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通用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时间:2023-06-01 09:08:35

高中通用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1

2007年湖南省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成为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说明高中课改的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应试教育向实用教育转变,对传统教育观发生强有力的冲击。在假期,我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并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还从中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引深问题,把问题结合自身行动来解决,并可以从一堂又一堂的课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着自己改正缺点。

我个人认为要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谱好三步曲,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优化教学。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拿两款不同的手机走进教室,让学生们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一下把学生情绪带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视频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人工智能”的电影,同学们很认真地看,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引入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没有高考的支撑,因此学生学与不学。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1、注重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2、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幻灯片的画图工具来绘制图型等;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等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3、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鉴于这样的目标,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这课时,先分析台灯的设计实例,然后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就有学生拿出用废旧瓶子制作电石灯的高见,并于课后制作成模型。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时,采用10人为一小组模拟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自拟,我也给出了一些主题:小产品如黑板擦、牙刷、书包、家用小装饰品改造;新兴家庭小设施开发;教师如何在新教材中科学的组织教学;中学生早恋问题;怎样解决父母与孩子的代沟等问题。其中小黑板擦的改造有的小组就设计了静电除尘装置减轻粉笔尘,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给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课后——学业评价,促进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就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各占5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三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学分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2

关键词:通用技术;信息技术;SketchUp;课堂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技术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强调以技术设计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参与技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知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内化、掌握与应用。然而由于受到实验设备、专业师资限制,以及迫于升学的压力,使得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时数、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导致无法实现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面对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现状,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好通用技术课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借鉴信息技术与其他传统学科整合的成功经验,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和优化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基于SketchUp软件以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中技术图样的绘制为例进行教学应用研究与分析,以期为通用技术教师开展基于SketchUp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SketchUp软件简介

SketchUp是Google旗下的一款免费软件,在SketchUp中绘图就像使用铅笔作图一样,SketchUp本身能自动识别这些线条,并加以自动捕捉。它的画图流程简单明了,即画线成面,然后挤压成型,非常适合设计者使用。结合目前通用技术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需要,笔者对SketchUp的优越之处总结为以下几点:

界面独特、简洁,可以让学习者或设计者短期内掌握;

与AutoCAD、Revit、3DMAX、PIRANESI等软件结合使用,可快速导入和导出DWG、DXF、JPG、3DS格式文件,实现方案构思、效果图与施工图绘制的完美结合;

可直接为三维模型表面赋予材质、贴图,使其能够较为真实再现现实情景;可以建立非常逼真的三维模型,而且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尤其在大场景建模中,它的优越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自带大量门、窗、柱、家具等组件库和建筑肌理边线需要的材质库,为建筑类建模快速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撑;

支持动画导出功能,轻松方便地将设计方案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全方位表达设计者的创作思路;

SketchUp可与GoogleEarth完美结合,免费利用GoogleEarth的地形和影像数据,轻松把虚拟校园景观到GoogleEarth上,实现在互联网上自由观看。

SketchUp软件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技术图样的绘制是通用技术课程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的内容,包括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剖视图、计算机辅助制图这几部分知识。课标要求学生能识读一般的技术图样,了解草图的分类,掌握绘制草图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应用设计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能正确地标注尺寸。技术图样的绘制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师生进行技术设计过程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是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SketchUp软件引入教学既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设计表达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SketchUp软件,直观地展现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剖视图、计算机辅助制图,通过各种图样之间、视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轻松建立二维图与三维图的对应关系。通过设计绘图、识图以及动手实践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设计交流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创造力,把SketchUp软件作为学生认知、探究、设计创作的工具。

SketchUp软件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就通过苏教版《技术与设计 1》第六章技术图样的绘制中的部分案例绘制,来了解SketchUp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正等轴测图教学实例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采用这种图形可以表示最初的设计思想。主要运用在产品的设计说明、广告宣传单上等。学习正等轴测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设计思想的一种表达方法。

SketchUp可以用转动工具任意地转化视角,这样就从各个角度更好地欣赏作品。

①以教材117页的正等轴测图为例:用划线工具画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推拉工具选中长方形推动鼠标,便可完成二维向三维的转换,绘制出一个长方体;

