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

时间:2023-06-05 09:55:11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多模态环境;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传播水平的提升,使人们意识到传统单一符号话语分析无法概况话语的全部含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发展的多模态理论,通过对信息传递中音频、视频、图形等非言语符号研究完成社会情境下符号模态构建。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交流中可能产生意义的资源,多模态分析是当代教育分析的重要技术,可以全面考察对象在交流中的多种模态形式并纳入分析,确保结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茶叶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茶叶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书面交流,利用在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1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

1.1多模态话语概念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包括传统的非言语符号(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及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新符号(例如:视频、图形等)。在社会交往中多种模态符号相互配合、影响形成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学术界广泛认可多模态环境对单模态分析的补充作用,随着数字化语料库的完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性及定量研究逐渐成为可能。多模态话语概念下认可社交语义的形成是多种符号共同作用结果,观察学生在茶叶英语学习中的口语表现,认定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对茶艺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对非语言交际的学生占比进行标注,清晰反馈了学校教学成果及学生当下水平。国内目前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语料库构建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符合当前茶叶海外贸易发展需求,借助英语教师授课与英语国家分析,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多元化英语口语交际模式从实践角度优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2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茶叶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展并不充分,学生口语练习的开展及应用水平提升主要凭借自身努力,教师授课及考核主要以课本为主,多数高校“口测”由课文背诵代替无法考察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水平。在这一现状下部分对英语口语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学习资源及老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不断总结完善适合自身的口语练习方法,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老师求助,在多模态环境下获得更多口语提升机会。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主观能动地进行练习,可以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有机会充分揣摩非言语交际能力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没有特别的喜好,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反复练习,拥有比较扎实的词汇基础和语法知识,在重复练习中加深对英语基础知识记忆,但对英语口语水平提升帮助不大。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对茶叶英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茶艺专业本身的实用性较强,传统茶叶产业用工对英语要求不高,学生无法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考前突击等方式应付课程,无法从英语学习中收获必要的交流能力,英语口语水平停留在高中阶段。此类学生对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无兴趣,但可以尝试进行多模态非语言交际的教学,通过相对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调动学生对英语交际本身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学习中。

2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2.1非言语交际行为

简单来说,非言语交际行为即语言交际之外的所有信息传递符号总和,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等多个方面,虽然不是语言信息但会对社交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元素。由于非言语交际的鲜明地域属性,其在社交活动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母语使用者,交流双方可以根据对方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推断出所表达意思及情绪状况,达到最佳沟通效率。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可以采取适当的非言语交际有助于拉近双方关系,使被交谈人产生亲切感,使言语表达内容更加清晰完整,做到茶叶英语口语的地道表达。因此,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以言语表达传递基本信息,通过非言语表达塑造不同表达者形象。即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发展不同,相互之间的英语表达存在不少差异,这些人相互之间的交流时常也会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增进相互之间的彼此了解,从而消除因为语言障碍带来的交流误会。我国现行的英语口语考核基本都是针对发音、语法及流畅性展开,量化标注明确,学生没有发挥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在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难度以及在日常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弥补学生茶叶英语口语中的非言语交际实力需要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起,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成果,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相关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2.2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

通过上文可知,非言语交际能力与言语信息完全不同,其表现与理解需要交流双方的相互配合,对非言语信息判断的失误有可能造成个别言语线索失效,降低双方沟通效率以及社交关系建立。茶语英语教学是茶艺专业学生面向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口语表达能力评估时需要对非言语交际能力进行量化,对英语口语表达中对信息传达有帮助的符号进行记录收集,分析信息接收方的感知情况。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概念为基本框架,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茶叶英语口语水平,通过抽取样本实践分析,确立适用于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的非言语量化体系。在量化体系中区分语音语调为主的伴语言与肢体表情为主的体势语言,使信息传递的来源趋于明显,在教学中渗入非言语表达知识的同时可以借由量化分析观察学习成果,提升茶叶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此外,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提升一定不能缺乏实践,特别是针对茶叶等专门行业,人们学习英语非言语交际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实践中磨合和不断观察思考,课堂能教会学生的只是一个学习的方法,具体的内容需要放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逐步变成自己的经验。

3结束语

已有研究表明,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实践操作能力,对非言语交际指标的量化,以数据形式反馈了真实表达中的信息传递水平。学生在适应全新口语表达方式后,积极借由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等英语原声资料进行验证,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尽可能高效的实现与国际友人无障碍沟通。茶叶是我国富有代表性的传统经济作物,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交易及茶文化的海外传播都离不开语言媒介,茶叶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提升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人才储备,促使我国国际化茶叶企业出现及民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茶叶英语口语的输出质量较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方面,使对话显得刻板且单调,无法充分调动起同伴交流兴趣,过分教条化使交流容易演变成单方面的信息告知,脱离社交范畴。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对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能力教学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情况,通过非言语交际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枯燥无趣的刻板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锐.多模态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3-106.

[2]吕桥.多模态叙事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119-121.

[3]吕桥.多模态叙事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33-35+38.

[4]田洋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际应用———以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8):29-30.

[5]潘海燕.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视频材料的应用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1):157-159.

[6]杨晓琼.自然言语及其伴随手势的多模态性研究方法———以“教师手势在英语口语课堂新词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10-113.

[7]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02):38-43.

[8]刘海清.多模态视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4):155-157.

[9]周瑞珍,肖艺.多模态视野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04-107.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2

关键词:网聊语言文体特征成因。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网际交流活动中。网聊是这种日益流行的网际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各行业人的参与。在网聊活动中,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活动参与者通过键盘键入文字,通过计算机屏幕收看文字,使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笔语跨时空交流。它同通常意义上的面对面聊天有所不同。Kiesleretal(1984)认为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有两个有趣特点:1)缺少社会语境信息;2)缺少被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其中第一个特点使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不能依赖手势、体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解释文字、辅助交流。规则的缺乏则使参与网上活动的人打破了传统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礼仪,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在网际交流中被一致认可的规范。但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网聊又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在实时交流中,同一时段里交流是双向的,即交流者可同时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使得交流双方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交流的方向和内容。可见,网聊活动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它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区别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对网聊语言进行文体分析: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分析。在语言描述中,我们采用文体标记系统给语言特征分类。根据Enkvist&Spenser(1964)文体标记就是突出的文体特征。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项目都可被认为是文体标记。这与功能文体学的突出概念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突出是语言显耀的统称,是语篇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进而,他又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常规的突出,是否定性的;另一类是符合常规的突出,是肯定的(参见张德禄1998)。在文体学中一般把语言特征分为四个层面:音系、字位、词汇、句法/语法。在网聊中,视觉文字或标点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所以音系文体标记不具有文体意义。我们只分析字位、词汇、句法/语法文体标记。同时,我们还要从功能的角度对万维网键谈进行语境因素分析。这是因为语境因素是文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语言单元或语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出现的语境。除更广意义上的文化语境外,语境可分为两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和情景语

境(extralinguisticcontext或contextofsituation)。语言语境指在语篇中某一具体语言单元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单元,情景语境指语篇出现的情景中的相关特征,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因此讨论网聊语文体特征时,我们将以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为框架,分析和讨论网聊英语的语境因素。

一、语言的词汇特征

对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那些对其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网络交际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典型的词汇文体标记。

1、缩略词使用频率高

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及时交换信息,网络交际中使用大量的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俚语或网话(cyberspeak)。例如:

(1)大量使用已被公认的缩略词汇。如USA,cm(centimeter)、km(kilometer)、Xmas(Christmas)、SOS(Saveourshiporsoul)、F.O.C.(freeofcharge)。

(2)创造新的英语首字母词,如WWW(WorldWideWeb:万维网)、DL(=download:下载)、LOL(=Laughoutloudly:大笑)、BAK(=backatthekeyboard:回到键盘旁)等。

(3)使用英文字母仿英文常用语之谐音,如IC(=Isee:我明白了)、ICQ(Iseekyou之谐音,ICQ本是最早的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Q)、C-YA(=Seeyouagain:再会)。

(4)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L8R(later)、b4(before)。

(5)使用英语词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成词,如B2B(=BusinesstoBusiness:商家)、F2F(=facetoface:面对面)、Y2K(=Year2000:千年虫问题)、IH8U(=Ihateyou:我恨你)、K4(考试之谐音)。

