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23-06-06 09:01:27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

1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城市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设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本质是对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相对于本科教育,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更为良好,也更能体现其偏重实用性的特征。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景观专业的教学相对于本科学校,其办学宗旨、生源水平、教育侧重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发挥自身特长来培养职业技术型的景观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就业形势景观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良好,可选择的单位也比较宽泛,相对应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综合性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及效果图公司。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于设计院及大型设计公司的较多,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方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与职教毕业生相比更加占有优势;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任职于中、小型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职教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以及效果图绘制方法的熟练掌握,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加具有特长。职教毕业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为一个项目从方案到具体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同时景观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也可以在效果图的绘制上发挥其特长。2.2现存问题分析尽管景观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更新,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导向。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各大院校扩招的同时,生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却难以保证,导致学生进校后由于基础水平不够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接轨,研究出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以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2.2.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各职业院校对于景观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点,也各有其特点,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相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同之处是各个学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出的学生技能特长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许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出现盲目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看齐的现象,却忽略了专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长项,从而导致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对庞杂的科目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联性,毕业后很难将学习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从而出现在岗位上竞争力减弱的情况。2.2.2课程设置过于庞杂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景观专业的课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构成基础、建筑速写、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等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包括构图能力、手绘能力、制图标准的掌握等。专业必修课是指分专业方向后的设计课程,包括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等,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达到掌握设计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分,不同课程又是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教学,往往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领悟课程之间的关联,总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2.2.3顶岗实习缺乏监管在职业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课程,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于校企合作的公司数量有限,每个公司又只能安排有限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不由学校安排,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辅导,缺少了实训课当中应有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学生所递交实习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意见和反馈。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特色课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监督考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总体策略

3.1发展职教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专业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整各专业教学当中起着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景观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跟随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相适应,通过总体方向的把控和细节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岗位需求。职业教育分为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征,毕业后要求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景观专业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在一个项目的团队当中很少担任项目负责人,但其能够充当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例如场景模型的构建和后期的效果图渲染人员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助理设计师。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到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上,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景观专业技术人才和助理设计师。3.2适当调整课程,拓展教学思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门类普遍偏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时间安排逻辑性不甚严密,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景观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市场导向,将现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精简,将基础类课程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主体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表现技法、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可以与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整合,并将学时适当延长,这样,教师在教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绘图技法和制图标准,并告知学生整个项目的设计顺序,使其将所学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通过课程的调整,发展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3.3增加实训课程,重视顶岗实习职教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因为仅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理论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实训课程的设置。在实训课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例如让学生讲解对于项目的理解并用文字进行分析,或是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等,均可以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另外还可以训练其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汇报文本的排版与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等,使其通过训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景观专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国家施工规范的了解、市场建筑材料的认知、施工工程技术的掌握等。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性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最终完整的体验整个景观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实训的开展既需要在校内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也需要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技能实践和工作体验,也就是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岗位中实习,使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实习期间负责的专业教师,应对整个实习期做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在实习期间予以监督和指导。可以考虑先制定出学生实习要达到的总体学习目标,在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布置和检验,以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实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检查和评价,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4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目前职业学校景观专业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并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思考:4.1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发挥其特色专业的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景观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其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其专业特色。4.2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景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的制定,因此景观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工作,从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而去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正,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4.3做好职业教育基础工作应该为新思路下的景观专业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给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配备足够数量的实训工作室与电脑培训教室,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等。只有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将基础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相协调,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课堂教授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将景观专业更好的发展起来,使教学目标稳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25,6.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20,2-5.

[3]艾昌青主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

[4]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5-116.

[5]徐卓恒,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对策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2,6,20-24.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论文摘要:当前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情况等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共同话题,培养出符合时展所需要的创新性法律人才既能有效解决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

1、目前景德镇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景德镇开设有法学专业的地方各高校有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从两所法学专业的教学现状看.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上存在有脱离地方社会现实与地方经济现实的现象盲目模仿重点大学把教学重点放在追求升本考研升学率和为公、检、法律师输送人才等方面.忽略了教育要服务于地方建设和为基层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导向。其结果导致了不伦不类的课程安排既没有形成重点大学的办学实力又丧失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2、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分析

景德镇以陶瓷享誉世界,有“瓷都”之美誉历史文化悠久,有着“千年窑火不断”的说法。“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景德镇就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宋时已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因此景德镇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对景德镇而言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景德镇各个高校应该明确自己学校的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参照国家标准和重点大学的开课模式来确定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

