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3-06-02 09:20:3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1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锻炼(duàn dàn)

食粮(sí shí)

热闹(rè yè)

鞭炮(qào pào)

朝霞(cháo zhāo)

蜻蜓(qīnɡ pīnɡ)

玉器(yǜ yù)

捉迷藏(cánɡ zànɡ)

二、读拼音,写字词。

1.鱼儿在chí(

)塘里huān(

)快地游来游去。

2.lǐ(

)阳和爸爸经常一起dǎ(

)wǎnɡ(

)球锻炼shēn

tǐ(

)。

3.在这鸟yǔ(

)花xiānɡ(

)的季节,我们全家去mí(

)人的张家界游玩。

三、词语对对碰。

例:

春暖

朝霞

四、好朋友,手牵手。

五、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每组至少写出3个)

1.

2.

3.

4.

六、选一选,填一填。

1.夏令营结束了,我(

)站台上和大家说(

)见。

2.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

1.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芝麻开花——

小葱拌豆腐——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蝌蚪在池塘里

(2)下课了,同学们

八、课内阅读。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经常(

)

喧闹(

)

2.文中

是体育活动。

3.说说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九、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兔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长得非常可爱。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在灿烂的阳光下,真像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它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只要一有动静,就不停地摆动着。最好看的,还数它那对红光闪闪的大眼睛,真像镶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我很喜欢小白兔,每天给它吃新鲜的青草。

1.选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

都很可爱。

3.文中把小白兔的毛比作

,把小白兔的大眼睛比作

十、写话。

题目:我喜欢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段文字。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画去:dàn sí yè qào cháo pīnɡ yǜ

zànɡ

二、1.池 欢 2.李 打 网 身体 3.语 香 迷

三、古 近 秋凉 夕阳

四、五、1.吃 叫 吹 2.提 拍 捉

3.跑 跳 踢 4.伙 伴 体

六、1.在 再 2.青 清

七、1.节节高 一清二白

2.示例:(1)游来游去 (2)在操场上拍皮球

八、1.天天 热闹 2.跳绳 踢毽 丢沙包 3.天天锻炼身体好。

九、1.3 2.毛 耳朵 大眼睛

3.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 镶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方法 导学案 课堂效率

作为作文教学,不像阅读教学有现成的课例子,有蓝本利于操作,现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比较重视的是口语交际,但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探讨都不是很到位。鉴于这一点,近几年我先后承担了两个作文课题的研究,其中一个部级课题已结题,另一个市级课题也在结题筹备中。在不断的深入实践中,参与研究的教师们觉得急需找到一个载体,让它来承载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想要传递给学生的某种思想,训练意图,方法探索等等,在历经几年的一次次不停步的探索中,终于以阅读课的学案为模式,完成了对作文教学导学案基本框架的打造。

标题点亮眼睛:例如:“巧用修辞,扮靓作文”;“心手相连,爱满人间”;“恰当表达,合理谋篇”;“精心选材,细致描绘”等等。下面是副标题:破折号+“人教版”+某年级语文+上(下)册+某单元+《 》(单元训练课题)+“写作教学导学案”,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写作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本位思想,直指作文写作方法。通常下设两三点,一为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全员达成:二为中等目标,半数以上学生通过努力达成:三为提高目标,是对写作尖子生的训练目标。例如我设计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写作教学导学案的目标确定是:1.运用描写,使文章具体生动;2.恰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真情实感,突出中心;3.合理安排开头结尾过渡,学习谋篇布局技巧。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的确立:往往从目标中分化出来,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有必要的话交代学习媒体或学习方法。

接着是预习导学的设计:通常是结合本节课所要探讨的方法有一两个前置性作业或为了解授课班级学生学情的小段练笔等等。

课堂学习过程我们基本是五个环节:

一、展示交流:对预习导学进行展示,大多数情况是在小组课前交流推荐的前提下,来了解学习程度的。

二、合作探究:这个内容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包含写作方法的语段,通常有两个来源:大多数来自文本,也有来自授课教师在其他资料中的精心选择。通过探究学习的方法,提炼和归纳写作方法,例如:写记叙文的六要素,写人记事中的描写方法,还有某些表达方式的专门运用或根据单元训练需要掌握的写作技巧等等。

三、运用方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当堂写一个小片段或者修改课前预习导学中写就的片段,完成后小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然后由学生互评,自评,在老师的点拨下总结提高。

四、分享师文,内化写法:学生分享老师写好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下水文,并在交流点评和分析中内化学到的写作方法。