(6)在连贯话语中使用数字谐音替代英语单词或汉字,如WhatcanIdo4(for)you?乐4(死)我了。别肉麻了,我都快2(吐)了。我上午发了个伊妹儿2(to)you。

2、使用副语言符号表示语调和情感

网络不能传递非语言线索(nonverbalclues),而它们在实时交流中却很必要。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缺少这些非语言线索不仅会使对方对文意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纯文字也不能把交际者的行动、情感完全表达清楚。所以,在网际交流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在纯文字实时信息传递中消失了。为了弥补网际交流的这种缺陷,网上键谈者利用键盘上各种符号的组合,发明了一套脸谱或表情符(emoticon),来传递感情。如O-<表示fishy(值得怀疑)、:-(表示悲哀、:-)表示微笑等等。这些符号已成为虚拟社会最独特的流行语,类似一种新生的象形文字(ideograph),脱离了所有文字的本体,超越一切语言界限的障碍而广泛流行。

3、使用语言来描述网络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和体态

除了使用脸谱生动地呈现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外,为弥补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网络上还盛行另一种做法,即用语言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例如,键入hehehe,表示我在笑。在网络键谈中,文字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纯文字交流另一类是描述键谈者非语言特征的文字。为了区别这两类文字,描述键谈者行为和反应的文字常常用一定的符号圈住,表示这是动作,最常用的是前后加星号。例如:*g*(thespeaker)

grins

*rotfl*rollingonthefloorlaughing

*hugs*huggingsomeone

laughingoutloud

4、为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生动活泼,交际过程中还频繁使用感叹词

该类词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音响效果。如aha,gosh,WOW,dear,mmm,ha-ha。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网上交流是将文字打在键盘上,再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由接受者来读,具有说和写的双重特点。因此,在电子语篇(electronicdiscourse)中,为节省各自占用的时间、突出重点,网民大都倾向于使用不完全句子、省略句子和不规则句子。如下面聊天室的一段对话:

NetizenA:hi,IamJohn.Student.Liveinca.whaturname.

NetizenB:me2.InnyLiketomakefriendwithU.

NetizenA:withpleasure.

在上述对话中,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在键入词语时都是能简则简。如,hi,me,what该大写时却用小写ca应为CA(California),ny应为NY(NewYork)Liketomakefriendwithu应为Idliketomakefriendwithu.等。这表现出网上交际明显的语言特点:不守规则,不注重语法和词法以及随意性强,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省略的句子成分要靠上下文的联系和自身经验的判断来补全。

2、从句型选择上来看,网上交际所用的句子一般以单句、短句居多,很少出现复句、长句。例如:

NetizenAl:youarealso3bottleman,howmuchcouldyoudrink?

NetizenBl:Beer,5bottles.

NetizenA2:Seaquantity!

NetizenB2:So-so,dear.Ineverdrinktoomuch.Ifearofsuddendeathwithoutbeingknownbyanyone.

NetizenA3:Justfinishedanotheressayaboutourworkunit,veryfunny,wanttoreadit?

NetizenB3:Ofcourse.Mypleasure.

以上交谈多由中、短句构成,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据统计,各类英语文体的平均单句包含17.8个词。而网上键谈聊天的句子比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聊天以休闲话题为主,有时候甚至比较无聊,因此字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已经可以满足网民的交际需要,相反,一些复杂的长句输入时间过长,又不便于理解。此外,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话题转换非常快,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不深入,不需要长句传达复杂的意思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网络交际中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youmiss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三、网络语言文体特征的成因分析

对任何语篇意义的理解都依赖语篇出现的环境。在进行文体分析时,对语境的分析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采用功能文体学的语境因素分析框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交际中出现上述文体特征的根源。

1、语场

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所发生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者从事的活动等。也就是说,语场描述话语的内容范围。在不同的语场中,为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形式等方面都会呈现独特的特征。就网络交际而言,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中时间就是一切,因此交流变得简约化。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了单词等。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力争一击到位,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正如陈原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语言接触引起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缩略语问题。节奏快,以至于在某些场合要采取符号(非语言的符号)来显示信息。缩略语就是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把必要信息转化为图形(非语言符号),是适应高速度和其他现代社会条件的需要而产生的。

此外,网络交际的语场很难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交流的主题经常变化。每一位网络新成员的加入,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会导致话题的转变,而且经常是几个主题同时并存。从功能上讲,人们加入网络聊天这种交互性实时交流的目的一般是交换对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目的都不尽相同。对网络键谈参与者来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这个场所倡导言论自由,且范围可延伸至世界各地。因此,网络键谈的主题和功能都具有不确定性。

2、语旨

语旨指谁是参与者,参与者的特点、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即描述参与者个人的情况和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上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网络礼仪,便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它对参与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不作限制。此外,多数网上键谈者选择使用匿名进行交谈,有些甚至在注册时填入假信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这种开放、平等的网络交往氛围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极力使用独特、新奇的语言抒感、发泄不满,从取名用字到遣词造句,处处表现出漠视传统和规范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违背某些语言规则。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缩略形式、不规范标点、不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用以调节气氛、表达情感的符号等。这都是不正规语言才具有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文体的正规程度比较低。

3、语式

语式指语言在情景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及其在情景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将从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媒介、渠道、语言自发性和交互性五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语式。

(1)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

张德禄把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分为两类:构成型(constitutive)和辅助型(ancillary)。构成型语言组成整个交流事件,而辅助型语言只对社会活动起辅助作用。

(2)交流媒介

交流媒介指用于传递信息的图形符号(视觉媒介)或声波(听觉媒介)。媒介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变体。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键盘键入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谈话内容。这决定了它同时具有口语交流的一些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读起来像对话的书面语,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便性。

(3)交流渠道

交流渠道指信息传递的语式。交流渠道的限制是指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一个渠道---视觉的或听觉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更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书籍、报刊、杂志等强调的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感悟世界,电话、广播类强调的是听觉功能,电影、电视则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传递或接受信息,但却无法形成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而网络传播中的交流体现了视觉和听觉的依存性和互动性。首先,网络键谈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传递,具有交流渠道的限制。所以,这种交流会借助符号、标点等字位文体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其次,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传播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有时对交流信息是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的,必须依赖于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网络上流行的用语F2F、CU、5460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读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

(4)自发性

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需要及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反馈,所以没有时间设计、修改语言错误,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停顿、甚至错句和拼写错误等。同时,交际者通常会选用最常用的日常词汇来表达意思。因此,网络键谈具有自发性。这也是它接近口语交谈的地方。

(5)交互性

在网络交际中,虽然交流的对象不在眼前,但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网络聊天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键谈双方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策略。同时,键谈者会借助大写、标点和副语言符号等文体特征吸引其他键谈者的注意,提高谈话的交互性,保障交流的成功。

四、结论

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聊的文体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文体的分析是有选择的,即只选择那些具有文体代表性的方面。在衡量文体特征重要性时,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特征越重要,则它1)在所研究变体中出现频率越高,2)在其它变体中出现越少。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字位文体标记、句法/语法文体标记、词汇文体标记,分析了网聊的语言特征。之后,我们又结合其出现的语境,从语言使用特征方面,分析了它的语境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为那些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网聊的人提供一些语用指导,使他们能在交流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Enkvist,N.E.&J,Spenser.LinguisticsandStyle.[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

[2]Kiesler,S..J,Siegel&W.M,Timothy.Socialpsychologicalaspects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1984.39/10.

