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时间:2023-06-05 09:57:48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 生物实验 引导 探究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74-02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生物实验无疑成为生物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知识传授、应用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受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的影响更注重实验知识、实验过程和实验技巧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创新意识的激发,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学生内在实验潜能的激发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充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从情境创设、自主探究、讨论总结等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和问题情境创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构建独特教学情境体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和实验素材来构建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开启思考、激发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新奇、多样的教学信息,将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出来,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笔者通过讲述一只雄鹰的故事来导入课程。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斯帕兰扎尼的“雄鹰消化实验”呈现给学生观看,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借助于大家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手段对雄鹰消化实验展开分析,将“酶的作用”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而后,笔者将生活中常见的加酶洗衣粉搬到课堂教学中来,引领大家一起阅读加酶洗衣粉的说明书。开启“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抢答“说明书信息与酶、酶的活性之间有什么关系?”“60℃对于酶的作用有什么联系?”等问题。经过热烈抢答,学生逐渐进入到预设的情境中来。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对“酶的作用”“酶的活性条件”“温度、PH值对酶的影响”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了生物实验的基本假设:“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P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二、探究: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和实验教学效能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验假设为目标、以小组合作为手段,完成实验方案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航员”的角色,引领学生自主创设实验方案、修正实验方案和自主完成实验,并对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评价,推动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样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进行展示与介绍,进一步明确相关实验主题以引领学生开始实验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点介绍在酸性条件下能促进淀粉水解的原因,以及淀粉在什么条件下遇碘不变蓝,如高温条件,引导其完成相关方案。

而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既定的实验假设和实验预案进行方案设计,设计出“实验导图”。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讲解,其他同学可提出疑问,共同完善方案。然后按照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活动,并且严格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收集工作。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小组在完成了相应的实验设计之后,小组负责人需要将自己的“实验导图”展示给大家,并且参加由教师组织的实验设计答辩会,其他小组成员负责就设计方案进行提问和反馈,进而加深对小组生物实验的认识,完成自主探究与认知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实验活动中来,及时地进行实验指导和实验情况查看、提示,如,第一小组较快地完成既定实验任务后,教师指导其探究新的问题:“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是不是可以恢复?”更为关键的一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地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实验教学的过程控制。此外,在自主探究实验中,每一个小组还要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记录,为后续的小组总结和交流讨论打下基础。

三、总结:开展交流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验的认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交流与总结是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交流与总结,将实验数据、实验思考和实验成果呈现出来,深入了解和认知实验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效能。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教学中,其教学过程如下:

各个小组完成生物实验过程之后,小组内部进行实验总结与自评,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得出实验结果。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讨论中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实验认知。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生物实验过程,最后得出以下实验结论:

酶的活动受到温度的影响,当酶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时候,则会丧失活性;低温状态下,则会降低其活性;酶处于正常温度下,其活性处于正常状态。与此同时,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过酸、过碱都会让酶丧失活性。

在完成了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与结论之后,每一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接受实验答辩,教师、其他小组成员将以实验过程作为依据,对答辩对象进行提问、考查与评价,从而将生物实验进行拓展与延伸。这一过程中,自评、互评、答辩三者融合的总结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进行引申与拓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对整个生物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先后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和实验结果获得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影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知识,分别从温度、PH值、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入地贯彻与实践,如何重视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建“指导―探究―总结”一体化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学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2011(14)

[2]张云涛.改进生物实验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08(2)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2

高中生物属于科学学科范畴,实验是其基础教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注重知识的产生、形成、创新等发展过程。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时间,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来促使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成效。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而探究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落实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教育在教学中开展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准备-实施实验-观察、总结现象。