五、活用写法,妙笔成文:在段落训练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尝试运用本堂课的学到写作方法,课下进行全篇写作的训练。

学后反思的设计:说说自己这堂课学习的得失,并分为“我的收获”和“有待提高”两个方面理论上做一下小结。

之所以将这个载体起名为导学案,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学案,也是教师引导的方案。作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真正做到了老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有据可循。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新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小学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首次引入,赋予语文课标新的时代气息,也丰富了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笔者曾对宜州市某城区小学39名小学语文教师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不知阅读指导的教师占18%,不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师占28%。通过深入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课程实践价值及有效教学缺乏认识。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教研修三位一体”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与举措。作为学校,应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实施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师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教学实践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是数据表格、说明书、地图、时刻表、公交站牌等类型的具有直观、简明、实用特点的阅读材料,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较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二)通过表格形式,引导教师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如语文S版教材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纯非连续性文本,如三年级上册看漫画《父与子》后习作、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等。二是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四年级下册“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的表格式读书卡、五年级上册“文明公民”调查表、六年级上册“今日家乡”表格式调查报告、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产品说明书、“旅游大使”中的游览路线示意图、“告别母校――我们的成长”中的请柬、海报等。通过梳理发现,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多出现在语文大课堂(即综合性学习)、阅读与习作平台及课文中地图、指南针等板块内容中。教师也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非连续性文本,如药品说明书、超市小票、旅游导览图等。

(三)结合课例分析,引导教师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多样,阅读的方法也因材料不同而异。比如阅读地图或绘制家乡景点旅游路线示意图,可指导学生按照“确定位置――找准路线――认清方向”的步骤完成;阅读产品说明书,可按照“抓关键词――图文对照――简单推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流程进行;阅读图表,可采用“读标题、看图表、比数据、得结论”的阅读策略。通过案例解读与内化,提升教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实践,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校本研修,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认识层面,教学中如何操作,还需要教师躬身实践,在实践中研磨,才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在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故宫》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旅游示意图,有效推进课文的阅读。笔者先让小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故宫知识与图片,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主要介绍的宫殿及介绍的顺序,画一画故宫示意图。分4人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如太和殿,模拟设计导游词,再上台根据故宫示意图模拟导游,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的语句、数据。学生在形象的示意图和导游的模拟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像移步换景的课文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长城》等,教师都可以恰当融入导览图,既帮助学生直观理清文章游览顺序,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教学时,首先展示“清凉油说明书”,要求学生看懂说明书,提取有效信息,并了解厂家写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品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时,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说明书语言简洁、实用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学习药品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写《小产品××的说明书》,可以按照“品名、外观描述、特色、功能、作用、注意事项、广告词”等内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如笔筒、布娃娃、花篮、不倒翁、传声筒等)向同学进行推介。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范例,在阅读中习得这类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形式、写法迁移,尝试习作练习。通过读写练习,学生在熟悉、内化、运用中提升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百花园二的语文大课堂,教材以表格形式呈现了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交通工具、居民住宅、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特色推销等)的资料,把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汇总、分析与整理,完成“今日家乡的×××”表格式调查报告。教学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信息,用非连续性文本“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简洁、直观地表达数据,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做出简单的比较判断,得出结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就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怎样“获取原始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与大家分享,不仅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行动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课标”小学高段新增阅读内容,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使非连续性文本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其课程价值,需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例如,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以《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为课例,对非连续性文本群(漫画、地球千疮百孔图文、保护地球节日清单、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等)的读写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成果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题阅读策略”的探索。再如,说明文《鲸》《新型玻璃》《太阳》等,是否可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表格)推进说明文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使用和教学后使用所起的教学效果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说明文阅读策略”的微型课题研究。再如,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结合课型研究,非连续性文本《旅游导览图》阅读指导策略,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与测试,非连续性文本的试题评析,等等,都需要一线教师付诸实践,在课例与案例的研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4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学生反馈

中国分类号:G42

从2012年到2014年这二年的高校英语教学,笔者所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编写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以及第三版的第三册和第四册。通过这二年的教学实践及个人使用情况,对这个教材有一些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材的组成部分与设计形式、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教材的一些不成熟之处。

一、教学理念

《大学体验英语》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打破了以往的以阅读为核心的教程,更注重实用性,听说性增强,围绕任务进行教材编排,使课文和练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语言表达,使学生彻底感受英语。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内容选择