[3]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董兰、王勤:《网络英语天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北京:外语电化教学2003,(6)。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3

1以学生为核心以情境为依托的项目设计理念

市场营销是一门语言与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依托专业英语的前提背景下,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拓展过程,更是营销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实用的过程,是为了培养市场营销领域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在进行教学项目的相关设计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为依托,进行对口项目内容考虑。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咨询与指导。而以情境为依托即是指当下比较流行的情境学习理论。简单来说,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由此衍生出情境学习应用的两种模式:其一,为学生创造相似的背景环境,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训联系;其二,将学生真正带入社会大环境中,以本文为例,即带入国际营销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在实习中得到提高。

2高职市场营销英语实训项目初步设计

撇除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的相关内容,由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某些方面是区别于一些理论性专业的相关内容,因此,如若只单单考虑英语实训的角度来说,从实际交流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听、说、译三方面的内容,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即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对方需要什么想表达什么”、“说出自己要表示给对方的意思”、“给其他人翻译出交流中的整体意思以及在相关文件上能够译出相关内容”。而在项目设计中也应该突出这几方面的特点。综合上面实训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实训项目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虑。其一,以高职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关系入手,为学生们提供实地参与国际营销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程序、技能与注意事项,并在完成实习之后撰写实习报告,深入分析在实际岗位实习的经验与收获。其二,通过相关模拟软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软件进行相关实训环节的练习与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对话。其三,通过在教学课堂的大环境下,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对话、交流环境,即以学生自主组合为单位,学生模拟双方交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人对话与实训。从三种模式分析其各自的利弊,第一种模式的好处非常明显,也最能够获得实际经验的积累,切实了解到实际国际营销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和相关注意点,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然而它的缺陷也很明确。首先,学校在教学环节很难提供这么长的实习时间,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本的2+1模式很难提供这样的时间;其次,就算能在实际校企合作资源中找到相关的实习资源,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第二种模式,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的模型、图表等等构造出自己的营销经验与知识专业体系,特别是在英语交流应用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种交流模式,然而他的缺陷在于,人机对话毕竟是人工设定的,他的实训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也缺乏灵活度,基本上以应用软件模式进行,只能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很难上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的英语营销实际交流能力。第三种模式虽然也是以人人对话交流为基础,在模拟营销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灵活性、多样化的情境设定,但是由于该种模式的交流双方均非学生主体,交流不规范、程序不合适等等问题均有可能存在。但是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无论从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来分析都具有极大的相关度,能够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当中贯彻学习内容的相关主体。

(2)能够安排全部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更好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模拟英语营销的环境当中来。

(3)在学生主体的人人交流环境当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发现自我学习的不足与优势,更好的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这三种都是可行且比较好的实训项目,本文将以第三种模式为例做具体分析。基本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时为48学时,实训课程时间应当占总课时的50%,即24学时左右,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时间不同可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营销典型案例及理念分析。主要让学生们通过查找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以跨国企业为主)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经典策略与理念,并根据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形成相关文书报告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或团队的看法。(5课时)2)国际营销环境分析。选定特定的课题,对某一领域某一商品的具体国际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也可结合具体国际公司进行SWOT分析,研究成果可以模拟产品竞标会的形式进行,以各个小组为一代表团队,进行对竞标相关内容进行阐述。(8课时)3)实际国际营销模拟,即以上两者为背景基础,在前面分析报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真实营销环节的相关对话,并鼓励在这一过程中使整个团队加到交流的环节当中来。(8课时)4)实训总结及自我分析。(3课时)注:以上的模拟环境均在英文交流环境背景中,如若可以,可以形成英文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应当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即全部参与课程的人员分为6至8个小组(具体视人数决定),在每个团队人数的决定上,也并非是人数越多团队越好,有时候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反而使得有些同学不能在实训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目测人数以,5至6人为一团队为适。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团队的讨论作用,也要做好总结发言的观点凝练工作。在评分方面,教师应当参考实训的各个角度进行评分,包括个人的参与情况、意见情况,以及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情况、完成质量与时间等等,综合个人因素与团队因素的综合考评,确定团队分,并对表现出色的个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3结束语

在实训项目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践行,更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检验与反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如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冲破专业人数过多的对口就业的怪圈?就,需要教师、学生共同通过实训国际营销项目这样一个有效平台,让教师更能发挥就业指导作业,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与自身的不足,构建完善的实训项目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申玲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9-02

一、课题研究背景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校方,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工作不好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在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毕业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于是,高校教育中往往单方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其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多数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通识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但是,企业需要的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课程在很多院校却是缺失的,这无疑在客观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值得庆幸的是,我院早在2005年就将“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作为了所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并且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同。

《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毕业生,我们具备了进行该课题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教学,开展“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课程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提升课程的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不断进行教学改进,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

1.调查问卷设计。将问卷结构分为6个部分:(1)学生对课程教学目的了解程度;(2)课程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关联程度认识;(3)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期望和接受程度;(4)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和目前教学方法的弊端;(5)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6)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意见建议。

2.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对象分为2大类,一类为毕业1年及以上的职场中人,另一类是即将毕业的2012届毕业生,为标注方便,分别用“一类对象”与“二类对象”记录上述两类对象。

对图1所示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一类对象的各项评价普遍高于二类对象。由此认为经过社会实践体验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高于初涉职场的学生,也就是说,该课程的设置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是有益的,且毕业生的认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的。

3.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分析,发现了课程认可度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的趋势。但是,如果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得到较高的认可度,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调动。基于此目的,对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进。(1)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本质,学习人际交流手段,良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保持、增进,人际冲突和人际遵从等,学习必要的公关礼仪,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了解团队的相关基本认识,学习如何把握团队协作的心态,在就业及工作过程中达到各种人际目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顺畅的团队合作,从而能理性的择业,顺利的就业,积极的创业,营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增加成功机率。该课程现原先教学内容包括: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概述、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影响人际关系的若干心理分析、人际交流测试与剖析、人际交往手段或途径、人际冲突、就业应聘过程中应注意的人际交流问题以及团队合作概述及策略等内容,突出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通过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走访毕业生,发现多数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奉献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亟需提高。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把上述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实现课程理念潜移默化融入学生思想认识,首先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单纯知识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该课程的教学稍不注意就会落于“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到这点,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课程理念,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三、结语

本课题基于“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课程多年教学积累以及大量毕业生作为调查分析对象的背景,可以说是厚积薄发。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着眼于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校生对课程评价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彭义泰.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江西方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11,(4).

[2]戴树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陈兰,李德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5

论文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网络交际,它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人们常规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的特殊性向传统指导交际的语用原则发起了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交际过程中对语用原则的种种背离现象,试探性地提出了网络交际的新的语用原则,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网络交际。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人们迈入21世纪,人们的交际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通过书信,电话交际转变为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这种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它的快捷、高效和方便使得这种交际方式一跃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伴侣。

这一全新的交际模式以其独特性吸引了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立书著作,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从语言本身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网语和网话,[1]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有从语体角度进行分析的,如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3]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4]有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5]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6]也有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的,如礼貌原则与电子邮件写作,[7]网络交际英语netglish,txttlk的语用特征分析。[8]笔者通过查找和分析了大量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的例子(主要指网上聊天),认为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对原有的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话语轮换等)的挑战。它们不仅拓展了这些语用原则,而且创造了一套适合网络交际的自己的语用原则。

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这些语用原则,为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提供帮助。

2 网络交际对语用原则的挑战

2.1 对合作原则的挑战

美国哲学家herbert paul gric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具体而言,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和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合作原则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同意和反对,赞扬和批评的考验,[9]p140但它始终是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是,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际,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交际中,很多话语是不能够当真的,更有甚者以欺骗别人为乐。聊天双方可以公然违反合作原则进行交际,但交际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就算是双方互相认识,也会故意欺骗对方和违反合作原则。此外,网络聊天的无目的性,随意性和话题转换的频繁性也破坏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2001—12—1720:39:15 番茄脸红红

你好!

    2001—12—1220:39:26 中国制造

你也好! ~而且比我好! ~

2001—12—1720:39:38 番茄脸红红

哦?为什么啊?

2001—12—1220:39:52 中国制造

不为什么吗?

2001—12—1720:39:57 番茄脸红红

啊?

