所有授权人员共同享用,能够实时、迅速响应环境变化。要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财务部门可以随时进行库存、应收账款等的查询与分析,并实现全方位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及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财务信息。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嫁接到互联网,利用网络将企业管理的几个系统链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第三,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主要应由财务、业务、仓库、供应、人事系统构成,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间应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授权共享。其中,仓库、应付款等管理信息最后全部集中到总账,由财务部总账系统统一核算和监控。2013年以来,安徽邮政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10月,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全省覆盖,极大提高了全省财务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化的研究与落实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的融合,对财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早日实现集中财务管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何召玲 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六安市分公司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6

财务状态是对财务主体所处的时间状态与空间状态的综合反映,既反映了财务运行的外在环境,又反映了财务运行的内在基础。相机财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财务状态的波动过程,它反映了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财务状态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相机财务状态的评判,财务主体可以适时调整财务政策,选择适应性财务行为。

二、相机财务状态的分类

财务运行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保持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描述财务系统运行状态特征的参数要能够反映财务主体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财务运行状态的规律。为了进一步明确界定相机财务状态,可以将其分为相机财务环境状态与相机财务运行状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相机财务环境状态是对财务系统外部环境的描述,相机财务运行状态是对财务系统内部运行状况的描述。相机财务环境状态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个财务变量,二者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财务状态的规律性变化。

(一)相机财务环境状态

所谓相机财务环境状态是指财务系统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条件变化影响的结果,是相机财务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相机财务环境是财务运行系统的外部条件,是相机选择财务行为的基础,只有对引发财务环境状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做出正确评估与预测,才能客观评价相机财务环境状态。长期以来,中国财务研究的重点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对宏观财务的研究重视不足。企业财务行为经常与财务环境状态背离。

影响财务环境状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突发性事件(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根据混沌理论,系统运行初始值的微小变化将引起系统的剧烈变化,财务环境状态是财务运行的依存条件,如果运行条件发生了变化,而财务系统没有做出适应性变化,客观经济规律将迫使财务系统做出自适应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对财务系统正常运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不仅会引起财务环境状态的变化,而且会作用于财务运行系统,引起财务运行系统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谓相机财务运行状态就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系统运行影响变化的结果,是相机财务状态的内在表现形式。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系统影响的实质是对资本周转循环过程的影响。相机财务运行状态就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资本周转循环变化影响的结果。

三、相机财务状态的评判

(一)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评判

1.单因素评判法

根据影响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因素,可以分别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突发性事件(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判别具体因素对财务环境状态的影响。单因素评判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两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应用的关键是评判的主体及其与主体相关的治理结构。评判主体可以是经营者团队,也可以是外聘的专家。经营者团队凭借在治理结构中拥有的权利发挥其定性评判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经营者对环境敏锐的洞察力。外聘的专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弥补经营者团队在专业方面的劣势,提高定性评判的准确性。定量测评法是通过对有概型不确定性因素时间变化序列的分析对财务环境状态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做出评判。例如,趋势预测法就是定量评判的实际应用。基金公司的经理可以根据股票指数的变化趋势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经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的时间序列预测下一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2.综合评判法

综合评判法是通过选取影响财务环境状态的因素变量,并根据这些因素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评判相机财务环境状态的方法。我国经济学家对经济景气指数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199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了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制作,并根据这些指数分别编制了判断经济景气上升或下降属性的经济启动项指数和定量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合成指数。财务主体可以利用经济景气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判断财务环境状态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相机财务环境状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财务运行系统的影响。

(二)相机财务运行状态的评判

1.单指标评判法

单指标评判法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评判财务系统某一方面运行状况的方法。单一因素评判法早期用于对企业破产状态的诊断。影响财务系统运行各项财务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的波动,通过对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的跟踪变化,可以反映财务环境状态变化对企业内部财务运行系统的影响。通过对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的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企业发展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动趋势和短期波动状况。根据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的变化趋势,企业可以选择适时调整价格政策、信用政策、研发政策。

