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时间:2023-06-01 09:32:49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1

关键词:火电机组;热效率;?效率;技术经济指标;系统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1.我国火力发电的现状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0132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的75.87%,其中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还占火电装机容量的52%,是中国火电装机的主力机型。小火电机组具有煤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2008年国内外煤价高涨,火电企业严重亏损,五大电力集团亏损达到463亿元。提高火电企业效益迫在眉睫。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家能源局加快火电“上大压小”的步伐,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今后三年将分别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1000万千瓦和800万千瓦,相应建设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5000万千瓦。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成为今后火电项目的首选。按蒸汽压力来看,我国现已运行的火电机组有从中压参数到超超临界参数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容量的机组。[2]包括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等国内企业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型号的火电机组。下面将简单介绍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是指锅炉蒸汽出口压力大于临界压力24.2MPa,温度为535℃-580℃的机组,超临界机组是我国现阶段的主打机组,它具有效率高,技术成熟等优势,单机容量从30万千瓦到130万千瓦。我国主要装备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超临界机组,如华能南京电厂一期(30万千瓦),华能石洞口二厂二期(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是指锅炉蒸汽出口压力大于24.2MPa,温度高于580℃的机组。超超临界机组是高效率、低污染的先进机组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超超临界机组还很少,华能玉环电厂是国内首台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2007年投产,还有华能营口电厂三期(60万千瓦)也是2007年并网发电。目前在建或已经审批的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45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将会是我国未来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趋势。

2.系统评价方法

2.1系统评价概述

系统评价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在系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和经济层面上就各种系统设计的方案所能满足所需要的程度同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和选择,并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方案。

2.2系统评价基本方法

2.2.1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是以专家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用“分数”“指数”“评语”等评价形式,对得到的评价进行简单处理,从而得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的方法。常用的有打分法、优序法和德尔菲法。[3]专家评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范围广。缺点是主观性太强,评价结论受专家个人偏好的影响很大。适合于难以量化的,具有模糊性的对象系统的评价。

2.2.2 经济评价法

这是以事先议定好的某个综合经济指标来评价对象系统的方法。常用的有费用-效益分析法,技术经济评价法等。经济评价法的优点是含义明确,便于不同对象的比较。缺点是该方法仅从经济角度做出评价,评级结果不够全面;另外,对难以用经济概念表述的评价因素不可行。经济评价法主要用于经济角度评价方案、项目、技术等的效益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热新产品开发,经济效益评价,技术经济性分析等。

2.2.3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法

以数理统计中的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用数学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的综合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个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主成份分析法应用最广,最具代表性。[4]这类方法的优点是评价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完全由原始数据经数学处理得到评价结论,客观性强,而且可以消除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缺点是可解释性差,评价结论受样本影响很大,样本不同可能产生不合理的“逆序”现象,此外该方法要求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必须是量化数据,而不能包括定性数据。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法主要用于经济、社会、科教等领域中“数据型”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

3.结语

本文以600MW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机组各单元设备进行热平衡分析和?效率分析。1.通过对华能营口电厂2#机组的热分析和?分析,发现机组个单元设备中,锅炉的热效率极高,但是其?效率却很低,即有效能量利用率低,所以要提高机组能量利用率主要要从提高锅炉的有效能利用率做起。2.传统的专家评价法和经济评价法出于方法的局限性使得评价结论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电厂机组的综合性能,故不能用于本文的评价中。[5]3.火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性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是客观而有实际意义的,它能够直观的把火电机组技术经济性的各种指标定量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剑,梁梁.《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傅秦生.《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施明恒,李鹤立,王素美.《工程热力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2

关键词:Matlab;Spss;统计学;模块化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应用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统计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计学通过各种提取、分类、算法等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硬件平成对过往的事物进行分析,对正在发展的事态进行预测,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应运而生了很多统计学软件,这些统计学软件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进行统计工作的效率,而且还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统计思维,统计软件对统计技术和统计思想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统计软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平台上有很多种统计软件,它们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常用统计软件有SAS、Spss、Matlab、Excel、S-plus、Minitab、Statistica和Eviews等。其中SAS软件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功能强大,但价格太高。SPSS软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其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Matlab软件功能强大,主要应用在自然科学中。Excel统计功能弱,但操作非常简单。S-plus软件功能强大,并且用户可以利用编程实现特定要求的统计方法。Minitab软件和Statistica软件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但应用范围不大。Eviews软件功能的侧重点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在众多专业统计软件当中Spss和Matlab普及性最好,它们分别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Spss由Spss公司研发,在早期叫做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olution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2000年改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使用图形用户交互界面,可以在交互界面中直接调用统计方法工具,并在图形界面中直接修改统计参数。使用起来非常直观方便。Matlab软件由MathWorks公司研发,其全称为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Matlab也使用图形用户交互界面,可以直接在Matlab软件工具箱中调用统计函数,用户也可以自己在脚本文件中编写特定的统计方法程序代码[1]。这样在进行统计工作时,Matlab和Spss有很强的互补性。

2 统计软件与模块化统计思维

怎样利用统计软件更有效的学习各种统计方法,并培养出在计算机平台下的统计思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更有效的把书本上统计学方法和公式移植到电脑上,并加以实现。这里对两种软件进行功能分析。Spss在功能上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结果报告、统计建模、模块应用。其数据管理功能非常强大,并且智能化,分析数据后的结果报告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其应用模块包含了统计学中的绝大多数统计方法。Matlab软件在功能上主要包括数值分析、数值和符号计算、工程与科学绘图、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通讯系统设计与仿真和财务与金融工程[2]。从功能上看,Matlab软件是一款数学软件,在工具箱应用方面,侧重工程实际应用,但在这里我们更关心其统计技术的程序实现和软件的操作方法。传统的统计方法与统计思维是从纯数学方法引入和执行的,即提取事物特征、数学建模描述、特征计算和结果分析。由上面软件功能可以看出,模块化操作不只体现在功能实现的具体操作方法上,以下两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模块化方法,一是在执行统计任务时,把统计方法分解成多个任务,把不同的任务模块化,二是当统计任务涉及到多种统计方法,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时,可以把多种统计方法分别模块化。模块化有几个明显的优势,分别是方便修改设计内容、方便调试程序和方便二次程序代码的利用。Spss软件同Matlab软件的特点非常适合实现这种模块化的操作。把硬件模块化思维应用在统计技术设计方面是一种新的统计思维。

3 Matlab与Spss在统计学中的联合应用

在Matlab与Spss的联合应用当中,需要把Spss的模块功能同Matlab的工具箱功能与GUI(图形用户设计)功能结合起来,在做统计设计时,在Matlab的众多软件工具箱中可以利用的工具箱包括主工具箱、系统辨识工具箱、高阶谱分析工具箱、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神经网络工具箱、统计工具箱、模糊逻辑工具箱、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优化工具箱和符号数学工具箱。在Matlab的统计工具箱中的可调用函数同Spss的功能模块有很多功能重复的区域,但Spss功能模块对分析结果的多样性和智能性表达是Matlab统计工具箱不具备的[3]。Spss有17个功能模块,其中包括基础程式、高等统计模组、进阶回归模组、多变量表格、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尺度方法、联合分析、精确检定、遗漏值分析、类神经网络、决策树、资料准备和抽样计划等模块。Spss功能模块虽然多,但是当对于多个模块进行组合使用时非常繁琐。Matlab的GUI功能正好能弥补Spss的这一缺陷,可以用Matlab的GUI功能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在图形用户界面程序中导入Spss的多个功能模块分析结果,然后在Matlab界面程序的回调函数中,编写各个功能模块分析结果联合分析的程序代码。这种Matlab与Spss的联合应用方法很好的弥补了Matlab与Spss的各自缺点。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有多种统计软件,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其中Matlab软件与Spss软件,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两种软件不仅应用范围广、功能强大,而且二者还具有很强的互补性。Spss的模块功能十分强大,对于分析结果的后续表达方法也十分丰富、直观,但其对于算法设计流程比较复杂的统计工作实现起来非常繁琐。Matlab软件利用GUI功能和其本身的软件工具箱正好可以配合Spss来实现这种比较复杂的统计工作。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社会统计学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领域,如对电子设计产品的数据统计与质量评估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黄磊.基于Matlab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5(36).