在学习“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教学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见光和不见光的植物生长状况一样吗?其次,引导学生假设:假设两者生长的状况不一样,那分别会是什么状况呢?再次,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准备,即将两株幼苗(自主选择植物)分别放在营养液相同的两个瓶子里,并做上标记A、B,将其中一个不遮光,将另一个用黑纸罩上遮光,并将黑纸罩的一侧开一点进光孔,同时将两个瓶子放在光线下,数日后,观察二者不同。最后,取出幼苗,将他们放在玻璃板上,24小时后观察它们根与茎的生长状况,并总结现象。以问题来做探究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知识,了解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受到单方向的刺激(光、地心引力等)可以产生相应的向性运动。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并运用生物知识,而实现总目标所必须的即是实践。我们这里说的实践不单单是动手操作,主要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结合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进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整合实验资源,在实践中强化每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和运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而实践性在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就属于动态的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在进行“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教学时,教材中涉及的“切胚芽鞘尖端的实验”学生总是存在困惑,不明白什么是胚芽鞘尖端。对此,笔者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己或者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即在胚芽鞘外画竖线后继续培养。同时,将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总结实验发现,得出结论:尖端的实线依然很清晰,表明尖端没有伸长;尖端以下部位变为虚线,表明其已明显生长。此时,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综合运用测量实线部分尖端的长度,得出:其长度为2mm,精确度可达0.1 mm。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运用,从而达到了提升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的目的。

三、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和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点创新性。”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列为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运用生物实验教学自身的特点,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材上一般都明确了每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信息。我们知道,科学途径是无限的,其实验方案也是多样的,而每个实验本身都带有可变更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的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构思实验方案、步骤,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培养洋葱根尖”的实验时,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实践。其中有的小组在一开始就对洋葱进行低温处理;有的小组则将洋葱根部用刀片等利器进行切割处理;还有的小组不对洋葱做任何处理;更有的小组分工进行,每人负责一种方式(低温处理、切割处理、不处理),同时进行培养。而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方式、记录方式都不相同。这样一来,同样的实验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操作,得出的实验结果是不一样的。最后,教师对此进行资源整合,深化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体验和感受,丰富学生实验范畴,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确:考虑事情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讲究“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实验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高中生物教材为基准,合理配置高中生物教学时间,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生本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充分展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3

一、考试说明

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对实验内容考查要求如下:

1.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实验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熟记实验内容。

高考实验题年年变,而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不变的,都来自于考试要求的20个实验,这20个实验都出自课本,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要求他们回归课本,识记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双基教学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打好基础,才会提高学生能力,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高考实验题中得心应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根据考试说明带领学生认真看书,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学生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读,这里的读是精读细读,对课本上的实验从实验课题、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现象到结论一字不丢地读,达到考点无遗漏、知识无死角。二是背,对细读过的实验,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到重难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考到的原理现象及结论进行背诵,直到熟练为止。三是默,为了提高学生书写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要求学生能够把实验的考查点默写出来,字要写对。例如鉴定脂肪的实验现象橘黄色的橘字,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双缩脲的脲字很多同学都不会写,无形之中造成失分。

2.对实验进行归类总结,便于学生识记。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可以对实验进行分类讲解和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领会。高考考查的实验可分为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经典实验包括以下内容:探究光合作用发展历程的相关实验,植物激素的发现相关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以及孟德尔遗传实验等。此内容考查相对较少。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考到一个单选题。教材基础实验每年考查内容较多,这是应该重点复习的内容。基础实验主要分为显微观察类、提取鉴定类探究设计类三种。显微观察类如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及质壁分离等,对于这类实验复习要点,一是会使用显微镜,二是规范标本的制作方法,三是处理实验材料。鉴别类实验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体取和鉴定等,对于这类实验的复习要点是选好特定的试剂,试剂要正确配制,熟记实验的现象。最后一类是探究设计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等,这类实验要求较高,开放性较强,后面专门作介绍。

3.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江苏高考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从对实验现象、结论、注意事项等记忆性东西的考查转向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这些知识让学生进实验室感受往往比单纯背诵效果更好。例如(江苏2012)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此题中的ABC三个选项如果靠记忆做起来难度较大,而让学生到实验室中实际操作,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C。动手操作的和亲眼看到的往往比单纯记忆更直观。在实验复习时让学生重返实验室,重新感受实验的过程、体验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甚至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带着高考题进实验室,这样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效果更好。