2.综合指标评判法

早期对财务运行状态综合指标评判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的预警方面。通过财务预警系统识别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为财务政策选择和财务行为的抉择提供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财务运行状态评估与预测提供支持。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Z—分值模型。Z—分值模型是通过选择一系列财务比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公司破产财务预警模型。

3.财务运行指数模型

根据反映财务运行状态的四个方面:资本变现、资本结构、资本周转与资本增值分别选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财务运行状态综合评判模型,并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综合评判模型构造财务运行指数模型。

作者简介: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7

【关键词】上市金融公司 资本结构 财务分析 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成为公司及有关各方关注的主要内容。同时,随着对市场经济的关注与投资决策的分析,财务分析方法在上市公司广泛运用,公司的资本机构也得到进一步的分析。而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将直接受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优化资本结构,科学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将推进企业的合理运行,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资本结构、财务分析概述

对于资本结构定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而言,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的比例关系。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所获取的长期资本项目和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对公司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所呈现的比例关系的体现。[1]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着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它是根据报表资料、会计核算等,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与分析技术,科学分析、评价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经济管理活动。

而对于上市的金融公司而言,其经营对象是货币等金融资产,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获取收益,其资本结构受股权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分析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确保上市金融公司的顺利运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全面经济,市场更加复杂,对财务的分析更加全面、科学,确保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寻求合理的企业发展方向。

二、上市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分析现状

(一)资产的负债率偏低

资产负债率是对资本结构最基本的反映,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6%,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3.7%,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而在发达国家,规模大的公司其资金的筹措能力较强,融资的渠道更多元化,其负债比率更高。但是,我国金融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负债比,其中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高,缺乏对债务融资的利用,这样便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发挥,对公司财务造成影响。

(二)较高的短期流动负债水平

公司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即为公司的负债结构,对负债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公司较为的合理的负债水平是短期负债比在50%左右时。[2]但是,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具有较高的短期负债比,其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负债水平较高,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造成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与资金周转,从而使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增加,是公司经营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忽视动态分析

在目前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收益状况、财务结构进行静态的反映。[3]但是,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没有相应的指标反映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表示。在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分析中,动态分析的忽视,便不能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地反映,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市场风险的及时掌控,不利于企业的安全运行。

(四)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忽视

目前所利用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分析,例如,注重满足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的要求,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因素的分析评估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企业内部预测、决策研究,对企业如何筹资、投资管理,如何收益分配管理等缺乏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不全面。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指标、生产水平、经营实力的把握,是对企业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在我国的上市金融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忽视,不利于领导者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合理进行财务分析

(一)注重对各种因素的综合权衡

根据企业的历史资编制财务报表,报表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的反映,是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正确评价企业的综合状况,需要结合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国民经济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评价。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近系统分析,科学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避免风险发生

财务的外部分析、内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两大部分,不仅需要满足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应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满足。[4]财务分析,应合理区分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对于内部分析,应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设置合理的分析指标,帮助企业揭示其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合理避免一些风险因素,避免潜在缺陷。此外,还应灵活地应用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企业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达到对企业的全面认识。

(三)综合运用指标

注重指标的可比性,剔除不同于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同时剔除个别原因,对企业进近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人员还应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使财务分析的总体功效得以发挥。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上市金融公司的融资工具、渠道更加多元化。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就需要对上市金融公司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运用最为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全面了解企业运营能力、抵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等,以此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实现企业的经济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文丽.家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4,(07):96-99.

[2]程艳.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324.

[3]杨波.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2,(15):56-57.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8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分类简介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fitzpatrick最早研究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指出财务比率分别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在此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发现债务保障比率对公司的预测效果较好,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预测效果。另外,日本的田边升一提出了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单变量判别分析方法,以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大小来判断企业正常与否,从而也可对企业起预测作用。

(二)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按所建模型是否具有动态预警能力、财务预警系统是否易于修改和扩充,多变量模型又可以分为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