[2]邓安生.浅谈Matlab软件用于统计分析教学[J].新余高专学报,2010(15).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3

【关键词】机械设计;虚拟样机技术;有效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样机技术已然成为一种机械设计中必要的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在建造物理样机前,设计师先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字化模型,简化复杂机械系统设计,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突破。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对虚拟样机的测试,从产品多种设计方案中评估出最优方案,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的整机性能。另一方面,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即可以快速地建立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内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并在产品设计初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分析,用图形的方式显示出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和缺陷,修改设计并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的技术。这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而且也无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出具有缺陷的样机,有效的促进了产品设计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1.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1.1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试验手段的加强,以及新兴学科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乃至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使得原有的生产方法适应不了当今瞬息万变的时展大潮。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同时还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与传统的开发物理样机的设计方法相比,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开发虚拟产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虚拟样机在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等方面可以代替物理样机,由此,不仅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改进产品设计质量,还能节约研发成本。机械工程中的虚拟样机技术又可以称为机械系统动态。

仿真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机械工程师在计算机上设计样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各种动态性能分析,用数字化形式代替传统的实物样机试验,然后改进样机性能欠缺的地方,优化设计方案,进而生产出最优的机械产品。

1.2虚拟样机技术的优越性

本质上,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模拟仿真技术,涉及到多体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技术实现等方面,是在先进的建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多领域仿真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介绍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技术。虚拟样机其实就是实际产品在计算机上显现出的模型,又称为数字化样机。虚拟样机的智能性是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机械设计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工程师进行设计,而不是完全由计算机程式化的进行产品设计分析。虚拟样机并不会因其虚拟性而在功能方面与物力样机存在差距,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与物力样机相似的功能,其检测的真实度具有可信性。利用相关分析软件,结合机械设计等方面知识,可通过分析产品虚拟模型,预测产品性能,包括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强度分析、疲劳寿命等,为优化产品提供依据。

2.虚拟样机技术相关软件

2.1 Pro/Engineer(Pro/E)

三维建模工具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相比二维绘图软件,三维建模工具所独具的优点使得其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就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三维建模软件来说,Pro/E软件,尤其是第三代产品Pro/E wildfire版本,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参数化特征造型功能(现代CAD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受到企业界的一致认同。通过Pro/E 设计出来的与物理样机完全相同的虚拟样机,其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和嵌合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它的运动仿真分析功能可以把设计错误消灭在设计的初始阶段,还可以简化复杂的设计工作,把设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设计人员把精力放在机械产品的结构优化和创新上。

2.2 ADAMS

虚拟样机技术的典型应用软件是ADAMS软件。ADAMS是美国Mechanical Dynamics Inc公司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郎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ADAMS一方面是虚拟样机分析的应用软件,用户可以运用该软件非常方便地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另外,又是虚拟样机分析开发工具,其开放性的程序结构和多种接口,可以成为特殊行业用户进行特殊类型虚拟样机分析的二次开发工具平台。

3.机械设计过程中虚拟样机的应用

设计初期直接在计算机环境中创建虚拟样机,并进行各项仿真实验和分析,如此不仅可以使机械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模拟,还能检测出机械产品的缺陷,使缺陷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改进,实现设计与完善同步进行。虚拟样机技术的兴起,不仅使复杂的机械设计工序简单化,也为机械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将以机械中的减速器为例阐述虚拟样机给机械设计带来的巨大作用。减速器主要涉及到ADAMS和Pro/Engineer两种软件。设计者可以使用虚拟样机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动力学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等三个过程,研究零部件参数对减速器性能的影响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依照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现最优设计。在建模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应用Pro/E软件建立减速器的带有质量、转动惯量等物理特征的各个部件,并装配好零部件。减速器Pro/E模型建立以后,利用IGES接口输到入实体模型ADAMS软件中,添加相应的约束与驱动后,设置仿真平台相应的输入输出参数,即可进行减速器动力学性能参数的分析与求解。在仿真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分析后进一步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进而得到更为完善的减速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DAMS和Pro/Engineer软件可以图形的方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减速器,很方便的帮助设计者评估出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劣,并能把虚拟样机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发现并优化。有了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快速、准确为完成物理样机设计奠定基础。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4

【关键词】波动技术;声波透射法;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动力试验法

0.概述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桥梁在不断兴建,其结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而作为支承上部结构的桥梁基础,绝大多数采用了桩基础,故桩基础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座桥梁的安全。为了准确、快速高效掌握桥桩桩身质量这唯一目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检测,然而由于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加上在工程现场检测时会受到环境、检测条件等等因素的限制,故检测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点,并利用各种方法之间的互补性,综合应用,相互验证,以求达到得比较好的检测效果。波动技术作为基于波动理论和波动力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检测技术,在包括桥桩在内的桩基质量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具有方便、快速和较为准确的优点。通过以声波透射法、低应变反射波法及高应变动力试验法为主要代表的几种波动检测技术的联合应用,相互补充验证,使得在检测中其桩身质量状况得到较为准确的判定,从而保证了桥桩质量。

1.波动技术概念

任何连续介质内的局部振动都会向四周传播,所谓波动,就是这种局部振动向四周的传播过程。例如地震这种发自地球内部的局部振动,就会经过长距离的传播到达地面,对人类的生存和活动产生极其复杂而严重的影响。波动过程是介质的质点运动与其局部变形向外交替发展的过程,其中介质的应力应变始终处于其材料弹性范围内的波动称为弹性波,包括在流体中传播的声波和在固体中传播的应力波。波动的基本参量可分为2组:一是运动参量,包括位移U、速度V和加速度a;二是变形参量,包括应变ε、应力σ和力F。各参量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以下三个公式来表示:

所谓波动技术,就是根据波动理论和波动力学,通过人为的激振来产生波动,并利用波动参量的变化来达到某些检测的目的的技术手段。在桩基工程领域,最近几十年来,波动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桩基质量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并极大地充实了桩基检测工作内容。

2.波动技术分类

根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基本肯定和普遍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波动技术主要有三种,即声波透射法、低应变反射波法及高应变动力试验法,其主要原理及方法如下:

2.1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是在桩内预埋纵向声测管道,将超声脉冲发射和接收探头置于声测管中,管中充满清水作耦合剂,由仪器发出周期性电脉冲通过发射探头发射并穿透混凝土,被接收探头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仪器中的测量系统测出超声脉冲穿过桩体所需时间、接收波幅值、接收脉冲主频率、接收波形及频谱等参数。最后由数据处理系统按判断软件对接收信号的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即可对混凝土各种内部缺陷的性质、大小、位置作出判断,并给出混凝土总体均匀性和强度等级的评价指标。数据分析的几种方法如下。

2.1.1声时分析

选取声时平均值 与声时2倍标准差δt之和作为判定桩身有无缺陷的临界值。

式中,n为测点数,ti为第i个测点的声时值,u为声时平均值,δ为声时标准差,S为判定桩身有无缺陷的临界值。若ti>Si,即判定基桩在此深度处可能存在缺陷。

2.1.2波幅分析

波幅是对缺陷最为敏感的声学参数,选取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波幅平均值的一半作为判断有无缺陷的临界值,波幅值以衰减器的衰减量q表示,通常用分贝值表示:

式中,uq为波幅平均值,qi为第 个测点的波幅,n为测点数,Q为判断桩身有无缺陷的临界值。若qi

2.1.3 PSD法

提出“声时一深度曲线”相邻两点间的斜率和差值的乘积作为判断依据。

式中,S为第i-1测点与第i测点之间“声时一深度”曲线的斜率,H、 H为相邻两测点的深度。

根据PSD判据的性质,可得出断桩临界判据:

式中,K为出现断桩或全断面夹层时的临界判据,L为声测管的间距,V为混凝土的平行声速,V为夹层内含物的估计声速。当某点的PSD判据Ki>Kc时,该点可判为断桩。

2.2低应变反射波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在桩顶(pile top)向下激发低能量的应力波,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Z变化界面(如离析、断桩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扩颈)部位,一部分波将反射向上传播,另一部分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底,在桩底处又产生反射。经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受反射波信号,并由桩基检测仪进行积分或放大滤波等处理,得到速度时程曲线。从曲线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阻抗变化位置或校核桩长,由平均波速大小估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当桩嵌于土体中,将受桩周土的阻尼作用,桩的动力特性满足一维波动方程,即:

式中,V为质点振动位移,X、t为振动质点到振源的距离和质点振动的时间,n为阻尼系数,A为桩的截面积,E为桩基混凝土弹性模量, v为纵波在桩中的传播速度。

当桩顶施加瞬时外力F(t)时,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波在不同的波阻抗面上发生反射,根据上式可导出应力波在桩中传播的时间及其对不同结构介质桩的纵波速度。