《大学体验英语》所选内容贴近生活,与时俱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如时尚前沿(Advertising; Famous Brand Names;)、运动健康(Sports and Health; Psychological Health)、环境保护(Caring for our Earth; )、文化差异(cultur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克隆问题(Cloning and Ethics )等等。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也是内容的另外一个特点,每一个单元前的听说部分(Listen and Talk),都会围绕本单元的话题进行,除了Dialogue Samples外,还有communicative Tasks, 学生在学习后可以根据对话样本编辑自己的情景对话,这样使得语言学习更具有应用性。而单元最后的写作训练(Write and Produce)涉及的任务也都是以后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的,通知、海报、名片、求职信函、参加面试、招聘广告等话题突出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网克隆克隆克隆问题校论文中心 http://

(二)内容安排

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大学体验英语》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主题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Listen and Talk――Read and Explore――Write and Produce――Culture Salon教材的四个部分都是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关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以同一主题为切入点,是多种技能在同一主题下得到循环练习、巩固、加强、深化、提高,充分体现“学――会――练――用”完整的学习过程。该教材也强调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每一个单元前的学习目标(Goal Setting)及单元后的学习自测(Goal Checking)都可以满足自我学习检测的目的要求。

三、教材的组成部分与设计形式、

《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纵向分为四级,每级由《综合教程》、《扩展教程》、《听说教程》及《教学参考书》构成,此外,还有《基础教程》一册,供起点较低的学生使用。《综合教程》是该系列的核心教程,与之相配套的有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光盘、录音音频等,从而使得该教材横向与纵向形成了一个立体化新型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是该教材的一大亮点,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启发性的图片,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形象的立体的训练情景,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实际体验。

四、学生的学习反馈

《大学体验英语》的前二册,无论是从单词量、单词的难度、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话的长短及话题的兴趣上,学生们表现出的都是认可。但从第三版的第三册开始,难度逐渐加大,尤其是生僻的单词屡见不鲜,超出四、六级考试要求,第四册的课文更是难以理解,以第五单元Passage A Wall Street’s Economic Crimes Against Humanity中的句子为例:“That such remoteness from reality and such thoughtlessness can wreak more havoc than all the evil instincts taken together。”She concluded ,”――-was, in fact, the lesson one could learn in Jerusalem.”商业道德距离学生认知程度较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材的一些不成熟之处

(一)单元间的坡度

本套教材整体上话题设计及难易程度适中,但是局部适当作为一个调整能更好,真正做到循序渐进的学习,由易到难。以《综合教程2》第6单元、第7单元及第8单元为例做一对比:

文章位置 Unit6 passage A Unit7 passage A Unit8 passage A

标题 Never Give Up Things I Learned From Dads You Are the Weakest Link, Goodbye

生词与总词汇量比(生词率) 53/657

(8.06%) 32/643

(4.98%) 62/761

(8.14%)

体裁 记叙文 记叙文 议论文

小标题 无 有 无

遵循学习原则,单元见学习坡度应该是逐步上升,但同样是A篇文章,第6单元和第8单元的单词难度接近,也就是说达到了一个阶段坡度,但中间的第7单元却是出现了一个低谷。建议把第7单元移置到教材前部分的位置,那么就符合了教学坡度递增的学习难度。

(二)专有名词加音标

《大学体验英语》中有很多专有名词在词典中很难查到正确的发音,比如:Dmitri Ivanovich , Grigorii Davidovich, Bob Gehrke, Barcelona等。第二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单词部分的专有名词都给予了音标,但第三版的单词表中,取消了所有专有名词的音标,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不便,建议给专有名词加音标。

参考文献

[1]孔庆炎、李霄翔、贾国栋总主编,2002,《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5

看图写话是作文写作的起始阶段,有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加上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存在看图随意、不理解图意、不会表达的问题,即使理解图意也存在表达不清、语句不通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选取一些教学案例探析看图写话教学的有效性。

一、看图写话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学生看完图,不懂得写什么,也不会写

低年级学生没有掌握看图的技巧,在看图时没有目的,东看看,西看看,抓不住重点。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看图写话《小兔运南瓜》时,笔者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写,然后教课文。一些学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也有的学生只是照抄图画中的话。上课前,我检查发现,多数学生反映,图看完了,但不懂写什么,也不会写。