4.理解探究实验的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对某个生物学问题或实验结论不知道或不清楚,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多个预期结果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探究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条件;确定实验原理、研究对象、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作多向预测和解释等。其难点是很多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无从下手。在复习这类实验时,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明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后三步往往是重点考查的对象。第二,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目的是解题的突破口,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设计的。第三,要找准实验中的变量。一是自变量即人为改变的变量,二是自变量即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三是无关变量即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第四,要重点搞清楚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探究实验一般都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关键是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而处理的差别就是单一变量。

5.巩固练习,提高应试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4

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模拟、仿真各种高中物理原理和规律,帮助高中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物理规律、内化物理知识,同时也辅助物理教师扩展了物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了物理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实践的高中物理教师,浅谈一下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 物理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能力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已经深入教学课堂,要创设一种开放式、深度整合的、以生为本的新型物理教学环境,这就需要高信息技术素质的物理教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高效整合物理多媒体虚拟实验,有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物理现象、规律与物理多媒体虚拟实验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从而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实现良好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整合能力,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处理好多媒体虚拟演示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远离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应用误区,不要滥用多媒体“动画”虚拟实验替代动手实验,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效,高效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2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大物理实验的直观性,提高物理实验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数量多,非常严谨,但某些传统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论直观性不突出,不足以推导、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影响物理教学有效性。个别物理实验根本不可能创建出理想化的物理操作实验环境,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虚拟实验,让学生观看、总结、反思获得物理知识。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这个实验需要设计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无法实现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虚拟出这样理想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实验平台里,观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终得到简谐振动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理解了简谐振动周期公式,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光的折射定律可以通过传统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获得初步直观的感性认识,但不足以反映各种折射条件和环境,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任意摆放光线入射位置和旋转入射角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它直观形象地掌握了折射光路和入射角、折射角,更深刻掌握了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线偏折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通过物理教师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物理实验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过程,建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3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很多高中物理原理和规律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根本无法“想象”、感知和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并且有些演示实验无法创建理想化实验环境,高中物理教师仅从教材文本或挂图根本讲解不透彻,教学重难点自然也不能有效突破,往往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动画功能、交互演示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极大地拓宽了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的虚拟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自由拼装物理实验设备,搭建物理实验环境,独立探究物理现象,同样有效扩容了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例如,播放激光的科普影音视频,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魅力;失重物理现象,播放“神十”飞天宇航员的失重生活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布朗运动,为让学生掌握布朗运动的本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显微镜下布朗运动物理成因和现象,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平面显示立体化,从而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既拓宽了学生知识眼界,又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收到良好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复习总结,巩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h交互式虚拟演示实验课件,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复习、总结,进一步巩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这些电子互动式实验课件或虚拟物理实验室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根据复习总结需要观看、反思、内化、提高,直观地观察到高中物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既节省了大量时间,扩充了实验复习课容量,也提高了复习效率,巩固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引入多媒体加强了人机交互性,增加了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还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把实验教学相关的条件、原理、规律、公式等,整理成物理实验教学网,使学生更于记忆、乐于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物理学习成果。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虽然高中化学的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这一节极为重要,但是这一节的困难程度确实也不小,我们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总是有很大困难,掌握不住技巧,导致学习质量、效率的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在做题以及考试上的压力[1]。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迅速提升,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化学的学习规律以及技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2]。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同样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总结,将学习中遇到的复杂东西简化,降低难度,重新分类总结,从而也就做到了对学习难度的降低。分类总结是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指的是,对非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大的统一的分类,在这个分类层次中,通过特征的不同的原理,在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别,而这些小类之间不论是在反应条件方面还是在反应物方面,必将会有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因此小类别的精确划分,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分类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这一章节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技巧,那就是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在任何的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化学学习中某些物质的反应进行仅仅需要接触到就行,但是还有一些物质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很高,例如有些需要高温高压,还有些物质在需要高温高压的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对强化反应条件清楚认知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不但更详细的了解了所学单质,还再次强化了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我们学生对于化学单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大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3重视实验的总结