式中,L为桩长,T为速度波第一波峰与桩底反射波峰的时间差。

当桩身存在缺陷或断桩时各界面反射波使曲线变得复杂。对时程曲线进行分析选出可靠的缺陷反射时间 ,从而得到缺陷部位的具置。

式中,L'为缺陷部位距离桩顶的距离,v为同一工地内多根已测合格桩身纵波速度的平均值,t为速度波第一波峰与缺陷反射波峰的时间差。

具体推断每根桩的桩身完整性时,需根据波列图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2.3高应变动力试验法

高应变动力试验法是采用高能量(即几十千牛的重锤)冲击桩顶,引发桩身与桩周土体的相对运动,使桩产生的动位移接近常规静载试桩的沉降量级,以便使桩侧和桩端岩土阻力充分发挥,从而检测和判定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检测设备主要由打桩分析仪、加速度计、应力环和重锤组成。重锤型号的选定、传感器的安装等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2.3.1测试参数设定

①采样时间间隔为50~200μs,信号采样点数不少于1024点。

②传感器的设定值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应变式力传感器直接测到的是其安装面上的应变,并按下式换算成冲击力:

式中 F——锤击力;

A——测点处桩截面积;

E——桩材弹性模量;

ε——实测应变值。

③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力时,力的设定值由加速度传感器设定值与重锤质量的乘积确定。

④测点处的桩截面尺寸按实际测量确定,波速、质量密度和弹性模量按实际情况设定。

⑤测点以下桩长和截面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的数据作为设定值。

⑥桩身材料质量密度按表1取值。

⑦桩身波速结合本地经验或按同场地同类型已检桩的平均波速初步设定,现场检测完成后再根据实测信号确定的波速进行调整。

⑧初次设定或纵波波速修正后,按下式计算或调整桩身材料弹性模量:

2.3.2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高应变动力试验法可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当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一般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和凯司法判定单桩承载力,具体检测原理及方法如下:

(1)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单桩承载力。

实测曲线拟合法是通过波动问题数值计算,反演确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及其参数值。其过程为:假定各桩单元的桩和土力学模型及其模型参数,利用实测的速度(或力、上行波、下行波)曲线作为输入边界条件,数值求解波动方程,反算桩顶的力(或速度、下行波、上行波)曲线。若计算的曲线与实测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或其参数不合理,有针对性地调整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以及贯入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良好且不易进一步改善为止。

(2)凯司法(CASE)判定单桩承载力。

CASE法承载力计算:

式中(图1), Rc—由CASE法判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kN);Jc—CASE法阻尼系数;t1—速度峰值对应的时刻(s);F(t1)—t1时刻测点处实测的锤击力(kN);V(t1)—t1时刻的质点运动速度(m/s);Z—桩身截面广义波阻抗(kN·s/m);A—桩的截面积(m2) ;L—测点下桩长(m)。

凯司法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基于以下三个假定推导出的:

——桩身阻抗基本恒定;

——动阻力只与桩底质点运动速度成正比,即全部动阻力集中于桩端。

——土阻力在时刻t2=t1+2L/c已充分发挥。

凯司法与实测曲线拟合法在计算承载力上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在计算极限承载力时,单击贯入度与最大位移是参考值,计算过程与它们无关。

故凯司法判定单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只适用于桩侧和桩端土阻力均已充分发挥的摩擦型桩。

②桩身材质、截面基本均匀的桩

③阻尼系数Jc宜根据同条件下静载试验结果校核;或应在已取得相近条件下可靠对比资料后,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确定Jc值,拟合计算的桩数不应少于检测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3根。

2.3.3桩身完整性判定

高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具有锤击能量大,对缺陷程度定量计算,连续锤击可观察缺陷的扩大和逐步闭合情况等优点,但和低应变法一样,检测的仍是桩身阻抗变化,一般不宜判定缺陷性质。在桩身情况复杂或存在多处阻抗变化时,可优先考虑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身完整性。桩身完整性判定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①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时,拟合所选用的桩土参数应按承载力拟合时的有关规定;根据桩的成桩工艺,拟合时可采用桩身阻抗拟合或桩身裂隙(包括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缝隙)拟合。

②对于等截面桩,桩身完整性系数β和桩身缺陷位置x应分别按《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中的表5.4.5(即下表2)判定和(5.4.5)公式计算。

3.波动技术在桥桩检测中的联合应用及分析

(1)某公路跨河桥,河两边各两排桥桩,每排为12根,总共48根桩,桥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1300mm,桩长30m,C30混凝土,预估单桩承载力值≥2500kN。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杂填土、素填土地、粘土、有机质土、粉砂、粉土等组成。

按照设计要求,该桥共抽检6根桩作高应变动力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全部48根桥桩采用声波透射法作桩身完整性检测。

1)桩身完整性声波透射法检测及分析。

根据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发现该桥34#桩的3个剖面均在桩身底部存在缺陷,即12剖面28~30m、13剖面28.2~30m和23剖面28.2~30m。具体情况见下面声速、波幅实测曲线及PSD曲线:

图1 声速、波幅及PSD曲线

根据上述曲线可看出,34#桥桩底部3个剖面的声速、波幅值远远低于临界值,PSD值突变,波形严重畸变,说明该段桩身存在缺陷,但缺陷的大小需要进行分析和判断。按照以往检测经验,如果在桩身上部(即桩头处)或桩身中部发现3个剖面同时存在缺陷的情况,一般可认定该处桩身存在严重夹泥或断桩,判定为III类或IV类桩,需要及时处理,但如果在桩底处出现此种情况,则需要加以综合分析。

首先,桩底声测管容易被泥浆等包裹。由于声测管安装在钢筋笼上,在桩基施工中,按先清孔,再下放钢筋笼,最后灌注混凝土这样一个流程进行,故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清孔不彻底,或者灌注混凝土时没有彻底地把泥浆等沉渣返上来,则底部钢筋笼及声测管局部或全部截面有可能被孔底泥浆等沉渣所包裹,造成该处断面的缺陷。此时需判断仅仅是声测管被包裹还是整个断面均夹泥,因为声测管被泥浆等包裹也会影响到其声速和波幅值。

其次,作为检测手段的声波透射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其中主要一个问题是采用该方法检测时存在盲区,即桩身中存在部分检测不到的区域。主要的盲区有三:一是桩身截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区域,由于声测管只能设置在钢筋笼内部,的区域及桩身外部可能出现的扩径区域就不可能被检测到;二是声测管的布置数量有限,例如该34#桥桩声测管布置数量为3根,从测管内所发出的弹性波未必能覆盖钢筋笼内部的全部桩身;三是由于表面影响,在桩顶2~3m范围内的检测结果实际并不与中下部测点同样可靠。

由于该桥为摩擦桩群桩基础,桥桩主要靠桩侧阻力发挥作用,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就该34#桩而言,如同以上所分析,由于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存在盲区,故如假设缺陷只存在声测管,而其内部桩身质量尚可,则一可通过单桩承载力试验方法来检测其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可采用其它方法辅助检测其桩身完整性,验证其桩身质量。如果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其承载力满足甚至超过设计要求,其桩身完整性尚可,则该桩可不需要处理,因为一旦处理即使采用桩底灌浆这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也是耗时、耗力和耗费,而如采用破桩补桩方法则该桩即告报废。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结合高应变动力试验法不仅能检测单桩承载力,还可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特点,决定采用高应变法来协助检测,并予以相互验证。

2)高应变动力试验法检测及分析

根据高应变动力试验法检测结果,34#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7520kN,桩身完整性系数β=0.90。具体结果见下列图表:

实测、拟合、模拟Q~s曲线、桩身剖面及土阻力分布

从高应变检测结果可知,34#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7520kN(其中单桩极限摩阻力为6013 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3760 kN,两者均超过了2500kN的设计预估值,满足设计要求;其次,经检测其桩身完整性系数β=0.90,从《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中的表5.4.5可知,其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I类桩,属桩身有轻微缺陷,但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根据声波透射法和高应变法检测结果,以及两者间的相互验证和综合分析,可判断出34#桩的桩底确实存在缺陷,但缺陷应该分布在声测管及,其桩身内部(即钢筋笼内部)桩身完整性尚可,故应判定为缩径桩,其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I类桩。

(2)某公路跨河小桥,桥桩共有6根桩,即0#桥台、1#桥台、2#桥台各2根桩,桩长24~26m,桥桩采用冲孔灌注桩,桩径1500mm, C25混凝土。

按照设计要求,该桥6根桥桩均需采用声波透射法作桩身完整性检测。

1)桩身完整性声波透射法检测及分析。

该批桥桩每根桩均设置3根声测管。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该桥1-1#桩由于2#声测管堵管,只能检测13剖面,该剖面的检测情况见下面声速、波幅实测曲线及PSD曲线:

按设计要求,该桥桩的混凝土桩长比钢筋笼及声测管长度多0.5~1.0m。根据上述曲线可看出,1-1#桥桩13剖面的各测点的声速、波幅均大于临界值,波形正常,说明该剖面桩身完整,但由于另外两个剖面(即12、23剖面)因堵管无法检测,故不能对整根桩的桩身完整性作综合评价,需要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辅助检测、验证。一般情况下,当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受到限制时宜采用钻芯法来检测验证。钻芯法属破损检测方法,通常用取出的芯样效果来说明桩身完整性,相比其它采用波动技术的检测方法,较为直观可靠,但该方法取样部位有局限性,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混凝土质量,存在较大的盲区,容易以点代面造成误判或漏判;其次,钻芯法相比其它采用波动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存在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昂贵的缺点。而现场实际情况是,该座桥梁施工工期较紧,桥桩完成后急需进行桥台及上部施工,为此,根据1-1#桩已有1个剖面的检测结果,且桩长在30m内,属低应变可检测范围,且低应变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故决定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辅助检测和验证。

2)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检测及分析

把1-1#桩桩头浮浆层破除后,用角磨机在桩中心及靠近12、23剖面处分别磨出几个平整点,然后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图2:

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看,该桩桩底反射明显,无缺陷反射波,波速为3687m/s,在3600~4000 m/s范围内,属正常波速,故可判定为完整桩。

根据上述两种检测结果及相互验证表明,1-1#桥桩桩身完整,完整性类别可综合判定为I类桩。

4.结束语

众所周知,作为桩基工程质量的检测,其首要目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只要在规范规程允许范围内,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准确、真实高效地检测出桩身质量,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波动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检测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包括桥桩在内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正如每一种检测方法均存在优缺点,均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包打天下,故检测技术人员应认真领会规范规程的原则和涵义,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切实解决在实际检测工作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检测水平, 为检测技术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

程.(JTG/T F81-01-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德庆,李澄宇,李澄海.桩基工程质量诊断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罗骐先.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周东泉.基桩检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5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百度统计的背景。

百度统计是什么?

百度统计是一款Web分析工具,做为一款Web分析工具,主要能够为线上业务服务商解决三个问题:你的网站的访问者都是谁?从那里来的?在你网站上都干了什么?这和大家所熟悉的CNZZ、51.la和 Google Analytics比较类似(当然也有区别,放在下面一会儿说)。

百度统计小历史

百度统计知道和使用的人并不算太多,但其实百度公司在2007年11月就了百度统计的Beta 1.0版,到2008年2月Beta 2.1版(这也是当前的最新版本),在2009年1月时,百度统计开始转入封闭测试期,内部产品代号是福尔摩斯(holmes),期间关闭了常规用户的注册,只有通过申请为百度联盟客户的方法来获取用户帐号。2009年7月7日,百度公告,将在8月中旬全新的百度统计。

新版的百度统计什么样?

主界面

新登录后的界面截图

新版百度统计

你可以登录这里比对和评估百度推广的当前版本(Beta 2.1),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从登录后界面来看,百度统计和CNZZ、51.la和 Google Analytics的差别非常明显,百度统计是一个报告导向型的Web分析工具。所谓报告导向型是指针对目标客户群预生成了细分的报告,这也就免去了客户操作不专业、不懂Web分析、不会自定义数据报告的繁琐过程。这算是新版百度统计的第一大亮点。在这一点,百度统计要比Google Analytics更理解中国用户,Google Analytics是一个分析导向型的Web分析工具,功能虽然强大,但同时也需要用户具备较高的Web分析能力。百度统计把需要分析的东西直接固化成为报告,还是很替中国用户考虑的。

报告

具体来看,百度统计对数据报告进行的划分一共分成4大类,17份报告。(如下图)

百度统计,报告

从数量上来看,转化分析报告数量最多,包括了从趋势、来源转化、百度推广转化等各个方面,看来百度非常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客户放心地花钱,要知道,按点击付费(PPC)广告最让客户不放心的问题,就是点击的效果到底如何,1000个点击有多少转化成购买?有这数据分析报告的支持,客户也许会放心很多。事实上,客户彻底放心也是不可能的,百度不可能自己卖东西,又自己夸自己东西好。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个工作百度还是必须要做的,Google有了Google Analytics,百度公司也会有对应的百度统计。

详细报告

让我们来看看详细报告的截图。(如下是转化趋势/转化分析报告)

详细报告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包括时间轴选择、显示参数选择的功能区和曲线图区,下部是一个详细数据报告表,左侧的维度是时间,右侧则是一排指标。这种详细报告的展现方式的优点在于考虑了不成熟用户的使用习惯,报告是从上往下排列信息,用户只需要滚动鼠标就可以进行浏览,缺点在于功能区和数据区距离太远,比如用户在浏览下方数据时,希望调整时间轴,那还需要滚动到上面才可以调整,调整完了还要滚动回下方位置。对于这个问题,Google Analytics是采用了固定高度的一屏设计,由此看来,两国产品设计师的理念还是相差很大(具体差别和优缺点,请关注百度统计试用报告(二))

配置

将要的百度统计是集成在百度推广之中的,在4月份百度推广专业版时,已经打出了小广告,叫“优化助手”。这其实是百度统计和其它Web分析工具的最大区别────百度统计和百度推广是紧密绑定的,客户只要登录了百度推广,就可以使用百度统计,并把百度推广的广告点击数据和百度统计连接起来,这样在百度统计里就可以查看百度推广的广告投放效果。(这一点和Google Analytics差别明显,具体差别和优缺点,请关注百度统计试用报告(二))

百度统计可以和百度推广结合起来(如下图)

代码部署正确性检查(如下图)

总结新版的百度统计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和Beta 2.1版本差别也非常大。从界面上来看,报告导向型的、从上向下排列信息的格式、自动化绑定百度推广等特点,可以说明百度是仔细考虑了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6

【关键词】模型;缺陷;功能;设计

电力企业传统的人工管理设备缺陷模式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也无法解决的弊端:操作过程手续烦杂、效率低下、出错率高,不能及时反馈设备缺陷的状况与处理情况;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管理及安全人员无法实时、准确的了解现场设备状况和起到监督审核的作用[1-2]。

本文根据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的业务特点,首先分析了设备缺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详述了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特点,通过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提出了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对象模型、概念与物理数据模型、功能模型,进行了信息编码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安全性设计,最后根据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结构,通过多种权限控制(数据库级、数据级、应用级、口令加密)和流程控制(登记、确认、仲裁、交代、验收)开发了设备缺陷管理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随时按专业、缺陷类别、消缺人、消缺班组、处理状态、缺陷等级、仲裁类型对设备的各种缺陷进行统计、查询,避免了管理人员费时费力人工查询的麻烦,并且更实时、准确、高效和快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加强监督管理的作用。

该系统的研究开发按照规范、先进的设计要求,采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应用用户熟悉的WINDOWS界面,实现了快速、高效的设备缺陷管理信息流通,提高了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很好地体现了方便、快捷、实时、高效等功能要求。

1.设计概述

1.1 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设计以满足单位的总体目标要求为基本原则,采用先进的、有利于进行设计与开发质量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系统设计,在采用了确定的设计方法之后,利用辅助设计工具,使需求调研的资料充分形式化,增强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从而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

1.2 数据库建模及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核心,在电力行业,由于其业务复杂,数据量大,数据库相对复杂,如何构建高效率的数据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课题。本系统的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数据库模型的Oracle8i。我们提出了对象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即利用面向对象设计的结果,使用基于E/R的数据库建模工具,生成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结构[3-5]。

图1是数据库建模与实现过程。

系统的共享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设计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避免信息重复制造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共享分为处理共享和查询共享,处理共享是指数据内部相互调用的共享关系,这是由数据对象之间的内在属性决定的,而数据的查询共享是根据用户对各类数据的管理要求来确定的。

1.3 面向对象分析

1)功能分解方法

功能分解就是用一些步骤和子步骤划分功能。表示:功能分解=功能+子功能+功能界面。也就是说,功能分解要求将问题空间映射到功能和子功能,即对新系统的处理步骤和子步骤,并说明处理和功能界面。

2)数据元素定义

数据元素是构成信息的原料,如人员编码(rybm_code)、部门编码(dep_code)、设备编码(device_code)等。因此找出构成用户视图的基本数据元素,并进行必要的定义,同时确定每张视图由哪些基本视图构成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数据元素为定义对象属性提供依据,定义后即形成了数据字典,它是进行数据概念设计(E_R关系设计)的原料。合理的数据元素命名可增加系统的可读性,有利于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程序的维护扩展,