2.话语随意写,表达不清

一年级的写话训练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以进行连句成段的句子训练为主。很多学生连一句话都难以写清楚,写出来的话不通顺。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的插图,我给学生布置看图写话的周末作业。等下周上课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看清楚图画里面的内容,可是让他们写,他们大多数是话语随便写,东写一句,西写一句,图意表达不清。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的插图为例,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对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学生只写干巴巴的一两句话,这个要求太低了。这些教师在分析图画的内容时,没有从学生的年龄出发,对他们要求偏高,教学方法不当;在批改作业时批评多奖励少,指责多引导少。正是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看图写话的信心。学生觉得看图写话难,没有兴趣,看到题目就害怕,进而影响到以后的写作。

二、看图写话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经过多年的看图写话教学的探索,笔者选取了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进行看图写话。

1.挖掘教材资源,活用教材中的插图

插图是教材文本内容的浓缩。课本插图较直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本插图是其学习兴趣的来源。插图概括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语言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新课标下的低年级语文课本,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有的有多幅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比阅读更有意思。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中的插图(一):一群小鸟在说话;插图(二):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这两幅图与课文的内容相符,对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材料。笔者引导学生从两幅图中发现不同,如一群小鸟(燕子、麻雀、黄莺)面对春景(田野、山峰、丘陵、小草、花朵)在争论什么,然后让他们同桌之间练习说话,接着请他们动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合理利用课文的插图,锻炼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2.仔细观察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话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他们观察图画是无目的的,无顺序的。为此,对学生的观察,教师要多努力,让他们掌握看图的方法与技巧。通过仔细看图,教师要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正确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有了这种顺序思维,学生才不会随意地写。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找春天》中的插图(二),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抓住以下几点:地点(一个乡村的河边草地)、时间(一个春天的上午)、图画内容(近处有五个小朋友、一些柳条、绿色的草地、鲜艳的花朵、流淌的河流;远处是山峰、一些房子、小鸟、风筝)。根据这些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如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人到物(从主要物体到次要物体)、从近到远的顺序。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学生的写话才会有序,不会东写一句,西写一句。

3.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图画要反映主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图画中讲了什么内容。给学生分析图画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图画中大的事物、近的事物要重点写,并且要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找春天》的例子中,小朋友是重要的写作对象,学生可以适当发挥想象,比如他们玩得怎么样、他们的发现等。

4.多说多写、多背多记才是提高写话能力的法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还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效阅读的策略。

一、以读为媒,让语言的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因此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都朗朗上口,体现了汉语语言本身具有的、独特的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字描绘的画面,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从而让语言文字的那份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领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充满了童趣,主要体现在“小草从地下探出^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段话我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然后提问学生:“当你看到点点嫩芽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们都说是高兴的、开心的,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最后我和学生一起用手做出小草、野花、嫩芽的形状,边做边读,学生朗读的兴致更高了,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有的说:“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的说:“我听到了丁丁冬冬的水声。”还有的说:“我看到了漂亮的春姑娘。”个个兴趣盎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描绘的画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让语言的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好极美的事,从而让其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我是什么》的教学中,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情境:①“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云)②“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雪花)③“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雹子)这几个“我”到底是什么呢?让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通过巧妙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了他们的思维能动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启迪。真可谓“读书之乐何处寻,谜语歌曲处处趣”。

三、精设训练,让学生取长补短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标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读书再思考,是展现个性的自学。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从整体着眼,精心设计问题,围绕带动全文的大问题向部分知识点辐射,设计好训练层次,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自学。根据设计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学习,再合作交流独学所得,查缺补漏,达成共识,最后小组发言,教师点拨,达成共识。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训练,第一个层次:①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葡萄沟是个好地方”。②质疑:“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让学生先读在文中找答案,通过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明确答案:第一,“出产水果多”;第二“葡萄好,维吾尔老乡热情好客”;第三,“葡萄干甜,很有名”。③ 理解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体会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同样,让学生先读在文中找答案,通过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明确答案。了解葡萄“数量多”“颜色鲜”“味道甜”。第二个层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填空:葡萄沟出产( ),葡萄的枝叶( ),成熟的葡萄( ),挂在绿叶底下的美丽极了,那里的葡萄干(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的小组能解决,有的小组只在正确答案的边缘徘徊,我具体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第三个层次:训练写段,仿照课文“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p白的p紫的p暗红的p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写一段话,搭建从读到说的链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个个兴致勃勃,说得妙趣横生。有的说:“到了夏天,芒果成熟了,一个个穿着黄黄的衣裳挂在枝头,让我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设计,让学生有章可循,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读为媒,让语言的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精设训练,让学生取长补短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让阅读陪伴学生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广东省台山市台城第一小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7

“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一个板块,旨在通过精彩的语言材料,如古诗、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

一、课堂扫描――难出新招,高耗低效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今天请大家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部分同桌互相背诵,然后默写!”

