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

时间:2023-06-01 09:08:55

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办法

第1篇

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提出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不难看出,将学生体育活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那么,如何真正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记者深入兰州市几所中小学进行了采访调查。

大课间:孩子们的欢乐时刻

3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记者来到兰州市团结新村小学时,正值大课间活动,学生们在校园里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踢着毽子。由于操场场地有限,学生们各自的“场地”很小,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学。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上午只有大课间活动时间长一些,只是由于学校操场小,全校学生都在这个时间活动,有时候只能你让我、我让你的,玩的时候,还要看看旁边有没有离得太近的学生,以免相互碰着。

同样,在兰铁一小的大课间活动中,全校师生共同来到操场上,各班有序地排好队,随着音乐整齐地做着广播体操。该校一位姓王的老师说:“我们每天上午两节课后,都要做广播体操,这项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由于受场地限制,兰铁一小和兰铁四中共用一个操场。等到兰铁一小的大课间活动结束后,兰铁四中的学生才来到操场上做广播体操。

兰铁四中的初三学生王军说:“其实不是我们不想锻炼,而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们都想去打打球,活动一下,这样,既能减压,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对中学生来说,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很“奢侈”的,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在一周有限的体育课上好好活动活动了。

器材陈旧,体育教师老化是短板

像王军一样想锻炼但没时间的学生很多,因为学业压力、生活习惯、运动安全等各种原因,平时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于是校园体育活动就成为弥足珍贵且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了。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部分学校体育课流于形式,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而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则表明,60%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和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无一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兰州十四中副校长魏子钧认为,目前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一是中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对于健体的认识不太清楚,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二是有些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要。三是体育教学的形式仍然陈旧,缺乏创新,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

这或许是制约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瓶颈。一些城区学校硬件不足、体育场地小,甚至达不到办学标准,而每年用于体育器材的资金也太少。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师资培训都没有跟上,教材内容单一,有的学校体育教师老化现象严重。

“一些学校存在随意挤占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健康教育课时和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现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监测系统尚需不断完善。”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表示。

近几年国家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资金投入少,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馆少、器材陈旧,特别是农村学校,在雨季和冬季,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此外,由于社会大环境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在体育教师的评价上也不尽合理,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课时量计算、奖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这也是导致体育教师工作没有积极性、学校体育工作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兰州市一位体育老师表示,现在各学校都逐渐重视体育课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挤占体育课。但还是有一些家长,只要孩子身体稍微有一点点不适,就会给体育老师请假。

兰州市率先将体育纳入中考

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南战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真正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兰州市专门制定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办法,将体育作为中考的考试科目,纳入中考评价制度中,通过考试完善这项制度。其次,抓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技巧和能力,开齐、开好体育课。同时,还要做好体育老师的培训,提升老师的师德师风以及敬业精神。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体育锻炼,激发兴趣。并重视老师的体育锻炼,利用学校的场地,老师先锻炼,由此带动和影响学生的锻炼兴趣。

此外,兰州市有46所中小学成为“校园足球”项目学校,每周一次的比赛,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兰州十四中副校长魏子钧表示,要想真正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落到实处,最重要的还是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问题,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单一的健康问题,还有对学生意志力、毅力以及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培养作用,在体育活动中对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都有综合的作用。体育也是一种思维,如,投篮,打乒乓球等,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很有帮助。

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副局长达朝万认为,现在最为要紧的是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器材优先达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城区体育场地确受地域制约、暂不能解决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指导中小学校探索小场地教学和学生进行锻炼的办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并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加强对中小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管理,不随意增减课时,规范校本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应纳入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内,每周学校自主安排的课时数与其他课程课时数之和不突破规定的各年级周课时总量。

“其实,要真正落到实处说难也不难,关键是看学校、老师能否下决心。”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二,她表示,“应该大力倡导让孩子们每天跑跑步、打打球。但是从孩子的课程安排来看,根本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去活动锻炼。而作为家长,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好学生,而不是整天萎靡不振、被沉重的书包压垮了的毫无上进心的孩子。”

第2篇

问:我的孩子6岁半,在写字或走路时总是喜欢弓着背,提醒他后会直立一会儿,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弓着了,真是让人非常担心。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他矫正过来?

答:孩子之所以驼背,除了个别是由于疾病因素、遗传因素外,绝大多数是因为从小缺乏锻炼及长期对不良姿势的放任。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脊柱会形成一定的曲线:3个月左右会抬头时,可出现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坐时,胸部脊柱会出现后凸;到1岁左右开始练习行走时,在身体重力的作用下,脊柱出现第3个生理性弯曲,即腰部脊柱的前凸。此时虽然已经形成3个弯曲,但是由于脊柱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到6~7岁时这3个弯曲才会固定下来。如果孩子的胸部脊柱向后弯曲过大,就会出现我们肉眼所见的驼背,因此适当的锻炼和早期的姿势矫正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腰背肌力量的锻炼,最有助于驼背的矫正。家长不妨咨询专业人士,在其指导下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训练。

孩子在玩得特别专注时伸舌头怎么办

问:我的儿子4岁半,从1岁多开始,他在玩得特别专注时就会伸出舌头,只要我们一提醒他,他就会把舌头缩进去,不提醒的话他又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来。除此之外,他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比班上的小朋友要落后一点儿。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答:在1岁以内,由于口周神经系统的发育,孩子喜欢用口来探索世界,因此出现吐舌的现象属于正常。但是,孩子到了4岁半时还有此举动,可能就有些异常了。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看小儿神经科医生,必要时进行智力测评。另外,也要加强孩子机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训练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以期刺激大脑的发育。

