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家长心得

幼儿园家长心得

时间:2023-06-05 09:58:08

幼儿园家长心得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1

雷骐诚家长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宝宝都五岁了,他是一个活泼、可爱、有点内向的小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渐渐增强。有时感觉真像个"小大人".

对于宝宝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宝宝的特点展开教育。宝宝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看着宝宝的进步,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在这里向老师们说声:辛苦了!

我认为孩子应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享受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方式。玩的过程中既能让他们活动乐趣,也能从中学到各种的知识,宝宝在玩益智游戏的过程中,赢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开心,输的时候就会很难过,通过游戏可以让宝宝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我不在乎他现在能学多少有用的知识,而注重的是宝宝的身心健康,让他能够会懂得自尊,自强和自立。以下是个人育儿的一些亲身体会:

一、 帮孩子培养兴趣爱好

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他的生活会充满乐趣,记得宝宝上中班的时候,经常在家拿笔画画,当时都没怎么在意,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才发现他很喜欢画画,就给他报了美术的兴趣班,宝宝非常开心,在学校上课也很专心,放学做完作业就开始画画,还经常叫我们陪他一起画,在没有上兴趣班之前,一放学到家就看电视。现在只要是周末去上美术可,早上早早的就起来了,高高兴兴的去学校了。

二、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每天睡觉前我都会给宝宝讲几个小故事,让宝宝学会一起阅读和倾听,并且可以让宝宝在故事中学到一些知识。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宝宝都会认真的倾听,遇到问题都会问明白,而且还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来。现在每次去超市他都要我陪他去看书,有时候看了不想回家,最近学校又办了个亲子阅读,去看了一次就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再去,说里面的书很好看,现在晚上讲故事的时候,我们俩都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对话。有时候是一人各讲一个故事。渐渐的宝宝变得爱学习,爱看书了。

三、 让宝宝学会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我比较注意培养宝宝的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经常告诉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上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穿袜子,鞋子。适当的做点家务,如吃完饭帮忙收碗筷,擦桌子,倒垃圾等。给他买东西的时候,也让他自己去挑选,去买单。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2

1、首先表达老师对孩子辛勤付出的肯定和感谢。如:首先感谢老师这一学期对XX同学的辛勤培育和教导。

2、针对老师的评语中提到的孩子需注意的地方,诚恳地提出作为家长以后具体如何做。如:XX上课不够专心我会严加管教,在家注意培养他做事专心的习惯。

3、提出自己在家如何教育孩子的,也就是自己的教育心得。如:在家也尝试让他做一些家务活扫地等,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并且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将亲子阅读落到实处。

4、表达积极配合之意。如:希望老师严格要求,针对孩子的不足来教学,不用手软。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老师,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全面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3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新思路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果事关幼儿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树立起正确的幼儿班级管理新理念,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让幼儿在快乐、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有益发展。

(一)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好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管理与学习常规管理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位幼儿做起。比如,在吃饭时,就要对幼儿进行节约意识教育,让幼儿意识到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在睡觉时,就要对幼儿进行公众教育,避免幼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领用物品时,就要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让幼儿学会自觉排队。可见,幼儿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无处不在。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转变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用爱心、细心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让爱心充满班级。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小天使,需要幼儿教师用爱心呵护。幼儿园班级管理,就是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主动亲近每一位幼儿,下课时主动询问幼儿是否需要喝水,对于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要主动关心他能否自己上厕所等。同时,当班上某位幼儿生病了,还要主动打电话询问幼儿的病情,让幼儿和家长都能够体会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其次,让细心充斥班级。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幼儿活泼好动,不守规矩。对待这部分幼儿,幼儿教师不能过分训斥,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深入了解幼儿作出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并细心开导幼儿,让幼儿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进而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当我发现班上一位幼儿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之后,我就特别注意这位幼儿的一举一动,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位幼儿对所有的事甚至包括游戏都提不起兴趣,我就试图向其家长询问情况,从家长口中得知该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已经为幼儿报了音乐辅导班和数学辅导班。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与该生家长进行了细致的谈话,最终该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让孩子自己选择了喜欢的绘画,从此,该幼儿不仅上课不在打瞌睡了,而且更加积极活跃了,并展现出了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积极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园班级管理离不开幼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想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深入挖掘幼儿家长资源,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幼儿教师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真诚接待每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们对孩子的爱与真心。同时,还要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通过家园栏、家长会、便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让家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幼儿园教师应高度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从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师生关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入手,探析幼儿园班级管理新思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吐松古丽·艾肯木单位:库车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4