“哎,怎么又是这个……”

这样的对话,曾很多次出现在我的耳畔!

纵观我们的课堂,对于“日积月累”的教学,现状堪忧。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弱化”日积月累;(2)“僵化”日积月累;(3)“简化”日积月累。

教师对“日积月累”的教学难出新招,学生对“日积月累”则是“审美疲劳”,高耗低效。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此类现象,让“日积月累”的学习可品可赏、可观可感、趣味盎然呢?

二、对策构建――巧用、活用、实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日积月累”板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下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阐述。

策略一:花样手段,巧用“积累”

(一)趣味背诵,让积累轻松起来

对学生来说,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我们如果能丰富背诵的形式,会使积累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案例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园地四中的“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和动物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怎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有趣的积累呢?笔者在教学时分为以下几个活动进行:

1.动物成语挑战赛

规则:根据出示的成语,限时记忆。甲乙两组随机抽代表上来挑战,每说一个得一分,积分高者获胜。

2.动物成语表演赛

规则:两组同学任意派人分为表演方和猜谜方,表演方通过肢体语言形容所看到的成语,由猜谜方猜。表演者可以说话但是不能说出与猜测成语相同的字,底下的同学也不能提示,否则无效。每对一个得一分,积分高者获胜。

3.头脑风暴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动物成语海报,还可以根据成语,绘上简笔画。

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把“理解―积累―运用”揉在一起,把难点分解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成语内化,课后更无需再花精力去背诵和默写了。

(二)背景引入,让积累生动起来

“日积月累”中古诗词占了较大的比重,有些诗词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引入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对诗人的背景、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过故人庄》时,我先出示作者孟浩然的“名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背后的故事,来个诗人身世大揭秘:孟浩然平生不得志,长期在故乡居住,这也是他常写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的原因。然后,创设情境,在音乐声中缓缓道:“一天,这位农民朋友宰了鸡,煮好了小米饭,邀请孟浩然到乡下做客……”

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把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积累变得生动、愉悦。

(三)创意活动,让积累立体起来

我们还可以借助“日积月累”,开展各种各样有创意的活动。如,将“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语言材料做成书签、书法作品进行展示,或是将资料编成小报在全班交流。

记得在人教版六上册的“日积月累”中出现了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语。于是,在教学时,我学生当一次“小小环保家”,以此为主题,创作环保宣传标语。学生兴致勃勃,立马参与进来,创作的标语也“精彩纷呈”:

“绿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勿让地球欲哭无泪!”

“青青家园,你我共创!”

的确,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这样的教学,使积累“立体”起来,不再是平面的,说教式的,而是真真正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服务的。

策略二:无痕融合,活用“积累”

在教学中,应该以单元学习主题提领,将“日积月累”与课文教学无痕融合。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的顺序,不拘一格,使“日积月累”的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

(一)与“课文”共舞

名人名言、诗句等是“日积月累”的常客,孤立的教学显得乏味,如果和课文教学进行融合,变化教学顺序,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

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日积月累”

这单元“日积月累”中有三句有关科学发明的名言。当学习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经的“幻想”成真时,引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阅读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这句名言的理解,也推进了课文的深入阅读。

当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科学家们因为鸟类和恐龙骨骼相似而提出两者有亲缘关系的假说,最终借助化石这一证据完善推论时,引入名言“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融合恰到好处,把准时机,深刻理解了科学“异想天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

“日积月累”中的诗句,不仅可以和课文紧密相融,改变教学的顺序,为课文的学习带去一些“小清新”和“小惊喜”,还能促进诗句的理解和体会,真是一举三得。

(二)和“生活”牵手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融合学习的主题,“日积月累”也可同生活相融合。以下仅以笔者课堂中的一例呈现。

【案例3】

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日积月累”

四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口语交际安排了学生介绍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教学中,我将“日积月累”的内容――天气谚语,作为口语交际的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谚语后,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蕴含着农民的智慧。请你读读这几则天气谚语,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验吗?

生读谚语后交流:

生1:爸爸打算在我家菜园种一些小瓜苗,可是,最近他特别忙,都没有时间播种。我要好好劝劝他,千万不要再拖了,因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师:哈哈,看来提醒爸爸播种,已经迫在眉睫了!

生2:老师,谚语说“春雾风”,的确不错!昨天早上大雾笼罩,中午的时候太阳就出来了,还起了风,吹在身上,浑身凉飕飕的。这天气谚语可真准!