详细的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另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针对化学学习而言,我们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利于的锻炼自身的注意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认真的做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比如玻璃棒、试剂、锥形瓶、烧杯等等。充分的对实验仪器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对这些进行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对反应过程的总结,对反应过程有清楚的总结后,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原理,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实验的差异之处,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便没有丝毫问题了。第三就是进行实验时对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4]。从反应物方面来看,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总结,对化学实验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同教材中描述的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让实验更加的具体、形象,我们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高中的理科学科中化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对物质分类总结,详细的对强化反应条件认知,积极的动手实验并总结,这样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那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不是问题了。在学习中不能盲目的效仿别人,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小部分,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这样做出了演示,对于其他的化学学习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苏瑾文.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11):117-120.

[2]孙铭君.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9):138-139.

[3]冒秀凤.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11(3):19-19.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动物毒性反应情况。方法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舔后足时间(P<0.05), 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但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P>0.05);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1.87 g ・kg-1。结论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及部分抗炎作用,但也具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灰绿黄堇; 总生物碱; 抗炎; 镇痛; 毒性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its Toxicit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to observe its toxicity.MethodsHot plate experiment , mouse acetic-acid-induced twisting experiment, mouse ear-swelling experiment, mouse capillary permeability experiment and mous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could remarkably prolong the time of mice lick its backfoot, reduce the twisting times in mice(P<0.05)and relieve mouse ear- swelling induced by dimethylbenzene (P<0.05),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rat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histamine (P>0.05). The LD50 of oral dose in mice was 1.87(g/kg).Conclusion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has good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actions, butit also has some toxicity.

Key words:Corydalis adunca maxim; Total alkaloid;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Toxicity

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植物的干燥块根。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在民族医药方面被广泛用于消炎,利胆,排石,止痛,但其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较少且局限。为全面研究其药理活性及毒性,我们对其总生物碱进行了抗炎镇痛实验及毒性实验。

1 材料

1.1 动物昆明种小鼠, 18~22 g, 雌雄兼用;SD大鼠,体重180~200 g,雄性,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灰绿黄堇为市售药材干品, 经绵阳市药品检验所聂盛贤主任药师鉴定。实验前根据剂量要求, 称取灰绿黄堇2.5 kg, 用10 倍体积1% 盐酸浸泡, 滤过后的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 用pH 10的95% 氨性乙醇洗脱, 洗脱液用氯仿萃取纯化, 蒸干后得到总生物碱108 g。总生物碱含量约占生药量的4.3%。实验时用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制成混悬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50507);芬必得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50304743 );地塞米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50425)。

1.3 仪器GJ28402 型热板测痛仪(浙江宁海白石电子医药仪器厂, 温度(55 ±0.2)℃;LP2001A型电子天平常熟市衡器厂;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U-1900) 。

2 方法与结果

2.1 镇痛作用

2.1.1 热板法致痛实验[1]将雌性小鼠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组 (阿司匹林20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 , 每组10 只, 置于(55.0±0.5) ℃ 热板仪上, 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 以疼痛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给药前测3次, 取均值作为基础痛阈, 剔除基础痛阈< 5 s 或>30 s 的动物。各组都灌胃给药,给药后1 h 再次置于热板上, 记录疼痛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1。

表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的镇痛作用(略)

与对照组比较,*P

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大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1;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显著提高痛阈值的作用。

2.1.2 醋酸致扭体反应实验[1]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分组、给药方法及剂量同2.1.1项。给药后1 h 各组动物均予腹腔注射0. 6% 醋酸0.2 ml, 记录15 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2。

表2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2 抗炎作用

2.2.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2]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1组 (地塞米松30 mg・kg- 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 100, 200,400 mg・kg- 1 ) , 每组10 只,分别灌胃给药, 灌胃容积0.2 ml/10 g (下同) , 1次/d,连续3d。 末次药后1 h, 将0.1 ml 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右耳两面致炎, 左耳不涂作对照, 致肿1h 脱颈椎处死小鼠, 用直径8mm打孔器冲下左耳及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度。结果见表3。