【关键词】入园焦虑 幼儿 策略 探究 缩短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在家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姥姥、老爷照看着,孩子所有的事情一律由老人包办、代替,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老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满足,从而产生孩子过分依恋、任性、独立能力差等不良习惯。也有的家长用“送幼儿园”来吓唬孩子。如:“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等。使孩子从小就对幼儿园产生了一种畏惧感。再有就是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里,思想上难免感到紧张、害怕,产生了不愿入园的心理。如何使幼儿缩短入园焦虑期?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探究如下:

一、做足、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接待幼儿家长给孩子进行入园报名时,应和家长详细沟通并请家长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如:幼儿的生活习惯、喜欢吃的食物、最喜欢的玩具、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过敏史、家庭环境、父母素养和家庭教育观点等。

给家长下发幼儿园的相关家长指导资料,如:幼儿园简章、幼儿入园须知、幼儿心理特点、幼儿年龄特点、预防和有效降低幼儿入园焦虑的方法等。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为进一步家园合作打好基础。

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独立吃饭、想小便时会跟老师说、口渴时会向教师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会穿脱简单的衣裤、能清楚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等。

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家长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多陪他到幼儿园里去看看,玩玩,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交一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认识幼儿园里的一些老师,减少其对幼儿园的恐惧感、排斥感,逐步产生愉悦感,接纳感,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二、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对新入园幼儿来说,幼儿园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教师首先要从言语、行动上给予幼儿特殊的关心和照顾。用爱博得所有孩子的信任,亲近幼儿,尽快建立与幼儿良好的关系。 可以经常问一下孩子们“渴不渴?饿不饿?想不想大小便?”等等,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温馨,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慢慢消除他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融洽师幼关系,给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可以感化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感,也就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三、竟赛活动,鼓励和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和表现欲

由于幼儿依恋性强,自理能力不高,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竟赛,鼓励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望,给予物质表扬和口头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为幼儿树立典范,对他们的需要及时帮助,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热爱幼儿园生活。教师充分理解初入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多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来打动孩子的心,补偿幼儿的情感缺失,引起孩子愉快的情绪,尽快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自己身上来,从而有效解除幼儿的入园焦虑。教师的关心、体贴会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减轻他们的入园焦虑。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幼儿,如:吹泡泡、木头人、长高了变矮了等游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分散幼儿“想家”的注意力,带动那些哭闹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内容;小班幼儿家长;理解;调查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儿在园要学的东西,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在幼儿园里,年龄在3~4岁的学龄前儿童我们一般称之为小班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教工作的指导,通过幼儿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较以前的幼儿园课程有很大不同。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游戏中尝试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经验,关注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尽量尊重、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家长的配合在幼儿发展的各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终身性的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所不能满足的。

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及内容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把家长纳入到教育资源中,我在本研究中将被研究对象定位为:小班幼儿家长――幼儿的父亲和母亲。旨在了解家长对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认识情况、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际状况和他们参与其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问题和途径,发挥家园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的现实价值。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给幼教工作者提出思考: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如何真正体现家园共育的精神,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成长。

二、研究状况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在于课程的界定,价值的判断,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实施方式等,但对于小班幼儿家长的了解与需求这部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也看到现代幼儿园中的家园共育确实出现了某些令人欣喜的现象,部分家长能有意识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能尊重幼儿、呵护幼儿心灵、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仍有家长不了解、不关注自己的孩子,盲目跟潮,只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本文认为,幼儿教师有必要、有责任进行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理解的研究,特别需要从家长的实际了解与认知的真实背景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课程内容中家长教育的价值,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本人所在幼儿园小班家长为调查对象,本园为公立自治区级示范园,现有两个小班,幼儿70多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非正式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非正式访谈,一是利用教育活动结束,观察完之后的随意访谈,二是在访谈对象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列出访谈提纲,围绕所需要研究的问题而进行的半正式访谈。