就在这样良好的讨论、交流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此类教学作为拓展和升华,和文本相交融,课堂其乐融融。

(三)同“练笔”结合

“日积月累”的积累,不能机械式的记忆,那样就失去了语言运用的价值。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词句运用于生活情境中,使这些没有生命的词句变得温润、灵动起来。

【案例4】

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

师:“王××是一个贪玩又不爱学习的小孩子,老师和爸爸妈妈可为他伤透了脑筋。请你写一封信劝劝他,可以用上‘日积月累’中相关的名言诗句,让你的劝告信更有说服力。”

摘录一个学生的小练笔:

王××:

你好!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你要抓住现在的光阴,努力学习,你知道古人说的一句话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你可千万不能再贪玩了,相信你,肯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哦!

你是朋友:霍××

吴忠豪教授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积累有两类,一类是消极积累,一类是积极积累,其分水岭在于是否能够运用,因为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或运用于书面交流,或用于口头交际。我想,上述案例中,能为运用而积累的语言是积极语言,能够被学生长久储存,最终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策略三:浓墨重彩,实用“积累”

(一)“未着墨处”再拓展

“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日积月累”中诸多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词语或诗句,我们可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如,四上语文园地二中出现了“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随着图片创设情境,感受句子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话语一转,引导道:同学们,一年四季还有很多的花,请你用心思考,也学着作者的样子来编一编。于是,就有了“三月杜鹃开遍山”“四月桃花笑红脸”“八月枝头绽”等妙句。

又如,在W习五上册“回顾・拓展二”中的“思乡诗句”时,不要求一句句地理解,而是运用到情境中,想象诗人当时的心境,进行填空:

面对那一轮明月,诗人袁枚默念:

看到江南的梅花绽放,刘著思绪飞扬,他想:

啊,这就是浓浓的乡愁啊!

教师抓住这样的契机,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当然,很多时候,语言文字是一种模糊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不作硬性要求。

(二)“淡墨之处”再开发

“日积月累”中的很多内容往往只是一个领域的一部分,此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特点,在这些一笔带过的淡墨之处做出大文章。

【案例5】

人教版四年级教材“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次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特别引人注目。其实,学习对联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为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为常见。四年级的对联学习是小学阶段对联学习的一个承接阶段,从低段的“对对子”过渡到“对联的认识”中,也为五年级园地中的对联学习做好铺垫。笔者以此为契机,尝试创编了三堂微课――《初识对联(一)》《初识对联(二)》和《趣联巧对》。让积累彰显实效!以下截取几个微课镜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一、图片导入,引人入胜

形象直观的图片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或收集的相关图片,将丰富的教学信息寓于生动形象的图片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草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通过出示蒙古草原图片和蒙古族牧民生活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解说:“同学们,这就是蒙古草原,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图片中的这些人就是蒙古族牧民,他们吃着手抓羊肉,喝着奶茶。只要你到他们那里,他们就会热情款待你的。现在,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跟老师一起坐着车去蒙古草原旅游!”由此引出课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故事导入,激感

小学生热衷于曲折生动的故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入手,在教学新课前有意识地将课文所蕴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融入故事的情景中,为学习课好铺垫。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了罗盛教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有的学生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热泪盈眶,还有的学生轻轻哽咽。笔者用略带悲伤的语气引出课题:“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志愿军也要回祖国了。他们坐在开往祖国的列车上,车站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深情地对送行的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见证这感人的场面吧!”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体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含义,真实地感悟到课题所蕴含的情感。

三、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便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学《慈母情深》(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唱了起来,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唱得那么深情。等学生唱完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这首歌中提到了谁?”学生立刻说出了答案,笔者借机引出话题:“是呀,妈妈对我们太好了。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流了多少汗,也流了多少泪。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一位慈祥的妈妈吧!”当学生接触到课文中的母亲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情感也就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四、影视导入,再现情景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在教学中,教师精心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作为教学的辅导资料,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教育的超文本形式引入课堂,有目的地围绕课文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分析、理解、选择学习元素,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聆听到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如山般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接着,笔者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五壮士分别是哪些人吗?他们跳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影视作品将课文内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亲眼目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狼牙山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就像烙印一样,永久地保留在学生的心目中,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9