孩子在安静时脖子一缩一缩的

是怎么回事

问:我的儿子6岁,最近我们发现他在安静时脖子一缩一缩的,叫他不要动,他说自己控制不住,不过在玩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多动症,建议先吃药。请问,这确实是多动症吗?如何用药物治疗?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答:根据家长所描述的症状,考虑是抽动症而非多动症。目前,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弄清,普遍认为是多因素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以对症处理为主,药物也只是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家长要关注孩子,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多运动的方式来缓解他的某些压力(考试、惊吓、环境发生变化等),对他出现的动作尽量忽视,不要给他某些暗示。

孩子尿床后心理压力很大怎么办

问:我的女儿4岁,前段时间尿过一次床,而后每天睡觉前都要小便很多次,看过医生,生理上没有问题,主要是心理压力很大。请问,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答:孩子很敏感,一次不经意的失误让她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孩子也很容易接受暗示,当她出现失误后,非常在意家长的态度。所以,家长改变态度或不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另外,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可缩短入睡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她对尿床的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她不再尿床后,这种担心就会消失。

孩子特别迷恋动画片怎么办

第3篇

在美国多年,发现那里的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他们认为,孩子参与锻炼愈早,体商的提高愈快,长大后也更可能成为自觉参加锻炼的体育爱好者,或“运动明星”。

再来看看美国孩子,他们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差不多个个都是体育迷,就像每天要吃饭、看书一样,体育运动是每天要做的“功课”。远的不说,瞧瞧我们家的小哥俩就知道了。

第1课:跳蹦床

在美国,很多爸妈会在自家后院的草坪上安装秋千、滑梯、翘翘板、蹦蹦床等,我们家也是如法炮制。

天气好的时候,小骅、小杰小哥俩常常一起在电动充气蹦蹦床上蹦,起先动作不熟练,之后越蹦越高,那种直直地向上蹦的动作太简单、不过瘾,哥哥就教弟弟变着花样蹦,开心极了。一旁看着他们跳,我们也不紧张,相反,还特别放松。孩子们活泼开朗的好性格兴许就是这样蹦出来的。

小链接:

智商(IQ)能够衡量孩子的聪明程度,情商(EQ)能衡量孩子的个性特征,体商(BQ ,即body quotient)则能衡量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及参与运动的水平。

第2课:攀“岩”

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儿童游乐场有很多项目,哥哥小骅喜欢冒险,到了那儿就直奔陡壁墙,上面有各种踏脚石,开始爬一两级就跌下来(下面有橡皮垫子,摔不疼),没关系,跌倒了再来,一次又一次,终于攀登上陡壁的顶端,站在高处自豪地向地面的小朋友挥手,接着就勇敢地往下一跳,稳稳落地。

妈咪体会:

人的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动作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身体的平衡、心理协调、处理突发问题等。一次次摸索、失败、再尝试,最后取得成功,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大大提高了。

第3课:骑自行车

自行车是国内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在美国,那却是运动器具,只准在人行道或公园的专用自行车道上骑。通常是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各骑一辆自行车进行户外锻炼。我们家的情形是:傍晚时分,哥哥小骅骑小自行车带着弟弟(小杰骑的是小三轮车),和邻家孩子一起在小区里玩。

社区和幼儿园常常举行自行车比赛。小骅3岁时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儿童自行车比赛,自己戴上安全帽,将新自行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待出发命令。一声令下,大大小小的孩子(2岁 14岁)使劲地蹬车。那会儿小骅太小,妈妈在后面跟着跑,担心发生意外,最终,孩子坚持独自骑到了终点,得到一盘冰激凌作为奖励。小骅拿了冰激凌,坐在草地上美美地享受着。从那以后,他知道了,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妈咪体会:

运动中,孩子结交了很多爱运动、体能好的小伙伴,不仅能提高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人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4课:游泳

美国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项目,家长完全放手,既不勉强,也不包办。暑假有3个月的时间,小骅喜欢游泳,他选择了夏令营的少儿游泳班,这个班招收的对象是6 15岁的孩子。当时小骅5岁,站在15岁的大姐姐旁边又矮又小,但他毫不气馁,“扑通”一下跳入水中,游给教练看,教练看他游得确实不错,就破格录取了。

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4点是训练时间,孩子在泳池里要游4个小时,其它时间玩游戏或打球。我们都上班,没法开车接送他,炎热的夏天,小骅就在外公的陪伴下每天来回走1个小时左右,孩子能有这样的毅力和他热爱运动是分不开的。

在游泳班,孩子学会了仰泳、自由泳、潜泳和跳水。现在,他是YMCA俱乐部少年游泳队年纪最小的队员,每周由专业教练教两次,每次1小时。最近还参加了25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和25米蛙泳三项游泳比赛呢。

TIPS:

4 8岁是学习游泳的最佳年龄。游泳使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和健美,而且能增强勇气、毅力和竞争意识。

第5课:亲子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美国的年轻父母差不多都毫无例外地担当起孩子的“教练”或“陪练”。他们有这么一句口号:为了宝贝能爱好锻炼,您自己也必须爱好锻炼。

只要有时间,爸爸就会带上孩子们去打高尔夫球。我们的小运动员头戴红色防晒帽,身穿黄色运动衫,脚蹬休闲鞋,手拿小高尔夫球杆,就像专业球员一样呢!爸爸是当之无愧的启蒙教练,手把手地教,别看孩子小,学得可认真呢!