四、调查结果与结论

1.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理解

根据研究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这个名称有一定的感知,他们凭日常经验作出个人判断,但由于没有进行专门、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对于“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以什么标准作为评判?”不能做出明确说明,只是在意识中有种感觉或者是印象。甚至有9.8%的家长从未听说过有幼儿园课程这一说。因此,关于幼儿园显性课程内容,幼儿家长基本上是可以以直接表现出来的具体活动作为判断标准,而对于隐性课程,如幼儿精神、意识方面的内容则没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学前教育对幼儿实施的课程内容应当能使儿童在各方面,包括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为儿童成为对社会有充分贡献的人做准备。课程应促进儿童知识与理解、方法与技能、性格与态度的发展。课程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应当是相互关联的,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有意义的,应是值得学习的、适宜于儿童的智力水平的,而不会浪费儿童的时间。而这些专业的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他们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经验、与他人交流、自己体会获得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认知,显得片面、不科学。主要表现在:重视幼儿的智力因素发展,忽视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B;过度强调所谓的心理健康,但究竟何为健康的心理,却不甚明了;重视幼儿的社会往能力,有意识带幼儿玩游戏、外出活动,却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要,以自己的思想左右幼儿;家长对幼儿过度关爱、放任,要求教师对幼儿加强护理,家长却忽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品德教育;对幼儿体育锻炼不重视等问题较突出。

2.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的了解

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和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有更多机会进入幼儿园。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活动,有71.8%的家长都认同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认为可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对身体有益;有63.4%的家长认为跟着教师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幼儿的注意力、学习习惯可以得到好的学习、提高,选择自选活动这一栏的家长占32.4%,对于其他实施方式,家长也选择了相应的答案。但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益处,家长们多是从习惯养成、教师管理的角度进行考虑,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忽略了幼儿的精神需要。研究者认为,成人应该有正确的观念,要把儿童期看作人生的一段特殊发展时期,并认识到儿童有其特殊的不同的于成人的需要、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

3.小班幼儿家长参与幼儿课程实施的状况

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幼儿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程度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家长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同时对幼儿园教养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通^非正式的访谈结果可以发现:

部分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得很好,很放心,不想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多数幼儿家长认为:自己不学这行的,怕误导孩子;

家长的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只要孩子快乐、平安,多学点少学点东西无所谓,反正上学要从头开始系统地学习。

在问卷调查中,有70.4%的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担负起了教育的责任,他们意识到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多数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实际上已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形式自由,没有具体的要求,但缺乏科学引导,随意性大。

但是,部分幼儿家长有过度超前、功利性强的认识偏差。他们与幼儿玩游戏的目的是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幼儿读书是为了开阔眼界;外出玩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否则是浪费时间,没有多大用处。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拒绝幼儿探索、思考,让艺术家、梦想家的翅膀折断,并常常以“工作忙”为理由,把幼儿教育的工作推脱干净,放弃与幼儿共同成长、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

对于以上的结果,本文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加大幼儿园的宣传力度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的教育观包含了家长在培养子女过程中,在孩子发展、教育等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包括人才观、教子动机、教育观等。幼儿园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恰当的教子动机,把自己对孩子的关怀、教育和爱护当作社会的义务。

其次,多种途径的交流。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园地、家庭教育咨询、家访、开放日、亲子交流、电话访问、网络等各种形式,介绍幼儿园当前课程的发展状况,小班幼儿阶段课程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判断标准、教育目的,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2)提升家长的知识储备

幼儿家长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及各种文化知识。社会在变化,科学在进步,教育观念在更新,家长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幼儿一起成长。

(3)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受过专业的培训,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个性特点有较全面的认知。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把家长不甚明了的课程内容,通过接触、体会、实践、了解,认识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看到幼儿成长的进步。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扩大教育资源,使幼儿教育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深化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做出具体的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需要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使得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可能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有的甚至夹杂着一些不正确、不科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园课程及其涉及的内容进行改革与宣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

总而言之,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时代的召唤,但如何以开放的姿态,让家长放心地进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家园合力做好幼儿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焦虑