2.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目前.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开设较少。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我们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从综合到专门、从理论到实践的有序设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较强的科学性,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科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为此.除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14门核心课: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商法学、知识产权法作为主干课外应增开符合景德镇低于特色方面的知识产权法专门课程并作为专业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以降低理论类课程所占比例,例如景德镇环境保护法、景德镇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等。除此之外,应该采取措施弥补法学专业口径不应过窄,除法学专业类课程外还应设立经济类、心理学类等课程作为学院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各个学校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2.2依托地域特色建立职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合作模式是目前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模式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作为法学专业这一与社会密切相结合的专业更应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纯理论教育。景德镇以陶瓷闻名全球,景德镇的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重要地域特色,将法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2.2.1学校树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理念

各个高校的法律院系应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主动走进社会与社会各类相关部门联系邀请相关的行业、企业和国家法律部门人员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与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管现与监控,形成产学合作、供需对接的有效机制。另外,从事高校法学教育的院系可根据自己院系的专业特色与当地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监所系统等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实行学校培养为主,各企事业单位培养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与法院签订“书记员培养协议”,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律师助理培养协议”等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培养。

2.2.2景德镇法律相关的企事业应该树立合作意识

目前一些地区的情况是高校往往愿意将自己的学生输送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培养模式但苦于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纳学校的学生而使学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鉴于这种问题各个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或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景德镇与法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树立与高校合作的意识从而使各个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向各个单位输送实习生敞开大门。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之间签订包括就业上的定向培养在内的双向培养协议,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促进学校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学校与用人单位相互沟通联合办学、合作共底的新途径。

2.3加强学生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积累

知识产权法对于很多没有进入高校而言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如何使法学学业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树立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由一个法律方面的门外汉变为专业人士是很多高校培养法律人才面对的共同课题。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 本科生 就业前景

The research about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titude of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Zhang Ying

【Abstract】Through the employed psychological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o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major worry about data results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mak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prospects

1.调查对象:2009年12月对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做了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的调查。参与调查共26人,2人缺席。其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

2.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对自己当前所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时,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3.调查分析:从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态度的数据中,看到我校该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当前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认为较弱,选择“较弱”和“完全没有前途”态度的,男生占其男生总人数90%,女生占其女生总人数56.25%,单看此数据对于就业前景态度,总体并不乐观,而男生普遍比女生消极。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非常复杂,虽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可以反应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作为我校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

3.1 新专业的迷惑。

3.1.1 学校方面:我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新专业,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学校和专业教师有很长的路要走来完善新专业的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校方和学生一起是在走探索之路,这方面会给学生带来就业前景的迷惑。

3.1.2 学生方面:在校方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注重专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就业指导并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如果学生在专业就业前景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会对就业前景感到无力。

3.1.3 专业方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的分支,管理学科是属于软科学。对于大多数人对软科学的学科认识来说,认为实用性很难把握,其实软科学学科属于思想的技术,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但学习好了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而软科学学习的好与坏是需要学生在日后实践中来检验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中很难理解这样的专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具体的前景。

3.2 生源的参差不齐。我校该新专业学生来源参差不齐现象较严重。这里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主要是指学生报考学校及其专业内心自愿程度的差异。内心自愿程度差,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低;相反,内心自愿程度高,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高。如果生源调剂占到专业人数绝大部分,这些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前景预测需要重新调整。而我校该专业学生就存在调剂生较多,内心学习该新专业自愿程度较差,对就业前景担忧是可想而知的。

3.3 就业形势的严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普遍现象对该专业学生在看待自己未来就业前景上担忧是不无例外的。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招收并没有严格的硬性技术界定,加之该专业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在挑选符合组织人才的工作中,该专业部分大学生无形中又会形成偏面的就业思想,把就业不成功归结为社会因素,在严峻就业形势下不看好就业前景。

3.4 就业心理的迷茫。正确就业价值观和实际就业情况的矛盾造成学生就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不敢轻易承担大学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上了几年大学后不甘心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甘心下基层,不甘心从低层做起等等就业思想,而大城市好单位收容大学生的数量有限,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不看好就业前景的原因之一。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校新专业建设。完善新专业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培养,不断在培养专业学生中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该体系要形成我校自己在该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培养特色,完善培养模式、培养形式和培养方法,走专业培养自主创新之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其就业前景的信心。

4.2 在新专业建设发展中突出专业优势吸引优秀生源。完善学生培养制度,加强学生专业培养,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加强新专业的就业指导教育,使其成功就业,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加入到我校新专业的学习中,这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后,可以适当解除学生的就业迷惑。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4

论文摘要:通过考察学习几个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校本实际认为:城市规划专业必须抓住设计主线,充分利用农林特色,兼顾城市宏观规划,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力求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相应地城市规划学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也有以农林专业为特色发展而来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1]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几所学校中,既有农林占优势的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通过走访与学习,对本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国内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