3)概念及逻辑模型设计方法

流程分析和数据的概念及逻辑模型设计是统一在一个辅助设计平台Powerdesigner上进行的。数据概念模型设计参照需求分析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对象关系图来进行,即从对象集中抽取实体,从定义对象的属性中抽取出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元素,从对象的结构中抽取实体间的关系。数据元素定义后,就可以参照对象模型进行数据模型的概念设计,然后在PowerDesigner的逻辑模型设计环境下对表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定义扩展属性、各种约束定义、触发器定义等,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的逻辑模型。

1.4 建立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原则

为了使录入数据尽可能的规范和统一,管理信息系统通常都将采用大量的分类编码,即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标准录入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建立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原则如下:

a)科学性。b)系统性。c)规范性。d)可扩充性。e)唯一性。

1.5 MIS B/S版本之系统运行环境

a)服务器:运行MIS B/S系统需要两台服务器,一台为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为Web服务器。

b)网络环境:企业需要将WEB服务器连入Internet环境,常见的方案有固定IP方案、动态IP方案、VPN方案、网络隧道寻址方案等。其中专用的防火墙方案是必须的,以杜绝非法入侵。

c)客户端:客户端只需具备浏览器,然后接入Internet即可实现登录。

2.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在充分了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各项业务运作模式,管理信息数据分布范围后所获得的企业业务模型、数据处理流向、信息处理流量及其相互制约措施。图2是设备缺陷管理的部分主要业务流程(顶层)信息模型(ProcessAnalyst Model,PAM)。

3.概念数据模型

数据概念模型设计参照需求分析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对象关系图来进行,即从对象集中抽取实体,从定义对象的属性中抽取出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元素,从对象的结构中抽取实体间的关系。图3是设备缺陷管理业务域的部分概念数据模型(CDM,Conceptual Data Model)。该数据模型是以缺陷发现登记表的缺陷状态为控制焦点实行对设备缺陷的各种功能管理。

4.系统功能及特点

本系统采用领先的B/S(浏览器/服务器)操作方式,通过多种权限控制和流程控制开发了B/S结构的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缺陷闭环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处理的优势,实现了设备缺陷信息的快速传递、多样式统计、综合查询等功能,使设备缺陷得到快速消缺,使管理人员能随时对设备缺陷进行监督,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系统包括缺陷发现、检修消缺、缺陷验收、缺陷仲裁、缺陷考核、缺陷统计、缺陷查询,共7个模块,缺陷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工作票,两者的处理结果形成相对应的关系。

4.1 B/S结构特点

(1)异地办公性能优越。系统用户只要连上Internet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生产设备缺陷状况,查看缺陷的处理、验收、检修交代及统计等情况。

(2)分散集中管理。B/S架构的系统通过互联网可以使不同的部门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办公和业务处理,实现了统一平台的企业协作管理。

(3)系统升级方便快捷。B/S结构的系统采用瘦客户端形式,系统的所有程序都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所以只需更新服务器上的程序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升级。

4.2 设备缺陷管理功能

设备缺陷管理的主要设计工作是合理构成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缺陷仲裁、缺陷查询,以及统计、考核的灵活实现。其中设计重点是缺陷闭环、缺陷仲裁控制、权限控制(数据库级、数据级、应用级、口令加密)。

系统包括缺陷发现、检修消缺、缺陷验收、缺陷仲裁、缺陷考核、缺陷统计、缺陷查询,共7个模块,对不同的处理过程和各级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的权限控制。消缺过程中的一个处理界面如图4所示。

4.2.1 缺陷流程

缺陷具体处理流程包括:缺陷登记,班长确认,修改责任部门,接收,填写消缺内容及交待处理结果,班长验收,生管部仲裁(不能接收的缺陷和不能验收的缺陷),考核(按时间,按设备,按数量)。

4.2.2 缺陷信息

登记信息包括:发现时间、到场时间、设备名称、缺陷内容、缺陷类型、缺陷等级、是否泄漏等。

消缺信息包括:检修交代、消缺人、消缺班组、消缺时间,消缺对应的工作票信息、待处理原因等。

验收信息包括:验收人、验收时间、验收结果、仲裁人及时间、仲裁信息、验收退回原因等。

缺陷信息界面如图5所示。

4.2.3 统计

统计类别分为泄漏统计(日统计,月统计)、缺陷统计(日统计,月统计)和综合统计报表,统计方式可分别按缺陷类别、消缺人、消缺班组进行统计并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出来。

4.2.4 查询

查询是将其它业务域中的重要信息分类汇集起来集中查询,它的数据模型包含在各查询数据来源的相关业务域中,可实现多种方式查询,如,可分别按运行专业、运行班组、检修专业、检修班组、仲裁类别、缺陷类型等进行查询,使复杂的查询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使设备缺陷得到快速消缺,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5.结语

设备缺陷管理是电厂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发电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发电设备安全,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设备缺陷管理系统有直接参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特点。如,缺陷管理在传统的人工管理中常常不能实现闭环,采用信息化管理后,运行、检修和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对缺陷进行查询和监督,提高了企业查询、统计和考核管理水平,促进了员工处理缺陷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加强了管理力度,减少了不能闭环的次数,使设备消缺得到保障,同时该系统又是直接由生产第一线的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使用,充分说明该系统直接与生产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设备缺陷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了缺陷发现、处理、统计、分析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和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使设备缺陷消缺过程集成化,使缺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也使缺陷的汇总情况更全面、更完整,提高了缺陷处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对缺陷情况的查询、统计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缺陷处理情况监督。

本系统采用领先的B/S(浏览器/服务器)操作方式,不仅具有使用简捷的优点,更突出的利用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信息处理优势,在客户端只需联上Internet便可使用MIS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企业动态,即可完成对企业各种日常工作的办理,实现了真正的远程办公,给客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且系统的维护成本相对降低。

本系统在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功能扩充后日趋完善,使设备缺陷管理更加集成化、规范化、智能化。投入实用化运行以来,该系统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大加强了管理力度,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正确合理的指挥生产和科学决策起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应启戛.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开发[J].动力工程,2004,24(4):533-536.

[2]张绍辉.襄樊电厂设备缺陷管理系统[J].华中电力,2004,17(6):65-67.

[3]沈国云.利用MIS技术加强电力设备缺陷闭环管理[J].青海电力,2006(2):22-24.

[4]吴国斌.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04(1):30-31.

[5]丛治琪.Oracle数据库开发与专业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7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

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无论是要了解教学主体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或是深入挖掘教学设计能力水平低下的表象、原因,并确定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都必须首先弄清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何为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文献调查得知,国内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大致涉及三个方向:

一是从“教学设计解决的问题”角度,将教学设计能力描述为“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能力”[1]。

二是从“教学设计的流程”角度,将教学设计能力划分为较为具体的几个维度,如教学内容分析的能力,教学对象分析的能力,教学目标分析编制的能力,教学方法及媒体的选择应用能力,教学结果的评价能力等,这一界定方式较为普遍。

三是从“能力概念“角度出发,将教学设计能力定义为“教师能有效完成教学设计的一系列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情感、动机、自我概念等”[2]。

以上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均是为其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服务的,本研究最终目的是通过了解当前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针对不足之处,剖析培养方式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需要将能力细致划分,因此,本研究中的教学设计能力趋向于第二种界定方式,并吸收第三种界定方式的合理因素,将教学设计能力界定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编制、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应用、教学评价等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思维的动机与意识水平。之所以增加“运用系统设计思维的意识水平”这一维度,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系统论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并非独立存在,以上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必须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教学实践者具备各方面能力,但却仍依靠朴素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学,没有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意识,同样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水平现状及归因分析

从教学设计领域在我国研究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将教学设计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必备能力进行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更是近五年来的事情,有关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水平的研究数据较为匮乏。以现有调查结果[3]作为参考依据,并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承担教学设计专业课教学任务中积累的经验和实践体会,可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较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低层次表现:教案编写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首先,从教案的内涵来讲,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分析的成果,是授课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的体现,是对每一次授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计划。它不是一纸空文,好的教案中蕴含着很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如: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同时,也包含了上述教学设计的诸多子能力(目标分析陈述、学习者分析、内容组织、策略选择制定等)。

其次,从教案的形式来看,规范的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者、教学过程等)实际上包含了教学设计中的各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犹如构建了一个教学支架,帮助授课教师从头脑中提取教学设计各环节的理论知识,避免仅靠经验而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错误理念,进而使学生由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的无意识应用向有意识应用发展,并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