1.静态统计模型。①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它是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以美国atlman教授的z模型最具代表性。②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模型也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其形式类似判别分析模型。不过该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提炼综合因子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建立起来的。我国学者张爱民、杨淑娥等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过研究。③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y=c+β1x1+β2x2+…+βkxk。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④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它们也分别叫作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并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ln[p÷(1-p)]=α0+β1x1+β2x2+…+βkxk。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在此不多加介绍。

2.动态非统计模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目前,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当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案例推理法是近年来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上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它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的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上一次当,学一次乖”的推理方法。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在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二、各类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

(一)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的比较

1.单变量模型方法简单,多变量模型方法较为复杂。单变量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考察,观察企业发展变化趋势,据此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

2.和多变量模型相比,单变量模型分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①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预测目标和能力经常有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②单个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③它只重视对个别指标影响力的分析,容易受管理人员粉饰会计报表、修饰财务指标、掩盖财务危机的主观行为的影响,以致模型判断失效。而多变量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反映公司财务环境包括财务危机状况的多个方面的因素,反映的是基本的和整体、全局的状况,因此能比单变量模型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二)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的比较

1.建立模型的方法。两者在建立模型的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静态统计模型均是在利用统计数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计量经济中的回归分析等。这些模型的建立均有一定的统计理论依据,均涉及到判定区间的确定和误判率的估计问题,并且建立的一般是线性模型。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不是依据统计理论,而是利用人工智能中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整个分析及预测过程就好像是人类学习及思考一样。它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模型。

2.模型建立的假定条件。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一般都对样本数据的分布作一定的假设,并以假设作为前提条件。如,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正态分布假设、协方差矩阵相等假设、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二项分布假设等。一般来说,只有在这些假设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静态统计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另外,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是以对数据之间的关系已有清醒的认识为基础的,一般假定各变量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并且比较注重数据本身的完整性及一致性。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一般没有数据的分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并对数据的缺失具有相当的容许性,基本上能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

3.是否具有动态预警功能和容错性。静态统计模型只是根据以前的样本资料建立起来的,样本资料一旦确定,便难以再予调整,除非重新建立模型。随着财务状况的发展和财务标准的更新,这种按照以前的资料、标准建立起来的模型难以对已经变化了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即这种模型不具有动态预警能力,不易修改和扩充。并且,静态统计模型对错误资料的输入不具有容错性,无法自我学习和调整。而动态非统计模型具备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样本资料的积累,可以定期更新知识,从而实现对企业危机的动态预警。并且,由于动态预警模型具有高度的自我学习能力,对错误资料的输入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4.实际应用。动态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等的分布是自由的,当变量从未知分布取出和协方差结构不相等(企业失败样本中的常态)时,神经网络能够提供准确的分类。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等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而且其在决策方法中表现得像一个黑匣子,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大大地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altman(1995)在对神经网络法和判别分析法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而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并且某些统计方法,如:logit、probit模型对数据是否具备正态分布、两组协方差是否相等也没有要求,常用的判别分析中的距离判别方法也可以在两总体协方差矩阵不相等的情况下使用。因此,目前在财务预警模型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统计方法为主,而动态模型尚不够成熟,对它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

(三)各种统计模型之间的比较

1.各种统计方法本身功能的比较。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属于多元统计分析,其中,判别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类样品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如何判别一个新样品的归类问题,即判别分析的宗旨就是判断新的案例的类别。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样本数据中指标个数太多以及指标间信息存在重复的问题,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降维,二是减少信息的重复,从而使分析简化。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t概率模型都属于回归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研究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特定的关系,尤其是数值关系。所以,若只从各种方法的主要功能来说,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是最适当的,因为这种方法就是研究类别归属问题。

2.各种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判别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根据距离的远近来判断样品的归属,通常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据此判断待判企业的归属。一般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两组总体间协方差矩阵相等。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多维财务指标进行综合、降维,然后给各综合指标赋予一定的权值再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判分式,根据财务正常企业和财务失败企业各自得分情况形成判定区间,计算出待判企业的得分,据此加以判断。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9