家里的草坪是我们的户外运动场,爷爷常和孙儿一起玩,打乒乓球是爷爷的强项,橄榄球、高尔夫球爷爷得向孩子学,谁教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第4篇

关 键 词 学校体育;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政府责任

作者简介 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规划了我国改革的蓝图,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了重要部署。在这个部署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短短不到30个字,振聋发聩,让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体育工作者倍感振奋与鼓舞。

在党中央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如此具体的要求,前所未有,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追踪研究显示,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是,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利因素,导致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日趋凸显,肥胖和近视率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还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如7岁学生视力不良明显增长,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其中,城市青少年肥胖、超重达到15%-28%,乡村青少年肥胖增长速度超过城市青少年增长速度。[2]

可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态势,已经到了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治理的时候了!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学校体育工作要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新的突破,而不是发展“瓶颈”,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成为我国现代化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以及强大国防力量的坚强基石,而不是致命“短板”,此事刻不容缓、时不待我。

一、创新学校体育工作,要强化

顶层设计

学校体质健康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学校体育问题,而是关涉青少年成长发展、国家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大问题。因此,学校体育改革已远远超出体育自身改革的范畴,必须放在教育改革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

事实上,学生体质健康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参与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以1991年为基准,至2008年,我国国民身体活动总量降低了45%,据推算,至2030年,国民身体活动量将继续下降约51%。与此相应,随着身体活动总量的下降,慢生活的形成,引发了肥胖等一系列慢性疾病,而为治疗这些疾病,按照我国2008年的直接耗费是122亿美元来推算,如果不对国民身体活动进行引导和干预,至2030年,我国每年要因此耗费675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主要指政府责任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

以政府考核评价为例,存在“空白”现象。以往对政府的考核仅是GDP考核,根本没有人民健康状况的内容,更没有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容。同样,根本没有听说哪一级政府、哪个政府部门因为人民健康状况,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被问责的。令人欣喜的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即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转而重视包括人民健康状况在内的综合指标。

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例,存在严重滞后和法律缺失问题。与学校体育直接相关的法规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际上这个条例是1990年颁布的,其中许多规定早已过时。其他的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中,并且,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应当如何如何”的规定,对于什么情况算违法,违法了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对没有按照要求去做的,也没有问责规定。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听说哪个局长、校长因为没有开设体育课被问责的,更没有听说哪个家长因为自己孩子过于肥胖被剥夺监护权的案例。所以,事实上,这些法律规定根本难以执行,是“纸面法律”。而法律法规的健全,学校是无能为力的,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能够说了算的。

以上两个方面都说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必须有勇气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顶层设计。

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是主阵地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核心,这点必须牢牢把握。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学校体育作为主阵地。总体上讲,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保证1小时的锻炼,是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中重点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而关键是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要严格遵循《中小学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要求(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包括中小学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适宜心率为小学生及初中学生130次/min—200次/min,高中学生130次/min—190次/min;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每次持续体育锻炼宜为10分钟至1小时;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5次;每节体育课有效锻炼时间宜在15分钟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有效锻炼时间宜占总锻炼时间40%以上。[3]

另外,学校要坚持每年举行运动会,并举办体育文化节,动员家长参加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节,用这种方式来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和融合。

三、体育教师应胸怀天下,勇担责任

打铁必须自身硬。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重大的责任落在了学校体育工作者身上,特别是体育教师身上,体育教师必须勇于担起此责任。

根据调查,全国体育教师人数,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几千人,经过持续努力,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有约50万体育教师活跃在学校体育第一线。体育教师队伍的壮大,见证了党和国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但是,相对于全国2.6亿在校学生,62万所各级各类学校,我国的体育教师人数依然严重缺乏。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基础教育阶段,专职体育教师就缺编30余万。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新一代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基础不牢、专业不专、能力不全等明显缺陷。

因此,为了能够担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要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有所突破,具体而言,一是要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二是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为重点,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保证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全覆盖、无遗漏。

其次,要立足现实,着眼挖潜。我国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尽管目前数量不足,体育教师仍以占教师总数不到5%的比例,承担着接近总课时11%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工作量远远超过语文、数学等学科。他们冒酷暑、抗严寒,披星戴月,兢兢业业,为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为提高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值此关键时刻,体育教师更要胸怀天下,以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为己任,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主动作为。在勤奋工作中,履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使命;在奉献中,实现体育教师的人生价值。

四、体育专业设置和体育教师培养必须“接地气”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设置和体育教师的培养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寻求新突破。

当下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全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与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进程相比,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改革已经远远落后于前者,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学科建设,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教育与实践的脱节,致使部分毕业生不能胜任体育教师岗位,同时,受大学扩招的长期影响,体育专业的学生进校门坎降低,从入学开始就存在体育基础差、技能水平低等先天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育教学本是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闭门办学,脱离体育教学第一线,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这样的办学模式肯定是难以培养出能担起国家与时代使命的合格体育教师的。因此,从学校体育长远发展考虑,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要开放办学,要根据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修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设定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培养计划和标准,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上。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缺乏等问题,还需定向培养有志去农村工作的体育教师。