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由于突然离开了亲人的呵护和关爱,再加上幼儿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一定改变,这就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新生入园现象――幼儿分离焦虑。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在幼儿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以后,两周左右焦虑现象就会消失;但若是在这两周内幼儿教师没有协同家长进行合理的引导,那么就会使焦虑的问题变得严重,进而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幼儿度过新入园的这一阶段。

一、幼儿新生入园的主要焦虑表现

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焦虑的情况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大声哭闹,不配合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一味地要求回家。而另一种幼儿焦虑则相对较麻烦,解决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那就是沉默不语的情况。这样的幼儿通常就是默默地跟在小朋友的身后,不哭也不闹,也不与其他人交流,看似是很乖的孩子,其实内心根本没有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来。若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幼儿的焦虑,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产生严重的上学抗拒心理,也会变得更加自闭不愿交流,从而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新生入园焦虑的原因

1.不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幼儿从小就与父母、亲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之中,对家庭生活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切环境都是陌生的,没有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物品,更没有信任的亲人在身旁,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都会让幼儿对身边陌生的环境产生抗拒和不信任,加之缺乏安全感导致幼儿本能地排斥新环境,出现情绪和心理上的焦虑。

另外,很多幼儿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中宝,不能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也在吃、穿、住、行方面得到了家长最细致的照顾,这使得幼儿很少独自做一些事情,而进入幼儿园后,吃饭、睡觉、穿衣服、喝水等幼儿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教师都会引导幼儿自己做,刚开始很多幼儿做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若是一直不能改善,看着别的小朋友越来越好,部分幼儿就会产生压力,进而心理变得焦虑不安。

2.集体环境约束较多

幼儿由于在家一直受到父母的无限关心和宠爱,是家庭的中心,就会产生一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幼儿做事情比较随心所欲,想要的东西也常会被满足,因此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但是当进入幼儿园后,在学习、生活上都有着一定的作息要求和学习规则,对幼儿有着一定的限制,并且很多东西要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会使幼儿初期不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十分抗拒的情况。

三、解决幼儿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策略

1.幼儿园可以开展入园前参观活动

每年九月份都是各个学校开学的时间,幼儿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可以在家长前期报名时就做好沟通工作,让家长在暑期最后一周带领孩子到所在幼儿园参加试入园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参观幼儿园环境,听教师讲解幼儿园的生活,初步了解即将接触的新环境,并且在⒐鄣氖焙颍让家长鼓励幼儿与同来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建立友谊、结识新朋友;同时在试入园的活动中,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感受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过程,以便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新生活。最后,还要让父母在活动结束后,在家多做幼儿的思想工作,劝导幼儿尝试独立完成一些小事,并做好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心理准备。

2.教师要用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度过焦虑期

首先,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前,要尽可能地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爱好,以便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相关的教育措施。其次,幼儿刚一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关心照顾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和安全,这样幼儿就会慢慢放下心理防线,愿意与别人交流、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促使幼儿的教学、生活更加顺利。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玩耍中淡忘对父母的思念,也可以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结交新朋友,用温馨、快乐的气氛缓解幼儿的焦虑心理。

总之,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教育的第一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焦虑期,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升学环境,为幼儿在校园健康成长、认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认真解决幼儿新入园的焦虑心理,帮助幼儿尽快融入新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7

关键词: 幼儿入园 分离焦虑 成因 解决对策

“分离焦虑”指幼儿离开自己熟悉的人与环境后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也是幼儿初入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遇到问题时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同时害怕与他人交流等。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借顶岗实习这一难得的机会,对衡阳市周边县市的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衡阳市农村地区很多幼儿在入园初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上。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或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幼儿摆脱这些问题。这对幼儿适应园内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导致相关教育活动难以进行,同时不利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分离焦虑本质的探索和成因分析,找出造成分离焦虑的关键点,并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进行探究,找到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可行方法。

一、衡阳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现状

我们在衡阳县演陂镇、衡南县鸡笼镇、衡南县云市镇、衡东县三樟镇及杨桥镇的五所幼儿园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其中家长问卷发放110份,共回收98份,其中90份有效,有效率91.8%。教师问卷发放40份,收回30份,其中27份有效,有效率90%。