1.电子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依据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和总会计师制度指导思想,采取各级医院数据、信息和管理大集中的方式。在数据集中方面,通过建立医院的财务数据仓库和相关医疗数据中心,对医院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批量处理、实时采集和集中管理。在实现数据大集中系统整合基础上,集成大数据思想精华、数据库反规范化与映射化简(Map Reduce)的理论实践,搭建数据仓库和挖掘引擎,并充分利用 NOSQL 技术和Mongo DB 文档型数据库特点,聚合相应的业务数据并保存在Near Cache 中,提高系统性能,报表生成效率,突破现有财务系统局限性。

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和决策系统,有效合理收集和存储现有医院海量数据,集科学、有效、便捷的数据诊断、聚合与分析方法,提供动态实时财务数据的同时,更力求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并转换为信息。以医院已有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作为数据源,通过作业调度子系统(CA Auto sys)收集批量数据(Batch)和企业级服务总线采集实时数据(Real Time),存储于医疗财务数据仓库,并缓存聚合数据于Mongo DB - Near Cache中,并辅以在线事务处理和分析能力设计的平台。

该系统设计初衷是从现有医院财务和相关信息系统中单向导入数据,不影响原系统的数据结构域内容,从而在不影响医院正常信息化系统工作前提下,通过数据采集、导入、矩阵运算、公式计算,对信息化数据深度化分析,帮助医院实现绩效的科学管理,从而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决策”,推动医院数字化建设。 从医院领导和管理层的实用角度来看,可以快速查询历史时间段数据、动态利润表信息、财务预算分析、收入和支出财务报表,甚至当前实时交易数据信息的下钻(drill down)和上卷(roll up)信息,以及现金流 T+n 分析;从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角度看,可以查询、调用以不同组织方式呈现的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设定财务风险预警阀值,跟踪设备收益率;从决策分析角度,可以查看描述性和预

2.系统功能分析包括

本系统首先基于开放性原则、可靠性和易用性原则、可管理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以下功能:

动态利润分析功能――通过动态利润报表展示,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时间跨度可以是一个月、一周、产品周期或几个财务月的跨度,为绩效考核提供原始数据同时亦可为预算跟踪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评价医院或每个科室的获利能力与盈利能力。另外,本系统不仅仅支持现有财务报表,譬如:临床、住院药占比,检查、检验、器材等收入结构,科研、医疗、业务收入结构,营房建设、网络支出、新项目和设备的支出等,形成动态利润分析和财务报表信息。还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基本资料,譬如T+n现金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等。基于对盈利分析历史数据、成本分析历史数据和投资分析前瞻性数据从医院整体盈利情况出发,分析利润占整体销售的比例、人均利润率和利润占总投入资产的百分比,用以分析现有的财务问题,并对短期的策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支持医院长期投资的价值最大化。另外,由于很多财务报表生成慢,准确率低等限制,本系统通过将数据加载到Mongo DB Near Cache中,从而实现报表生成从几分钟到几秒钟质的飞跃。

财务能力分析功能――财务分析体系的作用在于评价医院财务指标、权衡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它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本系统支持以指标方式显示损益信息,设定风险预警阀值和跟踪设备收益率、未来增长趋势与成本管理趋势分析。

成本管理分析功能――以总会计师制度为指导思想,成本管理更注重对流程的改进,对各种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而不是纯粹的压指标,更不是一味的压低成本指标,而是整合业务,注重流程改进,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从而切实发现自身流程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定制管理信息功能――对于不同级别管理人员,除了关注基本通用财务数据之外,对财务趋势或决策分析信息关注点各有差异。该功能能够实现用户化定制功能, 并提供 Floor 和 Cap值设定,以预测风险。用户定制功能以及列宽度设定,布局等信息将以 Workspace思想按照 Xml 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

3.电子系统功能需求模块分析

本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基本信息模块、动态利润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决策分析模块、聚合引擎模块、数据交换通用模块、效益分析模块、快速查询模块、统计分析公共模块、字典维护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11个功能模块。其中主要模块概述如下:

基本信息模块:主要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科室管理信息、药品信息和设备等信息收集与显示,作为本系统的只读属性的Reference Data使用。