五、教育并引导家长承担学生体质健康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要扫除家庭教育的盲区。

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有的是由家长一手“导演”的,家长的很多行为,与学校体育的目标是相悖的。分析我国的家庭教育不难发现,家长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5+2=0”现象在体育健康教育领域同样存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中小学阶段,在运动方面,70%的家长从来不带自己的孩子一起锻炼,学生放学回家后,74%的家长不准孩子出家门;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几乎不加以限制,90%以上家庭缺乏科学的饮食计划;在教养方面,以北京为例,70%左右的青少年接受着隔代教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运动质量和时间、饮食控制等方面的认知有限,同时多数过度溺爱孩子,使得青少年的运动和饮食在周末两天完全失控。

另有研究表明,如果父亲或者母亲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那么他(她)的孩子,比父亲或者母亲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几率上,要高出2—3.5倍。如果父母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那么他们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几率要比其他孩子高出5.8倍。

毋庸置疑,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行为。现实中,爱不爱运动,确实存在个体差异,但是,从总的要求而言,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鼓励所有学龄前儿童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家长应当身体力行。

六、各级政府要为学校体育创设基础条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为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学校体育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上学校建设出现新的情况,总体上看,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建设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因此,从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条件的角度,各级政府要更多地履行责任。首先要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整体规划学校体育工作,适时启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其次,要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性经费保障机制,将学校体育经费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列入办学经费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43.

第5篇

(一)活动类别

1、校级语文课外知识竞赛10个三等奖。

2、校级写字比赛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

3、冰心杯,成龙杯作文大赛,7人参赛,分别斩获金、银、铜奖。

4、12人参加周有光杯语文知识能力大赛,11人进入省级决赛,3人进入全国总决赛。

5、校级广播操比赛团体一等奖。

(二)反思

活动是炼金炉。每一天若是过得平平淡淡如何展示学生各自的能力和风采。而孩子的自信=每一次为结果精心准备+取得成绩的时候。

所以有活动就尽量的参加,一次次的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二、本学期的问题:

男生培养的方向:

(一)现状分析:

班级有两种类型男生——1、一下课就打闹,一言不合就一拳头。2、根本没有办法把他推出去运动。

(二)产生原因以及对策:

对于打闹型的男生,我们需要的是合理的引导。要让他们注意玩耍中的安全。部分男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跟不上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会造成他被别人说的哑口无言就恼羞成怒,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决,这种情况出现在低段男生身上很正常,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与他沟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逐步引导他与人相处的技巧。

对于太过于安静的男生,我只有两个字——运动。孩子就是孩子,若孩子说大人的话,做大人的事,这太可怕了。我宁愿他们偶尔打一架。情绪就是应该有一个宣泄口。

对于家长。男生打架,交给我处理。孩子的矛盾交给他们自己处理。他们是转头就忘了矛盾的。但是我们G1E的家长们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咱们家长之间友谊的小船决不能翻!

三、本学期的习惯培养:

(一)G1E以我为傲

这是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口号。每一个孩子都是G1E不可缺少的一员。班级所有的荣辱得衰都是和每一个孩子息息相关。广播操比赛,我们原本是一个不起眼不押宝的班级,但是我们的孩子们每天每个人都在坚持。不会的就天天练习,做的好的就时时做小老师。连躺床上的都会一股隆冬下床练习。这就是团体的力量,过程付出了汗水,结果凝聚了自信。

(二)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

这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价值,与人相处以及换位思考。也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情商。

四、专注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培养天才,首先要保护专注力。"

逐步由我们的硬性规定到孩子们养成享受的去专注于一件事情中去。

在学校专注力我来,在家里孩子的专注力交给你:

提高专注力的温馨小贴士:

别让您的"过分关心"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1、不要随意的打断孩子正在进行中的活动。孩子在思考,阅读千万不要打断他。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有时间点要求的活动,比如吃饭,起床等等活动,一定要控制孩子的"专注"的时间。

2、远离噪音。咱们还是孩子,一个宁静的氛围才能让他们静下来。

3、运动巩固专注力。

4、从兴趣中去锻炼专注力。

5、阅读+思考=专注力 带着问题去阅读,不要范范的阅读,那样的阅读其实是浪费时间。我提倡低段用朗读去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结果的,一定要持之以恒抓落实。其实拼到底,拼的就是爸妈是否有心。

五、假期作业:

1、阅读:每天20分钟以上。

2、每天一面口算纸

第6篇

本次阳光体育大会以“少年强 中国梦”为主题,在8月19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来自秦皇岛市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花样滑冰、花式篮球、独轮车、花式跳绳的暖场表演,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孩子们共同欣赏了宣传和祝福短片,奥运冠军陈一冰送来现场祝福。青少年代表朗读了给未来的信,共同放飞了寄托着理想与信念的彩色气球。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领导共同点亮中国梦,将启动仪式拉入高潮。

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是中国目前最高规格的青少年大型综合类体育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体育理念,树立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榜样,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倡导从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体验项目设计新颖 内容丰富多彩