2001—12—1220:41:29 中国制造

你为什么要啊?你很惊讶?你为什么要,惊讶?你的表情虽然我看不到但我知道你很惊讶! ~可是我虽然知道你很惊讶!但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惊讶!所以你还是最好给我解释一下你惊讶的理由!~好让我明白你惊讶![10]

这里,中国制造的回答模拟了《大话西游》的台词(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明显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个次准则,但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聊天的乐趣和快感,同时也为话题选择和转换提供了可能。

2.2 对礼貌原则的挑战

合作原则的提出为分析日常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人们也开始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现象是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如人们为什么会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呢? leech指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于礼貌,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11]人们在交际时总是遵循着礼貌原则,尽量使自己受损,他人受益。此外,礼貌还存在着程度等级问题。研究表明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10]长辈和晚辈,老师与学生在网上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语气进行交流,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而在网上却司空见惯。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人的“面子”显得尤为尊贵。“对中国人大部分行为和态度的分析,穷极一点就是‘面子’。”[12]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失,就是不能失面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身份人之间的交际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拘束感和礼貌感。然而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介,交流双方“不见其人,不闻其声”,距离感和安全感使得人们乐于以随意的方式进行交流,过于礼貌反而会显的格格不入。一下是a.b两位同学之间的聊天实录:

a:你在?

a:说话啊!

a:说话

a:?

a:又不理我,没人性

b:胡说!我忙,没时间

a:借口,讨厌

b:真的,别烦我了呀[10]

“没人性”,“胡说”,“别烦我”都是不礼貌的语言,即便是两个非常熟悉的人,也很少用这种程度的词,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使得人们敢于夸大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

2.3 对关联原则的挑战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1985)在grice的关系准则上发展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总是认为说话人的话语是有关联的,通过明示一推理模式进行演绎推理,并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她们认为,在处理信息时,人们总是试着平衡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取得的结果,即总是寻求一种语境,使得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一一关联原则。

网络交际以计算机键盘为工具,以屏幕为中介,实时性和快速性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自创性。人们利用数字,符号,别字等来加快打字速度和交流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络术语”,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f2f(facetoface),mm(美眉),东东(东西),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恐龙(姿色欠佳的女子)等等。对于一个不经常上网的人而言,理解这些术语无疑会增加他的处理努力(processingeffort),即人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现话语的关联性,并存在着找不到相关语境的可能性,导致交际失败。当然,对于网虫而言,他们为理解所付出的努力要小得多,并且理解之后产生的语境效果非常强烈。下面是网上甚为流行的一个段子,它包含了许多“网络术语”: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新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含义:我今天要装台酷机(cool的主机),芯(cpu)至少是pii(奔腾ii)或者赛扬主板,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显示器(monitor的谐音)。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homepage),56k的调制解调器(modem)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mouse)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13]一旦寻找到了最佳关联,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2.4 对话语轮换的挑战

会话的一个特点就是说话人的轮换(turningtaking),即参加会话的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11美国社会学家schegloff等人对自然会话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据统计,话语重迭的情况还不足全部会话活动的百分之五。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这一规则被无情地打破了。试看一例:

a1:成绩出来了瓦?

b1:还早呢,起码一个月

b2:那天好玩瓦

a2:啊?这么久

a3:真煤精

b3:恩

a4:还好了,不过蛮累的

b4:哦,那你早点休息这是笔者与同学的一段qq对话。它的对话模式是

有两个时间ab是同时发话的,即b2和a2,a3和b3,分别对前面的提问作出回答。这与平时的你一言,我一语形成了质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在对话时无法互相看到听到,因此无法推测对方何时发话,于是就出现了同时发话和受话的情况。

3 网络交际应该遵循的新的语用原则

通过上述个例分析,我们知道了在网络交际中,原有规定语用交际的一些原则出现了不适用的情况,这就需要探索网络交际应遵循的新原则,以避免交际失败。笔者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下这些原则:

1)经济原则:网络交际的实效性,快捷性要求人们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怎么快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避免拖沓冗长和晦涩不清,以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内容为佳。

2)宽容原则:网络使用者出于对速度的追求一味地使用错字,别字,只要对方能看懂即可。这就需要人们对此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此外网络交际的直白与虚幻也要求人们如此,在网上,你不必事事都当真。再者,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你所表达的信息有时不能即时地传递给对方,这也要求人们的理解。

3)幽默原则:网络交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调节了人们过于紧张的生活,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之一。因此从网络交际中寻找开心和快乐时十分重要的。许多网友自创的违反语用原则的语言很值得欣赏和收藏。

4 结语

网络交际是21世纪人类交际的新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交际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认为在网络交际中人们既要一定程度地遵循原有的语用原则,又要一定程度地遵循新的语用原则,以求在全新的环境中达到交际成功。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2]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4]林秋茗.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5]胡惮.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j].外语电化教学,2002,(1).

[6]高永晨.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j].苏州大学学报,2001,(1).

[7]刘绍忠等.礼貌原则与电子邮件写作[j].外语电化教学,2002,(2).

[8]杨文慧.交际英语netglish,txttlk的语用特征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

[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12]殷俊.第五媒体: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13] /webinfopub/list. asp? id = 1349&columnid = 163&columnlayser =0138163

[14]jenny thomas.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gman group limited.1995.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6

关键词:中日高校;协作学习;skype视频

中图分类号:G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33―02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外语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同时,如何培养国际化的高校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高校教育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是解决目前这一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之间的Skype视频交流学习,从整体评价、效果、建议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国际远程交流学习对国际协作意识、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Skype交流学习实践内容

本次交流学习利用skype视频进行,时间分别为2012年10月16日(日方发表)和10月23日(中方发表)。参加者是中国12名日语专业硕士生和日本10名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文明用语宣传画、标语、广告牌等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将结果做成课件并互发给对方。

其次,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表,之后双方提问并讨论,从而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双方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确保交流顺利进行。

最后,双方学生进行交流后总结在交流中的体会与感受,教师针对本次交流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交流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 “对交流的整体评价”、“交流效果”、“对彼此的印象”、“今后交流的期待”等几个方面,采用了自由陈述式回答方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对Skype交流的整体评价

从教学方式来看,双方都认为“能够与国外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进行中日即时比较”,“可以现场提问,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好”,可见Skype交流学习可以给学习者创造以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国际交流环境。学生们用国际视野进行比较学习,这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双方也反馈了“网络连接不稳定”,说明媒介效果对整个交流学习过程会产生影响,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学习媒介是不可或缺的。

从课堂气氛来看,中日双方都认为“能够调动起积极性,使大家更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能够让我们主动提问与思考,从而更好了解两国文化”。可见通过Skype交流学习,学生能采取积极态度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并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中方的“将掌握的知识介绍给国外的学生”和日方的“通过了解国外信息开阔眼界”反映了两国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中方侧重将自身知识进行整合与宣传,而日方侧重对他国知识文化的吸收,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与自身不足,从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这对培养国际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生自身改变来看,中日都认为“加深了对中日文化异同的了解”,“和国外学生交流学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可见通过这次交流,不但使学生对中日文化加深了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意识。而有效的交流学习正是要提高成员相互交流的质量,并且每个成员都要有积极参与贡献小组学习活动的意识。这种学习意识的提高对学生将来利用有效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和协作学习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Skype交流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Skype视频在中日大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取得了三方面的效果:专题理解效果,语言、文化学习效果,相互理解效果。这充分肯定了Skype视频技术对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的促进作用。

(1)专题理解效果

关于车贴标语,日方认为中国车贴的表达方式直接、强硬,但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日本车很少有车贴,大多为“熊出没注意(车主是个硬茬)”、“baby in car”等车贴,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没有独特之处。

关于街上的广告牌,中国大部分是口号性的,多为“和谐”字样,也有一些社会公德方面的,日方认为这种广告牌太生硬。日本多采用委婉、柔和的词语,有时会使用方言和漫画,甚至可爱的动物。中方认为这样的标语更人性化,易被人接受,同时也更能引起注意。

对于本次专题,日本学生还发表了一些感想,如“中国的标语比较直接,让人比较容易理解,日本应该适当借鉴”,“以前听说中国很少有社会公德之类的广告,其实现在有很多”等。另一方面,中国学生总结出日本的标语特点与日本的“换位思考”方式有关,还与日本“卡哇伊”文化有密切联系。

(2)语言、文化学习效果

中日学生通过交换意见、交流学习,彼此了解到对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对语言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从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在表达能力上有一定提升。通过Power Point发表、提问回答等,学生们可以学会多角度思考,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相互理解效果

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日语水平高”、“表达能力强”、“认真”、“交流积极”等。中国学生对日本学生的印象是“认真”、“可爱”、“热情”、“善于发现问题”、“对中国感兴趣”等。通过交流,中日两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彼此。结果表明,Skype交流学习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和日本人用日语进行会话时的心理抵抗和紧张感,同时也让日本学生对中国排除偏见、重新认识中国。可以说,通过Skype交流的方式来加深中日两国学生的互相了解正是交流学习这一国际性学术方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Skype交流的建议

两国学生对发表提出了一些建议:“发表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应时刻注意听者的反应”,“计划和准备非常重要。希望有一个电子黑板”。而且,学生认为大家互相讨论的话题也可以扩展到“就业情况、漫画、年轻人用语、电影、手机短信、化妆文化、网购、传统文化、敬语表达、饮食文化、大学生活”等,可见学生们对本次远程学习经验持肯定态度,并且期待今后的交流课程。

三、结论

结果表明,Skype视频交流学习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表达、交际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国际协作意识。双方可以学习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也可以拓展中日学生对相同专业问题的认识角度,丰富对问题的思考途径,提高国际理解能力。所有参加者对于使用Skype软件进行视频远程协作学习持肯定态度,期待在今后的远程协作学习中可以讨论更多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以宁,宫地功,李在荣.基于母语和视频会议促进学生发展的国际交流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1).