由上表可看出,67%的幼儿在入学时存在程度不等的入园焦虑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闹、喜欢单独活动、不愿意融入集体等。33%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入园分离焦虑现象,表现为心情愉悦,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此外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面对幼儿的焦虑问题,27%的家长与老师抱以放任的态度,没有采取有效解决措施。38%的家长与老师采用哄劝的方式,此方法开始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13%的家长与老师采取强制性方法,22%的家长与老师采用沟通与交流等其他方式。

我们调查的这些孩子的入学年龄61%是三岁以上,其中多数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看管。通过对老师问卷的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幼儿教师在开学两周内都会接触到一两个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幼儿。主要表现为早上家长离开时的哭闹现象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种种不适应情况。

二、衡阳市农村地区幼儿园幼儿焦虑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哭闹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过渡。新环境对幼儿提出的新要求与幼儿原有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矛盾,从而形成心理冲突。而处在这个时期的幼儿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往往选择发脾气、哭闹等方式宣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分离焦虑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初入园的幼儿最需要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而不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二)家长的焦虑情绪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把幼儿送入园后仍恋恋不舍,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幼儿园没有建立起信任感,担心幼儿不适应园内生活或者得不到教师的悉心照料。所以,当幼儿放学回到家后,多数家长总愿意在物质和精神上无条件满足幼儿。这些现象充分暴露了家长送孩子入园时产生了焦虑情绪,并间接传达给了孩子,导致孩子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适应园内生活。

(三)幼儿在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入21世纪,家庭独生子女增多,对孩子的溺爱现象也相对增多,尤其由祖父母照看的孩子。老人们陈旧的育儿观念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比较混乱,许多孩子养成了任性、骄纵的性格。而幼儿入园后,必须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独立进餐、穿衣如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等,导致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园内生活。

三、缓解农村幼儿园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对策

首先,家长和教师们都应该了解,幼儿刚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对时不必过于紧张。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如何帮助幼儿缩短入园适应期,促进孩子快乐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方面

1.积极督促幼儿做好同伴交往的准备

亲子间的依恋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程度。要想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父母必须积极督促幼儿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使其减少对家庭的依恋。如果幼儿平时的活动范围较小,较少接触外界事物,那么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焦虑现象。因此,入园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玩伴,激发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的愿望。在交往过程中,家长应为孩子树立人际交往榜样,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2.帮助幼儿形成对幼儿园的基本认识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入园心理准备并不充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0%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带其去过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入园以前没有形成对幼儿园的概念。对此,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形成对幼儿园的基本认识。同时,家长应多向幼儿表述幼儿园的积极方面,激起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如幼儿园玩具多、朋友多,能够学习本领等。幼儿只有对幼儿园有了基本认识,产生了积极情感,才会在入园后主动探索、适应园内生活。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幼儿入园之前,学习一些生活常识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初步的自理能力,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时,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家长必须主动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在平时生活中,有目标地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以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孩子只有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才能在一日活动中建立起自主性与信心,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度,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教师方面

1、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满足

幼儿非常在乎老师的肯定与奖励,如果幼儿在园内能基本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老师可以采取贴小红花等方式予以奖励,让幼儿树立自信的同时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此外,我们在观察中发现,部分幼儿会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幼儿园内的具体物品上,如毛巾、书包等。出现此现象时,幼儿教师不可过分限制幼儿拿取依恋物。当幼儿不再有明显的入园分离焦虑表现时,可逐步让幼儿摆脱依恋物。

2、转移幼儿注意力

在幼儿哭闹时,针对幼儿注意力较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某些新鲜事物吸引幼儿;入园初期,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尽量从幼儿兴趣出发,如多组织游戏活动等;活动时间和地点应避免繁琐和重复,防止幼儿因心理疲惫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幼儿的依恋对象有所转移,减缓焦虑感。

3、倾听孩子诉说

适当的宣泄是幼儿排解各类不良情绪的重要法宝。因此幼儿教师应在班级中更多地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多和幼儿进行言语和动作交流。幼儿大多数时候能从老师的理解中感受到自尊和力量,而这为幼儿健康情绪的培养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前提是家长与幼儿园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造成幼儿园早接待时“难舍难分”情景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立场不够坚定,对幼儿园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所以,要想幼儿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上幼儿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先让家长安心。