(一)农林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国内依托农林优势而建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多走风景园林方向,风景园林要求学生要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人工生态环境的理论和方法,能胜任城市开放空间,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观赏植物学、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工程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从其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来看,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大的方面——景观生态角度进行城市规划,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设计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园林、园艺和城市规划的优势。这一点和我们园林学院的目标相一致,因为我们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学院农林的优势,今后走风景园林这个方向。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属于园林学院,是该学院五个专业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院培养方向与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五个现有专业(即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园林、园艺和旅游管理专业授予农学学位,而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均授予工学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负责人介绍,办真正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区域经济、交通规划、市政、园林等,计划加强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力量和师资。今后要办成既有农林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专业靠近的城市规划专业。

2.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在林学院没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只有硕士点是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方向。但是中国农业大学因为其自身的农林优势,本着“规划的基础是生态,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理念,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规划着重是考虑生态化。而城市生态学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农田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当然这一点,现在也切合国家重视环境生态的的实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华,生态规划和水系规划也开始被重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开了植物学以后,仍然在规划设计阶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这些高校中还不乏有农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说应该加强学生在植物和生态方面的训练和思维,将此思想引入风景区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让学生知道好的生态要保护,不好的环境我们要恢复,以此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和建筑学课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学科是建筑学,主干课程中除了公共课程以外,在专业基础课中就开设很多门类的不同课程,如设计基础课群像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图示思考与表达、美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另外开设专业基础课群像建筑设计及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规划师业务基础、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重点培养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最后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专业史论群像城市规划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和创作内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前两个专业的学制五年,最后一个专业的学制四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门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因为是以建筑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础课程的开设,在贯彻理论和实践的原则下,相关院系还开设很多的实习和实践课程,如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城市交通工程实习、城市认识实习、城市市政工程实习、城市规划设计实习等。所有这些都是对理论课程的良好的补充和完善,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设计作品,从而使学生尽快及早进入设计创作中来,而不是统统把设计集中到毕业设计阶段。

2.清华大学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还有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从其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来看,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显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学专业,相关设计模型作业也可以看出他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这几所以建筑为主的学校里,一个共同点是都注重学生的基础课训练。在设计初步阶段,都分别有学生开始接触设计,并且做一些相关的模型。特别是清华大学,学生作业分为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并且全是计算机绘图,可见学生的设计是从开始就逐步渗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开。当然传统的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的院校均有一个共性,其学科基础架构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这一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设计思维能力强,擅长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但不足之处是对社会经济等宏观城市问题分析训练少,对专门的规划技术掌握不够。[2]

二、完善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特色的确定

1.抓设计主线

作为一个省属高校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针对我们现有的师资和专业情况,我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抓住设计的主线。因为大的规划虽然学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强,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而一些详细的设计如现在就有新乡市区周边的县市做一些新农村规划、小学校改造等等,这一类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学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实的话,就连这些小的设计也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设计的主线,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专业课程调整。

2.充分利用农林特色

对于整合资源来讲,我们在园林、特别是园艺方面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划出一条园艺——园林——规划方面的一条线,让资源共享,同一门课可能在三个专业都开,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园林植物学,对园林和园艺专业,植物生理、植物识别、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对规划专业则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点突出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点,使学生能够重点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顾城市宏观规划

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以设计为核心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无法解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复杂且庞大的城市问题。如现代城市规划摇篮的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专业教育内容从传统的建筑学和工程学扩展到了地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领域。[3]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较广的专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所以我们还要抓好学生宏观经济、地理、社会、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可以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提高其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1.基础课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 景观专业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郑燕宁(1972- ),男,广西贵港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和职业教育;江芳(1973- ),女,江西萍乡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和职业教育。(广东 佛山 5283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03-02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美国创业教育先驱Jeffery A.Timmons也把社会面临着人类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在全世界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场深刻革命比作“一场无声的革命”。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自觉改革课程体系,探索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新模式,推动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逐步实现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就业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也得到大步发展,但同时多元素的影响造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必须要调整办学思路,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才能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达到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对推动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高瞻性的意义。

二、转型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达80万人,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由于中国高校持续扩招、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发的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根据广州媒体报道,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高校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三。而通过分析这两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部分景观设计类毕业生主动创业,让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美国20%~30%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但是国内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状况仍处于整体比例较低、急需突破发展的阶段。

1.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够。Schumpeter认为,创业指对企业组织实行新组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来源、新生产方法、新市场和新的组织形式的措施。而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通常的短暂性的接单、培训、家庭作坊式等不能算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又能帮助其他人就业。并且创业要基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释放出潜力。

2.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不够。主要体现在:缺乏创业心理准备,对创业的艰难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欠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相关的注册、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不足;艺术类学生的性格比如与团队协调合作能力,以及缺乏资金、缺乏市场经验等因素也制约着创业的成功。