2013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的体验项目内容设计新颖,有女子足球、花样跳绳、武术、风筝、跆拳道、体育舞蹈、轮滑、KT足球、广场足球、围棋、象棋、软式垒球、三项球、校园软式高尔夫、网式足球、野战运动、气排球、手抓球、阳光定向、航空模型、鸿运彩球、相扑服、趣味体操、FMS体验等20余个。这些都是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时尚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特征的体育活动项目。参与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体验区体验和享受各种运动带来的快乐。对于鲜见的手抓球,本刊记者第一次见到,在好奇心驱使下体验了一把,发现这个小巧、轻盈的小球操作方法简单、灵活,可以锻炼参与者的反应速度、灵活度、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后背、肩膀等身体多处部位得到活动和锻炼,笔者发现,参与手抓球运动对于改善久坐的青少年学生的各项指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体验展示项目中,原本竞争色彩浓烈的垒球运动也被简化成了软式项目,使得垒球运动通过简化规则、软化器材和缩小场地等方法,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参与活动的嘉宾亲自上阵和孩子们体会了一番“击打的快乐”。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长王庆云在体验后说,软化器材虽然降低了孩子的安全风险,但普及推广中如何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技术还是关键,应该注重相关教练员的培养,让更多教练走到孩子中间去。

以赛促练 竞赛项目角逐与体验

此次阳光体育大会还设置了五人制足球、三对三篮球、跳绳、踢毽、拔河、校园定向跑6个竞赛项目,通过比赛促进青少年平日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来自全国31个省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四天激烈、紧张、友好的比赛,“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的各项赛事圆满结束,河南队、广西队获得五人制足球一等奖,辽宁队、广西自治区队获得三对三篮球一等奖,河南队、天津队获得跳绳一等奖,江苏队、河北队获得踢毽一等奖。同时,湖北滑坡路小学的刘成卓等8人获得了“未来之星”称号,在22日晚举行的闭幕式上,大会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和奖牌。

激励每一个孩子追逐梦想——奥运冠军志愿服务

此次阳光体育大会还迎来了孩子们眼中的一批明星——奥运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陈一冰出任本届体育大会形象大使,并现场为孩子们送来祝福。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力邀到雅典奥运会网球冠军李婷、孙甜甜、排球冠军冯坤、跆拳道冠军罗薇、2012年伦敦奥运会竞走冠军陈定、2006年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冠军韩晓鹏、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冠军高凌等进行奥运冠军志愿服务。奥运冠军们在各个体验展示环节与青少年近距离的互动交流,传播“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文化。

8月19日下午,奥运冠军们赶赴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一起,为在这里接受特殊教育的300余名同学捐赠了价值14万元的体育器材和图书,让体育精神激励每一名青少年追逐梦想,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之后,奥运冠军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互动,奥运冠军冯坤手把手的向孩子们传授排球传球技术;体操冠军陈一冰与孩子们一起做起了徒手操;奥运冠军高凌也拿起羽毛球球拍,认真仔细的指导身边的孩子如何持拍、击球。冠军们教的认真,孩子们学的起劲儿。两个女生通过哑语高兴的比划着:不仅能近距离的接触到奥运冠军,还能得到冠军的亲笔签名,太高兴了!

科技体育 倡导科学锻炼

与往届阳光体育节相比,本届阳光体育大会新增设了体育科技项目板块,以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通过解答常见青少年体质锻炼的疑惑,宣传体质与健康新概念,让青少年学生懂得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如何加强运动营养,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健康的体育理念,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倡导从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联合安排了国民体质监测车,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体质监测、评价活动,为青少年学生作了身体成分指标(包括身体脂肪含量、身体肌肉分布情况)、关节肌肉力量(包括屈肘力、伸膝力、握力)、心肺功能(蹬自行车3分钟,看心率情况)、身体平衡能力(即站立稳不稳)、柔韧(主要是测试腰的柔韧性)及骨密度等项目的测试,现场测试并打印测试结果,组织方还配备了专业人士解答被测者有关数据方面的疑惑,并提供相应的锻炼和营养建议。

8月20日下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军为青少年学生作了“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学术讲座,从体质与健康的概念说起,探讨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及重要性,并对如何进行科学锻炼作了详细的阐释,他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情况比较严峻,希望通过体育大会,让大家了解体质监测,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另外,主办方还提供了趣味体操和FMS等体育科技器材,让青少年进行体验,让孩子们更加明确对科学锻炼的认识。

奥运文化展览 洋溢浓郁的文化色彩

第7篇

免疫力是什么

看见一个特别容易生病的宝宝,很多人会说:这个孩子抵抗力差,抵抗力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它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免疫系统是一个由许多环节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不同环节起到不同的作用,人的免疫力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另外一部分则需要经过后天不断完善、成熟。

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

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相对来说,由于机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儿童的免疫力较低,刚刚出生时,孩子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保护,但一般只能维持6个月左右,6个月以后就要依靠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了。

免疫力由弱到强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从呀呀学语到口齿伶俐,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变化的过程。很多父母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孩子语言能力、动作能力的慢慢进步,却总是心存幻想,希望爱生病的孩子能在一夜间变得身体强壮。其实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着相似的情景,它们都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经历中不可避免的体验。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提高抵抗力的秘方,给孩子服用花样繁多的保健品,希望在短期内通过外界手段来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这样的做法既不可取也不可行。

适度感染是免疫系统成熟完善的有效途径

有人把人体的免疫系统称作是保卫身体的“卫兵”。“卫兵”的作战能力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提高,正如孩子是在不断地摔跤中逐渐掌握走路的技巧,身体的免疫系统也是在孩子每一次的生病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生病是“卫兵”锻炼的好机会!