当前,从教学一线反馈而来的出现在教案编写上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学生学科语言匮乏,环节表述不够科学准确,牵强附会。其中,在目标陈述上出现的问题较多:一是缺乏规范性,学生在编写知识技能领域的行为目标仍出现“主体为教师”、“行为动词沿用模糊抽象的动词(如:掌握、理解)”的问题;二是为“有目标”而编写目标,未能从目标编写的本质出发,不经过系统研读教学内容制定目标;三是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虽明确三维目标的名称,却不明内涵,生搬硬套,甚至不会陈述。这些表现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学生所学知识仅是机械记忆水平的惰性知识,难以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得以应用。

(二)高层次表现: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割裂现象严重

当前,师范生众多教学能力水平培养的瓶颈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教师教育研究专家林达·哈蒙曾就此所导致的未来教师质量下降的严重程度将其称之为“致命的弱点”(Achilles heel)[4],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教学设计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核心问题。其表现在于:

1.在实践中缺乏应用所学教学设计理论的意识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8

近年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乡建设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引发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给城市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城乡空间规划、决策、管理的工作负荷急剧加重,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规划决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IS通过不断改进分析工具、不断完善各项分析功能,从而将在城市规划决策管理等越来越多的领域,胜任更多更复杂的分析任务,提供更加客观准确且及时的分析结论。

现象

GIS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

随着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规划工作者开始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应用于规划编制研究的过程中。

GIS是能够搜集、存储、操作、分析、管理,并展现空间或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GIS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GIS自诞生至今,其应用领域已经由自动制图、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发展到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水利电力、环境保护、金融保险、地质矿产、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纵观国内近期在将GIS技术用于规划编制相关领域的研究,大都属于总体规划层面,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应用GIS多因子分析技术,综合生态规划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生态限制性区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根据资源环境、工程地质等城市安全条件,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将城市用地规划定为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无锡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城市环境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最终建立基于空间分析的高度与开敞度控制模型,为城市总体形态控制给出理性分析依据。

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江苏,河南,山东等省份依据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和划分原则,建构具有应用价值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方法,根据指标的表征属性以及分类单元,对指标进行赋值和计算,得出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成果。《江阴市域主体功能区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GIS技术为平台,将江阴市的几十种社会经济数据和十余种自然地理数据统一落实到单元中,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将江阴市按行政区域界限划分为适合建设、优化建设、限制建设、禁止建设四种主体功能区。《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常州段》建立了“大运河常州段历史遗产”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分析运河及其周边的地理、社会、经济稻荩综合判断大运河及其周边遗产的价值,探索合理保护的方法。

在城市空间分析与管理方面,GIS分析的对象是城市及区域空间的多种实体数据(如建筑、地块、街道等)及其关系,通过分析城市空间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管理问题。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当中,可首先建立一个地理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各构筑物的规划、选址,等等。

GIS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车道、交叉路口等的设计工具,为城市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方便,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工作效率,使规划研究人员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于方案的综合比选分析中。同时,GIS可直接用计算机对模型图进行各种修改,且非常简单明了,可提高规划设计的速度和质量。GIS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解决了信息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并满足决策的要求。

背景

城市结构优化需求让GIS彰显神通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剧烈演变。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向外的迅速扩展,其表现为用地扩展规模大,速度快;另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内部的急剧变化,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化和空间结构的多样化。同时,城市界限日益模糊,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交错。

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这些新特征,是在中国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制度机制下产生的。由于对社会、生态等外部成本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对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现在,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善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优化城市空间的结构。眼下,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平衡城市结构和重塑城市空间。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熊国平教授指出:平衡城市结构主要是从改善城市结构失衡现状的角度出发,实现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像新区和老城的均衡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以及如何实现城市与郊区、开发区与周边的融合。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引发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给城市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城市选择建设新区,缓解老城压力。一方面,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老城通常愈来愈难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尤其是无法与周边新区的快速发展相匹配,而全国各地的旧城区改造往往是“大拆大建”,导致老城原有肌理,包括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新区建设主要来自于对已有开发区或其他城市功能区的重构和二次开发。然而,开发区和新区在开发初期通常都功能单一,例如依靠工业发展起来的经开区、只具备居住功能的大型住宅区,这些区域功能的单一化导致其缺乏活力,造成建设浪费,以及形成“钟摆式”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有的城市在缺乏统一规划情况下,公共设施建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清淅,相应的优质资源集中于部分地区,而忽视了大多数群众的需求,有的城市在政府引导缺位和经济利益作用背景之下,高档场所重复建设而公益性公共设施不足……一系列构成公共设施和服务种类不全、分级不清、体系不健、质量不佳、分布不均的问题,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产生相当程度的阻滞。

多年以来,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张影响最集中的地方,受城区与农村两股力量的交互影响作用,在缺乏统一管理和有力领导之下“任性”发展,使得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复杂,用地无序蔓延,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同时,开发区的地理边界几乎是严格封闭的(大部分开发区都是具有明确管理范围的独立行政区),忽略了与其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周边地区缺乏充分的协作和沟通,使得开发区呈现一种封闭式的高速发展,在空间上成为“孤岛”,而开发区周边地区由于缺少经济活力,发展缓慢,产生了区域增长的额“断层”。

重塑城市空间是眼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另一关键措施。熊国平教授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多元化和多边形,减弱了城市形态的自组织能力,城市要素构成更为复杂、无序,导致城市空间失当。重塑城市空间就是梳理各类城市构成要素,完善各类城市空间功能,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社会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塑城市空间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空间、完善休闲空间、混均居住空间、升级产业空间、共享交通空间等。

焦点 GIS既有的优势和不断增强的优势

在GIS技术应用于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之前,城市规划师主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来处理空间信息。实际上,CAD目前仍然是国内规划制图时使用最普遍的软件。常用的CAD软件主要有AutoCAD MicroStation等。

CAD与GIS的基本原理迥异,尽管两者都有坐标系统,但CAD把世界看成是一个立方体,而GIS把世界看成一个球面。CAD的主要优点是编辑功能非常强大,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研究对象进行拉伸、剪裁、复制,等等。相比而言,GIS的制图编辑功能则较弱。不过,CAD的主要功能在于辅助空间图形处理,其数据模型缺乏对属性数据的支持,因此在数据分析、统计和查询等方面远不如GIS。

GIS在城市空间分析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GIS把其分析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特征属性关联起来,极大方便用户查询“在什么地方某分析对象有什么特点”。GIS对空间分析对象的统计、分析功能极其全面,比如查找适宜位置,进行出行成本分析,确定两个位置间的最佳路径等。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相关学者指出:GIS具备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可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捆绑起来,创建中心数据库来储存和管理这两方面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桌面、服务区或移动环境调用和存储这些数据);GIS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且,其空间分析功能的开展是基于统计及数学的一系列量化模型,从而可对空间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与预测,并辅助城市空间政策的科学化决策。GIS可以提供对数据执行完整性检查的机制,由于其可进行拓扑分析,此外,还可以使用拓扑为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建模、为多种分析(如查找相邻要素、处理要素间的重叠边界,以及沿连接要素进行导航)提供支持;GIS可以高效快捷地对一个要素生成多张专题地图(例如人口图、经济状况图、设施数量图,等等),由于GIS的一个空间要素常常对应多个属性(譬如街道边界对应的街道人口、经济状况、设施数量,等等)。

当前,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强化了GIS在信息查询方面的优势。很多城市或区域建立了在线交互式GIS信息共享平台,这些平台不但允许广大公众查询空间信息(如城市街道便利程度评分、地块法定用途,等等),用户还可以根据这些平台提供的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GIS数据绘制专题地图。

随着大数据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GIS网络互动平台更是允许用户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产生新的空间信息并上传至平台(如行为踪迹、服务评价,等等),进一步扩展了交互式GIS数据库的信息量及用途。

同时,GIS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使方案的筛选、优化显得非常形象、直观,直接用计算机就可对模型图进行各种修改(如各构筑物位置的布局、规模的大小、与其他构筑物的连接方式等),且非常简单明了,可提高规划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GIS还通过多种途径与许多相关专业软件实现了融合。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就成功地使GIS与CAD在采用通用的存储环境等方面实现了完美融合。ArcGIS与城市建模软件也能实现内嵌、耦合。(见表格)

启示

利用GIS更好地为城市结构优化服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IS不断改进分析工具、不断完善各项分析功能,其优势难以尽数,而相关学者更加重视的是如何利用GIS更好地为城市结构优化服务。