[2]宫地功,成喜.テレビ会交流による路意を育成するみ[J].教育システム情学会,2006(04).

[3]田一彦.大学における同学法の意味づけ[J].大教育研究,2004(01).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7

关键词 科技人员 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8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在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在逐渐加深,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合作都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问题,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强造成了双方合作不顺畅,从而制约了我国与国外的经济科技合作,影响了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重视对科技人员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1 科技人员应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能力对于科技人员来说具有多层面的涵义,一般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交际目的而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行为层面的交际能力,还包括在情感层面以及认知层面的能力。

1.1 认知层面

科技人员必须要对不同国家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不仅要对其语言进行掌握,还需要对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能力以及社会语言能力,语法能力主要是指科技人员需要对异国语言的词汇、语法、构词规则等进行掌握,而社会语言能力则是对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科技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别国的语言,还需要能够根据场合的不同正确使用该国语言,合理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通过语言传递给交流对象。在这些交际语言能力中,语法能力是最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而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则是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关键。

1.2 情感层面

情感上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是指科技人T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认同以及移情能力,科技人员如果想要在这个层面上进行良好的跨文化交流,一是要具有接受外国文化的思想;二是要能够理解外国人的想法;三是能够准确把握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四是对待外国文化中不理解的事物倾向于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而不是直接排斥,;五是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对自身以及外国友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了;六是既具有与本国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也能够获得外国友人的青睐。情感层面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是要求科技人员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克服本国文化的思维定势,能够站在别国文化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在现实中,科技人员往往就是因为对外国文化缺少系统性的了解,所以造成在交往过程中总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定势,只有对这种情况进行转变,充分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和尊重,才能够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冲突。

1.3 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上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这种层面上科技人员要能够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进行分析,主动找到不适合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行为方式,并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灵活的应对这种交际障碍,化解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科技人员只有最终从行为方面进行转变,才能够保证交流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在跨文化交流的成功率,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

2 科技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国内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分析,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的科技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了科技人员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层面上的跨文化交流情况,整个问卷共有20道题,其中认知层面的有10道,情感层面的有4道,行为层面的有6道。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机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发放了共100份问卷,共收回92份,其中90份为有效问卷。

2.1 认知层面

从认知层面上对天津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研究可知,虽然有75.6%的科技人员学习英语的时间都在10年以上,但是从调查可以看出仅仅只有4.4%的科技人员能够熟练对外语进行应用,而剩下的科技人员中大部分都不能熟练掌握外语,这部分人员占到总数的55.6%,这部分科技人员仅限于认识大部分的外语词汇,但是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很差,虽然有些科技人员能够读懂外文文献或者资料,但是却在阅读的过程中却会遇到很多翻译难题,需要借助翻译软件或者词典才能够完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天津市科技人员对外语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必然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

在对跨文化交流情感层面的调查中发现,能够熟练的使用外语来进行进行科研资料查询的人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不能够对外语进行熟练使用的人员中仅有12%的人能够意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这就可以看出科技人员对外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会影响到对外国文化在情感层面的认可,所以国内的相关组织必须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在外语能力方面的培养,让科技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够真正改善我国科技人员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困境,从而不断增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2.2 行为层面

从行为层面上对天津市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行为的调查结果看,能够熟练使用外语的4个科技人员经常会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或者是有机会与外国科技人员进行交流,而在能够基本熟练使用外语的科技人员中,仅仅有大约五分之二的科技人员偶尔能够参与到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或者是获得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而对于不能熟练掌握外语的科技人员则很少会获得进行跨国交流的机会。从这可以看出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直接影响到了科技人员在交流中的表现,从而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提升科技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途径

对科技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国家相关组织机构必须要在思想上重视科技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提升科技人员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改变我国科技人员在跨文化发展中的困境。

3.1 不断拓宽科技人员获取外国文化信息的渠道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所以科技人员如果想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就必须要对外国语言知识以及使用方法进行掌握,特别是要重点掌握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不同的地方,这样才可以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的情况,从而为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人员在培养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宽获取外国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书籍、文献、网络资源以及影像信息等,通过多种方式来更全面的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在这些方式中,科技人员应该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而且这种方法比较便捷,是一种快速积累跨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3.2 要加强对科技人员有关跨文化知识的培训

科技人员想要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就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只有在意识上对外国文化认可和理解,才能够不断提升对外国文化的敏感度,从而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从外国文化的角度上对整个交流过程进行思考,[脱本国语言文化的思维定势。提高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一是加强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二是加强对与本国文化出入比较大的外国文化的认识;三是能够从理性层面上对外国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四是能够从外国人的思想角度来对文化进行思考。这些跨文化意识的养成都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通过专门的培训体系来帮助科技人员建立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断培养对外国文化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不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能够在对外交往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冲突,解决我国的科技跨文化交流困境。

3.3 不断加强科技人员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实践

科研人员不论对外语掌握的是否熟练,在刚开始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必然会由于紧张而出现一定的纰漏,也就是说跨文化交流对于所有的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从紧张到逐渐适应的过程。在适应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与外国人的交流,就能够不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对外国文化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所以对于相关的组织机构来说,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跨文化交流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多为科研人员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帮助科研人员加强心理建设,超越本国文化心理模式的局限性,让科研人员在每一次的跨文化交流中都能够在心理、情感以及观念等方面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同,然后引导科研人员对跨文化交流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心理变化进行调控,帮助科研人员在心理上实现与外国文化的互通。科研人员在心理调节过程中,要将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并与其他科技人员进行交流,从而找到与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相符的应对策略。另外,相关的组织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科研人员到外国进行深造培训,将科研人员放在外国文化环境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其对跨国文化的适应能力。

本文由2015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资金支持,系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国际科技交流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合同编号:15ZLZLZF009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8

【关键词】 人际交往;心理测量学研究;恐惧;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 : R74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4-0288-03

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实现其社会属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必要保证。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主要是一种相互理解,是两个个体以同样方式理解一个语言表达[1]。 由此可见,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与基础,是达成相互理解的关键。法国社会学家塔德认为:交谈会促使人们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法抵制的,是情感、思想、行为方式传播的代表,…… 交谈把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施加影响的所有形式融合在一起,是社交水平最强有力的代言人[2]。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不仅受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更与交往个体的心理素质有直接关系。Collins认为,只有当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充满信心,感到安全时,才更加信任和接纳对方,人际关系也更亲近[3]。Mc Croskey 认为“交流恐惧是一种对于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交流时产生的个人恐惧和焦虑”[4]。这种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近年来国内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很广泛。对于大学生交流恐惧状况的研究大多是直接借助于Mc Croskey编制的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5]。为了使量表文字表达更加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交往情景,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原量表的语义和语境,不违背量表原意。本文试从英文版的PRCA24编译并初步检测,以期制订一个适合中国大学生交流恐惧研究的量表,对中国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 。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德州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其中文科生95人,理科生113人。男生92人,女生116人。一年级 65人,二年级 50人,三年级50人,四年级43人, 平均年龄21±2岁。

1.2 工具

1.2.1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24)[6]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是Mc Croskey编制并于1982年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来。PRCA24量表包含小组、二人间、集体、演讲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项目组成, 用以评定在小组讨论、二人间交谈、参加会议以及当众演讲这些场合下的交流恐惧程度。 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评定,从非常适合到非常不适合分别记1-5分。量表测题的表述有正反两种,正向和反向题目随机排列。Mc Croskey以12418名大学生为被试得到PRCA24量表的四个分量表分数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为0.400.69,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超过0.75。1984年, Mc Croskey与Allen, Richmon 及Beatty得出PRCA24量表的评分与交流中状态焦虑相关[6]。1986年,Jones、Briggs及Smith证明二人间及公开演讲恐惧分量表与羞怯及社交焦虑的测量中度相关[6]。量表总分在多个研究中被证明有用,但四个分量表的区分信度未得到充分检验。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

翻译和回译首先由两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共同将题目译成中文,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仔细斟酌,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言语表达习惯,然后由另外没有见过此量表的一名心理学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将中译本回译成英文 ,多次对照反复修改,确定最终的中文译稿。 以问卷形式团体施测。间隔2周对样本中的32名学生重新施测,以检验其重测信度。