在与病毒、细菌作战的过程中,如果“卫兵”能在阻止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战斗中获胜,那么孩子就避免了明显的疾病;如果没有阻止成功,孩子就表现为生病,这时需要请求医生的帮助,通过医疗手段来增强“卫兵”的作战能力,加强对细菌或病毒的阻截,直接表现就是病情好转。不管在作战中,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都是一次绝好的训练,具有记忆和学习的功能的免疫细胞会记住此次病毒的特征,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针对性非常强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

特别提醒

如果发现孩子过于频繁地生病,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是一次生病之后,绵延良久,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就诊,请求医生的帮助,根据具体的情况,医生可给予必要的医疗干预手段。

免疫力低下的3种常见情况

一起出生,同样年龄的小朋友,有些就表现得特别容易生病,每月一次按时到医院报到。家里有个“医院常客”,大人往往特别着急,会要求医生给孩子注射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但事实上,孩子的抵抗力差有很多种情况,有些并不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常见的大概有这样三种情况:

1.孩子本身免疫力发育滞后,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者是寒冷的冬天,常常发生感冒、发烧的现象,这种类型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治疗,随着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情况自然会好转。如果过于频繁,则需要医生指导使用一些药物。

2.某些过敏体质性体质的孩子往往也更容易生病,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象,还有的孩子一次生病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彻底恢复,这类情况通常在1岁以后的小朋友中比较多见。孩子生病的原因并非免疫力低,而是由于过敏引起的,治疗的关键应该是弄清楚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3.还有部分孩子确实存在着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先天的免疫系统缺陷,也有可能是后天造成,这种情况需要经过专门的免疫科医生进行诊。

3招完善免疫力

第1招:食补

怎样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面对家长的提问,很多医生会建议要多锻炼以及营养结构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是完善人体免疫力的基本要求。

0―1岁饮食要点

坚持母乳喂养

通常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抵抗力明显要好,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的营养比例恰当,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另外还含有一些免疫因子,是适合婴儿生长发育最理想的营养品外。

从4个月开始,可以为孩子添加辅食了,辅食添加要注意营养成分搭配合理。在辅食的种类上需要注意不能根据家长的喜好有所偏废,尽可能地丰富辅食的种类,保证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1―3岁饮食要点

很多小朋友在饮食方面有自己特殊的喜好:不喜欢有纤维的蔬菜,喜欢吃鱼肉;偏好西式快餐和零食,对正餐没兴趣;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看都不看。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素摄入的不合理,使得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足。家长可以变化饮食花样、寻找代替食物,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矩,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改变孩子偏食的毛病。

第2招:锻炼

适量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和内分泌,使人体脏器的各项机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锻炼不够就会使人体的各个系统经常处在懈怠的状态,一旦出现病菌等的“入侵”,各项机能就不能被迅速调动起来并投入运转。但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锻炼间隔太长或强度太大导致不起效果或肉体劳累免疫力不升反降。小婴儿可以从逐步增多户外活动开始。

第3招:免疫接种

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武器。注射疫苗实现提升免疫力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将减毒的病原(成分)注射到人体内,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主动免疫下产生的免疫力能够在人体内存在较长时间,有的甚至可以终生存在;另外一种是被动免疫,它是指将提纯的抗体注射到人体内,抗体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一段时间后会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被分解,抗体就不再存在。

特别提醒

第8篇

关键词:田径 中小学 现状 反思

前言

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其价值和作用很难被其他项目取代。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小学田径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田径教学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地探讨与思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田径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为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普通中小学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我国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学生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点很明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应付学生,上课就是“放羊”,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体育课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的没空锻炼,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青少年运动时间、次数普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其二,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总之,国家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要求因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擅自降低和忽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二)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大多有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迟荣国曾这样说:“辅导班可谓琳琅满目,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辅导班’的又会有几个呢?放了学,孩子除了作业,就是弹琴、画画、练书法,又有几个孩子有时间踢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四)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一,受新兴项目的冲击。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二,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制约,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讲究爆发力,必须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易疲劳。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田径运动技术动作难,心理负担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反思

现阶段,由于受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6.6%的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但有83.2%是学生喜欢参加田径竞赛,这说明田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魅力所在。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竞争。拼搏、顽强精神,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平等。秩序、规制,所蕴含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个人奋斗、拼搏、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充分表明田径运动最能体现个性张扬、自尊、朝气,这些无疑是田径运动通过竞赛所体现出来的。 四、对策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快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内容不同于球类等富于游戏性,但它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弱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要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而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或人为地拉平体育差生育体育尖子的学习成绩。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专项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

(四)认真组织,开展运动会

普通中小学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编 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第9篇

一、普通中小学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我国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学生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点很明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应付学生,上课就是“放羊”,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体育课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的没空锻炼,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青少年运动时间、次数普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

一、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其二,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总之,国家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要求因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擅自降低和忽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二)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大多有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迟荣国曾这样说:“辅导班可谓琳琅满目,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辅导班’的又会有几个呢?放了学,孩子除了作业,就是弹琴、画画、练书法,又有几个孩子有时间踢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四)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一,受新兴项目的冲击。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二,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制约,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讲究爆发力,必须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易疲劳。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田径运动技术动作难,心理负担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反思

现阶段,由于受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6.6%的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但有83.2%是学生喜欢参加田径竞赛,这说明田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魅力所在。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竞争。拼搏、顽强精神,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平等。秩序、规制,所蕴含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个人奋斗、拼搏、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充分表明田径运动最能体现个性张扬、自尊、朝气,这些无疑是田径运动通过竞赛所体现出来的。