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时组织多种交流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采用电话、网络、或面谈等方式,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情况和表现,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与信任,在双重保障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克服入园分离焦虑情绪。

其次,“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在和幼儿交流时,应注意自己的话题指向,尽可能少地向幼儿提一些消极性质的问题,如“有小朋友欺负你吗?”这会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消极面从而更加抗拒上幼儿园。家长应从教师处了解幼儿内心倾向的积极面是什么,从而在话题上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颗小星星,真棒!明天我们再得一颗好吗?”“老师说你很乖,可喜欢你了。“当幼儿表现出正面行为时,家长应强化此行为,借此帮助幼儿建立起和教师、其他小朋友的良好感情,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及上幼儿园带来的快乐。

四、结语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起点,随着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更多关注,发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研究的分离焦虑是学前儿童入园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的健康成长要求家长和老师利用科学方法,端正态度,以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渡过这一阶段,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4).

[2]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2007(29).

[3]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2008:208-248.

[4]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Z1).

[5]季琴.如何帮助幼儿从焦虑到安全到信赖――新生入园适应小记[J].学前课程研究,2009(09).

[6]王红.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J].山东教育,2003(Z3).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8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工作;家园共建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组成教育的整体,而家庭教育是这个教育整体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幼儿今后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幼儿园要想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那么,要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

一、要认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地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应该是幼儿园和教师为家长服务。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在做好家长工作时,还应具有明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尊重、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服务于家长,力图使我们的工作做到让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二、要明确开展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家长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或改善办园条件,还包括将影响幼儿发展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培养身心和谐发展儿童的任务。因此,教师开展家长工作应是从“为了使儿童获得全面发展”出发,与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实现同步教育。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与介绍,使广大家长在正确的家教观念基础上,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育儿。我们必须引导家长全面地看待孩子,找出、看准孩子的优点、特长以及问题与不足,然后结合孩子的愿望、条件,去探讨、形成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这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三、要结合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参与意识家长教育知识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家长工作应努力了解家长的各种需求,想方设法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

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让家长参与观摩教学活动、评课、议课,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看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看到老师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利用节日开展家园同乐活动,以增强亲子感情,同时拉近幼儿园和家庭的距离,使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取得一致。定期召开全园或班级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班上的教学情况和工作安排以及幼儿园要求家长配合的具体工作,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征求家长对幼儿园及班上工作的意见,请家长对孩子所在班的工作人员做出评价,以促进幼儿园不断改进、提高保教质量。幼儿园要重视家访、电访工作,通过家访,加强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双向了解,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家庭状况,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和方式,了解可能影响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以便更有针对地进行教育。《家园联系手册》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最紧密的一种书面沟通形式,互相报告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家园协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我们开展家长工作要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不断改善家长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家长掌握有关科学育儿、家庭教育的知识。家长们也主动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积极交流和总结教子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客观、准确、家长易于接受的口吻与其谈论有关孩子的教育教养问题。教师要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长工作才能得到家长们的真诚配合。家园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以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创新,使家园教育工作迈向更广、更高、更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9