在规划编制阶段,规划部门需要根据城市一系列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和强度。GIS的数据库和空间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帮助规划师掌握城市社会、经济、人口、交通、土地权属等现状,并对未来的城市功能的空间分配进行规划;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规划师估测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案给土地资源、环境和交通带来的影响;GIS的可视化表现功能可以帮助规划师快速生成情景规划图,并向公众展示这样的结果,有助推动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9

关键词:群决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14-04

1 群决策与.NET分层技术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分层的网络应用系统具有潜在的大市场,虽然目前其应用普及度还不高,但是它的一些逻辑概念、 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对于当前网络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多层开发最普遍的就是三层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也有着他的优点和缺点,如下:

优点:

1)不同的层只被相关的开发人员所注意即可。

2)能够对层内的实现进行无障碍的修改和扩展。

3)能够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存关系。

4)有利于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5)对各层之间的逻辑的复用其有利作用。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中间层使得数据流转多了一个中转当然会降低系统的性能。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一个层的代码发生变化有时候会涉及其他层面。

2 软件的总体设计

2.1 总体框架设计

分层技术是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把代码固化到流程里面,实现代码的短小精悍。

这个方案对传统工程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层的开发、面向接口的编程模式、实体类提供的持久化功能。

分层的开发:

远程的C/S架构并不是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简单回归。他是一种分布式的技术,他出现的目的是解决B/S不能解决的问题。他第一次让用户能在远程向操作本机一样操作服务器上的数据。因此这种结构式独特的,同时也是具有很乐观的前途的一种架构技术。他综合了以前C/S和B/S的众多优点。

分布式的应用使得用户能快捷的操作数据,同时解决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端这两个应用程序的跨边界互访问题。

基于群决的的控制软件是应用vs2008为开发环境的C/S模式的软件,软件采用了分层设计的理念,软件工作流程为:引导界面登陆进入主窗体第一阶段数据录入第二阶段数据分析第三阶段数据汇总退出系统。系统的流程如下:

由于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情况下,教学条件和人们对其认可度等都会有所不同。本研究采用Visual 和MATLAB语言将整个过程进行了实现,可以将调研的信息直接进行输入,通过程序的运算直接输出测评结果,使整个测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软件实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决策理论与方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 方志耕.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张东坡,王耀南.粗集神经网络及基本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5(3).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10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地理探究学习要充分重视外部条件

新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开放课程体系,实施新课程,既要全面充分的利用国家课程,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具体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开放的课程体系,更好的适应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下,课堂的开放度加大,它不仅仅对学生开放、也对每位家长、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开放;在这里,也不仅仅开放学生的操作活动,更开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师生的自主探究搭建开放的平台,创设良好的条件。否则,局限于教室、教师、课本的教学活动,也就演化为精致的室内剧。如学习西欧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等世界四大工业区,在分布图上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设问:四大工业区的形成,各具备那些优越的区位条件?这是极好的自主探究情景,本应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但限于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手头相关书籍资料的缺乏、课内又无法从网络获取资源,教师资料准备不足,良好的探究情景闲置,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学习,环境封闭关闭学生地理探究之门。因此,创设开放的课程体系,形成开放课堂,成为地理探究学习展开的前提。

二、在探究学习中,平台搭建很重要

“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到,只怕老师想不到”。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展开,问题的跨学科开放性特点日趋明显,对学科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素质构成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为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学生将不同学科的教师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共同走向成功与发展,从而要求教师依托学科知识及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课题,搭建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平台。正如陶行知所说“花草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雪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书,活的问题,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如学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可组织学生开展资源利用方面的调查活动。限于我校封闭寄宿中学的特点,开展野外调查不太方便,因势导利,可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用电用水情况进行调查。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内,以宿舍为单位,室长具体负责分工,选择用电用水情况的一个方面,完成具体用量的调查,发现问题,拟定对策,撰写调查报告,办展板进行校园范围内的交流。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积极性高涨,诸如“每度电、每吨水多少钱?电视机、电脑的功率是多少?全国缺水缺电的城市有多少?是不是所有北方城市缺电缺水?乃至于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如何统计分析用电的数据,这样的语文问题数学问题也出现在地理课堂。”正是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引向物理教师、语文教师、微机教师、数学教师,乃至管电养花的师傅。一次调查活动,几块展板,使学生学会调查,感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学会数据收集处理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探究意识。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特别是实践平台,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要。

三、探究学习需要指导

余文森教授说“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是既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努力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当前,在探究学习形式之下,“牧羊式”学习、“无效学习”、“放电影”式教学普遍存在。一节课热热闹闹,有掌声、笑声,学生热情参与;同时,又缺乏深度、缺乏主干知识的构建。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不足,双基又未得到充分巩固。实际上,探究学习有其过程,一般认为,探究学习可分为四步:提出问题或生成、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形成解释、交流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任务,给予不同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在方法思路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让教师的长、与学生的短,教师的现实能力与学生潜能优势互补,充分发掘,共同成长。对于封闭式寄宿学校的用电用水情况的调查,可提供如下指导:如何撰写科学调查报告、从那些方面获取数据、如何与同学合作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成果(包括幻灯片的制作、展板的制作);当然,教师也可实际操作,加入到活动的某环节中去,共同收集数据、整理材料、交流成果,让观点的生成、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在过程中自主发展生成。

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

一是设计复杂性问题。问题太简单直白,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也就演变为简单的问答。巧妙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复杂性问题,引导学生经过理性思维过程,用运辨证、发散、逆向、直观等多种思维方式,参与读图、析文、计算、表达等多种活动;动口、动手、动脑全感官协调解决问题。经历闪耀火花的思维竞技场,而不是单调的试题训练场,加速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如学习鲁尔区的发展,可依次设计下列活动:

1.展示德国及鲁尔区示意图,判读这是哪个国家?(如果有困难,标示鲁尔区位置51.50N,70E)。

2.归纳区域识别的方法,评估鲁尔区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转入对鲁尔区的探究。

3.阅读鲁尔区示意图,探究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要求:只读示意图,不读文字材料)。

4.展示背景材料,世界能源的发展历史、世界科技发展历史、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图文资料,探讨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5.总结衰落原因,对比中国山西省的经济结构,分析其异同。

6.深入探究资源(煤炭)型城市的振兴之路。通过区域定位、区域分析、区域比较,深刻揭示区域特点与差异,联系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的预测与规划,全方位锻炼区域分析能力。

二是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沃土,有设问开放、答案开放、思路方法开放,材料开放等多种形式。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等特点,适合于开放学习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区域未来的发展等内容,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诱导学生进入思维的“陷阱”,在思维挣扎中获得成长。如针对鲁尔区未来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可设问,假如你是一位市民、或企业家、环境保护工作者、行政领导,面对鲁尔区的问题和优势,你可提出那些合理建议?学生自然选择角色,主动发言,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在多元情景中进行适度探究,在观点的撞击中,获得相互认可与合作。另外,还可设计实践性问题,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需从外部条件、搭建平台、方式方法、师生互动、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全方位考虑。我们应在有效开展探究学习上多下功夫,让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作仁.创造教育手册.广西:广西出版社,1991.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11

玉米适应的生产条件很复杂,育种目标须兼顾多方面市场需求,但一个品种不可能兼顾所有,对不同的市场来说难免有缺陷。这就需要用品种多样性来满足生产需求。商业育种培育市场需要的系列品种,而非万能品种。从这一点来说,有缺陷的特色品种未必不是好品种,而试验田里挑不出毛病的“零缺陷”,到了生产上无所适从,反倒成为最大缺陷。

植物是活体,面对复杂环境,品种的主要优点与缺陷必然形成某种平衡。品种特征取决于平衡点。例如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都消耗能量,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竞争有限的资源。当我们关注主要育种目标时,其他方面难免会有缺陷。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都是符合这个原理在局部市场取得成功的优良品种。

“零缺陷”是类似永动机一样愚蠢的思维方式,必然拖累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对手没有“零缺陷”的包袱,他们的指导思想更务实,竞争力很容易超过背着“零缺陷”包袱的中国育种者。过分强调抗病性已经扭曲了育种方向和降低了竞争力。“零缺陷”更要置中国种业于死地。当技术陷入困惑时,我们应从哲学上反思,认准方向,消除“零缺陷”和“超级”骗术对中国种业的伤害。

品种的优点与缺陷是相对的。优点不绝对,其标准取决于品种所适应的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同样,缺点也不绝对。某性状在一个环境里是优点,换一种环境也许就是缺点,反之亦然。

作物产量取决于品种的抗逆性和籽粒生产效率。这是育种的两个落脚点。这两者关系复杂,甚至有矛盾,绝非“零缺陷”所能概括,商业育种优先关注抗逆性。这不仅是因为提高抗逆性的增产空间较大,而且育种操作时容易实现稳定增产,育种效率比较高,品种容易拓展市场,所以抗逆性就成为商业育种的第一优先序;但抗逆性再重要,也不能过了头。