②再次选择划线工具参照教材117页c图划线,如图1中的a图所示,然后再用推拉工具选中左侧的三角形一推就可以将长方体中的三棱柱去掉;

③按照第二步去掉教材117页d图中的一角;

④按住Ctrl键,选中多余的线条并且删除,就完成了教材中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如图1中b图所示。

在正等轴测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运用SketchUp快速地画出正等轴测图,并把SketchUp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演示教学,直观呈现正等轴测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正等轴测图的用途,又能够帮助学生熟悉SketchUp软件的基本工具,为学生自己绘制设计作品打基础。

2.三视图教学案例

三视图主要是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学习三视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能力。在SketchUp中可以直接完成从三维到二维的转化,这样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三视图。

①以教材122页的讨论为例,用划线和推拉工具画出总体效果下页图2中的d图;

②然后点击:相机平行投影标准视图,分别选择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就可以看到该图的三视图如下页图2中a图、b图、c图所示:

运用SketchUp讲解三视图,首先要将正等轴测图画出,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视图工具,对三视图进行查看,同时也可以运用转动工具对原图各个视角进行观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空间思维向二维空间思维的转换。

3.剖视图教学案例

剖视图主要是展示物体内部看不见的结构,剖视图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SketchUp中剖视图的展示也只需要三步就能够完成。

①分别用圆形工具和推拉工具画出如图3中的a剖视图;

②用复制工具将a图的图形复制,如图3中的b图所示;

③用旋转工具将a图左半部分的图形旋转180度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图形。

结束语

SketchUp软件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通用技术课程中识图与制图知识教学的首选工具,它不仅可以作为教师讲授知识的工具,而且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认知工具和实践操作工具。教师通过SketchUp软件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不仅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丰富了学习方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提供一个高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洪德法,杨国东,王志恒.基于ArcScene和SketchUp的虚拟校园的建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12):41―43.

[3]通用技术编写组.技术与设计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韩雪松,姚晓峰,高志军.基于AutoCAD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案例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82-84.

[5]梁靖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通用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0).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宗旨就是开发和培养高中学生的技术素养,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按科学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意识。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应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师怎样上好通用技术课?笔者认为:随着新一轮高中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高考方案中的“3×1”大有文章,针对其中的“1”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基本能力的检测,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通用技术》相对其它科目而言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由于刚刚接触该课程,难免有些生疏,针对该课程的理性熟悉较为匮乏。通过对《通用技术》之《技术与设计2》的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其与《技术与设计1》的不同之处。即,必修二的实用性更强,相对必修一而言,必修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使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环境中。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涉及面虽广但不生疏

纵观全册,几乎每一节中所分析的实例,都是我们现实社会中随处可及的,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板凳,绳索,台灯;第二章第一节的马铃薯播种流程;第三章第一节的大棚环境系统等等诸多事例。作为学生,他们会很轻易不自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尤其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了解。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研究比平常更深一层

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一个实例,3个板凳的研究,在学生眼中,板凳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在课本上第3页的图1-2中列举的3个板凳,同学们可能较轻易的辨别出哪一个更“坚固”,但是对于哪一个更“稳定”,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有的同学把“坚固”和“稳定”混为一谈。当教师提出结论时,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带着诸多疑问以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便可以以“板凳”进入本章的重点:关于强度与稳定性的理解。的辨别出哪一个更“坚固”,但是对于哪一个更“稳定”,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有的同学把“坚固”和“稳定”混为一谈。所以,当教师提出结论时,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带着诸多疑问以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便可以以“板凳”为分析对象,进入本章的重点:关于强度与稳定性的理解,这其实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当学生理解后,才大误,原来“坚固”和“稳定”是毫不关联的两个名词。从而,可以使学生以更为饱满的热情进入到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来。

3“成为设计师”的诱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个供学生设计的空间,也是其成为设计师的台阶。我个人认为:在每一章中有了此部分内容的加入,可谓是的“画龙点睛”之笔。理由有二:①设计每一个方案的过程是“一石三鸟”的过程。在每一个同学亲自设计方案的同时,这其实就是一个使学生由理解知识点,到把握知识点,再到运用知识点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此过程之后,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本章的知识点,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这种良好的学习循环秩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此角度看,这岂不是“一石三鸟”?②设计每一个方案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同学之间设计交流能力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当每(下转第33页)