3.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工作没有做到位。创业方面,政府的政策还不到位,没有特别完善的政策系统做支撑,比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或者免税政策等措施;同时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充分。而且高校的引导教育不足,创业教育的实施目前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很少有学校鼓励且帮助毕业生进行创业。学校的创业也只是停留在口号方面。尽管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速度之慢,对经济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

三、开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问题的时候,必须改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传统的就业理念,从加强创业教育开始,引导和扶持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在教育中转变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构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通过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1.创业教育目标。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如何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目的,将当今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进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采取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最终达到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目标。

2.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容。首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规律,发现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的创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为线索,在分析、比较、总结国内外职业艺术景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后,获得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改成果。其次,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进行培养,建立具有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路。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培养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能;营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真实职业的环境与平台,掌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计划与行为,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要不断开拓与优化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全方位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具备多项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4.创业教育实施方法。在教学中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对专业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创新。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策略的研究,包括校园精神、物质层面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条件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探讨。如在教学中可开设系列类似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公司运作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需要。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的有效途径,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课赛结合、以赛促教、课程对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从传统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中突围,探索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变“传统模拟设计课题”为“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创新技能;变“传统毕业设计实习”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提高高职景观设计学生的职业技能;变“传统学校教学场所”为“行业、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引导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场;变“传统教学环节”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通过教、学、做形成职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2.校企双师指导,以企业项目设计为载体的“项目参与式”创业教学方法的探索。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存在工作过程中技能不过关、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情况。为了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应进行实际项目及工学结合市场化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样,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确立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和核心的设计师职业素能,提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提高设计师职业素能为目标,将其内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能教育过程中,找到职业素能教育教学和社会相结合的切入点,为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本。

4.形成一个全面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毕业设计,整合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创新基于就业与创业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五、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面向未来的创业能力。在社会转型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把提高就业质量和促进创业教育当作重要的价值取向,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将渗透、融合创业教育理念,帮助当代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精神,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进一步地深化创业教育内涵和加强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应金萍.宁波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2]石加友.“六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3]吴尚君.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7(4).

[4]王锦花.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现状探析[J].湘潮:下半月,2008(5).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导游业务; 情景式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48-002

高职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游业务》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很多高职学生在《导游业务》上,表现出懂理论不实践的现象,另外,根据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学生认为在导游业务教学上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以上问题突出反映了导游业务的教学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脱节。这些问题都在呼唤一种教学方法,它应该既能踏踏实实地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经过实践和探索,情景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特点和理论依据

情景式教学法是指运用具体情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

1.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目标。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听到主动做,该教学法使学生以职业者的身份去积极参加到情景中,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寻找、选择、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把枯燥的理论融于生动的情景中。

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情景的创立一般都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就业岗位,使高职学生真正感到今天的校园学习是以后就业的需要,远比学生抱着书本和网络中所面临的世界广阔得多、深刻得多、生动得多。情景式教学法把学生放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实际的学习环境之中,真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在高职高专《导游业务》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的必要性

《导游业务》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较完整,通俗易懂,知识点零碎,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参与互动性强。如果还简单的通过课件及课本来传授导游相关知识,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一学期下来根本不知道导游员到底是干什么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对死记硬背的知识有着较强的排斥心理。而情景式教学法和以前的各种教学法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要上好《导游业务》,情景教学法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景区实训中都是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

三、在高职高专《导游业务》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法的前提

要使情景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成功,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应明确导游业务的课程体系。拥有了这一前提条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游业务》以培养导游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导游职业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这种导游岗位职业综合实践能力,是《旅游法》对导游岗位的总体要求。

2.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旅行社的业务基础;二是导游服务基础。导游员除了掌握导游带团基本知识、树立现代导游职业素养外,还要了解旅行社经营的基本常识,这是培养导游职业综合能力的基础。

3.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即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的运用能力、导游带团讲解及心理服务能力、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及旅行社基本营运能力。这是每位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课程学习的重点。

导游业务的“124”教学内容均可创设相应情景,运用情景式教学法。

四、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情景式教学法能否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关键在教师对情景的匠心创设。在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情景可以考虑从下面几种方式来创设:

1.通过情景演示创设情景

导游服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更是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情景资料分别演示,在课堂上表演、展示导游服务中相关的情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导游服务中的实际气氛,另一方面创造导游服务中遇到的情境,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供学生讨论、分析(见表1)。

2.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案例教学是当前管理类课程通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导游业务》可以在导游技能、导游规程、问题与事故的处理等内容中设置相应的案例,提出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设身处地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角色扮演可分为教师扮演角色、学生扮演角色和师生共扮角色三种形式。

角色扮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对已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让学生尽可能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扮演。同时,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宜时间过长,只要角色扮演已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停止。另外,为避免打断角色扮演学生的思路、打击其积极性,对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仅自己不要急于纠正,还要注意引导其他观众学生待扮演结束后再作评述。针对扮演中出现的不合理论要求的现象,也可让观众学生通过扮演纠正,而不仅是语言的方式进行指正,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对知识重点印象又深。