1.2.2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7] 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国大中学生社交焦虑评估的有效工具[8]。以SAD作为交流恐惧自陈量表的效标,对被试中的51名学生同时进行了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的测验。

1.3 统计方法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t检验及相关分析。

2结果

2.1项目分析

对量表所有题目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除14题项目鉴别指数为0.37,其余各项目的鉴别指数D≥0.4,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9]。计算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以及去除每一题目后的α系数,比较两者差异,以检验每一题目与总量表联系的强弱程度,结果显示去除每一题目后的α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各题目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有一定贡献。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量表24道题目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旋转因素矩阵,第一次分析得到KMO的取样适当性量数为0.831,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从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中发现双负荷的题目2个(13、7),两个因子分别只包含一个题目(18;14)。删除这四道题目,剩余20道题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参考因素分析碎石图抽取出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焦虑、行为不适、参与性。三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3.822%(见表1)。

2.3信、效度检验

2.3.1 信度分析

表2显示,总测验与分测验的Cronbach α系数都在0.7以上,重测信度除行为不适的系数在0.7以下,其余分测验与总测验的重测信度均在0.7以上。

2.3.2 效度分析

2.3.2.1 效标关联效度 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效标,对被试组中51名学生同时进行了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的测验,比较各分测验以及总测验与回避和焦虑分量表的相关。结果见表3。

表3显示行为不适、心理焦虑、参与性以及总测验与回避及焦虑测验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2.3.2.2 结构效度

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项目的负荷均在0.4以上,三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3.822%,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另外考查了总测验与各分测验间以及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综合考虑整个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各个分测验间的相关系数在0.544-0.767之间,各分测验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692-0.956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并且各分测验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其与其他分测验的相关系数。

3讨论

本研究表明,交流恐惧量表经过信、效度检验,由原来的24个项目减为20个项目,由心理焦虑、行为不适、参与性三个分量表组成。分别用来测查被试面对即将或正在进行的交流情境时的内心紧张、焦虑程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以及对交流情境的喜好、参与程度。与原量表依据交往情境的划分相比,分类更明确、更具体。

PRCA-24原量表总量表的α系数大于0.90,各分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75[6]。本研究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23-0.8767之间,与英文版原交流恐惧自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测结果有很大的一致性,显示了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总分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85以上,显示量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其次,该量表各维度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49-0.733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显示量表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各分测验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其与其他分测验的相关系数。心理测量学认为,各分测验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大于各分测验间的相关系数,是检验结构效度的一种方法[6]。表明各分测验与总测验的相关程度较好,显示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相关性,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编译后的大学生交流恐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中国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和诊断。但由于本次研究所取样本范围小,样本人数偏少,量表的进一步推广还有待验证。

致谢:本研究得到河北师范大学杜建政、德州学院杨延龄、董福君等人的鼎力相助,在此谨表感谢!

参考文献

1 彭虹斌.教育交往:人性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18-22.

2 [法]K塞奇•莫斯科维奇,著.许列民,译.群氓的时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 车丽萍.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2,(4):418-424.

4 McCrokey JC.Validity of the PRCA as an index oral Communication munication Monographs,1978,45:192-203.

5 邢秀茶,洪震.提高大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24-26.

6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 马弘.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41-244.

8 彭纯子,范晓玲,李罗初,等.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279-281.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9

关键词:关联理论 黄西 脱口秀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83-02

1 关联理论

在1986年,斯帕泊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出版,标志着关联理论的正式诞生。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

1.1明示――推理交际

关联理论认为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明示-推理的交际。从说话人角度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的示意过程,即交际时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的意图。但从听话人角度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从说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斯帕泊和威尔逊将明示-推理交际解释为“就是说话者给出一个刺激,使得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清楚交际者意欲通过这一刺激向听话者表明一组假设。”(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63) 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流中都很重要:说话人参与明示过程;听话人参与推理过程。说话者的目的可以分为信息目的和交流目的。斯帕泊和威尔逊将信息目的定义为“使得听话者清楚向听话者表明一组假设”(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58) 并且把交际目的定义为“交际目的是使得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清楚了解说话者有信息目的。”(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 61) 实现一个成功的交际是通过在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完成他们的任务。

1.2关联性和关联原则

斯帕泊和威尔逊认为关联理论包含两个原则。一是认知原则,第一原则,即“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260);另一个交际原则,第二原则即“指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明示刺激)都应该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260)斯帕泊和威尔逊并且将关联性分为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最大关联性指的是在理解的过程中,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但是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关注点可能不一样。说话者产生的最大关联言语仍然有可能没有达到足够的关联性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在关联原则的基础上,斯帕泊和威尔逊提出了最佳关联性的假设,并在《关联:交际与认知》的第二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修改后的最佳关联性的假设如下:

(1)明示刺激信号具有足够的关联,值得受话者付出精力进行加工处理。

(2)明示刺激信号具有发话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关联性。

(斯帕泊和威尔逊,2001:270)

最佳关联性是关联理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关联理论认为成功的言语交际是由于对某个最佳关联的期望,即听话人期待通过最小的努力或代价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2 幽默和关联理论的研究

在关联理论之前,一方面,近些年研究者们大多从违背合作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幽默语言。格赖斯提出为了成功地交流人们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因此他们认为幽默的产生与违反合作原则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从字面含义来说,幽默言语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从幽默语言前后的关联性来看,其实幽默语言并没有违背合作原则。另一方面,从关联理论角度来分析幽默的产生不是分析言语本身或字面含义,而是通过筛选,调整,服从认知语境,分析幽默言语刺激产生的最佳关联性的假设。当在尝试分析理解幽默的产生,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2.1明示与推理的差异性

明示和推理是进行言语交流的两个必要的过程。对于说话人,交流的过程是明示的过程,即说话者使要表达的内容清楚而明白。对于听话人,交流的过程是推理的过程,即听话人要推测出说话人的目的。 明示和推理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只不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幽默语言就是利用字面含义和言语的交际意义的差异来产生幽默。在关联理论看来,幽默是在已知的语境当中由字面含义和言语的交际意义的互明过程造成的一个偏差。

2.2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的差异性

最大关联性意味着通过尽可能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性指的是付出有效地努力而获得最佳语境的效果。人类的认知和最大关联性通常是一致的,但言语交际期待最佳关联性。对于听话人,说话人可能不愿意或者不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提供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性的提出是为了研究根据语境效果和理解的效果听话人所做出的对交际的期望。说话者能够将最佳关联性和最大关联性统一起来。但如果说话人想产生幽默语言,就必须违背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的统一性。说话人可以选择最典型的语言策略或者附加一些不相关的信息使得他的交际语言偏离了双方的背景知识和最大关联性。因此,听话人会感到突然地差异。这种差异是未被期望的,不适宜的,无逻辑的或夸张的等,但这种差异对于幽默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它使得听话人要用更多的努力来理解信息获得语境效果。因此,幽默的效果也来自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的差异性。

2.3语境假设和信息处理的努力的差异性

语境假设和获取语境假设的努力是关联性的两个因素。人类的认知机制决定了当他们在接受新的信息的时候人们只会注意到与自身知识相关的信息。这种相关的信息是人们能够成功地获取的信息,但获取的信息可能是正确或错误的结论(语境假设)。而错误的信息也能够导致积极地认知努力。幽默言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认知理解的效率。语境假设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并不能直接获得最大关联性或者最佳关联性,是介于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之间的连续体。只有通过更多的认知努力来理解语境假设,我们才能够获得更成功的幽默效果。

3 关联理论分析黄西的脱口秀

关联理论为分析幽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对幽默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说话人产生明示刺激,听话人进行推理;听话人感知到语言里的差异性;通过和认知语境的相结合,听话人选择,推理,判断,最终获得说话人的真正的目的,缩小差异来取得幽默的效果。

3.1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的差异性产生的幽默

“我们总是想让我的儿子成为美国总统。我们想让他在家里说中文在外面说英文。”

我儿子就问:“为什么我要学习两种语言?”