表3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2.2 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皮内色素渗透法)[2]取健康SD大鼠32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必得组( 5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高、中剂量组(200,400 m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预给药7 d,灌胃给药1次/d。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3% 戊巴比妥钠,40 mg/kg体重,腹腔注射),腹部剃毛,皮内注射1 mg/ml 组胺0.1 ml( 生理盐水配制),立即静脉注射1%伊文氏蓝生理盐水液4 ml/kg。2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将着色皮肤剥离,把蓝斑剪下,剪碎,放入5ml生理盐水丙酮液(3∶7) 内浸泡24 h,3 000 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于590 nm处测吸光度(OD值)。结果见表4。

表4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3 急性毒性实验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取昆明种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2 g,为以全数致死量(Dm)和全不致死量(Dn)的浓度作为实验的最高和最低浓度组,高低剂量比值1∶K为0.85[2],随机分设定5个剂量组,给药量分别见下表验前24 h,小鼠禁食不禁水,分别按组给以不同浓度的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溶液(0.2 ml/10 g),给药后连续观察7 d,并详细记录其死亡数目、死亡时间及活动情况。动物在给药1 d内死亡。给药后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舌头外伸的异常表现,死亡动物剖检未见异常表现。结果见表5。

表5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小鼠灌胃LD50计算表(略)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LD50=1.87 g・kg-1,95%的可信限为(1.87±0.03)g・kg-1。

3 讨论

灰绿黄堇作为资源丰富的民族药, 广泛用于黄疸、痢疾、石淋、水肿等。从现有研究资料看, 对灰绿黄堇的报道较少,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灰绿黄堇生物碱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3~5], 二是对灰绿黄堇水煎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6],而灰绿黄堇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似尚未见报道。实验证实,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有效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但对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部分抗炎功效。同时,本实验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疼痛反应潜伏期, 说明它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对炎症模型, 中剂量具有较好药理活性,应予关注。在毒理实验中,我们发现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存在较大的毒性。小鼠灌胃后,半数致死量LD50为1.87 g ・kg-1。小鼠死亡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3 h以内,主要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而且其安全范围窄。初步分析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主要毒性反应可能发生在呼吸系统,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药物的给药剂量,以免中毒发生。其详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 卞如濂, 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4.

[2]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

[3] 唐艳丽, 杨爱梅, 张樱山,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3):196.

[4] 赵东保, 唐艳丽, 汪汉卿,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56.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7

/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问题导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却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这种“去问题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性,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启而不发;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近年来,有关“问题导学法”的研究论文陆续见于报端,就生物学科来说,多数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做法的定性探索,而定量性研究方面尚欠缺。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分

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见表1。

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上,无论是每一次考试,还是8次考试,实验班生物学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就每一次考试来说,只有在7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b班的平均分依次是77.77分和76.05分,均超过实验B班的平均分(75.38分),但总平均分实验班为80.10分,而对照班总平均分为76.40分。这可能是实验初期,实验班中不同的班级学生适应“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所需要时间存在长短的差异。其他考试(7年级上学期期末、7年级下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8年级下学期期中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是3个实验班的生物学平均分高过对照班各班的平均分。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高达79.73分,效值比对照班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5.674>t0.01=2.807,以下检验可信度均为99%),两者差异极显著(P

3.2 优秀率

优秀率是衡量各班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中,A班、B班和C班8次考试的平均优秀率分别为77.75%、51.75%和41.67%;而对照班中,a班、b班和c班的平均优秀率则依次为41.78%、45.96%和39.71%。由此可见,虽然个别对照班的平均优秀率高过实验班个别班,但总体上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要高,8次平均如此,每一次考试的优秀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不仅表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班级使用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存在差异,而且也反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和学习自觉性较高,受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比一般学生要低。从整体上分析,实验班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比对照班高出14.57%,效率增加了34.30%,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3.460,虽然小于平均分的|t|值(5.674),但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优秀率的差异依然极显著(P