摘 要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会对幼儿园这一新环境感到不适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本文首先从入园焦虑对幼儿不良影响入手,探讨在幼儿即将入园时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教师需要做的对工作以及教师与家长需要共同合作的工作来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入园焦虑。关键词 新生入园 入园焦虑 家园合作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140-02入园焦虑是指新入园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不安、伤心、痛苦的感觉和哭喊、吵闹等拒绝分离的表现,即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大部分幼儿基本上可以度过焦虑期,但还是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这可能与有些家长过分呵护、娇惯紧张幼儿有关,他们使得幼儿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亲人,便不想去参加任何活动。主要原因是幼儿进入幼儿园面临着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以及生理环境的变化,缺乏安全感。一、通过家长来缓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1.调整教养方式现在的大多数家庭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不够统一,常会出现“爸爸骂,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多头关系。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要调整家庭的教养方式,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来缓解幼儿的压力和紧张感;还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家长要慢慢地教他们。2.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入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和幼儿经常谈论幼儿园,可以谈谈自己小时候或者同事家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趣事,让幼儿向往幼儿园生活。还可以带幼儿去幼儿园看看,熟悉熟悉环境。让幼儿消除陌生感, 对幼儿园的新环境产生安全感和认同感。3.引导幼儿喜欢教师和小朋友首先家长自己对教师要信任和喜欢, 每天接送幼儿时要主动与教师交流。 然后再引导幼儿喜欢教师以及自己的班级和班里的小朋友,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幼儿园的一些趣事,以及介绍班里的老师和小伙伴。二、通过教师来缓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 1.安排亲子活动正式入园前夕,为了让幼儿熟悉班级环境、教师以及其他小朋友,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陪幼儿到班里,通过做一些游戏来帮助幼儿熟悉班级环境,顺利找到自己的生活用品,以及初步认识一些小伙伴。让幼儿在与父母的快乐游戏中减轻入园焦虑,初步感受幼儿园的生活。2.创设快乐的区域游戏在班级一角开辟一块区域,O置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在这里尽情地玩耍,感受游戏的快乐,从而缓解入园焦虑。在幼儿玩耍的时候,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需求,然后再创设有利于每一个幼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让快乐的游戏来缓解、消除他们对幼儿园的焦虑和恐惧,从而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允许“梯度入园”梯度入园是在进行入园准备后,在入园的第一个月内,让幼儿每周入园的时间逐步增加,第四周开始才全天入园。梯度入园方式比全天入园能够有效缓解一些幼儿的焦虑。这是因为梯度入园的第一周在园时间只有半天,短时间的分离重聚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三、通过家园合作来缓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1.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教师要每天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家长也要和老师谈谈幼儿晚上在家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幼儿在进餐、睡眠、大小便、情绪等方面的情况。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2.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家长要配合老师、信任老师。幼儿一送到教室门口,就把孩子交给老师,然后迅速离去。不要因为幼儿哭了,就放不下幼儿,不要让幼儿觉得“有机可乘”。只要教师和家长都能在这段时间里充满耐心,互相配合,共同给予科学的指导方法,就会使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适应期。3.家长注意正面引导。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参考文献:[1]刘少英,陈帧,方小兰.梯度入园对幼儿焦虑的缓解[J].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2009,(08).[2]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7,(09).[3]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8).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10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教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真正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最近网络上速传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萦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其中一句“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更是将妈妈的心声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一实例,留给我们幼儿园的更多是的担忧、更多的是思考。

作为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参与幼儿的活动,倾听家长的心声和建议。从有效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只有老师和父母配合好,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好在家教指导上的作用,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达到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同时,也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各种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园服务和回馈社会、帮助家长成长的途径。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那当前新时期我们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我园进行下列一些工作:

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园联系栏、家访、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支持、配合,激发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热情,鼓励家长支持幼儿园教育的行为。如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我园都会对新生幼儿家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办园理念,解决新生幼儿入园时遇到的问题,请家长谈谈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请家长观看历年来园内家园共育的图文资料和展示家园共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

2. 开展多项活动,达到家园教育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活动中经常采取多样活动:如家访、问卷调查、培训班、举办讲座,开展有趣味性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家园知识竞赛、家园主题活动、文艺演出等等,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教育,大大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所以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我园领导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的;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⑦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然后根据不同的经历、素质等循序渐进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 。幼儿教育,虽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的教育,但孩子在园的学习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家长,将本应该是教师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占用家长的时间,造成家长的负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家园共育的质量。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前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及时武装新的幼教理念,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今年10月份,教育部正式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给学前孩子设定了一个“阶梯”状标准,并确定幼儿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园方的教学要求。我园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指南》的精神实质,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时刻以《指南》为标尺来规范、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又及时向家长们宣传《指南》教育理念,使家长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家长了解了3-6岁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使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真正做到科学引领、家园共育。如让家长明白3、 4岁的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的孩子能知道家庭地址;5、6岁的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除此以外,我园还经常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更好地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阳光小孩和监督幼儿园工作。我们为家长解读《指南》和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时,为了使家长能够迅速理解,常常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地讲述,让家长能掌握到指导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教育,切忌拔苗助长。

在家园共育中,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方法得当。近年我园的亲子游戏、亲子绘画、亲子表演、区域游戏等都获得专家和社会的好评,有的甚至参加县、区、市的比赛获得较高的殊荣,同时我园也荣获了十多项殊荣:“模范家长学校”、“模范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特色项目学校”、“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