抗病性是一个复杂的育种要求,人们对品种抗病性的要求不能太苛刻。经验表明,杂交种的抗病性越强,产量潜力就越低。在目前生产水平下,只要对产量和品质没有大的影响,农民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叶斑病和倒伏。对叶部病害和活杆成熟要分析。真理向前跨进一步是谬误,优点过了头也就成为缺点。育种者要正确认识品种的抗病能力。

杂种优势强些好?还是低些好?这需要分析。在推广杂交种初期,人们突出杂种优势效应,以吸引投资者。随着产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和企业要的是提升产量和效益,而不刻意追求杂种优势,尤其不需要高杆、大穗、晚熟、稀植繁茂的所谓杂种优势,这些是大田生产的克星。高产不绝对,杂种优势就更非绝对标准。

美国将过去几十年培育的代表性杂交种,在统一条件下试验和分析,产量潜力稳步上升,杂种优势却持续下降。但在逆境下,杂种优势对产量仍很重要。所以,商业育种对杂种优势没有统一和绝对标准。这说明生产条件和方式主导育种方向。

许多育种者忽视抗逆性,推崇高杆大穗晚熟稀植繁茂型品种,长期压抑生产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育种者付出巨大努力,缓慢地把杂种优势从66%提高到69%,换来的却是产量增益非常缓慢,年均35千克/公顷。而美国品种的杂种优势从75%下降到50%,产量却大幅度增长,年均增益为154千克/公顷。

过去几十年里,作物杂种优势下降,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上升,而特殊配合力(SCA)大幅度下降,彻底颠覆了最初的育种思路。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看不到拐点。杂种优势下降和两种配合力效应颠倒,意味着商业育种可以按照设计方案和流水线进行操作。于是,今天的玉米育种方向更容易掌控,一要控制杂种优势群,不走猫步;二要循环育种,积累加性基因效应;三要控制环境,利用G×E效应识别市场需要的优良基因型。这是很务实的育种思路。

二、“零缺陷”育种没有可行性

商业育种设计技术路线,而没有设计育种目标。从进化来说,育种目标只能顺应市场和环境需求,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技术路线才是进化的路径。路径正确,进化(育种)才是有效的。

“零缺陷”想要设计育种目标,还要给全国指方向,不仅是哗众取宠,还没有可操作性,无论科研院所,项目官员或企业都不支持。“超级”玉米早已没人搭理,“零缺陷”也只能落个自讨没趣。但这个错误概念在潜意识中影响品种审定,遭殃的是企业。

赵氏久然鼓噪“超级”噱头,无人喝彩,于是用郑单958和先玉335来狡辩,说那就是超级样板。这个说辞活生生勾勒出骗子嘴脸,于是我们彻悟,某些科研经费是如此这般才欺骗到手的。

“超级”育种置登海种业濒临险境,在玉米界早就没人搭理。赵久然不服输,在对记者谈话中像说绕口令一般胡搅蛮缠。“超级”是不能再提了,只好鼓吹“零缺陷”,他说这个目标很现实,用来诠释商业化育种,目的是“降低生产风险”。所以,商业育种必须“不断地追求和不断地趋近”零缺陷。如此不靠谱的哗众取宠实在危险。“零缺陷”比“超级”更误导中国种业于死地,因此须揭露其欺骗性,保护商业育种的正确方向和技术路线不被污染。

赵氏久然乱搞“超级”和“零缺陷”,显然是昏了头。水稻界有德高望重的袁老爷子,大家齐心维护,源源不断弄来项目经费,没人捅破窗户纸。玉米界就不同了。没有利益牵制,赵氏不可能呼风唤雨,也就没人捧着,供着,维护那张薄薄的窗户纸。所以,赵先生还是知趣些,不要玩“指鹿为马”的鬼把戏,别再坑人。

三、“超级”和“零缺陷”的思想基础是欺骗

忽悠人的“超级”玉米和“零缺陷”出发点都是哗众取宠和为骗取国家经费制造概念。某玉米教授说得好,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那言外之意是心知肚明,“超级”乃无稽之谈,但弄点钱花,何乐不为。

两种思想基础都不怎么样,但沾别人光弄点钱花总比故意骗人好一点;而一些官员、媒体和企业却被蒙得严严实实,信以为真,或者像登海那样濒临险境,而招摇撞骗者却不需要担责。

个别人制造危言耸听的谎言,骗国家经费,中国科技界一再出现此类怪现象,大家默不作声;大教授还说别人有了,我们也要有。这不有点像是“指鹿为马”了么?明知错,也随声附和,不是慑于,而是拜倒于金钱诱惑。如果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容忍这类骗子继续糊弄人,说明风气有问题。

界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范文12

gis系统可以作为其它电力应用系统的图形支持系统,通过将这些系统无缝集成综合到gis系统中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进行双向的数据和信息共享。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数据处理量非常庞大,同时其他的系统会频繁地调用gis系统的数据,因此,如何有效地充分发挥原有系统的功用,提高系统的效率,保证系统数据得到正确、有效的维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gis系统与以下系统集成,体现其系统的功能。

1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系统要求能与系统联网运行,在gis的平台上实现scada系统的原有功能:在gis的变、配电所图形上实时显示遥测信号的电流、电压、功率等信息,实现实时监控功能;利用接受到的遥信信号对变电所、配电所内的开关等设备进行自动变位,实现遥信功能;在地理图上对变电所内的任意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进行开闭操作,实现遥控功能;在世界图上建立电力系统单线图。此动态单线图和作为背景画面的世界图一道,同步进行漫游、缩放、和分层消隐,并将所内结线图集成到gis中。同时,gis系统应能利用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网络分析,提供如下新功能:

实时网络拓扑分析调用自动化系统形成的网络拓扑,依据实时开关状态和网络元件状态将物理节点模型简化为计算模型,把有电气联系的线路集合化为岛,通过实时处理开关信息的变化,自动划分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馈线的计算用节点数形成新的网络接线,赋以测量和注入量数据,为有关的应用模块如配网潮流、状态估计等其它功能模块提供新的分析依据。另外,实时网络拓扑可通过改变现有系统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实现改变该系统运行方式的目的,以寻求更加合理的运行方式。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必须有交互。

网络拓扑着色根据开关运行状态进行网络分析,确定带电和不带电、以及接地和不接地的网络元件,从而得出供电区域、停电区域及其变化情况,并在地理图上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区分显示。

电网潮流分析能根据scada系统采集的实时负荷,并结合状态估计的原理,进行实时潮流分析,为平衡网络负荷和网络重构等高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负荷管理在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上,对任意区画一个封闭的多边形边界,进行负荷分析、统计和预报。

模拟操作根据实时数据和设备的状态值,在离线和在线两种状态下进行操作模拟、故障模拟和自动装置模拟等操作。

停电管理计划或故障停电时,可自动决策出最小停电范围的最优化停电隔离点;可根据设备情况分析停电区域内的负载情况,提供多种负荷转移解决方案以供决策,并将最优方案突出显示。

供电电源分析在图上任意取一条线路,通过网络拓扑追踪功能,可自动追踪到该线路的供电电源点。

变压器供电范围分析在图上选中某个主变,系统能将该变压器的供电范围进行显示。

开关供电区域分析在图上选中某个开关,系统能将该开关的供电范围进行显示。

短路电流计算在gis地理接线图上选择故障线路,进行短路故障设置,包括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过渡电阻等。可同时设置多重短路故障,实现对复杂故障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包括故障电压、电流、线路、节点各相、各序电压电流值。

2与mis管理系统、检修文档规范化系统的集成

mis系统作为生产管理系统,原先一直缺乏图形界面,主要运行着缺陷、检修停电申请、两票管理等几个生产流程及其它生产模块。通过gis与mis系统、检修文档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可在gis上实现设备的运行维护功能。

巡视能利用gis电网图完成设备巡视、缺陷标注、缺陷流转、制订巡视计划。

设备维护对设备的大修、小修、清扫、消缺等工作进行管理。

检测在gis电网图上完成负荷测量、接地测量、交叉跨越测量等检测信息的管理。

3与cad成图系统的集成

目前,autocad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和设计,企业的图形数据大部分为cad数据集。因此,应要求gis能与cad无缝集成。一方面,gis能够直接读取cad的图形。另一方面,由于用户能够熟练操作autocad,使用autocad制作、设计gis的业务图,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使用户能迅速掌握gis的制图功能。

4与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