3.3 及格率

及格率是衡量某群体学生生物学学习成绩及格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在8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对照班a班及格率(85.71%)超过实验班C班(84.38%),其他7次考试中实验班各班的及格率均超过对照班各班,这和平均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8次考试的平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A班、B班和C班分别为99.0%、88.23%和85.98%,对照班a班、b班和c班则依次为81.40%、79.85%和77.99%,这说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均及格率均存在差异,且实验班各班的平均及格率均高过对照班各班。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为91.07%,对照班的是79.75%,所以,实验班总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班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可以知道|t|=6.729,同时高于总平均分和总平均及格率的|t|值,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及格率的差异极显著(P

4 讨论与结论

广东省教育厅生物学教研员杨计明指出:“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就‘导学’而言,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因此,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任何问题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因为问题的针对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原则。如果问题过于随意而缺乏针对性,那么就会减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绝对不能设计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② 问题设计要讲究层次性。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智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征等都存在差异,同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有差异。换言之,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问题设计方面要考虑层次性,对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难、中、浅,适合各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浅层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③ 问题设计要突出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学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时,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

④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而缺乏启发性,只能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对生物学“望而生畏”的局面。因此,生物学的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⑤ 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解答问题获取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探索是科学的本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都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究性。

根据以上的理论思想及观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定量”地得出实验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效值增加了7.56分,效率提高了10.47%;总平均优秀率的效值增加了14.57%,效率提高了34.30%;总平均及格率增加了11.32%,效率提高了14.19%。经过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3项指标的差异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

参考文献:

[1] 杨计明.“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报告[J].中学生物教学,2009(2):29-32.

[2] 梁彩珍.谈“问题导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27(4):31-33.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8

1 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理实验教学的传统性

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教学任务的限制,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学生能通过多媒体看到物理实验操作的视频,但是不能亲身动手实践。“看”与“做”是两个概念,虽然教学实验视频中也标记了原理、重点和物理实验的特点,但是只看不做的话,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实验,做实验题,而学生一旦面对高考题中一些试验操作测试题,马上就开始束手无策,很多学生在走出考场后,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复习没有抓住考试重点所在。

1。2 物理实验教学的僵化性

高中的物理实验,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做相同的实验,他们所使用的仪器也都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得出的实验结论往往都是相同的。有些学生利用了这一漏洞,在实验合作时照搬别人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只是模仿别人的做法而并没有自己动脑思考,留心观察,也没有记录实验步骤,更不会考虑实验结果。这样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法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1。3 物理实验教学的难度大

新课改下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的物理实验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在学习这些物理实验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习物理的情趣,还有些学生因此对物理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由此学习了文科。如何让高中生适应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师怎样处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成为了目前高中物理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技巧

2。1 丰富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是实验开展的重要前提,实验是理论验证的必要方式。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课前,应确保学生们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实验课时顺利开展物理实验。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是学生们开展物理实验操作的基础和前提,这样既避免了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实验水平和效率。所以在实验课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们理论学习,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例如,教师在计划下一周开展实验课时,就要在这一周向学生渗透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在一些随堂演示实验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分组实验中将会用到的一些思想方法。比如“探究功与速度关系”这个实验,可以在本教学周内逐步渗透探究实验的要素,通过一些复习题,教授学生图象研究物理规律时坐标的选择和技巧。这样不但可以分散教学难点,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实验设计。

2。2 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目的性

学生相对于物理理论教学更喜爱物理实验教学,这不但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供了基础。但是有的学生并没有重视在物理实验课上实验操作的机会,而是把实验课当成一个娱乐的机会,失去了实验课学习的意义。还有的学生在实验课上担心自己完成不了教师安排的任务,害怕自己实验失败,就导致他们产生了逃避的情绪。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实验课学习效果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的期盼,在理论课上让学生存疑,课前不讲授实验的注意事项,只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把这些自己的思考留待实验操作中验证或者修正。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课模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减少了学生对实验失败的恐惧心理,同时也使学生增加了实验操作中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2。3 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细致性