(上接第29页)

一位同学在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很有可能是站在他们自身的角度进行出发的,从而,不能从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角度观察和考虑,评价自身设计的方案,而对于其中的疏漏之处,极有可能在其他同学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观察的时候被发现,然后进行讨论交流,仔细思考方案,从而不断改进,不断优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设计师展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技术不断交流的过程,还是设计方案不断被改进,不断被优化的过程。这岂不又是一举三得?在设计的过程中,从另一角度观察,不仅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功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当今的社会,面对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若要想成为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获胜者,其本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在其综合能力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陆军首创的“5W-2H”提问法,其对全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其本质就是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几个方面发问而启迪思路的一种创新激智法;更有赫赫有名的“头脑风暴法”,它不仅可使每个人发挥其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多人相互激励,产生更多的新奇性想法,更可以摆脱思想束缚,有助于新奇想法的出现等等。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当学生亲自参与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时,这本身也是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在设计过程,他们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评价,以及他们之间思维沟通,交流,很有可能诞生诸多具有创新想法的方案,尽管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想法,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情里面发现这么一个常见的道理,就是某一时间段的想法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例如:在一千多年以前,人类把使人“飞上天”看成是一个神话,谁又会想到,人类一千多年以后却依靠飞机,宇宙飞船等等而“飞上天”?

由此看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的时侯,不仅可以把方案的制定的全过程寓于整个实践活动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个较大程度的提高。回过头来一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通用技术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大有裨益。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4

关键词:通用技术;学科教室;微课;码课

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重技能知识轻学生技术素养培养

2013年美国推出了新一代科学技术教育标准,其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科学技术探究学习进一步具体为“科学与工程实践”强调科学教育与技术及工程教育的整合。因此在我国的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科学与人文整合性”是意义深远的。通过与通用技术教师访谈,分析发现,要将这样的课程目标落实于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并非易事。容易出现的一个偏向就是在技术课程的名义下教师统一指挥下的知识训练变成了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培养。有限的课时对于通用技能课目标的达成确实有影响,通用技能课的教学需要对基本的技能操作熟悉,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达成课堂目标,基本技能操作讲解十分必要,课堂因此有所偏重,一节技能课的组织来看,兼顾技能的讲解和学生探究较为困难,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经验以及足够的课堂时间来组织课堂。

1.2 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重硬件轻软件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强调“课程引领、软硬并重、通用高效”的实验室建设原则,但在考察本市各学校和教师访谈中发现,比较普遍地存在“重硬轻软”偏向和实验室功能定位过度单一且偏向技能训练的问题。学校采购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器材和技术实验器材,怎样开发出相应的课程,将各种通用技术硬件更高效地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中成为了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

1.3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缺乏专业支持体系统和优质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是针对学生技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严重缺失而新设的一门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意义重大,但高质量师资、专业支持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缺乏。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很多通用技术老师都是跨学科兼任,身兼多职,教学研究时间缺乏,虽然有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想法和愿望,但缺乏与通用技术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微课应用于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这是目前普遍的情况。

2 微课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室的应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室与传统的教室区别在于并不是单纯的授课功能,是集探究活动、实验功能、教学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学科教室。所以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室的构建中,需要我们更多地从教育、技术、空间的角度来思考,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建立一个体现为学生而设计,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知识、情感与技巧的教学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交互式的新型学习模式,成为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技术创新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软硬保障平台。

针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课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室,搭建如下图模型所示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室。