3.实践教学创设情景

实践教学是高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把学生置身于现实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实践中创设情景,可打破“课后作业抄书”的陈规方式。课外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宜粗不宜过细,以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此方法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校园导游模拟练习(见表2)。

4.期末考核中创设情景

导游业务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为理论知识考核,二为现场考核。教师在考试中可以设置讲解技能、个别问题处理、事故问题处理等情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7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TU238-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24-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了大量的需求,这也使得使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在国内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不但要对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强化,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以此达到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学历专业特色人才。这也使得国内高等教育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以培养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人才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建立一套和应用型办学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由此地方性大学的办学模式与体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职能转变主要是为向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级职业专业人才。而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知识结构综合性比较强多种学科的专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更需要有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支撑。对于当前该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急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目标。当前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优化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技术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才能有效地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面的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实践技能培训课程标准,要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对技术技能的培养,强化对园林景观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在校内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如校园内创设工作室,在校外,还可以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础,加大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如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方面,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平台,引入企业课程模块,将实践教学比重制定在60%以上。让学生直接走出校园就能对接社会企业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达到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企业项目、各类设计大赛,进行市场调查、设计论证、提出设计方案。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完善,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及时上岗后发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的融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以说为了使学生拥有较大的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职业后续发展潜力,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一个自学意识和终生学习观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学中灌输要想在景观设计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此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加强学生对景观设计学科体系的教育认识。为使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得到更好地运用,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景观行业所需的整体知识结构,并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进行职后学习。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师而言,可以各类资料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和使用。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景观设计教学,灵活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设计者没有创新,那么他的作品就没有灵魂。创新来源于生活,并不是空泛的设想,是靠勤奋的发现及不断努力,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失败经验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就需要注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变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按照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调整教学计划。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每学期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其次是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企业教师引进学校进行授课,制定企业课程教学大纲,还将学校教师选派至企业进行挂职,双方互办讲座。通过此种交流方式,提高双方师资的教学水平。为后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打下基础。如将学生派送至企业直接进行项目实习方式,让企业有机会更加直接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把企业课程嵌入日常课程教学之里,真题真做,从实践中出真知,以这种方式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企业项目课程化。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8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教学实施 教学保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66-03

设计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设计实践中,则主要与景观和居民环境工程建设为主。因此,景观设计专业与企业实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其多元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景观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高校应重视专业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对此,本文试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景观设计综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以及园林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内容涉及广泛,因此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多的追求,开始关注环境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因此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科学性、艺术学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人文特征的景观建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还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基于其多向性特征,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作品。最后,实践教学改革应致力于从实践出发,其对我国景观设计教学的机械性和单一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具有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对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技术和园林植物识别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建设的延伸,人们开始关注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个性化以及其他功能。高校景观设计具有培养和输送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基于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对其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改革,重新制定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新兴和快速发展的专业,其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成熟的景观设计教育理论

高校景观设计教育理论缺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主要分为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三者之间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方式统一且单一,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能力较低。虽然园林专业发展迅速,人才类型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但由于教育方向不明确,多数学生无法满足设计实践的需求。其二,传统教学思想对高校景观设计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滞后性导致高校在教学中依然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强调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在基础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将绘画技巧、生态环境分析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忽视了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导致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下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实施,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兴趣不高。学校采取学分毕业制,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压力。学校在实践基地的建立上投资不足,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影响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存在偏差,课程安排不合理

基于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缺失,高校在景观设计的专业设置上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和企业的个体需求,导致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不深。根据社会调查显示,艺术专业学生更愿意就读景观设计专业,但一定程度上使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学历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而且高校也将景观设计视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强调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但忽视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设计不足,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深入设计专业内涵,景观设计的可实施性较差,基于此必须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素质不高

景观设计作为我国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关注居民生产环境的设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设计方向和设计风格产生了新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新缓慢,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景观设计专业涉及多个专业,这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设计能力不强,尤其是在景观设计相关专业实践上,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无法对实践进行细致的操作和正确的指导。而与此同时,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薪酬待遇体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薪酬奖励,导致教师留校欲望不强。多数教师未参与过企业实践,缺乏实践指导能力。一些教师虽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缺乏设计创新意识,很难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最后,高校在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管理方法不完善,使人才的分配存在不合理性,往往将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科教师进行组合,无法满足景观设计的多元性,使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难题,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为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应聘用一些专业人才,但由于这些人才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依然无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景观设计硬件设施不完善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景观设计专业受到更多的关注。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也不断招生。但硬件设施对景观设计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高校的硬件设施存在明显的不完善现象,许多高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教学设备落后,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教育改革需求。一些高校虽然将这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景观设计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但有的教师专业性较差,使得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受限于高校发展现状,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因此导致教学场地不充足。设计方案不完善,设备落后使得的教学实践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安排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分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其通过资料查找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实现知识向实践的转化。为进一步实现景观设计的生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高校应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实施以下策略。