学生们在高中时代的课程较多,所以他们的物理实验机会就较少,有的时候只是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一次实验,因此就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物理教师应该耐心教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物理学习上的困扰,纠正学生在物理实验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例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电表什么情况要估读,一定要将仪器与实验联系起来,把实验步骤记清楚,特别是一些造成实验误差的步骤,重点记忆。例如,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是否机械调零与欧姆调零等等,在学生们的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悉心指导学生的实验工作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应该抱有负责任的态度耐心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之,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是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2。4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两个步骤,一是物理理论教学,二是物理实验教学,这样教师通常就会忽略实验评估和总结的重要性。物理作为一门严格缜密的学科,决定了要想完全理解学会物理,必须要对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评价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课后需要完成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课前设计,课中记录,课后分析,这并不是教学形式化的体现,而是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防止使学生出现学习水平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及时纠正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2。5 实验问题来源的真实性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9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下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a、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Q与电流强度I、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b、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c、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d、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

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3种情况:(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2)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密度公式.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训练学生适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3、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10

物理学科的教与学都要体现出学科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培养培养良好学科学习习惯.为此,我立足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画图分析、质疑反思、归纳总结这四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每一个知识点的构建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让他们自己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去观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合作和互助,得出正确结论,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在对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具备实验条件的必让学生做实验.不具备实验条件时,教师要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尽量创造相似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作答.现实教学中,由于课程紧,很多教师怕做实验耽误课堂进度,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把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结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剥夺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获得感性经验的权利,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背实验结论短期内在应付考试时可能取得成效,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或许考完试就忘光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却可以记一辈子.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 培养画图分析的习惯

学习物理离不开画图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进行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画图分析的习惯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力的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受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等,通过画图分析就使得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和各个力之间更直观,更易理解,让学生体验到:边动脑、边动手画图分析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画图分析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学生画图分析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好示范,规范画图分析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审题、画简单示意图、再现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如: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或是物理情景图,边审题边画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通过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式或模型关系,列出相关式子进行求解.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画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在批改作业或讲评练习时,如发现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导纠正,不断训练学生画图分析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大胆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科学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怀疑的自由!”怀疑即质疑,是当下课堂极为稀缺的奢侈品.唯有质疑,方有思考的动力;唯有自由,智慧方可生长.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教师如果善于激疑,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恐惧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问,自由争辩、自由反驳的情形会自然呈现,这将是一场多么高效率的课堂场景啊!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评价后再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一定要特意设置伪方案,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 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适度“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教学资料,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反思的环境,恰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 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归纳总结就是要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归纳为有机的整体.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每学完一章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然后让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点评,教师进行指导并将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板报宣传栏里,以示鼓励.这样做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像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二是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探究中所隐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在《电流和电路》一节认识电流时可以引导学生类比水流,学习类比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总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增加,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1