1、首先是无线网络的覆盖,为了使微课更高效便捷地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中,在学科教室布置无线局域网,克服了传统课堂中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学科教室灵活、方便、开放的特点:① 接入简单:在现有的无线路由设备中通常都采用了DHCP技术,这样就使得学科探教室中的教师和学生要接入互联网只需要连接这个无线网络,不需要做IP地址和网关等的配置就能完成,既降低了操作的技术难度,也减小了计算机操作对教学进程所产生影响。② 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兼容性:无线局域网对接入终端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无论教师和学生的终端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IOS系统还是Android系统,都可以很方便的接入到无线网中。同时无论你的终端是笔记本、IPad还是智能手机,都可以接入到无线网中,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就不需要购买指定的终端,降低成本和管理难度。③ 便于管理:我们可以在无线路由设备上配置合理的用户访问队列,对允许学生访问的资源和禁止学生访问的资源进行区分,设置权限。可实现对课堂上的学生上网行为的有效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码课是微课与二维码技术的结合体,通过二维码的技术把微课资源进行纸质化与数字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码课是通过第三者软件扫描纸质化的二维码来快速链接到微课资源,来达到纸质载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复杂程度及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进行设计制作相关的微课,把微课的二维码放在学生导学纸介质中。通用技术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发放导学案并张贴导学案到码课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微课资源,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听老师来讲解这些知识点,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初步掌握技能的水平,课前学习是指向重难点技能的专门讲解与点拨简化基本技能学习,而课上则是对于技能给予必须的探究、引导与帮助,从而释放更多的课堂时间来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内化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微信等大众平台放大学习时间与空间;利用智能手机等工具文本与影像结合的多感观学习;利用微课资源,延伸学习通道,丰富学习体验,减轻负担,促进个性学习。在学科教室里的码课区、工具区、探究展示区中将围绕主题的策略、故事、理论等微课资源二维码放到相应区域,扫码就能看到这个区域的问题与对策,在情境完成自学、讨论、分享。

3 微课应用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室的意义

3.1 微课应用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室解决了通用技术实验室“重硬偏软”的问题

我校在构建“探究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模块资源过程中,结合高中课程,找学生感兴趣、能了解的知识整合到创新课程项目中,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多个通用技术创新课程供学生选择。微课与二维码技术结合,在学科教室里的码课区、工具区、探究展示区中将围绕主题的策略、故事、理论等微课资源二维码放到相应区域,扫码就能看到这个区域的问题与对策,在情境完成自学、讨论、分享,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解决了通用技术实验室“重硬偏软”的问题,使通用技术学科教室真正成为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技术创新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软硬保障平台。

3.2 开发通用技术创新教育微课体现了教师价值的重建

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评价方式,没有统一考试压力的课堂最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内在兴趣。这样的机制,营造的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创新、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根据自己开发的通用技术创新课程设计相应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这样,不经意地完成了课程改革中要求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完成了教师价值的重建。

3.3 通用技术学科教室与微课构建创新学习情景突破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瓶颈

我校建立了多间集探究活动、实验功能、教学研究为一体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室,围绕探究主题将策略、故事、理论等微课二维码放到相应的区域,扫码就能看到这个区域的问题与对策,在创新情境中完成自学、讨论、分享。通用技术学科教室与微课的构建创新学习情景,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微信和在线学习网站等大众平台放大学习时间与空间,利用移动通信工具使文本和影像结合的多感观学习;利用微课资源,延伸学习通道,丰富学习体验,减轻负担,促进个性学习;使通用技术教育实践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从而突破了通用技术教育难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王富.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8:1.

[2]陈汉清. 浅谈教育技术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99-200.

[3]林小琴,徐希景.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福州市五所高中为例 [J]. 基础教育,2011,04:44-50.

[4]侯建平,连树强,马玲.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4:55-56.

[5]郭亮,郭玲.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42-145.

[6]郑q瑛. 通用技术课程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8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 探究式学习 通用技术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02

1 问题提出

在学习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时,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视觉,接受教师呈现的教学信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学中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探究学习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适合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应用,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探索式学习中,重要的不只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同时,自主学习可以使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方法自定步调进行个别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

3 探究式学习过程

3.1 展示先进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以火箭点火发射为切入点,引出探究式学习任务,以我们都知道神舟九号的点火发射的视频为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分析任务,明确新问题

通过分析教室内的各种控制系统(如开关、多媒体控制系统),熟悉控制系统的特点,通过对大量的控制系统的了解,引出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3.3 思考活动方案,进行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简单控制装置和自动配货装置的组装和调试工作。请学生讲解简单控制装置和自动配货装置的工作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共同点:

输入量: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执行器: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输出量(被控量):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量,也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

不同点:

闭环控制系统多了一个由检测装置组成的环节。

从而得出,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3.4 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都有输入量,但是输入量的分析方式不一样,开环控制系统一般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输入量,但是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是一个给定量,不是直观可见的一个输入量,所以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出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入量。很多学生在分析开环时,都能清晰地指出输入量,但是对于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入量不容易找出来,对于自动配货装置,他们就会说输入量是“四颗珠子”,或者无从说起,在这时候,要通过老师的主导点拨,改变学生固有简单的思维放式,指出输入量是“系统结构确定的给定珠子量”,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自身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5 展示作品,总结交流