我回答说:“当你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你需要用英语签署文件,用汉语来和你的债主周旋。”

这段对话很明显并没有违反合作原则,但是仍然在听话人中产生了幽默。当黄西在回答他儿子这个问题的时候,听话人想到的最大关联性是会两种语言是很重要的在将来的国际交流当中,况且汉语是黄西儿子的母语。然而最佳关联性是事实上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听话人能够通过他们的背景知识立刻理解到这一点。并且,黄西是一个中国人,也能能够帮助认知语境的理解。因此听话人能够推测出美国的债务危机这一最佳关联性,幽默的同时又讽刺了美国的财政问题。

3.2语境假设和信息处理的努力的差异性产生的幽默

幽默能够由许多机制产生和实现。但语境假设和信息处理的努力的差异性产生的幽默能够实现更好的幽默效果。

为了成为美国的公民,移民不得不学习美国的历史,并且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谁是本杰明弗兰克利?”

我们就会回答道:“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便利店会被盗。”

“第二次宪法修订是什么?”

我们就会回答道:“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便利店会被盗。”

当提到移民这一问题的时候,黄西列举了两个经常在移民考试问卷中被问到的问题―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谁?通常答案是美国的建国之父之一,为了美国的独立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也是听话人最直接的反应,从语境当中得到的语境假设。

然而黄西却给出了一个未被期望的,间接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便利店会被盗”这个引起了听话者的认知语境弄清楚本杰明和便利店被盗之间的联系。作为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听话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钱,但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钱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从认知语境中的听话人都是美国人,都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像是被印在100美钞上的。这样第一题的回答就和银行被抢的原因达到了最佳关联,幽默地讽刺了现在人只注重金钱。这个寻找关联性的过程需要用足够的努力才能理解,才达到了幽默的效果。更有趣的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完全一样的。这个答案又刺激了听话人的认知。因为第二次宪法的修订使个人可以拥有枪支合法化。合法地拥有枪支使得强盗抢劫便利店更加猖獗。对于两个不同问题用了一个答案来回答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话的幽默感。在这里黄西讽刺了枪支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理解幽默的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处理的努力越多,幽默的效果越明显。

3.3明示和推理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幽默

在分析幽默言语,明示意义和推理意义都要被考虑进去。幽默产生于明示意义和推理意义之间的差异。听话人理解需要理解这两个意义,这样才能在双方共有的认知背景下理解幽默。

“暂时不玩笑,我想再次向你们保证我今晚是被邀请过来的。”

从字面含义来看,黄西在强调他正的是被邀请而来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听话人就会研究推理意义,为什么他一直在强调他是受邀请来的。 他所想要表达的是曾经萨拉赫夫妇没有收到邀请却参加了宴会。推理意义引人思考,给话语增加了更多的信息。“再次保证”甚至使在场所有听话人都忍俊不禁。

4 结论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本文尝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幽默的产生,并以黄西的脱口秀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关联理论能够更具体的体现出幽默的本质和产生机制。在他的脱口秀当中,黄西充分利用了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并且使得听话人经过信息处理找到最佳关联性,通过明示与推理的差异,使得他的幽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本问题提到的三个角度比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总而言之,幽默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另一方面,本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黄西脱口秀是一个单向的交流而不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沟通的形式,所以对于说话人来说很难把握听话人是否真正获得了推理意义和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Holland N N.Laughing: A Psychology of Humor[M].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td,1982.

[2]Levinson S C.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Nash W.The Language of Humor[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4]Norrick N R.Conversational Joking: Humor in Everyday Talk[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5]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21-24.

[7]何文忠.论话语交际中的幽默原则[J].外语教学,2003(4):11.

[8]李先昆.逻辑基本知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10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符号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使用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是人最基本的属性,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特殊符号,很多学者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信息符号及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既有信息传播领域、语言学视角的分析,也有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框架中的观照,当然也包括多学科交叉研究。就语言学方面看,研究最主要的集中点是词汇和非语言交际方面,而且研究中渗透了传播学层面的阐释。在此我们就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梳理和概括,并对今后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1 明确概念

    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网络环境中出现并使用的新的信息符号形式都被限定为“网络语言”。潘美岑在《网络语言之研究初探》(2002)一文中,从语言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意涵等方面对网络情景中出现的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备被当作语言来研究的合理性。这样从本质上确立了研究网络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于网络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多研究者都有具体的阐释。如于根元在《网络语言概说》一书中的定义:“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将网络语言定义为自然语言。之后吕明臣在《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004)一文中,分别定义了网络交际手段、网络符号和网络语言,并指出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用语言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另一些研究则将这些语言现象定义为网络交际语言,并且从言语交际学、人际传播学等方向进行了分析。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网络语言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综述的基点。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框架给予网络语言不同的定位,但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基本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很多文章都从词语的分类、特点和语用规律等层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2 网络语言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只有明确类别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应用网络语言。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网络语言的分类很细致,但是大体还是对网络交流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如邬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四类。孟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了7种: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而柳丽慧(2006)中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其实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前提。从网络语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包含了字母符号、汉字符号、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再加上将几种符号的杂糅混合使用,可以据此分为5类。而从网络语言的构词方法上看,应分为缩略构词、谐音构词、旧词新义、隐喻造词和将缩略、谐音等构词法综合运用的杂糅构词。其中缩略构词包含英文缩略、拼音缩略、汉字缩写。谐音构词也包含英文谐音、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而通常被成为表情符号的网络词语,因为其是用各种键盘符号采用象形的方式构成来表示交流者的面部表情、心理感受等,所以可以概括为象形构词。这样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问题可以论述的更清晰和明确。同时,由于网络语言大量是由网民在交流中创造的,只要网络交流继续进行,新的网络用语就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的分类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以容纳新的类别。

    3 网络语言的特点

    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网络语言的特殊性。毛力群(2002)指出网络语言具有4大特点:快捷、简略;混编、杂糅;联想丰富,思维跳跃、谐音字大行其道。赵越(2000)则提出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等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还有很多,如经济性、可视性、粗俗化、随意性、创新性等。要论述网络语言的整体特征,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其一,从网络语言本身来看,其具有符号化、象形化和简略化的特点。因为网络交流环境的限制,网络语言的构词符号系统必然具有符号化的特点。而为了追求生动、可视的交流效果,为了弥补非面对面交流中传播暗示的减少,网络语言必然具有极高的象形性。至于简略化是网络语言适应网络交际时效性要求的体现。从而也造成语言符号使用中错字多、多义性的结果。其二,从网络语言的使用来看,其具有快捷化、个性化和游戏性的特点。网络交际是分秒必争的,网络语言自身的简洁性就带来了使用中的快捷性。而网络的开放性、去中心化,给了网络更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张扬的个性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就成了网络语言使用中的核心理念。同时随意创新、玩笑戏谑正带来了网络语言的游戏性。

    潘美岑(2002)发现网络语言使用者常搭配符号的使用来加强语音效果;用空格或换行来分句;多属口头语体等现象。还有经常用重复的方式来表示强调,用大量的拟声词、象声词来暗示说话者的心情或表情反应,对说话的内容有补充、强调或否定的作用。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在网络情景中,这样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涉的实物之间才有关联,所以语境因素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至关重要。

    4 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首先吕明臣(2004)重点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并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首先在交际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朱萍(2002)分析了网上聊天语境的特殊性,指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具有非语言交际手段失效、身份隐藏,参与者群体以青年学生为主这3点特征;交际双方的平等性和身份的隐蔽性造成了语言行为的随意性和语言信息的不真实性,这是网络交际中语言行为的特征。

    同时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要达到预期状态,也应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所以一些学者从语言交际原则出发去研究网络语言交际的特点。林秋茗(2003)就运用语域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格赖斯合作原则以及话轮理论分析了ICQ会话的特点。林文认为网络聊天会话的话语方式是以书面形式使用口语体。而从话语风格来看,网络聊天交际中,人们的社交身份偏向一致性,背离权势,社交态度偏向亲密一端,远离呆板一端。网上聊天的随意性和话题的不专一使其所涉及的话语范围大多属于非技术性的。而礼貌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得体准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点李蔚然(2004)专门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网络言语交际对合作原则中四条交际准则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和补充。