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模拟、仿真各种高中物理原理和规律,帮助高中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物理规律、内化物理知识,同时也辅助物理教师扩展了物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了物理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实践的高中物理教师,浅谈一下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 物理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能力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已经深入教学课堂,要创设一种开放式、深度整合的、以生为本的新型物理教学环境,这就需要高信息技术素质的物理教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高效整合物理多媒体虚拟实验,有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物理现象、规律与物理多媒体虚拟实验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从而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实现良好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整合能力,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处理好多媒体虚拟演示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远离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应用误区,不要滥用多媒体“动画”虚拟实验替代动手实验,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效,高效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2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大物理实验的直观性,提高物理实验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数量多,非常严谨,但某些传统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论直观性不突出,不足以推导、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影响物理教学有效性。个别物理实验根本不可能创建出理想化的物理操作实验环境,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虚拟实验,让学生观看、总结、反思获得物理知识。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这个实验需要设计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无法实现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虚拟出这样理想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实验平台里,观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终得到简谐振动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理解了简谐振动周期公式,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光的折射定律可以通过传统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获得初步直观的感性认识,但不足以反映各种折射条件和环境,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任意摆放光线入射位置和旋转入射角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它直观形象地掌握了折射光路和入射角、折射角,更深刻掌握了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线偏折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通过物理教师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物理实验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过程,建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3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很多高中物理原理和规律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根本无法“想象”、感知和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并且有些演示实验无法创建理想化实验环境,高中物理教师仅从教材文本或挂图根本讲解不透彻,教学重难点自然也不能有效突破,往往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动画功能、交互演示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极大地拓宽了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的虚拟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自由拼装物理实验设备,搭建物理实验环境,独立探究物理现象,同样有效扩容了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例如,播放激光的科普影音视频,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魅力;失重物理现象,播放“神十”飞天宇航员的失重生活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布朗运动,为让学生掌握布朗运动的本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显微镜下布朗运动物理成因和现象,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平面显示立体化,从而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既拓宽了学生知识眼界,又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收到良好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复结,巩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的Flash交互式虚拟演示实验课件,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复习、总结,进一步巩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这些电子互动式实验课件或虚拟物理实验室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根据复结需要观看、反思、内化、提高,直观地观察到高中物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既节省了大量时间,扩充了实验复习课容量,也提高了复习效率,巩固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引入多媒体加强了人机交互性,增加了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还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把实验教学相关的条件、原理、规律、公式等,整理成物理实验教学网,使学生更于记忆、乐于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物理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创设以生为本的多媒体物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巧妙地通过多媒体声光电、影像和动画等形式模拟演示复杂、微观的物理现象,通过学生互动来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物理知识容量,最终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赣州市宁都四中,江西 赣州341000)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12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环境,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通过物理实验锻炼验证能力,通过分析讨论提高辩证思维,通过总结评价保证探究性学习成果。中学物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进行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研究;实验验证

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环境,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实践、自学能力都得到发展。中学物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进行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

1 通过物理实验,锻炼验证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教学的实验环节都是单独设课,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实验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物理知识,并对物理知识进行验证。在物理实验中老师不能只提供学生操作的实验条件,还要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开拓学生的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注意处处设疑点,在关键部分设疑点,在易错部分设疑点,在模糊部分设疑点。老师应该巧妙的运用设疑的技巧,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然后深入的引向学生的问题,这种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让物理实验随时可以摩擦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做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时,需要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内在逻辑和认识事物的进程做出探究问题:在回路磁通量变化时,怎么判定形成的感应电流方向?老师可以提供条形磁铁、若干导线、电池组、铁芯等实验仪器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计,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出实验假说,在对该实验假说进行实验验证。可以培养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辩证思维

分析讨论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点环节,需要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加工处理、讨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水平、科学素质和思维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通过填鸭式的教育走过来的,许多的学生发言不积极,思维也不活跃,更别说在进行分析讨论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会发展,自学能力也不会提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的体系盘根错节,知识点互相渗透。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的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课堂的生命力不仅会被制约,还会阻碍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共同探索。现代教委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讨论探究可以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解放。对老师来说,讨论探究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物理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分析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种方法在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开拓能力。物理课本知识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要知道,尽信书则无书,提倡学生不迷信课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怀疑,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批评。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探究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的物理学习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探究性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叙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在分析讨论探究中,要做到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还要注意整个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不能偏离内容核心,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违背课本主旨的情况。分析讨论探究要求做到论理透彻,论据充分,言语方面还要符合逻辑。

3 通过总结评价,保证探究性学习成果

总结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物理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的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物理的探索过程产生的想法和结论也会产生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讨论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物理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

有物理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根据相关资料表明,要使学生对物理这一门功课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这门功课入门,即掌握学习这门功课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这门功课的方法,自然愿意去学习此门功课,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物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物理问题。总结评价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评价分析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教与学,对探究性学习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中学物理老师在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过程要根据物理课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时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的现象,注意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中学物理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老师准确领会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正确的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将探究性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师生间可以进行更好的相互交流、互动学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都得到很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