四、对策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快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内容不同于球类等富于游戏性,但它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弱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要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而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或人为地拉平体育差生育体育尖子的学习成绩。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专项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

第10篇

在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常常在家庭中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惟恐照顾不周,以致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严重依赖他人,独立生活能力极差。甚至高中毕业考入高校后,有的学生就感到恐惧,害怕自己生活无人照料,无人给洗衣服,无人给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感到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这就是依赖心理常见的表现。

依赖心理强的孩子最大特点是缺乏自信、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不愿动脑筋、也不善于动脑筋,人云亦云,遇事希望家长或老师为自己做决定。如学习上希望老师给予细心指导,复习功课希望同学能带领自己一同进行,背读默写希望父母帮助自己等等。久而久之,遇事缺乏主见日益严重,并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

依赖性强的第二个特点是独立能力差,处处依靠别人。如在家中,学习、做功课有父母督促,生活上有父母管理,一切不用自己动手,以致独立处理事物深感吃力。甚至,学业完成后步入社会仍离不开父母,如求职应聘需要家长跟随,帮助指点和选择。更有甚者恋爱结婚后的家庭生活仍然离不开父母,需要家长操心安排,包括购物、做饭、收拾房间、日常家务等,自理能力极差。

依赖性强的第三个特点是优柔寡断,难于抉择和取舍。由于自信心不足,难于为自己的决断所招致的后果负责;由于缺乏独立性,把握不住对当前所面临事物的认知,以致形成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性格。例如,一些大学生常常在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摇摆不定,小至课程选择、安排节日活动计划,大至论文题目的确定、择业方向等都拿不定注意,缺乏果敢能力。步入社会后,可能对日常生活、所从事的工作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依赖心理的形成,常常与幼年时期父母过度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家长过度照顾,包办代替子女的一切,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子女没有问题可以考虑,自然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家长过分专制,什么事情都得听父母的,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久之,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参加工作后也会觉得别人的对,对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这两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妨碍了子女独立思考的能力,剥夺了子女社会发展的机会,限制了子女优良性格的成长,形成“父母强,子女弱”、“家长如虎,孩子如犬”的状态。

依赖心理严重,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还会时常感到胆怯、焦虑。这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还会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成为“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依赖性人格障碍,此时其社会功能可受到明显影响,造成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为此会深感苦恼。故具有依赖心理的人,应及时予以克服和纠正。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对于改善依赖心理会大有裨益。

改变教育方式 认识和纠正不良习惯

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是促进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而要逐渐改变,为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家庭支持。作为依赖性强的孩子,要正视自身的弱点,认识其危害。要主动加强锻炼,努力克服幼年时养成的过于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摆脱和扭转家长的包办代替。要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增强自己动手的能力,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事不要指望家长和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方可逐渐消除依赖。

努力增强自信 发挥自身潜能

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行动的勇气,“别的同学能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行?”要增强自己“能行”的信心,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实践锻炼,才能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潜能,逐步摆脱依赖。

加强锻炼 培养独立处事的本领

第11篇

关键词: 西安市高中 阳光体育运动 现状调查

1.引言

为了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12月23日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要求各个学校保证每个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至少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活动时间受限、场地不足与器材欠缺、师资配备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莲湖区10中、庆安中学、陕建一中;未央区11中、17中、16中;长安区1中、2中、7中共计9所学校为研究对象。对300名在校高中生,每所学校2位体育教师、2位班主任及5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阅读大量有关书籍、报刊和杂志,查阅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对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相关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及统计。

2.2.3逻辑分析法。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在比较基础上得出结论,使研究客观可靠。

3.分析与讨论

3.1阳光体育运动走进校园的调查情况

3.1.1西安市高中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目前,各个学校能根据校情开展内容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的学校每天进行一小时的广播操训练;有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有的学校设立了年度阳光体育计划,并确定了每个阶段的主要项目和标准。

调查表明,重点高中大多能够挖掘教学活动中的某些因素,给学生渗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理念。但是在普通高中,因缺乏必要的场地和器材,资金短缺,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相对较弱,安全问题等因素,学生每天运动时间根本达不到一小时。

3.1.2体育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

谈到阳光体育运动,许多体育教师都认为它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学生锻炼被国家从制度上确定下来表示很赞同,但要真正落实起来并不易。一方面,校园面积偏小,活动不好开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程上,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每日实际运动时间不足一小时。另外,运动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像垫上的滚翻运动、双杠、跳箱等学习常被排除在外。

3.1.3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的认识。

提起阳光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热情很高。调查表明:西安市高中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喜欢和较喜欢的学生人数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6%和24%,一般喜爱的占14%,不感兴趣的占6%,反映了对阳光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调查还表明,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主要是动作技术难度较大,专项素质要求较高,造成他们厌学、排斥的情绪。

3.1.4家长对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

一些学生在家的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进行运动的机会很少。部分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做各种各样的作业,逼得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孩子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

3.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时间问题及对策。

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有家长质疑,学校以强制方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否会侵占孩子的休息时间或是学习时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解释说,孩子的时间安排关键要看时间利用的效果。此外,适当、必要的运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3.2.2场地、器材问题及对策。

束缚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两大因素为学生活动场地和器材的问题。建议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向学生开放,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应争取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地向周边学校开放,帮助体育办学条件相对困难的学校改善条件。学校在大课间活动中可以建议学生自带运动器材,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不需要特殊场地器材,且能发展身体素质的游戏或者活动。