可以选择部分学生展示其完成的作品,学生也可以自愿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向同学们讲解,总结其完成任务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比如学生在展示装置功能时,可能就因为连接不牢固,出现“散架”,这就告诉我们技术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反映,而且对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沟通交流能力,分享成果的喜悦之情,大大丰富了学生情感态度,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4 总结

探究式学习在《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思维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在重要的“问题分析”环节上立足于“控制系统的过程性”,让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归纳总结”阶段着重引导学生完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思维升华的过程。学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活跃思维,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呈现出异彩争艳的景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局限、观点一致的情况,释放了创造力与个性思维,达到了合并同类项,突出重点,有效化解难点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

[2]樊文强,冯慷.不同类型课程中探究学习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普通高中 通用技术 教学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充分研究。增加了通用技术课,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作为技术类课程列入基础课程。这样,在高中阶段,加强了通用技术教育,还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技术素质的培养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技术素养内涵丰富,包括对技术的热情和关注、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教育不是学习简单的修理,而是要使公民具有技术意识、技术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术常识。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技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高中要开设技术类课程”,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教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亲历设计实践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概括——应用”这样一个认知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通用技术课在课程目标上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三维目标中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之一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性,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有机会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会结合起来”

三、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就是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要结合通用技术自身的特点,将新课程理念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从信息论来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存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等主要信息交流方式。我把通用技术的教学特点归纳为八个字:即“实践、综合、创造、融合”。根据这一特点,通用技术教学上述四种信息交流方式缺一不可。

我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上网查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模型。实践证明,学生在发现问题、上网查资料、设计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对通用技术逐渐建立了感情。

“综合”是通用技术教学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超越。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指导学生制作模型。

“创造”是通用技术教学的本质。通用技术的教学要以创造为核心。创造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 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融合”是吸引学生的独特力量。通用技术教学要把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如我在讲“技术的价值”这一课题时,要讲到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要讲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要讲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要讲技术对大自然的改造,还要讲技术的两面性,讲如何运用技术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在教学中我运用“讲授法”,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方式学习时我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结业水平的前提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7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 生 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学科,没有材料、没有资料更无任何经验。经过了对教材的研究,发现“通用技术”与社会形势的巨大关系,与国家的兴盛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家、发明家,但有可能让下一代的一部分人成为设计家、 “ 发明家! 时势造就英雄”,“通用技术”在我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可以更容易做出成绩!就如任何一个商机都是被走在前面的商人拿到的。技术领域的设立,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课程结构的历史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 生 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人们逐渐醉心于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富足,却忽视了科技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灾难。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妥善使用、改进技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增强技术决策能力。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必须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技术实践中去,在做中学。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将最初的技术设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设计、制作方案的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技术知识和原理,体验技术带来的烦恼与快乐。技术课程不应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技能的获取和积累,而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注重知识的整合,注重技术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技术,学习了设计,初步体验了设计的过程,直接体验了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知识、技能和乐趣。技术对他们来说已不陌生,设计对他们来说也不再神秘。创新技术的欲望正在他们身上滋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课程教育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一种热爱技术、了解技术、能合理选择、评价技术,并准备为国家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而献身的精神和品格,必将在普通高中学生身上闪闪发光。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8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力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12-01

作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重难点,“结构与力学”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标对高中生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结构与力学”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对策。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状态的影响,这除了可以应用于医学临床护理治疗,可以应用于教育事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准,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以便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显著提升他们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开展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为学生合理创设课堂学习氛围,使他们充分意识到通用技术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有用性。而问题情境创设则是众多情境创设法中常用的一种,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提升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以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在讲解“结构与力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如:“同学们都应该听说过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是由一块一块石头搭接而成,没有使用任何黏合材料,你们猜想一下该建筑是如何搭建的?”通过这种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有的可能会说当时借助了杠杆原理搬运石块,也有的说借助水压来搬运,学习氛围非常活跃,效果远比被动听课好。为了使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结构的稳定性,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结构最稳定,此时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三角形结构”。此时教师继续问学生结构稳定的判定条件是什么,如此一来,教师可以通过一连串的趣味性知识问答将“结构与力学”部分知识潜移默化地贯穿到课程学习中来,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二、重视技术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所以教师除了需要侧重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需要重视技术实验的开展,以便借助技术实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技术实验开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或者验证性实验,是技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在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的任务以及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技术试验活动,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深化学生对于有关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趣味性技术试验中体会探究实验的乐趣,这远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要好。