动态利润模块:按照不同查询条件,动态返回不同期间,科室等的利润情况功能,快速准确提供利润变化。

财务分析模块:主要依据财务指标体系,按照不同区间范围等限定条件,动态生成财务数据指标,譬如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等。

决策分析模块:建立在智能财务数据仓库基础上的OLAP,生成的描述性和预测性业务数据和决策分析数据展示。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10

[摘要]利用企业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是学习《财会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教学中要突出一个重点,置疑两个基本,明确三点要求。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

4、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杜邦分析法是讲解静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此法的特点是直观、层层分解、逐步深入。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分解为杜邦分析图应为重点讲解内容;绝对额比较法与结构百分比比较法是动态分析法是主要讲解内容。动态分析法的特点是比数字、比结构,工作较为繁琐,教师不能化繁而简、避重就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不怕苦不畏繁的工作素质。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财务进行分析,它对企业的生产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财务分析能够明确的指出企业发展中的各项矛盾,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一企业分析的质量并不高,实用性也不强,还存在各种的问题与不足,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较为完整的分析,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让股东权益实现最大化,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不仅仅能够发现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根据财务情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宏观上的指导,并就前段时间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对财务分析数据进行解读,能够发现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部存在的一些矛盾,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重要依据

在对财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重新整合一些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向表等财务相关表格,进行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微量元素,并在和以往数据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分析企业近期的营运能力以及获利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运营状态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并且有助于财务部门以及出台相关措施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分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作用不够重视

财务分析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外企业普遍对财务工作比较重视,财务部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持部门,其地位普遍在生产经营部门之上。但是在国内的引进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引入财务分析的理念比较晚,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够完善,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依赖。即使在一些管理先进的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往往也是“重业务、轻职能”,财务部作为职能部门,在公司地位不高,人员配置受到限制,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根源上限制了财务分析的能力和效果。

(二)财务分析框架存在局限性

框架的关注点未能面对企业增值信息,缺乏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关注;难以突破企业边界,在现代社会中,上游制造商与中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之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大,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也逐渐打破公司自身的边界,需要范进行围更广、价值链更深人的全网络或全流程管理,而相对应的财务分析,目前还很难做到突破企业边界,向整个价值链、产业链的视角和思维去做总体分析;企业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历史数据,这个基础决定了企业主要是面向过去,而在企业战略思维上很有局限。

(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国内通用的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一般的比对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但在此分析法下,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只能采用历史一段时期的数据为分析基础,由于数据基础的局限性,因此使用比较分析法时,并不能完全依据数据结果进行判断。在看到数据趋势的同时,应对数据背后的企业经济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财务分析的重视力度

首先,决策者和财务人员在落实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到作用的同时,也要把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其能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且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和认识上提高,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只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才能够敦促各个部门相互加强交流和沟通,以便于努力配合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第二,财务人员在财务分析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财务分析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每位财务人员都了解财务分析的业务流程,以便提升在岗职工的财务分析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拓展财务分析框架

要突破财务分析原有的框架局限,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分析在关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质”的分析,在关注各个分离指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将各因素整合,既尊重企业已经取得的进展和业绩,又要拓展到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具体来说需要将分析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有机连接到一起,形成公司整体的分析框架。另外还需要将战略分析与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连接起来。第二,企业财务分析在关注自身企业的同时,还需突破边界,增加对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的分析,同时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从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改进和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要尝试优化,财务分析要尝试对现有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从多角度、多维度、从整个价值链的视野进行描述和分析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如: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财务分析,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指标与企业经营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等。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务分析工作也应该在回顾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的情况下,着眼于未来,利用现有的资料,并充分结合企业动态的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技巧和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完成企业财务分析工作。

作者:张东晓 单位: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动态财务分析范文12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 各类信贷技术中, 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 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 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1) 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2)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3)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1)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2)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3)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

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笔者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j].会计研究,2008(5).

[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先治.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6).

[4]周朝平.透视商业银行信贷财务分析中的模糊认识[j].安徽农村金融,2006(6).

[5]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鄢志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用技巧[j].财会月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