1.优化教学结构,做好学期课程安排。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2.重视教学过程,多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根据实践机会少的教学特点调节上课时间,教师应对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优势,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设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并进行相互点评和自我点评,提高学生的专业修为。

(二)强化人文素质培养,落实专业实践的重、难点

1.基于景观设计专业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相关联性,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内容,强化设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明确教学的专业定位,落实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特点。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制定并完善设计专业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与此同时,保留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景观设计源于艺术,应用于现实,艺术与景观知识体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特征也要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增设,实现其余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2.高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正确的专业定位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景观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景观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和实践训练、表达训练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的设计能力和高度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意识到,景观设计实践与工程实践应成为该专业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以设计课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基于景观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结合。

(三)重视景观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景观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的通过培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培养满足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企业中具有设计实践能力的人才引入高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其教学能力,从而对高效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安排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以提高其设计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从而促进企业教学效率的提高。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开设设计室,接洽景观设计项目业务,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邀请一部分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室,使学生参与更多的设计实践。了解景观设计实践所需,从而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四)加大投入,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要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7页)实训基地,增设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空间,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实验室、景观材料实验室、模型实训室都是必要的。学生在实验室活动中,其对设计流程、设计方案以及设计创新产生了新的认识,对其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是必要的。这要求学校进一步与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机会。尤其是与当地的设计院和企业相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当然,高校在校内基础课程教学时,应致力于确保其教学知识的扎实性,以满足企业运行的需求,这样可使学生获得企业的认可,解决企业的人才匮乏问题。只有将校企合作进行到底,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最后,与行业相关的协会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其合作,共同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人才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有所提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优化高校景观设计课堂教学,应加大相关投资,以确保景观设计专业设备跟上教学需求。最后,高校应建立必要的实训基地,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就可以实现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小t.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之改革初探[J].华章,2012(10)

[2]李艳.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1(7)

[3]周雷.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9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现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媒体运营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方向。未来五年,我国将大力支持数字媒体的发展,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这个发展方向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有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根据这个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的介绍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它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数字媒体根据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过程中,又分为逻辑媒体和实物媒体。逻辑媒体是文字、图形、声音等等能够让人们产生感觉的一种编码媒体。实物媒体是基于逻辑媒体信息传输、信息显示的新媒体。逻辑媒体与实物媒体相结合,构成了新时代的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专业是指培养具备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综合素质人才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着重技术、艺术素质的培养,以求能够让学生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创新,艺术创作等等。

二、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的方向

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与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相关的影视、图书、新闻等等文化媒体行业。当然,还有国家机关部门,高等院校、电视台等等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创新制作方面的企业。无论是媒体行业还是媒体企业,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明确的,这就表明,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基于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导向。

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培养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国际数字媒体专业学校合作,借鉴先进教学方法,实行双语教学,聘请知名数字媒体的教师,加强学生的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已经成为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国数字媒体专业高校携手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加强与数字媒体企业合作,在达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后,跟企业签署双方合作协议,培养技术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无论是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都是为了数字媒体市场的需求,拓宽数字媒体专业的就业之路,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以此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导向。

三、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了解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数字媒体数字产业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

从数字媒体专业就业方向来分析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比较单一,但是也能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当然,数字媒体市场的广阔,也显现出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虽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但是由于借助西方国家的经验,凭借政府的大力支持,规模不断增长。就拿我国影视媒体产业为例,现今影视产业推出大批的影视明星,这些明星通过公众形象和社会舆论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这种“产业链”的效应表明,数字媒体理念可以渗透于每个文化媒体行业,也可以进军每个创新制作企业。

数字媒体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是很有希望的,国家自从近几年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开始,数字媒体产业被定为媒体专业技术的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沿海城市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猛,相关院校新增数字媒体专业,根据沿海城市自媒体发展的速度,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改善数字媒体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据预测,沿海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大力支持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旨在培养有一定艺术修养和理论基础,又有高素质专业技术的学生,带动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沿海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目的。

数字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方面能够打开数字媒体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广而多,就业选择易而多。

现在社会是信息技术社会,人们生活当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道听途说”变成影视广告,新闻播报等等。影视是数字媒体技术专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一种有声、有图的信息传播。现今影视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商场、学校、车站等等公共场所,可见数字媒体技术覆盖率宽广。那么,这种覆盖率就可以表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很广泛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相较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注重内在的“涵养”。据业内人士统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求市场不比技术专业小,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需求是大的,每年约15万人。一般设计类和传媒方面的公司对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这种需求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很明确,发展前景广阔无比。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应该把握机遇,明确就业方向,成为数字媒体市场需要的技术含量高,艺术修养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婷婷,尹贵.浅析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226-227.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0