一、联系生活,感受情境

文章源于生活,能真实地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追溯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结合课文中“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的学习,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让学生认真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争先恐后地说着:“这朵像白兔,那朵像山羊”“这朵像马儿,那朵像小狗”……接着,又带着学生回到教室进行《秋游》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有了直接的体验,感受了生活情境,对课文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的情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真实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绘画,再现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不但可以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认真看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鲜明的拉萨天空蓝宝石般的形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映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中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

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以凸显文章的深刻含义。如教学《这儿真好》(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好比是荒岛;然后在纸上先画一只小熊,一张纸上就只有小熊,也就是荒岛上只住着小熊一个,它显得很孤独;接着根据课文内容再画云、树、草、花、小动物们……于是,一幅充满生机、美丽的小岛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图中的小熊也不孤单了,这幅图就好比是小岛,学生就如同在岛上生活过一样,真实地体会到了美化环境、爱护环境的意义。这样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绘画中领悟课文内容,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籁之声。音乐与文学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许多大诗人以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旋律,每一首诗便如音乐般让人陶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王二小》(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时,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渲染情境,并让学生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使教学获得了情真意切的真实效果。

四、借助表演,融入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角色,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寓言故事也是情有独钟。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教学《狼和小羊》(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时,在分角色朗读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头饰(凶狠的狼和温和的小羊),让学生戴着头饰一边朗读,一边表演,学生都非常有兴趣,争着表演、朗读。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表演融入课文情境,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充分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对它们光讲道理是不行的的道理。

五、实物演示,强化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来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时,初读课文,老师和学生心中都充满疑惑,苹果横着切真的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吗?为了揭开这个谜,学生分组带来了苹果,课堂上现场做实验,面对真实出现在眼前的五角星,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10

在以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学习问题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好的学习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言语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过程,进而落实教学目标。

1.于肤浅处追问――深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肤浅,指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问题本质,这时教师要及时紧追,在此发问,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准确、全面,感悟更加深刻。

比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片断。

出示文段: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1:嫉妒。

生2:很不服气,心里窝火。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体会到的。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指的是――

生1:由上大夫升为上卿。廉颇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蔺相如是靠嘴皮子得到赵王宠爱而升官的,所以廉颇不服气,闹情绪。

生2:我从这个"爬"字还可以看出,廉颇觉得赵王轻视他而偏爱蔺相如,他对赵王和蔺相如都不满。

师:的确,蔺相如没有持刀作战,但是他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外交战场,同样惊心动魄啊!那你们说廉颇对不对?

生: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可是,廉颇没有看到他们"文武联合"对赵国的重要性。所以,廉颇不该闹情绪,不该对蔺相如有这种态度。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能感知的情感和较肤浅的语句为起点,通过不露痕迹地有效追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重难点,将问题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能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这样循序渐进的追问和引导,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进而深刻感受到文本中隐含的思想情感。

2.于矛盾处追问――催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矛盾,指学生受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影响,难免遇到思维上的障碍,产生认识上的矛盾。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在追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辨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八・聊聊热门话题》的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一个真实的案例,对全班46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

案例:2014年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35岁的梁娅跌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势达50分钟之久无人敢向前理会,最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去。

现场调查,看了这个案例,如果她是跌倒在你面前,你愿意扶起她吗?

(调查结果显示:41名学生愿意,占90,4名学生犹豫,占8.7,1名同学不愿意,占2.1)

师:你不愿意扶,为什么?

生:因为我还是一个孩子,万一遇到不讲理的人怎么办?我很害怕,所以不愿意扶她。

师:你们几个为什么犹豫呢?

生1:如果扶,别人会错怪我,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我的,可不扶又觉得不道德。

生2:担心自己会被人怀疑,被人错怪,但又想到不扶,她有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很犹豫。

师:经过同学们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我也赞成。在帮助人时要讲究策略,要提高警惕性,心中要有110,这样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保护好自己。

3.于寻常处追问――转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寻常,指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受思维的定势,给出习以为常的答案。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追问,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其精髓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经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文中"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断。

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生:一定有很多人来探望他!他一定舍不得自己的亲人,气息微弱地分配遗产。

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师:图中的严监生在你脑海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1: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

生2:严监生不停地咳嗽,喉咙里的痰响得一声接一声,对于家人不着边儿的回答,他心里急得不得了,可又说不出来。

生3: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溜的圆,望见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并非立即给予评价。而是通过有效追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中大财主严监生临死前与众不同的表现,进行角色融合,在思维上与现实生活常态产生对比。

4.于生成处追问――激化课堂思维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教学就是即兴创作,是动态的、变化的,是激情与智慧共生的。

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的教学片断。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联络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联络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1: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2:还有母亲呢。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1:全家人都为保住联络站作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11

关键词:互动;对话;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交流的现状分析

1.以师主导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缺乏兴趣

【案例1】

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How many?”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数字的英语表达,学生能借助数字围绕年龄展开对话。教师呈现关键句型:How old are you?I’m...要求学生围绕句型(开火车),展开了如下对话:

S1:How old are you?