例如,在讲解“结构与力学”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详细地了解结构稳定性,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引导各实验小组充分利用周边的饮料瓶等废旧物品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建筑。通过这种小实验,可以充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这种小型的技术实验意识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养成低碳环保意识。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征引导学生合理进行技术试验,以便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通用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高中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组织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删改和替换教材中的某些过难理解的教学例题,替换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之,通用技术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除了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也要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技术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9

【关键词】高中阶段 通用技术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90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后对课堂教学的首要要求,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落实其要求,最后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经过课程改革后,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更加严峻,也更为复杂,所以通用技术课堂使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要通读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按要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之一,以下是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此进行的相关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后通用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教学的意义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如何判断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有效,如何判断学生获得知识,如何分辨学生得到发展?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实践性让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建立有利用学生学习的多方面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中的目标,对自己所欠缺学科的目标,对自己所爱好的目标,对自己课外活动的目标等。因为通用技术的高度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不能只注重某方面的学习,而是要兼顾所有。

另外,教师评价学生的成绩也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前提,不能仅凭自己标准而判定学生所学,只有这样,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首先,实施有效教学有助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展开,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教学是基于教材的教学,一切知识都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而通用技术教师大多都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所以在刚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毫无疑问会把教材作为主要工具,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如意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细读课改标准,准确恰当地分解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还要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特长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把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其次,实施有效教学可以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确定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通过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上取得了成就感,对教师以后发展方向就有了指引。教师的专业知识能通过培训以及各类教研活动和自身反思获得,通过有效教学教师的理念才能转化为对学生有帮助的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才会更强。通过有效教学,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就可以确定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坚硬的理论基础。一个人也只有思想端正,技术素养好才能把自己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正途上。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实践,但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动手操作,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自己掌握得有多熟练。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师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技g素养,而不能一味的让学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定自身的教学目标,不要偏离教学方向。在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熟练性,因为这门学科注重的是实践性,所以评价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就容易偏离当初的教学方向,把学生的操作熟练性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让他们培养自身的技术素养,让他们感受到课程的魅力。

三、建立多维学习目标

通用技术学科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学科,它需要教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解。另外,它也是在生活中可以广泛运用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的意义。在制定其目标的时候不仅应该有学时目标、学期目标,还应该有学年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还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这些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形成通用技术的思想及观念。

各层次的目标必须是有联系的,教师制定的目标不是零散的,而是一个整体,小目标是大目标的组成部分,大目标是小目标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要注重每一课时的教学,严格按照已定的目标执行,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抑制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压制他们的想法,要把学生的发展融合到自身的教学目标中来,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的课堂转,关注教学课堂的动态性,以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

四、注意学生的多样性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10

关键词:高新技术 通信系统 系统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向信息密集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行业及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通信系统在技术科技方面不断更新,加快通信系统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与融合化方向的演进,才能突显通信系统在社会生活领域支撑引领的作用和地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现代高新技术在有线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分数阶Fourier变换技术在有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是利用电线或者光缆作为通讯传导的通信形式,它通过对现有各类网络进行技术改造,与下一代新建网络互通和融合,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重要支柱。然而,在有线通信信道中存在各种噪声,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则会使误码率增加。因此,要消除不理想信道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必须应用新技术。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的通信技术原理是以线性调频信号(chirp)作为调制信号,利用线性调频信号在分数阶里变换域的能量聚焦特性,通过接收机进行路径分集接收抑制有线通信信道多途效应所产生的码间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噪声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减的能力。具体应用程序如下:

1.1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分数阶Fourier变换作为一种新型的线性时频工具,其实质是信号在时间轴上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到U轴上的表示(U轴被称为分数阶Fourier(FRF)域),而该核是U域上的一组正交的chirp基,这就是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chirp基分解特性。所以,在适当的分数阶Fourier域中,一个chirp信号将表现一个冲击函数,即分数阶Fourier变换过程中,某个分数阶Fourier域对应的chirp信号具有很好的能量聚焦性,而这种能量聚焦性对chirp信号的监测和估计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旋转角口为变量进行扫描,求出观测信号所有阶次的分数阶Fourier变换,于是形成信号能量在由分数阶域U和分数阶次P组成的二维参数平面上的分布。然后,我们按域值在在此平面上进行二维搜索,找出最大峰值位置。并根据最大峰值坐标可以检测出chirp信号,并估计出峰值所对应的分数阶次P和分数阶域坐标,估计出信号的参数。

1.2分集接收

分集接收是利用信号和信道的性质,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互不相关的多路信号,然后将多径衰落信道分散的能量更有效的接收起来,处理之后进行判决,从而达到抗衰落的目的。本文采用分集合并技术,即取出那些幅度明显大于噪声背景的多径分量,对它们进行延时相加,使之在某一时刻对齐并按一定的准则合并,提高多径分集的效果。在通信系统中,RAKE接收机由N个并行相关器和个合并器组成,每个相关器与发射信号的一个多径分量匹配。在N个相关器前增加时移单元,就可在时间上将所有分量对齐,从而采用相同的本地参考信号。然后,相关器组的输出送给合并器,将合并器输出的判决变量送到检测器进行判决。最后,根据接收机使用的不同合并方法,在选择性合并方式下,在多支路接收信号中,选取信噪比最高的的支路信号作为输出信号。

1.3峰值输出

信噪比系数呈现出一个典型的振荡特性,且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与时频面的旋转角度和输入信号相关。因此在采用分数阶Fourier变换技术的实际使用中,在进行近似计算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必须对近似处理带来的误差进行评估。

2.ATP系统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自由激光空间光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热点。但从技术实现方面来讲,由于激光通信具有信号光束窄、发散角小这样的特点,从而导致APT(Acquisition Pointing Tracking)捕获、跟踪、瞄准相距较远的运动体上的较窄信号光束相当困难。ATP系统是由粗跟踪和精跟踪单元构成的复合跟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粗跟踪单元实现初始的捕获和跟踪,并将信标光引入精跟踪的视场范围内,然后精跟踪单元实现更高带宽的跟瞄,再将信标光稳定在可通信的视场之内,为最终空间站光通信系统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2.1粗跟踪单元

粗瞄准单元由一个安装在精密光机组件上的收发天线,万向支架驱动电机以及粗跟踪探测器(CCD)组成,主要作用是捕获目标和完成对目标的粗跟踪。在捕获阶段,粗瞄准机构接收由上位机根据已知的卫星运动轨迹或星历表给出的命令信号,将望远镜定位到对方通信终端的方向上。为确保入射的信标光在精跟瞄控制系统的动态范围内,必须根据粗跟踪探测器给出的目标脱靶量来控制万向支架上的望远镜,使它的跟踪精度必须保证系统的光轴处于精跟踪探测器视场内,从而把信标光引入精跟踪探测器的视场内。

2.2精跟踪单元

精跟踪单元的跟踪精度将决定整个系统的跟踪精度,它要求带宽非常高,带宽越高,对干扰的抑制能力就越强,从而可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强跟踪精度。因此,设计一个高带宽高精度的精跟踪环是整个ATP系统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单元我们可采用高帧频、高灵敏度、具有跳跃式读出模式的面阵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它基于深埋沟道移位寄存器技术,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读出速率、非常低的噪声和非常高的动态范围。通过由捕获探测器(CCD)和定位探测器(OPI N)组成探测接收单元转换,CCD完成捕获与粗跟踪,并将接收光引导至OPI N上,在OPI N中进行误差信号的检测,从而提高信标光捕捉精度。

2.3控制单元

将捕捉的信号经放大、整形和A/D变换处理后,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数据分配流程将信号输入。然后通过计算机给出的速度控制信号和加速度控制信号,又经数据分配接口送入D/A转换与处理网络,使伺服电机按要求转动并带动天线转动机构分别在水平和俯仰两个方位转动,以调整天线的位置,达到自动捕获、跟踪、瞄准的目的。