3.2.3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阳光体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运动损伤意外伤害事故问题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安全和运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不能因为安全的问题而忽略学生的体质健康。我们越不敢搞体育活动,家长越娇惯,学生体质下降得就越厉害。对此体育教师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器械边放置安全警告提示牌、器械正确使用指导说明书。

3.2.4体育教师的素质、数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和其自身能力直接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和落实。

但在有些城镇学校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缺乏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教师上体育课时课堂松散,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教育职能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学校应选聘一些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教师素质高的教师充实体育师资力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少数的学校,包括一些普通高中开展状况不是很理想,还不能达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活动要求;能长期坚持开展的学校也并不多。

4.1.2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体育教师的素质,活动场地与器材,学校体育活动时间,以及安全问题等因素制约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4.1.3学生和家长对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4.2建议

4.2.1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定期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制度,不断促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4.2.2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渗透卫生保健知识,使家庭体育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弥补学校体育时间的不足。

4.2.3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组成阳光体育运动小组并逐步推行学校体育俱乐部制,使学校体育活动走向社会,改善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足、老龄化的局面。

4.2.4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要形成合力,让家长也来关心参与体育,加强家长乃至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为学校体育赢得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教育;营养;素质;引导

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中小学生在学生时期只是成绩优异者,而忽视了对其身心健康的培育,那么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他们会没有足够好的身体去应对压力,更不易胜出。中小学生不愿出门运动时,作为父母应充分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积极引导孩子去参与到运动之中。作为父母,他们一直认为孩子没有生病,体质健康状况就没有问题。其实不少孩子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父母却对此不予关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该意识到,中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降低很有可能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康,甚至诱发孩子心理的“亚健康”。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增强体质的途径

在2010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举办期间,设立了一个主题,即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的一个关于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的报告,报告显示,高达60%以上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不到37%,6到12岁的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8%,13到17岁的中学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也不到10%。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增强体质的方法有两种:营养,还有运动。这说起来是很简单,但具体实施的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特别是让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就更不容易了。现在中小学生就面临此类问题,营养和运动严重失衡。一说到体质差,父母的想法就是增加营养,认为吃的好、吃得多,就能提高孩子的体质。当然结果并非如此,营养充足了,而孩子体质没有提升上去。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营养过剩而运动不足。营养需要补,但是前提是与运动平衡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二、父母有责任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运动给予最亲密的指导和关注,使他们学会了坐、爬、立、站、跑。这是中心小学生参与运动的最为基本的运动方式。那时,父母期望孩子多爬、多跑,以此增强抵抗力。当孩子成了小学生、中学生,父母的愿望有了倾斜,他们把上个好学校最重要的目标,而更多的忽视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些运动的基础,父母可以给予一些规则性和指标性的要求。例如,在玩耍或娱乐中增加一些竞技性的运动,做一些提高他们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活动。比如,每天坚持上下台阶,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做好记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很多父母认为,中小学生参与运动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实,中小学学校里面虽有课间操和体育课,但受学生人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都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所以中小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中小学生能从小坚持各种样式的体育锻炼,他们的体质状况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国外设有诸多进行心理矫正的机构,然而他们对心理有障碍的孩子的处理方法你可能想不到,方法很简单,由父母亲自带着孩子一起在足球场上疯跑。好多原本心理压抑、抑郁的孩子,在足球场上跑跑跳跳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尤其是幼儿期和儿童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体育运动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骨骼、神经系统、肌肉、脏器等的生长发育;不仅能为他们大脑所需的氧气与养料提供更为充足的保障,使大脑处于更为兴奋的状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运动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经医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作为防病治病的手段,不是任何一种或几种药物可以替代的。

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跟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骑骑车、游游泳,跟孩子一起参与运动,不但能够强健身心、还能够增长知识和培养品格,而且这也是一种最为美好的亲子沟通途径。

三、运动是父母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佳途径

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目前生活,孩子做完作业之后,父母可以带他出去做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父母跟孩子进行慢慢地交流,告诉他这两种生活有何不同。相对于直白的直接的交流来说,后者的教育方式更加比较活泼、自然,而且孩子也能够很自然的了解并接受。

如果每天能够抽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长期坚持的话,父母会发现孩子性格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开朗,他们也能以运动为中间媒介与同龄人进行自如的交流和交往。假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烦恼,那么一起运动就会使烦恼解决。在运动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一起体验、一起参与,父母也会感觉到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生活,融入了孩子的快乐之中。

四、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往往就是家长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通过言语去告诉孩子这项运动的趣味性,远不如通过亲自展示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父母带着的孩子一起去运动,例如,骑车、游泳、远足、溜冰,或者只是跟和他们一起跳跳绳、打打篮球,都能够享受到别样的美好时光。我们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的不仅是在文化知识方面,同时也包括体育运动。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抓起,甚至从孩子开始学爬、学走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作为父母,在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面所起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老师。因为中小学生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父母,当然也包括是否参与运动。父母为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运动为家庭成员的团聚,分享美好时光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五、结论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光是一个家庭的事,也是标志国家未来的发展问题。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拥有好的体魄,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还要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父母对于孩子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积极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转变态度、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使孩子从小爱上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杜峰引.对农村中学生休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教学广场,2005(10).

[2]杨闯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培养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