、“早期教育基地”、“省示范学前教育示范区”等等,这所有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良好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一句话点明了学前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与家长共同携手,一起为培养好下一代而共同努力。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11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模式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工作更全面、更细致的开展,发挥幼儿教育工作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探究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幼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应积极协调双方教育的行动,相互了解,互相帮助,共同承担幼儿教育工作。但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家园共育教育模式都存在一些误区,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行动不能达到同步,家长与幼儿园都认为,幼儿园应该承担幼儿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应该以幼儿园为中心,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进行工作。家长的想法很少能够得到实现,处于被动地位,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实质性教育效果有限。

二、家园共育的工作策略

(一)正确认识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大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影响幼儿生命最重要的人物,家长对儿童的言传身教为孩子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因此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本身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积极的教育观念,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2、家长是幼儿园最好的合作伙伴。由于家长在幼儿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是幼儿园了解幼儿最直接的途径。且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将很大程度上减轻幼儿园的压力,幼儿园的很多工作只有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进行,取得应有的成效。

3、家长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每个家长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各有不同,他们代表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协调沟通丰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便利,且家长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家庭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家长自身的资源,更好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家长和幼儿园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家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幼儿园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发现对孩子有不良影响的因素,迅速反映,督促幼儿园进行改进,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步调一致,弥补当前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推进教育共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幼儿成长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幼儿园与家长主动沟通相互信任促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和家长主动沟通,相互信任是促进家园合作的重要基础。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因此,幼儿园在开学之初应该主动向家长介绍本园的基本情况,让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学习环境、教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园期间,经常开放幼儿园,向家长展示学生在园中的学习生活,让家长放心。组织班级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参与,耐心听取家长意见,促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友好交流。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就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通过微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构架起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和谐发展。

(三)建立家园共育保障机制

1、建立家园共育管理制度

所有家长和教师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等都各有不同,组织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不协调的时候,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家长和教师的行为进行规指导。使家长和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良好合作。

2、创设家园共育组织机构

创设如家长委员会、家园共育协会一类的家园共育组织机构,促进家园合作。家长委员会即从家长中推选出来,代表不同类型的家长,能够反映大多数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诉求,通过家长委员会积极协调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家园共育协会即由家长、教师、幼教专家共同组成的组织。以幼教专家为主体,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解决幼儿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家长和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内心所思所想,反过来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为幼教专家提供了一线的研究资料,双方合作,互利共赢。

三、结语

家长与幼儿园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二者没有主次之分,幼儿园应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同时针对幼儿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不恰当的方法,家长应及时与幼儿园协调,家长与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恰当转换身份,共同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碧霞.试论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李瑜.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

[3]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家庭与社区教育.2010(10)

幼儿园家长心得范文12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研究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阻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只有适当调整相关策略,积极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为才能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园合作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发展教育中,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心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地区都已经开始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加强了扶持的力度。但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处于发展中阶段,在此期间就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在进行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合适的书籍来对幼儿进行引导,由于市面上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繁多,内容涉及面广,这样就导致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性比较低。此外,现如今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而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在讲解中也比较枯燥乏味,就使得幼儿在学习中不能够对心理健康的内容掌握完全,不能够真正实现幼儿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只在幼儿园进行就可以了,作为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根本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也缺少正确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少家园沟通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使得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阻力过大。其中主要出现的矛盾就是家长与幼儿园方面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家长都只注重对孩子知识教育的成果,而幼儿园则是考虑到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幼儿园在认知方面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再加之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定位情况有所不同。作为家长,往往对幼儿的期待值都比较高,但幼儿教师主要是根据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提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要求,这种期望值上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幼儿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模糊,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此外,家长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讨论的内容是身体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很少能够了解透彻,加之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易以偏概全。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想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对幼儿教师提高一定程度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还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要结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针来进行适当的选择。

(二)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沟通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其持续性的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家长QQ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对幼儿的心理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和干预;家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映幼儿在家的表现,听取教师意见,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此外,家长还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家长能够与幼儿园方面达成共识,进行友好的协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教育的目的,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真正的体现出来,使得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

作者:杨兰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