3.结语

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在未来通信技术的研究上,应不断探索、创新,追求高新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11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97-01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新开设的课程,它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应采取多种方式抓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常识之间创造一种意外,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一些学生兴趣很浓的问题,教师只给予一些提示,不讲透,而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争辩和判断。这样的余韵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好奇就是一种潜在的兴趣。

通用技术中的部分流程,我们不容易接触实际,但是它又是非常容易模拟的,可以用创设模拟情境来满足教学的需求。如技术的专利性,有关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这种场景不容易见到。可以编一些案例让学生编演,模拟到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模拟一个经济法庭,审一审知识产权纠纷等。在学生的积极辩论下,专利申请的实践中学生就掌握了,同时又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教师是创设教学情境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个性特征与行为反应组织合适的情境,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在新情境中学习,学生的求知欲将被极大可能和较大限度地激发,其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利用。

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化现象。特别是操作技能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辅导和具体帮助,往往会造成学习的中断,甚至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要重视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如果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及时聘请他当“小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或者对这些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三、引导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

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开放、民主、活跃和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设计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全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都得到发展。

四、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所以,学习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技术实践中,由于目的设定的合理性和技术手段完善性等因素的困扰,不可能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成功,但是不成功的技术活动不等于没有价值,人们正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的突破。有的学生的技术作品,独立地看其技术目的性是合理的,技术方案也是可行的,手段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却有可能暂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这一技术活动中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技能、方法、经验和对技术的独特体验等。只关注技术学习的结论,会导致学生求平庸而不思创新、图结果而轻视思维过程,对技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绕道而行,久而久之,技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就被摒弃在了评价的视野之外。

过程性评价,一是应把评价融入技术学习的过程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设计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方面进行描述,判定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为教学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二是在确定评价方式和制定评价量规时,应有意识地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建构的过程,成为展示技术活动的经历的过程。

强调过程评价不是否定结果评价,片面地倾向某一方面,都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假如学生对自己的方案或作品感到不满足,在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前提下,可以答应他修改或重试,直至满足。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高中通用技术范文12

【关键词】 通用技术;高中;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正在稳步发展中,如今的教学目标已不仅是培养理论型学生,而是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创设场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在高中通用技术中运用情境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情境教学

一般而言,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设定一定的情境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更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效果,可称之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需要教师运用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沿袭传统教育方式下的照本宣科。

情境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其对通用技术教学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其一,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情境教学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可更快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其二,情境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融入课堂,才能更好将所学知识纳为己用,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良好交流,而且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其三,情境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只有结合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2 情境教学的措施

情境教学的运用需要适当的方法。目前已有学者对情境教学的手段进行相关研究。关于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笔者提出一些设想,如下:

2.1选择具备相关素质的教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好的教师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需要具有浓厚的教学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这有助于老师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间友好和谐的教学交流;其次,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情境教学是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老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2.2以耐心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询问句式开始,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理科知识时,可先设置几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简单问题。比如,水为什么会结冰?人为什么会有条件反射?用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起按课本一板一眼授课,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并不是脱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

2.3设置恰当的情境

情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是情境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如何调动学生的感情,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师需要悉心研究的问题。恰当的情境设定可以让一堂简单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令学生印象深刻,更快吸收新的知识,习得新的技能。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开篇时,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互联网”,先播放录像,展示现代互联网的多功能和神奇之处,而后深入探讨网络信息技术,与照本宣科的方式相比,学生更乐于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3 情境教学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

3情境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的运用主要是为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实践中的方法不一而足,如下:(1)交流互动教学。师生交流不仅能利于解决学生的疑问,还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同学分组讨论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实践出真知教学。学生不擅长理解晦涩的课本知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缺少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化理论水平为实践能力;(3)联系实际教学。传统的书面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深奥的知识。传授知识,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才有效果。例如,高中政治课本人教版《思想政治4》第八篇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关于质变与量变的关系。理论的知识深奥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举出例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结合实际去学,便发现不难理解。

4 总结

综上,情境教学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运用极其灵活。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是每位现代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素质的教师,耐心合理的方式,恰当的情境创设,都是情境教学成功运用的基础。现代教育不应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播,还应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过程,笔者期待情境教学下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更高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爱林.运用多元教学法打造高中通用技术有效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14,(11):83-83