关键词:工学结合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在众多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工学结合模式占据重要地位。工学结合也叫工学交替,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场竞争力和就业信心。会计专业看重实践,对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要求更高,同时,企业财务工作往往涉及保密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困难性。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和改革,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充分掌握知识,做好工作岗位实践。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一般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教学观念问题。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秉持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教育,知识讲授才是最正统的教学方法。这种观念下,教育过程往往只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才是被教育的主体。其次是教材建设问题。当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所使用的教材还都是以往的教材,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实训教材匮乏已经严重阻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第三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和管理问题。在组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诸多因素中,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都存在过分追求利益,无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规模小,无法提供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实训岗位,无法保证接受能力等问题。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定

(一)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目标设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就是将学生培养至何种规格。了解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以及社会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设定目标前,要开展具体的市场调查工作。

(二)课程设定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全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及所包含的内容必须突出职业具体要求和岗位职责特色,确立职业岗位课程的核心地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都将围绕职业岗位课程开展,保障实训课程的安排具备科学性。此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课程体系设定

学校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体系,都要经过前期设定工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往往采用“411”模式作为课程设置标准。该模式将学生在学学习阶段进行有序规划,前四个学期以专业知识讲授,公共课程为重点,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结合相应的单元技能训练,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第五学期开始后,学校与企业结合,根据其需求,遵照岗位职能要求和专业要求,以之前学习的理论课程为基础,开展综合训练,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第六学期则将学生就业置于首位,并以之为目标开展校外学习,培养学生核心技能。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时候,学校可与财务公司联合办学,在校内成立企业分支,利用企业真实案例,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化教学更能满足工学模式教育模式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平台。情景化教学模式下,选择教学内容更突出其真实性和实用性,教师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传递给学生。情景化教学往往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开展,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情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然后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传统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伴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与真实情境相结合,能够满足工学结合模式需求,更好的培养人才。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前,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需求,企业资料,会计信息等数据的手机整理,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更有序的规划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

情景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素质,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合格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师和会计师双资格。其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化教学平台。教室的设计应当真实还原会计工作环境。第三,保证顶岗实习工作切实开展。受限于真实条件,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不可能完全放置在企业中完成,因此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最后,还要注意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魍车慕逃方式,教育环境,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课堂情景化教学。对新兴教学方式的评价,更要突出教师设计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组织课堂和对学生的驾驭能力。只有与情景化教学模式相契合的评价标准,才能够对教学效果做出最准确的总结。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教学改革的前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其创新改革精神,改变和完善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中的不足。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贺海毅.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131-132.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1

关键词:情景教学 导游业务 实践

一、情景教学法的主要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引导学生整体上理解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应用―感知―理解―掌握”的活动过程。情景教学法把操作和学习、理论和实践等诸因素加以协调,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导游业务课程的性质及实施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导游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提高导游的基本素质、服务规范、提高导游员的应变能力。但是,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简单的“反映”或“模仿”,忽视了旅游专业知识和旅游学科理论的建构与整合,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教师偏于理论,疏于实践,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些弊端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从业过程中重缺乏导游服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合格导游员的。而情景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发挥主导地位,积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新地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以《导游业务》最好的授课方法就是营造适当的导游服务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模拟操作、总结经验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 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可见,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实施情景教学法非常有必要。

三、情景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充分地准备是任何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情景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我们根据《导游业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书本的内容特色,将其划分为几个教学主题,确定每个主题的目的,在每个主题下面安排一到两个情景。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能力。其次教师要为情景创办准备材料,解释角色、背景,对要求模拟演练的内容,应提前分配角色,要求学生作课前准备。再次,在情景模拟之前,要给学生强调情景模拟教学的价值,使学生从内心接受认同这些活动,调动起学生参加情景模拟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活动。

(二)情景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近年来,我们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投影仪、投影片等手段创设各类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如通过多媒体将西湖、灵隐等杭州的著名景点重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大多学生都去过这些景点,因此景点的重现尤如重游此景的感觉,在此其中我们将课程一些带团技巧、语言技巧和讲解技巧等重点内容贯穿其中,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学生扮演某种任务的角色,要求扮演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自发地投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以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采用角色扮演法时,扮演角色的学生数量有限,其余学生则要求在一边仔细观察,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用“观察记录表”方式,对其姿势、手势、表情和语言表达等项目进行评估,以达到教学的效果。观察者与扮演者应轮流互换,这样就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模拟训练。通过课堂模拟演练,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去分析人们在工作中会怎样或该怎样说和做,同时表演者也在互动和沟通中体验到工作的困惑和乐趣。如针对课程中“游客忽然生病的问题或丢失行李,游客要更改合同上的游览内容或吃住地点”等发生频率较高的几个问题进行现场演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模拟结束后,要求学生拟写活动报告书,总结自己在模拟训练中的心得体会。同时,教师要对情景模拟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改进并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使学生既有演练前的热情,又有演练中的激情,更有演练后的真情。