    4·1 关于数量准则,李文提出省约原则作为对其的补充,但省约原则要受到受话人容错能力的限制。而博客cicili-ay136在网文《网上聊天语言交际的语用考察》一文(以下以“网文”一词来代指)中提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问答式对话经常出现,而且往往以被问一方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而提问一方继续追问的方式持续多轮,这样的方式是由于网络交际对于信息数量的要求往往比日常交际要低,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交际中独特准则——简便准则的作用结果。之外李文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中,交际主体有意违反数量准则造成网络话语的羡余,这是对数量准则的偏离。而网络语言交际的零信息现象则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4·2 关于质量准则,李文认为网络交际中的虚拟身份或虚假话语是对质量准则的违反。其实这里的“虚拟”是指交际双方隐去了现实环境中的各种身份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以网名和IP地址组成的网络身份。而“虚假”指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即无法判断网络交际中信息的客观真实度,无法证伪。但是即使这样,网络交际中,双方对信息的真实性验证的必要性要求还是要比现实世界小得多。

    4·3 网络语言交际中由“个人现场”的话语带来的话题无关现象是对关系准则的违反。网络聊天中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交流者都可以同时进行“个人现场”的视听活动,所以,发话人可以将“个人现场”的信息内容引入共同的交际话题中,产生与原有话语或交际目的无关的新话语。同时这种话题转换的方式很常见,没有任何语言标志,但是一般交际双方却不会因此中断交流。可见,网络交际中对于关系准则的要求比日常交际要低。

    4·4 网文中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往往因交际双方都同时可能存在其他网络活动而很难持续下去,所以交际双方一般会表现出比日常交际更大的耐心,并通过“哦”、“嗯”等话语来传达谈话可以继续交流等意义。因此,提出保持原则作为对会话原则的补充。

    同时李文还指出在网络交际中礼貌程度较低,一些网络语言中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将严重污染网络交际环境,亟待解决和规范。

    以上两人的文章对网络交际现象的分析深入透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5 相关研究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11

关键词: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利技术标准;认识;思考

1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当前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方面分析,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标准化的完善作业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从具体的实施现状方面分析,我国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关于水利技术的标准形成了完善的国标准则,但在对外国际方面的发展中,由于国际地位、技术地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从根本的标准制定话语权以及标准采用方面,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分析

2.1国外水利施工项目的增多

近年来我国在基建工程领域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在国际水利施工项目的承建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因此从国际化水利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质量监管方面进行分析,国外水利施工项目的增多,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背景之一。从目的方面分析,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以及我国软实力的提升、相关基建项目的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基建交流活动的增多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发展中涉及较多的类型,其中在具体施工的中因地质因素、水文信息、交通工程等方面因素的差异,实际发展中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基建工程的学术性交流活动发展方面,以及我国的国际社会地位方面分析,大量基建交流技术活动的增多,也成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背景。通过基建交流技术活动的开展,进行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完善与推广,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质量的提升以及国际化接受程度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行业发展的需求

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技术交流、文化交流,呈现为融合发展的状态。因此从行业发展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加快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也是主要的技术发展背景。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研究及拓展,对增强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权威性,以及增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从当前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对相关技术标准化的支持方面分析、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我国国际社会地位角度、标准化制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针对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加强相关水利技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组织召开国际水利技术标准交流会议;加强国际项目的承建,推广中国标准;落实相关专项研究机构及组织建设;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组织;推广英文版中国水利标准内容。针对上述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改善策略,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

3.1加强相关水利技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

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以及相关效果实践落实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有效应用,对于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有效地提升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发展,加强相关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是提升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改善措施。具体实施中关于水利技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国家可通过“两步走”的措施进行和发展。其一,对内加强相关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确保国内对水利技术标准化研究人才的需求,形成完善的供应链。其二,对外高薪引入相关国际水利技术标准化的研究人才,对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内容进行完善及优化,以此增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与国际化标准的融合接轨,同时推动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在国际化标准中的地位。

3.2组织召开国际水利技术标准交流会议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地位升级,我国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增强。基于我国的国际社会背景,组织召开相关国际水利技术标准交流会议,则是推动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规划定期的国际水利技术标准学术交流会议,进行相关技术标准内容的交流及沟通。加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与国际水利技术标准内容的分析及比对,从而达到合理提升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并且推广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目的。

3.3加强国际项目的承建,推广中国标准

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从实际推广的角度,以及具体内容应用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国际项目的承建,推广中国标准则是重要的改善策略。通过以项目推动标准,以实践完善经验,完善标准的方式,进行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项目的承建和施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优化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内容,最终达到推广中国标准,提升中国软文化实力的目的。

3.4落实相关专项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

术业有专攻,水利技术标准的制定及完善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实际发展中为有效地提升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发展,落实相关专项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也是重要的改善策略。具体实施中关于相关专项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应由国家为主导联合行业专家以及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组织的联合组建。同时为保障相关专项研究机构的稳定运营管理及发展,国家还应设立相关专项资金项目,确保相关研究及工作的有效开展。

3.5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在水利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为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国力量,推广中国水利技术标准,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组织,提出中国意见,推出中国方案,对于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提升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意义重大。其中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参与中,一方面我国可通过加入既有的标准化制定组织,如ISO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另外也可联合区域性的机构及国家组织,进行相关标准化制度的设定和实施,以此确保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水利技术标准的认可。

3.6推广英文版中国水利标准内容

从当前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以及趋势方面发展分析,推广中国水利技术标准内容的英文版本,则是有效的改善措施。具体实施中关于中国水利技术标准英文版本的推广,国家可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翻译工作,并针对相关水利技术的国际标准内容,进行中文版本的翻译,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并及时进行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的优化及完善,减少因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内容的缺失,造成的认可度低下等不良现象。另外,通过专业性的相互翻译及推广,提升我国在相关基建领域的话语权,以及在相关标准制定方面的参与权,同时为我国在相关国际化项目的承建方面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

人际交流分析范文12

【关键词】涉海专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时至今日,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全球性的经济、市场、媒体和文化等。为了使两个或者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群体更好的互相了解,进行有效沟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跨文化的研究。作为涉海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即将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突和涤荡:船员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船舶本身又不断的游走在不同的环境和地域文化之中。一条船舶的安全和谐运行有赖于其文化的主体——船员对其他文化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承认并克服种族优越感、不适宜的成见、偏见和歧视,使得船员个体文化更有效融合和船舶整体文化意识的快速建立。

二、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基于语言学家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设计问卷,本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洋高校涉海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2010级各两个班,共122人。有效问卷收回份数为120份。结合以专访的形式向随机抽样的部分学生进行咨询,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调查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跨文化方面的问题,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问卷及访谈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学习基础好的院校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其他院校的学生要高,可见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受到英语能力的直接影响;但部分入学成绩低的学生在问卷测试时的高分数则表明英语能力不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因素。鉴于学习基础稍薄弱的院校采用的是大班授课,内容多偏向于大众话题,虽然学生会积累一定的交际知识,但由于疏于练习,渐渐淡忘;与此相比,有条件聘任外籍教师的高校,轻松营造一种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氛围,便于学生获取交往,交流及办事的跨文化意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的心理负担也是比较低的。

三、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为了使海洋高校涉海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具备如下的能力“有多元化的,随情景而变的言语能力,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语言模式下的言语意义,能对体现社会文化差异的语言模式有超语言的理解能力”(Magnan&Walz,2002),笔者结合上述研究所得的现状及结果分析,对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过去传统的从学校到教室、从书本到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海洋高校涉海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和素质提升,在设置课程时要文理兼顾,在教学过程中灌输人文知识,介绍英语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分析语言句法篇章的差异,同时兼顾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跨文化交流基础知识。可以把现有的理论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培训,使他们开阔视野,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融入了跨文化元素的教学更具有活力和实用性。

(二)多角度营造跨文化氛围

学校及任课教师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营造跨文化氛围,比如聘任专业外籍教师,邀请其定期举办侧重于异域风俗人情社会习俗的讲座,组织英语角,开办英语话剧节和开设英美文化大片鉴赏,西方礼仪培训等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广泛阅读英语期刊广播,英美原版电影电视剧,作为志愿者参与国际性的博览会等,使学生更充分的接触多国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学校可以在体制上制定明确的跨文化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普及跨文化交际知识,并保证外籍教师一起参与集体备课,随时提供跨文化交流学习机会。

(三)重视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培养良好跨文化意识

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结合。文化是人类的财产,人类的交往提供了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中国本土文化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以中国本土文化为本,努力提高中国本土文化的竞争力,有信心地、客观地、包容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跨文化差异,以更好的认知、了解和理解目标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进行平等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在这多文化,多语言的后现代社会,提高和发展海洋高校涉海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专业需要也是时代要求。在愈来愈重视跨文化交际教学同时,我们也要对自我的文化更深刻的了解与思考,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教语言,使语言与文化相得益彰,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