S2:I’m...How old are you?

S3:I’m...How old are you?

S4:I’m...

【分析】在案例1中,学生之间的问答看起来互动有序,但这种交流实际上只是将新授句型和单词作为符号来填空,不是真实的交际,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互动交流”。

2.过于注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疏于言语建构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开展学生互动交流活动的必要性,但是活动开展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活动时常流于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只习得了一些零碎的知识,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交流。

【案例2】

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7“On the farm?”中的Story Time板块围绕主题“On the farm”,在学生学完新单词these/those之后,要求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某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A:What is this/that?

B:It’s a(an)...

A:Is this...?

B:Yes,it’s... No,it’s...

A:What are these/those?

B:They are...

A:Are these/those...?

B:Yes,they are./No,they aren’t.(Work in pairs)

观察中发现,学生之间言语互动交流随意性强,很少有学生选择新授句型。

A:What are these/those?

B:They are...

A:Are these/those...?

B:Yes,they are./No,they aren’t.

【分析】学生因为新句型掌握得不够牢固而选择避让,互动交流只是走个形式,互动交流没有实效。

3.互动语言简单,使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当前,教师开展互动交流,通常是固定的框架和模式,一般都是为了巩固和操练句型或单词,开放程度较低、内容较窄,学生始终处于操练语用状态,难以进行有深度的思维活动。

【案例3】译林版2B下册Unit1“Do you like winter?”中的Story Time板块围绕句型Do you like...?和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开展互动交流,如:

S1:Do you like...(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2:Yes,I do. /No,I don’t.

(Work in pairs)

【分析】在案例3中,这是一节篇幅较短的会话课,教师忽视了话题的拓展性和延伸性,交流的语言机械、简单,缺乏深度。

二、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互动交流的有效策略

1.找准学习兴趣点,激励互动交流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片段1】在学习日期这个教学难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T:Do you like cakes?

Ss:Yes.(大声的)

T:Me,too.I usually have cakes on the 8th of September.On that day,I’m very happy.I usually get some presents.Do you know why?

Ss:It’s your birthday.

T:Yes.When’s your birthday?

点击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关键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由于过生日吃生日蛋糕、收礼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也是他们谈论的一个兴奋点,很能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

【分析】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点,难点就这么被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全员参与的大环境中形成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

2.丰富课堂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建构语言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采用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形式,如,给学生一个支架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言,积极运用语言。

【片段2】

例如设计假期旅游计划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谈论旅游计划的四个要素:Where are you going?When are you going to leave?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her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Discuss in pairs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信息)

【分析】依托Where,When,How,What等疑问词,能帮助学生根据相关话题,具体建构言语交流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连续性思维和完整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开放课堂用语,激活学生深度思维

课堂用语影响学生互动交流的质量。开放课堂用语能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意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互动交流的质量。

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如下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习得知识与技能。

【片段3】

T:Christmas is coming.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发散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S1:Father Christmas.

S2:Christmas tree.

S3:Christmas presents.

(师相机补充)

T:Next week we will have a Christmas party,what do we need to do?Talk to your partner and try to do it.(发散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一步交流)

开放课堂用语能引发有价值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自主构建,从而习得语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对话互动的条件,伺机进行点评,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互动交流合作中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并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1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判断)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

3.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2.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老子)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子(第三声)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 曲阜 洛阳(及地图)让学生说发现。(感叹句子的遥远)

②出示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不远万里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点名读,齐读)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请学生读)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文章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距离遥远。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上千里,几个月,终于)出示图片(曲阜到洛阳)谁能读出距离的遥远。(个别读,齐读)。

2.重点分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白天黑夜一直在赶路)不是一天,他风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时间是漫长的好几个月,感受孔子不畏艰难的品行。带着对孔子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2.现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师途中的孔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①(这么累,不如放弃吧)

②路途太远了,还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厉害,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来。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去拜师,所以孔子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3.再读课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让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线画出来。

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②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谦虚有礼)(并教写“止”“境”)两个生字。学生写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五.总结课文

总结孔子不畏艰难,谦虚有礼,虚心好学的品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

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的人还看:

1.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精选5篇

4.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5.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