三、讨论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情景教学、存在基础、特征的分析,结合《导游业务》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旅游专业情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提高。调查显示, 98.5%的学生认为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认为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通过对近几年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分析,该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推广情景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大力提倡在旅游专业教育中推广情景教学方法,使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迅速而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竺小恩.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周密.旅游专业情景教学及效果评价.旅游学刊.2003(1)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2

关键词:江苏省 专业满意感 学习适应性

一、前言

专业满意感是指学生对就读专业的一种感受或情感反应,代表了学生对其所就读的专业的一种特殊态度。目前,国内对于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研究还在探索发展当中。专业满意感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教育问题,但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只侧重心理和教育的某一方面。笔者认为只有从心理与教育结合的角度对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达到教育人、完善人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就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部分体育学院的学生专业满意感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量、评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被试与取样

在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南京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南通大学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30份,收回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93%。

2.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包括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

专业满意感测验:借鉴工作满意感量表及笔者观察与访谈资料自编问卷。本测验分半信度为0.70-0.81,重测信度为0.72-0.80。

三、研究结果

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基本情况

专业满意感与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学生来自的地区、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社会适应性、不同专业、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期望、社会评价、年级以及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学生的专业满意感与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学生来自的地区、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社会适应性、不同专业、个人兴趣爱好、社会评价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而与个人的期望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学生的年级和性别无相关。

四、讨论

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满意感的基本情况

1.影响专业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主要因素有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往届就业、就业前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师的课堂表现、专业的社会评价等等,这些因素都与学生的专业满意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因素涵盖了体育学院学生从专业选择到专业适应直至学业完结这一过程的全部相关条件。学业完结时的影响因素为: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往届学生就业状况,就业前景。这些因素对体育学院学生专业满意感的影响是时序性的问题。

2.对本专业的态度变化

40.5%的体育学院(系)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由不喜欢到喜欢, 体现了在长期的专业熏陶与教育下,学生的态度会发生很大改变,也体现了由顺从到认同再到同化这一态度变化过程。超过60%的学生愿意进行专业转换,这是因为体育学院(系)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决定只有一次,然而他们对专业的评价标准是多重的和动态的。调查没有问及他们乐意进行专业转换的具体原因,据我们推测,就业前景应是主要原因,如果列出一系列专业,他们很有可能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3.专业满意感的专业比较

专业作为专业满意感的指向对象,肯定会因为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感明显高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感。我们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属于新兴的一门专业,虽然培养目标与时代的发展前景接轨,但总体来说还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不适应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江苏省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存在着显著的学院(系)间的差异;学生来自的地区差异;同时学生专业满意感也存在着显著的专业差异;学生专业满感与学习适应性、学生专业满意感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评价、就业前景都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学生的专业满意感与学生的性别和年级不相关,学生专业满意感和个人的期望值呈显著性的负相关。

2.建议

(1)加强高中生的升学指导

高中生的升学指导是指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职业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它们与专业的匹配情况,然后作出升学决策的过程。升学指导是高中生学习生涯乃至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高中生的升学指导工作做得不够,具体表现为不够科学、具体,缺乏个性化指导。要做好高中生的升学指导,就应该引入科学的心理测量技术,如职业兴趣测量、学习能力测量、个性测量等,还应该科学地分析专业的特点,在把握个人与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升学决策。

(2)加强学生的专业感知教育

所谓专业感知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性质、发展前景以及与其他学科渗透与交叉的可能性等方面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感知教育,学生在自身专业发展上就会迷失方向,也失去了专业再学习与深造的动力。笔者发现,很多大学专业感知教育只强调某专业的就业率,这会在专业评价上进一步误导学生。

(3)引入专业转换机制

专业转换没有在各大学中达成共识,只有少数学校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学生进行专业转换。这种专业选择与决策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重复性,给学生带来很多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从教育思想层面看,也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有必要在体育学院引入专业转换机制。当然,这种转换也不是盲目和随意的,必须以严格和科学的测验结果为基础,测验包括学习能力个人兴趣、专业适应状况等。

(4)减少其期望与实际的差距,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来自乡村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学生的满意度可以看出这一点。应调整学生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与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让他们来选择自己所学专业,最后才能让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杜红梅,王葵,邵小佩等.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现状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3.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M].心理科学.2004

4.顾明远.EDM教育: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5.赵欣,卜安康.职技高师学生专业满意感及其学习适应性[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8(26)

作者简介:仲卫,男,1985年1月 江苏泗阳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06级体育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